那些吃肉鸡的难道不增加没有业力的人、不扣除自身功德吗?

达摩多罗禅经 1-14

    修安那般那这個功夫并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里吸啊、呼啊。又不是拉锯子也不是拉风箱,不是叫你搞这个啊!如果你只是搞这个终不得漏尽,不能嘚道所以外道都能修成五通,天眼、天耳、他也神足、宿命通。第六个漏尽通只有佛法才能成就漏尽是智慧的解脱,没有渗漏了洳这个杯子一样,没有隙缝圆满了,所以无漏是这个道理这时你呼吸也停了,一切都在定中就是无漏了不断诸漏者,则无实智能:所以叫你们三十七菩提道品八十八结使,百法明门这个心理念头,没有检查出来没有改变过来,你说修行不是欺骗自己吗?这个僦是身念处离不开的道理。所以从上次讲到现在都是由身体的观念来的。住相已分别:停住在这里这些毛病现象都告诉你。
 
下面开始就不是身念处他的心理作用。以及法念处法是思想、思惟、意识的心理状态。受念处、法念处、心念处心念处要大概的告诉你们。修行心不悦  彼喜亦不生
身无寂止乐  当知是住相你要注意了在修行过程中每天没有进步,心境上没有喜悦闷闷的、经常昏昏的,喜悦惢没有起来禅定是定生喜乐,你们有没有喜过啊上面所讲到的死板板的停留在那里,所以喜悦心生不起来看一切众生就不会有高兴嘚面孔。同样道理这个时候,你说你天天打坐没有用的。没有得寂止之乐啊虽然是在打坐,坐起来是一付讨债的面孔在那里装死楿,然后坐在那里很难过身无寂止乐:身体没有真正得到清净,里面也没有得到安那般那止息之相止息到了以后心有喜相,而没有乐楿乐相会有快感,这种快感没有办法讲比男女性交那个乐感还要乐。男女性交的乐是很粗的而且短暂。禅定寂止之乐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是乐的,是真的喜乐之相可是你功夫不到它起不来。没有得定所以是住相停留了。
修行所受获  信戒闻舍慧常守其少分  是则为住楿在修行上略有心得的人或者是信心坚固的人。比如我刚才讲你天天照时间打坐这没有错,是信念的作用或者是守戒的作用。或者昰看经典、教理、正思惟闻也包括了思想的任用。舍:有些人不看经典坐在那里求空,随时求空掉慧是智慧的观察。这五个不管是哪一个经常的守住其中一少部分,认为是在修行了也是永远停留在那个境界里。这些境界是感受上、感觉上起来的
有住缚比丘  往到阿难所迷于所住相  是今当略说他说譬如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停留在这个境界上的比丘来见阿难。迷于所住相:他自己迷惑了进步不叻。这种现象我要大略的讲一下
住于住境界  不得解脱道他说这个比丘跟着阿难,他停留无相三昧的境界中三昧是定,也是功夫无相:他一切都是空的。空是空哦无相是无相,现在对你们这些外行的人只好随便乱讲无相是空的,实际上空是无相的什么是无相?讲叻你们也不懂因为我吃过,你们没有吃过嘛他说这个比丘得到无相三昧,这个无相你说是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随便你詓猜吧?他六年都在这个定境停留在这个境界。乐于闻所说阿难去讲经说法,他也跟去听而且喜欢。经常随逐师父阿难可是他永遠没有进步。不能进所业虽然他没有进步,永远停留在无相三昧中住在所住的境界。这只能讲是在进修的功夫中没有证得罗汉的果,没有解脱不来亦不去解脱已而住,住已复解脱解脱已还缚,他永远在这个境界一切相无所动心。不来也不去好像很高明,得中噵观了自己也觉得很解脱,也无烦恼也无忧愁住已复解脱:认为这个是解脱,实际上给解脱绑起来了被解脱的见解绑起来了。
有一些修行人功夫也好也没有退步。最微细的烦恼第六意识的根据所起来的烦恼,人我之见人我是非的观念,八十八结使等就是微细嘚烦恼习气起来,自己不能觉察到不觉烦恼故,不能到胜处:所以佛法是唯心的心里的观念转不过来,永远不能到达道的境界于地無分别  亦无有退过
地诸过不起  如是止于住地地不能上进,可是也没有退步地诸过不起:地就是初禅、二禅等。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上升。如是止于住:停留在这里讲了半天你要注意哦,都在感受的境界里头停留住了什么叫做感受?感受是感觉的部分你说是生理的呢?还是心理的要严格的检查清楚。有时候感受是生理的有时候是心理的,很微细你分别不清楚修行就不要谈了。
或于住分中  而失眾妙相众妙相虽灭  意犹顺彼地或者停住在这个境界里头在定的境界有很多的妙相,会转变他没有,甚至于有些退掉了可是他意识境堺也有,因为他尝过了
安止不具足  不得具足果由于意识带有这个经验,生理上有一些乐感也会发起来因为在意地上也觉得有修行的境堺。我看现在有很多出家、在家学佛的人都称大师了。徒弟也很多你说他有东西没有?也有一点真正是道吗?不是的就是这个道悝。他心里头也有一部分很清净的感受他觉得也是定的境界。因其寂止心自谓作已作:自己认为已经到家了,可以作明师了安止不具中,不得具足果:自己停留在这个不圆满不具足的境界上,所以不能证果
所以修行重点,虽然讲出入息作功夫那是个方便法。后來还是要了心地法门修行如果没有智慧,无智就是一种障碍不觉所应用:不管任何功夫,它的重点是知时知量觉所应用者:自己随時调换方法来用,于地才能达到究竟彼住其地中  种种垢所污
若使修行者  成就不共地如是知过患  彼终不为缚一般修行人,在凡夫共业的这個地位当中被种种染污的心理,尘垢所污染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成就不共地,与一般人两样超越跳出来了,不共法是佛法如是知过患,所以告诉你要认识这些都是修行境界上的毛病。自己了解了就不会被这些境界所束缚了。
自己不认识心地法门烦恼过错从哪里來,到哪里去这是愚痴。没有真实智慧的境界于禅定中感觉到吉祥平安。这等于把象绑起来拴在树上。修行观尔焰:修行人你看心Φ这个妄念你知道自己妄想在乱跑,其实你那个知道有妄想的那个功能他是很清明的。等于蜡烛的光你虽然看到妄想,可是妄想哪裏来哪里去不知道。从其所依出  而自不能知
不涌亦不没  不见相所起亦不知灭处  过亦无过是烦恼妄想起来心就跟着乱转了,自己不知道像海水的波浪一样在动。不见相所起:自己看不清楚也不知道灭处。过亦无过是:这是修行很大的过错
所说诸障碍  皆是坚住相謂不由彼住  斯非明智说前面所讲的障碍,是修持过程的错误为什么构成障碍呢?皆是坚住相:也是定的一种境界谓不由彼住:因为作莋不了主,你不知道调整斯非明智说。
与造诸过患  若干因缘缚能用诸对治  众妙复显说一切的境界好的、坏的,都是因缘所生譬如你紟天功夫进步,你或者是受到外感了这是障碍。如果你善于对治如医生一样诊察这个病源在哪里,或者是为风寒所起的或者是饮食引起的,或者是因为观念搞错了你要检查清楚,诊断清楚然后对治它。众妙复显说:这里头很巧妙
所尊不恭敬  亦不舍憍慢自隐覆其過  不向明者说最可怕的是你对于善知识、老师失敬。自己很傲慢自己有过错又想办法覆盖起来,不坦白的发露忏悔
这是讲那些老和尚們摆架子,做师父久了的年经大了,我怕把过错讲出来大家看不起我,也失去了供养自己生起忧畏苦恼,只好关起门来叹气我后當死时  将欲作何计隐过心忧恼  愚惑作所缚
横自生罪累  失大功德海或者想想自己老了,修行也不得力虽然徒弟那么多,实际上是我骗人囚骗我。我死了以后不晓得怎么办前途茫茫,心里头忧愁苦恼来了愚痴惑乱把自己捆绑起来,自己在鸡蛋里挑骨头横自生罪累,失詓了大功德这一段是讲检查自己的过错最重要。当众发露忏悔才能进步
味着现法乐  贪餐黠无慧弃舍后世果  兴此诸过恶自己修行贪

第四講孙医师报告:这一两天真的是惭愧,以自己浅薄的知见来批评佛法的演绎罪过我在上次报告中提到的四正念及禅宗思想等,都是我个囚对佛法未有深入探讨的误解后来我再看一些佛法辞典,原来三十七菩提道品中有无漏与有漏的的分别四正念是有漏分,七觉支是无漏分四正念是破执的法门,众生皆有所执所以佛法的修持需要大善知识的引导。如果有自杀及自我摧残的现象出现那是因为缺乏正確指导产生边见的影响。
我数安般坐下来几息之间就进入定中。请问老师修安般不见法相是不是就跳过这些境界。老师说我功夫不到这一两天我就放下观心的功夫,实实在在的修安般(师示:对了。规规矩矩去体会这个法门是怎么样)我数息很快就进入随息。鼻息出入由清的冷的,慢慢鼻尖冰凉好像结了冰一样,随即发白了当定境加深时,鼻息转慢了发生粗重的现象。出入息的空气好像囿异常的重量越重气息就越慢,但是没有空气不足或者辛苦的感觉不久,能感觉的随气息出入自我好像与气息合而为一。自己一出┅入一段时间之后,整个身体变成一个大气袋一样一开一阖,整个身体都在做出入息忽然我起一个念头,要小心这些境界心息相依是功夫,要提防堕进受阴区宇
另外一个发现:气息本来是自然的与胸部并用,但是不久它自然停止了。胸部的呼吸变成肚子的呼吸叻到全身呼吸时,我也不知道是在肚子的呼吸之中因为那个时候的思想已随着出入息了。师示:对了这是真求证。可是后面有一点伱要小心既然走求证这个路线,就要求证下去我就看看这个境界是怎样。这就真正的怀疑了大胆的怀疑。佛说的教理我要去求证峩并没有对佛不恭敬啊。你这报告说要提防堕到受阴区宇我在讲经到处告诉人家,你们讲气脉每一个人都在受阴里玩弄自己,这个禅宗叫做「向上半提」钓鱼一样,钓鱼竿向上半提不是全提。你这傻孩子就是笨受我的骗,受佛的骗受阴有什么错?真的受阴转了鉯后是报身的境界四大的报身就转成佛身了。那个报身有种种的神通可以飞起来等等,这不是受阴的功能吗所以你达到受阴的境界,胆子又小了一点该打。可是你今天的报告很好
为什么我讲禅宗的《指月录》突然转到《达摩禅经》来。因为禅宗很容易超出但是功夫不到。一般人学禅都有这个毛病那你将来谈禅是上无诸佛,下无众生所以我一看,就慈悲不能向这条路线引导你。赶快做确实嘚功夫你懂这个道理吗?这就是教育法方便般若。你要有这样的程度我才肯讲,不然那么辛苦干什么上一次讲到注视鼻端,有些書讲注视鼻端白鼻端哪有白啊?今天孙医师的报告有这个经验所以道书上说「谛观鼻端的白」,我们眼睛这样低下来看看到鼻子。泹是不一定要那么看这个地方要注意,不然你初步太注意了血压会有问题的。将来你们出去教人家要注意血压高,或者低的人不偠教这个方法。就是随息眼睛闭到。所以他说这个时候鼻子发白当定境加深的时候,气息就慢慢变了这个时候发生粗重的现象。出叺息的空气好像有特别的重量一有重量,气的呼吸越慢但是没有感觉到气不够,或者呼吸很辛苦这个感觉没有。这样不久能感觉與气合为一,变成一个了就是自己本身在一进一出。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整个身体变成一个大气袋。不是在呼吸是一开一阖,整个身體好像都在做出入息这就是现在医学上所讲的「全息」。其实我们普通人也都在全息啊!这个全息普通人是没有的但是最健康的婴儿囿这个现象。他熟睡时呼吸没有了可是身体还在全息,在成长生生不已。我们长大以后就没有这个功能了除了修道有功夫以外。
    修行缘不寂      意寂止摄来    身中清凉起      灭除诸热恼他说修行一切因缘扰乱思想是因缘,感觉是因緣病痛是因缘。这个缘不空掉没有办法达到寂灭。所以达摩祖师讲:「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心怎么如墙壁就如这个墙壁,门关了内外就隔绝了,外面打不进来所以修行缘寂了,如果缘不寂就不行有一点放不下就不行。这个时候你的第陸意识不随外缘就是不依他起了。完全不依他起你就不会遍计所执,就不会抓得牢牢的圆成实:意念就清净了。所以唯识难懂你偠用功夫来懂。
这些高妙的道理越听多了越不能成功。所以你这个外缘真的放下了第六意识就清净了。这不是说不起妄念普通讲就昰不起妄想。怎么会没有妄想缘不寂你的意识就不会寂。意识静止了就如庄子所讲的「万物皆归于我,与天地相往来」就如刚才报告所讲的,你的身体与大气层变成一个了意念停在这里,你觉得整个宇宙的功能都到手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身体了。意寂止摄来:慢慢嘚你的身体变化了。身中的清凉就起来这个清凉不是一股冷气,也不是一股凉气有时候做功夫从头顶凉下来,那个还不算数清凉鈈是我们夏天进到冷气房那个清凉。那个是外来的这个内心的清凉你讲不出来的,清净凉爽的所以我们一天到晚都在热恼中。尤其是峩们工作忙脑子用多了。
身中清凉起:这个时候自然念头清净了这个时候心中那个清净舒服,得定的境界就来了小乘这一定就下去叻,下去了对世间法就没有意思了就放下了。你们的放下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这个时候什么男女关系功名富贵都不想了。但是菩萨戒告诉你耽着禅定是犯戒的。可是你初步必须要在这个定境定住    掉踊不静心      摄之令寂止
    勤方便回转      其身悉充满这个时候你心中轻微的散乱、掉举,念头的跳动不静的心还是稍有一点功力的。如神秀大师的偈子「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有灰尘就要扫掉任何念头来都要扫掉。摄之令寂止:收摄拢来令它寂止。
勤方便回转:用各种方便法努力不懈的使你的心回到定境上来。这个时候你进步的身心密宗、道逐所讲的奇经八脉,三脉七轮等谈都不要谈了,已经丢开了因为你气脉已經通了,这个身体是充满的充满不是鼓涨,这个要注意    长养四大种      当知从息起    是种复增益      行者执四大
这个要用科学来求证了,你看婴儿刚生出来就这么一点大放在那里一下子就变这么大了。这个时候长大的不是靠后天的营養长养四大种这个息充满了。如婴儿刚生出来肚脐剪掉,哭过了以后有一段时间完全没有呼吸,一下子长的很快所我们想返老还童要长养四大种。这个时候你身心气色清明可以却病延年。四大种地、水、火、风都会改变的当然这个里头过程很多。譬如你肝有病这个时候就更痛了,自己就要晓得里头有病要用医来帮助它,用功夫来帮助它那就能脱胎换骨。
当知从息起:你要晓得生命来源就昰这个息啊后天是以这个身体为主。所以你看佛教他的儿子罗喉罗修这个法门可是迦叶尊者走禅宗的法门,是管意念的哦意到了息┅定到。生命是靠自己把握的是种复增益:你们的四大种败了,很难调回来的譬如道家就很科学,一天有多少呼吸或者发一顿脾气滅少多少寿命,他是有本帐的四大也是这样消耗掉的。拿现代的话来讲我们生命这个电能消耗完了就死了。但是四大是可以恢复的鈳是行者执四大。这个时候有两种情形:第一个要我们注意身体是执着四大,可以那么讲也可说警告我们不要太执着四大。他原文交待不清楚我把正反两都告诉你们。我的经验越不执着四大,四大成长越厉害恢复越快。
    阿那力能起      寂止善法汾    我所大恶刺      亦能拔令出阿那是入息这是告诉你一边的话,讲的很清楚就是说你要使身体健康,阿那力能起:叺息进来停止了,寂止了得到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生长力的功能但是他可以使你拔起大恶刺。譬如你的习惯爱发脾气的爱思想嘚,爱埋怨的这些习气的根根也可以拔起来。道理在哪里生命充实了,那个根本就可拔起来比如我们一颗钉子打在这里,你拔不出來有一个办法,你再打一个钉子下去把它挤出来,再把这颗打进去的拿掉以楔出楔就是这个道理。
    息短而渐灭      修行心安静    是故佛世尊      说名为阿那慢慢的入息充满了以后譬如刚开始不习惯,就要用很长的时间等到息充满叻,就不需要那么长了很短。只要意念动一下息进来就够了。息短而渐灭:慢慢的可以达到不要呼吸你这个时候心很安静,所以佛說这估叫做阿那
    复次般那相      是今当略说    毛孔诸窍处      先净治息道    前出名般那      始由入风起    修行出息时      诸根随所缘
    心心法俱顺      是亦说般那现在开始说出息。为什么这裏说毛孔而不说鼻子呢因为全息嘛。我们大小便九窍,十万八千毛孔都在呼吸所以要先净治息道,不能有障碍譬如我们这里有一個疤,把这个地方盖住了就没有呼吸了。前出名般那:呼出去就叫做般那
始由入风起:开始是吸气进来。修行出息时:你要注意呼出詓诸根随所缘:要你把身心放松。心心法俱顺:你心里头一切念头清净是亦说般那:譬如人碰到烦恼的时候怎么办?唉!叹一口气呼气这个功能很大的。我现在把秘密泄漏给你们譬如练武功的人,要打人的时候不是闭气哦不要搞错了,是出一口气大叫一声那个威力可是很大的。他这个动作不只是一口气而已是整个意念都进去了。所以练武功叫你吐气原理在哪里你不知道。心心法俱顺所以人真的放下了,是气先放下比如有人生气时,我们劝他说你平平气嘛,你不要生气嘛你这气停不下来就打结了,你打结了腦子里思想停不掉的,那就很严重了所以心心法俱顺就是说出息。 
    出息归于灭      乃入根本地    正受及命终      斯由舍出息出息归于灭:这一口气出去停止了。乃入根本地:就进到那个根本清净的境界
正受及命终,斯由舍出息:死嘚时候就是一口气不来了没有了。正受就是三昧你要得定,就定在这一口呼出去的气当中这一口气不进来了,可是你本身的生命还昰充满的这是得定。死亡命终时这一口气出去就不进来了,所以不同正受是这一口气出去了,空掉切断。所以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真功夫。你不做功夫怎么会懂呢理论讲得再好,也是五百年野狐身没有用的。
    修行出息灭      得入无想定    灭尽三摩提      第四禅亦然你不要看出气是那么简单的事出去这个地方你把握住了,如果修行在出息这个地方灭掉一切萬缘你可以进入无想定。无想定的功夫是非常的高三界天人表你翻翻看,在色界天的的顶上这个定可以定好几万劫。《六祖坛经》仩卧轮禅师那个偈子:「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他也是真功夫六祖回答他的偈子:「慧能无技俩」我没有这个本倳。「不断百思想」这是大乘境界「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大乘境界就是不同。
由修出息证到无想定要想得灭尽定也是这个东覀,这个地方是关键乃至要得一切三摩地,就是定的境界都在这个地方。你们要特别注意在密法里,这些都是秘密法门不传的。伱听到了少去吹牛做不到乱吹,那是不对的第四禅的境界也是这个样子。    般那既已灭      次第阿那生    阿那時悕望      说阿世婆婆
出气过了以后它自然会入气。阿那时悕望说阿世婆婆:有一口气进来,生命就会存在这是世间最好嘚。    我观彼时者      定无有是相    彼息更生者      观有如是相在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当时的情况,定是囿定的境界气息的关系,定乃至空都是这两个作用。所以呼吸再进来从新起来。
    毒淤泥大地      此相似境界    出息能摄意      不令随所缘他说我们这个心里头三毒烦恼乃至身心不净化,血液不干净像大地的淤泥一样。现在告诉我們大原则各种境界都讲了,此是相似的境界我们身体到处都不净,所以我时常叫你们要修四念处的念身不净就是我们修出入息都要紦它净化了。把不净的变成净土这个就是由小乘转成大乘的秘密。出息能摄意:出息放空了这一口气出去,他意念整个定下来不令隨所缘。
    犹如制象钩      名波世婆婆这个出息也如笨象一样用钩把它拴起来。因此出息对我的意心念有这个作用。密宗有一种修法你爱吃,就让你吃个够吃到厌恶了,不吃了你爱发脾气就让你发个够,发完了就好了    舍除颠倒想      成就真实想
    离自在及常      唯为空行聚    本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去来不可得      亦不须臾住    慧智明见此      离诸有作者
你到了这个境界,定了离开了,有分离的现象产生要走就走,要丢就丟或者要住就住,非常自在唯为空行聚:密宗叫空行母。修行到这个境界、空真正空了以后,你的功能就大了什么叫空呢?无所從来也无所去大乘境界本来空,既然是空你还要修什么?去来都不可得息都止息了。亦不须臾住:也不是有意去停在这里这个时候你才真见到空相,空性见到了这个时候你才解脱了。离开了一切能知、能作不需要特别用功去做,自然在那个定境上
      出息无作者      见则堕颠倒      出息己过去      彼则不可见  谁在作主呢?不是上帝也不是身体。你在呼吸往来的功能上就参通本身这个功能。见则堕颠倒:你要是认为自己真的把握住气息你的观念还是错的。出息己过去:出去了就没囿了彼则不可见:就空了嘛。
      命断诸息灭      过去亦复然      安般诸功德      出息与入息      众物及字义      我已略说竟  所以命断了以后一口气不来就死掉了,很简单所以天下事过去就过去了。还追寻它幹什么呢如果你一口气出去了,你还去追这一口气吗
安般诸功德,出息与入息:出息与入息的道理都告诉你了        慧解脱非从定来不鈳。一般修行人都把细昏沈当成定佛者觉也,既然是觉永远是清醒的,这才是定1992年4月15日 讲于香港

第五讲孙医师报告:这几天坐的很安静。由数到随息进入定境留在一个观照的存在里。在这个境中自我的观念依然在,知道这个四周围的事情慢慢觀照到我的存在。在这个当中自我和能观的是两个能分开的东西,这个我慢慢在观照下消失了停留境界,进入一个无我的观照最后觀照静下来了,停留在一个渺渺茫茫的知与无知之间的境界里在适当的时候这个知自然会起作用。
有时候也参南泉斩猫的公案这个公案都如影随形的在脑海里,推不掉斩不断。今天我得到了答案六祖说的对「本来无一物」到后来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大机大用,也昰本来空的已证悟的大善知识即心即佛,心本空即用也是空,招念的是谁呢就是我们的妄心,在六道轮回中制造因果法身是佛,吔是空报身、化身是应物而生,自心的一部份所以本空。猫的三身本空法身也是空,所以不会招业所以南泉不昧因果。我们要谨慎小心对人对事完全在因果的网络之下,一不小心变成五百年野狐身
    是种增故说    未曾相离用    若为觉想乱    当习安般念由风大产生安般的现象;出息、入息。我们普通凡夫的风大有增有减譬如我们伤风感冒,呼吸会粗了风大增加了。叒如一个精神衰弱的人或临死的人呼吸只有一半了,这个风大种减了佛法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这个道理告诉你未曾相离用,我们的苼命同风大、出入息的关系很大
苦为觉乱想:如刚才孙医师的报告,他了解到出入息就是出入息就算是睡眠当中出入息也没有差别啊!他说出入息快了、慢了、自心也未曾改变。我也不会为修安那般那而令心不安因为安那般那的本身也就是自心的一部份,安般难道不清净吗他认为不用心加上安般上清净的,自由来去嘛安般实在清净的很。他说自性自在这是孙医师的报告。这一节是什么道理呢吔就是经典上说的未曾相离用。
安般本身出入息如果与感觉、思想加上去变成思想多了。这里头有两个东西呼吸同这思想。那么就会發生散乱生命也是变乱的快,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应该修安般出入息用这个法门,由风大调整变成气由气变成息的时候,止息清净嘚时候跟到是觉想。能知、能觉、能感受作用的、清净下来这是一个方便法、一个方法,所以他说当习安般念    已能应于数    则除内贪着
    于数若随顺    是则离不顺那么开始修呼吸的时候,先一个方法叫你数习假设能每一次数习,十次或②十次每一次都记得很清楚,中间没有杂念思想这个数的作用达到了,则不要数了现在到处都有人教数息观,一辈子就在那里算呼吸我常笑他们说:你们是在学会计还是干什么?数到了某一个阶段就要丢掉所以叫你们注意三十七菩提道品,七觉支有个舍觉支有個择法觉支。每进一步的时候就要丢一个譬如你得到神通的境界,神通都要舍掉才能再进步,不然你就停留在这里于数若随顺,是則离不顺:如果你还继续数下去那就糟了。所以修行要知时知量要懂方法。
    志在无乱境    能摄诸乱想    先数从┅起    如是乃至十现在倒过来讲数习的法门为什么开始要计数呢?能计数的是我呼吸属于生理。勉强把它们两个配合为一道镓就叫做奼女嫁婴儿,这个中间有个黄婆作媒黄婆就是你自己的意志。它两个已经结合了心境不乱了。那么这个方法计数开始就叫做數息先从一数到十。
修行顺此数    便得功德住  由一数到十由十倒过来数到一。就是这样一个方法不要再加数字,慢慢的伱几次来回觉得没有散乱心,你就要舍了孙医师的报告说顺其自然,其实这个就是随还没有到止的境界。已得功德住    则能求升进
灭一切乱觉    佛说增上故(数门竟)  能够由数到达随才能求得进步。那么这个时候心息合一了没有乱想了,佛说增仩故:就慢慢的进步了这个时候还不是得定。上面是讲数息的法门下面这一段讲随息的法门。      数能灭一切    觉佛泹言灭
      一切不死者    以增上故也  这个数的法门能灭一切心念和气息配合了,就灭掉一切散乱心佛就是觉悟了嘚人。觉佛但言灭:这个方法是灭你的乱想心但是他还有很深的内义。他也可以使你生命增长所以道家如果和这个方法配合了,求长苼不老能够使你不死。这是气息的功用以增上故也,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增长
      内外出入息    去则心影随      决定善观察    顺是趣涅盘  什么叫做随息呢?就如刚才讲的睡眠时呼吸也自在,一切自然内是呼吸进来是安那。出去是外是般那。这个就叫做出息、入息实际上我们的念头,散乱心几乎和它是一样,呼吸进多了以后思想乱血液也流的快。如果修出息的话血压也降低了,慢慢心境也不动了去则心影随:所以一出一入之间,哪个时间修入息哪个时间修出息?就要巧妙的运用了偠用智慧。决定善观察:这个道理可以达到涅盘的成就
修行出入息    随到所起处  如是知升进    能离外念着(随门竟)  伱要知道修行出息与入息,这里是讲随哦你听其自然。庄子就讲过常人之息以喉:普通人呼吸靠肺部。至人之息以肿:得了道的人怹呼吸到达了脚底心。是真的我们在坐有人做到了,脚底心有感觉了不过还没有到最高。至人之息以肿到脚后跟,到脚底所以他說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每一口气进来你知道它到达哪里。假定你今天消化不良或肝脏有问题,气到这里会堵住所以有一本佛經是讲出入息治病的经。自己可以治病就是现在所讲的气功治病。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你要体会这股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还囿里面起来,譬如你坐的很好的时候打嗝气到了你能感觉的到。有些嗝是胸口、食道管堵塞如婴儿喂奶时打嗝,这个时候你轻轻在他褙部拍几下就好了不然气会堵住。有些嗝是从胃上来的如果嗝从丹田上来,那功夫就很不错了真的做功夫会打嗝,这是什么道理仳如说你在水塘里丢下去一块石头,它沈到底以后会冒泡上来就是说你的气已经到下面去了,它反应出来就是打嗝把身体的炭气排掉。所以我们中国道家把呼吸叫做吐故纳新吐掉炭气,旧的气进来新鲜的氧气。
  下面这个小字批注是不对的他说出入息所起处同茬脐。古文有一句话叫做画蛇添足蛇本来没有脚,你画蛇添足引导别人走错了随到所起处,真到气通了那个嗝反应上来,是从海底起来等到如庄子所讲的,从脚底上来那就不会打嗝了。功夫到了你自己会知道如是知升进:知道自己一步一步的进步,就能舍离外貪着了脾气会变好,气质会变化这个贪还包括两性之间的欲念,外贪着去掉了这是随息法门。
      安止极风处    三摩提等起      三昧即已起    便得功德住(止门竟)  安止极风处:这是讲到止止在极风处。他下面小字这个批注不对他说极上下风际。上风际在哪里这个批注的人不懂,所以我说他是画蛇添足真的不出不入了那个是止,那个叫做息了安止极风处茬哪里?风处究竟在哪里佛在【楞严经】上分析地水火风等,讲到风他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这个风的作用它的性是空的。同人思想的本身一样它本来是空的,可是它起的作用大气流可以形荿宇宙,或者形成一个星球清净本然:它本来也是清净不动的,没有风来去的作用周遍法界,无所不在无所在。那么它怎么起作用嘚心物两个配拢来,唯心一半唯物一半。随众生心应你的知识范围,每个人的知识范围、功夫的深浅不同循业发现:跟到你的没囿业力的人发现,换句话说你能真修这个风,修止息修好了你修成神仙,长生不老也是你的业他并没有否认这个不对,没有说不可能
这本【达摩禅经】是介于小乘和大乘之间。谈功夫没有讲最高的原理。所以极风是到空的境界并不是说上面到头顶,下面到脚底惢或者停留在哪一个地方。  什么叫止呢刚才孙医师这篇报告很好,可是没有进一步真的不出不入了,止息的时候这个是定的初步。三摩地是真正的定你呼吸也定住了嘛。所以我说什么叫定譬如一个轮子在转动,我打一颗钉子把轮子钉住了,不动了这个叫做定嘛。对不对你说心不散乱亦不昏沈,用一颗钉子钉住了你的息还在往来,还在动乱中所以安止极风处,也到了空的境界三摩提等起:你各种三昧的境界才来了。现在你闭者眼睛坐在那里只能叫做打坐,不能讲得定耶!也没有得止啊!不要把普通的打坐就叫莋入定那就叫做吹牛皮,那就不对了三昧即已起:三昧就是三摩地,中文翻成正受你三昧达到了,便得功德住这个算是有功德了,有成果了功德是在这里,有功劳的成果你达到了,所以得定了这个叫做得止。
      修行止住已    种种观察风      先观于本处    谓风所从起  这一段是讲观得止以后,由止再修观我们普通讲由定再生慧,智慧是由观察来的这个觀察中间有差别,所以择法觉支了那么既然有思想,有观察思想是不是妄念?也可以这么说但是太拢统了。止观的观法与普通的观察都有思想妄念,但是有差别是程度的问题,多一分、少一分就不一样了作用就变了。所以修行得止以后你在这个止的境界,你那个能观能知的自性并没有停止
  种种观察风的作用,风大的作用怎么起的先观察于本处,谓风所从起:譬如讲现在外的天气没囿风,所以天气很闷那么这个空气里头的风到哪里去了?它没有流动就是在停止、闷住的状态。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风这个风的本性还存在,不过不动了流动起来就是风。风在静止状态风还是存在。所以我们得定的时候风的功能它在你生命里,不一定是身体的外面还停在这里,你要看清楚
      此处为云那    为一为二耶      冷暖悉观察    八种如前说  我们生命的重点就是这一口气,为什么只讲风呢地大是骨头,细胞、蛋白质等水大是液体。火大是本身的热力风火是相连的。因空气流动嘚摩擦就发热了水大跟地大是相连的,冷冻的水就是地大地大溶化了就是水大。但是四大又是各自独立分开的
  那么这个四大,這个物质世界同精神世界怎么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生命呢它起了作用还是一个。那么生命是一体的还是二元的呢?冷暖悉观察:这个氣体在身体内部有冷有暖有粗有细,这都是过程不要怕还有酸、痛、麻、痒、胀。甚至没有病的人发病了这并不是作功夫不对,是伱身体内部有病它给你弄出来,我们感觉到了这八种前面讲过了。为总观诸大    唯在一种耶
观时悉俱有    以一增上说  所以你要分析自己的生命地水火风要一一观察。究竟五脏六腑肺啊,肝啊还是脑的问题呢?你要内观清楚观时悉俱有:你观察這个时候四大通通起了作用,身体变化还是单独起作用?以一增上说:这一部份的功能增强了你这样的观察。      修行观风夶    造色从彼生
      唯心与心法    依彼造色起  佛法里修安那般那因为风大是生命最初的能源。这个风不是空氣里的气流这里是修。也不是说鼻子的出入息就是风了在这个前面的能力是气哦。譬如你手搧一下动力大才觉得有风嘛。动仂小只有气那个不动的就是息。
修行观风大:我们这个生命的色法色法就是地水火风,我们肉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医学上所说的遗傳基因,这个基因可以说是色法最初的东西科学叫它是基因,这个还是个因基因也就是色,色之因这个造色之因是靠这一股生命能,这一股生命能我们叫它是气造色:造出来的色法。造出来这个生命、身体由一个精虫、卵子、基因变成我们现在这个人。都是以这樣一股气为主乃至于我们讲思想的唯心。唯心与心法:上面讲唯心的心是全体的心整个精神生命。下面讲心法的心是意识的心意识與思想,唯心与心法依彼造色起:这个心法是由脑电波,脑神经反射来的这是心法。唯心更进步了那个是生命的根本。他说唯心与惢法依彼造色起,都是依靠现在生命里头造色的功能来的
    非彼造色已    而复有种大    诸有出入息    是风洺依种他说并不是我们有了这个身体以后,然后才有种大才有呼吸的作用。他说不要这样看前后的因果不要颠倒了。也就是说我们生命能发生变成基因,变成生命是靠风大来的,靠气来的如果你把那个基因放到冷冻库里,保护的不好基因就会死亡,还是风大最偅要诸有出入息:一切众生就是诸有,一切众生都有呼吸任何一个生物都有呼吸,全息的作用是风名依种:都是这个风大种性的功能所发生的。
    报风及长养    是为三种风什么是报风我们生下来活一百岁的人,这个身体叫业报之身来还账的。如果一輩子享福是善报而来的一辈子痛苦是恶报而来的,来受罪的这个是报身。这个报风是一种长养风是一种,就是上次讲的婴儿刚生丅来,也没有喝奶几秒钟就变那么大那个叫长养风。可是你不要看我们身体在衰老只要没有断气以前,你那个长养风还在那个功能還在,不过它变弱了如果你懂这个道理,把那个功能增强可以却病延年的。报风及长养风根本风。报身的风长养的风同你根本的風,就是你风大的种性是为三种风:他这里所讲的风是指生命的能。
    或说入在前    出者在于后    或说出在前    入者在于后    皆有因缘故    彼作如是说或说入在前:有人认为入气在前先吸气才有呼气。或说出在前:有人认为先呼絀去再吸住来皆有因缘故,彼作如是说:其实不同有些人以出气为主,所以我常常骂有钱的人财大气粗因为他喜欢骂人,是以出气為主有些内向的人,他对任何人都害怕他以入气为主,的确有差别这是报风的问题。所以你看佛学是那么科学有些人出在先入在後。有些人是入在先出在后各有他自己的生命因缘,彼作如是说
    如其真实义    慧者乃决定他这里提出来古化代的修行囚有三派的意见。等于科学上意见的不同当然都非究竟。真正究竟只有你自己修持证到那个境界,大智慧才看得清楚不能以少数人,或者多数人的经验就认定是出气在先,或者入气在先    于脐处所起    净治毛孔道
肚脐密宗叫脐轮,道家叫丹田实际仩这一部份与肾上腺的贺尔蒙有关系的,一直通到睾丸这一部份女性到子宫这里。所以婴儿的呼吸是在丹田呼吸如马友慧前几天的报告,她不是说在丹田呼吸吗这个在道家叫做胎息,胎儿的呼吸胎儿在娘胎里头没有用鼻子呼吸啊!靠脐带跟丹田呼吸。胎儿的营养也昰靠脐带输进来于脐处所起,净治毛孔道:注意!丹田的呼吸内呼吸还不是根本。但是功夫已经很好了这个是报风。也与长养风有關系下面小字的批注对了。此报风开毛孔故名开非出外。所以叫做呼吸出了气并不是损失掉了。这是本身里头胎息
    由此風义故    彼说出在前你懂了这个气的道理,彼说出在前:因此这一派说出气在前    毛孔已开净    入者则在前    如人初生时    阿那入故起
    息风最先出    是故说般那他这里讲毛孔,也就是整个细胞都已经换过来了毛孔已开净:那些人的身体变好了。入气多出气少,所以他说这个理论不是空洞的上面讲慧者乃决定,你要真修实证功夫到了,智慧开发了財能了解。如人初生时阿那入故起:在娘胎时,胎儿的呼吸靠脐带是胎息,胎儿生下来第一口气先进来,胎儿才能成长息风最先絀,是故说般那:所以得定的时候功夫到了最后这一口气呼出去,定住了这不是空洞的理论。
    息风诸种大    割截不生苦    当知彼非受    谓受则不然我们生命里头的来来去去呼吸一进一出,这个息后来变成气了再粗就变成风了。诸种大:這些大种地、水、火、风。尤其拿风来讲风根本是个物理的东西,不是物质是物理。割截不生苦:你拿刀来割它把它磨碎了,也鈈会生苦所以你要知道,你能感受得苦、得乐在生命里的作用,那是受阴的作用啊不是气的关系。当知彼非受谓受则不然:你认為气,受气了气感受痛苦,那就完全错了
    以彼修行者    不患诸断逼    是故出入息    于身复非受所以你修荇作功夫的人,不能说绝对无病啊随时会碰到,天气变化饮食不对,也会有病啊出入息是生命的根本,可是它并不知道苦、乐、非苦非乐等    识命若断时    息则不回转
    是则众生数    必由命根起可是它同我们生命的关连在这里啊。当我们偠死的时候命根要断了,意识也完全涣散了这个时候要死了,这个息只有呼出去不回来。所以要晓得一切众生的生命根本风息的偅要。    息则是身行    世尊之所说
    亦名根本依    众生所由转风息的作用是身体上生命的活动行阴这个苼命活到行阴是很重要的一部份。也就是说它来去生灭生命活到就是行阴的作用。这是佛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的生命拿地水火风来讲,是气的关系风大是我们的根本依。众生所由转:一切生命活到就是这个风息所转变
    是息既已灭    命则无所依    以能持命根    故说众生数所以这个息假设停了,你就没有命了死了。所以这个息不是讲来去它根本的能量。以能持命根:保歭我们的命根维持生命靠它。故说众生数:所以众生有那么多种就是一个气的变化。
    阿那般那念    缘风为境界    虽曰正思惟    而非真实行所以这个修出入息法门练气。阿那就是入气般那就是出气。我们心心念念与它配合修持这是以风來做修持方法的境界。虽然也是修禅定的一种法门可是这个并不是道,这是一种方便法
    一切所修观    彼悉缘风起    于观有差别    次第今当说他说你得止以后,得定以后一切所修的观行法门,观想观心等等。如果没有这个出入息的根本作鼡你还起不来它的真功用。所以在观行当中的差别要大概、简单的告诉你们。
    阿那般那念    分别有三种    所谓從闻起    思慧与修慧他说你修出入息也包括佛教大的教理有闻、思、修三种差别。闻是多听多学是知识的渊博,这是闻你学叻以后要研究思考,光是记忆下来没有用你要择法,你要去修去求证,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于是安般念    比丘闻慧生    一切时悉受    名字为境界开始你只晓得修出入息,安般念出家的比丘们听到这个法门,佛的弟子叫声闻众是听老师讲,你的聑朵听来的等于你读书,读到硕士、博士也只是声闻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通过了拿到学位你有没有学问就不一定了。你没有吃進去没有消化出来。所以我常常说学位没有用,没有真学问你要把老师讲的吃进去,消化了变成你自己的东西,那才是你的智慧现在有很多的人在教数息,我听了越听越生气越想越伤心。很多人在那里数呼吸数了一辈子,不知道在干什么你说怎么办?
    境界出入息    正念思慧生    当知彼缘名    时或复缘义你懂了出入息是利用这个气一出一入的境界刚才孙医师的報告也讲,出入息它本身存在就是一个境界出入息本来就在,我不管它不管它也可以啊,那是凡夫的境界你没有经过修练,你怎么能控制怎么能做到要止便止,要生就生呢正念思慧生:要有正思惟,要思要研究,然后产生你的智慧当知彼缘名:我们修这个法門是缘出入息的作用,为什么要修出入息这个息是风大所变的。时或复缘义:你还要透进去研究用智慧观察风的本身。所以我们引用【楞严经】所讲的「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既然你晓得空空了,呼吸停止了你怎么做不到呢?做不到就是吹牛所以光会讲经有屁鼡?佛经是讲科学的你说性风真空,我打你痛不痛你说性痛真空,性空真痛痛还是痛啊,对不对时或复缘义,这中间的道理你要搞清楚
    阿那般那念    所起修禅慧    悉已舍名观    唯缘诸法义所以你用这个出入息,阿那入气般那出气。伱心念与它配合到那个境界了,得到那个三昧进入那个定境了。初步禅定的境界到了得止了。这个时候你要起智慧的观察这个智慧的观察叫做。所以得止以后才叫观悉已舍名观:把它通通舍了,丢了起智慧的观察,观察什么唯缘诸法义:把大小乘佛法所讲的道理求证一番,这个叫做观
    当知近境界    无有种种异    亦非相续缘    说是等智行在这个起观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一切同我有观的各种境界,知道了便舍不留恋这个,更进步无有种种异:可是都是由风大所变化。每一个境界过去了伱不要留恋亦非相续缘,说是等智行:每一个不同的境界都是它变化的现象。等于学物理原子这样子排列是钻石,换个方式排列就呮是煤碳而已同样都是这几个原子,它境界不同
    谓是安般念    无痴智慧性    亦名为舍性    是则佛所说所鉯你只停留在这个境界上,最后到达悟道了没有愚痴了,智慧般若开发了这也是七觉支中的舍觉支。不要以今天的一点点成就为满足这是佛法的要点。
    当知是慧性    舍根共俱生    若使是舍性    则与余共起所以要能放下做人也是一样。譬洳一个学问一个观念,不要先入为主自己有个主观的成见,认为非这样不可别人讲的相反意见听不进去,这是最笨的人没有智慧。佛法的智慧是绝对客观的你应当知道这个智慧之性是舍性,随时要丢掉放下。所以学佛、做学问我常常提出来不要得少为足。得箌一点点你有成就感了,你就是停留就是堕落了。要不断的上进要舍,好的才起得来那么其它的智能境界都会来。
    欲色②有系    无色无身依    非彼最后禅    身密无息故这些都与密宗有关欲界一切众生的生命都是靠男女两性来的。甚至仳我们高一点的天人虽然没有男女两性,也是阴阳两性来的也是欲界。色界只有光已经超过欲界了。欲界、色界二有这两种生命。系:拴住了解脱不了。第三种是无色界欲界、色界都有形相,同四大有关系尤其是风大。无色界己经没有身体了只有精神生命,没有生理这个生命无色就无所依。但是到达无色界那么高得了禅定没有?非彼最后禅身密无息故:不过是身体的秘密。呼吸真的停掉了你不要靠来去的呼吸,这是身密生命的秘密。所以密宗修气、修脉这个道理不懂,你修三辈子都没有用你说身外有身,你偠修到化身不是这个气的作用。所以达到止息的境界你慢慢就会懂。就是这么重要不要得少为足。
    或谓根本地    亦複是眷属    说言唯眷属    非是根本地但是你要知道乃至超过无色界,到达大菩萨大阿罗汉的境界,还离不开它耶你要起作用,还要这一口气才行所以这是根本地。有一种说法这个风息作用,与菩萨境界身外身不是根本地但是有很大的关连,是眷属什么是眷属?你的老婆、你的儿子这个叫眷属嘛,属于你的可是老婆、儿子毕竟不是你,不过是暂时归你之所属并非你之所有。甚至我们这生命这个肉体,也是暂时租用的并非我们之所有,这是眷属啊说言唯眷属,非是根本地根本是自性。
    欲使彼舍性    在于根本地    阿那般那念    应当在八地你不要小看这本经典他说修出入息到达了八地菩萨的境界。当然成了佛以候就不用搞这个了    所这唯眷属    如是说舍根
    知彼安般念    唯在于五地他说修这个法门,只是一个眷屬的作用叫做助道,帮助你进步其实这个道理是舍根。放的下丢的掉。进一步就要丢知道这个安般法,加上舍的作用这个法门,达到五地菩萨的修持都需要的问:前面讲八地,为什么这里是五地
师示:讲原则可以达到八地的境界,都在这里头讲它的眷属作鼡,拿来作助道品只在五地。    此定在五地    依是处回转    欲中间未至    及后二眷属到了那个境界功夫变了佛的眷属一直到八地以上,到成佛如果严格讲起来都有用。
    最上顶四禅    彼虽有舍根    无有于彼身    净治毛孔道最上顶到达四禅天的境界一直到无色界那个边上。彼虽有舍根:必需要丢掉因为已经没有四大的肉身,无形相无色界嘛。僦不需它来清理每一个细胞每个毛孔。转变这个身体了
    第四及眷属    彼中说二种    报生与长养    唯无有依风第四禅以内的境界,把修安那般那作眷属作助道。其中有两个最重要就是我们的报身,需要这身体乃至借用这个气的修练。就洳道家所讲的可以长生不老却病延年。这是长养唯无有依风:要空,必须依风大安那般那来修
    出息与入息    是风名為依    以身极厚密    无依说二种依靠出息与入息而达到定的境界。以身极厚密:这个色身很难转很难变化。所以中国儒家講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这个气质很难变化。    佛说出入息    四禅正受刺
    亦言咽喉处    明知有所说    昰彼眷属故    亦以禅义摄所以佛告诉我们要修出入息以这个起步。真到了四禅天的境界这个出入息没有调整好,还是有障碍鈈能得定。我们中国人讲三寸气不来就死了咽喉这个地方不过两三寸之地。所以这一关叫做生死关喉轮这个气脉很难打通,所以密宗稱为受用轮喉轮打开了,这个人就没有妄想了妄念、妄想不起了。明知有所说:这是真实的有个东西是彼眷属故:同我们生命关连。所以修禅定功夫不到这里不行。
    出息与入息    彼处定无有    修行观出息    上际第四禅所以一出一入还偠打通喉轮这一部份,空了所以我们要修出入息的法门,一直到第四禅离不开这个功夫    已极风境界    于彼正忆念
    云何我是心    于缘究竟未    或复更于上    少进重观察    或即于彼住    不作余方便到达了风脉真空了。于彼正忆念:才真正到达忆念的境界云何我是心:等到得了禅定,风际的境界才真正讲到唯心的道理。求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才能囸求。心怎么明于缘究竟未:在这个地方才求究竟。或复更于上:或者到达禅定得四禅的境界。在这个功夫上再求进步要修止、修觀了。或即于彼住:或者修到止修到观了,不作余方便
    修行如是观    则能除疑惑    修行极风际    是处善觀察    当知如是心    则名除疑观(观门竟)所以真正的修行,要对这些智慧的观察境界照这样做才能除去疑惑。修行极风际:他再三强调修止观的重要极风际,由止得了定起观,就是我刚才引用【楞严经】的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在这里仔细去观察你应該知道这样的心量才是除疑观,没有怀疑了这个求证到了。

应该说不论是印顺法师还是现玳禅,任何一方对于禅、密、净土的评价都无法一概而论

首先,对于密教印顺法师将其视为是“天佛不二的天乘法门”,基本上持完铨否定的态度他说:“秘密者以天化之佛菩萨为崇事之本,以欲乐为摄引以狰狞为折伏,大瞋大贪大慢之总和而世人有信之者,则鉯艰奥之理论为其代辩以师承之热信而麻醉之,顺众生之欲而引摄之耳察其思想所自来,动机之所出价值之所在,痼疾其可愈乎!”这就是说对于以“心余力绌之天慢”、“厌苦求乐之妙乐”、“色厉内荏之忿怒”为特色的密教法门,印顺法师基本上认为它一无是處这一点,印顺法师的弟子昭慧法师在《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一文中也有明确谈及她说:

而密宗之所以修天色身以保持人身,当然也来自于此一“人身难得”的思想但难免夹有“天慢”的意识,因为所修的天色身已是以欲界天为主了;尤其到了後来更发展出“无上瑜伽”的双身法,所以导师称此为“大贪”;加以其本尊观也由观佛相好的念佛三昧,每下愈况而形成夜叉等低级鬼神狰狞面目的忿怒本尊,这就凸显出其“大瞋”由去除贪瞋慢烦恼的佛教,演变成“大贪、大瞋、大慢”的秘密佛教所以印公對此一天佛不二的天乘法门,是绝难同意的!

可见印顺法师对密教的理解是根据其外在的表现,认为其与佛教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

与此观点相当不同,现代禅对密教则有相当的肯定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先生认为:“尽管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师承体系等因素,密敎确实产生过许多流弊;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外铄的因素否定密教的心法其实也是彻底的般若立场。密教它在表现解脱境界时比起禅宗更为阳刚——它肯定地指出,在七情六欲中一样可以体验涅盘!”这就是说李元松先生并不认为密教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其被印顺法师视为是大贪的无上瑜伽法门,正是佛教般若思想在修道过程中的生动体现之一

同样是密教,一个认为背离了佛法一个却认为合乎佛法,究竟密教是否符合佛法呢

虽然我自己不修密法,也不属于各系佛教的任何一个宗派但是根据我对佛法的体会,综合现实生活的囚类表现我们必须承认,以修炼密教无上瑜伽法门之名而亵渎佛法者固然有之但是也同样不能否认,任何深入佛法境界的修行者都不鈳能无视其合乎佛法的成分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密教的双修法门是不合情理的,包括世间的情理和一般意义上的佛教情理毕竟所囿的佛教声闻戒律都明确反对与淫欲有关的行为。然而这只是表面的问题,就佛法的实质而言双修法门确有其应用的空间(平实案:洳果双修法所证标的是如来藏与佛性,而非密宗所证淫触中之乐空双运觉知心意识方可说为确有其应用之空间)。而且从佛法胜义谛仩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何况是佛教中的一种法门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曾记载佛陀的话说:“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Φ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对此,我在《金刚经悬解·第三章 正宗分·第十六节 究竟无我分》的注释中解释说:

这个说法人们大都无法接受,认为佛法就是佛法生死就是生死,生死之法难噵也是佛法吗其实,从般若或实相的角度看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没有六道轮回就没有修行解脱既然成佛须有诸法如,那么生死如、轮回如难道就不是诸法如吗?所以对学佛来说,关键是能不能做到诸法如:做到了一切法就都是佛法;做不到,即使能把佛经倒褙如流也尽是胡说八道,同佛法毫无关系

事实也正是如此:只有深入佛法的证悟者才有可能体会到佛陀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深刻涵义。基于这一考虑我认为,李元松先生所说的“密教的心法其实也是彻底的般若立场”是完全能够成立的在佛法的高度上是不能以卋俗的眼光判断问题的,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佛教的生存空间,因为佛教的解脱之道就是与世间法背道而驰的如果我们忽视了佛法的這一与世间不共的根本立场,则一切学说对于佛教来说都只是戏论而已是真正的佛教所不需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业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