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南朝宋齐梁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

第二个字是凿的成语大全列表

  •  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  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  穿凿:把講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  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凿凿:确实确实可作依据。
  •  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确实可靠不容懷疑。
  •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第二个字是凿的成语接龙、出处

  •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南朝宋齐梁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  战国楚·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  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鑿凿可据”
  •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确凿不移的真理。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事物尖銳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典故):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南朝宋齐梁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第一个字为"枘"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凿"的荿语

第三个字为"冰"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炭"的成语

成语"枘凿冰炭"逐字解释参考

ruì榫(sǔn)子;榫头宋玉《九辨》:“圜凿而方~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鉏鋙 jǔ yǔ:同“龃龉”,不相配合。)成语有“圆凿方枘”。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āo①凿子;木工穿孔挖槽用的工具。《庄子·天道》:“释椎~而上。”②开凿;挖掘《冯谖客孟尝君》:“请为君复~二窟。”《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十二渠” 【又】水流冲刷。《雁荡山》:“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之穴。”③孔;窍《周礼·考工记·轮囚》:“量其~深,以为轮广”④洞穴。《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⑤穿凿附会。《孟子·离娄下》:“所恶于智者为其也~。” 【凿空】⒈开通道路⒉凭空议论,牵强附会 【凿枘】⒈圆凿方枘的略语。凿和枘本是彼此相应相合之物故又比喻格格不入。⒉比喻互相投合像榫眼和榫头一样。 【凿凿】⒈鲜明的样子⒉确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īng①水受冷洏凝结成的固体《行路难》:“欲渡黄河~塞川。”②结冰《察今》:“见瓶水之~,而知天下之寒。” 【冰肌玉骨】1.形容妇女的肌肤潔白晶莹2.形容梅花傲霜斗雪。 【冰人】媒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àn(1)木炭的通称。(2)象炭的东西:山查~。(3)<方>煤。 【炭化】古代的植物埋藏在沉积物里,在一定的压力、温度等所起的作用下逐渐变成煤的过程。也叫煤化 【炭精】(1)各种炭制品的总称。(2)<方>人造炭和石墨的总称 【炭精棒】用炭和石墨制成的各种棒状制品,用来做弧光灯、电池等电器中的电极 【炭疽】急性传染病,马、牛、绵羊等家畜和人都能感染病原体是炭疽杆菌。病畜的症状是发高热痉挛,口和肛门出血胸部、颈部或腹部肿胀。人感染后发生脓疱、水肿或痈,也能侵入肺或胃肠家畜的炭疽病有的地区叫癀病。 【炭疽病】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牛、马、羊等食草动物。人通过接触病畜的皮毛或食用病畜肉类而得病以皮肤炭疽为最常见,局部出现疱疹、壞死、溃疡最后形成黑色焦痂。 【炭盆】烧木炭的火盆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朝宋齐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