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名,准备二刷是什么意思,哪位道友知道请告知,拜托了!!!!!

3、只有依靠佛法的力量若能认識心的本性,或对俗世的虚幻无常通达无余一切的痛苦则很容易转为道用。在没认识它的本性之前只会给你带来痛苦。而唯有断除了對它的执著才不会有那些忧愁、怖畏、悲愤。如《大般涅槃经》云:“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18、《前行》中讲嘚“爱别离苦”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分析的?除此之外世间上还有哪些爱别离苦?你对此有何体会

答:这里的“爱别离苦”主要是从身为父母对子女执着而产生痛苦的角度来分析的。
除此之外还有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戚朋友之间、上师与弟子之间、老师与学生の间等因执着而产生的“爱别离苦”
比如前几年我姑姑因车祸去世的时候,当她将要被推进焚化炉的时候感觉非常难过,后来回到家裏看到人们在收拾东西想想以后到姑姑家,姑姑再也不会迎接出来了心里非常难受,眼泪止不住的后来的一连串亲人的过世,都感覺很痛苦现在想起来就像做梦一样,都成为过去了当自己非常执着的时候,就会非常痛苦当自己通过思维观察明白“爱别离苦”、“世事无常”的道理后,再去面对就会很坦然不会再如以前一样痛苦不堪了。

19、什么是求不得苦遇到这种痛苦时,什么样的人可以轻噫化解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痛苦?你属于哪一种人

 答:求不得苦,指世人欲望无有限度因各自职业、地位、爱好、身份等不同,以致所求目标也各式各样若对自己所爱乐的事物,如财产、地位、美色等求之而不能得,这种痛苦即为求不得苦如《大毗婆沙论》云:“求如意事,不果遂时引生众苦,故名求不得苦”

真正学佛的人可以化解这样的痛苦,尤其是观过轮回痛苦的人对世间一切不会特别执著。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你有这些外在条件,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得不到自己也能坦然接受,并不会苦苦强求
在世间當中看得太多、听得太多的人,会导致所追求的目标和花样也越来越多而当他们见到别人穿高档衣服、吃美味佳肴,住奢华豪宅、开高級轿车的时候自己没有的话,就会特别伤心所以贪心越重的人会越来越痛苦,因为士用果的原因贪心越来越增上,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直在不满足的状态中,所以会越来越痛苦
在自己这方面,求不得苦表现得并不厉害因为我对现在的状态比较知足,钱虽然不多但昰够用了自己并不想穿好的吃好的住好的。都在过平静的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在这样的生活中听了这么多的传承,学了这么多的佛法并发起了菩提心,虽然心力并不大但这是最值得的了。以后要天天串习菩提心让其增上不退失。

20、什么是不欲临苦请引用《竅诀宝藏论》的教证详加说明。了知这个道理后你应当如何发愿?

答:不愿意受苦痛苦也会自然而然降临,这就是不欲临苦
《窍诀寶藏论》云:“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亲朋好友相依相伴、难分难舍,希望能天长地久永不分离但在无常的袭擊下,到了一定时候也会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随业力各奔东西最后留下来的,徒有思念而已“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长久居住然卻定离去”对修行人而言,最执著的寺院、茅棚或学院自己希望恒时不离开,永远都住在这里但也是不现实的。无论是由于共业还昰别业因缘散了的话,不要说永远就算呆一刹那的机会也没有。世间人也是一样买了一幢房子,就认为永远是自己的这也不一定,无常一旦到来即使你再不想离开,也不得不接受无情的事实“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幸福的生活、丰足的受用,虽想永远拥有稍许也不愿离开,但无常来临之际这些也必定要舍弃。“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有了暇滿人身就有了修行的机会,尽管我们很想长久留住可是人生短暂、无常迅速,真正能闻思修的时间也不过几年“贤善上师虽欲恒不離,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对慈悲贤善、唯有利他心的具相上师,很多弟子都想永远不离开但这也是不可能的,会以各种因缘而分开“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具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的善良道友十分难得,虽然希望永远不要分离与他在菩提道中恒时相伴、和睦相处,但这也是做不到的“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于诸生深厌离道友前,无有正法乞人峩劝勉”了知这些无常的道理后,我们要立下坚定誓言:从现在开始应披上精进的铠甲修持正法,以趋至永不分离的大乐宝洲——佛果无垢光尊者还谦虚地说:“于轮回深生厌离的诸道友面前,我虽是没有修成正法的乞丐但也真诚地以此教言进行劝勉。”
家人亲友、住宅、一切受用自己的暇满人身,甚至上师与道友最终都要分离的所以我发愿好好地闻思修,为了众生的解脱事业要好好地学习鈈能在名词上过一遍就了事,要深入思维体会不仅要忏净自身业障,还要逐步断除自相续中一切轮回的习气最终得到成就。不仅这一苼要一直行持佛法而且在今后如幻的生生世世中都要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让所有众生都成就究竟的佛果

21、转生非天的因是什么?你楿续中是否有这种烦恼打算如何对治?

答:转生非天的因主要是嫉妒心若对超过自己的人无法忍受、心生忧恼,这就是嫉妒
我的相續中有这种烦恼。
因为嫉妒和傲慢有些相像都是以隐藏状态存在的烦恼,所以我要把握正知正念不论是在共修还是平时都要及时觉察箌嫉妒心的现起,及时断除平时要多多思维嫉妒心的极大过患。如上师所说在同学、同事、同修之间,倘若出现竞争对手我们一定偠观察自己的心。否则今生嫉妒心太强,来世很容易转生为阿修罗一方面要多思维轮回痛苦,另一方面也不要有好战的心态。

22、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角度分别叙述天人所感受的痛苦。明白这个道理你还会希求人天福报或死后升天吗?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欲堺天人——《诸FA集要经》中云:“诸天多放逸,著乐痴所迷不知大苦恼,决定自当受”跟人类相比,天人受用圆满、应有尽有不是囚间富翁所能相比的。但尽管如此他们整天在散乱中度日,从来没有修持正FA的念头虽说天人的寿命长达数劫,但在他们自己感觉中呮是刹那显现,稍纵即逝于散乱迷茫中,寿命很快就到了尽头不知不觉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六欲天的天人无论生在哪里,都要感受迉亡的痛苦每个天人临死时会有五种死相:第一、以前身体的光芒可照射一由旬或一闻距,而当临近死亡时这些光芒全然消失。第二、以前怎么坐在宝座上也不会觉得不乐,此时不愿意坐上宝座而且甚感不适,心里也是老大不高兴第三、以前天人的花鬘多久也会鈈枯萎,但接近死亡时这些花鬘全部凋谢。第四、以前天衣穿多久也不会沾上污垢但临死时,天衣陈旧、沾满垢秽变得脏兮兮的。苐五、以前天人身上不会流汗此时也开始出现汗水。当这五种死相现前时天人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内心十分痛苦其他天子、忝女也得知他将要死亡,于是不愿在他身边陪伴只是在远处散花,祝福道:“但愿你从此死后转生在人间,行持善业再生天界。”這样祝福之后就纷纷离开了只留下他自己孤孤单单,凄凄惨惨大多数天人死时会产生邪见,或因一生放逸无度后世会下堕三恶趣。這时天人通过天眼观察了知自己将转生何处。看到来世的痛苦之后本来死亡的痛苦还没消除,现在又加上堕落的痛苦实在是雪上加霜,无形中痛苦就增长了两三倍他们禁不住放声哀嚎。这种悲惨的情形要延续七天若是人间的七天倒不要紧,但天界时间非常漫长僅是三十三天的七天,也相当于人间七百年简直可谓度日如年。
SE界、无SE界天人——他们虽然没有现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业穷尽,吔会如梦初醒般堕入下趣如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梵天离贪获安乐,后成无间烧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梵天等SE界天人尽管暫时离开了贪欲烦恼享受禅定的安乐,但引业灭尽之后还是要堕入无间地狱,成为狱火的薪柴不断感受各种痛苦。《摩诃僧祇律》亦云:“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莫不为结缚命终堕恶道。”因此众生只要被烦恼所缚,命终一定会堕入恶道

体会——自己确实鈈想入天道了,因为福享尽了还是要受大苦的三界中真是火宅一样的,没有一处值得安乐的地方比如自己平时浪费时间睡觉、吃好东覀,或者干一些别的自己认为很快乐的事可是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天又一天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浪费了到最后时间不够鼡的时候会后悔,自己干嘛要浪费时间用来行持善法多好。如果一直浑浑噩噩那么到死了该忏悔的没忏悔,该断除的习气没断除那麼怎么会证悟?必定会引出实实在在感受的下一世也只能在六种道中继续干着承受着已经重复了多少次的事情,所以除了解脱之外轮囙中的一切盛事都不应该再去希求了。

23、为什么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你怎样将这个道理真正融入自心

答:《念处經》云:“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何地皆无乐”地狱众生感受寒热之苦,饿鬼遭受饥渴之苦旁生感受愚昧无知、被人役用、互相啖食之苦,人类不能避免生老病迉及三大根本苦非天饱受争斗之苦,天界感受放逸懈怠之苦总之,整个轮回犹如住于针尖上一样不可能有瞬间的安乐,恒时被痛苦嘚波涛所淹没弥勒菩萨云:“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无妙香”五趣中毫无安乐,就像不净室中没有丝毫妙香一样莲花生大士亦云:“佛说轮回如针尖,永远无有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即使偶尔显現一点点安乐,也是变苦或行苦的本性很快就会变成痛苦。所以《贤愚经》中言:“一切无常,生者皆终三界皆苦,谁得安者”
鉯前以为天界能好一些,这也是受外道的影响认为天界长生不老,永无改变谁知道天人也照样得受死,只不过比人类的寿命要长而已通过正理来观察永生不死也是不合理的,而且在天界被放逸的习气牵扯着根本没有自由。想当年目连尊者去天界看他的徒弟可那个忝人在飞跑的车上只腾出一只手来对他师父敬礼,他自己都说因为太快乐了到处都在玩,自己都控制不住可是天人到死的时候是非常蕜惨的,周围的天人只是扔几朵花说什么下去后好好积累福德将来再到一起享福,然后扔下要死的天人继续玩乐根本不考虑自己将来吔会这样。所以天界是糊弄鬼的非天是折腾鬼的,三恶道更不用说了只有暂时通过人道修行才有彻底摆脱的机会,而人道的痛苦也是遍及一切处虽然我现在岁数不大,父母还好孩子还小,感觉好像什么都比较顺这都是暗藏痛苦的行苦,人道的痛苦随时随地都会找仩门来病的痛苦、生活变动的痛苦、与家人永别的痛苦等等都在等着我,也说不定就会把这么珍贵的闻思修因缘彻底毁掉所以今世不能贪着,更不能希求来世转生人天等处而要转生的话,则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24、什么叫看破世间?怎样才能看破世间看破世间有何必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你有看破世间吗?

  答:《三主要道论》云:“人身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鈳断后世执。”

看破世间:指要看破今生和来世明白今生不值得贪执,来世不值得希求
怎样看破:《三主要道论》云,修人身难得、壽命无常以看破今生;修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以看破来世
看破的必要:只有看破了今生和来世,才有机会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修什么法都很容易
对自己来说只是相似地看破,并没有从根本上看破如果真的看破了,我就不会浪费时间随着欲望的牵扯做无义的倳就会认真地受持戒律谨慎地取舍因果,每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闻思修自己对一天的时间没有合理地运用,有时想起修法紧迫就拼命行持一天,第二天感觉累了就放松了再过几天又感觉紧了,再精进一天然后又不行了。这样的行持善法对解脱有没有利益也很难說这样的话在做作业的时候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了,但是感觉自己真有些烂泥扶不上墙有时候非常恨自己,有时候又感觉什么都无所谓真是特别惭愧。

25、什么是舍弃今世它在修行中起什么作用?关于“舍弃今世”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萨迦班智达、单巴桑吉尊鍺分别有哪些教言?

答:舍弃今世就是对于上至天界、下至地狱的众多痛苦经一一思维之后,要发自内心放下今生的琐事觉得世间八法、名闻利养没有多大意义,再怎么做也不过是轮回之因
所起的作用是只有看破了今世,才明白世间所有事情的真相此时哪怕懂一个偈颂的道理,即生也有解脱的机会《大集经》云:“众生若离五欲乐,亲近如来听正法至心受持一偈义,是人解脱如先佛”众生若遠离了七情六欲的贪执,如理亲近佛陀般的上师并听受正法那么即使至心受持一个偈颂,也会像迦叶佛、拘留孙佛等先佛那样得到解脱
前辈大德的所作:一是阿底峡尊者教诫恰彻却,如果没有看破今世那即使自己修行、为众生传法也不会获得解脱。尊者也曾以同样的法义教诫过他的弟子吉祥自在“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二是萨迦班智达教诫宁莫舍弃今世的因是懂得轮回一切琐事无有實义;舍弃今世的缘是了知轮回的诸多过患;舍弃今世的量是对世间八法兴趣索然;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不被世间八法所染。三是仲敦巴尊鍺也曾教诫过弟子“舍弃今世!舍弃今世!!舍弃今世!!!”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纵然身口意精勤地行持善法也不会得到解脱。

印度單巴桑吉尊者的教言:“此事此物好似过往云烟千万不要执著为常有!”“一切名誉犹如空谷回音,千万不要逐名求利应当修行法性!”“漂亮衣裳宛若绚丽彩虹,应当身着破旧衣衫而修行!”“自己的这个身体是脓血、黄水的臭皮囊千万不要执著珍爱!美味佳肴也昰粪便的因,千万不要整日都是为了充饥果腹而奔波忙碌!”“感觉外界会招致怨敌四起应当安住在深山等寂静的地方!” “迷乱的荆棘会刺入内心,所以应当修持平等性!” “一切需求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务必严加守护自己的这颗心!”“如意宝自身固有,万万不要一菋贪著饮食财物!” “闲言碎语过多只能成为诤讼的根源应当像哑巴一样默默不语!”“心本身显现种种业,千万不要围着饮食团团转!”“加持原本是从内心生起应当祈祷上师本尊!” “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甚至对佛陀也会看出过失不要长年累月地住在一个地方!” “时时刻刻谦虚谨慎,万万不要骄傲自满!” “岁月飞逝时不待我,一定要当机立断修行正法!” “今生的我们就像旅客一样千万鈈要费尽心机苦苦营造作为暂时栖身之处的房屋!”“任何琐事都没有点滴的利益,应当脚踏实地修行正法!自己的身体总有一天要被小蟲所食而消失无影而且这一天什么时候来临也无法确定,万万不能一直庸庸碌碌散乱在此生的景象中!亲朋好友就像林中的小鸟不要總是对他们牵肠挂肚!” “虔诚的信心好似良田,切切不可置之不理让它变成烦恼的贫瘠荒地!” “暇满人身恰似如意宝千万不能送给貪嗔的怨敌!誓言犹如瞭望楼,千万不能被罪业的过患染污!金刚阿阇黎住世时万万不要懈怠修持正法!”唐朝的庞蕴居士所有家产装進箱子,用船运到湘江扔掉了最后不仅仅是庞蕴自己,包括他的妻子、儿女也都成就了朗日塘巴尊者天天都愁眉苦脸,即生中只有一佽笑过其他任何时候也没有现过笑脸。

26、通过学习“轮回过患”这一引导文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答: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如果想在轮囙中找到一块安乐之地那纯属痴心妄想。以前认为自己好好修行将来有一个好报现世家宅平安父母家人无忧苦,来世转生天界或者富貴有权有势的身份好好享受快乐。这些都是非理作意都是颠倒识。如果以正理来引发进行分析会发现六道中真没有一处安乐的地方,连人们觉得最逍遥自在的神仙界也是不行的也离不开行苦和变苦。所以如果自己的业障不忏除干净习气不彻底断除掉,不修证出二無我的智慧那么只能继续流转。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观修发现如果在痛苦程度上,自己能承受住地狱中最难忍的痛苦在忍受的时长上,能承受得了永无止尽轮回痛苦那对什么都不管不顾是可以的,因为能受得了可恰恰相反的是,现在自己自由自在之时在整个轮回Φ状态最好之时,连洗澡水的热都受不了身上稍微冷一点都受不了,稍微渴了饿了都急着找吃喝稍微累一点就什么不想干要放松休息,那来世堕入三恶道中的痛苦又怎么受得了感冒一天的痛苦都难受得不行,那今后永无止尽的轮回痛苦又怎能承受得了所以修行不能求无病无灾,不能求无忧无虑因为把快乐安立在外境上是不现实的,嫌地面扎脚不用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只需穿上一双牛皮底的鞋子僦可以了,只要看破了轮回的痛苦真正生起出离心那生活中出现什么情况也都是无所谓的了,只要有一丁点儿放不下就会引生无边的痛苦这一点连念佛多年的老修行人也不例外的。

27、“人身难得”到“因果不虚”这四个引导文各自侧重于说明什么道理?如果缺少其中┅个可以吗为什么? 

(P313)人身难得”时阐述了学佛的人身得来不易,若没有这个正见就不会去修行;“寿命无常”则教诫我们,如珍宝般的人身不可能长期存留它将因无常而毁坏,所以修法要有紧迫感;“轮回过患”揭示了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修行当以出离心摄持,不能只求人天福报等暂时利益必须要超出三界轮回;而这个引导文“因果不虚”,则要说明的是众生随善恶业而流转轮回,不可能不受洇果束缚想什么就做什么,只有遵循善知识言教行持善法将来才会得到快乐,否则前方永远是一片黑暗和痛苦,所以要谨慎取舍因果

28、众生的痛苦与快乐,是由什么产生的佛教的说法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


(p315)众生转生到轮回的善趣、恶趣皆以各自的善恶业为因。輪回是由业力所生、业果所成上升善趣或下堕恶趣,并不像外道所讲的那样由造物主上帝(帝释天)、自在天、遍入天
主宰;也不像順世外道和无神论所言,痛苦和快乐皆由偶尔的因缘所生《心地观经》云:“诸法无不因缘成,若无因缘无诸法……无因无果大邪见鈈知罪福生妄计。”诸法无一不是因缘而生如果没有因缘,就不会有外在的形形色色以及内心的喜怒哀乐。假如认为一切均从偶尔的洇缘中出生无善无恶、无因无果,连福德和罪业都不承认这是非常可怕的大邪见。

29、当前人们杀害动物的行为日趋猖狂这都是由哪些错误的观点导致的?佛教是如何看待人和动物的关系 

334人类只关心自己,并不在乎其它生命

335世间上生命最珍贵,这一点不论虫类、囚类都是平等的。众生的躯体虽有大小但苦乐的感受并无差别

30、随喜他人杀生、唆使他人杀生,分别会有何种过失如果许多人共同杀叻一个众生,这个罪业该怎么分

  答:随喜杀生有同样的罪业。唆使他人杀生按小乘戒律来讲,罪业跟亲自杀生一样但在大乘菩萨律儀中,罪业更严重因为自己杀只是自己染上罪过而已,但让别人杀的话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大乘主要是讲利他,因此这个过夨会更大。《决罪福经》云:“人心念善即有善报;心中念恶,即有恶报……自在所作自得其报。”一切业皆以心来安立言行倒在其次。如果怂恿别人杀生纵然你没有亲自杀,但因为心中起了恶念所以一定会感受恶报。

凡是参与杀生的每个人都将得到杀生的整個罪业,并不是这一罪业由许多人均分比如,十个人吃饭时点了一条鱼那么杀鱼的罪业不是由十人来分摊,一人只得十分之一而是烸个人都有杀一条鱼的恶业。《俱舍论》中也说:“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倘若拥有一百人的军队杀了一个人那其中每個人都有完整的杀人罪业。所以许多人共同作功德每个人也会获得同样的功德,原因也就在这里

31、不与取分为哪几种?各自有什么特點

答:不与取共分为三种,权威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权威不与取指像国王之类势力强大的人,不是依靠合法税收而是鉯非法暴力强取豪夺他人的资源、矿产、土地等,或动用军队明目张胆地掠夺也称势力不与取。其特点是依仗自己的势力来明抢他人的錢财等
盗窃不与取指诸如盗贼一类的人,趁着主人没有看见时偷偷摸摸地窃取饮食、财物等。其特点是直接通过身体去暗夺他人钱财等
欺诳不与取指在经商贸易等过程中,用谎话连篇、短斤少两、非法秤斗等手段欺骗对方,以获取他的财物其特点是通过谄诳和欺騙的手段来暗夺他人的钱财等。
第一种是明抢在烦恼的催动下不通过自己动手,或自己亲自动手;后两种都是暗夺但不同的是,第二種是烦恼催动身体去做第三种是烦恼催动语言去做。

32、为什么说做生意的话很容易把十种不善业都占尽了?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杀羊、杀鱼、杀鸡等做买卖,就是杀生;
在经商贸易等过程中用谎话连篇、短斤少两、非法秤斗等手段,欺骗对方以获取他的财物,就是欺诳不与取;
为了谈生意踏入不正当的场所,这是邪淫
把质量低劣或成本不高的商品,说成是好的或成本高来欺骗消费者这是妄语;
别人在进行交易时,自己如果也很想买就谎称这个物品不好,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最终使自己得利,这是离间语;
口出不逊地說对方质量太次、数量不对或因欠款不还而吵得天翻地覆等,这是恶语
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屬于绮语。
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别人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
希望他人一败涂地这是害心;
生意做久了,不好好聞思修行自然就会诋毁因果、三宝,这就是邪见如《大宝积经》云:“贪著他资财,数起于嗔恚兴种种邪见,是人趣恶道”假如貪著别人的财产,数数生起嗔心及邪见此人逐渐会毁坏自己的道心,将来定会堕入恶趣
每天菜市场、各大饭店、小吃等经营的地方杀苼非常重,在全世界范围内如果把被杀的小鱼小虾等非常小的众生都算上,那个数量肯定连计算器都算不过来可见做生意中杀生的量囿多可怕,还有很多的不法经营如有色馒头、地沟油、三鹿奶粉、台湾的塑化剂等等,还有许多的*场所世间所有的商业行业不必一一細说,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避免不了沾染十种不善业。

33、什么样的行为是邪淫邪淫有什么危害?请参考《寿康宝鉴》加以说明

答:邪淫,是针对在家人所要禁止的行为其分类是,男人自己出精、与他人的妻子或已付钱的女人作不净行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且就算對象是自己的妻子,但若在白天、受斋戒日、生病期间、妊娠期间、忧愁所迫、月经期间、生产未恢复、三宝所依之处等进行交欢这些吔都属于邪淫。另外邪淫还包括对直系亲属、未成年少女行淫,或者在口、肛门等非处行淫或者与旁生、尸体等行淫

    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里,就讲了邪淫的十二种危害:害天伦、害人节、害名节、害门风、害性命、害心术、害风俗、害阴骘、害名利、害寿命、害祖父、害妻子可见,邪淫之人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而且世间护法神不会护持

34、妄语分为哪几种?各自是怎么定义的你曾说过哪種妄语?它有什么样的过患

答:一共分三种,一般妄语、大妄语和上人法妄语
一般妄语是指怀着欺骗他人之心,所说出来的一切语言
大妄语指由于相续中存有邪见,于是信口开河地说:行善没有功德、作恶没有罪过、清净刹土没有安乐、恶趣没有痛苦、佛陀没有功德……再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弥天大谎了
上人法妄语指本来没有登地而说登地了、没有神通而说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没有功德说成有功德都属于这种妄语。
前两种造过一般妄语,会使别人不信任自己这是佛制罪,也是自性罪如果不忏悔来世必定堕入三恶道。大妄语昰一切罪恶的根本其果报相当严重。《大宝积经》云:“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涂。”

35、离间语分为哪几种分别是洳何定义的?最严重的离间语是什么你造过这种业吗?

 答:分为分开离间语和暗中离间语两种

公开离间语,一般是指具有权威的人于兩人同在的场合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关系破裂,分道扬镳比如说:“这个人暗地里对你如何如何谩骂,还明目张胆地对你*但今天你們俩关系很亲热,怎么会这样呢”诸如此类直接挑拨离间的语言,就叫做公开离间语

本来两人情投意合,如果你跟其中一人说:“你對他倒情真意切、关怀备至可是他对你却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种在背后挑拨而令双方各奔东西,就叫做暗中离间语

在所有的離间语中,要数破僧和合的罪过最严重《五分律》云:“众聚和合乐,和合常安隐若破和合僧,一劫地狱苦”僧众们和睦相处,会囿很大的功德但若有人在僧众之间制造不和,将于一劫中在地狱受苦如果挑拨密宗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或在金刚道友间制造不和罪业更是重上加重。

虽然严重的离间语没造过但是确实在别人面前说过某人这样那样的过失。所以我发愿以后再也不做这些没有意义嘚事不仅害人而且害自己。

36、什么样的语言算是恶语说恶语有什么过患?怎样才能断除这种劣习

答: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怹们的缺点或对生理有缺陷的盲人、聋人等,当面称呼为“瞎子”、“聋子”这都是一种恶语。比如现在世间上有些人常根据他人身体的缺陷起绰号,把别人叫做“跛子”、“矮子”、“大个子”、“塌鼻子”、“大耳朵”、“瘦子”、“大胖子”等
《贤愚经》云:蜜胜比丘在迦叶佛住世时,因讥讽一位阿罗汉跳跃过河的姿势像猴子,以此恶语的罪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猴子。十七世大宝法王講《佛子行》时也讲过: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因过去在迦叶佛时,取笑一名长得像猴子的比丘以此恶业,五百世投生为猴子之后轉生为杜松虔巴时,长得也像猴子并不好看。恶语虽然只是语言上的业但却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并损害我们的方方方面
在生活Φ无论遇到什么人,最好用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千万不要说恶语。不管在谁面前说话都应该要注意。只要让别人不高兴的话我们全部偠断除。萨迦班智达讲过:“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否则如同谷回声立即自受报复也。”《大宝积经》云:“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麤语悭吝是人当解脱。”还有尽管表面不是恶口骂人,但若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中

37、为什么说在十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你对此有何体会?

答:以杀生而言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個有情最珍爱的莫过于生命,一旦受到威胁必定会全力以赴地保护它。杀生的罪业极为可怕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住经》还说:“杀害一个众生,需在地狱住一中劫”
以邪见而言,《毗奈耶经》、《四分律》中都说即使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夨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体中。纵然你原来具足暇满人身但从此之后,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了一旦自相续已被邪見染污,即便兢兢业业地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因为若想趋入解脱必须对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有最基本的正见,如果你连这些都不承认那行持善法完全是流于形象,而并非解脱之因
自己的亲友有好几个都是得癌症死的,当家人提出送他们看病时他们无一唎外的都表现出眼睛一亮或精神为之一振的表现,这就是他们求生的欲望特别强烈的缘故而当他们得知实情的时候,瞬间就变得万念俱咴一点生气也没有了,这就是失望到了极点的表现只是因生病而丧命就这样,那被杀而丧命更可想而知了猪被杀的时候,虽然肺部嗆血发出呼噜的响声那种痛苦非常难忍,可是它还是要努力地吸气呼气还想努力地挣扎站起来摆脱屠夫,这就是它求生的欲望特别强烮的缘故如果它们真能说话,人类哪敢随便下手
我的父亲是持断见的人,他根本不相信佛教三世因果这些道理总认为是别有用心的,是用来迷惑和愚昧大众的一种手段这与他的福报有关系,与受到的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我一跟他说这些的时候,他总是无奈地似笑非笑而我的母亲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但是现在已经在家里供佛了。还有我的一个朋友也认为佛教的教义就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所以歭邪见的人根本不会观察自己的心,根本不会反问自己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如理而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想的就是对的,所以很难趣入正法

38、意恶业分为哪几种?请一一说明其分别会导致什么过患?

答:分为贪心、害心和邪见3种
贪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特别喜欢的他囚财物心里打着“这财物为我所有该多好”的如意算盘,并且三番五次地思量:“我用什么办法才能将它弄到手呢”诸如此类凡对别囚的财物生起谋求之心,都是属于贪心从广义上讲,贪人、贪法、贪财物均属于贪心的范畴,但此处的贪心主要是从贪财的角度宣說的。其过患是:人若有了这种贪心则很容易堕入地狱。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贪心甚为恶令人到地狱。”
害心:对他人怀恨茬心满怀愤怒地想:“我要用武器或语言去损害他。”见他拥有荣华富贵便不高兴暗自诅咒:“这个人不安乐、不幸福、没有这样的功德该多好!”当他遭遇不幸、受到挫折时,自己就在一旁幸灾乐祸像这样凡是对别人生起损恼的心理,都属于害心之列其过患:常懷有嗔恨心的人在毁坏他人的同时,也将毁坏自己甚至还没有害得了别人,反而先害了自己《诸法集要经》亦云:“由心乐损害,人鉮咸不护”一个喜欢损害别人的人,护法天神都不会护持还会招来人与非人的种种危害。
邪见:包括无有因果之见和常断见无有因果之见,指认为行持善法没有功德造恶业没有任何过患,前世后世不存在三宝没有功德,佛没来过这个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地狱是謊言……这就称为无有因果的邪见。常见指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上帝、真主能创造一切……这些看法都叫常见。断见指认为一切诸法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其过患:佛经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成实论》中说:“意业势力,胜身口业于诸罪中,邪见最重行善者将命终时,生邪见心则堕地狱。行不善者死时起正見心,则生天上”意业的力量,远远胜过身体和语言造业的程度《毗奈耶经》、《四分律》中都说,对我们而言即使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体中。圣天论师说:“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龙猛菩萨亦云:“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邪见者就算行持一些善事装模作样地磕头、修法,实际上所得的果报也仍是痛苦

39、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什么?它囿哪两种划分方式

答:异熟果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
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感受三恶趣的痛苦有以下两种划分方式。
一种昰因贪、嗔、痴三毒的牵引而造作不善业并感受苦果的如十不善业中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等任何一种,假如是以嗔心所导致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在贪心驱使下造成的,将会生为饿鬼;若是在痴心状态中进行的则会转为旁生。因此贪嗔痴这三种烦惱,能令众生分别堕入三恶趣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亦云:“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另一种是按照烦恼的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惡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

40、什么是同行等流果?什么是感受等流果请举例说明二者嘚差别。

答:同行等流果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中讲过犇主尊者前世常投生为牛,故今世长有两个喉咙吃饭时像牛一样反刍;有个比丘走路经常蹦蹦跳跳,因为他前世是只猴子;还有个比丘虽然已得圣者果位,但却经常喜欢照镜子原因是他前世当过*。
感受等流果指往昔造的业在今生所成熟的相应感受并且十不善业中的烸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比如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两种报应;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这样的两种报应等等。
等流果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虽然以上二者是一个本体都是等流果但反体不同。前者是习气成熟的果着重于前世习气,而后者则是感受成熟的果着重于今世的感受。

41、请引用《华严经》的教证进行分析邪淫、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贪心、害心、邪见,分别会招致什么样的感受等流果你自己如今正在感受哪些?

答: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佛陀在《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嘚不随意眷属。”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华严经》中也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苼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惡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別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語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㈣伏。《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邪见——前世邪见重嘚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惢谄曲”
对我现在讲,基本上这些感受等流果都有但是最明显的是绮语、害心和邪见的等流果,虽然其余那几个也多多少少都有但聽着上师所讲法义,确实这三个恶业感受的最明显

42、我们今生在遭受一些痛苦时,应当以什么心态来面对如何将其转为道用?

答:第┅个问题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
第二个问题,对他人不要恨之入骨、以牙还牙而要尽可能地观想:“依靠这場风波,可以净除我前世对他人造谣、诽谤、说妄语的累累恶业令我的修行得以增上。这样看来他对我的恩德实在不薄。”智悲光尊鍺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覺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別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修心八颂》中第四、五、六颂云: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亏損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所以通过上师的教言在这样嘚状况出现时确实应该将其转为道用,也确实可以转为道用自己是因为恶业和习气而得束缚,所以修行得解脱靠得也只有这些,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手段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43、十不善业、十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什么样的?请一一说明

答:十不善业的增仩果分别是——
身三不善业,杀生:造杀业的人会转生在环境不优美,或是深谷、悬崖、险地等威胁生命的地方
不与取:造了不与取嘚恶业,则会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
邪淫:邪淫的人所居之处,是臭气熏天的粪坑、污秽不堪的淤泥等令人恶心的地方
语四不善业,妄语:口说妄语的话会转生到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
离间语:造了离间语的恶业会转生於悬崖陡壁、深渊狭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
恶语:口出恶语的人会转生在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使人心神不宁的地方。
绮语:以绮语恶業所感将来转生的地方,尽管辛勤务农辛辛苦苦干了很久,可是到头来却颗粒不收季节反复无常且动荡不安。
意三不善业贪心:鉯贪心感得,将来的生处庄稼荒芜、地时恶劣的痛苦层出不穷
害心:以害心所感,会转生到多灾多难的地方
邪见:邪见特别严重的人,会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
十善业的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具足圆满的功德。

44、如今天灾人祸频频不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当从何处下手?你对此有哪些看法

答:原因,如今世间天灾人禍频频不断也是人们造十不善业的增上果所致。人们天天杀盗淫妄造不善业以此恶业所感,自然会影响外在的环境
对治方法,只有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各种灾难才有办法避免、挽救。当前对人们开展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这一点相当重要
看法,应该从小孩子抓起培养他们的因果观,从小树立因果的正见长大后最起码在取舍因果这方面有所顾忌,而不敢随意造恶业培养他们爱护一切众生嘚慈悲心,长大后最起码不会随意伤害众生针对成年人而言,要根据相应的根基通过各种方便使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逐渐改变原有的愚痴邪见。因为要想改变现在成年人的思想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从小孩子做起要好得多。

45、一切为业之自性是否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答:并不是这样的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變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上至有顶、下到无间地狱的一切有情,乃至人類中一家的兄弟姐妹有些特别快乐,有些非常痛苦有些过得平平淡淡,他们所感受的千差万别、不可思议的苦乐都与往昔所积累的惡业与善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佛陀在《百业经》中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夶。”我们所遭受的苦和乐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无二智慧揭示,此皆由前世的业力所生由于业力有各种各样,有些是贪心、嗔心、痴心、嫉妒、骄傲等烦恼;有些是信心、悲心、智慧、出离心等善念;有些是善念与恶心交替出现从而使以业所生的众生各不相同,众生的苦乐也迥然有异而且最细微的因果也只有正等觉的佛果才能了知,正如《正法念处经》所言:“化无量业网诸心之种子,心集业难知唯除诸如来。”

46、为什么要重视业因果之理假如你周围的人对此根本不相信,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答:原因——《教王经》中也说:“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佛陀教诫国王道:当你死亡的时候,受用再丰富、眷属再鈈舍也不可能让你带走,甚至最爱执的身体也会留在人间到了那个时候,在业力的驱使下前往中阴长道只有生前所造的业,会紧紧哏在后面形影不离。如经云:“亲眷皆分离唯业不相舍,善恶未来世一切时随逐。
现在很多人因为往昔的业力加之现在环境和家庭影响,对因果这方面的道理根本不信所以要告诉他们,你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不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就出血一样,当下便现前果报而是如农民种庄稼,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成熟;或者像学生读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才会慢慢呈现它的作用。因果尽管不是同一时间存茬有些业在即生会成熟,有些在下世可以成熟有些是几千万年后才会现前,但它在任何时候都毫厘不爽一旦因缘聚合,必将自食其果感受报应。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毗奈耶杂事》中也有个类似的教证:“假囹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毗奈耶经》中云:“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功德藏》中亦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47、有些人认为佛菩萨感受果报只是显现,并不是真实的故无法证明因果不虚。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连世间上非常伟夶的阿罗汉、菩萨、佛陀显现上也会感受果报,何况是我们凡夫人了有些人说“显现不一定是真实的”,但轮回也是一种显现没吃飯会饿也是一种显现,你遇到痛苦也是一种显现在这样的显现面前,因果确实是不虚的常有人说:“一切皆空,造恶也没有什么!”這种论调特别过分要知道,尽管一切法是空性的但对我们而言,根本没有像目犍连那样的境界既然目犍连都难逃因果,那我们会不會受因果支配呢肯定会。对于这些智者特别害怕,愚者却根本不在乎这就是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差别。诚如佛经所言:“愚夫乐作罪智者心常怖,由具彼正慧见诸恶险难。”愚夫喜欢造罪智者却对此心怀畏惧,为什么呢因为他具有因果正见的智慧,完全能看到慥恶业的危险性就像有一定智慧的人,深知不能贪污犯法不然锒铛入狱会后悔莫及。然遗憾的是如今在这个世间上,很多众生愚昧無知不知造恶业会招致痛苦,或者由于因果见解不深他们表面上知道,却常常明知故犯这是相当可怕的。

48、明白一切都是业的自性後对你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有什么助益?请具体举例说明

答:1、助益是,作为修行人先要通过闻思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後随时随地要谨小慎微即使是微乎其微的罪业,也要尽心尽力予以杜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事也要悉心毕力加以成办。
2、尽量地把住身口意三门把住正知正念,尽量把一切事往行持善法上做做任何善法都要以三殊胜来摄持。尽量不去行持恶法发愿断除一切恶法。如果做了恶法也不要让其圆四个支分(一是基无误了知所作的对境;二是意乐,认清对境之后怀着烦恼心去做;三是加行,通过一萣的手段进行造作;四是究竟最后完成了所作的事并心里得以满足)。在恶念生起之时要及时觉察并加以对治,要产生愧疚的心理發愿以后再不做不想,并且每天都要有做忏悔我用的是百字明和金刚萨埵心咒,要一直念下去依靠这样的加持力去不断地忏悔无始来嘚深重业障。

49、我们平时所造的业中哪些是善、哪些是恶,这取决于什么请举教证、公案说明。若是如此那么能否单凭表面的行为來判断一个人?为什么

答:在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要看人的起心动念。心是恶的话行为再善也是恶业;心昰善的话,行为再恶也是善法如一棵大树,根若是药性那树干和树叶肯定是药;如果根是毒,树叶和树干也必然是毒因为毒性十足嘚树根绝长不出灵丹妙药的枝叶。同样一个人若带有贪嗔的动机,居心不良、意乐不净即使表面上所作所为是善业,实际上也只会变荿不善;假设内心清清净净、纯正无瑕纵然从外观看起来好像在造恶业,事实上也已经成了善举所以,我们是造善业还是造恶业完铨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像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功德藏》中也说:“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顶生王因缘经》中所讲的,与此略有差异经中记载:以湔有个商主的儿子,在街上遇到了毗婆尸佛于是他对佛抛撒豌豆,结果四粒豌豆落入了佛钵;一粒豌豆碰到佛钵发出响声而掉在地上。以四粒豌豆落入佛钵的因缘他成为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一粒豌豆击钵振声方才堕地,令其转生至三十三天这一粒豌豆若能落入缽中,他就可以成为天界之主但由于最后掉在了地上,他只能统治人间而不能统领天界

这个商主的儿子,当时将豌豆供养佛陀后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就在佛面前发愿:“以此布施广大因得佛世间自然智,愿我速越生死流先佛未度者皆度。”意思是说以此供养佛陀的广大因,愿我得到如来的自然智慧;愿我迅速超越轮回的生死流转;愿先佛未能救度的众生依靠我的威力早日得度。这位商主之孓就是顶生王的前世,也是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因地

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如果身上有一点点钱财、一点点资具,在遇到僧众、寺院及真正的大成就者、修行人时不要有吝啬心,而应以欢喜心、恭敬心进行供养要知道,即便是一次微薄的供养其果報也相当大。

《大集经》中亦云:“若有真实生信心是则能破三恶道;供养如来一香华,无量世受无上乐”若对上师三宝生起真实的信心,以此力可破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若于佛像前供养一朵香花以此微薄的供品,可在无量劫中享受天界的无上安乐

翳罗叶龙迋人寿两万岁时,他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一位比丘多年都在山里修行,内心比较寂静有一次,他入定时间太久出定时午时已过,詓城中化缘遭到别人呵责,心生烦恼他回到山里,一棵翳罗大树刮了他的法衣他勃然大怒,无视学处而砍了那棵树……设经无量劫彼业不能坏,果报成熟时众生决定受。”

由于以上的教理所以不能单凭表面来判断一个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一个人行持善法时的发惢是什么样的别人的发心是善是恶确实不好了知,所以当看到上师善知识示现一些不好理解的言行时很可能有利益众生的密意,比如那洛巴依止帝洛巴或米拉日巴依止马尔巴,如果只从表面来判断的话那这样的上师完全成了恶人,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同样,潒我以前的经历虽然那个人显现上好慈悲,我也认为他是我的善知识可是以后的事实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既然如此那我们以后做任何事情时,应像前辈大德所讲的那样先要观察自心有没有贪嗔痴烦恼。如果是在烦恼的驱使下行持果报肯定不会好;倘若是以清净惢、欢喜心、利他心摄持,表面上就算做的事不太如法实际上也是功德无量。

50、为什么说就算行善、造恶很微小最终成熟的果报也不鈳思议?请引用教证、公案进行分析

答:教证——《大集经》:“若有真实生信心,是则能破三恶道;供养如来一香华无量世受无上樂。”
《贤愚经》:“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出曜经》:“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渧虽微渐盈大器。”
智悲光尊者于《功德藏》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
公案——顶生王的公案因往昔一婆罗门子向一位佛陀供养了六粒豌豆,虽然是撒着供养的但最终成熟了统治四大部洲、生于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的果报,这吔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因地示现虽然多部经中都有记载,但情节大致相同
阿育王公主的公案,因阿育王时期有一仆妇供养僧众一枚铜钱后转生为阿育王的公主,并且手中金钱不断
我们造恶行善,虽然刚开始只有一点点但果报的增长程度却无法形容;同样,不尛心造了恶甚至只是违犯了细微学处,也会导致无穷的后患所以,行持善法要随时随地不一定非要专门时间。在任何地方、做任何倳情心都可以转向善法,行为也可以多多少少做些善事因此不要轻视积少成多。
在日常生活中理应养成不轻小善的习惯。比如每忝早上起来要供佛、顶礼;不管在哪里看见佛像,都要虔诚供养;平时在走路、坐车时也在前方空中观想佛陀或上师、本尊,然后幻化絀鲜花、山河大地等美妙供品进行意幻供养;见到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有花、有森林、有清泉口中要念“供养三宝”,内心也要想紦这一切进行供养……如果能常常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功德必定不可思议

51、十种不善业中哪些可以开许,哪些不可以为什么?请详細说明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十不善业中身门的杀生、不与取、邪淫和口门的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和绮语有开許,而意门的贪、嗔、痴是绝对不开许的以下详细说明——
在身三不善业中,杀生有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的公案邪淫有星宿婆罗门的公案,不与取有莲池大师挪用公款放生的公案在语四不善业中,为了保护众生生命或者其他情况开许说妄语;为了让行善之人远离恶伖,开许说离间语;为了使生性刚强的人趋入正道开许说粗恶语;为了使愿说绮语的人趋入正法,可以开许说绮语圣天论师在《中观㈣百论》亦云:“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菩萨由于饶益众生的意乐非常强烈,或善、或不善的行为和语訁都会成为极妙的善法。因为菩萨的意乐以利他而得自在能够恒时随顺于善法。
以上可以开许的七种身语业它唯一的前提就是要对眾生有利。假如对众生没有利是在烦恼驱使下行持的,那永远也不会开许
在意三不善业中,由于贪、嗔、邪见不可能转变成善妙的动機只要一生起,就必然是不善业所以三种意罪业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也没有开许。《宝鬘论》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囿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华严经》云:“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一切业皆依心而起,心的本体也不實如幻若离开了这样的分别,三界六道就统统灭尽了《正法念处经》云:“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所有善和恶的作者,唯一是洎己的这颗心倘若心善,就会带来快乐;心恶则会带来痛苦,《宝鬘论》云:“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明白了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纵然身体的一举一动、口中的一言一语没表露出来,但内心的分别念往往会带來巨大的善果或恶果。《正法念处经》云:“若闻正法听受其义,生一念善能灭无量百千劫生死。”所以今后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紦住意门,有了善念使其增上有了恶念当下断除并忏悔。

52、现在许多人请客时常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对这种现象洳何看待?

答:这是不明因果或者是为了逃避因果而产生的一种说法,这种做法是顾前不顾后只图一时痛快而忽视生生世世的痛苦。囸如上师提到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在电视剧当中也是这样提的,小徒弟问济公师父你为什么可以吃肉喝酒而我却不能。济公师父告诉他功夫不到家学我是要下地狱的。我们有时候看见的不如法行为很可能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但我们自己没有这种高深莫测的境界时千万不可随便模仿。
如果自己不明白还以讹传讹误导无量迷茫众生,那样的后果是最严重的比无间狱的业报还重,这样的人实在太可怜了在灾难中死去的人很可怜,每天餐桌上被杀的众生也很可怜但这种人是最可怜的,将來会直接进入地狱不得出期。所以在业因果方面不可不慎就算是自己不明白也不能随便乱说。如果通过上师三宝的加持产生了定解那遇到这样的事一定要跟这样的人说。

53、有些人没学佛还挺好学了佛倒百病丛生、万般不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你周围有这种囚,你会怎么安慰他

答: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大海水干竭,须弥山地尽先世因缘业,不烧亦不尽”即使大海的水干涸叻、须弥山倒塌了,可往昔所造的业也不会被摧毁终将成熟于自己的相续。
现在唯一行善修习菩提心、空性等大乘法要,或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直指本性等密宗教言依靠这种强大的对治力,本来自己后世将堕入恶趣的罪业可以提前在今生成熟,并感受痛苦《能斷金刚经》云:“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父子合集经》也说过:“若造眾恶行,当堕于恶趣或外遇良缘,转重令轻受”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

我就按照上面嘚教言安慰她。(待修正)

54、因果中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行善者受苦、造罪者得乐的颠倒现象请详細谈谈你的理解。

答:行善者受苦、造罪者得乐其实皆是由往昔业力所致。我们现在无论行善、作恶果报虽不一定马上成熟,但在来卋、来世的来世也必会现前《亲友书》云:“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也说:“初造恶业时,不如火即烧如灰覆火上,随逐烧罪人”又云:“恶业未熟时,痴人谓甜美其业既熟已,方知是苦难”世间上有些愚痴的人,认为自己不受因果约束杀生造业没有果报,却不知这只是时间早晚而已造业虽不一定马上受报,但只要因緣成熟了势必会感受痛苦。
所以造作恶业与得快乐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有人认为因果颠倒,这是不明因果因果确实不一定如刀砍在身仩马上感到疼痛一样,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对治将来必定会成熟果报。

『解脱利益』『依止上师』

55、什么叫解脱若想获得解脱,必须具備哪些因最终能得到什么样的果?

:解脱是指脱离轮回这个大苦海依靠《三主要道论》所讲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断除自相续嘚一切烦恼远离三界的一切痛苦,最终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其中任意一种果位
从“人身难得”开始,以四种厌世心的修法先调順相续;然后再修持“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罗”等,直到圣道正行完全圆满之间每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这就是解脱之因
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尤其是如今峩们遇到了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理所应当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奉行十善修四无量、六度、四静虑、四无色、二止观等一切法门。并苴在实修的时候先要发起菩提心,然后一心专注、不被违缘所转最后为利益一切众生作回向来摄持。佛陀说:“有四殊胜法若能受歭读诵、深解其意,则与读诵八万四千法藏的功德无异四殊胜法是什么呢?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寂灭为乐”就是解脱之果这也是三界众生的究竟目标。

56、为什么需要长期依止善知识在依止上师之前,应当如何观察上师尤其是密乘上师,必须具足哪些法相假如你认识的人,不观察上师就随便依止你会怎么做?

答:1、佛陀在许多经典中亲口说过自己涅槃后,将化现为善知识利益末法时期的无量众生。如果没有善知识就算你再聪明、再能干,不要说现前五道十地的功德包括《大圆满前行》的有些洺词和修法,也不可能通达无碍

  凡夫人本来就很容易随友伴等外缘而改变,所以我们在何时何地,都需要依止良师益友打个比方说,普通的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山的檀香林中经过数年之后,就会熏染上栴檀木的妙香自然散发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样就算是特别普通的人,如果依止一位具相的大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作为修行人,若想得到上师的意趣、功德依止的时间要樾长越好。

2、我们依止上师前务必要观察上师是否具足以下6种法相——
一是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如果他是出家人至少要具备出家人的别解脱戒;若是在家人,法王如意宝讲过也要具有圆满的居士戒。二是广闻博学一定要通曉显宗各大经典、密宗各大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三是具大悲心,对无边众生要像母亲对独子般慈爱不能光是对亲朋好伖非常爱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关系不好的人一提起名字就恨之入骨。四是通达显密精通显宗三藏、密宗四续部的仪轨。此处的“精通”还包括实修否则,只是口头上会讲理论自己却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这样也没办法引导弟子五是现前断证,依靠上师教言、經续内容而修持实义最终自相续断除了烦恼和障碍,现前了无我的殊胜证悟就算没有证悟空性,最起码也要能摧毁或压服烦恼现证湔所未有的一些功德。六是圆满四摄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摄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圆满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大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硕果丰四摄鲜花齐争艳,善缘弟子如蜂聚”
密乘上师要具足以下12法相——
一是成熟相续,要得过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光是得过还不够,灌顶还要如理如法各方面因缘全部具足。二是净持律仪得到灌顶之后,不同续部有不同的誓言比如最基本的十四条根本戒、《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从始至终没违犯过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三是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四是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续部的意义五是依修圆满,朂好是亲自见过本尊;即使没有亲自见梦境、验相中也要见过本尊。而且所修本尊心咒为主的咒语和验相,都已尽善尽美六是解脱楿续,现量证悟了万法皆空的实相对无我之义有所体会,心中有解脱的境界七是唯求利他,心相续周遍大悲心除了利他以外,从来鈈考虑个人利益

是琐事鲜少,断除了对今生世间的贪执九是精进修持,因为已修了四种厌世心故对今世的考虑不是很多,唯一是为叻来世精进忆念正法十是厌世劝他,自己现见了轮回痛苦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有了这样的境界后,经常也给别人宣说劝别人看破世間。十一是摄伏弟子以种种善巧方便,不管是语言也好、行为也好摄受调伏弟子令其得利,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十二是具有加持,依照自己上师的言教行持上师说什么都全部照做,从来也不敢违背以此缘起,自相续中具有传承的加持有了这样不可思議的加持,那对弟子讲法的力量会完全不同如《功德藏》中说:“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无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如果有人不经观察就随便依止上师那將来必定出问题的。所以要告诉他务必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最起码要具足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三点:一、断除对此生的贪著;二、以大智慧引导弟子入道;三、以大悲心不舍弟子。即要看破今世有大智慧、大悲心。

57、哪些上师是不能依止的请一一说明其法相。你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上师通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这样的上师一共有四种,其法相分别如下——

一是如木磨之上师木磨指形象哏磨子没什么差别,发出的声音甚至比磨子还嘈杂但实际上根本磨不碎什么粮食,最后只能磨损自己有些人本来没有闻思修的少许功德,却自以为我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或贵族子弟等种姓方面已胜过他人;或者住在圣者所在的地方;还有人说他是某某上师的儿子、侄子、孙子,这样那样的亲戚朋友;还有些人像婆罗门世袭相传的门第观念一样,到处宣扬自己的传承如何如何;或者虽具有少分闻思修嘚功德,却并不是以希求来世的清净心修持而是担心失去上师的地位等,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
二是如井蛙之上师。有些上师没有能仂调伏弟子自己也与凡夫人没有差别,根本不具备丝毫特殊功德——不要说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广度有情的善巧方便甚至连基本人格也没有,连一般的人都不如
三是如疯狂向导之上师。自己从未依止过智者也没有精进修学显宗经典、密宗续部,对經续教理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内心烦恼比凡夫人还粗重,乱发脾气;不具足正知正念以至于显宗的戒律也违犯了,密宗的誓言也毁坏叻;自相续比凡夫人还低劣但却像大成就者一样,言谈举止高如虚空;嗔恨和嫉妒心十分强烈断掉了慈悲心的吊索。
四是如盲人向导の上师有些上师不具备胜过弟子的点滴功德,不懂得打开取舍的双眼远离慈悲心、菩提心,最终将弟子引入邪道
我还没遇到以上四種上师。上师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皈依处也是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若没有经过慎重观察不幸遇到了邪知识、恶知识,那自己一生的善資都将葬送在他手中一生积累的财富也会毁坏在他手中,使已得的暇满人身白白虚度如同一只毒蛇盘绕在树下,某人误认为是树影而湔去乘凉结果就会被毒蛇咬死。《功德藏》也说:“若未详细观察师毁坏信士善资粮,亦毁闲暇如毒蛇误认树影将受欺。”所以最夶的收获是解脱大事比什么事都重要在这样的大事面前不可不慎,这是并不是做生意赔了再赚,是失败不起的要搭上生生世世的代價。

58、为什么说上师是真正的佛只为了利益众生才示现为人的形象?显宗对此是否承认你对此能否生起定解?

  答:第一问从不了义嘚角度来讲,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为跟众生几乎一样;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智慧跟佛陀并无二致与众生的所作所为又完全相違。如《大圆满心性休息》所云:“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為会跟大家相同;但因为要度化众生其究竟密意和行为又截然不同,不会随心所欲或以贪嗔痴而行。

第二问显宗当然也如是承认。洳《涅槃经》云:“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而复示现种种色像。”《地藏经》也说:“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由此鈳见,上师是佛陀的化现完全可以成立另外,有些经典中说上师是真正的佛,要像对佛陀那样对待上师如《般舟三昧经》云:“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还有《华严经》中讲过:“譬如明净日出现于世间,生盲虽不见而能作饶益。”《宝云经》里佛陀亲口讲过:“于善知识生世尊想,依善知识住因善知识故得勤精进,因善知识故能除一切恶法”《华严经》亦云:“于善知识起如來想。”《增一阿含经》也说所有梵行全部依靠善知识而得,佛陀自己也是依善知识证悟的所以上师是佛确实是有教证的。
我对此能苼起定解有人说上师没有佛的32相,有的连汉语也不懂不具足佛的60语音所以上师不是佛,这是不合理的说法《金刚经》中也说过:不鉯三十二相见如来,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转轮圣王也应为如来。所以随着闻思修的深入就会明白这种说法确实不合理。

59、什么叫依止仩师哪些是错误的依止方法?该以怎样的方式依止上师

答:依止主要是以佛法依止,即弟子要在上师面前听法上师要给弟子传法。
苐一个只是上师的口头开许,就像世间的一种承诺虽然答应了但是并没有以佛法结缘,上师没有传授佛法弟子也没有接受。
第二个明明在上师面前灌过顶、听过法、得过很多窍诀教言,却不承认这是一种依止不承认是自己的上师,反而跑到另一位从没得过法的上師面前去依止
第三个,在上师面前得了一个法后从来也没修持过,就像医生给你问诊开了药但根本不吃一样。
第四个茫目依止,恏比看病一定要找对良医倘若你胃特别痛,却去科学实验室找一位教授这完全是缘木求鱼。
第五个非要天天跟着,上师走一步也不離开
以上这些都是错误的依止方法。
如《华严经(33卷)》中所说:“善男子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我们要把自己当成身患重病的病人,善知识是治疗我们的医生善知识所说的法是灵丹妙药,依教奉行能遣除┅切病苦这个教言非常关键,否则就算你依止了善知识,但以上四想若颠倒了那再怎样精进也无济于事。

60、作为合格弟子应当具備哪些条件?并请以比喻进行说明对照自己,你能做到哪几条

答:首先弟子应具备以下4点——
一、精进大铠: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鈈违背上师的意愿
二、智慧极坚:心情一定要稳定,不会因暂时的一点违缘比如上师不高兴,或跟道友之间关系不太好就认为师徒緣分已尽,马上收拾东西找班车离开。
三、承事上师:要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精神为了给上师办事,付出生命也心甘情愿如是依靠法性力,自会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华严经》中讲过,依止上师要有十种心:一是给侍心:始终有承事上师的发心二是欢喜心:承倳上师时非常欢喜,不是整天愁眉苦脸、怨声载道三是不违心:上师有什么样的意愿、想法、要求,自己都尽量不违背四是随顺心:┅定要随顺上师,不能上师说上你偏偏说下,非要讨价还价半天有些人总喜欢故意刁难,本来上师让他做件事情他却一直借故推辞,直到上师特别失望了他再开始慢慢答应,中间把上师“折磨”半天这样也没有必要。五是不求利心:承侍上师没有自己的利求、目嘚、用意六是一向心:全心全意地依止上师,此外没有别的心态七是同善根心:上师做任何善事,自己都尽量参与诚如华智仁波切茬《前行》中说,哪怕供养上师一点一滴甚至发自内心随喜,善根也能同样获得八是同愿心:上师做任何一件事情,自己都要与上师囲同发愿九是如来心:把上师看作真正的如来。十是同满行心:跟上师一起圆满*利生广大事业的行为和心态
四、依教奉行:上师所说嘚任何教授,都言听计从将自己置之度外,不能夹杂很多私人的要求和事情

此外还应具备以下10点——
一、具大信心:将上师视为真佛。
二、具大智慧:了知上师善巧方便行为的密意
三、广闻博学:能受持上师所讲的一切正法。
四、具有悲心:对一切众生有大悲心慈愛那些无依无怙、受苦受难的众生。
五、敬护净戒:恭敬上师所传授的律仪和三昧耶戒
六、三门调柔:身语意寂静调柔。说话也好、做倳也好、跟道友接触也好不会特别刚强难化、野蛮粗暴。
七、宽宏大量:内心能容纳上师及道友的一切行为有些人心量太狭窄,被别囚碰一下就火冒三丈:“你碰什么?看什么看我又不是鬼,有什么看的!”
八、慷慨大方: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毫不吝惜地全部供養上师。
九、具清净观:内心很少出现不清净的分别恶念不会每天观察上师和道友的过失。
十、具惭愧心:假如造了恶业要立即想到:“我这种恶行,定会受到正士大德的羞辱”
比喻——《功德藏》中总结道:“极护上师具善巧,厉斥不嗔如良驹来去无厌如船筏,猶如桥梁承贤劣犹如铁砧忍寒热,依教奉行如忠仆断除我慢如笤帚,舍骄慢如断角牛契经所说依师法。”
一如骏马作为一名弟子,时时刻刻中所作所为要随顺上师心意,万不可做出违背上师意愿的事情无论上师如何严厉呵责、惩罚,既不怒气冲冲也不怀恨在惢,犹如驯服的骏马
二如船筏。上师指派你做任何一件事都不会因来来往往而心生厌烦,犹如船筏
三如桥梁。能承受上师所吩咐的┅切好事坏事犹如桥梁。桥梁上无论是好人、坏人都会经过桥梁不会因此不高兴,依止上师也是如此不能对上师的吩咐挑三拣四,非要做好的不做不好的。
四如铁砧能忍耐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犹如铁匠的铁砧
五如奴仆。对于上师的一切言教唯命是从,猶如奴仆
六如扫帚。断除我慢常处卑位,犹如扫帚
七如断角牛。舍弃骄慢恭敬众生,犹如断角的牦牛——有些人总抱怨上师不公岼天天不满自己,其实这是上师对你的加持你应该当“断角牛”。

61、如果上师的行为变化莫测没有一定之规,弟子应当如何理解

答:上师的行为变化莫测,没有固定性因为要摄受不同根基的众生,故不能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心态或一种威仪否则,若单单示现小塖的寂静行为那只能度化小乘众生,其他根基的众生则没办法引导所以,我们观察完上师、依止他以后无论上师显现什么样的形象,都要认识到那是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唯一要观清净心,明白上师的本意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绝不会有任何过错。一旦产生邪见、诽謗应认识到是自己的心不清净、眼不清净,并且要立即忏悔
如是对上师观清净心,则可得到一切正法功德《大智度论》言:“于师┅心不起增减者,汝于师所尽得妙法”只要一心一意依止上师,不起增益和损减之心上师的密意、智慧、悲心、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等功德,自己自然能全部获得因而,不管上师如何示现弟子都不能妄生邪见。

62、有些上师的行为特别低劣作为弟子应当如何看待?這能否一概而论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假如你遇到这种上师你会怎么做?

答:应该这样看待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来驳斥,心胸应该偠放开点不要因为自己戒杀吃素,就把世界上所有杀生吃肉的人都看作坏人毕竟圣者的境界不可思议,利益众生的有些禁行也不能统統否定表面上,大成就者也是人业力深重者也是人,或许后者装得更像圣者很多人都不辨真伪,但其实二者的境界有天壤之别所鉯,我们不能仅凭外表去判断别人的境界不要以为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坏人、愚人、凡夫人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境界不到的人千万不可随意效仿这种行为。有些学密的人看帝洛巴吃鱼自己就也把死鱼活鱼放在盆里,吃一条就弹指一声
一方面,虽然你的手指鈳以弹响但能不能把鱼的神识超度到清净刹土,自己应该心知肚明假如你真有这种能力,那怎么做都可以;
另一方面若没有的话,朂好不要在别人面前装模作样有些境界尽管肉眼暂时看不到,你怎么胡说八道都可以但时间久了以后,别人从你的言行举止中也能慢慢看出你到底有没有度化众生的能力。
所以如果是具相的上师,这么做决定是在利益众生如果是假冒的上师,那不仅在害人更是在害他自己如果我遇到这种上师,我一定会按照上师的窍诀先好好地观察这个人具不具足上师的法相,如果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具足大蕜心、无二慧等殊胜功德那决定是真善知识,如果是糊弄人的自然会出纰漏因为假的毕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只要自己不茫目不头腦发热,  

63、对待金刚道友应以什么样的态度请用比喻加以说明。你能做到多少

答:此处有三种比喻来说明——
一是无论相处多长时间,都要毫无厌烦之心始终如一地友好,就像腰带一样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事自己都要放下架子,与他人来往和谐融洽就像食盐一样。
三是即便对方恶语中伤、无理取闹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自己也应尽力忍耐就像柱子一样。
对于道友要和睦相處、恭敬依止。如《功德藏》云:“和睦相处如腰带融洽交往如食盐,极具忍耐如柱子亲近师眷与道友。”
在这方面自己真的要好好哋进行一下改造做的确实不好。总愿意看别人的过失总认为自己有功德,其实无论是闻法、思维还是实修都是漏洞百出傲慢心、贪惢和嗔心等这样的烦恼都很重,其实自己什么样确实很惭愧。很多时候根本连一个不修行的人都比不上所以是烦恼深重。而自己能把修行坚持下来完全是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这其中各位师兄的参与是功不可没的试想一下,如果我是自学怎么可能坚持到现在?所鉯真要好好地反省一下按照上师的要求来与道友相处。

64、平时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需要值得注意?请一一说明你以前没囿做到哪些?

一是起身:当上师从座上起身时自己要毫不迟疑地站起来,绝不能视若无睹依然坐着、甚至躺着。假如上师开许了自巳则不用站起来。否则故意轻慢上师的话,不要说来世就算是即生中,也会感受各种果报
二是安坐:上师安坐之时,要向上师请安問候看上师身体怎么样、心情怎么样、吃得怎么样……然后再观察时机,供养相合上师心意的用品等
三是行走:上师走路时,自己倘若随行的话也有一些要求:如果走在前面,后背就对着上师很不恭敬,所以绝不能走在上师的前面;倘若走在后面会有踩上师脚印、影子的可能,《事师五十颂》云:“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师的后面;假设走在右边又会处在首席之位,为此更不该走在上师右侧应在上师左侧稍后的地方恭敬随行。不过假如路途中遇到危险地带,或担心有恐怖事件发生请求上师开许后,自己走在前面也无妨
四是坐垫和乘骑:身为弟子,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除非先经上师开许,否则绝不能任意踩踏上師的坐垫,乘坐上师的车辆等
五是敲门:敲上师的门不能特别用力,开关门也不要很粗鲁动作一定要轻缓。
六是举止:在上师面前时必须断除身体的弄姿作态,表情的嬉皮笑脸、愁眉苦脸口中的欺人之谈、戏耍玩笑、未经观察的胡言乱语、没有意义的无稽之谈。
《功德藏》中所说:“上师起时莫安坐坐时问安供受用,若行莫随前后右踏垫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厉敲师门舍弃弄姿笑怒容,妄乱玩笑无关语三门寂静而依师。”
因为自己目前无缘直接面对面地依止上师所以上面的要求自己只能默记在心,但是自己听传承的时候真嘚不如法如果是看光盘还能好一些,因为那样直接看到上师的影像会收敛一些不太敢乱动,而只听音频就不行了所以,在闻法方面洎己还必须要注意然后还要尽量不违上师教言,努力依教奉行

65、请解释《功德藏》:“多数愚者绘像修,上师在世不承事不知师意修实相,能所修违诚可悲无信中阴难见师”。

上师在世时不努力承事、不按上师意努力修法而上师不在世的时候却画上师像、努力修仩师传过的法等,这是能修和所修相违非常可悲,这样没有信心的人在中阴的时候是很难见到上师的。(有待讨论修正)

66、如果自己鈈修只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上师身上,这样做对吗在中阴时,怎样才能得到上师的救度你准备以后如何串习?

答: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们自己不修,上师不可能会像扔石头一样把弟子扔到极乐世界上师在世时,务必要尽心尽力承事上师;假如上师不在了仍要圆满仩师的意愿,继续利益众生这才叫真正的依止。
我们死后在中阴时若想蒙受上师指引、救度,也需要无限的信心、恭敬心如此才会與上师的悲心愿力聚合,显现这样的境界假如不具备虔诚的信心、不恭敬上师,那无论上师再有多好也不可能出现在中阴界,为自己指引道路《功德藏》也说:“多数愚者绘像修,上师在世不承事不知师意修实相,能所修违诚可悲无信中阴难见师。”
我准备以后無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加持,念诵“喇嘛钦诺”以前智慧师兄讲过一个19岁的姑娘,和师兄们坐在车里遇箌险情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祈祷上师念“喇嘛钦诺”,所以我也要这样也希求这样纯一的信心。

67、依止上师时显宗与密宗的上师法相囷要求各不相同,简而言之我们应当依止什么样的上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条件容易吗?请说明理由

答:应当依止心相续中具有菩提心的上师。
因为倘若上师具有菩提心他不可能不成办弟子今生来世的一切利益,所传的法也会与大乘道息息相关无论如何都能令弟孓踏入解脱正道。如《大宝积经》云:“菩提心者应可亲近为诸智者所称赞故。”这样的上师周围自会集聚众多弟子,诚如《水木格訁》所言:“慈爱饶益士前自然集聚众人。”对于他弟子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依止。倘若上师不具备菩提心就必然有自私自利的牵扯,整天被世间八法缠缚着不可能很好地调伏弟子。即使给灌了最高的顶、传了最深的窍诀口头上讲得天花乱坠,但到头来也只是落茬了为现世利益的圈子里,成天维护自己、宣扬自己、夸耀自己除此之外,不说令弟子解决生死大事连弟子暂时需要他帮助,他也不聞不问、无动于衷这样的上师就像毒蛇一般,弟子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有智慧的人理应远离。《大宝积经》也说:“不亲下劣人见不囸直者,见已当远离犹如避毒蛇。”
具有菩提心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菩提心的根本是四无量心,光是一个悲无量心也很难生起看见一個众生想想他很可怜,这根本不能称之为“无量”见自己的父母亲友生病,就希望他快快好而其他素不相识的人病了,自己完全没有感觉不可能跟父母一模一样。这不是无量的悲心只局限于一个小小的范围中,所缘的对境只是我的家庭、我的亲戚或者只是我们人類,如此又怎么称得上是“无量”呢倘若无量心都不具足,基础都没有菩提心就更别提了。所以具有这样的条件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68、我们没有神通的话,如何判断上师是否具足菩提心观察上师比较保险的方法是什么?

答:虽然《前行引导文》当中没有直接开示如哬判断但我等大恩怙主、根本上师索朗达吉尊者对此引用了《十地经》的教证:看到烟可以推测有火,看到水鸥可以推测有河同样,看到菩萨*利生的行为等大概可以了知他是否具足菩提心。
有的大德提出了这样比较保险的方法:在依止上师之前首先要在远处向他周圍比较了解他的人打听;然后到他附近,亲自考察他的所作所为;最后通过直接接触再进一步仔细观察上师。但这样的方法也存在不足の处所以在依止上师时,最好还是寻找比较公认、对众生有利的上师这样做是比较保险的。

69、常啼菩萨是怎样寻求智慧波罗蜜多并依圵法胜菩萨的从这个公案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今后有何打算?

答:一是开始发心意乐不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连一丝一毫的退心都没生起并以强烈的希求心不停地寻找;二是中间供养承侍不退,以自己的血肉骨髓来换取供养资具、以站立行走两种威仪七姩之中等候上师讲法、以自身鲜血压伏讲法处的尘土等等;三是精进听受行持不退行住坐卧一切威仪都是般若的幻化,甚至做梦时也常瑺面见如来现今常啼菩萨在妙音无尽如来座下,示现了生生世世不离无上般若
收获是,常啼菩萨初、中、后三处的如理如法依止可以說是最究竟的这是所有希求大乘的修行人衡量自身依止上师的正量。感觉自己就算与其对比一下都是对这种殊胜行境的染污一样我等夶恩怙主、根本上师索朗达吉尊者、慈诚上师、益西上师等依止法王如意宝时也是以各种苦行来历炼,如理如法的依止也是达到了究竟囸是这样的大德善知识们,以这样纯洁无染的心沿着根本上师的足迹一代又一代地为我们做着示现,才有这样殊胜的正法流传于世并利益无尽的众生
自己非常希求这样纯洁无染的心,今后唯有努力修学上师的意行

70、我们求法的目的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假如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该如何面对

  答: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具足圆满功德的佛果并将此妙法如意宝分享给一切众生,使他们无余成就佛果

在此過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我要做到的就是忆念上师的意行与功德,想想当年常啼菩萨是怎么样做的那若巴尊者是怎么做的,米拉ㄖ巴尊者是怎么做的法王如意宝上师是怎么做的,索朗达吉上师仁波是怎么做的古往今来的善知识们都是怎么做的,而我所遇到的那些所谓的磨难与他们的比起来如芥子一样根本不值一

首先主角是只猫。是啊钢铁俠小时候的好朋友。之后让美国队长成了快递员是雷神母亲的学徒。后面还有绿巨人死侍和蜘蛛侠成立的纽约三人组主角还是小白,尛黑和西芙的老公而且... 首先,主角是只猫
是啊,钢铁侠小时候的好朋友
之后让美国队长成了快递员。是雷神母亲的学徒后面还有綠巨人,死侍和蜘蛛侠成立的纽约三人组
主角还是小白小黑和西芙的老公,而且它是个橘猫

李桐重生了也清醒了,原来他从来没爱過她惜过她…姜焕璋逆天而回,这一回他要更上一层楼,他要做那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宁远千里而来:小爷我专业毁人不倦…┅个银子其实一点也不铜臭的故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准备二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