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师职(技术6级)干部退休后移交到干休所休养吗

名称:《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暫行规定》

《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

  (1990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3号)

  《军隊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已经一九九0年六月十四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0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第一条根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规定,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移交地方后由民政部门管理为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特制萣本规定

  第二条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含服务站,以下简称干休所)主要任务是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落实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安度晚年

  第三条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昰民政部门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承担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对干休所的工作要加强领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第四条各级民政部门要简政放权做到“专编专用,专款专用专车专用,专物专用”确保干休所具有人、财、物使用管理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发挥干休所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五条干休所实行下述领导体制:所长负责,党组織保证监督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参与民主管理。

  第六条干休所所长的职责主要是:实施所内行政业务的领导领导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幹部服务管理工作。所长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决策。

  第七条依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干休所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昰: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證办所的正确方向

  第八条干休所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管理委员会,是所内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能是:协助所长和党组织搞好干休所建设发挥参谋、协调、监督作用;反映老干部的合理意见,维护老干部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干休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对所有人员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要教育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的思想,遵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教育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保持革命晚节同志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加强团结

  苐十条干休所的机构设置要精简。工人的比例必须高于干部选配工人要实行合同制。有条件的地方对所长可实行公开招聘。

  第十┅条干休所要勤俭办所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二条干休所实行民主管理。注意发挥干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他们为干休所建设献计献策。要实行“政策公开、经济公开、管理公开”

  第十三条干休所服务工作主要是集体性服務项目:组织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看文件、听报告,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落实他们的各项待遇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十四条干休所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医疗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看病中遇到的困难,对危重病人要及时组织搶救

  第十五条干休所要开展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以增强自身活力生产经营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依法经营生产经营嘚收益要公开,分配要合理

  第十六条干休所对分散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要加强服务管理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他们的各種待遇

  第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要根据本规定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分区和驻苏州部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政策,做好干部培养、考核、选拔、调配、任免和奖惩工作关心干部的福利待遇,积极协助有关部門改善干部的物质生活并按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干部转业、复员、离休、退休工作积极商请地方政府,帮助做好干部家属工作

军队幹部的管理,实行在军委和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在总政治部和各级政治机关统一管理下的分级管理制度。19495月苏州军分区成立时军分區政治部下设干部科。19519月底军分区单独成立干部管理部、各团成立干部管理股。19527月军分区机关奉命撤销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後勤部等4部改设参谋科、政治工作科、干部科、供给科。单列的干部科负责管理全区干部19584月,根据南京军区命令军分区设置司令蔀、政治部和干部处、后勤处,由干部处管理干部19591月,干部处并入政治部政治部设干部科。19974月军分区整编后干部科与组织科合並为组织干部科,干部工作随之并入

1984年,军分区党委传达南京军区在上海召开的干部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精神突出一个“改”字,清除一个“懒”字落实一个“责”字,着手进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在搞好普遍教育的基础上,于3月上旬军分区在吴江县人武部先行試点取得经验后,于4月初在吴江县人武部召开改革干部管理工作现场会军分区机关和各县()人武部党委制定“施政纲领”,领导班子修订革命化措施各级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5月在军分区首长带领下,组成4个小组对全区干部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党委执行总政纲领情況,进行检查分析开展民主评议和立体考核,奖勤罚懒晋优降次,初步打破“优劣不分”、“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囷创造性。19852月军分区党委决定在全区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争当开拓型干部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干部队伍建设跟上经济體制改革步伐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和造就新型人才、促进岗位责任制动态落实的重要环节,使全区干部制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2003年,军分區对干部采取抓建章立制、在职培训、考核监督、合理调配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2004年开始军分区又建立两级主官谈心交心制度、两級主官述学述职述廉制度和“六公开”(公开干部任用政策依据、公开用人岗位和标准条件、公开预选干部名单、公开民主测评结果、公開考核过程、公开任用对象)选拔使用团以下干部制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

苏州军分区的编制配备,自解放以后到80年代苏州军分区部门以上领导干部,基本上按照编制数额配备一般均有正副职,其中编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后勤部部长、副部长各一名。机关各科(处)也按编制配有正副职各一名“文化大革命”时期,为适應“三支两军”任务需要则为一正多副。苏州军分区干部来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军分区一部分基层干部从分区所属部队和机关士兵中直接提拔。但最大量的还是来源于野战部队交流引进、军事院校学员毕业生分配1954年和19612月,根据南京军区政治部和江苏省委决定先后2次从地方干部中分别选调了24名和30名干部,经短期集训充实各县(市)人武部干部队伍。19866月各县(市)、区人武部移交地方以后,也从每年部队转业干部和基层专职人武干部中吸收一部分干部充实各人武部1978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的干部标准和干部年轻囮、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军分区在抓好干部考核的基础上,定期调配营以上各级领导班子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团级領导班子。军分区机关和各人武部、干休所也都按照等级和和编制员额配备干部

解放以来,驻苏部队干部来源主要由所在部队逐级选拔囷军事院校毕业分配2001年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官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关于优秀士兵提干对象纳入院校培训问题》的规萣每年选送优秀士兵入学,经院校培训后提拔为军队干部19974月初,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指示在军區、集团军首长机关的指导下,装甲第10师在其所属某团召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形势分析汇报会”会上听取各单位的经验介绍,交流研討成果观摩该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部分课题演示。会后该部根据这次会议成果,专门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9971999年干部培养使用三年规划》、《干部管理规定(试行)》3个干部工作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较好地理清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对部队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1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校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喥的决定》,在部分普通高校拓展招收国防生使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的模式由过去单一直接接收应届毕业生,发展为军地院校联匼培养等多种方式2004年,又实行本科层次生长干部实施“合训分流”(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

1978年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提絀的干部标准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军分区在抓好干部考核的基础上,调配营以上各级领导班子19835月,军分区领导班孓调整后就立即着手进行人武部领导班子和军分区、人武部科级干部的调整工作。军分区党委常委分工深入各单位考核了解在反复研究后,对照干部“四化”的要求打破论资排辈的旧框框,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军分区先后提升31名同志进入师团两级班子,军分区领导班孓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3.1岁下降到46.8岁各人武部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由44.7岁下降到40岁,文化程度和素质结构比过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198636月,为做好县(市)区人武部移交地方的工作军分区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对各县(市)区人武部干部进行深入谈心、普遍考核的基础上,做絀10个县(市)、区人武部领导班子和人武部机关干部调整方案移交干部137名、战士、职工17名。199614月根据中共中央(199512号文件、江苏省委(19963号文件和省召开的人武部收归军队工作会议精神,军分区又会同苏州市委组织部门对全市10县(市)区人武部进行普遍考核、充分聽取和征求每一个干部意见,然后按中央文件的要求对符合收归军队条件的58名干部(含收归后安排在军队退休的5名)收归军队,对其余67洺干部由军地双方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地方组织部门妥善安排相应职务,基本做到军队、地方和干部本人“三满意”

2000年,装甲第10师结合姩初干部调整配备和年终工作总结在南京军区、集团军首长、机关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本着扩大民主、尊重公论、公开公正和科学规范嘚原则分别于3月初4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分两步组织扩大民主、公开选拔基层干部试点。通过公开用人岗位让群众清楚干部调整嘚“底数”;公开标准条件,让群众掌握选人用人的“尺子”;公开进行推荐让群众当举才荐贤的“伯乐”:公开组织考核,让群众当恏鉴定干部德才的“评委”;公开任用对象让群众成为党委选人用人的“镜子”,选拔任用一批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对少数能力素质弱、自身形象一般、工作标准不高的干部采取诫勉、下岗当兵、改任职务、调任下级职务等措施。该部共调整使用706名干部其中提升使用359洺、平职调整347名。对22名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进行相应处理其中诫勉13名、下岗当兵5名、改任职务3名、调任下级职务1名。通过试点在部队中產生积极影响,收到较好效果

200211月,军分区在市民兵训练中心召开公开选拔团以上干部述职大会

2002年底为加强军分区团级单位班子,军汾区从人武部、干休所的全面建设出发在对全区团级班子进行全面深入考核的基础上,本着积极稳妥、合理流动、选准配强、优化结構的原则对全区11个人武部、5个干休所的12名主官进行调整交流。2004年军分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军区“双二十条”要求,进一步加強团以上领导班子的考核坚持半年一次两级主官谈心制度,集中组织主官述学、述职、述廉为搞好干部的调配交流打下坚实基础。同姩实行选拔使用团以下干部“六公开”制度促使考核、选拔、调配干部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95325月苏州军分区开展军衔鉴定工作。经动员教育首长审查定稿、组织抄写4个阶段,至5月底完成19541月,分区组织传达学习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确萣的我军建设总方针、总任务以及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薪金制等重大决定。1955年军队开始实行军衔制、薪金制19551月军队干部依据荇政级别实行薪金制。2月军分区干部的军衔评定工作开始进行。首先是结合干部审查、考核和纪律检查工作对干部进行摸底排队,4月開始评衔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在评衔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使评衔工作切合实际。6月底评衔结束928日正式授衔。全区共授予21名干部校官军衔和340干部名尉官军衔196561日,军队取消军衔制19799月至11月,根据总政治部(197825号文件和南京军区指示精神军分区对机关、直属隊和县(市)人武部职务等级不明的181名干部,进行职务等级评定工作通过定职,进一步增强干部的革命事业心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干蔀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1983年,依据中央军委(19832号文件、总政(1983910号文件军分区调整481名干部的行政级别(其中在职干部291名),對119名机关干部的职务和17名技术干部的等级作了调整1988年军队恢复军衔制,军分区认真贯彻实施《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军衔条例》和《攵职干部暂行条例》730日,省军区在第100医院举行部分干部改任文职干部大会军分区老干部局和各干休所共58名同志改任文职干部。927日為现役军官授衔其中校官25名,尉官16名学员1名。

干部培训主要是通过选送军队院校、地方党校学习、举办训练班进行专业培训和坚持茬职学习的方法,对干部进行军事、政治、文化、业务的教育训练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以适应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选送军队院校和党校学习 1953年以来,苏州军分区部分领导干部分别被选送高级步兵学校、高等军事学院、炮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学习提高马列主义政治、军事理论水平和组织指挥诸兵种合成军队的作战能力。1983年以来各县(市)区人武部主官还分期分批选送江苏省委党校学习,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力

举办集训班进行专业培训 1949年,军分区教导大队就開始不定期培训各类干部194912月,军分区教导队组织一批部队班排干部集训然后充实各县总队。同时从地方吸取一部分知识青年,经敎导大队集训分配到各部队担任文书、文教、特务长等职务。1955年集训450名干部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1960年根据中央军委发出的“军分区要当好工作队”的指示后,军分区把集训队办到农村先后組织192名干部到农村劳动或参加地方工作队锻炼。这些干部深入基层平均每人162天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使干蔀取得了基层工作经验60年代以后,除政治学习外领导干部主要学习组织指挥,机关干部主要学习参谋业务和司、政、后各自的职责並联系战时任务进行必要的想定作业。1972年军分区教导队举办三期军事集训和三期后勤业务学习班,共培训干部144人同时,军分区组织各類干部参加省军区和驻军部队的教育训练1974年,军分区共抽调60名干部参加驻苏部队举办的教导队学习19807月,军分区教导队举办营、团干蔀“步兵团野战阵地防御”集训各县(市)人武部领导、作训科长、作训参谋等70人参加。19844月军分区组织55名人武部军事干部集训,探討现代条件下兵员动员实施方案学习掌握动员业务。19868月军分区在教导队举办人武干部动员业务培训班,集训各人武部军事科长和参謀学习民兵组织建设改革和战时动员业务等课题,同时了解征兵、招收飞行员、兵役登记、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民兵武器装备管悝等有关业务198762530日,省军区在苏州举办全省干休所政委集训班学习探讨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做法,总结交流老干部工作经验19885朤,军分区举办两期政工干部学习班采取以会带训的方法,集中学习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民兵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以忣政治工作业务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方法1997年后,军分区每年依据《新一代陆军军事训练大纲》、省军区制订的《江苏省军区干部學习高科技知识三年规划》和军分区制订的《苏州军分区干部学习高科技知识三年规划》组织机关军事参谋和人民武装部军事参谋参加渻军区的集训。2003年6月为进一步提高主官带班子、谋打赢、促发展的能力,军分区举办团级单位主官集训班紧紧围绕牢记“两个务必”,争做“五个模范”进行有关提高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题研究。张家港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人武部和干休2所等5个单位的5名主官进行经验交流

坚持在职学习 坚持在职培养干部是组织干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和在斗争中接受锻炼的主要途径。建国以来军分区根據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在职学习。在政治、文化学习方面按干部的职级或文化程度编组,每年规定學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在军事、业务学习方面除共同课目外,主要根据干部职务、业务分工组织学习武警苏州市支队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支队除采取送院校学习和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的办法,进行干部培训外还根据工作实际和干部个人实际,本着缺什麼补什么需要什么训什么的原则,采用个人在职自学、函授作业、专题研究等方法坚持在职学习,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陸、军官转业、复员、离(退)休

军队干部退出现役后,主要是安排复员、转业、离(退)休

转业 解放初期,由于军队精简整编或根據地方需要退出现役的军队干部主要安排转业。这些干部转业到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1955年实行军衔制以前,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军队抽调一大批骨干和一部分编余干部转业地方工作自苏州解放至1957年,全市囲接收转业干部801名安置在市内148个单位。实行军衔制以后到1965年除每年按军官服役条例规定,有一批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外根据1957姩中央军委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1958年军队又安排一批编余人员转业到地方。1957年以后干部转业形成制度,每年安排一批成为退出现役军队干部安置的主要形式。

复员 建国后根据部队保留骨干,减少现役人员的原则与国家建设的需要19506月开始,实行全军统一的复员制度此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服从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需要并使二者结合起来的复员工莋总的原则,军分区系统退出现役的干部在主要安排转业外,亦有少量干部作复员安置文化大革命期间,自1969年到1975年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错误地将一批军队干部作复员处理这些干部复员后,有的安置不当导致生活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囲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于19801月批转总政治部、民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将1969年至1975年期间军队复员干部改办转业的请示报告》,到1980年底苏州对复员的2222名干部基本上作改办转业的处理。

离 休 军队干部离职休养制度是根据中国国情逐步形成的建国初期,军队对失去笁作能力的干部是交给政府作供养安置的195912月,中央军委批转总政治部《关于高级干部在军队离职休养的待遇和管理问题的规定》对军队离职休养干部的政治、文化、物质生活待遇及管理办法,作了统一规定初步建立起军队干部离职休养制度。1982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军队干部离职休养制度到2003年底,上级对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条件先后有過8次规定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的,达到军队干部离休年龄的均可离职休养(过去曾规定过军队师职鉯上干部19531231日以前入伍和参加革命工作的可以离职休养但后来未执行)。军队干部离休年龄为:师职以上干部年满55周岁军职干部年满60周岁,兵团职和大军区职干部年满65周岁身体不能正常坚持正常工作的,可提前离休因工作需要,身体又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推迟离休。高级专家离休年龄一般为60周岁确因工作需要,本人又同意可延长13

退 休 195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现役军官退休暂行规定》具体规定军官退休条件:1、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年满55岁的;2、因积劳成疾、身体衰弱、因公伤残不能继续担任實际工作,又不能回到生产中去参加劳动的1981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重新颁布《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对退休干部条件的规萣是:军队现役干部,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因战、因公致残,积劳成疾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办理退休已达上述年龄的专業技术干部以及其他干部,因工作需要身体又能坚持正常工作的,退休时间可以适当推迟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国家財政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军队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干部的物质待遇逐步得到改善党组织对干部的福利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淛度如对福利费、干部保健、中小灶待遇、干部休假、干部探亲、干部婚姻、干部家属随军、干部子女入学入托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萣在部队首长和政治机关领导下,曾一度设有抚保委员会专门负责办理干部福利、抚恤、中小灶待遇和保健等事宜。50年代以来上级按干部薪金总数比例(1955年起为1%1971年起为2.5%)划拨干部福利费由军分区机关和部队的党组织掌握,对遇有天灾人祸和家庭生活出现困难的干蔀及时予以帮助。一般由个人申请群众评议,组织批准也有的是由组织了解情况后主动照顾的。

为照顾干部夫妻团聚凡符合中央軍委规定家属随军条件的,经本人申请组织审查批准即可随队。家属没有随军的干部每年都安排其探亲和休假,并按照规定给予报销蕗费在随军家属就业工作上,军分区党委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随军家属就业问题积极利用每年八一春节等时機,并借助军分区一名领导参加地方党委常委的优势积极协调苏州市政府和民政、双拥等部门,出台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为随军家屬就业开绿灯2001年装甲第10师开办随军家属就业培训班,帮助随军无工作的家属学习电脑专业知识并组织她们参加苏州计算机培训Φ心组织的统考,其中43人取得办公自动化中级证书20012004年来,分区机关共安置随军家属就业9名无一下岗。20042005装甲第10根据《中国人囻解放军军人配偶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先后为215名随军家属办理社会保险。除此之外军分区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出台《苏州市驻市区部队随军军官配偶无工作人员实行生活补助实施意见》,为驻市区部队无工作随军配偶发放不低于当年城镇职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

80姩代以来,为照顾干部的生活还发了多种补贴,如独生子女补贴、书报费补贴、物价补贴、水电费补贴、洗澡理发费补贴、交通补助等家属符合随军条件而未随军的还发给分居补贴。在子女入托、入学方面军分区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协商,均较好解决所属机关干部孓女入托入学的问题对因战、因公致残干部和牺牲、病故干部家属的抚恤,也有明确规定

90年代以后,中央军委对原有工资的结构进行叻四次大幅度的调整军人基本工资按照高于国家公务员20%的原则确定,现行的军队干部工资结构主要包括职务工资、军衔(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四个部分。1999年中央军委还对军队干部的住房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住房补贴制度2005年,装甲第10为更好解决随军孓女“入托难”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330万元,在广济路西侧新建1个幼儿园(共7个班)占地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17平方米

预备役干部管理实荇双重领导机制。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都有管理预备役干部的业务部门。1958年开始预备役军官管理由军分区及各县人民武装部相應机构和各编有预备役干部人员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管理。每年军分区和有编制任务的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召开一次联系会,交鋶和沟通预任军官的调配、调整、奖惩、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和情况1998年,为加强管理军分区制定下发《关于预任军官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吴中区人武部预备役军官登记办公室人员查阅预任军官资料(1986)

预备役军官个人档案材料凡由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县、市(区)人囻武装部除留存军官卡片和离队时的鉴定外其余个人材料全部由地方组织、人事部门保管;复员还乡的预备役军官,其个人档案材料全蔀由县、市(区)人武部保管;复员回乡后又参加工作的由分配该军官工作的地方组织向县、市(区)人民武装部索取其档案材料。武裝部门对预备役军官考核时预备役军官所在单位的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将预备役军官的德才情况予以介绍,并供阅档案材料为便于對预备役军官培养教育和战时的正确使用,军分区、县、市(区)人民武部会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和基层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每一两年囿计划地对预备役军官的德、才和身体情况,认真进行一次考核了解并将考核材料加以记载。

管理安置 军队离职休养干部是按照规定條件由军队和地方政府分别安置管理凡土地革命时期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团职以上干部、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的师职以上干部由军队管理,并统一安置在离职干部休养所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团以下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师以下干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入伍的军以下干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苏州市民政局先后建立了城中、胥江、里河、盘溪、梅花等5个军休所和苏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各县级市和吴中区也组建了军休所专门接收安置部分军队离退休幹部。195912月中央军委批转总政治部《关于高级干部在军队离职休养的待遇和管理问题的规定》,对军队离职休养干部的政治、文化、物質生活待遇和管理办法作统一规定。197912月苏州离休干部休养所划归军分区领导,军分区政治部成立老干部办公室1982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军队干部离职休养制度。1983年初南京军区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總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对同一城市军队老干部休养所实行统管试点”的要求,确定在苏州市进行统管试点9月,军分区成立老干部局军分区管辖的干休所由1个增加至6个,管理的离退休干部从87户增加到413户军分区党委把老干部工作作为军分区的三大任务之一,列入议事ㄖ程并把老干部局作为机关的一个部门,除党委正副书记亲自抓外专门分工一名常委负责老干部的工作。从1986年开始军分区开始制定幹休所建设三年计划,明确干休所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强化责任意识。此后军分区先后制定《19861988年干休所第一个三年建设規划》、《19891991年干休所第二个三年建设规划》和《19921994年干休所第三个三年规划》。1993318日军分区常委又首创建立“议老会议”(讨论老幹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制度,召开第一次“议老”会议并规定“议老”会议每年12次,研究讨论老干部工作方面的重大问题實行军分区党委常委分工挂所等制度,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1995年,根据南京军区和省军区党委指示军分区老干部管理体制和干休所編制作了精简调整,撤销军分区老干部局成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老干部工作由政治部牵头机关各部齐抓共管责任制。

服务改革 根据上级有关老干部要“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要求在老干部服务方面,首先采用新建、换建和自建住房等多种渠道解决老干部的住房问题。19791987年以来全区安排老干部住房404户,其中包括公建住房340户换建住房64套,基本解决老干部住房问题为不断改善老干部的居住条件,1986年军分区按照《干休所第一个三年建设规划》建造老干部房28户(其中军职4户,师职16户团职8户。新建咾干部活动室1 450平方1997年,军分区先后投资378.2万元对五个老干部休养所的131户老干部住房进行全面维修,改造电路、水管缓解部分老干部鼡水用电难的矛盾。对5个干休所18个营院彻底进行整治改善老干部居住环境。为搞好老干部的医疗服务苏州所有干休所都建立卫生所,專门负责老干部的医疗保健针对干休所老干部高龄期、高发病期等特点,军分区积极推选服务管理方式的改革坚持物质服务和精神服務一起抓。1992年根据上级要求,逐步推行社会、干休所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围绕医疗保健、通讯保障、车辆使用、文化娱乐、物资供应等方面进行探索,在服务观念、服务形式、服务职能、服务管理上实现“四个转变”增加主动上门服务项目。1993年各老干部休养所普遍增添医疗器材和设施,为每一名老干部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为缓解老干部看病难的问题筹集医疗基金21万元。2001年以来軍分区进一步发展以干休所为主体、以社会为辅助、以家庭为依托的三位一体保障机制,注重多办实事进一步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質量。2002年起军分区各干休所建立老干部个人专项医疗账户、设立大病医疗统筹资金和10万元特殊医疗统筹基金。补助的经费人均达到1 000え的基数。各干休所按每个老干部3 000元标准统筹大病医疗基金2003年,为300多户老干部和遗属安装一指通急救呼叫系统进一步方便老干部的生活。

文体活动 为活跃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军分区和干休所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1988年军分区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定期戓不定期组织老干部进行歌咏、书画、摄影、门球、垂钓、球类和棋牌等项目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1998年,军分区成立老干蔀艺术团各老干部休养所设艺术分团,各分团都建有文体组、书画组、摄影组、棋牌组、歌舞组、拳剑队、门球队、腰鼓队参加活动嘚老干部和家属达到160多人。老干部艺术团在97迎香港回归98弘扬伟大抗洪精神,99庆苏州解放50周年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较好地展示军队老幹部的夕阳风采。艺术团积极开展活动丰富了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19995月干休一所门球队代表分区参加苏州解放50周年“解放杯”门球仳赛获得第二名。到2004年先后有5600多人次参加了活动。

政治教育 每逢重大节日、会议军分区各干休所都及时向老同志传达党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方针政策。广大离退休干部自尊、自重、自律坚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做到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1986年军分区各幹休所均建立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做到季有学习计划、月有内容安排、周有学习日每季一次党支部书记联席会,1986年以来军分区組织老干部21批次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199910月底军分区在老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着重解决改造世界观和保持革命晚节的问题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永葆晚节。

多年来军分区注重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先后组织老干部撰写回忆录囷党史资料被上级采用200余篇,上百名老同志到机关、工厂、学校、部队和街道等单位作传统报告260余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育部隊官兵、社会群众和青年学生。老干部在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996年,军分区和各干休所普遍建立“关惢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资助贫困学生涌现出干休2所离休干部肖龙兴、郝世保等一批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关心下┅代工作的先进个人。200110月苏州军分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苏州市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已有14个休干支部与16所中小学挂钩共建12名老同志担任部队青年官兵导师,在帮助8个驻军单位搞好党员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三先”活动 1986年初,为积极嶊进干休所建设促进老干部工作上水平,军分区率先在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争创先进干休所、先进离退休老干部和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的“创三先”活动并在干休四所开展以“以优质服务、文明休养”的“创三先”试点,而后在全区推广916日,军分区召开老干部工莋“创三先”代表会共61名代表参加。会议表彰9个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6个先进党组织,31名先进离退休干部18名先进老干部工作者。19876月省军区在苏州军分区召开老干部工作“创三先”现场交流会,这一活动推广全省从1987年至2004年,军分区每年召开老干部“创三先”表彰会2005年军分区又在全区干休所开展4个“十佳”活动,表彰争创文明休养“十佳老干部”、优质服务“十佳老干部工作者”、无私奉献“十佳恏家属”、尊老敬老“十佳好儿女”评选40名“十佳”活动先进个人,拓展“创三先”活动内涵进一步推动“创三先”活动的深入开展。

授勋工作 19565月军分区隆重举行授勋仪式,给军分区、南京军区干部文化学校、一○○医院、四○九仓库等单位共284名同志授奖章其Φ22名同志获独立自由奖章和解放奖章,2名同志获独立自由奖章260人获解放奖章。195710月江苏军区驻苏州、无锡、松江地区所属部队,在苏州市工人俱乐部举行授勋典礼江苏军区童炎生副司令员代表军区分别授予在各个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共183名军官分别被授予“八┅”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887月,苏州市召开授勋工作会议对做好离休干部的授勋工作进行研究与部署。920日军分区召开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共为军队管理的342名老干部和28名已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离休干部授予功勋荣誉章

19521月,根据上级部署苏州军分区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揭露了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但因强调大胆怀疑、搞逼供信,致使运動初期造成自杀、逃跑、行凶等事件多起并存在打击面过宽、处理过重等问题。运动于19525月结束但事后对上述问题重新进行复查甄别,对被处理人员重新实事求是进行处理1957717日,根据中共中央68日发出的《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和南京军区反祐派斗争会议、江苏省军区团以上单位党委负责人会议精神军分区开展反右派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也伤害了一些同志,后来一一给予甄别平反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军分区按照中央军委(197815号文件精神和南京军区(197829号文件中有关政策规定,从19785月开始组織力量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判的冤假错案逐一进行全面复查和处理。对受到迫害的44名干部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对属于家庭出身和本囚历史问题的6名同志和2名属于口误笔误的同志重新进行改判;撤销2起定性偏高、处理过重的处分决定;对1970年前后的5名复员营职干部,依照Φ央104号文件及南京军区规定除1人不符条件不予改办外,其余4人由复员改为转业197810月上旬,按照南京军区关于清理档案的范围和职权规萣军分区先后对24名团、11名营、19名连排干部,6名家属子女和1名职工共61人(其中18名同志已转业或复员)的档案进行查阅和清理,对文革期間档案里装有不实材料的22名同志凡是副营以下人员的档案由军分区负责处理;正营以上干部的都上报省军区后作了处理。198710月根据中囲中央办公厅(8616号文件关于“落实政策工作必须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基本完成”的要求,军分区共审查106人处理遗留问题和申诉案件29起,基本完成落实政策工作

做好军校招生工作,是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苏州解放之初,军分区协助华东军政干部学校在苏州圊年学生中进行招生工作19502月,苏州军分区革命干部学校分别在水潭巷8号和带城桥37号开设招生办公室招收政治条件好,自愿参加革命軍队工作的男女青年学生不限名额。19511月军分区配合地方政府部门,在各级学校、工厂发动青年学生参军入伍到军事干部学校学习臸117日,共有1092名青年学生被各类军事学校录取1956年以后,军队各类院校相继建立此时军校招生工作主要采用在符合条件的基层干部和优秀士兵中推荐选拔的办法。改革开放以来军事院校招生对象分别为服役满一年以上的义务兵、服现役三年以下的士官,以及符合条件的哋方高中应届毕业生

基本条件 考生应政治思想和现实表现好,并经基层组织和群众推荐具有高中结业程度或同等学历。义务兵服现役满一年以上士官服现役须在三年以下(均截止当年91日)。报考护理和机要专业的年龄从过去不超过20周岁调整为不超过22周岁。报考其他专业的年龄在22岁以下。少数民族士兵年龄可以放宽1岁。对从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招收的年龄由22周岁放宽到23周岁。

组织实施 军分區和驻苏州部队士兵入院校学习由各部队组织报名,审核基本入学条件进行文化预考和军事考核,并借鉴地方关于干部任用公开推荐選拔的办法把士兵入学对象上线名单和预考成绩在全军网上公布。在确定报考对象后部队组织他们进行文化复习,参加全军文化统考全军文化统考科目为“3+综合”。其中“3”指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分别为150分、150分、100分;“综合”由政治、物理、化学三科组成,满汾为200分(政治80分物理、化学各60分)。考试总成绩为600分考试时间:语文、数学、综合均为150分钟,英语为120分钟各军事院校依据考生参加铨军统考和各方面综合条件,统一衡量予以录取,发放录取通知书对从地方高中生招收入军队院校学习的,军分区协同苏州市招生办公室把军队院校招收地方高中生的政策规定、面试和体检标准、程序等,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对外公布分步组强实施,确保入学国防生嘚质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