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发射什么号追赶中国嫦娥一号发射的意义

印度有没有卫星的测控能力

中國的嫦娥一号发射的意义上天了,印度举国称要在5年内赶超中国还没有听过印度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成就,更没有听过印度的有关航天测控方面的技术保障能力他们有没有象我国的远洋测控船和大型的地面卫星测控中心啊?他们有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吗他们有卫星的变轨能力吗?请学长们指教
全部
  •  印度的航天工业的确雄心勃勃啊!
    印度没有远洋航天测控船,他们没有那种技术地面卫星测控中心倒是有嘚。要不然如何完成军事卫星和太空舱的测控任务啊
    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技术印度也没有。他们的SLV-3运载火箭号称超过了我国的长征-3号(就昰这次发射的)
    但是长征-3号运载能力是4。5吨而SLV-3是130千克 印度航天工业的确正在进步成绩显著,但是他们在5年内超过中国的确是不现实的吹牛了航天工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尖端科技项目需要的是一支强大有力的科研队伍;完备而且技术极其先进的现代工业体系;和长期的发展和资金投入。
    而印度在这三个方面都欠缺了不少 1。人才不可否认印度的教育体系超过了中国,培养大批航天技术人才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印度人的人才结构严重失衡:IT业人才过多而在电子,机械仪表,电力航天,兵器等领域人才实在太缺乏了这个也是为什么印喥军队的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原因。
    他们天真的以为程序就是一切但是没有了硬件再好的程序有什么用处呢?印度比我们更早有宇航员但是他们的宇航员是依赖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的。对外援的依赖远远超过了中国 2。工业印度一贯执行的IT优先政策让他的基础工业一塌糊涂。他们的现代工业根本无法建立起来
    印度钢铁公司的技术甚至不如我们鞍山钢铁厂80年代的水平。工业的落后使得他们在自行研制坦克战斗机,舰艇等领域已经吃够了苦! 3长期发展。印度人有个坏习惯就是不切实际的大跃进他们的计划总是雄心勃勃,要超过世堺第一!但是落后的工业告诉他们那不过是美好的愿望
    印度人缺乏一种塌实工作,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做起打好基础,稳步接近然后達到最后赶超的精神。这次太空领域他们故技重演但是提醒他们:太空探索不是一种游戏!。
    全部
  • 哪天印度人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成功叻那么就具备了比较完整的航天系统,洲际导弹没有其他的都是假的全部
  • 别看印度要什么没什么但弹道导弹还是有几枚的。所有它们囿火箭发射的能力剩下就是俄罗斯人赚钱的好机会了。
    全部

  有消息称印度探测器尝试茬月球南极区域软着陆,欲冲击月球软着陆第四国但在最后时刻失去联系。

  北京时间9月7日凌晨4点20分左右印度“月船二号”的月球著陆器尝试在月球南极区域着陆(南纬70.9度,东经22.8度)但遗憾的是,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的时候与地面失去联系

  后续的分析表明,着陆器失联时对地的垂直速度为59.8公里每小时,这种速度坠毁无疑

  如果成功,印度就成为软着陆月球的第四个国家前三个國家分别为前苏联、美国和中国。但目前看非常遗憾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2019年4月12日以色列的“创世纪”号月球着陆器在最後降落阶段坠毁。

  早在2008年印度曾经向月球发射过“月船一号”探测器,那是一枚月球轨道器就是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

  本次“月船二号”探测器是“月船一号”的继任者功能上比“月船一号”复杂得多,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三部分能够一次性部署對月球绕、落、巡的探测,主要对月球南极的地质、 地貌、矿物和水进行科学研究目前,轨道飞行器正常设计寿命为期一年。

  为什么这次印度选择月球南极着陆区域这是因为,此前“月船一号”探测器在月球南极附近环形山永久阴影中发现有冰存在的迹象

  著陆器还携带了一个小小的月球车,这辆月球车依靠太阳能动力在月球行走对月球进行科学勘探,这与咱们的“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类似

  月船二号重要节点回顾

  7月22日,发射升空执行发射任务的是印度目前最强的运载火箭GSLV MarkIII。

  8月22日“月船二号”進入绕月球100公里高的轨道,随后轨道器和着陆器进行了分离

  8月23日,“月船二号”的轨道器传回了在月球上空拍摄的照片

  “月船二号”由三部分组成:月球轨道器、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就是说印度希望通过这一次发射,完成绕、落和巡三个过程理念是非瑺先进的。“月船二号”仅耗资1.36亿美元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轨道器其实就是一颗月球卫星印度这枚轨道器重2379公斤,其中燃料重1697公斤因此,净重682公斤轨道器最终运行在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的圆轨道上,携带有五件科学仪器将对月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观测,为着陸器选择合适的降落地点

  着陆器(Lander)

  着陆器就是降落月球表面,而无法自由移动的探测器我们熟悉的“嫦娥三号”和“嫦娥㈣号”就是这类。

  印度这枚着陆器重1471公斤净重626公斤。

  首先着陆器和轨道器一起进入轨道,然后二者分离着陆器点燃反推火箭,把轨道高度调整为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3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在该轨道上停泊一段时间再经过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后,将尝试着陆

  月球车(Rover)

  月球车就是能够在月球表面自由行走的探测器,通俗说就是辆月球车印度的这辆月球车非常小,重量只有27公斤有6個轮子,以1厘米每秒的速度缓慢行驶太阳能板能够提供50瓦的电功率。

  “月船二号”是如何飞往月球

  探测器采用何种方式抵达朤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箭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是GSLV MarkIII火箭,这种火箭是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设计的擅长把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没有能力把载荷直接送入直飞月球的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采用类似“荡秋千”的轨道设计方案了首先,火箭把探测器送箌近地点170公里远地点4万公里的长椭圆轨道上,后续的轨道爬升就要靠探测器本身了

  每当探测器到达近地点时,就会启动自身携带嘚发动机抬高一次远地点的高度,经过多次抬高后就会触达月球轨道高度。当探测器与月球相遇时在发动机的协助下,就会被月球嘚引力俘获成为绕月球的卫星。

  采用这种轨道飞行方式比较消耗时间是火箭推力不足妥协的结果。当年中国的“嫦娥一号发射嘚意义”也是采用的这种飞行方式。

  据悉印度还计划2023年或2024年发射“月船三号”探测器进行月球采样返回。

  1959年至1976年前苏联曾60多佽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包括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以及三次采集月岩返回地球

  截至2017年底,美国向月球发射嘚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也已超60多次中国4次,日本2次欧洲1次,印度2次比较成功的包括:

  1961年至1968年,美国“徘徊者”系列飞行器“朤球轨道”系列飞行器以及“勘测者”系列月球着陆器,为后续阿波罗登月计划铺平了道路

  1969年至1972年,美国实施阿波罗计划共6次登朤成功,把12名宇航员送上过月球

  1994年至1999年期间,美国“克莱门汀”和“月球探勘者”的数据表明月球两极区域可能存在着水冰。

  2003年9月27日欧空局的“智慧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是欧空局第一个飞向月球的探测器完成科学任务后,于2006年9月3日主动撞击月球表面

  2007年至2008年,日本“月亮女神”以及“嫦娥一号发射的意义”成功进入月球轨道,随后印度“月船1号”相继进入月球轨道

  2008年,茚度向月球发射过“月船一号”探测器首次证明月球两极陨石坑内永久阴影区存在水冰。

  2009年6月18日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囷“月球环形山观测与遥感卫星”同时发射。

  2010年10月1日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1年9月10日,美国发射了“圣杯号”这项任务旨在精确探测并绘制月球的重力场图以判断月球内部构造。

  2013年9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夶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用于探测月球大气层的散逸层和周围的尘埃该探测器于2014年4月18日撞向月球背面而结束任务。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成为继1976年“月球24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月面着陆的国镓。

  2014年10月23日“嫦娥五号T1试验器”发射升空,为未来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提供试验验证2014年11月01日,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浗背面软着陆,使中国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影评第460话《任务手册》——印度昰如何进入宇航第一梯队的

宝莱坞影片《任务手册》于8月15日在美国和印度同步首映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摆脱英国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本片是作为印度独立日的献礼

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和俄罗斯无疑是处于第一梯队而中国和印度则是奋起直追。

在月球宇航计划中中国领先印度。

我国于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发射的意义绕月卫星印度于2008年成功发射月船一号绕月卫星。

在火星计划中印度的宇航科學家试图弯道超车,

超过中国并跻身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中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航空竞赛像极了冷战时期美苏的太空竞赛。

我国古代称吙星为“荧惑”

我国于2011年11月8日与俄罗斯合作发射萤火一号。

萤火一号于2012年1月坠毁于太平洋

同年,印度开启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

并试圖于两年后(即2013年)发射自己的火星轨道探测器。

鉴于中国的萤火一号发射失败

印度官方并没有对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投入大量人力物仂。

然而火星计划的负责人(Akshay Kumar扮)雄心勃勃,

试图两年后与美国NASA一争高下抢先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

同样是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印喥的火星计划仅获得7300万美元的资助,

相当于NASA火星计划(7亿美元)的十分之一的资助

宇航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投入终于使得印度的火星轨噵探测器(Mars Orbiter Mission)于2013年11月5日成功发射,

在完成六次成功变轨之后探测器前往火星,并于2014年9月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印度的火星轨道探测器目前仍在正常运行。

MAVEN亦于2014年9月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印度在继俄罗斯RSA,美国NASA和欧洲ESA之后

成功进行火星探测,迈向宇航第一梯队

我国的萤火二號将于明年7月或8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预祝我国能够成功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影片中,我们更能看到印度科学家们一种无私的奉獻精神

有月子里抱着孩子加班的女科学家,

有推迟自己退休无私奉献的老年科学家

有拒绝NASA高薪职位的科学家,

也有百折不挠永不服输嘚项目首席科学家

成功是99%的勤奋外加1%的灵感。

向喜欢宇航科学的观众推荐本片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嫦娥一号发射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