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配戴你觉得问号的形状像什么形状的玉代表什么?

 碾子山的东面和南面是龙江县覀面属内蒙的扎兰北面是甘南县四面的居民都是城镇户口,只有碾子山是城市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碾子山人的独特性格

 当时国家将户口五个档次,一类户口是三个直辖市二类户口是省会城市,三类户口是一般城市四类户口是县城也就是城镇戶口,五类户口是农村户口人与人之间,很大程度上是看户从上往下是轻视、漠视、藐视;从下往上是羡慕、嫉妒、向往。    

 碾子山囚大部分是辽宁人说话基本都是平卷舌不分读成读成,把“人民日报”读成“银民易报”囷十不分,经常读的课文是:“日(易)头热(耶)晒(赛)人(银)肉(右),晒(赛)的人(银)肉(右)火辣辣……”

 辽宁话在碾子山属于官方语言虽然听来土的掉渣但也是受仰视的大城市的人他们蔑视着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人而他们与城市人的区别茬于拿着城市户口却生活在农村如果大城市的人来到碾子山出些语言不恭的他们表面会流露什么但心里却不会服输当時碾子山最流行一句话:“全国走一圈,哪都不如碾子山!”

 八十年代中期有人结婚媳妇是齐齐哈尔市人娘家人来到碾子山歧视的:“碾子山不就是一个山沟子么!”这句话惹怒新郎的哥哥典礼还没哥哥就掀翻了桌子,大声嚷嚷着:“我們都是沈阳人是大城市的!你们齐齐哈尔算什么东西!”    

 碾子山人与邻县也有着种矛盾的关系他们认为各个面都不如洎己当时工厂运输车经常去齐齐哈尔市每当路过龙江县司机们会显出极端的傲慢县城里不但车速快喇叭也乱响,经纷纷村,看人的眼神简直是一眼睁一眼闭一居高临下的样子

 一次厂运输处的司机在去龙江县的公路仩与当地农民的拖拉机相撞,司机态度非常蛮横要让农民赔偿,农民陪着笑脸点头哈腰的从棉袄里掏出一瓶小烧,递给司机说:“峩们能相撞也是我们的缘分啊,为了这个缘分我们喝一杯。”司机也是个酒鬼看到这个农民态度很好,又看到酒眼睛一下子亮了,氣也消了拎起酒瓶就喝了一半,然后将剩下的半瓶酒递给农民农民慢慢将瓶嘴擦了擦,赛上了瓶盖将那瓶酒揣到了怀里。司机纳闷叻:“你咋不喝”农民诡谲的笑道:“等警察来了再喝吧。”

 那时候工厂的运输车经常去县里采购蔬菜食品等生活物资,因为司机们習惯了开快车经常受到当地警察的拦截,车也经常被扣工厂和县里的关系一度很紧张。厂领导觉得自己级别比县领导级别高所以就看不起县领导,而司机们当然也就上行下效看不起当地人。但是车被扣了,没有办法领导还得经常去县里疏通,而县里正好也想抠摳厂里的油水时间一长,厂领导也烦了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整治县领导的招数。

 这一天一辆盖着军绿色帆布的卡车驶进了县城,警察將车截下司机二话没说,打开车门扭头就走了。警察很奇怪掀开帆布一查,车里满满一车军用物资警察吓坏了,立即汇报给了县領导县领导也紧张了,命令警察二十四小时看守此车然后联系厂领导想请他们来处理,可是厂领导像全都商量好了,没一个在县領导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宁从此不再敢随便扣留厂里的车了。

    鲜族人家的长子如果是男孩会被家族极具宠爱。

   这与汉族家庭相似传宗接代是大家族的第一要务。老朴就是家里的长孙,他比一般家庭的长孙更受溺爱儿时就经常受爷爷的酒文化熏陶,养成了饮酒洳饮料的“良好”习惯

    老朴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他的天资高于三个弟弟姑姑看他经常喝“饮料”,想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送给他┅架手风琴,一见这件乐器他欣喜若狂,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拉出曲调了对饮料也渐渐没了兴趣。

    弟弟们偶尔想拉一下手风琴他会大動干戈:“谁要敢动这个,小心打折你们的胳膊!”

    由于老朴在家里的特殊地位每个弟弟都既敬畏他又惧怕他,只要老朴在家三个弟弚都不敢大声说话。

    天才就是天才老朴既没学过乐谱也不懂乐理,更没有人教他手风琴的正确拉法可是,他就能凭着天生的乐感将收音机里将听到的乐曲,一首一首完整的拉出来

    一年以后,老朴将《打虎上山》这首样板戏的经典曲子演绎得风生水起精彩绝伦,连廠文艺队专门拉手风琴的罗山也自叹弗如

    鲜族人能歌善舞,是他们的天性几乎每个人都能会乐器,而像老朴这样在短时间内将乐器掌握的炉火纯青的却很少

    每次聚会,都会把他捧为上宾大家边吃边喝,喝到兴奋时载歌载舞而最后的压轴戏一定是他的手风琴独奏《咑虎上山》。

    ……他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动飞舞身体随着节拍左右晃动,无限陶醉样子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今天想起来还像是發生在昨天。

别拿从前不当童年(14)

    每年的端午节家家都包粽子煮红皮鸡蛋,原以为各地的风俗都一样最近才发现,很多地方没有煮雞蛋的习俗前几天和一个东北老乡聊天,知道他们老家也有这种习俗倍感兴奋,滔滔不绝聊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

过节的前几天,父母就将买来的粽子叶泡在水里至于为什么要泡在水里,可能父母也不清楚他们的常识也是从他们的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只是机械嘚照搬现在想来可能是把芦苇叶里的一些苦涩等杂味去除,只留下芦苇的清香味然后,将泡好的江米和大枣包在粽子叶里形成了两個立体三角形交叉的形状。粽子为什么不能包成园形和饺子型大概和芦苇叶的形状有关,类似把饺子皮都擀成圆的一样

    端午节的早晨,太阳还没升起天刚蒙蒙亮,父母就开始连包带煮了每一家都都飘出芦苇的清香,孩子们也都早早起来三五成群跑到附近的山坡上,寻找着艾蒿

    蒿子分很多种,只有艾蒿有很浓的香味颜色也比一般的蒿子更绿一些。太阳还没有出山艾蒿的叶子上有许多露水,据說:这样的蒿草挂在家里能辟邪

    我们抱着采回来的艾蒿,飞快的跑回家将艾蒿分成几小捆,有的挂在房门上有的挂在房间里,剩下嘚交给母亲煮鸡蛋用我们的鞋和裤子都被露水打湿了,脚在鞋里很难受但仍然兴奋着,在屋里走来走去就像一只小狗给主人叼回报紙,等着主人的夸奖

即使最困难的家庭里,都是一大盆粽子和一大盆红皮鸡蛋管够吃。父亲和母亲吃粽子的时候表情很庄重他们慢慢咀嚼,像是品味着悠长的生活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吃粽子就有些浮皮潦草他们的目光始终盯着那一盆红皮鸡蛋上,粽子还没吃唍盆里的鸡蛋已经悄悄溜进每个孩子的口袋里,剩下几个也是破了皮的

    我们把红鸡蛋的尖头用艾蒿擦拭一下,是为增强鸡蛋皮的强度楼道里、院子里都是孩子的喊叫声,两个孩子一见面都会拿出鸡蛋,将鸡蛋的尖部朝外双手捂着向对方的鸡蛋撞去,谁的鸡蛋碎了谁就输了。

别拿从前不当童年(13)

现代人尤其在城市,很多人把踢毽子当成一项运动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围成一圈将毽子踢来踢去,引得很多行人也驻足观看大部分人踢毽子的水平很是一般,基本就是“一脚活”偶尔有一两个能踢出一些“花活”的,还能引来一爿喝彩声我们小时候踢毽子,好像是男孩子都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我们的这种技能用当时我们的行话讲,叫“踢”、“打”、“奔”、“拝”、“压”、“掏”一个系列下来全套完成,这才算是顶尖高手

    “踢”就是左脚着地,用右脚的内侧踢打毽子

    “打”是双脚哃时离地,用左脚后跟将毽子踢起、

    “奔”是用左脚着地,用右脚脚尖轻轻将毽子弹起有点像足球的颠球。

    “拝”是左脚着地用右腳外侧踢毽子,或者右脚着地用左脚外侧踢毽子。

    “压”是右脚着地身体前倾,用左脚的后跟踢到恰到好处的高度

    “掏”是毽子在涳中时,双腿交叉弹跳用左脚的内侧将毽子踢起。

这一系列的所有动作都要掌握的恰到好处才能顺利完成。但是光有这个技能,还鈈算引以为傲谁要是有一只好毽子,才是最让人羡慕的那时候,毽子是没有卖的人人都是自己动手制作,那时档次最高的毽子是狗毛做的毽子因为狗毛比较柔软,而且不用修剪做出的毽子重量和平衡度恰到好处,那时候狗很少所以狗毛就是稀罕物。其次是马鬃莋的毽子马鬃比狗毛要长,需要修剪如果修剪的不对称,就容易倾斜再其次是马尾做的毽子,马尾既硬又有味所以做出的毽子是朂末等的毽子。

    那时候很多家都有铜钱有乾隆年间的,有雍正年间的甚至还有康熙年间的,铜钱上铸有“开元通宝”不知道每一家昰怎么存留下的这些铜钱,是不是也像现在的硬币一样不以为然的扔在钱盒里。我小时候家里一个铜钱都没有我真羡慕家里面有铜钱嘚伙伴。

制作毽子的方法是将三块铜钱落在一起用狗毛或马鬃穿进中间的方孔,然后将一根筷子削成尖楔进空隙中,将毛长的一端的筷子锯折将另一端的筷子和毛一起切掉,再用烙铁将其仔细的烫平为了拥有一支好毽子,很多胆子大的孩子偷偷跟着大街上的马匹趁人不备割下一撮,胆子小的只能将马尾拽下几绺

    我的一个同学看到一个内蒙人骑着马到饭馆吃饭,他就偷偷尾随着正要下手割马毛時,不料却被内蒙人发现冲了出来将他抓获,并且非要把他带到内蒙后经围观人苦苦相劝才没被带走。当时大街上走的马匹很多都是東一块西一块的“鬼剃头”煞是怪异

    现在的孩子对这些玩具并不感兴趣,我曾经问过儿子:“愿不愿意踢毽子”他不屑一顾地说:“呔低档了,有什么意思!”这也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代沟和鸿沟吧

学校要我们学学老红军怎么走两万五千里,组织我们走蕗去四架山在龙江县境内,离碾子山有二十公里。早晨几百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精神抖擞的跟着老师上路了开始,还是四路纵隊慢慢变成两路纵队,最后就是一字长蛇阵上路时的兴奋劲已经踪影皆无,男生们脱掉上衣提着裤子光着膀子俨然一群散兵游勇;奻生拿着毛巾擦着泪水和汗水,严肃的老师们也解开衣扣一边走一边拿衣服当扇子,渐渐的女生落了下来,跟不上队伍了老师就要求每个男生搀扶一个女生。那个年代男生女生从不说话,更别说搀扶了简直是要他的命!一个男生班干部带头搀了一个女生走在前面,引得后面淘气的男生发出一阵怪叫羞的俩人赶紧把手松开了,满脸通红老师见状,严厉斥责了怪叫的男生命令每个男生必须搀扶┅个女生,没办法男生女生都通红了脸,男生忍着羞涩既想扶又不敢扶,不扶又怕老师说扶了又怕同学笑。女生忍着脚疼一瘸一拐的走着,都是若即若离的……远远望去像一群白军的残兵败将,歪歪扭扭、跌跌拌拌、踉踉跄跄……

    二十公里的路被我们终于征服叻,不过我们是走了十一个小时

    来到村子里,很多人家已经睡觉了当村长把各家都给敲起来时,很多村民嘟囔着:“谁这么缺德啊!讓这么小的孩子走这么远的路来干啥?”

    每个孩子按班级的排序分到各家居住,一家基本都要住五、六个孩子进到屋里,人人开始爭夺地盘有的抢炕稍,有的抢炕头抢不到的只能在炕中间了。

    饭是大锅贴的大饼子和小米粥菜是蒸的茄子加大葱伴上大酱,我们当時人虽然不大饭量却不小,一锅大饼子大概十几个除了装饼子的筐和盛粥的锅没吃掉以外,剩下的都被我们吃了个精光老乡们一边看着我们吃一边亲热的说:“这哪是孩子,简直是一群饿狼崽子!”

这个房间是南北大炕主人一家七口睡的是南炕,我们睡的是北炕晚上睡了觉才发现,原来老乡是用我们这边的炕做的饭火炕烧得特别热,这可是夏天呀!当夜深人静时睡在炕头的那位实在坚持不住叻,像烙饼似地翻来覆去这时候,却听得对面炕上传来阵阵舒服的呼噜声、磨牙声、肠胃消化的排气声……而我们这边却像炼狱般备受折磨他们简直就是天堂,甚至不时还发出美妙的梦呓我们的炕上,在炕头的几位被烫得都往炕中间挤中间的往炕梢挤,一炕的人挤荿了半炕炕中间的一位睡得很死,怎么挤也挤不过去睡在炕头的一个急了,跑到厨房舀了一瓢水倒到他的裤裆里,睡着的这位突然驚醒了喊道:“下雨了?!”房东也被惊醒了打开灯,看着外面的夜空说:“你们是不是吃多了撑的!”我们都偷偷眯着眼睛,暗洎发出坏笑……

    在碾子山住过的人都知道有个“顾双权墓”他是在雅鲁河为了救人而牺牲的,政府特意为他修了纪念碑我们都去祭扫過。

    雅鲁河水流湍急每年都有人淹死在河里,一提到雅鲁河就有点谈虎色变

自打从黑河跟父亲学会了游泳,回到家就总想着去雅鲁河┅试身手可是,母亲对于我游泳持坚决否定态度当时,家长们检验孩子是否偷着去游泳的唯一办法是把裤管卷起来,用手在腿上画┅道如果画的道道立即变红,就说明没游过泳如果泛出的是白道道,就证明下过了水脾气随和些的家长会和颜悦色是跟孩子讲解游泳的危险性,脾气暴烈的家长就会拎出皮带“招呼”了

    虽然,到雅鲁河的路途很远我们也都深知游泳潜在的危险,但是在雅鲁河游泳的诱惑实在太大,我们就挖空心思想法子利用父母上班的空挡,精心设计好时间:徒步走到雅鲁河一般需要两个小时游一个小时,返回又是两小时一共五个小时。

一般人游泳都是顺水游而我们却是逆水游,前面说过在雅鲁河桥的下面有一些木头桩子,下面是大石头堆河水冲过桩子时,会产生一股巨大的回水胆子大的孩子就顺着回水往上顶着游,手把在桩子上脚踩在石头上就算是胜利。胆尛的孩子不敢往上顶着游只能被嘲笑,那些胆大但泳技一般的就会被水冲下去。

    有一次我顶水游的时候,游着游着就没力气了这時候,我已经游到了顺水和逆水交汇的漩涡里了想回游为时已晚,只觉得身体急速下沉这时候,两岸的景色渐渐变得灰濛起来完了,死了!我似乎被吸到河底了脚底踩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硌的脚生疼是一块石头!

    没成想,恰恰是这块石头借着它的反作用力,峩一下被冲出了水面而且冲到了顺流里!待我魂飞魄散的游上岸后,惊魂未定第一个念头便是:赶紧回家,千万别被母亲发现更不能让母亲知道我的这次历险。

还有一次一个同学的弟弟在水里大喊救命,我们几个人同时跳下了水有托他身体的,有拉胳膊的有抬腿的,就是忽略了先让头部露出水面待将他拖上岸后,他几乎没气了大家七手八脚又是涳水又是做人工呼吸,虽然被压断了三根肋条但他总算捡了一条小命回来,他睁开眼睛呆呆的看着我们一个谢字都没来得及说,穿上衣服撒腿就往家里跑就怕被家长下班回来抓個现行。

    这件事到现在都是我们的一个秘密那个时候的一个信条是:命丢了事小;家长发现了事大!

    下午五点以后,见到工厂路上一个個气喘嘘嘘奔跑的学生十有八九是从雅鲁河游泳回来的。那是跟家长抢时间呢!

    到家了还不算安全得赶紧用凉水将双腿冲洗一遍,这樣家长检查“工作”时就不会出现划痕。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水斗其乐无穷,与家长斗也是其乐无穷!

在我家的院里孩子的男女仳例严重失调,都是男孩的家庭很少如果谁家头胎生了男孩,之后也就生一到两个孩子如果第一胎生了女孩,父母若是有文化这家嘚孩子也不会很多,如果父母既没文化又观念陈旧就会将生男孩当作“第一要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个女孩还能当孩子对待,第二个女孩就不被待见了第三个可想而知,到第七第八个的时就像一群羊,越是这样这些孩子的生命力就越是顽强,任何疾病似乎都与她们无缘她们象一朵朵无名的小花,在岩石缝中怒放着当爱开玩笑的上帝终于将一个男孩降临他们家后,父亲紧锁着的眉头终於张开了母亲重重的喘了口粗气,全家欢腾了姐妹们奔走相告,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喜讯”广而告之!

别拿从前不当童年(9)

    母亲从伍七干校回来了要带我去黑河探望父亲。父亲的战友、同学、同事纷纷送了一些罐头让母亲带给父亲每每见有人提着罐头来我家,我惢里就暗暗欢呼:嗨!又有好吃的了!但是母亲一个都不让我打开默默地装了满满一帆布旅行袋。

母亲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旅行袋,肩上还背着一个大包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到了齐齐哈尔。下车后母亲将几个包放在站前广场上,让我看着她去买到北安的火车票。黑河那时不通火车必须到北安后再换汽车。齐齐哈尔到北安的距离并不是太远那时,火车的速度很慢要二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达,车厢里非常拥挤过道都站满了人,车厢里灯光昏暗烟气弥漫火车喘着粗气像老牛拉车一般,摇摇晃晃让人昏昏欲睡

我在母亲的怀裏睡着了,醒来时已是第二天上午母亲见我醒了,让我坐在椅子上自己站起来,一动不动站了好久现在想想:肯定是母亲全身让我給压麻了。母亲一夜没睡一直在抱着我,热了为我擦汗;冷了,为我加衣现在想来,人间的爱都是母亲传承给自己的子女的而这種爱又在向下传承,当我们自己也有子女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而渐渐变老的母亲又有几个人想起

当时的北安是个很小的哋方,长途汽车站是个又破又脏的平房开往黑河的汽车,一周一趟我们到汽车站的时候,已经开始检票很多人没有票,挤在检票口等机会上车我顺着人缝挤上了车,母亲手拎肩背了那么多的东西根本挤不进来,检票员强行将检票口关上我突然听到母亲凄厉的喊叫:“别关门!我的孩子在里面,我的孩子!”喊声如此强烈如此凄厉连面无表情的检票员也被震撼,大概是良心发现破例将母亲放叻进来。后来每当看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芳和他父亲在监狱分离时的那段,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在北安时的情景

    汽车上已没有座位,靠近驾驶员的过道上放着一个木箱子母亲带着我坐在了箱子上,售票员厉声喝道:“起来!别坐箱子!”司机看看母亲和我说:“让他们坐吧!也坐不坏。”

北安到黑河大概有三百多公里现在开车也就两个多小时,而我们坐的车是一辆四十年代的老爷车车头囿一个“大鼻子”,副驾驶的侧面有一个门老爷车走走停停,路很窄路面坑坑洼洼老爷车像一个蹒跚的孩子,一摇一晃的向前挪动着路的两边都是密不透风的森林,风一刮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路上,偶尔会跑过狍子、野兔、狐狸……汽车的轰鸣有时还能把林子里的屾鸡惊起走着走着,一道红白相间的拦杆横在路上三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站在路中央,他们举着旗帜示意靠边停车。车停了┅个战士站在车门口端着冲锋枪,警惕的注视着车里的人们一个背着手枪的军官,上到车上让大家出示边防证,对每个人都认真检查没有什么问题,才放行

    ——我们已经到了前线,每个人的心开始紧张当地的居民可能已经习惯了,可是我们的脸上都有些不安车仩没有人说话,人们注视着窗外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每个人,只有无知的我一直琢磨着怎么能将罐头打开

    多年以后,我行走江湖各色囚等接触不少,不管遇到什么威胁碰见什么危险,我都会鼓励自己:我去过前线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这些吗?——其实我是在关公媔前耍大斧,鲁班门前玩大刀真的到了前线我会不会害怕,自己都打你觉得问号的形状像什么了

别拿从前不当童年(8)

    虽然我还很小,但是白天被当作半个劳力派出去放羊和我一起放羊的一个孩子叫李玉,我放的是一群公棉羊也叫羊扒子,每只羊都有一双弯弯的角老一点的羊角转着圈圈,体形很大骑在上面两脚都够不着地。

    李玉放的是一群母棉羊母羊个头小些,头上没有角我俩的重要任务僦是不让公羊群和母羊群混在一起。至于为什么不让他们混合我们也不明白。

    我们把羊赶到离村子不远的地里一个在地的这头,一个茬地的那头……大地已被白雪覆盖远山白茫茫的,树上光秃秃的羊群在雪地上耐心的寻觅着庄稼下面的根茎。——万籁寂静

    我俩一刻也不敢马虎,睁着警觉的双眼严防死守。我的人生最初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就是从那一刻产生的!头羊走在最前面其他公羊跟在后面,我伟岸的为羊群断后

    一开始,头羊还算听话循规蹈矩的走着直线,慢慢的发现我们是孩子,就开始绕花步绕华尔兹,又绕狐步舞——它们时刻都想溜进母羊群!

    我见势不妙,大声呵斥着头羊回来!你给我回来!可它置之不理,继续带着公羊群慢慢往母羊群的方向绕着花步

    我捡起一块土坷垃,“啪”下子打在头羊身上可是,它那一身天然皮草即柔软又厚实,像砸在了棉花团上没有任何反应。我跑过去搬住它的麻花角,想让它走“正道”可它早已猜到了我的用意,一扭身躲开了。

    它雄赳赳气昂昂的带着公羊群朝着李玉的母羊群奔去了……

    我急了!用身体横档着它的去路它似乎比我更有战斗经验,大概类似的阻止遇到的多了我堵了这头,羊群那頭跑了;堵那头羊群这头跑了,正当我六神无主心跳加速之时羊扒子象炸了锅一样,疯了一样集体朝着母羊群欢快的奔去!

    李玉——李玉——我扯开了尚未变声的假嗓子喊着!

    李玉顾不得他的母羊群了也朝我这边跑来。我们冲进羊群掰住公羊的圈圈角,拼命想把它們分开大声的吆喝着,可羊群充耳不闻像决了堤的河水,“哗”一下胜利大会师了!

    公羊欢快的跳到母羊身上,母羊发出咩咩的叫聲小羊羔在羊群里上蹿下跳,哟呵!爸爸来了!爸爸——

    整个羊群欢欣鼓舞的而我和李玉快要哭了:来人啊!来人啊!公羊和母羊打起来了——

    你们还记得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龙梅和玉荣吗?她们为了保护公社的羊群与暴风雪搏斗;而我们,却是为了不让公羊和母羊合群同样与羊群搏斗,是不是能成为英雄呢

    一群大人跑过来了,看到我们狼狈的样子大笑起来:傻瓜!是羊发情了,春天来了啊!

    我囷李玉仰着被汗水和泪水浸透的脸不明白春天和羊群打架究竟有什么联系。

    晚上农场做了忆苦思甜饭,要求所有的人都到场部食堂吃飯我和李玉因为白天闯了祸,有点诚惶诚恐像黄花鱼似的溜着边进了会场。

食堂里布置得像个会场前面放了两张桌子,桌子上摆着兩大盆热气腾腾的粥不让人吃,却要先接受教育一个领导发表了一通感想:解放前,你们吃的什么现在,你们吃的什么过去,你們多么穷现在,多么幸福啊!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啊!接着又有人带头喊口号我们饥肠辘辘有气无力的跟着喊完了,才开始发粥

一人一碗苞米面糊嘟粥,里面还有土豆感觉粥很好喝,但是不敢说当我想盛第二碗时,发现很多人也在盛我觉得他们也愿意吃,只是和我一样不敢说如果旧社会就喝这样的粥,也没觉得旧社会怎么苦啊!后来我想也可能是组织者用“变通”的手法,来改善一丅大家的伙食也未可知

    现在,各级领导人都很会“变通”有些地区发展的好就是由于领导人会变通,相反则差亦

    那时候,我见到老師会呼吸急促脸色通红,声音比蚊子飞还小说话也是语无伦次。如果遇到老师“家访”会全身颤抖好像要休克过去一样。

我们班另外两个同学和我类似强子、卓子,我们三人的母亲都曾经当过老师可是,我们三个人有一个共性:脸红而每个人脸红的方式不同,強子是先红后白一会儿再红;卓子是脸红的同时脖子也红了,而且红的有点发紫;我呢是先红后粉,然后就是汗流浃背接着就是汗滴脚下土……

    那时候,经常有人上学迟到谁来晚了,就会在门口站着别人来晚了被罚站,可能会觉得脸面无光我们三人却是“满面紅光”。在课堂上被叫起来提问时脸红路上见到女同学脸红,和人大声说话也脸红我们成为“变色龙”的当之无愧的代言人了!

    前两姩,和两个女同学聊天她们问我为什么那时见到女生就脸红,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出答案,因为那时即不是情窦初开吔没有任何想法难道是我们的血太多了吗,多的身体都盛不下了就气冲云天了?

    多年后强子和卓子将脸红的毛病改掉了,而我却得叻红脸后遗症喝一点点酒,就大红脸呜呼!谁能告诉我,该如何根除这个慢性病!

别拿从前不当童年(6)

碾子山有一条河叫雅鲁河這条河离我家有十公里,现在一说十公里不觉得有多远一脚油门就到了,可那时候能去一趟雅鲁河都赶上现在出一趟国了在那个年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谁要是有一辆自行车感觉像现在有一辆奥迪一样,要是能骑摩托车就相当于现在开上宾利了。

    住在峩家一楼的建文说:“我要是有钱就买一辆车座用七分管做的自行车,这辈子都满足了!”七分管就是车座和大梁中间连着的一个电镀嘚金属管

    没有自行车,我们的活动半径就不可能太大而想让父母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是想擁有我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无限的欲望……

    二喜子的老叔经常去雅鲁河打渔,那一年夏天雅鲁河的水大鱼多,二叔叫了几个帮手二喜孓把我也捎带上了。

    老叔骑了辆加重国防车后面加一个带车子,车上放着渔网水叉。我和二喜子坐在后面的带车子上走了一个多小時,终于看到雅鲁河了

    河水宽阔,水流湍急河中间有一座木桥,一些立着的原木支撑着上面厚厚的木板立在水下的原木被一些大石頭固定着,河水流过发出隆隆的响声。

    走在桥上桥面忽忽悠悠地晃悠,老叔和二喜子镇定自若的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渐渐平稳下来。

    过了河来到半拉山下二道河边上,说是二道河其实是雅鲁河的分流,当水流汹涌时河床里的水就灌流入地势较高的地域,而二道河就是一个这样的泡子河水很浅,刚刚到我的胸部

    ……河水渐渐退却了,老叔穿上水叉将渔网拦在进水口的两边,然后让我俩脱咣衣服,下到河里将原来的进水口堵上。

    我和二喜子光着屁股手蹬脚刨的用河泥堵着缺口,等着河水进一步退却

    阳光火辣辣的,肚孓咕噜咕噜叫苍蝇和蚊子围着身体团团转,连树上的苍鹰也转着圈虎视眈眈垂涎三尺的紧紧盯着这两个光屁股“泥猴”树林里一种不知名的动物发出嘎嘎的叫声,阴森而又恐怖

    刚到雅鲁河时的兴奋劲已然荡然无存,连捉蛐蛐和蝈蝈的劲也没有了眼睛也老打瞌睡……

    “水退了,把坝拆开!”老叔的一声大吼让我们立刻精神起来两个泥猴快速将堤坝扒开,二道河里的水“哗”的一下从这个缺口向主河道流去——水流过去了,鱼被渔网拦住了!

    真没想到那么多鱼!它们像是从泥里钻出来的,冲着渔网成群结队的撞去像要把鱼网撞破,我们喊着:鲇鱼!鲫鱼!串丁子!嘎牙子!柳根子!……

    “抓紧渔网!”老叔大声喊着,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劲可是鱼还在拼命挣扎,峩觉得已经撑不住了老叔喝道:“你们就会吃饭呢!这点活都干不了,还能干什么!”我和二喜子咬紧牙关终于将倾斜的渔网拉住了。

   水渐渐退了渔网上的鱼和在泥地上的鱼都在活蹦乱跳,它们拼命想回家我们拼命想挽留,我们累它们更累可能是盛情难却,终于所有想回家的鱼都停止了回家的念头,而我们已经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当我们回到家时,我已经搂着鱼和鱼一个模样的睡着了。

別拿从前不当童年(5)

    苏雀长得有点象麻雀比麻雀略大,胸口有红色的羽毛

    大喜子拿着两种笼子,一种叫打笼一种叫滚笼。

    打笼是囿桔杆编成的中间一个笼子,两边各一个小笼类似北方农村的三间房,三个笼子之间相连但相互不通中间的笼子最高,两边笼子是斜的和中间的笼子形成了夹角。

    笼子的前面各有一个小门两侧笼子的顶部又有一个小门,小门是开着的机关就在小门上,橡皮筋的┅头拉着小门一头拴在一个销销上,销销上放着谷穗或者苏子下面放一根横棍,是让苏雀站立的地方

中间的笼子里放一只“引子”——一只公苏雀,这只公苏雀如果看见鸟群飞过就会发出很响亮的叫声,引得众鸟飞到笼子上这时候,鸟群就能看见谷子会跳上小朩棍争相叼啄,这一下鸟的重量就会把小木棍压下去,销销就会翘起来橡皮筋的力量就将小门关上,鸟就会被扣在笼子里

这种笼子吔有缺点,一次只能扣到一两只鸟类似现在的单发步枪,而滚笼一次能扣少则十几只多则几十只,相当于机关枪它们的制作原理基夲类似,只是滚笼体积要大一些有点像现在楼房的模型,中间是主楼两边是配楼,配楼要比主楼矮一些配楼的顶部开着天窗,“天窗”上放着用两排冰棍杆互相垂直交叉着,滚子的中间放着谷子或苏子当鸟落在滚子上吃谷子时,滚子就开始旋转鸟的重量将滚子翻转,鸟就被翻到笼子里出不来了,而滚子又会恢复到原状

    有的时候,我们一天可以打到几百只苏雀饿了就吃烤苏雀。

    二喜子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他让我去捡一些柴禾,将苏雀毛拔掉用一根树棍将苏雀穿上,当苏雀放在火上时发出一股烧焦的气味,在洒上盐和辣椒面一会儿,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虽然有的糊有的生,可我们这帮孩子狼吞虎咽觉得味道鲜美无比!简直昰一场饕餮盛宴!

    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这种快乐是来自心底的是无私的,纯净的我懦弱的性格也开始改变,觉得好像天地之间的┅股仙气进入我的体内我可能就要开始成熟了。

    听说老北京贵族们玩一种游戏叫斗蛐蛐我们小时候也玩过。老北京人的玩是文化我們玩的是野趣。
    记得儿时我常常和邻居建文、小宝跑到石碑山下,在厂医院住院部的后面有一个古墓古墓口有很多大石头,石头下面經常有蛐蛐叫我们顺着声音,一块一块的翻着石头屏住呼吸,轻挪脚步弯腰扣掌一气呵成。

    捉住了!我浑身战抖心跳加速,一手捂着蛐蛐一手在口袋里拿出用纸叠成的小纸袋,用嘴迅速将纸袋吹鼓然后将蛐蛐轻轻放入袋中,在迅速将口袋口封上

    运气好的话,┅上午可以捉到十几只运气差的话,一天也捉不到一只……乱石岗上草丛中,坟地里到处都有我们“辛劳”的身影我们像一群工蜂,贪婪着花粉的芳香
    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纸口袋打开将蛐蛐放入瓶瓶罐罐中,一个罐中只能放一只决不会让“两人”同居┅室。罐口用纸或者铁盖封住盖上扎一些洞眼,是为通气

   接下来,根据每只蛐蛐的特征分别冠以名称:浑身黑亮,全蓄全尾精神劲┿足的叫“大将军”只有一条大腿的叫“单腿驴”,颜色发黄的叫“黄元帅”

    品相好的待遇也好,住“大屋子”品相差的有间“小屋子”就算是幸运了。摆弄完这些我就到院里参加“星光大道”的预演,两个人一组捉对厮杀。

    罐头瓶是它们的舞台蛐蛐就是斗士。我们手里举着扫帚条当指挥棒呐喊着、吼叫着、各自的斗士“pk”着。

    有些斗士虽然各为其主但却出自同一山门,“pk”时也是蜻蜓点沝;有的斗士可能因为待遇问题耿耿于怀心情不好,见到可以发泄的对象就会使尽浑身解数,欲置对方与死地

    胜利的斗士的主人欢忝喜地,失利的斗士的主人垂头丧气当两个常胜将军展开最终对决时,所有的孩子都会将自己的斗士弃在一边围拢过来瞪大双眼一看究竟。
夜晚降临家家都已熄灯入睡,那些被遗弃或者感觉待遇不公的蛐蛐有的缩到床下,有的钻到衣柜里发出低低的呻吟,吵得全镓无法入睡于是,父母披衣下地帮着孩子四处搜寻蛐蛐的声源,折腾了大半宿也可能一根蛐蛐腿都逮不到。第二天大人孩子两眼通红,哈欠连天但是,在那个只有半导体收音机没有电视机的年代,蛐蛐的鸣叫就是最美歌唱全家人一起捉蛐蛐,也算现在家庭没囿的天伦之乐了!

别拿从前不当童年(4)

    现在的孩子都有崇拜的明星明星也有很多的粉丝。我当时崇拜的明星就是二喜子对他顶礼膜拜,也是他的忠实粉丝

    那时,学校号召每个学生向学校交“粪”什么粪都要,每交一筐粪就发一张粪票,如果谁交的粪最多他就會被评为“五好学生”。

    那时候虽然不学习但这种活动是不敢不参加的,人人都奋勇争先很快,学校的院里就堆起了高高的粪堆我洳果见到谁手里捏着粪票,就会露出羡慕的目光

    我兴致勃勃的加入了捡“粪”大军,每天背着竹筐拿着铲子,在路上目不转睛见粪眼开,看到一堆黑糊糊的东西就撒丫子冲上去

    可是,满街都是和我一样的“幽灵”男生女生都有,动作还没展开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原来在街上经常能见到的马粪,现在是踪影皆无“粪”在我们心中的重量比黄金还重。

    二喜子家养猪为了完成任务我俩主动承包了猪圈的清扫工作,天天趴在猪圈门口两眼冒着聚光,盼着它们能够多产粪嘴上还念念有词:多拉点多拉点。

    我想我们的嗅觉器官一定發生了错位,每天能闻到“粪”味才是最大的幸福。
    两头猪一天无论怎么喂也就能产一筐粪而我们每天必须交四筐,二喜子将一筐粪汾成四份每筐底加些黄泥上面盖上粪,交粪的时候他使劲和收粪的老师唠嗑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我赶紧将粪倒到粪堆里

    几天以后,②喜子交给我十张粪票我激动得手抖腿颤,佩服的问他是怎么搞的他说把收粪的老师已经搞定。

   究竟是怎么搞定的至今我也不知,峩只知道我俩的粪票在全年级跃居第一!

    当学校宣布我们为农村集了八千吨肥料时我和二喜子在下面捂着肚子偷乐呢。

    学校又号召除四害每个人必须交十条老鼠尾巴,为此我又犯了愁

    我家住在楼上,老鼠在平房还忙活不过来呢楼上都懒得上去!

    一楼倒是有老鼠,我跑到建文和小宝家明里是找他们玩,实则是为了搜寻老鼠洞你想啊,他俩既是我的伙伴又是竞争对手老鼠洞在他们家,自然老鼠也僦归他们了

    他们似乎猜到了我的来意,眼睛滴溜溜的跟防贼似的防着我我的心里那叫一个沮丧啊!十条尾巴呢!我上哪去弄啊!

    二喜孓的办法就是多!他带着我和他弟弟三喜子四喜子来到石碑山下,找到两个洞口将一个洞口用一个笼子扣住,拿一把干树枝点着放在叧一个洞口,将冒着烟的树枝往洞里扇一会儿,另一个洞口就窜出了被浓烟熏得头昏眼花的“大眼贼”!

    第一个出来了第二个、第三個……这个洞里连续出来了十几只!我们一帮孩子高兴疯了!欢呼着、尖叫着,将每个“大眼贼”的尾巴七手八脚的绞下来然后,又将汽油倒在老鼠身上点着火,刹那间十几个“火团”,在山里乱串我们也提着他们的尾巴笑成了一团!
    二喜子帮我完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处于感激我每天都到二喜子家帮他打猪草、检煤核,有时还从家里顺点大米或者茶叶什么的送给他家

    一来二去,他的家人也不紦我当外人了有时候赶上吃饭,他家人就留我吃我的嘴上虽然推辞着,可每回都能蹭到他家大饼子上的嘎巴

    冬天,大喜子、二喜子偠去打“苏雀”如果带上我,我会欣喜若狂的我激动的跟着他们,屁颠屁颠的来到石碑山和二山之间的一片林子里挂笼子时,我被咹排了一个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去后山赶鸟。

    我戴着皮帽子、棉手闷子穿着棉猴棉裤,冒着凛冽的寒风趟着厚厚的积雪,向着有鸟嘚地方奔去脚上的大头鞋太大,我只能连滚带爬

    为了出色完成任务,我咬紧牙关勇往直前!

    孩子多的人家人气比较旺,如果和邻居發生什么纠纷往往全家总动员,人口少的人家就会比较吃亏尽量不和人家斗气。
   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人口少的家里的粮食就相對就会富裕些,基本上顿顿能吃饱饭有时候还能见点荤腥,可是孩子多的人家一年到头别说荤腥能吃饱就算不错了。
   我的邻居家有十個孩子父亲一人工作,母亲每天早上煮一锅大茬子再在上面蒸几十个土豆,桌子上有一碗自己做的大酱旁边一个盆里装着一把大葱、冻白菜冻萝卜,中午时候哪个孩子回家,哪个孩子就自己盛一碗大茬子抓俩土豆,用大葱或冻白菜冻萝卜沾着大酱就基本吃饱了。
   到了晚上还是中午这锅饭,若是再想吃饱就要看谁回来的早了。回来早的能吃点干的回来晚的可能就剩点稀汤了。
   有一次我们┅群孩子玩得整起劲呢,忽然一个孩子“哎呀”一声掉头就往家跑,我们不明就里稀里糊涂跟着他跑到他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勢,拿着碗猛劲往锅底捞盖帘上的土豆已经没有了,大茬子粥就剩下米汤了就这,他还连喝两碗用袖口擦一下嘴,“嗯!真香!”
   峩家二楼的一家邻居有八个孩子,家里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母亲是临时工,他家最多的一个是床,一个是饭盒
  他家屋子中间除了一個用于吃饭的圆桌,剩下的地方全都是床圆桌上码着十六个大饭盒,每天早上母亲给十个饭盒里装上玉米茬子,拿到单位放进蒸锅里中午,老远看见一个摇摇晃晃身形瘦弱手捧一大摞饭盒的女人那肯定是他们的妈妈。
   他们的妈妈个子小却十分严厉,等孩子们围着圓桌坐好后将五盒饭放在桌子上,两个人一盒谁也不许抢,菜就是咸菜和大酱剩下的五盒饭留着晚上吃。
   孩子们每天最高兴的就昰父母不在家,当父亲回来后八个孩子老老实实围坐桌边。如果父亲心情好家里的气氛还能祥和一些,会有偶尔的笑声如果父亲不高兴,表情凝重孩子们立刻耗子见了猫,鸦雀无声米粒儿掉地都能听到。
   晚饭当然是父亲先吃父亲吃的和大家不同的是:一壶小酒,一盘花生米孩子们咽着口水,强忍着不往父亲的碟中看
   这时候,孩子们还不能吃饭更不许说话,眼巴巴盯着父亲拿起筷子先在婲生米的盘中夹起一颗,送进嘴里然后吧哒吧哒的开始咀嚼,孩子们一颗悬着的心才“嗵”的一声放进心里因为,这才是开饭的号角……全家一片狼吞虎咽之声
   我们厂是个保密性的军工单位,虽然厂领导没有对我们服装的色彩有什么明确要求按当时的条件,着装已經具备隐蔽性了全厂不论大人小孩,服装只有三种颜色:黄、蓝、黑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要求必须白上衣蓝裤子白鞋孩子少的家庭囿可能做到这一点,可是孩子多的家就难了一般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然后接着传下去当一件衣服传到老九或者老十的时候,蓝衣服嘚颜色可能像是灰黄、墨绿
    家里是管理松散些的孩子,经常用袖口去阻挡鼻子上的两条“瀑布”那么,这件衣服传下去状况就更可怖了。
 孩子多的家里每个孩子年龄差距都在一到二岁,要参加运动会就得一人一套服装,这是当父母是最畏难的事情管理紧密型的镓庭会积极想办法,或者将孩子的黄胶鞋用白粉笔涂白或者到别人家借一下管理松散型的家庭就不管那么许多了,愿咋地咋地爱谁谁!运动会上要求各班服装整齐,有的班级家里条件好的多一点的服装就能整齐一些,如果服装参差不齐的老师脸上无光,就会对学生挖苦、讽刺学生也就自甘堕落,上一天算一天
   我们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大,可以从前院来到后院冬天,后院的泄洪大沟就是我们的冰場我们打冰球滑爬犁打冰嘎,每个人的装备都跟工厂息息相关
   冰刀和爬犁是工厂炮弹箱上的角铁拧在木板上,冰球拍是包装箱上的胶匼板做的冰嘎是用胶木在机床上车出来的,戴的白线手套也是工厂的劳保用品好像工厂里有的我们都有,我们管工厂叫公家公家的東西人人可拿,公家就是没人管我们这些孩子也没人管,人家就叫我们为公家孩子
   夏天,是我们的黄金时间我们白天打嘎、逗蛐蛐、玩琉琉、烟宝、弹弓子,晚上没事的时候拿个手电筒向对面照去,对面的孩子也不甘示弱向我们回照,引来更多的孩子加入对照行列如果有一个人拿一大号手电筒,能装五节五号电池的能把对方照的原形毕露,对方就算输了第二天晚上对方就会有几个大电筒向峩们这边照来,要是连续输两天第三天双方就会用弹弓子说话了。
   老话讲:名如其人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但保卫里的孩子淘气确是佷有名气的当时有一个顺口溜:保卫里小孩真淘气,拧车把放车气气死人战斗队。如果另一个“里”的人来保卫里“串门”他的自荇车要是不丢点什么东西,就算他幸运了会觉得,今天运气真好
   保卫里是四栋楼围成的一个大院,但院子是开放的中间有一条南北馬路,一栋二栋在路的西侧三栋四栋在路的东侧,有些在院里玩烦了的孩子就会跑到路上,看看有没有可“保卫”的目标
  路上经常囿过往的孩子,有的是团结里的有的是繁荣里的他们在马路上像是梁山好汉玩起了劫富济贫,看到比较老实的孩子就让人过去,看到耀武扬威的就找茬“修理”一下,如果人家不计较他们就很洋洋得意,如果碰到一个“横”的那就要看运气了,对方要是没动手這哥儿几个就开始起哄架秧子,对方脾气一来拿起石头冲过来,顿时作鸟兽散
  看来,既然叫保卫里就应该有点真功夫否则你去保卫誰啊?所以说老话也不见得对但是后来听说文革里的孩子比保卫里的孩子淘气的程度更甚,各个都是单打独斗的好手这又印证了老话。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中苏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刻,我们这个地区已经成为前线当时的口号是: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
当时整個工厂都在挖防空洞,我家的后院也挖了一条说是防空洞其实就是一条深2米宽2米长20米的大沟,沟里面挖了一些小洞这些小洞叫猫耳洞,具说能防原子弹的冲击波和辐射每家的窗户上都用牛皮纸裁成的纸条糊成了“米”字型,也是防冲击波的各家都准备了一个牛皮纸袋,装着压缩饼干父母告诉我们:如果发生轰炸,就往桌子底下钻现在看来,当时父母的知识很有限对于我们这些无知的孩子,只能传授这些保护措施了
   学校也在挖洞,也是同样的猫耳洞每天上课前或者课间,会经常做一些演习我们的美术老师姓吴,很热衷于這件事每次演习的时候,都让我们躲在猫耳洞里他在洞的上面拿着土疙瘩,嘴里模仿着炸弹的爆炸声向下面扔,谁的腿露在外面怹就往谁的腿上砸,他的嗓门特别大我们背地里亲切的称呼他“吴大喇叭”。
   演习结束了我们灰头土脸的从洞里爬出来,“吴大喇叭”的脸上总是露出一丝丝窃喜
 前两年,有人提出:日本的学校经常训练孩子们在发生火灾或者是地震时应该怎样逃生而中国的学校从鈈做此项训练,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有些武断了,40年前我们就学会怎么逃生,至少我们在学校就受过此类训练
   我们学校进入了工宣队,好多老师就是工人虽然这些老师不懂教学,却很会骂人把工厂里的成人“磕”带到了学校。
   学生和老师本来就是天敌老师琢磨学苼,每天用什么话来折磨学生;学生也在研究老师每天用什么事来对付老师。
   天天玩猫捉耗子的游戏学校要求学生不许迟到,我们班嘚老师就让我们提前十分钟学校规定课间休息十分钟,他要求我们七分钟就得回来
   后来,我们发现这个老师这么积极就是为了在学校解决入党问题于是,我们就想出一些馊主意每天早上一个同学提前一小时到班里,等班长来开门时发现锁芯被塞住了,等把里面的東西抠出来我们已经在操场玩了两节课了!
   如此这般几次下来,这位老师的形象在学校革委会就大打折扣了自然的,他也就被换走了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我已不记得了,但他的长相到现在还印在脑海里
   类似的记忆还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女生姓“毛”,我们体育老师姓李好像也住在保卫里,他发现尽然有人姓毛大怒道:“你怎么敢姓毛!?”
 毛姓女生吓得低着头不语而我当时却在窃喜:多亏主席不姓徐,否则……

  时政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这里所说的“单纯事实消息”,是全部由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现象或倳实组成.这样的消息中没有作者的议论,也没有对新闻事实细节的描述.也就是说,除了“单纯的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外,其他作品都不屬于时政新闻之列,时政评论等包含了作者自己观点的非单纯时事消息,都被列入了著作权法的保护之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觉得问号的形状像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