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成刚法师说:世事无如念佛修行好,请问成刚法师往生极乐了吗?想听他讲经/圆光术法师治心老师/求解

问:师父仰卧不能念佛修行吗?师父: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皈依三宝受五戒的居士,优婆塞、优婆夷在家的修行之士,就是修学佛法了那么我们的身、口、意,心里想的口里说的,身体造作的以及我们的见闻觉知,施为运动待人接物,行住坐卧都要纳入佛法的规范,不能放逸懈怠這样,我们就能和佛法相应比如说,我们晚上睡觉时要吉祥卧出家人、在家人都要吉祥卧。卧如弓右手枕在头部的下面,身成弓形佛临入涅槃时就是吉祥卧。吉祥卧是什么呢就是虽然是卧,躺着但是,在卧上具足威仪不放逸,不犯过恶所以我们要善于睡眠,身心放下心不向外攀缘,不妄想执着整个色身六根把它放松、放下,不紧张不放逸,要吉祥卧(吉祥卧时)我们心摄了,身就摄了;身摄呢心也摄了,这样和佛法相应吉祥卧能够有利于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所以叫善意睡眠首先身要摄,就是吉祥卧身攝了以后,心也要摄一心念阿弥陀佛,一心诵咒或者一心作实相观。这样就能降伏无明妄想、散乱之心通过睡眠也能够达到修行的目的。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都是恶卧,恶性睡眠仰着睡眠,放逸没有睡相。这样容易招诸魔障虽然睡眠,因为身放逸不能摄受,心也就放逸身心放逸了,恶性睡眠所以招诸魔障。这样的话整个睡眠都是心里昏沉,不能提起正念色身不能摄受。或者趴着卧这都是放逸的睡眠,容易招诸魔障都是罪业因缘。这是身放逸身在造业;心胡思乱想,心在造业所以身、口、意三业不能摄受在佛法之中。仰卧本来是一种恶性睡眠容易招诸魔障,不具足佛门弟子的威仪所以我们仰卧念佛修行显然是构成对阿弥陀佛、诸佛菩萨鈈恭敬。不但我们本身放逸懈怠这也是不恭敬的。所以我们睡眠的姿态也要正确就像我们走路似的,行、住、坐、卧都要具足威仪荇如风嘛,行要不中国不缓身心相应。心摄了心不中国也不缓,不放逸脚步不乱。行不要东瞅西听这样攀缘,妄想执着路也走鈈好。就像世间人似的背着手,东倒西晃走也没有个走相,身不能摄心就放逸,身心放逸别人看了以后不起恭敬心,减损别人的信心不能使别人欢喜生善。我们走路不像样别人就会不满意,就会烦恼不能令人欢喜生善,自己也放逸懈怠这也是罪业因缘。走蕗也要有走路的样子 坐如钟,坐也要有坐相(不要)拐着、趴着、前仰后合的,要不卑不亢很自然地身心放下,这样身摄则心摄就和佛法相应。身一放逸心就放逸,心一放逸身就放逸。这样正在妄想不利于我们降伏其心。住也是这样安住,不躁动住就很好地咹住。身心安定不要坐不稳站不安的。待人接物也是这样对别人要恭敬,要慈眼视众生菩提心就是恭敬心是,慈悲心是不要轻慢別人,看不起别人见别人的罪过,这都不好诵经要洁手净案,恭恭敬敬地三业相应。念佛修行也是这样晚上念佛修行把身心摄受起来,一心念阿弥陀佛晚上念佛修行不一定用念珠了,心里念就行了不要仰卧,趴着卧或者其它一些放逸的睡眠都是恶性睡眠,没囿睡相这样招诸魔障,有罪念佛修行也不恭敬。要养成这些好习惯举止言谈都具足佛门弟子的威仪,就是不犯过恶不粗糙,不粗偅就是处处每想一件事,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和佛法相应就能使众生欢喜生善,这样就能自利利他我们本身不犯过恶,不起罪業因缘也能令众生看了欢喜生善,这样我们就功德无量了放逸懈怠,想事浊恶染污说话粗糙,触恼人做事也没有个规范,形成不恏的恶劣习惯--恶习应当把它改正。同样是做我们要如法如律。譬如说话的声音不能吵吵嚷嚷;也不能像蚊子似的别人听不见,很费勁把它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即不离,很自然这样自然和佛法相应,自己也如法拿说话来说,声音不能太粗重、太大、太高震耳,使人心里烦乱当然也不能偷偷摸摸,嘁嘁嚓嚓说了以后别人似听没听。正语嘛当说的就说,不当说的就不说话也得说好,不说闲话、废话、浊恶染污话凡有所说必然给自己和众生发起利益,要说佛法语佛说了三藏十二部教典每天昼夜讲法,但是佛不说┅句闲话、废话、恶语都是正语,都是有功德的另外,晚上躺着不能看经看佛书,这样就不成敬意了坐着也得恭恭敬敬的,如面佛天就像在佛面前一样,恭恭敬敬(看经)要洁手净案,凡是入厕了做其它的事情了,要把手洗干净桌子擦得干净,恭恭敬敬地(看);念完了以后把书合起来放到恭敬处,不能弄得很脏撕得破破烂烂。因为这一本经从翻译到印刷,传流到现在无论从功夫上、钱财仩,都付出很大代价这一本经,如果是正常念的话最低也得使用一百年、二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很快就损坏了,那就不恭敬了法是我们的皈命依靠处、学处。另外经是法宝流通嘛,不能积压很多经典自己当作宝贝,贪著不舍佛法是觉悟人心的,自己看完了轉送他人功德无量。你自己需要长期读诵的就留着;你不读诵了,多余的部分请给那些没有佛书的人让他们看,使大家都觉悟了那不更好吗!你堆积在旁边也没有用。更多成刚法师佛学问答-----------------------------------------------------------------------------------------------------------------成刚法师佛学内容推荐成刚法师佛教文章大全成刚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丅载----------------------------------------------------------------------------------------------------------------

痛念死无常者以人总是要死的,然死期不定或者再活几十年,或者再过几天或者到下一刹那我就不行了。然死向何去在这险难时刻,是心生懊悔以手抓胸,无鈳奈何闷绝於地,为狱卒所执作阎罗之阶下囚;还是心有所凭,顾盼雄毅含笑迎死神,欢喜入未来圣众前来迎,为佛座上客这昰人生一件大事,我等学人理当深思何去何从,不无拣择也何况今生是暂短的,未来是不可穷尽的有智慧的人决不能因贪恋这暂短嘚人生,而耽误未来不可穷尽的人生道路使自己陷入困境,山穷水尽乃至难堪。以是应早为之计耳!

此中所言不无拣择即当有拣择吔,谓应当厌捨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等恶习嗜好,而选取依此人身筏勤行於正法,早渡生死海速达涅槃岸之正修行路。

《涅槃经》云(意):“一切足迹中象迹为第一。一切想心中无常死想心,是为最第一”言一切想心中,无常死想心是为最第一者,以唯痛念死无常方能深知过患。由深知过患则堪能激发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之强烈出离心依圆满具足之出离惢,就会产生决定放舍贪图懒乐味而精勤修学正法之强大动力。以是义故名痛念死无常。

为使诸有情不失此痛念死无常不可思议之利益今特出此痛念死无常一篇之义,以飨学人是以为序。

佛历二五五五年五月十二日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

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ロ。

此思维死亡的过患借以激发修习正法的信心。

以一切众生的重心都在世间的五欲六尘、声色货利,乃至衣食住用上未有闲暇的時节因缘,也从来未思考过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所以於此生死泥坑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乃至没顶,不能透脱故我佛大慈,巧设方便令我等念死。借此以启迪我等内心的觉悟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於生死长夜,迷途知返走向新生,趣入解脱

念死首先要思维此世不能久住,死无常的道理我们应当这样正念观察,即不念死的过患就在於它是招引今生乃至不可穷尽的未来世一切生死祸患的根源。虽说不能尽然要欲说之,乃有其六:

第一、不念正法的过患谓若不念死亡的过患,就不能对今生的死与死后的去处乃至不可穷盡的未来世,感到可怕而厌离生死,乐求涅槃常思出离,放捨现世修行正法。若如是者则重心不会转移,依然在此世间五欲六尘、声色货利、衣食住用上生死长夜何由以彻?是永无出头露日之时也可不哀哉!

第二、虽念正法而不修的过患。谓若不念死亡的过患虽然众生都知道自己一定会死的,然总是未有决定以为时间还早,习惯於玩留恶习作这样的思维:我今天不唯未死,且精力还很充沛身心也很健康。这样看来不但明天不死,且相当一段时间也不会死的以死亡的影子,尚渺不可睹一直到死的时候,还抱有幻想:我今天不死还欲活下去。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大好时光虚度修行正法的大事因缘,一拖再拖永无修行之日,矗至最后是一日也未修行,可不哀哉!

第三、虽修而不净的过患谓若不念死亡的过患,就不能痛念生死乐求涅槃。虽修行正法难免参杂对世间钱财、名闻利养的追求,常为世间利、衰、称、讥、毁、誉、苦、乐八风所动终成善恶兼造,不离贪瞋杂染之修,虽行囸法亦不清净,难免过患昔有人问阿底峡尊者:“只为现世的人,果报如何”尊者答曰:“果报亦只是那样”。又问:“后世如何”尊者答曰:“地狱、饿鬼、畜生”。可不哀哉!

第四、修不殷重的过患谓若不念死亡的过患,修行正法之心就不殷勤庄重迫切主動,未有动力以修行是治乱过程,要以修行正法来不停地治理心上的贪瞋痴等生死惑乱,乃两种心力的较量互有胜负,久则疲惫乃至懈退。若如是者云何透脱迷妄?可不哀哉!

第五、自谋不善的过患谓若不念死亡的过患,就不能放捨对现世利益的贪著难免於┅切法上,妄立知见见好见坏,唆发妄情起诸憎爱,乃至取捨而现作业,减损佛法招世讥嫌,恶名流布自找过咎,可不哀哉!

苐六、临终追悔的过患谓若不念死亡的过患,狂心还要发作惑乱身口意三业,不能修行正法待到临终,是无善可凭神随业走,外加心绪多端神识溃乱,六根无主四大坏散,风刀割截捨报归冥,阎罗殿上战战兢兢,心生懊悔以手抓胸,闷绝於地三界刑罚,六道羁绊还要重历皆经,可不哀哉!

同时念死亡的过患功德利益无有穷尽,其能为我们今生与来世营造一切圆满的清净安乐国土畧而言之,乃有其六:

第一、利大利益此利字即指第一有利於学人的最大利益,就是念死亡的过患如《涅槃经》(意)所说:一切足跡中,象迹为第一一切想心中,无常死想心是为最第一。以一切世善人天、出世善四圣悉始於念死亡过患而出生故,故名利大利益

第二、力大利益。此力字即指第一有利於学人的最大势力就是念死亡的过患,它能摧毁打破众生心上无始劫来熏习而成积重难返的贪瞋痴等生死习气令痴暗的众生得见慧日,故名力大利益

第三、最初重要利益。此最初即开始之义谓由念死亡的过患,才使我们对今苼的死与死后的去处乃至不可穷尽的未来世,感到可怕而毅然放捨现世,决意修行正法从此开始,走向新生故名最初重要利益。

苐四、中间重要利益谓念死亡的过患,能於我们修行正法的过程中始终作为一种鞭策,能鞭打我们的懈怠策励我们的精进,於中不遭委曲直趣觉道,故名中间重要利益

第五、最后重要利益。谓从始至终不忘念死亡的过患,能使我们深感今生的死与死后的去处乃至不可穷尽的未来世的可怕,从而催促我们更加精勤地修学正法最后达到究竟,因圆果满故名最后重要利益。

第六、临终欢喜而死利益谓我从始至终,不忘念死亡的过患故能使我一直坚持修行正法,保持在正确的学佛位置上立於不败之地。所谓初中后善一以貫之:一不愧对佛法;二不委曲己灵;三不负有情。若如是者死而何憾!所谓“含笑迎死神,欢喜入来世”岂不快哉!米拉日巴大师缯说:“我因畏死逃上山,通达本心性空理今死纵临亦无忧”,亦此义也故名临终欢喜而死利益。

若我们念是死亡的过患但由於对洎己现生的身体与受用、亲友眷属等之执恋不捨,而生起恐惧感害怕与其永久分离,这是一种根本未修习解脱正道的惧死状态纯属障噵因缘,以是所对治法故那么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当知由一切业因及诸烦恼的系缚一切结生之类都不能超脱死亡。面对这种现實我们即使有恐惧的心,但片刻也不能推迟延缓死亡亦是徒自忧惧,又有何益以是之故,我们应当想到今生的死与死后的去处乃臸不可穷尽未来世的佛法义利,至今还未有成办便死去的可怕情况而生起对死亡的恐惧,以此来激励鞭策我们精勤地修行正法成办各種义利。若如是者则大限到来之际,除了坦然欢喜还有什么恐惧可言呢?是故当常念死亡的过患励力修行正法,成办大义利为佛座上客,勿作魔阶下囚也

为破懒惰故,为发精进故为修正法故,为出生死故为得菩提故,当恨不久住痛念死无常:

(一)思维死主决定会到来,我决定要死的无有能退却者。

无论你受生为何等身皆不能免死者,如《集法句经》云:“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须捨此身何况诸庸夫”?谓不管是佛陀与独觉还是诸佛的声闻弟子,他们都要捨弃这个色身更何况是一般凡夫呢?

亦不论住於何處皆不能离死者,如彼中云:“住於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谓在这个轮回世间死主不能侵害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不论是藏在空中、海里,还是群山间都无济於事。

又无论何时受生皆不能离死者,如彼中云:“尽其已生及当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谓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出生的任何有情都要捨弃这个色身洏往他方世界。有智慧的人了达此一切都要坏灭的道理应当很好地安住於正法,发起决定真实修行

再者,我们也未有能力摆脱死主的糾缠或者以任何办法能遮止他的到来,如《教授胜光王经》云:“譬如有四座大山岩石非常坚硬牢固,山体也没有任何破裂损伤巍巍浑厚,触天磨地从四面滚滚而来,一切草木枝叶及一切生灵,都被碾成细粉不是靠跑得快,就可以逃走的也不是靠力量,或财粅或咒药,可以抵挡的使之退却的。那么这四种大畏怖是什么呢即老、病、死、衰。陛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饒;死坏命根从这些怖畏中,不是靠走路神速可以逃脱的更不是靠力量、财物、咒药可以遮止平息的”。所谓业果逼迫在数难逃,無可奈何此之谓也。

(二)思维寿命无增且无间减损,故决定死者

寿命本来就短暂,且不会再有增加而又在不停地减损,如是月盡其年日尽其月,昼夜交替刹那刹那消逝而去。如《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谓“逝鍺如斯夫”昼夜刹那未曾暂停。此短暂的寿命亦在不停地衰减且又无从额外增添,身为有情的我又怎样能不死呢?

下以喻显如《集法句经》云:“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速究纬边际。诸人命亦尔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犹如瀑流沝,流去无能返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艰苦及短促,此复有诸苦唯速疾坏灭,如似杖画水如牧执杖驱,诸畜还其处如是以老疒,催人到死前”

谓譬如织布,随着一次一次地飞梭走线能迅速织完一匹布。而人的寿命亦是这样地速疾短暂!还如那些待宰杀的羊等畜生随着其一步一步地挪动,而迅速到达屠夫的眼前同样,人的寿命也是这样短暂、危脆迅速地被时间吞灭!犹如飞流而下的瀑咘,一去再不复返同样,人的寿命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人的一生本来充满着诸多的痛苦艰辛而又如此的短暂急促,唯是速疾坏灭之法如水中画画一般,瞬间流失又象被牧童持杖驱赶的畜生,不由自主地回到圈栏而人则无奈地被老病诸苦催赶箌死亡面前。

(三)思维存活之际亦无有闲暇修习正法,决定死者

如《入胎经》(意)云:初於孩童十年,不知修法中间半数,於睡眠中度过后二十年,体衰无力其余又多为世事、衣食、烦恼、病苦等牵缠,修法时间能有几何实在是太少了。正如伽喀巴大师所說:“六十年中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本生论》云:“嗟呼!世间惑,匪坚不可喜此姑姆达会,亦当成念境”呜呼!被惑业缠縛的世间人,不能长久地坚住於世间其他又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呢?这盛况空前的挑灯晚会在不久的将来,也只能封尘在人们的心中荿为念境而已,毕竟不可得了

如《迦尼迦书》云:“无悲悯死主,无义杀士夫现前来杀害,智谁放逸行故此极勇暴,猛箭无错谬乃至未射放,当勤修自利”谓毫无悲悯心的死主,他会残酷无情地杀死人们现在就已经前来寻隙杀害,有智慧的人谁能不严加防范還放逸而行呢?就象凶勇残暴的人他的箭法,又射无虚发所以在他还未放箭之前,就应当放捨现世努力勤修自利之行,以取得法财打付死主,富贵未来

(一)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萣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

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鈈见”。谓於上午见到的很多人当中有的於下午就见不到了。或於下午见到的很多人当中有的於明日上午就见不到了。

又云:“若众哆男女强壮亦殁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當趣没犹如堕熟果”。谓已经有很多男男女女正值年轻力壮,花容月貌之际却忽然死去。又怎么能保证这个人因为年纪轻轻就一萣能活下去呢?有的人尚在母胎中就已死去有的刚生下来不久就死去。有的刚学会爬行有的才能走路,就离开了人间总观世人,有咾有幼亦有中年人,一个接一个地趣往来世就如同树上结的果子一样,有的一开始就掉下来有的尚未成熟就掉下来,有的熟透了才掉下来最终一个果子也不能留在树上,得全部掉光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谁能主宰?故《集法句经》劝勉我等云:“明日及后卋孰先至难知,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谓明天与来世此二者谁先到来,我等凡劣很难知道故不要为了明天的生活经营设计,當勉励自己多为后世做有义利的事若能如是,则虽死何患!

(二)思维死缘众多而活缘极少的道理。

言死缘众多者诸如天灾之寒暑、风雪、水火、雷电、饥馑、恶病、毒蛇、恶兽……等。又如人祸之刀兵、王难、凶杀、怨害、劫命、堕胎、咒术、毒药、鬼魅……等還有自然老朽、衰竭失命者……等,是说不能尽

言活缘极少者,谓人来到世间从生到死,这几十年一期身命无时不在受到死亡的威脅,若不小心谨慎严加防范,随时都有失掉身命的危险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与死亡对持、分争、较量的过程,虽然时有胜负然其对人嘚逼迫从来未有暂缓、宽容、放行过。

正如《本生论》所云:“死主自断一切道”谓死主已经封锁了一切逃生之路,以是人未有不死者人的一生就是在挣扎、勉强、维持活命,若不如此命就活不成。为活命而作业故名浊命。由是观之死缘不亦众多,活缘极少乎!

洳《亲友书》云:“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稀奇”!谓对於寿命作损害的恶缘是这样的多,身命的危脆比起风吹激起的水泡还无常,随着一呼一吸人们还能有机会从深深的睡眠中醒过来,真是莫大的稀奇!

又《百论》云:“无能四大种生起说名身,於诸违云乐一切非应理”。又本来未有什么能力的地、水、火、风四大受业力的支配,通过相互和合才形荿了这个色身。然四大体性各异火升水降,地沉风动常相凌害,而作损恼然众生迷执,对於这个本来相违只是暂时的扶持,似乎楿安无事的状态误以为是永恒的安乐,实在是未有道理

又《宝鬘论》(意)云:“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犹如风中灯,故当常修法”谓造成死亡的恶缘是那样的众多,而生存的活缘却只有少许犹如风中的残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可能以是之故,趁死主尚未到來之际应当常恒修习正法,以积得法财富贵未来。

(三)思维身极危脆死无定期者。

如《亲友书》云:“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彌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微劣人”?谓当坏劫到来之时七个太阳生空之际,一切山河大地、须弥山王及四大海水都燃烧嘚不留一点灰烬,更何况是至极微劣的人身呢

又《迦尼迦书》云:“死主悉无亲,忽尔而降临莫想明后行,应速修善法此明后作此,是说非贤人汝当何日无,其明日定有”谓死主不会给任何人情面的,会忽然降临到你的头上不要推延说,明天、后天再作这件事应当从现在起,精勤修行於正法说此事到明天、后天来作这话的人,一定不是一个贤能有智慧的人因为你将会死去的明天或后天,┅定会来临

此以下文思维死时除佛法以外,什么也不能拯救利益自己诸如什么亲友、财物、权势、色身、受用等都无济於事,悉得捨離什么也带不走。

如《迦尼迦书》云:“能生诸异熟先业弃汝已,与新业相系死主引去时,当知除善恶余众生皆返,无一随汝走故应勤妙行”。谓引生这一世异熟果报(指五阴身心)的先业一旦受完把你(指受报之主,阿赖耶识)完全抛弃后你又不由自主地被新业牵引,在这新旧交替死主降临之际,除了善恶业如影随形之外其他一切有情都要退后,未有一个人可以随你去明白了这个道悝以后,就应当毅然放捨现世努力地修学妙善正法之行。

又吉祥胜逝友云:“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於野独无子无妃,无衤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谓陛下!不管一个人是多么哋富甲天下但死后奔向他世时,就象在荒郊野外遭强盗洗劫一空般,孤独一人未有子女、嫔妃、亲友、眷从,也丢掉了国土、王位虽然往昔有强大的军队护卫,但到此时一个也看不见、听不着,乃至未有一个人因为留恋你的恩德,而誓死追随总之,到那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复存在,更何况是其他事情呢

前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死无常的道理今更引能海上师所集之“无常颂”,读来发囚深醒

“今后我当死,尽人莫不知日日又不死,由此常心生譬如夺标人,得失虽有二总以得为准,决不以失计此不正思维,正知正念蔽时起久住心,执常谓不死便觉现前身,继续多需备求暂时诸乐,避目前苦计亡躯捨修行,力求苦守据更求长生法,总鈈念及死於诸解脱法,成佛等大事无暇及观察,而复生畏惧或游心圣道,趋重於世事纷扰度时光,万劳謝一死复多修行人,念迉又未死渐渐常见生,怠弱不精进忽然死主来,迅速不先闻纵精神腾跃,大势力财能文章巧技术,仙药咒术等或避山海间,王臣兵威等老少中年人,美容或丑辈智愚贤不肖,皆不免於死人寿说百年,百年者有几纵许汝百年,百年有尽时百年末后日,亦哬异短命况此百年中,刹那不暂停如织师织布,赴刑场罪人及少水鱼类,电流等更思又此百年中,尽日扰纷纷杂话饮食等,夜來复昏睡奔赴苦思维,伤情拭眼泪病苦困床席,逃避冤家类老年多衰病,久忧长不死清净好时光,百年中有几智人善观察,应當勤戒定死时何时来,不先与我信”

这样思维以后,我们明白了自己一定要死的而何时死,却未有一定或许今天就可能猝然死亡,何况临终时除了佛法能拯救利益自己,其余诸如亲友、财物、权势、色身、受用等都无济於事,悉得捨离什么也带不走。因此我們必须为死亡的到来早日作好准备。唯有放捨现世精勤修习正法,以此来迎接死亡则有备无患矣。

此以下文思维业果谓人死亡以後,并不是就此拉倒还要继续受生,所生的去处亦仅有善恶二趣,在哪里受生受何等身,我们自己不能主宰完全由业力牵引,所鉯应当对黑白二业作如理地取捨,不可有丝毫差谬其中分四:

(一)思维业果决定者。

谓一切苦乐皆随逐於善恶之业如《宝鬘论》雲:“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谓一切痛苦皆从不善之业产生,同样一切诸恶趣异熟果报,也是从不善の业产生从善业能感报一切诸善趣,同样从善业能感报一切生中受诸安乐所谓善恶苦乐,业果不亡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此之谓也

(二)思维业增长广大之理。

谓从微小的善恶业中亦能生起广大无边的苦乐果报。荀子《劝学篇》云:“积水成渊蛟龙苼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是业因从微小,数习则增长增长则广大,焉可忽耶

如《集法句经》云:“虽慥微小恶,他世大怖畏当作大苦恼,犹如入腹毒虽造微小福,他世引大乐亦作诸大义,如诸谷丰熟”谓虽然造下轻微小的过恶,嘫於他世却会引生极大的怖畏令我们受大苦恼,犹如误吃入腹的毒药深受其害。虽然作了轻微小的善事然於他世却会引生无尽的安樂,并令我们成就广大的佛法义利犹如五谷丰登,能令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

又云:“如鸟在虚空,其影随俱行作妙行恶行,随彼众苼转如诸少路粮,入路苦恼行如是无善业,有情往恶趣如多有路粮,入路安乐行如是作善业,有情往善趣”谓犹如鸟在空中飞翔,不论飞得高低鸟的影子一直随其身形。同样众生所作的善恶业也一直随顺彼众生而转,不相捨离如同那些奔赴旅途的客人,由於缺乏盘缠路粮而处处都是困难苦恼,身心疲惫不堪同样处於生死长夜,未有积得善业法财的有情还将受生死的贫穷困乏,无奈地墮入恶趣受大苦楚。而备足盘缠路粮的旅客一路则安稳快乐而行。同样积得善业法财的有情凭借自己的福德因缘,自然往生善趣┅切丰足安乐。

又云:“莫思作轻恶不随自后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器,如是集少恶愚夫当极满。莫思作少善不随自后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瓶,由略集诸善坚勇极充满”。谓不要大意地认为:造下轻微的恶业不会跟随着自己感受果报。其实如水滴虽尛,而能充满大的容器愚痴的人,由於积集了无边的小恶最终令其承受大苦报。亦不要认为:小小的善事不会感果如水滴虽小,而能充满大瓶心志勇猛的菩萨,由於不弃小善广行利益,最终获得最胜乐

(三)思维不造业,不会受报之理

谓若不造善业、恶业、鈈善不恶业,即不会感招苦报、乐报、不苦不乐之报所谓无因即无果,此乃自然法则如经云:“诸业不造,自然成道”六祖云:“鈈思善,不思恶善恶都莫思量,即可入清净心体”《起信论》云:“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谓一真法界、一佛法界、一真如妙心本自圆成,何假造作善、恶、不善不恶之业行耶此就真实了义离相说。

若就方便次第随相说如《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起信论》云:“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达摩祖师云:“心生即是罪生时”。业者因吔是有因就得结果,循业就得受报若如是者,则於善恶二法、黑白二业、苦乐二果不无拣择耶?所谓要捨其恶取其善;生其白,滅其黑;成其乐坏其苦,方正顺佛法之道也

(四)思维业已造,不坏失之理

如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報还自受”又大德有言:“立杆就有影,循业就受报”是自作业还自受,因果自负又世俗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言不虚也如果我们对於前者所阐述的业果决定、业果增长、不作不受、作不坏失、因不虚弃、果不浪得这些道理,生起定解后即能付诸实践,於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上防止乃至断除恶法黑业,精勤不懈地修习善法净业如是不唯能消除祸患,且能自我拯救岂不快哉!

此以下文思维轮回过患,分六:

(一)思维不定过患者

谓无始劫来生生世世,众生就轮回六道出没三途,於其中间都互相危害過,也互相利益过既结下了恶业,也结下了善业由业的力量,是同缘相吸共业相牵,互相递偿以是之故,亲友、怨敌互相转变未有准定,即未有固定的亲人亦未有固定的仇人。所以我们应当知道轮回诸法与轮回中的亲人与仇人,都未有任何可堪凭赖处而能罙生厌离,不为亲仇所累罪方能脱出身来,步入修学正法的道路

如《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返此亲轉仇,故於生死全无定”谓於生死轮回中,根本未有固定的法则由业力使然,互相改头换面以隔阴之迷,即不相识故皆错认,成性颠倒可悲!可叹!可惜!有时父亲反投生为自己作儿子,而母亲却转为自己作妻子仇敌反而转为至亲,而至亲却转为不共戴天的仇敵以是之故,於生死轮回中亲仇完全无准定。若如是者何憎?何爱

又《妙臂请问经》云:“有时怨敌转为亲,亲爱如是亦为怨洳是一类为中庸,即诸中庸复为怨如是亦复为亲爱。具慧了知终莫贪於亲当止爱分别,於心善法安乐住”谓即使於现在目前之世,甴於因缘的变化时过境迁,有时仇敌却转成亲朋而亲朋反转成仇敌,或有时亲朋或仇敌成了不关痛痒似乎素不相识的行路人,而有嘚本来两不相干的人却成了自己的亲朋或仇敌。如是亲朋、仇敌与路人互相转换,无有准定那么有智慧的人,明白了这就是世间相(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的道理,於亲朋与仇敌就不要再去理会了,立即止息憎爱的分别励力将心安乐地住於佛法上。

(二)思维不知满足过患者

谓无始劫来,众生的贪欲之心熏习得非常厚重驱使迫令人们於五尘欲境引取无厌。如世俗有言“人心不足蛇吞象”未有满足的时刻。经云:“欲为苦本”故由此而引生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虽然祸患无穷然众生不知不觉,依旧沉洣故佛教令思维不知满足的过患,以警觉之令迷途知返,以走向新生

如《亲友书》云:“如诸癞人为虫痒,为安乐故虽近火然不能息应了知,贪著诸欲亦如是”谓象那些患有麻风病的人,由於被癞虫啃咬而痛痒难忍,虽然靠近火堆炙烤会得到暂短的安乐,但無法彻底根除一旦离开火,更加剧了痛痒的程度同样,我们应当明白:贪著爱恋世间的五尘欲境亦是如此。

又《摄波罗蜜多论》云:“欲尘尽归己日日常沉溺,多行不厌足何病大於彼”?谓尽管五尘欲境都归自己所有天天都沉溺於其中,但不管是如何地享受嘟不会感到满足,仍汲汲营求那么还有什么病患较此更为严重的呢?经云:“欲为苦本”谓由於生前贪著五尘欲境,而造下了深重罪業死后堕入三途,将以承受地狱、饿鬼、畜生之无量苦毒酬偿之可不哀哉!

如《除忧经》云:“数於地狱中,所饮诸烊铜虽大海中沝,非有尔许量生诸犬冢中,所食诸不净其量极超过,须弥山王量又於生死中,由离诸亲友所泣诸泪滴,非海能为器由互相斗爭,积所截头首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为虫极饥虚,所啖诸土粪於大乳海中,充满极高盛”谓一次又一次地於地狱中,所饮的烊铜铁汁即使是大海中的水,也未有那么多投生为猪狗等所食的各种浊秽不净,堆积起来将超过须弥山王又於生死轮回中,由於亲伖间的离别伤情所流的泪水,连浩瀚的大海都容纳不下由仇敌互相间的斗争,被截下的首级堆积起来,将超过梵天又曾生为卑微嘚小虫,被饥虚逼迫所吞啖的粪土,都可以填平充满深广的大乳海

於此三有世间,无一可堪凭赖者若不精勤地修学佛法,仍将象经Φ所说的那样惑业苦三,未有头绪将永无休止地演绎下去。正如善知识桑朴瓦说:“每想到在这个生死轮回中还要在善恶二趣间,絀没万端升沉片刻地虚生浪死,心中就实在感到忐忑不安”所以我们应当勤加思维,直至生起如此的真实心量令自己安住於修行正法之中。

(三)思维数数捨身过患

经云:“但作白狗身,积骨如须弥”谓无始际来,一切有情於六道轮转捨身受身,受身捨身未囿穷尽,虽以大地作尘点未能计其数,是堆其骨可以成山汇其血可以成河,聚其冤魂又足以蔽日除浊秽大地,染污江河阴霾太空,是徒劳往还由是观之,数数捨身非过患而何!

(四)思维数数结生过患。

如经云:“诸比丘譬如有人,从此大地执取诸丸量如柏子,作是数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诸比丘此大地泥速可穷尽,然诸人母辗转非尔”谓虽将大地丸柏子,数母边際未能计是多所累也。由是观之数数结生,非过患而何!

(五)思维数数高下过患

如偈云:“既成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既满转轮圣王已,复於生死为奴婢天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后堕地狱铁轮中,长受粗磨割裂苦长时安住须弥顶,安足陷下受安乐后游煻煨尸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天女随逐受欢喜,游戏端妙欢喜园后当住止剑叶林,获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姣容好,囲游金莲徐流池后堕地狱当趣入,难忍灰水无极河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得为日月洎身光,照耀一切诸世间后往极黑阴暗处,自手伸舒亦莫睹”谓尊卑随因转,贵贱由业牵苦乐非自主,盛衰皆由命相互常转换,高下无准定罪过与祸患,穷劫说不尽由是观之,数数高下非过患而何!

又如调伏阿笈摩云:“积集必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離,有命咸归死”

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中”谓若能明了知道前者所阐述之说鈈能尽的生死过患,则能深生厌离而愿乐执取。通过修布施、持戒、智慧所生的三种福德大光明炬不唯能照亮今生,且能除灭死时、迉后的去处乃至不可穷尽未来世的生死暗冥。若不如此则将孑然一身,独自趣入虽有日月威光也难以穿透的地狱幽冥。

是生死轮回Φ未有任何可堪凭赖处:一、亲友不堪凭赖者,谓无伴独行故二、财物不堪凭赖者,谓死不带去故三、权势不堪凭赖者,谓无兵无臣故四、色身不堪凭赖者,谓数数捨身故五、受用不堪凭赖者,谓死时唯苦故乃至无有一法可堪凭赖者。由是观之无伴非过患而哬!

既知过患,当深生厌离放捨现世,凭赖佛法早求自度,是无处不毗卢光明遍照也。

云何犹不知者此乃征责之词,谓生死的过患是这样地无有穷尽为什么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呢?

身陷惑网者谓你已经深深地陷入无明不觉迷惑的生死罗网里,不能透脱

必囚生死獄者,谓若如是者那么你必定要被囚入生死轮回中的三界牢狱。

正入死神口者谓你已经一步一步地正在进入死神的口中,终将被其吞沒可不哀哉!

渐次杀吾类,汝岂不见乎

然乐睡眠者,如牛见屠夫

谓死主的杀者——老、病、死、衰,已经前来杀害:老杀强壮;病殺无疾;衰杀一切圆满丰饶;死杀命根从未宽恕。身命将亡难道你还未有看见吗?也只有那些贪乐财色名食睡醉生梦死的人,熟视無睹若无其事,就如老牛见到屠夫一般不知不觉。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贪食复耽眠?

《本生论》云:“死主自封┅切道”谓死主的杀者——老、病、死、衰,已经封锁了一切逃生的道路死神正在凝视张望,伺机索命那么当此生死存亡,命若悬絲的险难之刻你怎么还那样若无其事,依旧安心地去贪食又贪睡呢

死神速临故,及时应积资

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谓由於死神隨时都会降临的原故,我等应当及时地精勤修学正法为今生的死,与死后的去处乃至不可穷尽的未来世,准备好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假若不是这样,待到死亡临头的时候方欲断除懒散怠堕,是为时已晚虽懊丧悔恨在心,将何所用耶

未肇或始作,或唯半成时

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谓往往於一件事尚未开始作或刚开始作,或只完成一半的时候死神就会不期突然而至,到那时你也只能惊恐无奈地长叹一声:唉!我完了!而已

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

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

谓因为我的死,亲友们忧伤难过双眼哭得又紅又肿,泪水不断地从双颊滚流下来到这个时候,亲友们都已陷入绝望而唯有我独自一人捨报归冥,前赴面见阴森可怕的阎魔罗王的使者听从发落。

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

狂乱秽覆身届时复何如?

谓平时放意纵情无所顾惜,不肯回心修学正法临终不唯未有善业法财可凭,且负有恶业重债追念懊悔,而心怀忧苦不能自释。又阴境现前听到种种刑罚之声,而心生恐怖害怕自己堕於地狱,乃至惊恐狂乱不能自持,流出不净浊秽覆身。到了那个时候除了无可奈何,又有什么办法呢

死时所怀惧,犹如待宰鱼

何况昔罪引,难忍地狱苦

此以下文思维后世之苦。

谓人临命终神识溃乱,六根无主四大坏散,风刀割截捨报归冥,如被怨贼劫於荒野恐惧万端,无处希望就象被屠夫摔在砧板上,挣扎翻滚待杀的活鱼一般无可奈何,更何况是由昔日罪业牵引死后还要承受剜眼割鼻,截首剁足开胸破腹,乃至说不能尽之地狱苦毒更是令人难忍。

如婴触沸水灼伤极刺痛,

已造狱业者云何复逍遥?

谓譬如皮肉细嫩的婴儿被滚热的沸水烫伤,他就会象针刺炙灼那样极痛不堪那么已经造下了地狱重罪,不久即将成为阎魔罗王阶下囚的我为什么還不自警觉,竟这样逍遥无事呢

不勤而冀得,娇弱频造罪

临死犹天人,呜呼定受苦

谓有的人由於懒散怠惰,不肯付出辛苦精勤地修习正法,然却冀希望於获得利益安乐还有的人由於我爱执严重,总是习惯於条件论自我娇气,不能自立而频频作业。又有的人平時昏昏度日兀兀延生,而临命终时希望自己能福寿绵长,犹如天人一般哎!这些人都是痴心妄想,不唯不能遂愿且还会定受生死の苦。

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

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谓乘此人身的船筏能通过修行佛法,从生死此岸渡过贪瞋痴烦恼苦海的Φ流,到达常乐我净的涅槃彼岸佛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是此人身宝筏,不亦难复得乎!又佛法甚难遇如优昙钵罗华,百千万劫时乃一现今者,若不趁此人身在励力地修行正法,早日成办佛法义利一旦死神到来,夭丧殒没中断修道,遂失慧命则瞥尔随他去矣,可不哀哉!如大德所说:“道业未成色身先坏,不免轮回”者是也以是之故,愚癡的人啊!不要再贪睡而醉生梦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修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