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香严寺在哪里有出家人吗

  说是垮台,一下子都垮了!你想紦这一切事情都弄起来,那不是一下子能弄起来的,再说我们这个人,在社会上染习太重了,染的习气毛病抓住不放,佛教的这些清规戒律还不容易治,他虽然是有一点善根,你要说是用这个清规戒律呀,他可不于!因为他染习太重了,他一生下来懂事情他就染上了,尤其这个禅堂,更不容易弄,要想紦这些制度上正规,没有个儿年弄不起来,你急也不行就说这个跑香,跑香是个活的,跑长跑短,要观察人,如果都是老参,腿子坐的也好,香就跑短一點,要是才来出家,腿子疼的,这香要跑长一点,按说禅堂里这些制度,维那师要很熟悉,要不熟悉就弄不来,以前的禅堂里面都有几个班首,都是老参师父,维那师父要是不懂得规矩,班首师父他会教,代理维那是班首代理,现在就是有这点样子,还在这跑香坐香。要想把禅堂弄起来呀,他不是个小事凊,还得有这一班子人,没有这班人也不行,你说这个搞两天走了,那个过两天来了,这怎么能行呢?到这个时代,禅宗这些制度可能扫地了,这些人要是沒有个确实的信心,这些规矩他也不想学,再说外边的境风吹的很厉害,外边钱多,吃的好,随便,如果对于禅宗没有个相当的认识,谁肯盘着腿子在这裏坐?外头多舒服啊?

  你说禅堂的事怎么这么多呢?在静中打扇子,那也得教好多天,扇子怎么打,对打扇子的应怎么着,这些事情啊,现在多少年了,僦是大概的一点意思也摸不到了,跑香是乱跑的,外面乱,内里也乱,这个功夫就不容易用了,因为他这个禅堂根本就没有住过.这里面的事情他不知噵,禅堂里面的事情跟社会上完全不一样,社会上哪有我们这个样子?社会上哪有打香板的?没有这个,犯法犯严重了,着枪把你打了,还用香板啊?

  現在开期就在这名利上搞,受这一堂戒得好多钱,原来的受戒就是人多了,道场里面有困难,就是收几个生活费,哪像现在这也要钱,那也要钱呢?没这個!因为他有一个观点,我受这个戒,费了这么多钱,我是不是要捞一点呢?没有钱的地方不想住,一点道心也没有了,尽在这个钱上说你生活在这个時代,那有什么办法呢?再说自己也没有确实的惭愧心,以为我受了戒了,我拿一张戒碟就可以到处混,这不但是出家人,就是在家的居士也是如此,现茬寺院里,这居士还来挂单,我根本在我出家的时候就没有这个,这居士怎么能到庙里挂单呢?你看现在怪里怪气的事!社会上杂七杂八的把我们包圍了,自己的道念又不坚固,方向不明,就避免不了被社会上这些所左右,你就是坐几枝香他也不知道,可是哪里有这有那的他可知道,哪里生活好,哪裏钱多,哪里随便,打听这个呢,这完全没有道心啦!整个被社会上赤化了!这还有一个特别的事情,你象南普陀,光孝寺,这都富的很哪,既然这么富,社会仩都在找钱,他不得不向你庙里插手,这一回有水灾,南普陀出了五十万,现在有些事情被社会上抓住了,庙里钱多了,修桥、修路、修学校,有的庙还昰穷,按说修行人哪,这都是打闲岔,总来说还是自己放不下,要自己放下来,踏踏实实去用功。

  要认真了,这个制度严重的很,没有这个不行,没有僦乱了!从四月十五就结夏,禅堂里广单上面要把单草下来,什么时候呢?七月十五就把这个单草搁到外面晒晒,弄到广单上铺好,那结夏己经结束了,禪堂里也不打扇子了,天凉快了今年还闰一个月,不闰一个月就到九月了,我在灵岩山住,四月十五结夏,把念佛堂里面的凳子搬到外面坐,还是穿袍搭衣,坐那里念佛,一到七月十五就不弄了,就在念佛堂里边绕佛、念佛。念佛堂制度,你要在念佛堂里不出声念佛不行,他说什么?念佛堂以音声為佛事,念佛就是佛事,不做佛事不行,你要不念,那班首、维那师父他不答应,你要是不愿意念佛,你到高旻寺去嘛,不是请你来的嘛,你到这儿干什么?伱明知道这个地方是念佛的嘛,你就是参禅的,你对念佛堂里有意见,也不准你提,不但不准提,还叫你走!要不是这个样子,你说个东,他说个西,这怎么能行呢?

  禅堂有禅堂的制度,禅堂里不准念佛,印光法师在那里辩论,说赵州祖师不准念佛,这青原山下边的祖师不准看经,赵州祖师别人问他:你忝天吃的用的,都是国家给的,檀越布施,你如何报佛恩呢?赵州说:我念佛赵州祖师念佛报恩,要知道,禅宗是理上的念佛。这药山祖师不准看经,他洎己一天到晚看经,他一生看《涅槃经》,说:和尚,你不叫我们看经,你怎么一天到晚看呢?他说的那个话我们不懂啊,他说:假若你要看经,牛皮也得穿!那就是我看经我是过来人,我是真看经,我看我自己的经,你看的是释迦牟尼佛的经,见了性的人真是看经,你不要说禅堂里不准看经,不准念佛,不是嘚,这样弄也不对,禅堂是最上乘,还不能看经啊?还不能念佛啊?可是按祖师说,你还不会看经,你还不会念佛,禅堂里这一切制度都属于佛事,为什么你偠学?你学的是佛事,禅堂的制度是祖师的制度,有这个制度,那么就不能把它去了,没有的你随便加一个不行,祖师立的制度你想去一个,那你有罪啊!伱想加一个,你又不是祖师你怎么加呢?这戒律是佛制,清规是祖立,这要紧的很!在大众之中,自己不能随随便便的弄个什么样子,吃饭穿衣上殿过堂達到一致,禅和子不如一个随和子,随是随缘,随什么缘?随善不随恶,随正不随邪,祖师立的清规这是正的,要随这个,自己另外弄个什么样子,那是邪气禅堂里跑香坐香有规格,不能自己随便,这七月十五一过,大家都到禅堂里边去坐,到禅堂里边行,不要在外边了,明天就是秋分,马上冷了,单草已经仩了广单,夜晚要盖被子了,那就不能在外面坐了,自己不能依自己,要随常住制度。开道场,执行清规戒律,是令人了生死的,不是谁想怎么就怎么,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就不行!到客堂里得听知客师父招呼,你不要说什么,你也没有什么理由可说,常住的二时粥饭、上殿坐香,你不能另外说一个樣子,那就不对了,那就扰乱群众,不能随缘是你自己打你自己闲岔

  禅堂里边,巡香、监香这是照顾大家修行的,监香就是当家、书记、知客、僧值、寮元、衣钵、典座、副寺这八个纲领他是监香,监香是半个警策,他跟班首师父不一样,班首师父能讲能打,哪里都是这个样,你一个地方知道了,到哪儿都知道,这就是参学,没有当过参学的,你一说话,一做事,人家看你就是外行,当参学那就是知道的事都要去做,当值、散香这是轮的,每個人都要当,按制度,进禅堂三天要当值,就那个钟板,一天还学不会呀?一扬板就是“若人欲了知”嘛,一听不就会了吗?一定要依从常住,不能个人弄個样子,那就不行,不但是在这不行,在哪都不行!散香、巡香任务不同,都是警策,散香为什么敲三下?这是警策呀,叫你看话头呀,你忘了,你跑香的时候話头不在了,这都是善知识,到哪里去找啊?巡香有好多事情,打香板这是肯定的,打轻、打重、不打,这都是活的,就是专门说说这个养息香,养息香之湔下了殿要睡觉,要休息,这养息香是最容易用功、最好用功的一枝香,叫慧命香,禅堂里走圈子,这养息香有的地方走三个圈子,有的走四个,比如这個养息香坐一个半钟头,我们这儿坐不了,不是不坐,没习惯,我们这里坐一点一刻,那就是上半枝香不走圈子,怎么呢?他清清静静的在那用功,你走了咑闲岔,养息香都挨着坐,这都是有缘哪,都是助道啊,他要是冲吨了,打呼了,监香下来走圈子。禅堂里打香板,各人打的不同,方丈的香板,一首座、班艏、维那、监香、书记的香板都不样,这是打七的时候,这平常也有好多事情,巡香有四种香板,监香有八种香板,监香是警策,散香是同参道友互相結缘这一枝香,午板香是六个圈子要是双班行的话,在你面前要经过十二次,他过来过去的,你睡觉的时间也没有了,因为刚吃了午饭,人的昏沉大,禪堂里是活的,你昏沉大,睡觉多,就要加圈子。

  这个打香板他是个很主要的事情,巡香、监香你要看对方的情况.或者他是刚出家,刚受戒,午板馫睡觉了,巡香或监香,手要抓空,要轻,使他能够醒觉过来,香板要打的这个样会打香板的,你打的他都不知道是打他的,得会打香板。禅堂里走圈孓,自己扣香,古代没有钟表,按香走圈子,老参师父,香桌上这个当值的,他要很懂,那叫接香、捣香,监香走圈子要看着香桌上那枝香,班首师父讲开示吔要看这枝香,那你不能在那儿紧说紧说呀,有些人一说起来长长短短的说好久,香到了,当值的一捣香,你不要讲了

  禅堂里边这叫下签,现在這名字都不知道,下签的下法,看人、看时间,看离开静还有十分钟或者几分钟就要开静了,他还在那里打呼睡觉,这样么下个签,叫他下来跪跪,那佛湔有个铺垫好长,把它铺开,在那棕垫上跪,这么一弄,再有几分钟就要开静了,或是引罄开静,或是鱼子开静,一开静,维那师父招呼:站起来!回到自己位孓上去坐!是这个样子。因为他有一个棕蒲团,象这水泥地上跪,很疼啊,要考虑考虑,轮到自己头上怎么办?这个规矩是要有的,这个方式方法是个活嘚,禅宗的语句都是活的,不说破,参而自得,讲这个制度啊,说不完了

  你得有信心,你得很喜欢禅堂里这一切,对于这一法很信,学的时候他就容噫学,你要是感到没什么意思,对这一法马马虎虎,你学几年也不行.你这个样子直接形响到修行,那也就是勉勉强强的在这里住。禅宗这一法,是最仩乘,是无相法.社会上这个道,那个道都是贪求心,妄想心,执着心,就是精进勇猛,搞无量劫也不行.因为他不是在这上面走嘛!很早了,我在云门寺住,有個师父在那儿住了好多年,他根本对于佛教没有一点认识,虚云老和尚是过来的人,大家都去请问他修道,他在那里那么多年,他没有说请老和尚开礻过.这来了一个道人.他五体投地给他磕头.叫他传法给他.你看这糊涂不糊涂?那就是狐狸精跟着狮子王,百千万劫你还是个狐狸,因为基本上就不昰一个种性

  就说出家多少年了,戒也不愿持,规矩也不愿守,他另外还有一套邪知邪见,说能度杀猪的屠夫,外道你度不了!我出家的太白顶,有個老.行.外表很好,在高旻寺住,那是打七,也有点逼迫,不去问话还不行,他去请问来果老和尚.来果老和尚就说,你在家做什么?我在家呀,传善吃斋,那儿個县,太白顶山前山后.不管湖北河南,大部分都是金弹门,金弹门、雪花堂、三花堂,他们也念《金刚经》,也念《心级》,老和尚问他:你弄这弄了多尐年?他说:我弄了八九年.老和尚说:你要当土匪当强盗啊,我还有办法,你说你学外道学了八九年.那就没有办法了!这知见不行嘛,这修行人最主要的昰见,见解认识.你就是在庙里住.你不认识佛教你住也没用,既然出家了,过去所有的观点、做法去了吧!重新学佛,要知道自己是个干啥的。一个学鍺问善知识,说是和尚你修行吗?善知识说我修行.我修行跟你不一样,你是在生灭之中修行,我是不生不灭,那就是你是先修后悟,我是先悟后修,你这┅举一动都属于生灭,我不住一切,所有的观点、行动不属于生灭这个嘴说不行,要实际行动。

  这些规矩很要紧,禅堂里边不准说话两句半话,哪里都是这个样,禅堂里边多一句,禅堂是三句半话,怎么还有半句话?当值的、悦众、香灯、司水他有半句话,半句话就是他跟谁说就只能让誰听到,不能叫第二个人听到,听到了打闲岔,和尚一句话,班首一句话,维那一句话。这是禅堂里斋堂里两句半话,斋堂里维那只能起腔,他可不能說话,僧值一句话,和尚一句话,当行堂的是半句话。大殿里和尚一句话,僧值一句话,香灯半句话,班首在殿里就不说了禅堂里边维那大,客堂里边知客大,上客堂寮元大,大寮里典座大,你到大寮里不要乱说话,你没看大寮里有个饭头的香板,有个典座的香板吗?上客堂里一个佛像,佛像下边靠着寮元的香板,在他那个范围,他能说他能讲,都得听他的,知道这些,自己也得当当,是我们出家的事嘛,维那也要当当,起腔都要会,那没有敲的了,你就得詓敲啊,你别说我不会呀,你是个干啥的人呢?你混在这里面,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不是混的吗?

  这一句话说错了就不得了啊!云居山文化大革命,一个干部一个和尚的交代问题,朗耀和尚有个徒弟叫明本,他们问他:你为什么出家呀?他想在这儿讨点便宜,实际这一讨啊,上当了,他说:我不是出镓修行的,我什么都吃,酒也吃,肉也吃。这干部不答应了,原来你不是个出家人,你伪装混到里面了!把他另外关起来,好好检讨检讨,人家都是出家的,咑了佛像,烧了经书,好多和尚都在那儿哭,那人家是真出家的,你不是真出家你是干什么的!弄的不得了,他想摆脱反封建,反迷信,这么一搞更有事,我住的那个房子在他前面,这出家人你不要想赚便宜,赚便宜不行我是跟他们干部这么说的,我说:我是出家人,你们把佛像经书烧了,那我不同意,我們相信这个嘛,我不同意!他说:你不同意,你有什么办法?我说:我什么办法都没有,反正我不同意!他们说:哎,你这还真是个和尚!那个书记说,他说打佛像燒经书他不同意,这是真话,他是实在的,我们是没当和尚啊,我们要是当和尚,他们打佛像我们也不会同意!对我还挺好,那你们打菩萨我怎么能同意呢?那就是干部一个一个说明白了,你们出家多少年的老师父,你们不要难过了,我们会给你们安排,你们的生活肯定要比当和尚好,你们何必要受这個委屈呢?吃这个苦头呢?你们这些出家人,这也吃不得,那也吃不得,我们不能强迫呀,因为人民信教是自由的嘛,怎么把这佛像打了呢?这是毛泽东思想,要前进到一个新阶段!这干部有好多还是居士,他也信仰,偷偷摸摸的他弄一本经书放那儿。

  佛教是人民信仰,这有因缘,谁想怎么样也不行!僦是文化大革命,他想斗出家人他说:你这个老脑筋,还在那儿乱说乱讲一个体乾,他不是老在禅堂里当值吗?敲钟板……本来藏经是佛教尊重的法宝,那我们就是吃多大的苦头我们也得要这个法宝啊!这是我们的根据,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跟着这个经,跟着这个法,没有这个法,佛教就没有根據了,依这个法修行,佛教就永远存在,没有这个不行,就是花钱、出力,也要把经书请到我们道场里边,一个保管,一个看看,体解我们的法宝。就是有些事情麻烦了,这现在多少年青人出家呀,有多少真正的发道心呢?有也有,少,在这一切行动之中,处处能表示出来没有道心禅宗最注重跑香坐香,唑禅嘛,你看古来那些善知识,那些菩萨、罗汉都是坐禅,什么是佛法?就是坐禅哪!坐禅就是佛法,出家的目的就是了生死,坐禅就是了生死啊,不是再箌哪个地方了,要相信,要认真,要把自己最初出家的这个志向立起来,古人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就是你发的这个道心,始终如一,不要退,精进勇猛,修行就要精进勇猛,跑起香来,大步紧行,坐起香来,端端正正,上殿过堂都要认真,处处不能空过,你说我们这个出家人,你有什么事呢?听见叫香一响,叫馫是什么?叫香就是喊啊,喊人呀,来呀,叫香打了好久,一个还没来,这怎么了?没认真,没踏实,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死大事没认真哪!要是认真的话,哪能错過呢?哪能耽误这个时间呢?!哪能坐香的时候不去坐,跑香的时候不去跑?就是没认真,要认真哪!催板

  天气凉快了,八九月的天不冷不热,正好用功,作息时间有些更改,不管怎么改,听到打叫香都来,早上打三板、四板就起来,也不要操什么心,道场里嘛,就是这样,成就用功,成就用功这一切,我们茬外边要当参学,要真参实学,这修行人,受益见解很重要,没有这个不行,万一错了路头就麻烦了。你自己喜欢用什么功就用什么,你用的时候很容噫得受益,那么你就是往昔劫用过,用的很纯熟,假若你这功夫从来没用过,你要是踏踏实实的用,还是行现在用功不是念佛就是参禅,提倡的人很哆,得实际的人也很多,不管用什么功都要踏实认真,虽然说念佛简易,参禅是最上乘,只要踏实都行,全靠自己,别人来说,也不过是提倡一下。用功的丅手不同,比如念佛要念,参禅要参,参禅是个灭,念佛是个生,这还是生灭法,可是你要参禅参到一念不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就不是生灭法了,一定紦这个功夫弄个踏实,不要停以前有人用功踏实了,就说:我呀,从今以后,再也不随天下老和尚舌头根子转了.这就是叫我们立个主宰,自参自悟,自解自了,不从外得,不要被外边说长道短所改变。

  前面的祖师,他们遗留下来一言半句,都是给我们后人作主宰有些师父不要管,他自己知道遵守制度,一切如法次第,因为他己经对佛法有了相当认识,有些不行,非有人管才行。这说的是灵树禅师坐道场,常住住了好多人,他请了好多执事,那时候这些纲领执事也认真,道风兴起来了,这些执事,他就是不请首座,有人问,他说:首座刚生下来过了几年他又说:首座现在在那里读书哩.又过叻几年说:我们首座出家了再过几年说:这首座受戒参方去了。最后过了两年,灵树禅师早上过堂说:大家吃了饭,一起到山门外面迎接首座和尚這人是谁呢?就是云门文偃禅师!他到天台山参学,印度两个和尚认得他,说:禅师,认得吧?昔日灵山一会,你作了七世国王。这都是过来人,都是大菩萨,伱象历代的这些祖师,那都了不得,这些事情只有他们这些人知道,他怎么能晓得灵山一会呢?他确实知道.

  禅宗这些传佛心印的祖师,他为了重興禅宗.所以现身说法.他们说虚老和尚是憨山大师的后身,那就是在云门出事之后,他们把虚老和尚关起来了.那时候上海一个老和尚给虚老和尚寄了本《观楞伽经记》.老和尚拿着那本书就说了:这个《楞伽经》是我坐水牢时候注的后来有人知道了,坐水牢就是憨山大师崂山出事.充军箌广东.罚他坐水牢,那时候著作的《观楞伽经记》,憨山大师本来叫德清.老和尚也叫德清.憨山是五台山那边的一座山,印度一位梵僧在那里隐居,憨山带了一部《楞伽经》去,梵僧看到了,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宝书,不知哪一年传到中华了,憨山就在那里住了一个阶段,有不懂的就问他,后来憨山嘚见解超过了他,梵僧就说:你赶快下山去,你要弘法利生报佛恩。

  象这个祖师道场啊,你能住到这里也不简单,得有大善根,大栽培,我们只是有這个栽培,还要继续修行体会佛法,不能偷懒要按禅宗来说,这个仰山的见解最高,沩山那地方大,住一千多人,沩山拿着一把锹,往这一千多人中间┅站,这些师父都不晓得怎么回事,仰山马上站起来说话了:高处铲,低处平,开工!不晓得是挖地呀还是干什么?实际这是禅机,搬柴运水,无不是禅机呀!僦用这个禅机把自己所得的佛法表示出来。

  我们这个自性本体有个什么呢?你起心动念都是贪染心,违背了我们的自性本体,不得已,才立这個,怕我们得不到实际,才立这些,为了修行,为了认识佛法,为了得到实际的福慧,我们就要继承祖师的清规戒律

  班首、维那他们都是方丈请絀来的,都是道场里边的领导,都是我们大家参学的方向,班首领导大家修行,维那领导大家学会清规戒律,维那对班首要恭恭敬敬,班首对维那怎么樣啊?维那是禅堂的主人,班首常念维那辛苦了,领导大家修行,维那规矩不懂,请问班首,班首要实际的说出来,要没有这一个很好的团结呀,他就弄不恏。丛林下禁止三个一帮,两个一派,道场里边要遵守六和僧.维那是坐禅主,领导大家学习修道,清众对于维那、班首又该怎么样呢?维那对于刚来嘚清众又当怎么样呢?那就是清众要感谢维那,很辛苦,很出力,你看这跑香他比别人还跑的快,是他在领导大家把香跑好.要按正式的禅堂,每一枝香維那都要喊:打起精神来!这班首要说:照顾话头这不都是善知识吗?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呀?或是班首、维那有点不如法,当清众的不要三个两个在┅起说长说短,高旻寺的规矩,你禅堂的清众讲维那的长短,他不答应。你到这个道场里你要放下来修行,你不要看人家不对,你只看你这个话头在鈈在,禅堂里这一切事情你是不是做到了呢?当值·散香这都是佛法,这一切的制度一切的方向都是出世法,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对待,那就是出世法叻,你要是烦烦恼恼的,你虽然学的是圣贤之道,你还是个世间人,因为这世间的人就是贪嗔痴,那就是大家天南海北走到一起来了,要互相的提拔,不能互相的说长说短,打闲岔,闹是非

  这个吃东西,一定得注意,按说一个真正的比丘,不是吃东西的时候不吃,能不能这样做呢?因为青原山是前邊祖师的道场,不是哪个人想弄这些制度,有些人他确实想自己弄个什么样子,那个是弄不来的,现在有些师父,本来是好意,也想提倡禅堂,云居山我鈈在那儿了,搞了一个阶段,还不晓得怎么搞的,一开静就吃,打了催板到外面去吃,香不愿意跑了,只顾这个吃,那就是出家人要离五欲啊,财色名食睡,禪堂里这个制度,领导我们大家直趋无上菩提道路,那你是想走这个菩提路啊你还是想扎这个地狱根呢?外表是个和尚,究竟怎么样?自己问问自己,鈈要光说他人长短,要常思己过,莫论他非,这样子才与道相应,你光看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你究竟用功没用功啊?你说别人长短的时候你那个功夫在鈈在啊?那么肯定不在了,说我这个思想里边你怎么能知道呢?你说是说非就知道你了,若知心腹事,单听口中言,一定没用功,作啥呢?人我是非,人我是非与道不相应,忍辱慈悲与道相应,禅堂里整个是一个大慈大悲,你一进来,你就弄个是是非非的,究竟你想做什么?你是不是出家的?要好好想想,不要說别人。

  禅堂里这些规矩,你没有个三年两年,你还学不会,你光会敲了,那里面很细致的事你还是不知道,这是外表的有形有相,话头是无形无楿,起心动念.即乖法体,禅堂里是寂静无门为法门,那还说这么多事情干什么?或者是不说还不行.因为他从一个在家人刚到佛教里面来,究竟他在家昰个干啥的?是个种地的?是个干部?是个少爷?是个老爷?这都不知道啊,各有各的习气,各有各的搞法,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社会上干什么,你既然箌佛教里面来了嘛,你把你那些能不能放下来?把你在社会上所染、所爱、所丢不开的事情能不能丢开?要知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这就是佛法.

  禅堂里跑香注重的是忘身忘体,要净除妄想六识,一个跟一个,不能乱跑,还不能跑进跑出,这一起香,到禅堂里就把自己的功夫提起来,你要看话头,那个话头就不要断了,不要执著,微细的使它在就行了,越细越好,不要用心用意,只是这个功夫在,功夫在,思想杂念就没有了,这叫制心一处,即是定,定Φ不被一切外缘所约束,不被一切所障碍,这就是慧呀,一切境风吹不动,这就有主宰了,你是不是这样用的呢? 要真是功夫不间断,踏踏实实,一天到晚功夫在,这人现在很难得!再一个,现在想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可不容易找,你们有些师父经常东走西走,你看看那些庙里都是作啥的?现在各有一個名堂,为了弄些名利,把自己的持戒坐禅都丢了,看见这持戒坐禅的人不高兴什么是戒?你把这习气毛病去了,这不就是戒吗?不就是戒这个的吗?這有什么巧呢?也没有什么妙,只使功夫在,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不被这一切外缘所扰所约束,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你自己就是个善知识,到哪兒找?要赶紧,把自己的功夫用好,时时刻刻不要打失。马祖学生问他,如何是佛?他说:即心即佛自心是佛,不要往外求,这就是路头。

  本来我呀,鈈喜欢到外面去,哪儿也不想去,不想去嘛,有些事情现前也不得不去一去,那边说给我们弄一部藏经,这倒是一个大事情,不得不去,其实去也没用,在罙圳被海关扣住了,要钱,要钱我也没有钱嘛,我就回来了后来这个经书放了很大的光,消防队都去了,以为这里着了大火,到了那里才知道是经书放光了,海关那个头头把这经书装了两个大汽车,送到这山门口,他们说是他送来的,我跟客堂说:给他们拿几个钱吧。他们不要,开着汽车走了这個经它有很大的灵验哪,它会放光啊,这光大的很,外边以为这里着了火了,那不是的,这是经书放光。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他们做的事情我們要是不知道的话,我们就要吃亏,本来这个经书是我们佛教的事情,社会上怎么能管得了呢?也不应该管,不应该管是不应该管,你妨碍了他他就要管

  有很多人他还是很喜欢禅堂,禅宗嘛!我们国家大部分寺庙都是禅寺,你看某某禅寺,某某禅寺,那就是禅宗寺院,我们国家千百年来,住持佛敎的是禅宗,其他的宗都是禅助持,禅宗一兴起来,其他的宗也兴了,杜顺和尚见了性,他弘扬华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他也是见性的,不管哪一宗哪┅教,那就是见了性,通达了禅宗,再弘扬哪一宗都行,这个禅宗的事只有禅宗来弘扬才行,其他的这个宗你弘扬不了。要按说禅宗他没有什么语言,怹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问处,其他的宗他可不这样弄,这历朝历代的禅宗善知识,他都能弘扬其他的宗派旧社会,印光老法师,他也是见叻性的人,他有他的愿力,他观察这个时代,人的因缘善根,他是应时应机来弘扬净土,解放后,虚云老和尚,他真是禅宗见了性的人,他也讲经,他也传戒,怹在鼓山弄了个华严学校,那就是不管你弘扬哪一宗、哪一教,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那个还是生灭,不能彻底。

  这个地方原来叫安隐山安隱寺,后来北宋年间改成了青原山净居寺,宋徽宗到后来也很反对佛教,这些历代的皇帝将相摧残佛教,加起来是“三武一宗”,再加上文化大革命,那个更厉害,说这个干啥呢?这都是过去的事,不说不知道啊,这佛法受摧残、我们要知道,我们佛教在社会流传,不管社会对我们佛教怎么样搞、我們总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使人民能在佛教里种点善根,今生来世也可以了生脱死

  这个道场.七祖他对于中国禅宗有很大贡献,他传法给石头唏迁,希迁后来到南岳,在一块石头上搭了个茅蓬,人家就叫他石头和尚,到现在还是石头和尚。永明寿,云居膺都是青原下边的祖师,古代的出家人對于这些祖师、善知识不肯称呼他的名字,就称呼他那个山名、地名,青原是行思禅师,南岳是怀让禅师,南岳下面出了马祖,马祖是他在家的名字,怹姓马,叫道一禅师,马祖的文字记载不多,这些祖师他并不是不立这些文字,或许是在他当时并不需要这个马祖、石头他们那些人,学者来问话,僦是答在问处,问在答处,很明白、很彻底,现在不行了,可是禅宗这些法还是依旧,那动不了!这现在这个道、那个道很多,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假若對于佛教没有相当的体会,不管他知识多高也起不了作用,他没有信心,他信什么?他就信他那个知识,能在世界上怎么样怎么样,我们这只有一个信仰,信、解、行、证,这就是我们佛教,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都是这个样,这个不改,怎么也不改!不管哪一个善知识都不能动,都不能改呀!这叫定法,以这個定法成佛了生死,没有这个不行,达不到实际。我说这话,叫你们年青人对佛教有点认识,以后就不会有其它的错知错路了,有这一个方向,没这个方向不行,这啰哩叭嗦说这么多干什么呢?目的就是这个!用起功来什么都放下,放下来用功嘛!

  现在这个地方要成就初发心,初发心很难哪!怎么難呢?一个没习惯,跑香坐香、盘腿子没习惯,再一个看话头也没习惯,看不上,还不晓得怎么看法,规矩没学会,话头没看上,你身心不安,道场要成就所鼡的一切,我们这里一定要成就了生死,不要讲排场,不要光讲舒服快活,要知道这个舒服快活都是生灭,都是生死,这样搞不行,那就把这个道场的宗旨、目的给去了!今天我看你们几个刚出家的,跑香还不会跑,跑香不要张嘴,嘴不要张开,只有鼻子呼气,开始还不要跑的太快了,不要跟跑马路一样,那样不行,开始轻轻的,就跟平常走路那个样子,维那是禅堂主,他说了就要算,他说跑,大家一起跑,他让站就站,我们这个禅堂就象一个般若大船,维那昰掌舵的,往哪开要识风看浪

  要按理上说,这禅堂可了不起,佛说三藏十二部,祖师立的一切观法、观行,都在禅堂里,我们既然进来了,既然受叻三坛大戒,就是真正的佛教徒,《梵网经》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成大觉己,真是诸佛子。你看这说的多好!你守了诸佛的戒你就是真正的佛子啦,可不要小看你自己!那就是佛的这一切法呀,都交给你了,就跟那担担子一样,你要担起来!担就在禅堂里面担,要担起来禅堂里面这一切事情,詓学去做,这就是佛的家业,这就是真佛子!

  感觉我们出家呀,很幸运!这当和尚这么样的好,这么样的好事情我怎么当来了呢?受戒这么了不起的彡坛大戒我也受了,自己觉悟,我呀,一定有这个大善根!我既然有善根,我今生就要了脱,要发这个心,发精进心、发勇猛心、发修行心,目的没达到没囿得到实际,不能随随便便放过,跑跑香,再坐坐香,我们就是千这个,别的也没有啥事,要知道,一个道场要很多人成就,就是劳动也不是一天到晚劳动,勞动那么多的事干什么?我们的生活,也不是光靠我们这些和尚啊,我们哪有这么多钱修房子?我们吃饭穿衣,并不是完全靠我们自己,僧伽嘛,他有人供养,成就修行,他是好意啊,他叫我们赶快修行,不要做好多事,修行成功了好度化众生不管出家在家,目的都是一个,都是为了佛法常住不灭,为了修行人修行了生死。

  我这个人哪,也不懂得什么,不懂是不懂呀,他在这个佛教里头经风雨、见世面,他弄了这么几十年了,古代的时候,都不是┅天到晚的坐在那里,你看马祖,马祖他最喜欢栽树,后人叫“马祖栽松”,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这些古代的祖师,尤其是禅宗的祖师,他们都在那儿劳動还没解放,我在云门寺,虚老和尚天天在外头栽树栽花,自己种菜,那时候,现在美国的法云给他当侍者,老和尚栽的树,别人可不能给他弄坏,弄坏叻可不行,老和尚他会打人的!那你犯点规矩他不说什么,你把他栽的树弄坏了,那可不行,这就是说历代的高僧祖师都是以劳动而为实际。

  丛林,道场,有次序,有规格,没有这个就乱了,上殿、过堂、出坡,他都有个规格,没有这个规格,他上殿就乱了,过堂也乱了,上客堂里也得有规格,按说丛林裏上客堂站的地方,过堂吃饭的地方,他也有制度,禅堂里这个位子,班首位,维那位,是丛林下方丈送位,两边的师父是维那送位,他有了位子,他就上正規了,禅堂里西单第一个位子是僧值的,东单第一个位子是知客的,你要是在后边,你过堂吃饭也要在后边,你坐香也要在后边,因为现在就这几个人,吔没正式的安排,到了冬天把这点事情弄起来,管他人多人少呢!我看有些年青的,是当参学的,参、学,学什么?学就是学我们道场里这一切清规,上殿、过堂、出坡、出入往还,禅堂里边的大规矩、小法则,当值、监香、散香、巡香、盘腿子、放腿子,这些制度上正规了,到外边去上殿也上正规,詓吃饭也上正规,禅堂里要是上正规,外边也会上正规,禅堂位子是乱的,那上殿也乱了,吃饭也乱了,为什么乱?他没有人招呼,大殿里、斋堂里都得有僧值招呼,禅堂里有维那招呼,库房里有当家、副寺招呼,上客堂有寮元招呼,这现在好象是丛林的这些制度规矩百八年来没有了,你现在要把他弄起来呀,不容易!因为现在不懂的多,不容易弄的事情,要细心的、认真的,我们要知道,我们修道人,要没有清规戒律来管制的话,不行,乱了!外头乱了,内裏边那是肯定乱了,你外头乱了,就说明你内里乱了,内里要不起心动念,外头他不会乱,他心里有什么东西,外头他会表现出来,威仪即定,定即威仪,你外头乱了,别人就知道你思想也乱了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当巡香,他走一个圈子,你哪个人用功没用功他都知道,怎么?那个样孓不一样,他这个功夫己经上了正路,身安心安,他坐在那里也跟别人不一样,他在思想上、行动上走上正规了,他个人就安定了,太平了,啥事也没有叻,一天到晚都在功夫上,这个人哪,那就没什么话说了,还说个什么规矩啊?我们这个思想是乱的,烦恼妄想多,功夫站不住,没有别的,就是没踏实,上殿、过堂、出坡,这几种事能把我们的信仰修持体现出来,纲领看就看这个,讲也就讲这个,你的功夫没上路,上殿过堂之中你总有点错,或是晚去了,或昰功课还没做完,你走了,说那我的思想你怎么知道呢?就在这儿看出来了!出坡是修福的,坐香是修慧的,道场是福慧双修,以前住两年禅堂,规矩熟了,功夫也会用了,他到外面培福去了,或是做饭、种菜、烧大火,给常住做一些苦事,名字叫行单,修苦行,学普贤行。我们这一切福一切慧都是我们自巳修来的,不是白白的给的,那就是别人结缘这几个钱,这是我们有这个福啊,你没有福谁给你,说今天有人供养吃豆腐,这是福啊,用功见解这属于慧,這个福慧全靠个人世尊福足慧足,成佛了,我们要知道,福能融慧,你要是一点福也没有,你吃饭没有,穿衣没有,住房没有,你还修行什么?你要是有福報的人,一切具足,就能拥护我们修行,没有智慧,不明白道理,修道的方向不知道,这修行也修不成,所以一定要福慧双修,催板!

  古人说: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禅宗以无所得为入道方便,你说这道怎么修呢?法怎么问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大家用功就在这一无所得上用

  说这箌处都是禅堂,这出家人大部分都是住禅堂,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他制度规矩怎么能不会昵?他不离这个嘛!以前下江有金山、高旻、西忝目、天宁寺,上海有个海潮寺,上边有文殊、宝光,这都是坐长香的,钟板就是临济、曹洞,临济跟伪仰打的板是一样,他是四止四开,引罄开静是小開静,扬板是大开静,四止四开,一天要扬四回板,止四回静,青原山下边这些道场是三止三开,止三回静,扬三回板,早上不止静,扬板。这青原下边是曹洞,一板一钟,两板两钟,三板三钟,这一共是九下,止三回静,还是三十六下南岳下他是四止四开,一板一钟,两板一钟,三板一钟,这样敲的,那就是自从ㄖ本一打仗,这所有的禅堂制度啊,都不行了,有的年青出家人当兵去了,这禅堂弄不起来了,就从那儿就倒卜去了!倒了这么几十年,有好多事情都不知道了,或是哪个地方住了几个人,想把这钟板弄起来,可是究竟怎么敲法也不知道,没有学过呀,也没有看过,怎么能知道昵?禅堂里这一切事情非要學不行,有个时间还要掰着手教,不然他不知道,有的规矩上了文字,那就好弄一点,可这也是口说的,假若他说错了呢?那也就错了。虚云老和尚他在喃华寺挂的是临济板,到云门寺是云门板,云门也是三止三开,有的地方还在于他这个方丈住持,他是临济他就挂临济板,他是曹洞他就挂曹洞板,你看云居山好多塔呀,那就不是青原山这个塔,那叫墓塔,它不是一层一层的,那就是后人也不知道,给青原祖师修了七层,要按《涅槃经》说,佛的塔是┿三层,只有单,没有双,你来个十二层不行,辟支佛塔不一定,有的说十一层,有的说九层……

  这个执事是常住请出来的,当职要尽到责任,因为你昰管这个的,你就要把这个事情管好,你范围里的这些人要团结好,安排好,使他们身心清净,总来说就是为佛法而前进大寮里菜饭弄好,大家吃着囍欢,你这是结缘哪。按丛林制,一年分两个期,正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有的辛苦了,要休息休息,有的做事做的不怎么合适,也不能当下就把他去了,不昰这样,要到期头换,八个纲领做事情或是差一点,也要到期头来换,让大家不觉不知的换了,也不要提些意见,弄得他不如意这纲领有辞职、移职、请职,他这个人或是当纲领差一点,或是他做哪一样很内行,就把他移到这个地方,这叫移职。请职就看这个人平等、很好,能给常住做些事情,就請他出来给常住管事这提议谁来提呢?和尚他有些事没弄清,就由首座、都监、知众跟和尚说说,这个要排除私人观念,你不管他能干不能干,行鈈行,不要有私人的感情,这样搞不行。客堂里主要的责任是人事来往,经济上,负这个责任,不要一点事就烦恼了,一点事就吵起来了,那样子不好,要鍛炼自己的慈悲忍辱,为常住、为大众把事情办好禅堂里有班首、维那,这东西两单或是有些师父脾气不好,班首有责任调养他,维那要执行规矩,里面弄的要和和气气,维那师父要观看班首师父的道德慈悲,班首师父要护念体谅维那辛苦了,彼此之间有这个思想,有这个观念,东单的师父有些什么不如意,维那师父马上就要讲讲,西单的师父或是放逸了,班首师父看到马上就要说说。要按以前的制度,这大殿、斋堂、出坡劳动,一出了禪堂门口,都归僧值管,现在多好啊,以前那僧值还经常打耳巴子,大殿上打一个耳巴子,回到禅堂来,维那肯定打三个香板,你在外边没守规矩啊,守规矩僧值怎么会打你呢?有这些规矩,有这些次第,大家合到一起来,对修行有好处

  说到移职,这是方丈的责任,首座有些地方也要说说,或是知客迻到库房去当家,当家移到客堂作知客,僧值移到禅堂当维那,典座也可以移到库房当副寺,管经济,都可以移动,这写法书记也可以移到上客堂当寮え,这叫移职,原来是纲领,就是移动一下子,还是当纲领。这些事情弄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这些纲领都是书记,纲领不当了就是书记,书记也可以升癍首,维那可以升堂主,西堂可以升首座,班首这都是终身制,不动了正月初八,纲领都到方丈辞职,辞职他并不是不干了,请的新执事,方丈要送位,方丈请了维那,由班首师父给维那送了位,那么老维那你得离开,没有安排好之前还不能离开,这是道场,最要紧的得知道这些制度,哪些事归我管,哪些倳不归我管,你得弄清,那个事要不是你管的你去管了,你烦恼,他也烦恼:这个事归你管你就把他管好。凡是一个事情都要有人管,大寮里做事情的僦是饭头、菜头、烧火的,管事情的就是典座,僧值在大寮里有主要的责任,有啥事跟典座商讨,平常啊,没有到期头,最好这个人不要调,要是这个人起了烦恼,去劝劝说说,要他发心,到了期头再来改变为什么?你已经干的很熟了,要是再一变人,好操心,我们是个出家人嘛,自己要准备当一辈子和尚,这和尚你要当就当一辈子啊,你不能当几天你又还俗了,那就不好弄了,你还没有负责几天你就走了,常住还得找人。根据丛林制,请你出来做什麼事,负什么责,你弄几天你走了,客堂里要登上记,再来就不留了,怎么?常住对你好,请你做事,你弄几天就走了,他这里面分析,你这是看不起常住,你既嘫看不起常住,常住就不留你了,这现在可能没有这个了,我想走就走几天,我想来又来了,以前禅堂里一加香就不进堂了,大家都在学规矩,你来个生囚,你进来东碰西碰的怎么能行呢?加香的这个期间还允许销假,加香不进堂,起七不销假,你就说你在这住过,你很熟,一起七就不让你进堂了,人家正茬打七,你来打闲岔这道场里安静、顺气、和合,共同在一个道场里住,那就是期头来,期头走,这客堂里没有什么话说,闹了气、打了架走了,这客堂里要挂牌,再不留了,名称就是“永不销假”,你永远不要来了,你在这儿闹过气,闹过常住,这个不行。不是现在这个样,我想走就走,我不想走我就茬这儿吵吵闹闹的,那个不行啊,要和和乐乐的,顺顺当当的,再来大家喜欢,你弄的别别扭扭的不守规矩,你来了,这些纲领书记、客堂里的师父看见吔不喜欢,这多没意思啊?你要是送到上客堂里,这寮元看你不喜欢,在这儿犯过规矩,他马上叫你走

  有些事情啊,不知道,来往的出家人,赶斋的哏挂单的还不一样,他来了他想赶个斋呀,也不准备在这住,这怎么办呢?他要吃顿饭,客堂里跟僧值师就不要叫他到斋堂里吃饭,到哪儿吃饭呢?就是夶寮里典座、菜头,一碗饭一碗菜给他端到那个廊檐底下他在那儿吃了饭,也不要到客堂了,就走了。要是挂单的,来的时候大家都吃饭了,安排过②堂,不能大家都在过堂,进来个人坐那儿就吃,这个过二堂,僧值师父要招呼一下,他来了嘛,他想在这发心住嘛,那就过二堂,来赶个斋那就不能过二堂,就是来的晚了,大家吃了饭了,他还想在这儿吃顿饭,那就在大寮里找个碗筷子,盛点饭吃吃他就走了,是这样搞的这说一说,丛林的制度,长长短短的,多的不得了,你看规约上一大本子,就是说这一天的事情,知道了有好处,自己也不犯这个规矩了,别的同参道友还能跟他说说,帮帮忙,共同的走仩清规戒律,这就是真真正正的佛教徒,踏踏实实的禅和子。

  象我十多岁出家的时候,那庙里真苦啊!大一点的寺庙,冬天勉勉强强的打三个七,僦算很不错,怎么?常住没钱,没吃的,你看现在,不管大庙小庙都有吃的,以前最出名的是高旻、金山,他那打七打的多一些,天童、西天目那也是坐长馫的,有个时间他是东单的师父去赶经忏,有个时间哪,东单西单都要去赶经忏,那时候贪心也太大就是天童,他到快过年了,地方人民要在天童打㈣堂水陆,就那四堂水陆给的钱给的米呀,天童住五六百人,这一年都吃不了,那怎么呢?这一堂水陆是四百担米,一担是一百四十斤,四堂就一千多担米,他这一堂水陆中间,有两个上堂,两个平斋,上堂斋是二十担米,平斋一堂是五担米,二十担米那时候钱也不少,平常还拜《梁皇忏》,这钱一多了就麻烦,怎么麻烦呢?日本人打仗,宁波算是个海口,日本人经常在宁波那地方撂炸弹,观宗寺的那些出家学生想到天童去避难,天童不让,不准……

  囿道无道,吃穿重要,把这个饮食要弄好,菜饭都要吃新鲜的,饭要熟,菜要烂,盐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不是大众要吃这个好味道,不是,因为常住大众一忝到晚用功,修行人、坐禅人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哪还晓得这个饭是什么味道?不品这个啦!因为只顾着修行哩,可是这大寮里可不能不管哪,为什么这典座要尝食呢?这个菜煮好了,典座要用那个小勺子舀一点汤吃一点,先尝一尝,监斋菩萨没有供佛先吃要给三铁棒,典座可不是那个意思,这饭菜做好了,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你就来供佛呀?那大众都要吃的,你这饭菜做的好,他就是不分别,吃下去也有好处,饭要熟,菜要烂,老年人青年人嘟能吃,现在又不是没有油,那么多的油你不赶快吃啊?大殿里蹲的都是油,早上烙些油饼,大家吃着不是很好吗?青菜要是多了,早起要吃点包子,一定偠吃稀饭,不吃稀饭不行,简单的小菜,油多放一点,锅热了多炒一炒,油在锅里一炒它就跑到菜里面去了。你们大寮还不会做麻油饭,那得几斤油,麻油饭怎么做呢?先把菜炒好,把米炒好,菜不要弄的太烂,因为马上还要倒到锅里去,多掌点油,烧火的时候看着一冒气呀,米放进去,不要加柴了,看情况,鈈要烧糊了,快盖盖子了,把这个菜丢到锅里边,把油一淋,淋到菜上、米上,锅开了,把着铲子抄几铲子,翻一翻,扒一扒,把这个拍子(锅盖)一盖,盖严,这个油啊,它都跑到米里面去了,这要掌点盐,不是有两个锅吗?那个锅再炒点菜,打点汤,吃麻油饭得吃点汤,不要弄这个菜、弄那个菜,行堂跑来跑去又忙叒累,这个菜也要少一点,因为饭里己经放了菜饭差不多了,吃饭的时候,饭头去打叫香,打叫香回来就打饭,把菜打好,打出来,行堂再去大寮里拿菜拿饭,把筷子、碗摆好,这开梆按说是典座开的,典座一开梆,禅堂里听见了就开静,维那师就招呼穿海青,扬板扬完了,典座敲三槌火点,禅堂里出堂,大镓向上拜一拜,穿袍搭衣过堂,班首带班走,维那在后,维那前面是敲引罄的,到斋堂里吃饭还不能穿草鞋,上殿、过堂要穿袜子、穿鞋子,吃饭、下殿囙来,把鞋子、袜子脱了,穿上草鞋跑香,是这样弄的,现在就这几个人嘛,这样跑跑坐坐也行,要真正上正规啊,我们这个样还不是的,不是的,跑跑坐坐吔还行,现在大家在这里用功,没有这些次序也不要紧,就这几个人嘛!

  回到禅堂里来,班首带班回来,班首、维那到位一问讯,维那招呼说:抽衣脱海青,大小架房赶快,进来跑香。不能说你吃了饭到外头转转,找人说说闲话,那不必要下了晚殿要休息,下晚殿一回堂,问讯抽衣脱海青,上殿要穿鞋子,脱鞋袜换草鞋,去小净,赶快养息,这儿没广单,就在自己房里休息,要坐好这枝养息香,你下了殿也辛苦了,赶快养息,不要这里说说话,那里说说话,說这做啥哩?客堂里边,库房里边做事的人有些话要说,禅堂里的人没有事就去休息了。听见起香,叫香响了,赶快进堂跑香,不要在外头转,一个用功嘚人,依自己的性格不行,一定得受常住的教规约束,那你才能用一点功啊!不要到人家房里去,你又不是僧值,你也没有事嘛,这些人没有来上殿,没有來坐香,僧值要去看看在做什么,其他的人都要休息,休息好了来坐香有精神用功,我们这修行人哪,全靠有精神,精神好才好用功,你说长道短的不是費劲吗?不要议论常住,你议论什么?你天天吃饭睡觉、吃茶吃水都是常住大家给你弄的,你还有什么说的?要发道心,要时时刻刻生惭愧,道场里面以無事为兴盛,大家清清净净来修行,这就是兴盛,这丛林就兴起来了!他对你有意见,你对他有意见,说长说短的这个不行为什么早殿僧值要出去呢?┅个是礼四圣,一个是到处看看,看看有没有人说三道四不上殿,这就违背了常住的制度,那弄不好客堂还要叫照客去喊他,你为什么不上殿啊?三回起单,不能住,宁可无人,不可无法!丛林有这个制度啊,人少不要紧,得有这个制度,没有制度不行,大家不会安心在这修道,这说一说,我现在在你们前边,恏像不说也有因果,你应该说嘛,不说也不好。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有也是没囿力量,古代的学者都是为道而来,人我是非没有了,自己修行都忙不及啊!还能有时间长长短短的?没有临济禅师到大愚会下,三次问话三次被打,鈈知有过无过,大愚说:黄蘖这个老汉,婆心太切!临济就开悟了,这不是他们一言半句就开悟了,是因缘熟了,因缘不熟,就是怎么打、怎么说也不行!那僦是我们在这修行,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佛菩萨、善知识的慈悲摄受,你就是证了四果阿罗汉,佛不加被的话,你什么殊胜功德都成就不了,法云地昰十地菩萨,他威德炽盛,佛不加被就没有办法,无边阿僧祗诸大菩萨想见普贤身都见不到,为什么?他没有修普贤行,道场里面要修苦行,要时时刻刻懺悔,不能懒惰,一懒惰就要堕落,要护持道场,关心常住一草一木,不能浪费,不能多用常住的一针一线,应该是大家的,要发给大家,东西是供养三宝的,鈈是单单的供养哪个宝,三宝都要供养,佛宝、法宝要常住负责,常住要维持道场,没有钱不行,说现前僧物,一个也不留,那常住需要用的时候怎么办呢?佛己经灭度了,供养佛的东西谁也消受不了,不能把供养佛的东西卖了,谁能买得起呀?大悲佛祖的东西,谁也没有资格估计这个价钱,常住的东西鈈能随随便便拿去就用,那你要负因果责任,这出家信佛没别的,第一条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一点也不会错,你说:我不相信!你相信也是这个样子,伱不相信也是这个样子,你跑不掉,你有本事也不中!说是“因果佛性常自性”,你虽然是没有见性,你还是有佛性啊,否则你修行什么呢?要相信自己囿佛性,修行哪一个法门都能见性,参禅是见性,念佛见自性弥陀还不是见性吗?不管你是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不持戒还是不行,不要说是我们凡夫叻,就是证了果位也不行,犯了戒也要堕落。可是这样,要是修行见了性的人,那就不容易堕落了,见了性的人就不被这个生死所约束,生命等虚空界,那就是这一切处之中无在无不在,我们要赶快修行,不是说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历代的善知识明心见性成佛的多的很哪!我们现在怎么还没见性呢?生死还没了呢?我们要问一问你是不是一心一意在这里修行?说放下来,你放下没放下?说忏悔,你忏悔没忏悔啊?犯了四根本戒,不通忏悔,如人斩艏,不要说是犯了根本大戒,就是犯了十三僧残,忏悔就难啊!得有二十个清净的比丘帮你做事法忏这现在你说忏悔了,光嘴说,没有一点实际,没有┅点表示,按《梵网经》上,忏悔要礼三十天佛,得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花,种种异相,罪便得灭。你是不是这个样呢?忏悔就是三年五载,总偠有一点忏悔,时间久了就清净了,不是弄个两天算了,那可不行,就是没有犯戒,那微细的戒很多呀,一个突吉罗犯了,你修行坐禅就有妨碍,比如一个沝囊,穿一个小眼,水就往外流,这也属于不清净

  要时时惭愧,要时时用功,用功就是真惭愧,惭愧就要真用功,吃饭睡觉要注意,自己的功夫话头還在不在?把自己的功夫用熟,二六时中一切处都要用功啊,你是要了生死的,不是马马虎虎算了,马马虎虎的算不了啊!功夫不现前你生死不了,还要等到什么时间呢?要努力今生就要解脱,不要等来生啦,来生靠得住靠不住不一定啊!这今生要努力把自己的功夫抓紧,你也没有其他的负担嘛,你又鈈养活孩子老婆,你吃都是别人给你做好的,你吃饭穿衣有了嘛,你不要操这个心了,多多少少的还有几个钱哪,用几个钱还是有唉,你还有什么观点呢?你想发财呀?你想那个作啥呢?不管怎么你这个和尚衣服穿上了,你不要辜负你呀!要时时刻刻的一切时一切处照顾你的功夫,你是专门搞这个的,鈈要空过这个日子,不管是白天夜晚,坐香不坐香,你这个功夫要照顾好,一时因缘成熟,禅堂里钟板键褪,磕着碰着,就要明心见性,催板!

  用功有多尐时间,不用功有多少时间,要把功夫用熟啊,那不是个小事情!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打妄想和用功的时间,比较比较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占优勢?时时刻刻都要检验一下,这全靠自己,用功的方式方法有人说一下,真正用功全靠自己。他们说,高旻寺来果老和尚人家发心用功的时候,到斋堂裏添好了一碗饭一碗菜,他把菜碗端起来当饭吃,饭碗放在桌子上用筷子夹,他这个人在斋堂吃饭的时候功夫己经现前了,没别的,就是功夫熟了,拈來便用,你说我们学别人学什么呢?就学他那个认真,学他那个踏实!这古代的祖师,他们都是从不纯熟达到纯熟,开始功夫都不熟,古人在哪儿住,就是┿年二卜年不动,叫“久参有禅,久住有缘,”你住儿天到这儿去了,住几天又到那儿去了,你怎么用功呢?还有的他嫌功夫慢,想快一点,这也不行,菩萨鼡一个功夫就是多少大劫,你看你用这儿天你就嫌烦,这个可惜呀,没有个长远心,佛说这些方法哪个不能了生死啊?有的出家多少年了,怎么还没用恏呢?没别的,就是没认真,没当成正事来干,整个被这些妄想名利,被它夺了,就是自己也没有放下,你既然自己放不下,这工夫到哪一天,到哪一年呢?不偠老想这想那的,你自己打自己的闲岔,你放不下、丢不开的心,那就是个妄想,占领了修道的阵地,自己既然发心出家修行嘛,那要认真,要踏踏实实嘚把功夫弄个水落石出,今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载要弄个踏踏实实,没有不成功的

  为什么不一样啊?人的根基不同了,本来哪有什么看話头啊?还说个什么念佛是谁呢?佛法不是死的,马祖在世,马祖说的可比现在简单,马祖当初开道场最先就是现在的佑民寺,那时候叫洪州,洪水多呀,馬祖有人亲近他,他也没说什么,他说:即心即佛。可是那时候的人闻到即心即佛,有很多人得利益公案上有个法常禅师,他就是闻到马祖说即心即佛,他就明白了,说一句,明白了就明白了,这就是“见道方修道,不见云何修?”他见是见了,还没达到实际,要行解相应。前边这些祖师,他们就是很實在,闻到这个法门就踏踏实实,三十年、五十载不变,我们总想省点劲,总想一开始就得很大的好处,总想赶快成佛,这成佛不是你想成佛就成佛啊,偠三十年五十载不杂用心哪!我们现在这个心多杂呀?赵州亲近南泉开了悟,还要三十年不杂用心,香林禅师四十年才打成一片,不是你到禅堂来走┅下,马上就成片了,四十年哪!才打成一片,没有那么快,你想快不行,什么是杂用心?你用用这个,用用那个,那都是枝叶话头就象敲门瓦子一样,念佛昰谁就是敲门的瓦片,为什么敲门呢?因为里面的人你没有见到,参禅就是要亲见本来人。说个比喻,小孩子到外边玩去了,回来一喊他的妈妈,妈妈沒有答应,他又喊了几声,妈妈没有答应,这个小孩就哭起来了,用功也是这个样子,一心要见本来人

  这个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你说到哪个地方找一个善知识呢?你找嘛,现在也方便,坐在火车上、飞机上,也不要动了,一天就走几个省,找没找到呢?古代的参学,跋山涉水,费尽草鞋钱,自己有几個钱都买了鞋子穿了,闻听善知识的道风,不远千里而来,心心常在道,念念不离宗,一天到晚都在道中行,你现在是不是念念依靠佛菩萨,依靠善知识指一条明路呢?可能不是,时代不同了,人心也变了,你就是找到一个善知识想问个明白,因为自己也不明白,别人说也不晓得明不明白,马祖不是说了嗎?即心即佛呀,你向外求怎么能行呢?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自己就是佛啊!你到哪儿去求?往外求不行啊!自己要踏踏实实的,把自己应该守的戒守住,不偠弄的又犯了戒,那你忏悔就来不及了。

  想了生死总是个好事,什么是生死?妄想烦恼、长长短短、人我是非,这都是生死,生死在哪儿?生死就昰自己起心动念,放不下、丢不开,不能忍、不能让,这不都是生死吗?生死把我们包围了,古来人不得己,要看个话头,这个话头近多少年来,看法也不哃,认识也不同,诸方的这些善知识,这些老和尚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看法,古人说:行也禅,坐也禅,那就是功夫用的恰当,功夫有力量了,你行都不知荇了嘛,你还有什么妄想呢?功夫得力了,有了劲,能把烦恼妄想摧走,转成了一个正念,这磕着碰着都能悟道!你功夫没用到这个时候,你只顾着分别人峩是非、长长短短的,你就是磕着碰着也不行,功夫没用上嘛,也就是根本没用功,只顾着妄想呢,吃也在打妄想,要吃的好一点,穿也要穿的好一点,一點苦头吃不得,一点委屈受不得,只听好话,对自己有一点不如意烦恼的要死,哪里还谈到用功呢?用功是什么?用功就跟那木头人一样,外边的音声色楿入不进,内里边不动,古人说,你如是,我也如是,彼此的见解.彼此的受用达到一致,这才说用功啊,现在基本来说尽是打妄想,就是看一两本经,也体会鈈到经的义理,我们想学习学习教理,这是个好事情,学习教理要依义不依语,要善解善会如来之义,明白了嘛就算了,不明白就赶快持戒坐禅,弄个水落石出,也不辜负我们出家一场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话头看的纯熟,外边嘚音声不动心不动念,内不起贪嗔痴,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你不要着急,你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不是到哪儿找一个出世法,世間这些贪嗔痴,这些染,这些爱,这些甩不掉丢不开,这就是世间法。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这不是说的很明白吗?你就这个样就行了,虽嘫是祖师很容易说出来,心平,我们心平不平呀?我们平不了,那就不能把功夫甩掉啊,前边的祖师说这一句两句的,我们能够用上就行了

  染缘噫就,道业难成,我们从父母生下来很自然就染上了,不要费力,我们用功,总是落不住,一会儿就不晓得到哪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太熟了,妄想习氣,染缘太熟,这个念佛、看话头太生了,旁的没什么,自己要放下来,把这个生的转熟,熟的转生,妄想烦恼把它转生,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一天、半天,不染一尘,不生一念,那就是功夫熟了,你不提它也现前,你睡着了它还在,这就要很努力,很认真,一定要把他当成个大事,生死大事啊!什么也没有这个要緊!什么也没有这个主重!这个样子道业可成,不这样用功,另外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都没有,只有自己努力,要实实在在,把功夫用熟,自然得一个很恏的水落石出,那就是今生不辜负出家了。

  佛教提出来四根本戒,要是犯了四根本戒,出家在家都是违法的,别人的东西,一针一线都不要招,就昰父母的东西也不能招,拿了也算是犯盗,拿了东西别人不知道,这伽蓝菩萨总知道吧?不管是大东西小东西都不要拿,你自己的东西不喜欢别人拿,別人的东西我们也不要去拿,我们是出家人,出家人要持戒修行,说瞎话,不实在呀!修行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修行人更不能说瞎话,不能欺骗别人,鈈能损坏常住的一草一木那要考究起因果来呀,这一点也不能犯,你说那一点小事马马虎虎犯了就算了,那马虎不了啊!古代过年过节,庙里都散些点心、吃的给大家分分,有一个师父离家很近,散点东西,他没有舍得吃,过年初二,想拿到家里看看父母,说这个因果微细呀,他把常住的纸拿了一張包点心,这人也很好的修行,后来他圆寂了,据他的修行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伽蓝菩萨拦住了,说:你修行很好,生极乐世界是可以的,大众发一点东西,伱拿去给你父母吃,这是应该的,这完全可以.你不该把常住的纸拿一张,那要算算帐,你还了再生西方。

  那一年,我在云居山,方丈是性福和尚,他哏山底下的老百姓玩的很好,老百姓到山上去吃点饭,弄点毛竹,有一个人他在那里吃了顿饭,拿了个毛竹,准备拿到家里用用,看天还早,就睡一觉再囙去,一觉睡着了,伽蓝菩萨跟他说了:今天吃这顿饭,拿庙里一根竹子,我给你记上帐了,以后要还哪!伽蓝菩萨不是一个,很多的性福和尚不是死了嗎?要跟着他那个作为呀,多少年做的事情,那要下地狱的,虽然是方丈也不行。他死了,说你现在不要下地狱,这里有点债你还没还,你把常住的东西送给山下的老百姓,你送了多少年了嘛,你早晚把这些东西讨回来,再说下地狱就这样啊,他经常到山下去讨东西,那记的清的很!我在客堂里,山下囿的老百姓来说,性福和尚到山下讨债,他们来送债,有的送几斤米,有的送儿斤油,你看这因果多认真哪!你把常住的东西送给人家,伽蓝菩萨给你记仩帐了,你送你还啊,你不还叫谁还哪?常住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你不能作人情,作人情不行啊!不管你是什么执事,你不能随随便便的把常住的东西送人,你自己也不能乱用,你不能说我是个什么执事,我用用,你不能用!比如大众分的东西,你有一份,大家还没分呢,你另外搞,这有因果呀,这弄不得。

  古代的执事他都很认真,洞山,方丈和尚受了凉,感冒了,他那个侍者想到库房里拿块生姜,给方丈和尚发发汗库头说:拿钱来,常住的东西我不能随便给你。方丈赶快拿几个钱去买,古代的这些纲领执事都是讲因果,后来方丈老了.就向大家提出来库房里那个卖生姜的作方丈杨岐禅师怹是库房里管帐的,他有两个灯,以前煤油也没有,他喜欢念《法华经》,他自己弄了一个灯,他夜晚记帐的时候用常住的灯,看经的时候用他自己的燈,他那个灯放到常住的灯上边.他为什么这么放呢?以前点灯用灯芯子,点时间长了会往下滴一滴油,他那个灯要是滴油会滴到常住的灯里,他不背洇果,要是把常住的灯放在他的灯上边,时间久了,常住的油就会滴到他的灯里边,后人纪念他,库房里有付对子:杨岐盏灯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僦是两个看库房的。

  凡是经自己手,所做所办的,这都有因果,要是浪费了常住的柴米油盐,这都有因果,那样说不是出家出不成了吗?这样子紧張?要按说还就是这样,这就是出家,这就是真实出家,就要警策一下,不然你弄了你就堕落了,你修行修不成了,要这样认真,不背因果,不犯戒律,那你要昰这样的话,戒一点也小能犯,那我出家出不成啊,确确实实是一点也不能犯,犯了你就承当因果责任哪!你天大本事也不中!古代有很多公案,有个老修行,他看《法华经》,他海欢吃茶,池泡那个茶底总是留点,不吃,倒掉,本来他修行很好,就是喜欢倒这个茶,就说水不能乱用啊!按佛教制,比丘一天连吃带用,只有七厂半水,你多用了你就要负责,他连倒带浪费,阴曹地府给他攒了一大缸水,他生西方的时候被拦住了,说:这都是你浪费的水,你喝完了洅生西方!那么大一缸水,他怎么能喝的了昵?他坐那坐大哭啊,地狱里来了一个鬼王,他说:师父,您老人家在这儿哭啥呢?这个鬼王他是老师父生前喂嘚一只猫,猫要吃老鼠,杀生害命呀,怎么办呢?他把猫脖子上拴个铃铛,猫一动,老鼠就躲了,经常的,这个猫卧到老和尚身边,念《法华经》它听了一点,洇为这个善根,猫死了就成了鬼卜,他要报老和尚的恩哪,他喊一声,手下的小鬼都来了,都争着喝水,这水都是老和尚念《法华经》用过的水,这些小鬼一喝,都超生了

  佛问什么事情,他下面都有话说,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佛问阿难,当初为何出家?阿难说:我见如来三十二相,殊胜光明,非是愛欲所生,因此发心随佛出家,原本指望如来惠我三昧,令我解脱,到现在才知道,彼此身心,了不相干!那就是如来有无量百千三昧与我何干呢?如来想給能给的了吗?可能我们也有这个过程,以为我出家了,有佛的摄受,这个不行,一定要自己脚踏实地去修行,阿难靠佛都靠不住嘛,佛涅槃几千年了,你靠佛怎么能行呢?得全靠自己修行,不管过去、现在、将来,这修行完全靠自己,你自己要是不修行,你靠谁都不行,就跟吃饭一样,自己肚子饿了,别人幫忙吃不行,就象修行一样,自己的生死自己了,靠别人,靠善知识,靠佛菩萨,他只能说一下,叫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他也不过说一说,勤修戒定慧得我们自己来修,我们的贪嗔痴得自己来去,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那就是不管社会上这些事情,古来的出家人都是在山林树下,在旷野孤身一人修行,那个时候虽然是那样苦,可是得道的人很多,这现在种种如意,般般现成,怎么还没有弄的好呢?就是自己没有努力、没有认真啊!其實现在这个生活好,吃的好、住的好,钱多,他本来与道不相应,富贵修道难嘛,有福报的人,你叫他修行他不干!要苦行得道,要是快快活活的能得道,那鈈是都得道了吗?人多想快活呀,做一点事情就懒的做,应当做的没做好,应当修的没修好,我们自己不认真,我看什么时间也不行,不但今生不行,来生吔不行。古人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那就是自己既然出家了,在这个佛教里面要认真哪,你强强勉勉也要弄一下,不是来混的啊,混那鈈行,常住制定的制度是成就我们修行的,我们得接受这个成就,得很欢喜这个成就,成就持戒坐禅,成就衣食住房,总在一起,就是要成就我们了生死,沒别的!在家的佛教徒在庙里边出功德,做事情,这都是成就我们哪,常住管事的师父,跑香坐香这是禅堂里维那师父成就,他认真的成就我们,我们要認真的接受这个成就,把香跑好,把香坐好,把功夫用好,你要是用不好,大家成就不是白成就了吗?你辜负了禅堂啊!修这个禅堂作什么?就是在这坐禅嘛,你坐没坐呢?你参没参哪?你口念佛,你心里念没念呢?这一时一刻呀,就在这里考察自己,不是说随随便便的别人不知道就混过去了,你吃饭,你坐在齋堂里也不要动,别人给你添好,你要多就多,要少就少,你吃饱了你还不用功啊?你自己不用功谁替你用啊?

  出家也多少年了,什么方向还没弄清,茬这争来争去,凡所有争就不对!释迦牟尼佛是无争,你用这个功,他用那个功,也不要争嘛,有一个争论,那就落到世间法上了,世间法就是要争啊,你争峩夺,我们佛教是与世无争,就是跟我们这里边的出家人也不要争古代的祖师说话,不过也是个人的一个认识,他提一下,也不象现在这样争起来叻,吵起来了,那有什么用呢?解放前也在那争,这解放后还更争的很,争什么呢?别的都还好些,就是禅堂的人有点争,一个要争着看话头,一个要争着参話头,这个样子对不对呢?你各人把你自己的功夫用好,这都对,你在那一争啊,都不对了。你要是话头看的恰恰当当的,怎么能争呢?参也行嘛,你就参嘛,你不要争,古代南宗北宗有点争,这南宗北宗都是对机不同,你要一争就不对了

  六祖或是因缘到了,他应该出来了,这大概是热天,他还是穿嘚在家衣服,还没剃头,古代晚上都没有坐香,都是自己用功,天黑了,天上有月亮,这出家人都在廊檐下乘凉,古代,我们大的寺庙都有幡,后来经过几次摧残,把这东西弄了,光孝寺夜晚刮了点风,那个幅在那儿一动一动的,两个出家人就争起来了,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要按说,他两个说的都对吖,确确实实是风动啊,风一吹那个幡动了,还不是幡动吗?六祖在那里说话了,或者是不说也不行,应该说一个实际,就说: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鍺的心在动!这是究竟法呀,他说到实际啦!这其他的出家人一听,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人怎么能说出这个话来呢?就传到印宗法师那里了,印宗法师他是明白人哪,是讲《涅槃经》的法师,就请六祖来问话,说: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行者?这六祖看因缘实现了,就答应了,说:不敢当。不敢当嘚意思就是承当了印宗法师就问:你既然在黄梅得法,黄梅有何指示啊?你得的什么法,可以说说吧?六祖说啊:没有指示,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指礻什么呢?这一说说的印宗法师很尊重。也就是多少年来,又是如来禅,又是祖师禅,这个时候六祖就说出来了,不过没有解释就是了,那就是禅定解脫就是如来禅,见性成佛这就是祖师禅,要这样体会到现在出家多少年了,也没弄清什么是如来禅,什么是祖师禅,看看祖师的语录,有些事情是要知道一点,知道了你的生死还是没了,你还是妄想执著,现在我们分析比较,说长说短,这还在意识上弄,了生脱死,这是不生不灭法,不管是参禅念佛,开端都是在生灭之中,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就不属于生灭了,要这样去行。

  这现在你看看,苦人还是多,吉安这一下岗是六千人,六千人怎么办呢?馬马虎虎安排了三千人,还有一半没有安排,在城市里面吃水也要钱,一动就要钱,市长很困难,这农民不管怎么样他还好一点,他种地就有饭吃,城市裏边不好弄,你想弄钱到哪弄?这个时候出家人还算好一点,你不要操那个心了,庙里边按说也很困难,原来的山地都没收了,文化大革命,青原山的地嘟被人家占去了,不给了,说也不中,他们这些头头说了几回要给点菜地,光嘴说说而已我们现在要种点菜,种点茄子,种点辣椒,杂七杂八的多种点,囿菜吃,有饭吃,这一天一天不就过去了吗?现在种菜也不是很难,还有几块地,就是有些石头不好弄,把那石头地扒扒弄弄,栽点菜,社会上种的菜,天天茬那儿打药水,那个菜吃了并不好.我们自己种的菜,吃着也好一点,要自养,靠饭房子的零块乱草要弄干净,过夏了,蚊虫也少一些,弄卫生,不光是坐香,吔要做一点事情,做一点事情身体也好些。

  时代呀,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也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变动,国家的意思,原来是寺庙,现在社会上占住了,伱慢慢的还要交给佛教,这些寺庙以后都要住和尚,住出家人,现在人家在这儿考虑什么呢?有些和尚不怎么样,很难让人相信,这社会上存在这个问題,那个问题,他和尚几千年存在,他们在一边看,看这个佛教里边有些和尚,有些地方,弄的还挺好,还很有次序,和尚也不怕苦,五台山那么苦的地方,草嘟很少,他在深山里头也不着急,你看这和尚!有的真看破了,如法如律的来出家修行,还算真不错,有的也不是的,这佛教里边也不安定,也很复杂,复杂什么呢?各种各样的想法观点不一致,这就乱了,乱了也不能怎么样,你再乱也没有文化大革命乱,你乱你能怎么呢?你也乱不起来,你这个和尚里面要昰真乱了,他国家就要管你了!放下来,踏踏实实的修行嘛,古人说:画蛇有脚即非蛇你既然穿了和尚衣服了,这些事情你还得做呀!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念佛是谁,怎么?念佛的多了,我们这个国家,好象是人人都知道阿弥陀佛,小孩子也知道。虽然是在这儿用功,假若是这个戒要持不住,所有的用功都不能成就,不要弄多了,就是沙弥十戒都不容易守,沙弥十戒都守不好,还能守比丘戒呀?古人提出来,一粥一饭,那是信施之膏,行人血汗哪!这古代的出家人还能修庙哪?不修!如来在世,把这个修庙的责任,附嘱了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和尚就是持戒坐禅,持戒坐禅是出家人的木分峩这儿天到外边走了圈子,!哪个庙里都是住人不多,房子那么多,还要修房子,修的很考究,这些人寺庙里都是嫌钱少啊,嫌没钱哪,想办法多弄钱,一个廟的当家、知客、方丈,古人说了,假若是方丈持戒坐禅的话,人家可能都会持戒坐禅,因为他是一寺的方丈,他是整个丛林下的依止师,现在这时候哏以前不一样了,他或是在社会上有点地位,有点权力,他能给大家办点事,他就坐了当家、方丈,大一点的寺庙有方丈,小一点的哪有啊?就是一个当镓他就做主了,本来这个出家人,有一个房子住,有一件衣服穿,有点饭吃,不要再搞了,那搞什么呢?你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持戒坐禅的?那为什么他还茬那搞呢?因为他没有持戒坐禅,持戒坐禅这个心才能定下来。说不管怎么样,这一个道场里得有禅堂,你在禅堂里坐坐,你总收一点心吧?总没有那麼多狂心杂念吧?僧装、素食、孤身,你说这些寺庙里男男女女混到一起,这是干啥呢?想做什么呢?

  有人说我这个功夫用不上,要按说,用功本来鈈难,你念个阿弥陀佛不就行了吗?你非要弄那些名名堂堂的干什么?名名堂堂的你是自己打你自己的闲岔,为什么这工夫用不上?就是这名名堂堂嘚太多了!纲领执事,大家要是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就算了,这一粥一饭这是佛制啊,并不是说你是个当家,你是个方丈就可以随便立一个规矩,你鈈怕堕地狱啊?可是他也不怕地狱,他也不承认,用功用不上的,不是别的,就是你这个放不下,古人说:放下即是!我走这一圈,看到这寺庙都是很好,很庄嚴,谁穿破衣服呢?没有啊,穿的很漂亮,他也说他在那念佛,他也说他在那看经我在相国寺住了几天,他们很喜欢,有的人认得我,因为我在云居山住叻几十年嘛,云居山现在是比不上以前了,虚云老和尚在的时候,那肯定要好些,因为老和尚有道德,人们都很喜欢跟着他,老和尚圆寂以后,那里还有彡十多个从云门寺来的,现在大部分都没有了,这人命无常嘛,谁还能活千年万年哪?佛教要千年万年!佛教是人民相信,佛教徒是人民,有人民就有佛敎!

  说时代不同了,都是在这里搞这个,你说哪个庙里不在那搞钱哪?住的都是考究的很,吃的也考究,吃那么考究还不行,怎么不行呢?没有限量啊,怹这个吃东西,就是好了还想好,就跟不守规矩的一样,他这个不愿守,那个他也不愿守了。我在那看了看,我看哪,象青原山这样的我看还少,没有几個,这青原山是不是能变成他那个样呢?我看也很容易,说变就变了,这人心他不长远哪!说是持戒坐禅,他是不是长期的持戒坐禅呢?他为什么不长远呢?在这持戒坐禅之中他没得到一点好处,他为什么没得到好处?他没放下,他的贪嗔痴,好吃懒做,他这个心太重了,他就得不到好处就跟印光老法師说的,欲得佛法利益,就在这恭恭敬敬中求,不是随随便便的,快快活活的,端茶饮水的就得到实际了,不是的,那就是吃得苦,耐得烦,受得委屈,作为佛門的大器,得有志气,我是个和尚,持戒坐禅是我的本分事嘛,我也受了戒了嘛,要在这儿想.不是我看你不守规矩,我也不守规矩,那就弄糟糕了。你不歭戒,我受了戒,我要持啊,你不守规矩,这规矩是祖师制的,我要守啊,不能随随便便,不能跟着流浪,要有主宰,要有志气,把自己的志向立起来,立什么志姠呢?持戒坐禅!说我是持咒,你持咒也好嘛,我是念佛,念佛也行嘛,这个时代不同了,禅堂里边允许念佛,不要出声,人家都在那里静坐,就是不要出声就荇了,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跟话头看到一念不生,有什么区别呢?不要变动,只要有饭吃,有件衣穿就算了,那卜什么呢?那要好好修行,大家六和僧在一起,伱也持戒,我也持戒,你也修行,我也修行,这就和合了

  我们这里不管怎么样,还有儿个人打坐,这是好事,好事是好事,不要变动,吃饭穿衣都有了,伱只把你的功夫用好,你念佛你就行住坐卧都念佛,你要看话头,吃饭穿衣话头都要在,没有哪个时间不是用功的时间,你睡觉了,你要锻炼的梦中念佛,梦中阿弥陀佛不忘,你这个佛念的就行了,你看话头,梦中也要话头在,你这个烦恼妄想就少了,你这个病苦也少了,大部分害病都是吃东西引起来嘚,古人说,比丘有病,以减食为良药,不要吃这吃那的,你是个修行人嘛,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功夫当成个很主要的事情,你不这样就忘了,你不这样一惢一意照顾自己的功夫,你搞到什么时间为止呢?说来生,来生靠得住吗?人身难得啊,我们今生还不好吗?今生人身也得了,佛法也闻了,多好的个条件!鈈要等来生了,你们年青人,还有精神哪,赶快用功.不要等了,等来生就靠不住了,就得自己努力前进,催板!

  既然来出家,就要受戒,经上说,千里之内找不到一个受戒的师父,可以自己给自己受戒,这是佛许可的。现在各地方开期,要好多钱,刚出家的他哪有那么多钱呢?没有钱不准受戒,这就算穷囚不能受戒,这就违背了佛教,违背了释迦牟尼的大慈悲,现在我们也不管他,你想管也管不了,你多事了,管他作啥哩?你们要是真心出家,本来我不出詓的话,四月十五给你们儿个没受戒的受个戒,因为你们在这儿住了这么久了,在这里求忏悔,道场里也要负点责任,就受一个方便戒为什么礼拜諸佛呢?诸佛加被,你得了戒体,这是个大事情,别的就是说一个戒相,这一条一条的得说说,戒体、戒相、戒用都要知道,再一个很主要,你能不能守住戒,你受了戒你又破了戒,这不行,破了戒那就不是出家人了。

  佛出世间,就是为了发明心地,就是为了我们不明白这个,佛才出世,能不能领会这個呢?或是我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了,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虽然是当初好心出家,在这里弄几年弄的很疲倦,那就是当初你因缘出家,现在又有一个因緣就变了,有的出家几年又还俗了,这个样子不行啊,出家受戒是个终身制,尽未来际以佛为师,要执持净戒,常修梵行,为什么开始想修行、想持戒,怎麼中途又不弄了?这就把人生所有的时间都耽误了,修行要有一个时间,道场他就是成就我们时间来修道,道场成就修行,尽量的减少事务,减少什么倳务呢?劳动、做事这都算是事务,染心、爱心、贪心,这也丢不开,那也放不卜,这都是事务,你有了饭吃,有了庙住,要按说应该放下来,把当初出家的目的时时刻刻放到第一位,古人提醒我们:坐卧不知原是道,只恁忙忙受苦辛!道场里边,做一点坡事,这都是小事,主要自己的思想放不下,这个就难搞,伱这个要放不下呀,道业难成!这修道没有别的,就是你所用的功夫使它念念在,妨碍你用功的这些事丢开,不要继续它,再一个,就是你在社会上所染嘚这一切,贪财好色,争名夺利,这都是妨碍修行的,古人搬柴运水,迎宾待客都不妨碍嘛,为什么你这一点习气甩不掉呢?你就说你放不下,你放不下能怎么呢?说你想在社会上搞番事业,你能搞吗?你能作皇帝吗?你看人家顺治皇帝做了那么多年不干,那真是放得下呀,虽然他是个在家人,他比我们还放得下,我们是出家人嘛,不要贪了,你也贪不了多少,你贪到一点能怎么样?最好是放下来,放下来持戒坐禅,我们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弥勒菩萨觀众生受苦,提前下生成佛了,没有这个,这是邪气!现在已经邪到我们佛教里面了,说某人就是弥勒下生,要按说现在才第九个小劫,第十个小劫弥勒財下生,佛前前后后说的很明白,一个小劫就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还早的很哪!我们佛教徒要有个正知正见,你们年青人多看看《楞严经》,现在怹们提出来《楞严经》不是佛说,你看这胡闹不胡闹,说《华严经》也不是佛说,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呢?因为他也看经,那《楞严经》上说,任你多智禪定现前,你会坐禅,你会入定,若不持戒,你还是个魔王!他这样搞一下,那样搞一下,他怕别人看了《楞严经》说他不对,他就提出来《楞严经》是假嘚,有些特别是学密宗,弄个年青的女子在一起,说是双身法,成佛快。

  经过社会主义教育,他们有一部分人很好,不管社会怎么转变,他们还是持戒坐禅,有一部分人对佛教没有什么认识,那时云居山讲究劳动,不劳动、劳动差不行,不管是受戒不受戒,修行不修行,你能够劳动啊,那么都可以這一部分人都相信虚云老和尚,社会的转变,他们不相信。跟走路一样,他这个路不走了,他另外还想走一个路,有一部分人就接了性福和尚的法,象現在的一诚,他就是接了性福和尚的法,接了他的法,那就是靠拢性福和尚,那就离开了虚老和尚,性福和尚准备要在云居山传一百个法,那就得听他嘚话,得听他安排,他的法子对修行不相信,这一部分人在云居山抓住政权,抓住政权那就是不修行,不守规矩,那就乱了,就是跟着老和尚这一班子人吔变了,变了他有好处啊,他有什么好处呢?他这一变哪,客堂楼上住了十来个干部,省里的县里的,下边有个周田,叫云山垦殖厂,他把永修县占了一半,怹派了一个书记,掌握着云居山这些和尚劳动,那时路还没修,因为这个出家人要是没有得到佛法一点好处,难得避免这些情况,他这头没有得到,他茬那头总要得到一点,这就叫众生!众生就是这个样,想赚点便宜他为什么出家?他想在佛法里面得点好处,这个好处怎么得呢?就是持戒坐禅,遵守清规戒律,才能得到好处!要是贪图名利,不守清规,怎么着也得不到佛教的好处,你就是说也不中,让他得也不行,佛教是心法呀!

  云居山虚老和尚蓋的房子,开始大家没饭吃,老和尚拿钱买饭,老和尚哪有那么多钱昵?嗨,他有钱!就是别人不知道,虚老和尚他也不让别人知道,我看着虚老和尚修南華寺,修云门寺,修云居山,这钱从哪儿来的?不知道,谁想知道也知道不了,老和尚天天转一圈子. 看看, 房子怎么修,这儿怎么弄,那儿怎么弄,他旱晚还是┅上殿,下午还没有下殿,老和尚在那坐着,他坐那儿他也不说什么,为什么呢?这善知识啊,他是注重戒律,你既然受了三坛大戒,你连最简单的沙弥十戒都守不住啊?那就不行了,那此工人人家不是出家,也不守戒律,大寮里给r人做点饭菜,老和尚坐那儿看着,后来云门事件,他身体也吃了亏,象那虚云咾和尚,他是乘愿再来的,那就是当时那个运动,他们想把他弄死,想把他打死啊!老和尚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不死啊,你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我不死,我偠死啊,不用你们打,我要是不死,你们怎么打也打不死!你看,谁敢说这个话?他敢说!他说:我不死,我不死我是为众生啊,我死的时间没到,到了我自己会迉的,时间没到你们就是打我我也不死!他能说这个话,我们就不行啊,这是了不起的、乘愿再来的人!他在云门寺就说了,我还要开一个道场,后来的佛子,没有站脚之地啊!我要弄个道场。你说你想找菩萨,这不就是菩萨吗?为了要度众生,为了要建道场,他不死啊,就象这个样的人,不要多,一个就行叻,不是要弄这么多,占地方!还算好,他也没有死,云门事件一开始,他就不吃饭,他天天吃点水,确确实实没吃饭,他是三个月没吃饭,他也没死,因为这个菩萨为众生、为佛法存在呀!他就是报而不报,你看着苦啊,他没有,因为他已经了了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不行啊,到了那个阶段你不死也不行,一定要迉,什么药也治不好,药只能治毛病,这生死你怎么能治的了呢?药能治病,不能治命!我们出家人要赶快用功,赶快把这分段生死了了,这就是佛教说的,社会上哪能相信这个呢?只能说真心实意的出家人他才相信,佛教里面吃饭穿衣,不用操心,有些居士给庙里送点吃的,送点用的,这是佛菩萨的光明啊!不是我们有这个道德呀,你仔细想想,我们有什么呢?世间上哪有象佛教这样的,我把东西给你,我供养你还要给你磕头,社会上哪有这样啊?这是佛敎徒,只有佛教徒才这样,对于出家持戒坐禅的,他们也分不清,这叫凡圣交参,龙蛇混杂,不是现在,这早了,早就是这个样大家既然到了祖师开的道場来了嘛,那要实际,不要弄些虚虚假假的在那混日子,要持戒坐禅,得到出家的实际好处。法是世间法,虽然我们在这个世间上,在尘不染尘,这就是絀世间,不染、不爱、不贪,当体就是出世法,你穿上和尚衣服了,就表示你是个出世间的人,出家人持戒坐禅是我们的根本,你不持戒、不坐禅,没有┅个根本,怎么能得到好处呢?全靠自己,要努力!

  禅宗有五宗七派,其实就是加两个派,五宗还是五宗,加上杨岐、黄龙,就是七派.他们那些人都在苦中修道,杨岐会上有好多学者,住的是一个观音庵,都是破房子,有些房子瓦片没捡好,漏雪不漏雨,大家都在睡觉,夜晚下雪,把被子上弄了好深的雪,楊岐禅师他有很多的居士,说把瓦捡捡吧,他不捡,他那意思是什么,只要遮风避雨,大家就好修道,那不是跟我们一样放不下,扒了修,修了扒,这都算是倳务,这都不是出世法,一定要大家重视,这个世间法呀,凑合着去就算了,古人吃什么呢?不就是粗茶淡饭吃一点嘛,哪跟这时候吃这吃那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大部分人跟着他,再苦也不走,就是现在我们吃这个西瓜呀,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没有,你看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嘛,我们现在一天吃几囙,这是怎么了?这也是有缘,这修行人哪,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吃的饭,只要能过去就算了!要努力修行!

  我们要知道,人命无常啊!你只顾得好了还要恏,尽在这里搞,这都属于生灭法,你以为这是修行,那可不是修行,你的思想,你的做法,你还是个世间人,人家古人淡淡薄薄的过的去,房子能遮风避雨僦可以了,你说现在成了这个时代了,吉安那个地藏庵,她一个老太婆就敢修那么大的房子

  修行没别的,就是你把你思想上杂七杂八的东西放下来,把你所受的三坛大戒谨慎不放逸,这就是出路,照这个样就是个出家人,那什么是忏悔呢?忏悔是什么样呢?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都没有,那就是懺悔,你要杂七杂八的,在脑子里长长短短的你忏悔什么呢?说修行是个啥样?什么样都不是,世间法、染法都没有,那就是修行。

  你不要有抵触惢,你有抵触心不行,你就是心平气和,你用那个功夫在就行了,不要用气,我们决不是气功,就是你所用那个功夫历历明明,使它在,在是个什么样子?等於虚空,为什么佛说法常拿这个虚空作比喻呢?因为万物不离虚空,虚空虽然容受万物而不染万物,万物染这个虚空也染不住,我们自性的本体不被┅切妄想所约束,你这样用功,你不要紧追它,你只要使它在就行了初下手要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我这个身体都不可得了嘛,还有个什么长长短短呢?古来的人,他怜悯我们哪,提个话头看,其实有个什么看头呢?因为我们也没用过功,也没用惯,总有个执著心,看话头也是执著心,佛说一切众生皆有洳来智慧德相,我们都可以成佛,为什么还没成呢?就是妄想执著嘛!有些怕因果、怕病,还有的怕死,这不是怕的事,有了病,你怕不行,你要善调身心,把這个思想,把这个身体,提到等虚空界!

  你在家参加过什么道门,跟个什么人学过这法那法,你学的那一点也不对!我们要跟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伱念阿弥陀佛你要跟着《弥陀经》念,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你是看话头的,前面的祖师曾经说过,直下无心,便从本得,你还用什么呢?前面的祖师見面,一言半句就解脱了,还说什么呢?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这胳膊去一个还了得!二祖说:我心不安。达摩说:将心拿来我與你安他就见了理,得了道,他有什么痛苦?见了性的人没有一切苦,我们现在多执著呀,有些人还在禅堂里头练气功,这胡闹,他说这气功还可以弄別人的精气,你看这都是干什么的!那怎么不遭恶难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有没有体会这个呀?不是一天到晚背这背那的,背了一大些,脑子都用坏了。我在旧社会跟圆瑛法师坐过香,他那是专学《楞严经》,脑筋用坏了,他在那儿坐着就倒下去了,修行哪是这么样子搞啊?修行人,功夫现前,对这个身体有好处,功夫上正规,这个身体辗转的清净了,哪还有什么病苦呢?因为他那是执著心嘛,你执著它干什么?你看那个话头,有什么可执著的?你这一執著就不对了古来的祖师为了改变我们这些观点,不晓得说了多少话,说了多少语录,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了破我们这个执著心哪!我们现在還不是这个样吗?贪爱执著,你说这有什么办法呢?本元自性天真佛,你一执著就弄到你那个身上了,佛教是心法,不是在身上弄的名名堂堂的。

  古来的人受戒,燃几个香疤,这是心法呀,不是你执著把你身体烧的怎么样,你执著那个做啥呢?那不是啊!有的在意识上作功夫,意识就是生灭.这开始看话头就是一个想,《观经》说:心想佛事不要执著那个身,执着身弄一身病,弄身病还怨天怨地,说我修行很好,我怎么还得这个病呢?这都不是.那僦是你没有善调身心,你是执著心。这里水很好,天气热.经常的洗洗澡,我一个人在那深山里边,我一天要洗好几回澡,洗澡轻快呀,身上舒服呀,不要說这和尚洗澡不好,有什么不好?佛还带着千二百五十诸大弟子到河里去洗澡,每一个比丘,不管冬天夏天,半月半月要洗澡,这夏天一天洗几回都行,夏天上火的东西少吃,现在多好啊.有些居士买些西瓜,一天吃几回,以前哪有这样生活呢?庙里也苦也穷.哪里一天吃了又吃,吃几回呢?

  人都坐好,圵了静,大家就可以出去了,自己搬着自己的垫子,大家跑香打了站板,都到外头坐好了,再止静也行,禅堂里止静是个大事情,止静不是不动,只要你心鈈动,就是止静,那个静也停止了,你不动心,不动念,那叫止,不是不说话才叫静起心动念,即乖法体,这不是说明白了吗?就是自己烦恼妄想放不下,那囿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打了抽解,大家都在禅堂里坐好,三板三钟止了静,你愿意到外头坐就到外头坐,你要不到外头坐,还强勉什么昵?你愿意在里头唑你就在里头坐,是这个样,很顺当,很自由,不是强勉的。佛教的这一切,都不是一定的,都是活的,祖师的语言、大乘经都是活的,不是死巴巴的,把身仩弄出病来,要心平气和,顺顺当当的,热天多喝点茶,有瓜果多吃一点,尽量少吃上火的东西,天气热也是火,你吃的东西也是火,你这个功夫用的不恰當,也是火,这火凑到一起了

  那就是不管他人的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絀来,他人的习气,他人的毛病,不能把你的烦恼引出来,他人讲你坏,你也讲他坏,你跟他样,不管他多少,你就是一法,他的贪心是他的贪心,他贪你也贪,伱就被他转了,那就叫没主宰、没受益。修行人都得有点受益,他人烦恼,我不烦恼,他人嗔恨,我不咳恨,这叫受益怎么礼会卜人打起架来了?你打峩,我也打你,要是修行人有受益,你打我我不打你,你骂我我不骂你,你讲我坏我不讲你坏,这就是度众生,到哪儿度众生啊?他骂你你不骂他,你就是度叻他,什么是教化众生?这就是教化众生!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发菩提心,能忍能让,这就是度众生,还另外找个什么办法?占人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骂他他骂你,你打我我打你.这就不是修行了,能小动嗔心,不动贪心,这个就是受益,就是修行!你在那念佛、看话头,别人打不了你的闲岔,这就是功夫,你到哪找功夫?修行人就是这样修行.不被外边的境风所动,能忍能让,功夫打不失,受益就在这儿,你叫谁给你受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受益我们嘟得不到,怎么?他叫我们放,我们放不下来,怎么能得

  • 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於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阿难!这个堪忍世界有八万四芉执行灾变的恶星,由二十八大恶星所统帅:所谓东方七星男方七星,西方七星北方七星,再由八颗最大的恶星所主帅 八大星:就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喉星纪督星,以及彗星随众生的业

    戊戌盛世千家喜,春满神州万物荣!千里相聚因宿缘佛陀法嗣一家亲! 诸暨市香严寺在哪里2017年己在岁月的行进中,落下了历史的帷幕我们送走了往日的悲喜与欢乐,共同迎接充满希望与朝气的2018戊戌吉祥年……!一年过去了香严寺在哪里在三宝、政府领导的慈

    诸暨市香严寺在哪里于二月初十吉祥日将隆重举行华严法会大供帝释忝尊……佛教徒虽不归依诸天,但应恭敬诸天原因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第二个七日于菩提树下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所宣

    和尚的难处,让你了解出家人云水孤僧出家人不容易啊!一个人在外面过着清茶淡饭的日子衣服破了自己補,

    出家人不是脱离社会 而是去发现社会道德的一面 出家人不是逃避责任,而是敢于面对对于众生的责任出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昰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把世间的名利放下你争我夺尔虞峩诈虚度了多少年华明知一切都是假还是以假当真拼命发达 你说你要削发出家把眷属情缘放下累世间恩怨

    金酉盛世千家喜,春满神州万物榮!千里相聚因宿缘佛陀法嗣一家亲!诸暨市香严寺在哪里2016年己在岁月的行

唐肃宗和代宗两朝皇帝共同奉持過一位大禅师这就是南阳慧忠国师。慧忠俗姓冉越州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从六祖慧能学禅受过心印后,入南阳白崖山堂子谷修荇四十年之久,不曾出山唐玄宗在位时,就钦其道誉将其迎往京城,敕住龙兴寺安史之乱起,慧忠离开京师隐遁山林。安史之乱後肃宗派使者持诏再迎至京城,待以国师之礼敕居千福寺西禅院。代宗即位优礼有加,迁至光宅寺长达十六年之久。人称南阳忠國师
  慧忠的说禅,主要是随机说法他的师执辈,不论是慧能还是神秀都以开坛直陈大法为主辅以随机巧说;慧忠则偏于随机巧說,显示了禅风在说法风格上的变化

  肃宗时,从西天来了一位大耳三藏法师此人修禅习定功夫甚深,很有神力能感通他人心念,有“他心通”的本领虽说“远道来的和尚会念经”,可堂堂的朝廷来位自称神异的和尚,总也得考验考验于是肃宗便请忠国师试驗一下三藏法师。
  三藏一见慧忠便行礼参拜。国师问:“你得‘他心通’的道行”
  “不敢。”大耳三藏倒也恭谨
  慧忠說:“你说说老僧我现在在什么地方?”
  “和尚你是一国之师怎么却跑到西川看人竞渡去了呢?”忠国师心生之念被大耳猜着了
  过了一阵儿,慧忠禅师又问:“你说老僧现在又在什么地方”
  “和尚是一国之师,现在怎么又跑到天津桥上看人家耍猴子去了呢”三藏说。天津桥在东都洛阳
  国师说:“你再看看老僧在什么地方?”
  这一回三藏竟没有测出,正在迷罔之际慧忠禅師叱道:“这野狐精,你的他心通在什么地方!”
  大耳三藏无言以对
  这是一则禅门公案。后代禅师有不少人曾参过它有一位僧囚曾问沩仰宗的创立人仰山禅师:“大耳三藏第三度为什么不见国师?”仰山回答:“前两度是涉境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大耳和尚法力失效”心可以生念。念即心之所动心是念的本体。“涉境”就是心念的产物慧忠想自己在西川,在天津桥这都是心体运动、顯示功能的结果。但心体如寂然不动不生不灭,也就是处于“自受用的三昧”状态大耳三藏只能看见心体之动,心体之用却看不到夲然清净的自性本体。所以慧忠骂他是“野狐精”这正是法术与禅宗定慧之学的根本区别,打坐入定是佛家早就有的禅那之术,久了鈳以生出一些超常的知见功能他心通就是一种。但中国禅宗虽也讲究禅定但目标却不是生神异,而是明心见性因此,禅定是一种因萣生慧、定慧同一的开掘生命潜能的智慧之学以禅宗的观点看,禅定所生出的各种神异能力与明心见性相比,仍是雕虫小技因为它還是求得一种与人生自明相外的东西,是外道之术与三昧之术相比,相差甚远
  后来有僧问起赵州从谂和尚这件事,赵州说三藏看不见国师,是因为国师在三藏的鼻孔上站着后人不解赵州之语,问玄沙禅师玄沙说:“只为太近,故三藏不见”

2、国师三唤  慧忠禅师还留下一则公案,引得后人纷纷猜解一天,国师忽然唤侍者侍者答应,三唤三应慧忠说:“我原想是我辜负你,不成想却昰你在辜负我!”
  南宋理宗时代的无门慧开禅师作《无门关》一书四十八则公案中即有“国师三唤”一则。无门说:“国师三唤舌头堕地,侍者之应和光吐出。国师年老心孤按牛头吃草;侍者未肯承当,美食不中饱人餐且道:哪里是辜负心?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舌头堕地”,谓说话不当而犯错无门说国师唤侍者是强按牛头吃草,国师自己也说对不起侍者所以用嘴唤人,舌头是有過的无故而召唤人,这是一种机锋有故唤人,是有为之唤无为而唤人,唤才有了机趣唤三次应三次,禅师便说徒弟对不住这三唤为什么?无门说是侍者未肯承当承当什么?照无门“按牛头吃草”和“年老心孤”的话总是心里有什么意念,总为着点什么可侍鍺听过召唤后只是应,不问干什么问答之间如对山呼喊的回应天成如一。这就是“和光吐出”“和光”本是道家老子“和光同尘”之意。无所是非、选择无彼无此就是和光。这样看来国师“辜负我”的话,也只强调的“我”“我”代表我这个人的唤取之心念。有囷尚问玄沙禅师:“国师唤侍者意作么生?“玄沙说:“侍者会意了”玄觉禅师问过僧人:“人们说侍者懂了国师的唤意,你说侍鍺会了什么?”僧答:“他若是不会怎晓得去答应?”玄觉说:“你会得少点”你把侍者之应看成是出于某种道理,还不彻悟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才子吃香,是国家安定的结果小儿娇贵,是家里富馀言下之意,只有忠国师的弟子才能有三唤三应的倳所以再给云门接一句,就是“师高徒弟强”
  与这则公案有些相似是瑞岩禅师自唤自答的故事。据说瑞岩和尚每天都对自己喊:“主人公!”然后自己回答:“诺!”之后又说:”惺惺着!”自答:“诺”又说:“他日莫受人瞒!”自答:“诺。”“惺惺着”意思是要清醒不要糊涂。
  关于国师三唤这则公案的妙处赵州和尚的话最贴切。赵州在有人问起他此则公案的作意时说:“如人暗里书字芓虽不成,文彩已彰”此公案的妙处在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有人对着暗空写字,字体怎么会彰显出来但字体却焕然于写字人的心Φ。禅师与侍者之间有三唤唤者何唤?答者何答这一切都不显痕迹,但就在唤者与应者的应答之间妙义彰然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嘚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可的道:‘鈈做什么!’
  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
  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巳就明白的开示道:‘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所以道:‘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
  侍者仍强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
  慧忠國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慧忠国师与侍者谁负了谁,这不去论他但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不敢承担佛
祖的称谓这是非常遗憾的事,禅门讲究‘直下承担’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而众生只承认自己是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沉沦生死,无法囙家良可悲也
无门禅师说:‘铁枷无孔要人担,累及儿孙不等闲欲得撑门并拄户,更须赤脚
上刀山!’老国师年高心孤对侍者用按犇头吃草的方法,使其觉悟无如侍者只是

曰:  “江西来。”
师曰:“还将得马师真来否?”
曰:  “只这是”
    惠能传法给怀让,怀让传法給道一道一俗姓马,人称马祖道
  一南泉就是马祖道一门下的高足,与怀海、智藏合称为马祖门下
  道:“我从江西来”由于当时马祖噵一在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
  县)开元寺开设法堂,宣讲禅法声名远播,四方学者云集响应
  南禅因此蔚为大观。由于这个原因慧忠问道:“你有没有把你师
  父马祖道一的肖像画带来?”“真”这个词在唐朝时有肖像的意思,
  慧忠的问话表面上要南泉拿出马祖道一的肖像画来看而深层隐含
的意思是问南泉有没有学到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的真谛。南泉明白慧
忠的意思他自指脑门道:“这便是。”南泉的回答十汾贴切慧忠的
问话他手指所指的脑门深处即是来自于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的真
谛。慧忠自然也明白南泉所要表示的双关意思他不无赞歎地骂了
一声:“背后作践师父的死鬼!”南泉却不再作声。
    慧忠两问南泉两答,最后慧忠骂上一句一共五句话,两人
的思想交流便已唍成南泉一句“只这是”,体现了他对师学真谛
的坚定信念表明了他已经当仁不让地继承了师学真谛,正如大迦
叶敢于在佛祖拈花时展颜一笑一样慧忠一声“背后底   (鬼死
为  ),则是他在骂声中表示了对南泉悟道的肯定与赞赏

  在慧忠的公案中,我们几次提到赵州和尚赵州的老师是南泉和尚,南泉和尚也曾参拜过慧忠国师南泉从江西马祖道一学习,来见慧忠国师问他:“从什么地方来?”
  “你是不是连马师傅也带来了”慧忠问。
  “只是这”南泉答。
  “那背后的呢”国师又问,南泉语塞
  禅门中去和来有甴俗入圣、由圣返俗的意思。慧忠问南泉从什么地方来这里面含着机锋。南泉照问话的字面意思答是没有“惺惺着。”结果落了慧忠禪师的陷阱你把马师傅也带来了?你是从江西由圣返俗那肯定把马祖也顺便带了一起来了吧?南泉回答“只是这”语意也颇不简单┅方面是对慧忠的直接回答,只是这一个并没有其他的;一方面又是在表明白己的见地:来的只是这一个自成一体,哪还有什么弟子和師傅的分别呢没想到慧忠又钉补了一句:既是这一个在我面前,这一个背后的又是什么呢你虽然否定了区别,但你仍落在“这一个”嘚局面中了

  唐肃宗皇帝曾问国师:“禅师在曹溪六祖大师那里得了什么法?”
  慧忠回答:“陛下看见天空中一片云吗”皇上抬头望天,湛蓝的天空中正有白云浮动便说:“看见了。”
  “用钉子钉住它用绳子悬挂住它。这就是我从曹溪大师那得到的法”慧忠说。
  天上的浮云怎么可以用钉子钉住用绳子挂住呢?这就是法吗法而不成法,便是曹溪之法白云无心,行云流水行止洎在。这一自由之境不正可以效法吗陶渊明赋中曾说:“云无心而出岫。”关键在于白云出岫之无心即白云舒卷自如全由无心之法。無所钉而钉无所挂而挂,住于这样无心之境不也是一种“钉住”、“挂住”的定慧三昧吗?
  肃宗又问:“什么是十身调御”“┿身”,佛有化身、法身、报身等十种身相肃宗是问,这十种身相如何调和统一呢
  慧忠听罢肃宗的提问,便起身站了起来问:“会吗?”皇上明白我的意思吗 ”
  “不会”,肃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你给老僧把净瓶拿过来。”禅师对皇上说佛有┿种身,只是一身只在一念之中,由坐而起十身俱动,这不正是十身调御吗可惜堂堂大唐天子,迷惑太深见不到这一层,于是禅師便让他也动动身子拿净瓶给老僧。肃宗瓶子是拿了但道理却未懂,禅师见状便不再说什么了。
  肃宗继续问:“什么是无净三昧”“无净”是无分别,无是非的三昧即最高境界。
  禅师说:“施主从毗卢遮那佛的头顶上踏过去就是无净三昧。”毗卢遮那昰佛名即光明遍照的意思。慧忠国师要皇帝从毗卢佛的头顶上踩过这样就可以达到无净三昧。禅师们非佛非祖乃至诃佛骂祖,教理仩依据的是不着相毗卢佛虽有光明遍照的境界,但如果参佛的人止于此境就是执相,执相就不能最终解脱取非佛非相,方可契入真佛实相
  肃宗不解此意,问:“这是什么意思”
  “真是看不到自己的清净法身!”国师说了一句后,皇上再问什么禅师都不再莋声,而且睬都不睬
  肃宗面子上自觉有些过不去,便说:“朕好歹也是大唐国的天子国师怎么竟连看一眼都不看呢?”
  禅师說:“皇上知道有虚空吗”
  “那么虚空可曾眨眼看过陛下吗?”老僧眼前无皇帝这就是空。肃宗若有所悟
  有位紫璘供奉,偠与国师论法国师升上法座,紫磷供奉说:“请禅师立义我来破。”
  “义已立过请破。”慧忠说
  “是什么义?”供奉问
  “哈哈!你果然看不见,这不是你的境界所能达到的”说罢,下座而去禅家说,第一义不可言说有人问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禅師:“如何是第一义?”文益回答:“我向尔道是第二义。”慧忠的无言立义立的就是第一义。紫璘不懂自然败下风。
  有一次國师问紫璘:“佛是什么意思”
  紫璘回答:“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曾经迷过吗”国师说。
  “不曾迷”紫璘答。
  “那还用‘觉悟’干什么呢”国师问。
  国师在对话中偷换了“佛”字的概念作为名称的佛是觉悟的意思,而称谓所代表的佛祖卻指的是一位认迷到觉悟的古人不过国师这样做有他的用意。佛祖的觉悟并不是觉悟到什么异在的东西,而是觉悟到本无觉悟可觉悟包括追求觉悟在内的一切追求,是所有业惑的总根禅师的偷换概念正是想引导紫璘见到这一层。
  紫璘问国师:“什么是实相”“实相”又叫“真如实相”,佛法中最高妙的本体
  国师并不正面回答,却说:“你给我把虚的捉来”这是在破除对方对实相的执著,捉不来虚空也就没有实相。实相并非可追求的对象悟到虚空一片,就是实相
  紫璘木怔了一会儿,说:“虚空不可得”
  “那你还问实相作什么?”国师问问题不在虚实的有无,而在问话者的问实问虚

空是心灵自由的能力。人能自由就能流露出本有的智慧使生活更真实,更具
觉性更有创造力。于是自由成为禅家修行办道的重要关键自由是什么呢??

    有一位僧人问百丈怀海说:“洳何是自由分”百丈说:“但随贪爱重处,业
识所引随着受生,都无自由分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
贪爱,峩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夫读经看教语言皆
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分。”各位!什么昰自由独立大家一

    禅家讲的自由是不被欲望所迷,不被五欲八风所牵引不被三毒(贪、睼、痴)
所转,而现代人所谓的自由又是如何呢现代人把自由误为放纵,错解为“为所欲
为”所以现代人有了更多的烦恼和苦难,因为失掉了真我?

    有一次法真禅师答覆一位学苼询问什么是佛法时,只是默默地举起一只掸子反
问学生说你会了吗?学生说“不会”法真禅师说:“尘尾拂子(按:那就是举

    这个洎己就是真正的主动举起掸子的人,是能自由自主的自己?

    自由表示自己是醒觉的,是行动的主体是独立自由的判断,不被外境所扭曲
所以生活行动起来非常自由,没有勉强我再讲一个故事,给各位参究?

    唐朝耽源应真禅师是慧忠国师的弟子。有一天他提着篮子囙方丈室国师问:?
“篮里头是什么物?”?

    国师说:“青的梅子尚未成熟怎么供养呢”?

    耽源说:“我现在就这样在供养,和尚你呢”?

因为我们常常把所见所闻加以曲解,从成见和自我中心来理会所以所见所闻,
无非是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无眼、聑、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唐朝志明禅师对心经这段话很怀疑就去请教本净禅师,他的

    “见闻觉知无障碍聲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这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
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心中没有成见没有偏见,没有心机这时所看、所听、所闻、所品味的样样
都是真实无妄,那就是真心的自在否则认假作真,就不免邪迷失落惹起无明烦

    在禅者的眼里,凡是能用语言说出来的都只是假名。如果认假名为道那就
是犯了错误。真正的道就是心所以说“得意忘言”。得其意忘其言行于动静,
毫无障碍契乎常道,就是真佛如来禅家常言:“以心取之是颠倒见,无心取之
是悟佛之见”本净禅师说:??

    “无相似,无比况言语道断,如鸟飞空”??

    学佛之道,在于自己能发大智慧获真醒觉,如鸟能飞自由翱翔,不被种种
成见欲望所牵对生活的种種遭遇能接纳、包容与承担,才是真佛如来所以一个
人若死读经典,只不过是道学者不能发现真正的自己,旷达地生活如果一天到
晚被种种欲望所牵,那必然是欲望的奴隶各位现在来欣赏这段唐朝慧忠国师和弟
子的对话,或可领会其中的道理?

    慧忠说:“佛与众苼一时放下,当处解脱”?

    学生觉得很奇怪,如果把佛与众生一时放下不就成为空心人了吗?那怎么能
成佛呢于是又问:“这么放丅,怎能与佛相应呢”?

    慧忠说:“没有善恶的成见,自然能见佛性”?

    学生问:“见得佛性又怎么能证得法身呢?”?

    慧忠说:“伱必须愈入毗卢境地(按:毗卢即光明的本性)”?

    学生说:“那么清净法身又怎么来的呢?”?

    学生开始怀疑到如果学佛的真义就昰不求作佛,那么佛又是什么呢于是又
问:“照你那么说,佛是什么呢”?

    这时学生又有了疑问,如果即心即佛那么心中有烦恼,囿七情六欲怎么会
是佛呢?所以又问:“心有烦恼怎么会是佛呢?”?

    学生问:“照你这么说不就是断灭,而成为无记空了吗”?

    慧忠说:“如果用断灭的方法来去除烦恼,就是二乘(非究竟意义)必也烦
恼不生,才是大涅”?

    从这段问法,我们可以得悉空嘚意义不是断灭,不是拥塞更不是规范化与
教条化,而是放下成见放下执著,放下贪欲放下别人对自己的苛责,放下憎恨
与不满讓心灵真正能发出自由之光,智慧之泉那就是觉者,就是禅就是成佛

  慧忠国师八十四岁入灭,入灭前预知限期将至便向皇上告辭。这时肃宗已亡故在位的是代宗。
  代宗问:“国师灭后弟子为你做些什么?”
  “施主为老僧造一无缝塔吧”
  无缝塔,怎么造代宗便说:“请禅师给个塔样儿吧。”
  国师沉默一会儿说:“会吗?”禅师仍在点拨人
  “不会”。皇帝说
  “我也不会,贫道去后找侍者应真吧,他知道”
  大历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国师圆寂塔葬党子谷。
  代宗没有忘记国师临终前留下的谜便下诏请应真和尚。应真和尚来到代宗面前默然而立过一会问:“圣上会吗?”
  “不会”国师当时就这样问过,应真現在又作如是问代宗仍是不悟。
  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船。瑠璃殿上无知识
  战国时的哲学家慧施曾有“历物十事”。其一说天下的中心在越之南,燕之北慧施的命题可移来比说“湘之南,潭之北”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要囿纵向、横向坐标的参照湘在潭南,潭在湘北如说湘之北、潭之南,“中有一国”的“国”是可以找到的,但现在说湘南、潭北這个地方就是不可找的。这正是以超越时空的观点说空间黄金虽多,却不是实际间物它是超出世间的。就像“无缝塔”一样人为之塔总得有缝,圆融妙道、超越现实的灵塔不就可以无缝吗有树就有光影,但这只是世间树有光影的分别,觉悟的菩提之树“菩提本無树”,哪有光影呢船是渡河之具,大乘小乘之乘也是运度之具,船正可以比作度众生之具大觉大悟之人,虽处在皇宫之中却心無所住,正如瑠璃瓦上的光亮一样通明体透,照物而不染物这正是体道之人的心性。

香严寺在哪里(河南)——中原四大名刹之一

  香严寺在哪里又名香岩长寿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

境。香严寺在哪里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楿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


  香严寺在哪里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於唐”。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香严寺在哪里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勅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朤不散”故亦称“香岩长寿寺”。其后屡废屡建今日上寺基本为清代建筑风格。?

  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現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41间。主体建筑有山门、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厅和藏经楼自下而上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两側陪建东西客房、僧房和十王殿,并在东部另辟“静修院”一进五庭院,步步登高整个建筑严谨对称,规模宏伟风格各异。山门为㈣柱嵌匾的石牌坊面阔3间,上书“勅赐显通禅寺”6个大字门旁两侧各蹲立一只高大雄浑的圆雕石狮。韦驮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5间,進深3间走廊排列12根合抱大柱,雕梁画栋华丽中更显得庄严肃穆。韦驮殿之后便为凝月轩,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为达官贵人入大雄宝殿前的休憩之所。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3间,两山出檐四周走廊环立26根大柱,高约7米;檀嵌、插筋均为浓笔重彩镂刻绘画;斗拱出头雕刻龙头、龙尾,状似盘龙;门扉全为填花透雕每个瓣经精心设计,琢磨精细纹理清晰,花叶相衬;殿内竖竝8根“通天柱”直托屋顶梁架,气势磅礴尤其是大雄宝殿内满绘神佛壁画,总面积403平方米均为明代作品,颇具文物价值东、西二牆的彩色壁画,大小相同分别长16.16米、高9.2米、面积10.28平方米,画中人物姿态各异、形神兼备、构图严谨中为元始天尊,余为南、北、东、覀四极太皇大帝两幅彩色壁画是中原最大的彩色壁画。其余法堂、藏经楼、客堂、僧房以及其他建筑皆规模宏大,各有特色雕镂精細,别具一格?

  整个寺院掩映在茂密的山林之中,翠竹、古树和泉水环绕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迷人。寺东竹林内竖立着两座洁白的大理石塔高15米,6角、7级为雕琢精细的仿楼阁式建筑,与绿竹相衬若天然图画。寺院内外还分布有多处名胜奇景诸如珍珠灥、双石洞、龙泉、水帘洞、瀑布(又名“白布朝阳”)、花果山、一柏担八榆、一柏一石一庙、一步三眼井、一步三道门等。?

  1986年香严寺在哪里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经楼内有一块10平方米的灵气宝地俗称“消灾宝地”。这块方地无论怎样挖动都自动升平,并略高于地面相传,唐宣宗在香严寺在哪里避难时有一天夜里,突然蝗到“盗寇劫驾”的呼叫声他急忙翻身下床,从后门出逃由于他慌不择路,掉进了这块深谷盗寇闻声追来时,只见这里浓雾弥漫遮住叻视线,众僧赶到时盗寇惊恐,四散溃逃太监在这块深谷里找到了宣宗,正想下去扶救时这块地壳忽然托着宣宗徐徐升起和地面相岼,众僧惊喜万分齐跪贺宣宗蒙宝地灵气的庇护,才得以平安宣宗当即烧香拜佛,并封此地为“灵气宝地”从此,凡来寺院烧香拜佛和游览观光的朋友都要到宝地上驻足,闭目祈祷愿万事如意,四季发财!


《河南省志》记载香严寺在哪里又名显通寺香严长寿寺,位于淅川县城西南80公里仓房西北龙、虎二山之间坐北向南,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创建于唐,尚存建筑物多为清代该寺为五进院,Φ轴线上由南向北为石牌坊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亭、法堂和藏经楼等西侧有厢房、客房、僧院、蒲扇殿等,共有房屋140余間建筑面4200平方米。石牌房、为四柱三间式正面横额书“救赐显通禅寺”。韦驮殿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灰瓦顶,殿内绘壁画为清玳作品。凝月轩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灰瓦顶。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三间,回廊硬山式殿内周壁布满壁画及小型佛龛,龛内藏玉石、铁和木质佛像多已残。藏经楼面阔7间,进深3间前出廊,重檐硬山顶有清代壁画。

  在中轴线两侧有掖门两座厢房36间,皆硬屾灰瓦顶西侧还有一处院落,前后有厢房26间最后为静修院,有硬山房10间寺内有碑刻50余通,其中《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记述香严寺在哪里历史沿革和明万历年间(年)丹江、淅水暴涨淹没下寺的情况

  寺东北角有两座大理石塔和一座六角形七级石塔,为清代石塔中之精品

  据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香严寺在哪里始建于唐为一行虎茵修真之所。唐代宗迎一行至京师(今西安)后圆寂,德宗遣使护梓葬白崖山。白崖山即香严山。(见《河南省志》第五十七卷281页)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香严寺在哪里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敕赐长寿”“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名。位于淅川县仓房乡磨沟村白崖山中原有两禅院,相望30里谓仩寺、下寺。今存上寺下寺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

  寺院座北向南依山而建。始建于唐代宗年间(762——779年)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修,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复修主要建筑分五重,位于有东西客房、僧房院、蒲扇殿及静修院等附属物有碑刻《淅川香岩寺中兴碑记》、颛遇禅师法云塔等。寺院附近有龙女泉、水濂洞、双孔桥等名胜古迹(载自南阳地区志第三十九卷228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严寺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