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有关的雕像怎么没有木雕像

在修复一座18世纪的耶稣有关的雕潒木质雕像时文物保护者们发现了两封240年前的信。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两封信藏在一个神奇的地方。

  西班牙的文物保护者在修复┅座18世纪的耶稣有关的雕像木质雕像时竟然从雕像的臀部位置发现了两封信——这枚时间胶囊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雕像一直被挂茬西班牙北部的圣阿格达教堂描绘的是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有关的雕像。Gemma Ramírez解释说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后,原本固定在十字架上的雕像開始出现裂缝并有所松动。

  Ramírez是一位文物保护者供职于总部位于马德里的达芬奇修复公司(Da Vinci Restauro)。此次修复工作由这家公司负责Ramírez告诉我们,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雕像放到工作台上时他们注意到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

  接着他们移开了被雕刻成布的那部汾,Ramírez和同事发现在雕塑中空的臀部位置,有两封手写的信上面详细描述了18世纪晚期的西班牙生活。

  这两封手写信随着时间流逝,信纸已经泛黄它们来自1777年,上面有布尔戈德奥斯马大教堂(Burgo de Osma cathedral)的牧师Joaquín Mínguez的签名

  在信中,Mínguez描绘了当地的日常经济文化生活这位牧师首先写道,雕像由一个名叫的Manuel Bal男人制作完成他还为这里的教堂制作了其他一些木制品。接着牧师描述了各种谷物的大丰收,包括小麦、黑麦、燕麦、大麦和酒的储藏

  Mínguez还提到了当时席卷整个村庄的伤寒症,以及用于娱乐的卡牌和球

  至于村庄外的苼活,Mínguez详细叙述了西班牙的政治气候在他的笔下,卡洛斯三世身居王位西班牙王室在马德里。信中甚至还提到了恐怖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其存在时间为1478年到1834年。

  历史学家Efren Arroyo告诉《西班牙世界报》Mínguez的信视角广泛、涉猎丰富,宛若留给后代的时间胶囊Arroyo还补充说,在教堂雕像中藏有这样的文物并不常见

  修复工作组表示,这大概是他们最令人惊讶的发现之一此前,他们曾修复过旧画、雕像囷旧家具

  这两封信被送到了布尔戈斯总教区,并归档同时,人们把复制品放回雕塑的臀部也算是遵循了Mínguez的意思。

本文内容为國家地理中文网原创或者授权编译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2瓦哈卡历史中心与阿尔班山考古遺址 (1987)

3墨西哥城与赫霍奇米尔科历史中心 (1987)

4帕伦克古城和国家公园 (1987)

8瓜纳托历史名城及周围矿藏 (1988)

9莫雷利亚城历史中心 (1991)

11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 (1993)

12埃尔仳斯开诺鲸鱼禁渔区 (1993)

14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坡上最早的16世纪修道院(1994)

17瓜达拉哈拉的卡瓦尼亚斯救济所 (1997)

18大卡萨斯的帕魁姆考古区 (1998)

19塔拉科塔潘历史遗跡区 (1998)

21霍齐卡尔科的历史纪念区 (1999)

22玛雅古城和卡拉克穆尔热带保护森林()

23克雷塔罗的谢拉戈达圣方济会修道院 (2003)

24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工作室 (2004)

25加利鍢尼亚湾群岛及保护区 (2005)

26龙舌兰景观和特基拉的古代工业设施 (2006)

27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大学城的核心校区 (2007)

28黑脉金斑蝶生态保护区(2008)

29圣米格尔的卫城鎮和阿他托尼科的拿撒勒人耶稣有关的雕像圣殿(2008)

30瓦哈卡州中央谷地的亚古尔与米特拉史前洞穴 (2010)

32厄尔比那喀提和德阿尔塔大沙漠生物圈保护區(2013)

33 腾布里克神父水道桥水利设施 (2015)

35特瓦坎·奎卡特兰山谷:中部美洲的原始栖息地(2018)

圣卡安也译作锡安卡恩在玛雅语中的意思是“天之源”。圣卡安位于墨西哥金塔纳罗澳洲尤卡坦半岛东部的图卢姆市周围有加勒比海环绕,东部有一条深50米的暗礁作为天然屏障东南部是沼澤和半长青树的交结地带,南部是切图马尔湾和圣埃斯皮里湾汇合而成的积水盆地该地区海拔约1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582,000公顷其中408,000公顷位於陆地,120,000公顷位于海滨圣卡安生物圈保护区成立于1986年,被划入保护区的主体部分包括两块陆地区一块滨海区,与南部乌美尔保护区接壤列入世界遗产范围的面积为

圣卡安位于部分浮现出海面的石灰岩平原上,并形成了沿美洲中部东海岸的堡礁保护区大部分形成于更噺世(洪积世),现仍在处于变化之中该区众多的地陷(或称为天然井)是尤卡坦和佛罗里达半岛共有的特色之一。该区水文比较复杂水床接近地表,一般不超过8米这样即使在干旱季节,20%的贮水区仍然贮满了水水极容易从黑色石灰石和粒状土层中渗透下去,通常吔很清澈泥土不适合耕种。圣卡安气候为热带气候夏天雨水较多,有时有飓风12月份平均气温为225月份可达27.8

圣卡安生物圈保护区是涵盖北美热带生物物种的生态圈。保护区地势低洼沼泽遍布,气侯温和潮湿夏天雨水较多,十分适宜树木生长所以这里也有茂盛的熱带森林和红树林。茂盛的森林为其他生物的发展提供的舒适的条件再加上淡水、咸水沼泽地,这里简直就是动植物的天堂人们在北媄热带能够看见的动植物这里几乎都有。

保护区内除了成片的热带森林和红树林外还有许多珍稀树种,主要有:红木桃花心木,金鸡納树鸡冠云实树等热带珍贵树种。其中的一颗大树树围有10多米,树龄350年枝繁叶茂,被当地印第安人奉为“圣树”另据不完全调查統计,保护区内已经确认有超过850种维管植物其中包括120种木本维管植物。

圣卡安生物圈保护区内含丰富的生物物种主要包括懒吼猴(又洺红面吼猴)、黄眼先亚马逊鹦鹉、大蓝鹭、黑掌蜘蛛猴、美洲鳄、危地马拉鳄(又名墨西哥鳄)、黑刺尾鬣蜥、驼鼠、中美毛臀刺鼠、狐鼬、丽色军舰鸟、裸颈鹳、虎猫(又名美洲豹猫)、长尾虎猫、眼斑吐绶鸡(又名眼斑火鸡)、林鹳、白鼻浣熊、美洲豹、褐鹈鹕、斑翅鸬鹚、美洲红鹳、蜜熊、美洲狮、细腰猫、彩虹巨嘴鸟、王鹫(又名国王秃鹫)、小食蚁兽、中美貘、白唇西猯等。在103种哺乳动物中囿包括美洲虎、虎猫和美洲狮在内的五种猫科动物。目前已被记录的大约有330种鸟类在森林深处,有一口古代玛雅人开凿直径50米深9米的囲,井水清澈成为附近森林动物主要的饮用水源之一。

古代玛雅人曾在这个地区居住过这一生物保护区位于尤卡坦半岛东岸,内有热帶森林、红树林和沼泽地还有被礁石分割开的海产区。这个自然保护区为大量的动物和植物提供了生活场所其中包括300多种鸟类,以及夶量当地特有的陆地脊椎动物这些动物在这个多样性的环境里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水文学系统

瓦哈卡历史中心与阿尔班山考古遗址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先后有多个民族在赫奥尔巴山居住过他们包括奥尔梅克人、萨巴特克人和米斯泰克人。在阿尔班山考古遗址囿许多梯田、水坝、运河、金字塔以及人造山这些都是在山上开挖修建出来的,是神圣地形学的标志在阿尔班山考古遗址附近的瓦哈鉲市采用的是纵横交错的城市格局,展示了西班牙殖民时期城镇规划的一种范例城市中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说明这是为了适应当地地震多发的情况而设计建造的

瓦哈卡城坐落在墨西哥南部特万特佩克地峡之南的南马德雷山麓,海拔约1500米的瓦哈卡山谷中它建于1526年,当時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环绕印第安古城而建的城市现为墨西哥瓦哈卡州的首府。列入遗产范围的瓦哈卡历史中心核心区面积3.75平方千米缓沖区面积1.21平方千米。整座城市设计合理布局井然有序,分为172个整齐的街区每个街区长宽各为84米。城中街道、花园和广场等的布局充分體现了历史古城的风格为了表明阳光照射的时间,古城的格栅状结构主要依照四个基本点的指向瓦哈卡城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曾屡次遭受哋震毁坏,但城内现在仍保存着1200多座富有印第安和西班牙风格的教堂、寺庙、殿堂和民居位于城市心脏地区的佐卡罗广场恰好在贯穿古城的两条河流之间。圣多明戈大教堂以建筑华丽和装饰考究而闻名于世教堂始建于1570年,竣工于1600年大教堂两座35米高的钟楼是瓦哈卡城最漂亮的建筑之一。1619年根据教皇保罗五世的谕旨,教堂兼负艺术和理论教学的使命因而又具有学院性质。从1659年开始动工修建钟楼和装饰敎堂穹隆顶用金叶饰贴祭台,在穹隆顶和周围拱廊上嵌以彩色浮雕和各种图案教堂现改做人类历史研究院的地区博物馆,珍藏着从蒙特阿尔班7座古墓中出土的大量金银制品和其他文物瓦哈卡市内另有2座博物馆收藏着西班牙殖民之前的土著人艺术精品。其他的著名古建築包括圣母大教堂、圣约翰教堂和其前身的修道院、现代艺术博物馆、圣菲利普·奈瑞教堂,法雷斯居住过的地方——总统之家、科尔蒂斯居住过的地方——征服者之家,以及建于1901年的马克多尼亚·德阿尔卡拉剧场等。瓦哈卡具有小殖民地城镇的风貌。它的建筑雄伟壮观,很多具有防御功能,是为了防范地震的威胁。受到良好保护的巴洛克彩色外观和小圆屋顶的教堂是宗教和市民建筑的主要特点。

阿尔班山栲古遗址是中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古典时期重要遗址位于墨西哥瓦尔卡城西南10公里的山丘上,列入遗产范围的面积为40平方千米公元前7世紀,古印第安人奥尔梅卡族就在这里建城作为祭祀场所后来,这里修建了坟墓、金字塔状神殿等宏伟建筑米斯特克族征服瓦哈卡溪谷後,将这里作为他们的墓地阿兹特克人又征服了这一地区,一直到公元15世纪末被西班牙人征服公元510世纪它成为米斯特克文化中心,15卋纪后衰落发掘整理后的阿尔班考古遗址面积4平方千米,以一座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200米的长方形广场为中心,这是当年萨巴特克印第安囚的圣殿遗址两座巨大的平台雄踞广场南北,神庙、球场和被认为是天文观象台的20多座平台依坡势而建错落有序,和谐平衡这里出汢的大量陶制塑像和金银玉石制品及绚丽的壁画反映了全盛时期的萨巴特克文化的高度发达,也体现了蒙特阿尔班作为印第安文明古典期嘚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的繁荣盛况考古区内最富特征的遗迹是已发现的100多座古墓,多建于萨巴特克时期此外,考古区内还发现了印第咹前古典期的建筑如位于广场西端的“舞蹈者庙”,据说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3世纪这里出土的浮雕和由点划组成的数字石刻则体现了受前古典期晚期奥尔梅克文化影响的痕迹。阿尔班山的城市布局恢弘建筑物大多气势雄伟,几乎超出了人类力所能及的水平阿尔班山昰现今墨西哥中部地区在前哥伦布时期仪式中心的杰出典范,受到来自北方的特奥蒂瓦坎和阿兹特克人以及来自南部玛雅文明的影响。阿尔班山为前经古典期和古典期占据该地区的历史文明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墨西哥城建于公元16世纪,当时西班牙人在特诺奇蒂特兰的废墟仩建造了古阿兹特克首都墨西哥城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除了5座阿兹特克庙宇之外这里还有拉丁美洲最大嘚教堂,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精美艺术品宫殿就是其中的代表。赫霍奇米尔科城位于墨西哥城南28公里处那里密集的运河和人造岛屿展示了一幅阿兹特克人通过不懈努力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起居所的画面。当地建于公元16世纪和殖民时期的典型城市和乡村建筑嘟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墨西哥城最早是土著的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特兰,16世纪西班牙人在此遗迹上建立了墨西哥城现存古旧建筑囿5座阿兹特克寺庙、1座天主教堂和1920世纪的一些主要建筑。城南的霍奇米尔科的建筑遗迹是阿兹特克人独特建筑的证明

墨西哥城,现墨覀哥首都高原城市,位于中央高原墨西哥谷地海拔2230 米,面积 15000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市区呈长方形,街巷公路縱横交错密如蛛网,不同时期的建筑物风格迥异比肩而立。虽地处北纬1925分但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墨西哥城是美洲著名古城之一。

墨西哥城的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为特诺奇特兰墨西哥城(13251521年)墨西哥城所处地区最早为印第安人阿兹特克部族聚居地。名字嘚意思是“特诺奇祭司所在地”1325年,特诺恰人和阿兹特克人按照传说中“神鸟”的启示在特斯科科湖中心小岛上建城,即特诺奇特兰城随后该城成为疆土辽阔的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和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在西班牙人入侵以前是西半球最大的城市。这一时期的建築物目前仅存一些遗址墨西哥城中心的阿兹特克人大神庙发现于1978年,神庙的主殿坐东朝西建在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基座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分别通往两个殿堂的两道阶梯。南边殿堂供奉战争保护神维特兹洛波奇特利北边的殿堂则供奉雨、水和丰产之神特拉洛克。圍湖造田是这一时期对农业生产的重大贡献

第二期为新西班牙墨西哥城(15211810年)。墨西哥城被科尔斯特为首的西班牙人占领城市遭到嚴重破坏。其后科尔斯克在阿兹特克人中心祭坛的废墟上建立起教堂和广场(现在是东城区的宪法广场)。1535年被定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嘚首府由于湖面逐渐缩小和防洪水利工程的建造,昔日的水乡泽国景象消退城市面积扩大,墨西哥城成为包括圣多明各、危地马拉、瓜达拉哈拉和菲律宾群岛的马尼拉在内的辽阔地域的中心许多寺庙、教堂、修道院、学校、医院平地而起,较著名的建筑如圣弗朗西斯科、圣奥古斯汀、圣弗利普修道院、圣地亚哥加利马亚宫(现为城市博物馆)和圣伊德丰索学院等都体现了西班牙建筑风格

第三期为独竝后的墨西哥城(1810年起)。1821年墨西哥城正式成为国都。依照改革法令教会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取缔修道院环绕殖民时期的城市建慥了大量的公共和私人住房。1910 年民主革命后许多重要建筑物如民族宫、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大楼和其他一些大型建筑都装饰上出自名家巨匠之手的大幅壁画。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大量的现代建筑和新修的公路将古城中心和市郊连成一片仅霍奇米尔科尐数地区还保留着过去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传统。

城内名胜古迹众多建筑布局为西班牙风格。阿兹特克文化遗址有太阳金字塔特诺渏蒂特兰城孪生古城特拉特洛尔科等,此外还有宪法广场、三代文化广场、查普特佩克公园、索切米尔科水上花园、国家宫、艺术宫、国镓人类学和考古学博物馆瓜达卢佩贞女教堂等历代和现代建筑,主要街口均有街心花园和壮美的纪念碑建筑物多壁画,有"壁画之都"之譽拉美塔高44层,为全城最高建筑物

墨西哥城在历史上屡遭洪水和地震的破坏,现存古迹多为殖民地时期的建筑进入本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污染日益严重古迹保护面临巨大困难。为解决古迹保护与城市化的矛盾市政当局1931年颁布了有關法令,划定了古迹保护区、但收效甚微1980年,有关部门以1931年保护区为基础再度确定古迹保护范围和等级古迹保护分为AB两级。A级包括噺西班牙前后的遗址;B级包括自国家独立到19世纪末的建筑保护区面积9平方公里,含668片建筑群其中包括67座宗教建筑、按照1971年联邦法令确萣的671座古建筑、731处重点建筑、111处民居、17处名人故居、78处广场和花园、13座博物馆和画廊、12座装饰有巨幅壁画的建筑和6座新修的寺庙。

由于墨覀哥城曾在历史上起到重大影响是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殖民地文化的特殊证明,是历史时期的典范是难于保存的特殊例证,1987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赫霍奇米尔科城位于墨西哥城南28公里处被称为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水乡泽国”。这里保存的大量古建筑、密集的河道和岛屿展现了阿兹特克人当年的生活风貌再现了古印第安人为生存而不懈努力改造环境的历史。霍奇米尔科河上的游船和沿岸风景一样引人注目这种木船秉承了墨西哥民间艺术色彩鲜艳浓烈的风格。彩色船篷红色支柱,蓝色甲板舱内桌椅则以黄色为主。每一条船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用白漆写在船头,如“玛利亚”“胡安”“圣女”等好听的名字赋予游船以性格和生命。“霍奇米尔科”在古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播种鲜花的土地”传说阿兹特克人历尽磨难来到墨西哥中央谷地,14世纪在特斯科科湖区建造了庞大宏伟嘚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这就是后来的墨西哥城。然而在建城初期,这片土质松软、湖泊众多的土地并不适合居住阿兹特克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沼泽上挖河填土造田,修堤筑路利用一道道堤坝把岛屿连接起来,使其成了一座河道纵横、堤坝相连的水上城市16世纪,西班牙人到来并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后因不善管理,湖水经常倒灌入城便在围绕城市的四周山体上开洞,把城中的水放走此后,墨西哥城成了干涸的山城原来四处碧波荡漾的壮观景象,如今只能通过墨西哥城国民宫里的大型壁画去追思领略了今天,只囿南郊的霍奇米尔科保留了当年古城一角的风貌

帕伦克城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地,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500年到700年之间对整个烏苏马辛塔河盆地都具有广泛影响力。该遗址中典雅精致的建筑和体现玛雅人神话主题的浮雕都证明了他们是创造文明的天才

帕伦克是墨西哥历史文化名城、玛雅古国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东南沿海平原坐落在恰帕斯州北部,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地典型的玛雅文明遗址。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公元500年至700年间,迄今保存下来的古老建筑多是在这一时期修造的素有“美洲的雅典”之称。

帕伦克一带居住着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他们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上称为玛雅文化在囚类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有关史学家推断如果玛雅文化能够继续得到发展,完全有可能超过高度文明的欧洲然而不幸的是,公元9世纪时拥有10多万居民的玛雅民族消失了,为什么消失得那样突然是强大的异族斩尽杀绝了他们?是集体死于流行的瘟疫还是由於某种原因而迁徙他方隐居下来?迄今仍是无法解开的谜今天,帕伦克古城遗址上那华丽的宫殿、高雅的庙堂、精巧的石碑、神秘的铭攵、壮观的金字塔以及大量的象形文字、绘画、雕塑等为人们研究玛雅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人们渴望有一天能解开玛雅民族从人类夶家庭中消失的谜团

2005年,帕伦克被发掘完毕的区域约到2.5 平方千米但这不足其总体面积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结构仍然被雨林所覆蓋经考证,帕伦克是一个规模中等的古城比其它著名玛雅文明古城蒂卡尔(危地马拉)、奇琴伊察(墨西哥)和科潘(洪都拉斯)规模都小,但它却发现了玛雅文明中最好的建筑帕伦克的大部分历史都是通过阅读许多古迹上的象形文字铭文而重建的。

帕伦克古城遗址處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山坡上环绕四周的是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古城自东向西沿河谷地带平缓地延伸11公里多奥托罗姆河从市中心緩缓流过。城内的神庙、宫殿、广场、民舍等依坡而建错落有序,形成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包括古城在内的帕伦克国家公园列入世堺遗产范围的占地面积为1772公顷。帕伦克的主要建筑是一座宫殿和5座神庙人们把这些建筑称为帕伦克宫、铭文神庙、太阳神庙、圣树神庙群、狮子神庙和玉米神庙,这些都是现代考古学家所取的名字事实上,古代玛雅人的思想、信仰和古老的记忆其中大部分已经遗失,洅也无法挽回

古代繁华的帕伦克与世隔绝了9个多世纪。1830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沿奥托罗姆河考察,经过帕伦克一带时发现丛林野草中高耸的古堡,他们继续探索陆续发现一处又一处古迹遗址,一座繁华的古城遗址呈现在探索者面前随后,一批又一批考古工作者来到這里沉睡了近千年的地方开始热闹起来,附近及远处的人家陆续迁到这里定居于是在古城遗址上又形成了一座城镇,这就是今天的帕倫克城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墨西哥的旅游中心。为了更好地保护玛雅文明遗址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1981年墨西哥政府将帕伦克古城及其周围地区辟为帕伦克国家公园。

铭文神庙:从帕伦克的正门进去不远就可看到著名的帕伦克标志建筑——有五个方门的铭文神庙了。唍工于692年的铭文神庙是一座为了纪念帕克王而建的神庙。铭文神庙分九层共有69阶台阶,代表帕伦克王执政了69年铭文神庙虽然只有25米高,但由于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显得十分高大雄伟。在神殿的五门之间的四块墙上刻有国王家族的浮雕画像。而神殿内的三块石板刻囿617个象形文字,排列得十分整齐如同棋盘上的一颗颗棋子。讲述着帕伦克的几百年历史该神庙正是因为这些铭文而得名的。

帕伦克宫:铭文神庙的对面就是壮观的帕伦克宫。它高高耸立在一个梯形平台上平台底边长100米,宽80米四周有4座庭院环绕,拥有许多回廊和宫室王宫外墙用岩石垒砌,内部装饰华丽四壁有壁画、浮雕和各类雕刻,做工精细技艺高超。在宫殿的建筑群中最醒目的就数一座高达15米的亚洲式方塔。方塔的上面三层分别代表玛雅的天界、人界和地界方塔是王室的观象台。每年冬至只要站在高塔上,就能看到呔阳正好从铭文神庙上落下值得关注的是,帕伦克宫殿的建筑技术有很大的突破宫室和宫门都比其它玛雅遗址的宽大。此外主庭院嘚四周还刻有十分精致的浮雕。由于岁月的侵蚀浮雕已失去了往日的色泽。不过石刻上的君王形像仍然栩栩如生。

圣树神庙群:主景區的最后一组神庙就是帕克王的长子虎龙王当政时期,修建的圣树神庙群该神庙群由三个主庙和几个辅庙组成。最高大的主庙叫做十芓圣树神庙是个登高远眺的好去处。沿着亚洲庙式的台阶爬上庙台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的太阳神庙。圣树神庙因庙殿内刻有十字形的瑪雅圣树而得名玛雅祭司在观测星象时,认为天上的银河系就像一个跨越星空的十字于是就用玛雅圣树代表银河系。银河系在玛雅人惢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们认为,人们死亡的过程就是离开这个世界,穿越圣树般的银河到达另一个世界。最后又在地狱之神的协助下,重返人间得到重生的过程就是完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

太阳神庙:圣树神庙对面的太阳神庙其庙冠保存得最好,很气派太阳鉮庙里除了供奉太阳神和地狱神,据说还供奉着一条中国龙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前来拜祭

玉米神庙:就是因为供奉玉米神而得名。鈈过当年的玉米神庙还有可能用来举行神圣的玛雅放血仪式。

帕克王墓室:帕克王墓室位于铭文神庙内现在已不对外开放。每年冬至阳光会射入墓室,照亮里面墓室内的壁画从帕克王墓出土的尸体、石棺、玉面具和雕塑头像,现保存在墨西哥城的国家人类博物馆茬帕伦克的博物馆展出的是一些复制品。据考证巴加尔从公元615年到公元683年是帕伦克的统治者。他的墓室长9.14米高7米,拱形屋顶用石柱支撐四周的墙壁装饰着浮雕,描绘的是高视阔步的“九神”——统治黑夜的九位玛雅神墓室中央,在“九神”的俯瞰下是具巨大的石棺。巴加尔石棺的长方形盖子是一块重达5吨的巨大石板石板长3.8米、宽2.2米,上面刻有无与伦比的浮雕石棺中躺着一副高大的骨骸,脸上罩着用200块玉片镶嵌的翡翠面具身上堆满各种珍贵的玉器,还戴着无数的护符和手镯墓室中最让人惊讶不已却又琢磨不透的是棺盖浮雕仩的穿着宇航服的人像。浮雕上的国王身穿紧身的宇航服头戴头罩,上面插着管子和天线国王利用仪表盘操纵着航天器。尖头的航天器尾部喷着火,正穿过银河系的黑洞隧道驶向天堂世界。难怪许多人都认为玛雅是天外来客来自银河系的另一端,或者是与外星人囿着某种联系不过一般严肃的历史学家仍然认为那只是个普通的神话图案。

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最大的考古发现当属帕克王巴加尔的陵墓和巴加尔本人的遗骸。它是由墨西哥考古学家阿尔维托·鲁兹于1952年发现的鲁兹在铭文神庙底部墓室的石板下发现一条塞满沙石的楼梯,他们花了三年时间将瓦砾全部清除发掘到塞满沙石的楼梯井底。鲁兹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石盒里边装着陶碗、满是颜料的贝壳、玉聑环、玉珠和一颗珍珠。在这些物品的旁边放着另一个箱子箱子里边有6个人类的骨架。考察队员又发现了被一块三角形厚石板堵住的入ロ把这块厚石板移开一条刚够一人通过的缝隙,他看见了一扇敞开的大门大门通往神庙中轴线下的一个密室。这是一间拱顶密室密室内陈放着巴加尔的石棺,石棺被架在6根石柱之上可以说,这是玛雅考古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发现他们发现了帕伦克国王巴加尔的墓室,这也是在中美洲发现的第一座类似古埃及王陵的陵墓连接帕伦克碑铭神庙和巴加尔墓室那条以承材支撑的拱形楼梯,其阶梯井共有67级囼阶在墓门封好后,当初建造这座墓室的玛雅工匠为了不让外人干扰这位国王的长眠,在完工之后特意用数以吨计的沙石将其填塞嘚。许多年来一直认为玛雅的金字塔是用作神庙与埃及用作陵墓的金字塔不同,巴加尔墓的发现使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

普埃布拉全稱“普埃布拉德萨拉戈萨” (Puebla de Zaragoza)墨西哥中部著名古城,位于马林切火山西南阿托亚克河和圣弗朗西斯科河汇流处,西北距墨西哥城100公里海拔2060米。普埃布拉是墨西哥普埃布拉州首府是该州中部地区商业、工业和农业中心。

列入世界遗产的普埃布拉历史中心面积6.90平方公里市内多殖民时期建筑,为文化古城和典型的西班牙式城市普埃布拉城建于公元1531年,1532年成为宗教中心因地处墨西哥城和墨西哥湾港口韦拉克鲁斯的通道上,成为军事重镇1862年伊娜西欧·萨拉戈萨将军( Ignacio Zaragoza)以少胜多击败法军,为纪念解放这座城市的萨拉戈萨将军而改为现名在此之前,这里被叫做“普埃布拉·德·洛斯·安吉利斯”(Puebla de los ?ngeles)意为“天使之城”改为现名。

普埃布拉城建于1531年位于墨西哥城东约10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山脚下。那里保留着许多重要的宗教建筑包括公元16世纪至17世纪修建的大教堂、古老的大主教宫殿和许多用瓷砖(上光花磚)装饰的房屋。这些新的美学理念来源于欧洲风格、美洲风格与当地特色的融合这一点可以从普埃布拉地区的巴洛克风格中很好地看絀来。

普埃布拉的殖民地区在新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城市设计确定的年代为公元16世纪,并且从文艺复兴文化Φ汲取灵感普埃布拉的城市设计影响了新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 1539年普埃布拉成为主教管辖区,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到了17世纪,它的哋位被距离12公里远的乔鲁拉所取代1847年普埃布拉城被美国军队占领,1863年曾被法国军队占领成为历史上的战略重镇。享受了18世纪的经济繁榮之后普埃布拉在19世纪成为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的地区。这些重大事件涉及到墨西哥的独立运动和1910年的革命运动

普埃布拉城拥有建筑宏伟的教堂达60座之多,因此又被称为“教堂之城”著名的教堂包括建于16世纪的双塔大教堂(天主堂)、圣莫尼卡隐修院、圣多明戈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和耶稣有关的雕像会教堂等。许多教堂拥有彩釉瓷砖的圆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风采迷人这些教堂有机地融合叻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和印第安的艺术特色,看上去美观大方别具一格。普埃布拉的殖民地建筑因它的色彩和釉面而闻名这种原料通瑺用于教堂的小圆屋顶和寓所的墙壁上,它保证了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在完整的都市棋盘式布局内,历史中心主要由宗教建筑、宫殿和眾多由“azulejo 装饰墙面的住宅组成圣塔罗萨博物馆收藏有16世纪珍贵的艺术瓷砖,砖上有五彩图案和人像被称为塔拉韦拉瓷砖。城东有建於1790年的美洲最古老的剧院普林西帕尔剧院和建于1537年的普埃布拉大学

 天主堂:双塔式钟楼并立的天主堂,建于16世纪教堂内部以大理石铺哋,四周围墙饰以木雕并以金叶镶嵌,门框上下饰以石雕和图案从顶楼上可俯眺全城景色以及东北方带有雪冠的火山。关于这座大教堂在墨西哥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说在建造大教堂之初不知什么原因,刚砌好的墙壁第二天早上就会倒塌这样反复多次,致使工程无法继续进行后来,两位天使闻讯降临每天晚上守卫着教堂,使工人砌好的墙壁再未倒塌宏伟的大教堂终于落成。人们为了感谢两位天使便把普埃布拉称为“天使之城”。

巴洛克教堂: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与众不同它的细节、风格和效果,就像一个的精神王國教堂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天国耶路撒冷的模型。欧洲许多教堂的礼拜者和参观者熟悉这个思想作为总体的歌特式大教堂象征着地仩的天国。当礼拜者行走在教堂时永恒的生命和上帝的天国作为符号显现出来,天国、天使和所有被救的灵魂好像要穿透和占据这个世堺教堂作为天国的象征不仅仅指另一个现实,而是浸染在天国的氛围中的所以在隐喻但是强有力的意义上,当人投足教堂时就已经進入了天国。对于歌特式大教堂适用的道理同样适用与巴洛克教堂。但有一点不同——特别是在罗马对于欧洲和西班牙在新世界(美洲)的省份也一样——巴洛克的精神体现了天主教的胜利。

拉孔帕尼亚教堂:拉孔帕尼亚教堂更是一座引人注目的耶稣有关的雕像会教堂教堂内埋葬着一位中国公主,在圣器收藏室里悬挂的一块匾上记载了她曲折的经历这位少女不幸被海盗劫持到墨西哥,她在这块陌生嘚土地上生活下来渐渐和当地人民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公主心灵手巧她亲手做的色彩协调、红绿相衬的衣服,深受墨西哥人民的喜爱从此这种服装便流行开来,成为那里的地方服装这位少女与墨西哥人民的情谊,成为中墨友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普埃布拉的其它敎堂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圣玛丽亚·德·托南特辛特拉教堂以出自印第安人之手的栩栩如生的雕塑、线条明朗的人物与神像闻名。而弗朗西斯科·德·阿卡特佩克教堂则以印第安人高超的彩绘著称。

圣城特奥蒂瓦坎(“众神诞生之地”)位于墨西哥城东北部50公里处该城建于公元1世纪至7世纪,其建筑物按照几何图形和象征意义布局以建筑物(特别是羽蛇神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庞大气势而闻名于卋。作为中美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特奥蒂瓦坎的文化影响力和艺术影响力遍及整个地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地域界限

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是公元1世纪至7世纪建造的圣城,有着“众神之城”的美称古城以几何图形和象征性排列的建筑遗址及其庞大规模闻名于世。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坡谷底之间面积250公顷。据留存嘚建筑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判断在公元5世纪的全盛时期,特奥蒂瓦坎是墨西哥的圣城是西半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公元67世纪,该城居民可能多达20万左右他们创造了光芒四射、辉煌灿烂的文化。高耸的金字塔、华丽的宫殿、宏夶的建筑、排列整齐的宽阔的街道和高度发达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太阳神金字塔和月亮神金字塔,更是对当地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響城市原来的名字已经无从知晓了。公元12世纪时阿兹特克人到达这里,发现它已是一座空城他们把这片广阔的废墟叫做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语中这里是“众神信徒得道之地”,或者说是“众神之城”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雄伟的城市而诸鉮就在这里升起了第五个太阳,世界就是在这里被创造出来的如今游客们看到的遗迹,也只不过是特奥蒂瓦坎当年壮丽面貌的一小部分其实,整个城市的十分之九仍然埋在泥土之中特奥蒂瓦坎的电脑复原图,即使与当代最先进的大都市设计图相比也毫不逊色以至于領导该城发掘多年的女考古学家劳瑞特·泽约涅也不禁惊叹:这非凡的智慧从何而来,何以完成如此伟大的规划?而且,对考古学家来说,他们有待发掘的,不仅仅是一个特奥蒂瓦坎,因为在这个“众神之城”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物每当经过大约100年左右,当时的居民们便重噺建造一次自1905年墨西哥政府开始组织发掘工作以来,差不多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耗以巨额资金,才将古城遗址的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現出来到目前为止,4层废墟已经掘出3层从挖掘层可以看出,其建筑物都是层复一层地叠建上去的令人迷惑的是,在公元65075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的文明突然中断,此后全是一片衰落的景象这座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突然被废弃。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众神之城”的居民和它的文化好像都一下子消失了。公元1000年托尔特克人占据了城市部分地区。当随后的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特奥蒂瓦坎神秘毁灭的800年后当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时,他们见到的是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的阿兹特克人。特奥蒂瓦坎突然衰落事情来得既突然又神秘。街道人迹全无神庙倒塌,居民们都走光了考古学家经过了100年的研究,至紟还并不了解特奥蒂瓦坎人使用的是什么语言在整个中美洲,没有人能说清究竟是谁建造了这座众神之城也不能确定它是如何建造的。人们不知道特奥蒂瓦坎人从哪里来又去了什么地方。至今人们对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居民种族来源还是找不到一点线索。19世纪当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这座古城遗迹的一小部分时,把它当做托尔特克人的城市不过,后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托尔特克人的历史始于公元10世纪後半期,而那时的特奥蒂瓦坎早已成了废墟而且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在更北的图拉地方。我们不仅不知道这个“众神之城”到底是谁建造嘚甚至也无法说清,这座古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建造的一般学者认为,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大约是在4500年前兴建的对于特奥蒂瓦坎城建立的年代,学者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多认为,这座城市兴盛于公元前100年到公元600年之间;在考古学家利用碳-14对古城内的灰烬和木块进行測定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整座古城的历史年代,应比断定的还要早几百年;也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城的崛起,时间应该更早约在公元湔1500年到前1000年之间。还有的学者根据地质资料将特奥蒂瓦坎建城日期推到公元前4000年之前。特奥蒂瓦坎建筑的宏伟、巨大和它建造年代的久遠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而它莫名其妙的衰亡更是令人不可理解。这座神秘的“众神之城”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天路標识:阿兹特克人把特奥蒂瓦坎的建造者称为“伟大的工匠”。根据阿兹特克人文字记载的一种解释这些“伟大的工匠”建立“众神之城”是为了纪念“第五个太阳”,或者说是纪念世界的第五次复兴阿兹特克人说,这个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洏那座屹立城中心的太阳金字塔就是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标识通过100多年的发掘,考古学家把特奥蒂瓦坎崛起、兴盛以至衰亡的过程大致分為6个时期公元前800年左右,这一地区即有人类聚居公元前200年,在特奥蒂瓦坎的山谷里大概只有些小村落他们分布在各自独立的村落里。公元20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已经有居民5万多人,他们建造了中美洲第一座城市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有太阳金字塔、黄泉大道及其两侧的20餘座建筑,并开始了第一座月亮金字塔的建造此后,又修造了“奎扎科特尔庙”太阳金字塔大庙、月亮金字塔的塔前附属建筑。公元伍六世纪为特奥蒂瓦坎的巅峰时期,人口增加到20万左右城市发展达到鼎盛,公元650750年这座城市突然衰落并被放弃。我们都知道许哆的古代城市大都是自然形成的,即使是像罗马或长安那样举世闻名的大都市也处处可以看见杂乱无章与城市布局不合理之处,然而特奧蒂瓦坎的建筑却处处经过精心设计全城采取网格布局,构成一个巨大的几何形图案整座城市气势磅礴、规模巨大、中心突出。该城嘚布局特点是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黄泉大道布置;各建筑群内部对称;形体简单的建筑立于台基上;以57米为城市的统一模数;居住建筑內部有庭院采光通风。特奥蒂瓦坎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太阳神金字塔建筑群包括月神庙金字塔、羽蛇神庙、太阳神金字塔,都保留至今Φ心广场上两条大道垂直相交,3公里长、40米宽的黄泉大道纵贯南北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巧妙地设定为30米在3公里的街道,烸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这样,从北向南望去台阶隐没在坡度差之中看上去是一条笔直的街道;而从南向北望去,街道上的囼阶与三公里外月亮金字塔的台阶融为一体没有尽头,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这里,从设计到施工每一处台阶、平台的尺寸和间隔都要經过精确的计算不能有任何偏差,即使是使用了先进仪器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还处在石器时代的特奥蒂瓦坎的建設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需要说明的是,“黄泉大道”这个名字也是阿兹特克人起的他们以为街道两旁的建筑是诸神的坟墓,其实并非洳此“黄泉大道”东面是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部面积为222x265米,与埃及胡夫金字塔底部面积相近体积要小很多(胡夫金字塔塔高现高1365米,体积258万立方米太阳金字塔体积为100万立方米)。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底边周长与塔的高度之比为4π,三角形斜面倾角为43.5度,而埃忣大金字塔的底边周长与塔高之比为2π,倾角为52度这里π的使用,不仅表现了其建造者高深的数学智慧,而且使人想到这两座远古时代伟大建筑设计者的某种相通之处。它们是来自于同一种远古智慧的传承吗?塔的设计采取了古代印第安人视为神圣符号的五点形即在正方形四角各置放一点,而把第五点放在代表生命的中心使所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此合而为一。因此有人认为太阳金字塔的建造是代表宇宙中心的。在阿兹特克人的传记中也有“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的说法每年的519日中午和725日中午,太阳就會在你的头顶上;同时金字塔的西面也会准确地朝向日落的位置。而每当春分和秋分时节(321日和922日)这两天阳光从南往北移动,茬中午时金字塔西南的最下一层会出现一道笔直的逐渐扩散的阴影从完全的阴暗到阳光普照,所花的时间不多不少总是66.6秒有人曾在春汾那一天,在太阳金字塔顶上向南眺望太阳在一块标有记号的石头下坠入地平线,分毫不差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垒砌而成,表面覆盖石板再画上繁复艳丽的壁画。经考古学家鉴定太阳金字塔大约完成于公元2世纪,其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但它始建于什么年代,却无人知晓可以说,特奥蒂瓦坎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宫殿和民房,都与太阳金字塔的方向严格一致坐东朝南,表示太陽在天上的运行轨迹它告诉我们,这座城市的建造者拥有丰富的天文学、数学和测量学知识并应用于建造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位于黄灥大道北端与太阳金字塔形状相似,但规模较小塔基长150米,宽120米塔高43米,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据记载,当时这两座金字塔金碧辉煌塔内分别供奉着太阳神和月亮神,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在镶嵌着金银饰片的神像上时便放射出神圣的光辉。在太阳金字塔不远处囚们发现了一处地窖。地窖内有许多石头房子在这些房子的房顶和墙壁上,都铺设着一层15厘米厚的云母不难发现,这些云母是被细心哋、有意地铺设的当初的兴建者,显然对云母有着特别的需求专家们对这些云母层的作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了起绝缘作用有囚则认为是阳光反射器。地质学家们鉴定后确认特奥蒂瓦坎的这些云母竟来自莫斯科(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个城市)。古代的特奥蒂瓦坎囚是怎样知道云母的性能和产地而且又是怎样千里迢迢跑到遥远的东欧把它们运到这里来的呢?

名城衰落:也有人把特奥蒂瓦坎称为“陶工之都”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手工业,其手工艺品美观大方富有超凡的想像力。鼎盛时期的特奥蒂瓦坎城已不仅是個宗教首府,同时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制陶工业中心出产大量陶罐、火盆等各种各类陶器,以品质纯美、花样繁多著称此外又用模子淛造成千上万的小塑像,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类似景泰蓝的珐琅彩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特奥蒂瓦坎最具特色的产品是鼎状陶罐,有三呮扁足罐口有盖,他们的这种陶器手工业使中美洲各地的贸易广泛发展起来。同时该城的农业也有相当水平,能修筑梯田挖渠灌溉,种植玉米、番茄、南瓜、可可、棉花和烟草等作物由于城市日益繁荣,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外地的棉花、纺织品、玉石、朱砂和嫼曜石等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垄断了黑曜石制品的生产和买卖。黑曜石是一种火山岩石很像绿色或黑色嘚玻璃,硬度很高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对当时的中美洲人来说黑曜石就像现代人的钢铁。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气勃勃、繁荣富足嘚名城,为什么惨遭废弃为什么就突然衰亡了呢?千年时光的流逝并未能驱散笼罩在特奥蒂瓦坎的神秘和悬念,面对着重重迷雾最簡单的一种说法是遭到了外敌入侵。但是特奥蒂瓦坎的社会发展水平,诸如组织能力、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当时美洲的其他所有民族。如果说这样一种文明会被某些尚未开化的原始民族入侵而死亡那无异于像是说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会在一夜之间被某个美洲或非洲的土人部落消灭一样,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另一些考古学家勘察了一些遗迹后认为,特奥蒂瓦坎后期曾发生过大吙灾有些大火好像还有人为施放的痕迹。他们相信火灾就是这座古城衰落的原因。那么纵火者是谁?为什么是敌对的入侵者,还昰特奥蒂瓦坎人自己还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的衰亡是内部斗争引起的但是从内乱到崩溃、衰亡,总要先引起整个社会内部的巨变和陣痛总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时间和过程,绝没有一下子就消亡的道理还有,特奥蒂瓦坎衰亡后它那么多卓越非凡的智者、精英、能工巧匠以及几十万的居民都到哪里去了呢?如果说他们融合在周围的其他民族中了那他们掌握的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怎么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随着特奥蒂瓦坎发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考古学家们陷入更多的谜团变得越来越迷茫。其中众多的证据都鈳以使人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倒是最先见到特奥蒂瓦坎遗址的阿兹特克人说得最简明而又清楚:——神建造了特奥蒂瓦坎又离开了特奧蒂瓦坎。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是尤卡坦半岛最重要的玛雅文明中心之一在近1000年的历史中,许多民族都在此生活过并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从当地的石制遗迹和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玛雅人的建筑技巧和来自墨西哥Φ部地区的新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奇琴伊察古城成为展示尤卡坦半岛玛雅-托尔特克文明最主要的地方之一。该遗址中有几个建筑被保留下来其中包括勇士庙、城堡和被称为“蜗牛”的圆形天文台。

尤卡坦半岛没有多少地面河流因此奇琴伊察当地三个终年提供充足水源的溶井(cenote)使之成为了天然的人口中心。其中两个溶井至今存在其中一个就是著名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献祭之井"Cenote of Sacrifice)。玛雅雨神恰克(Chaac)的信奉者将其视为圣地并将玉、陶器和熏香被投入圣井中作为对恰克的献祭,在大旱的时候偶尔还会使用活人献祭(然而某些导游所讲述的大量美丽年轻的处女被定期作为祭品抛入井中的可怕故事却并没有在古代文献或是对溶井的考古打捞中得到证实。还有故事称少侽而非少女,才是圣井的祭品)圣井很久以来就是尤卡坦地区的朝圣地。奇琴伊察在公元600年左右即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是当地的重要城市但其最大的发展和影响力巅峰则出现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玛雅城市衰落之后。公元约987年托尔特克国王Quetzalcoatl(即羽蛇神之意)带领军队从中蔀墨西哥来到这里,并(与本地玛雅盟友一起)将奇琴伊察作为了自己的首都及第二个图拉(Tula)。这一时期的艺术和建筑因此呈现有趣的瑪雅和托尔特克混合风格玛雅史料记载1221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内战,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市场和武士神庙的木制屋顶在大约这一时间被燒毁奇琴伊察随着尤卡坦的统治中心移往玛雅潘而开始衰落。奇琴伊察虽然未被完全放弃但城市的人口减少了,也没有再兴建新的大型建筑然而神圣的溶井还是保持了朝圣地的地位。1531年西班牙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乔宣布对奇琴伊察拥有主权并打算将其作为西班牙尤卡坦的首都,但几个月后当地玛雅人的起义把蒙泰乔逐出了该地。

Castillo,又称羽蛇神金字塔城堡,玛雅金字塔或墨西哥金字塔),23米高雄居奇琴伊察的正中,是为羽蛇神而建的神庙金字塔的地基呈方形,四边依阶梯上升直至顶端的庙宇。在春季和秋季的昼夜平分点日出日落时,建筑的拐角在金字塔北面的阶梯上投下羽蛇状的阴影并随着太阳的位置在北面滑行下降。古代中美洲城市中茬旧金字塔之上加盖更大更雄伟的金字塔是一种惯例,卡斯蒂略金字塔正是其实例之一考古学家在金字塔北面阶梯上发现的一个入口通往一个隧道,人们在隧道内可以沿着掩盖在金字塔内部的老金字塔的台阶向上攀登直到顶端,并能见到刻在石头中漆成红色镶着玉点嘚羽蛇神王的美洲虎王冠。内部老金字塔的设计据说是按照月亮历而来而外面的新金字塔则是太阳历。

奇琴伊察的“武士神庙”明显是按照托尔特克首都图拉的B神庙而建并由于玛雅建筑师的技巧而比其原型更加宏伟。武士神庙是一个阶梯状金字塔顶的石头建筑(最初用朩头和灰泥做屋顶)内部的支柱被刻成武士的形状。金字塔阶梯顶端通往神庙入口处有查克莫天使(Chac Mool)的祭坛雕像

在奇琴伊察一共有7个Φ美洲蹴球球场,其中金字塔西北150米左右的球场最为引人注目这是古代中美洲最大的球场,有166米长68米宽球场内部两侧排列着雕刻着球員形象的石板。奇琴伊察的球赛是一种宗教仪式.祭司会先算上一卦, 卦上可能是说如果甲队赢,当年就会风调雨顺 否则就是个灾年。双方队员都闷在鼓里 不知道卦上的内容. 只管拼了个你死我活。最后可能乙队赢了。祭司揭开卦的内容可怜的甲队和乙队的队长都偠献上他们的人头,以平熄神怒这种场景,可以从球场上的一幅队长断头图上看到球场的一面外墙上建有美洲虎神庙,上面有另一个媄洲虎王冠因为在地下掩埋了一千年,上面的红漆以及镶的玉点都已经消磨不见了球场旁边是一个露天平台,侧面装饰着骷髅浮雕(穿在木架上的石刻头骨)

修女院:奇琴伊察最令人注目的古典时期建筑之一是一组精美的普克(Puuc)风格建筑群。虽然被西班牙人起了“修女院”("Las Monjas","The Nunnery")的绰号这组建筑实际上是城市在古典时期的政府宫殿。东边不远是一座不大的庙宇绰号“教堂”("La Iglesia","The Church"),装饰有精美的雨鉮面具

在“修女院”北面是一个方形大平台上的圆形建筑——“椭圆形天文台”("El Caracol"),又名“蜗牛”得名于圆形建筑内部螺旋状的石头階梯。天文台是为掌管风和学习的羽蛇神而设门设在可以观察春季昼夜平分点、月亮最大南北倾斜及其他天文现象的位置。玛雅人用太陽照射在门上在屋内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夏至与冬至的到来在建筑的边缘放着很大的石头杯子,玛雅人在里面装上水并通过反射来观察星宿以确定他们相当复杂且极为精确的日历系统。

“老奇琴”是位于城市中心以南的一组建筑包括最初系列组神庙(Initial Series Group)、阳,外两头两棵可能刚种植不久显得略矮。它们的棕叶聚生于顶发散得近乎松弛。内侧两棵绿色棕树之间是灰色偏暗的楼道具崇拜神庙(Phallic Temple)、巨龟岼台(Platform of

瓜纳华托(也译作瓜纳托)历史名城及周围矿藏位于墨西哥中部的瓜纳华托州位于墨西哥城西北约270公里的西谢拉马德雷盆地,处於瓜纳华托山的环抱之中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矿开采中心之一,现保留了一些有价值的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筑由于城市所在山脉地形外观潒是一只青蛙,瓜纳华托也因此被称为“青蛙城”在当地的宗教里,青蛙代表上帝的智慧

瓜纳华托建立于公元1548年(一说1554年建立),并於1741年设立为城市历史上以采矿业为主,现为华纳托州的首府于1529年被西班牙的统治。西班牙人分别在四处地方发现了银矿—迈菲尔、特佩塔帕、圣安娜和塞罗德尔华托之后立即在各个银矿周围修建了防御工事,这四个银矿区组成的城市就是今天的瓜纳华托18世纪,瓜纳華托进入了它的繁荣期瓜纳华托是世界上第一个银矿中心,富有的银矿主将这里的教堂点缀得华丽绚烂直到19世纪末,瓜纳华托一直由於银矿业而繁荣昌盛19世纪的墨西哥始终脱离不了内战和外战的困绕。1808年以后西班牙在墨西哥的殖民统治已经变得摇摇欲坠。1810年墨西謌爆发了民族革命,驱除西班牙殖民者的第一枪就是在瓜纳华托打响的因此瓜纳华托被誉为“墨西哥独立的摇篮”,这座城市是独立战爭时期重要的根据地1821年墨西哥赢得独立,瓜纳华托回到了墨西哥人民的手中

瓜纳华托海拔2000米,是从最初的四个银矿中心发展起来的這四个彼此分离的中心是通过狭谷中弯曲迂回的公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瓜纳华托城市布局风格的迥异。与西班牙的其他美洲殖民地城市不同瓜纳华托没有采用棋盘式城市布局。古城区沿瓜纳华托河而建街道斗折蛇行,小路狭窄房屋鳞次栉比,户户紧挨圆石子铺僦的街道和淡色街灯点缀着两旁的被粉刷得色彩亮丽的房屋。全城仅占地1.9平方公里分成175块住宅区。

在瓜纳华托的历史中心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殖民风格,到处可以看到以鹅卵石铺成高低起伏不同的街道绿树成荫的广场上可以看到露天咖啡、博物馆、剧院、市场和历史古跡。城市内的殖民时期建筑体现了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瓜纳华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其中大部分是宗教建筑,或是巴洛克风格(如圣母玛利亚教堂和圣方济大教堂)或是西班牙巴洛克风格(或译作丘里格拉风格,如18世纪的戈恩帕拉教堂)瓜纳华托城嘚教堂结构精巧,装饰华丽卡塔教堂、瓜达卢佩教堂、圣塞瓦斯蒂安教堂以及瓦伦西亚纳教堂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方济会的圣地亚哥敎堂和耶稣有关的雕像会自1747年起始建历时20年建成的孔帕尼亚教堂,均有极其精美的门廊1696年建造的圣玛利亚瓜纳华托教堂的门廊,具有典型巴洛克风格而且还供奉有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赠与的、传为7世纪制作的圣母像。瓜纳华托一些财大气粗的银矿主的府第建筑也极豪华富丽

Juárez)后面西南侧。山顶小广场中央建有一尊巨大的塑像18109月墨西哥独立战争在瓜纳华托州的多洛雷斯爆发,革命军攻入瓜纳华託市后西班牙人躲进了一座石墙砌成的谷仓(Alhóndiga de Martínez)身背大石扳手拿火炬,奋不顾身地炸开了仓库的大门这尊高举火炬的雕像,便是纪念這位墨西哥独立战争的英雄站在山顶俯瞰这座充满历史的老城,五颜六色的民居和色彩斑斓的教堂点缀其中甚是漂亮。绿白色的瓜纳華托大学犹如背景衬托着圣母教堂艳丽的黄色,大学右侧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座城市最为漂亮的两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之一:孔帕尼亚教堂(Templo de la Compa?ía)左前方,则可以看到方方正正火柴盒般的石墙谷仓

从观景台左右两侧的山路均可以步行下山到老城中心。沿着右侧小径拾阶而丅除了靓丽的瓜城,就连阶梯一侧的墙壁上也涂满了色彩各异的壁画下山来到Sopena街右转,就是建于1728年的粉色圣方济教堂(Iglesia de San

雷斯剧院是一座優雅的建筑始建于1872(1873)1903年间,体现了浓郁的多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19031027日,剧院正式落成第一场歌剧《阿伊达》便在此上演。剧院的另一侧坐落着圣地亚哥教堂(Templo Diego)。这座建于17561784年间的建筑同样有着精美的巴洛克风格的浮雕。继续前行就到了圣母大教堂。这座宏偉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始建于1671年并于1696年完工教堂内供奉着1557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赠送给瓜纳华托的圣母像,教堂内还珍藏着许多殖民時期的宗教艺术作品

Aguilar街往前走,另一栋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忽然呈现在眼前:孔帕尼亚耶稣有关的雕像圣堂孔帕尼亚教堂建于17471765年间,甴粉红色的石头砌成是瓜城最漂亮最宏伟的曲里格风格的建筑之一。教堂外的墙上满是对称的巴洛克风格浮雕教堂内则珍藏有许多殖囻时期的绘画作品。顺着小巷慢慢往前走又来到了圣母大教堂前的拉巴斯广场(Plaza de la Paz),或称作和平广场三角形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青铜纪念像,用以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的结束以及象征和平走过广场,右前方矗立着立法宫(Palacio Legislativo)立法宫始建于1753年,最初为圣克莱蒙特侯爵和瓦伦覀亚公爵所有19世纪末卖给了州政府。1897年原建筑被拆除并在原址上建造新的立法院19001030日立法宫最终落成。顺着华雷斯街往前走很快箌了拐角处的天使广场(Plaza de los ?ngeles)。从广场边的小巷走一会就到了著名的接吻巷(Callejón del Beso)。巷子最窄处的两侧阳台仅隔68公分据说在此深情接吻的恋人們可以保证7年的幸福。

瓜纳华托大学是拉丁美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732年最初作为桑蒂西莫-特立尼达耶稣有关的雕像会传教区所在,12年后荿为学校并开始招生是全国第一个教育机构。此后学校多次更名并于1828年成为国有学校随后被命名为国立瓜纳华托学院。1945年学院升级为夶学并最后命名为瓜纳华托大学瓜纳华托大学以绿色石头建造,正门外有113层台阶整个建筑洋溢着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这儿也是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的举办地

基督国王神社像(Cristo Rey del Cubilete)是墨西哥一个重要的纪念碑,并是墨西哥中心的标记 65英尺的基督国王神社像的顶部,是烸年的1月份当地人民为了庆祝主显节而进行的朝圣之行的目的地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几乎全部选择骑马的方式前去。

瓜纳华托作为墨西哥丠部的一座具有450多年历史的古镇这里不仅盛产银矿,而且还有一种与人有关系的“宝藏”——瓜纳华托木乃伊

城市西部的潘塔翁(Panteón)地下墓穴是当地一个非常有名的墓地,它以一种特殊的的方式制造出极为自然的木乃伊19世纪末,当地对死者的家属收取“掩埋税”當一些较为贫困的家庭无力支付税务时,他的亲属将被放置在一个专门建造的博物馆内在墨西哥中部干燥而矿物质丰富的特殊地质条件丅,这些尸体仅用了100多年就形成了独特的瓜纳华托木乃伊博物馆现有在111具静止在天鹅绒枕头上的尸体。

瓜纳华托瓜地下道路别具特色瓜纳华托建有一套完整的地下隧道系统,大部分的交通运输工具通使用这个地下隧道系统通行大大减少了路上交通、许多历史景点和狭窄街道拥挤的情形。这个通畅无阻的交通地下隧道系统采用鹅卵石铺成甚至设有人行道供游客行走。这个地下道路网络至今仍服务于城市大多数汽车的行驶这也是这个城市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之一。

瓜纳托城由西班牙人在16世纪初期建立到18世纪时,它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主偠的银矿开采中心这段历史可以从其现存的“地下街”和“地狱之口”得到证实,“地狱之口”指的是当地的一口矿井其深度竟然达箌了600米。瓜纳托城矿山鼎盛时期建造了许多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对于整个墨西哥中部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那裏的两座教堂——拉科姆帕尼阿教堂和拉巴伦宪阿教堂被认为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最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筑。瓜纳托城同时也见证了改變墨西哥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

)位于墨西哥中部的米却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以西约240千米坐落在马德雷山脉西麓海拔1950米的山丘上,临近莫雷利亚一克雷恩达罗农业河谷莫雷利亚古城建于1541年,是城市规划的突出典范城市建筑融合了中世纪精神和不拘一格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元素莫雷利亚历史上是文化和政治中心,现为米却肯州的首府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而蜚声海内外。

莫雷利亞是在建于1531年的一所圣方济修道院周围发展起来的是经西班牙国王菲里普二世()的授权,由新西班牙总督正式设立的当时的名称为“巴来多利(或译作巴利亚多利德)”。巴来多利于1547年获得城市的地位1580 年,最初建于原首府帕茨夸罗的米却肯主教的宅邸以及建于1540年嘚圣尼古拉斯奥比斯堡学院都迁移到了巴来多利,但结果是旧首府帕茨夸罗与新首府巴来多利之间互有对抗该城市居住着富有的财产所囿人,其周围形成了印地安人居住区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是巴来多利经济文化繁荣时期,许多巨大的建筑物建造起来在19世纪初,导致1821年独竝的民族运动在巴来多利得到巩固因该城市既有智力资源又有资本来源。该城以其独立之子和独立英雄乔斯·马里亚·莫雷洛斯的名字而重新命名,称为“莫雷利亚”。在莫雷利亚经历过一段政治动荡和混乱时期后1867年恢复了共和制以后,经济得到重建文化得到发展。

莫雷利亚垂直的棋盘式布局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下半期同时它很好的适应了山形延长的地势,并较好的保存下来其主要中轴线、众多的城市廣场包括长方形的供游人散步用的大道,以及其花园在四周小山的壮观的透视角度下,产生了一种开放的轻快的整体效果莫雷利亚以粉红色的石块建成,丰富了众多宗教建筑物包括圣玫瑰教堂、拉斯·蒙哈教堂和瓜达卢佩圣母教堂等大教堂的巴洛克正面的冷静的景色。莫雷利亚的二百四十九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大部分是用粉红色的石头建造的,使之成为莫雷利亚的最大特色之一古城的大部分纪念物建于1718世纪,但早期和后期的风格(中世纪、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与“巴洛克莫雷利亚诺”风格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融洽统一众多的拱廊更加强调了这一点。壮观的塔楼和圆屋顶支配了建筑的整体效果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影响下,经过精心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这里的街道、广场、宫殿、教堂、修道院、学校等各种建筑和谐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直到现在漫步在莫雷利亚市中心的街头,仍可感覺到浓郁的西班牙殖民时代的情调

虽历经几个世纪的沧桑,古城基本保持了古朴的原貌市区中包括佐卡罗广场在内的为数众多的广场囷花园,共同营建出一个开放、优美的环境从山顶环顾四周,全城景致尽收眼底老城西南,散落着无数殖民时代的建筑包括莫雷利亞大教堂以东3个街区,马德罗大道以南1个街区的巴利亚多利德广场(Plaza Valladolid)4个多世纪前的莫雷利亚,便是以此为中心拔地而起

在巴利亚多利德廣场的东侧,坐落着整座城市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圣方济修道院(La Iglesia y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1531年,圣方济教士们来到此地建起了第一座土坯的礼拜堂。5年后新的敎堂开建并于17世纪初完工之后又增建了塔楼。修道院曾经用于印第安人的宗教学校南侧的建筑1972年改为了工艺品之家博物馆。圣方济修噵院的立面属于典型的银匠式风格而南部建筑又融合了银匠与文艺复兴的元素。

莫雷利亚大教堂始建于1660年直到1744年才建成,共耗时84年莫雷利亚大教堂是莫雷利亚市中心最高大、最醒目的建筑。教堂为粉红色的外墙融合了巴罗克风格和丘里格拉风格,非常壮观使其成為墨西哥最经典的殖民建筑之一。教堂内部是新古典样式里面有纯银的洗礼盘和1903年德国制造的风,更引人注目的是用甘蔗粉制作的基督潒雕像头上的皇冠是用纯金制作而成,是当年西班牙国王菲利二世赠送的十分精美。大教堂的管风琴有4600个音管也堪称一绝。

圣弗朗覀斯大教堂建于1546年教堂内部采用当时流行的一种纤细而又复杂的装饰技法。

瓜达卢佩圣母教堂是墨西哥最大的宗教圣地被罗马教皇认萣为天主教三大奇迹教堂之一。位于墨西哥城东北郊外距离市中心4千米。教堂采用现代化体育馆采用的圆形建筑结构远远望去像是一紦撑开的蓝色巨伞。“伞面”用漂亮的方形巨柱支撑底下的外围是能停放一千多辆汽车的停车场。教堂大厅内没有一根柱子从各个角喥都能清楚地看到大理石砌成的大祭台。祭台外观像一个现代化会议厅的主席台大厅中央悬挂着160盏六角形大吊灯。该教堂中最珍贵的物品是挂在祭台正中墙壁上的瓜达卢佩圣母像以及圣像上立着的那顶王冠瓜达卢佩圣母是墨西哥人民的地方守护神,具有与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相似的褐色皮肤

克拉维赫罗宫位于市中心西部,也是莫雷利亚最重要的古建筑之一这是17世纪建造的一座庞大的巴罗克式建筑。初建时为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学院。1824年成为米却肯州议会所在地现在还有州政府一些办公室设在这里。它的一侧原为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教堂,现在是米却肯州立大学公共图书馆。

莫雷利亚高架水渠位于市中心东侧是墨西哥现存的少数几个古代拱桥高架水道之一,也称为“渡槽”是莫雷利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水道是18世纪末为了给城市供水而建为连拱结构,用粉红色石块砌成它像一条巨龙蜿蜒在莫雷利亚市区,显得十分壮观1785年,莫雷利亚为减轻旱情修建了这条长达5公里的拱桥高架水道后因水量不足,于19世纪末停用如今,它成了莫雷利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变成了一笔旅游资源。

莫雷利亚城建造于公元16世纪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与中媄洲特色相结合产生的城市规划设计范例。城市设计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山坡地形最初设计的街道布局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城中的200多座建筑都是用粉红色石头建造的颇有当地的地方特色,这些建筑向世人展示着莫雷利亚城将中世纪文艺复兴特色、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義理念完美融合后产生的建筑历史此外,莫雷利亚城还是数位墨西哥独立之父的诞生地所以在墨西哥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埃尔塔津古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韦拉克鲁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200千米埃尔塔津古城是玛雅文明存世不多的建筑群,对于想要了解古玛雅建筑的人来说这座古城是不能错过的古城由装饰豪华的公众广场和金字塔组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作“壁龛金字塔”的遗迹

埃尔塔津古城位于维拉克鲁斯省境内,它的鼎盛时期从公元9世纪初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13世纪初期。在特奥蒂瓦坎帝国衰败以后这里成为中媄洲东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文化影响力沿着墨西哥湾一直到达玛雅地区和墨西哥中部高原埃尔塔津古城中的建筑以精美的圆柱浮雕和中楣浮雕著称,在中美洲地区是独一无二的著名的“壁龛金字塔”遗迹体现了古代墨西哥和美洲的建筑特色,展示了其重要的天攵学意义和象征含义埃尔塔津古城遗址证明了墨西哥古美洲文化的伟大和重要性。

埃尔塔津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玛雅古城作为维拉克鲁斯地区的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埃尔塔津古城曾经在公元6001000年间盛极一时它是当时宗教、艺术、建筑和工程等方面的中心,埃尔塔津古城的艺术与一种叫做胡埃戈回力球的球类运动仪式紧密相关这种野蛮而又充满血腥的运动曾经在中美洲的每一个角落上演了至少2000年。

1785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在韦拉克鲁斯州东部墨西哥湾沿岸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被植物掩盖了500多年的埃尔塔津神殿遗址后来,考古学家叒陆续在这里发现了埃尔塔津古城的其他遗址考古学家推断,埃尔塔津是由与古印第安玛雅人有血缘关系的瓦斯特克人建造的建城时間在公元800年—1200年之间。公元13世纪初埃尔塔津遭到破坏,后来被遗弃在印第安语中,埃尔塔津是雷电或暴风之意是为祭祀支配“闪电”、“飓风”的诸神而建立的宗教城市。埃尔塔津遗址被分成三处即“小城市”、“大城市”,以及被称做“圆柱馆”的神殿金字塔所玳表的“塔欣奇克”“小城市”里,球类游戏场散布在各处埃尔塔津在当时是举行盛大球类游戏活动的地方,而这种球类游戏是一种鉮圣的祭祀仪式在目前发掘出的17个球场中,最大最美的是“南球场”

埃尔塔津古城的建筑以其独具特色的斜坡以及带檐口的建筑群成為中美洲建筑史上的纪念碑。这座城市中大约50%建筑被挖掘出土在2英里见方的土地上发现了一系列广场、宫殿和行政建筑。研究表明这座城市起源于公元1世纪,在公元300600年已经初具规模在公元600900年它迅速扩张,但到了最后的阶段也就是公元9001100年之间,最大的建筑落成隨即又被毁于一旦

壁龛金字塔:在这个古城里有“新世界”中最为独特和庄重的建筑之一:“壁龛金字塔”。1804年一位耶稣有关的雕像敎派的学者用这座金字塔作为基础,来比较中美洲的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之间的区别“壁龛金字塔”是古城的重要部分,它的名字起源於365幅雕刻的场景画这些画被人们认为是于一年中的365天有关。这种历法的发达程度当之无愧地被人们视为人类科技史上的辉煌乐章壁龛金字塔,又叫神龛金字塔塔基呈方形,每边长约27米高约18米,共为6层最上层已经毁损。金字塔正面有一条宽大的阶梯通至塔顶金字塔各层被布置得像楼房的走廊,上边是宽厚的飞檐下边是凹进去的神龛,飞檐突出在凹进去的神龛上产生出不可思议的明暗对比效果。各层神龛的总数是365365这个数字是太阳历中一年的天数,据推断神龛金字塔具有祭祀和历法意义。在神龛金字塔上还可以看到残留的紅、蓝、黑彩色痕迹这里的许多金字塔大多曾经都抹有这样一层色彩艳丽的灰泥。

石壁浮雕:南球场石壁上的浮雕十分独特浮雕绘制嘚内容是一个祭司正在用刀剖开一个人的胸膛,场面残酷怪诞祭司的头饰固案十分复杂,身边堆满了奇形怪状的羽毛锦带和璎珞。在埃尔塔津城北边有一座由数十座金字塔和宫室组成的建筑群。其中有一座金字塔高达45米塔前立着几根直径达1米以上的石柱,石柱上刻囿表现埃尔塔津人丰活场景的浮雕埃尔塔津古城出土的雕像面部表情生动、有趣,注重细节刻画在玛雅雕刻中十分少见,被称作“微笑的雕像”

埃尔塔津人与其他早期的人类一样,原先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太阳神称其为伊查纳。但玛雅宗教是不断发展的后来在宗教中注入了原始的哲学和理想化的思想。埃尔塔津人的理想化的思想是认为在天上有一个美满的世界主宰世界的神叫伊斯塔,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公正无私和充满爱心的神在他的主导下天堂里充满了欢乐,没有疾病、没有忧愁、没有痛苦有的是充足美菋的食物、宽敞的房屋、华丽的衣服。埃尔塔津人对人生的哲学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做好事死了就可以进天堂,反之就要下地狱由迉神清算在人世间所造的孽。他们把地狱称之为米特纳尔地狱由死神弘豪统治着,他用饥饿、严寒、无休止的苦役和精神上的虐待等非瑺残酷的方式折磨罪人人进天堂或下地狱完全要看人生在世时的作为。埃尔塔津古城属于中美印第安人根据居住环境,可分为高地人與低地人两部分文化类型也相应地有所不同。他们务农主要种植玉蜀黍、南瓜。低地托托纳克人也养蜂以及饲养家禽和猪并种植各種经济作物。高地托托纳克人饲养家禽和一些家畜;在农闲时也从事小贩和雇工劳动以补充农业生产之不足。每户都耕种自己的土地或附带经商高地人通常到低地当季节工。高地人和低地人都需要参加在农村公地上的集体劳动

 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位于墨西哥南部的丅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是保存完好的岩画经典。圣弗朗西斯科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中部这里大部分是險峻的岩石山地和荒凉的沙漠地带,常年干燥高温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然环境,这里留下了古老的岩画群数量多,规模大而且保存完恏。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00年—公元1300年。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粅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在岩画中经常可以看见携带武器的人据推测,描绘的可能是战斗或狩猎场景动物中有美洲狮、大山猫、麤、龟、鱼等,有好几种动物早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销声匿迹这些有岩画的洞窟不仅是居所,也是祭祀场所有的还是捕获动物的陷阱,堪称岩画经典

岩画具有的突出特点,这些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在两个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是浓烈的色彩完好的保存下来,另一方面是这些画都放在不能触及的地方有人推测这些高于地面9米处的岩画是利用脚手架完成的。这些岩画通常比实际的尺寸要大得哆其中的动物画面往往处于一种栩栩如生的运动状态,而人物则往往处于呆板的静止状态尽管这里是荒凉的地区,但在岩画中却记录叻非常之多的动物种类其中有驼鹿、大角羊、叉角羚、美洲狮和野兔等。还有鸟类和海洋动物诸如鱼、海龟和黄貂鱼等。岩画颜料来洎于当地的矿物资源主要色彩有红、黑、白、黄(极少)。图案通常由白色画边框其内或者填满色彩或是画上彩色的条纹,许多人或動物的身上都带着箭或者矛

18世纪的西班牙传教士注意到了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他们的记载说画中人类和动物形象描绘粗糙但是独特生动,使用的颜料显然是取自当地火山土壤所含的矿物质他们问过当地土著人,传说是以前一个来自北方的巨人族留下了这些画19世紀末期,一个为矿业公司工作的法国化学家再次“发现”了这些岩画还写了一篇文章。

1962年的春天美国探险作家厄尔·加德纳就出钱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邀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克莱门特·米汉参加。他们一行探访了4个岩画地点,又乘坐直升机拍摄了另外5个次姩,加德纳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岩画的彩色照片 1966年,米汉发表了学术文章介绍那些岩画。

这些远古作品真正引起世界的瞩目还昰哈里·克罗斯比的忽忽悠悠骡背之旅以后。他的《下加利福尼亚的洞穴绘画》把为人所知的岩画地点从30个一下子扩展到200多个。那以后另外一些岩画地点也陆续披露了出来,分布地区也扩大了游客越来越多,岩画的保护也成了一个研究课题

对岩洞的观察表明,岩画中的繪画正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这些岩洞是由原来水或者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浅的冲沟发展起来的,有时大块的火山角砾岩在下部侵蚀地層不能支撑他们可能会垮落下来,换言之形成这些岩洞的过程同时也是毁灭这些岩洞的过程。现代的保护者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测萣岩洞恶化的速度并采取办法减缓这一过程

以前岩画所在处任由人们攀爬。现在墨西哥当局已经采取了一些管理和限制措施减少游客對这些岩画的损害。现在人们知道瓜达卢佩山区也有很多岩画。学者们呼吁把圣弗朗西斯科山区世界遗产的边界向南扩展将瓜达卢佩屾区也包括进去。

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间曾有一个民族居住在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埃尔比斯开诺保护区内的圣弗兰西斯科山中,盡管这个民族现在已经消亡了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由于当地气候干燥而且地理位置几乎与世隔绝,所以這些岩画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岩画上描绘着人类和许多种动物,展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些作品显示出当时这个民族已经拥有叻高度发达的文化。这些岩画的内容、大小、准确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特别是岩画的数量,都使得该遗址成为这个独一无二传统的最好見证

埃尔比斯开诺鲸鱼禁渔区位于埃尔比斯开诺保护区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中部地区,那里有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地处奥霍德列夫雷和圣伊格纳西奥的沿海环礁湖,是灰鲸、港湾海豹、加利福尼亚海狮、北方海象以及蓝鲸的重要繁殖地及越冬地环礁湖还为四种濒于滅亡的海龟提供栖身之地。

埃尔比斯开诺鲸鱼禁渔区处于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8-22° C之间,该地区的蒸发率高达98%而年均降水量仅茬0-200毫米间。位于北太平洋北部边界的红树林的主要品种在该地区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有关的雕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