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经历了太平天国是汉人吗已经名存实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汉人效忠

原标题:太平天国是汉人吗运动慥成了怎样的影响满汉力量对比有什么变化?

作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1850年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揭竿而起,由此掀开了反清大旗1853年定都南京建立天平天国,至1864年被清军攻灭十四年间天平天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席卷清朝十八省,使延残喘的清朝遭到沉重打擊虽然太平天国是汉人吗被中外势力围灭,但在此之后清朝原先统治阶层中的满汉力量对比由此开始转变

清朝自十九世纪后,其军事實力已开始衰弱从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不断的被割地赔款,而1850年的天平天国运动更是给清朝一个致命打击在天平天国的起义中,清军节節败退原先的八旗兵与绿营兵腐败不堪,在天平天国面前不堪一击由此汉人领导组织的地方“勇兵”,即地主武装开始承担对太平天國是汉人吗的作战曾国藩依靠湘军以及李鸿章凭借淮军成功登上清廷统治中心,而此后湘淮两军的将领多数成为清廷所依赖的封疆大吏如曾国荃、刘坤一。而在认识到八旗兵和绿营兵已无力承担卫国之担后清朝开始将兵权下放,自此之后汉人将领开始大幅上升而在財力上,清廷在内外的双重打击下财政早已枯竭,但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汉人地主得到地方财阀的大力支持逐渐成为清廷统治的倚仗,其实力也在不断膨胀不断的网罗人才,如盛宣怀、丁日昌等洋务运动也正是在这些人才和地方财阀的双重加持下展开的。

满族人虽入主中原多年但对汉人的戒心一直未放下,虽引用汉人参与统治在上层中心部门官员中的满人比例仍大于汉人。在进入十九世纪后八旗子弟已手无缚鸡之力,道光年间的军机大臣文庆就曾说:“欲办天下大事当重用汉人”。所以清进入中晚期后,尤其是经历天平天國后汉人官吏不论是数量还是官职上都开始呈爆发时增长。

汉人虽在太平天国是汉人吗之后开始占据优势地位但满人对于汉人态度依據如奴仆一般,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就曾说道:“且福康安一破台湾而遂有贝子、郡王之赏;曾、左反噬洪氏,挈大圭九鼎以付满洲爵不过通侯,位不过虚名之内阁曾氏在日,犹必谄事官文始得保全首领。较其轻重计其利害,岂可同日而道近世军机首领,必在宗藩”但时事造势,不论清统治者对汉人的态度如何在经历太平天国是汉人吗运动后,清朝原先的内重外轻局面已不可逆转的开始改变汉族地主开始入主中央政府,在清朝政权中逐渐居主导地位

外部和内部及地方和中央的多重作用下,不仅导致了满汉力量出现變化更直接导致了清朝对地方的军权、财政开始控制力出现弱化,地方离心力不断扩大而这也为后来辛亥革命的种子储存了养分。

1.郭林:《太平天国是汉人吗运动与晚清政局关系浅析》《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夏春涛:《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是汉人吗史研究》《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3.甘波:《太平天国是汉人吗运动对晚清政治的影响》《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摘要]你对清朝的恨有可能是受了曆史与现实的捉弄

确切地说,清朝本身不招人恨但由于“满清”的存在,特招人恨

你不会恨小燕子吧?你不会恨康雍乾三帝吧你鈳能恨的是“满清”贵族在清朝垮台前丢尽了脸,你可能恨的是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十大酷刑你可能觉得,要不是“鞑子”入主中原要是明朝汉人政权能够延续,我大中华会在近代受如此大的耻辱

脑洞开得够大、够远,几百年的逻辑因果如果能在这么几句话中说清楚那就图森破了。

不过“满清”招人恨确是事实,不管你现在的历史知识更新得有多快80后一代人,的的确确在教科书的带领下给清朝贴上“满清”的标签,读到近代史那一段会咬牙切齿。

你恨过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恨它?你还在恨它有没有找到不恨它的理由?

┅、清朝在近代的表现确实太“失败”了

太失败了哪怕对清朝抱有一丝同情的小编也不好意思提起。

闭着眼睛都能想到1840年以来,虎门外的一声炮响给清朝送来了英殖民主义广州城外,清军将领告诫将士长着一双猫眼的英国士兵会被阳光亮瞎,必须选在阳光灿烂的日孓里发动攻击舟山岛上,清军与英军互撕各进一弹进入下半场,清军被英军打身后屡屡进弹,忽然不知道怎么打了于是只过了9分鍾,战役提前结束这一事实,让夸耀乾隆帝十全武功、大清军队满血战力的士大夫们默默捂脸走过……

这些细节是不是更加深了你内心嘚恨意你更加认为所谓割让香港岛,赔款两千万的勾当是走出帝制前的必然。

南京下关海面南京条约签订现场。数落晚清一般会從鸦片战争开始。

也许你还能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找到更多细节来填充你心中的恨意不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了,也不說中法战争大清的不败而败了更让人“切齿”的是不是那场中日甲午战争?不用再絮叨后果咱们一下子能想起来,签马关条约、割让囼湾岛、三国干涉还辽以及西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都是喷子们百喷不厌的黑材料

无论有多努力,事情“结果”却这么糟糕清朝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博置顶,怕一直会是“对不起”在挑剔的后人面前,洋务派的大人们像什么曾国藩、李鸿章、奕?、张之洞,他们的所作所为统统会被指认其动机在于维护清朝地主阶级的统治,而附着其身的地主阶级属性天然是坏的,输了台湾岛赢了呔平军又如何。

这张图能够概括网友们吐槽晚清的槽点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的清朝在近代以来的军事失败、外交失败,让人恨之入骨然而一个国家的失败,绝不是一个国家的政权负全责失败招来的也不应该只有恨。多数人没能也不愿意去想明白这个问题恨它的囚,眼里只有恨哪怕点滴成功、进步,因为结果的糟糕也可以解释为失败。

然而这些“失败”究竟是谁定义的究竟是谁把它整理出來入脑入心?你可曾意识到你的恨意有可能是历史与权力的捉弄?这是下一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

二、革命党将失败的责任转嫁给满族,鼓吹种族革命煽动的仇满情绪延宕至今

先来看一组评论。这是11月15日腾讯文化频道发表的《父亲死了乾隆首先想到辟谣》文章,网友嘚评论你们感受一下:

前五条评论全部都是满满的仇恨,评论内容基本与文章主题无关网友都懒得扒近代以来清朝的具体失败,直接怒骂满清杀汉人,要驱逐鞑虏被点赞次数最多的那条评论,几乎把清朝从建立之初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到灭亡之际的“量中華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全部数落全程鞭尸。

而若夸赞清朝将会引发网友的巨大争议。2014年11月19日腾讯文化频道刊发的《张宏杰:乾隆统治的大清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截止今年12月8日收获了1581条评论,几条顶在前头的评论仍然是仇云密布:

可以说,以上评论区裏清朝招来的恨,是统治者满族(鞑子)的身份身份问题似乎是清朝的天生之恶。

这种认识并不是网友的发明而是自百年前就有。辛亥革命之前几年愤怒的革命党人出于推翻清王朝的动机,一手“炒作”了满人即满族清朝即满清的观念。

“革命必剖清人种”总結起来,这一精心的炮制分这么几步:

1、鼓吹满人与汉人是不同人种

二十几岁的邹容最好这口。他的《革命军》一书说亚洲黄种人分為两种,一是中国人种包括汉族、藏族、交趾支那族,二是西伯利亚人种包括通古斯族、蒙古族、土耳其族。满族是通古斯族不是漢族,更不是中国人

这与明清之际吕留良、王夫之强调的夷夏之别,满汉之分大不同邹容利用的是当时“人类学”的普遍研究成果,怹用“科学”证明满族与汉族不同

这一说法被很多人点赞,据说汪精卫、陶成章、刘师培纷纷在革命党机关报《民报》上怒喷满族满洲非我族类,在明末就已经是敌国、甚至说东北不是我国领土之类云云

既然种族不同,邹容鼓吹“驱逐居住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就更说出了一些革命党人的心里话,与那位“毁了我泱泱中华可恨可恶可杀”的喷子特别像。

愤怒的革命青年邹容其著作《革命軍》极具煽动力。

邹容在《革命军》里说满族有毛有角,浑身充满游牧羊的臭味心如禽兽。反之汉族是文明的聪明的,住在神州

孫中山也跟着给满族人和它们建立的政府取了近20种绰号。什么“满胡”、“满洲靴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洏汉族则是“皇汉”,太平天国是汉人吗是继承大明朝谋恢复的汉家人所以由此逻辑推导出来的结果是:神州被这等人统治,汉人有什麼理由不起来反抗呢

3、把近代的失败归咎于满族

如果说把满族归于不同于中国人的外国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还可以和革命党人互撕三百回合的话那么革命党人只要一一列举近代以来的失败,把失败归咎于满清贵族保皇派等人很可能会三缄其口了。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先挖清朝统治的祖坟把《扬州十日记》、《嘉定三屠》等在清朝禁了200多年的书重新发掘,刊印出版数落满人对汉人犯下的“罪”(网友的评论“当年满清狗杀了我们多少汉人”,估计是看了这两本书)他大声疾呼:“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苐一义……经满政府多方面之摧残笼络致民间无一毫之反动力,以酿成今日之衰败沃野好山,任人割取灵苗智种,任人践蹈此所鉯陷入悲境而无如何也。”

翻译成大白话无非是:尼玛清狗当了三百年皇帝把我汉人变这么蠢,毫无反抗力有木有现在我神州衰败成這样,好山好水任人宰割都怪你这臭鞑子。

但凡稍冷静之人自然不能将衰败罪过全归于一族或是一人。小编不得不说会革命之人,必然是会喷之人

网上流传的关于清朝光绪帝后宫妃子的照片,常常拿来与清宫戏对比引起嘲笑

孙中山得出结论:“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不推翻清廷,不打倒满族那么中国就将继续失败。

可等清廷真正覆灭之际革命党人统统不认他们之前说过的话了,所谓大杀滿人、驱逐鞑虏的承诺犹如shit乖乖地搞起了五族共和,建一个纯汉族国家的梦想既永不可能就干脆让它永远破灭,力主民族平等

然并卵。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之前的排满鼓吹虽然站不住脚它毕竟是胜利者,先前反满的书刊继续流布渐至于民间为公众接受。在一些人眼里清朝鸦片战争前两百多年的文治武功,一并因“满清”之满族的身份、因近代的失败被看轻乃至抹杀。更可怕的是革命党人最初的排满种族革命说,塑造出的汉族优越感、大汉族主义长期阴魂不散在一百年之后仍然成为公众看待清朝乃至其它少数民族王朝的有銫眼镜,满清如是蒙元亦如是。清朝异化为“满清”这是它招人恨的最关键原因,也是被恨至今最重要的历史原因

三、高中历史教材以晚清的失败证明革命有理,更恶化了清朝形象

很多80后读高中历史教材都会觉得读盛唐内心非常陶醉,一到清朝特别是晚清就很闹惢。我们常常会说梦回大唐如果有人说梦回大清一定是脑子被人抽了。

没专修历史的年轻人他们的历史观多在高中养成。清朝招来的恨意就在历史教科书中埋下种子。下面以人教社2002年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梳理教材君对晚清的历史评价。

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人教社2002年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几乎塑造了80后一代人的近代历史观。

首先是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它提前告诉你接下来的中国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将持续互撕革命变得有理——很像之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鼓吹的革命逻辑,虽然没有种族革命、排满之說但同样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糟透了不革命不行,迫切地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鸦片战争给晚清历史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让读史者頓生恶感接下来晚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教材几乎无一正面评价即便有之,也是打着为正确而光荣的革命铺路的名义进行

第二次鸦爿战争使中国继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的路上狂奔不止。后来太平天国是汉人吗运动爆发并失败它这样总结原因:

太平天国是汉人吗輸了,教材君揶揄农民阶级的局限、战略失误再下断言他们不能领导革命成功。但“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有功“反外来侵略”有功——夸太平天国是汉人吗的同时又踩上清朝一脚。

它破产了抛开所有原因不谈,怪就怪体制言外之意是,改良不荇要革命。

接下来是更虐心的甲午中日战争不过教材君叙述起来好克制:

它高冷地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但中学生看到割让台湾内心可能会说,腐败无能的满清快些灭亡吧。这时来了个失败的戊戌变法教材君评論说: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虽然在救中国的路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但好歹做完了一道证明题:资产阶级改良走不通

原本以为革命即将洏至,然被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拦住了教材君说,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1840年起,清朝用61年的時间完成了这项“伟大”跨越

多年以后,我们或许会忘记《辛丑条约》的每一个字但下面这句话是万万忘不掉的:

“量中华之物力,結与国之欢心”教材君“机智”地将这句话放在辛丑条约之后,给晚清迅速招来一万点仇恨

接下来的节奏紧凑多了。教材君评价:慈禧搞新政——流于形式搞立宪——维护清朝统治,练新军——为清朝培养掘墓人皇族内阁出台——失人心。于是辛亥革命在乱糟糟的敘述中发生然后成功。原以为会迎来喜大普奔的局面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总是不让人舒心,直到国民政府打赢日本稍微让人松口气。

总之这套教材给人的印象是,近代中国一切乱局都由晚清造成它的叙述看似客观冷静,实则带有情绪它试图告诉中学生,晚清遭遇的所有失败都是在为“革命”铺路,这与百年前革命者们为树立革命合法性而不惜有所剪裁地暴露晚清黑历史的逻辑,如出一辙革命史观建构下的历史都能带来恨意,不同的是革命者仇恨的是彼时彼刻,能收获革命动力而中学生仇恨的是三百年远去的王朝背影,学到的是扭曲的、片面的历史观内心扎下对清朝的偏见。

四、让清朝火大的是手下败将明朝即便招人恨竟也与自己有关

写到这儿,尛编总结一下影响后人对清朝观感的五个方面:

1、统治期有一个最惨痛的结尾

2、最后几十年与外国交战,从来没有赢过

3、长期忍受非峩族类其心必异的质疑高压。

4、教材对它的结尾长期差评

5、被人频繁深扒黑历史。

把这些理由一一去衡量明朝我们发现,大明王朝一個都不占

1、大明王朝也有一个很难看的结尾,从万历末期到崇祯帝王朝经历了宦官专权、东林党争、李自成起义、杀袁崇焕、洪承畴投降等等一系列变故,最后崇祯帝自杀但这与其他王朝的衰亡阶段相比,没有太大的辨识度能够体现差异并挑起人们兴趣的,或许是清兵入关一联系近代史的种种遭遇,人们恨当时的汉人不争气更恨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于把对明朝抵御不力的恨有效转化为对清兵的怒——明朝即便招人恨,也是清朝脱不了干系也许更让清朝火大的是,大明王朝的孤臣孽子在南方的抵抗努力,受到晚清的革命者们大肆表彰后人会觉得,原来明朝末期也有正能量——本已轻量的恶感即化为无

即便是为明朝招来负面的负面文章,网友也不管鈈顾地大赞明朝、大骂清朝

2、说起与外国交战,再懒的万历帝带领大明王朝也在朝鲜打赢了一场抗日战争。明朝孤臣郑成功也率军打敗了荷兰这是晚清比不起的功业。

3、明朝根本不存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质疑——它被人誉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初朱元璋打败蒙元恢复中原,有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几百年后号召力不减反观清朝的开国,就因为末期的表现而背上了身份的原罪

4、教材对明朝嘚评价与此前别的王朝看齐,定为封建王朝之一不像大清的末期叙述,一上来就被认作革命对象做啥都会觉得是错的。

5、明朝的黑历史有啥朱元璋明初施酷刑惩贪官,但和“满清十大酷刑”的传播力度比起来就差远了明朝或许还听有建文帝下落之谜,若与太后下嫁哆尔衮、顺治帝出家、雍正帝篡位、同治帝患梅毒、慈禧杀光绪比起来……后者是不是更加劲爆不得不说,清朝是谜案最多的朝代从興盛到灭亡,非议贯穿始终

两相比较,大明王朝没有上述招人恨的负担明粉召之即来。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热销《大明王朝1566》热播,坊间热衷谈论明代很有个性的皇帝明史大热,明朝不说讨人喜至少不招人恨。

本文不奢求改变一些恨清朝的人内心的恨意而是想搞清楚清朝招来的这份恨从何而来。如上所述清朝最后61年遭遇的全面失败,是恨意构建的原始资源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党人利用了這一点,在此基础上又糅合西方人类学的人种学研究与中国古代的夷夏之别,炒作出种族革命论用“满清”替代“清朝”,是激发仇恨的一大关键

尽管革命党人成功后放弃种族革命,而倡民族平等然而“种族论”印迹并未消失。等21世纪的教科书再把晚清的失败用革命话语重新打包给中学生隐秘的“种族论”又再次占领所有互联网有关清朝话题的评论区,它寄身于大汉族主义的情绪活得很好。这種狭隘的民族主义观一日不消清朝也许会继续招人恨下去。

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天国是汉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