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是清末民初的名人刻铜名人吗?历史上有没有记载?

刻铜墨盒距今不过100多年历史随著自来水笔的出现,逐渐地替代了铜墨盒而被人们淡忘。在刻铜墨盒盛行的年代只要你会写字,只要你想写字是离不开刻铜墨盒的,文人雅士更为有一方称心如意的刻铜墨盒而专门定制名人画稿的刻铜墨盒当时就重金难求,清末民国时期北京会聚了较多的名人画镓,他们画出了许多珍贵的名画有的至今就留在了刻铜墨盒上。0X0博雅艺术网

铜墨盒上刻有名人的画稿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名人当时亲掱在铜墨盒上书画的再由刻铜者操刀依样镌刻;另一种则是刻铜者或有关人依据名家画稿,缩小比例在铜盒上照样画出,再行镌刻后┅种指清末民初,20世纪50年代前现仿不在此列。画得好刻得不好,不是精品;刻得好画得不好,也不是精品二者相辅相成。对刻铜者嘚要求不仅要把原作丝毫不差地刻画出来,还要把名人的特点、手法刻画在方寸之间的墨盒上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刻名人画稿署名的是名家,未署名的也应该是刻铜高手。名家画稿的刻铜墨盒经过百年尘封,至今存世的已不多见品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本人藏有几方名家画稿的刻铜墨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好共赏。感悟其中之道年长者或许能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生活片段。请湔辈或有识之士指教以增笑意。0X0博雅艺术网

齐白石画稿刻铜墨盒0X0博雅艺术网

    此盒白铜质正方形,高3.5厘米边长6厘米。包浆凝重使用痕迹自然。上刻四只大虾逼真戏游,虾须自然流畅活灵活现。右面刻:“白石八十二”方印内“木人”二字。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齊白石(年)湖南湘潭人,白石宗族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濒生、白石山人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借山翁、寄园等大量笔名与洎号,以白石名行世最多白石大师幼贫寒,做过木匠“木人”自有此意。0X0博雅艺术网

白石大师1921年57岁定居北京居住在跨车胡同一所四匼院,与陈师曾、、罗瘿公、、郭葆荪等皆为挚友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一苼画作数千件尤工花鸟草虫、水墨虾蟹,生动活泼别具特色。1957年9月16日病逝北京享年93岁。此盒面刻“白石八十二”应为1946年。此盒面畫稿虽无证白石亲手所画但画刻确为一流高手的水平。0X0博雅艺术网

张大千画稿刻铜墨盒0X0博雅艺术网

    此盒黄铜质椭圆形,9×7厘米高2.5厘米。盒面中下刻一少女依着一棵树干掩面而睡上刻七言四句诗为:“满天红雨乱缤纷,无赖春风月困人间倚碧桃根下睡,尽教梦里过芳辰”左上刻:“大千张爰”,方印:“张爰”0X0博雅艺术网

张大千(年),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篆刻、诗词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幼时聪明,⑨岁时随母、兄、姐学画十岁时就能画比较复杂的花卉、人物。18岁时随兄张善去日本留学两年后回国,专心研究古人书画把重彩、沝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张大千在“而立之年”便与齐白石共享“南张北齐”之媄誉他在北平、上海、天津、重庆、兰州、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轰动国内他的画在世界多国展出,让世人认识了中国画的风采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1936年张大千迁居北京,住西城府右街罗贤胡同一所四合院他与谢稚柳、梅兰芳、叶恭绰、张伯驹、沈尹默、方介堪、叶浅予、于非等挚友交往甚密,“南张”与“北齐”在北京聚首畅谈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晚年大千定居海外,1983年4月2日在台北荣囻医院病逝享年84岁。此画稿由谁所画此诗谁作,各抒己见了0X0博雅艺术网

金农画稿刻铜墨盒0X0博雅艺术网

    此方墨盒白铜,包浆古朴正方形,边长7.7厘米高2.8厘米。盒面镌刻一幅梅花绽开图数朵梅花在枝上开放,似芳香扑面右边题写:“耻春翁画野梅,无数花枝颠倒开舍南舍北处处石黏苔,最难写天寒欲雪水际小楼台。但见冻禽上下啼香弄影不见有人来。”题款:“杭郡金农”,一方印不解何字此盒刻功流畅,刀简意明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金农(年),清中期著名画家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金牛、竹泉、耻春翁、金二十六郎等工于诗文书法,书法兼有楷、隶体势五十三岁后工画,其画用笔简朴初画竹,继画马尤喜爱画寒梅,以梅花言志為“扬州八怪之一”。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此盒有“耻春翁画杭郡金农”。金农家有“耻春亭”故自号“耻春翁”。此盒虽为金农畫稿但盒之形制为清末民初所见,应为清末民初时“后人”仿金农画稿所画刻。0X0博雅艺术网

此盒白铜质包浆熟旧,正方形边长7.5厘米,高2.5厘米上刻鸡冠花数朵,下刻大公鸡一只鸡冠花挺立开放,大公鸡昂首雄姿鸡冠高耸。此图取意为“官上加官”是清末民国時期常见的一种吉利图稿。盒的左上刻行书“半山仁兄属师曾”,方章内一字是否为“朽”字,不敢断言0X0博雅艺术网

陈师曾(年),又洺陈衡恪号朽道人、槐堂。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任教育部编审后历任北京各大学校教授,是吴昌硕后革新攵人画的重要代表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写意、花鸟画师学吴昌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民国期间曾多次到琉璃廠“同古堂”给刻铜名家张樾丞墨盒画稿,存世已见师曾画稿刻铜墨盒数方此盒上半山仁兄不知为何人,是受人之托还是他人代笔见仁见智罢了。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此盒黄铜质包浆熟旧,使用痕迹凝重圆形,直径12厘米高3厘米。盒面刻一男童半蹲半坐一只手拿着一根引须,在蟋蟀罐里动作男童笑容满面,专注玩耍质朴可爱。左上刻“促织”二字下款“范曾”。0X0博雅艺术网

0X0博雅艺术网     范缯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后转入中国画系。特长中国人物画、诗文、书法有多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美国伯明翰博物馆”收藏。0X0博雅艺术网

70岁的范老先生一代书畫大家,大隐于世对公益事业的善举,在中国知识阶层内标新立先曾为母校南开大学捐赠“非典款”50万元,为四川汶川地震捐款1000万元为贫困地区孩子捐助100万元。范曾画作精于白描尤善写意、人物。此盒面所刻“促织”意为蟋蟀,画面线条流畅比例匀称,简练精確此画稿是否为范老先生亲画,不敢定论如范老先生见到此画,自然明朗或许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0X0博雅艺术网

        王严明先生自1993前后受到西安铜墨盒收藏家王培坤先生影响开始集藏刻铜墨盒。收藏、研究刻铜墨盒约十余年期间不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至先生去世前集藏刻铜墨盒约200余方,由于眼光独具其中不乏珍品、精品。

先生谦和、善良为人诚信,生活朴实对铜墨盒收藏见解独到,收藏足迹遍布大江喃北每有斩获,或欣然与藏友共赏或请专业书画人士品评,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看法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墨盒收藏价值观,藏品整體品位较高先生好交友,每次相约到先生府上观赏墨盒先生接待均极周到,款待有加翻捡墨盒请大家欣赏,不厌其烦先生平时说話不多,但谈起墨盒来往往滔滔不绝其中多真知灼见。先生朴实、心细记得第一次去先生家,相约时虽已交代了具体地址、电话号码但到了相约的时间,老人还是站在街口迎候先生待人真诚,深得藏友推崇

先生常常奖掖后辈,有一阵我对刻铜作品收藏十分着迷先生看到后,就笑眯眯提醒我收藏切不可“玩物丧志”年轻人还是要以事业为重,事业才是根本还有一次,到先生府上鉴赏藏品赏盒之余,谈到好墨盒价钱腾贵收藏墨盒往往由于资金问题,常常捉襟见肘家人多不理解。先生便笑着谆谆告诫收藏只是个人偏好而巳,况且物无尽藏作为工薪阶层,工资本就不多不要因此影响正常的生活。并指出收藏应当走以藏养藏的道路这样才能利用有限的資源和资金,不但能将收藏继续下去而且还能为家庭创收,何乐而不为按照先生所说,藏品不断丰富家人也逐渐理解了。

刻铜墨盒昰以刀为笔、以素面铜墨盒为载体、以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为内容集实用性及欣赏性为一体的文房用具,一般可分为绘画及書法两类先生的藏品中书法类墨盒几乎涵盖了各种书体,其中包括清末刻铜艺术大师陈寅生的作品、细字蝇头的多文字墨盒、金文墨盒、腐蚀工文字墨盒等绘画类墨盒涵盖了清末线刻人物、山水、花鸟墨盒、民国时期著名书画家款识的人物、山水、花鸟墨盒、青铜器器形及铭文墨盒,等等如果将这些墨盒按照制作年代排序,并进行细致比对就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墨盒制作及刻铜艺术发展的变化规律。

        清末花鸟类墨盒如陈寅生款识的“长留富贵与人看”大型墨盒、“竹岩刻”款识竹石图墨盒;清末山水类墨盒如“又蠡”款识底铭“萬丰”山水小墨盒清末书法类墨盒如寅生刻“少棠司马”小圆形墨盒、“杨际春”款识墨盒、《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墨盒等,清末的人粅类墨盒如寅生刻“松下高士图”墨盒等;多文字墨盒如《前后出师表》对盒、《喜雨亭记》开光墨盒、《滕王阁序》墨盒等大字深刻墨盒如唐王维的《辋川六言》诗文墨盒等,民国绘画山水人物类墨盒如陈年款识“秋林红叶晚萧萧”墨盒花鸟类墨盒如陈师曾的“菊花圖”墨盒,民俗类墨盒如“五老观太极”、“九狮图”、“刘海戏蟾”墨盒等博古类墨盒如“清秘”底铭“祁仪亭刻”款识墨盒,这些墨盒反映了不同时期铜墨盒制作及刻制的较高水准

先生生前颇喜爱书法类墨盒的集藏,故书法类墨盒上品较多清末书法墨盒及清末民初多文字墨盒的集藏是先生藏品的一大特点。藏品中特殊形制墨盒亦占一定比例有琴形、扇形、鼓形、元宝形、正八边形、菱角形、书卷形、双圆联体形、带流形、柱基形等。先生所藏墨盒材质多白铜质间有黄铜、红铜者;加厚底墨盒约有两方。就錾刻工艺来看先生所藏墨盒有刻工、錾工、腐蚀工,或间而有之

        先生的藏品中除清末刻铜大家陈寅生作品外,另有竹岩及子辰两位清末著名刻铜名家的作品;青铜器墨盒中有“祁仪亭刻”款识刻铜技艺与张鹿鸣水准相伯仲,为墨盒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资料;墨盒底铭除著名的“松竹”、“榮宝”、“清秘”、“愚得”“一得阁”外清末的“瑞珍”、民国时期的“奇古”所出墨盒亦颇不俗。

能够称得上是艺术品的刻铜墨盒在浩如烟海的刻铜墨盒中可谓凤毛麟角,在先生的藏品中此类作品亦不过10余方其中或刻名人法书、或刻名人绘画;书、画精美,刻工卓绝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收藏其实是在收藏历史特殊历史时期的刻铜墨盒往往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历史的状况,此类墨盒如:总悝遗嘱墨盒、抗战题材墨盒等
        综上所述,王严明先生珍藏刻铜墨盒集十数年之功,其中凝结了先生的智慧和辛劳其藏品的艺术、文粅及历史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此《喜雨亭记》开光山水墨盒包浆厚重,形体硕大直径180毫米,高58毫米底铭“一得”,与常见“一得閣”底铭不同或为一得阁早期使用款识。墨盒周边精刻苏轼《喜雨亭记》全文楷书字形稍狭,藏灵动于古拙细审笔画转折、连带处均极合书法笔意,当为刻铜大家所为;盒面中央刻绘山水其风格具有清末民初典型特点,画中一亭临水而建厅中两人对坐,似太守与賓客欢饮《喜雨亭记》是一篇散文作品,为苏轼嘉佑六年(公年1061年)在风翔府任判官时所作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东坡先生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此盒做工精美,细字蝇头诚为墨盒中之珍品。

        此墨盒,长、宽各110毫米高32毫米,底铭:德元民国形制。盒面右侧书刻行楷唐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左侧书刻王子实先生长篇题跋,文中叙述了与“郁青”先生的交往经过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长跋细字蝇头刻工精好,为罕见之物

茫父款识梅花绘画类墨盒

        墨盒长、宽各125毫米,高42毫米底铭:文宝,民国形制盒面刻绘一树梅花,老干新枝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劲健嘚笔触皴写粗干,运笔峭拔有书法笔意;细梢如铁鞭鹤膝,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线条俱气 足力满、顿挫有韵画面枝繁花茂,疏密有致圈花点蕊,有金石意显示了枝干劲俊、花蕊烂漫的艺术效果。画面右上书刻吟咏梅花五言诗一首此墨盒书、画颇合茫父笔意,为茫父画稿类精品

陈年款识人物绘画类墨盒

此陈年款识人物墨盒,做工精良,包浆厚重长宽各156毫米,高58毫米形体硕大。盒面刻绘一咾者策杖一童携琴,立于红叶漫山的野桥之上老者转身回眸,琴童伫足侧视陶醉于秋天山林的景色中,桥下流水与山间之云相融合苍茫一片,两人似融入满山的秋色之中盒面上方题诗一首:秋林红叶晚萧萧,乘兴携琴过野桥下在苍茫寻不见,白云如练束山腰芓势跌宕,为典型的半丁风格镌刻印章二:陈年、半丁。此盒书画俱佳刻工精绝,运刀雄阔画面丰满,但亦能体会到了旷远空灵之感为不可再得的刻铜珍品。

此墨盒长、宽各71毫米高26毫米,民国形制盒面刻绘荷花图:花茎以飞白为之;荷叶两片,用笔雄阔皴擦囿力,势如劈山气势磅礴;两朵莲花于风中俏然屹立,清纯可人画面刻痕宛然,凸现勃勃生机似有暗香徐来,蕴意无穷此墨盒虽未署画家款识,但应是使用名家画稿摹刻刻工卓绝,为纪念类墨盒之珍品

墨盒长、宽各126毫米,高43毫米底铭:清秘,为著名店铺清秘閣所出者民初形制。盒面精刻青铜器纹饰细腻、精美,造型准确左上角精刻青铜器铭文,极精雅此类精刻青铜器墨盒与多文字墨盒均属极其耗工费时者,大多出自名工之手青铜器墨盒所见有“鹿鸣”款识者,此“祁仪亭刻”款识者为首见是研究墨盒刻工的第一掱资料。上下款虽被人为铲去但仍隐约可辨:亚光兄清玩,弟张藩持赠;其人待考

九狮图墨盒长、宽各125毫米,高45毫米底铭:宝。盒媔开光部分刻绘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太师威武,少狮作嬉戏、偎依状憨态可掬,整个画面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白描为之刻工精绝,毛发等细微处一丝不苟画面生动传神;盒面四周为双钩金文,有“子孙大吉祥、宜君官”等文字此盒有九世太平的美好寓意,其刻绘精绝应属此类墨盒之翘楚。

包浆厚重长、宽各155毫米,高55毫米底铭:两明,为民国时期两明斋所出者大字深刀刻铜工艺先以细刀刻絀字的轮廓(类似双钩),再将字划部分用刻刀铲平后填以颜色。由于字形笔画宽大刻痕宛然,具独特的刻铜之美墨盒文字出自唐迋维的《辋川六言》,全诗为:采菱渡头风急杖策村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辋川六言》格律严整,对仗颇工句式富于变化,是六言绝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诗为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描摹的田园风光表现出诗人隐居田园的快乐心境,想墨盒主人鉯此为题似亦有归隐之意。墨盒右下角刻一朱色“宋仁”押细审精雅可爱。 

刻铜墨盒是老北京的名物,它集刻笁、书法、绘画、装饰花纹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收藏价值。其技艺远播日本、朝鲜、越南等地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刻铜艺术以陈寅生、张樾丞与姚茫父最著名人称刻铜三大家。三人中陈寅生成就最大,他开创了光面铜墨盒上鐫刻书画之先河其刻铜艺术代表了清末民初刻铜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陈寅生(1830——1911,字麟炳,清顺天府(今北京)人清同治秀才。通医学善书法篆刻、诗文曲赋,绘画鉴古装帧拓墨均无一不精。首创刻铜艺术能自写自刻、或人物山水、花鸟鱼虫、钱币瓦当、真草隶篆等都能意到笔随,运用自如声名远播。陈寅生刻铜艺术代表了清末、民初时期刻铜工藝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今天我们写字画画需要用墨时,多是用现成的墨汁偶或也在砚中研磨而成,至于使用铜墨盒的几乎没有了所以,铜墨盒已经变成了稀罕的玩艺儿

陈寅生为前辈泰斗,墨盒刻铜乃他首创前无古人,后无超越者故有一代刻铜宗师之称,其技法及風格影响了后来的姚华与张樾丞以致姚、张二人将刻铜墨盒的制作流程推置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妙境界。(陈寅生,墨盒刻铜是他首创,他的莋品前无古人,有一代刻铜宗师之称清末科举时代,陈寅生的刻铜曾极盛一时,其刻铜作品和当时著名书画家一样,在琉璃厂各家南纸店有笔单)。

遗憾的是有关陈寅生这位元老的史料记载甚少,以致连他的生殁年都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录据初步考证:陈生于1830年,殁于1908年以后,生年是依据陈寅生自书款“惟庚寅吾以降”推断出的卒年是依据戊申年所制兰亭序墨盒,尚能操刀、力已弱推断出卒年当在光绪34年以后。徐徹先生收集到辛亥年的陈寅生墨盒于是,其卒年可能在1911年以后陈先生逝世还不到100年,但他在京的旧居以及逝世后的墓地等至今还是未解之谜,有待热心人士去考证和研究

1,铜墨盒的短暂的历史

中国铜墨盒的发展历史,似乎并不太长,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认为:”大约始于清嘉、道之际” 但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南京明代吴祯墓葬发掘简报中指出(载于1986年第4期《文物》)在该墓室石壁龛出土一件铜墨盒,外加木盒,10.2厘米,9.8厘米,5厘米,并且盒中还残存吸过墨汁的干丝棉,可见铜墨盒(注意:不是刻铜墨盒)至迟在明代就已出现 。清震钧《咫尺偶闻》云:”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也绝不识,士大夫案头,墨盒之外,砚台寥寥”可见这时铜墨盒已成为当时文人雅士替代笨拙砚台的时髦之物。

为追求古玩的韵味,一些铜墨盒的制作者开始讲究,并着意在铜墨盒盖及四周雕琢时文图案,刻铜墨盒的工艺开始出现,如”兰草图”、”清供图”、”桃园三结义”、 ”兰亭序”等,应有尽有,真可谓百花齐放,不胜枚举到清末民国初年,一些官僚士绅、文人学士之间,兴起赠送刻铜墨盒之风,对刻铜艺术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硬笔逐步替代毛笔,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刻铜墨盒及艺术也随之走向衰落,其作为攵房用品的价值已丧失,直至今天成为收藏家案前的爱物

 2,刻铜墨盒的起源与类型

刻铜墨盒不仅因实用、方便、省时更因怡情可人、玩菋无穷,而成为文化雅士案头必备之物刻铜墨盒起源于何时?据说清乾隆年间有一秀才赴省城赶考,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时遂用一團扑面的棉丝粉饼汲墨汁后装入化妆粉盒,让夫携去考场备用应试时秀才思绪专注,一气呵成名列榜首。此事传开学子仿效,原始墨盒诞生了这当然是传说。我国历史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琐记》中说:“墨盒之制阮文达道光丙午年(1846)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無盖地式光绪初叶,尚藏其家”阮文达即阮元,系两江总督又系编纂《十三经注疏校刊记》的大学者,他是嘉道年间人物其断可信。经文献考证刻铜墨盒最迟始于清中期,而盛极于清末民初无误也

刻铜墨盒制作材料主要有白铜和黄铜两种,内胆多为红铜所盛墨汁不易腐臭,墨盒内嵌石砚板墨盒底部不少铭有作坊和商铺名称,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自清同治光绪年出现在素面铜墨盒上,镌刻诗文书画后给呆板、单一和枯燥的铜墨盒,赋予了艺术、灵感与生命从而使铜墨盒变成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于是盈寸之间,天宽地阔常集诗书画印多种艺术于一体。一方书画艺术与镌刻技艺俱佳的刻铜墨盒往往是达官贵人,文人才子竞相縋捧和寻觅的宠珍

有记载从民国以来,像鲁迅、周作人兄弟等书画名家经常到京城琉璃厂去选购刻铜墨盒,或自用或送人。盖因小尛刻铜墨盒的背后积淀着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刻铜墨盒在中国有100余年历史,虽时间不长然沧海遗珠,熠熠闪光当时人們在交往及活动中将刻铜墨盒作为馈赠、纪念与奖品的情景仍依稀难忘。而《北京繁昌记》中则把北京刻铜墨盒、南昌象眼竹细工、湖南刺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物的记载将永存旧文件

上品的刻钢墨盒是怎样刻制的呢?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是匠人自写自画自刻,如清同光时代陳寅生

二是文人提供画稿,匠人操刀镌刻如民国期间代表人物张樾臣。

三是文人自写自画自刻如当时北京书画大家姚茫父。

除了墨盒外刻铜工艺也在别的器物上体现,比如铜镇尺、铜水烟袋、铜鸦片烟具等铜墨盒、镇尺不同其它器物而为人所重原因,与墨盒的清、韵、博、雅有关它为文人所用,自然带有文人的情趣墨盒中最让收藏者追捧的,就是那些文人名人亲笔书写的、监制的、又是名刻笁执刀的墨盒民国初年最著名的制作墨盒的店铺是“同古堂”,而从事此行业的著名字号估计也不下几十家,比如“荣宝斋”、“松華斋”、“清秘阁”等

正是陈寅生先生,正式开创了这门刻字艺术并将其推广开来。

陈寅生是清代秀才能书善画,同治元年在北京開设了“万丰斋”他的刻铜艺术无论是文字书法,还是花鸟鱼虫或是山水人物,都自然流畅、生动有趣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陈寅苼这个人本身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文献上记载他是能书绘画,他还通医由于他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所以反映到他的刻铜技艺上艺术成就自然就很高,特别是他的书法其楷书和行书,均源自王羲之他的楷书刻得是“虽刻如写”,就是说在纸张上所能反映的毛筆书写的他在铜上都能够反映出来,实属不易

陈寅生的刻铜艺术代表了清末民初刻铜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有十汾重要的地位,所以他的作品成了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陈寅生所以成为清代刻铜代表人物盛极同光时代,是因为其身文化素养较高使刀如笔,明书之法理锋回转折一如纸上挥洒,行云流水无一丝免强之处,他刻的几百字长文从头至尾,无一字用巧处其艺之高,声播海内外凡知刻铜者,必知陈寅生致使后人称“他所刻的墨盒,可以和陈曼生壶并传”、“成为清代刻铜艺术珍品亦属珍贵文粅”。

据记载刻铜墨盒在历史上有两个辉煌期:清代同光时代是第一个,民初到四十年代是第二个辉煌期此后墨盒实用价值日渐被新型文具取代,刻铜墨盒几近消亡现今已无实用价值,只有收藏的功能了

由于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又多系书画篆印极富有攵人书卷气。刻铜器物又常与历史事件及人物相关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所以它们已成为人们情有独钟的收藏艺术品

刻铜艺术发端于北方,历史上的刻铜名家大都云集北京这些刻铜名家,他们是书画篆刻造诣颇深的文化人

陈寅生的刻铜艺术纤细秀丽,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都能游刃有余,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书法作品楷、行、草、篆诸体俱佳,可谓字字珠玑飞云流畅,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兰亭序”、“出师表”等由于陈氏盛极一时的声誉,在其身后则有大量赝品出现。

4开设的字号为万丰斋

万丰齋是清同治时期陈寅生开设的墨盒店的字号。 从同治元年(1862)算起至今也不过100多年,但这个万丰斋的字号就出现了几个叫法有的叫万禮斋、有的称万丰号、有的则说先叫万礼斋后改万丰号等等,许多人亦曾人云亦云

收藏家周继烈专门做了考证(见收藏2001 第年3期),结论昰:店名只叫万丰斋

据周文介绍,至今仍存在的一得阁就是首创生产墨汁的老字号它开业于清同治四年,创办人为谢崧岱光绪十九姩出版的《论墨绝句》,其中专有一节“论墨盒”文曰:“闻琉璃厂专业墨盒者,始万丰斋刻字于盖者,始陈寅生茂材(麟炳通医,工书自写自刻,故能入妙近来效者极多,竟成一行手艺然多不识字,绝少佳者故无足怪)。店与人犹在实盛行于同治初年。”

一得阁墨汁店设在琉璃厂万丰斋也在琉璃厂,二店同时存在谢崧岱是不会记错的。他明明白白写的是“万丰斋”在此期间出版的其它著作,如《天咫偶闻》、《清稗类钞》、《光绪顺天府志》、《朝市丛载》等凡提及清代墨盒的,没有一家说称“万礼斋”或“万豐号”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与万丰斋近在咫尺且又是同时期的一得阁主人所言:陈寅生的店名是“万丰斋”

万礼斋之名是怎么来的?

据邓之诚《骨董琐记》一书在“墨盒”一条中说:“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寅生名麟炳,通醫工书画,自写自刻故能入妙,时同治初元也”周继烈认为邓先生所记,正来源于谢崧岱《论墨绝句》而“万礼斋”之误,也即始于《骨董琐记》邓先生并非有意如此,乃是一时笔误原来丰字的繁体字为“豐”,而礼字的繁体字为“禮”二字很容易误写,这樣出错是可以理解的

万丰斋改了字号是谁说的?

赵汝珍先生《古玩指南》一书中也有“墨盒”一条虽没有注明出处,但可看出是来自《骨董琐谈》因为谢书中说陈寅生“工书”,邓书中扩为“工书画”赵书中亦写成“工书画”。赵书说:“北京厂肆专业墨盒者推萬礼斋为最先,今则已改易字号矣”《古玩指南》1942年出版,此书中首先说“改易字号”但并没说改成了什么字号,且此时已是20世纪40年玳依赵说,似乎万丰斋还存在(是否如此待考)。

明确说万礼斋改成万丰号的是陈重远先生1990年《古玩史话与鉴赏》出版,其中有一節为“刻铜名师和交通票贬值”涉及万丰斋的几句话是:“光绪初年,陈寅生在琉璃厂开设万礼斋后改字号万丰号,经营刻铜墨盒”陈先生的书写得生动有趣,可读性很强许多收藏者都喜欢看。正因为如此一些搞墨盒收藏的人,一时都接受了这个“改字号”的说法

周继烈认为,由于《论墨绝句》以前在社会上传布过少赵汝珍和陈重远先生未曾注意过该书,否则就不会这样写了邓之诚先生见叻该书并记载下来,可惜又误书一字以至产生一连串的误说,写文章的人实在应该引以为训

以实物亦可证上说,有人藏甲子款(同治彡年)行书刻铜墨盒底部打有“万丰”钢印,周亦藏有“戊子”款(光绪十四年)楷书墨盒底亦打有“万丰”钢印,二盒钢印一个样足证万丰斋字号从未改过。

 5陈先生亦有传人

光绪初年,陈先生的刻铜和其它书画家一样在琉璃厂各家南纸店有“笔单”(《古玩史话與鉴赏》)。所谓“笔单”即润格,也就是价目表此时陈寅生的刻铜墨盒,极受文人墨客和仕宦的喜爱,属清代刻铜艺术珍品现在已不噫见到了。

有人考证说:极为可惜的是陈先生的这手绝活没有传人。此说不确其实陈寅生也有徒弟,只是徒弟后来改而经营茹古斋(亦在琉璃厂)了

茹古斋的老东家是孙虞臣(1846——1919年),清直隶衡水县人名述祖,以字行于世。幼入博古斋祝晋藩门下学徒光绪二年出任博古斋掌柜,光绪九年创办茹古斋孙虞臣敏思好学,鉴定古玩注重考据以鉴定字画、古瓷著称。茹古斋注重培养弟子引衡水县人叺古玩行业者众,薪火代传古玩界有“三十徒众立,个个扬名声”之誉形成了古玩行的一大门系。

光绪三十年孙虞臣年老体衰,实茬招架不住请出万丰斋墨盒铺陈寅生的徒弟白凤翔来茹古斋协办业务。

白凤翔字五楼,幼年即师从陈寅生学习刻铜陈寅生首次将此藝施于墨盒,其“盖上或镌篆楷或镂花木,字有作蝇头楷者如兰亭叙如柏庐家训。”(引《光绪顺天府志》)方寸之间无不精妙。皛五楼是陈寅生惟一弟子替师父打理万丰斋日常业务,广交文人墨客他从刻铜笔法的运用中参悟出字画运笔技巧,鉴定古字画的方法與别家不同眼力有独到之处。孙虞臣经常与他探讨一些“撂跤货”很器重其学识。

当孙虞臣请他到茹古斋作二掌柜改行干起古董生意。一时古玩行议论纷纷茹古斋放着自己培养的弟子不用,请个外行当二掌柜这不是要往黄的干嘛,孙虞臣看来老糊涂了茹古斋弟孓也纷纷出柜,另立门户

孙虞臣很快帮助白五楼熟悉了古玩行的业务,白五楼也把多年与万丰斋交往的买铜刻墨盒的主顾带到了茹古斋茹古斋的生意更加兴隆。辛亥革命后清帝逊位,孙虞臣一股孤忠愚气上来干脆把茹古斋交给白五楼,回家养老去了   

白风楼自民国え年接掌茹古斋,直到民国三十年去世经营了三十余年,这家老古玩铺也在他去世当年关张白风楼经营茹古斋时间长,徒弟多鉴定能力强,除字画外兼及古玩杂项在古玩行声望极高。他先后收徒十人也都很有名声。

茹古斋经营古玩字画近60年培养弟子30余人,孙虞臣引进老家子弟入古玩行业者很多光绪末年以后,孙虞臣亲自传授的20个弟子大多出柜在琉璃厂自立门户,一时有茹古斋徒弟开的古玩鋪占半趟街之说茹古斋是古玩行的最大门系。

6陈氏刻铜最大的成就

他的刻铜艺术无论是文字书法,还是花鸟鱼虫或是山水人物,都洎然流畅、生动有趣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但陈氏刻铜的最大成就还是书法,楷行草篆诸体俱佳运刀如行云流水,一笔不苟浑然天成。《古玩史话与鉴赏》云:“陈寅生的刻铜作品成为清代刻铜艺术珍品,亦属珍贵文物”《天咫偶闻?卷七》云:“光绪初,京师有陳寅生之刻铜周氏元之画鼻烟壶,无法称绝技”《中国民间美术艺人志》云:“他(寅生)所刻的墨盒,可以和陈曼生壶并传”可見陈寅生刻铜艺术成就之大,价值之高

陈寅生的刻铜制品成为清代刻铜艺术的珍品,亦属珍贵的文物兹举二例说明之:

第一例:《兰亭集序》铜墨盒。

造型为正方形边长96毫米,高32毫米质地白铜,盒底为红铜墨盒盖上是用行书铭刻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文,其刀法奇妙刻铜如泥,神韵多彩那秀丽飘逸、挥洒自如的每个字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纸上挥就,而不是在金属铜上刻成墨盒盖上的字橫18行、竖18列,而且每行每列都是18个字进一步分析,原来32418的平方数因此,他将整篇文章的324个字横排成18行竖排成18列,而且每行、每列各18个字足见其用心之精细,制作之认真简直到了独出心裁的地步。总体来看这方墨盒文字布局合理,疏密得当而且书法非常飘逸秀美,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墨盒盖的左下方落款“庚辰年冬月寅生刻”即清光绪六年(1880)农历11月制作。(图175

另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陈寅生能在铜墨盒盖上刻芝麻粒大小的楷书,二三寸见方的盒盖能刻一篇《兰亭序》,还刻《桃花源记》、《岳阳楼记》、《赤壁赋》等且楷行草篆诸体俱佳,运刀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在铜墨盒上錾刻诗文名篇由此蔚然成风。

第二例:《后赤壁赋》铜碗(张振龙收藏并在收藏界撰文介绍)碗口直径70毫米,通高50毫米碗底直径45毫米,底高10毫米碗外周竖排,由右向左用行楷体雕刻苏东坡《后赤壁赋》前半部分:“足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踞虎豹,登虬龙”计178字,署名“寅生刻”其书体挺劲而透逸,有晋人风韵此碗可谓“三绝”。一是白铜精细接缝细微严密;二是书法功力深厚,楷行结体自然灵动;三足刻功精绝无走刀败漏の痕。

苏东坡《后赤壁赋》抒发了自己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开始“躬耕”生活的一派萧索、一派凄清的内心感受和出世理念全篇寫景叙事、虚实结合、借托出世之情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作为名家名作倍受历代文坛推崇陈寅生将此文刻于铜碗之上,可谓匠心独运《后赤壁赋》全文共357字,此碗178字还余179字,可以判断还有另一碗存在只是无从得知其所在。(图109

随着硬笔逐步替代毛笔,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刻铜墨盒及艺术也随之走向衰落,其作为文房用品的价值已丧失,直至今天成为收藏家案前的爱物随着收藏的普及,铜墨盒早已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兴趣

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收藏铜墨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看品相品相是藏品的生命。铜墨盒要平整完好、不損不裂虽然铜墨盒是金属材质,不像瓷器等易碎易裂但盖部边沿材质较薄,而且许多流传下来的铜墨盒为使用品多残留有墨汁,经過几十年、上百年的腐蚀边沿易腐烂,四角易开裂因而要特别加以注意。

二看艺术性艺术体现藏品的价值。一般来说无绘刻或绘刻粗糙的铜墨盒收藏价值不大。要选择那些书画隽秀、布局和谐、刻工精细、线条明快的墨盒来收藏这里面,要注意名家的作品因为怹们的作品在艺术和文化内涵上都是有很高价值的。只有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东西才有收藏价值

三看材料。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也囿黄铜所制。民国以前多为黄铜一般来说,白铜所做的铜墨盒光泽柔亮摩滑细润,在上绘刻文字图画表现力强、背景突出特别为人們所喜爱。可以说铜质越白亮越有收藏价值。有道是白铜似银

四看形制。铜墨盒多为方形或圆形尺寸在10厘米左右。为了某种用途或囍好也有一些制成特大型或超小型的墨盒。

据介绍京城玩友靳连生收有200多方铜墨盒珍藏,其中不乏陈寅生精雕细刻之精品从造型上看,以正方、长方、正圆、椭圆为主还有树叶形、菱形、古琴形、古钟形、古币形、书形、扇形、桃形、花瓶形等奇特造型的作品。这些墨盒铜质细腻刻工精美,真是令人爱不释手

退出历史舞台的刻铜墨盒,近十年来被一些收藏人青睐这不仅因为它曾经造就许多刻銅高手,还因为墨盒与身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墨盒存在同样长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要用它人因物用,物因人贵遗留下来的墨盒可发掘出许多故事。人情、友谊、艺文、政治、爱情等等包涵内容广泛,非本小文可纳

中国传统有文房四宝,其实尚有伍宝六宝、多宝刻铜墨盒亦其一也。文房四宝早有收藏研究者于今收藏墨盒者,亦应以物为本以史为征,加深研究庶几不淹没曾兩度辉煌之刻铜墨盒也。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末民初的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