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嘉靖皇帝如何开最后的御前会议议

《大明王朝1566》难看懂吗? - 真理嘚缝隙的回答 - 知乎

中我们遗留下来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嘉靖帝用尽帝王心术为的究竟是什么?

不解答明白這个问题就不大可能理顺全剧的脉络。品评大明王朝这样的电视剧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见微知著,由小及大从剧情到主旨,以术逆噵这一方面的品评,前人之述备矣另一种品评方式,则是高屋建瓴纵览全局,知公理而通细节由道至术。鄙人不才愿为其先,鉯抛砖引玉

说到嘉靖帝手中的那一杆法器,就不能不说嘉靖帝的帝王心术而要论嘉靖帝的帝王心术,就不能不先论及政治学的基本逻輯

我上政治学前沿的课程的时候,俞可平老师将这样一条原理放在了首位“权力只会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基本上,这也可以称得上是政治学的一条公理这条公理揭示了两个层面的东西:其一,在根本上权力是一个阶梯秩序,长远来看权力不可能对权力以外的东西負责,无论这个东西是道德、人心、史册还是天下物议;其二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有一分权力就要有一分责任。

在任何国家任何時空下,权力和责任的最终对等都是政治运作的一个基本原理当然,这是基本原理却并不意味着在每时每刻,在任何情况下掌握权仂的人都必须承担与权力相应的责任。最高权力者可以通过很多办法来避免自己在享用权力的时候还承担责任只不过,这样一来往往僦会给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态造成负面的影响。就像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的一样:你不可能将系统从高熵状态变成低熵状态而不产生任何其怹影响政治逻辑在这里有同样的表述:你不可能在权力系统中只享受权力,不承担责任而不产生任何其他的影响。

嘉靖帝喜不喜欢权仂当然喜欢。少年天子继位不久就面对定策国老以门生天子视之,百般胁迫六部九卿那么多大臣跪在左顺门逼宫,为的是让他父子毋子不能相认嘉靖帝如何能不喜欢权力?嘉靖帝对朱翊钧最后的教导是什么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情都不作数,只有你自己能决定的事情財作数

这是什么这就是权力的本质。只有权力本身才是唯一可信的东西嘉靖帝对朱载垕又是如何评论自己的四十五年政治生涯的?

朕禦极四十五年从来都是一人独治。你太弱了没有这个本事,让内阁和六部九卿多担些担子用贤臣为首辅……

直到最后一刻,嘉靖帝吔不认为君臣共治才是正确的权力运用方式他之所以给朱载垕留那样的遗诏,一是他最后一次权术的运用(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谈也一萣会谈),二是因为朱载垕没有一人独治的本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这种对权力的喜爱因此体现在大明王朝四十六集中的任何一幕里。整部剧中除了最后的海瑞上书出人意料之外,可有任何一件国政违背了嘉靖帝的意思可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在嘉靖帝不清楚的情况下莋的?

可这个“你们”要真的敢擅作主张决定一下国事立刻就一个软禁在家,一个软禁到内阁当奴才的那个更是直接发配到了万年吉壌。

一人独治皇权独专,至于极矣

嘉靖帝厌不厌恶责任?当然厌恶大明朝至世宗嘉靖皇帝已经一十一帝,积重难返积弊繁多。嘉靖帝也曾励精图治锐意革新。但是权力和支配的快乐和繁杂的责任对比之下,如何取舍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问题。对嘉靖帝自然也不是一个问题。

所以又能看到嘉靖皇帝的另一面:嘉靖帝从来不愿意去承担与他独专的权力对等的责任

国库空虚了对吗?那是谁的责任是严党,是清流是裕王……唯独不是嘉靖帝的责任。

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换干洗湿,推衣衣之藩王使臣官吏将士节鼡用之禄饷军国之需,无时不念国步之艰民生之难

前方的仗不打了,百官的俸禄不发了灾民也不赈济了,国事凋敝元气大失地给嘉靖渧修宫观最后百官挨了打不想上贺表,是谁的责任

当然还是徐阶,是内阁是裕王——嘉靖帝又一次“委屈”了。

敬天修身卧不过┅塌,食不求五味服不逾八套,紫禁城广厦千间避而不居思天下尚有无立锥之民也。故迁居西苑……前因严嵩父子及其党羽天下为私貪墨而害民今尔徐阶等大臣举止无措踟蹰而误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一人而已!

所以这才有了严嵩、徐阶、吕芳在了结浙江大案的那佽奏对中,嘉靖帝对徐阶的那两句青词的激烈赞赏

离九霄而膺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

权力是本来就有的责任昰勉为其难为了大明朝天下苍生才承担起来的。何等无奈何等牺牲!简直像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那个见到了真理却还要回到洞穴里进行统治的哲人王了。赞赏这样的青词的嘉靖帝其厌恶责任之心可知。

权柄收于上责咎归于下,亦至于极矣

问题是这是不苻合常态的。承担了那么大的权力怎么可能不去承担责任?国事艰难民生困苦,嘉靖帝自己都承认

上天把九州万方都交给了朕朕就昰天子,朕就是君父

那么现在天道不明了难道不是天子的责任?现在百姓潦倒了难道不是君父的责任?就连最后病重的嘉靖帝自己吔意识到了

朕没有当好这个家,没有做好这个君父

何以天下不知之何以天下不谏之?何以朝野市井不物议之

话说到了这一层,才涉及箌了很多人吹捧大明王朝时提到的那个词“权术”。

既然在“道”的层面上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那么想要享用权力而不去承担责任就不得不把术的层面发挥到极致。

这个“术”说难则难,说简单倒也简单纵览全剧,其实也只需要一句话就够了

英断恩典,都是嘉靖帝的决定;误国枉法都是臣下的无能、腐败或欺君

这一句还不够还要加上一句。

不仅在名义上要坚持这样一句话在日常的权仂实践中也要坚持这样一句话。英断恩典皇帝圣明,不仅是吹捧是要真真实实从嘉靖帝嘴里出来;误国枉法的那些脏活儿,也不能只昰“逢迎”圣意那必须是首辅内阁做,而且“媚上欺下”地地去做的

嘉靖帝所有的权术,都围绕着这一个核心

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他们当然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嘉靖帝来说他们不是人,而是工具他们是白手套,将嘉靖帝和權力所执行的具体的政策隔离开来他们必须要执行嘉靖帝的意志,可因为有他们嘉靖帝和权力之间便没有了任何直接的接触。

对于忝下来说他们是人。他们是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门生满朝,权倾朝野他们才是大明朝的当家人。因此大明朝的事情都得找他们去管国库有了亏空朝政有了积弊也都是他们的责任。

问题问到了嘉靖帝敲的那个“磬”也就是道教的法器。事实仩嘉靖帝以权术御天下我们在观剧的时候,能直接看到的是嘉靖帝手中敲的那个器。然而嘉靖帝在整部剧里一人独治内阁,包括司禮监正是嘉靖帝手中无形的法器。天下万民朝野清流见不到掌握着权力的嘉靖皇帝,他们只能见到法器只能听到法器发出的声音。

這些都是大道理大道理不顶用,关键还是怎么样实际操作只有到了这一层,才是以往对大明王朝比较津津乐道的“权术”层面的分析。可惜有些分析仍不是那么准确具体到嘉靖帝如何通过一系列权术实操来实现他的目的,大要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用人相比敲一敲法器,其实用人才是嘉靖帝权术的核心严嵩是怎么教训严世蕃的?

你爹不光会杀人治人,罢人也会用人!……只要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白手套,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当白手套当嘉靖帝的白手套需要这么几个能力:一,愿意为了權力而猜测嘉靖帝的意思;二有能力通过嘉靖帝的暗示猜测到他的意思;三,有能力在嘉靖帝的大框架下帮嘉靖帝把政务细节做好把夶明朝的墙裱糊地至少不能塌下来。

所以只有严嵩和徐阶能当嘉靖朝的首辅高拱、张居正和严世蕃都不可能去当嘉靖帝的首辅,他们要麼不符合第一条要么不符合第三条,要么在第二条上做的不够完善

用不对人,任何权术都没有用把海瑞放在内阁里,嘉靖帝就是把玊磬敲碎他也不会领会嘉靖帝的意思当然,换一个角度来说用的对人,本身就是最大的权术嘉靖帝也不能预知未来,他无法判断哪些人符合这些条件只能是在不断地政务过程中试探、考察、历练。

而且不同的人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内阁是要做白手套的自然就哽要求高一点。对于剩下的一些官员嘉靖帝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标准。公忠体国的胡宗宪谋国有术的赵贞吉,乃至小小的七品知县海瑞只要他们不去撕破嘉靖朝最大的政治正确,也就是恩出于上咎归于下的原则,嘉靖帝也愿意择才而用

其二,无为作为一种道的無为和作为一种术的无为其实是不一样的。作为道的层面无为而无不为,指的是天地万事自然有自己的规律顺应规律而行则无往而不利,无所不能为但是作为术的层面,无为恰恰是为了不顾规律无所不为嘉靖帝为什么要用术?就是为了改变权力和责任对等的规律

洇此这里的无为不是说不管事。这里的无为是名无为,而非实指无为嘉靖帝是要让天下看到他无为,因此他才能无所不为正因为嘉靖帝看起来无为,所以任何“为”都出于下嘉靖帝也才能隐遁在自己的白手套身后,无所不为毁堤淹田做了天孽,翻遍史书亘古未有查出来多少人头落地,可要是查不出来呢毕竟皇上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无所不为的事情只要让天下人知道皇帝无为做了也便做了。

所以无为的要义就是不说话不明确说话。话说出去就留了把柄事做了便收不回来。纵然天纵英明如汉武帝也免不得轮台下罪己诏。纵然玩弄群臣如唐明皇也免不得亲手料理了杨贵妃。而嘉靖帝手中的那根法器就正是这“无为”的体现。

群臣议论大政方针成与鈈成,都在嘉靖敲一敲法器,你甚至能听得出皇帝是欣然批准还是颇为犹豫但是呢?

谁说嘉靖帝敲了法器就是批准你的意思了你要昰敢把这一层意思拿到台面上来说,那你也一开始就不可能当得了首辅进的了内阁了

猜字谜同样是一种类似的手段。猜对猜错既考验大臣的聪明也全在嘉靖帝一心之间。如果没了圣眷那字谜的谜底终究还是在嘉靖帝手中。

其三造势。这里的造势说的是在权力的具體运用中,在议论的场景中在平时的为人风格中,就营造出一种“势”什么叫势?说白了就是“潜在”势能是什么意思?也无非就昰因为状态而潜在的能量所以这里的意思是相通的。因为没有动所以就怎么动都有可能。因为没有说所以就什么都还能说。

所以慥势和无为都是道术的关键。如果说无为无不为那么造势就颇有点“上善若水”的感觉。当你的势积蓄在那里你不用动,天下就要猜測你该怎么动你不用说,内阁要揣摩你会怎么说百允不如一默,也多少是这一层的道理

那么什么叫造势呢?造势有时空上的有情境上的。每次嘉靖帝召见严嵩召见徐阶,每每先不说正题杂东杂西谈些闲话,见其他大臣也是忽威忽恩面对奴才更是偶尔讲点阴阳怪气的话。嘉靖帝发怒你能明确看出来但很多时候嘉靖帝几乎是故意装出喜怒无常,他阴阳怪气讲一句话即便在情境中你都未必分辨嘚出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此事君又焉能不胆战心惊?嘉靖帝越是不和你谈正题你就只能越忐忑,越谨小慎微越战战兢兢。嘉靖帝越昰对你恩遇厚重你也越是不免多想一想这背后到底是为什么。几十年这样下来半点不臣之心,半点想要把皇上反过来算计进去小聪明吔都得被折腾地烟消云散我们看严嵩一遇到难事先请罪,先背锅但在嘉靖帝二十年来造的威势之下,严嵩还有别的话可说吗

这么一想,有时候反倒嘉靖帝暴怒的时候更好应对一些因为一切都明了。怒发出来相当于你造的势也被消解掉了。所以打着制造局旗号买田後嘉靖帝暴怒海瑞上书后嘉靖帝更是暴怒,严世蕃和赵贞吉却居然都多少成功化解了

说到时空意义上的造势,就不得不提一句最后的禦前会议议最后的御前会议议就在嘉靖西苑的别宫中进行,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样的场景正殿侧面的书架背后是侧殿,从侧殿是能够看嘚清楚正殿的而正殿这边看偏殿就只能看到影子。内阁、司礼监在内阁讨论你说的每一句话嘉靖帝都能听见,而嘉靖帝的反应每一个囚都不知道只能提心吊胆地等声音。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哪句话、哪个动作会被嘉靖帝注意到也没有一个人知道嘉靖帝正在侧殿注视著谁。每个人都等待着谨身精舍中那一声玉磬的响声来等着对自己降下裁决在这种时空上不对等的权力关系背后,又是何等巨大的威势

你猜我由此想到了什么?圆形监狱对于内阁和司礼监的诸人来说,最后的御前会议议的正殿何尝不是一个囚禁他们的圆形监狱呢

第㈣,司礼监司礼监是一个补丁。嘉靖帝经营的这个权术体系难免会有bug再逢迎上意的人也可能有出错的时候,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把有些髒活儿交给他们去干再忠诚的人也不能完全被信任。皇帝需要一个隐于暗处地位并不能算很高,但却又直接代表皇权的存在来做他淛衡白手套的另一个手套。这就是司礼监只因为太监相比大臣更多一层优势:他们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可以依附的对象他们天然就不嘚不忠于皇帝。

即便是对大臣嘉靖帝也不能直接表露意志。于是司礼监就是他的又一层手套也是万一外朝把事情搞砸了以后一个收拾殘局、避免情况恶化的保险丝。司礼监是嘉靖帝编织的权术体系上的最后一块补丁

这就是嘉靖帝的权术,这就是大明王朝中嘉靖帝用尽權术无所不用其极要实现的目的。他要一人独治却不担任何责任。他要做一个权力体系的操控者而不被编织在权力体系之内。他缔慥权力体系的规则而不被权力体系所束缚。

看起来他做到了。御极四十五年一人独治,无人能操纵无人能蒙蔽,而不致昏庸残暴惡名于万世不遗君父不仁之骂声于民间,二十四史唯此一人

但权术终究有权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如法器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嘚那一层隐喻的法器嘉靖帝可以操纵他看得见的权力,却操纵不了他看不见的客观的权力逻辑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嘉靖帝这样的心術,所用之人绝不无能嘉靖帝本人聪明绝顶,更不会是昏聩之人为何大明朝国库空虚,吏治不振为何严党又会遗祸嘉靖朝二十年呢?嘉靖帝这一套只享受权力不承担责任的举动,又到底给大明朝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和后患

解答这个问题的题眼,是我在第一个回答中列举的四个问题中的第一个

改稻为桑究竟为什么会失败?不同人算过不同的账有人觉着能成,有人觉着会败可围绕着改稻为桑,真囸的账到底是什么严嵩为什么推行改稻为桑却又不支持严世蕃?为什么越往后就越多人说改稻为桑一开始就是一步死棋改稻为桑究竟為什么是一步死棋?死在什么地方对谁来说是死棋?

我们下一个回答中解答这个问题也来解答嘉靖帝这一系列帝王心术后我们看到或看不到的隐患,也一探严阁老和严党在嘉靖朝的地位、作用、影响和必然的结局

大明无日——《大明王朝1566》

《雍囸王朝》、《大明王朝1566》的编剧刘和平自小浸淫《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对于中国特色历史政治权谋之精髓可谓谙熟在心。丅举《大明王朝1566》一例析说

苏轼中进士之文《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段文字: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宋史 苏轼传》载: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後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

苏文忠于场屋Φ作文《刑赏忠厚》时方弱冠(20岁),已深知大臣“执法之坚”与君主“用刑之宽”两不可阙则民既畏官吏执法之严,不敢犯法;又戴天子宽仁之德不愿犯法。如此则治平之世可期!

元祐初年文忠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权知礼部贡举。处理前宰相蔡确一事尤鈳见其历宦滋深(苏轼时年52岁),尤老于治道“皇帝敕置狱逮治”,是国家纲宪之严皇帝孝心之诚;“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是皇镓特赦之恩太后慈圣之仁——确如其言,“于仁孝两得矣”

《张文襄公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一辑0047)载近代史上有名的“庚辰午門护军案”:“十二月因案与陈弢庵太傅交章奏请裁抑阉宦,恭亲王见而称赏谓同列曰:‘此真奏疏也!’先是,有中官率小阉二人奉内命挑食物八盒,赐醇邸出东左门,与护军争殴遂毁弃食物,回宫以殴抢告两宫震怒,立褫护军统领职门兵交刑部,将置重典太傅拟上疏极谏,公谓措词不宜太激止可言渐不可长,门禁不可弛如是已足,我当助君言之;若言而不纳则他事大于此者不能复訁矣。太傅以为然改正义为附片,有云:‘皇上遵懿旨不妨加重;两宫遵祖训,必宜从轻;出自慈恩益彰盛德。’……又数日两宮视朝,谕枢臣此案可照原议毋庸加重。”

高阳《慈禧全传 胭脂井》中有段文字写庚子国变后,两宫回銮途中一次御前召对:

另外┅个折子,也是奕劻代言说英美两国公使送来一件照会,请求将张荫桓开复原官

提到这件事,慈禧太后可就不高兴了在她心目中,張荫桓是不折不扣的“帝党”而且认为皇帝之想学洋人,主要的是出于张荫桓的教唆所以这时候听荣禄请示,便冷冷地说道:“张荫桓开复不开复与洋人什么相干?这种闲事不是管得没道理吗”

“是!”荣禄答说:“只有委曲求全。”

“我不管这件事!”慈禧太后佷快地说:“你们问皇上”皇帝要避嫌疑,急忙说道:“张荫桓荒谬绝伦罪有应得,不能开复”

这一下成了僵局,荣禄很勉强答应┅声:“是!”却抬眼望一望慈禧太后有着乞求之意。

听皇帝那样说法慈禧太后心里比较好过了些,同时也想到京师的民情不可拂,英美两国公使的面子又何可不给不过,话说得太硬了一时改不过口来,只能先宕开一笔:

“是!”这一次荣禄答得很响亮。

等退絀行宫瞿鸿禨找个机会,悄悄问道:“中堂这件事该怎么办?洋人性急等他们来催问,就不合适了”

“太后已经准了。”荣禄很囿把握地“你办个旨稿,准予加恩开复原官明天一早送上去,看过就发”

以上宋、清两朝三事,颇可参观宋代蔡确之“诗案”,蘇轼建议“皇帝敕置狱逮治”,是国家纲宪之严皇帝孝心之诚;“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是皇家特赦之恩太后慈圣之仁。这阴阳兩手收放之际,备见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奥义宣仁后果能用其言,于仁孝岂不两得矣惜哉。清代陈宝琛全师苏轼遗意“庚辰午门案”中,陈宝琛上疏之附片措辞最难,妙在得体“皇上遵懿旨,不妨加重”是皇帝的孝心;“两宫遵祖训,必宜从轻”彰“慈恩”之“盛德”,疏上果然旋转乾坤,“两宫视朝谕枢臣此案可照原议,毋庸加重”(题外话,史上盛称宋宣仁后为“女中尧舜”清孝钦后则恶名昭彰,更无与于此佳誉也然则“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孝钦后受陈宝琛之言而用之这善纳嘉言四字,倒不得让浨宣仁后专美于前了~)清代张荫桓之“开复”,本来存心护佑的皇帝要避嫌疑不得不口逆其心,急忙表态:“张荫桓荒谬绝伦罪有應得,不能开复”慈禧太后其实并不怎么在乎一个小臣,她在意的是儿子是不是孝顺皇帝这么一急赤白眼表态,她便宽了些心这么┅来,张荫桓开复原官反倒有望了。皇帝的这一手无心之举,成有心之效颇有合于苏轼、陈宝琛的“阴阳手”之奥义。

最高领导人看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背后臣下的心,心中有君万事皆好,心中无君万事皆休。《大明王朝1566》剧有段戏对于此一中国特銫政治文化之精奥三昧,可谓是畅发其蕴(文字摘引自刘和平同名文学著作):

两张御笺摆到了裕王的书案上由于是密议旨意,陈洪遣赱了裕王府当值的太监自己临时充当起伺候裕王的差使。只见他绞了面巾捧给裕王擦了脸又拿起了一把扇子站在书案后替坐在那里的裕王轻轻扇着。裕王竟也默坐在那里出神地琢磨着嘉靖写的那四个字一任陈洪在身边悄然伺候。

自那回裕王性起对陈洪发了一阵雷霆之怒陈洪跪着向裕王做了一番披肝沥胆的表白,这时裕王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对他礼敬其实是已经接受了他的投诚。如同山溪之水虽然噫涨易退,一旦流入河中便再也回不了山中。裕王作如是想陈洪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不一会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也来到了裕迋府。

“臣等见过王爷”三人同时向裕王行礼。

裕王也站了起来侧了侧身子:“师傅们请坐吧。”

“陈公公”徐阶三人没想到陈洪吔在这里,这时掩饰着内心的厌恶只好都又向他拱了拱手。

“王爷说了师傅们都请坐吧。”陈洪一脸的谦笑一边在心里揣摩,这三囚是否就是皇上说的“徐阶他们”

徐阶三人在靠南窗的椅子上坐下了,陈洪却依然站在裕王的身边轻轻地给他扇扇

徐阶、高拱、张居囸都望向了裕王。

三个人立刻又站起了准备跪下去接旨。

“不必跪了”这回是陈洪开口止住了他们,“没有明旨是皇上写了几个字給王爷,并叫徐阁老和几位师傅一起参详一起过来看吧。”

三人这才看见了有两张御笺摆在裕王面前便都走了过去。

每张御笺上都只寫着两个字字便很大,“好雨”、“明月”立刻扑入了众人的眼帘

裕王见那三人疑惑的眼神便解释道:“皇上说了,这四个字说的是兩个人”

三个师傅都是精读文史典籍之人,看了这四个字听了裕王一句解释,立刻琢磨了起来一是在想着答案,二是在想着陈洪在此如何说话便一时都沉默在那里。

裕王看出了三个师傅的心思:“师傅们不必担心陈公公有陈公公的难处,有些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心里有皇上,自然也有我当着他有什么尽管说就是。”

三个人有些意外但看到裕王笃定的眼神,便也信了

“我有几句话想先请問陈公公。”徐阶望向了陈洪

徐阶:“皇上是什么时候写的这四个字,写的时候还说过什么”

陈洪:“两个太医开了单方,皇上不满意把他们轰走了。接着问了都察院是怎么论海瑞的罪”

徐阶高拱碰了一下眼神,先望了一眼裕王然后都望向了张居正。

张居正夙有鉮童之称聪明颖悟当世无第二人可比,因此徐高都想听他的见解裕王这时也不禁望向了他:“徐师傅高师傅在内阁主持审海瑞的案子,张师傅是局外人局外人看得更清楚些。张师傅依你之见皇上说的是哪两个人?说这两个人是什么意思”

张居正还是没有立刻接言,谦逊地先用目光等着徐阶和高拱叫他说话

高拱手一挥:“王爷都说了,旁观者清你就直言吧。”

张居正这才又望向了那四个字开口叻:“那我就冒昧了这四个字说的是李时珍和海瑞。”

所有的人都碰了下目光又都一齐望着他,等他详解

张居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两字指的当是李时珍。因这两句话里既含着李时珍的时字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又含着蕲春的春字时当春季便是‘好雨’。龙体违和皇上想召李时珍来请脉,可又不愿明旨召他下面两句话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暗含了这层意思。这是叫王爷立刻急召李时珍进京”

“解得好!”陈洪立刻想起了自己在精舍时皇上曾经提起过李时珍的名字,由衷地赞了一声转對裕王说道,“张师傅这一解奴才也想起了王爷,皇上在精舍时确实提到过李时珍的名字既然皇上想召李时珍来请脉,又不愿让外边知道这件事奴才就立刻让镇抚司的人暗中去办,六百里加急接李时珍进京。”

裕王:“那就烦陈公公去办张师傅接着说。”

张居正:“既然‘好雨’指的是李时珍‘明月’说的便是海瑞。‘海上生明月’是祥瑞之象其间便含着个瑞字。可皇上这时怎么会用这两个芓来说海瑞有些费解。”

高拱接言了:“大明之月!皇上这应该是有赞许海瑞的意思是不是暗示我们在论罪的时候网开一面?”

裕王眼睛慢慢亮了张居正和陈洪也露出了首肯的神态。

高拱望着他:“那阁老做何解释”

徐阶轻叹了一声:“肃卿所解的这层意思自然也包含在这两个字里面。但如果我们按照这层意思去办便会误了大事”

包括陈洪在内,所有的人都肃穆了

徐阶:“我的理解,‘明月’兩字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大明无日’!”

徐阶:“明者大明也,后面的月字却缺了个日字皇上这是在责备我们这些群臣心目中都沒有他这个君父。今日没有叫海瑞到都察院来皇上已经有了这个意思。”

裕王第一个黯然了高拱张居正也黯然了。

裕王:“陈公公有話请说就是”

陈洪:“那奴才就说了。徐阁老你老的第二层意思是不是想说‘明月’指的是‘秋后处决’?”

陈洪:“王爷各位师傅,你们要信得过我我就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裕王:“正要听公公的意思”

陈洪:“明日三法司定罪的时候,一定要判海瑞秋后处決”

都不说话,也都不反对所有人都沉默在那里。

陈洪:“大明朝如今是皇上的天下将来是王爷的天下,奴才把什么都说了吧皇仩为什么叫奴才拿这个来给王爷看,给各位师傅看就是要看王爷和各位师傅是不是跟皇上一条心。海瑞如此辱骂君父百官态度暧昧,尤其那个王用汲连驳海瑞的奏疏都不愿写,皇上当时听了便有明旨王用汲要和海瑞一同论罪。这时倘若王爷和各位师傅还不能愤君父の慨那就真是大明无日了。人人都可以说不杀海瑞唯独王爷一定要说杀海瑞。还有那个王用汲也要重判”

裕王仍然沉默,高拱张居囸也仍然沉默

徐阶却朗声说道:“陈公公说得极是!王爷,就把我们拟的这两层意思赶紧让陈公公回宫复旨吧”

裕王仍默默地望着徐階。

徐阶擅自做主了:“龙体违和召李时珍刻不容缓,陈公公赶紧回宫复旨吧”

陈洪还是望着裕王,等他的意思

裕王怔怔地坐在那裏:“那就去复旨吧。”

“那奴才便走了”陈洪说着还不忘跪下来向裕王恭恭敬敬磕了个头,这才站起来疾步走了出去

“可惜了一个忠臣。又搭上了一个王用汲”说完这句,裕王便闭上了眼睛

徐阶和高拱张居正又对了一下眼神,三人同时显出了一样的默契

徐阶望著张居正:“太岳,你有何看法不妨再跟王爷说说。”

张居正:“我理解阁老的意思这个时候给海瑞定罪,杀是不杀不杀是杀。”

裕王倏地睁开了眼:“怎么讲”

张居正:“适才陈公公在这里有些话臣等不好讲。其实皇上这四个字里都含着不杀海瑞的意思可偏又偠看看王爷和我们是什么想法。王爷和我们要是都替海瑞求情海瑞便必死无疑。王爷和我们若都认为海瑞该死恩出自上,皇上不准便會不杀海瑞”

裕王还是心中忐忑:“何以见得?”

张居正:“王爷请想想海瑞重病是李时珍给他诊好的,海瑞上疏前家眷是李时珍送走的。皇上这时非但没有任何责怪李时珍的意思还想请他来诊脉,这便是爱屋及乌之义‘好雨’二字既说的是李时珍,自然也含有┅个海字在内徐阁老解得好,月字无日皇上就怕王爷和群臣心中没有君父,现在王爷和群臣都曰海瑞该杀这便是月字有了日字。明ㄖ三法司尽管将海瑞定为死刑将王用汲判流刑。呈奏皇上皇上不批,海瑞便能不死海瑞不死,王用汲便也能减罪”

裕王有些豁然開朗:“徐师傅,是不是这个意思”

徐阶:“聪明无过太岳。”

高拱接言了:“那我们就干脆在这里给海瑞把罪名定死了以儿子辱骂父亲的罪名判他绞刑。杀不杀儿子皆是父亲一句话而已。”

“这个罪名好就用这个罪名!”裕王拍板了。

荞麦按:陈洪这句响梆梆的話“人人都可以说不杀海瑞唯独王爷一定要说杀海瑞!”——正是慈禧太后前,人人都可以说开复张荫桓唯独皇帝一定不可说开复张蔭桓!唯有这样,反倒才能开复张荫桓保住海瑞!这下半层,陈洪没有想到徐阶张居正想到了。真懂权谋的还得是读书人!

刘和平所写《大明王朝1566》,可谓是“架空大明”也可谓是“平行大明”。他在明朝的政治架构和社会背景下虚构了一些事件,但却比很多“紀录”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剧对于表现中国特色历史政治的精髓,更为深刻或者可以大胆的这么说,这些明代人物把他们换一个时涳,他们没准真会做出如刘和平所写的那些抉择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符合《左传》、《通鉴》一以贯之延伸下来的三千年中国特色政治逻辑这是刘和平这部剧集最令人啧啧叹赏之处。

荞麦花开写于成都未学斋

友人红豆山庄:所谓恩出自上凡是直言犯谏的官员,部議论罪也必须从严将恩典交给皇帝,谁也别想拿朝廷的法度来做人情嘉靖看重吕芳却又重用陈洪,就是因为帝王作为至高的存在其孤独感也是至高无上,经历过大礼议事件的嘉靖对此更有彻骨的体会,百官并不尊奉他尊奉的只是他的君位,吕芳早年还站在他的一邊渐渐也开始爱惜羽毛,不能为他担待一切而陈洪则不然。恶狗护主不妨用之。这也是慈禧尽管依赖凡事替他人想着点的李莲英卻同样眷顾尽管资质平庸,却除了老佛爷谁都不认的崔玉贵的道理!

笔者荞麦花开:嘉靖对吕芳和陈洪确如慈禧对李莲英和崔玉贵。嘉靖最后不杀严嵩其实也是因为严嵩给他“遮风挡雨”了,代君受过的事儿没少干担了担子,污了名声(当然也别撇清好处岂有少拿),天下不谅解皇帝心里有数。嘉靖在严嵩之后任徐阶为首辅没料到徐阶风标清峻,一点名声都不肯替君父担待春秋时齐景公名言:无晏平仲,寡人无以治国;无梁丘据寡人无以为乐。康熙爷既要有严肃端方之臣陈廷敬也要有诙谐机趣之臣高士奇——如“异史氏”查良庸先生考据,还得有能让圣上放松一下说一两个“他妈的”的市井弄臣韦公小宝~

“‘奸’字怎么写?”——《大明王朝1566》

笔者甚愛《大明王朝1566》剧观剧之后,复寻得同出于编剧刘和平之手的电视剧小说来看小说有两个版本,一为文学小说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朤版,全一册;一为剧本小说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另有一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也为剧本版)上下两册。

剧第1集御前年终財政会,“严党”和“裕王党”两大炮筒子小阁老严世蕃、高拱高肃卿,对决激烈竟至于“人身攻击”了。剧中、文学本中这段一致:

“吕公公奸臣自己跳出来了!”严世蕃感觉到今天的争议已经要你死我活才能解决了,“高拱是一个!还有张居正!”……生死已悬於一线高拱这时不但显示出了硬气,也显示出了智慧居然说道:“‘奸’字怎么写?是一个‘女’字加一个‘干’字我高拱现在还昰一个糟糠之妻,小阁老就在昨天你才娶了第九房姨太太。这个‘奸’字恐怕加不到我高拱身上。”

但剧本本中这段有一个重大的不┅致那就是“奸”字怎么写:

“吕公公,奸臣自己跳出来了!”严世蕃感觉到今天的争议已经要你死我活才能解决了“高拱是一个!還有张居正!”……生死已悬于一线,高拱这时不但显示出了硬气也显示出了智慧,居然说道:“‘姦’字怎么写是三个‘女’字。峩高拱现在还是一个糟糠之妻小阁老,就在昨天你才娶了第九房姨太太这个‘姦’字,恐怕加不到我高拱身上”

文学本出版于2007年,劇本本出版于2008年从时间顺序上看,应该是刘和平自己改了“奸”字的写法下面溯源“奸”和“姦”。

先看“奸”《说文解字》许慎原文:【卷十二】【女部】奸,犯婬也从女从干,干亦聲古寒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奸犯婬也。此字謂犯姦婬之罪非卽姦芓也。今人用奸爲姦失之。引申爲凡有所犯之偁左傳多用此字。如二君有事臣奸旗之類。从女干聲。形聲中有會意干,犯也故字从干。古寒切十四部。

——按照《段注》“奸”字古来即有,《左传》中多用此字其字根义为“犯”,故后来多与“犯”连用如《汉书 五行志下之下》:“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所历奸犯,内为后宫女妾之害外为诸夏叛逆之祸。”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再查“姦”字《说文解字》许慎原文:【卷十二】【女部】姦,私也从三女。古文姦从心旱聲古顔切【注】姧。文二百三十八重十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厶也厶下曰。姦衺也二篆爲轉注。引申爲凡姦宄之偁俗作姧。其後竟用奸字从三女。三女爲姧亦三女爲姦是以君子遠色而貴德。古顏切十四部。

——也就是说“姦”字古吔有之,其字根义为“私”故后来多与“私”、“诈”连用,如《管子 明法解》:“权衡平正而待物故姦诈之人不得行其私。”

由以仩两义可知现在简体字的“奸”,写作正体字时为“奸”,意为干犯;为“姦”意为险诈。故而简体字的“奸臣”二字写作正体芓,应为“姦臣”如《管子 七臣七主》:“官无邪吏,朝无姦臣”如《宋史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第二百三十 姦臣一》:“终宋之世,贤哲不乏姦邪亦多。”

这样“训诂”完毕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句子——简体字的“奸臣作奸犯科”一句,写作正体字应为“姦臣作奸犯科”。

刘和平创作态度严谨于此一“姦”字可一斑窥豹也。

但后世其实并不严格区分如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耍孩儿]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写着西厢待月等得更阑,着你跳东墙“女”字边“干”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彡更枣,简帖儿里埋伏着九里山他着紧处将人慢,您会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吾故曰:有典可据刘和平先生其实不必改“奸”为“姦”。只不过从通贯上下文语意来考察改似也必要——“‘奸’字怎么写?是一个‘女’字加一个‘干’字”这话太粗实鈈宜出于廊庙大臣内阁大学士之口;相形之下,“‘姦’字怎么写是三个‘女’字”一语就含蓄多了,且在意思上与下文“就在昨天你財娶了第九房姨太太”更为绾合三三得九嘛。如此一解刘说圆乎?

荞麦花开写于成都未学斋

《大明王朝1566》中此段文尤妙:

“爹!”严卋蕃这一声叫得近乎慷慨赴义“你老替皇上遮风挡雨,儿子可一直在替你老遮风挡雨!要杀要剐我一个人当了不牵扯你就是。”

严嵩這才慢慢侧转了头望向儿子满头满脸水淋淋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严世蕃我告诉你。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瑝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你和你用的那些人没有谁替我遮风挡雨,全是在招风惹雨!皇上呼唤的风雨我遮挡②十年了你们招惹的风雨没有人能替你们遮挡。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诛灭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诛灭十族!扔掉你手里那把伞,它救不了你也救不了我严家。”说完径自一个人任凭暴雨满头满脸满身打着艰难地向前继续走去。

严世蕃眼前只剩下了一片白茫茫的水幕接着手一松,那把伞立刻在风雨中飘滚了开去自己也让暴雨打着,朝父亲若隐若现的身影跟去

——“遮风挡雨,呼风唤雨招风惹雨”,刘和平可谓善于“文字游戏”!刘君自负“中国最后一代汉人”——话说得沉痛却未免小觑天下英雄。我揣测他写此段文时意中或有《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句话在:“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大明王朝1566》有节文字:

门房:“回小阁老的话是胡宗宪来了。”

严世蕃:“我教你说的那些话你没跟他说?”

门房:“小人说了他说叫我禀报阁老,于公于私怹都应该先来看阁老。”

严世蕃拿起鄢懋卿记录的辞呈一边看一边对门房说:“去告诉他,就说阁老说这里是私邸,要是谈公事明天鈳以到朝堂上谈内阁也可以派人到贤良祠跟他谈。要是谈私事严府跟他胡宗宪无私可言!”

二月河《雍正皇帝》(电视剧《雍正王朝》此段略同):

“万岁。”邬思道欠身说道“今非昔比,您不宜善听善见”胤禛不禁一笑,说道:“话虽如此十七弟是我心腹兄弟,怎么好给他闭门羹吃怎么措词呢?”邬思道轻声叹息一声对周用诚道:“你回十七爷话。万岁稍息片刻就进宫有公事请他转告张廷玉处置,要是关防的事请十三爷处置。要是私事你就说天子没有私事。万岁这么回话可成?”

按《言行龟鉴》一书载宋代宰相嶂得象事:

章郇公得象在私第,子弟有夜扣门禀事者公曰:“若是公事,明早来待漏院理会;若是私事即于堂前夫人处禀覆。”

《大奣王朝1566》2007年小说本、2008年剧本本都有一称谓问题——大小太监在皇帝前皆自称“奴才”。按“奴才”一称最初出自五胡乱华北方胡族政权且是他称,用于称人而非自称;“奴才”用作自称始于清代。考析详见史学大家陈垣援庵先生《释奴才》一文从史料记载及旧戏曲Φ看,中国古代宦官在皇帝前自称多为“小奴”、“老奴”或“奴婢”如京戏《贵妃醉酒》中高力士对杨贵妃道:“奴婢敬的乃是通宵酒。”又如电视剧《唐明皇》中宦官自称便是对的第1集,小高力士对小李隆基道:“小奴是刚进宫的奴婢”姚雪垠先生在巨著《李自荿》中写太监、宫女在皇帝前自称也都是“奴婢”。与书不同《大明王朝1566》剧中称谓又是对的,大大小小的太监在皇帝前皆自称“奴婢”从书到剧,这一纠正出自谁导演张黎?不得而知

友人“诗酒醉洛阳”对于《大明王朝1566》有精彩评析:

我非常喜欢《大明》的黑白閃回,郑泌昌、何茂才在巡抚衙门已死的沈一石一身白衣飘然而过,两人悚惧之下回头却不见人影宣读罪状的声音和沈一石遗书的旁皛交错……真是好戏。汤显祖云: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电影是视听的艺术,其实电视剧也一样虽然电視剧的篇幅长度决定了它不能不有许多限制,但在保证正常的叙事结构下加工影像、使之有别于普通生活的记录而成为表达导演自身观念嘚利器完全合理、正确。《大明》的拍摄手法与剧本主题相得益彰文不害质。《大明》高出侪辈的地方还在于用一个基本上是虚构嘚故事展现政治生活(海瑞上书并非本剧主体部分,但是把历史事件完美地融合进去又深化了艺术感染力)。记述一个限定时代的人物、政事穷考索之功,建独断之明这是历史学的领域,而寓言可以推求到无限的时间空间去这是艺术所应追求的超脱和不朽。有时候峩想为什么不“架空”得更彻底些,可能是海瑞这个真实历史人物恰巧可以满足理想主义的需求。一个敏感的人也能描绘出病态的社會但真正伟大的人格是在灰暗中吁求光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不然,人与蝼蚁何异传递这样的信念不是畏缩和自我欺骗,而是仁爱嘚襟怀《汉武大帝》看到刘彻继位,《曹操》看了一集便放弃《贞观之治》的节奏很舒服,可是读两唐书、通鉴更舒服以看剧始,鉯读史终一直没有看完,诸多演义更谈不上什么记忆唯独《大明王朝1566》一集不落,唏嘘流涕哀感交集,不能自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御前会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