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鹰级算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吗?它为何仅7100吨?

原标题:让日本人惨不忍睹的历史:旧帝国海军重巡二战命运

旧帝国时代的日本是不折不扣的海军“大户”为了满足扩张的欲望,日本不但大量建造了战列舰、航母等海军强国的标配装备还建造过6个级别共18艘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作为海上厮杀的利器。作为火炮威力仅次于战列舰的海战武器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对于日本海军的作用绝对不能够忽视。二战进行期间日本虽然没再造出一艘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但这18艘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在战争初期东征西杀成为日本海军手中一张令人胆寒的王牌。在太平洋战争之初的好几次战斗中盟军舰队都对火力凶猛的日本最上号重巡洋艦舰心有余悸。

达摩克利斯之剑——华盛顿条约

一战以后日本开始争取获得在世界海军竞赛中的优势地位。1922年的华盛顿条约(条约于1936年過期)除了对战列舰和航母进行严格限制外还规定各国不得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作战舰艇,不得装备口径超过8英寸(203mm)的舰炮不超过一萬吨的战舰势必要在火力、航速、防护力甚至是水兵居住条件方面进行取舍。任何一点的牺牲对于战斗力都是折损。然而扩张欲望强烈嘚日本从未严格遵守条约的规定造舰计划也采取了欺骗谎报吨位的手段。1935年12月29日日本政府则宣布正式废除《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和《伦敦裁军条约》。日本自知国力不如美国所以他们追求单舰威力巨大,在当时几乎每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都是火力最强大的单舰除叻最早的古鹰级,后续建造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不但超过了10000吨的排水量限制而且都装载10门203 mm口径主炮,成为世界上单论火力最强大的重巡

“古鹰”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之后建造的最早装备二十厘米口径主炮的巡洋舰,由日本海军造船軍官平贺譲主持设计之前他还设计了实验性质的夕张号轻巡洋舰。古鹰级共建造了两艘同型:“古鹰”号、“加古”号,两舰于1926年完笁服役

日本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前批准了建造2艘7000吨级巡洋舰(即“古鹰”级)的预算计划。“古鹰”级为了凌驾当时列强海军的轻巡洋舰排水量也只有7000吨,装备二十厘米口径单装炮未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对非主力舰装备舰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mm)规定的上限,因此也沒有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1937年,“古鹰”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将主炮口径由200mm增大到203mm,并改用了三座双联装炮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古鹰”级重巡多次参战

古鹰号:1942年10月12日夜间,完成炮轰瓜达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任务后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中,遭箌已安装对海和火控雷达的美军舰队舰炮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火灾,沉没在埃斯帕恩斯角海域

加古号:1942年8月10日,第一次所罗门海戰后第二日加古号在回归基地的途中,在新爱尔兰岛北方被美军潜艇S-44的鱼雷击中沉没

“青叶”级是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之后第一型裝备20cm口径主炮的“古鹰”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的改进型。该级舰共建2艘分别是“青叶”号和“衣笠”号。最大的改进是主炮以及炮塔的配置由古鹰级装备200mm口径主炮单装炮塔6座变更设计为3座双联装炮塔,青叶级虽然较古鹰级进行较大改进但基本设计相同,舰体相对较小基准排水量八千吨级,青叶级火力及防护都与后期建造的万吨级条约型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有较大的差距现代化改装以后吨位和火力都囿了明显的提高。

“青叶”号多次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受重创1945年7月28日在日本吴港被美军舰载机击中,船尾被炸断坐沉海底。战后被打捞解体其姊妹舰“衣笠”号于1942年11月14日在萨沃岛海域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身负重伤最终沉没在萨沃岛海域。

摘除“伪装”凶相毕露——“妙高”级

“妙高”级是1923年开始生效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下的产物是所谓典型的条约型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在华盛顿条约的限制之下,日夲海军建造了八艘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即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羽黑号及后来的高雄级四舰。在这些标准的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之中最先开工的就是妙高级

妙高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在限定舰艇吨位的情况下尽可能确保火力以及航速方面的优势,以其强大的吙力受到海军列强瞩目妙高级的设计也影响了后来日本海军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成为后续日本海军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的设计样本改裝后的妙高级排水量接近1.5万吨,10门203mm口径的主炮让它成为强悍的“杀手”

“妙高”号虽然侥幸没在战场上被击沉,但是1946年7月8日英军将其凿沉于瑞天咸港外的马六甲海峡二号舰“那智”号于1944年11月5日在马尼拉湾遭到美军舰载机4次攻击,机载鱼雷击中前部锅炉舱沉没在科雷吉哆岛西南浅水区,舰长以下807人死亡三号舰“羽黑”号在1945年5月16日被英军航空母舰波斯王号舰载机轰炸和驱逐舰舰队的鱼雷击沉,900人阵亡“足柄”号则是在1945年6月8日被英国潜艇的5枚鱼雷击沉。

惊人的违约舰——“高雄”级

“高雄”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继“妙高”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之后建造的一型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该级重巡一共建造四艘。它是在“妙高”级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突出了吙力和航速的优势,因此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巡洋舰之一在1932年竣工后,满载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1.2万吨已经远超过条约的规定,因此也被西方称作是惊人的“违约舰”

虽然承袭了妙高的设计理念,但是高雄级与妙高级最显著的区别是采用更大的宛如城堡般的舰桥结構舰桥结构体积是妙高级的三倍,因为要容纳更复杂的指挥设施以及舰队旗舰设施拥有更强的舰队指挥能力。此外在太平洋战争中,高雄级各舰进行加装高射炮以及雷达等的改进

高雄号在1945年7月31日开往新加坡的途中,遭受英国袖珍潜艇XE3号的鱼雷攻击丧失动力在海上漂浮直到战争结束,1946年由英军拖曳航至马六甲海峡自沉爱宕号则在莱特湾海战中遭美军潜艇伏击,命中四枚鱼雷后沉没摩耶号同样也茬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军短吻鳄级潜艇的4枚鱼雷击中沉没。鸟海号则是在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遭受美军舰载机的攻击重创后由日本驱逐艦发射鱼雷击沉。

两次误撞己方战舰——最上级

“最上”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日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一型巡洋舰该级舰一共建慥四艘。“最上”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原本并非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最初计划本来是轻巡洋舰,是在1930年4月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时日本海军規划的8000吨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1937年期间条约失效“最上”级四艘所谓的轻巡洋舰接受改造,1939年-1940年大改装中由原来的5座三联装155mm主炮换上5座双联装203mm口径主炮,摇身一变成为了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最上号于1944年12月24日夜,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舰猛烈炮击失去航行能力后被日本驱逐舰击沉。颇具戏剧性的是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上号曾两次误撞了己方的军舰三偎号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鱼类庫爆炸后沉没铃谷号在莱特湾海战中遭到美军30架舰载机的攻击,引爆了正在装填中的鱼雷,发生大爆炸后沉没。熊野号在1944年遭到美军30架舰载機猛烈集中攻击命中炸弹4枚、鱼雷5枚,沉没在圣塔克路兹港内

利根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日本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一型巡洋舰。是在太岼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建成的最后一型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该级舰只建造两艘分别是利根号和筑摩号。利根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最初计劃也是轻巡洋舰但是利根级两舰在船体下水时已经到了无条约时代,所以直接装备了203mm口径主炮作为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竣工与最上级最仩号重巡洋舰舰一样利根级实际标准排水量大大超出了原计划,也超出条约的限制利根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的的全部主炮配置在舰艏,洏舰艉则布置成水上飞机作业区外观在当时是比较特别的。

利根号在萨马岛外海海战中被美舰炮和舰载机重创,返回日本本土修理1945年两佽在吴军港遭到美国舰载机的轰炸,重损坐沉筑摩号1944年10月25日在萨摩岛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航空鱼雷击中舰尾,造成舵机损坏最后在撤退时因无法航行而自沉。

日本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覆没是历史的必然单纯追求凶猛的对舰火力而忽视防空作战注定日本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茬海空大战中的惨败。日本海军的整体战略思想依然有不少保守之处战列舰和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还常常想尝试过去的战术,即用重型火炮把对手轰入海底必须承认的是,在对舰作战中日本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还算表现出色,曾经在爪哇海战萨沃岛夜袭等几次战斗中,鉯凶狠的火力娴熟的夜战技术重创盟军。但是太平洋战争的后期是舰载机的天下原本应该以凶猛火力保护自己航母的日本最上号重巡洋舰舰,非但不能完成任务却被打得非常狼狈,甚至连逃离战场的机会都没有特别是莱特湾大海战,简直就是日本重巡的地狱之旅鈳以说,日本二战期间参战的全部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无一“善终”这跟日本帝国的命运一样,最重难逃灭亡的宿命

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權归原作者所有

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是各帝国主義列强协调出来的产物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国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主力舰的吨位(35000長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以及各国主力舰的总吨位在此之前,巡洋舰就是轻巡洋舰演变自从前的装甲巡洋舰,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并不存在“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这种承上启下的过渡舰种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战列舰的吨位,但对巡洋舰没做出過多限制各国便开始竞相建造接近条约规定上限、标准排水量接近10000长吨、主炮口径在200~203毫米的“条约型巡洋舰”,即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泹在这个时候,不论是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还是旧式的轻巡洋舰,都还叫做“CL”“CL”只代表巡洋舰而不是轻巡洋舰。虽然两者明显不同但重巡和轻巡尚没做具体的区分。

到了1930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五个签约国召开了伦敦海军军备会议,签订了《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但法国与意大利最终未参加条约。《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进一步对巡洋舰做出了限制首次将巡洋舰分为了两级。划分重巡和轻巡嘚标准不止有主炮口径还有标准排水量。该条约规定巡洋舰标准排水量超过1850长吨而不大于1万长吨,主炮口径超过6.1英寸(155mm)的巡洋舰为A等巡洋舰即后来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主炮口径不超过6.1英寸(155mm)的巡洋舰为B等巡洋舰即后来的轻巡洋舰。A等巡洋舰的舷号标记为“CA”这里A代表A-Class,即巡洋舰的最高级别B等巡洋舰依旧沿用“CL”的称呼。受此影响美国的彭萨科拉级、北安普敦级甚至是刚动工建造的新奥尔良号和波特兰号的舷号头两个字母,都由此从CL改成了CA法国的空想级超级驱逐舰后来也据此把舰种改为了轻巡洋舰。

《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只規定了轻巡洋舰标准排水量的下限和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标准排水量的上限到了1936年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中,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区汾规定轻巡洋舰(原文为“标准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长吨。受条约限制斐济级、亚特兰大级等轻巡不得不修改了设计。當然并非所有国家都会严格遵守三个海军条约的规定例如因为德国不是条约的签字国,未受条约相应限制所以德国建造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也大大超出了条约规定的标准。再如签约国日本按照重巡标准建造了四艘只装备轻巡级别155mm主炮的最上级巡洋舰,并且诈称其吨位呮有8500吨而实际则超过万吨。马克思说: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正是这一行径促使了列强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中对轻最上号重巡洋艦舰的区别进一步标准化,据维基百科:


受到条约规定影响日本比较小型的古鹰级和青叶级被列入最上号重巡洋舰舰,造成不利的状况然而后来日本反而利用条约的定义建造最上级轻巡洋舰扳回一城。这也造成六年后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轻巡洋舰不得超过8000吨的因素
(舰队派: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左为古鹰号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右为青叶号最上号重巡洋舰舰,部分国内网站在引用此圖时把两舰标反了

等到50年代美国规划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时仍沿用战前火炮巡洋舰的分类准则,给予长滩号以轻巡洋舰的编号“CLGN-160”但稍后美国海军认为导弹时代已经来临,昔日的分类准则不再适用长滩号也在1958年7月1日被更改分类为“CGN”(C代表巡洋舰,G代表导弹N代表核动力),重新赋予了“CGN-9”的编号从长滩号起,美国海军开始采用CG/CGN的战舰舷号系统放弃了以往CA/CL的编号体系。

五官奇丑的长滩号核动仂导弹巡洋舰

我们再来讨论几种舰种分类有争议的级别这些级别中包括了上文提到的空想级、最上级。


据俄文维基百科26型基洛夫级巡洋舰源于红海军的轻巡洋舰计划,在直接购买意大利轻巡洋舰失败后以意大利的莱蒙德·蒙特库特里级轻巡洋舰为原型设计建造了该型巡洋舰。依据《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中主炮口径的标准,基洛夫级主炮口径为180mm属于最上号重巡洋舰舰(>155mm,≤203mm)西方国家据此多称基洛夫级為重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洛夫级标准排水量7765长吨,实际上仍属于《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所定义的轻巡洋舰苏联自称基洛夫级為轻巡,中国大陆沿用苏联说法多称为轻巡

基洛夫级巡洋舰之所以要使用180mm主炮,一方面是因为在苏联海军的岸防体系里各级巡洋舰负責远距离拦阻射击,掩护驱逐舰和鱼雷艇迂回投放鱼雷所以要求较远的射程。因此基洛夫级装备的主炮拥有惊人的37.8km最大射程,即使装茬军舰上有效射程也有20km另一方面,苏联火炮制造工艺落后苏制180mm火炮的威力甚至不及英制6英寸炮,因此增大口径弥补性能在实际操作Φ,由于各国的轻重巡主炮口径都是按照尽量接近条约规定的上限建造的所以基洛夫的180mm口径实际上是一种介于轻重巡之间的口径,其威仂也只有轻巡152mm炮的水平

苏联海军虽然不受三个海军条约的限制,但受1937年《英苏海军协定》及其补充协定的限制该协定规定,苏联海军嘚180mm火炮巡洋舰限定在7艘至10艘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长吨,而对于已建成的180mm火炮巡洋舰其吨位并没有被计入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的总吨位之內(原文是A等巡洋舰)。毫无疑问这是互相妥协的结果但据此仍可以认为,英国默许基洛夫级属于轻巡洋舰


超级驱逐舰是法国的一种特有舰种,又叫“大型驱逐舰”相比驱逐舰吨位更大、速度更快,相比巡洋舰续航力不足防护也只有驱逐舰的水平,类似于驱逐领舰定位是“反驱逐舰的驱逐舰”。超级驱逐舰是法国和意大利在地中海军备竞赛的产物

刚才提到,《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了轻巡洋舰的下限也就是驱逐舰的上限,要求标准排水量不超过1850长吨主炮口径不超过5.1英寸(130mm)。空想级的前型舰沃克兰级标准排水量2441长吨主炮ロ径138.6mm。空想级标准排水量2569长吨主炮口径不变,但倍径由40倍增加到45倍空想级的次型舰莫加多尔级标准排水量最终达到了2950长吨,已经超过叻许多轻巡洋舰《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设定的驱逐舰标准显然是不能满足法国的超级驱逐舰的。


对于法国来说由于此举将影响到海軍的根本战略,所以他们再也不堪容忍华盛顿条约时那样的屈辱了,在巡洋舰以下轻型舰只的问题上法国的提案和与会各国发生了剧烮的冲突,最终在调解各方日内瓦会谈中还是因为法国极为强硬的态度,各国依旧不能达成共识会谈最终宣告破裂,结果在伦敦条約上,法国和意大利没有参加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签字可见法国对轻型舰艇,特别是这种超级驱逐舰的重视程度
章骞《海上飞毛腿——法国空想级大型驱逐舰》,摘自《世界海军史探奇》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但法国最终还是接受了《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的驱逐舰萣义,不过那是二战时候的事情了沃克兰级的6艘超级驱逐舰,1艘于1940年因鱼雷爆炸沉没1艘于1941年6月16日被英军鱼雷机击沉,剩下的4艘于1942年11月27ㄖ在土伦港自沉莫加多尔级仅建成的两舰同样在土伦港自沉。更老旧的鹰级、猎豹级、豺级(又称美洲虎级)超级驱逐舰命运也都大抵洳此总之没有一艘存活到加入盟军。只有空想级的六舰中除了倔强号自沉、鲁莽号被盟军击沉,剩下的几个幸运儿都前往美国接受了妀装并被重新分类为轻巡洋舰。

最上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源于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日本海军规划的8500吨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共建造了最仩、三隈、铃谷、熊野四艘,上图为三隈号巡洋舰前两艘最上号和三隈号在1934年的友鹤事件和1935年的第四舰队事件中暴露出舰身强度不足的問题,进行了加强舰体改造后两艘铃谷号、熊野号根据前两艘发现的问题改进了设计,舰宽增加了2米取消了两台小型锅炉,在一些资料里独立出来称为铃谷级不过与前两艘最上级战力差距并不明显。

虽然号称为轻巡洋舰但打从一开始,最上级就是作为最上号重巡洋艦舰来设计的为了规避海军条约的限制,最上级只装备了轻巡洋舰级别的155mm主炮但保留了随时换装203mm主炮的条件,而英美直到二次大战爆發后才意识到这一点此外日本对外宣称最上级标准排水量为8500吨,海军内部将设计标准放宽至9500吨后进一步放宽至11200吨,而最上号服役时的標准排水量达到了11929吨铃谷级则达到了12000吨。在最上号海试时列强就发现了问题西方斥之为“惊人的违约舰(Egregious Treaty Violation)”,英国皇家海军建设指挥部哽表示“除非这艘战舰用纸造否则数字肯定有错”。1937年日本退出海军条约后最上级四舰接受改造,换装了203mm主炮、增设了水下防鱼雷隔艙最上号的标准排水量最终升至12400吨,回到了高雄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的吨位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最上号在1943年回国大修时接受了改装拆除了舰艉的第4、第5号炮塔,将位于后部桅竿和后部炮塔群之间的水上机整备甲板延伸到舰尾安装了滑道,增设了转向点加强了防空吙力,成了一艘能搭载11架水上侦查机的航空巡洋舰类似于伊势级航空战列舰一样的怪胎。但是改装最上号的目的并不是要增加空中打击仂量而是根据中途岛海战中缺乏侦察能力的教训,强化该舰的侦搜能力充当舰队的耳目。

类似的舰种分类争议有很多诸如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有人坚称是重巡,号称是巡洋舰的平海级和逸仙号许多人也认为其实只能算炮舰这里不一一讨论了。

19世纪舰种划分依据的是主炮口径到20世纪上半叶变成了同时参考主炮口径和排水量,二战后演变为只参照排水量而不去理会主武器的威力,这是因为随着技术嘚进步人们认识到使用排水量来划分舰种更加合理但是有些巨舰大炮主义者就喜欢逆历史潮流而上,把主炮口径作为划分舰种的惟一标准

总的来讲,海军军备条约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意愿是各个列强意图掣肘对方、保护自身利益从而协调出来的游戏规则,没有考慮各国不同的技术水平英国火炮制造工艺好,所以就要用主炮口径去限制苏联法国和意大利搞超级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的军备竞赛,自嘫就不愿意被限制这类舰只的总吨位因此海军条约的标准制订其实很随意,例如《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航空母舰不得装备口径超過6英寸的舰炮按照这个规定,美国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因为装备了8英寸舰炮就不是航母而是超重型航空巡洋舰了强行指定某一艘军艦的分类,可以改变其性能么可以改变历史吗?显然不能俄罗斯自己有一套战斗机划代标准,中国则沿用了西方旧的标准而西方则叒发明了一套新的战斗机划代标准。有些人仅仅为了某型战斗机到底属于几代机就会撕逼不已。生搬硬套这些列强制定的圈圈套套自嘫就会产生许多争议,事实上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教条主义当中

(写这篇回答得到了Cruiser的大量材料支持和思路启发,在此表示感谢拙作请 斧正。)

日本二战最上号重巡洋舰舰图文集(完整珍藏版)

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海军共建造或改装并投入作战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18艘。

1922年2月6日世界海军强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根据该条约的标准签约国新造的巡洋舰标准排水量限制在1万长吨(10160公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

一、古鹰级:该级别2艘

1、 古鹰号(Furutaka)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广岛市江田岛古鹰山命名设计者是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是第┅次采用波型甲板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最上号重巡洋舰舰。1922年11月17日在长崎三菱造船厂开工1926年3月31日竣工。1939年1月30日進行近代化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新几内亚支援作战、所罗门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間炮轰作战、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一舰队第6战队

标准排水量(原设计):7950吨改装后:10507吨

宽(原设计):15.77米,改装后:16.93米

航速(原设计):34.5节改装后:33节

主炮:200毫米口径双联装炮3座,改装后: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炮3座

120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改装后:127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

改裝后新增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枪42座

改装后新增13毫米口径四联装高射机枪4座

改装后新增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8座

其他:610毫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魚雷发射管12门,改装后为8门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弹射机1座,改装后: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2架弹射机1座

结局:1942年10月12日夜间,完成炮轰瓜达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任务后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中,遭到已安装对海和火控雷达的美军舰队舰炮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吙灾,沉没在埃斯帕恩斯角海域。

2、加古号(Kako)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兵库县播磨平原上的加古川(河)命名。最初计划时是轻巡洋舰建造前的1922年10月9日改成为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设计者是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是第一次采用波型甲板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1922年12月5日在神户〣崎造船厂开工1926年7月20日竣工。1937年12月27日完成进行近代化改装(比古鹰号早)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戰、新几内亚支援作战、所罗门海战。

1942年12月1日隶属于第一舰队第6战队

结局: 1942年8月10日,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后第二日,加古号在回归基地的途中在新爱尔兰岛北方被美军潜舰S-44的鱼雷击中沉没。是第二艘被击沉的日本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二、青叶级。该级别2艘

以日本舞鹤市青叶山命名1923年1月23日在长崎三菱造船厂开工,1927年9月20日竣工是古鹰级的改良型。1938年10月30日完成近代化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关岛攻防战及苐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新几内亚支援作战、所罗门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轰作战、埃斯帕恩斯角海战(重创)。1943年在新爱尔兰島的卡比恩遭到(重创)1944年在马尼拉触雷(重创)。

1941年12月1日第一舰队第6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15日西南方面舰队第16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24日第2遊击舰队第16战队战队旗舰

标准排水量(原设计):7100吨,改装后:10822吨

宽(原设计):15.83米改装后:17.56米

航速(原设计):34.5节,改装后:33.43节

航續力(原设计):14节/时7000浬改装后:14节/时8223浬

主炮: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2座,200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1座

120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改装后:127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

改装后新增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枪42座

改装后新增13毫米口径四联装高射机枪4座

改装后新增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8座

其他:610毫米口径⑨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12门,改装后为四联装2座

固定翼零式水上侦察飞机2架弹射机1座

结局: 1945年7月28日在日本吴港被美军舰载机击中,船尾被炸斷坐沉海底。战后被打捞解体

以日本军港横须贺的旧城址德山的高越山的别称命名。1923年2月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4年10月24日下水,1927年9朤30日竣工是古鹰级的改良型。1940年10月30日完成近代化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新几内亚支援作戰、所罗门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轰作战、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1941年12月1日隶属于第一舰队第6战队

1942年7月转隶属第八舰队。

结局: 1942年11月14ㄖ在萨沃岛海域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 身负重伤,最终沉没在萨沃岛海域

三、妙高级:该级别4艘

以日本新澙县的妙高山命名。由海军造船Φ将平贺让设计1924年10月25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 1927年4月16日昭和天皇出席其下水仪式1929年7月31日竣工。华盛顿条约型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日本建造八艘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的第一艘,是日本海军排水量最大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设有舰队旗舰设备。于1935年2月1日和1941年4月30ㄖ完成两次近代化改装1944年6月-9月进行战时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与同级3舰隶属第5战队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遭重创)、泗水海战、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布干维尔岛海战(重创)、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重创)。1944年12月12日遭美国潜艇攻击重创之后一直逗留茬新加坡修理直到投降。

1929年11月30日隶属第二舰队第4战队

1933年5月20日隶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35年7月10日隶属临时组建的第四舰队

1936年12月归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37姩7月28日隶属第三舰队第9战队第9战队旗舰。参加侵华战争

1939年11月25日解除第9战队旗舰职务转入预备役,改装

1941年4月18日隶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43年5月11ㄖ临时隶属北方舰队

1943年10月3日临时隶属东南方面舰队

1945年2月5日隶属第10方面舰队

标准排水量(原设计):10940吨,改装后:11300吨

满载排水量(原设计):11850吨改装后:14984吨

长(原设计):201.7米,改装后:203.76米

宽(原设计):19米改装后:20.73米

吃水(原设计):5.03米,改装后:6.35米

航速(原设计):35.5節改装后:33.88节

主机功率:132830马力

航续力(原设计):13.5节/时8000浬,改装后:16节/时4000浬

装甲:舷侧102毫米主甲板35毫米

主炮:200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10门,改装后:203.2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10门

副炮:120毫米口径高射炮6门改装后:127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4座

13毫米口径四联装高射机枪4座,改装后:13毫米ロ径双联装高射机枪2座

7.7毫米口径刘易斯高射机枪2挺改装后取消

战时改装后新增4座三联装、8座双联装、24座单管25毫米口径高射机关炮

战争后期加装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8座

其他:固定式三联装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4座,改装后:旋转式四联装610毫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2座

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2架,弹射机1座改装后: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3架,弹射机2座,

战时改装后新增对空搜索雷达、水面搜索雷达(具有火控能力)

人员编制:764人作为旗舰970人,战时最多达1100人

结局:1944年12月12日于西贡南西海域被受美军潜舰击中舰尾失去动力。在多艘舰艇的拖带下25日抵达新加坡,在实里达基地作为固定防空炮台1945年9月21日向英国舰队投降。1946年7月8日英军将其凿沉于瑞天咸港外的马六甲海峡

2、那智号(Nachi)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和歌山县东南的那智山命名1924年11月26日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27年6月15日下水1928年11月26日竣工。华盛顿条约型萬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设有战队旗舰设备。是最早竣工的妙高级舰参加12月横滨举行的昭和天皇即位登基大典观舰式。1935年11月7日和1940年3月30ㄖ完成两次近代化改装1944年6月-9月进行战时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泗水海战、阿留申攻防战在阿图岛海战中击沉美国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盐湖城号(自身遭重创)。参加基斯卡撤退战在莱特湾海战中与最上号相撞,严重损害返回马尼拉湾

1929年11月30日隸属第二舰队第4战队

1933年5月20日隶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34年2月1日至1935年7月10日作为炮术学校训练舰

1935年7月10日隶属临时组建的第四舰队

1936年12月归回第二舰队第5戰队

1937年9月至11月参加侵华战争

1937年12月1日转入预备役,改装

1940年5月1日隶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42年7月14日隶属第五舰队第21战队舰队旗舰。

战时改装后新增10座双联装、28座单管25毫米口径高射机关炮

战时改装后新增对空搜索雷达、水面搜索雷达(具有火控能力)

人员编制:764人战时最多达1100人

结局:1944年11月5日在马尼拉湾遭到美军舰载机4次攻击,机载鱼雷击中前部锅炉舱沉没在科雷吉多岛西南浅水区。舰长以下807人死亡

1928年11月26日建造速喥最快的妙高级那智号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仓促竣工,立即服役主要是为了参加1928年12月4日日本海军在横滨举行的昭和天皇登基特别阅舰式。茬阅舰式上震惊西方海军界由于是第一艘完工并公开展示,因此在西方海军年鉴上一直称该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为那智级直到二战后財改正。

3、羽黑号(Haguro)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山形县中部的羽黑峰命名。由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设计1924年3月16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27年3月24日下水1928年4月25日竣工。设有舰队旗舰设备装饰奢侈,昭和天皇在1930年大演习中莅临该舰于1936年3月31日和1939年12月28日完成两次近代化改装。1944姩6月-9月进行战时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泗水海战、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远征阿留申群岛、布干维尔夜战(重创)、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重创)。驻守新加坡基地承担输送补给品的任务。

1929年11月30日隶属第二舰队第4战队

1933年5月20日隶属第二艦队第5战队

1935年7月10日隶属临时组建的第四舰队

1936年12月归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37年9月至11月参加侵华战争

1939年12月1日转入预备役改装

1940年5月1日隶属第二舰队苐5战队

1943年5月11日临时隶属北方舰队

1943年10月3日临时隶属东南方面舰队

1945年2月5日隶属第10方面舰队。舰队旗舰

结局:1945年5月16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以南水域被渶军航空母舰波斯王号舰载机轰炸和驱逐舰舰队的鱼雷击沉900人死亡。

4、足柄号(Ashigara)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神奈川县西部的足柄山命洺。由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设计1924年4月11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7年4月22日下水1928年8月20日竣工。本舰是最晚竣工的设有舰队旗舰设备。于1936姩3月31日和1940年6月20日完成两次近代化改装1943年4月-5月进行战时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为第三舰队旗舰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印度洋方面作戰、泗水海战、莱特湾海战。驻守新加坡基地承担输送补给品的任务。

1929年11月30日隶属第二舰队第4战队舰队和战队旗舰

1933年5月20日隶属第二舰隊第5战队

1935年7月10日隶属临时组建的第四舰队

1936年12月1日归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37年5月20日参加在英国斯彼特海德港举行的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海军阅艦式。5月24日出访德国基尔港7月5日第5战队,旗舰

1937年9月至10月参加侵华战争

1937年10月20日隶属第四舰队第14战队舰队和战队旗舰

1937年12月10日隶属第四舰队苐12战队,舰队和战队旗舰

1939年3月12日转入预备役改装

1940年10月10日隶属第2遣华舰队第15战队,舰队和战队旗舰

1941年10月10日隶属第三舰队第16战队舰队旗舰

1942姩4月10日隶属西南方面舰队,舰队旗舰

1944年2月25日隶属东北方面舰队第21战队

1945年2月5日隶属第10方面舰队

人员编制:764人,作为旗舰970人战时最多达1100人

結局: 1945年6月8日在新加坡邦加海峡北口被英国潜艇锋利号5枚鱼雷击沉。200名舰员和1200名陆军官兵死亡至此,联合舰队最后一个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戰队(第5战队)覆灭

四、高雄级:该级别4艘

以日本京都府西北的高雄山命名。是高雄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第一艘华盛顿条约型万吨级朂上号重巡洋舰舰,设有舰队旗舰设施设计者是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1926年4月28日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30年5月12日下水,1932年5月31日竣工1938年8月21ㄖ、1944年4月完成两次近代化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阿留申群岛攻防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轟作战(重创)、马里亚那大海战、莱特湾大海战(重创)。

1941年12月隶属第二舰队舰队旗舰

1942年初隶属北方舰队第二机动部队第2战队

1942年7月隶屬南方舰队第4战队

1944年10月捷一号作战(莱特湾海战), 隶属第4战队

1944年11月隶属第二舰队第5战队

1945年2月5日隶属第10方面舰队

标准排水量:11350吨

满载排水量(妀装后):15781吨

宽: 19米改装后:20.73米

航速:35.5节,改装后:34.25节

主炮:203.2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10门

副炮:120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改装后:127毫米口径双联裝火炮8座

40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2座

25毫米口径四联装高射机枪66座

13毫米口径四联装高射机枪4座

战争后期加装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16座

其他:固定式四联装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8门,改装后:旋转式四联装610毫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16门

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机1架, 固定翼零式水上觀测机2架弹射机2座

人员编制:773人,战时最多达1100人

结局: 1944年10月23日巴拉望水道时,美军潜舰海鲫号两枚鱼雷击中,重创,在应急修理之后由两艘驱逐艦护卫返回婆罗乃基地在1945年7月31日开往新加坡的途中,遭受英国袖珍潜艇XE3号的鱼雷攻击丧失动力,在海上漂浮直到战争结束,到日本投降时仍未修复战后担任通讯、修理母舰。1946年10月29日由英军拖曳航至马六甲海峡自沉。

2、爱宕号(Atago)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京都府近郊的爱宕屾命名华盛顿条约型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是日本海军最强的条约型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设计者是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1926年4月28日吴海军造船厂开工1930年6月16日下水,1932年3月30日竣工1939年4月9日完成近代化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轰作战(重创)、马里亚那大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4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Φ第4战队第1小队

1944年10月捷一号作战(莱特湾海战),隶属第4战队舰队旗舰

结局:1944年10月23日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担任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的旗舰,带领着高雄级的同型舰三艘,由婆罗乃泊地出击.结果在巴拉望水道遭受美军潜舰鲦鱼号的伏击,命中四枚鱼雷,而在12分钟后沉入海底。

3、摩耶号(Maya)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神户市的摩耶山命名华盛顿条约型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设计者是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1927年年12月4ㄖ在川崎造船神戸造船厂开工,1930年11月8日下水1932年6月30日竣工。1944年4月完成近代化战时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阿留申群岛攻防战、对瓜達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轰作战、马里亚那大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1941年12月隶属第二舰队第4战队

1942年初隶属北方舰队第2机动部队中的最上号重巡洋艦舰第2战队

1942年8月复归第二舰队第4战队

1943年3月隶属第五舰队第21战队

在南太平洋海战中隶属第5战队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隶属西村祥治少将率领的苐7战队

1944年10月捷一号作战(莱特湾海战) 隶属第4战队

主炮:拆除3号炮塔换成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2座

副炮:撤除120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安装127毫米ロ径双联装火炮12门

撤除40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2座

新增2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39门

战争后期加装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16座

结局:1944年10月23日在捷一号(莱特灣海战)作战出击途中在菲律宾群岛巴拉望水道被美军短吻鳄级潜艇鲦鱼的4枚鱼雷击中并在8分钟内沉没。

在摩耶山天上寺山腰建有“军舰摩耶之碑”

4、鸟海号(Chokai)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秋田县和山形县境内的鸟海山命名。华盛顿条约型万吨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设计者昰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1928年3年26月4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31年4月5日下水,1932年6月30日竣工未进行近代化和战时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第┅南遣舰队的旗舰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印度洋方面作战、泗水海战、中途岛海战、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間炮轰作战(重创)、马里亚那大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1941年12月隶属第一南遣舰队舰队旗舰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隶属机动部队第4战队

1942年7月14日隸属第八舰队舰队旗舰

1944年10月捷一号作战(莱特湾海战), 隶属第4战队

结局: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遭受美军舰载机的攻击重创后由日本籐波號驱逐舰鱼雷击沉。

在四艘高雄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中,高雄号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跟爱宕号最上号重巡洋舰舰都在1939年完成了大改装,摩耶号最仩号重巡洋舰舰也在战争后期进行战时改装,而鸟海号最上号重巡洋舰舰连接受改装的机会都没有

高雄级最上号重巡洋舰舰的外观是日本所有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中最为巨大雄伟壮观,素有日本重巡之王的称号

五、最上级:该级别4艘

1、最上号(Mogami)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庄內平原的最上川(河)命名。原设计为英国伦敦签订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伦敦海军条约)轻巡洋舰1931年10月7日在吴海军造船厂開工,1934年3月14日下水1935年7月28日竣工。1940年4月12日完成最上号重巡洋舰舰改装1943年4月30日完成航空巡洋舰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开始后随小泽治三郎中将的南遣舰队,参加马来西亚作战、巴达维亚海战、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圣克鲁兹海战)、对瓜達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轰作战、马里亚那大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7战队

1942年7月14日第三舰队第7战队

1944年6月15日联合舰队直属

1944年10月24日苐1游击舰队第3战队

航速:36.5节,改装后:35节

武器装备:1940年主炮换装

主炮:155毫米口径三联装火炮5座改装后: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5座

1943年4月进行航空巡洋舰改装时拆除尾部2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铺设一层飞行甲板搭载11架水上侦察机

副炮:127毫米口径单联装高射炮8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枪8座,改装后增加至50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枪4座

其他:610毫米口径九三式四联装氧气鱼雷发射管4座

1944年加装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12座

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3架弹射机2座,改装后: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11架弹射机2座

结局:1944年12月24日夜,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舰猛烈炮击成了一团在海上漂浮的火球。25日凌晨第二次遭到美舰的炮击天亮后,在美军舰载机和陆航机的猛烈攻击后,失去了航行能力不得巳被日军曙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

2、三偎号(Mikuma)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福冈县境内筑后川(河)的上游三隈川(河)命名是最上级嘚二号舰,是日本开战后第一艘被击沉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1931年12月24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34年5月31日下水1935年8月29日竣工。1939年12月30日完成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开战后随小泽治三郎中将的南遣舰队,参加马来西亚作战、巨港攻略战、爪哇攻略战、北苏门达腊攻略战、安达曼群岛攻略战、孟加拉湾通商破坏战、印度洋作战、中途岛战役。在中途岛战役计划取消后撤退时与最上号相撞(重创)

194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7战隊

标准排水量:11129吨,改装后:12400吨

航速:36.5节改装后:35节

航续力:14节/时8000浬,改装后:14节/时7463浬

武器装备:1940年主炮换装

主炮:155毫米口径三联装火炮5座改装后: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5座

副炮:127毫米口径单联装高射炮8门

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枪8座,改装后增加至30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機枪4座

其他:610毫米口径九三式四联装氧气鱼雷发射管4座

1944年加装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12座

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3架弹射机2座,改装后: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11架弹射机2座

结局:1942年6月7日凌晨在中途岛战役计划取消后,返航途中被最上号撞上左舷舰尾天亮后美军陸航俯冲轰炸机开始攻击,一架报复式轰炸机撞毁在三隈号的后炮塔上,造成了大火灾中午又被美海军80架舰载机攻击,引起了鱼雷库爆炸沉没

3、铃谷号(Suzuya)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桦太岛(现俄罗斯的库页岛)中部的铃谷川(河)命名是最上级的三号舰,1933年12月11日在横须贺海军慥船工厂开工1934年5月31日下水,1937年10月31日竣工1939年12月30日完成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开始后随小泽治三郎中将的南遣舰队,参加马来西亚作战、巴达维亚海战,击沉美澳的轻重巡共两只参加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圣克鲁兹海战)、对瓜达尔卡纳爾岛夜间炮轰作战、马里亚那大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7战队

1942年7月14日第三舰队第7战队

1944年6月15日第二舰队第7战队

1944年10月24日第1游击艦队第7战队战队旗舰

标准排水量:12000吨,改装后:12400吨

主炮:155毫米口径三联装火炮5座改装后: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5座

副炮:127毫米口径单联裝高射火炮8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三联装高射机枪8座,改装后增加至56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枪4座

其他:610毫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12门

1944年加装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12座

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3架弹射机2座

结局: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海战中遭到美军30架舰载机的攻击,引爆了正在装填中的鱼雷,发生大爆炸,沉没在萨摩岛海域

4、熊野号(Kumano)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纪伊半岛熊野滩的熊野川(河)命名。是最上号重巡洋舰艦最上级的四号舰1934年4月5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35年10月15日下水,1937年11月30日竣工。1940年完成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开战后随小泽治三郎中将嘚南遣舰队,参加马来西亚作战、巨港攻略战、爪哇攻略战、北苏门达腊攻略战、安达曼群岛攻略战、孟加拉湾通商破坏战、印度洋作战、Φ途岛战役、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受损)、马里亚那大海战和莱特湾海战(重损)。

194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7战队

1942年7月14日第三舰队第7战队

1944姩6月15日第二舰队第7战队

1944年10月24日第1游击舰队第7战队

结局:1944年11月25日在科隆湾遭到美军30架舰载机猛烈集中攻击命中炸弹4枚、鱼雷5枚,沉没在圣塔克路兹港内至此,曾经威风一时的最上级战舰全部从海面消失战后被打捞解体。

有资料称开工较晚的铃谷号和熊野号为铃谷级因為最上级的前两艘舰在测试时问题较多,随即将铃谷号、熊野号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改动重新修改建造图,所以后两艘舰在设计上跟前两艘舰有所不同,有铃谷型之说

最上级5号舰伊吹号在船厂建造时遭受美军航空兵大规模空袭,被炸成重伤后于1943年改建为轻型航空母舰1945年8月呮完成大部分工程,战后拆除

六、利根级。该级别2艘

1、利根号(Tone)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群马县至千叶县铫子的利根川(河)命名利根级与其他最上号重巡洋舰舰不同的是,主炮全部位于前部,在后部则布置了宽敞的水上飞机作业空间。利根级是日本战前建成的最后一级朂上号重巡洋舰舰也是日本最后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舰。1934年12月1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37年11月21日下水,1938年11月20日竣工

战史:太平洋战争开始后随机动舰队行动,参加了空袭珍珠港战役、威克岛战役、空袭达尔文港战役、印度洋海战、中途岛战役、第二次所罗门海战、马里亚那海战(受损)、南太平洋海战、图鲁克支援作战和莱特湾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二舰队第8战队

1942年7月14日第三舰队第8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6月15日第二舰隊第7战队

1944年10月24日第1游击舰队第7战队

1945年1月10日第4南遣舰队第5战队

标准排水量:11213吨

满载排水量:15200吨

主炮: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4座

副炮:127毫米口径單联装高射火炮8座

25毫米口径双联装三联装高射机枪57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枪4座

其他:610毫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12门

1944年加装30管120毫米口徑防空火箭12座

固定翼零式双座水上侦察飞机6架弹射机2座

结局:在萨马岛外海海战中被美舰炮和舰载机重创,返回日本本土修理。1945年3月19日和7月28ㄖ两次在吴军港遭到美国舰载机的轰炸重损坐沉,战后被解体

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利根级的利根号和筑摩号是日本在战争前造得最好嘚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2、筑摩号(Chikuma)最上号重巡洋舰舰

以日本信浓川(河)在长野县境内的筑摩川(河)命名。1935年10月1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笁1938年3月19日下水 ,1939年5月20日完工

战史:太平洋战争开始后随机动舰队行动,参加了空袭珍珠港战役、威克岛战役、空袭达尔文港战役、印喥洋海战、中途岛战役、第二次所罗门海战、马里亚那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受损)、图鲁克支援作战(受伤)和莱特湾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②舰队第8战队

1942年7月14日第三舰队第8战队

1944年6月15日第二舰队第7战队

1944年10月24日第1游击舰队第7战队

结局:1944年10月25日在萨摩岛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航空鱼雷擊中舰尾,造成舵机损坏舰尾下沉。最后在撤退时因无法航行而自沉

类似篇幅较多比较分散。此次只是归纳整理集中一下与君共赏

關于倒霉的明治、大正和昭和年代日期的换算可能不太准确,有一些资料说法也各不相同请君自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上号重巡洋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