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不要觉得职场新人有必要给人端茶倒水吗拖地好没面子对不对?不要太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对不对?

原标题:见过跨过35岁危机的牛人,我发现混得好的年轻人都有这3个特质

少说话多修炼,少提条件多做贡献,少谈钱多谈价值。

作者:Jenny乔(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迷路的九尾狐朗读音频

前几天,参加同学聚会,大家纷纷感叹,一转眼,工作快十年了。

十年里,每个人都经历了各种波折动荡,结局也有喜有悲,大家不免闲聊起“35岁现象”。

很多人都说,35岁是人生的一道坎,有人登上了富豪榜,有人担心自己没饭碗。

现在很多人都有忧患意识,不想等到大局已定,才发现为时已晚,特别是今天这个时代,不会给你太多犯错的机会,有时候,一步错,就是步步错。

这些年,我也见过很多成功跨过35岁这道坎的牛人,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从他们身上,我总结出了三点,越早知道,越能受益匪浅。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尽快成为公司中流砥柱,老板的左膀右臂,于是拼尽全力找寻各种上位契机,可一旦用力过猛,就会落得一场空欢喜。

去年有个热议新闻,说的是,华为一个新员工,北大毕业,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

原本以为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够打动领导,但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公司一位前辈看过后说,自己在公司工作8年,尚且不敢对公司发展大计指手画脚,而这位没有实践经验的新人却敢跟挥斥方遒的任总论道,不被辞才没道理。

不少人认为,时代快速颠覆,有意见不允许提,未免过于low。

其实,职场并非绝对不能提意见,只不过,在你开口之前,先弄清楚这三点:看清自己位置,分清需求对象,判断正确时机。

缺少一样,你就是把自己往深坑里推。

更何况,当你能力配不上KPI提速,格局又达不到一定高度,却本末倒置去指点江山,这种行为,在老板眼里,就是急功近利。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愿意主动提建议,是因为这种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权利感和优越感。

就拿这位北大才子来说,自持名校毕业,才华横溢,不过是想凭借一纸万言书让他在华为脱颖而出,但没能做到脚踏实地为公司付出。

在象牙塔里,你可以大胆地积极表达,但走进职场,情况却完全不同,你牛的时候,你的建议叫建言献策,你怂的时候,你的建议叫指手画脚。

所以,年轻的时候少说话,因为再有理,也得看说话的你能不能站稳脚。

小事做不好,大事就做不了

这句话是职场的金科玉律,可很多人却不以为然,总认为是大材小用。

职场中的小事儿,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打开你职场进阶大门的钥匙。

著名投行管理人员苏文在演讲中分享了她的职场经历,初入职场,以为会像所有华尔街电影里一样叱诧风云,但她领导却给她泼了一头冷水,整个星期, 她唯一的工作就是买咖啡。

起初,她心里不平衡,觉得自己名校毕业,不是给老板端茶倒水的。

后来,一个比她高一年级的学姐说:“你为什么不可以买咖啡?作为实习生,如果你不买咖啡,要谁买?老板吗?如果我是你,我不仅要帮他买咖啡,我还要问他要不要买早餐,要不要买午餐,甚至晚餐。”

于是,她立刻转换了思维方式——如果连买咖啡都做不好,老板如何对我建立信任给我真正的工作呢?

开始从最简单的买咖啡做起,慢慢地开始做晨会总结,帮客户转拨电话,学习产品估价和准备路演资料。

她的努力得到肯定,实习期结束,老板向HR推荐了她,大学一毕业她就成了世界顶级投行的正式员工,还能参加全球管理生培训计划。

可现实里,却有很多人就是瞧不上这些小事儿,但是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心气比天高,能力比纸薄。

所以说,年轻的时候,别太没有那么多挑三拣四,事儿越多的人,在职场的路越难走。

一切向钱看,就会被抛弃

物价飞涨,房价飙升,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让人们追逐的人生方向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一切向钱看。

吴军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全世界在乎20%工资的人要远比在乎个人价值、个人成长的人多得多,因此,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属于有志气的人。”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在职场走过这些年,越来越发现,以钱为导向去规划职场未来,势必会被钱抛弃。

我有一个朋友,当年家里给安排了一份体制内工作,福利不少,薪水也高,可没做两个月她就辞职跑去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她说,一眼看到退休的工作,她不干。

最开始诸事不顺,一个客户都没有,她不气馁,开始野蛮式学习,不停试错,纠正,复盘,终于在三个月后成为公司销售新星。

她没有就此满足,从广告方案到最后的广告制作,每个细节她都精益求精,客户对她工作态度和能力赞赏有加,开始给她介绍客户。

两年后,她的人脉积累也达到一定程度,对广告公司的运营也了如指掌,于是果断的辞职,借钱设立自己的广告策划公司和传媒公司,如今做得风生水起。

再回头看,当初跟她一起入职的那些人,十年来拿着死工资,做着低价值的重复劳动,薪水的涨幅扛不住钱包被掏空的速度。

找工作不看钱,不现实,但是只看钱,不看前景,必定损失钱。

一份工作的收益,钱只是一部分,你的技能和格局的提升,个人发展的空间,锻造核心竞争力维度的机会,这些都是无形收益,这部分才是职场规划的重中之重。

今天这个时代,竞争激烈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你不肯跳出舒适区,仍然守着没有价值的工作原地踏步,有朝一日会垮掉,一点都不奇怪。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有些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匪浅。

有时候,人活得糊涂,到了35岁才发现,一路错到不惑之年。

要说35岁前的坑,其实也很简单,少说话多修炼,少提条件多做贡献,最后,少谈钱多谈价值。

这样才能在35岁之前,建立自己能力的护城河,才能打破晋升壁垒,成为一个高净值的职场人。

作者简介:Jenny乔,富书签约作者,名校毕业,留学海归,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你笨算我输。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原标题:在职场上你要懂点人情世故呀

聊职场/谈人生/偶尔写鸡汤,点标题下的蓝字加关注 ↑ ↑ ↑

上周跟同事外出,路上他提起刚到公司时去参加某项活动。“那叫一个别扭”。因为是宴会场合,除了带他一起去的老同事,他一个人也不认识,整个过程也没人介绍,而同去的那个同事跟周围其他人都很熟。

“在有多个出席者的场合,主动介绍自己的新同事给其他人,或者主动在你认识的朋友之间穿针引线,那些被缓解了陌生感的人,会特别感谢你。”这是职场上的人情世故之一。

上面的例子中,我那位“老同事”显然不太懂这种人情世故,没有把自己的新同事介绍给周围的人。

你还记得离开校门初入职场的情景吗?你还记得跳槽到新公司第一天上班的事吗?

管理规范公司,新员工入职时HR一般会安排“新人见面会”。让新人“拜码头”,以消除陌生感。人在职场,难免会出席各种场合,除了自己要懂得善于打破状态。如果你是一个“老人”,则需要做那个“介绍者”,比如“这是我新来的同事谁谁谁(有职位介绍职位名称),请多关照”。

介绍时还要注意的商务礼仪原则是“介绍位卑者给位尊者、介绍年幼者给年长者”。如果能做到这样,你的新同事一定会感激你,而你在职场上肯定也是个受欢迎的人。

在未经别人允许的情况下,不要随便使用别人的物品(包括坐在别人的座位上、使用别人的电脑、翻看别人的手机、笔记本等)”。这其实不仅是职场上的人情世故,在生活中也应该遵守。

中午在公司食堂吃饭。同事说前两天发现自己的快餐杯被别人拿去用过,她不想再用了,而用她快餐杯吃饭的是公司招来的大学生临促。食堂消毒柜里有公用餐盘,大概相关人员没交待清楚用餐的规则,那大学生临促不知道;另一方面我也很诧异,为什么一个人上到大学都不懂得尊重界限?居然随便用别人的碗筷?

想起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同一天到工厂报到的有五个人,我们在行政科等派遣、办手续、领劳保用了很长时间。那一天是7月12日(人生第一天参加工作的日子当然记得),正是炎炎夏日,有个女生大概口渴得实在厉害,说了句“哎呀渴死我了!我得喝口水。”就径直拿起行政科长办公桌上的杯子喝了水。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石姓科长欲言又止、然后鄙夷的表情,在那个女生用了他的杯子喝水之后。

之所以记得,是因为从小被父母教育“不要随便动用人家的东西”。我有个小学同学家是回民,我妈和她妈是同事,每次去她家玩,都被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在人家家里喝水”,因为人家很忌讳。

所谓人情世故, 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这些常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

职场上,在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度,拉近与别人的距离,成为一个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人、受欢迎的人。作为职场中人,窃以为要懂得的人情世故包括以下几点:

一、习惯性点赞。经常找到同事、伙伴、朋友、客户身上的闪光点,“遇货添财、见人短命”,习惯性“点赞”。从穿衣打扮到做人做事,每天找到至少一点可赞美之处。没有人喜欢一个“差评师”,如果一个人常常批评指责别人,虽然可能你眼光犀利视野敏锐,但的确会给别人很大压力。

几年前,有个同事离职时跟我告别,临别赠言居然是“今后请继续多多批评指正”,这事给我内心很大的触动,我从那时开始注意不让自己陷入批评者的角色。事实证明,一个经常去向批评、指责方向的人,往往对自己也很苛刻。

二、做个“主动服务者”。即使你不是公司里的保安、保洁、内勤,不是卖场里的服务人员,在同事、朋友有客人来的时候主动开车门,主动端茶倒水做服务,会让同事和朋友觉得比较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你们公司很有人情味儿、你的同事很有威望,这会让你的同事和朋友特别感谢你的姿态,下次你有朋友到访,同事肯定也会出手相助。因此,也不要把别人的“好”(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三、学会有凭有据地跟别人打交道。同事之间不提倡借款,非借不可的时候,哪怕借了十块八块,也要记得还;借大钱的时候,最好写借条。所谓“大钱”数目多寡按各人理解处理即可。“有凭有据”地跟别人打交道,在职场更可表现为重要的事情写邮件沟通、写流程、写方案等。

四、同理心,顾及别人的感受。自己开小车,不要特意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或骑电动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可以停下来和一个步行的或在路边打车的同事打招呼,可能你们顺路,你正好可以载他(她)一程。

同事取得成就获得嘉奖,羡慕嫉妒恨时也要表示祝贺祝福;同事受到批评、打击或受到委曲,切不可冷嘲热讽更不能落井下石,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也暖人心。有人做错了事,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加以批评,且要尽量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个性和家庭教养。

五、不做“长舌妇”、“直男”。有人告诉“谁谁谁说你坏话了”,你要当心的是这个搬弄是非的人;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负责微笑就好了;有人以“有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开场时,你直接就说“别问了”……

亦舒描写过一种人,“三分钟之内道尽悲欢离合,仿佛事无不可告人者”。职场上的“长舌妇”“事儿妈”“直男癌”都是“自然人”,而非“职务人”。一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人,一定是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不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

丁是丁

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

聊职场/谈人生/偶尔煲鸡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新人有必要给人端茶倒水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