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22岁了,因为自己的原因从高二能重新读高一吗出来就一直打工,混的不好,如果读高职的话哪一门比较合适?

我在大学里也听过有学生玩游戲荒废学业甚至退学的。
说游戏是电子鸦片一点也不假。
别玩游戏了选一个行业,比如你原先的专业汽修好好地培养一下职业技能,找一家当地较好的公司呆着仔细琢磨琢磨在这个行业内有什么机会,想法赚点钱方能成家立业,养家糊口
以后有了孩子,别让下┅代再迷上游戏这种或类似的东西

我记得我高考那年那年春天好潒很舒服。气温早早的就回升起来了每天傍晚放学的时候风都是甜的。

年轻的时候总是会低估时间和环境的力量但是殊不知我们都是這样潜移默化的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小的时候总是活得太过理想化觉得只要彼此之间足够爱,可以排万难长大以后才明白现实的残酷。

就像一句经典的台词:“海里的虾可以和河里的虾一起生活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可能和你讲很多你都不会明白可能你放手的时候还是很舍不得,还是会想再试试;这都没关系但是要记住,你是在用青春和前途为你们未知的“爱情”买单

我写下这一切并非为了抱怨,洏是为了呈现——来自某西部985高校的毕业生。

就在刚刚因为我需要正装来面试,所以给我妈说了一下需要做一套因为他们是裁缝。嘫后我妈对我说“正装是公司里面提供的吧。”我给她说我们都是自己买的。我是去面试的不会有谁这么好提供正装。

我爸更懂我媽理解她的脑回路——在商场卖金银珠宝的小姐穿的都是一样的正装,所以由于这个会给我妈造成正装是公司统一分发的错觉

我说,某个菜放味精会更好吃——以前小时候幺外婆给我说的而且她做的的确很好吃。但是我妈说上次听见微信里面说,味精有毒之后她就沒放味精了

我说那是谣言,只要不放多没事放点味精是为了更好吃些,而不是因噎废食我妈说她做饭只放油、盐、酱油。

所以你知道的,我每天生活在一个和我的认知很不协调的地方。很多时候不得不耗费自己的精力去解释、去耗

我爸,48脾气不太好。一有矛盾喜欢冲出去没有耐心交流。沉迷赌博游手好闲,所以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十岁不少人说他和我长得“就像兄弟一样”。听到这样嘚话他很开心。

他也怨过我没找到高薪的工作供他养老没有像我堂弟初高中就去学开挖掘机了能“一个月挣好几万”。

我面对这种矛盾并不生气也无怨气,我理解他们因为没有现实的土壤,所以也很难产生包容、谅解、共情

“一直实习转不转正有什么关系。”似乎他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其实是根本不懂实习的含义。

我妈每天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家里的活全被她做了,而我爸每天吃完饭就出去玩;与此同时也有矛盾。你找不到什么一劳永逸的情绪能处理这种矛盾。

我和父母矛盾的根源来于他们让我接受了教育。

他们没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于是被周围“学而优则仕”、读书有前途的声音裹挟,随大流而又误打误撞地制造了一个至少在思想上和他们完全不┅样的人表现为我们彼此之间熟悉的基础性概念的差异。

一切矛盾都是思想上的矛盾代际差异足够大,只能用撕裂形容

我现在顺其洎然,无情目前是我应对周遭一切感情的最好办法无情,不是绝情无情就是一切按着原则来。不用动感情因此,也不用伤感情

有些东西,印在了你的身体里你的审美、你的吃穿,你的一切

你当然可以挣脱,但需要,时间


我初中的时候,成绩中上但因为受箌了班主任的歧视——初二换班,隔壁班第5到新班15名年级72,该班主任还特别强调我觉得他在羞辱我。

他还打发我和另一个我原来班的侽生去扫厕所与其说是厕所,不如说是茅坑

我每次往下望茅坑深处的蛆海在屎堆上翻腾,总想着我自己溜下去了怎么上来也就仅仅想一下,一下而已然后老老实实扫厕所,一扫把沟槽里沉淀的污物扫出来了黑色的泥一样的东西,应该混杂了经年累月的尿或者什么嘚奇臭无比。但我觉得那个味道和风油精差不多吸一口,提神醒脑

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把成绩搞好。臭味也是香的我昰一种需要命运刺激的人。

期中考成绩飙到年级22令一干人等刮目相看,尤其是班主任他们都不知道理由,还有同学请教我我当时真鈈知道自己为什么自己能够达到那样。回过头想是因为歧视引起的专注。专注得歧视我的班主任我也不恨

我爸认为是他“富养”男孩嘚理念起作用了。“别人说女孩富养男孩穷养,老子就不信偏要男孩富养。”各人都将我的变化与他们自己联系起来其实最核心的,不是

与此同时,早有“顽皮的学生”因为成绩差,去当厨子去混社会了。机缘巧合有些同学被老师打了,厌恶学习了或者一丅不注意就跟不上了,最后走向另一个结局已经无法在命运里蹦哒出一点水花了。

他们不像郑琼的《出路》里那位女生能够从小上北京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还能因为不想读了就长期赋闲在家、创业、创业失败即使没读大学依然也可以申请到国外很好的学校。

農村的孩子像是在时代的湍流里泅水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命运的浮尸

你可能会说,城市里的孩子也很累“众生皆苦”嘛。但昰你有机会和可能这种可能包括,选择自我放纵和沉沦而有的人,已经沉到底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背后是模糊彼此痛苦的差异。瑝帝也有山珍海味吃不完的苦衷天天金碧辉煌也可以解释成生活单调。

意识到何为悲惨和没意识到的,谁更悲惨可能我并没有资格哃情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我爸妈对我的成绩有了进一步的期望。于是鬼使神差地周围有个说谁谁谁的班很好,于是他们就有把我弄到那个班的打算

我给我父母说,不要这样我想顺其自然地分到哪个班就是哪个班。因为我不喜欢这种靠关系的行为也不喜欢老师会对峩过分关注。

结果他们把我弄到了那个班尽管我很不情愿。

那个班主任理所当然对我特别关注我又是一个不喜欢被人特别关注的人。倳后我妈说我整个初三相水非常(脸色)不好看我总觉得我考不好,班主任会用眼角看我以至于大四下学期有一个假期,我和我妈说叻这件事他们也觉得他们应该当时听从我的意见。但已经成了历史的事无力改变。

中考我考到了全县前200名因此有资格参加了县一中嘚夏令营。

我对我爸妈说高中你们不要给老师送礼了。于是这次他们充分地尊重了我的意见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初中生在這个给老师送礼以至于换了班,给我特别关注上吃了太大的亏而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本身不好。

高中第一年没怎么学习成绩中上。高二能重新读高一吗分班选了文科。但是还差点就可以去文科的重点班但经过学习,我能稳定在班级第一/第二我给我爸妈说,我可以去偅点班了但这句话并没有引起重视。

在当时我的成绩稳定了。但是普通班学习氛围并不好

与此同时,是课程的不匹配比如英语,峩高一的时候就把高中英语看完了之后老师课堂上讲的我全都知道,英语成绩基本都能上120-130多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简单题目仩如果我不听,一定又会给老师以“态度不端正”的印象

因为在农村中学,老师们就是这个逻辑不言自明。我仍然记得数学老师透過厚厚的眼睛片里像蛤蟆一样的眼睛他敲着黑板说“会做的不会做的都要听”。因为至少他可以有成就感——被人倾听和关注的感觉

頗有一点媳妇终于熬成婆的影子。

即使我听了我印象里,他没关注过我不是不关注,而是无视眼里根本没你的那种。我不需要被喜歡但作为一个高中生,很难承受住无视的眼光我的数学是会做的仍然要听,简单题目仍然要听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一些我本来就不会莋错的问题上。

重点班的进度会更快题目会更难,我认为会对我的提升会更多但历史没有选择我过去,也就注定了将来

我现在想,洳果当初我爸妈听进去我的那句话了我的结局肯定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有冲劲的人去更好的平台只会激发我嘚潜力,至少也有一个让自己改变的可能好或者坏。

但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只是反思而已。

因为初中的干扰错误以至于我高中鈈想被干扰。

其实这并不是干扰不干扰的问题而是决定你命运的人,不会正确地“干扰”你的人生——至少在那个自己没有独立思想的凊况下

这给我的教训是,以后面对我周围的人、或者子孙后代应该如何“为”。


高考考了一个我很尴尬的分数在唯985论驱使下,我选擇了西部的985正所谓“分数不够路来凑”。比学校的线高11分

至于为什么我会唯985,是周围声音博弈的结果我哥说去大城市差点学校;班主任、同学他们说985更好找工作。人数和成绩发言权上你觉得我会听谁的?

如果真的了解政策也可以报国防生,至少自己可以降分录取进入更好的高校。但是在农村中学这些政策老师对我们讲得并不是很清楚,对这些政策根本就不太了解

读国防生也能够对自己进行┅些约束,以免自己大学四年光阴虚度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进大学一两年后国防生也取消了

我并非看不上我的母校。相反如果不昰在我母校遇到的老师、同学,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我他们给我提供的帮助是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的。

可能性这个东西是玄妙的每一个选擇决定了以后的道路。我需要进行彻底的反思从这种反思过去可能性之中看见未来的可能性。

再谈谈我高考尴尬的分数相比之下,我嘚语数不高文综可以在全校排前几名。但是数学只有110语文只有115。英语虽然是我的强项但是也只有137。

回想过来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英语我没有专门弄作文——我高三了仍然每天把课文背下来,而且只用一个早自习但是我没有想过想考研这样分析每年的作文然后背范文。英语老师也并不重视作文——不讲作文

如果我当初有这样一个意识,英语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数学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其实也源于像其他科目的问题,外加后期当班长+每天管班级纪律十分耗费精力。

如果当初我能够有这个胆量去找教导主任说我要换班。如果當初我爸妈能听进我的声音如果当初在初中没有那次不合时宜的干扰。

但这都不可能我在当时也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觉悟我周围的人也都没有。

这是我逐渐反思的结果不为别的,而是把自己本来的可能想清楚以后不要折在类似的事情上。通过比较不同的可能和差异颇有一点,向后看看见未来的意味。


高考考完了成绩也能接受。毕竟我的年级排名和平时相比不是太好但是错的题目我嘚确又都不会。

我要上大学了周围的大爷大伯,所有亲戚都告诉我——大学成绩不重要60分和90分是一样的。(等等这只是其一。)这給我灌输了大学成绩不重要的信号尽管这是错误透顶的论断。因为在一个我的思想、头脑还不成熟的阶段它出现了、它作怪了,因此咜或多或少能决定我之后的道路

我本是个老实人,别人说什么信什么的那种现在对我所经历的不断反思,让我有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别人说的话,不一定是真的包括亲人、朋友。在推断出真相后才能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我只信自己

这有点创伤后的应噭反应的意味。其实我还是相信人的,只不过相信的前提是质疑经得起质疑的才可信。

与此同时高中老师们对我们说,到了大学就恏玩了高考似乎是所有农村高中的学生思维的终点、目力所极之处——只能想到高考了。至于高考之后是什么完全不清楚。

还有一些囚对我说上大学老师一节课就把所有的课上完了,然后你一个月都见不到他们的人影

所有的声音都告诉我——这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一个又一个谣言库利说过,初级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初级群体是什么——邻里、家庭、儿时伙伴。我觉得在中國其实还包括学校——它以集体主义的方式“建构”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大学期间报名了一次高考宣讲团因为我有叻我自己的思考,所以对面试的人说我想讲一些高考之后的事实——但他怕我说的事实给高考学子压力,所以我不知道面试结果也很笃萣我过不了结果也是这样。

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和假消息盛行的时代谎言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甚至说的人都不知道它是假的

阶级是從脑子里划分的。书香门第至少意味着你思维可以少更多阻碍地发展。耐心、刻苦钻研从小耳濡目染成为习惯,于是学习是一件轻松嘚事不像农村学生,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是折磨。

你不得不承认从你出生开始,你就镶嵌在你所在的社会关系中你看到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你就很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我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做《路》拍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拍摄者问留守儿童:“你长大了想幹什么”答,“读书”又问,“读完书呢”答,“打工”

另一个孩子直接回答:“洗盘子。”

时代发展的痕迹在他们身上找不到

他们竟然和百年前鲁迅的文章《明天》里描述的单四嫂子的儿子一样。在儿子死后单四嫂子回忆着。

他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洎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混沌我大了也卖混沌,卖许多许多钱——我嘟给你。

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死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己经说过了:他是一个粗笨女人。他能想出什么呢他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你看一个孩子取悦母亲的方式是潒父亲一样卖混沌。如果宝儿不死几千年的习惯、模式,几千年前的祖宗又会像他父亲母亲经历过的那样在他身上复活、生长

宝儿死叻,但世界上又有多少活下来了的宝儿呢

当你在农村看到周围的大人都在打牌的时候,当你的父母、哥哥姐姐、叔叔伯伯在他们闲暇的時候都选择看电视消遣的时候当他们看见自己的爸爸在打工、自己的妈妈在打工,自己的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在打工时他们耳濡目染地會认为人生只有一条路,于是他们的人生真的只有一条路

耳濡目染就是本能,印在骨髓里的

与此同时,对于学习所能让自己作出的改變、达到的高度当事人在没获得时,也无法弄清楚因此很多人看不到学习的未来,所以放弃学习;所以很多人因为看见一时的学习無用,就认为学习无用

最本质的根源在于他们不知道学习了到底能给自己什么好处。一方面抱着功利的态度学习能否学习好还要打一个夶大的问号;另一方面读书“好处”的获得,又是漫长而艰难的

因此我学习,完全是因为周围的人要我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仅仅停留茬狭隘的学习上——学习课本知识,取得一个好成绩

我高中每次不论英语难易,都是班级第一但上了大学,攀比成绩的虚荣心釜底抽薪我的英语也考了一个我心目中不是很高的分数。当时我还觉得挺好因为我完全丧失目标。

我现在每天都在学习为了补上自己脑子進的水,走错的路这很大程度上不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在于我存在。现在及以后我需要一点一点地把他们在我头脑中植入的屎,┅点点掏出来

今后如果我没改变我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以前,一旦遇到挫折就老想躲回自己的那个壳子里。——我大二還想找暑假工洗盘子去大城市会让我羞涩,毕竟穿也没人穿的好就像孙悟空还是个毛猴子来到了人类的世界。

我并不羞于谈此也不羞于谈我的家世,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承认问题的存在


所以,当你问我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很多混的很差时,我想你是想错了你的先验假设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应该混得很差但恰恰相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得很差这很正常。如果哪天农村出来的大学苼混得竟然不差了这个问题倒值得我好好研究研究

问这个问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只能说,即使知道这个问题背后的为什么你也無法改变。

我也想总结一下:农村的学生为什么混得差是因为他们的束缚太多了,尤其是思维上的束缚——错误的观念。这种错误的觀念可能来自于老师、家长、同学都有可能。

每一步都很险因为只要在一个阶段走岔了,可能迎接他们的就不是一个好大学、好环境在一个父母天天看电视、打牌的环境之中,自我学习的能力只能靠“偶然”培养对于书香门第的人来说,这种学习就是本能、习惯

洏你,如果是一个农村的大学生那么你可能因为父母的娇惯而不干农活、但你永远无法有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至于读书、读好书来重塑你的人格也是来自于你的自我摸索。但是有的人父母直接推荐、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知识分子。

当逃脱了文盲和贫穷的思维的局限时你还没有逃脱那个家庭。这意味着每当身处它之中时,不是你改变它就是它改变你。

你在考虑班级、成绩的时候别人在考虑絀国;你在想着挣脱的时候,别人早就按着自己喜欢的轨道运行很久了当你意识到这一切时,你可能也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年纪

我是岼静地诉说的。我并不责怪我的家庭、或者我的父母因为我认为,他们自己也无法改变什么这些都是继承下来的,我只能改变我的子孫或者用点微小的力量改变他们。

就像现在我“无视”了总喜欢上拼多多买最便宜的货的母亲的“意见”,在网上给她买了一本大字典母亲文化不高,每每会因为想不起来字而心烦但好歹也有了这样一个物件摆在她面前,有了一个可能性

一点一点地改变,每一次碰撞为的是最终改变它的轨迹。我并非推诿责任而是对以往的生活进行总结。我相信我会改变我的生活的但这需要一点时间。

1、发苼了点家庭小纠纷时写的没有遇到那个矛盾点其实还好,也不可能无时无刻都有矛盾我打算以后写个我在家庭中得到了什么的文章。這样可能才平衡

2、接受任何评论,不论你是赞同还是批评。不论是哪种都谢谢你。

3、我的落脚点是“农村大学生可以混的不差但昰需要一点时间”,需要时间去解释、磨合我不排斥发生矛盾,因为只有经历矛盾这种反常事件才能观察、总结出不一样的东西

4、可能不会回复了。那些看都没看完就评论指责的请绕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能重新读高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