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章弟孔子有多少弟子哪些?

孔凡章先生《回舟全集》新书发布
星非昨夜人何在,花有他生我不如。
《售书启事》
著名诗词家孔凡章先生()诗词遗著《回舟全集》精装繁体竖排本,凡《回舟集》、《续集》、《三集》、《四集》、《后集》五种,经弟子刘梦芙精心编校,2017年9月由黄山书社出版。陈永正先生题签,书首有孔先生照片与手迹。除分赠友人、弟子外,尚有部分存书。全书960余页,定价98元,加邮费总计110元。欲购此集者请与王希颜(微信:)联系,或在公号底部留言。刘梦芙先生将为购书者题签。
孔凡章诗词述论
一、生平简介
孔凡章先生,字礼南,1914年5月生,四川成都人。父亲孔韦虎,早年留学法国、比利时,习军事,在巴黎加入兴中会,为国民党左翼人士。在政治上失意后转入学术界,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青岛天文台工程师等职。孔先生自幼即随父母辗转于京、穗、沪、宁等地,1927年入上海正风中学读书,1934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被迫中断学业,随父母返川。1939年,入西北公路局工作,历任兰州油库管理员、总库管理员、库主任。1942年因父母年老,陪同返川,历任四川省第八区清理积谷督导员,粮食部四川粮食局配运科科长,彭县、双流等地粮食储运处处长。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与同学创办震旦物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旋即担任江西省银行驻重庆分行经理,1949年国民党溃败前辞职回成都。五十年代初,开设勤生工业社。1959年在省围棋比赛中获奖,被调入成都市体委,先后在市棋艺俱乐部、青少年业余棋校任围棋教练。后调到四川省体委,历任省围棋队教练、主教练,培养棋手甚多,女儿孔祥明八段多次获全国围棋赛冠军。1979年退休,随女儿一家长住北京,1987年2月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任馆中诗词组组长、《诗书画》杂志编委。1999年8月病逝,享年86岁。早年所作诗词集《冬寒夏热居集》、《风华集》、《陇行集》多佚,残稿与晚年所作分编为《回舟集》(巴蜀书社,1990年版)、《回舟续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回舟三集》(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回舟四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逝世后,未刊诗词与文稿由其弟子辈整理编辑为《回舟后集》(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①。
二、《回舟》诸集的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
孔先生为孔子后裔,自幼受家庭礼教与古典文学氛围的薰陶和母亲的悉心培养,11岁即能吟诗作对。青年时代游历四方,常有诗词发表。《回舟集》自序云:“少年所作,遭逢国难,尽毁于‘八·一三’烽火;壮岁吟稿,又于战时陇蜀行役中失之于客邸。当时如静忆,笔之别册,则十之七八珠还可望。只以疏懒性成,听之任之,不作亡羊之补。益以身为长子,稻粱驱我,无心吟事。除《杨花曲》诸作,因喜于枕边吟诵,尚能强记外,其馀则仅忆断句,或竟忘之矣。48岁渝州客次,回忆旧作并当时吟稿,得诗词数百首,假玉溪‘欲回天地入扁舟’诗意成《回舟集》。1950年后,生涯碌碌,念今是而悔昨非,又虞文字为累,因束之木箧,存旧居床下。既屏吟咏,于诗集亦日久淡忘,不复置意。十馀年后,偶一发视,则并旧藏字画,几为虫食殆尽,所存残方断角,多已不能辨识,心魂伤悼,莫可名状。亟敛其碎屑珍重存之,犹冀他日或有助于回忆。1968年又并付祝融,自分与诗词永绝矣!1979年南北漫游,客中无俚,枕畔灯前,冥搜苦索,得当年断句逾百。择其能忆全豹及稍事增补即能成篇者,汇为一集,命之曰‘残稿’,亦文人痛心之事也”②。《回舟集》中“少年诗词残稿”()仅存诗106首,词8首,共114首。大量心血付诸乌有,是毕生酷爱诗词的孔先生最痛心之事。而1949年后至“文革”二十多年间,形格势禁,不敢为诗;拨乱反正后重操诗笔,诗人已垂垂老矣!按通常规律,诗人创作的最佳时期为二十岁至六十岁以前,身体强健,思维灵敏;进入六十岁后的晚年,精力渐衰,思想钝化,已写不出多少佳作。然而孔先生却是特例,从六十五、六岁到逝世这二十年间,居然创作诗词约两千首,连出四本诗集,其中大多数为精品,在人生的最后历程为霞满天,是二十世纪传统诗坛的一个奇迹。
〔一〕爱国情怀的多方面表现
1、战乱时期的慷慨悲歌
孔先生的父亲孔韦虎为国民党左翼人士,早年参加兴中会,旨在救国。出身世家、幼承庭训的孔先生秉承了父辈的精神气质,青年时代就深怀家国之忧,写下大量伤时感事的篇章。《回舟集》少年诗词残稿开篇为《游颐和园》七律二章:
举国干戈正未休,名园扶醉许清游。半篙绿涨平湖雨,八月凉生上苑秋。玉虎野花埋碧井,铜驼丰草蔓朱楼。苍生膏血春闺泪,赢得君王唱莫愁。
珠已销沉玉已埋,湖山无恙此低徊。回廊宛转穿芳榭,曲径萦回接露台。横海楼船天下望,排云楼阁日边来。区区一媪成何事,佞嬖盈廷最可哀。
诗作于1932年,诗人十八岁,诗笔已相当老练。当时日军已侵占东北三省,国民党政府却对外实行不抵抗政策,对内“围剿”红军。诗人在“举国干戈正未休”之时游览名园,目睹铜驼玉虎、碧井朱楼在野花丰草之间的荒凉景色,油然而生家国兴亡之感。第一首的尾联指出皇家生活的奢侈豪华使黎民百姓付出脂膏血泪;第二首第三联写颐和园的建成是由于慈禧后挪用海军经费,尾联则揭示盈廷嬖佞之臣使清王朝崩溃,并非慈禧一人的责任。诸葛亮《出师表》云:“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诗中显示了这一千古昭昭的史识,但历代统治者却偏不接受历史教训。二诗辞采典丽而情境苍凉,受李义山、吴梅村的影响很深,为作者日后诗风的形成奠下基调。
此二诗之后为《游圆明园遗迹》:“横磨十万肇分瓜,风雨都门走翠华。燕喜不归犹有国,匈奴未灭若为家”;《渡黄河》:“千秋饮恨空投阙,百战无功尚枕戈。险阻江湖行役苦,流亡沟壑乱离多”,抒发诗人游览和行役中忧国忧民的悲慨,抑郁中有雄杰之气。从1932年初淞沪战役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孔先生都有诗纪述时事,或因政府对日寇屈服而忧愤,或因我军战胜强敌而欢悦:
俯首签降表,卑颜事夜郎。终风甘妾妇,将伯冀戎羌。壮士空流血,华筵正举觞。偶披清史册,忽忆李鸿章。(《一·二八淞沪战役后中日签约停战》)
一击雷霆怒,当场倒白川。人心皆欲杀,天意竟相全。警耗神宫震,英躯烈士捐。股肱今在否?豺虎尚知悛。(《上海虹口日人庆功会上,朝鲜烈士尹奉吉突入,以炸药炸断日军司令白川大将一腿》)
国如桑叶虏如蚕,地许燕云未餍贪。生处无归纥干雀,渡江何往汴京骖。南风振旅孤难竞,北向称儿辱岂甘?父老诸姑双泪眼,白山冰雪战声酣。(《感时兼怀东北义军》)
和议签名祝酒时,津桥白日走行尸。舆图注目成狂怒,宁有人间兔搏狮?(《塘沽协定》)
元元沟壑正颠连,雪片飞来万寿篇。椒戚贤能皆柄国,杞人愚昧独忧天。军无启衅韩侂胄,朝有倡和鲁仲连。闻道半间堂已就,不须孤注渡澶渊。(《祝寿》)
严城次第鼓鼙催,谁信炎黄有背嵬?战局溃如江决岸,捷书闻似夜惊雷。并刀溅碧凝倭血,董笔留青写将才。惭愧书生难报德,他年一篑覆麟台。(《平型关大捷喜赋》)
整衣东向礼云麾,今日真成喜极悲。百战哀兵贱生死,千秋名将系安危。群情共快横磨剑,众口新留堕泪碑。国有长城檀道济,江淮胡马敢重窥?(《台儿庄大捷喜赋》)
在七古赠友人马里千(微生)一诗中,孔先生抒发报国无门的悲壮情怀:“……昨日之日空蹉跎,浩然俯仰两无语,阡陌万里荒禾黍。书生有恨陆沉时,一曲长歌泪如雨”。诗人愤怒斥责两千多年来的帝王专制残害人民,使奸邪当道,而忠贞之士屡遭冤屈,是为亡国之根源,再联系当前日寇侵华的危局写其感慨:“徒以威权快一时,扶持正气几人知?即今胡骑窥神鼎,误尽苍生孰致之?我歌至此肠欲结,流泪不止瞬成血。生斯长斯此乡邦,白玉已瑕金瓯缺。西望昆仑峰,北顾幽并路。东海波涛南国雾,汉家旌旗在何处?中原父老空翘伫。临安肉食正狼奔,一脉炎黄百战存。男儿何幸生此世,岂可梦醉如犬豚?……滔滔江海正横流,满目烽烟又几秋。江心击楫歌难遏,夜半闻鸡舞未休。旋转乾坤吾何有,惟以坚贞誓相守。此心终古献情人,此身合醉沙场酒。前路艰难岁月深,青丝明镜苦相侵。感君天地孤舟句,抒我江湖一剑心”。诗大约作于三十年代末或四十年代初,日军已侵占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大中城市,控制交通要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期。孔先生只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普通公务员,无力挽救大局,但在诗中表现了爱国青年真挚热烈的情怀和坚贞自守的节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决心奔赴沙场杀敌。诗既是写赠友人,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在沉痛抑郁之中有奋发昂扬的豪气。
四十年代间,孔先生有一系列的感时之作:
酉州西望万山苍,剑佩雍容满庙堂。灞上旌旗皆武穆,关中宅第数汾阳。逢迎诸吕危炎汉,姑息群胡误盛唐。闻道中兴筹策定,邯郸宁是武陵乡?(《酉阳秋兴·时将帅怯敌,孔宋当道,美军横行》
空闻羯鼓动天街,太息丸泥系九垓。歌舞西湖骄铁券,死生东厂贱金牌。坐看豪富三巴满,翻觉声名四皓佳。玉柱峰前愁极目,临安何处不尘霾?(前题之二)
“武穆”即岳飞,“汾阳”乃郭子仪,用来比喻拥兵自重却怯敌不前的国民政府军将帅,实为反讽。“诸吕”指孔祥熙、宋子文等与蒋介石有裙带关系的达官贵族,“诸胡”指横行不法的美军,“东厂”指特务机构,“四皓”指国民党元老,“西湖”、“临安”指陪都重庆。诸多典故都是借古喻今,讽刺当局抗敌无能,对内实行高压统治,任凭豪富在大后方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临时的首都如同世外乐土武陵桃花源了。复有《感时》四首:
塞鸿遥去楚云孤(汪精卫与蒋交恶,竟投日伪),冠盖长安贵博徒。浪说南威能将略(宋美龄掌空军),流言西乞握兵符(何应钦辅蒋指挥军事)。六军雨泣方辞汴,八洞风传已渡泸(独山战时,谣传西南有事)。惆怅郴江江上水,古来无定与何如?
军国平章画舫喧,虎贲嗔目禁流言(时于文章言论有严限,违者辄为缇骑捕去)。无题竟入中兴集(有诗刊名《中兴鼓吹》,而其中多达官贵人抒情之作),有赋难招后土魂。直北旌旗空五路(各战区多无战事),平南笳鼓避三藩(地方军嚣甚,中央军亦畏之)。美芹十计今谁问,薏苡东来仗马援(有力者自滇边以军车运商货入后方)。
马阮何人主庙谟,知名白起不真除(桂系将领白崇禧能军,为蒋所排斥)。信陵作态虚前席(政府迫于形势,延揽各党派人士入阁),博浪无功中副车(有人在缅甸刺汪精卫,误杀伪铁道部长曾仲鸣)。玉垒妖氛才几日,金陵王气竟何如?可怜呜咽嘉陵水,犹解东流绕故都。
半壁尧疆剩几洲,胡笳吹冷洞庭秋(湘楚重镇多在敌手)。东山师相鸣丝竹(国民党耆宿如于右任、居正等均位高而无权),北鄙儿皇晋冕旒(溥仪在满洲登极)。兵气棘门贻笑柄(时统兵者多不堪战),阵云榆塞涌边愁(日军自热河攻绥远,战百灵庙)。收京郭李今谁是,惟听汪黄唱未休。(时朝中多南宋汪伯彦、黄潜善之流)。
诗中已一一加注,读者自明。以古代的人物、官职、地名、典故以象喻今人今事,是传统诗歌常用的手法,老杜之七律最喜用之,将古今史事贯通一气,锋芒内蕴,典雅深厚。写这种风格的七律,要求作者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对时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又需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方能字字精切,比喻适宜,达到史诗的高度。凡是心忧天下的诗人,不论是在位谋政还是一介布衣,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蒿目时限,必然会产生写作冲动,抒发所见所闻的真切感受。他们作诗不是为了发表,毫无功利色彩,而是千年承传的儒家文化培养了士人高度的自觉性,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随时流露这种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诉诸吟咏。抗战时期有许许多多的诗人词家写出歌颂英雄烈士、批判当局腐败、揭露社会黑暗的篇章,孔先生是作者之一。诗集中还有正面描写我军和日寇奋战的七言古风《日军围攻衡阳数月》:
衡阳城头夜深月,衡阳城下鲜红血。匈奴百战敛复张,金瓯半壁完旋缺。城存与存亡与亡,纷纷创病犹登墙。社稷安危视此役,诸姑父老萦肝肠。即墨义旅差可拟,七十二城闻风起。宁付睢阳十日屠,终胜长平一宵死。神州风雨太山颓,汉室蜩螗一战回。炎黄威灵在天上,甘泉佇见红旗来。
1944年6月下旬至8月初,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继豫中会战之后发动湘桂会战,围攻衡阳。中国军队坚守孤城48天,予日军以重大打击,日军仅高中级将领即战死390人,负伤520人,士兵死1900余人③。诗中前半篇以简炼的笔触勾勒我军与日军浴血死战的场面,后半篇接连以史事为喻:战国时期齐国在燕国军队猛烈进攻下连失七十二城,终于在即墨绝地反击,大获全胜;宁可像唐代张巡守睢阳以抗安史叛军那样坚贞不屈,也不能像战国时赵国的军队那样丧失斗志,向秦军投降,结果在长平被统统坑杀。结句言虽然战局危急,我军不利,但坚持战斗,必将获胜,诗人和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红旗报捷的喜讯。全诗十六句,四句一换韵,仄声韵与平声韵交替,篇幅不长却波澜起伏,情调悲壮,笔力精劲。
国共内战时期,孔先生“少年诗词残稿”中留下了《感时》二首:
残疆日日蹙名城,赵帜俄看易汉旌(战局至最后数日,每日均有重镇解放)。臂助尚希回纥骑(蒋始终冀美国出兵),羽书难讳晋阳兵(报纸每日载战事情况,政府已不讳言失败)。江山成败先机见,纲纪凌夷败局明。弃国依然王海外,虬髯于此异田横。
从来高处最风流,一意孤行二十秋。蚁穴南柯醒好梦,蜃楼东海见新猷。苍生沟壑民心失,白下烽烟帝业休。所惜御倭拼热血,疆场百万旧貔貅。
第一首写国民党军队频频败阵,连失名城,蒋介石希望美国出兵援救,化为泡影,无奈放弃大陆,逃往台湾。讽刺蒋氏没有田横那种宁死不屈的骨气,而是如同唐代虬髯客那样去海外称王。诗人早识先机,蒋氏政权“纲纪凌夷”必然导致败局。第二首写蒋介石一意孤行,专制独裁,置苍生于沟壑,失去民心;大陆的统治已经结束,如蚁穴南柯之梦醒,到台湾企图反攻,不过是蜃楼一样虚幻的梦想。诗人可惜的是在抗日战场上拼死建功的上百万国民党军,都在内战中葬送了生命。诗中将国民党统领的普通士兵与孤家寡人的蒋介石区别开来,显示了诗人悲悯无辜者的仁心。
以上论介孔先生在战乱时期的主要诗作,可见一位青年爱国者的胸襟与识见。而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到1979年,孔先生辍诗不作,友人说他“笔底藏锋三十秋”。1949年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频繁,作为出身世家并在民国政府管理下的粮油、金融机构工作过的孔先生,只能韬光养晦,万分谨慎,不想在文字方面惹上灾祸,这是可以理解的。到了粉碎“四人帮”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政局开始宽松,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孔先生随女儿入京定居,才恢复诗词写作。在和平年代,孔先生依然保持着炽热的爱国之情,这一情怀表现于诗,主要是对现当代民族精英人物的讴歌、对国家建设成就的赞颂、对古典诗词人文精神和高雅艺术的薪火传承,以下分别举例阐述。
2、歌咏中日围棋擂台赛我方的胜利
孔先生青年时期英俊儒雅,多才多艺,有“诗棋舞”三绝之誉。围棋原属业务爱好,但造诣颇深,1959年在四川省围棋赛中获奖,从此改变了他在1949年后长居市井的人生命运,进入省围棋队。除曾经作为队员参加全国棋赛外,主要担任教练职务,培养青少年棋手,尤其是使独生女儿孔祥明成为全国多届女子围棋赛冠军、八段高手;并出征日本,横扫彼方女子横坛,为国争光。孔祥明的夫婿聂卫平(后离异,与祥明生一子名聂云骢,后改名为孔令文)更是在八十年代中期连续举办的中国围棋擂台赛中大显神威,连胜日本超一流棋手,打破了日本围棋不可战胜的神话,由此引发席卷全国的“围棋热”,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聂卫平也因此获得国家体委授予的“棋圣”这一极高荣誉。在此期间,孔先生写下系列诗篇,抒发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激励棋坛晚辈,诗笔甚为精彩。围棋创始于我国,有几千年历史,融文化艺术哲理与体育竞技于一体,富有东方民族的智慧,内涵博大精深,历朝历代虽不乏写棋人棋事的诗篇,但棋手一般不擅为诗,诗人则未必精通棋艺。孔先生恰好兼具两方面的优长,为中日围棋擂台赛创作的诗篇,题材新颖,神采焕发,在当代诗词史上别开生面,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表达,都臻于完美,可谓难得的珍品。举其数篇:
三山隐隐郁惊雷,壁垒炎黄未可摧。即墨哀兵孤注掷,少康危局一成回。风云色变天骄敛,瀛海波澄霸业恢。一篑为山勤自勉,长缨来日缚渠魁。(《卫平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战胜武宫,将与大竹决战》)
久分微躯献竹枰,邦家九鼎一身轻。佛狸江上澄兵气,宾雁天涯唳友声。北斗瞻依歌盛世,南疆征战忆干城。归来未拜元戎墓,泪眼云霄望素旌。(围棋战后,往往先诣陈毅元帅墓告捷)
缚得长鲸渤海东,偶然徼幸敢称雄?王师未济闻三舍(中日擂台战中,我前锋诸将失利),敌忾方张定九攻。八载狼烟铭血泪,一枰鱼阵替兵戎。男儿报国原天职,远辱华章愧五中。(《代女婿卫平和广州徐续先生寄诗即步原韵敬谢》)
频年蠲怨事绥怀,戎首今犹讳厉阶。往日金瓯曾半缺,今朝铁案岂全排?空闻坛坫矜雄长(日人自诩围棋为国技,举世无匹),终见楸枰识匹侪。汉室横磨过十万,干戈玉帛任双谐。(《广州刘逸生先生为聂卫平“友谊第一应建立在实力基础上”一语赋诗并劳远寄,谨步韵奉答》)
孤往龙湫亦大难,渡河秦阵许同观。六军师溃忧危局,三岛天骄警晏安。棋战未消风势急,剑魂长共月光寒。戎机尚在量沙日,父老何须拥路看。
身际艰危又此时,国魂长护汉旌旗。无心甲帐谈兵事,祗冀刀丛创史诗。青眼偶怜王氏子,黄须方勉魏家儿。词人底事劳嘉誉,成败前途路尚歧。(《答徐续先生贺诗·中日第四届围棋擂台赛初,我方七人已经六败。卫平东渡,挫其前锋二将,战局稍得缓和。徐续先生适在京公干,顷专诚送来贺诗二律,盛情深感。惟劲敌在后,未敢乐观,谨步原韵奉答》)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接连侵略,造成重大伤害;而彼邦右翼分子不知忏悔,执政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教育部门发行歪曲中日近现代史的教科书,因此我国民众对日本始终怀有愤恨、厌恶、鄙视、警惕的情绪。尤其是孔先生这样身经抗战的老辈,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更为敏感。到和平年代,两国建立邦交,在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交流合作又存在竞争,曾受历史伤害的中方如果又遭挫折,便会激发国民的情绪,属于文化体育的围棋赛亦如此。围棋原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但国运衰棋运亦衰,民国期间日本棋队访华,仅出一个五段女子棋手便横扫中国棋坛南北高手,是围棋界莫大的耻辱。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陈毅极喜围棋,重视培养新一代棋手,希望能战胜日本。聂卫平为少年棋手中的佼佼者,而“文化大革命”使围棋事业停顿,陈毅亦于“文革”间逝世。进入八十年代后,百废俱兴,以聂卫平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棋手逐渐成熟,与围棋强国日本开展各类比赛,时有胜利,但就总体实力而言,中方仍处于劣势。在紧张激烈的擂台赛中,双方各出棋手轮流交战,在日方强大压力下,中方败者居多,接连三届擂台赛都只剩下聂卫平一人,以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棋艺独挽狂澜,夺得最后胜利。擂台赛牵动了从邓小平、方毅等国家领导人到千千万万围棋爱好者的心,孔先生的诗篇中便有答谢友人之作。诗中勉励女婿获胜之后戒骄戒躁,以捷音告慰陈毅元帅在天之灵;并联系对日抗战的历史,谴责日方军国主义首领不思悔悟;表明国家只有具备强盛的实力,与外邦交往才有“友谊”可言。诗人运用七律这种严谨的体式,遣辞典雅,对仗精工,表现深厚的爱国情感与庄肃雍容的胸襟气度,风格沉雄,为上乘之作。
《端州巨砚行》将制砚艺术与围棋赛事相联,为《回舟续集》中力能扛鼎的长篇。诗前序云:
“应友人约,自桂林徂肇庆。其地古端州,名砚产地也。以梁如栋先生介,识麦鈗添先生。其人为端砚特级大师黎铿先生入室弟子,制砚二十馀年,挟技屡游京师,为砚商上客。座中承出示砚石一方,谓得自老坑。近方制砚赠聂卫平。石长尺半有奇,清莹秀润,有鸲鹆眼十七,镂成围棋图案。夫端溪之石,老坑为贵,老坑之石,以有鸲鹆眼者为上;有一眼已为佳砚,况十七乎!以聂之棋,入麦之砚,诚珍品也。是为赋”。
以下为全诗:
羊城西去百馀里,红英漾雾连香起。远岫新匀近郭青,垂杨漫扫濒湖紫。楼台歌舞沸笙箫,仕女裳衣擅罗绮。周道银鞍骋雪骢,卢家玉碗呈霜鲤〔一〕。榕树阴浓听鹧鸪,旧时开府隶苍梧〔二〕。天文牛织分星野,地势龙蟠近汉都〔三〕。千秋尚见洪荒迹,云封幽谷深千尺。天地英华日月精,化为清气锺文石〔四〕。青山割得紫云回,端为名场重异才。渤海贡来金作骨〔五〕,蔡州雕就玉为胎〔六〕。凤咮身价文章伯〔七〕,龙尾头衔翰墨材〔八〕,一自化身归几案,并来文苑助风雷。修文往事风华在,应运新天日晷开。南溟代有良工出,锋芒圭角依乾律〔九〕。绝技中原负重名,精心后历求佳质〔十〕。海国惊涛泊燕樯,邻邦重价求鸿笔〔十一〕。碧玉曾闻守墨能,黄金不为量珠恤。大师一代几传灯,弟子卅年真入室〔十二〕。吴刀挑法绍名宗,“雪浪”“涵星”各擅容〔十三〕。韩干师徒工画马,李膺门第羡登龙〔十四〕。纷纭众口无凭据,师门不抱青蓝虑。慧业谁堪第二人,成名每谢无双誉。若非老凤教新声,安得冥鸿成远翥?继武名扬北户书〔十五〕,翻新技擅西江路。由来同气惜惺惺,忽报棋坛起震霆〔十六〕。岛国旌旗兵气涌,洛京风雨剑光暝。军前月冷青虬尾〔十七〕,岭表风传白雁翎〔十八〕。浩浩海波鲸雾黑,茫茫天幕蜃云腥。澶渊孤注伤累卵〔十九〕,即墨重围畏建瓴。王师甲帐撤幽燕,五路征辽失道还〔二十〕。棋局长安惊虎视,刀光六合警狮眠。后来鼎簴还中土,满地风雷付逝川〔二一〕。晋室军回三舍矢,汉家业复五铢钱。惊魂往事从头数,哀兵奋起如虓虎。一局玄黄独自擎,两奁黑白伊谁主?河山夙怨本难消,朝野殷忧方共睹。壁上缨寒赵国旗,车前辙乱齐人鼓。投鞭儿辈竟摧秦,采石儒生终破虏〔二二〕。三箭威扬虎韦长弓,五丁力贯蚕丛斧。喧天笳鼓汉家营,一夜京华享盛名。身共六军还北阙,心怀三户报东瀛。屠龙岂有回天手,九霄列祖威灵佑。暖入乡邦十亿心,春生父老三巡酒。东风消息到端州,胜侣星湖忆旧游〔二三〕。棋砚同文非异路,鼎钟相应有前由〔二四〕。乾坤自古无长胜,板荡九边粗北定。载籍宁遗汗血功,论交那惜琼琚赠。南唐旧重西坑绿,龙湫自选荆山玉。厚谊原从报国心,豪情共唱长征曲。绿云尺五剧清妍,艺海珍闻有纪年。妃子捧来唐苑石,谪仙吟罢汉宫篇。由来异代风流迹,每借才人韵事传。砚石龙香添旧谱〔二五〕,棋枰貂锦竞先鞭。盛世新风书不足,江山正续东华录。意气难为画笔描,篇章窃畏诗人瞩。未尽微忱意不安,僧繇才识点睛难。青青一勺端溪水,夜半丰城剑影寒。
〔一〕广东沿海郡县皆繁华富庶,肇庆其尤著者也。〔二〕肇庆旧属苍梧境。〔三〕南汉旧都广州。〔四〕端砚为砚中上品,产于肇庆。〔五〕隋代有渤海国,贡黄金砚。〔六〕蔡州出白石砚。〔七〕“凤咮”,东坡砚名。〔八〕“龙尾”,蒯鳌砚名。〔九〕端州制砚特级大师黎铿所制皆精品,蜚声海内外。〔十〕端砚以“老坑”石最佳,“麻子坑”、“宋坑”次之。似即南唐所定“西坑”、“后历坑”、“宋坑”也。〔十一〕日人曾以四十万元购黎一砚。〔十二〕麦为大师入室弟子,尽得真传。〔十三〕“雪浪”、“涵星”皆砚名。〔十四〕大师绝技只授得意弟子。〔十五〕唐《北户录》多载岭南风土。〔十六〕中日围棋擂台赛接战之初,我方速败。〔十七〕“青虬尾”,见白香山断剑诗。〔十八〕元将伯颜破宋,南方有白雁来之谣。〔十九〕擂台赛我方仅馀聂卫平一人,而日方尚有名九段五人虎视,形势危急。〔二十〕日将伊藤纪基连胜我方五棋手。〔二一〕中国围棋队取得最后胜利。〔二二〕聂卫平连胜。〔二三〕聂卫平、孔祥明曾访问肇庆,与当地人士相识者众。〔二四〕“鼎钟”,见相如赋。〔二五〕“龙香”,砚名。麦方印制个人砚谱。
这首七言歌行共一百一十四句,七百九十八字,在孔先生多首长诗中,只能算是短篇。在内容方面,大体由四个部分组成:开篇至“应运新天日晷开”为第一部分,描写广东沿海地区的繁华富庶,再写古称端州的肇庆出产砚石,制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具有珍贵的文物艺术价值。“南溟代有良工出”至“翻新技擅西江路”为第二部分,赞美端州名砚的贵重和制砚特级大师黎铿与其入室弟子麦鈗添技艺的高超。“由来同气惜惺惺”到“春生父老三巡酒”为第三部分,转写中日围棋擂台赛激烈争战的经过。先写擂台赛开始,日方攻势凶猛,中方棋手连败,形势危急;接写聂卫平孤军奋战,绝地反击,降伏日方诸多著名棋手,获得最后胜利;再写聂卫平凯旋归来,群情振奋,举酒庆祝。“东风消息到端州”至篇终为第四部分,呼应开篇,写聂卫平曾访问肇庆,与地方人士相识,麦鈗添因此制砚镂成围棋图案,赠给聂卫平作为纪念;将麦之名观与聂之名棋合写,突出“厚谊原从报国心,豪情共唱长征曲”的主题。篇末“青青一勺端溪水,夜半丰城剑气寒”用丰城地下发现宝剑光耀斗牛,化龙入水的神话典故,将端砚与棋战扣紧,象喻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英雄意气,用笔婉曲而寄托遥深,曲终奏雅,极有风人之旨,馀意悠悠不尽。
这首诗继承了从初唐四杰、王维、高适、白居易到清初吴伟业诸家七言歌行的艺术方法(后文详论),表现的却是当今时代的崭新题材。诗中运用大量历史典故和传统词藻以喻今人今事,尤其是写棋战场面的悲壮激烈,融入诗人因中华民族多遭侵略欺凌而引发的感伤、忧虑以及棋赛获胜后的喜悦,笔下波澜动荡,警句叠出,极为精彩生动。歌行采用音节谐婉的律句,或八句或四句乃至十句、十二句一换韵,平上去入四声为韵交错转换,抑扬顿挫,声调铿锵;散句中穿插大量精工的对仗句,有分写、有合写,有铺垫、过渡、烘托与照应,章法严整而气脉贯通,用笔富于变化。通篇气象雄浑,场景壮阔,但叙事、状物与抒情、议论无一粗疏率直,许多语句清丽典雅,精炼含蓄,如开篇的写景与写砚石之珍,结尾部分合写砚与棋,与中间部分写棋战气氛之惨烈互为映照,愈见笔花之绚烂,格调之高华。诗的体裁与语言虽旧而意境全新,光彩焕发,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创新,是传统诗歌生命力得以世代延存之奥秘所在。
围棋竞技之胜负,与国家大事乍看无关,但棋艺之精研、棋手之培养,需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与足够的经济条件。何况围棋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战略思维凝结高度的民族智慧,技进于道,远远超过普通层面的体育活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限于军事、经济与科技,而是深层文化的竞争,观念价值的竞争,如亨廷顿所言“文明冲突”,需要发挥“软实力”的作用。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就必需立足于文化传统的根基,缺乏辉煌文化的国家,即使经济富裕、武力强盛,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确立本民族文化方面的自主性,方能广泛汲收融纳外来文化,不至于为异邦同化,这绝非狭隘的爱国主义。试观韩国人学习围棋,培养出一批超一流棋手,在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到二十一世纪初接连夺取世界棋赛冠军,超过日本与中国,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曹薰铉、李昌镐等棋手成为韩国尊奉的民族英雄,射箭、乒乓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也互为促进,文化方面不断加强对外传播,可见其爱国情感之作用。孔先生讴咏围棋的诗篇,倾注了深沉炽热的爱国之情,在当代诗史上写下绚丽的一笔。
3、讴歌文化艺术精英人物
孔先生在逝世的两年前,更以巨大的热情,创作了长篇七言歌行《芳华曲》与《涉江曲》,以诗笔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立传。《芳华曲》完成于1997年春季,诗以真实的史笔,叙述当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不平凡的事迹,展现其优美的舞台风采,突出讴歌梅大师崇高的爱国精神,全诗共374句,187韵,2618字。《涉江曲》亦于同年完成,写著名女词人、学者沈祖棻艰难坎坷的人生命运和九死不易其志的爱国情操,重点显示其坚贞品质与卓越的诗词成就,全诗凡224句,112韵,1568字。这两首长篇堪称双璧,孔先生作二诗已高龄84岁,可谓毕生心血所萃的代表作,也是当代传统诗坛罕能一觏的鸿篇杰构。两诗都采用“梅村体”歌行,是七言古诗中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体裁,宜加阐释。
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在汉乐府及初唐盛唐古体诗的基础上,创制出七言长篇歌行,名曰“长庆体”(因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元稹有《元氏长庆集》,故云)。诗中多采用声调和谐的律化句式,四句或六句、八句一换韵,平仄交错,顿挫铿锵;多用清华绮丽的词藻,宛转铺叙,风调悠扬,在叙事中含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其艺术风格明显不同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雄奇变幻、硬语盘空式的七言古风,也不同于元、白另创的浅易畅达的新乐府。诗的内容多咏当时的重大史事,常以帝王宠妃或一代姝丽为描写对象,以抒发兴亡之感、身世之慨。名篇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霓裳羽衣舞歌》,元稹《连昌宫词》,以及晚唐韦庄的《秦妇吟》,万口传诵。而到清初的吴伟业(别号梅村),对此诗体又有新的发展创造,特别是多用精工的对仗句式,并融化大量事典,使诗中的情境愈趋含蓄深厚,《四库全书提要》称“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尤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钱仲联先生曾指出“梅村体”与“长庆体”的不同之处,并作出评价:“‘梅村体’来源于白居易的‘长庆体’,而不尽相同。‘长庆体’歌行,一首中用典极少,而‘梅村体’大量用典;‘长庆体’中对偶句不多,而‘梅村体’多用偶句;‘长庆体’辘轳承接的句式,只是偶见,而‘梅村体’则常用。张如哉曰:篇中有自相蝉联之句,如‘相见’、‘横塘’、‘坐客’、‘相约’、‘马上’皆是也(按:指《圆圆曲》中诗句)。然卢升之《长安古意》、刘希逸《公子行》之类,已有之矣。因此,‘梅村体’是融合初唐四杰体及‘长庆体’于一手的新体,具有梅村独特面目、风神绝代的妙品”④。吴伟业的“梅村体”名作,如《圆圆曲》、《永和宫词》、《鸳湖曲》、《临淮老妓行》、《萧史青门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琵琶行》等,都是通过描写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事迹,多角度反映历史现实的佳篇,《圆圆曲》尤为著名。后人对吴梅村这一类诗评价很高,如李慈铭云:“梅村长歌,古今独绝”;张尔田称其“声情骀宕,上掩元、白,而苍凉激楚过之”。清末至民国间,继武梅村者颇不乏人,诸如王闿运《圆明园词》、樊增祥前后《彩云曲》、杨圻《檀青引》与《天山曲》、王国维《颐和园词》、曾广钧《纥干山歌》、王甲荣《彩云曲》、薛绍徽《老妓行》、张怀奇《颐和园词》、丁传靖《黄鹤云中曲》、金兆蕃《宫井篇》、孙景贤《宁寿宫词》,以及陈寅恪的《王观堂先生挽词》等等。及至当代,尚有俞平伯的《寒夕凤城引》、《未名之谣》,钱仲联的前后《胡蝶曲》,刘逸生《戴妃曲》等力作,足见此体的源远流长了。
孔凡章先生笃好“梅村体”,用力极深,一般名家作“梅村体”诗不过一两篇,孔先生则有多篇。《回舟集》一至四集中,除上举《端州巨砚行》、《芳华曲》、《涉江曲》外,长篇七言诗如《杨花曲》、《玉玲珑歌》、《江西滕王阁重建征诗》、《粤海风华颂》、《秦俑行》、《青山公园行》,都是“梅村体”歌行。从写作于青年时代的《杨花曲》到晚年的《芳华》、《涉江》两曲,“梅村体”贯穿了孔先生六十多年的诗歌创作生涯(惜中间三十年无诗,否则留下的“梅村体”当更多)。孔先生虽用旧体,但诗作内容皆密切反映时代,或歌颂体坛艺苑的杰出人物;或描绘宏丽的风景名胜,赞美崭新的建设成就;或凭吊秦时出土之文物,寄国史兴衰之慨,抒发情感则雄壮慷慨与芬馨悱恻兼而有之。在艺术上继承了“梅村体”典雅风华的特色,颇有新创:一是大量化用传统的典故与词藻,以写今人今事,并表现当代情感,化腐为新,清丽畅达,不生僻、不晦涩,具有一定古典文学基础者都能读懂,同时还吸收、提炼现代语汇,成为诗化的雅言;二是诗中运用作七言律诗的技法,大量的对仗极为精巧工整,突过前人,在声韵安排上尤为讲究,读起来音调十分和美,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三是诗作的体制篇幅较前人更为宏伟,多首诗在千言以上。《芳华曲》2618字,在规模上超过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清末杨圻的名作《天山曲》。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云:“希腊诗人荷马,古代第一文豪也。其诗篇为今日考据希腊史者独一无二之秘本,每篇率万数千言。近世诗家如莎士比亚、弥儿敦、田尼逊等,其诗亦数万言。伟哉!勿论文藻,即其气魄,固已夺人矣。中国事事落人后,惟文学似差可颉颃西域。然长篇之诗,最传诵者,惟杜之《北征》、韩之《南山》,宋人至称为与日月争光,然其精深盘郁、雄伟博丽之气,尚未足也。古诗‘孔雀东南飞’一篇,千七百余字,号称古今第一长诗,诗虽奇绝,亦只儿女子语,于世运无影响也。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无论学问文章事业,皆以为古人不可及。余平生最恶闻此言,窃谓自今以往,其进步之远轶前代,固不待蓍龟,即并世人物,亦何遽让千古所云哉。生平论诗,最倾倒黄公度,恨未能写其全集。顷见南洋某报,录其旧作一章,乃煌煌二千馀言(按:指《锡兰岛卧佛》长篇五古),真可谓空前之奇构矣”⑤。梁氏此论,指出中国诗史上长诗的难能可贵,高度评价清末诗人黄遵宪的长诗,认为今胜于昔。创作鸿篇巨制,需要拔山扛鼎的笔力、汪洋浩瀚的才情、渊博深厚的学养,碧海掣鲸,谈何容易!而且传统诗歌使用凝炼的文言,又有格律音韵的限制,作长篇甚难,因而屈原的长诗《离骚》衍变为赋;诗则主于抒情,不重叙事,篇幅趋向短小,诗人如果缺乏才力,作长篇流于冗漫,则人不喜读,故诗史上罕见长诗,与语言形式、审美心理有关,久而久之,便形成作诗求精不求长的习惯。但缺乏长诗,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事也确实未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不无遗憾。孔先生的《芳华曲》、《涉江曲》、《杨花曲》、《秦俑行》诸篇虽长,但高文何绮,警句如珠,章法纵横开阖,错综变化,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波澜壮阔,魄力沉雄,读者饱饫佳章,如行山阴道上,如入建章之宫,目不暇赏,毫不厌其繁富。概而言之,孔先生以其卓越的才华,深湛的工力,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为当代如何运用传统诗体以表现现实生活开拓道路,树立了非同一般的典范。
《芳华曲》小序云:“梅兰芳大师艺名震中外,享盛誉五十馀年。艺术成就,尽人皆知。而其人一生之清操亮节,待人之宽厚热忱,爱国之大义凛然,世人能知其概略者为数当不甚众。章自髫龄至青年,观大师剧凡数十,素所心仪。恐部分事迹之久而湮没也,不揣陋学,试赋此曲。大师名澜,艺名兰芳,字畹华,故以‘芳华’名曲。又名剧繁多,不能尽述,诗中仅涉及《葬花》、《醉酒》、《洛神》、《别姬》四剧”。揭示本诗主旨为彰扬梅兰芳的清操亮节与爱国精神。而自晚清、民国以来,诗词界名家与梅兰芳交往并以之为题咏者甚多,诗人如樊增祥、易顺鼎,词人如朱祖谋、况周颐,皆有赠梅氏之作,无非着眼于梅氏气质姿容之美,唱曲演艺之精。惟有孔先生落笔大处,礼赞其崇高的人格与思想境界,具有为一代民族文化英杰立传的性质。诗长难以尽引,择录部分诗句,并略述大意:
“碧城缥渺银河落,两行宫烛迎仙乐。闻道扬州日涉园,梅林地近花神阁。阁畔梅林擅馥芬,一枝分秀到燕云。公孙剑舞风前试,王子笙歌月里闻。菊部百年思济美,梅家三世欲论勋。氍毹屈指推翘楚,应许斯人迥不群”。
这是长诗的开篇。起二句将梅兰芳诞生和成长的环境写得如仙居一般优美,以下逐步写出梅兰芳的籍贯、家世及迁京情况,并对大师超群拔萃的舞台表演艺术作总体赞美,笔调从容委婉。
“尧疆百战还龙裔,良辰更献逢场戏。甲胄宁辞此夜劳,胭脂不减当年丽。重现杨家穆桂英,深闺正决征辽计。夜阑灯炧卸明妆,花草风雷岁月长。碧海浮沤思浩劫,红旗稽首认归航。哀乐平生馀太息,缤纷尘梦一思量”。
用倒叙笔法,写梅兰芳在国庆十周年之际演出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为献礼,再交代其参加中国共产党(1959年3月),从而抚今思昔,引出对大师艺术生涯的联翩回忆。
以下铺叙。“奕叶漪兰本世家,承平歌舞送春华。入时燕赵工蝉钿,绝响同光忆凤琶”,写梅兰芳祖上的艺术造诣;梅兰芳继承家学,少年即进戏班,“新妆自创盘龙髻,瑞锦新裁舞雉裘”,在化妆和服饰上都有创新;演《黛玉葬花》初试妙技,誉满京城;赴上海演出,一举成名,表演名剧《贵妃醉酒》,“活色生香现玉环”。写梅氏应邀赴日本东京演出,倾倒朝野,“源同夏后敦邻谊,乐衍春王谱正韶。梅萼自来尊国色,樱花从此愧天骄”。而“雕戈玉帛休重论,恩仇毕竟盈方寸。健笔难描九畹心,情人自有邦家恨”,展现梅大师对日本侵略者怀有家国深仇的心境,为后面重点赞美其坚贞品格埋下伏笔。再写梅氏表演名剧《洛神》,显示剧中人物曹植与甄妃相恋不能自由的环境和深挚的情感:“憔悴樊笼哀翠羽,邃深宫苑渺青禽。春风玉佩湘皋远,夜月银箫魏阙深”。“长门花落写婵娟,永忆飞琼谪降年。寂寞但吟怀旧赋,渺茫空忆再生缘。此心何事最难温,最是相逢铸梦痕。五夜乌栖幽咽曲,人间天上一销魂”。写梅兰芳声名远播,交游广阔,瑞典太子夫妇及各国使节登门拜访;他访问欧美,弘扬国粹,京剧震动美国,一时好莱坞电影为之减色。美国大学授予梅氏文学博士学位,梅与卓别林、萧伯纳、泰戈尔等名流结为朋友,“栽来连理和平树,种就芬芳友谊花”;“一曲横吹调未终,虬髯碧眼同低首”,梅兰芳以其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京剧表演艺术,为祖国赢来巨大的荣誉。以下为全诗彰显主旨的核心部分:
“正是芳春鼎盛时,关东严邑起狂飔。江山有地资强敌,风雪无人拯义师。罪有攸归公论在,责无旁贷史臣知。舆图唾手三千里,南宋君臣梦醒迟。直北伤心休远眺,难将恢复期廊庙。白日长怀悄悄忧,丹忱暗爇星星燎。换柱新更勅勒歌,鸣琴顿废清平调。赵宋兴亡在战和,韩程生死空啼笑。天地苍茫强自宽。一行远应香江召。香江此去路漫漫,一缕清芬拂艺坛。箫鼓钧天方雅乐,帆樯沧海忽惊澜。谁知南服嘤鸣意,转作逋逃避祸看。血战雄关坚不守,时逢天运当阳九。凭陵风雨会楼兰,满地烟尘思细柳。泰岳军魂不可招,蒋山王气今何有?附骥伊谁竟虎伥,沐猴有客宁鸡口。江东涂炭事全非,白雁飞来正合围。战后楼台哀冷月,劫馀花木耐斜晖。明珰翠羽抛难尽,雾鬓风鬟去不归。谁怜孔雀珍毛羽,殄瘁东南独自飞。纥干无地容寒雀,南溟一样风波恶。异地依人夏屋难,兵时久客春衣薄。等是龙潭虎穴中,归来尚免沦沟壑。一夜鬑鬑忽有须,弹冠新贵漫揶揄。首阳薇蕨情虽异,凝碧琵琶事岂殊?颜色从今非卫玠,情怀长是托昆吾。漫天金鼓身何病,报国银针血溅肤。客边衣食谋生计,吟畔丹青抵宿逋。怜君风义真男子,愧彼衣冠士大夫!竟从脂粉识昆仑,气节炎黄一柱存。尺寸但馀唐土地,版图终是汉乾坤。宁从玉石分鸦凤,肯向金陵侍犬豚?冰心自葆坚贞质,不负黄河灌溉恩!社稷飘摇妖焰烈,全民共挽金瓯缺。大地横飞战伐声,名城苦滴英雄血。三户能收牧鼎回,八年尽荡欃枪绝。左衽狂心末日哀,前朝旧辱崇朝雪。白下降旛惨不飘,八纮妖梦如烟灭”。
诗写“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三省,当局持“不抵抗主义”,放弃国土。梅兰芳编演《抗金兵》、《生死恨》等新剧,表现抗敌精神。赴香港演出时,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全面侵华,华北、华东、华南大片国土沦陷,汪精卫投敌甘为傀儡。梅兰芳遣散剧团,独留香港,嗣后香港亦沦敌手,梅不得已回到上海,蓄须明志,绝迹舞台。日、伪头目强逼出演,梅连打三次伤寒针,高烧至四十二度,坚拒登台;居沪期间以书画谋生,直到抗战胜利。在描写雄伟壮烈的抗日战争背景中,突出歌颂梅大师大义凛然、冰心独守的民族气节,以浓墨重彩刻画出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同时对卖国事敌的汉奸予以严厉的批判,“怜君风义真男子,愧彼衣冠士大夫”;“竟从脂粉识昆仑,气节炎黄一柱存”;“宁从玉石分鸦凤,肯向金陵侍犬豚?冰心自葆坚贞志,不负黄河灌溉恩!”笔重千钧,声锵金石。大量对仗精工的诗句,融入诸多历史典故,如“勅勒歌”、“楼兰”、“白雁”指异族侵略军;“清平调”以李白诗概括梅氏名剧《贵妃醉酒》;“南宋君臣”、“蒋山王气”指国民党政府;“细柳”以汉代周亚夫军营喻抗日之中国军队;“首阳”句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喻坚守气节之士;“凝碧”句以唐诗人王维身陷安禄山叛军但不忘故国的故事喻梅兰芳之心志;“卫玠”句喻梅氏蓄须后无复“璧人”容貌。诸多事典以古譬今,浓缩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期间十多年纷纭变幻的时局和梅兰芳的行踪事迹,并凸现梅氏的形象与爱国心态,既为真实的史笔,又是艺术化的雅言,浑融贴切,锤炼极精,饱含了诗人爱憎鲜明的情感。
诗中接写国共内战,中共获胜,新中国成立,梅兰芳演剧劳军,赴京参加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访问苏联,与著名革命作家高尔基相识。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梅兰芳率京剧代表团慰问中朝将士,演出名剧《霸王别姬》,体现大师以其精湛艺术为国家、为军民服务的品德:“箪食竞援烽火急,絃歌能壮鼓鼙声。紫塞两征完义务,青霜一舞播芳名。此舞舞回千载事,风云楚汉忆龙争。……中原抬眼遍干戈,不逝乌骓可奈何!先入关中秦火急,重围垓下楚声多。离合神光留剑影,死生敌忾入琴歌。万里域疆归赤帝,千秋坛坫忆青娥。蛾眉肯为君王死,此恨端应问太阿。樽前项羽惊魂骤,残棋妃子双难救。红颜珠钿玉长销,碧血罗衣花欲透。君看吕雉漫垂帘,却笑媚娘工掩袖。争及春风婉娈花,美人名字留身后”。这一段二十多句,描绘梅兰芳表演《霸王别姬》的形象与情节,融入诗人深深的感慨:历代帝王争夺霸业,残酷搏斗,连女性如吕雉(刘邦之后)、媚娘(武则天)都为政治权力而争斗,对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有害无益;惟独虞姬为爱情甘以身殉,永远被后世铭记和赞颂。由此可见表达人类真善美情感的艺术,方有永恒的价值,梅兰芳演出的京剧正乃如此。以下写梅兰芳因病逝世,“人生美善应无憾,骊曲凄凉未可听。风雨江湖休再涉,冰魂珍重葆馀馨”,人已去世,不必为迎合世俗的潮流而牺牲艺术的高雅品格,措辞委婉,托意遥深。诗中回忆梅大师热爱故乡、接济同人的事迹,并对梅氏艺术成就作总结性的评价,照应开篇:“世事百年终是客,天才一代合称王”;“歌云叆叇飞寰宇,名字从来不愧芳”;“绝艺珠峰独自臻,严妆轻饰总无伦。延誉每多名士友,留芳不属女儿身。恰如王冠杨卢骆,端合梅优程尚荀”,如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梅兰芳在京剧四大名角中排名第一。接写梅氏艺术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洪荒之截教二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