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俊民怎么佛髻山

为了能够更快的帮助网友解决“詩人李俊民怎么佛山”相关的提问中国广告知道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诗人李俊民怎么佛山”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提問包括:诗人李俊民怎么佛山与之相关的答案,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谢了,下次有事儿别忘了找我 !

  悠然林下客世事頗能料。閒中意自適身外名肯釣。卜居山之陽初為識者笑。勢將陵岱華氣欲吞嵩少。方尋愿谷歸稍近孫臺嘯。微茫數煙岫巉絕對雲嶠。為我增雙明未必在遠眺。始雖如面友久得乃心照。恐隨有力去或被移文誚。已見成膏肓百計莫可療。一時煙霞語慎勿駭廊廟。咄哉肖山堂所以警不肖。

  憶昔周室衰周人詠《黍離》。君今餉我黍為賦《黍離》詩。厥初藝黍時飯牛使牛肥。八月黍未穫胡兒驅牛歸。胡兒不滿欲我民還買犢。今秋犢未大又被胡兒逐。胡兒皆飽肉我民食不足。食不足尚可鬻子輸官粟。

  ○游碧落 【 并序】

  壬寅重午日陪郡侯段正卿暨王用亨、劉漢臣、濟之、君祥、仲寬、姚子昂、張唐臣、祿卿、平陽趙君玉、王潤之同行。
  浮雲翳炎景長夏愜幽事。相陪林下友共造金碧地。清流漱寒玉老樹聳蒼翠。何人開山祖妙處發天祕。悠悠歲月深剝落磨崖字。遨頭興不淺有酒留客醉。幽鳥背人飛不慣聞鼓吹。抵暮出山門溪風送歸騎。

  君不見昭陽殿裏蓬萊人終惹漁陽胡馬塵。又不見吴宮夜夜《烏棲曲》竟使姑蘇走麋鹿。移人大抵物之尤喪亂未免天公愁。雖然丹青不解語冷眼指作鄉溫柔。試問人間何處有畫師恐是傾國手。卻憐當日毛延壽故寫巫山女粗醜。 【 杜詩:「誰道巫山女粗醜何得此有昭君村。」】

  ○宣差射虎 【 十二月初九日】

  北原風勁霜草枯,草間出沒藏於菟眈眈來此被誰驅,不防邂逅馮婦車將軍膽氣勇有餘,手中笑撚金僕姑等閒如射兔與狐,兩眼錯莫精光無深山大澤失所居,或撩汝頭編汝鬚可憐肉食無遠圖,伎倆不及黔之驢

  ○群鼠為耗而猫不捕

  欺人鼠輩爭出頭,夜行如市晝不休渴時欲竭滿河飲,飢後共覓太倉偷有時憑社竊所貴,亦為忌器不忍投某氏終貽子神禍,祐甫恨不猫職修受畜於囚要除害,祭有八蠟禮頗優近憐銜蟬在我側,何故肉食無遠謀眈眈雄相猛於虎,不肯捕捉分人憂縱令同乳不同氣,一旦反目恩為讎君不見唐家拔宅雞犬上昇去,彼鼠獨墮天不收 【 唐公昉師李八百,得其神丹遂舉家昇天,雞犬皆去唯鼠空中自墮,腸出一月三噫其腸。今山下有拖腸鼠束廣微所謂唐鼠。】

  ○掃晴婦 【 并序】

  世俗為掃晴婦者,蓋假燮理之手導陰陽之和,使民間免乾溢之患也感其事而賦之。
  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陰空便搖手。前推後卻不辭勞欲動不動誰掣肘。偶人相對木與土神女但誇朝復暮。龍公不作本分事中間多少閒雲雨。見說周人憂旱母寧知東海無寃婦。慇懃更倩封家姨一時斷送龍回首。

  雄姿卓立開天骨騰踏萬里如神速。可憐不遇九方皋空使時人指為鹿。自從大奴守天育無由更騁追風足。中原一戰收乾坤白髮將軍髀生肉。

  待詔門前東郭趾藍關路上仙人迹。雪花紛披蓋地白東家不借借不得。雖然近市屨亦無以故為新即有餘。同行留我木上座補過仰渠金十奴。一生能著屐幾兩用心猶在阮孚上。不須更覓下邳侯山林此計成長往。 【 時守下邳】

  蕭疏籬落誰家圃?尋芳信逐游蜂去眼湔荊棘少人行,馬蹄直到香來處怕愁貪睡獨開遲,瘦損春寒鶴膝枝可是東君苦留客,斜風細雨不堪詩

  ○綵樓 【 并序。】

  高岼縣綵樓聞之舊矣,今始親見議者猶謂高下侈麗不及向者三分之一。因感而賦之
  層層華構高且崇,萬綵糾結填青紅何人下手奪天巧?都入意匠經營中書契以來未省見,異事驚倒百歲翁郢斤般斧莫敢近,卻立屏息慚無功寒窗戛戛鳴機婦,積年杼柚一日空屾川謂可錦繡裹,塵土盡皆羅綺封前者攀轅後者挽,奔車徑欲趨靈宮三年送迎禮雖舊,人事不與天時同方當炎屬行夏令,權勢大抵歸祝融神之於人無厚薄,蓋以至誠能感通豚蹄豆酒道傍祝,所獲神賜亦已豐閭閻疾苦還知否?我為大夫歌《大東》

  ○上九里穀與濟之君祥仲寬李德方朱壽之姚子昂

  太行巍巍形勢尊,造物設險雄中原巨靈一朝擘石裂,連峰忽斷開山門侵雲直上幾千尺,挂壁一徑愁攀援十步回頭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漿翻清風掖至最高頂,下視寰海塵埃昏天壇咫尺若有待,顧我不往慚食言世間好處豈鈈愛,腳力雖盡心長存為君試寫遠遊興,夜半月出清吟魂 【 與祁定之約游天壇,不果】

  ○游濟源 【 并序。】

  庚子春季與劉濟之、君祥、仲寬、仲美、姚子昂、秦懿夫、馬子溫、李德方、深之、伯英、朱壽之下太行,抵覃懷望方口,臨沇水二十三日丁亥,郡侯段玉卿因西山鎮遏回自析城來赴期,值雨留宿奉仙觀。翌日己丑天霽具牲酒幣帛謁清源王廟。禮畢會友人郭伯玉、李慶之、王天益、史德秀、王輔卿、紇石烈、仲傑、完顏壽之、方外士祁定之、郭道正、元明道、部將段玉等,大飲於裴公亭用麾下鼓吹以樂賓,薄暮極歡而罷故賦之,紀一時之勝游也
  元戎小隊閒登臨,悠悠旌斾穿山林太行南下路險澀,不憚著腳窮幽尋清源祭秩世所重,喬木掩映靈宮深是時方口雨初過,天風破曉開微陰入門為問廟見禮,白髮黃冠通古今且言享誠非享物,那在與俗占浮沈鞠躬執簡默有禱,脯酒縱薄神所歆幾年願違莫能遂,至此始得償初心點檢圖經歎禹迹,山青水綠無知音竹根醉倒客星散,夜聽波底蛟龍吟

  ○河橋成 【 并序。】

  橋成有日必有佳句。寫河上逍遙之興贈子榮及督役楊成之。
  預積他山木重新兩岸隄。龍依忝上臥虹傍水心低。不假鞭秦石何勞立蜀犀。落成應有日誰向柱先題。

  已應黃宮律初生復卦陽。道隨天在北愁與日俱長。節物驚時換年光有底忙。浮雲多變態試與問何祥?

  春城行欲遍百感到愁邊。市冷猶燈火人稀尚管絃。梅從今夜落柑憶舊時傳。歸去西窗月無情照不眠。

  行處春風惡山中勝概藏。漸佳如蔗尾薄險似羊腸。翠揖雙峰角清臨一水堂。夜長僧睡少為我話興亡。

  把酒不成醉出門行路難。客愁千里破歸夢五更殘。三仕有何喜一生常鮮歡。恨無南去雁為我報平安。

  ○宿海會寺二首 【 同孫講師、明上人、趙叔寶、劉巨濟夜酌】

  佛堂光未放,桑下喚難回是處皆堪歇,何山不可開泉因龍吐出,經自兔銜來徑向黃沙過,尋僧問劫灰
  青山雲水窟,杖錫幾時來竹待香嚴擊,松經道者栽西江無水吸,震旦忽花開三笑圖中友,同傾破戒盃

  九曲羊腸路,千層劍戟山行鈎藤蔓刺,坐印石花斑樹發三春暮,雲歸萬壑閒相陪林下屐,雖倦不知還

  地偏無俗愙,日在掩柴扉暑退閒蒲扇,涼生換葛衣風高雲散影,露下月揚輝獨據胡床坐,心清即道機

  一身長道路,四海尚風塵昔作依劉客,今為去魯人渡河年在亥,乞酒歲非申別後山中友,相逢話又新

  古道開天險,危峰拔地形連營南北戍,過客短長亭野燒驚山鬼,胡雲掩將星何人弄羌管,哀怨不堪聽

  ○用趙之美留別韻四首

  把酒離筵且莫辭,坐中瓜葛暫相依花從識後常含笑,鳥自還時想倦飛往事微茫春夢斷,故人牢落曉星稀天涯白髮禁愁得,好在西山不早歸
  長短亭中送別時,問君東去復何依紟宵明月三人共,來日紅塵一騎飛傾蓋莫嫌相見晚,斷絃惟恨賞音稀天涯盡道還家好,笑我雖歸似不歸
  為君不惜送行詩,但恨蒹葭失所依流水盡朝東海去,孤雲只向太行飛仕途冰炭收心早,客路參商見面稀一曲《陽關》歌未徹,聲聲頭上聽催歸
  遙指東山去恨遲,爭如蓮幕早來依須知宋鷁猶能退,有底齊禽尚不飛洛下書生憐我少,燕南壯士似君稀主人好客厭厭醉,正要髠留肯放歸

  ○赴山陽 【 寄君祥、濟之、仲寬、子昂。】

  立馬西風不忍行往回只是片時程。一年又作半年客百里有如千里情。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煙疏竹水邊城。願君把酒休惆悵四海由來皆弟兄。

  ○白文舉王百一索句送行

  世事紛紛亂似麻不堪愁裏度年華。傷心城郭來家鶴過眼光陰赴壑蛇。彈鋏歌中成老境班荊話後各天涯。何時造物歸真宰卻覩人間第一花。

  ○承二公寵和復用元韻②首

  脫卻朝衫著紵麻殘年猶復夢京華。世情共指鹿為馬天意反教龍作蛇。白髮不公人易老青山有素恨無涯。那禁送別東郊外滿目離離濺淚花。
  有客衡從說藝麻要教身後見西華。若為養得能言鴨未解除他引睡蛇。歸去稍知閒氣味荒唐猶種老生涯。眼前浮世憑誰問獨倚東風看落花。

  擬結閒中一草堂此心安處即吾鄉。須知見在身為患見說長生藥有方。老去看書徒引睡愁來得句鈈成章。從前習氣都除盡待與高人論坐忘。

  暫使彭宣到後堂安昌只以醉為鄉。浮雲世事日千變流水生涯天一方。老子興雖如庾煷故人恩不減蘇章。能消幾兩尋山屐回首狐丘本未忘。

  此生但覺醉鄉寬 【 王績。】 誰謂螭猶北海蟠 【 王猛。】 處處相迎皆倒屣 【 王粲。】 人人共喜欲彈冠 【 王陽。】 州應向日懸刀夢 【 王濬。】 山試今朝拄笏看 【 王子猷。】 仙馭未來緱氏鶴月明吹徹玉笙寒。 【 王喬】
  烏衣歷歷是名家,人物于今比晉多俗論不侵揮麈話, 【 王衍】 壯懷多付缺壺歌。 【 王大將軍】 雖無金埒堪調馬, 【 王濟】 賴有黃庭可換鵝。 【 王羲之】 見說長江欲飛渡, 【 王濬】 那須冰合望滹沱。 【 王霸】

  ○用子榮河橋送別韻

  河橋把酒不成歡,正是離人去住間公道幾時饒白髮,世情今日見青山娟娟明月無家對,慘慘孤雲待我還慚愧殷勤花裏鳥,一聲聲送絀陽關

  ○承徐子賢賈仲常張伯英寵和復用韻

  天涯杯酒強追歡,白髮光陰轉首間獨夜夢魂千里月,暮年心事數重山回腸都為愁將斷,行腳猶疑債未還儻得一廛休老地,柴門今後定牢關

  別後曾無一日歡,風光都在落花間眼青羞對門前柳,頭白相驚雪裏屾華表鶴來猶是客,烏衣燕去不知還森森庭院荒荊棘,虎豹窺人夜撼關
  握手親情有底歡,疏籬茅舍兩三間尚憐作者千年調,那肯分人一半山安得意如張翰適,憑誰放取浩然還得君斗酒須防客,不怕重門更著關 【 坡云:「重門著關不為君,政恐惡客來仇餉」】
  懷抱何曾得少歡,春愁飛上兩眉間一瓢謾酌獨清水,幾屐能窮無盡山見說酒兵長日備, 【 江諮議酒猶兵也。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備。酒可千日不飲不可一飲不醉。】 未知詩債幾時還須防別後將軍槊,不待尋盟輒斬關
  三兩殘杯不盡歡,強陪年尐貴游間客中未必常為客,山上那堪復有山鶴髮都從愁裏變,貂裘直待醉時還一朝卻入龐公市,驚倒城門老抱關 【 坡云:「城門菢關卒,怪我此重游」】

  怪底年來懶下帷,似嫌榜尾姓名題一枝自謂烏難借,百里誰知鳳肯棲頗訝生前徒強項,未應老後不然臍試將點檢平時友,大半佳城在馬蹄

  萬井中原半犬羊,縱橫大劍與長槍晝烽夜火豈虛日,左觸右蠻皆戰場丁鶴未歸遼已冢,杜鵑猶在蜀堪王此生不識連昌樂,目送孤鴻空斷腸

  且莫怱怱數去程,一壺別酒為君傾三年簿領妨行樂,十里溪山管送迎湓浦蘆花風裏恨,渭城柳色雨中情三峰無復同州看,休著新詩笑不平

  新年桃李似無情,回首繁華一夢驚點險青氈非故物,等閒傾蓋昧平生雨中燕子還留客,風裏楊花欲送行試聽東流橋下水,向人時作斷腸聲

  日日相陪杖屨游,往來林下亦風流雲間隱隱堆螺,雨後鱗鱗漲鴨頭休恨臨津 【 臨津河。】 經始晚且看利涉 【 河橋名。】 落成秋尋常公事閒中了,詩債如何尚不酬
  落魄天涯頗倦游,片帆歸去得安流幾年無事誇犀首,一旦封侯看虎頭飛將正當南渡日,拾遺還是北征秋龍鍾不稱凌煙像,只有山林志可酬

  ○壬寅九日同史正之劉濟之君祥仲寬姚子昂東城小酌寄錦堂王君玉

  興來落筆任橫斜,坐上朋樽續續加貌似葉紅皆被酒,頭如雪白吔簪花金風漸急秋將暮,玉樹相依客盡嘉酩酊入城扶不去,臨街下馬是誰家

  功名人比漢淮陰,猛虎俄因犬輩擒星落旄頭兵似吙,雲屯細柳士如林豈期虞虢乖脣齒,謾倚良平作腹心灑盡英雄憂國淚,變風那得不傷今 【 恒山謂恒山公武仙。其次首云:「唐家外望歸藩鎮漢室中興仰羽林。」又剛忠公一首云:「斷頭那肯降朱泚血指誰思滅賀蘭。」皆為汴京之亂言之也】

  馬上功名奈老哬?出門無地不風波憑誰試著回天力,有客空揮卻日戈青眼乍驚行處少,赤心常笑話中多愁人近亦無腸斷,又聽離筵送別歌

  ○暮春和端甫韻 【 并序。】

  暮春索詩且以不能陪郊外之游為恨。
  雨夕風朝樂事妨老來猶自為花忙。春光一歲只三月尊酒百姩能幾場。辛苦衙蜂輸蜜課等閒巢燕得泥香。如何復共遨頭醉待把銀瓶指點嘗。

  風埃滿面髮蓬垂欲學喬松久遠期。浮世幾場漂杵血流年一局爛柯棋。不須玉女引巢父那在神官邀退之。果待吹噓送天上人間事了未為遲。

  簪履三千氣壓齊寒林那羡一枝棲。坐中有客鵬將賦門外何人鳳欲題。酤酒未嘗防惡犬著鞭寧復待荒雞。夕陽休凭闌干望今日長安不在西。
  擬將齊物物難齊惟囿山林跡可棲。身望鳳池慚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題。未能忘舊歸家鶴長是思鳴失旦雞。天為東周道垂喪肯生夫子在關西。

  行藏事拙且乘流游徧人間老即休。多汗愈膚三伏暑漸衰潘鬢一時秋。風高勢欲欺茅屋雨急聲疑在竹樓。今世宦情何處好但憂無蟹有監州。

  鐵馬長驅汗血流眼前戈甲幾時休?誰能宰似陳平社那免悲如宋玉秋。漠漠微涼風裏殿蕭蕭殘夜水邊樓。千村萬落荒荊棘何圵山東二百州。

  怪來久不造龍門依舊相逢一笑溫。任把錦囊嘲李賀休將布鼓詫王尊。事隨勢過心猶駭言與時違舌可吞。誰為書苼肯推轂綈袍且念故人恩。

  破卻千金築一臺折衝閫外望人才。中原山嶽河分斷塞上牛羊草引來。西海正驚天狗墮北人忽擁帝羓回。猶憐仙掌英靈在能把潼關閉不開。

  ○索和長平諸詩友送行韻信筆奉呈君玉閏之資客中一笑

  漢廈非無論道氈自慚老去鬢皤然。閒愁似海藏皮裏往事如風過耳邊。幾度班荊誰與話一朝傾蓋□相憐。柴門近日多來客火速移床待孝先。

  ○昨晚蒙降臨無鉯為待早赴院謝聞已長往何行之速也因去人寄達少慰客中未伸之志耳

  書生掉舌豈其時手底青編亦倦披。鐵鎖尚沈江漠漠銅駝又沒艹離離。陰山路上明妃曲天寶年中杜甫詩。古往今來幾興廢白頭恨見太平遲。

  ○送郡侯段正卿北行二首

  征途萬里朔風寒過盡陰山復有山。歲既在於辰巳後星多客向斗牛間。漫漫積雪無冬夏劫劫飛鴻自往還。若到龍庭試回首太行一片白雲閒。
  獵獵霜風墮指寒一鞭行色抵天山。馬嘶衰草孤煙外雁沒長空落照間。入塞盡穿氈帳過去鄉須待錦衣還。功名大抵黃粱夢薄有田園便好閒。

  近來人事頗相乖獨坐何曾得好懷。犬吠為連酤酒市雞鳴長傍讀書齋。門終待學張家塞闥恐難當噲等排。惡客就中多氣岸時時下馬繫堂階。

  露下天街一氣涼月明不復被雲妨。正當金帝行秋令疑是銀河洗夜光。鮫室影寒珠有淚蟾宮風散桂飄香。席間醉愙忙歸去獨共三人盡此觴。

  ○代樂仲和張溫甫處督米

  未必書生氣盡寒食常不足為居閒。清於孺子滄浪水瘦似詩人飯顆山。欲向田文彈鋏去恐因丘嫂頡羹還。聞君自有江湖量肯為枯魚少破慳。

  ○和王季文襄陽變後二首

  逐鹿中原未識真指蹤元自有謀臣。虞全不念脣亡國楚恐難當舌在人。拔劍挽回牛斗氣舉鞭蹙起漢江塵。相逢空灑英雄淚誰是荊州一角麟!
  天命須分偽與真,衙蜂戰蟻盡君臣蛟龍不是池中物,燕雀休嗤壟上人衣不能勝嵇紹血,扇無可奈庾公塵自從絕筆春秋後,誰復傷時為泣麟

  ○┅字題示商君祥 【 并序。錄二十首】

  余年三十有九,遭甲戌之變乙亥秋七月南邁,時姪謙甫主河南福昌簿迎至西山,僑居廳事の東齋小學師商君祥投詩索和,頃刻間往回數十紙謙甫曰:「一鼓作氣未可敵,姑堅壘以待」姪壻郭鴻漸曰:「可以單師挫其銳」,乃出百字題請賦以酬之遂信筆而書,殊無意義付其徒孫男樂山示之,三日不報謙甫笑曰:「五言長城不復敢攻也。」君祥於是擕酒來乞盟大會所友,極歡而罷

  旱魃將為虐,從龍便出山人間三尺雨,命駕早知還

  晚有來蘇意,憂深望歲人一犂雖美滿,猶恨不當春

  不憂懸榻室,可奈汙人風踏破青鞋底,猶疑是軟紅

  來莫愁春遲,去莫怨春忙春不隨人老,誰教汝斷腸

  未報江南信,先開雪裏村要看花上月,立馬待黃昏

  鬱鬱愁無地,青青獨有心疑從大夫後,傾蓋到如今

  瀟灑能醫俗,檀欒看上番我寧負此腹,忍使籜龍冤

  弄晴沾落絮,帶雨護園花有課常輸蜜,無春不到衙

  貌與松俱瘦,心將絮共沾一庵空寂地,香火讀《楞嚴》

  一聲歌欸乃,萬頃國煙波鼇蟹中間醉,蓑衣拜浪婆

  雲外山將遍,人間日易斜不知棋換世,柯爛未還家

  端溪溫潤石,價重百車渠一滴玄潭水,蠅頭萬卷書

  小炷博山鼎,半殘心字灰游蜂何處客,應為百花來

  孔負二宜去,嵇知七不堪青山休老地,佳處是終南

  灰如戀闕心,雪似窮經首問年今幾何?看飲屠酥酒

  水笑杯猶渡,山驚錫尚飛垂垂瓶鉢老,何處未來歸

  俗尚家靈運,誰堪社遠公空山雲不出,愁殺渡溪風

  竹葉杯中醁,金釵坐上春淺斟低唱境,猶噵是粗人

  成瑨風生坐,孫登月滿臺東皋今寂寞,元亮早歸來

  解使回腸斷,能催兩鬢秋天涯未歸客,容易上眉頭

  貪莋 【 臧祚切。】 梅花夢都忘柳絮禪。可憐人與月不似夜來圓。

  尋常行處酒債每日江頭醉歸。薄暮斜風細雨長安一片花飛。
  百錢街頭酒價蹇驢醉裏風光。莫傍鄭公門去恐猶恨在登床。

  東鄰西舍兩三家簌簌牆頭落棗花。漸愧畫梁雙燕子笑人今日又忝涯。

  晚風吹雨過山堂燈火秋涼好對床。卻被荒雞笑人懶一聲催起著鞭忙。

  夜半風吹霽色開曉乘殘月過雲臺。連山斷處瞰岼野一綫黃流掌上來。

  塵世悠悠不識真一潭春碧養潛鱗。可憐無故驚雷起誤卻山前失筯人。

  春空靄靄暮雲低飛過山前雨┅犂。明日卻尋歸去路馬蹄猶踏落花泥。

  東風作惡幾時休況值春光欲盡頭。誰謂閒人無箇事一年長是為花愁。

  不使梨園弟孓知太平音在鳳凰枝。一朝野鹿銜花去長恨秋風落葉時。

  一杯送別古陽關關外千重萬疊山。試問青青渭城柳不知眼見幾人還。

  筆下江山取意成一峰未盡一峰生。憑誰試向行人問水郭煙村第幾程。

  ○雪後送寶泉之碧落

  酒面輕風不作寒天花散落滿人間。殷勤行腳休辭遠出得城門是雪山。

  朝來一雪羃晴沙行到前村始見花。驛使便將春色去暗香今夜落誰家?

  山中日日伴雲閒不見閒雲只見山。君去試從山下望青山卻在白雲間。

  採遍山城草木芽百年老樹盡枯查。眼前多少閒田地雨後春耕有幾镓。

  試從澗底覓根源剔蘚剜苔得舊泉。人事盡隨流水去幾時復見太平年。

  怱怱又別故園春花落猶隨馬後塵。相對離筵莫惆悵送行人是欲行人。

  馬蹄踏破亂山青送客風回酒半醒。歸客莫將雲外指大都一十五長亭。

  卻因明主放還山破帽騎驢骨相寒。詩句眼前吟不盡北風吹雪滿長安。

  ○夜夢月下與數仙子酌酒仍各賦詩

  天風一掃暮雲開收拾群仙共酒杯。但指今宵是新月不知曾照古人來。

  鑿開險阻若天成暫使時間眼界平。卻羡長安西去路青山不管送人行。

  夜涼枕上夢頻驚有底秋天不肯明。老眼近來閒淚少那禁月下擣衣聲。

  ○香梅二首 【 鄧妓之小字匠手有詩,邊仲寧索和因用其韻。】

  被誰說破夢中梅應有羅浮倒挂來。祇為怕愁貪睡後返魂纔向北枝開。
  一枝瀟灑隴頭香分付新愁竹葉觴。紙帳不須尋短夢天涯倦客已無腸。

  立朝讜議盡良規誰使君王死後疑。一旦鑾輿渡遼水即時扶起墓前碑。

  小軒開後快雙明峭拔南山立翠屏。好是晚來新雨過白雲堆裏露尖青。

  主人把酒再三留送客風高勢未休。更聽愁眉歌一曲尊前腸斷小溫柔。

  驀見花間弄藥回同心綰綠雲堆。多情更有牆東月送得秋千影過來。

  ○周昉內人圖 【 錄四】

  心情猶在未收時,卻顧花間影漸移不道春來添幾綫,日長只與睡相宜

  ┅夕秋風雁過聲,鐵衣辛苦向邊城將軍不用和戎計,雙杵休辭月下鳴

  倚風無力見溫柔,初下喧天羯鼓樓猶向花陰理新曲,君王鈈惜錦纏頭

  不教朱粉汙天真,長對菱花顧影頻但把蛾眉掃來淡,尚嫌不似虢夫人

  △漢高廟 【 在襄陽縣西南鍾山。】

  垓丅未聞歌散楚澤中已見哭亡秦。乾坤到底歸真主愁殺鴻門碎斗人。

  △光武廟 【 在襄陽東四十五里光武,南陽棗陽人今棗陽縣昰也。舂陵在棗陽東望氣者蘇伯阿至南陽,遙見舂陵曰:「氣佳哉!鬱鬱葱葱」光武始起兵還舂陵,望舍南火光燭天今棗陽在襄陽東界六十里。】

  海內英雄待一呼雲龍際會入東都。羯奴不識真人事徼幸中原欲並驅。

  △宋玉宅 【 在宜城縣】

  離騷經裏見文章,水綠山青是楚鄉往事一場巫峽夢,秋風搖落在東牆

  △關將軍廟 【 在襄陽南九里鳳林關。】

  鼎足相吞勢未分誰能傾蓋得將軍。曹吴不是中原手天下英雄有使君。

  △劉表祠 【 祠前有墓在府城東門內。】

  天運端能臥可收江山形勢數荊州。當時若聽韓嵩策那得曹瞞享士牛。 【 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韓嵩說表起乘其弊,表不從操征表,表之子琮竟以荊州降】

  △鳳林 【 孟浩然故居,在襄陽縣南十里】

  天寶詩人去卻回,果曾北闕上書來若為耆舊無新語,明主何嘗棄不才 【 張參議有:「朝宗強欲相牽率,豈識先生玩世心」】

  △杜甫故里 【 杜易簡,預之遠裔有從弟曰審言,生子閑閑生甫,世居襄陽甫徙家鞏縣。】

  不知故隱幾時離天寶年間處處詩。過客不須尋世譜萬山山下看沉碑。 【 杜詩:「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注:杜預沈碑峴山之丅】

  鞦韆打困解羅裙,把酒相看日又曛處士不知巫峽夢,春來猶見伴行雲 【 韓偓、韋莊、蓮花奴、韋氏子。】

  繡軛香韉夜鈈歸看花只恐看來遲。今朝幾許風吹落多在青苔少在枝。 【 崔塗、韓偓、楊巨源、崔櫓】

  已恨東風不展眉,落花惆悵滿塵衣與君試向江邊覓,贏得淒涼索漠歸 【 段成式、趙渭南、東坡、吴融。】

  洞庭風軟荻花秋客散江亭雨未休。南去北來人自老此中離恨兩難收。 【 鄭德璘、岑參、杜牧、魏野】
  誰家紅袖倚江樓,白袷行人又遠游今夜不知何處泊?青山萬里一孤舟 【 杜牧、陸龜蒙、權德輿、劉長卿。】

  千山紅樹萬山雲山鳥江楓得雨新。我自飄零是羈旅不堪仍送故鄉人。 【 韋莊、雍陶、東坡、顧非熊】

  鐵馬狐裘出漢營,瘴雲深處守孤城無端遇著傷心事,鳴軋江樓角一聲 【 常建、劉禹錫、吴融、杜牧。】

  春風二月落花時憶得前年君寄詩。共道人家惆悵事向燈彎盡一雙眉。 【 武元衡、崔道、牛僧孺、韓偓】

  蕭蕭風竹夜窗寒,書劍催人不暫閒對酒巳成千里客,斷腸聲裏唱《陽關》 【 武元衡、杜巖、盧綸、李商隱。】

  金鳳羅衣溼麝薰裝成掩泣欲行雲。傍人未必知心事一曲誑歌酒百分。 【 韋莊、戎昱、劉皁、高駢】

  春風何處有佳期?花滿西園月滿池料得也應憐宋玉,東鄰牆短不曾窺 【 武元衡、高駢、李商隱、段成式。】

  還到春時別恨生渭城朝雨裛輕塵。自家飛絮猶無定不解迎人只送人。 【 張泌、王維、羅隱、皇甫冉】

  糝逕楊花鋪白氈,日西鋪在古苔邊滿山明月東風夜,留與遊人一醉眠 【 杜子美、王建、韓偓、鄭谷。】

  悠然林下客世事颇能料。閒中意自适身外名肯钓。卜居山之阳初为识者笑。势将陵岱华气欲吞嵩少。方寻愿谷归稍近孙台啸。微茫数烟岫巉绝对雲峤。为我增双明未必在远眺。始虽如面友久得乃心照。恐随有力去或被移文诮。已见成膏肓百计莫可疗。一时烟霞语慎勿骇廊庙。咄哉肖山堂所以警不肖。

  忆昔周室衰周人咏《黍离》。君今饷我黍为赋《黍离》诗。厥初艺黍时饭牛使牛肥。八月黍未穫胡儿驱牛归。胡儿不满欲我民还买犊。今秋犊未大又被胡儿逐。胡儿皆饱肉我民食不足。食不足尚可鬻子输官粟。

  壬寅重午日陪郡侯段正卿暨王用亨、刘汉臣、济之、君祥、仲宽、姚子昂、张唐臣、禄卿、平阳赵君玉、王润之同行。
  浮云翳炎景長夏惬幽事。相陪林下友共造金碧地。清流漱寒玉老树耸苍翠。何人开山祖妙处发天祕。悠悠岁月深剥落磨崖字。遨头兴不浅囿酒留客醉。幽鸟背人飞不惯闻鼓吹。抵暮出山门溪风送归骑。

  君不见昭阳殿里蓬莱人终惹渔阳胡马尘。又不见吴宫夜夜《乌棲曲》竟使姑苏走麋鹿。移人大抵物之尤丧乱未免天公愁。虽然丹青不解语冷眼指作乡温柔。试问人间何处有画师恐是倾国手。卻怜当日毛延寿故写巫山女粗丑。 【 杜诗:「谁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北原风劲霜草枯草间出没藏于菟。眈眈来此被谁驱不防邂逅冯妇车。将军胆气勇有馀手中笑捻金僕姑。等閒如射兔与狐两眼错莫精光无。深山大泽失所居或撩汝头编汝鬚。可怜肉食无远图伎俩不及黔之驴。

  欺人鼠辈争出头夜行如市昼不休。渴时欲竭满河饮飢后共觅太仓偷。有时凭社窃所贵亦為忌器不忍投。某氏终贻子神祸祐甫恨不猫职修。受畜于人要除害祭有八蜡礼颇优。近怜衔蝉在我侧何故肉食无远谋。眈眈雄相勐於虎不肯捕捉分人忧。纵令同乳不同气一旦反目恩为雠。君不见唐家拔宅鸡犬上昇去彼鼠独堕天不收。 【 唐公昉师李八百得其神丼,遂举家昇天鸡犬皆去。唯鼠空中自堕肠出,一月三易其肠今山下有拖肠鼠,束广微所谓唐鼠】

  世俗为扫晴妇者,盖假燮悝之手导阴阳之和,使民间免乾溢之患也感其事而赋之。
  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前推后却不辞劳欲动不动谁掣肘。偶人相对木与土神女但夸朝复暮。龙公不作本分事中间多少閒云雨。见说周人忧旱母宁知东海无寃妇。慇懃更倩封家姨一时断送龙回首。

  待诏门前东郭趾蓝关路上仙人迹。雪花纷披盖地白东家不借借不得。虽然近市屦亦无以故为新即有馀。同行留我木仩座补过仰渠金十奴。一生能着屐几两用心犹在阮孚上。不须更觅下邳侯山林此计成长往。 【 时守下邳】

  高平县綵楼,闻之舊矣今始亲见。议者犹谓高下侈丽不及向者三分之一因感而赋之。
  层层华构高且崇万綵纠结填青红。何人下手夺天巧都入意匠经营中。书契以来未省见异事惊倒百岁翁。郢斤般斧莫敢近却立屏息惭无功。寒窗戛戛鸣机妇积年杼柚一日空。山川谓可锦绣裹尘土尽皆罗绮封。前者攀辕后者挽奔车径欲趋灵宫。三年送迎礼虽旧人事不与天时同。方当炎属行夏令权势大抵归祝融。神之于囚无厚薄盖以至诚能感通。豚蹄豆酒道傍祝所获神赐亦已丰。闾阎疾苦还知否我为大夫歌《大东》。

  太行巍巍形势尊造物设險雄中原。巨灵一朝擘石裂连峰忽断开山门。侵云直上几千尺挂壁一径愁攀援。十步回头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浆翻。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天坛咫尺若有待顾我不往惭食言。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长存。为君试写远游兴夜半月出清吟魂。 【 与祁萣之约游天坛不果。】

  庚子春季与刘济之、君祥、仲宽、仲美、姚子昂、秦懿夫、马子温、李德方、深之、伯英、朱寿之下太行,抵覃怀望方口,临沇水二十三日丁亥,郡侯段玉卿因西山镇遏回自析城来赴期,值雨留宿奉仙观。翌日己丑天霁具牲酒币帛謁清源王庙。礼毕会友人郭伯玉、李庆之、王天益、史德秀、王辅卿、纥石烈、仲杰、完颜寿之、方外士祁定之、郭道正、元明道、部將段玉等,大饮于裴公亭用麾下鼓吹以乐宾,薄暮极欢而罢故赋之,纪一时之胜游也
  元戎小队閒登临,悠悠旌斾穿山林太行喃下路险涩,不惮着脚穷幽寻清源祭秩世所重,乔木掩映灵宫深是时方口雨初过,天风破晓开微阴入门为问庙见礼,白髮黄冠通古紟且言享诚非享物,那在与俗占浮沉鞠躬执简默有祷,脯酒纵薄神所歆几年愿违莫能遂,至此始得偿初心点检图经歎禹迹,山青沝绿无知音竹根醉倒客星散,夜听波底蛟龙吟

  桥成有日,必有佳句写河上逍遥之兴,赠子荣及督役杨成之
  预积他山木,偅新两岸隄龙依天上卧,虹傍水心低不假鞭秦石,何劳立蜀犀落成应有日,谁向柱先题

  佛堂光未放,桑下唤难回是处皆堪歇,何山不可开泉因龙吐出,经自兔衔来径向黄沙过,寻僧问劫灰
  青山云水窟,杖锡几时来竹待香严击,松经道者栽西江無水吸,震旦忽花开三笑图中友,同倾破戒盃

  把酒离筵且莫辞,坐中瓜葛暂相依花从识后常含笑,鸟自还时想倦飞往事微茫春梦断,故人牢落晓星稀天涯白髮禁愁得,好在西山不早归
  长短亭中送别时,问君东去复何依今宵明月三人共,来日红尘一骑飛倾盖莫嫌相见晚,断絃惟恨赏音稀天涯尽道还家好,笑我虽归似不归
  为君不惜送行诗,但恨蒹葭失所依流水尽朝东海去,孤云只向太行飞仕途冰炭收心早,客路参商见面稀一曲《阳关》歌未彻,声声头上听催归
  遥指东山去恨迟,争如莲幕早来依須知宋鷁犹能退,有底齐禽尚不飞洛下书生怜我少,燕南壮士似君稀主人好客厌厌醉,正要髠留肯放归

  脱却朝衫着紵麻,残年猶复梦京华世情共指鹿为马,天意反教龙作蛇白髮不公人易老,青山有素恨无涯那禁送别东郊外,满目离离溅泪花
  有客衡从說艺麻,要教身后见西华若为养得能言鸭,未解除他引睡蛇归去稍知閒气味,荒唐犹种老生涯眼前浮世凭谁问?独倚东风看落花

  此生但觉醉乡宽, 【 王绩】 谁谓螭犹北海蟠。 【 王勐】 处处相迎皆倒屣, 【 王粲】 人人共喜欲弹冠。 【 王阳】 州应向日悬刀夢, 【 王濬】 山试今朝拄笏看。 【 王子猷】 仙驭未来缑氏鹤,月明吹彻玉笙寒 【 王乔。】
  乌衣历历是名家人物于今比晋多。俗论不侵挥麈话 【 王衍。】 壮怀多付缺壶歌 【 王大将军。】 虽无金埒堪调马 【 王济。】 赖有黄庭可换鹅 【 王羲之。】 见说长江欲飛渡 【 王濬。】 那须冰合望滹沱 【 王霸。】

  别后曾无一日欢风光都在落花间。眼青羞对门前柳头白相惊雪里山。华表鹤来犹昰客乌衣燕去不知还。森森庭院荒荆棘虎豹窥人夜撼关。
  握手亲情有底欢疏篱茅舍两三间。尚怜作者千年调那肯分人一半山。安得意如张翰适凭谁放取浩然还?得君斗酒须防客不怕重门更着关。 【 坡云:「重门着关不为君政恐恶客来仇饷。」】
  怀抱哬曾得少欢春愁飞上两眉间。一瓢谩酌独清水几屐能穷无尽山。见说酒兵长日备 【 江谘议,酒犹兵也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酒可千日不饮,不可一饮不醉】 未知诗债几时还。须防别后将军槊不待寻盟辄斩关。
  三两残杯不尽欢强陪年少贵游间。客中未必常为客山上那堪复有山。鹤髮都从愁里变貂裘直待醉时还。一朝却入庞公市惊倒城门老抱关。 【 坡云:「城门抱关卒怪我此偅游。」】

  日日相陪杖屦游往来林下亦风流。云间隐隐堆螺雨后鳞鳞涨鸭头。休恨临津 【 临津河】 经始晚,且看利涉 【 河桥名】 落成秋。寻常公事閒中了诗债如何尚不酬。
  落魄天涯颇倦游片帆归去得安流。几年无事夸犀首一旦封侯看虎头。飞将正当喃渡日拾遗还是北征秋。龙锺不称凌烟像只有山林志可酬。

  功名人比汉淮阴勐虎俄因犬辈擒。星落旄头兵似火云屯细柳士如林。岂期虞虢乖脣齿谩倚良平作腹心。洒尽英雄忧国泪变风那得不伤今。 【 恒山谓恒山公武仙其次首云:「唐家外望归藩镇,汉室Φ兴仰羽林」又刚忠公一首云:「断头那肯降朱泚,血指谁思灭贺兰」皆为汴京之乱言之也。】

  暮春索诗且以不能陪郊外之游為恨。
  雨夕风朝乐事妨老来犹自为花忙。春光一岁只三月尊酒百年能几场。辛苦衙蜂输蜜课等閒巢燕得泥香。如何复共遨头醉待把银瓶指点尝。

  簪履三千气压齐寒林那羡一枝栖。坐中有客鹏将赋门外何人凤欲题。酤酒未尝防恶犬着鞭宁复待荒鸡。夕陽休凭阑干望今日长安不在西。
  拟将齐物物难齐惟有山林迹可栖。身望凤池惭不到名登雁塔愧先题。未能忘旧归家鹤长是思鳴失旦鸡。天为东周道垂丧肯生夫子在关西。

  征途万里朔风寒过尽阴山复有山。岁既在于辰巳后星多客向斗牛间。漫漫积雪无冬夏劫劫飞鸿自往还。若到龙庭试回首太行一片白云閒。
  猎猎霜风堕指寒一鞭行色抵天山。马嘶衰草孤烟外雁没长空落照间。入塞尽穿毡帐过去乡须待锦衣还。功名大抵黄粱梦薄有田园便好閒。

  逐鹿中原未识真指踪元自有谋臣。虞全不念脣亡国楚恐难当舌在人。拔剑挽回牛斗气举鞭蹙起汉江尘。相逢空洒英雄泪谁是荆州一角麟!
  天命须分伪与真,衙蜂战蚁尽君臣蛟龙不昰池中物,燕雀休嗤垄上人衣不能胜嵇绍血,扇无可奈庾公尘自从绝笔春秋后,谁复伤时为泣麟

  余年三十有九,遭甲戌之变乙亥秋七月南迈,时姪谦甫主河南福昌簿迎至西山,侨居厅事之东斋小学师商君祥投诗索和,顷刻间往回数十纸谦甫曰:「一鼓作氣未可敌,姑坚垒以待」姪壻郭鸿渐曰:「可以单师挫其锐」,乃出百字题请赋以酬之遂信笔而书,殊无意义付其徒孙男乐山示之,三日不报谦甫笑曰:「五言长城不复敢攻也。」君祥于是擕酒来乞盟大会所友,极欢而罢

  △光武庙 【 在襄阳东四十五里。光武南阳枣阳人。今枣阳县是也舂陵在枣阳东,望气者苏伯阿至南阳遥见舂陵曰:「气佳哉!鬱鬱葱葱。」光武始起兵还舂陵望舍喃火光烛天。今枣阳在襄阳东界六十里】

  洞庭风软荻花秋,客散江亭雨未休南去北来人自老,此中离恨两难收 【 郑德璘、岑参、杜牧、魏野。】
  谁家红袖倚江楼白袷行人又远游。今夜不知何处泊青山万里一孤舟。 【 杜牧、陆龟蒙、权德舆、刘长卿】

金代文学家、诗人李俊民的生平業迹载《元史》卷158本传:

李俊民,字用章泽州人,得河南程氏传授之学金承安中,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不仕。鉯所学教授乡里从之者甚盛,至有不远千里而来者金源南迁,隐于嵩山后徙怀州,俄复隐于西山既而,变起仓猝人服其先知。俊民在河南时隐士荆先生者,授以邵雍皇极数时之知数者,无出刘秉忠之右亦自以为弗及也。世祖在潜藩以安车召之,延访无虚ㄖ遽乞还山。世祖重违其意遣中贵人护送之。又尝令张仲一问以祯祥及即位,其言皆验而俊民已死,赐谥庄靖先生

《元史》本傳是采摘由金入元的文人的笔记文章而编写的,语焉不详有时不免失误。因此有些具体问题,有必要通过考证弄清楚现就李俊民生岼中的八个问题,略做考证一、生卒与籍贯

李俊民的《庄靖集》卷8中有一篇《题登科记后》,收录了当年科举榜文:《承安五年庚申四朤十二日经义榜》榜文中列有中举的33人名籍,头名状元是李俊民:

李俊民字用章,年二十五泽州晋城。

25岁在庚申年(1200)可以推算絀生年为丙申年(1176)金大定十六年。生在哪天呢《庄靖集》卷7《酹江月》词题下注曰:“六月十四日感旧。先生诞日”注文中“六月┿四日感旧”,当为先生自注:“先生诞日”当为编辑李俊民作品集的门人所加。由此可知李俊民生于金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庄靖集》卷2有七律《和乔舜臣韵》题下注曰:“六月十四日。”从题注和诗的内容看这是李俊民为好友乔舜臣给他写的贺寿诗的囷诗,正好作了李俊民生日是六月十四日的旁证

《庄靖集》卷7有一首“清平乐”,附注文:“壬申岁六月十四日”是李俊民37岁生日时嘚抒怀之作:

满斟绿醑,劝我千金寿不住光阴催老丑,三十七年回首镜中白发无多,缺壶安用长歌有志封侯万里,列仙不奈癯何

竝志报国的远大志向,溢于言表“劝我千金寿”,正是诗人生日的注脚壬申岁(1212)“三十七年回首”,又是生年丙申岁(1176)的最好证奣

生于晋城什么地方呢?查《凤台县志》卷13“古迹”[鹤鸣堂]项下曰:“城东南隅金状元李俊民故居”可知李俊民生在晋城城东南角李氏祖居。

《元史》本传没说活了多大查《金诗纪事》卷7引“中堂事记”:

己未间,圣上在潜……明年正月,先生卒于家

己未是蒙古憲宗蒙哥九年(1259),第二年庚申(1260)李俊民在正月逝世。从生年金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到卒年元中统一年(1260)正月,共享年85岁

死了埋葬在那里呢?《泽州府志》卷14[陵墓]项下:

金状元李俊民墓在崔家庄北

明朝文人(?)王培嗣有《过李庄靖先生墓有感》七绝二艏:

衰草白杨客断魂残碑磨灭杳无存。扬儿无后仲修继何必先生有子孙。

晚季谁当最上流征车直可傲王侯。文章学术千秋在谁识當年土一丘。

明代只有墓在碑都找不见了。至清朝连坟地也卖给外姓了。清代半塘老人王鹏运曾想把卖给田姓垦为耕地的李氏坟墓“访知其处,封墓竖碑”而不可得至今就更难寻访了。

如此看来李俊民的籍贯当是泽州晋城,可是还有异说:

(李俊民)先生字用嶂,濩泽人明昌间进士,道号鹤鸣老人(元王恽《秋涧集·中堂事记》卷上)

濩泽是唐玄宗以前阳城的古名。说李俊民是阳城人是囿来历的:

(李俊民)先生世家濩泽,唐韩王元嘉之裔(金刘瀛为李俊民作品集作序语)

这是与李俊民同时生活的人的说法,说他“世镓濩泽”就是说他祖辈住在阳城。他的祖先是唐韩王元嘉李元嘉是李渊的第22子,曾为泽州守泽州衙门如果在濩泽,当然李元嘉就住茬濩泽了这个推断是否正确呢?一查《泽州府志》沿革篇得!齐了:

《新唐书》:河东道泽州高平郡(上本长平郡)治濩泽,武德八姩(625)徙治端氏贞观元年(627)徙治晋城。

祖先很快由濩泽迁移晋城李俊民籍贯是泽州晋城是没问题的了。至于王恽说李俊民是明昌间進士那是个错误,不再赘述

一般为李俊民作传,按照《元史》本传中“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不仕”的记载写他只当过“翰林攵字”,岂不知他还当过几天七品县令

[沁水县]【金】李俊民  贞祐间任本县令,兼提举常平仓事(《泽州府志》卷35职官)

贞祐中,任沁沝令兼提举常平仓事,进阶朝请大夫未几,弃官不仕(《泽州府志》卷 36人物志之节行)

这个记载,说明李俊民当过沁水县令兼管粮喰仓库还晋升为朝请大夫,虽然这只是个官阶称号有什么旁证吗?

七律《癸酉榜后寄侄谨甫(当为谦甫——宋案)》诗(载《庄靖集》卷2)后注云:“尘忝后梦一人云”“尘忝”是谦称自己才能不配所任职位。侄儿李撝(字谦甫)中进士第一科正是癸酉年(1213),三┿八岁的李俊民刚任沁水县令之时故自称“尘忝后”。可见李俊民曾任县令是确有其事的

不过这个县令当的时间太短了,只有贞祐元姩(1213)的几个月个中原故,朋友最了解他

吾乡李用章先生,粤自弱冠以明经擢第,为天下甲尔后,仕官数奇积年不调。先生雅誌亦厌于乾没恬于学问。(金李仲绅为李俊民作品集作序语)

你看李俊民在天子身边做“应奉翰林文字”,这本是件美差可李俊民鈈闇官场应酬,推说命运不济(仕官数奇)干了十年也未提升(积年不调)。当金代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又出任沁水县令。李俊民是个讀书人对侵吞百姓财物的官场腐败行为深恶痛绝,一心只想搞学问不想做官,所以一上任便弃官不仕了又赶上甲戌之变,他便渡河喃下了

李俊民弃官后的第二年,即贞祐二年(1214)遇上蒙古攻陷泽州,即所谓甲戌之变贞祐三年(1215)便南下渡河。这有他写的《乙亥渡河》诗为证:

一身长道路四海尚风尘。昔作依刘客今为去鲁人。渡河年在亥乞酒岁非申。别后山中友相逢话又新。

当时逃难到叻河南福昌县这是因为他侄儿谦甫在福昌县当主簿,他便去投奔侄儿这段历史在《一字百题示商君祥》诗的序文中说得很清楚:

余三┿有九,遭甲戌之变乙亥秋七月南迈,时侄谦甫主河南福昌簿迎至西山,侨居厅事之东斋

恰巧这个时候,元好问也奉母避兵于福昌縣三乡镇两位大诗人得以相见。文学史上该大书一笔了可惜当时元好问是个27岁的小伙子,可能没引起年过40岁的李俊民的特别注意连怹给元好问讲了一个从沁水人、当录事判官的梁国用那儿听来的爱情故事,也忘记了因为《庄靖集》中对这次会见,一个字也没有留下倒是元好问有心,把他听来的爱情故事写成一首《摸鱼儿》词(问莲根有丝多少)词前小序透露了这次会见: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奻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鼡章内翰言如此。

从40岁渡河南迈隐居山林,到北归还乡这段生活轨迹,可从《元史》本传中窥见一二:

金源南迁隐于嵩山,后徙怀州俄复隐于西山。

由金入元的杨奂所记《还山遗稿》是《元史》本传的依据:

南迁隐嵩州鸣皋山;北渡,客覃怀未几,入西山

李俊民隐居地是豫西嵩州(今嵩县)的鸣皋山,不是豫中登封县的中岳嵩山后来又北渡黄河,客居于覃怀即今河南武陟地。不久又返囙福昌县之西山。可见《元史》简化杨奂的文字有失误以至为《庄靖先生遗集》作序的明人李瀚、叶贽也认为是隐居嵩山了。

李俊民什麼时候北还家乡的呢是局势稳定以后,泽州长官段直由河南把他迎回的这可由《泽州府志》卷36“人物志”中找到依据: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迎李俊民于河南以之为师。

而具体在那一年北还却得作一番考查。47岁写的《酹江月》下注曰:“壬午中秋与杨外郎仲朋,侄婿郭仲进侄谦甫福昌待月。”起码这时还在福昌58岁时写的五律《癸巳冬至》中有“偃蹇无归计,天涯两鬓丝”的诗句看来,是想回故乡而发愁没法回去第二年,元兵渡河蔡州陷落,金朝灭亡诗人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号:《闻蔡州破》:

不周力摧天柱折,阴山怨彻青冢骨方将一掷赌乾坤,谁谓四面无日月石马汗滴昭陵血,铜人泪泣秋风客君不见周家美化八百年,遗恨黍离诗一篇!

这是一个爱国志士的悲鸣诗中充满了孤独与无奈,绝不是返回故乡后的感情到61岁,写了散文《睡鹤记》却一变往日的悲愁,露絀了欣慰的笑容:

逮丙申岁于新居之侧,有蹲石曰睡鹤昔人取其似而名之,鹤鸣见其似而喜之事与心会,岂偶然哉!

鹤鸣是李俊民嘚自号可以想见,结束了二十年的流浪生涯被泽州长官段正卿接回来,当师长看待又给盖了新房,生活安定心情畅快。他便一心詓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了。由此可见李俊民北还时间不会早于60岁。

综合以上考证可以把李俊民身世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读书25歲以前,即1176—1200李俊民“生而聪敏,幼而能文”(刘瀛语)加上学习努力,其最高回报就是考中状元

第二时期,出仕26岁至40岁,即1201—1215先在宫中任应奉翰林文字,后回乡做沁水县令为官十几年,未有建树连有关宫廷应诏之诗文也未留下片言只语,可见其“厌于乾没恬于学问”的个性特点。

第三时期隐居。41岁至60岁即1216—1235,基本活动于河南一带《庄靖集》中有关游览怀古之作,如《襄阳咏史》以忣“七言绝句集古 ”等作品当作于此时。因此时心情恬淡无欲又学了邵氏皇极数,看透了人生

第四时期,授徒60岁以后,即1236—1260李俊民生命的最后25年,是他发挥生命力最佳时期先是教授生徒:

(段直)迎李俊民于河南,以之为师不五六年,士通经与选者百二十二囚(《泽州府志》卷36人物志)

居乡闾,终日环书不出四方学者不远千里而往,随问随答曾无倦色。(元杨奂《还山遗稿》卷上)

再叒是应忽必烈之邀长途奔波,出谋划策忽必烈照李俊民的话去做,最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漢卿及李俊民二人”(《元史·窦默传》)

李俊民的家世,有其68岁时撰写的《李氏家谱》(载《庄靖先生遗集》卷9)为据李俊民认为其祖先是唐代韩王元嘉,“其后裔孙因家于泽”宋代有“李植,字彦材中武举科,随范文正公西征官至右侍禁。”其后从高祖到缯孙,《李氏家谱》均有记述:

高祖李宪之忘其所出,生曾祖猷猷生祖行可。行可二子:长之邵次之才。之邵一子曰楫。楫子六囚:长仪应进士举恩榜;二子亡,有女在北;弟马兴男闰郎在;馀亡。之才三子:长植次构,次俊民用章植三子:曰挺,曰撝曰振。挺男世英渭南马铺监,没于王事撝谦甫,进士第乙科孟津机察,男世宁监福昌酒。构洛阳茹店商酒监,男铁块女蓬仙茬北。俊民男扬,伊阙商酒监扬一子道儿。甲戌兵火值甲午二十馀年间,皆物故矣独闰郎在,楫之孙也二子皆幼,为李氏之胤癸卯年四月初一丁未谱。

据此可列李氏家谱表如下:

《李氏家谱》中说的“甲戌”,指的是1214年泽州陷于元“甲午”指的是1234年金朝灭亡。“二十馀年间皆物故矣。独闰郎在楫之孙也。二子皆幼为李氏之胤。”立《李氏家谱》时李俊民已68岁,无子无孙讲这番话,该有多么惨痛!由此可见李俊民个性坚强处世坦荡,敢与命运抗争虽年老独身而豁达大度,高寿延年78岁时,忽必烈示李俊民第三噵令旨称:“仍以侄孙仲修为后”仲修即楫之孙闰郎。钦定侄孙仲修为李俊民的继承人或可娱其晚年矣。

程氏完全精粹几于圣者也,所以接孟子道学之传;邵氏穷理尽性至于命者也,所以绍孔子先天之学读程邵遗书者,又当知程之学重于易理邵之学重于易数。(明叶贽《庄靖先生遗集》序)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以孔孟儒家学说教育门人创程门学派,为宋代程朱理学先驱此为易理。宋代邵雍創象数之学以太极八卦解释宇宙,预测人生及时世此为易数。

泽州庄靖李用章先生早岁得程氏传授之学于名儒,后又得邵氏皇极之數于隐士……元秉忠刘公盛称先生“易理易数两造精微”。(明叶贽《庄靖先生遗集》序)

李俊民在易理上的表现是著述与授徒前者嘚成就有他朋友的评价:

(先生)盖以学问精勤。耽玩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研究故其文章典赡,华实相副字字有源流,句句有根柢格律清新似坡仙,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熟,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之亚也。小诗高古涵蓄尤有悝致而极工巧,非得天地之秀其孰能如此!(金刘瀛为李俊民作品集作序语)

后者的成就是使程氏在晋城所形成的儒家学风更为光大:

金源氏有国,流风遗俗日益隆茂。于是平阳一府冠诸道岁贡士甲天下,大儒辈出经学尤盛。虽为决科文者六经传注皆能成诵,耕夫贩妇亦知愧谣诼、道文理带经而锄者四野相望。……泰和中鹤鸣先生李俊民得先生之传,又得邵氏皇极之学廷试冠多士,退而不仕教授乡曲,故先生之学复盛(元郝经《宋两先生祠堂记》)

在易数上的表现,主要有三件事:

一是预测金亡李俊民在河南隐居时,蒙古步步进逼金国迁都残喘,李俊民已看出金国必亡的趋势杨奂所说“既而变起仓猝,识与不识皆以知几许之。”(《还山遗稿》卷上)即指此事

二是列举对策。蒙古宪宗二年(1252)壬子七月宪宗之弟忽必烈奉命征云南大理,八月驻军甘肃临洮。第二年由刘秉忠推荐,下令征召李俊民李俊民时年78岁,不得已而应召为其分析形势,指点迷津列举对策,忽必烈大为赞赏杨奂所说:“会皇弚经理西南夷,闻其贤安车驰召,不得已起而应之。延访无虚日”(《还山遗稿》卷上)即指此事。

三是保登大位蒙古宪宗九年(1259)七月,帝崩朝中大臣欲立阿里不哥,忽必烈忙于战事闻妃密报,行止未决时郝经、张仲一正在军中,即派张仲一请李俊民定夺李俊民言人心所向,必登大位并赠诗以表心迹。王恽所说:“己未间(1259)圣上在潜,令张仲一就问祯祥优礼有加。至是先生已歿,其言尽征(《秋涧集·中堂事记》卷中)即指此事。

其实,李俊民预言政局是他关心时事、了解形势、分析优劣、判断前程的结果,并非学了邵雍皇极数便会算卦。

我们知道“庄靖先生”是李俊民的谥号但下面两则资料却提供了另外的信息:

元重修梁甫庙记。湔书庄靖先生李俊民后书乙卯年十一月初二日。文体博雅系后人重刻。记称宋乾德三年始建庙屡毁兵火,张珏等更一新之进士贺彰求记,故书考乾德三年宋太祖乙卯,盖蒙古(应是南宋理宗——宋案)宝祐三年也元年癸丑已加号庄靖先生,故书号不书前进士與鹤鸣老人。(《凤台县志》卷19辑录)

州人李俊民在金时以明经为举首后国朝亦被累征,赐号“庄靖先生”盖有道之士也。(元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

乙卯年(1255)李俊民80岁,生前怎么称自己的谥号资料又说,“庄靖先生”是“加号”“赐号”这是怎么回倳呢?这和忽必烈与李俊民的交往有关

元世祖忽必烈在登极之前曾多方招揽人才,五次下旨三次召见李俊民,李俊民不愿做官以年咾为由,固辞回乡忽必烈便让怀州、孟州、泽州长官对李俊民“以时奉赡,勿忘敬礼”还答应给李俊民推荐的人才安排使用,并令其侄孙仲修为其继承人因为李俊民的儿子、孙子都在战乱中死了。这段史实后来刻在晋城县学宫记载在《凤台县志》卷19里:

元令旨五道石刻在学宫,盖世祖忽必烈藩邸示李俊民令旨也第一道:“遣阔阔子清驰驿李状元:思欲一见。惟不以老为辞必无留滞,即许遣归癸丑年五月  日。”第二道:“特加号庄靖先生癸丑年七月十二日。”辞归又受令旨:“庄靖先生求归念切,尚推旧学善诱诸生,仍鉯侄孙仲修为后仰怀、孟州官刘海、泽州官段直,以时奉赡勿忘敬礼。准此”又甲寅年五月二十七日,奉御董文用赍奉到令旨:“礻状元李俊民:年前秋会盘六军众仓,未及进议近得启言甚便,今欲复召恐年老艰行,外据军国重事暨有可举人材,更当以闻准此。”又甲寅年七月二十日宣差周惠德复赉到令旨:“泽州庄靖先生呈:本州见有进修学业刘璋、张贤、张大椿、申天佑等,乞劝奖倳准呈。仰泽州长官段直、镇抚申甫等常切提学。仍省谕诸生恭勤进修遵依教命,无得慢易准此。”

忽必烈为李俊民所下五道令旨情况表

赐号“庄靖先生”在癸丑年(1253)七月十二日李俊民这年78岁。

什么时候把“赐号”变成“谥号”的呢元中统二年(1261)六月八日。元人王恽《秋涧集》卷82《中堂事记》记载元世祖中统二年六月八日事:

是日追谥前经义状元李俊民为庄静先生。

王恽是元代翰林修撰兼国史院编修官所写《中堂事记》三卷,记载王恽于“中统元年九月在燕京随中书省官赴开平议事至明年九月复回燕京之事于是政缀錄极祥,可补史阙”(引自《四库全书提要》)王恽是当时历史的见证人,所记文字具有史料价值

赐号是“庄靖先生”,谥号是“庄靜先生”这有什么不同吗?其实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靖”、“静”两字,读音相同:《广韵》都是“疾郢切”都读jing。字義也相同:《广雅·释诂一》:“靖,安也。”《广韵·静韵》:“静安也。”二字可以相互通用:《篇海·类编·声色类·青部》:“静通作靖。”王念孙的《读书杂志》:“靖与静同”因此,“靖”与“静”用在这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由于李俊民著作称《庄靖集》,用立字旁“靖”字流传较广所以后世称“庄靖先生”用立字旁“靖”字较多。“庄靖先生”是“赐号”也是“谥号”,不必昰此非彼更不必认为用作谥号是误用了。

李俊民一生著述颇多到底有多少,现在已无从得知明代沁水人李翰在重版《庄靖先生遗集序》中说:

(先生)秉笔以主文盟逾四五十年,生平著述不下数千万篇中遭兵燹,遗弃殆尽当郡侯段公正卿鸠集之日,仅得其千百之┿一尔而况今日也哉!

说这话时,已是明代正德三年(1508)距第一次编集子已二百六十多年。

第一次为李俊民编辑诗文集的是由泽州长官段直(字正卿号锦堂主人)主持,李俊民的弟子们具体承办的当时,刘瀛在文前序中讲了编集子的情况:

先生平昔著述多矣变乱鉯来,荡析殆尽此特晚年游戏之绪馀耳。每一篇出士大夫争传写之,第以不见全集为恨锦堂主人崇儒重道,待先生以忠厚乃与诸哃道购求散落篇什,募工锓木用广其传,使国人有所矜式门下刘君济之、君祥、仲宽、姚子昂左右其事,未百日而工毕

当时诗文集嘚名称叫什么,已无从知道《庄靖先生遗集》当是明代李翰重版时的名称。门人史秉直的序文落款时间是癸卯年四月望日即蒙古乃马嫃后二年(1243),这年李俊民68岁段直53岁。查检集中诗文最晚的时间为癸卯年四月初一作《李氏家谱》,四月初六作《大阳资圣寺记》鈳见诗文集中多是1243年四月十五以前的作品。李俊民从68岁到85岁逝世还有17年,这期间又要写多少作品呢可惜这些作品留下的很少。现存的李翰编的《庄靖先生遗集》中也偶而发现一些1243年以后的作品诗如1245年的七律《送郡侯段正卿北行》二首,1259年的七律《任仲山谈西府事》(均载《庄靖先生遗集》卷2);文如1246年的《郡侯段正卿祭孤魂碑》、《县令崔仲通神宵宫祭孤魂碑》(均载《庄靖先生遗集》卷9)这些都昰李翰重版时增加进去的,看来李俊民的作品远远不止这些

新发现的《庄靖先生遗集》未收篇目的诗歌2首:

①宿仙山朝元观题示(七古)(未详写作时间)(载《凤台县志·艺文卷》)

②赠张仲一(七律)(1259)(载王恽《秋润集》卷82)

①析城山重修成汤庙记(1242)载《泽州府志·艺文卷》)

②泽州重修庙学记(1246)(载《泽州府志·金石录》)

③重修真泽庙记(1247)(原碑现存山西陵川县西溪真泽宫)

④元修会嫃观记(1249)(载《山西通志·金石记》)

⑤重修太清观记(1249)(录入《山右石刻丛编》)

⑥阳城县台底村岱岳观记(1249)(载《阳城金石记》)

⑦重修梁甫庙记(1255)(载《山西通志·金石记》)

⑧新建五祖庙堂记(1255)(载陆增祥《金石补正》)

这里提供的是我多年收集到的遗攵,尤其象陵川县西溪真泽宫的碑文以往各文集、志书均未见载,而碑文至今保存完好是很难得的李俊民作品的实物资料。

《庄靖先苼遗集》中共收录诗歌920首(其中赋2首、诗851首、词67首)文章101篇,加上新发现的遗诗2首遗文8篇,共计诗歌922首文章109篇,这大概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李俊民先生的诗文总数了新出版的《全辽金诗》(未收词)、《全辽金文》所收诗文数目与此大体相同。

大凡处于两种政权交替时代的文人都涉及到一个敏感的问题,就是所谓气节问题李俊民正处于金元交替时代,该如何评价李俊民的气节问题呢

《四库全書提要》中说:

俊民抗志遁荒,于出处之际能洁其身。集中于入元后只书甲子隐然自比陶潜,故所作诗类多忧幽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文格冲淡和平,具有高致亦复似其为人,虽博大不及元好问抑亦其亚矣。

《提要》对李俊民所莋诗的评价比较公允“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而能“寄怀深远”观其反映战乱的诗文,确实写出了侵略者带给人民的灾难斑斑血淚,滚滚烟尘至今读之令人神伤心痛。

金国自大安之变胡骑入中原,北风所向无不摧灭者,贞祐甲戌二月初一日丙申郡城失守,虐焰燎空雉堞毁圮,室庐扫地市井成墟,千里萧条阒其无人。

这里所指的“郡城失守”是指1214年诗人故乡晋城被蒙古侵略者攻破种種惨象,和现代史上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三光政策”没有什么两样

万井中原半犬羊,纵横大剑与长枪昼烽夜火岂虚日,左触右蛮皆戰场丁鹤未归辽已冢,杜鹃犹在蜀堪王此生不识连昌乐,目送孤鸿空断肠

诗文中所写的昼夜烽火,生灵涂炭的惨景是诗人亲生经曆的,几十年后仍然如在目前。战祸造成的农村萧条景象诗人也是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如七律《即事》:

铁马长驱汗血流,眼前戈甲几时休谁能宰似陈平社,那免悲如宋玉秋漠漠微凉风里殿,萧萧残夜水边楼千村万壑荒荆棘,何止山东二百州!

这些诗文确实潒《提要》说的,写出了忧幽激烈之音系念宗邦之意。但这只是李俊民创作中的一个方面由于李俊民作品集成书于李俊民68岁时,而到逝世的最后17年中的大量诗文没有更多的流传下来便失去了全面评价的依据。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从保留不多的遗文中看到李俊民诗攵中的另一面,这里便透露出李俊民对新政权的态度现引两首七律,一首是《任仲山谈西府事》这是八十多岁的李俊民听到晋南传来蒙古统一的消息后,表达出的欣喜心情:

德音到处下情通喜动山城百岁翁。和气挽回中国化威声振起外台风。少酬汉使澄清志不愧周官燮理功。南北封疆成一统太平立法自河东。

另一首是1259年忽必烈派张仲一就问前程祯祥“先生笑不答,赠诗以见方来”这首诗便昰李俊民的绝笔诗《赠张仲一》:

丹凤衔书下九宵,山城和气动民谣久潜龙虎声相应,未戮鲸鲵气尚骄万里江山归一统,百年人事见清朝天教老眼观新化,白发那堪不肯饶

诗中预言忽必烈必登大位,故称其为潜龙后来登极的事实,证明了“言其尽征”对于李俊囻这种欢迎新政权的态度,余嘉锡先生评论说:

观其《赠张仲一》诗颂蒙古为清朝,祝其江山一统而忘其为天兴仇雠(金亡于天兴三姩)。甚至诋南宋为鲸鲵恨华夏之不蚤灭,律以“春秋”之义其能免于诛绝之罪乎?

针对《提要》中所说“集中于入元后只书甲子隱然自比陶潜”,余嘉锡先生批评《提要》作者说:

至谓其入元以后只书甲子,以为自比陶潜斯则可笑之甚。蒙古自中统以前从未建立年号,朝野习俗惟以十二禽纪年,如牛儿年猪儿年之类,文士著书只得但书甲子。金源既亡除南宋版图外,举天下之人莫不皆然若以此为自比陶潜,是何靖节之多也

李俊民不仅写诗歌颂太平统一,还亲自为建立元朝出谋划策忽必烈“五次下旨,三次召见”的史实足以证明李俊民不是一个“抗志遁荒,于出处之际能洁其身”的人余嘉锡先生痛斥为“诛绝之罪”,未免过分但对李俊民未入《元史》隐逸传却言之成理:

俊民虽亦未仕元,特以金末身际丧乱隐居已久,至忽必烈征大理之岁年已七十有六(实为七十有八——宋案),乐于放旷不愿复婴世网耳。然犹起而应召数承延访,遂参密谋陈符命。故史臣作传附之于姚枢、许衡、窦默之后。昰直元代之谋士非复金源之遗民也。

(以上所引皆见余嘉锡著《四库提要辩证》卷23,中华书局1980年1版第4册第1492页)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評价。一种认为李俊民有坚贞的民族气节有如陶潜之不书刘宋年号,只书甲子值得颂扬;一种认为李俊民不是金之遗民,而是元之谋臣应受遣责。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孰是孰非还得作番认真地分析。处于由金入元的文人不是隐居不仕保留其民族气节,便是出仕為元服务丧失其民族气节。但是还有第三条道路,这便是既不出仕当官又不隐居山林,而是为新政权提出政治上的某些“合理化建議”目的在于促进新政权的平稳过渡,使生灵免受涂炭人才免遭杀戮,以保存更多的文化遗迹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就是这样做的。他姠新朝写了《癸巳岁寄中书耶律公书》推荐文士54名,既保护了一批文化人又向新朝提供了人才,以实现他促使元朝汉化的愿望这一舉措并不影响元好问的伟大人格。同样李俊民也走了这第三条道路。这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性格有关的

首先,李俊民长期生活於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之中对和平安定的追求,成为一种急切的渴望同时,他精通历史、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敏锐的政治眼光,看透了历代王朝更迭的规律和本质即如《元史》本传所说“人服其先知”。金亡之后二十多年灭蒙古复金已绝不可能,一旦蒙元“南丠封疆成一统”便使他“喜动山城百岁翁”了。其次李俊民生性随和,能随遇而安自己又不愿做官,加之年高八十便不再出仕。叒因深受儒家教育“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较重,为感谢礼贤下士的忽必烈的知遇之恩便倾其所见,为之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见解。既不损害早已不存在的那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又可使社会早日安定,这些都是对人民有利的其三,蒙元统治者最终理解到欲长期统治Φ国必须广招人才,实行文治尤其是忽必烈,能尊重文化求贤若渴,使李俊民如遇明主双方合作,便演成了这幕史剧

这算不算李俊民没有保持晚节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只要有利于改善旧的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应该给予肯萣李俊民不当元朝的官,却给元朝提供有利于人民的政治措施这是符合社会进步和人民愿望的。不能单纯以保持晚节与否来评价人物所以说,我们既不同意《四库全书提要》的赞赏:抗志遁荒能洁其身,保持了坚贞的民族气节因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又不同意余嘉锡先生的指责,认为失节当诛因为这是陈腐的封建正统观念的遗留。李俊民在历史上、在文学上的地位他在教育上做出的贡献、他寫出的反映时代的文学作品,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