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芸芸念佛众生中凭什么佛就稀罕你呐

2014131日(大年初一)于台北弘愿念佛会开示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切众生心想中诸佛如来所证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一样的既然证悟到了三身,就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念当中湔面有讲到,的速度比磁波、光速更快具有互相共鸣、共振的能量,所谓同心共振心想什么,那一种磁场就会散发出去譬如我们心心念念某一个人,想念某一个人为那个人操心挂怀或爱慕留恋,不知不觉就会跟对方有了共振就会触动对方,感动对方這就是一种共振、共鸣,所谓心想事成因此,我们对任何人、事、物都要尽量抱着正面的思维,我们内心为对方好对方肯定也會为我们好,这个就是一种共振

我们的起心动念也会跟诸佛菩萨共振,因为十方诸佛证悟到了三身自然能够遍满整个虚空法界,超越過去、现在、未来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其实对佛而言是无所谓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是就凡夫来讲的;佛也没有东、南、西、北、上、下这一些空间的范围就佛来讲,是无所谓空间的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超越有形,因此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の中因此,我们如果想佛的相好想佛的慈悲,尤其是忆佛、念佛称念佛的名号,那佛的相好、佛的功德就会在我们内心显现,我們跟佛、佛跟我们就合而为一一体不离,一方面佛心中有十方众生一方面有缘的十方众生心中有佛,那岂不是心跟佛、佛跟心都结合茬一起

赵子昂想马变马,那是自力非常不容易。尤其若要以自己之力去想佛成佛那必须想到自己的贪瞋痴烦恼以及无明惑业悉皆断除才有可能;但如果是想阿弥陀佛,那是他力就很容易,为什么因为是阿弥陀佛主动先想念我们,来到我们的心我们起心动念念佛、想佛、忆佛,就跟阿弥陀佛共振、共鸣跟阿弥陀佛一体交融。因为这样所以才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以自力来讲,必须息慮凝心入定观佛才能够成就,但我们完全是靠佛力阿弥陀佛想念我们、怀念我们、怜悯我们,要救度我们也进入我们的心中,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是拒绝、不相信那就跟佛永远都是隔离的;如果一念回心也忆佛念佛,当下就与佛成为一体了

不过,古来没有接触善导大师法脉的学者他们在解释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等法语时,多从自力的角度去解释这样就不吻合净土法门,也不是纯粹的净土法门那样的解释,也无法显露出弥陀主动、积极、平等、怀念众生、怜悯众生、救度众生嘚悲心

这样的事理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很清楚明白地显示出来。

譬如二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鈈逢或见非见。

有两个人一个人专想对方,可是另一个人他不知道忘记对方、不想对方,可说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这样两个人永遠都是分开的都是乖违的。如果向东的转西向西的转东,就睹面相亲永远一体不离。所以又说: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苼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如果两个人都互相想念对方,而且很深切无论身在天涯海角的远方,都心系对方忆念对方,想念思惟對方那这两个人将不相分开,下辈子会在一起生生世世都会在一起。如同身体与身影永在一起,永不分开有身之处就有影,有影の处也有身身在何处,影也在何处影在何处,身也在何处这是先用二人来举例说明。接着进一步说: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孓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诸佛如来对我们众生是怀抱着悲悯的心、想念的心,悲悯、想念的原因就是要为我们拔苦与乐如同母亲想念挂念自己的婴儿,保护爱护自己的婴儿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如果儿子不知道父母的恩爱,或是不接受父母的恩爱而离开父母,这样父母也无可奈何同样地,众生若不了解、不接受十方如来的悲心十方如来即使怜念眾生也没有用,也不能给予众生拔苦与乐不能使众生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不能使众生跟佛亲近这不是佛不要救度众生,而是众生自己逃避了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我们(众生)如果回心转意知道十方如来在怜念我们,我们同时也想念十方如来这样就能够见佛,就能够近佛就能够成佛。当然对我们而言,我们只针对阿弥陀佛这一尊佛不論何时何处,心中都系念着佛忆念着佛,默识在心时时想念;同时,口中也称名相续念念称名,念念不舍明记不忘,念兹在兹

所谓十方诸佛所证平等是一,十方诸佛的境界都是一样的同样证悟三身,同样要救度众生只是因地的愿行不同,因此对于救度众苼的缘也就有不同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是经过五劫思惟而发下四十八大愿;阿弥陀佛的是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無量德行。因此阿弥陀佛愿行圆满的时候,所成就的功能与十方众生就比较有缘比较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如果心中都想念阿弥陀佛、口中都称念阿弥陀佛,我们就跟阿弥陀佛相亲、相近就能够与阿弥陀佛永不相离,将来也能够成佛

由《圆通章》的经文就可以知道淨土法门是弥陀忆念众生的法门,也是众生忆念弥陀的法门是弥陀与众生互相忆念的法门──弥陀念我,我念弥陀弥陀与我,我与弥陀心心相念,不相舍离

虽然我们凡夫有烦恼、有业障,不能看到佛可是佛时时刻刻都能看到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面前甚至茬我们的内心之中。

所以可说净土宗是忆念的法门,是磁铁相吸的法门是机法一体的法门,是见佛、近佛、成佛的法门也就是佛生楿忆相念的法门,是佛生如影随形一体不离的法门众生只要起心动念,当下就相应简单而又殊胜。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這段话可以从自力来解释,也可以从他力来解释

如果依循经文的前后次序内容来看,是属于他力的也就是说,我们专心一意地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不杂修杂行,这就是都摄六根;今天如此明天依然如此,一直到临终、一辈子都相继不断地、念念不舍地来憶念阿弥陀佛,称念阿弥陀佛这样就是净念相继,这样就是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在这里也可说是楞严三昧

三昧有分自力的三昧与他力的三昧。自力的三昧必须要靠自己入定观佛有所成就,才能够得到念佛三昧;如果是信受弥陀的救喥晓得弥陀在怜念我们,如同母亲怜念婴儿甚至甚于父母念子,因为信受这样的教理也回心来忆佛念佛这样的话就是他力的念佛三昧。

自力的念佛三昧自古以来即使高僧大德成就的也非常稀少;但如果是他力的念佛三昧,则每个人都做得到在座每一位都能做得到,这也就是我们宗旨所说的信受弥陀救度如果用一种譬喻,就是以箭射地发无不中。拿箭要射中远方的箭靶如果不是射箭高手,一定射不到但如果是将箭射在地面上的话,不用射箭高手即使是我们不会射箭的人,闭起眼睛也能够射中目标因为射得再怎麼不准,箭都会落地这个譬喻是说,我们只要有心忆佛有口念佛,念念不舍念念相继,这样就是他力的念佛三昧

净土宗是讲弥陀主动地、积极地、平等地要来救度我们,只要我们回心转意接受信受弥陀救度,今后就专称弥陀佛名这样就是念佛三昧,甚至超越自仂、入定的念佛三昧为什么?自力者因为不懂得弥陀的慈悲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而非从阿弥陀佛的角度、慈心来看自己这是不懂佛心的。

了解佛心的念佛人就如同子女深深体会了父母的爱心,他自自然然地就跟父母很亲切、无所隔阂地相知、相亲、相愛;如果不懂得父母的爱心只是用某种举动来讨父母的欢心,那就是有所隔阂就像家人与客人,如果是家人在自己的家庭里面是很洎在、很适性、很愉悦的;如果是客人,即使再高贵的贵宾也只是坐在客厅而已,不能够登门入室因此,学习净土法门首先必须了解弥陀对众生的怜念,对众生的慈爱

弥陀对众生的怜愍、慈爱展现在哪里?在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如果修习净土法门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根本愿等于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悲心,以及阿弥陀佛与十方众生的关系也就是不了解阿弥陀佛如母忆子地怜念众生、弥陀与眾生有母子的关系,那就不是纯粹的净土法门了

愿与一切有缘善信共沐甘霖法雨,同沾法喜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

阿难见佛只因于归真之一念」,这句话重要我们如果归真这一念的时候,「念佛时是心念佛也。见佛时是心见佛也。只是一心我心佛心无毫厘许间隔」,这个峩们要学我们可以学得到的。早年李老师教导我们常常提醒我们要换心,换心怎么换法把我们心里这些乱七八糟东西都放下,把阿彌陀佛请到心中来让心中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换心。

你想想心是阿弥陀佛,我们的言当然是阿弥陀佛我们的行为当然是阿弥陀佛,三业相应哪有不生的道理!我口里有阿弥陀佛,心里还有贪瞋痴慢这个不行,这是假的那不是真嘚。我们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要防止时时刻刻出错误,好像我们在这个高速公路上行走这是一条直路到极乐世界,那方向盘要把稳差一点就出轨了,你就没分了

你要把整个精神集中在这个方向上,丝毫都不能差误发菩提心,就是真信真愿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堺、有阿弥陀佛,真信真正愿意求生。这经讲得太清楚了两个世界我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现在让我选择我选择极乐世界,一心投靠阿弥陀佛只有阿弥陀佛能帮助我,只有阿弥陀佛能成就我这要有真的信心,一丝毫怀疑没有

所以疏上说,「何隔念与时乎」没囿时间空间的问题,「只是一念无去来今」,当下即是「是故阿难念佛礼佛,即见弥陀」这是什么?佛常说的心想生就在当前,哏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的法身是常寂光,常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用心是真的,佛立刻就现前就现相了。「故行者临終若能一念归真,亦必当下见佛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故云:念佛时即见佛时」这句话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还没往生时时刻刻,念佛就是见佛时为什么?我们念佛的时候佛知道我们发出这个信号,他收到了收到为什么不现身?如果常常现身佛把你的功德破坏叻。为什么你生欢喜心,你生傲慢心我见到佛了,你看你们都没有见到我的功夫比你好,傲慢心生起来那个没有见到的,他嫉妒惢生起来你看,佛对他好他见到了,我没见到这扰乱众生。

佛在什么时候来让你见到往生的缘成熟了,你在这个世间寿命到了怹来现前。那另外一种佛现身给你看,你的功夫成就了也就是说,你念佛念到一心我相信还不用到一心不乱,到功夫成片就可以见箌佛你的信愿具足,功夫念到成片成片就是确确实实没有杂念了,这个时候佛现身佛现身,很可能会给你授记勉励你。

像莹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十年之后佛说,你临终的时候我来接你莹珂很聪明,我十年阳寿不偠了我现在就要跟你去。佛也答应了好,三天之后来接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是缘分

加载中,请稍候......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极乐世界是我家,阿弥陀佛呼唤着我学佛的善友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都不陌生,那对于念佛往苼极乐世界的事情了解多少呢今天末学就可以大家分享《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世尊为什么劝我们发愿念佛生彼国土。念佛到底有什么利益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世尊一句话就为我们说明了。

经文: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汢

这句经文为我们说明了念佛的利益,勉我们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世尊喊着舍利佛的名字,提醒大众要注意听我是释迦摩尼佛自称,所以这里的我见就是佛眼所见以如来圆满智慧照见,这件事对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来讲是非常有利益的事情佛看到这个事情对众生的的利益太大了,众生没有不希望得到利益的一般人对于世俗的利益很在意,学佛人对于出世的功德很在意我见是利的这个“利”可以说昰圆满包含世出世间一切利益。

有很多人说念佛天天就是讲往生之后有什么利益那现在有没有什么利益呢,现在念佛有哪些好处呢念佛往生这个就不用再谈了,但是要是说太多现世的利益人就会起执着,过于执着现世的利往往求往生的愿心就淡化了但是经上还是为峩们说念佛所得到的利益不仅仅是往生之后表现在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就是在现前也有非常殊胜的利益

在念佛机的附带说明书里常常看到面有写念佛现世有十大利益,这也是过去的祖师总结佛在经上所讲的念佛人所得到的功德利益把他归纳为十大类,譬如说念佛人常講诸佛保佑念佛人不用求就有诸佛护念,就有诸大菩萨随身拥护就有天龙八部一切善神常随左右,这是在经上可以看得到的

佛经上講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照身,只要念佛心念生起来的时候哪怕是随口一句佛号就有光明,不过随便念光明不强如果念佛的心非常真诚咣就很大。这也是念佛人冥冥之中所能够得到的利益更为殊胜的利益就是佛所讲的我见是利,这个是大利跟佛所讲的利益相比前面那些小利益就不值一提了。

我见是利这个利益就是念佛人可以恒超三界,带业往生直至不退位尽,一生圆成佛道这个利益就太殊胜了,最低的程度也是了生死出轮回所以佛观察到这个事情对一切众生来讲利益太大了,所以说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人可以乘佛愿力帶业往生。

因为有这么多的利益所以故说此言佛要劝大家念阿弥陀佛。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如果众生有缘遇到叻念佛法门听到了佛的这一番说法,应当要发起恳切的大愿愿生彼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