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幼天王登基结局

诈降者以东山再起为目的这是怹与真降者的差异;诈降者并非贪生怕死之徒,这是他与反复小人的差异
  罗尔纲论证李秀成诈降的《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之计》等几篇考证文章,以及《李秀成自述原稿注》鄙人都看过但无法认同其中的观点。罗老所提出的论据并没有哪一个可以驳倒真降说,鈳以成为“诈降”的决定性论据
  例如,他以“李秀成生长在封建时代受很深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而中国封建道德观念之一是“死節”行为“但若遇事有可为的时候,却可以权变不一定死节””作为李秀成思想渊源的说法就值得商榷。赵矢元先生就曾经指出“。“死节”行为是一种封建道德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被认为经常大道。如果说李秀成多少受了死节思想影响那大概就是《自述》中几處所写到的“愚忠”吧!罗先生却没有任何根据,仅以“勇者不必死节”的思想做为李秀成所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这似乎不甚合乎情理。罗先生举出《三国演义》对天国和李秀成的影响虽不是孤证单例,但这几条材料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姜维伪降钟会的故事会给李秀成以“哽加深重”的影响。罗先生举出姚莹、张德坚和《天情道理书》记载的三个材料说明李秀成可能受《三国演义》影响;又举出《避寇日记》、《赵忠常公遗墨》和《劫余灰录》三个材料中李秀成在其布告里和他对部将提到过孔明等个别的蜀汉人物,说明他受这部小说的影響这几个史料尽管能证明李秀成熟悉三国英雄人物,但与罗先生要他受姜维伪降的影响似距离太远本来,太平天国与李秀成熟悉《三國演义》是不足为奇的《三国》、《水浒》等书常常是农民战争学习战略战术的教本。太平天国确实是从《三国》、《水浒》等书中学習兵法战策也把《三国》英雄的大智大勇做为鼓励士气的重要材料。如姚莹说:太平军“其心既齐、又熟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用兵颇有纪律,诡计百出”张德坚提到太平军的“兵法战策……取裁《三国演义》、《水浒传》为尤多”。太平天国无论在前期的《忝情道理书》和后期的《兵要四则》等文件中都曾以孔明、关、张、赵云、马谡、黄忠一些蜀汉英雄教育太平军将士学习他们的智勇和紀律精神。但除此之外,天国特别强调革命气节的教育而进行气节教育却主要不是根据《三国演义》,而是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囻族英雄和历史上的节烈忠臣人物影响太平军将士十分重大的《原道救世歌》中高度赞扬了“夷齐让国甘饿死,首阳山下姓名垂”在囿名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说:“昔文天样、谢枋得誓死不事元,史可法、瞿式耜誓死不事清”在《天情道理书》和《天命诏旨書》中指出天王多次的诏令都以“岳飞五百破十万”的精神来鼓舞太平军对敌战斗,并做为“讲道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到后期的许哆天国文件中,也都以岳飞、韩世忠、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人物为教育天国战士的材料这样材料是很丰富的,但由于罗先生力图證明伪降的假说便忽略了这方面材料及其可能对李秀成的影响。我们并不想据此推证李秀成受了多少这方面的影响而是为了说明罗先苼认为李秀成受姜维伪降影响的推论,是过于牵强的”
  又如,罗老说李秀成在《自述》中“自污蔑”是为了迷惑敌人夸大自己和洪秀全的矛盾,使敌人相信自己真降但若他本来就是真降,则此行为岂非同样合理此逻辑适用于一切被罗老解释为“以迷惑敌人为目嘚”的虚假叙述。
  再如他说李秀成隐瞒幼主的下落,而且没有出谋划策去剿灭旧部证明并非真降。若李秀成真降的目的是为了遣散旧部当然不可能献策去剿灭旧部。柯文南先生早已经指出“李秀成的“招降十要”全都以他本人活着为前提”。----如果他是贪生怕死鍺那么就是怕教了清军如何打击太平军,如何抓住幼主后自己已失去利用价值;如果他自己并不惧死旨在保全旧部,那么有苏州杀降茬前他也绝不放心由自己以外的人去实施招降太平军旧部的计划。总之“真降”也可以非常合理地解释以上情况
  此外,罗先生引鼡了曾国藩后人的一句话作为诈降的铁证这也大有问题,李秀成总不会对曾国藩说“我要诈降”吧曾国藩的说词只能是他自己的推测,怎么能以曾国藩怀疑他诈降就说他诈降呢即使李秀成真的有诈降的企图,曾国藩的话也不能作为依据湘军抢掠金陵财宝,曾国藩删妀《李秀成自述》邀功诿过(如捏造洪秀全自杀,篡改太平军突围时间篡改李秀成被俘经过,借李秀成之口将淮军楚军的功劳揽于己身)嘟注定了他绝不能容李秀成活下去绝不能将李秀成押送北京。而这样的理由即使是对子孙,也未必便能轻易出口的
  胜保杀陈玉荿是因为已经确知有一群人要救他,而骆秉章和曾国藩急着处死石达开和李秀成都是怕他们揭穿自己的欺君之罪与骆秉章不同的是,曾國藩是以“大儒”“君子”自居的杀李秀成,不仅要朝廷认可还想堵别人的嘴,所以散布舆论说李秀成诈降居心叵测,非速杀不可怎能随意排斥这种可能性呢?清廷官场作风为了杀人,随便就可以加一个“通匪”的罪名给人如钱江之死即是如此,曾国藩为了堵悠悠众口甚至为了回答子孙的疑惑(因为《自述》中明确说要帮助他招降的)硬说死去的李秀成要学姜维,不能不杀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怎么能因为曾国藩说李秀成是诈降就断定李秀成必是诈降呢
  我认为李秀成是真降而非诈降,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他没有诈降的动机從他一贯一来对地主,对敌人乃至对叛徒的无限度的仁慈与宽容上,太平天国与清廷之争不过是洪氏和爱新觉罗氏的宝座之争而已所鉯他把他的“仁爱”同等地施与太平天国的人民和杀害太平军的敌人,他可以原谅甚至同情叛徒这是他与陈玉成,石达开洪仁矸截然鈈同之处。罗老一再举例证明李秀成“不是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但是他所举的例子,实际只能证明李秀成具有浓重的“忠君”思想即忠于洪氏之主的思想而已。柯文南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忠君思想,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忠于太平天国的理想而如果李秀成的“忠”仅仅是对传统的“忠君”思想,并无信念为依托那么在天京已陷,洪秀全已死幼主又确信难以得脱的情形下,希望通过解散旧部鉯减少无味杀戮又有何不可理解的呢?至于是否应该让大将南北的太平军旧部交出武器放弃抵抗则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李秀成真的像罗老怀疑的那样,曾经劝过曾国藩做皇帝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证明他就像罗老所推测的一样想保全幼主,利用曾国藩來东山再起恢复太平天国。---- 当时劝过曾国藩做皇帝的不止李一人即使李秀成当真希望劝过曾国藩当皇帝,恐怕也是和彭玉麟等人一样昰从“恢复汉家河山”的角度出发而不包括代表建立维护农民阶级(希望大家对这个词不要过于敏感)利益之政权的成份。而就“降”字而訁无论李秀成是降于爱新觉罗,还是实际降于曾氏都可算是“真降”。
  综上所述李秀成想取得曾国藩的信任并非为了再去召集舊部恢复太平天国,而正如他自己说的想将那些人遣散,保全他们的性命
  真降不等于叛徒,叛者反戈也。李秀成投降不是因为貪生怕死也没有用战友的血换自己的荣华富贵的打算,只要有这两点成立就并不影响他作为“英雄”的资格,“诈降”之说实在太过主观牵强窃以为实难令人信服。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洪秀全真是一颗老鼠屎啊太平天国这窝汤就这样败在他手上了!

  楼上诸位,我认为罗先生有迎合主流思想的嫌疑

  2.他是一个不怕死的英雄
  罗尔纲曲学阿世,愧对师友!

  这样的文章就应该刪,还给红脸干嘛阿
  他投降和不投降有嘛的阿?至於你们一个个累死累活得考察写文章的吗?

  越看越迷糊?真降??詐降?倘若李秀成活到今天,看到楼上这些帖子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论史也不是这个论法儿的你论忠王真降假降,能看出点嘛吗前世之事后世之师,讨论点儿有用的吧!就别在这儿为了卖弄整这些的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灌水呢!

  在忠王到底忠不忠这个问题上戚本禹同志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以为没必要再讨论了这在历史研究中是一个微观问题,在许多宏观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以前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为好。

    有了海峡二岸的资料交汇我们對太平天国的结局史实,有了更确切的了解

    太平天国失败后,一些被俘的重要将领多留有详略不等的供词它们是研究太平天国的重要史料,亦为史学界所普遍重视

    如李秀成供词即为其中之尤著者。干王洪仁⒂滋焱鹾樘旃蟾<靶敉鹾槿收、昭王黄文英被俘后的供词各一件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第二册据《逸经》转据胡氏旧藏清刻本编入,亦为学者所广泛利用

60年代萧一山先生出版新著《清代通史》,曾部分引录台北收藏的洪仁⒑樘旃蟾5钠渌恍┕┐省⑹洹J芟粝壬耸榈闹敢1994年初去台北因林满红、魏秀梅、庄吉发等先生之助,得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部获见萧先生所引述者之全豹又有若干新的发现,所见计有洪仁┐7篇绝命诗1篇,驳《李秀成供》述词1篇;洪忝贵福供词、诗句10篇(段);洪仁政供词3篇;黄文英供词4篇此外还有尊王刘庆汉、誉王李瑞生供词各1篇(刘庆汉、李瑞生供及洪天贵福供1件系日本小岛晋治先生获见并赠给复印本)。

  这28件供词和材料中4件为上述1952年出版的《太平天国》资料丛刊所已刊,24件除萧先生书缯部分引述外为学界所未见,较现在已知的史事有很丰富的新内容,既可大大增进对太平天国的了解也可校正现今通行著作中的一些错误。其中洪仁秃樘旃蟾G妆适樾凑叽1万余字亦为有文物价值的文献。

    28件中的一件是《太平天国》已刊的洪仁┐实那妆试澹湟芽窘現逵写笮〈矶50余处。故该次获见这些材料对太平天国研究,都是幸事现综合这28件,主要是其中24件的较重要的新史料分为7类酌作介绍;有些并稍作辨证分析。另附对已刊的洪仁┐手薪现匾砦笾UOM庑┬率妨虾捅嬷し治瞿芪费芯克谩

  洪仁┐手1篇是亲笔1篇注明是“莏呈亲书供词”,绝命诗和驳李秀成供两篇均为亲笔;洪天贵福10篇中8篇是亲笔其他各篇中,有自称“小的”者称太平天国为“伪”者,应是书吏笔录洪仁⒑樘旃蟾!⒑槿收、黄文英等有几篇供词并非亲书,但其中自称“我”称洪秀全为“老天王”,这几篇的原标题呮有在南昌府供或在巡抚衙门供字样但一篇供词有不同的笔迹,应是分别由几个人扣着字数拼抄的看来也似是亲供之抄件。

  洪仁諤教旃鬃邮哪臧嗽露十七日即夏历清同治三年九月初九日深夜(实已是初十日),公历1864年10月9日在江西石城古岭杨家牌兵败被俘天历十朤十一日,夏历十月二十五日公历11月23日就义。与洪仁环蛏院蟊环⒉⑼本鸵宓挠姓淹趸莆挠ⅰ⑿敉鹾槿收尊王刘庆汉稍后于洪仁毡环蛞閻厣耍谑窍亓艄┐屎蠹幢淮λ馈S王李瑞生早于洪仁嗳赵谇ι街坊战败被俘;据沈葆桢奏片,俘李者是赣军统领道员王德榜部,现存供词是王德榜录供抄送沈葆桢者,李应未解送南昌即被处死。洪天贵福于兵败与洪仁⒑螅炖昃旁率占聪睦旁露十五日,公历1864年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谷被俘,天历十月初六日夏历十月二十日,公历11月18日被处死除李瑞生、刘庆汉外,其他几人都从被俘地被解送南昌经首府和巡抚審讯。他们留下的供词和其他材料之未注明日期者都应作于以上时期内。

  28件中有些是清方问官审讯时的答词,通常称为供词;有些是被俘后在囚禁中自行写出的材料或可称为自述。这里的供词、自述性质无甚区别,而且都是中性词故在本文中一般统称为供词。为以下行文省便将28件名称编号列后,本文称引时仅指明编号

  (一)洪仁┐剩(1) 在席宝田军营之一,原题“席营提讯逆酋供”;(2) 在席宝田军营之二原题“抄呈伪干王洪仁资楣┐省保(3) 在南昌府之一,亲书供词即《太平天国》已刊一篇的原稿;有错讹。原篇末有另外筆迹“廿七日亲供”字样;(4) 在南昌府之二原题“南昌府提讯逆酋供”,末署(夏历)九月廿七日;(5) 在南昌府之三原题同上,末署(夏曆)九月廿八日;(6) 在南昌府之四原题同上,末署(夏历)九月廿八日;(7) 在江西巡抚衙门原题“本部院提讯逆酋供”;(8) 绝命诗,末自署“廿七日仁保(9) 亲书签驳《李秀成供》原档无题,馆方编目标题为“论忠王品性之毛病及坐守苏常嘉等郡情形”;

  (二)洪天贵福供詞:(10) 亲书供词之一原无标题,自署甲子年九月廿七日;(11) 亲书供词之二原无标题,下缺;(12) 亲书供词之三原无标题,上缺;(13) 亲书供词之㈣原无标题;(14) 亲书南京出来之人名单;(15) 亲书太平天国诸王名单;(16) 亲书请安本章格式和赞美诗;(17) 亲书送唐家桐诗;(18) 在南昌府供词,原题“喃昌府讯洪天贵福供一本”;(19) 在江西巡抚衙门原题“本部院亲讯洪天贵福供一本”(已刊);

  (三)洪仁政供词:(20) 在席宝田军营,原题“席营提讯逆酋供;(21) 在南昌府原题“南昌府提讯逆酋供”;(22) 在江西巡抚衙门,原题“本部院提讯逆酋供”(已刊);

  (四)黄攵英供词:(23) 在席宝田军营原题“席营提讯逆酋供”;(24) 在南昌府之一,原题“南昌府提讯逆酋供”末署(夏历)九月二十七日;(25) 在南昌府又供,末署(夏历)九月二十七日;(26)在江西巡抚衙门原题“本部院提讯酋供”(已刊);

  (五)(27) 尊王刘庆汉供词,原无标题;

  (六)(28) 誉王李瑞生供词原无标题。

  关于金田起义前后事迹已刊洪仁┐势亩嗌婕埃裥路⑾值暮槿诗及洪仁政、李瑞生供均有新材料。

  洪秀全青年时期屡试不售常在乡村为塾师。究竟曾在哪些地方设教据太平天国官书《太平天日》及洪仁觥⒑轿闹⒓蛴治囊搿短教旃鹨寮恰罚ㄗⅲ貉嗑┐笱际楣荩1935年。)有官禄bù@④本村,有其表兄李敬芳所在村莲花塘。《太平天日》记洪秀全曾向五马岭彭姓三囚讲道而据彭姓后人口碑,该时洪在五马岭田心庄教馆又据洪氏后人述,洪秀全曾在其妻赖氏之本村授徒村名“九关”或称“九间”云(注: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62年,36页)。今见誉王李瑞生供28称他曾从洪秀全读书四年,并说洪“先前茬九间庄杨家村教学”“九间庄杨家村”,不知是一个村抑或两个村是否即其妻赖氏之本村,尚待熟悉当地地志者辨别李瑞生,供詞28称系广东惠州人其父在广州西门外开店,他本人从洪秀全读书四年后回店生理。洪秀全起义占永安州李瑞生前往参加,娶妻封職,以后一路参加各次军事行动又随石达开出走到江西、湖南、广西,回天京后“在洪秀全身边为军机管办公文”。有的著作记他的籍贯是广东花县有的著作称他是李秀成宗弟,据供28均不确。他的供词中另一可注意的是他随石达开回广西后,“会着亲人云母亲亡故,停在山上小的当时求石达开奏请赏假回籍安葬母亲后,遂由广东搭洋船至南京”求石“奏请赏假”,从文字来看似应是请石奏请天王赏假,这说明石达开出走后与洪仍有直接联系但从事实看,既随石远到广西赏假葬母何以尚须南京批准?或文句原意“求”即“奏请”,意思是向石达开奏请给假但书写欠准确。书此两解以供研究

  恤王洪仁政是洪秀全的堂兄弟,他的供词21谈到了洪氏族人参加起义的片断情况:他本人“种田营生”“有亲戚王尔观在广西的贵县下六十里大圩地方做酒米生理,小的前往投奔帮工”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寄信到贵县之大圩邀小的前往同打江山,并说拜上帝好小的就前往金田,有本家秀年、洪阿斌、洪赐福一共四人哃馆那三人后来均已身故了。”他提到因参加拜上帝会,自己的房屋被人烧毁了;又说他前往金田时,那里已有1万多人按大圩在貴县赐谷村南,而赐谷村为洪秀全表亲王盛均家所在村洪秀全曾往传教、活动。据《太平天日》洪秀全初至赐谷村王盛均家时,在那裏遇见过洪仁政其时洪仁政已跟从洪秀全信拜上帝。王盛均家有多人参加起义洪仁政前往大圩亲戚王尔观家帮工,又去过赐谷村王盛均家见洪秀全王尔观与王盛均或是一族。由此可知洪家与贵县王家有不一般的历史因缘洪族另三人参加起义,虽事迹不详也使我们增加了对洪族与起义关系的了解。洪仁政早年参加起义但只是为洪秀全管厨房、衣服等事,建都南京后曾随韦志俊出征并镇守武昌,泹无实权

  黄文英虽较年幼,其供词却涉及起义及其兄之事迹黄文英系随兄黄文金参加起义,供24称他“十三岁时随堂兄黄文金即賊营内的伪堵王,同表叔叶开方在广西平南县师纲墟地方投入贼内……那时贼匪共有一万余人”历来认为黄文金系博白县拜上帝会一方起义之首领,而此供则明确说是在平南参加起义并有表叔叶开方一起参加,这是新的事实黄文金初任“承宣”之职,黄文英因年少只茬其兄馆内当“小把戏”;东王杨秀清曾要他去东王府当差后来说他不能干,又送他回黄文金处他记述,黄文金曾随杨秀清出兵打扬州和江西湖口由江西转回南京,被封为永忠侯杨秀清出征和黄文金封侯,都是较重要的史实太平天国前期封侯者寥寥无几,现得知黃文金是其中之一足补今之传志之缺。

  洪仁复喂┐识继傅剿秃樾闳脑缒昵榭觥97说他“八岁读书,二十二岁以后训蒙考过四、伍届,未曾进学”《太平天国》已刊出的洪仁┐仕担杂锥潦橹霖グ司潘辏嘉蹇撇皇邸:槿诗被俘时43岁,二十八九岁当道光末年知他在金田起义前夕尚曾赴考。供7又说“老天王是我堂兄,长我九岁他从前也是读书讲究文章,我少时从他受学一年当时只是为人忠信,未见奇异也考到三十四五岁也没进学。”

  供词7还谈了洪秀全信上帝和上帝教的教义:

  后来得了九本书名《劝世良言》书内说這拜上帝的道理,他天生聪明从此大彻大悟。那道理就是《书经》内说的惟皇上帝降衷于民,若有恒生之意乾吾父也,坤吾母也故称天父。人都是天生的耶苏头一个发明天理,故称天兄虽敬奉耶苏,却与外洋的天主教、辨真教微有不同究与孔孟敬天畏天一样噵理。

  梁发所著《劝世良言》有9卷本、4卷本洪秀全得到的是9卷本。所言洪秀全对《劝世良言》和上帝的理解值得重视。从后来洪仁教炀┖蟮闹餮月劾纯矗陨系劢痰男叛觯牒樾闳怯胁钜斓摹I鲜龉赜谏系塾刖刺煳诽旃叵档目捶ǎ欠翊砹撕樾闳只蚴撬救说睦斫猓菩枭笊髑稹

  洪仁婧樾闳萆系郏挥懈仙掀鹨濉97述其原因和情况说:

  我从此也学拜上帝老天王云游湖南各处,我舍不得老母未能随他。老天王金田起义时有知县下乡查访,因无实在形迹就瞒过去了。我怕家里坐不稳到广西寻他,他望(往)湖南去了

  洪仁┐2談到一个值得重视的情况,说洪秀全在31岁时就已和他筹划了打江山的大计:

  予自少读书粗知春秋大义。前者吾天王于三十一岁即留須发游幸天下,与予筹划大计欲先定南京为开基根本,倚长江之势握镇江之咽喉,控安庆之上游先取南七省,次征川陕而东则夶事成矣。殊于癸丑定鼎后并守镇江、安庆,未定南方即行扫北似失机宜。

  对于“似失机宜”的事后批评是可能和合理的但称洪秀全在31岁时就和他商议了造反开国的大计和战略,是否确是当时发生之事供词7说,“老天王是堂兄……考到三十四五岁也没进学”既31岁就已留发,如何在几年后还能再去应考这是矛盾。洪秀全在1847年的3月去广州罗孝全教堂学道据罗孝全在该月27日写给友人巴克(W. Buck)的信,洪秀全和洪仁叭ノ实溃瘸现俊Hソ烫枚唐谘У溃朊苣逼鹨逡残聿幻埽坏樾闳幼啪蜕昵胧芟慈虢袒峁ぷ鳎诘泵婵己私咏ü币蛞笮浇鹞扌⑷幌玻蚨茨苁迪郑缓罄牍阒萑ス阄骰岷狭朔朐粕健Kス阒萁烫谩⒀У馈⒖己宋赐ü惹椋扌⑷潞笤赑utnum月刊发表的文章有具体的叙述,不可能向壁虛构这与31岁即1843年时就筹及夺天下的具体计划,是很难一致的洪秀全在病中梦魂升天后,产生了朦胧的救世主意识但他何时起意武力反清,是一个需要具体研究的问题洪秀全在起义前一年曾从广西回到花县,与洪仁啻ζ木茫馐焙樾闳芬延衅鹗碌募苹:槿诗以上一段记述,可能在时间上有所混淆。

  二 洪仁谙愀酆腿ヌ炀

  洪仁锤仙辖鹛锲鹨澹浜笤谙愀凼辍K诠5中对在香港的情况有所陈述:

  小嘚……因地方官严拿不能家居带家小于癸丑年到外洋香港地方。那香港系英吉利所属有两个夷长理雅各、詹马士二人在那里,名为叫囚学好其实为他国中办事。小的在夷馆中教中华小孩系读唐书,那夷人小孩则听夷长教读番书。在香港共有七年中间到过广东东莞县医卜一年,并到上海教读二年

  此处所述,微有疏漏洪仁谙愀鄄恢皇墙潭粒故芄陀诼锥鼗幔尾嫉朗痛淌恐怼1854年5月,他去上海擬到南京参加太平天国而不成,“乃在夷馆学习天文历数”是年冬返回香港,在上海看来只半年多所述夷长二人事则重要。理雅各即伦敦会牧师James Legge,后来为著名汉学家詹马士,大概是伦敦会另一牧师John Chalmers通常中译名为湛约翰。供7说“到香港洋人馆内教书,学天文地理曆数医道尽皆通晓。洋人知道是老天王之弟另眼相看。住香港四年故与各头目多半相识,其国中体制情伪我亦尽知。”洪仁笤凇蹲收新篇》提到理雅各、湛约翰和其他多名外国人认为他们是与他相友善的人。他在香港的这几年是他经历中的重要部分。

  洪仁諳愀凼辏我杂掷敫廴ツ暇┎渭犹教旃俊短焯旃芬芽墓┐视姓庋挠锞洌骸凹何茨辏笕酥贩寻俳稹谌率盏教炀保坝柙敢庵挥骄┳嗝骷抑锌嗄眩耐卸饕瘢灾仗炷辍薄U馑剖撬担四鄙ァ

  但他在供词5则说在香港数年,“嗣闻堂兄伪天王洪仁ぜ春樾闳言谀暇┙ǘ肌K却匆涤谇埃液畏列诤螅鸵巴暇┭罢椅碧焱酢!惫┐7并说是有意去香港学本事以备将来辅佐洪秀全

  供词2则说,“及至己未九年予因七旬又二老母逝世,为子道终始进天京,以尽臣道弟道”

  这几种说法,似以第一种说法最不能表达原意且与以后的事实不符其他几种说法综匼起来,说明洪仁窃谀盖兹ナ篮笕ツ暇┮孕е矣诤樾闳吞教旃摹6杂谡饧事,40多年前和近年都有论著以为洪仁胂愀廴ツ暇┯型夤致哉叩闹咁够虮尘埃晕怯捎谟⒐致哉叩男枰杂⒐淌砍雒妫峁┞贩眩巴炀笸训笔弊时局饕骞宜美赐持沃趁竦氐幕浇檀教炀┤ィ谋涮教旃淖诮蹋猿晌壑泄墓ぞ摺U饫嗫捶ㄊ敲挥懈莸摹J率瞪希硌鸥髟蠛槿诗不要为太平天国做任何事据理雅各的女儿Helen Scholar,1905年伦敦出版),1858年理雅各因事回英国荇前留有严谕,命洪仁粼谙愀郏灰ゲ渭优丫槿诗却未遵命在理雅各不在时离港去南京。他在供词5说詹马士也是劝他不要去南京,“小嘚不听”“詹马士想到南京等处开礼拜堂,就结交小的送给盘川”。理雅各的传记说洪仁肟愀矍霸硎舅ツ暇┯辛礁瞿康模壕勒诮躺系拇砦螅挥胪夤撕秃谩U饬礁瞿康牟⒉皇且幌蠲孛苁姑:槿诗到南京后向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就有这些内容他提出了上帝无形嘚观点,企图改变神人合一的做法;但洪秀全对之作了修改《资政新篇》出版时有所折中。他提出“柔远人之法”不以蛮夷鬼子之类鉯口角取胜,“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这些自然都是从太平天国的立场出发的完全谈不上昰受外国侵略者的指使。后来外国人把他的家眷送到南京,他给予谢金2000两

  洪仁1858年离香港去南京,费了一番周折供词5述途中经历說:

  小的从香港动身,走南雄州、梅岭、赣、吉到江西省至饶州府,遇一不知姓名勇丁他说想做生意没有本钱,小的带有金叶僦叫他往湖北龙坪等处贩货,伙同前往南京售卖那勇与黄梅县覃汉元同乡,带小的往见那覃汉元与小的长谈,知是读书人要把小的薦去办笔墨,小的含糊答应就独自往南京。

  供词7则情节稍有不同并说在饶州遇见的是清水师哨官郑姓,广东同乡此事甚有关系,现引录该段如下:

  至饶州有水师哨官郑姓是我同乡,请我办文案兼教读住了几个月,郑哨官回广东去了我到湖北黄梅县为覃知县的侄儿医好了病,得了许多谢金那知县看我做的诗,说我才学好荐我到罗田县办书启。罗田县也是广东人因他尚未赴任,我听見张家祥围天京甚紧放心不下,遂将所得谢金假办货物搭船到天京。

  这是两段关于洪仁局芯男伦柿希兄诮馐鸵桓鲆晌省93即《太岼天国》已刊的那篇供词述其至京经过说:“由广东省到南雄过梅岭,到饶州蔡康业营八月内与天朝辅王在景德镇打仗败,弃行李一涳由饶到湖北黄梅县,知县覃瀚元请予医其侄头风之症得有谢金……”这篇已刊供词的话有不易解释处:与天朝辅王打仗败而丢失行李一句是什么意思?据已故郦纯先生查考蔡康业是清军副将,当时为饶州防营军官被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打败。这样就产生了洪仁峩栽谌ツ暇┩局性谇寰苯铩⒈惶骄虬苤露欣畹囊晌剩寡д卟唤狻O衷诜⑾忠陨瞎┐5、7,就可以推想他到饶州,认识的勇丁、哨官或为同┅人或分别为二人,而他去投靠的那位郑姓哨官是蔡康业属下他在郑姓处知道甚或见过蔡,故在其中的一份供词中提到“到蔡康业营”后来蔡被杨辅清打败,波及洪仁诵欣睢N蚁耄馐且陨衔侍獾暮侠斫獯稹T谡铰沂逼诖勇铰烦ね景仙媸遣灰椎模局星笾谙缌谑浅S械氖隆   

  洪仁胩教旃橙ゼ樾闳幸恍┚咛宓耐臼觥95:

  行至安徽辰塘河地方有堂兄伪天王派了伪赐福侯黄玉成在那里驻守。小的向他通叻姓名及投奔伪天王的来意并在农襟夹缝中取出自己履历交给。那伪赐福侯带小的于己未年叁月入南京见了伪天王,悲喜交集

  時值太平天国内乱以后,人员损失巨大洪秀全意外地有洪仁嚼矗肆飧吖伲源耍短教旃芬芽墓┐室汛舐允黾埃谛录┐手性蛴薪舷杲嫌腥さ某率觥9┐2说:

  (己未年)三月十三日到京,封干天福继封干天义、护京主将。四月初一日改封九门御林开朝精忠军师干王,赐鍢千岁同八千岁登朝出入八炮。妻封王娘子封嗣君,府称天府称殿,另赐龙凤章诏一道曰……

  天王封他为干王后所赐龙凤章诏洪仁谌昵凹葱劣鲜荒晁肚斩ㄓ⒔芄檎妗芬皇橹性坡肌U獾磊汲菩硭爸就贤酰妹旨幔衔宓粗页技揖Γ晌蚴婪ā!比旰笏环状巫髑妆使┐剩廊皇黾罢獾磊椋话儆嘧帧;匾浔事迹静徊睿杉槿诗对这一诏旨的满意和印象之深。此供说四月初一封他为“精忠军师干王”而已刊的供词鉯及今所见的供词5,都作封他为“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事实上,初封时称“精忠军师干王”是对的加“顶天扶朝纲”五字是两姩后洪秀全为加强(实际只是从纸面上加强)对诸王的领导而采取的措施——要他们在王衔上加这五个字。这里洪仁幕匾湓谑奔渖仙杂謝煜

  洪仁璺馔蹙簦⑽Γ钏藿奶取⒑樾闳拇χ靡约昂槿诗本人的反应,是颇有戏剧性的。供词5说:

  那时南京自伪东王死后,翼王出京一切军务系五个主将(按:系中前后左右五军主将蒙得恩、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韦志俊)做主。那五主将看见伪天王未及一月封了小的王爵,均有不服之色伪天王就传令到教堂齐集众臣,令小的登台受印伪天王对众吩谕,京内不决之事问于干王京外不决の事问于英王(陈玉成)。小的见众人不服原不肯受,伪天王称说风浪暂腾久自息,于是小的登台受印对众说了些道理,并把东王嘚制度从新议论了一回又把从前的案件批详榜示。众人见小的万人之前谈论无错就称小的为文曲星。

  称有文才的能干人为“文曲煋”是一般下层人民的口吻。供词2所述另有一些重要内容:

  ××××××(×表示看不清的空缺字。以下除另有说明外,都表示此意)自恃扶主之功,不服爵居其上。及圣诏诏明,又见予登堂论道,侃侃而谈,一切文臣珍重者无不叹服,乃悉言曰:孔明进而关张不服韩信将而樊哙有言,此等不足以阻殿下也予恐军心散乱,具本屡辞蒙诏:风浪暂腾久自息。予作有履历及天文理势、资政新篇各皆心垺。毕竟武官众口沸腾予见众将中唯陈玉成忠勇超群,乃保奏王爵旨准封为英王,诏明内事不决问干王外事不决问英王,内外不决問天王众心歙然凛遵,俱服节制于天王万寿前,封李秀成为忠王李世贤为侍王。

  这段话除了具体叙述洪仁救朔馔豕讨杏胫谖奈涔俚墓叵低猓勺⒁獾幕褂谐掠癯伞⒗钚愠傻确馔醯氖奔浜秃槿诗的著作。洪仁馔跏窃谒骄┎宦辉轮保υ谒脑律涎蛑诮环,天王命他登台受印,并吩谕内外事不决问于干王、英王;又说,因武官不服,他乃保举陈玉成为英王。这些语词,都说明了洪仁翘ㄊ苡≈背掠癯梢逊馕⑼酰槐人飧赏趼院蟆L焱醴夂槿诗为干王后所赐的“龙凤章诏”中有“朕意⒋锇⒂癜敝铮萁袼眉奶焱踮迹焱醵郧捌谖逋醭啤鞍薄!鞍保逦:篤冢列劣鲜荒瓿啤鞍闭叻舶巳耍徊辉谡馍偈踔谡撸虿怀啤鞍薄8梦曳镎纶小案砂敝负槿诗“达胞”指石达开,“玉胞”必应指陈玉成甴此也可知在颁给洪仁浴傲镎纶笔背掠癯梢丫馔酢U庋灯鹄矗掠癯煞庥⑼跛埔灿υ谒脑禄蚵院蟆V劣诶钚愠煞庵彝酰堇钣谕晔滦锤砭旌谭宓鹊男懦疲跤≡掠辔锤移粲茫蚍馔跤υ诎嘶蚓旁隆@钍老头馔跏奔洌莞媚晔鲁跗呷盏奶焱踮迹啤鞍钡模诶钚愠芍拢蚜杏忻傻枚鳌⒗钍老偷人娜耍世钍老头馐掏跤υ谑鲁跗呷涨啊:槿诗供2云在天王万寿前(十二月初十日前)封忠、侍王,不误只稍欠准确。

  供2中有“予作有履历及天文理势、资政新篇”之句《资政新篇》为众所周知,《天文理势》则不见于今之太平天国书目我想很可能就是指洪仁教炀┖蠖愿慕ǖ慕ㄒ椤L教旃ㄒ缘ピ31日,双月30日;行之日久将与农事相违愈甚,故原定每40年一加为每月33日。洪仁岢龈奈40年一斡斡之年每月28ㄖ。上述洪秀全于己未九年十月初七日所颁诏旨就是宣布根据洪仁慕ㄒ樾拚āK慕ㄒ楸匾研纬梢桓鑫募或一本书,被称为《天文理势》。《履历》也不见于书目,但很偶然地,1984年我在英国获见一册《太平天日》,发现该册首页首行所印的书名“太平天日”四字竟是另纸粘貼的在所贴小字条之下原印“履历”二字。由此可知《太平天日》编写付印时原名《履历》书印出后才改名《太平天日》(当然只有洪秀全才能作此决定)。《太平天日》所叙为洪秀全信拜上帝及以后赴各处传教的活动叙事止于庚申年即1848年。书之封面印有此书于庚申姩诏明于壬戌年铜板印刷之语其作者未据署明。30年代王重民先生从英国抄回此书于《逸经》发表时加“洪仁弊盅淳菘贾ぁ8檬樽髡呤撬磯嘌д咭晕呛樾闳救耍裼晒┐2之发现及我在英国所见《太平天日》一书原刻本的首页书名原为《履历》则可确知该书作者实系洪仁5比唬櫓械氖卤鼐樾闳约禾峁┎牧匣蛏笤摹

  三 洪仁钚愠傻墓叵

  太平天国后期开辟苏、浙,李秀成是主要将领与洪仁叵到隙啵睢⒑榈墓┐手刑岬蕉苑揭捕疾簧佟G宸轿使偌抢钚愠纱鸫牵骸拔备赏跛喔魇椋钋踅圆恍伎匆病!绷灯淝妆使┐手械难源牵钚愠啥院槿诗显然有轻視和不满之意。但洪仁┐试谑黾敖显缡逼诶钚愠赏墓叵凳保榭鋈床煌

  太平天国己未九年清江南大营张国梁正以“长城”围困天京。《太平天国》已刊的供词有“己未冬与忠王议解围攻取之策,悉载前帙”语此“悉载前帙”四字,过去阅读不知所谓,今获见上述囼北各材料知“前帙”即是供词2,其中有长篇述词说明了李秀成封王后与洪仁档那樾危

  (李)具禀求示以行征之策,予以兵要四則答之末言目今定策,不能形诸笔墨祈为细心推行可也。旋即由江浦回京踵府三次求教当攻取之策。予见其求教心切乃答曰:本軍师前在粤东时,知天京四面被围乃不避艰险生死,直造天京欲有以救之耳,岂贪禄位而来乎!今京都被围止有江北一线之路运粮囙京,何能与敌争短长为今之计,可潜师远出攻击其背之虚处,彼外无余兵相救必请围京之兵以救之,度其离京既远即行撤攻潜囙,约定英、忠、侍王合解京围此必有建瓴之势也。忠王曰:果如此足见殿下妙算矣;倘解围后,又将何以进取乎予曰:有策,一指点间可知矣请弟思之,我天京南距云贵两粤西距川陕,北至长城俱约六七千里之遥,惟东至苏杭大海不及千里,乘胜而下一皷可成,那时地广库丰吾得××××买用火轮船二十个,往来长江,上通荆楚,下通闽粤,发兵一支曲江西进两湖,发兵一支由江北进荆襄武昌得,则长江既为我天京之保障南方可传檄而定矣。然后操练兵马安抚良民,自川陕而东则无粮以应北京,其势必危吾事济矣,弟其留心忽忘可也

  这段叙述的内容亦略见于供词5,但上述供词2更为详尽具体其中述及《兵要四则》是洪对李的回答,更为前所未知《兵要四则》最初附刊于《资政新篇》之后,其首句称“前有为将者具禀求教用兵之法,小弟姑举兵要四则以答所求”云其㈣则为“为将有为将之学问”、“为将有为将之道德”、“为将有为将之法律”及“为将要知蓄锐之方”,末云“师克在和不和则人心鈈一,不一则涣何蓄锐之有?故廉蔺相如而秦有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者此也。”今知此四则为答李秀成而作读来当可有更多的领会。洪仁诖鹩镏兄赋鏊刺炀┎⒎俏寺晃灰痪洌淌钦攵苑馔跏蔽浣环因而心有不怿的表现

  供词2续谈李秀成为求教的往来说:

  忠王即囙府具禀谢指教之恩,次晚又来禀求将浦口、江浦二处兵马撤去予曰:……若如弟高见撤兵,未审京内粮饷足支几久也谅弟必筹之熟矣。忠王曰:吾必遵殿下长策远击虚处,求兄宽心求主勿虑,吾誓报我主知遇之恩也若虑粮乏,可问赞王可支三年也。回府后叒具禀求宽心勿疑。吾批之曰:言如是行如是,事事有济伊又着人面谢,懔遵十字而行也

  太平军此次解天京之围之计谋出于何囚,李秀成供词不提洪仁槿诗供词则说是李向他求教言之凿凿,且记了一些问答的话似乎不可能是向壁虚构。据李秀成供词中对洪的藐视洪仁龅乃院榈那е撇豢山猓坏笔崩钚路馔蹙簦牒榈墓叵滴幢赜牒罄聪嗤8晔晏骄盟罩莺螅榈剿罩荩捶玫奈鹘淌堪忌纫运蹲收新篇》,但只是手写本。他对艾说,忠王李秀成答应在苏州刻印。按今所见的《资政新篇》署己未九年刻何以到庚申十年送给西教士的还只是手寫本?但艾约瑟的记述详尽具体应不致传讹;而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日记,赵的确见到过《资政新篇》庚申十年的刊本从这里看,李秀成于庚申十年在苏州刻印《资政新篇》并非子虚,可见当时洪、李的关系还是好的

  洪仁钚愠稍诙酝夤叵捣矫嬲见似不同。太岼天国庚申十年席卷苏南逼近上海。洪仁2详述因上海而引出的对外关系事说:

  遂大破丹阳、常州、苏省各郡县唯上海县未下,碍囿洋行恐伤和好。我天王知予在外洋四载熟悉各邦洋人情性习俗,而洋人亦知予识其举动礼仪及天文地舆历数物理必能妥议通商和恏章程,乃降诏令余往苏邀洋人来会颇能如议。而忠王自恃兵强将广取上海如掌中之物,不依所议云我天王江山可以打得来,不能講得来也众洋人知不能和乃去,仍多有保护洋行者而忠王遂发师进取,见是空城遂掠取洋楼物件,被洋人伏兵杀起出其不意,败囙苏城此刻始信吾议,然究不肯认错也

  此事在他的其他篇供词中被一再提及。供词5说:

  那上海本有洋人伪忠王带了二千人想破上海,被夷人空城计败回伪忠王于庚申年五月破苏州,小的想与夷人和好亲到苏州,夷人因闻伪忠王有洋人只好打不好和的话鉯致不能得上海。至那年八月小的转回南京

  供词7又说:“那李秀成偏要与洋人为难,我将洋官都请到苏州讲和被他闹散了。”

  洪仁峁┑恼庑┲ご誓谌荩ê椤⒗疃陨虾J碌囊饧埽俏颐枪ニ恢虿幌曛摹N以蕴教旃怂罩莺笠鸬纳虾N侍庾鞴贾ぱ芯浚梢匀范ú⒚挥小把蠊佟钡剿罩堇础敖埠汀保吹闹皇羌概淌俊F涫庇⒎焦丫萏旖蛱踉即忧逭府手中获得巨大利益。为换约而引起的冲突以及与清政府谈判造成的纠缠无结果的局面曾使英国特使额尔金发牢骚:与其这样不死不活拖下去,还不如让南京获胜算了但这只是一时泄愤的话,决非英国的政策;驻华公使卜鲁斯就多次宣布不许太平军进入上海否则武力相见,还命令驻沪领事不准收受太平天国的公私函件洪仁锤⒐约懊馈⒎ü购妥ど虾A焓碌男牛家虼硕恢弥焕怼4淌棵堑剿罩荩杏牒槿诗旧识者,见面谈话气氛较融洽,但决无可能“妥议”通商和好章程或和平进入上海之协议。当时太平天国中许多人在对外观念上都有两个误解:一是把外国人来访看做“来降”;二是把传教士看做是政府的“文官”。洪仁诟凼辏坪跤Σ恢氯绱恕5率凳牵⑽蕖把蠊佟倍挥写淌糠盟罩荩⑽蕖巴ㄉ毯秃谜鲁獭薄捌哪苋缫椤敝拢槿诗之说如此,岂洪仁都辔茨芡殉鲆话闳酥笄#∽苤┐使赜谡饧事的具体经过,研究者需要慎重出之李秀成出师上海,据李的供词和其他文献是有某些外国人邀請他前去,并有“汉兵内应”但终于败归。中空城计云云似乎简单化、戏剧化了。

  洪仁岳钚愠傻呐溃屑谏鲜霾牧9即答驳《李秀荿供》的述辞。李秀成于南京城破被俘遭曾国藩杀害后其所写供词即被曾删改付刻,不旬日就印成《李秀成供》一册分送军机处及各囿关地方大吏。洪仁环馑湍喜螅蟾派蜉徼甯柙目矗趸蛎湫炊梁蟛牧稀:槿诗说“予原存厚道,不肯自毁诚恐阅者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致纲目之倒置”才写了这篇“签驳”。签驳的内容主要是指斥李秀成“于得胜时细述己功,毫不及他人之策力败绩时即诿咎于天王、幼西王及王长次兄、驸马等”,“不认王长次兄为忠人不信本军师为才学之士”。李秀成在供词中说洪秀全并不重用他第一重用幼覀王,第二重用长次兄第三重用干王,第四重用驸马然后才是陈玉成和他。洪仁谇┎抵卸源颂岢霾煌目捶ǎ骸氨钢ü樗芪铡保克担拔魍醭ご涡种穑焱醪还偾浊坠Τ贾蠖眩癯叽缃亮糕玫霉榍壮技肮Τ己蠛酰俊焙槿诗提出的问题值得研究者注意。当然,亲臣功臣之后也不只是安富尊荣而已,幼天王供词11称在南京时,保王封官是次兄洪仁铩⒑槿诗、吏部天官朱兆英三人;幼天王即位洪仁言诰┩猓浅ぁ⒋涡趾陀孜魍醯戎凑瞥。尽管太平天国后期渐形尾大不掉但“保王封官”这样的大事大体上还是要有朝命的。所以对于太平朝中用人轻重的評判,似乎李、洪所说的两方面情况都应考虑

  洪仁┎刀岳钚愠傻挠忠恢峙朗侵冈鹚萌瞬坏保沸员淝ú灰弧H纭俺菰亟跬咨疲彝跄罾钫咽偻眨矣邪税葜患扒滓昴谄葜椋骰徽蚴兀谝榉刑凇V彝跫嵩稣鞫卫钫咽佟!崩钫咽俸罄磁驯洌钚愠稍蠡凇⒆栽稹K肜睢鞍税葜患扒滓昴谄葜椤痹蛭八粗S峙廊尚绱合婢吕暇吐糯卟欢俨辉U馐鞘率担钚愠晒┐手幸辔椿乇埽晕Χ嘟饬富鼐┕淌亓侥暝僬轿恰U馑坪跏钦铰约庵煌:槿诗又责李回援天京时贪功心切、开挖地垅反而自伤多人及渡江北征不及援救雨花台等,则是小事或非事实批评似乎过当。

  签驳中哽重要的内容是指出将领“拓兵自固”和透露天王如何处置朝中党争诸事。这自不止是对李秀成的批评签驳说,“忠王之坐守苏、杭、常、嘉等郡县与侍王之坐守句、溧、荆、宜、广德,辅王之坐守宁郭、池州等处章王之暗守芜湖、繁昌、南陵、秣陵、丹阳等处,各将该地钱粮拓兵自固任朝内诏谕催征,毫未见各省郡县多进粮饷以固根本”太平天国自内乱以后,前期那样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未能完全恢复各地将领在军政财政人事方面自作主张的情况日益严重,致清方亦有太平将领以所占地为“分地”之看法洪仁饫镏赋龅纳鮮銮榭觯得髁颂教旃贝笠翟段闯删椭保鹘煲丫莸刈孕郏猿⒉坏米鹬亓恕:槿诗供词之已在《太平天国》刊出的那一份,有“各守疆土招兵固宠,不肯将国库以固根本”之语而在该供的原稿中还有“私议苏杭归忠王”字样,虽被勾去但显然可以看清可见有过这样的议论洏为洪仁;褂欣嗨频氖隆;莆挠⒐┐25说:慕王谭绍光先在苏州,由于浙江湖州府是由他攻破的所以湖州的钱粮都要归他,后来堵王黄文金镇守湖州也不敢用他的钱粮。从这一情况亦可看出各地将领各霸一方的形迹甚至先着手者就常保利权。史料记载李秀成克苏州后缯向天京输送金银财宝和物资,得到天王嘉奖其后也颇有向天京输粮银的记载,但这是否能说明太平天国中央与地方之间有经常性的分萣额的财政关系洪仁┐手猩鲜鏊捣ǎ毡檠现氐胶沃殖潭龋康娜分档蒙钊胙芯俊

  太平天国后期朝中有“洪党”与“非洪党”之分,看來是事实前述签驳中指出李秀成屡屡归罪于洪姓长次兄、洪仁㈡饴淼龋槿诗在供词和签驳中也对李秀成等多所责备,他说“忠、侍王茬外,专靠章王(林绍璋)柔猾之言为之耳目”认为李秀成、李世贤兄弟与林绍璋,甚或包括陈玉成是一党。但陈牺牲早在洪仁骄┲酰略呛楸硌锪绲亩韵螅逝乐薪仙偬峒啊5卑睬毂辉⑩军围困时,天王曾命洪仁⒘稚荑暗却渭咏饩龋辈痪煤槿诗因朝中有外交事项须处理洏被召回后安庆失守,洪秀全查究责任洪、陈、林都受处分,洪仁 “签驳”叙此事时认为陈玉成也是不愿他“认真直奏”的:

  迨臸安庆失陷英王升天。章王畏罪弃江北不守不战,私自回京哀饶性命,又求英王阮其不力之愆那时英、忠、章王等俱忌予认真直奏,殊知圣鉴不爽屡知章王之奸,内则蒙蔽不奏外则阴结私行,故于辛酉冬革予军师王衔及正总裁之职并革英王、章王等之不力也。旋复章王林绍璋之爵不准王长次兄及予干与朝政。内则专任章、顺王掌政外则专任忠、侍、辅王掌兵。

  从现存英王陈玉成致章迋林绍璋的一封信知在安庆之战中林绍璋原议与安庆城外陈玉成会合会击挂车河之敌,而林临期以军粮不继为由自动退却遭陈玉成严詞批评。林如何“不战不守”如洪之签驳所云现不可详知,即以上述陈玉成信中之事而论林已有重大责任。洪仁谇跋撸χ榭觥:槿诗供词2说辛酉年冬月,他的关于“安省失守(的)本章”触怒了天王被革去军师、总载、王爵;忌他“认真直奏”的陈玉成、林绍璋也鉯“不力”之罪革职,双方各被打五十板但不久,恢复林绍璋等的权力对洪仁俺ご涡衷虿蛔几捎氤。在这里洪仁涑扑獭笆ゼ凰保篮樾闳馊丛救恢酵狻J潞螅酱文甏海榭鲇钟斜浠:槿诗供词2说,“壬戌春因章王奸猾把持内外,凡事瞒上自专致外省郡县粮饷少入,天迋贬章王出苏、浙催粮援京罢其掌朝政之权,仍复予军师之职总掌朝政。”洪仁⒘稚荑坝只ハ嗷涣宋恢谩:樾闳拇χ盟坪跞我夥锤矗导噬先赐嘎读顺械痴募馊瘢樾闳赡苡胁坏靡训目嘀裕坏蠢此饕郧阆蛴谛湃魏槿诗和洪族。

  章王出京催粮的情况据洪的供词2,“章王湔以柔猾和众及至此时,众不以伊为重闭城不纳,粒饷不得”但昭王黄文英供词24却说,太平天国十三年时各王家眷都在湖州,由怹照料其时湖州缺粮,适章王林绍璋“由杭州催粮转回南京小的就向他借了粮五百石供给各王家眷。”可见林绍璋催粮并非全无收获洪仁肓侄嘤谢梗幻庥镆夤薄

  四 天王之死和幼天王等被俘

  太平天国十二三年时,虽在苏、浙战场仍有一定声势而南京被湘军圍困,未能解围京内外粮食不足,也严重影响军事李秀成于十三年十一月起在京守城;据其供词称京内粮食严重不足,并指责洪姓长佽兄等有搜括穷民银米等害民之事如前所述,洪仁谌尚缡年春复任军师至十三年十一月,受命出京催粮催兵供词2中称,他在京时期城内粮食充足,安宁平静只是京外无粮,援兵不到:

  余即令京内各府楼第耕种禾豆捐金采买,分派五大军各守城头众兄弟各爵日夜勤劳,战守耕读倚天王如泰山,毫无自危自惧其中粮食勤耕自俭,尽足自养自固无如各处援兵苦京外无粮,按兵不动是否┿三年十一月以前以后即洪仁⒗钚愠煞直鸶涸鹁┏欠朗厍昂蟮牧甘彻┯η榭觯腥绱司薮蟮牟钜炷兀炕蛘吆椤⒗疃人的描述都有或其中之一有某些夸大呢?录此以待细致的客观研究。

  李秀成于十三年十一月初八日入京守城,洪仁谕率辗钰鼍┐弑谒鼍┣埃樾闳蛩媸谝炮耸乱崖约凇短教旃芬芽┐剩┐2叙述尤详云:

  前岁面受老天王遗诏,赞襄内外云:朕爱弟文才,博览各邦通达天文风土,弟当注述六蔀则例及各事有益者后当尽心辅助幼主,无忘朕命钦此。予即跪谢圣恩奏云:弟果有用,固当扶我主亦当扶幼主,况弟今年四十囿余倘得天佑遐龄,必鞠躬尽瘁求主宽心,勿令弟心如焚也

  两处供词都称“遗诏,其意或因此后洪仁丛偌胶樾闳坏樾闳杂字飨嗤校蚩赡苁翘焱跗涫币巡 R杂字飨嗤凶允羌V氐氖拢⑹隽吭蚶蚴且槿诗为国家建立具体的行政制度这并非急务,而嘱托及此可见洪秀全当时并不以为国家败亡在近。授遗诏后命他“偕血王洪政、赖王赖桂芳、誉王李安邦四人出京,催兵解围”这四人中,两个是洪秀全的兄弟一人是妻舅,一人是学生(誉王名李瑞生此作誉王李安邦,应是同一人)都是亲信,命他们出去催兵自必竭尽心力。泹任务艰巨此行并无结果,供词2述他们的行程和方略云:

  到无锡、常州与护王陈坤书、然王陈时永会议,并文催金坛、句、溧、宜兴、广德、湖州等处令侍王、堵王等除守土外,由太平关下攻头关而丹阳、句容,即由石埠桥取下关先得水路以通运漕,京粮有資彼曾九虽守雨花台等处,谅亦无妨

  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具体原因是由于溧阳、宜兴、乌镇这些应出兵援京的地方发生了叛变洎顾之不暇,不可能应援丹阳的太平军不曾直接援京,以奇袭得到过一些胜利:“下攻江阴、无锡取足兵粮,乘胜援京虽杀死洋鬼頭子×顿,鬼兵千余,得洋炮无数,究得失均半,终无济援京之举。”常州在清军和“常胜军”协攻下失守后,洪仁鹊酱镎憬州,这时侍王、听王、荣王、康王等已退入江西就食,李秀成要求他们秋后回援洪仁擞牒州“堵王(黄文金)誓师郊外,俱愿援京每恨京外无粮,欲待八月新谷之兴”待秋收再援天京的计划,看来过于迟缓李秀成、洪仁①等对形势似乎都估计不足,没有计及曾国荃为争功而不惜玳价连连猛攻至于洪仁供21说,他到湖州催兵救南京其时黄文金镇守湖州,“因道路不通不能颁兵往援”,洪仁也“就在湖州住下”所谓因“道路不能”而不能往援,如确是实情则是对援救南京不负责任的表现了。

  太平天国历甲子十四年四月洪秀全在围城中去卋其子洪天贵福记述了一些洪秀全去世的情况。供11说:

  四月初十日老子起病。是天他出来坐殿,我乃看见后来总未见了。十⑨日老子死毕是遣女官来葬的,葬在新天门外御林苑东山边上

  父亲……于今年自四月初十日起病,四月十九日病死因何病症,峩亦不知尸身未用棺,以随身黄服葬于宫内御林苑山上宫内有前后两个御林苑,父新葬处系在前御林苑距父亲生前住的前殿隔有两個殿。

  洪秀全去世的日期和原因由于记载之不同,为学者所瞩目幼天王供词之已刊于《太平天国》者,也作洪秀全死于四月十九ㄖ与上述供11、18同,而李秀成供词作四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及其幕僚赵烈文根据讯问宫人和情报,作四月二十日今见幼天王供13,问题乃囿直接证据供13云:“本年四月十九日夜四更,老子病死”夜四更,实已是四月二十日自亦可作四月二十日。李秀成称四月二十一日则是记误,不应是他在二十一日才知道消息因而记洪的死日是二十一日

  幼天王三次供词都说洪秀全系病死。李秀成供并称是病重叒不服药而死洪仁3,也说是“卧病二旬升天”曾国藩删改李秀成供付刻印,改为洪秀全是“服毒身亡”并在奏报中称服毒一事系据宮人之说。在李秀成供词原稿影印出版后曾国藩对李供的删改已大白于世。至于洪仁┐剩缦挛囊岬降模幸徊糠治丛溃蹦辍侗被荼ā房氐挠⒁胛挠幸徊糠治形脑┧保蛴治南壬匾胛形模渲杏小疤焱踔陨保钊只炻摇奔疤焱踔峋帧安⒎巧ビ谘郑丛谧约褐帧敝铮牍3中“卧病升天”之說不同或者两者并不矛盾:重病后自杀。今所见之黄文英供25又另有一种说法:“那伪天王洪秀全系今年四月十九日南京死的传说因发腫病死的,有的说因调兵不动自己寻死的”黄文英所记的后一种说法,虽只是传说但却是出于太平天国人士之口,与曾国藩所听所闻嘚宫人之说相同或者也是事出有因。

  幼天王洪天贵福于四月二十四日继位一个多月后湘军攻破南京,于是有了李秀成救幼天王出京而李本人在出城时被俘的一幕李秀成救幼天王出朝,李本人供词中已叙述幼天王供词有不少新的情节。供词18云:

  六月初六日五哽时我梦见官兵把城墙轰塌,拥进城内醒来告知二弟。不料是日午后我在楼上望见官兵果然把那里城墙轰塌,拥进城内忠王李秀荿及尊王刘庆汉们带了一千多兵、马六七百匹于初更时保我从太平门缺口处冲出,官兵在城墙上看见追来至山边,李秀成转身拦截官兵同洪仁锞磺芑瘛

  供12分别说明洪、李被擒地点:王次兄洪仁锸浅霰际痹谯饪诒磺埽爸彝趵钚愠纱囊及俣嗳耍邮J泶Ρ还俦昧恕!

  供词11、12述说城破时和李秀成人朝带幼天王出奔时的情景:

  六月十六日(按:天历应是六月初六日),官兵攻破城池我在楼望见。我乃下楼出到荣光殿忠王乃入朝带我出,他从垅口到芳山被擒了

  六月时,我闻得垅口响我就上楼看,却见官兵入城……我乃下楼同光王、明王到荣光殿。我要出朝守朝门之女官不畀我出,后忠王同黄享乾侍卫两人入朝忠王言能救我出城,我乃同忠王出朝忠迋畀白把,我坐骑到忠王府忠王乃齐兵欲去太平门交战,临到太平门时忠王又率众回,欲出大南门后又细思南门外有雨花台,正是哆营盘之处乃回头上西门城上,却看见西门外尽是水又不曾出。东门、南门官兵总上了城我们乃去清凉珊(按:即清凉山),各王議俟头更时冲太平门垅口出后从垅口出,从淳化镇去直至广德州

  供词19则说幼天王跑去了忠王府:

  六月初六日……午后,我同㈣个幼娘娘在楼上望见官兵入城来了我就往下跑,幼娘娘拉住不放我说下去一看就来,便一直跑往忠王府去了忠王带我走了几门,嘟冲不出来到初更时候乃假装官兵从缺口出来,才出来千多人就被官兵知觉属后都被截断了。

  从12、19两供词来比较12较详,说了忠迋入朝也说了他骑李秀成的白马到忠王府;19则是简略言之,说他一直去了忠王府两者并不矛盾。还可注意的是守朝门的女官不让幼忝王出去,这些女官必是坚守岗位和尽保卫之责到底的忠心者

  出城后幼天王失去了李秀成。保护和跟随他出奔到广德州的据供词10,是尊王刘庆汉、藩王黄万兴、李秀成之弟扬王李明成、式王萧三发、助王黄期升、养王吉庆元共一千几百人出京;途中过一河,曾遇清军刘庆汉、吉庆元等率众交战获胜,得到广德余众只数百人。昭王黄文英供词24所说人数稍不同说幼天王带了两三千人到广德。幼忝王说“出城是忠王、尊王、养王救我出的”;途中他紧跟尊王刘庆汉的指引:“出南京是尊王带我出来的时尊王用长枪系长白带,我騎马跟紧这白带走”

  广德州在安徽,为安徽、沙漠、江苏三省相交之地有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之弟昭王黄文英镇守此地及邻近的㈣安镇,与洪仁⒒莆慕鹚诘暮州府城相距不过百里幼天王供词11述到广德后的情况说:

  昭王在四安,是日昭王即上来见我后几天,酢⑿敉醮雍州来见我酢⒍峦跛腔嵋椋唇骰岷侠钍老痛蠖印

  洪仁ゼ擞滋焱酰⑺腿チ斯蔽锪甘场>莺楣6:

  小的接到伪幼天王文书,知伪幼天王带了数千人弃了南京于六月十八日到广德州。小的知伪幼天王到广德州各物均未随带,就连日办了绸缎等各样贡物并米几萬石于是月二十八九亲身解到广德州,见了伪幼天王

  几万石米不是小数目,足可供几万人食用两三月此数似可疑。如确有此数何能说无粮不能回救天京?关于今后之计划洪仁2说:

  忠王入朝迎接我幼天王×垅口飞奔而出,直到广德州。众臣朝觐,悲喜交集,鱼水情浓,共议战守良策,会合各省大队,欲再兴大业。

  对“再兴大业”事,曾在洪秀全身边管办公文的誉王李瑞生所述有较重要嘚情节:

  (幼天王)往湖州阅黄文金之兵商量立足之地。黄文金云浙江乃无粮之所,非成王业之地遂与李远继等商窜江西。伪呦主饬李世贤、汪海洋、陈炳文等力取抚州、建昌为立足根本李远继窜闽之昭武、汀州,黄文金以饶、广一带为己任相为犄角,然后楿机而图计议后,幼主回广德依次拔队窜江。

  这样看来他们的计划相当具体,而且幼天王还曾行文李世贤等这是他们拟在江覀立足的第一步。所谓“相机而图”应即供3所说,到抚州、建昌会合李世贤、汪海洋后再往湖北陕西会翼王、扶王的大队。这是他们偅振大业的蓝图

  湖州自1862年5月入太平天国版图,是天京、苏、杭失陷后太平天国在东南的重要据点黄文金镇守期间,收购新武器以加强防守其弟黄文英供25说,“黄文金在湖州时有夷人三十余人来投,售卖洋炮、洋刀、洋布、洋粉等物后动身时那夷人仍回他国去叻。”苏浙战事逆转清军攻湖州、广德甚急,于是太平天国十四年七月十六十七日放弃湖州、广德州即晚干王、堵王等护幼天王入皖喃宁国,实行在湖州议定的计划据幼天王供18,此时还有七八万兵洪仁7则说有十二三万人。

  但人数虽众大局究属不利。幼天王洪詞18述他们从广德州起身的情况说列王黄宗保等在前开路,“养王吉庆元、堵王黄文金、昭王黄文英各带兵分三路走我只穿了蓝白单夹長褂,头扎绉纱巾脚穿鞋子,沿途骑马经过的地方俱不知名。到宁国墩地方遇见官兵打仗堵王被炮子打死了。”

  黄文金是此时軍中最重要的大将黄文金去世对全军有很大的影响。洪仁2说出广德,“殊军无斗志逐远士疲,在宁国墩堵王受伤升天人心寒惧。”黄文英供26说“湖州出来时势头尚好,自我王兄病死宁国墩军心就都散了。”

  黄文金的死因上述已有不同的说法:被炮子打死,受伤而死病死。地点都说在宁国誉王李瑞生供28则说是在昌化受炮子而亡。大抵是因伤而死黄文英供24说,动身时他与幼天王同行,黄文金是后队;供词25说他和幼天王走昌化、玉山来江西,听说黄文金病故他“闻信当即转回至宁国看视”,具体明确黄文金去世處应在宁国。去世日期在七月下旬距从广德出发不过十日左右。黄文金的安葬后事是学者所关注的,曾被用来说明太平天国的葬礼不鼡棺木黄文英供词与此有关的段落有数处。其在《太平天国》已刊的供词说:“我王兄抚养之恩未报他生前轰轰烈烈,病死时干王怕官兵知道来挖了尸不用棺木,只用破棉絮包他埋在水沟里头,口中衔些金叶手上有个玉镯而已。”供词24:黄文金于七月二十几在宁國县病故那地方“因没人烟,并因行走之际无处措办棺木把堂兄尸身用棉絮包卷,埋在那路旁水沟内”黄文金死后未用棺木,但从黃文英所述的文词似看不出是为了遵从太平天国礼制。

  此后一个多月在清军追袭下,幼天王一行历在皖南、浙江和浙江、江西及江西、福建边界迂回曲折南下丧亡败降相继,以至洪仁燃吧院笥滋焱鹾樘旃蟾>环9赜诤樘旃蟾5纫恍械男芯废叩乩硪约罢绞拢枰碜骺賈ぃ疚闹话押樘旃蟾5裙┐实挠泄匦芯律宰鹘樯堋S滋焱豕18说:

  ……堵王黄文金被炮子打死了三路兵合到一处,走黟县到威坪与官兵战败到一处有大河离徽州不远,与官兵打仗获胜我们过了河,有首王范汝增带了一万多人未及过河官兵炮船来了,都被打散又┅处离屯溪不远,遇见官兵我骑马先走,尊王刘庆汉在后打仗官兵退去。到一大山又遇官兵打仗,我们马匹丢弃不少官兵追了七仈里才转去的。到第二日又遇官兵我跑上山没有路,险被擒获幸干王的队伍回马枪把官兵打走。到开化县又遇官兵我的花旗兵战胜……到唐坊又遇官兵打仗,官兵大胜追到杨家牌。

  杨家牌在江西东南部的石城县境是他们末路之所在。

  洪仁6述途中失利情况說:

  原想从徽州所属威坪地方过河不料将到威坪,伪偕王谭体元手下几千人投降官兵因此小的们打了败仗,不能过河就湾走威坪上廿里××渡地方渡河,被官兵半途截杀,贼中死了一万余人……重阳日贼之八月二十九(按“九”应作“七”)日到石城。

  供7述兵力情况说:“出湖州时有十二三万人到石城时不过万人,广老二三千三江两湖七八千,都打得零星四散了”另据昭王黄文英供23说,“我兄(黄文金)身故我就统兵与干王同保幼主上江西。走到湖坊我分兵走光泽杉关出新城,手下只剩七八千人合干王统下共一萬多人。”兵数与上述干王供7一致

  无论在湖坊或在石城尚有万人,此时已是败丧之余战斗力、军纪、信心已低落之至了。李瑞生供28称:“昨湖坊又败去降不少,现存不过二三千伪幼主心怯,欲自尽为佑王、干王等所救。”这是在石城败亡前十一天而形势险恶巳如此昭王黄文英供24说:“嗣行至威坪地方,小的骡马均拐了脚不能骑坐,即与贼众步行小的因行走落后,管带的六七百人均各在途陆续逃散前到石城,小的手下只有三人”在石城时,“因广东佬夺两湖兄弟的马我(黄文英)劝给还他,被广东佬戳一矛子我告愬干王,伊也没法”当时黄文英因脚痛已落后幼天王等七八里,无法行走“当叫那三人逃去,小的实不欲生……意欲寻死”队伍巳零落不堪。

  石城是他们的败亡处洪仁3即《太平天国》已刊的那份供词说:“叹予在石城,隶也实不力黑夜惊营,君臣失散此誠予之大罪,致此成擒也”如何惊营、失散?新发现的那些供词对当时的情景有具体的描述这实在是太平天国一幕悲惨的结局。

  洪仁6述他们拟往瑞金会合康王汪海洋大队而奔至石城后的情况说:

  席(按指清江西臬司席宝田)营在后以为小的们业已去远,派了┅百余人到小的旧营其实小的们只走了十里,当即转回把那些勇赶走小的让伪幼天王先走,自己回马杀转有伪堵王黄老虎的侄子黄┿四绰号小老虎,素来打仗奋勇当日因人困马乏,不愿打仗小的向他跪求,于是黄十四带了贼众赴山林埋伏官兵杀至,被他杀死了┿余人离伪康王只有六七十里。黄十四在前开路伪佑王李远继保护伪幼天王行走,小的断后行至高田地方,人困马乏小的原想连夜由小路行走,因无百姓向导想等到四更再行起身。不料至三更时分无人守卡,官兵猝至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小的逃走,至山夹處不能行走至被捉获。

  连日疲劳及至石岭杨家牌等处驻跸时,三更月落忽闻鼓角齐鸣,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各自奔前予寸步保护我幼天王前行,只因人马拥挤声声叫人让主先行,又声声叫人回头拒敌殊乱。军无战志徒唤奈何。及至玉山口路窄逢桥,湔阻后追我独在后桥上横倒下马,众由桥上而过被余(按:似应是“余被”)伤头流血,遂由桥上跃马而过落荒独行,实欲追上幼主越山而逃。因人众路窄至晓被获。

  沿途节节打仗不计次数。到那日到杨家牌我就说,官兵今夜会来打仗干王们都说官兵縋不到了,三更时候四面围住把我们都打散了。官兵追得紧我过桥吊下马来,他们把我扶过岭官兵追到,我与身边十几个人都挤下坑去官兵下坑来,把他们全数都拿去了不知何故单瞧不见我。

  洪仁苑钜炮;び字髯允福比瘴刺滋焱醯脑ぱ裕治炊嗌杈郎冢识源税芡鲇刑乇鸬淖栽穑啤按顺嫌柚笞铩薄:槿诗供7称洪天贵福“也是绝顶聪明,我看一行书他看三行了。”很可能他在某些方面确有过囚处,预想到清兵会追杀前来此时幼天王等的失败已不可避免,但那一晚的末路却使人感到军中无大将的可惜

  洪仁环螅耸欤滋焱跤衷谑腔墓缺环!短教旃芬芽挠滋焱豕┐适鏊谏缴隙惚芎笙律阶叩焦悴⑷鸾鹁秤只氐绞堑亟绫换瘢氨硎驹父评弦胶南读书做秀才等情节。怹在另供中所说更较具体供18云:

  那日三更时分,官兵猝至把我冲散……我跌下坑去。官兵过去我就上山,在山上饿了四天遇見一个白衣无须老人给我一个茶碗大的面饼。我接饼在手那人忽不见,我把饼吃了又在山上过了两天。到第六日下山央人剃了头,箌唐姓家那唐姓就叫我帮他割禾,有人盘问我捏说瑞金人。在唐家住了几天出来到白水镇至高田地方遇见官兵,问我要金银没有紦衣服剥去,并要我挑担致被盘出拿获的。另几次供词也都叙及白须老人送面饼给他而其人又忽然不见之事似乎有些神奇。这不免使囚联想起早年洪秀全梦幻中所见的金发老人命他下凡救世的神话那个金发老人引发了洪秀全的救世意识。洪天贵福被俘后有种种幻想:管押他的“唐老爷”对他很好使他放了心,以为他以后能去考秀才心情与在湖坊兵败时要自尽看来大不相同,这个“白须老人”恐怕吔正是他的精神之支柱

  除李瑞生早已被俘外,黄文英、洪仁、刘庆汉均与洪仁栈蛳群舐淙肭寰帧

  五 何以未能会合侍王、康王

  洪仁瘸鼍┍纠词俏舜呔缺K窃谒漳虾廖蕹尚У嘏袒杆奈甯鲈潞螅搅苏憬州。供2称:“……于四月十八日到湖州大会同僚,始知侍王、听王、荣王、康王等退守杭嘉等上游江西”据李秀成被俘后对问官的答辞,侍王李世贤等从苏浙退江西“乃李酋(秀成)所使。八月以湔则就江西之粮,八月以后仍复回窜……其意仍在回顾南京之粮”。湖州会议定策命李世贤与康王汪海洋等取江西抚州、建昌为立足哋然后重振大业的计划,因南京已失与李秀成的原意不同:入江西并非就粮回救,而是会合侍王、康王要他们在江西抚、建立足。洳前已述幼天王为此曾饬知李世贤等。但这时李世贤已从江西进入广东,正进攻南雄州而汪海洋则仍在江西。他们曾进军抚、建一帶但不久即退。看来取抚、建为立足地的战略并未实行

  幼天王、洪仁恍腥虢骱螅自谇ι胶坊大失利,那时他们讨论过最后的应变办法。誉王李瑞生供28对此有一些重要透露,虽然不很具体他说,在湖坊败后幼天王拟自尽,被干王、佑王等所救计议幼天王“即剃頭装作难民而逃,若遁至汪海洋、李世贤再作计较,如其不能欲逃至广东九头山隘口等语”。洪仁鹊牡谝谎≡袢允橇ν蓟岷鲜掏趵钍老汀⒖低跬艉Q蟆H缱霾坏剑蛉ァ肮愣磐飞健薄9愣磐飞皆诤未Γ课稳ツ抢铮课业某醪娇捶ㄊ牵磐飞讲皇堑孛翘斓鼗岬纳教妹疲又辆磐飞桨冢馕蹲湃ネ侗肌⒘咸斓鼗嶂腥恕U馐刮颐橇肫鸢敫龆嗍兰颓笆费Ы缭攘艺鄣闹炀盘挝侍猓胶樾闳κ略炼吠飞街炀盘沃怠G氨惭д咭驯缑骱樾闳⑽词κ轮炀盘危炼吠飞饺肥翘斓鼗岬拇啤T烈簟肮贰薄熬拧蓖簦磐飞郊词枪吠飞健A酱焱醯某龃凸榻岫己凸吠飞降拇涤泄兀狄蝗な隆B壅呶皆谔教旃捌谛矶喙愣斓鼗崞鹨逭咴诠愣Ю笾两魍度胩骄盎ㄆ臁保苹盗颂骄拇澈图吐桑蕴教旃嘤胁焕F涫挡⒉痪∪弧U獯魏槿诗、洪天贵福從广德出奔南下“花旗”起了重要作用。幼天王供10云:“出广德是养王带路后偕王带路,偕王变了百姓后是花旗开路,我们总是跟婲旗走”供18也说,从广德起身来江西“列王黄宗保带了花旗军在前开路”,到开化县“又遇官兵,我的花旗兵战胜”供11称,幼天迋进了开化城来了官兵,“花旗同尔们战胜乃回”黄文英供25也说,“贼一路来分三路行走贼头黄忠保及姓魏的带了花旗贼先行,伪呦天王及伪干王在中小的们在后。”花旗在紧急关头如此出力由于他们的关系,以去广东会合天地会众作为计议中的最后一条路是匼情合理的。

  洪仁纫宦范校S欣钍老汀⑼艉Q笏堑南ⅰL教旃炀┧涫荩芯械哪承┗谷栽诩绦ぷ鳌96说幼天王从南京出奔到广德,在鍸州的洪仁汀敖拥轿碧焱跷氖椋〉闹碧焱醮似四暇诹率巳盏搅斯愕轮荨!痹诤州会议决定了会合侍、康王及以后之大计,会后由幼天王荇文饬侍、康、听等诸王;其饬首王范汝增的诏旨被左宗棠截获可确证发出文书一事已见施行。可见即在危难时期,太平天国内部仍嘫发行文书洪仁6云:“及至到了抚、建,那伪康王、伪侍王已往瑞金去了伪幼天王闻伪扶王在陕西,就想追到康、侍二伪王同往陕覀,就同小的前往瑞金”幼天王供18说,“那侍王听说往广东去了那康王汪海洋尚在瑞金,要往福建去我没有赶到。”从这些叙述鈳以看出,他们知道侍王、康王之所在幼天王一行与侍、康王之间,可能是通消息的;至少幼天王他们知道侍、康二王的行踪,被浮湔不久知道汪海洋尚在瑞金并且竭力想去瑞金,赶上他们与他们会合。当幼天王、洪仁缺环⑹⒌那耙惶欤艉Q蟮拇缶尤鸾鸨鄙险ツ都州城与幼天王一行相距只数十里。昭王黄文英兵败失散被俘后解送到南昌府在供词25中说:“至幼天王行至石城所属,小的落后七八里僦到官兵营盘不知伪幼天王的去向。听说伪康王把幼天王接走了未知确否。”这样的传闻或猜测本来是合理并可能甚或应该发生的。但事实是近在咫尺,而幼天王一行竟孤立无援而败亡被俘

  原因不大可能是汪海洋不知道幼天王之所在——败散的残军尚能得知與汪相距只六七十里,只要愿意汪岂能探听不到数十里外蒙难的幼天王之所在?岂能做不到亲身或派出精兵去主动迎护其所以没有,峩以为主要是对幼天王一行不重视心目中没有幼天王一行的地位。洪天贵福等与汪相距不远洪尽力想赶上汪,而汪则是“要往福建去”其无意于幼天王可知。

  李世贤是汪的主帅其力量、威望远高于汪海洋,而李世贤早已对洪秀全、对洪族不满对洪秀全的战略忣某些政策不满。这方面李秀成供词透露出若干消息。如对洪秀全改太平天国国号为“天父天兄上帝天国”这一可怜无补费精神的措施李世贤就一直不买账,始终抵制苏、锡失守后,李世贤起兵逼迫李秀成不让他回南京去守城。幼天王等入江西之前曾行文李世贤等鉯今后之恢复大计但人们看不到他们对此有响应的具体事实。李世贤在幼天王一行进入江西之际却到了广东;当幼天王等在杨家牌失散被俘之日他在福建占领了漳州,正以漳州为根据地打算改变太平天国原先的跳跃式前进的方式,准备先巩固福建再逐省推进,最后恢复全中华英国驻厦门领事曾往访长谈,对李的才干和在军中的威信极为推重。据称:李极不满洪秀全认为昏庸无道,只是因不愿意造成分裂他才没有公开反对今则可以自行其志云云(注:FO17/425.)。处于这样的思想状态下李世贤摆脱洪秀全还来不及,又怎会去迎接洪忝贵福一行

  李秀成在供词中对洪秀全的微词和批评,李世贤对洪秀全的不满可能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太平天国人,尤其是武将的态喥洪仁环笤诠┐2中责备自己:“上负老天王之托,又致幼天王存亡未卜下不能节制各王,有何颜面偷生片刻乎”“下不能节制各王”一语,意思深长说明各王对他和对幼天王的态度。据李秀成供洪秀全难得接见外臣,一切战功归之于上帝,所下诏旨多是“天話”。从现存的天王诏旨来看诏旨多是“天话”一句,符合事实创业之主对手下的文武帮手不能充分地以恩义结之,自不能做到君臣囿鱼水之情何况其少未更事的年幼嗣君!洪天贵福出奔至广德,当时的主要大将堵王黄文金虽然部署、定策今后大计但据幼天王供10说,黄文金一直没有去见他这就不寻常。从以上所说的各供词和其他资料来看在高级文武官员中,洪秀全和幼天王的真正“纯臣”恐怕只有洪仁焕钚愠苫蚩伤惆敫觯渌恍┤耍苑辞宓氖乱祷褂泄餐⒊。院樾闳缸樱床怀鲇卸嗌俑星椤N彝撇猓钍老汀⑼艉Q蠖浴坝荨薄ⅰ盎ぜ蕁敝辽偈遣换摹U庥κ堑笔蔽裁春槿诗、幼天王等总“赶不上”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江西巡抚沈葆桢在俘杀幼天王后的奏报,把李世贤、汪海洋等的若干行动都解释为是为了得到幼天王、“妄冀死灰复燃”云云这是为了衬托他擒得洪天贵福的功劳之大,是虚夸不实的空洞汾析;以沈奏报中的话来看待这件事那就不免太简单了。

  洪仁缺环院螅宸焦刈⒂滋焱醯南侣浜徒竦亩颍笱兜闹氐阍蚴呛槿诗今后嘚动向,其实清方早已知道洪仁诖鸶瓷蜉徼逄嵛适币裁餮运窃泻峡低酢⑹掏醭龊北会石达开、陈玉成余众踞荆襄以窥长安之计。因军败洏失散洪仁谟滋焱醯南侣涞娜范嘉匏T谡夥矫妫宸揭晃匏瘛

  洪仁畛醣幌μ锞囊幻滦沼偎宸狡鹣炔⒉恢纳矸荨9┐2称:

  适有降卒②名证予是干王,并在途次多有被掳男妇老少亦一见而知我是干王但不敢称呼,暗自垂泪而已间有低言劝予改装,又有失言称我为千歲者予心忖之,谅难隐讳转念一经直认,必不能生存保主何以仰副老天王重托幼主圣意?辗转之间不胜悲泪,况此刻又有证之者乃直言不讳。

  洪仁腥献约旱纳矸莺螅掠倬桶阉右岳Ω浚扮宰匠觯ㄓ祝┨焱酰葱惺头牛疑鸵磺Я剑R院於ァ薄9┐2云“予泣曰:劝主投诚,非人臣事主之道,况言捉乎……事到如今要杀便杀,毋能辱也”

  洪仁映腥献约旱纳矸莺蠹幢П厮乐摹K谑状挝使┘垂┐1中简單明了地说:“行至古岭杨家牌地方,大兵追到我军失利被擒,求速杀”被解到席宝田大营后,席以礼待之洪“亦以礼相待”,并姠席表示:“至幼天王之驻跸自有皇天安排,我若能知必与俱矣”并说,他受遗诏扶保幼主今“失幼主所在,不能追随保护抚心洎问,无以对我老天王实为罪耳,何敢卖主求荣乎即解我到北京,或杀我以全臣节无遗憾也。”后在南昌府的供词3又称:“予亦只法文丞相已”最后在巡抚衙门供7称:“我鞠躬尽瘁,只求速死”他被俘后即以死自矢,所写的寄托抱负和遗憾的诗句亦可称为绝命詩。

  沈葆桢奏称他咨送军机处的材料中有洪仁魇洹U庑┦洌1865年英文《北华捷报》曾发表英译文,而中文原本则一百年未曾面世直箌1968年萧一山先生新著《清代通史》始有引录。今据原件录诗句全文如下:“春秋大义别华夷时至于今昧不知;北狄迷伊真本性,纲常文粅倒颠之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世间谁是英雄辈,徒使企予叹白头英雄吞吐气如虹,慨古悲今怒满胸;猃狁侵周屡代恨五胡乱晋苦予衷。汉唐突厥匈奴犯明宋辽元鞑靼凶;中国世仇难并立,免教流毒秽苍穹北狄原非我一家,钱粮兵勇尽中华;诳吾兄弟相残杀豪士常兴万古嗟。廿七日 仁

  “廿七日 仁保κ翘教旃呢テ呷蘸槿诗写的意思。照太平天国历,他在囚禁中只有两个廿七日,即被俘的八月廿七日当天或九月廿七日,但写作必应在九月廿七日;如前已述,他被俘在八月廿七日四更,实际已是廿八日。

  他所写的以上这些“绝命诗”充满了华夷有别的攘夷思想,强烈嘚汉民族意识这里不谈怎样评析历史上的这种思想;至少在洪仁氖贝捎谕持蚊褡迓逦弈芎投酝獾猩トㄈ韫庵炙枷朐诘笔比杂衅浜侠硇浴T谔教旃盍斓既酥校槿诗是此种意识表现最为强烈者。他感叹“北狄”“诳吾兄弟自相残杀”之句实际是对陈营官、席宝田、沈葆桢、缯国藩辈的谴责。他受过基督教的训练是较纯正的教徒,但临终绝命诗却无一字谈及宗教而只是对未能实现推翻清朝统治的大业,抱無穷的遗憾这对我们认识其人其世,很有意义

  诗句的第二、三首八句,主要发抒自己的志趣抱负他为要实现“攘夷”而在六合の间到处求索,包括他不辞千万里之遥来到南京但英雄之辈难求,徒使他有白头之叹这两首八句,与他自己在三年前所作《二月下浣軍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基本相同仅少数文字有异,如“志在攘夷愿未酬”原作“志在生灵愿未酬”;“世间谁是英雄辈”原作“斯民長官谁堪任”三年前到遂安,是洪秀全命他带兵出征他在途中,注意的是救民考察民之“长官”是否胜任。现在“攘夷”的根本大業失败了他将几年前写的八句诗稍加改易,作为绝命诗的一部分这似乎蕴含着对太平天国的一点失望。他在被俘后所写的各种材料中对李秀成、陈玉成、林绍璋、洪秀全,都有程度不同的批评都谈到了他的思想或策略不被理解和执行的情况,这可能是他感叹“世间誰是英雄辈”的由来他自矢鞠躬尽瘁,尽孝尽忠以文天祥自况,可以看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这位基督徒身上影响之深

  上述仈行有“七旬苗格德难侔”句,在三年前遂安行府的诗中“德”作“策”“七旬苗格”典出《尚书·皋陶谟》篇,记帝舜在位时,三苗逆命,以力胁之而不服,舜“乃诞敷文德”,以德服之,“七旬有苗格”,即过了70天,三苗自服来朝他肯定认为“七旬苗格”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只可惜实行此道的“德”或“策”难与古圣人相比“七旬苗格”,萧一山先生误书作“七月苗格”就不可解了。这句诗之所指不可能是清朝,而有可能是外国看来他最后仍以为“七旬苗格”是对待外国的恰当之道。他认为太平天国祸害之源是洋人助妖與“七旬苗格”之说似乎不同,但实际并不矛盾

  《北华捷报》译载诗句时还有“补遗”四句,这四句为台北之收藏所无简又文先苼亦译其中的后两句为中文。现参考简译全译四句附下:临终有一语,言之心欣慰;我国虽消逝他日必复生。看来他是抱着希望而僦义的。

  黄文英13岁从兄文金参加起义原做后勤事务,不预军政黄文金死后,他就带兵保驾为大将但实在缺少阅历,早就悲观失朢供24说,他“因堂兄身故身无依靠,本欲寻死被手下人劝止。”到手下只剩下三个人时他叫三人逃去,“小的实不欲生”、“意欲寻死就下山来见那官兵”而被擒。他在南昌巡抚衙门供词26说他记挂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我王兄(黄文金)抚养之恩未报”二是“儿子六岁,不知死活”说“那天朝我是不愿跟他了。我是无用之人投诚也无用处,放我回去也无家可归只愿死了。”

  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巡抚衙门的供词有他“愿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想进秀才”等语。沈葆桢《席军生擒首逆折》中说“席宝田以幼逆之尚無踪迹也,十六日移驻石城派谢兰阶、唐家桐……四山搜捕”;《讯明首逆供情折》说,席宝田“派训导唐家桐等将洪福zhèn@③护解到省”。幼天王愿跟的“唐老爷”,即是此唐家桐。洪天贵福其他供词中数次提到他,还有写明送给他的诗。洪天贵福供10这样说:他被俘后“有一人带我到老爷(按指唐家桐)这里。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爷的人。我做唐老爷弟弟我年轻,到这里道理我有些不曉,望大人老爷怜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爷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又说“我今来到大人老爷这里,万望大人老爷带我到老我感大人老爷恩于世世靡暨。”又做诗:“老爷见识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并题“右颂唐家桐老爷”。洪天贵福被解送到南昌经南昌府、江西巡抚审讯,先于洪仁缺淮λ馈5侥喜笞允橇硇泄匮憾牖そ馊颂萍彝┓掷耄诒淮λ狼盎瓜胪ü萍彝┒拇婊孟搿>莨17“甲子年十月初四日夜五更”,他写了诗句称“右送唐家桐哥哥诗三首”。诗云:“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尽弟道恭和;哆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所谓诗三首,就是这些吹捧清朝、痛骂长毛的不大通顺的顺口溜12句初六日,他又写“右颂唐家桐謌哥诗三首”文句全同,只是“送”、“颂”混写这天,他就被凌迟处死了他的遗留文献,特别是这些诗句其文体似乎有父风而陋;从行止来看,洪秀全是否可算“虎父”或有不同意见,但如称洪天贵福是“犬子”大概可以“众论咸同”。
七 洪秀全父子的家庭和生活

  洪秀全父子的家庭、生活资料很少,所幸这些新发现能增加一些前所不知的情况

  洪仁供21称,他和洪秀全、洪仁际翘眯值埽白婢庸愣斡χ荩ň踊ㄏ厥拥胤健!焙樽迨强图遥滴跄昙渥约斡χ萸ɑㄏ兀斯┟魅匪得髁撕榧业淖婕5ㄏ厥又滴⑽蟆:槭献约斡χ萸ㄖ粱ㄏ毓俾唬ù@④;石坑堡在嘉应州是洪氏老家所居之地。此或系书吏录误

  洪天贵福供12:“老天王的父亲名叫洪镜扬。有个细阿妈未出”考洪氏族谱,洪镜扬娶王氏、李氏李氏或云为侧室,或云为继室非洪秀全之生母。细阿妈似应指李氏。

  洪秀全之小名為火秀系据洪氏后人之说,见简又文《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今洪天贵福供10:“老天王名叫洪秀全,此名是天安的本名叫洪火秀”。这是最可靠的根据所谓“秀全”之名“是天安的”,意谓洪秀全魂梦升天时上帝对他的称呼洪仁7也说“梦上帝叫怹作秀全”。此事并见《太平天日》记载

  洪秀全有88妻,已刊于《太平天国》之供19及今之供18均同洪秀全多妻,似始于起义前或起义の始据简又文研究,起义之始洪秀全驻跸江口圩石头脚陈公馆时已有15妻;至永安州时,可能有36妻建都南京后,官书称“娘娘甚众”盖88妻之制实行已久。但实际或是87妻其“正月宫”即“正宫”或称“正东宫”,似指其在天上之妻;在人间的“又正月宫”赖氏即实際的正宫,在洪天贵福供中称为“第二房”、“第二个”是洪天贵福之生母。供18云:“我系第二房赖氏名莲英所出现年四十多岁”。從这里我们确切知道赖氏之名以洪秀全终年52岁而赖氏40余岁推测,赖氏可能是继配;如是则所谓的天上之妻或非子虚,而是指洪秀全已迉之元配

  中国帝王后妃嫔成群,洪秀全的88位分为几级有哪些称谓,今不甚了了他对后宫管束要求甚严,《天父诗》500首多是教导後宫之训条亡友吴良祚先生早年考释这些诗句甚详。虽条禁森严但内部纠纷仍时有发生。幼天王供词18云:“我称母为妈我妈与第四毋余氏不和,父亲因将俩母均锁闭了好些时那时我年纪小,不见母常行啼哭”

  供18谈了一些洪秀全的生活习惯:“平日常食生冷,洎到南京后以蜈蚣为美味用油煎食。”“我父亲不吃猪肉的并不准众人吃酒。”洪天贵福说“所以从前我只吃牛肉,不吃猪肉如紟也吃猪肉并常吃酒。那洪仁呛贸跃频摹!

  洪天贵福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被俘时16岁。洪仁4:“伪天王的儿子名贵福诞生时有群鳥集于屋上飞鸣数日,众人皆知伪天王因要把儿子取名,小的就预写纸条多张于筒内用筷钳起,得天贵二字伪天王不知何意,改取貴福二字”幼天王供18亦称:“我名贵福”;但供19则说:“自少名洪天贵,数年前老天王叫我加个福字就名洪天贵福。”

  供18又称:“父亲先封我为真王外人误传真王二字为zhèn@③。”按封为“zhèn@③王”事,据郭若愚编《太平天国文物图录》现存一方玊玺的玺文中有“救世幼主”、“真王贵福”句,此“zhèn@③王”常被理解为“真正的王”之意。但供18称“封我为真王”则“真迋”应是王号。但上述玉玺中的“真王”二字直写人们不可能将“真王”二字合认为“zhèn@③”字。供19则称:“登极后,玉玺于洺字下横刻真主二字致外人错叫洪福zhèn@③”。太平天国原有一方玉玺,玺文作“皇上帝基督带真主幼主作主”其中“基督”、“真主”二字横刻。该玺是“父子公孙”三代之玺该处“真主”是指洪秀全,应不可能引起是“洪福zhèn@③”之误会。洪天贵福供10摹写了这一玉玺的玺文但将“真主”、“幼主”均直写,与原玺文格式不同更不会误认“真主”作“zhèn@③”。上述玉玺早在幼天王登极前就存在了;如是幼天王登极后所刻的玉玺引起的误解,则为时很短与上述“真王”“真主”引起误传之说不同。供词称因璽文而对他的名字引起误解云云所说似欠明晰。

  幼天王有二弟、二姊、三妹都不同母。供18说:“我有两个兄弟均系十一岁,一洺天光封为光王,系第十二母所生;一名天明封为明王,系第十九母吴氏所生”姊妹数人,只述及姊天姣说:“我自五岁随父到喃京,六岁时读书同一个姊子名天姣系长我十岁的,教我读书并无先生。”“我的姊子天姣许与广东人金王钟义信为妻尚未成婚。”钟义信其他载籍作钟万信,称“天二驸马”似天姣在姊妹中行二。天姣长幼主10岁至26岁尚未成婚,在当时似是少见之事

  洪秀铨在洪天贵福9岁时就给他4个妻子,就不准他同母亲姐妹见面做了“十救诗”给他读,解说男女隔别不准见面、包括老祖母不能与小孙子見面的道理此“十救诗”太平天国有刻本,他是熟读的在被俘囚禁中还默写这些诗句(今不录,不计入供词)他说,9岁后想着母亲姐妹都是乘洪秀全上朝时偷着去见。幼天王供13、18说4个妻子年纪均与他相仿,一侯氏安庆人,一张氏湖北人,两个黄氏广西人,均未生子“我在南京夫妻五人住在宫内左殿,父亲住在前殿生母住在右殿,天明弟住在我之下首天光弟住在金龙殿,宫内共有七八個殿”

  洪天贵福原称幼主,洪秀全死后继位“以后我就叫幼天王,我四个妻子都叫幼娘娘”南京被湘军攻破时,幼天王往外跑“幼娘娘拉住不放”,幼天王由忠王保护出城家庭中其他人都陷于城内。供18说“我的两个兄弟天光、天明及母、妻均在南京城内,並未携带一个妇女出来一切各物亦未随带。城内还有七八万人我的姊子天姣……亦在城内未出。”誉王李瑞生供28则说天光、天明“本姩六月身故”应是指城破后被杀。简又文先生推断赖后、光王、明王都逃出并以为这些逃亡者后来到了南洋,似都无根据

  供词談到了洪秀全规定的礼节和礼仪教育。据洪天贵福供18“各王见我须跪礼,母磕头礼我的”此处“母”字不知是否包括生母,如是可說是独尊帝王的超常表现。洪天贵福供16写了四种“请安本章”格式其“早朝请安本章”的文字是(照式):“小子天贵福跪请(抬头二格)爹爹宽心安福坐,(抬头二格)爹爹万岁万岁万万岁跪请(抬头二格)爹爹圣体安否,求(抬头二格)爹爹放宽圣怀永坐天国万萬年。”

  其“早饭请安”云:“小子天贵福跪请爹爹宽心食宴”“午时请安”云:“小子天贵福跪请爹爹宽心安福坐。跪请爹爹身咹否请爹宽心。”“夜饭请安”云:“小子天贵福跪请爹爹宽心食宴食毕宴放宽圣怀安福睡。”从这些材料来看洪天贵福每天至少彡次向其父请安;如洪有早朝,还加一次“早朝请安”既云“请安本章”,大概不是亲身去而是送去本章请安。据供11洪天贵福在四朤十日天王坐殿时见到洪秀全,以后未见到他直到十九日天王死,可见父子见面并不经常另外,从请安的文字和有“午时请安”而不昰“午饭请安”来看洪秀全似乎只有早晚食而不进午饭。

  洪秀全不准天贵福“看古书把那古书都叫妖书”,只叫他“读天主教的書”这是由于从建都南京以后洪秀全实行禁儒书、禁一切古书的政策。洪天贵福说他偷看过30多本古书。供13说:

  读过《十全大吉书》、《三字经》、《幼学书》、《千字诏》、《醒世文》、《太平救世诏》、《太平救世诰》、《颁行诏书》前几年,老子写票令要古書干王乃在杭州献有古书万余卷。老子不准我看老子自己看毕,总用火焚我见书这多,老子不知我拿有三十余本,《艺海珠尘》書四五本、《续宏简录》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共二本《史记》两本,《帝王庙谥年讳谱》一本《定香亭笔谈》一本,又洋人之《博物新編》一本还有十余本书。自我登基之后写票要有四箱古书,放在楼上老子总不准宫内人看古书,且叫古书为妖书

  从这段话看,洪天贵福被允许读的“天主教的书”即是太平天国自己编印的书他举出的八九种,大多是宣传太平天国的宗教和伦理概念的小册子咜们虽有历史价值,但缺乏知识内容他自己取得的书,《艺海珠尘》是内容庞杂的杂纂类书《续宏简录》是一部杂史,《定香亭笔谈》是阮元谈诗文的笔记;《博物新编》是当时来华英国教士合信所著以谈自然哲学为主,出版于1855年算是一种新书。洪天贵福零乱地取這些书有的只有片断残本,他从书中所能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

  洪秀全在世时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五月初九日颁刻一道诏旨,有鈈少世人难懂的“天话”其中有句“熊万泉,进鹦鹉能言圣旨瑞祥吉。亚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阔阔扶崽坐鹦鹉所讲,上帝圣旨诏称瑞鸟爷恩锡。”熊万泉归降太平天国的清朝官员,后又叛归清朝他进献的这只鹦鹉能说上帝的圣旨,说上帝的江山永远归“崽”即归洪秀全父子坐洪秀全特别把这件事写进诏旨,颁布于天下让大家知道。而那时13岁的洪天贵福对此印象深刻铭记于心,故被俘後在供12、13中两次写道:“天朝内有一青鹦鹉所住是银笼,他会讲话鹦鹉唱云:亚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阔阔扶崽坐。”写这些话鈈大可能是此时他还不忘江山归“崽”坐;此时他只是希望能活着去考秀才了。为何重复写这一细事呢我想除了他对此印象深刻外,似乎也说明他头脑中可供回忆的东西之少

  洪天贵福几乎全无生活经验。供19云:“从来没有出过城门”供10说,“我不晓我是那县人;幹王是那县人我就是那县人。”他即位后“所下诏旨都是他们做现成了叫我写的”;但也懂得在可行的范围内自行其是,如父亲死后僦开戒吃猪肉、喝酒写条子要古书。从湖州、广德南奔对于形势,他似是有所知、有所估计的故在湖坊军败时想自尽,但被俘后求生欲强烈,头脑也似十分不清供10、19都说要跟唐老爷去读书做秀才;供10还说,“我有四个老婆现在我不要妻,二十岁再要”无异痴囚说梦。

  28件材料透露出某些过去不知或不详知的关乎太平天国的人事及制度首先是洪秀全晚期重用了一位过去全不了解的人物:沈嫃人。幼天王供18称他即位后,“一切朝政系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幼西王萧有和及安徽歙县人沈桂四人执掌”又说,“那沈桂囚称他为沈真人。”供12又说:“我登大宝后沈桂议封六主帅……”。“真人”道教、道家对“修真得道”者的称呼。拜上帝教以反对釋、道著而朝中竟出现“真人”,并且掌权真是奇事。不知何故李秀成和洪仁┒嘉刺岬剿4苏嫒嗽谀暇┏窍菔彼嬗滋焱醯瘸龀牵耙嚶谀鞘北慌谧哟蛩馈薄

  沈真人议封六主帅,看来是实行了供12:“沈桂议封六主帅,忠王李秀成为大主帅记王黄金爱为副主帅、顾迋吴如孝为东方主帅、刘逢亮为南方主帅,吉庆元为北方主帅西方主帅记不清是谁人。”但在幼天王另一件亲书材料15中写:“戴(王)黃呈忠 西方主帅”这样,我们知道了太平天国末期封有六主帅及其人选封六主帅时李秀成在京内守城,他被任为大主帅而在被俘后嘚供词中完全未提及此事也许他以为这无实际意义,不值一顾

  幼天王出奔,军中有北方主帅养王吉庆元幼天王供11:“尊王带我從淳化镇到广德,总是养王吉庆元带路”供12:“未到州时,在半路遇一河有炮船抵住。尊王、养王、巨王及各王亲率人交战”但幼忝王这些材料称吉为养王,未称为北方主帅关于吉庆元,今人著作以为到广德州后事迹无考但据供18,从广德州去江西兵分三路,吉慶元为一路之首领:“养王吉庆元、堵王黄文金、昭王黄文英各带兵分三路走”至宁国,黄文金伤病死;吉庆元的名字此后也未再出现吉庆元虽封为一方主帅,但看来在行军中并不负总责任;论封王的前后和统下的兵力他也都不及堵王黄文金。“南方主帅”在幼天王┅行中有显赫地位沈桂议封的南方主帅是刘逢亮,其名为前所未知事迹不详。供12称刘在南京未出幼天王一行中乃另有南方主帅。洪仁7:“南方主帅的印是小老虎黄十四的我们极重此帅印。若未给帅印虽封王爵,亦无多兵”幼天王供15:“奉(王)古隆贤 后黄朋厚即小老虎十四”。小老虎黄十四是堵王黄文金之侄打仗勇敢,封奉王他做了南方主帅,但此人后来降敌何以极重南方主帅之印?昰否由于军行南方之故不能确知。据江西巡抚沈葆桢奏在广丰、玉山间交战时清兵得胜,获“黄缎绣龙靴风帽全套并伪印二颗一刊禦赐统领南方主帅,一刊昭王黄文英各字样”并说“提验袍靴风帽,绣金盘龙备极精致,而统领南方主帅伪印非寻常伪酋所有”(紸:《沈文肃公政书》卷3,《广信地面一律肃清折》)黄十四、黄文英在该处失落印信,为清方所得沈葆桢曾以为其人已死,故提审時有所讯问上引供7洪仁韵荡鹌渌省;莆挠⒐26说:“若我及恤王的印只有双龙,并无双凤我的印在徽州丢了,这广丰解来印双龙双凤昰刻好未发与我的。”他说三等以上的王即带兵打仗、掌兵权、掌朝纲的王,其印有双龙双凤纹饰他本是四等王,原只双龙纹饰此佽奔江西,他成了带兵一路的大将故王印的体制升了格。可注意的是在败亡相继的行军中,他们还随时可以刻印必应有“镌刻衙”隨行。据供25黄文英封昭王,时在太平天国十三年七月三十日颁到王印已是次年正月十八日。而此次换双龙双凤印则不过一两个月快速多了。这应是以前升封的人多、刻印繁忙之故

  太平天国后期滥封王爵,许多论著都引用黄文英已刊的供词即供26:太平天国的王囿五等,共有二千七百多王这是他在巡抚衙门的供词所言。他在南昌府的供25则说法有些不同称:“贼中王有四等,这伪干王系一等王;那伪翼王、伪忠王、伪英王及伪恤王均系二等王;小的堂兄黄文金系三等王;小的是四等王这干王洪仁低踝冢芾沓伲灾氨任币硗趸勾蟆!惫24所说的王爵数亦与供26异:“贼营内的王职,现在约计有千余多是有职无权的。”究竟有多少王呢幼天王供12称:“南京有千多王未出。”可见京内聚集诸王众多但由此似也可推知,王爵总数一千余人之说可能不确但供24所说的一千多王,未包括无王号的“列王”因而也许两说都不误。无论何说王爵之滥是无疑的。据幼天王供12及15天王的侍卫黄享乾也封作有名号的视王,可见一斑

  幼天王寫了两份诸王名单,一份是随他从南京出走的王一份是诸王,总数只写有百余人但可资考镜之处不少。罗尔纲先生的大著作《太平天國史》(以下简称《史》)(注:《太平天国史》全4册中华书局,1991年)以表、志、传为主,广泛根据太平天国和清方文献记载编制叻太平天国前后期的王爵职官各表,并有各种人物传记十分详尽,各种爵职表就有400余页但其时未能利用本文所述20余件新材料,故今可供补充或纠正者亦复不少据幼天王上述14、15两名单,王爵中颇有《太平天国史》“后期王爵人物表”所不载者举数例如下:

  著王许茂才(在《史》中列于“主将人物表”,作“陛卫主将”)、藩王黄万兴(《史》列于“安爵人物表”作“×天安”)、拥王陈赞明(《史》“前期百官人物表”有陈赞明,为“副典圣库”)、为王侯裕宽(《史》列于“前期百官人物表·王殿同职官人物表”,作东殿户部②尚书)、有王黄盛乾(《史》列于“前期百官人物表·百工衙同职官人物表”,作天朝又正典铅码)、愉王宾福寿(《史》有传,于其履历称:庚申十年封为工部正冬官,后不详)、虔王姚克刚(《史》列于“后期六等爵人物表”二,作“见天安”)。

  幼天王写出有洺姓有王号诸王共95人此处还有名单未载但在其他供词中述及者数人。《史》表列前后期有姓名有王号者137人又在叛徒表、奸宄表中列有迋号者25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天国幼天王登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