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疯狂裁员上万人,留学生的出路还有哪些高薪出路

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不只是申请,还帮你在美国求职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自2006年开博客,Warald亲自做留学申请十年,战果辉煌。
硅谷顶级公司资深员工授课:数据科学和系统设计。
有难题想得到靠谱权威的答案?跟Warald通话咨询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Apr 2009我2009 fall一共10个cs客户,我不打算做简单的介绍背景和结果。每个例子后面我都加了我的评论,这样子,也许更方便大家参考。
我今年EECS的成功率跟往年一样,都是100%。100%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有全奖,因为有少数几个人不要求奖学金而是希望自费去牛校,但是所有要求要全奖的,都有全奖。
note: 我说的offer是全奖,如果不说明,申请的就是博士。
&一& 国内名校硕士
成绩不错,托福很好,但是科研上比较弱,没什么论文,gre数学很低,后来面试的时候被一个名校的老师狠狠打击了。
他不是很想读cs,想换成information systems or information science之类的专业尤其是MIS,因为最想转商学院,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冲击顶尖的PhD program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track。
最后结果很好,去了个MIS的顶尖大牛校。前面还拿了其他3个商学院的PhD offer,就已经很满意了,没想到最后还有这个大惊喜。
Warald Comments: 合理制定申请策略很重要,而且这一步是在申请工作的早期决定,如果做的不好,后面很难弥补/更改。
申请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美国学校09 fall在funding上的大幅度削减,cs是每年申请的主力军,也受影响很大,比如UCLA和Purdue这种小牛校的cs,往年给很多全奖,但是今年都萎了,offer很少,尽给一堆PhD admissin。
现在看来,如果去年决定申请cs,绝对申请不到这个档次的结果;mis申请按理说比CS更难,但是今年居然拿下了,我觉得原因包括:
1)他背景中有些特殊的地方正好是MIS的老师喜欢的,尤其是technical MIS方向的老师很看重,这个是冲击mis牛校的基础;2)申请文书的质量。他的英文写作很不错,在找我之前,就已经起草了ps/resume,然后用了某个文书写作网站的服务,他觉得修改的不错,尤其是突出了他的数学背景;我看了以后,别的到没太大意见,就是感觉他的文书不象是给cs或者mis来用的,怎么看都觉得他不如去申请数学。申请文书不应该过分的渲染某个强项而失去了整体的大方向。
&二&三& 两口子
我处理的第二对成对的申请。
都是国内重点大学的硕士,同班同学,背景类似,女的分数比男的高那么一点点,但是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同,女的后面拿的offer数量是男的接近两倍,很多学校给女的一个offer,把男的放在waiting list上。
这两口子分数都不错,科研上作了不少事情,但是都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论文。分数比较好,意味着可以通过很多学校的初步筛选,所以如果目标是要冲击排名尽可能高的学校,我也可以尝试,但是问题是他们将来可能要两地分居。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建议按照地理位置相近原则,申请跟两个人背景都大体适合的学校,结果也很满意,拿到了五对博士offer,其中包括一个从前几年CS专业前50跌出来的学校,最后两个人一起从了个五六十名的学校。Warald Comments: 1)还是要说,申请策略的制定很重要。这两口子很现实的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背景选校,注重的是整体最优,而不是个体最优,所以后面的选择很多。2)美国有些系不愿意给国内一个学校多个offer,而是为了保证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只给一个学校少数(比如说一个)博士全奖,同学之间的内部竞争是很激烈的,最后往往演化为gpa的比较。这个现象在我处理国内名校客户申请的时候更为明显,比如浙江大学的,如果没有好的科研背景,最后offer很可能都跑到gpa高的人手里了,尤其是申请大众情人学校。
&四& 一个科研+学校都很好的女孩子
我blog前面也有提及,可惜她成绩不是很好,对于她男朋友所在的公立名校来说,就是很低的了。选择学校的时候纯粹是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来选的,也申请了男朋友所在学校的多个专业。
offer拿了五六个,包括前50的;给offer的学校里,距离最近的一个,开车要两个多小时。
被男朋友的学校吊了很久了,能想到的方法,全都try过了,很可惜,因为托福口语分数低 + gpa低,最后只有phd admission。
Warald Comments: 1)不要随便说你很纠结,你那种poly, IIT, syracuse MS admission选谁没啥好纠结的;人家这个这么多offer拒了,现在甚至考虑自费,才叫纠结。2)马后炮一句,两个人如果要在一起,一定要记得提早打算,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去了这种对分数看的很重的学校,但是另一位分数又不高,申请难度就太大了。
我理解有些时候,这样做不切实际,而且可能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有机会面临多个offer,你又很在乎两个人的感情想随时待在一起的话,选择他/她申请把握大的学校。
&五& 国内名校的cs硕士
硬件很好,可以说是要啥有啥;实验室每年都有人去美国的名校,她应该也没问题,但是她不想申请博士,大好青春不想浪费在学校里闭门造车,所以想自费去个更牛的学校读计算机硕士,然后迅速在美国就业。
找我一方面是为了省事,另一方面很多美国牛校不允许重复读同一专业的硕士学位,所以她干脆把操心的事情扔给我来管。
最后结果很好,顶尖大牛校相关专业的硕士admission,RA + Fellowship,totally a surprise。
Warald Comments:1)一般比较好的学校尤其是名校不愿意你读duplicate degree,但是排名靠后的要松一些2)可以考虑申请类似或者相关专业的硕士,这样就避开duplicate degree的问题
&六& 国内硕士,跟导师闹僵,愤然中途出国。
她开始的时候说要申请硕士admission迅速毕业就业,签约的时候英语考试成绩也没出来;后来家里的钱都搁在股市里,而且听说美国经济开始变差找不到工作,所以决定申请博士全奖。成绩出来以后,我估计了一下,分数不高,但是全奖应该没问题,她的目标也很现实,所以我就抓紧时间做申请了。
因为跟导师翻脸,所以不可能拿到研究生学习的任何信息比如成绩单推荐信,就算暂时拿到了,后面还要担心导师跳出来搅黄她的offer,所以后来干脆选择了隐瞒硕士经历,完全用本科背景申请。
她的本科经历很一般,实在没什么亮点,而且人也是很罕见的谨慎保守,warald觉得可以往高里往好处写的,她都不肯。找老师提交推荐信的时候,因为早就毕业了,老师也不怎么搭理她,催好多遍也还是懒洋洋的。
最后拿到了一个保底学校的硕士全奖和另外一个100开外的博士全奖,前100的电话面试也有,
可惜她没拿下 —- 电话面试过不去,我就没招了。。。
Warald Comments: 1)隐瞒经历或者毕业多年以后申请,推荐信是个大问题2)05和06年,我恰好做过她本科学校两个本科生的申请,跟她背景很类似,唯一的不同是当时的老托福成绩好一些,当时两个人都有50-70左右的offer,一个是老师主动找上门的TA,另一个是陶瓷套来的RA。申请的难度还是在增长的,尤其是今年这种灾年,而且刚听说了,她本科学校eecs类专业现在招的本科生数目也比当年庞大了很多。。。
&七& 重点大学研究生
学校不是国内名校,但是也是有知名度的重点大学,而且她成绩很好,科研上也很不错,有一篇英文论文一作,发表的会议不著名,但是在本领域也有一些美国老师知道。
她只肯申请前50,瞄准前30。开始信心很满,不肯考虑50以后的,即使是08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变坏,我建议她把风险考虑在内也不肯。—- Warald接客户都是很保守的,尽管这个姑娘不保守。。咳咳。。这话说的。。。不过签约的时候还是08暑假经济还没垮,想想差不多,也就这样子了。
后来迟迟没有学校给消息。同宿舍一个背景类似的女生拿了50-60名学校全奖的时候,她开始觉得50来名也不错,而且人家的这个offer,是一个本领域很有名的一个老师给的;蹭到3月,还没消息,看看网上到处都说美国经济萧条美国学校没钱,人就已经开始崩溃了;后来听说她的dream school, UT Austin, ... Apr 2009h1b在4月的第一个星期被用得还剩下16000个名额,后面的两个星期,大约每个星期用了1000个名额。跟我前面估计得差不多,很可能的确得过一段时间才能用完。按照目前的速度,似乎可以用到7月底8月初。
也有可能会拖得更晚名额才被用完。现在有能力sponse H1b的公司估计都已经提交申请了,绝大部分公司不裁员就不错了。今年国际学生的瓶颈是没有工作机会而不是h1b不够用。
Warald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technology行业巨头还是很有钱的,这不,Oracle刚把sun给吃掉了。去年IT行业还疯狂招人,今年不过是在经济形势下暂时龟缩而已。technology行业是消耗h1b的巨头,稍微缓过气来,工作签证名额又会不够用。
前几天跟一个要CS phd毕业的朋友通电话,说08年暑假末的时候还一堆job offer,但是现在系里一个找到工作的都没有,phd们都尽量拖着不毕业,前途暗淡。这个朋友说在考虑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学校的博士后 — 这个工资比phd student多不了几个子的post doc居然也有好多个人一起竞争。。。
今年毕业的自费生绝大部分都是要血本无归了。 我在酝酿写几个当年IT垮掉之后有些人是如何survive的故事。第一个写的差不多了,5月初之前就会登出来。
有人来信说自己是美国名校的自费硕士,申请phd,一个全奖都没有,连保底的学校都是phd admission only,觉得很不甘心。这个问题我blog前面说了,读master尽量做thesis,申请博士,老师们看重的是research,读了硕士,但是没有research experience就是弱点了。
至于你的美国硕士学位,并不能保证你一定有全奖。我的申请后期faq里面也说了这个问题。不用说别的,你所在的program的硕士人数是多少?美国的所有你看得上眼的学校加起来有多少?你觉得你的专业,美国有多少全奖给中国学生?即使是cs这种大专业,有些前100的学校,每年给中国人的全奖也不过是寥寥几个而已。absolutely no guarantee,更何况这位女同学50以后的学校都看不上。
Apr 2009貌似看着我的博客和一亩三分地论坛壮大不爽的人还是有的,给我冠上没啥证据的罪名,然后合伙在我背后打闷棍。gter不是我的地盘,我说了不算,而且直接把我封了,我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不过相信你看了我的博客和论坛的内容之后,自己应该有能力做出判断。
发现用baidu搜索warald,出来的第一条是这个老连接,http://bbs.gter.net/bbs/thread--1.html
我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这个pisly,他说我貌似权威,但是很多说法是错误的 —- 我在申请上是不是权威/专家,我的很多说法是不是错误,相信很多人都有能力判断,不用我多说了,you be the judge。
至于后面某版主出来评论我对gre的看法,就更无聊了。我这个blog里面有很多关于gre的分析,找出来看就知道我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了。
跳出来简单喊句口号攻击别人谁都会,但是能不能consistently写出跟我blog质量类似的文章就是另一回事。
同样也是gter,里面有篇曾经在bbs上流传很广的文章:也是非牛人完整版1-5【最终章】 http://bbs.gter.net/bbs/thread--2.html
文章里面把我的blog对他的帮助列在文章最开头。这个文章的作者第一次申请被中介坑了,第二次DIY有了很好的结果,他申请过程中跟我来问问题,我都尽可能的回答了。这个人,没有像pisly一样粪青,呐喊着要拍死warald;相反,他合理的利用了一切资源,包括我blog里面的文章和我的email回答,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每年给我写信的人很多,有些email我也作了很详细的回复,但是写经验总结的时候像这位这样子对我的blog进行肯定的不多;通过email交流,我也知道有些人把我的blog推荐给了师弟师妹。这些acknowledgement,我都很感激。
我现在依然有自己的客户,收费给客户做申请;同时,我这个blog里也有大量的美国申请和就业的经验介绍,相信看了以后,你应该对这些文章的质量会有清楚地了解。也经常有人来信,说跟同学讨论了半天不如我一篇文章总结的好,甚至是感觉醍醐灌顶 —- 醍醐灌顶可能说明你还需要多花些时间了解申请
国内现在也有很多中介以个人或者公司的名字开blog。相比之下,我这个blog的特点:
1)全是原创,不搞转载 — 没能力就别开blog,夹带很多转载的,不叫blog,叫IE收藏夹;我的原创内容也不是以广告为主;
2)内容只写相关的 —- 我不会放些美国风景照,或者贴个我的大幅照片,我人在美国,每天都可以拍照,PS我也会用, 但是这些东西对你实在没用;我也不会写篇文章说武汉的小吃好吃,or 我今天被祖国的某件事情触动了要发感想了,要这样做我也可以保持blog的频繁更新,不过这种内容的文章网络上到处都是,我就不挂羊头买狗肉了。
3)文章质量 + 更新频率 — 这些就不用我说了,你找任何其他的blog/web sites,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By the way, 现在regularly访问我blog的IP,大约有20%来自于中国境外,Univ of Texas Austin,RICE, DUKE,NCSU,TAMU,UFL,USC,Iowa State University等学校有些IP经常来看我的文章。我估计是当年在国内看我文章的人,来了美国以后还继续看。有的人以前申请的时候跟我来往过邮件,现在找我继续问学习和就业的问题。
from这个日志的comments
ACNE wrote:
看warald大哥的blog有两年多了,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看到这篇日志马上去baidu试验了下,发现果然是这样,很是不解。于是花了一个下午好好研究了下baidu的排名规则,发现了几点原因:1、title里含有关键字(即warald)2、baidu偏好收藏静态网页,即.html 3、baidu偏好收藏顶级域名下面的网页,即.net .com等 4、网页的更新时间暂时以这四点来看baidu搜索warald得到的第一页的内容,综合比较确实应该是http://bbs.gter.net/bbs/thread--1.html这个链接(google搜warald这个链接也是在第一页)仔细分析,发现了这个2007年的帖子之所以排名如此靠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网页的更新时间是09-4-9,令人奇怪的是2年前的帖子没有新的回帖,怎么会在4-9更新了呢?完全没有意义,so,唯一的解释只能是gter某些了解g,b排名规则并且居心叵测的人更新了这个帖子,想以此来试图发泄他们对warald大叔的不满,这种小人的伎俩真是令人不齿。。立挺warald,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我昨天还在纳闷,我记得这个攻击我的老帖子以前在baidu的搜索结果里不是排第一位的,我blog的点击率比这个帖子肯定高了若干个数量级,不晓得为什么baidu突然把这个帖子列在第一位。昨天我也怀疑可能是有人利用搜索引擎搞鬼,但是没有往坏处想,看来gter上有人觉得光是封杀我还不够。。。非常感谢ACNE的分析!
另外,我在美国刚用google.com搜索了一下warald,前几页根本没有这个老帖子,google.cn把这个帖子排在第二位,在我的blog连接后面。我不知道国内的ip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还有,按照国内的行业定义标准,我不是中介,我也不是单纯的咨询,我后面还写了这个日志:《Warald留学服务特点和说明》
有些人还没出国,就对自己马上要去读master的学校不满意,所以问我能否转校,很常见的是自费读master的人问这个问题。总的来说,考虑到读master时间很短,我觉得大多数人读master期间转校很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你有转校的权利,对婚姻不满意你都可以离婚,更何况是自己掏钱读书。
如果要转的话,应该是来了美国以后立刻就转比较合适;否则,到新学校读书可能是1年以后的事情了,硕士尤其是自费的credit based master,本来一年多就可以毕业了,就算有学校愿意要你,还折腾啥?除非你是想故意延迟毕业时间,但是这也意味着你要多掏钱。
如果铁了心要转校,应该来了美国一下飞机甚至在上飞机以前,就动手申请明年春季入学。念一个学期以后就到新学校念书的好处是可能最大化转学分。
并不是你在第一个学校修了6门课18个学分就可以都转过去。典型的情况是无论你在第一个学校修了多少学分,新的学校可能只让你最多转部分学分比如说3门课。如果你修的学分特别多,新学校很可能不会给你admission —- 都快从另一个学校毕业了,人家要你来干啥?你算是哪个学校培养的?
这种快速转学的最大的问题是你等于还是用国内的背景来申请。这次申请你只有这样一个结果,再次申请你的背景有什么变化?你怎么样才能申请到更好的学校?此外,有些学校,也不offer春季入学。
有的人非常能折腾。我知道有个女生本科文科专业,文科很多人申请会计,所以她先是申请会计来美国自费读硕士;还没上飞机,听说统计这种理工科专业在美国更好找工作,所以就准备了材料,春季学期转到另外一个学校读统计;上了两堂课,发现很不喜欢,立刻又申请了Computer Science,暑假结束以后,来到massachusetts一个学校读计算机;这次好歹念了两个学期,随后就投身到nutrition专业里。这个时候,当年跟她一起去中部学校读accounting的同学已经毕业了,而她刚开始读nutrition。我不晓得她有没有把这个学位读完,但是我知道她至少支付了别人双份的学费 —- 有的人可能表扬她一直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我这种奔三的人怎么看都觉得是没耐心瞎折腾。
转校转专业是很复杂的话题,我以前也有篇经典的文章综述了一些关键问题。我认为,如果你的专业就业不好或者跟你的兴趣实在不match,那应该早点转专业;至于换个学校读同专业的硕士,尤其是自费的话,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意思。你应该做的,是努力做好第一次申请直接去个适合你的好学校(马后炮了~~),或者就是尽量利用要去的学校的资源,improve yourself。你想要转去的学校,也未必像你想像的那么美好,折腾来折腾去可能没什么区别。
—- Warald
http://iamxiaoning1980.spaces.live.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我的ID/Email/Blog,谢谢
Apr 2009似乎无论眼前形势如何,还是有不少人义无反顾的要在09fall踏入美国读MSF,同时仍然有下一年度申请的人来信说想转金融或者对金融感兴趣。
也有人问金融什么时候能好转,典型的问题就是,“我毕业的时候是2011,到时候h1-b的限制应该取消了吧?经济肯定好转了吧?如果金融提前好转,h1-b的限制肯定会提前取消吧?”
我实在是没能力回答这样的问题。
通过电子邮件,感觉有些人的出发点是要拼命justify自己的选择正确,他们更需要的是让我肯定一下他们的考虑是理性正确有道理的,而不是我的意见或者到底具体情况是什么。
我也在关注金融行业的形势。高盛去年倒掉了,但是并不是牌子彻底没有了,而是大幅度缩水成一个规模小很多的公司,年初的时候就有消息说高盛在缩减+政府资助下,形势很不错;前几天,高盛也传出消息,说是盈利很好,所以在考虑提前还政府的贷款,早点摆脱政府的限制。
如果说金融形势要好转,我觉得一个比较大的signal就是这些拿了国家巨款资助的公司开始大规模的还钱。这样做,也能让market对金融行业重新积累信心。Godman Sachs放风说要还钱,这招很聪明。
问题是,高盛欠国家100亿,看报纸说是暂时打算筹集到50亿美元,这才50%呢。。。。其他的公司尤其是以前的巨头们,还没有哪家敢说考虑还钱的,只有很少数接受政府补助比较少名气不大的公司还清了。
现在美国的房市在逐渐恢复,尽管房子价格没有提高,但是成交量在上升。我自己也有很多朋友,手里一把cash,准备买房。希望经济能早日恢复,金融行业能早点恢复。
似乎很多中国学生梦想着学金融在美国金融行业工作。不知道这些金融迷们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金融工作的性质,真正的了解现在金融的形势有多么糟糕,而不是单纯的梦想。
一方面,我承认中国人多,聪明人也多,肯定有人适合到金融行业闯荡;另一方面,我blog里前面说了,作为外国人,要在美国生存,还是先瞄准技术类工作吧,否则失望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MSF也不是什么黄金专业,就算是前几年形势好的时候,工资也要比CS的硕士低。
Apr 2009 越来越多的人问自己的专业是不是stem专业、stem专业有哪些;如果自己的专业不是stem,opt能否延期之类的问题。
下面这个是详细的答案,stem专业完全名单
http://www.nafsa.org/regulatory_information.sec/regulatory_document_library.dlib/sevis/dhs_stem_designated_degree_2/
点击右上角:
DHS STEM Designated Degree Programs List,也就是下面这个连接/pdf文件:
http://www.nafsa.org/uploadedFiles/dhs_stem_designated_degree_2.pdf
1)上榜的专业肯定是stem
2)没有上榜的专业应该是不合格的。如果专业名字不在上面名单里,但是学习内容跟名单里的某个专业一样或者极其类似,也可以argue算是stem,应该会被批准。
Apr 2009 这个文章写于2009,但是内容并不过时,因为H-1B签证是实行了几十年的政策,从几十年前到今后多年里,都不会有多大改变。
简单点说,作为外国人,要在美国工作,首先得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并不是任何一个人,公司随便就可以招来干活,公司必须验证social security number,必须确保这个人被允许在美国工作才可以。雇佣非法移民的公司当然有,就像走私偷渡一样,再怎么禁止都有人做。
只要你不是美国人,无论你是什么专业,无论你学位高低,无论你是公的还是母的,无论你是做IT民工还是做厨师,如果要在美国工作,跟非法移民的区别,就是你要拿到工作许可(work authorization),否则,很不幸,你就是在非法打工。
获得工作许可的第一步, 对于绝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人数众多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来说,就是先获得工作签证H1-b visa,绿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后面的事情。
有了这个签证,你就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可以在公司的帮助下申请绿卡移民。h1-b的期限是6年,6年之后就期满了。如果还想延续用h1-b,必须在期满之前提交上绿卡申请。有这个6年的时间积累工作经验+挣点钱,就算后面回国了,也赚够了。
很不幸,最近的一两年里,h1b成了广大国际学生的噩梦。
《一》历史数据
若干年前,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本科生们还很小的时候
,每年h1-b数额(quota)就是65000。后来IT行业发展火爆,克林顿政府在98年把名额提高到了115000,到了2000年IT行业的最高峰也就是破灭之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95000。当时的就业形势火爆,是个人就学计算机,随时可以申请h1b,然后幸福的拿到高薪。
IT bubble burst之后的几年,就业困难,每年都有很多名额被浪费掉,美国政府也认为没必要保持这么大的数字,于是2004年缩成9年一觉回到改革前,重新变成六万五,好在政府大发慈悲,最后又补充了给advanced degree(MS or PhD)的20000个名额。有美国授予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既可以申请这20000个高级名额,也可以申请65000个普通名额;如果没有美国授予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就只能申请普通名额。还有,这65000个名额里有6800个是预留给新加坡和智利的兄弟姐妹们,所以咱们中国人和印度兄弟们能申请的,就只有约等于58000了。
时至今日,h1b还是保留了同样的规模。
《二》使用情况
每年4/1日是下一年度h1b开始受理的时间。比如说日,开始处理的是2005年的名额,其最早生效时间是10/01/2004 。所以如果说起FY(fiscal year)2010年,指得是号开始申请,一直到名额被全部用完为止。很明显,关键问题是这些h1-b数目每年是否够用?什么时候会被用完?
2004年度的普通名额02/17/2004用完 —- fiscal year的最后一天是09/30,也就是说有半年多,没有名额。
2005年度的普通名额10/09/2004用完 —- 因为普通名额被消耗的太快,不够用,11/20/2004,政府通过了法律,以后每年额外拨了20000个名额给advanced degree用。那一年毕业的人们,应该是最近几年最幸运的,Warald我就是其中一员,我们当时不但有58000个普通名额,还有20000个05年度的名额,而且还有20000个06年度的名额。结果05年度的20000个名额最后没有用完,浪费了1/3。
2006年度的普通名额08/10/2005用完;高级名额01/17/2006年用完 —- 考虑到一些名额被我们这些05年的用了,使用情况也就是就业机会可能跟04年差不多。
2007年度的普通名额05/26/2006用完;高级名额07/26/2006年用完。— 普通签证历时56天用完,07/26当天收到的高级学位签证申请因为名额不够只能用抽签解决。2007年度消耗速度这么快,大家当然要更快提交,对吧?所以下面2年的更狠。
2008年度的普通名额开始处理的前两天内受到接近12万份申请,立刻用完;高级名额04/30/2007年用完。– 普通名额两天内被挤爆的消息绝对是爆炸性的,很多人拼了老命的催公司和律师去申请高级名额,场面跟当年在国内扎帐篷熬夜排队报名考g/t似的。
2009年度第一个星期(04/01-04/07)五个工作日内,收到了163000多份申请,其中申请高级名额的有32100多份。移民局没办法,所有人一起抽签,如果你有美国研究生学位,你先参加 20000个名额的抽签,概率是=62.3%;如果失败,你加入剩余的大军再抽一次签,概率大约是44%。总的看来,只要有美国研究生学位,拿到工作签证的概率是8成;根据warald所知,的确也有人拿了美国的学位,但是没有拿到工作签证。此外,也有人根据自己同学申请h1b的结果,很怀疑移民局第二轮抽签不是机会均等,而是倾向于给有高级学位的。
04/04/2008,美国移民局宣布stem专业可以延长opt到29个月,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抽签失败的学生的情况;2008年抽签失败的和没及时交上申请的,就加入第二年的大军一起再抽签吧。没抢到工作签证的人,一方面很郁闷,另一方面有29个月的opt,可能绝大多数人可以抽签三次,几率大增,再考虑到opt期间税交的少,所也还不算太糟糕。。。
08年下半年,风云突变,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开始大萧条。很多公司裁员,再加上金融公司接受国家资助之后基本不能申请h1-b,所以2009年度第一个星期,尽管高级名额接近用完(这个可以理解,只要有学位,肯定申请高级名额),但是普通名额还有剩余。相信剩余名额多久被用完,可以告诉我们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美国公司招聘外国员工的能力。
《三》 ICC
不可否认,从04年开始,美国经济从IT崩溃中走出,尤其是从2005年到2008年的几年里,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就业形势很好,这个是造成h1b名额紧张的部分原因。但是另一方面,ICC(Indian Consulting Company)的出现,应该是更重要的原因。
简单点说,别的公司把申请h1b当成是雇佣外籍员工的方式,但是ICC就等于是黄牛,玩的就是排队抢票倒卖h1b。ICC跟你签订合同,出示各种假材料假证明,帮你拿到工作签证,然后从你身上剥削很多钱,相当于你出钱用他们的壳帮你办工作签证,跟你出高价买黄牛手里的票类似。
当然,ICC贩卖的不仅仅是人在美国的国际学生。2006 年,ICC的巨头wipro和infosys,各自提交了2万份申请,2007年,更是据说达到了3万份,把微软 ibm orcale这些办理h1b visa的美国巨头们比的很寒碜,而当时他们各自的员工总数,包含2万人在美国的h1b worker在内,才只有7万左右!有人统计数字,说这两个公司给1/3的印度员工都申请了h1b。美国公司办理h1-b都很认真,被批准概率非常高,稍微大点的公司都接近100%成功率,但是这两个2006年度h1b申请最多的行业巨头,提交了大批申请占据了h1b申请的位置,最后却都只有4000多份被申请,批准率只有20%-25%。
ICC的出现对国际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有些人也犹豫是自力更生也就意味着跟ICC对抗,还是干脆卖身给ICC呢?有的人也在网上写了文章,说ICC势不可挡,阿三们胆大,玩的就是移民局政策的漏洞~~~还有人粗略的算了一下ICC的收入,说光是靠给办h1b就收入了大把的钞票。
08年的时候,说起ICC,大家基本还是痛恨但是无可奈何。
09年,移民局出手收拾了一小批ICC公司;Satyam,2009年度拿到h1b数目最多的ICC,最近出了作假账的丑闻濒临倒闭,CEO居然真的上演传说中的拔腿逃跑的闹剧;再加上ICC严重依靠金融行业,受经济影响很大,ICC的黄牛行为大为收敛,所以今年普通名额没有被哄抢完,也就可以理解了。
希望以后这样的闹剧能少一些,还给广大外籍学生一片咖喱味淡一点的朗朗天空。。。。
《四》现实意义
光讨论h1b名额是没有意义的。经济形势差,没有工作机会,有再多的h1b名额等着也没法用,纯粹是浪费。IT垮掉后的一两年内,h1b够用,但是找不到工作,就是例子;h1b成为问题,是在04-05年经济开始复苏以后,job offer & H1b quota造成的。
最近两三年工作签证申请难的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学生在美国的就业。有些公司,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愿意招国际学生。STEM专业的还好,后面还有29个月的OPT可以多申请几次;如果不是stem专业,万一申请不到签证,公司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就算都浪白费了,还得重新招人。
至于今年毕业的,还是先找到工作再说吧。目前的主要问题,可能是就业机会而不是工作签证的数目。我blog前面的文章也说了,如果这16000个名额被很快用掉,那说明美国公司招外国员工的势头还是很强劲的;否则,相比于经济形势,h1b仍然是外籍学生在美就业的bottleneck。
美国现在的形势,对h1b是不利的。美国人失业率这么高,美国政府考虑更多的是美国人的就业,而不是改善h1b形势,鼓励外国人在美国就业。外国人找到了工作,就是抢了美国人的饭碗 — 这种观念很狭隘很短视,但是很不幸,如果美国人不短视,也就不会有这场经济危机了。Warald也听说了好几起美国公司cancel给外籍学生的job offer的例子;前段时间Bank of America取消几十个外国人job offer的事情,我理解为困难时期,为了得到政府救助,讨好政府避免麻烦的举动了。
通过我这篇介绍,相信大家也能看出这些年h1b形势变化很频繁很复杂,今后的形势如何没人敢预测。从长远角度来看,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不会停止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从道理上来说,美国应该制定各种政策,吸引住优秀的国际留学生为美国效力,而不是通过h1b限制把人才赶回原籍掉过头来跟美国竞争,也有人主张直接给所有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或者至少也是STEM专业的外籍博士们绿卡。道理上的是非很多人能想明白,但是实际上,至少短时期内不可能这样做;国家政策的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right and wrong,里面有很多concerns很多politics。美国的移民法的确需要改革,本来大家对新总统寄予厚望,但是很不幸,一场经济危机,把美国的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问题上,移民法改革现在没功夫管。
围绕着h1-b,就业,经济形势,移民,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话题,我的这篇文章,只是侧重h1b签证本身和申请形势进行大体的介绍。至于以后的情况以及其他的相关话题,我会不定期的写在我的blog里,欢迎转载讨论。
【2012年更新】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因为金融行业的问题,经济大规模滑坡;在09年夏天开始反弹。过去的两年里,随着就业市场的惨淡,h1b名额都是拖到年底左右才用完,换言之,h1b名额不是问题,国际学生就业机会少才是瓶颈。Warald预计2012年4月开始的h1b申请会再度紧俏,可能无法撑到暑假。本文中描述的哄抢h1b签证的现象,可能再次出现。
【最新更新】美国高学历h1b签证名额果然上周就用完了,regular h1-b昨天也被抢光!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Apr 20092007年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总人数是44,515,外国人有15,115。84%的外国博士们学的是science and engineering类专业,这里面中国人和印度人贡献卓著。1977年,外国人博士占11%,2007年占34%
http://www.norc.org/NR/rdonlyres/B40E56EC-9A4F--E330BB689CD9/0/SEDFactSheet.pdf
每年美国毕业的博士总人数在这里,从年都有
http://www.nsf.gov/statistics/nsf08321/content.cfm?pub_id=;id=2
按照专业和人种分类的数据:
http://www.nsf.gov/statistics/nsf07308/tables/tab10.xls
Apr 2009这两天公司的系统出问题,忙得要死~~~
2008年申请09 年度的h1b的时候,04/01-04/07一个星期五个工作日内,收到了163000多份申请,其中申请硕士以上学位专用h1b的有32100多份,实际的名额是65000个所有人都可以申请的,外加20000个专门给硕士以上学位的,但是65000个名额里有7000个是专门留给新加坡和智利人民的,也就是说,留给其他国家的人的名额是=78000。新加坡和智利的7000个名额,如果没有用完,怎么处理?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是很明显,以前在4月份其他国家哄抢完了以后,肯定不是立刻接着用这两个国家的8000个名额;就算其他国家的人可以挪用这些签证名额,那也得是到了过完这个年度,证明这两个国家的人不需要的时候才能用吧。
16万份的申请,考虑到里面可能有不合格的,或者一些其他的情况,要干掉一些,最后被批准的概率大约是50%。
人太多了,解决方式就是抽签。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优先权,如果没有抽中20000个的名额,可以加入58000的圈子继续再抽奖一次。的确有人有美国的硕士以上学位,两次抽签都没中的,如果是stem专业,就可以延长opt,继续加入下一年度的申请。
今年经济这么差,很多人估计不会像去年的那么惨,果然第一个星期没有用完。今天统计数字出来了,USCIS第一个星期总共收到大约42000个常规H-1B 的申请,以及将近20000个Master Cap的申请。也就是说H1-b的申请总数从去年的第一个星期16万多份降成了6万多份,但是硕士的h1-b还是迅速基本用完了,常规的58000个名额被用了42000,还有16000。
按照以前的经济形势和h1-b申请经验来看,如果公司打算资助h1-b申请的话,应该就是在4/1 第一天接受申请的时候立刻提交,一般不会拖后。我个人感觉这16000个名额可能会撑上一会儿,因为从去年到现在打算招h1b员工的公司估计都在这个星期提交申请了,下面的问题是,从现在开始,美国今年要多久才能再给外国人提供16000个工作机会?
不要以为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公司一共给了=62000份工作,因为前一年度抽签没中的,只要没有被裁掉,也来用今年的名额了。如果这16000个名额被很快用掉,那说明美国公司招外国员工的势头还是很强劲的—- 这个我个人认为似乎不太可能,所以我前面说了我觉得剩下的名额可能会撑上一会儿。当然,我的观点可能最后turn out to be wrong,毕竟这种事情,现在没人知道准确答案。
—- Warald
http://iamxiaoning1980.spaces.live.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我的ID/Email/Blog,谢谢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学生退学回国出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