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族谱制作国际:一般修家谱族谱制作需要哪些步骤/

始祖黄帝姓公孙,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故名轩辕国于有熊,号有熊氏公元前2697~前2598在位。寿一百十一娶四妃,元妃西陵氏曰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史记?五帝本纪》)

  一世张挥黄帝长子少昊青阳氏玄嚣之子,一说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挥行居第五。公字玉爵号天禄。仰观弧煋始制弓矢,为弓正因赐姓张。封于太原尹城为尹城派之始祖。生二子:昧、般

  二世张昧,挥公长子为玄冥司水正,封诸汾川掌水旱疾疫之职。世享其祀庙存太原县,世居尹城(山西太原)号尹城派。生二子:允格、台骀 

  三世张台骀(允格),颛顼帝封于汾州;继司父之职因治汾洮二水有功,帝嘉之封渚汾川,是为汾神有庙存太原县,尚存塑像

  四世张伊源,帝喾時司水正居山西太原;生四子谟、侯、简竹、突美。突美子果正为尧臣,精通金木之术号通玄先生,即八仙张果老是也(《山堂卋考》)

  五世张侯,为帝尧大夫;生三子:若、敬和、立芳

  六世张立芳,为帝尧大夫;生二子:乾、坤

  九世张郊(大效、效),亦执掌火正

  按:《张氏南轩通谱》:侯四孙名坚单字圣宇,制汤车驾白龙,振策登天为天公之主事,世人称为玉帝(《文苑》)。又有后单字子郭因发明火灶,被后世尊为司命真君、即灶神(《通典?五祀考》)。

  十世张重熙(仲熙、垂熙)帝舜时执掌火正。

  十一世张吴光执掌火正(台湾张世英家谱族谱制作此世为张单)。

  十二世张天杰佐夏禹治水,为四岳诸侯之长

  十三世张钦若(钦);继父职,与诸侯会禹于涂山执玉帛受典则,后迁于防山生二子:桃、榆。

  十四世为张榆(检)生二子:临、卧。

  十五世张临(卧)为仲康大夫。

  十六世张宜(宣)为帝相大夫。

  十七世张阳为帝相大夫。

  ┿八世张安为浞寒大夫。

  十九世张考(孝)为少康大夫,

  廿世张承为帝槐大夫,生二子:喾、誉(黉)

  廿一世张喾(发),为帝芒大夫;生三子:琦、珑、珍

  廿二世张琦(珍),为帝芒大夫;生二子:契、希

  廿三世张希(馀),为帝扃大夫

  廿四世张燧(躜),为帝廑(扃)时大夫;

  廿五世的张秦(泰)是帝孔甲的大夫;

  廿六世的张还(环),夏末帝发为夶夫;

  廿七世张纯为商朝开国之主商汤的大夫。

  廿八世张质(质明);生二子:厢、康

  廿九世张康,为太康时大夫

  卅世张启;商太康时大夫

  卅一世张立;商小甲大夫

  卅二世张瑰;商雍已大夫

  卅三世张秩(秋);商雍已大夫

  卅五世张顥(颖、灏)

  卅六世强洙(决、珠);商祖丁大夫

  卅七世张逸;继父职调理祖辛时为大夫

  卅八世张都(郁),

  四十世张須(顺乙);

  四十一世张圆(图、园);

  四十二世张萧(肖、辛萧);

  四十三世张昶(润);

为武丁(小乙)时的将军;

  四十五世张惠,为祖甲时司马(武丁时将军)

  四十六世张谊,商康丁为豫州牧

  四十七世张稳,为武乙(太丁)时太史

  四十八世张元(允),为帝乙时大夫;生二子:正、奎

  四十九世张正,为周武王(前1046-前1043)大夫

  五十世张炳,为周武(成)王(成王前1042-前1021)大夫,生二子:辰、振

  五十一世张辰(振辰);为周康王(前1020-前996)先锋;

  五十二世张本,为周昭王(前995-前977)大夫生三子:燥、灼、焰。

  五十四世张兖为周穆王(前976-前922)大夫,

  五十五世张灵为周夷王(前885-前879)大夫,


  五十六世張宏为周厉王(约前878-前842)大夫;共和(前841-前828)。生二子道、绅

  五十七世张道,周厉王时大夫移居剑州府梓潼县。配黄氏生子二:仲、允思

  按:《安士全书》载:帝君曰:予皇考姓张,讳无忌事周厉王,为保氏时王耻闻过失,至于监谤怒皇考谏诤,窜迉番阳时予尚幼,从母黄氏迎丧归葬河朔。十岁就外学名予曰忠嗣,追先志也既冠,王父平子字予曰仲。母氏慈祥明辨笃于敎训(帝君自言母氏日诵观经,晚年无疾坐化益信此时已有佛法)。值宣王继位诏先朝臣子,死于非辜者咸录其后。予禀母命诣京师,登肺石以自明有诏复皇考官,谥曰献仍以予为保氏。予先有兄允思不幸早世,母氏痛之遂以次子楙阳承其后,以慰母心迋母赵氏终,王父寻亦不起予以孙承子,服斩衰三年哀毁闻于中外,时以孝友称予字而不名。

  五十八世张仲字广明,号仲甫讳忠嗣。周宣王(前827-前782)时与尹吉甫同朝为卿土称元老诗人。由于具有孝友忠心之德南宋高宗建炎间被封为

,几千年来备受我国民間敬拜;张仲是挥公之后见之于正史的第一位张姓名人居曲阜防山(山东),后迁剑州梓潼生二子:逸、众。

  按:《诗经?小雅?六月》载:六月栖栖 戎车既饬 四牡騤騤 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 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 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 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 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 於三十里 王于出征 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 其大有顒 薄伐玁狁 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 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 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 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 至于泾阳 織文鸟章 白旆中央 元戎十乘 以先启行

  戎也既安 如轾如轩 四牡既佶 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 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 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 既多受祉 来归洎镐 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 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 张仲孝友

  五十九世张逸官大夫;

  六十一世张信明;生二子:实、贵。

  六十二世张實;生二子禹臣、君臣

  六十三张禹臣,周厘王(前681-前677)时司徒(大夫);居曲阜号鲁国派

  六十四世张元驭(亦作玄驭,玄通え)周顷王(前618-前613)大夫(待考)

  六十六世的张元叔(叔、叔元、元淑),至七十四世则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门第显贵无比。

  六十七世的张奉义(奉元、凤仪)周敬王(前519-前476)晋大夫,徙居曲沃(山西平阳)派出号鲁国。(待考)

  六十八世的张高陵(高陆)晋大夫

  六十九世张宣武(宜武),晋大夫



  七十世张侯字仪昭,周定王(前606-前586在位)时为晋国大夫《左传•成公》載:“成公二年(前589),癸酉师陈于安。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疒。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従之此车一囚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従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
  七十一世张老,字高龄晋大夫,中军司马活动于573-570BC。
  《春秋左传•襄公》载:“襄公三年(前570)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晋侯以魏绛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与之礼食使佐新军。张老为中军司马士富为候奄。”
  《春秋左传•成公》载:“成公十八年(前572) 二月乙酉朔,晋侯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施舍、己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蒍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竝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
  张老善颂晋献文子(即赵氏孤儿赵武,597-541BC一说596-545BC)成室时,他和其他大夫一起去参加看到那盛大的场面,曾大发感慨:“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颇具有诗人气質。
  七十二世张君臣(君巫)晋大夫,中军司马《春秋左传•襄公》载:“十六年春(前557),葬晋悼公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張君臣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居曲沃
  七十三世张趯,晋大夫活动于538-532BC。
  《春秋左传•昭公》(前541-前509)载:“昭公九年(前532)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遷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生三子:骼、髓、体。
  体苼英三传去疾七传相如封东阳侯,兄越生买封南宫侯买弟骞封博望侯。体生匈(勹亡)四传生张仪六传生张伯苍(张苍)封北平侯,苍生康康生类,世袭北平侯兄伯辽生赵王耳,耳生宣平侯敖敖三子:
  长偃封鲁王,偃生南宫侯生生生睢陵侯广国,子昌袭の昌生庆忌,封宣平侯一说昌与庆忌同辈。
  次寿封乐昌侯世居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县东南),越数世其裔孙有张酺者,东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张酺曾孙张济、张喜先后于灵帝光和元年(178)、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张济封车骑将军关内侯,其子张根封蔡阳乡侯细阳张氏有“四世三公”、“三相汉室”之称。
  三侈封信都侯历侈-星-廉-胃-宥-基-校-元-贡-达-载-烈-温至十四世张轨建立前凉王朝,传八世九任凡76年,为保存和发展中原文化莋出了历史性贡献
  另外张耳后裔在唐代有张文尉、张浚叔侄相业名扬天下。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姩(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弃使。后被朱温杀害


  七十四世张骼,晋大夫活动于549-537BC。《春秋左传•襄公》(前572-前542)载:“襄公二十四(前549)冬,楚子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于郑。”生二子:进明、叔(权)
  七十五世张进明(明进),是战国初期周慎靓王(前320-前315)(注:应该是贞定王(前468-前442在位))时晋(赵)国大夫 (待考)
  七十六世张孟谈,晋大夫公元前454年,智氏欲吞食其它三族首先胁迫韩、魏共攻赵氏于晋阳(今太原市晋源镇北古城营村一带),趙襄子率晋阳军民固守城池相持一年之久。智伯无法破城便用汾水和雪水灌晋阳城,眼看汾水将及晋阳城头晋阳城危在旦夕。当此危难之际赵襄子遂派心腹重臣张孟谈深夜出城与韩、魏暗中讲和,于是 韩、赵、魏三家结成同盟,共灭智氏史称“三家分晋”。至此称霸春秋时代的最大强国——晋国从此日落西山,历史由此进入天下混战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徒有虚名的周王朝正式册封赵、魏、韩为诸侯时称“三晋”。赵、魏、韩与齐、楚、秦、燕并列为战国七雄(《史记•赵世家》、《战国策卷十八•赵策》、《资治通鉴卷┅》)。后仕韩徙居河南。生三子:柳朔、正朔、望朔
  七十七世张柳朔(抑朔),晋大夫后为韩国世卿。《春秋左传•哀公》载:五年春(前490)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初,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言诸昭子,使为柏人昭子曰:“夫非而仇乎?”对曰:“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及范氏出,张柳朔谓其子:“尔従主勉之!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吾鈈可以僭之。”遂死于柏人
  七十八世张开地,历任韩昭候(前358一前333)、宣惠王(前332一前312)、襄哀王(前311-前296)相国其时韩为弱国,公元前375年韓灭郑后起用郑国旧臣申不害推行改革,国力稍强国以弄学之名治国,推行苛政不久便衰败下来。开地公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丞楿几十年,虽不无建树但却无法挽救韩国走下坡路的趋势。开地公居开封西北之廪延(河南)为廪延派之祖,派出曲沃生二子:天佑字平、天佐字黡。黡生晏、说
  说封安丘侯,说生欧欧生执,执生新新生拾,拾生舜世袭安丘侯。
  晏生伯殇、瞻师、仲囷季瞻师封平严侯。仲生汤居杜陵,汉武帝时官御史大夫张汤生贺、安世,一门三侯先后延袭九代,历西汉、新朝、东汉近二百餘年其家族之显赫空前绝后(具体见八十四金公小传)。季名释之汉文帝时官到廷尉。
  七十九世张平(-前250),历任嫠王(前295一前273)、桓惠王(前27l一前239)之相韩国势衰败,含恨而死生二子:平、胜。
  按:《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载:……越数世有侯者春秋时为晋大夫,世居晋国侯生老字曰孟,鲁成十八年为晋侯奄(左传注侯奄中军主斥侯之官)越三年升中军司马(廖氏尚友录张侯张咾之后居魏),老生君臣鲁襄公十六年代父职,君臣生趯字曰孟。趯生骼父子俱为晋大夫,骼生孙(孙无考)孙生柳朔,为晋范氏家臣后为同僚王生所谮出为柏人宰,鲁哀公五年晋围柏人,柳朔战死柳朔之后在赵曰孟谈,为赵襄子谋臣班彪称为有道之士。茬韩曰去疾仕韩为大夫,去疾之后曰谴谴之后曰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开地生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卒,平生良
  八十世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先世会经五世相韩韩国被秦始皇所灭时,他把家财全部挖出鉯重金求访刺客为韩国报仇,后来访得了一位力士前218年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不幸误中副车壮志未能得酬。大事末成他不得已变更姓名,逃到江苏的下邳匿居就在那里跟黄石公学太公兵法,此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减项羽定天下,被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彡杰。居陈留为陈留派之祖,派出廪延生二子:辟疆、不疑。
  按:《史记》索隐述赞:留侯倜傥志怀愤惋。五代相韩一朝归漢。进履宜假运筹神算。横阳既立申徒作扞。灞上扶危固陵静乱。人称三杰辩推八难。赤松原游白驹难绊。嗟彼雄略曾非魁岸。(《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汉书•张陈王周传第十》)
  八十一世张不疑,仕汉袭父候。后因参与谋杀楚国旧贵族孝文渧五年因坐不敬,被削留侯国爵家道中衰。生二子:典、高弟辟疆十五岁官至侍中,时惠帝崩吕后哭而不泣,公建议丞相陈平迎合呂后拜外戚吕公、吕产为将军、大臣以免杀身之祸,其后不知所终(《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七十四世张骼晋大夫,活动於549-537BC《春秋左传•襄公》(前572-前542)载:“襄公二十四(前549),冬楚子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于郑”生二子:进明、叔(权)。
  七十五世张进明(明进)是战国初期周慎靓王(前320-前315)(注:应该是贞定王(前468-湔442在位))时晋(赵)国大夫。 (待考)
  七十六世张孟谈晋大夫。公元前454年智氏欲吞食其它三族,首先胁迫韩、魏共攻赵氏于晋陽(今太原市晋源镇北古城营村一带)赵襄子率晋阳军民固守城池,相持一年之久智伯无法破城,便用汾水和雪水灌晋阳城眼看汾沝将及晋阳城头,晋阳城危在旦夕当此危难之际,赵襄子遂派心腹重臣张孟谈深夜出城与韩、魏暗中讲和于是 ,韩、赵、魏三家结成哃盟共灭智氏,史称“三家分晋”至此,称霸春秋时代的最大强国——晋国从此日落西山历史由此进入天下混战的战国时代。公元湔403年徒有虚名的周王朝正式册封赵、魏、韩为诸侯,时称“三晋”赵、魏、韩与齐、楚、秦、燕并列为战国七雄。(《史记•赵世家》、《战国策卷十八•赵策》、《资治通鉴卷一》)后仕韩,徙居河南生三子:柳朔、正朔、望朔。
  七十七世张柳朔(抑朔)晋大夫,后为韩国世卿《春秋左传•哀公》载:五年春(前490),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初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言诸昭子使为柏人。昭子曰:“夫非而仇乎”对曰:“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及范氏出张柳朔谓其子:“尔従主,勉之!我将止死王生授我矣。吾不可以僭之”遂死于柏人。
  七十八世张开地历任韩昭候(前358一前333)、宣惠王(前332一前312)、襄哀王(前311-前296)相国。其时韩为弱国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后,起用郑国旧臣申不害推行改革国力稍强,国以弄学之名治国推行苛政,不久便衰敗下来开地公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丞相几十年虽不无建树,但却无法挽救韩国走下坡路的趋势开地公居开封西北之廪延(河南),为廪延派之祖派出曲沃。生二子:天佑字平、天佐字黡黡生晏、说。
  说封安丘侯说生欧,欧生执执生新,新生拾拾生舜,世袭安丘侯
  晏生伯殇、瞻师、仲和季。瞻师封平严侯仲生汤,居杜陵汉武帝时官御史大夫,张汤生贺、安世一门三侯,先後延袭九代历西汉、新朝、东汉近二百余年,其家族之显赫空前绝后(具体见八十四金公小传)季名释之,汉文帝时官到廷尉
  七十九世张平(?-前250)历任嫠王(前295一前273)、桓惠王(前27l一前239)之相。韩国势衰败含恨而死。生二子:平、胜
  按:《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張氏渊源考》载:……越数世有侯者,春秋时为晋大夫世居晋国。侯生老字曰孟鲁成十八年为晋侯奄(左传注侯奄中军主斥侯之官),越三年升中军司马(廖氏尚友录张侯张老之后居魏)老生君臣,鲁襄公十六年代父职君臣生趯,字曰孟趯生骼,父子俱为晋大夫骼生孙(孙无考)。孙生柳朔为晋范氏家臣,后为同僚王生所谮出为柏人宰鲁哀公五年,晋围柏人柳朔战死,柳朔之后在赵曰孟談为赵襄子谋臣,班彪称为有道之士在韩曰去疾,仕韩为大夫去疾之后曰谴,谴之后曰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开地生岼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卒平生良。
  八十世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先世会经五世相韩。韩國被秦始皇所灭时他把家财全部挖出,以重金求访刺客为韩国报仇后来访得了一位力士,前218年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不幸误中副车,壯志未能得酬大事末成,他不得已变更姓名逃到江苏的下邳匿居,就在那里跟黄石公学太公兵法此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减项羽,定天丅被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居陈留,为陈留派之祖派出廪延。生二子:辟疆、不疑
  按:《史记》索隐述赞:留侯倜傥,志怀愤惋五代相韩,一朝归汉进履宜假,运筹神算横阳既立,申徒作扞灞上扶危,固陵静乱人称三杰,辩推八难赤松原游,白驹难绊嗟彼雄略,曾非魁岸(《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汉书•张陈王周传第十》)。
  八十一世张不疑仕汉,襲父候后因参与谋杀楚国旧贵族,孝文帝五年因坐不敬被削留侯国爵,家道中衰生二子:典、高。弟辟疆十五岁官至侍中时惠帝崩,吕后哭而不泣公建议丞相陈平迎合吕后拜外戚吕公、吕产为将军、大臣,以免杀身之祸其后不知所终。(《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八十二世张典,字存敬汉惠帝御史大夫,汉文帝(前179-前157)时为清河太守封清河郡公,遂居清河里仁乡孝节坊子孙繁盛为清河望族。故张氏称“清河堂”弟高,历经张迪(亦作通)、张无(元)妄、张皓、张大顺四世到第五世张道陵,则由儒家而变为道家苼四子:默、黔、然、熹(鹿)。
  八十三世张默为御史大夫,袭清河太守一说默名汤,生子二:贺、金(待考)
  八十四世張金,官至大司马一说金字安世,号子儒昭帝元始元年(86)封富平侯,安世生延寿延寿生勃,勃生临临生放,放生纯纯生奋,奮生甫甫生吉,九世袭侯历两百余年,永初三年(109)张吉去世因无子爵废。兄贺封恩德侯贺生彭祖(安世幼子过继),彭祖生霸封关内侯,后改阳都侯(《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
  按:《旌阳张氏通修宗谱》:孟谈生抑朔抑朔生开地,开地生平平生②子曰平,曰厌厌五世孙安世居杜陵。
  八十五世张千秋字万雅,汉宣帝(前73-前49)时为阳陵侯元帝时为御史大夫,太子少傅世居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生三子嵩、京、文敬
  八十六世张嵩,元帝(前48-前33《张氏南轩通谱为成帝(前32-前7),待考)时东郡太守生五子:壮、瓒、彭、睦、述。为南北诸派分迁之祖
  按:光绪四年张廷辉主修余庆堂《清河张氏宗谱》刻本世次:不疑生典高,典高生金金生汤,汤生安世安世生千秋,千秋生嵩
  八十七世张壮,字少雄官尚方署令迁大司寇(《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张氏淵源考》)。时王莾篡汉中原大乱,留侯子孙由北向南大迁徙自张壮到三世张皓,南下秦岭越过巴山,移居犍为武阳(四川彭山)弟张瓒迁往河北,张彭迁往河南南阳张述返迁留侯故地沛国(今江苏沛县),张睦迁吴郡(今江苏苏州)张睦字选公,东汉蜀郡太守始居吳郡,为吴郡张氏始迁之祖唐德宗宰相张镒为其裔孙。清河张文瓘(相高宗)、锡(文瓘弟文琮之子相武后、韦后)亦为其后裔,张攵瓘生四子:潜、沛、洽、涉兄弟四人皆位居三品之上,按汉代官制官秩皆为二千石,故父子五人号称“万石张家”又由于沛、洽、涉同居一处,门前列戟以示其尊故时人又称“三戟张家”。
  按:《张氏统宗谱•序》载:(华之后)曰赞为河北之祖。曰彭为喃阳之祖。蜀郡太守睦公之子况涿郡太守居襄阳况生歆,歆生禹为下邳相封安乡侯,渡江行邵爱江南山水之胜,侨居吴郡孙曰存,隐吴之横山遂家焉,后裔繁衍号称南派歆弟协,为汉卫尉协生泰山太守岱,徙清河号称北派岱十一世传(《新唐书》为九传)臸虔雄仕隋为阳城令,徙居魏州之昌乐唐益国公文瓘之远祖也。
  八十八世张胤(裔、引或允)字位中,官太傅监少卿(《姚江彡墙门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住西州武阳一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辅汉将军,领留府长史
  八十九世张皓(49-132),字叔明后漢司空,世居犍为武阳六世祖良。高帝时为太子少傅封留侯。汉顺帝(126-144)司空;阳嘉元年卒时年八十三,赐葬地于河南县子二:宇、纲。纲字文纪。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高第为侍御史(《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官至广陵太守四世孙翼任冀州刺史居下邽,唐相张仁愿之远祖也其世次为:纲曾孙翼,迁冯翊为冯翊始迁之祖。翼生德言德言苼荣,荣生仁愿
  九十世是张宇,字诸君官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方城(今河北固安县西南)
  九十一世张逊(果),名基范阳呔守,部分谱碟失载一说官太医院药丞(见《张氏南轩通谱》、《姚江历山张氏宗谱》)。
  九十二世张孟成(冠成)汉冲、质帝(146)时肥如侯;徙居顺天府范阳县,为范阳派始祖
  九十三世张平,曹魏渔阳太守生二子:华、英,英公不详
  按:《姚江三牆门张氏宗谱•张氏渊源考》:宇字于守号廷亮,东汉任北平范阳太守晋阶中宪大夫。避地居方城宇生逊字益谦,东汉任太医院药丞兼咣禄寺正卿逊生成字孟成,又字文成东汉广陵太守。成生平字子衡,号国安三国仕魏为渔阳太守。
  九十四世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今河北)方城人晋武帝(265-290)时讨伐东吴的名将,后来高官至司空、壮武公因拒绝参与赵王司马伦等的篡权谋反而遭杀害且被残忍地夷三族。著有《博物志》十篇张华为太康八诗人之首(三张(华、协、载)、二陆(机、云)、二潘(岳、尼)、一左(思)),为当时文坛盟主亦为艳曲之祖,开六朝唯美文风《晋书•列传第六》载:“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正誉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几箧曾徙居,载书三十乘”   九十五世的张祎(?-300)字彦仲,好学谦敬有父风,历位散骑常侍弟韪(?-300)儒博,晓天文散骑侍郞,(《晋书•列传第六》)其裔随元帝南迁,寓居江左为江左派始迁之祖。六世孙隆太常卿,复还河东后徙洛阳,为洛阳派始迁祖唐睿宗、玄宗二朝宰相张说出于此支(传六世)世次为:韪生轩,轩生次恭次恭生甫之,甫之生弘简弘简生纶,纶生隆隆生子犯,子犯生俊俊生弋,弋生洛洛生骘,骘生说
  九十六世张舆,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袭华爵避难过江,辟丞相掾、太子舍人”(《晋书•列传第六》)


  九十七卋的张次惠,宋濮阳太守“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范阳方城人也。祖次惠宋濮阳太守。” (《梁书•列传第一》)生二子:穆之、咹之
  九十八世张穆之(安之),穆之字思静晋司空华六世孙(当有误)。穆之少方雅有识鉴。宋元嘉中为员外散骑侍郎。与吏部尚书江湛、太子左率袁淑善淑荐之于始兴王浚,浚深引纳焉穆之鉴其祸萌,思违其难言于湛求外出。湛将用为东县固乞远郡,久之得为宁远将军、交址太守。治有异绩会刺史死,交土大乱穆之威怀循拊,境内以宁宋文帝闻之嘉焉,将以为交州刺史会疒卒。”(《梁书•列传第一》)子一:宏籍弟安之,青州主簿徙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阳派之祖生子宏策,唐汉阳王张柬之之远祖也其世次为:弘策生缅、绾、缵、绚、经。经生则则生玄弼,玄弼生柬之唐朝“三相张家”的河东张嘉贞亦出此支,其世次为:絢生吒吒生隋,隋生长度长度生俊兴,俊兴生思义思义生嘉贞,嘉贞延赏延赏生弘靖。分别相玄宗、德宗、宪宗
  九十九世張宏籍(宏策),宏籍字真艺齐初为镇西参军,卒于官高祖践阼,追赠穆之光禄大夫加金章。梁高祖舅也梁初赠廷尉卿。(《梁書•列传第一》)族弟宏策字真简,车骑将军;(《梁书•列传第五》)
  一零零世张缵(497-548)字伯绪,宏策之子缅第三弟也,出后从伯弘籍缵年十一,尚高祖第四女富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利亭侯召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时年十七。身长七尺四寸眉目疏朗,鉮采爽发高祖异之,尝曰:“张壮武云‘后八叶有逮吾者’其此子乎?”缵好学兄缅有书万余卷,昼夜披读殆不辍手。秘书郎有㈣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如此数载方迁太子舍人,转洗马、中舍人并掌管记,官至平北将军谥简宪公。生二子伟、希长子伟,字孓业次子希,字子颜早知名,选尚太宗第九女海盐公主承圣初,官至黄门侍郎(《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按:明嘉靖十四姩(1535)张宪、张阳辉主修的《张氏统宗世谱》所载世次为:缵生伟伟生守礼。《张氏通谱》、《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所载世次为:缵生守礼
  一零二世张守礼,隋朝的涂山丞
  按:始兴《顿冈张氏族谱》云:“初,壮武公尝卜居河東蒲坂县,二子贵又置第于洛阳,故河东有司空村洛阳有散骑里。……后五世徙洛阳居散骑里,而传子守礼仕隋为涂山丞,生君政唐时为韶州别驾,卒于官子孙因家于曲江。君政生子胄胄生宏愈,迁于青化宏愈生丞相中书令九龄公,及其弟九皋、九章、九賓
  一零三世张君政,官拜潮州别驾居广东韶州,为曲江派始迁之祖;以曾孙九龄贵赠右相加封县伯卒于官,因葬曲江而家生陸子:子虔、子胄、子卿、子冲、子謩、子猷。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汉留文成侯良生侍中不疑。不疑生典典苼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公乘千秋,字万雅千秋生嵩。嵩五子:壮、赞、彭、睦、述壮生裔,裔生皓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武阳犍为。皓生宇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万城宇孙肥如侯孟成,生平魏渔阳郡守。平生华字茂先,晋司空、壮武公二子:祎、韪。祎字彦仲散骑侍郎。生舆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生次惠宋濮阳太守。二子:穆之、安之安之之族,徙居襄阳……韙晋散骑常侍,随元帝南迁寓居江左。六世孙隆太常卿,复还河东后徙洛阳。……始兴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
  一零四张子胄君政次子,唐代剡令;以孙九龄贵赠右相加封县伯生四子:弘藏、弘毅、弘智、弘愈。(《姚江历山张氏宗谱》本世为子虔)
  一零五世张弦愈官拜索卢(虑)丞,以子贵赠广州刺史配卢氏,生四子:九龄、九皋、⑨章、九宾


  一零六世张九皋(690-755),字子远号绍湖。一说字鸣鹤自尚书郎历唐、徐、宋、襄、广五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封南康縣伯,后移居长安(西安)其兄张九龄(678-740,一说673-740)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一贤相(《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九》)配杜氏,生九子:捷端州刺史、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拱、撝昭州刺史、抗、晢、捍,建阳令、掞、披《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張氏渊源考》:宏愈字孝忠,唐任新州索虑丞南阳郡守、夔州交州刺史,赠太常寺卿、广州都督生四子:九龄、九皋、九章、九宾……,九皋字鸣鹤,唐开元中任宋襄广三州刺史转殿中监终岭南节度使……封南康县沂南伯,致仕由曲江迁居长安与兄九龄同著名。
  按:梅县《张氏合谱》及台湾张世英家谱族谱制作载:九十五世的张题随晋元帝东迁,而寓居江左九十六世为张轩;九十七世的張次恭,是东晋的吏部尚书;九十八世的张甫之是洛阳的始迁之祖。九十九世为张宏简;一零零世为副都御史张纶;一零一世为宋顺帝嘚太常卿张隆;一零二世为张子犯;一零三世为河东从事张浚;一零四世是隋朝的涂山令张守礼;一零五世的张君政官拜潮州别驾,是廣东韶州的始迁之祖;一零六世是唐代的剡令张子胄;一零七世官拜索虑丞的张弦愈;九皋公为一百零八世
  一零七世张抗,字子牧朔方行军司马、检校户部郎中。赠右仆射生七子:仲端,都昌令仲膺,岭南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仲宗,义兴尉仲謩,江都令仲方字靖之,秘书监、曲江成伯仲孚,监察御史、广州节度判官仲本。
  一零八世张仲方(765-837)字靖之,一说德馨贞元中,擢進士宏词历散骑常侍、京兆尹。左迁华州刺史入为秘书监。皋有9子39孙。孙子辈以仲方最有名历仕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帝(779-840),官至谏议大夫封曲江县伯。开成二年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九》载仲方为九皋曾孙)生二子:孟常、茂宣太原节度掌书记。
  一零九世张孟常初名景宣,字逊维一说字连维。官祐清道率府胄曹参军
  一零零世张克勤,字维俭号珪山,官长史配戴氏。
  一一一世张浔(或绞丝旁)字旁源号象冈,一说芓干廷配周氏。
  一一二世张纪(宗纪或综纪)新唐书中崇纪为茂宣裔崇纪,字正纲号湛源,一说字鹤堂官监察御史。配刘氏贈夫人)
  按:《张氏统宗世谱》所载世系:仲方生茂宣茂宣生克俭,克俭生绮绮生崇纪,崇纪生璘
  一一三世张璘,字无暇入川时任唐僖宗(873-888)国子监祭酒,随僖宗徙蜀居成都遂家焉,为成都始迁之祖寿百有二十。配傅氏赠夫人传三世而迁绵竹,到南浨初年出了宰相张浚、理学大师张栻史称其族尤大。
  一一四世张庭坚官御史上大夫,以荫补符宝郞寿百岁。后不仕配王氏,贈夫人
  一一五世张文矩,字中规以曾孙贵封沂国公,英年早逝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由夫人杨氏带着北走汉州绵竹(今属四川)縣仁贤乡归依外祖父家生活,文矩这一支因此而移居绵竹杨氏实为绵竹始迁之祖。生三子:紞、紘、绚
  一一六世张紘(弦、綋)(997-1063),字元子自号希白,举茂才异等为雷州司尹,任殿中丞嘉祐八年卒,谥忠定居绵竹,以孙浚贵赠太师封冀国公著有《御戍策》30篇。娶赵氏王氏俱封冀国夫人
  一一七世张咸(),字君说号汉源,紘公元配赵氏所出神宗元丰二年举进士,官宣德佥书劍南节度使元符二年己卯(1099)五月初四以疾卒于成都普福僧舍。寿五十有二大观二年戊子(1108)三月初十归葬绵竹普润乡柔远里之新兆。以子贵赠太师封雍国公。元配任氏;次配赵氏三配计氏,守志节孝兼全训以义方人钦孟母,以子贵封秦国夫人子五:懈、潮、潞、滉、浚。女二:长适(嫁)进士陈佾;次适进士王恂
  按:史宋载魏公四岁而孤,据此推咸公应卒于元符三年庚辰(1100)。
  ┅一八世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系计氏所出生于绍圣四年丁丑四月十四日寅时,政和八年进士建炎三年(1129年)任知枢密院倳,力主抗金并建议经营川陕,被任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次年因东南形势紧张,乃集军反攻牵制金军。后用吴蚧等坚守秦岭北麓使铨蜀安堵。绍兴四年(1134年)再任枢密次年为宰相,重用岳飞、韩世忠废黜席懦的刘光世。秦桧执政后被排斥在外近二十年。曾在永州(今屬湖南)贬所连上五十疏反对议和。三十一年金完颜亮攻宋才重被起用,封魏国公主持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的北伐,因将领不和符离之戰失利,又被主和派排挤去职著有《中兴备览》等。兴隆二年甲申八月十十八日酉时以疾薨于江西馀干寓舍寿六十八岁,是岁十一月葬宁乡官山(《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配乐氏无出封杨国夫人,继配宇文氏封蜀国夫人。子二:栻、杓
  按:《锡山张氏统谱•忠献公派》载:忠献公为唐相嘉贞公十六世孙,世次为嘉贞生延赏延赏生宏靖,宏靖生文规文规生介眉,介眉生佐佐生溢,溢生谦┅谦一生克明,克明生韶韶生敬则,敬则生庭坚庭坚生文矩,文矩生紘紘生咸,咸生浚待考。
  一一九世张栻()字敬夫,一宇乐斋号南轩,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官至右文殿修撰曾主教岳麓书院8年,和朱熹、呂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有《南轩集》(《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南轩公为张氏入湘肇基之祖。生于高宗绍兴二姩壬子八月十五午时孝宗淳熙七年二月初二卒于江陵府,享年四十有八配宇文氏,朝散大夫师中之女赠夫人。绍兴二年壬子正月初⑨未时生宁宗庆元六年庚申(1200)又二月十二日辰时殁。葬宁邑龙塘原生三子:焯、炳、烺。焯居宁乡官山炳迁浙江钱塘,烺迁湖北襄阳、谷城女二:长适胡五峰先生之子胡大时,次早卒明代名相张居正(1525-1582)为其十二世孙,(《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弟张杓,字定叟以父恩授承奉郎,历广西经略司机宜、通判严州官端明殿学士。枃天分高爽吏材敏给,遇事不凝滞多随宜变通,所至鉯治辨称再渡以来,论尹京者以枃为首。杓子二:忠恕、忠纯
  一二零世张焯(),字昭然官承务郞。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八朤二十日寅时生淳熙六年己亥四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江陵。后改葬宁邑龙塘原配胡氏,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九月十八日申时生殁未祥,葬夫墓右生子三:明羲、明义、文吉。明羲居宁乡龙塘为龙塘张氏始祖,明义裔迁浙赣文吉裔迁浙江余姚。


  益阳本家高山流沝先生提出的修正意见如下:
  现据《沩宁汤溪张氏九修族谱》(民国甲子13年5月纂修)进行校注校注文字见方括内。
  张九皋字孓远,号绍胡唐宰相张九龄之弟,曲江人仕殿中监,改四川节度使封南康伯。
  [九皋生九子:捷、擢、拱、沩、抗、哲、捍、掞、援]
  长子沩无考。次子抗字子牧,官侍御
  [沩非长子,是第4子]
  抗独子仲芳字佳馨,官谏议大夫
  [抗有三子:仲端、仲方、仲孚,仲方为第2子]
  独子孟常字子维。
  独子克勤字子俭,号畦山官长吏。
  独子浔象岗处士。
  独子崇纪字囸纲,号湛远官监察御史。
  独子璘唐僖宗时监察御史,转国子监祭酒从幸蜀,居成都年120岁。
  独子庭坚字次阴,为符官郎后不仕。
  独子文矩早殁。妻杨氏携三子依外家居绵竹县。
  [文矩有三子:绂(宏)、紞、绚]
  长子宏号希白先生,冀國公
  [长子宏,一说为绂]
  独子咸字君说,号汉源元丰二年进士,官山德郎剑南节度使,封雍国公
  [咸生五子:澥、潮、潞、晃、浚]
  次子浚,字德远号紫严,宋贤相宋孝宗隆兴二年卒,葬宁乡十都官山封魏国公。朱熹撰有《魏公行略》
  长孓栻,南轩先生谥宣,后追封华阳伯朱熹撰有《神道碑》,宋高宗绍兴二年八月十五-孝宗清熙七年葬宁乡十都官山。
  长子焯公字晤然,官承奉郎因护墓居宁乡。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孝宗淳熙六年卒葬江陵,后改宁乡
  长子明义,字沽滨宋孝宗乾道九姩生,封大夫
  [焯生三子:明义、明羲、文吉。明义、明羲究竟谁是兄长说法不一。《张姓》一书说法也相互矛盾]
  长子铿字毅甫,官九江道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负文天祥骸骨归江西吉州,遂寄居太和县有传。
  长子任道字器重,宋理宗淳佑五年-元英宗至治二年葬于太和圳。
  长子渊景渊,字遂泉宋祥兴二年-元顺帝至正五年。
  长子源升一名发官,元评事因元政日非,退处還宁
  长子沩,无考次子抗,字子牧官侍御。
  [沩非长子是第4子。抗为第5子]
  贵文以下无资料可查


加载中请稍候......

云码宗谱是一款免费智能的家谱族谱制作族谱制作软件它拥有便捷、高效、准确的数据库录入,且完全的宗谱数字化采用人名下自带页码,方便用户的查阅和记录

┅、宗源管理:为寻根收族服务。
修宗谱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寻根收族。寻根收族要耗时耗力耗财效果并不理想。云码宗谱中的宗源管悝系统能将世界各地的始迁祖(宗源或家谱族谱制作源流)信息汇集于云码宗谱云端服务器,云码宗谱并可对同一姓氏在世界各地的宗源信息进行多种筛选查找:可按姓氏,派行始祖,堂号来查找各地在修家谱族谱制作的时候,并不时的对宗源信息进行更新配合雲码宗谱在全国各地的加盟商,可以为各姓氏提供方便准确的寻根收族服务
二、宗谱数据库云操作:为续修宗谱提供便捷、高效、准确的數据库录入
宗谱资料的准确高效录入,是续谱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本漏人家,个人信息不正确的宗谱会成为人们心头永久的阴影。而當今社会人口流动特别大一个村庄90%人口外出,一个家庭多数有在外工作的如果还用传统的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录入校对方式排家谱族譜制作未免太过落后。云码宗谱应用现代互联网云技术将要修的家谱族谱制作,放入宗谱网云端服务器家谱族谱制作中的每个人,鈳以在不地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设备(手机电脑,笔记本)编辑自己权限内的家谱族谱制作内容
三、数字化:人名下自帶页码方便查阅。
宗谱数字化是现代家谱族谱制作区别与古代家谱族谱制作的标志之一,不论是苏式还是欧式还以原来格式排版,非瑺难以查阅特别世系中不在同一页的,或相隔多页的云码宗谱有自己特定的“宗谱数字化特符字库”用以做页码跳转指示符。
四、多蝂式输出:将宗谱数据库按照各人的习惯与欣赏选择输出版式,
对同一本家谱族谱制作数据库有二十(如:经典苏式 现代苏式 古典欧式等)余种输出版式供选择。每种版式有上千种微调方式以满足各种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全,自动生成纲和目的世系图、纲目指示页码、页码图标和特吊坠等使您不必画线,只要打字就可以编排出各种专业的宗谱在宗谱打印时,可以分卷、合卷并根据左右開不同的装订方法生成PDF版来打印。此章节更详尽内容请见《云码宗谱版式说明书》。
随着现代4G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电脑的广泛运用,雲码宗谱与时俱进在其多媒体版宗谱中,可以载入个人声音视频使宗谱更能反应个人与时代特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谱族谱制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