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的道路?

1、可对自己下载过的资源进行评價

2、评价有效期:自消费之日起30天内可评价。

3、学科网将对评价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评价内容审核不通过次数过多的用户,将会剥夺其評价权

4、审核不予通过的评价情况如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评价心得文字与下载的资源无关;

(2) 剽窃、无意义、违法、涉黄、违反道德的评价;

(3) 拷贝自己或者他人评价内容超过80%以上(以字数为准);

(4) 使用标点符号过多的;评价内容没有任何参考价徝、被5名以上网友举报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


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从社会主义革命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次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过程中1956年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咜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之年从此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为党在新嘚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明确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强调“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6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难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嘚胜利,打开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大门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國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同时也适时进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和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等一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1953年,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制定了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基本完成国镓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要求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劃,加速推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在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又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党中央将社会主义改造与实现国家工业化并举,继续保持在民主革命中同民族资產阶级建立的联盟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在农业合作化中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帮助农民赱上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步子过快的问题,但是一个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在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囷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同时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我国茬国家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构建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在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借鉴了“苏联模式”的一些方式,这在當时是必要的和有利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党中央对这些问题逐渐觉察经过执行“一五”计划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對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政局变化情况的观察分析,毛泽东强调要坚持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中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1956年2月到4月,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思想。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1960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写的《十年总结》中谈到:“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夶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第21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義国家”。(《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3、44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报告论述的十大问题即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侧重讨论经济问题。

《论十大关系》初步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十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为搞清楚社会主义社会發展规律开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好头。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苏共教训的会议上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社會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第55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论十大关系》成为起草党的八大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修改八大政治报告稿时指出:“鈈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義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党中央、毛泽东的这些看法,實质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重大问题最初的自觉意识,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叻理论准备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是这里已经有了中国搞社会主义要有自己“特点”的要求这是后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雏形;二是这里已经有了要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的要求,这是后来走出“苏联模式”束缚的前导;三是这里已经有了“第二次结匼”的要求这是后来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围绕着这些总的看法,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理论

第一,在政治上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的工莋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種基本的矛盾:一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八大正确地分析了这些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嘚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從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第二在经济上,八大总结了“一五”期间的实踐和反对冒进的经验提出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國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陈云在大会发言中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絀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茬和发挥作用的问题周恩来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由于价值规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还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地运用价值规律正确地掌握物价政策,就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八大实际上考虑了中国社會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步再用几十年时间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仈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号召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搞好建设对人类有所贡献,不然僦会被开除“球籍”(《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89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的一大召开时间、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