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左右鬼谷子思想与管理别人情绪,往小说有什么影响,往大了说有什么危害?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最新最全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七:基础积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最新最全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七:基础积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超星尔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著名恐怖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 )的恐惧。-正解问答-正解网0【超星尔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选题&著名恐怖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 )的恐惧。A. 邪恶B. 未知C. 死亡D. 灾难* A. 邪恶 * B. 未知 * C. 死亡 * D. 灾难作者:看我不爽就滚i来源:正解网链接:投票0好问题烂问题同问已同问修改分享扫码分享复制网址OK了,粘贴即可!解答:1个同问:0人浏览:4354次修改提问【超星尔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选题&著名恐怖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 )的恐惧。&&&&&* A. 邪恶
* B. 未知
* C. 死亡
* D. 灾难提交图片把图片文件拖到这里即可上传上传完,点击「插入图片」按钮插入title插入图片图片链接:图片描述:添加取消视频title插入视频视频链接:添加取消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正解网仅支持腾讯视频(支持 HTTPS)的视频播放页链接
提交0正解正确答案B. 未知正确答案
* B. 未知作者:シ菰獨の渡濄来源:正解网链接:收藏已收藏感谢已感谢修改分享扫码分享复制网址OK了,粘贴即可!修改解答&&&&&##正确答案
* B. 未知提交图片把图片文件拖到这里即可上传上传完,点击「插入图片」按钮插入title插入图片图片链接:图片描述:添加取消视频title插入视频视频链接:添加取消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正解网仅支持腾讯视频(支持 HTTPS)的视频播放页链接
提交我的解答&&&&&提交图片把图片文件拖到这里即可上传上传完,点击「插入图片」按钮插入title插入图片图片链接:图片描述:添加取消视频title插入视频视频链接:添加取消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正解网仅支持腾讯视频(支持 HTTPS)的视频播放页链接
提交登录正解情绪供应商最新章节,情绪供应商全文阅读,情绪供应商5200
& 情绪供应商最新章节列表
富二代说:一切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官二代说:一切能用权解决的,都不是问题!美女间谍说:一切能用身体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这些很牛逼吗?在老实人杜牧看来,这些都弱爆了!    &&&&他的格言是:一切能用情绪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TM抢我女神?]送女神一个厌恶情绪包,让女神立刻讨厌你!    &&&&[拒绝我?]送你一个快乐情绪包,我说什么你都只能点头!    &&&&[在我面前炫耀?]送你一个悲伤情绪包,保管你除了自杀嘛都不想干!    &&&&[女神内分泌失调?]送你一个混合情绪包,一切都不是问题!    &&&&[想打架?]送自己一个愤怒情绪包,我才是最大的魔鬼!    &&&&嘿嘿,差点忘了,情绪也是有格调有气质的!等我情格满格了,还可以控制气候、扭曲空间、错乱光阴……
给喜欢的小说评分:
《情绪供应商》最新章节(提示:已启用缓存技术,最新章节可能会延时显示,登录书架即可实时查看。)
《情绪供应商》正文爱情有无三两时小说_花语 辰星小说在线阅读 - 老铁文学网
大家都在看
作者:诺丁山
来源:麦子阅读
评分:5.0分
简述:  每当夜幕降临,我的白天才开始。有人说,像我这样的婊子不配拥有...
爱情有无三两时花语 辰星在线阅读,小说精选章节内容:  每当夜幕降临,我的白天才开始。有人说,像我这样的婊子不配拥有爱情,我也深以为然。我以为我这一生都会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但到最后,遇到的那个人,比钱还重要,我该如何选择……精彩试读:我叫花语,是绝色夜总会的坐台小姐。十四岁那年,爸妈染上了赌瘾,家里唯一收入的场子输给别人了,从此我家的条件一落千丈。不知道爸妈是怎么跟刘姐认识的,但刘姐来我家看过我没几天,爸妈就把我送到了刘姐家。当刘姐送我爸妈出门的时候,我躲在门缝后面,发现爸妈贪婪的盯着刘姐的手上拿着的东西,就差没有流口水了。他们接过刘姐手里的东西,我才看清楚,那是一砸钱。像是刚从银行取出来,整整齐齐,被白纸缠着,视若珍宝。我……被卖掉了?目光落在钱上,我茫然了。那一刻,心里闪过很多情绪,以至于刘姐回来,我都还躲在门后面。她意外的看了我一眼,问我都看到了?我点头,想问她为什么给我爸妈钱。我心里的这些猜测,只要刘姐一个答案就能确认,但我不敢问,我怕真相是我所不能接受的。然而刘姐并没在意我的情绪,叼着烟靠在沙发上,脸上挂着妩媚的笑。她淡淡的告诉我,我被爸妈卖给她了。从今往后,我跟爸妈再没有半点关系,只用听她的就行了。原来,我真的被卖掉了吗,这算什么?卖女求饶?呵呵……随后刘姐直白的告诉我,她是绝色夜总会的妈咪,也是绝色坐台小姐的台柱子。她买我,是为了后继有人!虽然她现在看上去,还是二十几岁小姑娘的脸,但总归已经三十多岁了,要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那晚,我缩在角落听她说很多的东西。那场对话,我们谈到了清晨,而我睡了整整一天一夜后,才无奈的接受了现实,并且尽可能的去适应。左右也不过是个躯体,生我养我的爸妈都不要我了,我的人生还有什么盼头呢,或许这么活着对我来说,就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吧。虽然,我并不知道活着的理由。之后刘姐对我挺好的,让我接受最好的学历教育,同样,关于做小姐方面,也让我接受了高等教育。起初我觉得自己像人偶,她怎么教我,我就怎么学。但后来,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和刘姐越来越像亲姐妹,或者说……母女。有一天,她不再教我小姐应该学的东西,让我安心学习,将来找个好的工作,养活她。这个变化,让我有了笑容,活的也像是人了。但就在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刘姐满心欢喜的请假在家给我做生日蛋糕。我满怀期待的等着,却没想到,等来了蛋糕,也等来了那对亲手把我卖掉的父母。他们哭着跪在我面前,求我原谅,说这些年他们每日每夜都活在愧疚当中。看他们耳边的白发,再也不如当年健壮,我没有心软,只是觉得好笑和讥讽。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是知道的,我也最了解他们的秉性。我直截了当的问他们有什么事。这般直白,让他们很尴尬。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爸爸似乎有点恼羞成怒,他站起来伸手想要打我,脸上露出狰狞的神色:“混账东西,连爹妈都不叫了是吧!”我没有躲,但当他的手打到我脸上之前,刘姐厉声喝了一句:现在她是我的人,你敢动他!妈妈悄悄拉了拉爸爸的衣角,跪着爬到我面前,说他们不想打扰我的生活,但他们没办法。说我弟弟出了车祸,正在医院做手术,需要一大笔钱看病,让我看在家人一场的份上,帮他们想想办法。虽然知道他们只是想要我拿钱,但我还是慌了,对于爸妈,我是没有多少感情。但从小跟我相依为命的弟弟,我是有感情的。我抓着妈妈的胳膊,问她弟弟的医疗费用需要多少钱。妈妈说出了一个天价数:三百万!刘姐似乎意识到什么,挡在我面前,让他们不要耍什么花招。爸爸想发脾气,却被妈妈拦下,她卑微的说如果刘姐不相信,可以带刘姐去医院看看。本来我想一起去的,但妈妈说不能让弟弟看到我,他们当年把我卖了,没有告诉弟弟实情,怕弟弟知道真相身体承受不住。爸妈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我想着他们不会拿弟弟的命开玩笑,也就答应了。刘姐跟爸爸去医院,他们前脚出去不到二十分钟,妈妈手机就响了,说弟弟病危,需要马上手术,让妈妈马上去交钱。妈妈声嘶力竭的哭,哭得我心烦。我想救弟弟,可我没有这么多钱。后来妈妈告诉我,医院现在可以分期付款,说只要有能力还钱的人签字,就可以马上手术。这事让我觉得蹊跷,来的太及时的东西,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你不敢相信,掉下来的馅饼,里面是肉还是阴谋。可在我迟疑的那几分钟,妈妈手机不停的响,医院不停的催促他们交手术费或者签字。事关弟弟,我没时间想这么多,赶紧签了字。但,最后一笔落下的瞬间,我忽然意识到不对。爸爸支开刘姐后,医院就来电话,接着妈妈就拿出提前准备的文件。我想反悔,但文件被妈妈眼疾手快的拿走抱在怀里,死死护着。这时,爸爸也走了进来,看到妈妈怀里的文件后,脸笑的跟盛开的菊花没什么两样。他小心的拿过文件,欢喜的打量了很久后,告诉我,他们的赌债,就交给我了。赌债?我冷了脸,果然!我冷着脸看着他们:“如果我不还呢?”“不还?”爸爸挑眉,对我的威胁丝毫不放在心上:“那就要看他们愿不愿意了。”话音落下,门外走进来几个混混,刘姐被他们压着,嘴巴还被他们用胶带粘着。呵呵……此时我什么都想明白了。从头到尾,都是他们预谋好的,医院的电话也是提前安排的。为首的混混一进来,爸爸像哈巴狗一样,把文件双手递到他面前。他冷冷的扫了一眼后,把刘姐推到我面前。我赶紧上前扶住她,担心的问她有没有怎么样。刘姐没回我,那个混混却玩味的告诉我,刘姐没事,不过我不乖乖还钱,她就会有事了。而且有事的不只是她,还有我。“卑鄙!”我悲愤的瞪着他骂道。他不在意,告诉我这年头,卑鄙下流都无所谓,钱,才是最重要的。说完,他们叮嘱了我乖乖还钱,不然我弟弟的小命,就可能不保了。我心里一紧,连忙问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那人转身玩味的看了眼我爸妈,戏虐的说:“他们,欠的钱太多,把你弟弟作为人质抵押给我了。”我的心彻底的凉了,什么样的父母,会干出这种事情?也是,明知道对方是做小姐的,都能把女儿卖给人家。儿子算什么?难道这就应了那句俗话:虎毒不食子,人毒不堪亲吗?他们临走的时候,给我看了个视屏,视频里是弟弟被绑在了一个小房间里面。为首那人还皮笑肉不笑的告诉我,他们这些人当中,不少男人都喜欢男孩,尤其是像我弟弟那样白白嫩嫩的男孩。我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若真发生了那种事,恐怕就算他们不杀了弟弟,弟弟也不会愿意活在世上!许久没人敢打刘姐的主意,忽然在阴沟里翻了船,她气得不轻,从沙发摸出甩棍追到外面。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我苦笑。那两个人的事情办成了,还会留下来等着刘姐发飙?只怕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吧。果然,刘姐在外面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人,不得已,气呼呼的回到家里。看到我木讷的跌坐在地上,她顿了下,长叹一口气来到我面前,扬手轻揉着我的脑袋,却始终没有说话。“刘姐,做小姐,很赚钱……是吗?”许久后,我喃喃的问道。刘姐的手僵了下,她故作轻松的点点头:“对,很赚钱的。所以你爸妈那些钱,刘姐处理就行了,你不要想那么多,你只要安心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好孝顺我。”“我想去上班。”我眼睛无神的望着她低喃。相处这么多年,刘姐的肢体语言,我如何不懂?只怕,并没有她说的那么好赚钱吧。刘姐坚决不同意,并且威胁我如果乱来,就和我断绝关系。我像个小孩一样,哭着对她说:刘姐,我知道你很疼我,或许这就是我的命,求求你就别再拦着我了。我知道她一定对我很失望,从她不在教我做小姐的本领开始,我就知道她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常言说,做小姐的都没有好下场,刘姐就是,三十几了,尽管她整个人充满了知性美,却没有一个男人愿意要她,更别提有自己的孩子,或许对她来说,我就是她心灵的慰藉吧。而现在,我的选择就好像一只血淋淋的手,把她对我倾注的期望亲手撕的粉碎。被现实无情的打脸,我真的希望她能打我一顿解气,可是她没有。她怎么能不失望?可,那三百万的负债,我怎么能让她替我承担呢。第8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 幼儿心理学 - 诺哈网
·· · · · · · · · ·
第8章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认知活动在幼儿的生活和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成长中除伴随着认知活动外还有其他一些心理现象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如,伴随着认知活动人们会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和情感。人的情绪情感有什么作用?幼儿的情绪情感有什么特点?当我们有了不良情绪应该如何调节?我们又应该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呢?另外,在日常的活动中,人们也总会遇到困难或障碍并克服它们,以实现活动的目的,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志。意志调节 和支配着人的行动,对人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幼儿的意志品质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呢?本编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众所周知,人具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时,人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当采取肯定的态度时,就会产生喜爱、满意、愉快、尊敬或自豪等内心体验;当采取否定态度时,就会产生憎恨、痛苦、忧愁、愤怒、恐惧、羞耻或悔恨等内心体验。这些内心体验都属于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长期干旱的地区降了一场大雨,降雨符合人们的主观需要,人们会对之采取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等内心体验;相反,已经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又降了一场大雨,造成更大的损失,降雨显然不符合人们的主观需要,人们对之持否定的态度,产生不满、厌恶甚至愤怒等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而有些事物却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客观环境中存在的很多事物,与人们的需要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它们并不引起人们的反映。其次,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以铃声为例,当你正在睡觉时,听到铃声,一般会感到讨厌;而当你盼着下课时,听到铃声则特别高兴。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说来,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方面的区别。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出现较晚,多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联;情感是随着幼儿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而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所以,人的情绪往往容易变化,很难持久。而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是稳定、持久的。例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第三,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两者的联系是紧密的。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情感的制约。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而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当人们从事一项工作时,经常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工作;反过来,在他们与工作建立起深厚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工作中的失误而伤心。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动机作用
情绪和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活动的进行;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干扰活动目标的实现。例如,恐惧往往使人退缩,厌恶往往引起躲避,而愉快、喜爱等积极情绪和情感则使人去接近、探索某一事物或活动。
幼儿行为的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例如,喜爱小动物的幼儿,就会经常接近小动物,在接触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了很多关于小动物的常识。这对于那些害怕或讨厌小动物的幼儿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二)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状态(如愉快、愤怒等)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和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来实现。在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人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有时甚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其中,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一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用。心理学家阿尔伯特(Alben)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靠言语传递的。幼儿在与父母、教师的交往中,更多的是从成人的言行中获得情绪和情感方面的信号——喜爱或不喜爱。幼儿接受这些信号之后,就会逐渐学会将类似的信号(友好或不友好)传达给周围的人,并产生相应的友好或不友好行为。
情绪和情感具有信号功能,教师和父母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例如,幼儿对父母、教师和同伴持有什么态度,幼儿是否紧张、焦虑等,从而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是否正常,发现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以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感染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和情感。这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的感染作用。
情绪和情感的这种感染作用在幼儿期表现尤为明显。例如,新生入园,班里一个幼儿哭,一些幼儿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幼儿们也会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因此,幼儿园积极、愉快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三、情绪与幼儿的健康
情绪与人的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有着密切关系,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一些心因性疾病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也存在着情绪方面的问题,很多幼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紧张、压抑或焦虑等消极情绪,长期的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和父母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及时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引导幼儿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在引导幼儿保持健康的情绪方面,成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为幼儿安排适度的学习活动
一些家长和教师为幼儿安排了弹琴、绘画、舞蹈、计算、识字等过多的学习活动,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反倒可能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或压抑等消极情绪,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不利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安排的学习活动应该是适度的,适度的学习活动才能使幼儿的知识、技能、情绪和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引导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紧张和压抑是两种有害的情绪状态,而愉快能使紧张和压抑得到释放。因此,教师和父母应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时,激发、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广泛兴趣,也是减轻幼儿紧张感,保持愉快情绪的有效途径。
(三)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逐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当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会有一种比较正确、理智的态度,能较好地避免消极情绪的干扰。
(四)为幼儿的活动和交往创造条件
活动和交往是幼儿最主要的需要之一,是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因素。活动可以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使人精力充沛,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它可以使幼儿直接从活动本身获得快乐,还可以满足幼儿的许多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会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快乐。限制幼儿的活动和交往,可能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容易产生烦躁、焦虑、发怒等消极情绪;二是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因此,应该为幼儿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五)允许幼儿适当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适当的宣泄是使紧张得到释放的有效途径。当成人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进行说服、制止后,幼儿往往产生一种紧张状态,可能会通过行为或言语来表达、释放内心的紧张。对此,成人要给予谅解。同时,要避免幼儿过分强烈或过长时间的宣泄,以免消极情绪的增强。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一)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
儿童一出生,就有情绪方面的表现,新生儿在刚出生的头几天里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身体内部或外部的不舒适的刺激,如饥饿或尿布潮湿等,会引起哭闹等不愉快情绪。当直接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消失后,这种情绪反应就会停止,代之以新的情绪反应。例如,换上干净尿布之后,立即停止哭声,情绪也变得愉快。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反应。
(二)婴儿情绪的逐渐分化
在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婴儿逐渐出现各种基本的情绪反应。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研究发现,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二、幼儿情绪的发展
进入幼儿期后,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与三岁以上的幼儿及成人相比,三岁及其以下的幼儿情绪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和易外露的特点。
(一)情绪的易冲动性
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当孩子哭闹而成人劝说无效时,可以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亲切的口吻对他说话并抚摸他的头部、脸颊,使他的兴奋性逐渐减弱。又如,教师宣布要做游戏,幼儿会立刻欢呼起来,教师这时提出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幼儿往往听不进去。因此,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时,要把握幼儿情绪易冲动的特点,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活动的要求。
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幼儿会用过激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例如,幼儿看到故事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
随着大脑的发育以及言语的发展,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起初,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是被动的,是根据成人的要求和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发展。成人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所参加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幼儿逐渐形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正确理解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有助于成人做好教育工作。例如,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幼儿把大半个苹果扔在桌子上跑了。她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是急着去玩,才把苹果扔下的。她理解孩子由于情绪冲动性而产生的这种行为,和这个孩子谈话时,她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引导他找出既能玩又不浪费苹果的方法,这样的教育容易取得良好效果。
(二)情绪的不稳定性
幼儿初期儿童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如喜与怒、哀与乐)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例如,幼儿因得不到喜爱的玩具而哭泣时,成人递给他一块糖,他会立刻笑起来。这种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破涕为笑的情况,在幼儿身上是常见的。
一位妈妈记录了她的儿子情绪变化的两个镜头。妈妈和儿子一起去公园划小船,儿子把桨掉到水里了,急得一边跺脚一边大哭。妈妈把桨捞上来后,批评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就知道哭!”孩子受了委屈,还在抽泣。妈妈马上笑着说:“得了,别可怜巴巴的,我给你拍一张哭样的照片,看好不好看?”儿子立刻含着眼泪笑了起来。从哭到笑,两种情绪间隔的时间不到30秒。
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易受情境支配有关。婴幼儿的情绪常常受到外界情境的支配,一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例如,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妈妈的身影消失后,经老师引导,很快就会愉快地玩起来。如果妈妈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
幼儿情绪的易变性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也有关系。例如,新入园的一个幼儿哭着要妈妈,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些孩子会跟着哭;一个孩子笑,一些幼儿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笑,如果老师问“你为什么笑”,幼儿往往说“不知道”,或者指指别人说“他也笑”。这种有趣的现象,幼儿初期是常见的。
幼儿晚期儿童的情绪比较稳定,受情境支配和易受感染的情况逐渐减少。幼儿的情绪较少受一般人感染,但仍然容易受到亲近的人——家长和教师情绪的感染。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当自己的情绪不稳定时,幼儿的情绪也不稳定。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情绪感染,往往对幼儿的情绪、心境乃至性格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父母不和或离异家庭的幼儿,常常情绪不佳。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三)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例如,婴儿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们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合理。到了2岁左右,孩子从日常生活中,逐渐了解了一些初步的行为规范,知道了有些行为是要加以克制的。例如,一个孩子摔倒会引起本能的哭泣,但刚一哭,马上就自己对自己说:“我不哭!我不哭!”,这时的孩子脸上还挂着泪珠,甚至还在继续哭。这种矛盾的情况,说明幼儿开始产生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意识,但由于自我控制的能力差,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幼儿初期。
随着言语和幼儿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例如,幼儿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以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当他想要喜爱的食物时,如果在父母面前,他会立刻伸手去拿或要求分食;但在外人面前,他只是注视着食物,用问长问短的方法表示自己对食物的喜爱。又如,一个孩子从家里带了梨,在幼儿园吃梨的时候,刚吃了几口,梨掉到地上了。当时,老师没在意,就扫走了,也没注意到孩子有什么反应。当晚上孩子见到妈妈时,马上委屈地哭起来,并告诉妈妈,老师把梨扫走了。孩子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行为表现有所不同,在父母面前较少克制,而在他人面前时,则有一定的控制力,即使自己有要求,也会比较委婉地表达。这表明幼儿已有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
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发展很快。幼儿晚期,幼儿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做到不愉快时不哭,或者在伤心时不哭出声音来。例如,6岁左右的孩子,在打针时可以不哭;当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大班幼儿也能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很快开始愉快地游戏。
婴幼儿情绪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婴幼儿的情绪,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具有内隐性,成人应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在整个幼儿期,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是:情绪从容易冲动发展到能有意识地自我调节;情绪从不稳定到比较稳定;表情从容易外露发展到能有意识地控制;情绪的内容从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发展到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三、幼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它调整着人们的社会关系,调节着人们的社会行为。随着幼儿活动的不断增加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幼儿的情感也在不断发展。幼儿情感主要指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岁前儿童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例如,孩子在2岁左右时,开始评价自己乖不乖。进入幼儿园以后,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自豪感、羞愧感、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道德感也逐步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例如,他们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好的。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例如,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幼儿在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示出愤怒或谴责的同时,还对弱者表现出同情,并表现出相应的安慰行为。到了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例如,看小人书时,往往把大灰狼和坏人的眼睛挖掉。他们的道德感不仅表现在对具体行为是非的体验上,还表现在对更概括的观念的体验上。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绪和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幼儿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羞愧感从幼儿中期开始明显发展起来,幼儿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会感到羞愧,这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说来,幼儿的道德感主要表现为规则意识已经初步形成,能以自己和同伴按规则办事或干了好事而愉快、兴奋。幼儿期的道德感是不深刻的,大都是模仿成人、执行成人的口头要求,是在集体活动中和在成人的道德评价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例如,三四岁的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用积木搭出一座房子或一辆汽车时,会高兴地拍起手来。五六岁的幼儿会长时间迷恋于一些创造性活动,如用积木搭出居民小区、宇宙飞船、航空母舰;用泥沙堆成公路、山坡等。6岁孩子理智感的发展还表现在喜欢进行各种智力游戏,如下棋、猜谜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产生由活动本身带来的满足、愉快、自豪、独立感等积极情感,而且还会成为促进幼儿进一步去完成新的、更为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强化物。
幼儿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特别好奇好问,这是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无法相比的。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会问“是什么”,逐渐发展到问“怎么样”、“为什么”等。如,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一年内共提出了25个方面的4 043个问题。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幼儿就会感到极大满足,否则就会不高兴。
幼儿理智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转眼工夫,就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一些家长为此感到烦恼。一位母亲告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她的儿子把买回来的手表拆了,她一气之下,把儿子痛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幽默地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成人觉得十分平常的事和现象而幼儿却感到新奇,幼儿要问、要拆,这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表现。家长和教师要珍惜幼儿的这种探究热情,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幼儿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有利于促进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三)美感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倾向于注视端正的人脸,而不喜欢五官不端正的人脸,他喜欢有图案的纸板多于纯灰色的纸板。小班幼儿主要是对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或物品容易产生喜爱之情。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中班幼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例如,幼儿对于衣物、玩具的整齐摆放产生快感。同时,他们能从音乐、绘画作品中,从自己的美术、舞蹈、朗诵等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大班幼儿开始不满足于颜色鲜艳,还要求颜色搭配协调,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幼儿往往根据教师的外表来评价教师,幼儿喜欢外貌、穿戴漂亮的教师。
第三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一、重视并加强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幼教工作中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价值,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轻视了情绪和情感的价值,忽视了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既是幼教工作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是幼儿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幼教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提出了五大领域中情绪和情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要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等。
成人应重视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应把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作为幼教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幼教工作中,要尽可能使幼儿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之中,要让幼儿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使幼儿对教育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宽敞的活动空间、优美的环境布置、整洁的活动场地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良好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等积极情绪,而不良的环境则容易使幼儿产生厌烦、暴躁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幼儿如果整天生活在活动空间狭小的环境中,就会情绪暴躁,经常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也依赖于幼儿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单调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而变化的、多样化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因此,创设手工操作区、娃娃乐园区、科学实验区等,增加玩、教具的品种和数量,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教师与幼儿和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幼儿觉得教师喜欢他,小朋友喜欢他,他就会爱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他会很愉快;反之,如果教师不理睬或总是训斥他,小朋友也不爱跟他玩,这个幼儿就不愿意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会感到孤独、寂寞。因此,要给幼儿创设一种欢乐、融洽、友爱、互助的氛围。教师要特别注意那些受排斥的幼儿和被忽视的幼儿,使他们能够和同伴友好相处,在同伴交往中得到快乐;对那些缺乏温暖的离异家庭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使他们在幼儿园里获得更多的快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他们往往在无意中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教师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幼儿的情绪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者,其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班的幼儿。因此,不管自己有什么烦恼与痛苦,在幼教工作中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宽敞、整洁、友爱、互助、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无疑会使幼儿从中受到感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会成为一种情绪背景,影响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成人对幼儿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父母、教师态度温和,对幼儿多鼓励,热情相助,幼儿往往愉快活泼、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父母、教师对幼儿粗暴、冷淡、训斥多,那么,幼儿对周围事物就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情绪萎缩,适应性差。
(一)认真了解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这是培养幼儿良好情绪与情感的基础和前提。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信任成人时,当成人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时,幼儿往往会向成人诉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对幼儿表情、语言和行为的观察,成人会对幼儿的情绪、情感有更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成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内心情感。幼儿的情绪表现往往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对那些有益的部分,要及时肯定并加以保护;而对不良的苗头,则要引导幼儿克服、纠正。例如,独生子女中存在较多的冷漠、自私、依赖、独占或侵犯等不合理的情感,要积极疏导,使之减弱或消失,并代之以积极的情感。
(二)主动地与幼儿交流情绪、情感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情绪和情感交流的主动方,应有利时机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如:活动之初的互致问候,能给双方带来一种期待;活动中的提问和表扬,会给幼儿一份鼓励和认可;善意的批评,换来的是幼儿的悔悟和感激;教师与幼儿平等相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得到的是幼儿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平等、信任、愉快的情感联系,使得幼儿愿意接受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师也能接受幼儿的质疑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
在教育活动中,除了语言之外,表情也是表明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表情向学生传达丰富的情绪和情感信息。当幼儿表现良好时,给他一个微笑,或拍拍他的肩膀,都会使他得到激励;当幼儿犯错误时,不是疾言厉色,而是用严肃的目光和轻微的手势加以阻止,最后他可能会主动承认错误。和幼儿交谈时,也要注意说话的语调。一位苏联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能用十几种语调说同一句话。他充分认识到了教师的语气和语调对孩子们心理的影响。
教师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影响幼儿时,要时刻观察幼儿的语言和表情,重视情感的互动和交流。当幼儿信任成人时,他总是愿意向成人诉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如果成人对幼儿的话不屑一顾,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和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孩子因此会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成人的注意。
耐心倾听幼儿说话,对幼儿的情绪培养十分必要。一位妈妈记录了孩子的一段话:“在山上看见太阳落下去,担心太阳掉到河里去了,后来知道山下面没有河,是一条路,我放心了。”这位妈妈没有笑话孩子的幼稚,反而称赞他心地善良。孩子感到妈妈是朋友,什么知心话都愿意对妈妈讲,孩子的情绪很健康。
有些内向或有心理负担的幼儿在教师面前不愿多说话,但他们的表情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内心的思想变化,教师应该及时觉察,主动和他们交流、沟通,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三)评价要以肯定为主
一些成人常常对孩子说:“你不行!”“太笨了!”“没出息!”等。这些否定性的评价会使幼儿经常处于负面影响下,孩子情绪消极,没有活动热情。而肯定性的评价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和主动的生活态度。例如,一个幼儿平时画画并不太好,当他在幼儿园的画画第一次拿到奖品——一张小画片回家时,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孩子,我知道你能行,你画的大红花多么漂亮!”从此,孩子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每当画完一张,都拿给妈妈看,妈妈总是说他画得好或有进步。孩子果然越画越好了。
幼儿有被别人注意、与别人交往的需要。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小朋友不和他玩,对幼儿也是一种痛苦。例如,一个5岁的幼儿,一天早上到园的时间较早,他帮助老师擦了椅子,老师及时予以表扬。当天,他整天都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表现很好。又有一天,他同样帮助老师擦了椅子,但老师没有注意他,当天上课时,他就表现出不良的情绪状态。
成人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不要苛求幼儿十全十美,要包容幼儿的缺点和不足,允许幼儿犯错误。对于幼儿的优点、长处、进步和成功,要用微笑、点头、口头表扬等方式给予肯定。
(四)运用积极的暗示
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成人要多用积极暗示,少用或不用消极暗示,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例如,一位家长在外人面前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加以肯定,说:“我们小妹摔倒了从来不哭。”她的孩子果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位家长则常常对别人说:“我的孩子爱哭”、“胆小”,则容易使孩子养成消极情绪。
四、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不要以为孩子的年龄小就不懂感情,其实幼儿的情感敏感而脆弱,更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关心;也不要以为幼儿无忧无虑,幼儿的情感世界同样丰富多彩、风云变幻。父母、教师要关注、爱护幼儿的情感世界,帮助幼儿减少消极情绪与情感的发生,使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成为幼儿情感世界的主旋律。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往往是自然地流露于外的,这为成人提供了观察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的良好条件。怎样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并及时给予引导呢?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小红较内向,有人说她辫子不好看时,她坐在一旁闷闷不乐,对于这样的孩子要与她交朋友,增进感情的交流;而小明不一样,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这样的孩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可以“冷处理”,等孩子冷静下来再与之谈心,而不要“火上浇油”。
(二)要帮助幼儿控制不良情绪
幼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1.转移法二三岁孩子在商店柜台前哭着要买玩具,成人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等一会儿,我给你找一个好玩的。”孩子会跟着走了。可是,如果成人不兑现自己的承诺,以后孩子就不再“受骗”了,这种方法也就不管用了。对4岁以后的幼儿,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中时,可以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例如,孩子哭闹时,对他说:“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我们正缺水呢,快来接住吧。”这时爸爸真的拿来一个杯子,幼儿就破涕为笑。一个幼儿总是爱哭,成人对他说:“你眼睛里大概有小哭虫吧,他总是让你哭,来,咱们一起捉小虫吧!”孩子的情绪也就转移了。
2.冷却法幼儿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幼儿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这正是所谓的:“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儿了。”当幼儿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对幼儿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这样做会使幼儿情绪更加激动,无异于火上浇油。针对此种情况,一位母亲使用了以下方法:一天,幼儿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说“没有糖了”,幼儿便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冷静地打开录音机,录下幼儿的尖叫声,然后放出来。幼儿听见声音,停止哭闹,问:“谁哭呢?”妈妈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大哭大闹,吵得别人睡不好觉。他有出息吗?”孩子答:“没出息。”妈妈说:“你愿意和他一样吗?”孩子答:“不愿意。”妈妈又说:“那你就不要大声嚷了,睡觉时吃糖,牙齿要痛的。等明天买了糖,给你吃,好不好?”孩子安静地答应了。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消退法。例如,一个孩子上床睡觉要妈妈陪伴,否则就哭闹。妈妈只好每晚陪伴他,有时长达一个小时。后来爸爸妈妈商量好,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哭了整整50分钟,哭累了也就睡着了。第二天只哭了15分钟。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不哭也安然入睡了。
五、教给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
幼儿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是在生活中学会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教给幼儿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例如,幼儿在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大发脾气、跺脚,甚至在地上打滚,这是不正确的情绪表现方式。在成人的教育下,幼儿逐渐懂得,发脾气并不能达到满足要求的目的,他会放弃这种表现方式。成人可以引导幼儿掌握以下几种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一)反思法
让幼儿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例如,在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想想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想一想是否错怪了对方?
(二)自我说服法
幼儿初入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好孩子不哭。”孩子起先是边说边抽泣,以后渐渐地不哭了。幼儿和小朋友打架,很生气时,可以要求他讲述打架发生的过程,幼儿会越讲越平静。
(三)想象法
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
(四)换位思考法
在争议和冲突中,幼儿往往站在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上看问题,当自己的利益受损,需要无法满足时,情绪也就急转直下。换位思考法要求幼儿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处境,这样就容易克制不良情绪,达成彼此之间的谅解。
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在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下,幼儿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表现方式。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如何理解情绪和情感对幼儿的动机作用?
4.情绪状态对幼儿的智力操作有什么影响?
5.什么是情感的信号作用?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6.如何理解幼儿情绪的外露性?
7.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8.谈谈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对幼儿进行教育?
9.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0.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情绪是内隐的、稳定的。
(2)情绪的产生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动物也有情感。
(4)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5)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6)幼儿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7)幼儿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8)幼儿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9)拆卸玩具行为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
(10)幼儿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11)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12)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
[目录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情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