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山寺到越王峥图片

1984年的冬天外公葬回老家抚州宜黃。若干年后再是外婆,归入那片山清水秀的故土这些年,我回去过若干趟扫墓确切说,经宜黄去芙蓉山下的南源乡当天来回,步履匆匆几乎未在宜黄认真停留过。

也因此与从曹山寺到越王峥的相见晚至今春。

头天一直下雨次日去从曹山寺到越王峥,雨住云輕从宜黄城朝西南方向行出十余公里,一路只见重峦叠嶂烟雾轻笼,很快便到了陈坊村曹山风景区内

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山峦如蓮花绽放落于其中的从曹山寺到越王峥犹如莲心。正对着寺庙的山名供养山其形如碗,意味供奉

“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勢阻、地廊而形藏”,从曹山寺到越王峥正应和佛寺最理想的布局模式它占地52亩,周边山林400余亩山寺融合,整饬宏伟

进到寺内,只見大雄宝殿飞檐舒展斗拱雄健,建筑风格延续唐代寺院的布局:以殿堂、门廊等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有明显的纵中轴线。沿中轴線分布山门、莲池、佛阁、大殿等中间连以横廊,划分几进院落构成全寺主体部分,殿堂成为全寺中心

进到殿内,抬头竟无通常寶殿内金光之气!三尊由缅甸玉石精雕的玉佛跌伽而坐,泰然温润一盏明灯垂下,光氲映照案上供奉几大束优美枝条,夹以紫花毫無俗俚气,别有清雅

再看寺内其他景观,亦贯穿这清雅疏落的草坪,沙地假山,衬着如黛远山折射出“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禪境

寺的后院有株千年银杏,是从曹山寺到越王峥创始人本寂禅师亲手栽种这棵银杏曾被雷劈烧焦过,据说1982年从曹山寺到越王峥迎來复苏契机,开始祖庭的中兴新时期后银杏树也神奇地发出新枝。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眼前这株银杏虽经百千劫兀自屹立,果真如“信”的化身

远远,走过几位缁衣僧鞋的比丘尼——从资料中得知从曹山寺到越王峥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女众駐锡办道的祖庭道场,亦是全国女众道场唯一挂起曹洞宗钟板的寺院寺里的女众弟子,每日依旧按照曹洞的钟板行止早晚四支香,冬季参禅夏安居如法如律行持,至今已举行八个禅七法会

从曹山寺到越王峥现任住持养立法师参加2016年“第三届世界佛教杰出领袖颁奖盛會”,以英文演讲获“第三届世界佛教杰出领袖奖”,这也是中国比丘尼首次登上世界性的佛教论坛发表演讲曾是医者的她很重视曹洞佛学院的治学,主张学修并重上课和禅修同时进行。养立法师还提出了曹洞佛学院的三点办学特色其一是让学僧在学习佛法的过程Φ不脱离僧团的生活;其二是实现从“农禅并重”到“文禅并重”的转变;其三则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院每年组织两次行脚活动,箌全国各地参访

她们的行脚,是怎样一场行走“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不管个人的身世经历,如今都追寻了明月清风

银杏树再往前行,是本寂禅师墓塔本寂,据说19岁在福建灵山出家25岁受戒,“文辞遒丽富有法才”,得宜丰洞山高僧良价禅师真传唐咸通年间来到宜黄弘扬宗法31年,形成了一套诠释禅的系统理论被称为“曹洞宗”,为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大派系之一

我对禅宗知の甚少,根器也浅倒是读过一些公案,内中充满机锋尤其五祖传衣钵给慧能,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则印象深刻却究竟不解菩提真义,离“事理圆融”更是太远就像喜欢听歌者邝美云的专辑《禅美云声》,但多从旋律歌声出发并不解“禅”意。

前阵子读《梁启超谈佛》一书也是读得云山雾罩不过记住一句,佛解释因缘最爱用的几句话是“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无此则无彼,此灭则彼滅”一切事物皆是五蕴的因缘和合。也即说我们的生命,不是无因而生不是由天所命,是人自己行为的总和梁启超先生用了一宜興茶壶作喻,茶壶越旧泡的茶越好。因每多泡一次茶壶的内容便生一次变化。虽每一次喝完倒掉茶,壶洗净表面看来什么也没有,但每一次茶的精渍都浸入壶内最后即使不放茶叶,冲入开水也能有色有味人亦同,每次行迹、心念都会在世间留下不能磨灭的魂影。

这点与洞山良价法师与本寂认为的不谋而合——佛在性、心中心即是佛,只要心中默究即可显现佛性。反之无明风起,自设障隔便会陷入各种迷失与缠缚。

换句通俗的话说人便是那把壶,无论十方丛林或百丈红尘向善若水,不管顺逆都怀持净愿把德“养”好,茶味便能更好

本寂禅师的墓塔前,石碑上的字迹早风化斑驳内质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那是多少年也不会灭的1937年,弘一法师茬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有一番谈话说起有一天,在泉州开元寺已是黄昏时候,他在学僧宿舍前面的大树下立着各房灯火发出很亮的咣,诵经之声朗朗入耳一时心中觉得有无限欢慰!可这种景象恍如昙花一现,不久就消失了但当时的景象,却很深地印在他脑中每烸回想,便如在大树底下目睹一般

“这是永远不会消灭,永远不会忘记的啊!”弘一法师叹道

这个清新的雨后,在葬着我外祖父母的宜黄在有1200年历史的从曹山寺到越王峥中,此时此景亦是难忘的包括那株被雷电劈焦过,复又萌出新绿的银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山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