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坚而器不利,则能守而不能攻坚兵的意思思

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老人将一生的积蓄1000万元捐赠给家乡,建设教育事业这位老人就是女军医马旭,同时她还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我国第一代女空降兵。

2018年9月13日有一位老人在三人的陪伴下,来到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对工作人员提出,要向一個外省账户转账因老人年岁已高、汇款金额巨大,银行工作人员怕老人被骗采取相应措施并报警。警方赶到后真相大白,原来老人未曾遭遇诈骗而是想给家乡捐款,扶持青少年教育

这位老人名叫马旭,年少参军后远离家乡却一直思念着生养她的土地。1000万的存款由她几十年的工资、理财、利息、专利收入等一点一滴积攒而来。

每逢国庆节一向节俭的马旭也遵循着自己的仪式感——在过去多年嘚国庆节里,马旭会与老伴换上干净的衣服做些好菜,开心地庆祝一番2019年,马旭期待着国庆节的到来她想来北京看升旗仪式,为祖國献上自己的祝福

20年间跳伞140多次

作为一名女军医,马旭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我国第一代女空降兵1961年,我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当时,28岁的马旭作为一名军医被派往部队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自此马旭与空降兵结缘。她鼓起勇气向组织提出也想参加跳伞训练。

那时还没有女兵跳伞的先例。马旭身高1米53体重仅70多斤,也达不到伞兵的标准“小马,跳伞可不像踢毽子那么简单”傘训教员婉拒了马旭。后来在训练场上,马旭看到战友们在训练跳高台她心痒痒,也想上去尝试刚上了两个台阶,就被教员拉了下來既然不能在训练场上练,那我就自己练马旭想着。

回到家后马旭挖了三尺多深的大坑,填满沙子还找了两张桌子,把它们拼到┅起再将两把椅子叠放在桌子上,作为简易的高台不断地往沙坑里跳。白天马旭一有空便去训练场偷学动作要领,晚上便回到家再練习动作她每天要求自己跳五六百次。半年后马旭觉得自己达到了大纲要求,主动找到主持伞训的副师长再次提出参加跳伞训练的請求。当着其他战友的面副师长对马旭说,“如果你跳得比他们好就上。如果跳得比他们差以后就别再提这事了。”

当着其他战士們的面马旭连跳了三次。每一个动作都一气呵成而且动作完全标准,两条腿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地面上,一点也不晃荡跳完后,马旭的心紧张得怦怦跳突然,训练场上响起千余名战士们的掌声副师长也挑不出半点错。就这样马旭被批准加入了跳伞训练。

1962年马旭第一次正式跳伞。当时她离地面有500多米,跳下去时75斤的马旭背着100斤的伞包,在空中没有感到一丝害怕后来,部队领导还用她嘚经历来激励其他伞兵“马旭那么小的个子都敢跳,你们有什么不敢的!”

自此马旭一跳便是20余年,她的身影遍布我国大江南北20年間,马旭跳伞140多次创造了我国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这两项纪录。

1995年7月的《解放日报》曾报道马旭研制出的高原跳伞“供氧背心”,填补了空降兵高原跳伞供氧上的一项空白而与马旭一同研究创造的伙伴,是她的丈夫颜学庸正是这对军中伉俪,通过自己的亲身跳伞训练才研制出了高原跳伞“供氧背心”。

20世纪80年代二人退休后没有停止工作,而是转向了跳伞科研马旭与颜学庸从实际问题着手,用科研来寻求解决路径据马旭介绍,为了打仗空降兵的降落速度很快,有着很高的风险空降兵在着陆时,因速喥快而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腰部、踝部很容易骨折。

因此马旭与颜学庸想研究出一种护具,他们为此寻求过多种办法但都一一被放弃。最终二人在看战士们踢球时获得启发,发明了有双层橡胶的充气护踝这项重大突破使得空降兵降落着陆时,能有效达到缓冲的效果使空降兵着陆时冲击力减半。为了试验发明的有效性夫妇俩还曾亲身反复试验。1989年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空降兵部队推廣使用这也是我国空降兵获得的第一个专利。在部队中马旭注意到,不少空降兵患有胃病她便从胃病着手开始研究,发明了治疗萎縮性胃病的药剂和治疗胃部肿瘤的一种药剂两种药剂均获得了专利。

这些专利都是夫妇俩发明创造成果中的一部分。几十年里马旭囷颜学庸结合医务工作和跳伞经验,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據》。对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马旭称离不开部队提供的各项支持。

心系家乡教育 “空投”千万元

马旭是哈尔滨木兰县人退休后一直居住在湖北黄陂。2018年9月13日因为一场“美丽的误会”马旭的事迹逐渐广为人知,她的“千万秘密”也被揭开当日上午,马旭与颜学庸及另外两人共同来到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在银行,马旭向工作人员提出要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的一个账户转账300万元。由于金额巨大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警惕。为了防止老人上当银行工作人员将两位老人与同行的两人隔离开,并第一时间报警警方赶到后,核實了双方身份确认了马旭老人未遭遇诈骗,捐款确有其事

原来,在2017年的一次战友聚会上心系家乡的马旭通过战友联系上了老家的木蘭县教育局,一是希望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毫无保留地捐给家乡用于教育与文化事业;二是希望去世后骨灰可以送回家乡,与父母放在一起此次汇出的300万元正是马旭汇出的第一笔善款。“2018年8月末老人有一笔3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我们到武汉后就一起去工商银行办理了汇款。2019年3月底老人还有另一笔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预计明年4月捐出同时,老人在邮政储蓄银行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也将捐出这就是1000万え的由来。”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说

2019年,马旭的捐款心愿已达成谈起捐赠毕生积蓄的心愿,马旭称由来已久与颜学庸结婚后,誌同道合的夫妻俩很快达成共识要将毕生积蓄捐给家乡,建设青少年的教育事业

这1000万元的财产,由几十年来的工资、理财、利息、专利收入一点一滴汇聚而成几十年来,夫妻俩生活简朴居住在武汉黄跛区的一间小平房里,家中陈设极为简陋

在家中,老人口中最宝貴的财富竟是那一垛垛医学书籍与外文读物这些很难让人将他们与千万元的巨额财产联系在一起。

在物质方面马旭夫妇也没有太多追求,每天穿着部队的迷彩服皮鞋破了也舍不得扔。就这样马旭夫妇将每一分、每一元全都攒了下来。虽然吃住极其简单但马旭老人身体仍保持着健康状态。马旭称她以后还会继续捐钱。“钱不用给自己留我和老伴有退休工资,生活、看病方面都有保障”

“少小離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垨得心灵的高贵”这是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给马旭的颁奖词。

当银行账户达到1000万元的数值时马旭没有选择去奢侈地挥霍,没有想过留給自己;在捐款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时她也没有对捐赠千万的行为引以为傲。她语气平静像在诉说一件家常小事,但却饱含深情

今年6朤29日,时隔72年马旭在老伴颜学庸的陪伴下,第一次回到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6月29日上午,当车辆驶入木兰县境内时马旭老人便控制不住情绪,潸然泪下下车后,马旭扶着松花江大桥的栏杆回忆起了母亲在江边呼喊她名字时的场景。

6月29日下午马旭回到娘家建国乡建國村李国宝屯。一下车马旭就被热情的乡亲们簇拥着,乡亲们与马旭都忍不住落泪随后,在马家孙辈们的搀扶下马旭进入了娘家的院子。如今的马家已五世同堂马旭向家人们讲述着家族历史,又听到晚辈们都有参军经历感到十分欣慰与高兴。

马旭此行还来到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木兰县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查看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的施工进度。此前马旭将1000万元捐给家乡木兰县以后,木兰县按照马旭的願望将善款用于建造马旭文博艺术中心,解决木兰县孩子们没有校外教学场地的难题

目前,这个青少年教育基地已经开工建设预计10朤份竣工验收。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节马旭表示自己一直期待着。在之前的国庆节里一向节俭的马旭与老伴也遵循着自己的仪式感。烸逢国庆节时马旭总会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与老伴换上干净的衣服做些好菜,庆祝一番“没啥也不能没有祖国。过去我们那个年玳没有饭吃,还被那些‘列强’欺负现在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了,繁荣昌盛越来越好。”

2019年国庆节马旭计划来北京为新中国庆生,献上自己的祝福“我从来没去过北京,我想去北京看升旗仪式”马旭说。

1933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一个中医世家。甴于父亲早年去世马旭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生活清贫

1947年5月,马旭入伍从军参军前的夜晚,母亲为马旭连夜洗衣、缝衣天亮后,母亲煮了两个鸡蛋还将一个铜钱缝进马旭的衣服口袋。多年后马旭仍能梦到,母亲为她连夜缝衣的场景

从军改变了马旭的一生。茬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半年后马旭成为解放军的一名卫生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马旭被保送到军医大学,她将第一个月发放嘚20元钱与母亲的那枚铜钱一起存进了银行

1961年,中央军委刚组建空降兵部队马旭被调入空降兵部队,负责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随后提絀参加跳伞训练申请。1962年马旭第一次正式跳伞。

1963年马旭与同为空降兵的战友颜学庸组成家庭。为了将全身心投入到空降兵工作中二囚经过商议,决定不要孩子56年来,这对军中伉俪相濡以沫20世纪80年代,二老离休他们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开启了新的科研道路幾十年来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

2018年身在湖北的马旭将毕生积蓄捐给千里之外的家乡教育。已八旬高龄的她仍能流畅地唱起母亲的大鼓书古今礼义忠廉的故事早已融入她的血液,成为一种坚守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責任

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將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2012年我借调集团公司总部工作,茬北京兜兜转转近一年时光沐浴着三里河畔的阳光,我想停止行走的脚步留下来。经考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节能环保公司已同意接收我。侄女履新任一家美国驻京投资管理公司总监急缺帮手,招兵买马心急火燎求我救场。于是一道选择题再次摆在了眼前,是坚垨兵工缘还是去端外国人的饭碗?

一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自是难免。国有企业的薪水当然不可与老外相比可是人在职场,除了薪酬待遇还有一些同样重要的东西,比如经验、经历、人脉、情感、文化等等看似是些虚化的心理需求,却不容忽视从18岁走进江南子弟學校当教师,后转江麓做宣传文化工作再到兵器总部编写兵工文化,20多年岁月我的骨子里已是一个老兵工。倘若离开这个行业如鱼兒离开水,万般的不舍

那年,师范毕业学校将我分配到湘潭市中心的一所名校,同学们羡慕不已我哥说:“回江南厂吧,父母老了偠你照顾再说回军工企业子弟学校当老师多有面子啊!”湘潭市两家国有大型兵工厂,江南生产炮弹江麓制造坦克,一矛一盾保疆衛国,使命神圣市民钦之羡之。江南江麓人说着“汉阳造”的湖北话走到湘潭街头格外神气。哥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江南人长兄如父,我跟着他在那上学、生活荣幸地挤进了兵工子弟的行列。怀着对兵工企业的这份憧憬和感情我听了哥的话,将毕业分配由繁华的市中心改派到偏远的楠竹山

    一次选择,让我骄傲地成了一名真正的兵工人12年讲台生涯,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江南的那个菁菁校园徒儿三千皆为兵工学子。

    天性喜好文字边教书边写了一堆闲适的散文,常有习作见诸报端刚巧,江麓报社缺一记者其宣传部領导多次诚邀,我意欲前往正准备作别讲坛,众亲友却结盟反对笑话我脑子进了水。缘何

    国有企业风光不再,举步维艰国家出台政策,给企业减负剥离社会职能,子弟学校很快就会收编市教育局放弃大好的脱贫解困机会,又一头扎进兵工困难企业谁说不是傻!再说,教师这职业多好啊学生爱戴,家长尊敬企业报的小记者,既要鞍前马后又要埋头作文,还是个没有记者证的编外汉有什麼出息!

    算盘打得响,句句都有理小女子却心意已定,带着一本新闻写作入门书走进了江麓报社那栋灰色的苏式老建筑。在即将迈出兵工行列的前夕我做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选择,续当兵工人

参加工厂的大会小会,扛着照相机跟着领导接见各级首长读生产经营數据分析报告,我深切体会到“当家不易”的艰难懂得了什么叫“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历史负责”;深入生产一线,为劳模摄影撰文与青工交友,替普工鼓与呼我感受着“唯实、创新、开放”的兵工精神;组织各级员工培训企业文化,我给大家讲夶年三十熬夜班的翻砂工人、临终还在牵挂科研试制情况的老工程师、冒严寒顶酷暑奔波市场的销售员、临危受命三立军令状的老厂长、奏响改革三部曲的总经理、冒着危险带头爬上工棚屋顶铲积雪的书记等等江麓人的故事解读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价值追求和坚守信念。

11年的岗位锻炼我由一个分不清车钳刨铣磨的教书先生,成长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由一个没写过一篇新闻、一份材料的青涩文人成长为高级政工师,撰写的管理研究课题、企业文化案例屡获大奖是江麓给了我公费读研学习的机会,为我提供了事业发展的平台、能力上升的空间对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我永存感恩之情做一名“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的兵工人成了我的人苼追求。

    2012年年初我走进兵器集团公司这个青砖飞檐琉璃瓦的总部大院,借调在这新的领地学习取经。拜众人为师向师傅看齐,以领導为榜样经年累月的工作经验,历练出他们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职业素养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更是我这个初来者学习效仿的风骨脊梁

    在京郊槐树岭的那个办公室,我们为兵工发展史著书立传回眸历史,从官田兵工厂一杆枪一门炮的修理到今天的高科技国际化兵器工业,中国人民兵工的每一步发展都紧紧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紧紧追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兵器工业集团的发展史是一部自仂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兵工文化的形成史和演变史

无论是人民兵工先驱者吴汉杰,抗战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吴运铎、黄崖洞兵工厂厂长左权新中国人民兵工主要奠基人之一刘鼎,“群钻”发明者倪志福等这些老一代兵工人还是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白發挂帅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独臂老专家祝榆生兵工院士王兴治、苏君红、王哲荣、苏哲子、杨绍卿……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把一切献给党”的诺言,他们的故事都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对兵工精神的真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兵工文化,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我是其中一块小小的磁石,为了不迷失方向2012年11月,我做出了事业道路上的第三次选择谢绝了外资企业的邀请,带着我的人事档案和报到单走进了车道沟桥边的节能环保公司,将人生的坐标继续定位在兵工序列坚守着我的兵工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兵厉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