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准时下班有错吗的人会不会被公司觉得工作态

鬼谷子,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是纵横家的鼻祖,道家的代表人物,兵家尊称他为谋圣。鬼谷子的学说非常重视实用性,即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非常高的借鉴价值。

鬼谷子认为,欲成大事者,必须有非常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尤其是逆境中的反应,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

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或他人无端的指责时,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容易横生枝节。

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想想这三句话,让你走出困境,豁然开朗。

释义: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发怒或埋怨。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如雷,甚至将脾气发泄在周围的人身上。这种做法极其幼稚和不明智,愤怒解决不了问题,随意对他人发泄更加会让人看不起你。

人在情绪激动时,很容易做出冲动的事,让自己追悔莫及。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首先冷静下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想对策解决。

真正的聪明人,遇到事情第一反应不是抱怨或发怒,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释义: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不惊慌失措。

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遇到变故时,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他的成就。如果遇到一点变故,就一惊一乍,茫然失措,会给别人不可靠的感觉。

成大事者,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在遭遇到变故时,要从容应对,处变不惊。先平复自己的情绪,才能冷静的应对发生的变故。

一旦自己慌了阵脚,容易给别人可乘之机。

释义:受到他人无理的指责或诽谤时,不争辩或反驳对方。

受到指责时,第一时间不是为自己争辩,或者反驳对方,而是先反省自己,对方的指责是否有道理。

如果对方言之有理,要痛改前非,并感谢对方的指点。如果对方是无理取闹,那也无需搭理对方。

俗话说,宁和明白人吵架,不与糊涂人说话。与这种胡搅蛮缠的人说话,纯粹是浪费时间。

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常想想这三句话,让你走出困境,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六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六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忏悔,就是自己洗干净自己。

人为什么年纪越小活得越快乐,越大活得越痛苦?因为越长大,生命的染污越多,而又没有清洗,所以越痛苦。

如果我们一个月不洗脸甚至十年没有洗脸,我们会是什么感觉?别人看到我们是什么感觉?我们一定会觉得很难受,不敢出门,别人看我们也很恶心。

这是说我们的外在,现在回到内在——我们的心。好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清洗过这颗心,心中充满垃圾,丑恶不堪,所以绝对是痛苦和灾难的。

虽然我们的脸天天会脏,但是我们可以把脸洗干净,甚至像下煤井的工人的脸,虽然像非洲人一样漆黑,但是只要他会清洗,再黑也能洗干净。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人,问他,“你犯过错吗?”他说:“我从来没犯过错!”请问,这还是人吗?!

只要是凡人,就一定会犯错,没犯过错的人就不是人了!但是,尽管我们犯过错犯过罪,都不重要,只要我们学会清洗!清洗心灵世界的方法就是忏悔。

比如说,一张白白干净的毛巾拿去擦了机油,又擦了颜料,又擦了灰尘,又擦了屎尿,这个毛巾当然很脏很臭很难看,人人见了都会讨厌。

但是不管它如何的脏,棉花的本质从来都不曾改变!所以,只要用特别的方法和特别的洗涤剂,毛巾依然可以还原到它的洁白与清净!

我们的罪恶就如这张染污的毛巾,在凡人的眼睛中一定认为不可救药了,唯有废弃。

肮脏和丑恶只是生命成长过程中一时迷失的正常现象。只要觉悟,愿意清洗,并找到清洗的方法,一切都是可以清净的!

这就是忏悔的必要和忏悔的神奇!

宽恕。忏悔是对自己,宽恕是对别人。

宽恕是原谅别人的错,不要再把别人的错放在自己心中。

所以这两种方法是用来清理两种垃圾的,忏悔是清理自己的垃圾,宽恕是清理自己拿回家里的别人的垃圾。就是:你家的垃圾你自己拿走吧,不拿走我就扔掉,我才不会帮你收藏呢!

宽恕就是要对那些曾经对不起我们的人,伤害过我们的人,刻薄过我们的人,得罪过我们的人,原谅他们的过错。

这些工作是必做的,不是每天做一次,是时时刻刻都要做,这叫什么?这就是修行。

我们总以为修行是高深莫测的,结果修了很久还不太见效,而按照这几个方法去修行,不仅简单还绝对有效!感恩。

佛教说“报四重恩”,就是要报答国家的恩、父母的恩、老师的恩和众生的恩。

为什么讲众生不讲人民的恩呢?因为众生的范围比人民更大。比如说大树不是人民,但是为我们遮阴,对我们有恩;小草为我们提供氧气,对我们也有恩。所以要报答众生的恩。

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对于跟我们有怨的人,要去宽恕;对于跟我们有恩的人,要去报恩。有恩不报就像地上有个大包、有个大石头一样,也是障碍。

凡是对你有恩的都要去报答。在你困难的时候,谁帮助了你?在你迷茫的时候,谁给你指过路?在你交不起学费的时候谁帮了你一把?不要把钱捏得那么紧,哪怕把钱全部用完去报这些恩,都是值得的!

这些方法都是让我们变得值钱,不是让我们有钱。但是只要值钱,就一定会有钱!

所以人一旦把这些都做到位,做真了,成长就是很快的。

本文来源:1号核心机密

王阳明:做人和做企业,最好的制度就是逼人致良知

闲居无事时,我心中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和理论,在心中模拟遇到事情之后的解决方案,真是天衣无缝。但一碰到事情,即使这件事早就在心中模拟过,但脑子却一片空白,无法控制事情的走向,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你只在静中修炼自己,贪图的是一种安逸的环境,最关键的是你没让自己在事上修炼。这样一来,你遇事就站不住脚跟。人必须要在实际事物中磨练自己,才能立得住。

东晋时期,人人都是炒作高手。但炒作的方式大同小异,好比说,先以清谈(满嘴跑火车,就是不做事)亮相,接着雇人从四面八方热炒自己是名士,最后突然隐居起来,成为隐士。这就是'名士+隐士'模式,在东晋,这种模式天下无敌,使用它的人从不会失手。

殷浩就是这种人,他年轻时到处清谈,渐渐把自己弄成了名士,然后跑进祖宗的墓园隐居起来,成为隐士。政府得到他的信息后,三番五次派人去请,结果,他三番五次的拒绝。

他越不出来,名气就越响。最后,整个东晋帝国都流传着殷浩不起,当如苍生何(殷浩啊,你不出来,天下老百姓可怎么办啊)的口号。

殷浩见时机成熟,宣布迫于舆论压力,只好出山。他出山的第一件事就是领兵浩浩荡荡北伐,结局是,一败涂地,被人打的满地找牙。

东晋政府轰动了,当时的实权派、很少满嘴跑火车的大将军桓温咆哮如雷,上了一道奏疏,抨击殷浩是个废物。东晋政府立即撤了殷浩的全部职务,将他贬到一个小县城,没有政府命令,不得离开县城半步。

殷浩住在荒凉的小县城里,每日烦躁的如同更年期。但他掩饰的特别好,和人见面谈话,始终保持着名士的微笑。可如果独处时,他就常常下意识的用手指在空中划着“咄咄怪事”字样。

也许他认为,北伐失败就是咄咄怪事。他未出山时,曾多次在脑海中设想战争,每次都大获全胜。但令他大惑不解的是,想象和现实居然差了那么远!

就这样,愁闷了很久,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桓温的来信。

桓温在绝对的大权独揽后,立即想到应该树立个爱护名士的标牌。当时的名士,所剩无几,所以,他马上就想到了龟缩在小县城里的殷浩。

但绝对不能让他带兵,桓温说,就让他做个高大上却不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尚书令吧。

殷浩拆开这封信,迅速扫了一遍,核心字眼就进了他的心。他狂喜的险些没有晕倒,手指因激动而颤抖,热血直向脑门冲。他不相信这是真的,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嘴巴,很痛。这是现实,又去看手里的信,信在。

他跑出房间,站在阳光里,一个字都不落地看了一遍,此时,他确信桓温是要他出山做官。

他的心,五味杂陈。当初就是桓温这禽兽把他弄到这个小县城的,如今却是这个禽兽要拯救他,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殷浩不知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他只知道一件事:桓温请他出去做官。接下来的事自然就是,给桓温回封信。

这封信其实很容易回,无非是感谢桓温的赏识,然后谦虚一下,最后再说如果桓温不嫌弃他,他愿效犬马之劳。

想起来简单,做起来就比较麻烦。感谢桓温的话不能说得太肉麻,否则就有失名士风范;谦虚的话要浅尝辄止,千万不能过了头,让桓温误会自己真不想出去做官;至于说犬马之劳,那就更要万分斟酌,他毕竟是个名动天下的人物,不能失了骨气。

殷浩这样一考虑,不由地患得患失起来,提笔写信,每写一句,就觉得不妥。于是,将写好的信拆了又封,封了又拆,不断修改,不断重写。如是反复了几十次。

这种神经质的行为,不可能成全好事,只能坏事。殷浩被自己搞的恍恍惚惚,物我两忘。就在这种眩晕的状态中,他把一封白纸封到信封,送了出去。

一万分的谨慎和斟酌,换来的竟然是一封白纸的信,这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更为殷浩感到悲伤。桓温接到那张白纸后,七窍生烟:老子我好心好意请你出来做官,你却弄个'天书'作为报答,耍猴是这样耍的吗?!

自此,桓温再也没有和殷浩联系过,殷浩等了很多天,不见桓温回信,不禁扼腕长叹道:信中还是有不妥的言词,我真是愚蠢啊。他哪里知道,信中就没有不妥的言词,而是根本就没有言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偏安江南的东晋,这种“轻叹”尤为盛行。所谓清谈,就是上层社会以讲玄学(佛道思想)为主,形式主要是开读书会,搞论坛,弄演讲大赛等。

总之,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清风徐来的窗前,满嘴跑火车,说的越玄乎,离现实越远,就越有听众,越受人尊敬。在这种氛围下,东晋的官员们竟然都把处理世俗事物看作是最低贱的事。这样的国家,不灭亡,是无天理。人必须要在实际事物中磨练自己,才能立得住。王阳明的话可以当作人类的座右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和世界发生感应,而感应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去做事,不是叽里呱啦的说。天下任何真理都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只有在事上磨练,遇事后才能方寸不乱,殷浩显然就从未在事上磨练过,所以他一遇事,就手忙脚乱,带兵如此,写信也如此,最终把两件好事全部搞砸。

心学门徒李贽评价一些人时说,(他们)平时只知“打恭作揖”,“同于泥塑”(理学静坐和闭目反思的训练),而一旦遇事,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

殷浩的故事就是最佳例证。

二、最好的制度,就是逼人致良知

中国古代盗墓猖獗时,能买得起铲子的人都去盗墓。但都是欢乐少悲伤多,简单而言,就是缘于人性。最初,盗墓者有两个。找到墓门后,一个先下去,把墓里的宝物放进包裹,上面的那个就用绳子把包裹提上去。但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上面的拉绳人抛弃下面的同伙而去的事。于是有人召开全体盗墓者大会,会议规定,以后盗墓,同伙之间必须是亲戚,最好是父子。可是,纵然是父子,也有儿子把老子抛弃在坟墓里的事发生。懂人性的人最后规定:父子二人去盗墓,下去收拾财物的人必须是儿子。这规定出台后,就再也没有把人丢在坟墓里的事发生。

乍一看,这是优良的制度设定。但制度设定的背后,其实就是人性。儿子对父亲的爱远不如父亲对儿子的爱,人类所以能繁衍至今,就是因为这种上辈对晚辈的毫不保留的爱。

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父亲对儿子致良知。其实,制度的设计者就是让父亲向儿子致他本然的良知。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从概率来就讲,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死掉。美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降落伞合格率达到100%。厂家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我们真是到极限了,合格率不可能100%。美国军方负责人对他们说,肯定可以100%。这样吧,以后你们送来的降落伞,我从里面随即挑出几个,你们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据说,奇迹出现了,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你也可以说,这是良好的制度设定。但它背后,仍是人性。人是趋利避害的,与生俱来。你若想他凭良心做事,大道理的作用微乎其微。只要盯准其'趋利避害'的人性,设计一种方式,他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去凭良心做事。

1519年,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朱宸濠当初和中央政府的许多太监勾结,他被平定后,很多太监担心自己的前途,于是怂恿皇帝朱厚照南下,并要朱厚照下圣旨,要他们去取朱宸濠。两个太监跑去王阳明处,要他交出朱宸濠。王阳明对他们说,朱宸濠我是死活都不交的,他虽然被擒,但党羽仍在民间,交给你们,我不放心。太监大闹起来,王阳明安抚他们,“先吃饭,吃了饭再说。”于是,他们被请到竹楼上,他们一上去,王阳明就命人撤了梯子。无论两个太监在楼上如何喊叫,王阳明充耳不闻。喊叫的累了,两个太监坐在饭桌前歇息。饭桌上没有饭菜,只有一些文件。百无聊赖之下,他们打开文件,才看了一页,就魂不附体。

这些文件都是信件,是他们当初写给朱宸濠的,里面自然有阿谀谄媚,甚至有大逆不道的言辞。当他们魂飞魄散差不多时,王阳明走上来,对两人说:“二位还要不要朱宸濠了?”两个太监面面相觑,王阳明叫来人说道,“把这些文件都烧了吧,没有什么用啦。”最后,太监没有要朱宸濠,反而对王阳明感激不尽。王阳明对太监,使用的就是逼他去致良知。良知,能分是非、善恶、利害。两个太监面对一大堆信件,自然知道什么是利什么是害。知道了这个,自然就肯致良知了:不要朱宸濠了,只要老命。这是制度设定的正念:如果你不主动致良知,那我就逼着你去致。

企业管理制度也是一样,好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潜力,积极向上进取!

本文来源:极致企业文化

王阳明:心若不安定,则一事无成

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

比如,下面这直指当下之大病的四大人生智慧。

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我们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心脆弱,而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心本来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力量。

且不说王阳明在连续两次科举失败、被宦官刘瑾陷害差点亡命、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所表现出的心不动的强大心理素质;就是他的学生,也让我们望尘莫及。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锦衣卫来抓他时,他从容镇静,毫无惊恐之态,时人无不叹服,这就是一个有心学修养的人的受用之处,也是其做人牛气的地方。如果心学能够在中国大地上逐步传播普及,聂豹就不会是一个孤例,而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许多信服王阳明心学的人,就这样生活在快乐之中,“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也许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我们中国人曾经这样心灵自由的生活过,内心有着如此充盈的感情。

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对房子、车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满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物质的丰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体上经常报道的灭门惨案、屠杀亲人,已让人嗅到了这种暴戾之气。

对治这种情况,也许正需要王阳明的心学。当人们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之时,就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就能生活得自得其乐。

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当下,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而最好的救赎之道,就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

人最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所左右,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这个物质至上、利益为先、价值追求和内心信仰极度稀缺的时代,就更是如此。

我们常常感觉身不由己,自己的内心也被渗透而异化,某个时刻会突然惊觉自己越来越陌生,常常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怕、悲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操守越来越弱。有人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你并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多少先贤也早已为我们垂范了穷达不堕、生死不移的骨气。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丢失了自己的本心,没有坚持做自己。

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熟悉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他曾去印度修行,也曾想去日本学禅。一位大师对他说,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乔布斯才决定留在美国并开创苹果公司。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乔布斯一直强调“跟随自己的内心”。

王阳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

王阳明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当年进士考试由礼部负责出题,策问题中涉及心学,出题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处境之艰难。

尽管如此,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这让我们看到,心学的一大真谛,内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实的自己。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是一种骨气和硬气。这其中,既有当下人心危机的根源,也有对治的药方,心病还须心药医。

王阳明曾对一个感慨政务缠身的官员说:

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俗人眼中,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静寺,静坐,练练瑜伽,读读佛经,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圣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冈仁波齐,冒着生命危险转上几圈。

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他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

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号称吃透阳明心学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说,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尽职,因为它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

安心工作、努力工作吧,那就是你的修行。不仅是你事业的路,也是你人生的路。

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德曾经问过他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也?”欧阳德意识到,使内心凝定是很难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心意多处于烦乱的状态,有事的时候固然忙,无事的时候也忙。他寻求王阳明,是想从先生那儿得到一个答案。

“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事务繁杂,逼使着人投入其中,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而心烦意乱,时刻充满各种杂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宁静,也是一种忙。

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相比古人,生活在今天的人要忙得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时刻得不到休息。以至于许多人都迷失了自己,丧失了自我。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焦虑、急躁、浮泛、灼热的状态之中,哪怕是有了闲暇时间,也要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支配,要么处于心绪烦乱、无所适从之中,所谓的空虚、无聊。

考量王阳明关于“忙”的相关论述,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便在于欲望的膨胀。是欲望蒙蔽了自己的心,而失去了心中主宰,于是只剩下不停奔忙。

太多的欲望左右了自己,便成为一个“逐物”之徒,一颗心灵被各种欲望控制之后,想的是这些,做的是这些,高兴的是这些,失落的也是这些。得之,心为之兴奋;失之,魂为之沮丧。付诸行动当然是为了追求这些,身体安得不忙?日思夜想的当然是这些,心性安得不乱?

今天,对于大多数人,让其放弃物质上的追求大概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不能完全被它所左右,至少应该留给心灵一点空白,至少要节制一些,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日子过得简单了,我们所谓的“忙”也会适当地减轻一些。一旦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控制,那么这个人就会终日忙乱,找不到内心甘甜的幸福,而成为物欲的奴隶。

更重要的是,节制欲望可以让我们的本心更加真切,重新拥有身心的主宰。这样即使在不得已的繁忙和压力之下,也能更加从容、高效、有效地处理诸多工作和生活问题,人忙而心不忙。

活着的最好状态是什么?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词,是从容。

不急不缓,淡定悠闲。事再大也举重若轻,事再多也有条不紊。用做事去修行,用心境安生活。这就是从容的活着。

似乎高高在上,似乎遥不可及。王阳明则告诉我们,一切的秘密也不过是三个字:心不动。心不动的秘密也不过是一句话: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发现内心的良知,并依之而行。

本文来源:明代大儒王阳明

最怕你只顾着抱怨,却从不努力改变

职场中有个怪现象,越嚷嚷着要离职的人,反而越在一个岗位呆得久。

他们抱怨工资低,抱怨福利糟,抱怨同事关系不和,发誓随时都要离开,可就是赖着不走。

抱怨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会在每个人身上出现。爱抱怨,多少算是件好事,至少证明你找到了问题。

但是,如果你找到了问题却不去解决,就会陷入反复抱怨的死循环里,被情绪反噬。

有一个理念,叫“吸引力法则”:你生命中所发生的,都是你吸引来的。

有时候并不是糟糕的生活决定了糟糕的心态,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态,才导致了糟糕的状态。

曾有一个姑娘跟我说,她所工作的那个小组有个同事跟她闹过点误会,导致目前合作关系非常恶劣,那个同事常常暗地给她使绊子。

我给了她很多中肯的建议。

我建议她跟组里的领导说说,她说不行,领导会认为她搬弄是非。

我建议她调换分组,远离不和的同事,她也说不行,没那么容易。

我建议她主动跟同事示好,或请第三人从中调停,消除误会修复关系,她说她拉不下脸。

每一次诉苦,她都透露出要辞职的意愿,可是前前后后倾诉了三年,她依然还在原来的岗位上。

我终于明白,她根本不是来寻求解决办法的,也不需要什么改进意见。她只是单纯地需要抱怨,让人认同她的遭遇很悲惨。

心态决定命运。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认为自己很惨,就会过得很惨。

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就改变自己的态度,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有的人,可以归类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有的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挫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

他们遇到不满的时候,认为这种状态不可能再发生改变,所以他们的抱怨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把挫败归因于可控因素。

他们总是向上寻求发展,遇到不满的时候更愿意去想办法,把不满的状态解决掉;他们的抱怨里,隐藏着改变的动机。

举个例子:假设你参加一场长跑比赛,在起跑的时候慢了半拍。

如果你埋怨跑道不好,或者鞋子太滑,那么事情的结果就是你全程在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糟糕的比赛环境”,最终的结果就是输掉比赛,然后感叹说“认命吧”。

只顾着发泄情绪,会让人早早放弃努力,从而陷入下一轮的不满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抱怨从来不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反而会让你永远摆脱不了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

如果此时你心里说:都怨我反应慢,起跑比别人慢了一点,然后你奋起直追,就有可能在下半程把自己耽误的时间给补回来。

如果把抱怨建立在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基础上,那么一个坏情绪也能指向一个好结果。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并有明确目标的人,会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寻求改变”上。

同事艾丽负责欧洲市场的样品开发。因为时差的缘故,每到下午三四点,客人的邮件就蜂拥而至。

我们是贸易商,不直接负责生产,所以如果遇到客人询问生产进度等问题,就都要去找工厂核实以后再给客人回复,这样一来一回,很快就过了下班时间。

刚做欧洲市场的那一个月,艾丽常常抱怨自己上午闲死下午忙死,从来没有准时下班过。

然而,这种抱怨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个月的时候,艾丽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她会提前联系工厂,打听好每一款样品的进展情况,并核查操作中途是否有发生问题。这样,在收到客人邮件的时候,她就可以直接回复,而不必再到处询问。

一场抱怨,将艾丽的工作态度由被动化为主动,也让她迎来了好口碑。

有时候,坏情绪并不全然是一件坏事。当你发现一件事情不太理想的时候,就是你要挑战自我,发生改变的时候。

怨天尤人,你就会越来越弱;反躬自省,你才能越来越强。

有了抱怨,就去改变。相信自己的潜能,不断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方法总比困难多。

聪明的人,都把负面情绪当成积极改变的起点,而不是向生活低头的终点。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二次元猫小姐(tqq1214cat)

日本首富孙正义千亿基金成立故事:“人生短暂,但我们的格局不能小”

孙正义:每隔两三年就建1个新远景基金

花500亿美元投资创企

9月2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两年前,软银(SoftBank)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坐在阿拉伯湾上空的一架湾流(Gulfstream)喷气式飞机上,准备与其新的远景基金(Vision Fund)潜在投资者会面,这家基金专注于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当时,孙正义正与拉吉夫·米斯拉(Rajeev Misra)进行探讨,突然有什么事情阻止了他。其中一张幻灯片显示了该基金的拟议规模——300亿美元。按照孙正义的说法,这个数字将使远景基金的规模达到有史以来最大风险投资基金的四倍左右,它也将超过历史上任何私人股本基金的规模。

图: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

孙正义盯着这个数字看了一会儿,然后删除了其中的“3”,并用“10”取代它。他对目瞪口呆的米斯拉说:“人生短暂,但我们的格局不能小。”几个小时后,当孙正义利用幻灯片谈到创建1000亿美元基金时,那些潜在的投资者(中东国有基金的高管们)都笑了起来。但孙正义没有笑,继续他的演讲,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软银的愿景基金已经筹集到近1000亿美元资金,其中450亿美元来自沙特的公共投资基金,还有来自苹果公司、阿布扎比政府等机构的注资。孙正义今年9月在东京软银总部接受采访时说:“1000亿只是个简单的数字。”

软银是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包括日本手机运营商(也称为软银)、主要芯片制造商(Arm Holdings Plc)和美国无线运营商Sprint的多数股权。

作为一名投资者,孙正义具有先见之明。他是雅虎最早的支持者之一,然后与网络时代的宠儿联手推出雅虎日本,后者是比其母公司更有价值的产业。2000年时,孙正义向阿里巴巴投资了约2000万美元。目前,这部分股权价值约1200亿美元。

但愿景基金是个全新的项目,是在硅谷风险投资中心——沙山路(Sand Hill Road)发起的全面“闪电战”。在该基金开始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承诺斥资650亿美元收购Uber、WeWork、Slack和通用邮轮(GM Cruise)的大量股份。

孙正义曾对《商业周刊》表示,他计划每隔两到三年就筹办一家持资1000亿美元的新基金,并且每年将投资50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整个风险投资行业共投资了753亿美元。

孙正义大胆的巨额押注令硅谷既震惊又困惑。在硅谷,即便是最受尊敬的风险投资家,也发现自己正被这个入行相对较晚的新人击败。标准的风险投资策略包括对初创企业进行小规模、投机性的投资,并随着初创企业的成长,在接下来的几轮融资中增加投资。

然而,软银的战略是把巨额资金(最少1亿美元,最多10亿美元)投给特定类别中最成功的科技初创企业。如果说当地的风投对此感到震惊,创业公司却似乎很喜欢,因为软银向他们提供了相当于“狂吃自助餐”所需的超额资金。沙山路公司IVP的合伙人朱利斯·马尔茨(Jules Maltz)说:“你认为他们(创企)再也吃不下了!”创业者们会“把它(投资)塞进他们的口袋,然后打包离开。”

科技行业以前也有过财大气粗的局外人,但软银的投资模式却从未有人尝试过。这推高了初创企业的估值,使得传统公司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最热门的交易。据硅谷一家大型公司的合伙人说,软银是个“大堆栈恶霸”,这是个扑克术语,指的是拥有大量筹码的玩家,其筹码数量多到让竞争对手不敢参与游戏。

这种情况促使企业争相适应。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正在筹集规模达120亿美元的资金,以便在竞标后期大型交易时保持竞争力。红杉资本的长期竞争对手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则相反,该公司在9月中旬宣布将分拆,从而迈向另一个方向。

包括公司明星之一、有“互联网女皇”美誉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内的四名合伙人已经离开凯鹏华盈,创办了专注于投资大赌注的公司。剩下的合作伙伴将专注于更早、更小的交易。凯鹏华盈的泰德·施莱因(Ted Schlein)将拆分部分归因于大量资金投入初创企业所致。他没有提到软银的名字,但毫无疑问,他脑子里想的就是那个“大堆栈恶霸”。

对于风险投资行业以外的大多数人来说,孙正义的名声更多地来自于他的巨额支出,而不是他的远大理想。2012年末,软银宣布计划收购Sprint的多数股权后不久,孙正义斥资1.175亿美元买下了位于加州伍德赛德的一座意大利风格豪宅。当时,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购房交易。

孙正义表示,他买下这处房产是因为他不喜欢住酒店,且来到硅谷时需要有个舒适的地方住。然后,仿佛是为了证明一个拥有1.175亿美元临时住所的人仍然是个普通人一样,他拽着自己的灰色羊毛衫说:“我总是穿优衣库(Uniqlo)。”优衣库是一家低成本零售商,其创始人是软银的董事会成员。

接着,孙正义提起裤腿,展示配有棕色懒汉标志的鞋,称“这双鞋值50美元”。最后他扯了扯衬衫领子,再次称:“这也是优衣库品牌,它棒极了!”

实际上,孙正义的成长环境并不优越。他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岛长大,小时候常被人欺负,因为他的家人来自韩国。孙正义的父亲通过一系列无休止的冒险来支撑这个家庭,包括卖私酒,养猪,经营弹珠店等。

这个家庭采用了日本姓氏“Yasumoto”,这在外国人面临歧视的日本很常见。但当孙正义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经济学回国后,他开始使用自己的韩语名字。孙正义的第一个商业伙伴陆宏说:“他不想隐瞒自己的出身。”

孙正义于1981年创立软银,当时这是一家个人电脑软件分销商。这促使孙正义对电脑交易出版商Ziff Davis LLC和电脑展览公司Comdex进行投资,Comdex电脑展主要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现已不存在。

1995年,孙正义在与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的第一次会面中,就为其开出了一张200万美元的支票。一个月后,他再次提供了1亿美元的投资,远远超过了杨致远起初愿意接受的数额。这种令人震撼的方式从此成为孙正义的标志。

到2000年,孙正义已经进行了数百次投资,并一度成为世界首富。但后来网络泡沫破灭,软银市值缩水93%。一篇广为流传但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孙正义的净资产在一天之内就缩水了700亿美元。实际上,这可能用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彭博社分析称,孙正义现在的身价为180亿美元。

孙正义从不停止做交易。陆宏说,孙正义似乎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战,在互联网时代之后的混乱中,他大部分晚上都呆在办公室里。他说:“我还以为他疯了呢!他会在午夜或凌晨3点开会。”2006年,孙正义与Vodafone Japan达成收购协议,随后又与这家苦苦挣扎的运营商达成了独家经销iPhone的协议,扭转了这家运营商的颓势。

到2010年,孙正义似乎已经步入中年,并成为一个投机商人。但那一年,他在一次股东大会上发表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讲,试图阐明未来300年的计划,令投资者感到震惊。这份长达133页的幻灯片演示文件展示了大量的股票照片,触及到从解决人类痛苦的技术到公司失败的原因,包罗万象。

孙正义最后总结说,他正在创建一个“战略协同集团”,即由多个公司组成的大家庭,软银将收购它们20%至40%的股份。这些公司将有一个共同的使命,用他的话就是:“信息革命,人人幸福”。对于这次演讲是对孙正义才华鼓舞人心的展示,还是对他古怪行为的有趣展示,人们意见不一。

远景基金目前由九名管理合伙人运营,其中五人在该基金位于硅谷的前哨机构,两人在日本,两人在伦敦。孙正义说,他亲自训练这些“猎人”如何找到最好的投资,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将交易数量增加到300笔。

管理合伙人会过滤掉潜在的投资想法,每周召开一次电话会议讨论进展情况。一旦投资意向通过审查,它们就会被提交给投资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孙正义、米斯拉以及软银第三位高管萨利赫·罗梅(Saleh Romeih)组成。

今年6月,孙正义表示,他把97%的时间都花在了软银的运营上。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他称现在的比例降至3%,而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交易上。他的合伙人说,尽管孙正义花钱大手大脚是出了名的,但他可不是个容易上当的人。

Shutterfly前首席执行官、远景基金执行合伙人杰夫·霍森伯德(Jeff Housenbold)表示:“你必须通过智力上的严格要求,让孙正义相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交易。”

做决定可能需要几个月。当软银于2017年开始研究投资Uber时,这家网约车服务初创企业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一直受到性骚扰和其他各种道德缺陷的指控。当时声名狼藉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被董事会剥夺了首席执行官职务,一位早期投资者起诉将他踢出Uber董事会。

孙正义和米斯拉面临着Uber以及其投资企业的双重抵制,这些企业包括中国的滴滴出行(Didi Chuxing)、印度的Ola Cabs和新加坡的Grab。在2014年加入软银之前,米斯拉曾在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和瑞银集团(UBS Group AG)担任高管,他说:“我们不得不说服人们。”

米拉斯认为:“将Uber纳入家族比将其排除在外”更有意义。软银最终向Uber投资了77亿美元,这是它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这些股份现在价值约110亿美元。软银首席执行官曾亲自乘坐过Uber吗?孙正义给出了肯定回答,他说:“助手曾在欧洲国家给我们预定服务,但我忘了是在哪个城市,也许是伦敦。这是一种奇妙的服务。”

在描述远景基金的未来愿景时,孙正义有时会用到“gun-senryaku”这个词。这是个日本短语,用来描述一群鸟儿共同飞翔的场景。他称自己希望接受投资的公司能够互相帮助,防止模仿者崛起。例如,在东南亚,软银鼓励Grab与少数几家接受其投资的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以帮助这些初创企业打入该地区。

Grab首席执行官安东尼-谭(Anthony Tan)负责这项工作。孙正义说,世界各地都在进行类似的合作。他解释称:“你们(其他专车应用)不想进入每个小国家时,都试图与潜在的竞争者战斗。你应该去那里,与Grab合作,远景基金会投资。”

另一家投资组合公司Plenty是一家室内农业初创企业,该公司首席执行长马特·巴纳德(Matt Barnard)说,该公司一直在讨论与Katerra合作的可能性。Katerra也是受到远景基金支持的初创企业,主要开发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的技术。

与此同时,由远景基金支持的Mapbox已与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公司Arm联手,将软银的机器学习软件引入数十亿台使用Arm芯片的设备中,包括智能手机和汽车。

从孙正义那里获得资金的企业家们举出了软银为国际扩张提供帮助的无数例子。软银的巨额支票还迫使其他风投公司三思而后行,谨慎衡量对那些与远景基金支持的初创企业竞争的目标所蕴藏的危险。

Slack Technologies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图亚特·巴特菲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在特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不仅仅只是规模大一点儿,实际上存在指数级差异,而远景基金专门投资于这些公司。”

2017年末,巴特菲尔德的公司完成了由远景基金领投的2.5亿美元融资,其估值超过50亿美元。与许多远景基金支持的公司一样,Slack的规模要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大得多。巴特菲尔德说:“这和传统行业(比如汽车)不同,这些行业有三到四个大公司,它们的规模差不多,并在同一水平上竞争。”

软银成功地将快速增长的初创企业推向了主导地位,这让孙正义在谈判入股某些公司时获得了巨大优势。在发挥这一优势方面,他从不吝惜。2015年,在线借贷初创公司Social Finance打算筹集数亿美元,但孙正义想要投资更多。

据SoFi联合创始人迈克·卡格尼(Mike Cagney)称,孙正义告诉他,他将向在线贷款领域投资10亿美元,不管这笔资金是流向SoFi还是其竞争对手,这都取决于卡格尼。最终,这位企业家选择接受这笔交易。

孙正义驳斥了风投的抱怨,他们称其策略过于激进。他说:“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孙正义补充称,他尊重传统的风险投资业务,但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抛开这种强硬策略不谈,其他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长远来看,软银的巨额投资对孙正义或他的支持者是否有利?远景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约400亿美元的债务,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风险结构。投资者以7%的利率以股票和债券的形式贡献了资本。这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但意味着软银将承担更多风险,软银以股权形式贡献了280亿美元资本。

私营公司股票交易平台EquityZen发布的研究显示,对于风投来说,内部收益率要想达到20%,软银需要催生大量市值达到100亿美元和至少2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孙正义称,提供高额回报应该没有问题。他声称,自2000年以来,他的投资——包括雅虎(Yahoo)、阿里巴巴(Alibaba)、Vodafone Japan和游戏公司Supercell Oy,每年的回报率为44%。

目前,投资者已经接受了孙正义的说法。9月底,软银股价触及200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正是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开始。

还有继承的问题。孙正义的继承人曾是谷歌前高管尼克什·阿罗拉(Nikesh Arora),但他两年前离开了,部分原因是他担心孙正义不会很快退休。当时,孙正义宣布,他计划再担任软银首席执行官5至10年。他把继任过程比作接力赛,并称希望把接力棒交给一个能控制自己步伐节奏的人。

孙正义说:“最好的选手是跑起来不减速,甚至在最后还能加速。至于谁是最终的继任者,我不知道,但我将在未来8年内确定他的身份。”

本文来源:互联网思想、腾讯科技

日本百年企业为什么这么多,甚至还有7家千年企业

据日本东京商工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全日本超过100年历史的老店铺和企业竟达33069家之多,比2012年的调查增加了5628家。日本千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最老的企业是木造建筑行业的“金剛組”,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日本可谓世界长寿企业的国家。

株式会社金刚组 距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

財団法人池坊華道会 距今已有1430年

庆云馆(旅馆)距今已有1300多年,

被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旅馆

再看看我们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此外,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数据来自日本经济产业省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反思我们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总之什么赚钱快做什么。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日本被誉为“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

从两者区别是中国企业只是赚钱,日本企业才是做事业。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是原因。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却舍不得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结果被不懂操作的工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运用率只有30分,而人家用到95分,这样算来,我们的100×30%,只有30分,而人家的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企业要求车间的地板每天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工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最后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做事太过于灵活。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

事实上,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而且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日本工匠精神与诺贝尔奖

对国人来说,诺奖是个不容易解开的心结。这几年,莫言和屠呦呦刚分获诺奖的文学奖及生理学或医学奖,缓解了我们的焦虑,但2016年日本又让我们不淡定了——在继2012年、2015年之后,日本的科学家大隅良典再获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使其2000年以来获诺奖人数达到了15位。

日本的诺奖现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们所特有的那种只与自己较劲、坚持把东西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不依赖于外界的内心驱动。

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人田中耕一为了能与实验为伴,一直无意于升迁;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大隅良典,自认乖僻,“不喜欢与人竞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是快乐的本质”。这种传承,在中国古亦有之,那就是安贫乐道、“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精神,这也是中国古代多大师的根源。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

凭什么日本能有7家千年企业?

有统计称,截至2012年,在日本存续超过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已突破2.1万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业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业!

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就连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百年家族企业也达到1100家。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仅有6家。它们是六必居(1538)、陈李济(1600)、剪刀老字号张小泉(1663)、同仁堂药业(1669)、王老吉(1828)、全聚德烤鸭(1864),而超过100年的企业还有吴裕泰茶庄(1887)、张裕葡萄酒(1892)以及青岛啤酒(1903)。也就是说中国的百年企业仅仅只有10家!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也是令人唏嘘。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仅3.7年,而美国企业为8.2年,日本企业为12.5年。在中国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心悸的崩盘现象,所谓“成功3年,崩盘3天”。

这个时候走走君想到了自家楼下看起来快要废掉的摩拜单车,想当时,摩拜单车可谓是引领了共享单车的潮流,也出现了各种复制品(ofo、小蓝车等),可过了这个风头,谁又能记得呢,每每看到街头已经很久没有骑过的单车,甚至有些地方为了管理这些单车,竟用铁锁链把车子锁了起来,走走君心里便很不是滋味。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百年企业?日本究竟是如何实现让企业永续经营的?它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司

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叫“金刚组公司”,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专门从事寺院建筑业。其创立于公元578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439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咱们自南北朝之后折腾了唐宋元明清这么多朝代,不论是贞观之治、永乐盛世,还是康乾盛世,最后都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可人家依然屹立不倒,活到了今天,顿时觉得好牛掰啊!

其实过程也并没有顺利,他们也曾经历多次危机,多次差点倒掉。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金刚组负债累累,终于在2006年宣布清盘。但好在经过各方努力,新公司最终保持了“金刚组”的名称,并延续了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传统因此而被传承下来。在经历过泡沫经济引发的危机后,金刚组的整体战略发生了转变,决定禁止“宗教建筑”以外的一切工程。

▲金刚组建造的四天王寺

▲由金刚组建造的法隆寺

公元607年,金刚家族建造法隆寺,是日本木造建筑的高峰曾参与法隆寺修复的一位工匠如此表述:“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

对技艺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支撑金刚组乃至整个日本制造业傲立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诞生于英国(1554年)。但值得思考的是,今天全球拥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家族企业。90%的日本百年企业都是员工少于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据韩国银行2008年5月14日发表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报告书称,这些日本企业能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透彻的匠人精神;  

4、超越血缘关系选择继承人;

5、保守的企业经营作风。

“重视本业,不忘初心”

如果当年的金刚组不是因为过度扩张,除了做寺庙建筑,还承接其他一般建筑,导致后来负债累累也不会最终清盘。不会做饭的运动员不是好裁缝师是用来调侃的不是用来挑战的,专心做好每一碗面不是更好吗?

细水长流,连绵不绝,不追求眼前利益的经营理念,使日本的家族企业很少跨界经营。不像我们动不动就搞跨界,但是不是说我们跨界不好啊,只是说如果能用一百年的时间专注于某个领域从而为企业赢得社会信赖,那这种信赖将会成为这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诚信经营,做人根本”

国人之所以热衷于去日本买买买很大的原因不仅在于便宜,而在于日本很少卖假货!你能看到的日本市面上所卖的品牌基本没有假货,当然,日本商业中也偶有造假现象,比如将国外的产品冒充日本本国产品,还有之前被曝出将中国产的鳗鱼冒充日本鳗鱼事件。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第一,老板公开谢罪;第二,银行停止贷款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停止商业关系,企业只能倒闭;第三,部分年龄较大的企业主会因为无力重新创业走上绝路,比如自杀。

所以日本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只赚合法的不昧良心的钱。不然就是跟命过不去。

“透彻的匠人精神,一生专注一件事”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巴啦啦小魔仙,改变奇迹的时刻到了!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如果吾国商家也是这么想的话,可能就没有马云爸爸什么事了。

所谓“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就是这种专注的工匠精神让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家族企业能够在历史的长流上屹立不倒。

日本家族企业多具有“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的特点,超越血缘来选定继承人。为了在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日本家族企业往往会通过招赘女婿、收养养子等做法,在不分割财产的“总有制”前提下,将没有血缘关系的才干之士立为一家之主。有才能的少年不如去日本闯荡一番,说不定认个爹找个老婆就不一样了。

这种企业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强化专业化的能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由能人来开拓和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社会的认同程度。

“保守的企业经营作风,稳定发展”

不冒险经营,不冒险发展,把生、稳定放在首位,只赚能稳赚的小钱,也不赚有风险的大钱。这可能跟日本人的生性有关,比较沉稳,不盲目。

很显然,这五者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起到保证企业长寿的作用。除去任何一两个方面,也都远不足以支持企业的长寿。

一旦深入研究这些日本百年企业,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儒家精神的渗透。

“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人”都被经营者作为企业的中心,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

日本著名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把员工看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认为“企业即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他自己的经营哲学就是:“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他还曾经说过:“松下先塑造人,后生产电器。”

▲松下创始人:松下辛之助

而有“国际经营者”之称的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说得更加直接明了:“使企业得到成功的,既不是什么理论,更不是什么计划,而是人!”索尼公司的口号则是“要让管理工作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管理工作”。这些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

“以人为本”还有一个体现,那就是日本式的经营方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家族式经营方法。日本人把企业当成一个“大house”,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大house的“一员”,都应该与自己的“house”荣辱与共。公司还会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给全体员工提供福利:从家属补贴、交通费、职务补贴一直到公司住宅、宿舍、住房贷款、借贷的延期偿还、存款、健康保险等,真的是无所不包啊!(看到这里还不赶紧转给老板看!走走君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毫无疑问,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人(fu)文(li)关怀下,大多数日本企业的员工都会因此认为,公司的经济稳定就等于自身的稳定,公司的经济发展就等于自身的发展,所以才会愿意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公司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正所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好像走远了)

“以和为贵”—— 日本企业文化的精髓

儒家文化把“以和为贵”作为最高的社会价值原则,日本文化将他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把“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吸收进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将他作为基本准则,并且把它引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例如,松下公司的“和亲”、丰田汽车公司的“温情友爱”、三菱电机公司的“养和精神”等,这些都反映了“以和为贵”的思想。“和能生财”这一观点尤其在现代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大行其道。

在企业内部,“以和为贵”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人和”被广泛运用于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即企业内部的团结。日本企业称为“株式会社”,他的意思就是说企业如同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持家庭内部的和谐、团结,从而来避免产生家庭内部矛盾。

最重要的是,“以和为贵”还能改善劳资关系,弱化雇佣与被雇佣意识,使整个企业呈现一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景象,当然就不会出现讨要工资这种事情,走走君的朋友最近就遇上了这种无良公司,克扣各种报销和奖金,真的是想撕逼的心都有了。

“礼治、德治”——日本企业管理的圣经

礼治和德治思想是孔子治国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上,行政和刑罚只能使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坏事,却不会使人有知耻之心,自觉不去做坏事,而用“礼治”来统一人们的行为,用“德治”来教化人们,却能起到行政和刑罚起不到的作用。

日本的企业经营者把 “礼治”和“德治”思想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管理员工时更多的以用“礼”和“德”来教化、管理员工,尽量不采用严格的管束和处罚的手段,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尽职尽责的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更是日本企业经营者的行动指南和商务圣经,在我国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从左到右为:稻盛和夫、松下辛之助、丰田章男

日本许多有名的企业家,如涩泽荣一、伊藤淳二、北尾吉孝等,都把《论语》作为自己为人处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南.尤其是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也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的代表”,他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并在自己的著作《论语与算盘》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 “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

当然,日本企业对儒家思想并不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批判性地继承,并将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部分发扬光大。

追根溯源,日本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而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日本企业文化价值的内核,激励着日本企业的长久发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本就是我们的东西传承好呢?这值得所有企业人深思。

证明日本 “与众不同” 的一组照片,看了心情有点复杂!

他们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其中一些设计、服务和细节,

“这儿的排水沟可以养鱼”

不过罢工的方式很巧妙,

又切实让公交公司感到头疼。

卫生全靠学生们自己打扫

学生对学校的感恩之情,

另一方面学习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时候,

日本的粉丝在比赛结束后,

自发留下清理看台上的垃圾

让带娃的父母告别尴尬,

会自动播放大自然的流水声,

完美地帮你遮住不可描述的声音。

电子显示屏上一目了然。

通过这张延时拍摄的图片,

就能看出日本人对于排队规则

一名女士掉入月台的缝隙,

所有人合力推开列车将她救出。

因为列车提前20秒出发

向大家郑重其事地道歉。

自行车篮里的一张便条,

我弄坏了你的车铃,非常抱歉。

便条里还包了一千日元。

“在大阪我不小心弄丢了袋子,

而且里面的东西完好无损。”

一张调查旅客来自哪的表格,

对比其他的贴得歪歪扭扭,

但在这,几乎真的一模一样。

这样就可以避免换衣服时,

出租车里有缓行的按钮

一按,师傅就会开得慢些。

超市里还有专门的冷藏储物柜

方便填住宿反馈的客人。

成田机场送给客人的千纸鹤

为客人带去美好的寓意。

购物车自发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是一辆列车上的儿童专座

上面印着“欢迎来日本”。

连为老人放拐杖的地儿

全都安装了专用自拍设备

就这样把钱包放在外面

也不必担心醒来钱包被偷掉。

这38个日本细腻到“变态”的细节,

在网上获得13万人分享点赞。

看过这一张张照片,有人说:细节之处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人文关怀,我们该放下偏见向其学习。

也有人说: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日本这样的国家,只有小爱没有大义。

还有人说:这样的细致、整齐和有序,正是日本普遍压抑变态的根源,不值得提倡。

凌晨4点一刻断了网,日本一家酒店张贴的道歉启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观点,

而每个人的观点都很珍贵。

我就是在公司搞卫生的.我的公司是大型企业,卫生划分好几个区域,三楼的卫生就是我搞的,
但我还是公司的电脑员,办公用品领发及购置等,所以,别人问我,是什么职位,我就说是在办
公室打杂的.但我建议到另一家公司兼职.因为,我平时老觉得有些同事就是有点看不起我.我
已在现在的单位干了七年,虽说平时靠自己能力一次又一次地渡过各种裁员风波,但是,心里
头总是有些自卑.我不想你因为这样也被同事轻视,当然,轻视别人的肯定是素质差的.自以为

每天下班都不想回家,根本就不想看到太后的那张脸,再这样下去我迟早会抑郁的。我家太后天天对着外人高兴。看到我们就不高兴,每天唯一做的就是我上班时间带孩子,带孩子还不是一个人,还有公公,还有就是做了中餐晚餐。每天中午我下班老公就在家了还好,晚上我下班早,老公下班晚,这个中间有1个多小时我带孩子,我每天感觉提心吊胆的,回去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她是不是不高兴,烦死了真不想单独和她在一起。就因为给我们做了两餐饭,觉得是给我做事了,心态很不对,所以经常不高兴。想想结婚到现在我们也算是真正断奶了,没有花过他们一分钱。她什么都分得清,她觉得她那个年代没有太多的享受到公婆的帮衬,现在到我了也不愿意多做一点,每次做一点什么事情都是觉得很吃亏,觉得是给我做了,她不换位想想她是为她的儿子和孙子做的。孩子出生后这两年多只要我没有上班,孩子都是我带,因为上班很近,离家一分钟,平时周一至周五上班时也是每天早上给孩子做早饭喂完饭洗完碗把孩子带下去才上班,中午一下班她做了饭我就喂孩子,然后哄睡午觉,下午两点半上班后她们带孩子到晚上下班又是带孩子喂饭,讲故事洗澡哄睡觉,每天除了上班时间都在带孩子又没有闲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准时下班有错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