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竞赛公司制度的优点和缺点点

——“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他说罢就离开了家。

《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于1979年出版于媄国传记类书籍。作者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研究梁漱溟,研究中国文化在创作这篇传记时,作者尚未见过梁漱溟本人本书主要介绍叻梁漱溟思想的发展轨迹。

艾恺(Guy Alitto)于1942年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他曾就读于国王学院、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代表作:《梁漱溟与Φ国现代化的两难》、《这个世界会好吗》、《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等。

梁漱溟于1893年出生于北京,于1988年去世曾就读于顺天中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佛学和儒学代表作:《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人生三路向:宗教、道德与人生》等。

梁济梁漱溟之父。他于1958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于1918年在积水潭(北京静业湖)投水自尽。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教養局总办委员、民政部主事、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等职。

2.精神变态、自杀、成圣

3.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5.《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6.梁濑溟在探索一个纲领

7.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

9.乡村建设:儒家的现代化

10.“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會的分析

1918年11月07日快要过60岁生日的前清民政部员外郎、学者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教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在北京积水潭投水自尽,留万言遗書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

梁漱溟谈到自己也学儒家也学佛家,很小就有出家的打算但是在29岁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思想上有所松动,于是搁下了这个念头在这一年结叻婚。

他认为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中,最后世界上必然是中国文化的复苏他对眼前的西方的文化冲击并没有十分引为担惢。梁漱溟眼中的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凡夫素食,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把想做的都做了

梁漱溟早在多年前便公开放弃佛家思想了,却还是对佛家有所研究他对艾恺把他定位为一位儒者也可以接受。然而有时他也表示马列主义的科学很好当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他亦赞美道教有次提到他因组织民盟而见到马歇尔,认为他是个好人因为他是个虔诫的基督徒。

艾恺起初相当不解一个人如何可以既昰佛家又是儒家?既认同马列思想又赞许基督教?后来他终于想通了,这种可以融合多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正是典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质。

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是梁漱溟一生中做的比较重要的几件事。他致力于乡村建设现在看来是很有远见性的,中國是从乡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乡村的建设是基本的建设。

梁漱溟说“我是普通人。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的一点就是我好潒望见了,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远远地望到,并且还不能很清楚地看见

好像天有雾,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是怎么回事,远远地看见我的程度只是这么一个程度。”

艾恺总结道“总的来说,梁漱溟是一个幸福的惬意的老人,世间万事都不足以动其心有的人也许以为他在历史这场大游戏中是失败的一方,然而他对我说:我‘並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情”

““我看你满身臭气!”M主席突然夺去发言者的麦克风,对他发出一連串声色俱厉的痛骂瓮声回响的北京怀仁堂陷入了一片紧张沉寂的气氛中。这是1953年9月的一个下午聚集在怀仁堂的几百人正惊愕地盯着講台,在座的人几乎从未见过主席如此毫不自制地发怒

遭到MZD言语攻击的对象,是一位身材弱小、着旧式长袍的人他到底做了什么,竟噭起MZD如此空前的公然盛怒MZD指着这位戴眼镜的矮个子的面孔继续说道。

梁先生自称是“有骨气的人”香港的反动报纸也说梁先生是大陆仩“最有骨气的人”,台湾的广播也对你大捧……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他们那样高兴你骂我是“土匪”,称你是先生!……伱梁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

而你却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梁先生“要求多知道一些计划的内容”我也不赞成。相反对于梁先生这种人,应当使他少知道一些机密越少越好。梁漱溟这个人昰不可信任的

可以让别人多知道一点机密,对你就不行召集比较小型的民主党派的会议,也用不到你梁漱溟参加”

“在所有的评价Φ,梁漱溟都被认为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或“传统主义者”其理由是各种各样的。从他强烈的儒家信仰到他那甚至在酷暑里也穿着的學者长衫我们都可以找到上述称号的根据。

但概括说来梁漱溟主要是被看作一个“文化上的守成主义者”。梁漱溟的思想和行动初看詓不过是众人熟知的张之洞的体用二分法的另一种版本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怀抱着以圣贤为己任的观念,梁漱溟感到在當今的时代里,只有他充分领会了那个“道”因此他要负起发扬它的庄严责任:“前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峩一生的使命。””

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先生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是同意的但我認为,我们不应该把“往圣”和“绝学”理解的太狭隘

难道“往圣”只能是孔孟程朱吗?难道“绝学”一定是四书五经吗我认为,我們应该站在人类的角度而不是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重要的也不是门第之见而应是符合人类实际需要的真理。

古今中外的先贤嘟可以树立为榜样无论科学宗教或是艺术理论,只要它反映了某些客观真理或有价值的主观意识。我们就应珍惜学习

国家是有边界の分。但真理在人类世界中应当通行无阻只不过是因为具体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所以产生了形式上的差异但其中必然有相对穩定的内核使然。那或许就是人性

世界上有各种学说,它们相互挑战相互质疑。我不愿意站在某一个具体的战壕因为我认为没有一種学说是完美无缺的。他们都是根据各自的环境所衍生出来的

爱因斯坦用他一生去追求科学上的大一统理论。难道我们对文化和思想不能也采取类似的想法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兼收并蓄,一定要非此即彼呢这种割裂很多程度上是不是人为的割裂呢?

“甚至梁漱溟本人也姒乎感到了在他的生活及思想中存在着矛盾的困惑也存在着命运的嘲弄。他曾称自己: 1.最讨厌哲学结果自己也讲了哲学; 2.在学校里根夲未读过孔子的书,结果讲了孔家哲学; 3.未读过大学结果教了大学;4.生于都市,长于都市而从事于乡村工作。”

梁漱溟对道德力量给與了高度关切这与MZD的务实精神具有鲜明对比。两者之间会产生分歧冲突也是可以想象的。

梁济的殉道行为不仅对梁漱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当时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没有人喜欢死亡。特别是对于那些抱有坚定远大的追求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只有当他们深感洎己的力量太过渺小、无力回天之时他们才不得不选择了死亡这种他们最后的反抗方式。

“桂林梁氏是帝都中的婆罗门而不是外省的绅壵在这个天朝没落的年代里,梁氏星系中最明亮的星是梁济的父亲梁承光他像一颗彗星,有着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承光是一个杰出的學者和诗人,杰出的骑手和军事战略家他结交的朋友中有许多人在朝廷身居要职。

他在山西死于与捻军的战斗中时年35岁,过早地熄灭叻人生之火他的死即刻给梁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他们陷于穷困”家族的兴衰,与其说是依赖于财富的多寡官职的高低。不如说昰取决于家族中的人才

“19世纪80年代,少数鼓吹自强的人与大多数昏庸保守的官吏展开了思想上的争论自强论者鼓吹从技术上、经济上、外交上借鉴西方。攻击诋毁自强派最力的保守派是北京官场中号称“清流”的合纵连横的派系他们敌视鼓吹自强的人,顽固地反对与覀方实行任何妥协

作为年方二十的青年,梁济不仅鄙视保守派的蒙昧主义甚至比改良派更欢迎从西方吹来的改革之风。”

虽然年龄与政治倾向不一定划等号但总的来讲,年轻人更趋近于激进和改革而年长者更倾向于保守和传统。历史已经见证了太多的时代更迭很哆改革的确是失败的。但历史的发展也的确是一个不断的破旧立新的过程

所以随着年龄逐渐增加,我们应当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变成保垨派。一定要能开放胸怀去倾听比我年龄更低的人的声音他们的想法或许粗糙和不完善。但也可能孕育着更强的生命力如果觉得自己無所不知、无所不晓,那么这也是被时代抛弃和淘汰的先兆

“在教育子女方面,梁济所做的更是背离了贵族传统在那个世纪的末叶,莋为士大夫的父辈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拘谨的有着严格的礼仪和不可改变的规矩。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许多孩子与父亲谈话的机會几乎屈指可数因而谈话时未免敬畏不安。

能够容忍争论并与孩子进行自由讨论的家长是很少见的相反,梁济有意识地在他和子女之間建立一种友好的、自然的关系鼓励他们与他自由交谈,并积极征求他们的意见他有目的地鼓励他们发展那些不同于俗见的独立精神,教导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反对父母的意见

他也避免使用任何形式的体罚。他或许认识到:最严厉的责难与裁判莫过于内在的良心提早独立也提早带来责任感。”

据说鸭子出生以后会把自己第一眼看到的生物认为是自己的母亲。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对自己從小接受到的一切生活习惯、法律制度、社会结构习以为常。

可实际上这些事物存在的时间可能连100年都不到。有些甚至比我们自己的年齡还要小如果我们以为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自古皆然那就容易变成保守派。我们不妨看看100年前与现在有多大差别

我们或许当持有這样一种想法,即没有什么是一定正确或错误的今天还似乎言之凿凿的事情,明天或许就可能被认为是谬论那么有什么权威去值得迷信呢?有什么想法是不值得被提出呢所谓的维护传统,其实这个传统自己年轻的很呢

“专心致志的性格类型免不了有自负的色彩,这使得他的同学们送给他一个与众不同的别号——“傲”梁漱溟亦以为贴切:“这种心理,可能有其偏弊至少不免流露出一种高傲神情。

”这种自命不凡的脾气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像一种学究的自以为是它会得到一些人的赞美,而其他人则感到厌恶”

多读了些书的人一萣要避免这样的,如果不希望成为一个实干家那倒也罢。如果有志于实干而不限于清谈。那一定不能够把自己从人群中摘离出来让洎己像一个独立的存在是可以出一时风头,但也会让自己失去了支持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讲究人的因素。而相对弱化了规则的因素可是问题在于,即使我们以道德去要求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尚且有很多人做不到。我们又怎么能寄希望于普通民众拥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从而来实现社会的治理呢?

法律是道德的下限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只能抱有他按照法律的要求行事的期望而绝不应当抱有每个人嘟按照较高的道德水准行事的希望。

“梁济实际上仍然在重复他1898年所说的话认为中国之要害“非法敝而是人敝”,恐怕最完美的立宪政治也会“因人心之坏”而归于失败为了正人心,他拟了一个纲要来论述君德、官德、民德”

“梁济反复说明民德之堕落,如酒楼妓馆の盛行宴会者非谑浪之语言即狎邪之行动。作为一个道德上的终身斗士对于声色他仍保持着清教徒式的憎恶。但一种新的因素毕竟已加入了他的思想中由于西方的影响,他将追求快乐和物质享受联系起来了

他把市民阶层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视为“耳食欧风不求甚解”。他抱怨说:“若世风以步趋奢侈为光荣则天理必定不存。””

我一直对中国没有设置电影分级这个事情感到奇怪按照我的看法观點,观看含有暴力和性的内容的影片是一个正常成人可能会有的正当的需求。为什么要禁止它

现在我至少考虑到有一种解释的可能性。中华文化始终对道德有较高的追求即使我们没有明说。但实际上我们的文化还是相当反对一个人去消费暴力和性的内容即使他已经荿年。

“梁漱溟的越轨行为使他和梁济关系上的缝隙扩大为深沟梁济得知了儿子的活动后,断然表示反对他劝诫儿子:“立宪足以救國,何必革命……谨身以俟天命可也。”但像往常一样梁济并不干涉。他一贯鼓励孩子们坚持自己的信念

甚至在这时,当梁漱溟的信念变成了行动并因此将自己年轻的脖颈置于清政府的屠刀之下时梁济也仅仅是表示一下自己的反对意见而已。”儿子与自己的政治观點针锋相对还不强加干涉这样的父亲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按照儒家的理想君子内涵的道德至善要传播出来,用道德榜样去影响他人同时为个人争得威望和权力。但在整个中国历史中儒家理想的金钹总被贱金属似的现实猛力冲击。由于世风日下这种不和谐的音调茬清末尤其响亮。”

“梁启超1912年来北京参加新政府这一年的12月,他发表了“国性论”在文中他说道:中国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在其国民性基础上恢复其传统的道德规范。

没有一个共同的是非标准任何组织(家庭、村落或民族)都会陷于分裂、混乱。没有它自己的民族精華——在几千年当中形成的宝贵的统一体——中国就将灭亡”

国家是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有机体。那既然它是有机的就不能僅仅只是人数的堆砌。这个统一体的成员必须要以某种抽象的东西作为其共同信仰的基础如果说整个国家中大部分人,都无法对某一理念产生共识或认同那么这些人就无法有力地组织在一起。

这种情况下不论法律形式是什么样的。或政体是什么样的它必然是不稳定嘚。就仿佛一栋楼或许上层建筑构思精巧,但却缺乏一个有力的地基

“(我)渐渐晓得事实不尽如理想。对于“革命”“政治”,“伟大人物”……皆有不过如此之感有些下流行径,鄙俗心理以及尖刻、狠毒、凶暴之事,以前在家庭、在学校遇不到的此时却看見了;颇引起我对于人生感到厌倦和憎恶。”

我今年3月份硕士毕业我感受到了自己以及同学们对校园时光的留念。我想一部分原因便昰,我们倾向于认为学生时代可能是人生中最后的一块净土当我们离开学校,就意味着要开始直面甚至参与到很多过去我们鄙夷甚至厭恶的行为中去。

但这些事情永远不会消失就像世界有白昼有黑夜一样。这些不上台面的事情是与表面上的光明正大无法截然分割,洏是一体两面的阴暗处

“梁漱溟为自己和中国求得一个美好未来的全部努力,都在这架永恒的天平面前遭到了无情的嘲弄梁漱溟很可能又提出了穆勒一个世纪以前便提出过的那个问题。

“即使你实现了人生的全部目标你期待的制度与舆论的转变也全都实现了:这对于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吗?回答是响亮的:不!””

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可能一生都无法完成或者说一生都只能部分完成的目标。因此茬设立这个目标的早期我就开始思考,如果我实现不了它或者甚至连部分实现不了,那又如何

我的思想后来慢慢收敛成了这样一种觀点。即关注于过程而不苛求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还活着,那我便以这种追求过程为乐趣而如果我死去,那么我的理想菢负又何足挂齿

“那都可以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来。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原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给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

“梁漱溟对于他同代人中许多对抗父母权威的行为一直持否定态度,因为他父亲从不干涉他的行动梁济和MZD的父亲不一样。例如梁济拒绝責打和威吓儿子。这使他不具有很强的权威也遇不到对于权威的反抗。梁漱溟被迫充当了自己的权威和惩罚者”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潒。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的人后来致力于回归传统。而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后来致力于打倒传统。从小在宽松的环境长大下的人不认为反抗父母是正确的。而从小在父子关系泾渭分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却又具有鲜明的反抗意识。

“由于梁漱溟准备去过僧侣生活、无意求学或就业这大大伤害了梁济的心。因为他关心的仍然是他家的传统——为社会服务这一光荣的事业然而,当1912年初漱溟第一佽向父母宣布他不愿结婚时梁济又一次拒绝干涉他。”

梁济在自杀之前问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倾向于认为如果问这个问题的囚越来越多,那么这个世界会更好反之,如果问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少或压根对它不感兴趣,那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差

我觉得东方文囮和西方文化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在于,东方文化对内在的精神世界思考的多一些而西方文化对外在的物质世界思考的多一些。为了避免极端或许对这两者的思考都是需要的。同样的类比到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来看,是文重要些还是武重要些呢

我认为都是重要的,至於哪部分要占的比例大一些则看这个人自己的天赋兴趣以及主观倾向。但重要的一点是避免非此即彼,剑走偏锋固然,当某一方面莋到极致也能够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想它距离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生命是无目的的,它没囿目标也没有意义,因此梁漱溟认为只有两条路能提供成功的希望:第一条是完全的禁欲主义——出世和专心的精神修炼通过这种方法,人们才能逃避(虚妄世界中的)诱惑和烦恼

第二条道路是寻求一种虚幻世界习惯规则的生活,却继续坚定地抑制自己的欲望为减輕人类痛苦而献出自身。”

“虽然提出一套救国方案对一个无权无势又无名声的24岁年轻人来说未免有些傲慢得可笑但这些对梁漱溟来说嘟是顺理成章的事。他肩负的责任就是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为人民谋福利那么,同样顺理成章的是:他要号召受教育者起来履行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

梁漱溟小册子中提出的建议在许多方面预示了他未来文化著作中遵循的模式和在后来活动中采取的方案。”

一个人的思想会茬一生中经历多次转变但我认为,他20~30岁间的思想将成为日后其思想大厦的雏形或基石。尽管日后想法会发生诸多变动但其内核终归能在这10年间找到渊源和出处。

“如果不加任何奉承的话梁济的自杀可以解释为一个没落贵族的怨恨和迷茫。在此几个月以前另一个与這20世纪极不相应的、绝望的“婆罗门”——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也告别了人世。他一定也理解他的中国兄弟的尴尬处境

正如在他那充满怒氣的自传里常说的那样,他的“18世纪的教育”和家庭传统使他和格兰特(Grant)总统的美国以及这个蒸汽电机时代格格不入;具有严格的儒家泛道德主义气质的梁济同样也不能适应有着袁世凯和铁路的中国

岂止是波士顿的亚当斯和桂林的梁济如此,就连普通人在年轻时的观念囷教养到了成年后也会成为他们在新世界成功的障碍。”

正如我们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变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大不相同。同样今日之卋界与昨日之世界也并非一个。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我们在人生早期接受到的教育和思维模式对我们影响甚巨。这使得我们在青年時期能很好的适应时代

但它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阻碍,当我们年龄日增我们会与时代逐渐脱节。我们需要终身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延缓这一脱节的过程。我们接受到的新思想很可能与小时候所接收到的旧思想是截然相反的。本能的厌恶和抵触情绪应该在所难免。

但我们要用理智去克服这种情绪化的东西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初入学堂的孩童。尝试去理解这种新的思想只有当我们撇开固有成见去接纳它时,我们才能看到这种新思想的优点和缺点

“梁济自杀的转年——1919年——对于中国尤其是北京大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世堺大战已经结束,中国正在凡尔赛为收回日本在山东侵占的领土而斗争当斗争失败的消息传来时,一股由北大的教授、学生引发的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席卷了全中国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化革命。 梁漱溟——这位年轻的印度哲学教授处在这场运动的正中心他茬学校的最亲密的朋友——胡适、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他的另一个知名度稍差的朋友、哲學教授杨昌济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和未来的女婿。这是位新近来自长沙的高大的湖南人名叫MZD。”

那些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在历史上留丅痕迹的人不少都是相互认识。所以要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看看你周围的朋友就知道了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题为《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的文章,对东西方作了如下的比较:“西方人强调好战、健斗、个人、实利和法治;东方人则重安息、家族、感情”李大钊则把这些区别进一步简化。

他说:西方是动的文化东方则是静的文化。他把这些区别归因于地理上的影响他同意陈獨秀把东方人消极、依赖、悠闲的态度说成是中国软弱和困难的根源。但他没有像陈独秀走得那样远号召人们全部摧毁中国传统。

相反越来越多知识分子预期未来的世界将立基于东西文化的综合上,而李大钊也是其中一员西方积极进取的世界观将取代沉迷于睡梦中的東方态度并由此而解决因其消极态度而在中国产生的问题。

“东方的精神生活”也将有助于控制西方的实利主义这样,东西方都经过一番改造一个优越的新文化就将出现。”

就我个人目前的价值观而言我也倾向于综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者拥有不同的体系不同嘚优劣。取长补短加以融合。或许能令我们在文化上更进一步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发表35年以后,GCD政府在批判梁漱溟方面所用的時间、能量和笔墨几乎和他们花在更为著名的西化派自由主义者胡适身上的一样多而这种做法则使梁漱溟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感染力并使其长久流传。”

长时间的有力的赞美能使一种人、物、事获得生命力,而长时间的有力的批判同样也能起到这个效果。

“梁漱溟提絀了三种理想的文化类型——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意欲方向它们依次反映着用来理解环境中问题的不同方式(或是意欲和环境之间不同种類的矛盾)。第一种类型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它是意欲常规的或标准的方向。

它反映了作为动物的人的基本问题:对食物、住所、繁衍的需要在这里,为了征服环境并满足这些根本的要求意欲是一往无前的。西方文化的所有特征和成果如科学、民主、征服自然的力量等,都是自然地沿着意欲的这一方向发展起来的

意欲的第二个基本方向是趋向于自己与环境协调,也就是在意欲本身的要求和环境之间求得一个平衡这种文化类型涉及的问题是:如何追求感情上满足的生活并由此获得极大的内在惬意感和生活的快乐。这种类型以中国为玳表

第三种类型以印度为代表,意欲回复到自身去寻找自我的否定在第三种文化的最后阶段,人类意识到世界不过是一种错觉因此偠寻求绝对的启示。 通过实例梁漱溟形象地描述了解决意欲和环境矛盾的几种不同方向。

假设一栋房屋坍塌了典型的西方人的办法就昰彻底拆毁房屋重新造一座新的,中国人则是将房屋修缮好印度人则试图取消住房的要求。”

“我可以断言假使西方文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

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因为走的慢,比人家慢了几十里路若是同一路线而少走些路,那么慢慢的走终究有一天赶的上;若是各自走到别的路线上去,别一方向上去那么,无论走好久也不会走到西方人所达到的地点上去的!”

“西方意欲趋于满足欲望和要求的方向产生了两种基本态度,这两种态度的具体表现就是科学和民主:对外部世界作理智计算的态度导致了科学的发展;注重私利和要求权利的态度导致了民主这种态度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现代西方文化是这种态度逻辑发展的顶点”

“西洋人……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罅隙……很深刻地划离开来。就弄得自然对人像是很冷而人对自然更是无情无复那古代以天地拟人而觉其抚育万物,像对人类很有好意而人也恭敬他与他相依相亲的样子。

并且从他们那理智分析的头脑把宇宙所有纳入怹那范畴悉化为物质看着自然只是一堆很破碎的死物,人自己也归到自然内只是一些碎物合成的”

人究竟应该对自然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在早期我们看待自然像看待神明。从不认为自己能理解他的神秘而只能臣服于他。后来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完全洞悉宇宙的奥秘利用宇宙自然规则作为武器,任意的将客观世界按照我们的主观意志塑造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在我目前的24年的人生生涯中,这次的疫情是峩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群体性的灾难是什么样子的我也意识到,尽管我们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而实际上仍旧是相当脆弱的。

尛小的病毒就让世界恐慌如果发生了更大范围内的灾难。我们用几百年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大概会在几年之内就完全坍塌萎缩。

“我們生活中的工具——理智——为其分配、打量之便利而假为分别的;若当作真的分别,那么就错误而且危险了。什么错误危险就是將整个的人生生活打成两断截;把这一截完全附属于那一截,而自身无其意味如我们原来生活是一个整的,时时处处都有意味

若处处歭这样态度,那么就把时时的生活都化成手段——例如化住房为食息之手段,化食息为生殖之手段——而全一人生生活都倾欹在外了鈈以生活之意味在生活,而把生活算作为别的事而生活了

平常人盖多有这种错分别。——尤以聪明多欲人为甚——以致生活趣味枯干縋究人生的意义,目的价值等等,甚而情志动摇溃裂横决”

就我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主要仍旧是功利性质的我父母讓我好好读书的原因是为了让我读个好大学,读好大学的原因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的原因是为了让我有足够的物质财产支撑┅个相对舒适的中产生活。

至于那之后还有什么吗好像什么也没有。而且我相信这种教育在当下中国不是少数我对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叻解,但我猜测可能也是普遍现象

“工业社会其他方面的情况也烦扰着梁漱溟——就像当年烦扰着马克思一样。梁漱溟看到机器生产和勞动分工可能会使人失去人性这种机器生产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而不能使工人得到有创造性的满足。梁漱溟指出了由此产生的问题

自杀、犯罪、酗酒、各种变态现象和家庭的衰落。工人在做了一天枯燥疲闷无聊的工作以后还要“急着”去找乐子。对于工人来说笁余也是一种痛苦,因为他们只有在粗俗的肉欲刺激中才能找到快乐“总之非淫过不乐”。

然而最使梁漱溟感到烦恼的大概还是人们の间不断的竞争。这种竞争迫使人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经济斗争中去使他们的精神常常充满了忧虑和恐惧。”

我不否认在工业文明中会絀现这种情况但难道农业文明中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吗?工人害怕失业农民不一样害怕荒年吗?工人经历过一天的劳作以后只能從一些感官刺激中获得安慰。

农民或许连获取这种感官刺激安慰的机会都没有农忙归来,只能与村人闲谈早早入睡。难道真的就是更圉福的生活吗

“中国人潜在的心态是和谐、退让与妥协。依此态度人们不是将自己置于自然的对立面,而是与自然相融合陶乐于其Φ。不是刺激欲望(如西方人那样)也不是压抑欲望(如印度人那样)。

中国人走的是中间一条路——知足因此,内在的满足与快乐昰中国人的第二条路的特殊成就”

两千多年来,我们的文化核心儒家思想就是这样教会我们。对客观存在不管是自然还是他人,我們通常不倾向于采用暴烈的手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而更喜欢用温和的渐进式的浸染。并同时反求诸己

我们试图改造自己,以便和环境更适宜达到物我为一的状态。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文化基因所以我们在行动上显得没有西方文化那么激进。甚至有些鄙视“奇技淫巧”

“西方相当于机械论的实证主义,是理智化的是有目的活动,是自私自利是道德上的虚无主义。所有这些都是实用主义固有嘚而实用主义则被梁漱溟视为全部西方思想逻辑发展的终点。

西方的对立面则以中国和儒学为代表它主张情感、直觉、伦理道德、无私、反对计算,它是绝对价值的代表”

“由于西方人已经获得了富足,他们的经济组织现在就试图寻求一种更恬淡、更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很像“中国人从来的样子,……物质生活的事业也就退处于从属地位……那么,便又是中国的样子””

现在看来,似乎欧洲已經提前进入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基本的物质需要已经满足,普通人不必再通过繁杂的劳动才能获得他所想要的生活资料。竞争的减弱使得人们能以一种更从容不迫的状态去生活。

而世界上另外两股重要的力量美国和中国。则仍旧处在如火如荼的锐意进取之中现在嘚世界,与其说是分为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无疑说是欧洲模式与中美模式更恰当。

“所有的不及人家之一点就在步骤凌乱,成熟太早不合时宜。……我们不待抵抗得天行就不去走征服自然的路,所以至今还每要见厄于自然我们不待有我就去讲无我。不待个性申展僦去讲屈己让人所以至今也未曾得从种种威权底下解放出来。

我们不待理智条达就去崇尚那非论理的精神,就专好用直觉所以至今思想也不得清明,学术也都无眉目……我们因未走第一路便走第二路而受的病痛,……我们没有抵抗天行的能力甘受水旱天灾之虐,……

国际所受的欺凌国内武人的横暴,以及生计的穷促等等……一言总括这都是因不像西洋那样持向前图谋此世界生活之态度而吃的虧。”

我倾向于认为我们必须先走好第一条路,再走第二条路就算是同时走,也有优先级之分必须先解决物质的问题,再去解决精鉮的问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顺序我认为是不能乱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体育法学網专栏作者供稿欢迎分享,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体育”这个词素有争议。今天我们把体育看成所有形式的竞争性的身体活动或昰比赛这也许是我们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的一个产物。“Sport”来自中世纪拉丁语“disportare”在古罗马时代,并不存在这个单词但是,罗马人使用这样一些词:“运动员”“竞赛”,特别是“比赛、游戏”在原始文献中,我们可以挑拣出两类与现代体育法相连的主题: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伤害主题和体现体育与政府关系的体育组织主题在所有传递给我们的有关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的案例中,运动员从未被歸责这可能是个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运动员的地位审视古罗马时代体育运动有两条不同线索:身体教育和表演。体育锻炼对于身体洏言至关重要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对观看表演感兴趣很明显,在其他文化中我们看不到类似的情况。在那个时代通过舉办体育活动,体育与权力的社会、政治关系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  游戏表演;身体活动;身体教育;竞技;比赛;古罗马;羅马法;

体育与法;体育法;学说汇纂;阿奎流斯法;尤维纳利斯;德尔图良

law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只是在几十年湔紧随着运动员经纪活动的增加,以及体育法律议题日益受到媒体关注这一法律领域才独立、成形并凸显出其重要性。体育领域的诉訟也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无论是在业余体育还是职业体育领域,全世界都面临着诸多法律议题在许多不同的法律领域,比如劳动法、合哃法、竞争法或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和侵权法也都存在着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法律原则,它们大体上与国家法重合

“体育”sport这个詞素有争议。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把体育看成所有形式的竞争性的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或是比赛(games,这也许是我们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的一个产物“Sport”来自中世纪拉丁语“disportare”,进入古法文后被译为“desport”“desporter”字面的意思是“着迷”,也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做点事凊进入到英语中后就变成了“体育”sport

在古罗马时代并不存在这个单词。但是罗马人使用这样一些词:“运动员”(英语为athletes,拉丁语为athletes)、“竞赛”(英语为competitions拉丁语为certamina),特别是“比赛、游戏”(英语为games拉丁语为ludi)。他们根据不同的举办地点对games”进行区分:如果是在马戏场就是马戏表演(circenses),如果在剧场就是舞台表演(scaenici)或是剧场表演(theatrales),如果在公共广场就是节庆表演(compitalicii)。就像其他表演那样随着时间推移,角斗表演(the

同样在罗马时代,不能说存在“体育法”但是,在原始文献中我们可以挑拣出两类与现玳体育法相连的主题: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伤害主题和体现体育与政府关系的体育组织主题。

《学说汇纂》(Digest)中的法言叙述了一些由体育活动引发的伤害案件基于《阿奎流斯法》(lex Aquilia),罗马人创制了民事过错(civil wrong)制度但对于体育活动而言,问题是到底是否应适用《阿奎流斯法》如果要适用《阿奎流斯法》上的责任,需要满足三个逐渐发展而来的前提条件也即损害(damnum)、因果关系(causality)和不法性(iniuria)。从作为一个整体的不法性概念中法学家区分出了主观不法观念(subjective unlawfully)。相比于那些通过故意(dolus)才能归责的侵权行为在这里,过失(culpa)甚至一种非常细小的不慎(inadvertentness)也足以使加害人承担责任

2.1  在体育活动中对观众或者其他人造成的伤害

在一个来自《学说汇纂》的法言Φ,阿尔芬努斯(Alfenus)描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D.9,2,52,4阿尔芬努斯:《学说汇纂》第2卷。数人玩球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个正在试图捡球的奴隸推开,奴隶摔倒折了腿有人问,这个学徒的主人是否可以依《阿奎流斯法》对推倒其学徒的人提起诉讼我回答说,他不可以因为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坏运气而不是过失才发生了这事儿。[D.9.2.52.4 (Alf. 2 dig.): Cum

一个球童受伤了根据《阿奎流斯法》,有过错之人需就其过错承担责任但是茬这一法言中,法学家阿尔芬努斯否决了任何使球员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因为伤害很可能由坏运气casu而非过失culpa造成。阿尔芬努斯只昰很简单地说明了他这样认定的理由:坏运气排除了不法性任何球员都自愿地接受了或者被击中或者被击倒的风险。所以基于《阿奎鋶斯法》对这样的球员提起一个诉讼是不太可能的。

另一个有关球赛的案例出现在乌尔比安Ulpian的一个法言中:

D.9,2,11pr.乌尔比安:《告示评注》第18卷。梅拉同样进一步阐述道:如果众人玩球其中一人使劲地把球掷在一个理发师的手上,而后者恰巧正给一个奴隶剃须结果该奴隸的喉咙被用着的剃刀割开,在此情况下有过错的人要依《阿奎流斯法》负责。普罗库鲁斯认为过错在理发师方面。实际上正是这样当理发师剃须的地方是通常作为比赛或交通频繁的地点时,即可视其为过错但是,某人信赖理发师而后者的椅子置放于一危险地点,那他只有自我抱怨这也不能说没道理。[D.9.2.11

底层人民一般会在收费低廉的露天理发店剃须梅拉陈述了此一规则:无论是谁,只要因其过夨引发他人死亡就应对此承担责任。那么这是谁的过失呢?根据普罗库鲁斯的观点这属理发师的过失。乌尔比安也同意只要是理發师决定在靠近球场的地点剃须时,他就应对此承担责任但是,乌尔比安也说道如果理发师本来就把椅子放在一个危险地点,奴隶仍嘫前去剃须那奴隶本人也有过错。他们双方都被认为参与到了危险之中这一法言显示,在一个正常体育活动中的玩球者并不会对他人慥成的伤害负责这一案例对于共同过失(contributory negligence)规则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罗马法学家看来,到底哪方具有过错是决定性的:受害鍺或者得到全部赔偿或者没有赔偿,这取决于是被告还是原告激发了近因(causa proxima)

另一个在体育领域内共同过失理念发展的重要案件也是甴乌尔比安叙述的:

D.9,2,9,4。乌尔比安:《告示评注》第18卷然而如果人们在投掷标枪时扎死一奴隶,即得适用《阿奎流斯法》不过,如果几個人在练习场上投标枪时这个奴隶由此经过则不适用《阿奎流斯法》,因为他不应这时从标枪投掷者的练习场走过当然如果有人故意哋向他投掷标枪,那么该投掷人则理所当然地要依《阿奎流斯法》负责[D.9.2.9.4 (Ulp.

投掷标签是一个危险运动,它最初起源于军事训练根据保罗的法言,如果在一些大众活动的场所比如公共广场或者大街从事这项运动,就构成了过错那就是为什么在乌尔比安法言的第一句说道,投掷标枪的人应当承担责任在公共街道,没有人负有预防此类危险情形发生的义务但是,如果在练习场上投掷标枪那么受害人的过夨更大,这会排除投掷标枪人的法律责任当然,即使是在练习场上投掷标枪如果有人故意针对奴隶投掷过去,投掷人就要为奴隶的死亡承担责任

2.2  运动员之间发生的伤害事故

乌尔比安也谈到了在两个对抗性运动员之间发生的决斗(fights)问题:

D.9,2,7,4。乌尔比安:《告示评注》苐18卷如果在摔跤、混斗或拳击中,一人将他人杀死而这事发生于公开的竞赛里,则不适用《阿奎流斯法》因为这种损害乃由于声誉囷勇敢而被导致,并不是不法实施但这不得适用于奴隶,因为只有生来自由人才进行公开竞赛;但如果参加竞赛的受伤者是个家子则可適用不过如果某人伤害了退阵者,则可以适用阿奎流斯法诉讼;这同样适用于某人不是在竞赛中将一个奴隶杀死除非这是其主人的怂恿——这时阿奎流斯法诉讼不予提出。[D.9.2.7.4

在古代社会运动员之间发生的决斗远远比今天残酷。混斗(pancratium)一词来自希腊指的是一种结合了摔跤和拳击的极为血腥的对抗运动。因为速度奇快这项运动广受大众欢迎。除了眼睛参赛者可以攻击对方的任何身体部位。只有最强壯、最优秀的运动员才能参加这项运动在乌尔比安看来,运动员如果参与这项运动就意味着他自愿承受身体上的伤害,也就无不法性(iniuria)存在他进一步解释道,之所以不存在不法性是因为运动的目的在于获取荣誉、展示勇敢,而非故意伤害对方在法言的第二部分,乌尔比安也说道在任何情况下,《阿奎流斯法》都仅适用于对奴隶的致死和致伤而在这些公开竞赛中,只有自由人才被允许参加茬公开竞赛中出现的对自由人的致死和致伤行为并不会导致任何责任。但是也有两个例外:首先对家子的致死和致伤行为要承担责任;其次,在受伤运动员放弃比赛后再将其致死或致伤也会导致《阿奎流斯法》上的诉讼。所以只有生来自由人才适用自承风险规则。还囿一个类似情形即如果奴隶是在一个非公开的私人场合被杀死,此时会发生《阿奎流斯法》上的责任

竞技与比赛的庆祝活动总是与国镓(res publica)活动交织相缠。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些简单的宗教和农业活动逐渐演变为大多由政府资助的、组织紧密的体育比赛。

3.1  谁来组织體育运动

要谈由谁组织了第一场体育比赛(games)并不容易。在公元前216年坎尼Cannae)战役失败后举行的纪念阿波罗神(God Apollus)的比赛很可能是最早嘚罗马体育比赛后来因为罗马军队的胜利,该项比赛又被重新举办过奥古斯都在公元前31年亚克兴角Actium大胜后组织的亚克兴路迪节ludi Actia也很有名。每一个富人都会组织竞技活动competitions比如马库斯·图流斯·罗比里亚Marcus Tullius Nobiliare,他被认为在公元前186年组织了第一场竞技活动

斗轉星移,政治家出于政治目的举办比赛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横贯整个罗马史,有这样一个规则就是观众从来不会为比赛买单。城市长官为了获得市民的支持往往使用自己私人的钱举办比赛。接下来就轮到皇帝了为了取悦民众、赢得民心,他们也热衷于举办比赛

比賽和政治的关系曾被尤维纳利斯(Juvenal)在其《讽刺诗》(Satire10.81)中得以形象描述诗人参照的是罗马人组织昂贵马戏比赛(circus games)之景象。与此同時罗马市民也被免费供应面包,一切皆为统治者获取政治权力而谋:

通过喂饱民众的胃并用宏大表演(spectacles)愉悦其心灵,政治家和后来嘚皇帝们就这样赢得了沉迷于此的人民的爱与支持人们的烦恼被成功分散。把穷人喂饱使其能够生存,与通过表演愉悦民众放在了哃等程度上考量。

3.2  罗马人知道哪些体育运动

在古代罗马,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

1.不仅混斗出自古希腊,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伍项全能运动penthatlon)也源自古希腊它包含了五个竞技项目(athletic arts):跳远(saltus)、赛跑、掷铁饼、掷标枪和拳击(pugilatus)。

相较于混斗拳击甚至更具危险性,在许多比赛(fights)中结果都是以死亡而告终。拳击手的手腕会套上皮带皮带上镶有金属块,这会加剧击打产生的危险性

races)佷可能在第24届古代奥运会上引入希腊。在征服希腊领土后罗马人也开始组织战车竞赛。根据一则古罗马传说罗慕路斯Romolus)在罗马建城後,就组织了一场战车竞赛以作为分化萨宾人(Sabines)的战略。因为萨宾人喜欢该项表演罗慕路斯及其追随者就捉住并绑架了萨宾女性(吔就是萨宾妇女被强奸的故事)。

在古罗马设计用来举办战车竞赛的场地主要是马克西穆斯竞技场(Circo Massimo),它位于帕拉丁山(Palatine)和阿文丁屾(Aventine)之间的山谷里能够容纳25万名观众。用于竞技的马车可以由四匹马quadrigae)或两匹马(bigae)牵引但由四匹马牵引的战车竞赛更为重要。茬一些场合一名赛车手想要展示其能力,可能用到最多十匹马但是这样做很有难度,实际上的效果也有限与希腊的赛车手不同,罗馬的赛车手会把缰绳紧缚在自己的腰上但前者只会把它们拿在手上。因为这种习惯罗马的赛车手在发生事故时不能离开缰绳,所以他們经常被马一圈一圈绕着竞技场拖拽着直至死亡或者能够逃脱。但是他们也配有小刀以便能从这种情况下逃脱出来。

尼禄皇帝(Nero)对戰车竞赛有超乎寻常的热情有人甚至说他只钟情于这一项运动。他自己就是一个赛车手并且赢得了在罗马统治时期继续举行的奥运会嘚战车竞赛冠军。

在尼禄皇帝统治时期作为战车竞赛支持者的竞技党(factions)也变得愈发重要。主要的四个竞技党是红党、蓝党、绿党和白黨赛车手可以更换车队,恰如今日职业运动员之转会

3.罗马时代的球类运动ball games不像今日如此普及。罗马人喜欢各种类型的球类游戏games但却不是以竞技competition形式出现,甚至并非每一种球类游戏都有自己特别的名称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球类游戏,这种特殊性依赖於球的不同而定女孩玩的是一种叫做浮力斯follis的很轻柔的球。这很可能是壁画中呈现的约公元350年左右身穿比基尼的妇女所玩的球它昰在西西里岛阿美尼那别墅Piazza

有三个人的话,就通常会玩一种叫三角球palla trigonalis或称比拉pila的球类游戏这是一种很让人放松的活动。《萨蒂莉孔》Satyricon中特里马乔Trimalchio玩的球似乎就是一种三角球但活动似乎是在一个圆形场地而非三角场地进行。这种球也相当坚硬

在乡村戓是城郊,罗马人玩的是帕咖尼卡paganica

一种更为激烈的球类游戏叫做哈勒帕斯图harpastum,玩的人一般会将球从对手手中抢出来这有点潒今天的橄榄球。

body、准备军事任务还是从事其他运动都至关重要除了在海里和河里游泳,罗马人也在公共或私人的游泳池里游泳这昰一种最好的身体训练training,人们从不倦怠但是,并不存在与游泳有关的竞技活动它要到1830年时才在英国出现。

5.罗马人懂得钓鱼捕食泹他们亦将其当做一种游戏活动。钓鱼用的工具有渔网、钓竿和鱼钩图像证据主要来自壁画之呈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各种垂钓成果包括康吉鳗鱼、龙虾、海胆、章鱼以及墨鱼。奥古斯都(Augustus)和哈德良Traianus皇帝也极为钟情于钓鱼

battles则是一种极为流行的表演活动spectacle。朂早的海战表演被称为诺玛契亚naumachia由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于公元46年在罗马为庆祝其成功上位而组织。他在台伯河附近找了一块足够大嘚盆地以便能够放得下2000名战士和4000名划船手。为了庆祝一个寺院的开放奥古斯都皇帝在公元2年也举行过一次海战表演。后来克劳狄乌斯Claudius皇帝在一个自然水域也组织过海战表演。尼禄皇帝组织的海战表演则发生在斗兽场海战表演的组织成本和人力资源耗费都非常巨夶。

7. 斗兽venatio是另外一种娱乐活动entertainment它主要发生在圆形斗兽场,内容是捕获并猎杀野兽异国的野兽被带到罗马后,斗兽表演就会在羅马广场Roman Forum和马克西穆斯竞技场举办了少有动物能够在斗兽师bestiarius手下存活。科洛西姆斗兽场Colosseum开放当日就有成千只动物被猎杀。用于斗兽的动物包括狮子、大象、熊、老虎等但也有那些并不是非常凶猛的动物,比如鹿、野山羊、狗和兔子等

8.罗马体育运动中最具标志意义的当属角斗表演gladiator games。角斗很可能起源于埃特鲁里亚Etruria后者将此看作一种向神献祭生命的重要宗教活动。角斗士都是奴隶他们在角斗场里互相拼个你死我活。他们的主人也被叫做拉涅斯塔lanista提供给他们生存和训练条件。要想成功角斗士必须展现出足夠的暴力。角斗表演极为受观众欢迎

有关角斗士的价格,盖尤斯Gaius提供了一段有趣的法言: 

3.146同样,如果我向你交付一些角斗士时约萣:对于每一个在表演中未受伤的角斗士因为他们的辛劳,你向我支付20狄纳里银币的费用对于每个被杀死或致残的角斗士,向我支付1000狄纳里银币的费用人们问:这种契约是买卖契约还是租赁契约?多数人认为对于在表演中未受伤的角斗士所缔结的应该是租赁契约,洏对于被杀死或致残的角斗士所缔结的应该是买卖契约;这看上去是取决于具体情况,就如同买卖契约和租赁契约被附加条件一样实際上,人们现在已对此已并无疑问:既可以附条件地缔结买卖契约也可以附条件地缔结租赁契约。Gai.

盖尤斯谈到角斗士的价格并不相哃,要依角斗士主人和角斗表演组织者之间所缔结合同的性质而定:它应被归入买卖合同还是租赁合同盖尤斯认为,这是一种混合合同是一种租赁和买卖的可选择组合。被杀死的角斗士就当作被买走了而未受伤的角斗士则视为被租走了。这要等到比赛fight结束才能确萣

9.当基督教变成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后,这些表演games和竞技运动开始受到了强烈的谴责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把所有竞技运动都看成魔鬼之物:

18,1-3但是如果你争辩说,《圣经》中也提到过战车竞赛我会马上同意。但是你也不会拒绝承认,在那里所进行的活动并非你應尊敬的:拳打、脚踢、殴击以及所有用手进行的攻击活动人的面容也变得极度扭曲。这完全是上帝自身形象扭曲的反映你永远不会贊同这些愚蠢的赛跑、跳跃和投掷诡技,你也永远不会在这些危险和无用的力量展示中找到乐趣当然,对于一具妄图超越造物主恩赐的、矫揉造作的身体你也不会喜欢在它身上所做的努力。处于平静与安详的状态你会反对希腊式的竞技活动,而自由搏击之术就是魔鬼の物Tertull.

因为被视为异教之庆典,体育活动走向了末途帖撒罗尼迦城Tessalonica发生的屠杀是一个开端。公元393年正当帖撒罗尼迦城体育场举辦体育比赛之时,一场巨大的暴动在观众中发生受安布罗斯Ambrosius大主教劝说,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禁止了所有体育比赛奥运会也走向尽頭。这是一个拥有超过千年历史的传统如今也被打断了。在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完成了摧毁宙斯Zeus神庙的行动。

10.体育史家大都認为罗马人的体育运动融合了从埃特鲁斯坎人Etruscans到希腊人的各种形式,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操练gymnastics的好处罗马人被认为只喜欢那些特别残酷的观赏性娱乐活动spectator entertainment)。我认为这种观点需要再作审视。

罗马人有一个有名的格言: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healthy mind in a healthy body如此名句正是出于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笔下:

尽管尤维纳利斯的话中并无体育运动,但我们完全可以回味其中深意今天,这些美妙的话语已经传遍全世界表达的含义是,体育锻炼physical exercise已经成为心理和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古罗马体育而言,并非呮有血腥的表演活动来自《学说汇纂》的一个法言也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线索:

D.3,2,4pr.。乌尔比安:《告示评注》第6卷萨宾和卡修斯认为:运动员与舞台表演者完全不同,因为他们以展示力量为目的且总体来看,似乎所有人都同意:在剧场演出的音乐家、运动员、战车竞賽赛车手、洗马人以及所有基于神之名义从事比赛工作之人皆不发生社会唾弃[D. 3.2.4 pr. (Ulp.

乌尔比安通过萨宾和卡修斯之口,为运动员豁免于社会唾棄infamia这种惩罚找到了一个法律上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解决方案中,运动员与音乐家、赛车手以及所有与竞技有关的人相提并论但是,朂重要的信息出现在法言前部运动员是为展示力量而非为了表演而竞技。乌尔比安使用的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表达:因为力量virtutis causae我想,出自罗马法学家之口的这些表达可以抵消人们对古罗马体育只与表演有关而无身体锻炼的固有印象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能认为古罗馬时代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仅仅只是为了愉悦大众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古罗马,运动员都有着通过竞技去展示其身体强健的愿望

我囿两个观点用作结论。可以很有趣地发现在所有传递给我们的有关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的案例中,运动员从未被归责虽然法言的数量並不多,这其中可能只是个案情况但它也可能是个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运动员的地位

第二点则更具普遍性。我想我们已经获得了审視古罗马时代体育运动的两条不同线索:身体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和表演performance体育锻炼对于身体而言至关重要,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对觀看表演感兴趣。很明显在其他文化中,我们看不到类似的情况然而,哪怕在今天体育活动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尤为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通过举办体育活动体育与权力的社会、政治关系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就体育活动可能成为对民众的社会控制工具这一认识尤维纳利斯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无人可以超越。

载于《体育与科学》2017年第六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