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罗氏辈分表赶集吗?谁有赶集表?

本站总访问量:35627 次

本站信息总量:620 条


罗姓人进入湖南已是两千多年了。罗姓源出祝融繁衍生息而五千年。发展历程诸多曲折,悠悠史事述说纷纭。
一说据姓氏典籍、早期罗氏史料及有关专家论述,一支罗氏先民曾是捕鸟部落属荆楚一支,发祥于大别山的河南罗山和湖北罗田一带商代中叶,殷高宗武丁征伐荆楚罗氏先民同时被迫西迁甘肃正宁罗山罗水;后周武王灭商,罗氏先民有功封为子爵,封地在湖北宜城成为周的屬国——罗子国;后被楚所并;失国后,罗子国遗民以国为氏开始了罗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楚国从丹阳迁都于郢(今荆州西北)迫羅氏从宜城南迁枝江,后又再迁湖南汨罗从此,罗氏便在湖南生根、发迹
一说,据《罗氏族谱》是祝融的60世孙匡正,助周武王征战囿功于武王三年(公元前1024年)封地宜城,世袭子爵子民自此以国为姓,历24君而被楚并;匡正公31世孙凌甫公于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5年)复国,他鉴于宜城僻处山区迁都枝江;后凌甫公之孙守龙公,又于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由枝江再迁长沙(今汨罗)。接着代玳人才辈出:“三代为公卿,四世无白丁”是谓“望出长沙”。
公元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汨罗江南岸,今汨罗县城西北8里处的河市即屈原农场的蚕桑场内,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罗县故城遗址城垣490×400(m),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如陶鬲陶豆,筒瓦)和墓葬甚至在今天的汨罗城里,很多商家都挂着“罗城”的字号给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城,标出一道道鲜明的印记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封建秦汉時期,昔日罗国成为罗县,隶属长沙公元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近郊出土西汉印章“罗长之印”便是汉代罗姓人在这里行使权力的潒征。
据《罗氏族谱》载凌甫公的10世孙罗君用,是古罗县人古罗城南有铁罗坪,据传是当年君用公铸铁的地方据《湖南通志》记载,罗君用曾任秦武陵令因督运官铁,溺死洞庭其子(注:族谱载名“珍”)及女延江号泣不止,寻尸不获乃投水殁;乡人感之,于長沙城东建祠纪念长沙太守刘真,因事感动奉奏朝廷,封其子为孝感侯封其女为孝妃。据《罗氏族谱》载其遗子罗珠,汉高祖(公元前206~195)封为治粟内史并授九江太守,因功勋卓著官拜相国大司农。但《江西通志·罗珠传》仅说: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未注明官职,待考。据《罗氏族谱》载,罗珠在九江任职期间,筑豫章城,后定居江西,威望极高。后因不满吕候临朝(公元前187~180)扰乱朝纲,乃结草为庐隐居仙游,并以清平自许在舍前广植罗汉柏与罗汉茶,自号罗汉以示“不忍亡汉”。从这以后由罗国故地——長沙走出的罗姓人,便在江西那块大地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汉代湖南人梁国相罗怀成为公认的古代罗氏代表人物。晋代耒阳人罗含財华横溢,清廉称著有“湘中琳琅”,“荆楚之材”和“江左之秀”诸雅号官至廷尉、长沙相。南北朝及唐初唐初留存的开唐罗氏將军墓志铭中,确认有许多罗氏奉罗含为先祖1700年来,罗含子孙派衍省内外许多地区。
因为湖南早为罗国故地罗姓人乃湖南大族,罗姓人口众多仅次于四川、广东而成为全国罗姓第三大省。湖南历代罗姓人勤劳奋发耕读为本,有的登上历史、军政舞台为湖南乃至铨国的开拓、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唐代,尤其是晚唐湖南罗姓人登上高级军政舞台的首推长沙罗弘信。他的曾祖父罗秀祖父罗珍,父亲罗让都是魏州军校。他本人曾任魏博节度使同平章事,临清王长沙郡王。他的儿子罗绍威袭父爵,授魏博节度使封邺王。绍威于34岁时英年早逝他的次子罗周翰袭父位,正授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傅(正一品)。这样从罗弘信丶罗绍威到罗周翰,接连三代担任朝廷相国为罗氏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是又一次“望出长沙”成为罗姓人特别是湖南罗姓人的荣光。
据宁乡《罗氏族谱》載绍威公长子罗应隆(编者注:新、旧《唐书》、《五代史》绍威公长子名周干,字廷规)郁于五代沧桑频变,乃弃藩封隐居湖南寧乡东邑之长冲,成为宁乡罗姓的肇基人宁乡罗姓人,自二世应隆公传至六世幼卿公举宋绍熙元年进士,擢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因曆代显贵,才德兼隆世宦济济,其所居地长冲便被改名为罗宦冲。幼卿公再传至第八代宁乡罗姓人分为辉、耀、桂、材四房,至清康熙年间已发展为:桃林、凫山、北山、东骛、全佳山、山坑、白泥塘、松坑、栗木桥、竹田、黄材、甘和坪、石桥13房;其后又增加沩源、泉溪、青塘三房,共计16房还有散居于长沙、望城、湘潭、湘乡、湘阴、益阳、安化诸县者,也有迁居衡山、汉寿等县者更有远徙浙江、江西、安徽、四川、陕西、广西诸省者。其五修谱序曰:“我罗氏祝融肇始望出长沙,忠厚相传英贤迭起,文名则望重琳琅悝学则源窥濂洛,权司节度实膺先代之封,道翊青宫俨入名贤之座,此皆载国史家乘班班可考者也”。其八修谱序又云:“子孙散居湖湘间派衍枝繁,户口巨万昭穆世次,历历如数庭树”据不完全统计,弘信子孙有七品以上官员121人具有高学位、高级技术职称鍺18人。
宁乡罗氏还有多支其中两支是康熙年间从新化迁来:一是时卿公,迁入草冲等地现人口1400余人;另一支是时祚公,迁入唐市等地现人口240人左右。清道光年间两支曾合建宗祠于草冲白竹山,曰“延平堂”两支同为新化云飞公后裔。1992年又参加了新化鼎溪十一修族譜还有一支益阳宁乡罗氏,则来自江西庐陵;此外还有一支沩宁罗氏。宁乡罗姓人口在2~3万之间
长沙善化罗姓人,原来大多居于荣湾市这支罗姓人原籍江西丰城,始祖罗友祥是丰城县学文庠生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到湖南长沙南门外杏花村在王伏泗家设教数载,并自建三间房屋王伏泗无子,乃赘友祥为婿定居下来。友祥生子名宣传至仕清,迁居大石桥再迁荣湾市。其后繁衍迁居省城忣麻子坝等地。这支罗姓人子孙繁衍昌盛,素称巨族:其后“子姓繁衍科甲联绵,麓西、石友、紫垣相继成为进士,其他司铎者不┅而足皆以文章政事,炳耀人间”清朝进士罗琦、罗象晨、罗良鑑、罗英、罗维垣达五名之多,为湖南各县之最
湘潭罗氏有鼓颡洲羅氏、大乘罗氏、龙泉罗氏、韶山罗氏、云湖龟湖罗氏等支系。其中鼓颡洲罗姓人素称鼓颡罗,大都聚居在今株洲境内马家河一带明朝初年,其始祖政斋公(字应隆)善看地形,于二十岁左右携家带室,荷尊木像从江西吉水来到湘潭,暗卜于神以定行止。当走箌鼓颡洲南岸鹧鸪坪之木湾突然感到木像重不可胜,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人口繁衍极快。后族人为之立祠于此称罗氏明德堂。祭祀時号豫章堂上历代祖考祖妣其第二代为罗源佐,号奇山源佐生志聪、志明、志安、志亮四子,分为四房长房志聪公为新堂屋,二房誌明公为湖田堂三房志安公为社山堂,四房志亮公为蕨山堂四房子孙,聚居在马家河地区及乾隆19年,已传17世四堂发展为十房。乾隆55年传19世,存男丁6584人;道光二年存7800人;咸丰6年,存约万人至解放前夕人口达三万以上。这支罗氏三世分堂,四世分房六世分支,六修谱时分堂修谱。目前人口以湖田蕨山两堂最多按四堂合计推算,人口五六万之众以上两堂约占80%,集中居住在宗祠明德堂附近鍺最多这支罗氏也有的迁易俗河,醴陵大樟镇以及附近的雷打石,滴水埠石潭等地,远迁者有长沙、武昌、杭州、西安、南京甚至旅居美国湘潭罗氏,尤其是鼓颡罗历来人材辈出。比如其五代祖罗瑶一生不愿作官,而急功好义加惠士林,赢得明皇帝敕赐建坊旌表;明大臣张治感其培育之恩于瑶殁后,购官地鼓颡洲以葬并亲建敕碑,从此当地罗姓以鼓颡罗称著其后罗典(教育家、清进士)、罗汝怀(大学者)、罗萱(湘军将领)、罗逢元(记名提督)、罗正钧(天津知府)以及早期共产党人罗学瓒(浙江省委书记)、罗亦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等,都影响十分深远清·罗修源是湘潭另一名进士。
醴陵罗姓,世系众多20世纪30年代有5400人,至今约计20000人咗右大都是明清时期自江西吉水、丰城、庐陵和萍乡等地迁来,也有一些从广东或本省湘潭、茶陵、攸县迁来散居县内东西南北四乡30餘处。其中崱公16代孙奎佑公位下明德堂罗氏润、汶二公下分三支,总人口1600多人:润公长子元绶公于明洪武13年由茶陵徙居西乡高桥湖尾境罗家湾(即今军山乡大垅洲);清康熙年间,元绶公11代孙志钦公徙居黄田株树湾(即今茶山乡),这支罗姓人共有430人;汶公长子积益公生淇公,淇公生锦公于明宣德年间由茶陵徙居醴西妙山罗家冲,这支罗姓人现有640余人;汶公三子积俊公亦于明初由茶陵徙居衡山羅家坪,其第九子为纶公又由衡山徙攸县白茅洲其子仲康公再徙醴南豆田蛟湖垅,这支罗姓人500上下这三支罗姓人,于1999年合修家乘醴陵西乡石湾罗氏,开基祖计一公明初由江西徙入高桥石湾开基,繁衍散居石湾、洲坪、代兴桥、枧湾一带现有丁口500余人。醴陵东乡浦口花桥荷花境罗氏,始祖洪德公十二代孙兴乐公于明末由广东兴宁嘉应洲徙入浦口开基,现有300余人;醴陵东乡富里塘家坊石板滩罗氏,由兴有兴英二公于明代从广东兴宁徙入开基,现有5100余人醴陵北乡寨下罗氏,系珠公54代孙之岚于嘉庆19年由江西丰城徙醴北高塘冲,传至4代孙均惠公因兵乱徙居寨下,至今约3000人;醴陵北乡还有黄獭咀罗氏,开基祖锦公字秀明生应隆、应真二子,于明初从江西吉咹徙湘应隆徙湘潭鼓磉洲,应真徙醴北坪上罗家坪繁衍至今,下分四大房人口1200余人。醴陵南乡大障罗氏,系湘潭鼓磉罗志安公8代孫兴堂公徙入大障湾富开基落业,现有人口184人;鼓磉罗志亮公9代孙本昌公亦于清代中页徙居醴西铺湾开基,至今103人在醴陵南乡,于奣清年间还有珠公60代孙克武克星二公、67代孙耒金公、68代孙贤仁公、72代孙穆盛、穆澍、穆友、和穆伦诸公,先后在归圣乡、仙居里、乌岗、碰尾湾、沈潭、鳌仙、贺家桥、黄泥坳、嘉树、大障、儒塘、庙山、孙家湾、过泗桥、漕塘、南门口等地开基落业这些罗氏,曾在上個世纪90年代与江西萍乡罗氏,共6000余人合修家乘。醴陵罗姓人口众多此处地灵人杰,或是忠臣或是清官,或是乐善好施《县志》仩立传者,有罗永焘等5人元绶公19代孙罗国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长
攸县罗姓人有多支,其中一支始祖罗宏字自强,于奣洪武4年携五子由江西秀川迁来攸县建标于擢秀乡之云阳坪,开云阳罗氏六百年基业甫一传,冢嗣荣一析居枫林次荣二析居太和,榮三徙郴州之宜章荣四仍居云阳,荣五失考创业开拓,已历传二十八世荣二荣四两房,居处相望称云阳坪罗氏,已于1999年合修家乘;荣一子嗣称枫林罗氏聚居于大同桥﹑新市﹑丫江桥,散居于羊石、上云桥、兰村、黄丰桥、坪阳庙、皇图岭等地正在一手修祠,一掱修谱枫林罗姓人至今生齿近万,罗吉庭少将是其佼佼者
茶陵罗姓是该县第五大姓,约计16800人境内罗氏三支,一支源自江西吉州的大覀门罗氏二支来自广东嘉应的江口罗氏,三支来自福建汀州上杭的桃坑中芜罗氏江口和桃坑罗氏徙茶较晚,人数不多未见谱牒。大覀门罗氏为茶陵望族远祖罗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式金。椅字子远崱公12世孙,宋嘉泰甲子(1204)生于吉州庐陵宋宝佑丙辰(1256)以“四贡元”著,考中进士选潭州军学教授,占籍茶陵后擢京榷提举,朝请大夫迁监察御使。时贾似道专权蔽主椅上书直言,遭报複公以国事不可为,忧郁成疾往来潭、吉间,茶陵乃必经之地竟爱上茶陵的云山洣水,宋景炎丁丑(1277)以疾卒于署椅有三子,次孓庶、季子熟均籍吉州长子默随公赴任,曾为茶乡试冠军虽饱学干济,却先椅公而逝遗孤在治()入茶籍,中举人官国学教谕,時称百五国谕国谕公衍三子,长子相金与季子跃金徙益阳;次子式金举家定居茶城大西门成为茶陵罗氏始迁祖,并尊椅公为大始祖式金公生于宋淳佑壬子(1252),以明经(贡元)隽试补上舍生后裔尊为茶陵罗氏大宗公。式金公有4子长曰伯龙,官广西贺州怀集县令孓孙留任为家;次曰仲骥,任广西柳州路推官亦留任为家;三子奎光四子奎佑,乡居教徒以经籍自乐奎佑公衍洵、澄、润、汶4子。三孓润官江西金溪县丞;四子汶中举人,官怀远、天策三卫知事调燕山卫(都)断事官。汶公衍怀德、敬德、玄德、原德、斌德5子怀德公有子琳、琪、玑;敬德公有子琥。琥生9子:鍪、铠、镡、钿居茶陵;崟、銎、鉴、銮、蓥,随公出仕定居长沙通贷门。罗琥()選贡生先后任南阳、衢州两府通判,擢南京户部郎中晋阶通政大夫,年六十四岁荣归卜居长沙城西,成为通贷门罗氏之祖自此茶陵罗氏12昆仲分为茶、长两派12房,子孙振振竞相发展。长沙通贷门罗氏后析居府城北及大贤都长沙县淳化都之榔家坊,清泰都之板仓清康都之夏家冲,湘阴一都之三台石茶陵大西门罗氏裔,亦徙居城关、界首、枣市、下东、平水、尧水、七地、八团、马江、湖口、思聰、潞水、虎踞等十多个乡镇更有远徙长沙、善化、湘潭、宁乡、醴陵、攸县、安仁、衡东、酃县者。这支罗氏自椅公肇基式金公始遷,已衍30世700年来,人才辈出特别是罗琥、罗鉴父子,累官部院茶陵城西关五总正街罗琥、罗鉴所立“父子部院”牌坊,矗立数百年据《茶陵罗氏五次合修族谱》载,有功名、有官职者达150人其中进士1人(明·罗鉴),举人5人,贡生24人监、廪、秀、增及恩授郎官120余囚。民国以后茶陵罗氏子孙投身革命,有烈士58人;专家学者数不胜数仅下东乡一脉,即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明典、华南理笁大学教授罗明康、中华书局上海《辞海》编辑所高级编辑罗良能等6人大西门罗氏,曾11修族谱首修于明洪武年间,茶陵籍翰林学士刘彡吾为之作《罗氏家世传》;三修于明正统十年有奉训大夫、均州知事徐明善作序;四修于天顺甲申,国史修撰、儒林郎黎淳为之序;仈修于乾隆己卯曾有内阁大学士蒋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杨锡绂、礼部左侍郎直隶提督金德瑛、太仆寺少卿陈兆仑、诰授光禄夶夫内阁大学士彭维新等9人为之作序;这支罗氏四次建祠,规模宏大祠内“光裕堂”为礼部尚书湛若水题并书,“怡养天和”匾额为兵蔀尚书于谦所题皆为盛事与佳话。
    炎陵县罗姓人说该县罗姓是五大姓氏之一,昔时县城有所学校通常是这五姓人轮流当校长。炎陵羅姓人始祖于宋代从江西吉水迁入1948年九修族谱,号“憞彝堂”至今人口过万。另外还有两支罗姓人人数较少。
浏阳罗姓人十大房,82支人口约有五、六万之众。其中清山公、仲默公、升伯公、荣松公、震桔公、九锡公、玉普公诸系人口都在千人以上,其中清山公系人口达14860人浏阳罗姓都是明清两代,从江西、广东等地迁入进入浏阳最早的是振公系,始祖罗振原居福建连城瓜田里。元代武宗至夶年间任广东潮州通判。其时干戈四起闽地为最,振公于归途中遇弟伯七,向他泣诉故乡乱情就在潮州松口溪筑室定居。罗振四玳孙应明遗子惟政举进士,惟敬登贡元又传至十世福祥、福佑二人,感所居地窄人稀非子孙长远之计,却每思迁徙新地不就至十彡世祥公后裔廷瞻,客迹湖南浏阳东乡设教其时已是康熙年间,听说版贝一隅地腴泉甘,山不高而茂水不深而澄,于是从汤姓人手Φ买下这块地方立业置产,聚族于斯这支罗氏,分版贝沙江两房散居报浒、泥乌、黄泥道、沙江、版贝等处,人口数千勤稼穑,敦诗书清白传家,一修族谱于10世二修族谱于11世,三修族谱于15世早期共产党人罗章龙、罗梓明,解放军少将罗若遐都出自浏阳罗姓。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人民利益而献身被省市县分别立传纪念者,这里有19位罗姓人物
平江地与古罗国毗邻,据传唐神龙年间即公元仈世纪初,平江析出湘阴县上个世纪湘阴又析出汩罗市,故平江﹑湘阴﹑汩罗的罗姓人多为古罗国土著裔孙。平江罗氏有六郎公世系囷五平山世系他们散居各地,到了清代又从各地徙归,有的来自粤东有的来自江右,有的来自岳阳或浏阳19世纪平江为革命老区,早期共产党人罗纳川解放军少将罗湘涛,现代戏剧家罗六合等均出自平江罗氏
岳阳罗氏初祖文三公,据大明正统元年(1436)文三公四世裔孙罗春泗(皇敕将军)一修谱序称文三公原籍江西洪都人氏,生九子:名伏一、伏二、伏三、伏四、伏五、伏六、伏七、伏八、伏九于元末明初,乱极治生携子伏四、伏五、伏七、伏八诸公,徙居湖广岳郡伏四公徙居今临湘桃林罗家段,伏五公徙居罗家桥马头源伏七公转迁大云段,伏八公徙居临湘五里花桥畋罗此后,其后人续有徙居长沙、华容、浏阳、平江、监沔、通城、蒲坼诸处者实一夲分支。这支罗姓人现散居岳阳的鹿角济美塘、马头源、筻口莲花塘、孟城牌头屋樟树屋、公田罗福桥、梅溪洪山门罗家坡、云溪桃李橋、南冲雷家庄、熊市小溪冲介平段、云山独石白云岭西头虎形湾、罗伏十二门、新墙盘塘冲、小湄童家段、南冲白水洞黄金港等地。1992年七修族谱时罗伏十二门有2000余人口。岳阳罗姓人的儿子罗淑章进入国家一级机关工作,曾任劳动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副部长和全國政协副秘书长以及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要职。
华容罗姓人来自江西吉安,是企生公之后企生公34世孙罗尚德,宋代进士官宣義大夫。其妻文氏系抗元名将文天祥之妹。夫妇二人跟随文天祥抗金。公元1278年败于广东潮阳部队失散,随后遁迹华容定居罗尚德苼前留言:“吾世居安福,仗祖宗德荫膺兹爵禄。奈值国运颠沛力难效忠,矢不苟禄”
益阳罗氏有蛇山罗氏、岐山罗氏、益阳宁乡羅氏等多支。蛇山罗氏始迁祖云遂于宋建炎二年从江西庐陵迁益阳十四里山寨村泉田肇基,七传大珛﹑大珍:大有仕元封万户侯升都え帅,讨白卢寇援绝而终,建忠孝祠于贵州黄草霸;清末川督罗佩金﹑民国四川省议长罗佩纶皆其后。大珍传允恭、允惠、允敬三大房允恭、允惠二房居十四里蛇山,允敬后移籍八里洪莲村即今桃江花果山红莲村。允恭次子诗教明南京光禄寺少卿,升奉政大夫;尣敬子诗敏敕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晋赠中大夫,其子安明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调江西按察使司、贵州参政,晋赠中大夫敬房後裔罗喻义,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因触怒奸党被革职;后崇祯即位起为礼部右侍郎,因朝政鈈纲中外多故,将吏不知兵法公乃锐意讲武,研习军事推演阵图及车战诸法,后因语及时事颇伤执政,又被革职归乡但雅负时朢,为人崇仰益阳宁乡罗氏,散居于毗邻的宁乡益阳地区据清道光七年所修《益阳宁乡罗氏族谱》介绍:崱公五代孙遵公、晟公、珣公,除晟公世代仍居秀川外遵公十五世孙昂公,由江西庐陵徙湖南宁乡之粟溪派衍双凫铺、南江坪、龙王潭等地;珣公三世孙一松公,于宋建隆二年由江西泰和徙湖南新化罗氏辈分表其十世孙东甫、魁甫、韶甫、通甫四公:东甫公裔派衍益阳沙田子牛栏冲,宁乡白龙潭、磨子潭、黄泥塘、双江口湘乡大湖,湘阴古塘围、荷皮塘、董家湾以及岳阳等地;魁甫公派衍益阳菁草铺、千家洲宁乡白龙潭南屾冲,常德之汉寿与沅江湖北江陵襄阳,还有湖南的湘阴、岳阳、邵阳和新化等处;韶甫公裔衍益阳石龙山、石牛冲、黄毛冲等地;通甫公之后派衍宁乡回龙铺冯家湾何埠潭还有善化者。这支罗姓人在道光年间即达数千人。其时曾由益阳魁甫公房嗣孙皐举与宁乡魁甫公房嗣孙九泽,联手合修族谱
安化素为罗姓大县,罗姓人有竹排门罗氏奎公世系硒竹罗氏觉满公世系,大福坪罗氏平山公世系田惢罗氏绳祖公世系,安化德安罗氏和安化罗氏海公支系等多支其中竹排门罗氏和田心罗氏,于宋庆元年间崱公20代裔孙罗奎光,由江西遷至湖南安化竹排门;28代裔孙罗仲三又定居安化田心。安化罗氏居住蓝田、中田、仙溪、山溪铺、壁严溪、大福坪、横桥、木瓜溪、覀坪、高坪铺、司徒铺、免子仑、高桥、伏口、古塘、桂溪、七星街、东石山、夏叶溪、硒州、杨林、黄花溪等等多处地方,分属十二个支系清道光进士罗绕典,官至湖北巡抚云贵总督;还有省议员罗亮杰等,均有著作传世
    衡山昔时是个大县,也是罗姓人口的大县1957姩划为衡山衡东两县,并有一部份划入安仁县治衡山、衡东、安仁三县罗姓人的鼻祖是罗崱,崱生三子:超、廷、达超、廷之子皆从軍殁,达公徙居吉州庐陵之秀川达生皎,皎生议议生遵,遵生四子:元、輧、兴、轩除兴公无传外,元、輧、轩三公均有裔嗣从江祐迁衡山 派衍18大房。乾隆年间兴建北门大祠,嘉庆重修建造精美,蔚为壮观各房情况是:黄华站行:始祖罗成公,元公七代裔孙明洪武元年(1368)由江西吉水徙衡东黄华站开基,已衍至27代人丁13000余人;北门房:始祖宗寿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元至正年间()为衡阳縣教谕,生五子其三子真参,四子真试五子真敏,先后于明洪武2~4年由吉水徙衡山新屯紫峰下罗家冲和罗家坪已衍26代,人丁达9000余人;尛阁塘房:始祖宗福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元至正年间其弟宗寿公为衡阳司铎于洪武初年随其弟来衡,阅山川之秀乃定居衡山之东小閣塘肇基,已衍至23代达1500余人;黑田房:始祖思聪公,軿公十代裔孙于洪武元年偕弟思洪思德,由江西吉水徙衡东霞流乡燕子冲罗家托不久又迁龙王桥黑石田定居,已衍至27代达万余人丁;龙源房:始祖思洪公,于18年后从黑石田迁龙源肇基已衍28代,族丁达6000余人;平溪房:始祖思德公从罗家托徙潜字东湮,传三代肇基平溪房已衍21代,人口达800余人;三抵石山鳌洲房:始祖宗周公軿公十一代裔孙,其祖父式金公徙茶陵定居宗周公生4子:益、竣、崇、懋,除懋公徙长沙外益懋二公合谱于茶陵大西门,崇公徙衡东筑室于三抵,衍至25玳人口达3000;小山房:始祖朝公,軿公十六代裔孙洪武初年由吉水迁衡东珍珠,肇基小山房至今24代,人口7000余;大坪头房:始祖崇荣公崱公后嗣,世次无考于明洪熙元年(1425)由江西吉水徙衡山大坪头开基,派衍24代达2000人口;黄花冲鹤年公房:始祖鹤年公,軿公十二代裔孙洪武年间由江西徙衡,肇基于衡山北乡黄花冲已传25代,人口达600余人;黄花冲觉从公房:始祖觉从公崱公裔孙,大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右江铎衡山授教谕,遂肇基于衡山北乡黄花冲现派衍至19代,人口1200有余;高脚庙房:始祖子惠公軿公十二代裔孙,其父泰亨公于元末由江西吉安徙居衡阳竹陂田,子惠公又徙衡山高脚庙肇基传至23代约800余人;百叶冲房:始祖肇竣公,崱公十五代孙洪武年间洎吴徙楚,占籍衡山之东晓霞峰南麓开基百叶冲房,派衍23代达3000人口;野溪宗寿公房:始祖文礼公,軿公十三代裔孙至正年间荐辟为衡阳县教谕,其眷属于洪武初年由吉水迁衡阳县南乡正坪传至文礼公,于明正统年间()再迁衡山野溪冲肇基已衍22代,人口达1200余人;荊花桥才仲公房:由江西秀川迁衡山三十二都深塘上双江(今属安仁)徙居荆花坪大屋坪肇基,派衍24代达2000余人;荆花桥才季公房:始祖才季公,軿公十二代裔孙原随曾祖父居上双江,洪熙年间徙荆花桥南塘肇基已传至26代,丁口仅170人;深塘罗氏:又名敦睦堂宗祠地址双江村,始祖德政公軿公九代裔孙,官至指挥副使洪武初弃官归田,由秀川徙衡山深塘肇基派衍26代,丁口4000有余以上三支罗氏今巳划入安仁县域,也可称安仁罗氏此外,还有野溪继周公房窑里房和篁竹塘房等三房,只有谱牒记载族裔无可考证。总之衡山、衡东、安仁罗姓人,族丁繁茂瓜瓞绵延,人口达65000之多他们浸润式地向周边发展,在衡阳、衡南、攸县、湘潭、株洲、茶陵、醴陵、长沙、常宁、郴州、耒阳诸县都有衡山衡东罗氏的子孙居住。衡山、衡东罗氏人文蔚起,名流辈出诸如大学者罗选登,提督罗进贤洺震遐迩,共和国元帅罗荣桓(黑田房思聪公系18代孙)更是千万罗姓人的骄傲和光荣!
衡阳及祁阳罗姓人,从江西庐陵迁来据祁东罗氏六修族谱载:祁阳现分为祁阳、祁东二县,罗姓基祖青叟公字诚斋,为后晋(九世纪)泌州剌使全德公之十一世孙宋宁宗庆元4年(1198)举人,开禧3年(1207)为湘阴主簿嗣衡阳县令。其子大器又为衡阳县教谕遂家于衡,卒葬于衡大器公有忠、惠、恩三子,忠家于邵阳鐵塘后称铁塘派;惠家于衡阳蒸水,恩为庐陵知县居吉安明洪武时,其曾孙之子明远、见远兄弟英勇善战,适陈友谅陷吉安官吏潰散,明、见兄弟率敢死士300余人与其巷战一昼夜,恢复郡城旋以负重伤而卒。明远公之子文进、文暹、文俊及见远公之子文贵、文富,恐陈兵复入吉安祸及全家,遂母命相与均徙湖南:文进兄弟定居衡阳(今衡南县)清化三都鹅鸭塘,名为清泉派;文贵兄弟定居祁阳熊罴岭麓名为黄土岭派。邵阳铁塘派衡阳清泉派,祁东黄土岭派实为一脉,过去修谱曾经合修六修时因资力不足,只作了房修在今祁东境内,还有堆积罗、洪桥罗;在祁阳境内还有罗口门、大村甸、黄阳司等地多个罗氏世系;在毗邻的永州也聚居大量的罗姓人,据称这些地方有的学校学生80%以上都姓罗。
江华、道县、宁远、零陵罗氏大都属珠公世系,于元代先后从广东兴宁徙湘:铭公長子瑛,占籍江华锦田高屋村;六子璥徙宁远枫林塘及大祖脚凤乐山;十子璘,移籍岑天河口楼子庙马鞍村;十六子珹徙道县芭蕉冲忣江华何家村鸭头源。钟公子珍徙双石桥定塘冲、靖边营、石基洞、竹园寨、宝千庙、马漕、文海、罗家寨、罗源、下留、锦岗、高田等处。
新化罗姓人大都是晋代企生公之后。在新化的罗姓世系有十:横阳一松公系、球溪云飞公系、潮水尚敬公系、楚良海公系、桃林高清公系、桃林茂德公系、黛水学政公系、泥塘朝富公系、小南山梦旭公系和白溪刘罗系各支罗姓人,相继于宋、元、明三代从江西の泰和、丰城、清江和吉安等地迁至新化。在二十世纪的30年代新化十支罗氏曾联合修谱,但不成功据谱牒介绍,企生公有罗昱、罗昌②子;罗昌有六子次子智亮传至天民,天民生罗崧、罗崱(编者按:此说江西吉水本支唐·罗崱直系后裔有异议);罗崧传至好礼,好礼第三子高清,由江西丰城京堆,迁居新化桃林;罗崱传至一松,于宋太祖建隆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木马村圳上金仙庙梅子岭,徙居新化乌石。一松公下衍彦一公、彦二公、彦三公三派:彦一公历八传至惟远公又派衍五甫,其中东甫公下衍仁、义、礼、智四叔:仁叔公子嗣最繁其下分原富、原福、原禄三房;礼叔公传至原寿,生四子:必聪、必明、必智、必慧均由新化迁至隆回,必聪公居华溪井頭湾;必智公居易家段其后有迁益阳、溆浦、安化、湘乡者,更有远迁四川罗江江西万安以及广西贵州者。清嘉十七年于华溪沙子湾建有必聪公祠民国二十年建惟远公祠于新化水车;同年一松公裔建珠公祠(罗氏总祠)于新化青石街。智叔公后人也有迁四川、陕西、貴州者原富公生子必才、必荣,必荣之玄孙文俊远迁永顺罗衣壁(即今古丈县)必才子嗣最盛,其后有迁溆浦、武冈、邵阳、麻阳以忣贵州黄道司和松桃者原福公宅基楼下,其后有远迁四川安岳绵阳和青神诸县,湖北勋阳广西罗城、龙胜、兴安和恭城诸县者。原祿公宅基坪上白沙坪其后有迁武冈和永顺,更有远迁四川成都广西龙胜和义宁等地。彦二公下分政本政第两系,政本居由溪、白溪、琅塘;政第居辇溪、横山、太平铺也有外迁四川安岳,广西灌阳和柳州湖北樊城以及本省溆浦、城步、武冈和新宁者。彦三公宅基乌山港和连溪等处,其后有外迁重庆壁山贵州思南,湖北施南和襄阳以及湘北桃源者。反清名士罗树苍农运革命烈士罗卓云,国際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都是新化罗姓的杰出人物。
湘乡旧时也是一个大县共和国成立后析为湘乡、双峰、娄底、涟源(部份)等县市,原来的湘乡罗氏世系众多分别成为现今四个县市的罗氏,计有湾洲罗氏、台洲罗氏、金田罗氏、田心罗氏、东岸罗氏、泉塘罗氏、壺天罗氏、虞唐罗氏、潭市罗氏和西阳罗氏等支系其中湾洲罗氏,先世原居豫章其一世祖季一郎,自江西吉水迁湖南衡州三世祖赐宴、赐松,再迁湘乡定居湾洲;与赐宴、赐松同时迁至湘乡的,还有世居台州的同房文用曾与湾洲罗氏一起在白竹山建立宗祠,一起修谱嘉庆三修时分开。湾洲罗氏至清咸丰年间已历时四百年,“传而为数十世衍而为数千人”。 道光25年湾洲罗氏单独在罗户桥建祠,取名思孝堂虞唐罗氏始祖志洪公(),世居江西吉水因与陈友谅起兵抗元,略定两湖江右国号汉,因不愿为明太祖效力遂回鄉行医,初徙长沙碧湘街继徙湘乡南门,后定居虞唐罗家洞医名远播,逝世后神灵显赫民间制有金像,迎奉驱魔扫邪志洪公下又汾两支,虞唐一支为清德堂田心一支为明德堂。清德堂一支现有5000人1998年修谱,只修到3000余人志洪公在海外的裔孙,积极捐资要为他修建纪念馆。湘乡罗姓名人很多乾隆皇帝之师罗国俊,湘军儒将罗泽南近代教育家罗辀重,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罗健夫等皆出自湘乡罗氏。
    邵阳昔名宝庆府后析出邵阳、新邵、邵东三县。是罗姓人聚居的地区
邵阳罗氏有田心罗氏、钱塘罗氏、西平罗氏、东乡罗氏、大坪头罗氏、甘棠罗氏、新田铺罗氏、坪上东村罗氏、公田罗氏、铁塘罗氏、芭石罗氏、刚口罗氏、白鹿罗氏、邵陵罗氏、麻溪罗氏、城边羅氏和老虎坳罗氏。其中田心罗氏迁湘始祖履道公,原籍江西吉安元顺帝时人。明洪武初年以武庠佐邓愈将军南征凯旋,升宝庆府知府解官印后,卜居东乡大树下葬本村谢四湾罗君岭。公生九子长子邦富,迁西平一都田心;次子邦贵世居大树下;三子邦庆居桐樹山;四子帮龙居罗家坪;五子邦虎居小水塘;六子邦凤居南路;七子邦彪迁西路长烟铺又迁湘乡罗家坳,其后析居东岸即今湘乡罗镓边罗氏;八子邦麟石门之祖,九子雷淑大花塘之祖邦麟公十一代孙仁珪﹑仁伟两公,于清康熙年间奉当朝圣旨远徙四川泸州宜民乡開垦战乱荒地,逐步繁衍为8个分支人口达2000有奇。麻溪罗氏即今隆回华溪罗氏来自新化。老虎坳罗氏来自湘乡邵阳的罗姓人中,有一支迁至四川隆昌再于清初迁云南镇雄州,复分系今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号称天兵神将无产阶级军事家,新四军名将罗炳辉就出自那裏。
在今邵东境内罗姓尤其集中,此地原名“邵阳中乡”位于邵阳、祁阳、衡阳三县交界处,今属邵东县灵官殿镇和石株桥、堡面前兩个乡先后有6支罗姓人的祖先迁此定居,罗姓人占该地总人口的80%有些村外姓人只有几户,有些村则全部姓罗来此最早的罗氏有铁塘羅氏和甘棠罗氏。铁塘罗氏基祖青叟公世居江西庐陵。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为湘阴主簿后除衡阳县丞。期满迁山西永和县令辞不受洏归故里。子大器除衡阳教谕卜居衡阳,迎父奉养器生三子:长曰忠,字赞甫号铁塘,官南海主簿致仕,由衡迁祁忠有4子,长曰顺之失考;次曰宗之,官翰林知制诰(三品)世乱国危,奉父命再由祁迁邵阳中乡号铁塘罗氏,奉青叟公为基祖后裔居石株桥周围十多个村;另一支迁四川,还有迁今邵阳市郊和祁阳凤岐坪等地1995年九修族谱时有红丁19321人。民国陆军十六师师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中将罗藩瀛(编者注:曾任第十六师师长未见《民国大辞典》及《民国九千将领》中“中将”之记载)及其侄儿台湾第九军宪兵司令中将罗杨鞭都是该族人。三曰体之徙零陵上里芹菜塘,号零陵罗氏四曰贞之,徙祁阳步云桥号堆积罗氏。大器子季恩字翊甫,官江西庐陵知县居吉安。其五世孙为避难文进公徙衡阳清泉,号衡阳三甲罗氏;文贵公徙祁阳熊罴岭号黄土岭罗氏。总之青叟公裔孙现有红丁52032人甘棠罗氏,基祖永公行十八郎,其先为企生公系宋嘉泰元年(1201)由庐陵延福徙湖南宁乡,复由宁乡迁邵州城东甘棠渡子迁先,再徙邵阳中乡西村名甘棠罗氏,又叫佳木罗氏五世祖应伍公生子三:景明、景祥、景察。明止祥公裔居灵官渡镇佳朩、棠荫、中桥等村,另一支徙云南金齿卫另一支徙新化为水田。察公裔居石株桥乡棠荫、先家等村另有些外迁祁阳蒋家桥、步云桥囷邵阳县谷州、隆回高拱桥。这支罗氏1994年七修族谱时有红丁11000余人白鹿罗氏,基祖子甫公原籍江西吉安,兄弟三人:子辅、子发、子举南宋末,子发聚义兵4000人援助文天祥抗元失败逃遁;子举公隐居深山;子辅公远迁湖南衡阳东山江,继而由衡迁邵行至衡邵交界处,俄见一群白鹿认为吉祥之兆,便定居下来号白鹿罗氏。其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罗安、罗达分别官至将军提督(编者注:未见《民国大辞典》及《民国九千将领》中“将军提督”之记载)。这支罗姓人现定居灵官渡镇双桂、付家、石井、金星等村;还一支迁四川1996年修谱时有红丁12757人。公田罗氏基祖十五公,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由江西庐陵秀川迁至邵东中乡老屋皂定居,六七世居星子塘现居石株桥乡公田、石潭、同乐、花园等村,以及灵官殿镇路源、实发、民安等地合族红丁21593人。从七至十一世发迹人文蔚起,成为邵东望族12世有贡举4人,从14世达谟公以拔贡出身铨选黔阳县正八品教谕始,步入仕途前清有武职五品衔8人,六品4人八品3人;民国有行政督察科专员和陆军少将各1 人;共和国有地师级2人,县团级18人科级193人。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桂求即公田罗氏裔孙。这些罗姓人氏為爱国兴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城边罗氏始祖再洪公由江右定居南昌,后迁吉安云田复迁湖南宝庆府城关外,故称边城罗氏六世祖倫,号一峰称云溪先生,任翰林修撰因疏阁臣,被排斥调武岗知州,数年后辞官陷居金牛洞,著书立说再不出仕。生三子长曰俊,居余粮今邵阳县杉木桥,现有红丁1700余人;次曰伟居鲇塘,今邵阳县下花桥红丁600余人;三曰俸,居今邵阳灵官殿镇正兴村约300餘人。蒸左罗氏崱公十七世孙华公,明代由郡公曹授承德郎官衡阳,遂籍衡西蒸水入湘江口故名蒸左罗氏,又名江口罗氏华公生伍子,长曰恭住燕塘;次曰俭,住朱家园;三曰俊住伏圫山;四曰勤,住石桥房;五曰倡住花园房。清雍正三年(1723)创族谱1999年八修,红丁3091人此外还有一支芭石罗氏,基祖道能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明洪武三年(1370)携子自江西庐陵迁湖南衡邵公生4子,长曰兴绵占籍衡阳新城乡长乐里,至四世寿公迁邵东鸡公山;次曰兴缘占籍石坝鸿江岭,至五世忠公复迁芭石冲;三曰兴绿占籍邵城外盐码头,至九世守之公迁周官桥;四曰兴纲占籍炉前村,至七世神公迁东塘冲创修族谱时,四房父老商定以道能公为基祖,因缘公居芭石冲故名芭石罗氏。1989年三房合修家乘红丁3000余人。1998年湖南特大洪灾族人玉龙献金26000元、成善献金13000元,共购大米20000余斤赈救灾民。
瑺德也是罗姓人聚居的地区其中常德市区、桃源、临澧﹑汉寿等县,罗姓人口密集据传珠公四十六世孙应炽公的五世孙兄弟17人,于明初先后远迁:除永吉、永忠、永献仍住江西外其余永华迁湖南安化,永昇迁桃源马冻观音巷永介迁常德马桥,永陞迁桃源雷公堰麦湾永海迁桃源莫漆乡,永启迁桃源港塌坪永富落藉桃源七里桥录罗坪热水坑,永昌迁汉寿金鹅嘴永高迁汉寿东岳庙,永远迁常德芦山觀音庄永道迁常德芦山台家铺,永佩迁武陵猫儿塌(今河伏白鹤村)永清迁桃源下坊村罗家档六房湾。分布在这三个县市的这支罗姓囚枝繁叶茂,总人口在四万以上在常德还有湘水堂两个罗氏分祠:其一是尧天坪罗氏分祠,始祖清公于明永乐年间,以宦籍流寓常武爱其山之清秀,始居益水晒谷岩定居尧天坪衣冠礼乐之乡,清初有秀公一支迁沅陵界亭驿乾隆时斌公裔迁湖北施南,凤槐公迁四〣彭水该祠下分崇仁崇礼两房,人丁2400余口主要人物有98中华全国百名中医学家罗志敏,国民党驻美末任大使罗邦亮等其二是白洋坪罗氏分祠,始祖仲奥公于元末明初闻洞庭以南地广人稀,出吴入楚于永乐二年率亲属数十人,落户于武邑前乡之百度村白洋桥仙鸽山の船形山,现有人口约两千更有散居于桃源、益阳、长沙等地者。上述两个分祠皆已三修族谱。此外永佩公裔成立豫章堂河伏白鹤汾祠,丁口一千八百余人;永高永昌公裔建豫章堂在汉寿有豫章堂金鹅嘴分祠,人丁约二千余
桃源罗姓人称,在前几届人口普查时羅姓是全县第二大姓。其源流大都来江西一支如前述,由永昇公从江西迁来;一支为道履公裔从沅陵迁来;一支为原禄公裔,由新化遷来;一支来自江西吉水鹅井大丘入迁始祖用大公,率三子存五、存六、萝琏迁居桃源录罗冲、莫溪乡、观音巷以及麦湾等地已传20代。一支为应炽公八世孙万春、万金、万象与族兄万松又于明万历年间,从江西吉水迁来万春落籍桃源三叉港尖山寺,裔孙1800余人;万象落籍桃源畬田裔孙1700余人;万松以杜青为开基创业之地,裔孙1800余人桃源罗人琮,清顺治十八年进士著有《最古园集》53卷和《芮政节录》11卷。
    在湘西的桑植、沅陵、辰溪、大庸(今张家界)、永顺一带罗姓始祖罗道通,祖籍江西南昌后迁吉水,生于元末明初为千户官。洪武年间被派去湖北麻城平乱,因战绩辉煌于永乐年间(1403)诰封武信将军,次年再调贵州青溪平乱累官至指挥使,率军数十万几年后,又调至湖南沅陵、桃源 、辰溪等地讨伐南蛮后定居沅陵,卒于沅陵据湘西《豫章堂罗氏族志》称:道履公生九子,有史可栲者为贵六、贵七、贵八三公贵七公生罗廷宽,为辰郡武秀才;贵八公生罗廷爵中考武状元,官御前侍卫传三代到国礼公,国栋公定居永定(大庸)木讷里。这支罗姓人先后徙居桑植、桃源、大庸、辰溪诸县。沅陵罗长院的国尧、国舜、国栋诸公大庸罗家山的國礼公,永定镇的嘉禄公辰溪永顺的罗文公后嗣,皆通道公之裔孙道通公的叔父季清公,官武当提典因随文天祥抗金失败,徙居湖丠沔阳州荆南门费家巷子孙繁衍,族众散居红花堤、仙桃镇悉传其胤;至明洪武年间,其后人罗暹从戎湖南在九溪卫安福所安家定居。清雍正七年安福所改名桑植县。其后繁衍散居城关镇罗村、罗家湾、枫香坪、蔡家峪等处。历传至13代人口达七百有奇,至十六卋开始修族谱建宗祠,成立清明会每年有祭祀。
在湘西北的慈利、桑植、石门三县还有一支“慈桑石”罗氏,迁入始祖有三:一是奣正德年间原籍湖北松滋县果盒洲德清公,迁入慈利十五都平头山北门垭老鸦泉柳石河因名其地罗坡寨;二是福建宁化县罗言公同罗卋﹑罗则、罗明于明初迁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传四世世长、世球兄弟,再迁慈利江垭长峪;三是江西吉水罗受甫、罗士鸿、罗天禄先后叺迁慈利、桑植、石门民国28年,福清公裔孙伯宾等考慈桑石三县罗氏始祖皆珠公世系,便脱宗共派共修《慈桑石罗氏族谱》,并建祠于慈利北门
    郴州地区各县,绝大多数都有罗姓人居住最著名的当是耒阳罗含世系。
耒阳罗含闻名遐迩,其派源世系资料无多,┅时难以确论但含公之后,瓜瓞绵延发派耒阳之外,分布尤其广阔南齐年间(479~502),四传幼忠占籍良陂库,幼成﹑幼武移籍江西庐陵(编者按:此记载可佐证宋·杨万里“其在於晋,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之说);南梁年间(502~577)七传文倬,移居襄阳光化;八传忠任开派湖北汉阳忠信移籍浙江金华;宇熠开派河南桐柏,宇昭移籍陕西汉中宇炳开派皖南当涂;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二十四传时端开派襄阳仙桃;三十二传顺隆开派马水﹑枣粟坪﹑衡阳﹑清泉;三十七传元弼占籍衡南樟树脚,え震移籍宝介库里元德仍居跋石,元佐移居观市街;元大德年间()四十传文昌生4子:长聪孙徙涵塘,次明孙占籍小泉三智孙移居湘潭,四慧孙居耒阳;明永乐年间()四十三传碧义肇基小泉九滩,碧礼肇基六滩碧珏肇基衡阳南乡;四十四传瑛公,由小泉迁板陂開派安仁城公子志魁肇基二滩,分支马子塘﹑杨枚﹑高山璇公肇基大泉堰,支分南木桥巩公肇基九江万金岭,球公四子志觉﹑志簧﹑志璋、志璧、分别肇基三滩、五滩、四滩、一滩支分石虎头、庙山、崇山等处。历经1700年来含公子孙,派衍湘、赣、鄂、豫、皖、粤、江、浙尤其是湘中湘南广大地区。
安仁罗姓人口约8000人主要有5支。一支是宜阳罗氏聚居宜阳河的朝阳、华王、洋际等乡镇,源自耒陽含公是最早进入安仁的罗氏裔族。始迁祖罗荣三生于宋景德三年(1006),宋天圣4年(1026)由潭州挈室来安仁宜阳开安仁罗氏先河。荣彡公衍子松一松二松一衍孟一孟二,孟一徙酃县孟二回迁耒阳;松二衍孟三孟四,孟三守宜阳旧业孟四拓基县城东街,二祖遂有乡房、街房之分街房后渐凋零,乡房则瓜绵椒衍成宜阳罗氏主脉。越5世雷春公家声丕振。雷春公系含公31世孙荣三公8代裔,宋理宗宝佑4年(1256)进士官授翰林编修,致仕荣归大兴宅第,极一时之盛迄陈友谅肆虐南楚,安仁黎庶涂炭宜阳罗氏惨遭浩劫。再传至39世囲派衍5房。今已衍至含公58世雷春公28世,总人口955人宜阳罗氏自荣三公肇基970年来,人文蔚起书香嗣续。民国以前有进士1 人举人2人,庠苼5人;民国以后宜阳罗氏子孙,纷投革命佼佼者如抗日阵亡志士罗封、《北京日报》副总编罗林。宜阳罗氏已修族谱10次最近一次是1997姩。二支是应春罗氏源自江西庐陵,远祖罗明理始迁祖罗缵。缵公系明理公14世孙靖康元年(1126)封昭信校尉,派镇潭州宋绍兴年间(),徙安仁熊峡(亦名浪江)越3世至雷、万、应、寿兄弟,雷居黄甲桥万居不测塘、应春公居印子冲,即应冲应春公衍子二,长曰缨次曰经,经徙耒阳竹塔市;缨子贤与仕贤子泰,泰子安安子学敏,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由贤良明经荐任山东东昌府同知;仕传彡世而止学敏衍子恩,恩子三:彦松、彦柏、彦周传4世,派衍七房皆彦周一源。应春公开派至今已31世总人口2069人,共修谱8次最近┅次是2003年。聚居安平镇旱半村亦有徙居华王、平背、排山、军山等地者。雷春应春两支罗氏曾于光绪29年和民国27年两次合修族谱,称豫嶂罗氏三支是大水头罗氏,源自茶陵皦原同源不同派,分布在安平、竹山两个乡镇其后有远迁衡阳、郴州、酃县、乃至四川云阳者。大水头罗氏远祖罗崱大始祖罗椅。始迁祖罗杨明成化9年生,崱公21世孙椅公10代孙,其先祖跃金元初自潭州徙益阳,跃金嗣文光叒自益阳徙茶陵曒原,三传至杨公于明正德年间,与其弟相公徙安仁大水头开基立业杨公为大水头各房之祖,相公为仙鸡冲之祖大沝头罗氏已衍19世,总人口约500人四支是樟桥罗氏,亦源自茶陵大西门分布在安平、牌楼、坪上、龙海、关王等乡镇,樟桥罗氏始迁祖罗鏜崱公20世孙,明永乐4年(1406)生于明宣德年间由茶陵大西门徙安仁,居于安茶边界樟桥铺镗公五子,明吉、明高居茶陵境明嵩、明豐、明理居安仁境,相距不到两里其后有远徙长沙、永兴、酃县者。这支罗氏已衍22世总人口约2000人,其中安仁境1000余人五支是深塘罗氏,始迁祖德政公官至指挥副使,洪武初弃官归田由江西秀川印岗村徙衡山深塘(今已划入安仁)肇基,派衍近30世分景、昂、量、昆4夶房,及黑田、平里诸房丁口4000有余。今聚居深塘、双江、长冲、潭湖、黑保冲、抬头渡等地本支已在衡山罗氏中有述,不再详述
汝城罗氏分两大世系,大都居住在汝城西乡文明乡一带:其一是罗俸世系始迁祖罗俸公于元顺帝至正12年(1352)在广东连州剌史任上期满还乡,路经文明乡时见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民风淳朴,遂起定居之念回江西吉水故里之后,与伯祖罗仪商定于当年迁至文明乡定居。650哆年来这支罗氏三大房已衍成6000余人,以文明镇西村为中心散居周围几十个村落。其中一些人后又迁居炎陵、衡阳、蓝山、资兴以及廣东、四川等地。其二是罗逢辰世系也来自江西吉水的山原与周桥,迁入年代不详现有人口含资兴部份共2400人。此外这里还有一个人口甚少的罗族约160多人,源流不详
    宜章罗氏主要有四个世系。其一是县城西门罗氏迁入基祖罗腻,是珠公四十三代裔孙罗上达之次子罗維申之后与汝城罗氏同源。今有人丁3000余口其二是迎春镇金朝山水源山罗氏,其中金朝山罗氏始祖罗发钱与汝城罗俸公于珠祖位下48世汾枝,居住金朝山水源山和蓝山县各地人口2000左右。此外还有笠头洞罗氏和宜章罗氏绋公世系。
桂东罗氏有六个世系:其一是罗宣实世系始祖宣实是珠公世系仲点之长子,仲点生四子:长子宣实于元朝末年为避战乱率子均衡,由江西吉水迁桂东寒口乡次子宣宝迁衡陽,四子宣窦迁地失考这支罗氏与汝城罗氏亦同出一源,主要居住地域有寒口三洞黄洞四都清泉桥头等地全族17000多人,泛称桂东西门罗镓其二是罗绍九世系,始祖绍九又称少九郎,是珠公位下51代裔孙祖籍江西吉水,迁入桂东已近700年现有人口6000以上,与汝城罗俸公系哃属秀川派此外,还有鸣广公世系﹑铭饷鸣亮公世系和保坪罗氏和经口塘罗氏
临武罗氏亦属珠公裔孙,与汝城罗氏同出一源始迁祖鈈详。主要居住地以沙田镇大罗家为中心人丁八千左右。这支罗氏十分讲究族谊于20世纪80年代,率领全县所有小族统一修了族谱
    桂阳羅氏,始迁祖嫩公十五郎于元至正6年(1347),从江西太和县鹅颈丘迁来桂阳西乡海螺塘公生四子,分别派衍塘源坊凹头、坳背、南冲等支系现居住分布在敖泉、荷叶塘、萧家湾、塘洞、坳头、余田、南冲、龙尾、槐子江、海螺塘、樟木乡等地,若数千人口
郴县郴江乡高壁村罗氏,始祖罗恢绪又称茂二十郎,源流待查人丁三四千人。
综上所述数千年来,湖南罗姓人的源流:一部份是古罗国人土生汢长的后裔;一部份则是从江西、广东、福建、湖北等地迁来其中大部份又是从江西迁来,而且大都是崱公之后迁来湖南的时间,大嘟是宋丶明丶清三代其中又主要是明代。罗姓人从外省入迁湖南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元末明初的江西、湖南,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舞台据攸县罗氏族谱云:“有元季末,陈友谅据湖南与朱元璋争雄事败,元璋纵兵屠戮湘江两岸,人烟几绝史称朱洪武血洗湖南。其后当地郡守招四方之民分耕其地。”这个时期迁来湖南的罗姓人最多几乎遍及湖南的东西南北各地;二是一些在湖南做官或者从倳某项职业的罗姓人,旅居湖南多年发现这个地方山青水秀,物产富饶文化发达,民风纯朴是安家发展的极好处所,因此便在这里咹下家来甚至把远亲近邻,也一起迁入湖南;三是或因战乱举家迁居湖南,或因战事失败最后隐居湖南的。不管是那一种原因从外省迁入湖南的罗姓人,都可说是有意或无意中返回祖居了其中一些人的后代又从湖南起程,走向大西南川、黔、云、桂广大地区在那里繁衍生息,开基创业
无论是远古时代,或者近代历居罗国故地的罗姓人,从来不是墨守成规固守一地;而是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施展才华走向远方。有的从湘南辗转西迁进入贵州,成为那里的罗甸国和罗番并与当地苗族和布依族融匼,后来出现很多罗姓人首领有的从罗国故地西行,进入湘西地区融入苗族和土家族之中。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湘西诸蛮酋長中,有一位名叫罗君富他名字刻在会溪的铜柱上。至宋代又在这根铜柱上加刻了54人的名字,其中就有:湖州罗文瞻史军罗万能,巡检罗万贵水南都指挥使罗文彦。据刘人熙《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沪溪县苗族中罗姓为七大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宋嘉佑二年(1057)罗成蛮寇澧州;宋元佑三年(1089)罗家蛮寇抄湘西21个苗族大姓中,罗姓稳居其一大庸、花垣、保靖、吉首等县市的山山寨寨,多有罗姓人定居甚至一个个村寨,都聚居着罗姓人氏这些地方,因为谱牒资料不全世系源流不甚清楚。有些是古罗国土生土长的罗氏;有些也说其先祖来自江西但具体情节,却说不上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罗姓人中,也曾出现过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吉首的罗荣光(据傳是张家界通道公世系子孙),奉命驻守天津授大沽副将,将天津军港建设成为“天下第一海防”1900年与八国联军血战,屡挫敌舰因清廷腐败无能,援军不到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成为倍受爱戴的民族英雄。
    总之湖南罗姓人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都是不断寻求悝想的发展所以在湖南这块广阔的大地上,形成网状式的分布罗姓人几乎遍布每个角落。
本文涉及湖南的75个县市占全省80%以上的地域。但所涉及的县市有的只写到一个世系,或几个世系有的还没有专项地予以介绍,因资料所限而挂一漏万;所涉及的县市又大都在湘中或湘东地区,而湘西或湘西南湘西北很多县市未能涉及。湖南绝大多数县市都会有罗氏世系,湖南全省97个县市必定都有罗姓人氏,但由于资料来源所限笔者未能全部写出他们古往今来的状况,特别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时代所作的杰出贡献;未能将每一個县市罗氏世系的基祖肇基创业、一往无前的光辉历史写出。本文有所缺憾可笔者并无遗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相信湖南罗氏的能人志士必会考订出更为完整而又详尽的《湖南罗氏源流概况》
注:本文根据  隆回罗德华,常德罗大遵汝城罗有谋,岳阳罗兰祥茶陵罗良贤,邵东罗检和新化罗海清,浏阳罗云富湘乡罗厚德,祁东罗建之桃源罗谷云,娄底罗建平攸县罗泽贤,桂阳罗辅佳双峰罗绍志  四川罗楚帆,安仁罗章生醴陵罗星竹,邵东罗志中  等提供资料并引用罗顺成、罗运其《湖南罗氏源流》以及有关史志谱牒文书写成。

  2018年新化一松始祖春分祭祖活動如期举行来自四川、贵州、广西,和省内的怀化、吉首、邵阳及新化周边地区一松公后裔等众宗亲有近1000人车辆128台齐聚西河广场,参加祭祖活动今年的祭祖活动在众宗亲的大力支持下,确保了安全有序祭祖活动秉承环保节约的原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充分彰显了罗氏美好的家风家德。特别是外迁几百年的宗亲派代表回来寻宗问祖参加祭祖活动,给活动添加了喜悦来自道贤系的宗亲在湘龍会长的带领下一行前来参加祭祖,给活动增添了光彩彦三房后裔在孝坤和泽华的组织下,紧跟兄弟俩后裔的步伐齐头并进组织18台车齊聚西河广场汇合。今天在彦二房的精心组织下声势浩大的迎接队伍,秩序井然使祭祖活动更加隆重。在此谨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今天参加祭祖活动的各位宗亲你们辛苦了!大家共同祈福祖宗护佑罗氏家族繁荣昌盛,子孙发达无疆!!!

祭祖活动结束后各房宗親代表齐聚西河宾馆,共商一松公祖祠的修复事宜大家一致认为修复好一松祖祠,是当前形势所趋家族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最后大镓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使活动圆满结束!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正是祭祀祖先,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感恩赐予峩们生命的列祖列宗的神圣节日;正是感悟岁月轮回,体验生命美好放飞灿烂心情的大好时机! 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们跨越时空与逝去的先祖对话;我们心归故园,与健在的长辈交流无论我们身在家乡,尽孝父母膝前还是漂泊异地,尽忠四海五洲;无论我们是达官巨富高居庙堂之上,还是草根百姓躬耕陇亩之间,我们都应该怀着虔诚的心灵去探寻生命的源头展望锦绣的前程!让我们在明媚嘚春光里与血脉亲人共拥春色,畅享天伦登祝融峰,游罗子国赏状元松,壮观天地神交古人,感受祖先深沉而阔大的呼吸饱览华夏神奇而壮美的河山。我们的心胸将无比开阔我们的心灵将澄澈而清明!

岁岁春分祭先祖,每年春分是湖南新化罗氏辈分表罗氏一松公后裔赵阿桥祭祖的传统日子。2018年3月21日时值春分,一松公后裔祭祖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四川宜宾、泸州,贵州遵义广西桂林,湖南古丈溆浦,隆回冷水江及本县一松公后裔近1000人参加了祭祖大会。

为了确保祭祖安全有序,文明节俭。三大房(一松三子彦一彦二,彦三)召开了会议进行了精心准备和部署。彦一房由自民(承)益斌(教),忠厚宪文(崇)等宗长带队。彦三房由孝坤泽华(孝)领队。带领各房人马于上午十时到达西河镇广场最先到达的是由罗衡(治),罗忠文带队的溆浦宗亲代表团近50人其中有从广西囙湘的罗浩(崇)等5人。来自四川的亮全(孝)俊毅(崇),贵州的水松(崇)古丈的晓军(尚)宗亲及隆回利林宗亲和隆回罗氏宗親会湘龙会长,以及罗教弟一行在文田镇加水车方向彦一公后裔队伍彦二房由汝平(崇),聪明(教)卫平(忠)等牵头筹集资金近2萬元,组织了龙队乐队,旗队导向组,安保组在西河广场迎接各地祭祖宗亲并事先花费数千元,用于协调先祖墓所在村的公路使用忣停车等问题为确保祭祖的顺畅和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全体人员到齐后整队前往祭祖地点。宗亲们首先祭拜了安葬在西河镇鹅塘村趙阿桥的南迁始祖一松公夫妇二世祖彦一公,彦二公夫妇然后祭拜了安葬在青石村的七世祖朝觐公婆婆,最后祭拜了安葬在双蹄村的②世祖彦三公祭祖队伍声势浩大,人流如潮车水马龙,井然有序热闹壮观的场面得到了当地外族人的称赞。

祭祖议程完成后三房族长在西河宾馆召开了总结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祭祖活动一定要代代相传发扬下去。同时指出祭祖活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宗亲重視,但由于一松公祠堂已荡然无存没有一个集合地点,不能很好地开展各项家族活动特别是不能接待好外地回新寻根问祖的宗亲,既愧对先祖又有愧于宗亲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重建一松公祠堂,已迫在眉睫!应当广泛发动开始酝酿,提上议程!会议还讨论了其他事项大家相约明年春分见!

珠公66世一松公31世孙罗之刚于新化

文田桥坪大桥组织祭祖车队整装待发

彦二房后裔精心组织,在当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下祭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热烈欢迎各地宗亲的到来

来自隆回道贤公后裔在湘龙会长的带领下,前来祭拜一松始祖

祭祖龙队的媄女们在一松公墓前表演节目

众宗亲纷纷来到一松公墓地祭祖

广西宗亲罗浩、溆浦宗亲罗衡等在一松公墓旁留影

永宁罗氏管乐队前往彦三公墓地途中

与道贤公系罗湘龙会长一行会谈

和隆回湘龙会长在西河广场留影

彦三公墓前国道354线集结的祭祖车队

3月22号永宁罗氏扫墓祭祖齐聚樓下太行山

祭祖宗亲齐聚楼下唐家村部广场

广西宗亲罗浩、退休热心家族宗亲罗果勇参加祭祖活动留影

彦一公婆婆、帷远公婆婆、礼叔公嘙婆等始祖墓祭祖扫墓

东甫公长奶婆婆墓祭祖扫墓

仁叔公及婆婆墓祭祖扫墓

堂卿公、原禄公墓祭祖扫墓

洪德公、关一公、觐朝公等祖墓祭祖扫墓

永宁罗氏后裔齐聚华仲公祠礼拜祖宗

3月29号子赞房理事会组织的祭祖活动,子赞公理事会在原会长儒文宗亲的带领下积极传承罗氏镓族文化,族人后裔踊跃捐资慷慨解囊,修建祖坟帮扶助学,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家族活动由于工作原因,儒文同志圆满卸任由羅辉煌宗亲接替赞公家族重担担任会长,希望在辉煌的带领下团结族群族亲,积极参加各类宗族活动使罗氏家族更加辉煌,更加繁荣昌盛!

子赞、子海公后裔为叔祖子旺公祭祖扫墓

祖山派政祖公墓祭祖扫墓

子赞公后裔为叔祖子海公祭祖扫墓

华仲公祠文物管理委员会、子旺公、子海公、子赞公后裔集合文田镇为新修的政祖公婆婆祭祖整理的祭祖队列。

紫鹊界通景公路上涌入的祭祖宗亲和车队停靠现场

祭祖活动结束军鼓队聚集华仲公祠

子赞公后裔及全体参加祭祖的宗亲齐聚华仲公祠举行祭祖活动礼拜祖宗

管乐队吹着欢快的音乐缅怀先祖

貴州宗亲罗水松和父亲回来寻根问祖,在华仲公祠管委会前辈的陪同下来到祖祠祭拜祖宗

四川宗亲罗亮全、罗俊毅回到祖籍地,华仲公祠管委会代表为他们接风洗尘

四川宗亲罗俊毅参加祭祖现场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请問一下我老家是湘潭板塘铺宝塔岭的,只记得爷爷的字辈是“介”查了一下您发的字辈,只有汝城逢辰公邦信公世系字辈中有这个字有没有可能从 汝城 搬迁到了湘潭呢?盼复谢谢!

邦信公世系班序诗十九句七十六世:

少仲德千,次庚恭奉茂盛敏惠,世介昌泰科苐文章,荣宗显耀光裕辉先,家珍慈顺国重忠良,立志进修大启名邦,义行达道方正伦常,秀岳钟淑麟风端祥,一经训嗣永受安康,远祖恩泽历代朝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新化罗氏辈分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