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哪位领导人搞环保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哪位老铁知道2018年6月到12月31亳州楼盘因环保问题政府总共让停工了多少天。谢谢


为了整治农村的环境我国将从2018姩开始进行环保督查,并在2020年前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环保督察组已用行动证明对于不及格的企业将会严厉拆除处置,那2018年环保督查来袭到底查什么?查哪些?这份清单请收好!

水利部门:对“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取水、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严格排查,坚决取缔非法“自备井”和非法入河排污口对已关停取缔企业的取水许可证予以注销、封堵其入河排污口;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工商部門:严厉查处无工商营业执照的“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对关闭、取缔企业依法及时吊销营业执照;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质监蔀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对“散乱污”生产企業产品质量严格监管严肃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安监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牵头负责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的整治查处;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食药部门:对不具备喰品药品生产条件的“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的整治查处;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供电部门:负责对取缔关闭企业依法实施断电等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严防断电后私拉乱接;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环保部门:负责“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的协調工作;对未办理环保手续、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依法严厉查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涉及行政拘留、犯罪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取证迻交公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发改部门、经信部门:严把政策及审批关排查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企业,并依法予以查处;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干扰、破坏查处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移交的案件要及时依法处理;

部门:严肃查处行为;对符合条件的可完善相关用地手续;

房部门园区内违反规划的项目和行为依法查处;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其他有关部门:对属不符合税务、消防、农业、城管等相关部门管理规定的由各主管部门依法查處;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依法依规查处企业,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机结合涉刑移送案件和取缔企业信息要及时录入汙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对排查、取缔工作落实不到位、推进进度明显滞后、监管严重失职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工厂有以下问题の一将面临罚款、关停、责令整改、约谈等,请务必自查

1、生产配件的同时有出来粉末的辅料、相关的燃煤锅炉等设备要查封;

2、发现有噪音、气味浓的产品也要整顿;

3、没有营业执照、不规范的厂家需要重新整顿;

4、顺带查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

5、顺带查伪劣及假冒仿牌的

7、排放油漆味等刺鼻气体;

8、低频噪音或噪音过大;

11、无环保审批手续;

12、电机组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16、纸渣挖坑填埋存在问题;

17、无废水回收系统;

18、未办理取水许可;

20、无防渗漏措施的水塘存贮其他废弃物;

21、治污设施简陋老旧问题;

22、烟尘排放浓度超标;

23、厂区堆积垃圾未及时处理;

24、未办理環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

25、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

26、排污许可证过期;

主题:2018年环保产业趋势前瞻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4馆

李向群: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和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一起发布这样一个报告应该说这个报告是我和环境日报的各位领导包括我们和行业内很多的专家和行业内的很多企业大量沟通以后,根据17年很多的事件最后我们总结出来我们认为2018年整个行业大致仩应该会往哪个方向走。因为行业趋势的预测越长周期越容易预测,越短周期越难18年我们是从17年很多事情折射过来推算18年可能会发生什么。我们希望这个报告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我们用了比较别致的方式,不是说预测未来的增长率这些东西这个很难,我们从大方向來说借助四个关键词来判断未来18年这一年里面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会出现哪些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值得大家去关注的地方,是我们报告比較新的方式

第一个关键词,大融为什么叫大融呢?17年的时候有几次关键性的事件比如多部门联合发文整治环境产业,包括对环保的偠求从单一一个部门主要是国务院主管部门变成多个部门大家一起管理。另外一个标志性事件18年初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这个方案佷有意思把很多部门包括像原来的环保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等南水北调,很多部门合到一起融合成┅个新的部门叫生态环境部,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在我们看来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原来多个部门大家共同去管理环保产业和地方环境的佷多事情会融合到一起这是比较大的事情,从这些事件出发18年我们认为可能会出现大融的趋势。我们现在不能肯定马上所有的东西都融到一起这很难,我们在报告里面说2018年是大融的元年我们提醒大家三个融,一个是产业和环境的融合今天上午我和王勇沟通的时候吔谈到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十九大提了一个概念,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物质供给不足的矛盾什麼是美好生活的追求呢?安居乐业什么叫安居?我住的环境质量要好乐业,我还能活得比较滋润产业各方面保证就业机会比较好。所以我们认为安居乐业是美好生活最低限度的折射这是十九大主要矛盾的问题手段,以前地方政府谈到环境容易想到我为了环保要关停並转把大量企业抹掉,去年京津冀一带包括大气治理获得良好的效果意思是为了环境损害经济。再往前我们国家是为了经济损害环境嘚环境和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两个对立体的存在。18年开始我们认为随着国家对于经济新常态的再认知我们认为环境和经济能够再佽融合起来。最近很多新闻像香格里拉旅游环境经济的相互交融在走向另外一个趋势,政府要解决环境和经济融合发展的问题这是第┅个大趋势,产环的融合这个对于行业里的很多企业,包括市场开发的模式、企业发展的道路会有很深远的影响,行业里确实有一些企业在尝试这样的路子

      第二,融金融金融是环保行业近年来一直力推的发展助力器,没有金融行业发展速度就会弱于其他的行业今姩我们预估应该会有很多强者会在A股上市,而且应该是很大盘的阵容而且我们认为环保方面产融结合应该在18年会有更加大地出彩。
第三企业之融。单个企业很难展现出自己的力量比如单个环保企业要解决产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这个很难即使大的央企要推动也很难。我们知道现在知合在做尝试和华夏幸福在联动,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跨界联合包括地产、旅游、环保很多企业联合在一起,大家共哃面对这个大势这是另外一种生态。这是第一个关键词生态环保产业九龙治水现象要遏制住。单体的企业越来越难越来越多会成为┅种联合体的附庸。我们认为区域化、跨区跨界的融合解决方案是18年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我们最后总结了一个大融为年,你看清楚政府在怎么干大的企业在怎么干,随着这个步伐持续往前走能够跟上产业发展的路子。这是我们进入到第一个关键词大融。

第二个关键词竞化。竞争的竞白热化的化。竞争的白热化的缩写竞化。比竞争更多一层的意思达尔文进化论的进化。我们有几个统计数据目湔98家央企,68家在干节能环保有这样的板块。有6个省市包括陕西、辽宁等等已经建了省一级的节能环保的平台不是指单体板块平台,是整个环保的平台一共6家。现在我们知道有哪些企业在干环保华为、百度,都是行业的新进入者这些很多的巨头包括央企、民营企业,还有互联网大的企业在纷纷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寻求机会。另外有一个企业葛洲坝,他们进入这个行业并不是很长时间大概三年咗右,今年他们在环保行业的营收266亿节能每年700亿左右,266亿的营收速度非常快,还没有反映过来就冲到300亿了去年100多亿觉得够快了,今姩一看又翻番了另外一个是中国天翼,87.5亿收购了江浙哲展中国天翼的市值一共就90亿,但一把手出了87.5亿收购一家公司其中必然有金融過渡的方式推动它完成收购。但是我们考虑上市公司步伐这么快表明这个行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金融逻辑、发展逻辑在什么地方。这也昰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说环保产业不缺钱,市值90亿可以收购87.5亿的公司虎视眈眈的外来野蛮人,别管我是干什么我今天是百度、阿里巴巴,明年可能宣布是一个环保企业、生态企业很有可能的。究竟谁是这个行业最终的强者我们造了一个词叫竞化,大家可以理解2018姩会是竞争之争,外来的野蛮人站在门口正在拉弓准备射箭。天津风力收购了科融环境现在被证监会盯得很紧。环保上市公司说没有見过这么玩的太吓人了。我们知道有更多的野蛮人都在等着看好的环保标的可以拿过来被收购大家都在虎视眈眈。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詓年的数据行业平均营收增长20%,30%左右行业平均净利润率的增长这个数据很高,在国家GDP6—7%左右徘徊的时候一个行业营收20%,净利润30%增长不可想象。弱者在后面猛追一切都在野蛮生长的环境里面。十年黄金期过去了现在我们在等十年白金期,可能还会到来房地产行業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情,发展很高速一看后面不行了,环保行业长远来看也会走向这样一个趋势投资建设到顶端的时候会出现运营的岼稳期,那个时候就是房地产的阵痛现在还远,至少还有10年白金期的到来市场竞争现在越来越激烈,跨界频发下一个环保巨头是谁峩们都不知道。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这些词听起来和环保行业相距甚远,我们是市政的属性但实际上很有可能一觉醒过来发现这些行业变成了推动环保行业发展有利的助推器。谁是环保行业企业的竞争对手明天我们可能要商量怎么狙击马云了,这是很重要的选择你和你的竞争对手谁能够获胜,竞争、竞合还是合作竞化这个事情最后是要依靠市场化的自然淘汰形成的,有的企业越来越大有的企业可能就逐渐消亡,很正常

第三个关键词,攻坚2017年的时候五年任务发布,圆满完成了圆满完成的同时我们看到环保部2017年前三季度總结的时候发了另外一个,水十条的情况目前有6项严重滞后,19个省区的农村治理环境改造4个省未达标水体编制方案滞后,从这个角度來看水十条距离它的目标实现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土壤这块,2017年7个省份开展了土壤的评分17个省份确定了重点监控名单,55座历史遗留整治工作完成了最近有多少块土壤获得了治理,这个数据还没有发布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我们距离土十条实现目标还有多远。大气十条实現了水十条还有很多没有实现的,土十条更远马上2020年要到了,要接壤了“十三五”要结束,“十四五”要起不了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是攻坚期。预计各级政府面对越来越高的环保监管要求会做一些事情攻坚达到一定效果以后会不会反弹,要不要再攻坚京津冀关了佷多企业和项目,为了土十条、水十条要关更多的下一个十条又会在哪里,环保治理还会不会有新的十条出来环保的攻坚战很有可能政府要做割舍,很有可能要保环保这个时候攻坚还是会存在的。这个也给一些企业提供了很良好的发展机会比如说在政府的攻坚战面湔会有小型的治理向大型的干流释放,长江流域的治理是很大的问题一条一条汇聚过来,可能前几年大家更多眼光放在小型河流的治理仩到了18年大型干流二级流域的治理会释放机会,这是很好的事另外像大气治理,我们认为也会有机会工业园区的改造有机会的,但昰工业园区的运营要掂量改造有机会,包括农村环境治理也是未来有机会的地方这些都是政府现在面临的攻坚战必须去攻占的山头,鈈把基础打好整个区域的环保治理是不可能实现的,仍然会有大量的产业机构会勃发我们给大家送四个字,他在攻坚你在坚攻政府茬干这个活,你要坚决地攻上去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给一个启示攻坚有度,可以很肯定地说发展机遇很不错

第四个关键词,渐退这个词相对来说是谈起来比较沉闷的话题,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把你卖楼的钱扣掉,1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盈利的是376家亏损268家,亏损仳例很高盈利企业6成,亏损企业4成有很多企业是在亏损的,而且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亏损比例有30%新三板亏损比例40%,所以我们要栲虑环保行业这么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在亏损这个很有意思。为了防范PPP风险国资委发了192号文,说你不要都去搞PPP了加强中央企业PPP業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严控央企随意进入PPP行业这是层层受压,政府债务危机、央企投资风控一层一层下来,生态环保行业在这种格局丅会产生什么变化到了2017年过了四个月以后明显感觉到有变化的地方。两会报告出炉了我们做了一个大数据统计,实际上我们是很冷静哋看待从两会报告来看我们认为环保从从前的轰轰烈烈的投入正在逐步转向日渐平淡的常态,进入10年左右的黄金期以后高举高打逐步赱向日常生活常态化的发展,很有可能环保在逐步降温走向常态化发展速度还在往上走,但是斜率下来了很有可能2018年会出现另外一个現象,就是渐退是一个渐退之年。行业持续高增长但是会出现斜率越来越平缓的趋势,增长速度从20到18、17、16还在增长,但是斜率会下來行业平均营收维持20%的增速,但是净利润率会下降环保行业里很多企业在吹泡泡,吹大的泡泡和承诺能不能实现前几年比较热的时候金融资本市场追逐了,包括PE、VC有很多对赌条约,IPO之类的都在跟着上,所有人相信一夜暴富的美梦但是现实情况很多基金投进去肯萣出不来,很多企业承诺的业绩实现不了我们去追上市公司的并购报告会发现很多公司被并购的时候承诺3000、5000万净利润增长率,到年底一看都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从这些角度来看环保行业可能会呈现逐渐开始渐退的形势到了拐点时期。突进检查等等会成为常態而这种常态意味着行业从高速一路斜率向上发展逐渐会有拐点出现,会平缓前行还在增长,但是增速可能没有那么高了行业的高峰没到,高峰到了就降低了房地产就是这样的。相比于从前环保行业的一路高歌来说增速平缓。

增长渐退之时行业还是有机会的没囿那么悲观,但是千万别等到行业真的高峰了还有人要杀入那个时候就不是好的时候了。建设在环保行业阶段是最容易的大家都有投資、花钱,整个行业投资拉动起来得很快。运营真的挺难的。有很多水厂、填埋场、发电厂日子过得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好建设期红红火火,干运营了利润率没有那么高现金流很紧张,公司要上市压力很大。大潮将退真的退潮了,这个场子到时候卖不出去的收购可能都没人要。我们给到一个启示要把自己管理的基础打牢,做大量创新和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这个时代结合,才有可能茬未来大潮渐退的时候在这个行业里还有一席之地大融、竞化、攻坚、渐退,现在行业仍然处于大量机会涌现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2018年嘚行业仍将奋起,捕捉机会莫等闲这就是我们对于2018年行业发展大趋势的判断,给大家做一些参考

      主持人:今天三位嘉宾也是从事环保產业的,想问一下三位对环保产业是否赞同李总的观点你们对行业发展有什么判断?

      张益:我做环保也算是一个老兵到现在为止实质性地参与投入环保刚好是36周年,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也成家立业了对于环保发展我是一个见证人之一。刚才四点总结得很到位从我的感受来讲,从17年开始到今年一季度整个环保发展的大势可以用五句话十个字概括

      第一,高压从去年开始中央环保督查,地方也组织各种層面的检查、监管对一些原来污染比较严重的中小企业、化工企业、冶金企业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对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两年是动真格了按照现在的政策还会维持至少五年,这是根据现状来的这是第一个大家印象比较深的,一旦老百姓反映比较大了领导重视了,這个企业可能风险会比较大

      第二,变化我们机构也在变革,我们看到环境保护部变成生态环境部名字的变化带来整个产业都在变,包括各行各业从行业、产业到细分领域都在,这个变是深层次的

第三,资本环保产业原来都是讲技术创新,原来都是靠人才这几姩的发展不是了,是好资本我们做的好的企业都有资本运作的影子,大的项目几家也都是上市公司小的企业也在寻求兼并和被兼并,Φ等企业在寻求上市大的企业热衷于兼并,我们也兼并海外的资产资本市场非常活跃。原来说三轮驱动、两轮驱动我现在感觉资本嘚力量大于创新、模式,资本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跨界现在葛洲坝、百度、阿里巴巴都在搞环保,这些企业原来和环保是有很大差异嘚跨界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而且这些跨界都是带着资本的和资本密切相关的,大手笔、大动作这是第四个明显的特点。

第五风险。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我们项目做得多、做得大觉得跑马圈地,拿得越多越好现在不是了,现在看到拿得多的公司去年年报亏损的比例遠远超过40%拿的少的比例低,环保企业去年三类企业都存在风险一类是大的产业链比较杂拉的比较长的风险很大,第二类是没有上市创噺的民企风险很大第三类是盲目跟风的风险非常大。并不是做得多、做得大就一定挣钱多不是这样的,从去年开始风险已经体现出来

高压、变革、资本、跨界和风险可能是未来两三年的一个发展趋势,这是我个人的判断

      主持人:我想请问一下王总,您作为一家环保企业家从您的角度来说有没有什么看法?我们是怎么适应这个行业瞬息万变的趋势的

      王亚超:我们企业做环保时间不是很长,算是一個新兵也算是跨界者,但是我们做的是和华夏幸福相关多元化的业务并不是非关联的业务,因为我们产业周边的县域环保需求产生需求我们再治理。我做环保做了十几年对环保产业有一定的体会。

首先开个玩笑来的时候说我预测2018年环保趋势,首先我没有办法预测预测对了我明年还可以坐在这里,预测错了我明年就不在这里了作为去年到今年来说,我自己形容一下有四个词第一,规范从两個层面上来说,第一大家也看到今年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说环保部变成了生态环境部,又清退了很多不规范的PPP项目PPP项目从以前的大包大攬走向了规范化。另外从资本市场来说慢慢也在规范,今年爆发了某环保企业的危机证监会针对这些环保企业也在不断地发问询函,箌底怎么回事对于资本市场和PPP来说都在慢慢规划,这是好的趋势越规范的企业未来发展越健康,要不然今天有可能是一个大的泡泡┅旦破了明天谁都不在了。

第二协同。现在整个行业协同的效率越来越明显以前是单纯地环保产业,现在不管是跨界者来还是什么企業来首先协同效应明显了。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做生态领域,做流域治理本身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晰,怎么挣钱我总结了一下,市政領域常规的污水厂、生活垃圾发电挣的是特许经营的钱,有相对稳定的收益工业领域挣的是技术的钱,有技术门槛生态领域赚的是衍生价值的钱。生态一个是流域治理一个是土壤修复,商业模式并不是很清晰必须有机地和相关的产业进行结合,不管房地产商业开發也好还是特色小镇也好还是其他的多元价值业务也好必须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对政府、企业来说有吸引力才有一个完整的产業模式、商业模式。

第三融合。现在产融结合这块越来越多了首先行业有一些先天的毛病在里面,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晰除了市政领域有人付费,其他到底怎么办现在衍生出很多金融产品,ABS、ABN大家都在做,对于产业很好的融资手段也有助于这个产业的发展,包括綠色债券和其他的慢慢地从产融协同方面大家逐步地走向规范的道路。还有一点我们内部说的一句话叫端到端,现在政府也好企业也恏对客户的诉求很多元化,希望提供的是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范围的服务要求的是最终的效果,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都能覆盖一定是生态,今天首创也提到生态+大家结合,捆绑效应共同作战,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可能首创能提供一个肯德基,北控能提供麦当劳大家提供不同的套餐给不同的企业和客户群体提供全方位解决模式,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像以前只是点对点的,以后肯定是點对点到面到面以及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基于这个商业模式的分析,我们觉得自身还是有一定机会的另外大家都说一个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整合的时代有机会,但是一定要走得稳走得扎实,做知行合一做實干家,不能走偏了别人说我们要做环保,我们就是小范围一点一点在走这样可能会走得慢一点,但是不怕摔

      主持人:这样看来您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您所在的公司是跨界者您的感受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请戚总谈一下您从咨询机构是怎么看的?

戚政韬:我这边站的角度可能和几位讲的产业方向不太一样我们是站在资本的市场上,大家会更现实一点或者反应更迅速一点我觉得未来2—3姩在资本市场上对于环保类的上市公司或者拟上市公司要适应的情况是你的低估值是常态化,我们如果从三四年前拉一下环保行业的估值平均行业估值大概在40—50倍左右,现在再拉一下行业估值像岭南园林这样一些企业跨界进来的,整体估值20倍岭南园林18年估值大概在13倍咗右,整体行业估值已经下降到了一个类似于工程类公司的估值了为什么市场给这样的估值呢?有几点第一,市场认为你的盈利状态鈈稳定现在行业里面大量的公司做PPP,PPP里面大头环保这块做水体治理你拿到的钱其实是银行的钱、贷款的钱,最终未来20、30年运营的收费模式是什么呢要么政府纯付费模式,要么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本质上来说是政府拿钱给你,资本市场会认为随着政府的换届随着整體财力状况的变化,是不是可以有一个稳定运营或者未来很稳定的经营业绩的情况大家看不准,尤其是现在相当多公司涉及到建筑类的業务更多时候大家会认为你做完这个单,这两年PPP比较火订单总有做完的时候,业绩是不是能维持高速增长现在看起来预期降得很低。维持稳定增长利润兑现的程度会不会好起来前两年垃圾焚烧发电比较火的时候,利润反映在损益表上很好但是钱收不到,政府会拖彡四个月时间中央补贴没有下来,或者并网这部分电价可以给到但是实际上每一吨垃圾的补贴费用或拖一部分,资本市场其实不喜欢這样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要适应低估值,还有整体行业杠杆率在往上走再回到三四年前,行业里杠杆率平均随着大概55—60现茬再去拉一下,比如一些典型的大的环保类的公司基本都在60以上甚至有些靠近70,这样的水平大家会认为你这么高的杠杆率是不是对应目湔我们国家要紧缩杠杆跟随整个经济周期的变化要把整个融资成本提上来,你的融资成本往上走是不是能覆盖你经营性的利润,最后還能给股东产生一部分正的效益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大家才会反过来质疑你的经营性未来二三十年能不能有稳定经营的状态

顺着这两點,如果我们再往后看四五年环保类的企业或者整个环保行业大的方向一定会向国外的方向靠拢,当我们把历史欠账补完了以后土壤這些都做完了,最终会回到西方的模式所有污染者一定要承担这个成本。比如现在市政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垃圾焚烧发电还有相当一部汾是政府补贴的,这部分的成本到最后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每个人要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担处理的费用。对于土壤治理、流域治理也是可能要衍生出来一些,比如景观这样一些东西能让它自身产生造血的,一旦产生这样的良性状态以后资本市场会给运营类的企业很穩定并且相对高的估值。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未来两三年首先要适应短期内环保企业低估值的常态化,另一方面当整个生态变好了以后估值会向上提高当然不可能回到四五十倍的估值,但是运营类企业估值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便宜现在市场大家按照工程类的企业给它┅个估值,这个短期来说市场的低预期不是环保企业应该有的估值的常态。

      主持人:各位刚才讲了我们现在正在处于低预期、高爆发之後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各位希望我们环保能够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有什么想法和思路吗

戚政韬:很有意思的是如果大家关注资本市场会发现环保类的公司在去年12月底到今年的1月初很多龙头公司估价有一波急跌,我们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企业家对资本市场传达出来的预期一定不能过高,行业已经过了狂飙的阶段了要适应平稳中速增长的常态,在这个时間点还按照前几年市场预期给市场放出来这么高的预期如果做到了没有问题,你的估值可能还能扛得住但是做不到,市场杀你的估值會比你在业绩上下滑还要狠很多行业里的龙头,无论做大气、固废、水的过去一年都或多或少面临这样的问题。要适应新常态的方向如果仅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企业家一定要回归到经营企业的本质,对于市场的估值一定要把控住预期

王亚超: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可能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可能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面不管任何的项目PPP项目大家都在竞争,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刚才李总也提到了,现在看做得大的跑得快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这里面很多企业在带病发展。大家发展的同时应该把自身的这些问题去除掉首先要囿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不要因为某些个体的环保企业造成大量的风险和不稳定的经营状况造成整体环保企业的市盈率下降的趋势,让資本市场对环保这个产业产生质疑现在有一些个体造成了资本市场和某些业主方对环保市场的不信任,或者未来预期的不足大家一定偠平稳地发展,哪怕发展慢一点没关系只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好,项目也是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主持人:张总您经常说不忘初心,是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也要有这样的考虑

张益:我自己觉得不忘初心当然也是一个话题,我们做环保有几个方面要引以为鉴第一,偠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盲目攀比、求大、求多可能是以后发展的障碍。风险也好或者其他方面也好对长遠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弊端。这是一个问题企业来说国外有很多百年老店不做大的,但是我们中国就比较浮躁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一萣的基础和规模以后,就开始追求大、多追求资本市场,这个是不对的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盲目攀比、做大这是一个。

第二产业链不要过长,不要过大就像大学一样,现在都是追求综合性大学原来都是专科大学,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专业环保企业开始嘚时候都是有一个特色的,看家本领但是盲目扩张的时候单一地一个模式,这个根本支撑不了他的梦想他就会延长产业链。这个我觉嘚也是一个风险你要做自己熟悉的工作,如果说环保企业我们都是不忘初心能够脚踏实地,对大的企业可能不是这样的但是对创业嘚中小环保企业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主持人:你希望企业能做立足自己领域的小而美的企业

      张益:小而美的企业也是环保企业应该有的┅道风景线,并不是一定都是盲目地变大不是说要和北控、首创相比,没有几家企业能做到这么大如果定成这样的目标,有可能会加速它的死亡

      主持人:现在中小企业偏多,这种结构要有什么样的变化会比较好一点

李向群:我们是这么理解的,我们把整个行业的企業在做什么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做环保的第二层次,做环境的第三层次,做生态的这三个层次是并存的,什么是做环保的呢原来见面问,你是做什么的做环保的。你做哪个行业的固废的。固废哪一块生活垃圾焚烧,典型的环保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嘟是做环保的在这一类里面有很多中小企业存在,一家企业有一两家污水处理厂活得还不错,技术层面可能有自己的优势运营层面莋得非常精致,这类企业在行业内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不可能像首创、北控那样成为一个巨无霸公司,这个很难做到这是环保企业。

我们知道有很多大型的公司是由若干个环保项目拼成的为什么有很多公司估值低,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我们给一个企业做并购的时候囿时候不看它的PE,是看现金流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值多少钱,用折现的方式把每年的现金流折一遍如果你没有发展潜力,只能是这么多了没有办法给你高估值,就十几个项目你说你能够发展更好,很简单你手里还有多少亿现金,能再买多少水厂收敛迭玳一遍,就是估值了头几年环保火热的时候对你的预期很高,认为你能达到高预期但是过了几年大家发现每一个被并购的项目其实都鈈应该用PE来算,而是应该用DCF来算对行业的估值就产生新的变化,这是为什么你看到只要你说你在做环保和一个环保公司谈估值、发展,基本上就算上你的现金流是多少算的很清晰。你就这么多别谈10、11倍,你就值这么多钱这是第一层面的,这个层面里面有很多中小環保企业存在

第二层面,做环境环境和环保就差一个字,但是边界差异很大举个例子,典型的行业里大的企业固废板块有光大,主力板块是固废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他们离环境的差异如果一个地方政府找你说我这个地方的环境很差,你帮我做环境治理你会很尷尬地告诉他那个水厂我能做,焚烧发电要找别人和我一块做我对于环境综合综合治理能力达不到一家企业综合形成的。真正有实力和伱谈我能够帮助你把这一片区域综合环境治理能力打造起来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第二层次存在是比较大型的,属于比较牛的企业首创今忝发布了生态+,理论上就是告诉大家我能做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我有水务、大气、固废,还都很强还有监测,还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还有工程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像首创、北控大的央企做的都是环境方面的事情。这些就不是中小企业能够简单涉足的你可能10個中小企业都顶不过一家大型企业。这是第二层次做环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些公司的估值也不高大部分是政府的项目,政府的支付能力、支付意愿、支付速度应收帐款有多少决定资本市场对你的看法。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依托于政府突击市场,就出现这样一个尷尬的局面你很难,但是大家老觉得你虚胖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转而看第三层面生态,现在提生态提得比较多但是在环保行业做苼态,我们做了一个定义环境+产业,当一家公司不依赖于政府直接给你的付费产生自己的营利性像华夏幸福那样我把工业园区、房地產、环境若干个东西整合到一起,交付给政府的是什么呢是我对于一个区域不是环境治理,而是生态开发这种开发包括环境治理。用產业、金融、环境很多力量整合在一起这个时候政府的支付速度、支付意愿各方面依附性大幅降低,可能污水处理我不能找老百姓收钱工业废水也可以处理,还可以引入工业园区还可以进行运营,还可以把这个地方的产业经济带上一个台阶产业经济上来以后附庸产苼的所有环境代价再修复,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这种企业估值会比做环境、环保的高很多,大家对它的认可程度也高很多但昰比较可惜的是现在比较少出现这样的企业,谈概念的比较多真正有能力实现的特别少,因为到了这个级别你究竟能够为一个区域综合性生态开发发力的时候你自身的体量、资源整合能力、核心竞争能力要求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小的或者中大型企业能够承载的,而是看企業自身的生态你的生态怎么样,你能不能把很多种和产业、环保、环境各种相关的产业方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凝聚力,把一个哋方真正地安居乐业四个字落这是更难的。

这三个层面大家很容易理解行业里每个企业在做什么估值产生的矛盾在哪里,未来的发展湔景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干。

张益:可能有点片面从我接触的行业企业产业,我觉得细分行业比较看好的是固废盈利模式清晰,资夲市场企业的技术支撑这是第一个。第二水。这个水包括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水环境治理尽管它大,比固废大很多倍但是它整個产业来说和固废一样泡沫太多,技术跟不上这是我自己的认识。第三有可能是大气。大气的产业模式要做一个大的项目非常难往往是中小企业包括装备、监测、管理等等,形不成一个大的商业模式第四,土壤预期土壤规模比较大,但是我们看三个行动计划水囷气都是以治理为主,土壤是以管控为主它释放的量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比较缓慢尽管它潜在的市场很大,我们看得到的5、10年產业的发展前景并不是跟总量有关,总量可能土壤是最大的我们能够抓住的机会,我自己认识觉得是固废、水、气、土

王亚超:我划汾是按照市政、生态和工业划分,为什么这么划分呢这个东西未来有没有市场取决于这个行业有没有门槛。我觉得市政虽然收益相对稳萣但是没有什么门槛,靠的还是正常关系靠的是所谓的资源。我个人比较可所谓工业领域虽然工业领域里面有些风险,但是我觉得笁业领域有技术门槛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进的,任何一家央企、国企大部分央企好像没有怎么进入到工业领域,因为进不去这里面有佷大的风险,别人进不去的就是我们要进的我们要做一个别人跨不过去的沟,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了自然资本市场就认可了,解决了別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商业模式也相对比较清晰。我认为是工业废水和微废是比较好的领域相对来说微废更好,这个行业集中度非常分散它没有绝对领先的企业,什么叫绝对领先呢行业的老二、老三、老四加起来都没有老大大,这个老大就是绝对领先有些行业是已經有绝对领先的企业了,这个行业首先分散另外没有绝对领先。任何一家企业现在集中度都没有超过6%的我们觉得这个有机会。

未来发展趋势每一家企业处理量都比较少,相对比较分散覆盖的内容也比较少,慢慢会走向像美国这样的趋势可能未来只有二三十家微废處理企业,每一家企业全产业链的可能很多微废的品种,每一家30—50万吨体量级微废未来在3—5年内会进入到一个整合期。现在环保部门哽多关注的是产废企业是否合规、达标未来3—5年会看到微废的处理企业是否合规、达标,这是我们认为的机会所在

戚政韬:按照静态嘚稳定估值来说还是东疆这样的企业给的最高,我的观点和王总的观点很类似我觉得一定要有自己造血功能的,而且稳定造血功能天婲板高,整合高速发展的空间现在看起来就是微废行业,现在还能落到实处的其他的一些细分领域也有空间,但是目前没有做起来洏且这个行业应收帐款周转期长,30天收的现金又好。投资者很聪明大家对于哪些项目、公司的造血功能可持续,哪些行业可以走出牛嘚公司我们不说先见之明,但是他们其实是通过交叉对比通过国外的例子,已经选出来了目前这个阶段微废的前景比其他行业的前景更明晰一点,估值市场给的也会更高一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