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转户口怎么不还是地址想上六中,户口要提前转过去吗

儿子六周岁,是上海户口,母亲能迁上海户口吗?要什么条件?-免费法律咨询-中顾法律网
品效营销:中顾总机
企业智库:中国顾问网
综合问答:九问网
纸媒:《财智攻略》
当前位置: &
& 儿子六周岁,是上海户口,母亲能迁上海户口吗?要什么条件?
中顾法律网投诉平台
中顾法律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
儿子六周岁,是上海户口,母亲能迁上海户口吗?要什么条件?
用户:8wjn***
手机: | 一般咨询 | 上海-虹口区 | 发布: 00:19:38
儿子六周岁,是户口,母亲能迁上海户口吗?要什么条件?
登录中顾法律网会员注册
登录回复咨询可查看联系方式!请勿灌水,否则将取消查看权限!
(咨询请说明来自中顾法律网)
已帮助7381人
您好,关于户口的迁移问题,根据每个城市的政策有几种解决办法,有意向可以加我微信一对一沟通,我具体指导您进行,黄律师微信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咨询请说明来自中顾法律网)
已帮助1755人
首先你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
其次你需要咨询你要迁入的派出所户籍部门
最后供你查询的迁户口的相关规定
关于老人投靠
(一)经动员分配去外省市工作的原本市常住户口人员,现已按国家法定年龄退休,并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回沪投靠子女的,可准予其在子女户口所在地落户。如系未生育或未领养过子女,本市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愿意接受的,可准予其在本市亲属户口所在地落户。
(二)原本市常住户口人员因其他原因去外省市工作的,现已按国家法定年龄退休(夫妻双方须同时符合规定年龄),并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要求返沪投靠本市子女的,可准予其在子女户口所在地落户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相关法律问题
1位律师解答
1位律师解答
0位律师解答
2位律师解答
3位律师解答
相关法律法规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专业律师推荐
同城专长律师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号 【济南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备案:20】
版权所有:济南中顾法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学同班同学被户口决定命运 异地高考等待破冰_网易教育
中学同班同学被户口决定命运 异地高考等待破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众多随迁子女面临高考困局
没有北京户籍,成了张女士的心头之痛,尤其是当女儿的高考迫近时。
每一则关于高考的新闻都让她紧张。前几年,异地高考的呼声一度让她乐观过,但现在看,她女儿是很难赶上这班车了。11月30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出高考报名通知,报名条件中“具有本市正式户口”依然在列。
王先生和张女士同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两人的子女是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高二年级的同班同学。但两家所面临的境遇却全然不同。
王先生是博士,2000年作为引进人才获得了北京市户籍,他的儿子晨晨也因此上了北京户口,从浙江宁波老家转来北京上学。
张女士是江苏人,夫妇俩都没有北京户口,女儿丽丽的户口所在地仍是江苏,丽丽从小学5年级开始在北京就读。
虽然在这之前,北京市已经放宽了政策,允许外地户籍的小学生继续升入北京的初中获得义务教育,但是丽丽在北京上初中,还得给学校缴纳两万元的借读费。
在张女士看来,“为了孩子,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现在她不得不面对丽丽要回江苏参加高考的困境。
在北京,跟张女士一家境遇类似的人群非常庞大。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47.8万人,达历史新高。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其中,大部分随迁子女面临高考难题。
自2002年以来,北京先后出台了12个关于做好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因此也较好地解决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然而,高考仍是最后尚未被攻破的堡垒。
北京的问题也是全国性问题。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流动人口达到2.6亿人的新高。新华社报道显示,2009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为997.1万名。
截至目前,虽在个别地区有破冰,但全国尚无一地全面彻底放开异地高考。
被户口决定的命运
晨晨的成绩并不理想,以他现在的成绩,估计在北京也就能上个三本院校,他也没什么特长。
但丽丽不一样,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从小学开始就长期担任班干部,能歌善舞,还是学校大小活动的主持,钢琴更是考过了10级。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一步,可是一张薄薄的户口卡,却决定了两个孩子参加高考时的命运,也导致了两个家庭教育理念的全然不同。
王先生说,从晨晨上小学起就没给他太大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是他的原则。“管多了孩子逆反了更不好,反正只要学习成绩还说得过去,在北京能上个本科,毕业以后能将就留在北京工作就行了,我努力工作留在北京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少吃苦受罪”。
但丽丽就不一样了。张女士说,孩子从小就在北京吃了不少苦,由于离家远,从小学开始,孩子每天都要自己一个人骑车近一个小时到学校。“我和她爸爸工作特别忙,没办法接送她,于是就把丽丽一直当男孩子锻炼。”
孩子留在北京读初中不容易,张女士说:“我们找尽了关系,有些学校捧着钱都不收,幸好有朋友认识教育系统的人,但好多学校都不买账,折腾了很久交了借读费才入学。”
让张女士高兴的是,孩子非常要强,也特别争气,学了钢琴和舞蹈,成绩也一直优秀,“这么多年来不容易,眼看就要熬到头了,没想到到头来还是无奈”。
她不是没想过把孩子送到江苏上学,但夫妻双方的亲戚都在农村,条件也不好,“做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毕竟是女孩子,不放心”。
前几年,北京义务教育放开对外地户籍的限制给了她一些错觉:“我们就很侥幸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确实优秀并且有特长,德智体全面发展,加之我们努力为女儿赚钱做后盾,最后在北京参加高考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没想到又过了好几年,所有限制还是纹丝不动!”
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看似问题不大,但由于目前高考实行分省命题制,江苏的教材和北京大相径庭,“这就意味着丽丽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在北京上学,回到江苏还要重新适应,这个转换的时间和精力是孩子难以承受的。如果丽丽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话,以她这样的成绩考进一本大学是完全不成问题的,现在如果回江苏考试,她很可能只能上一个三本学校甚至是专科,这多么不公平!只是因为户籍制度,她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甚至因为这样的高考,她的人生可能就被毁了!”
一位家长指出了像丽丽这样的孩子的三种出路:“在高考户籍限制下,我们这些孩子的未来是什么?一种是被出国,一种是被留守,还有一种是提前辍学。”
异地高考的民间努力
从2005年起就有家长开始进行努力,一些家长走上北京街头,发放传单,向市民征集签名,寻求对“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支持。他们甚至还建立了“我要高考”网站,作为维权的平台。该网站显示,截至12月6日,他们已经获得5.8万余名市民的签名支持。
他们也向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递交呼吁书,截至目前,他们已经连续10多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
日下午,部分家长甚至还组织召开了一个发布会,公布了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方案建议,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
这个被媒体称为“异地高考民间方案”的发布会,也得到了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多名专家学者的支持。
而就在此前的10月26日,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中国法学会教授郭道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等15人联名向总理上书,建议立即废止教育部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并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同时呼吁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
这两个事件,被视为呼吁异地高考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京籍家长与非京籍家长的论争
张女士当然非常支持对异地高考的呼吁,“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要公平正义吗,这就是社会中最简单的公平问题。”
她认为,不让异地高考有点像以前的“血统论”,户籍就是孩子的血统,“孩子应当凭借实力去竞争,而不是依靠户籍保护,这种保护是极不公平的。因为事实上它保护了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使得他们在骨子里有一种优越感,认为不用努力学习,考个中不溜也能在北京上大学。”
但王先生对此却不以为然:“如果要我对异地高考表态的话,我觉得这样反而是不公平。中国人口太多了,如果真放宽高考政策的话,可能有无数人要到北京参加考试,外地学生更能吃苦,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应试能力也要强于北京的考生,这样的话会有多少北京孩子吃亏?”
王先生表示:“我们当年到北京来奋斗打拼,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小孩儿能过上比别人强的生活么?如果政策说改就改,那我们之前的努力不就全部白费了吗?人都是自私的,哪些北京家长愿意这样!相对于异地高考生而言,拥有北京市户口的本地高考生占多数,理所应当要维护多数人的权益。”
他认为,教育公平问题只能逐渐改进,且不能忽视市民的生活舒适度。“现在北京交通对私家车限号了还这么拥堵,医院人满为患,连生孩子找个医院都困难,况且北京的人口已经超出控制目标,放开的后果是大家都不得安宁”。
这种争议早已延伸到了网络上。今年3月24日,在“e度教育论坛”上一个网友发帖称:“我代表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家长郑重声明不支持外地孩子在京参加中高考”,这个帖子竟然在这个小众论坛里获得7万多的点击率,有高达127页共计1260条回帖,双方所持观点跟张女士和王先生的差不多。
相对于非京籍随迁子女家长的积极态度和维权诉求,很多京籍家长虽然对异地高考持反对态度,却几乎无人愿意实名站出来表明态度。记者在论坛上尝试联系采访,但都被拒绝。
“高考洼地”成拦路虎
在张女士等人看来,北京市民之所以不愿意放开异地高考,无非是为了保持“高考洼地”效应,在她看来,这是北京推进高考户籍放开最大的难题。“所谓公平,最重要的是机会均等,北京之所以不愿意推进放开户籍就因为洼地效应的存在。谁都知道在北京上大学容易得多,在北京能上一本的分数,在有的省甚至连二本都上不了,有北京户口的人当然不会愿意放开这种特权。”
据《北京日报》报道,2011年北京本科录取率接近58.2%,比高考大省山东、江苏、广东、湖北等高出10多个百分点,比湖南、安徽等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很多拥有北京或上海户籍的家长担心,由于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省(区、市)际差异,一旦放开高考户籍限制,可能会造成大量人员的流入,出现大量的“高考移民”。
事实上,支持异地高考的学者也认同这一可能的情况,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在10月29日“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发布会上就表示,解决异地高考要先解决全国统一高考的问题,从根本上杜绝高考移民。否则,“会有前赴后继的问题到北京来,教育部无法左右,北京市政府不接受,(因为这)会使得人口无法管控,今年解决20万,明年可能会有200万人进到这个城市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教育资源发达,录取率高,为了保障本地户籍居民的利益,外来居民在这个问题的博弈上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然而,除了“高考洼地”外,即使一些“高考高地”也不愿放宽政策,熊丙奇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比如广东省,记者查阅广东2012年招生报名通知,上面规定凡广东省外户口的考生,一律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不得在广东借考。
“因为如果能借考,考生在哪儿录取是个问题,在分省命题制度下,高考分数不好折算,这种异地高考不现实。”熊丙奇说。
异地高考的门槛设在哪儿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据他了解,教育部已经开始制定方案,以回应异地高考这一民生问题。但他说,由于高考改革涉及诸多重大敏感社会问题,这个方案一定会做得很艰难,考验方案制定者的智慧。
目前,纯粹基于学籍上的异地高考还完全看不到松动的迹象,一些地区所做的改革,也是基于户籍制度上的。
“异地高考民间方案”虽然主张“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但也只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该方案表示,“考虑到历史形成的教育水平和高考录取率差异,为避免短期内人口输入地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设置一定限制条件,逐步放开城市新移民子女在经常居住地上学和参加高考”。
在该方案的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都表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完美的方案,却是最现实的方案。
曲相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最后要得到的是统一高考公平录取,让高考绝对与户籍脱钩,“我们赞成一步到位,但也得考虑现实”。
曲相霏说,她从私人渠道获得的非官方消息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大可能放开,反而可能会越来越紧,这跟教育部的想法并不一致。
2011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会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袁贵仁还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不会太长。
杨东平认为,不论是哪种方式,一定会有门槛设置,“就像移民国外一样,不论是技术移民还是投资移民,肯定会有条件限制。彻底放开的想法在价值取向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估计出于操作性上的考虑,在政策上会做一些限制,只是在操作细则上究竟如何考虑值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也认为,教育部虽然重视这个事情,但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有些地区人口输入多,有些输出多,地方政府会考虑当地资源的总量以制定应对方案。他认为,门槛设置应该会把下列因素作最重要考量:流动人口在输入地的居住时间长短、纳税情况以及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教育完整性。
青海首先试水异地高考
11月14日,青海省教育厅发布了一份名为《普通高考报名录取条件补充规定(暂行)》的文件,这份文件被视为全国第一份异地高考实施方案。
此前,根据青海省政策,省外落户人员子女必须符合青海省教育厅规定的“两五一三”条件,才能在青海省参加高考并参与青海省内外普通高校的录取。“两五一三”条件即: 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及考生本人户口一并迁入青海省满五周年;家长在青投资经商营业执照满五周年;考生在青海省就读高中满三年并从高中一年级起参加了青海省高中会考(学业水平考试)。
但这一次,青海省大大放宽了对“两五一三”条件的限制,比如,只要考生及家长在高考报名前已在青落户且学籍在高考报名前已转入青海,并且其原籍省(区、市)高考科目与青海高考科目一致(不一致则由省招办按照青海省高考分值进行折算),就可以在青海参加高考。因此,这也较好地解决了省外来青海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因高考报名条件所限不能参加高考的问题。
青海省招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雅拉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个政策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和经商人员的欢迎,也得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支持,“大家普遍反映都很好,我们没有听到负面的声音。”
不过,这个方案对外省来青人员的落户年限、在青就读年限、报考院校批次等方面也作了一些限制。如考生及家长在高考报名前落户青海不满一年且考生学籍在高考报名前转入青海并在青海就读高中一年以上者,虽能在青海考试,但只能参与青海省内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说,由于目前高职高专面临招生难题,相信对异地高考加以某种程度的放开会是常见的选择。
青海的方案依然是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今年比青海更彻底的方案曾出现在湖北省的一份文件上。据《楚天金报》今年8月13日报道,《2012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称:“户口在外省、但在湖北省内高中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高中三年学籍注册在湖北,均可在湖北省内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从2009年秋季入学、2012年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开始实行。此后的户口在外省、但在湖北省内高中就读的往届高中毕业生,持湖北省的高中毕业证,也可在湖北报名参加高考。”
然而,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湖北省的这份方案却因种种压力而未能付诸实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湖北本来就是“高考高地”,本省考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放开异地高考,势必会降低本地学生的录取机会。
他认为,就目前而言,完全无视户籍而基于学籍进行的高考改革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很难出现突破。(叶铁桥 陈熹)(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六中好吗?我想让孩子到六中上学,迷茫。。。。【蚌埠六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436贴子:
六中好吗?我想让孩子到六中上学,迷茫。。。。收藏
请各位把六中现在的情况说下,各方面的,谢谢!!!
挺不错的,来吧来吧
可以说的具体点吗?比如升学率、校风、学校环境、老师素质、社会舆论等等
直接这样跟你说吧,六中不是最严的,但一定是最好的,别听别人说六中乱。因为别的学校更乱。你想想蚌埠最好的俩小学的生源都来了六中。别的学校基本没有可比性了。
两年前的学生考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时候是全国第一,这次考二中一大半都是六中的
我想让孩子到六中,但是不一定行,因户口在古镇,学籍动不了,哎。。。。。
不来六中有你后悔的
六中怎么出了二楼这么个祸害……
可以办借读啊…六中啊,恩…绝对是全凭自觉。就好比实验加试,我相信我们学校是全市练的最少的,不像26中一直练到晚上12点…可我们却有一大堆满分的。我们的老师们大都个性鲜明,教学风趣幽默…我们的学校不会强求你在快考试之前一定要来学校听课,学校尊重你的选择。但你来了,老师们会一如既往的传授考试技巧…我校校园风气谈不上绝对的干净纯洁,但那也是在全市数一数二的风气正。都说学校是小型社会是染缸,我相信六中一定会在你女儿的生命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她的生命之花绽放的更加绚烂…
别的学校是累死累活地学,咱六中是玩儿着学啊
怎么说呢,六中的素质教育在蚌埠应该没的比吧,全面发展
是的,是的,六中老师各种友爱,活动各种多,全面发展!
9楼好文采……二中之前的初中部建立的现在的六中…六中之前是职教中心……六中年龄稍长一点的老师基本都是以前二中分来的,至于升学率什么的…不解释!怕伤了别的学校的自尊……
“我们的学校不会强求你在快考试之前一定要来学校听课”那是你们班……有些班级的孩子……不是没有人强求而是他们就不敢回家……我回家了那些天还被批斗了呢……
对于你这种考上实验班的人,他批你一下怎么了,你来不来都一个样,他发下牢骚怎么了,对于那些处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考不上重点的人,他是不是更得关心了?他批斗了又怎么了。
批的不是你……
登录6中网站,看公告栏内容,了解6中的历史、各种动态
我被批的还少么
再批几次也不多哟
让孩子上个学真不容易啊,找学校,学校说到教育局,找到市教育局,市教育局说到区教育局,找到区教育局,区教育局又说得市教育局办理,晕啊
虽然我不太喜欢六中,但不得不承认,六中,确实不错
六中老师都还不错,十一科老师只有一科老师是让人讨厌的v而且进来后成绩也不错,尤其是班主任,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和同学是好朋友v
去外省上学吧,如果有条件最好去上海或出国。
六中是很好,但千万不要摊到范勇当班主任,动不动就是500字检查,扔个垃圾没扔进去都要写,上课讲个小话就把你家长喊来了,我上个学期家长被喊来5次,我爸走之后跟我讲你们老师真无聊,多大点事就给我喊来了
回复4楼:这话我爱听
其实吧,六中就是很乱
回复26楼:必须得
29楼智商捉鸡
29楼智商捉鸡+1
登录百度帐号· 家长交流
<em id="authorposton15-11-18 11:28
&#22238;21
本帖最后由 仟小染 于
14:51 编辑
(此文内容进一步在原帖上加深)
学籍与户籍不一致(不在同一区),孩子小升初按哪个分?
外地小学毕业生就读武汉的初中,需要什么条件?
学籍在武汉但户籍在外地,对升学有什么影响?
………………
关于小升初如何升学的问题,总结过很多,今天又有人在问如何进武汉的重点初中,学籍、户籍又是怎样的?重要的事情要多说几遍!!!
武汉市小学升初中的途径分为,公办校“免试就近,划片对口”和择校两种,但大多数家长择校会选择民办,民办校通常采取“60%自主招生+40%电脑派位”来招生。
★武汉小升初对口是以学籍为主,还是户籍为主?
武汉小升初的入学途径主要有对口、优录、电脑派位(摇号)等,不管是何种入学方式,大多以学籍为主。但也有特殊的,比如武珞路中学,要求户籍、学籍都对口;比如青山区的,更看重户籍,所以共有三种对口方式。
【第一种】学籍对口。就是指不管户籍在哪里还是住在哪个区,只要你是在这个学校读书,都可以进这个小学所对口的的中学。(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情况)
【第二种】户籍对口。例如:(1)A是沈阳路小学的学生,按学籍是对口七一中学,但是A户籍所在地对口解放中学,A可以申请按户籍对口上解放中学。(2)B是汉阳区某小学的学生,户口在武昌区。小升初时,B可以在5月底(集中办理跨区手续时间段内)申请回武昌区户籍对口初中就读。
【第三种】双重对口首先要学籍是对口,然后要户籍对口。例如:武汉小学对口的中学有三所:武珞路、梅苑中学、25中。也就是说武汉小学毕业后可上这三所学校中的一所,但具体是哪一所就看你户口所在地了,如果你的户口是中北路,那么你的对口学校就是25中。
总之:学籍优先,户口其次。一个学校对口一个初中的时候,按学校对口。一个学校对口多个初中的时候,按户口对口。如果小学转学了,通常学籍也会跟着转到新学校。如果没有转,还是按照之前的学籍对口。
这样问题又来了,我要怎样知道自己对口哪个初中?
★怎样知道孩子是对口的哪个初中?
看对口划片表,大概每年6月会出来,而且会有小小的变动,所以年年都要关注。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生户籍、居住地或就读小学等因素,为每一名小学6年级学生划定入学片区。片区可按区域划分,如××路(号)至××路(号);也可按单位划分,如××小学。一名学生只能对应一个片区,城市学校每个片区内的学生原则上不少于15人。
对于已择校的学生,在升学时是否对应到就读小学所在地片区,由就读小学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若学生回户籍、居住地所在地就读初中,由学生户籍、居住地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受理、审核、划片。
2015武汉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对口服务范围&&区域幼升小对口服务范围小升初对口服务范围汉阳区江汉区点击查看东湖高新洪山区硚口区江岸区
★学籍和户籍不在同一区,若想回到户籍所在区参加电脑派位升学应如何操作?
电脑派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摇号。武汉市有摇号资格的学校有7所:一初慧泉中学、七一华源中学、六中上智中学、二中广雅中学、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十一崇仁初中、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原则上,摇号只接受本区范围内新生。在摇号中最终未录取的学生,可回原公办对口初中就读。
例:A是汉阳西大街小学的,户口在武昌区。A既可以直接在7月8日-10日报名参加武汉三初的摇号,摇号失败可以回西大街对口初中入学。A也可以在5月底办理跨区转学籍手续,申请回户口所在地入学,这样A就可以参加武珞路实验初中的摇号。如果在武昌区摇号失败,可以回武昌区指定的对口公办初中入学。
学籍在外区想回到户籍所在区参加派位学生需注意,跨区升学需要办理跨区手续。从往年小升初跨区手续办理的情况来看,跨区手续一般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统一办理,错过这个时间在想办跨区手续就很难了。首先要向所在小学申请,填写跨区表格、盖章,到小学所在区教育局盖章,在送到拟跨入区的区教育局去审核,办理成功后,7月中旬方可参加所在区的电脑派位。
具体流程:(1) 小学审批:由监护人向学生现就读小学提出申请,领取《跨区报名登记表》,填写完整,就读小学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审核跨区学生的户口簿、房产证(以下简称两证)等有效证件,并在《跨区报名登记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2) 跨出区教育局审批:学生监护人携带《跨区报名登记表》以及两证原件及复印件,到跨出区教育局办理跨出审批。(3) 跨入区教育局审批:学生监护人携带《跨区报名登记表》以及两证原件及复印件,到跨入区教育局办理跨入审批。(4) 审批完成后,学生监护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跨区报名登记表》分别送交跨出、跨入区教育局,以便核实名单、交换档案并登记信息进行分配。
★跨区择名办初中,是否也有办理跨区手续?例如,区内没有民办,但孩子成绩特别好,能被其他区民办优录,这样的情况还需不需要转学籍?但又不符合跨区的条件,怎么办?这个问题,无法确切回答。民办学校是否需要办理跨区,建议向具体的目标学校核实情况后决定。不过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跨区择校的学籍会很棘手。但对于牛娃,学校是怎么承诺的,还是需要家长去谈。
★在武汉读小学的外地学生,如何小升初?
首先要落户并去教育局确定学籍,然后择校方式就和武汉市的学生一样了。像华一寄宿这样的纯民办初中,可以全国招生,不受学籍的限制。
(1)学生已取得武汉学生学籍。学生可以享受武汉本地户籍学生一个待遇,比如一起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一起参加中考等。中考填报志愿、分配生录取时,他们与“城里伢”享受同等待遇。
(2)学生未取得武汉学生学籍。家长可以拿着学生平时成绩(素质手册、杯赛证书之类的)到相关中学谈判,谈判成功交一笔赞助费就可以入读了。
关于摇号,你若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只有一初慧泉中学、七一华源中学、六中上智中学、二中广雅中学、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十一崇仁初中、武汉第三寄宿中学这7所中学可以摇号,华一寄、武钢实验也是民办,为什么不能摇号?今年,武汉市民办初中招生全部实行“湖北省小升初招生管理平台”网上报名,不再到校报名。报名时间统一为7月8日至10日,不得设置报名资格条件限制。每位学生只能选报1所,重复报名无效。民办学校原则上在本区范围内招收新生。武汉7所民办初中:武汉二中广雅中学、武汉六中上智中学、武汉七一华源中学、武汉一初慧泉中学、武汉市十一寄宿初级中学、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和武汉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
★为什么只有上面的7所民办校可以网上报名?华一寄和武钢实验呢?民办校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原本的公参民的那些民办学校(占用了公办的资源和老师)——原则上区内招生,参与摇号。
武珞路实验,71华源,2中广雅,6中上智,汉阳三初,一初慧泉,十一崇仁都是这一类。这些学校占用了区内公办的资源和老师(例如二中广雅还占用着公办的校区)。这几个学校原则上本区内招生,而且针对本区有摇号,毕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占用了区内的资源,也需要相应为区内做出贡献,这几个学校原则上区内招生,除非学校承诺学籍,否则要自己搞定。择这样的学校不会影响分配生资格。
第二类:纯民办的学校——不参与摇号
像华一寄,钢实验,美加这样的名办校可以面向全市甚至面向全省招生,不参加摇号,也不受学籍、跨区的影响,纯民办也并未占用区内公办老师的资源。
第三类:私立学校——不享受分配生
通过学校的测试即可入学,基本不受教育局各种政策的影响,但是也没有分配生之类的优惠政策。例如:枫叶,大方,为明等。PS:另外,外校也是比较特殊的学校:
1、首先外校是武汉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不是民办校,所以民办校招生方法不适用于武汉外校;
2、有自己独立的招生方式和录取方式(优先提档权);面向全市招生,考上外校不需要担心学籍问题。
★已被学校优录是否还需要在小升初管理平台报名?
需要,即使已被提前优录,学校通常都会要求区内的孩子参加网报,因为被摇中了,学校又多一个自主招生的名额指标,区外没办理跨区的孩子若被优录,要跟学校谈好学籍问题。今年上智六中一些优录的孩子因为没有网报,而被老师拒收择校费。按照政策规定,不光是摇号的要报名,对口学校也要填写,当然只有一个对口学校,不用填写也可以默认对应到对口学校,所以建议大家都按要求填写。
武汉市民办初中学校招收新生网上报名的具体办法与程序如下:1、学生或家长登录“湖北省小升初招生管理平台”,网址:。2、家长或学生用国网学号、身份证号和姓名注册,认真填写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以便录取学校与家长联系。3、注册成功后,家长或学生可用小升初平台所给的用户名与密码登录。4、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8-10日,家长要认真学习“告家长承诺书”,并认真填报志愿。每名学生只能填报一所民办学校,最后完成申请志愿的确认提交工作。
★小升初管理平台到了确认录取学校的时间还是一片空白怎么办?今年多个区的家长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过了确认录取学校的时间,招生平台录取学校的信息迟迟不更细,仍是空白,打电话咨询要不无人接听,要不说是值班人员自己不知道具体情况。只要大家确定已网报成功,就不用太担心,那个时间段工作人员正好在放假中,所以更新不及时,但不会影响你去学校。
想了解武汉小升初最新动态,相关政策解读,杯赛竞赛快讯关注我(下方二维码)一切尽在你“掌”握中!
qrcode_for_gh_fbd_258.jpg (19.71 KB, 下载次数: 11)
11:30 上传
鲜花鸡蛋&&在 02:25&&送了2朵鲜花&&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20, 订阅: 0
width:100%">
懒羊羊的飞一般
感谢分享!
width:100%">
懒羊羊的飞一般
width:100%">
本帖最后由 仟小染 于
11:45 编辑
关于民办初中网上报名的相关困惑及解答:
今年,武汉市民办初中招生全部实行“湖北省小升初招生管理平台”网上报名,不再到校报名。报名时间统一为7月8日至10日,不得设置报名资格条件限制。每位学生只能选报1所,重复报名无效。民办学校原则上在本区范围内招收新生。武汉7所民办初中:武汉二中广雅中学、武汉六中上智中学、武汉七一华源中学、武汉一初慧泉中学、武汉市十一寄宿初级中学、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和武汉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
★为什么只有上面的7所民办校可以网上报名?华一寄和武钢实验呢?民办校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原本的公参民的那些民办学校(占用了公办的资源和老师)——原则上区内招生,参与摇号。
武珞路实验,71华源,2中广雅,6中上智,汉阳三初,一初慧泉,十一崇仁都是这一类。这些学校占用了区内公办的资源和老师(例如二中广雅还占用着公办的校区)。这几个学校原则上本区内招生,而且针对本区有摇号,毕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占用了区内的资源,也需要相应为区内做出贡献,这几个学校原则上区内招生,除非学校承诺学籍,否则要自己搞定。择这样的学校不会影响分配生资格。
第二类:纯民办的学校——不参与摇号
像华一寄,钢实验,美加这样的名办校可以面向全市甚至面向全省招生,不参加摇号,也不受学籍、跨区的影响,纯民办也并未占用区内公办老师的资源。
第三类:私立学校——不享受分配生
通过学校的测试即可入学,基本不受教育局各种政策的影响,但是也没有分配生之类的优惠政策。例如:枫叶,大方,为明等。PS:另外,外校也是比较特殊的学校:
1、首先外校是武汉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不是民办校,所以民办校招生方法不适用于武汉外校;
2、有自己独立的招生方式和录取方式(优先提档权);面向全市招生,考上外校不需要担心学籍问题。
★已被学校优录是否还需要在小升初管理平台报名?
需要,即使已被提前优录,学校通常都会要求区内的孩子参加网报,因为被摇中了,学校又多一个自主招生的名额指标,区外没办理跨区的孩子若被优录,要跟学校谈好学籍问题。今年上智六中一些优录的孩子因为没有网报,而被老师拒收择校费。按照政策规定,不光是摇号的要报名,对口学校也要填写,当然只有一个对口学校,不用填写也可以默认对应到对口学校,所以建议大家都按要求填写。
武汉市民办初中学校招收新生网上报名的具体办法与程序如下:1、学生或家长登录“湖北省小升初招生管理平台”,网址:。2、家长或学生用国网学号、身份证号和姓名注册,认真填写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以便录取学校与家长联系。3、注册成功后,家长或学生可用小升初平台所给的用户名与密码登录。4、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8-10日,家长要认真学习“告家长承诺书”,并认真填报志愿。每名学生只能填报一所民办学校,最后完成申请志愿的确认提交工作。
★小升初管理平台到了确认录取学校的时间还是一片空白怎么办?今年多个区的家长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过了确认录取学校的时间,招生平台录取学校的信息迟迟不更细,仍是空白,打电话咨询要不无人接听,要不说是值班人员自己不知道具体情况。只要大家确定已网报成功,就不用太担心,那个时间段工作人员正好在放假中,所以更新不及时,但不会影响你去学校。
width:100%">
感谢楼主分享,之前也在困惑华一寄怎么不摇号列
width:100%">
解惑解惑~及时雨啊~一直对小升初的政策不是很理解,这篇帖子很实用~虽然还有几年,但提前了解、提前准备总没有错滴~谢谢分享!
谢谢关注哦!&
width:100%">
fangrong2000
认真阅读了。谢谢分享!
谢谢关注!&
width:100%">
潘多拉之神
很想知道,武汉学籍,外省户口,高考里又有什么条件?我们是华一学籍,高考需要转户口吗?
高考是在学籍所在地考试&
width:100%">
yingzi9988
谢谢分享& && && &
width:100%">
谢谢分享,认真理解一下
width:100%">
bolishuizao
谢谢分享,先保存了
width:100%">
为什么没有武昌区啊,能不能加一下武昌区的信息,谢谢楼主了
width:100%">
好详细的解说,谢谢小染
width:100%">
width:100%">
width:100%">
bluesea0108
width:100%">
收藏了,以后备用
width:100%">
感谢分享!
width:100%">
请问,符合跨区的条件,但错过了跨区的时间,最后,想到外区上初中,如何解决?
width:100%">
地址:湖北武汉武昌区积玉桥金地国际花园别墅区TH7-101&电话:027-(周一至周六09:00~18:00)&传真:027-&&值班QQ: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子买房,父亲转户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