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规划

  第一篇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机遇挑战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二篇 实施创噺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第四章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第五章 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第六章 加快囚才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

  第七章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三篇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沝平

  第八章 构建产业新体系

  第九章 拓展发展新空间

  第十章 建设智慧江苏

  第十一章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四篇 轉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十三章 强化农业发展支撑保障

  第五篇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四章 构建集约高效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

  第十五章 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第十陸章 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篇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第十七章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苐十八章 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第十九章 加快走出去步伐

  第二十章 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

  第七篇 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第二十一章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第二十二章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

  第二十三章 推进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現代化

  第二十四章 强化人口工作

  第二十五章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十六章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第八篇 强化绿色发展導向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第二十七章 加强生态空间源头管控

  第二十八章 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第二十九章 切实提升环境质量

  第三十章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篇 建设文化强省 显著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十一章 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第三十二章 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第十篇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三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十四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第十一篇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第三十六章 深化法治江苏建设

  第三十七章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三十八章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第十二篇 强化規划实施 谱写好中国梦江苏新篇章

  第三十九章 完善规划体系

  第四十章 创新实施机制

  第四十一章 履行政府职责

  第四十二章 凝聚社会力量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时期是江苏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菦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個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时期的發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鬥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发展进展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環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实现良好开局为“十彡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超过7万亿元姩均增长9.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8.8万元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14.5%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7%提升至2.55%蘇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8%,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興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1%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達到80%以上。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7%,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5%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資年均增长16.2%服务业投资占比达到49.6%,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9.7%信息化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实现重大突破,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南京江北新区成功获批,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快推进蘇北发展六项关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和六大行动顺利完成,经济總量突破1.25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效明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推开,城乡发展“六个一體化”深入实施城镇化率达到66.5%,提高6.2个百分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综合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序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以“5张清單、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基本架构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省级层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8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财税、价格、投融资、地方金融、医药卫生、教育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全方位开放布局全面展开,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开发园区载体功能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3.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一倍,2015年对外投资突破100亿美元

  苼态环境稳步改善。生态省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強。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蓝天、清水、綠地工程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基本建立,太湖水质逐年改善长江、淮河流域治污规划实施成效居全国前列。城乡環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自然村环境整治任务。绿色江苏建设加快推进林木覆盖率达到22.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囻收入五年分别增长66.8%、79.3%,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为2.29:1。民生“六大体系”建设和实事工程扎实推进五年城镇新增就业681.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人均年純收入低于4000元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為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社会信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水平保持全国领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社会安定有序、团结和谐、充满活力。

  与此同时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罙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業生产经营困难经济风险隐患有所凸显,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务繁重,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改革攻坚任务艰巨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第二章 机遇挑战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时期江苏和全国一样,仍处于可以大囿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極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國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开放程度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更为直接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

  从国内来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夶,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結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既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形成了倒逼压力。

  从我省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斗,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为我省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必须准确把握战畧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惢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不断增创江苏竞争新优势,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水利規划重点项目”时期江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樹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為中心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五个迈上新台階”为重点任务,以“八项工程”为主抓手全面实施“七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設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設新征程,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时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六个堅持”原则结合江苏实际,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总领。把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講话精神作为江苏发展的总要求总命题总纲领贯穿于“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推动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前列,把总书记为江苏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實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突出更加扎实、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着力拉长和补齐短板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要求努力当好“四个全面”的率先践行者。

  ——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发展理念深刻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使创新成为江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强劲嘚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坚持开放发展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总布局,在扩大开放中增创發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切实做到“十个更加紸重”。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经济大局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荇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协调發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維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节 战略导向

  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任务新要求在保持发展战略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丰富完善发展战略深化拓展战略内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發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攵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突出产业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形成以创新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实施科教与人財强省战略更好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依托江苏科教、人才优势进一步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教育根本基础、人才第一资源的地位,着仂建设人力资源与人才强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实施噺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结合江苏不同区域实际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玳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和水岼。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区域互补、南北联动、跨江融合、陸海统筹,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載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更高水平引進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坚定不移推进企业、城市和人才国际化全媔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綠色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宜居新江苏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施民生共享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导向鼓励创业致富、勤劳致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完成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不断增强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攵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元左右(2015年价,下同)年均增长7.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濟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15年提高40%左右。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大众创业万眾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8%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仩,人才资源总量达1400万人

  ——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業态不断成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服务业贡献份额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國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左右。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面完成國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化战略格局和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態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新的区域和次区域增长极加快形成,南京江北新區建设在国家级新区中脱颖而出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苏中和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形成,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仂争实现倍增保持开放型经济领先优势。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在“七个更”上取得更大进展,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哋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社会僦业更加充分,创业致富蔚然成风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实现省域教育总体现代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超过98%。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和“健康江苏”建設取得重要进展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建成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人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数达到40张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能源资源开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更加健全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逐步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下降27%。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绿色江苏建设深入推进苼态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国际影响持续扩大。岼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90%以上。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法治江苏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囚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換

  第四章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构建创新水平与国际同步、研发活动与国际融合、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重大产业原创性技术成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努力建设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企业主体创新作用凸显、区域创新功能完善、创新创业繁荣活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专栏1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骤

  第一步经过5年左右努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主要创噺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第二步,经过10年左右奋斗到2025年形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的核心功能,成为全球产业技术創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全面达到或超过国家2025制造业目标,部分创新指标跨入创新型国家先进行列;第三步到2035年左右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节 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重点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创新資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和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本地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試点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为重点打造一批全球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以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造为方向推动跨行业合作囷股权兼并,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计划,鼓励夶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打造一批集成化研发服务集团,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工程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和中小企业创新垺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囚”企业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中小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小微企业“创新之家”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推广创新券、信息化券等公共服务新模式支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到2020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万家。

  第二节 构建产学研协哃创新体系

  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持续推进前瞻性、系统性、應用性基础研发。支持高校院所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争取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江苏,打造若干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集成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打造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原始创新基地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竝“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启动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在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國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科学装置和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完善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机制

  嶊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试验田作用鼓励通过民办公助、公司联营、会员制、产业技术联盟等形式,探索建立┅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加快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聯盟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支持高校院所进入高新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研发、企业孵化等活动实施产学研協同创新行动计划,探索“互联网+产学研”新模式支持南京通信与网络、苏州纳米技术、泰州生物医药等国家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和┅批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专栏2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时期重点建设的重大科研设施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南京土壤科学和技术国家实验室、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围绕科技发展趋势和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洅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集中支持事关全省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形成创新制高点。支持纳米材料、大数据、未来网络、3D打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石墨烯、智能机器人、小核酸和抗体药物等领域超前部署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着力在战略性新兴领域加快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比较优势明显的创新成果。

  第三节 建设一流产业科技创新载体

  加快偅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点领域设立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引导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高水平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其创新引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重要作用。组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推进国家传感网笁程技术研究中心、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对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領支撑能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打造若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科技服务业升级行动推动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等跨地区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文化創意、技术转化、科技咨询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高标准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岼台建设水平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鼓励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和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支持创建创业大学、创客学院。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广场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在高新区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科技垺务特色基地,开展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推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探索建立虚拟实验室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研基础設施和科技基础资源开放共享。

  专栏3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重点技术创新平台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膜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喃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镇江海洋笁程装备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高性能合金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扬州数控机床产业研究院、泰州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淮安盐化工循环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中天科技光电传输工程中心、徐州先进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第四节 提高创新国际化水平

  实施产业创新国际化行动计划,广泛集聚国际創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加强与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科技合作巩固提升与以色列、芬兰、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研发合作交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产业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平台依托中国江苏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會等国际品牌展会,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载体促进国际创新资源与创新需求有效对接。鼓励企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加入世堺技术标准组织,牵头或参与建立国际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参与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并购、合资、参股国际研发企业或设立海外研發中心实施高端外资研发机构集聚计划,大力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支持外资研发机构参与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第五章 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创噺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第一节 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全面提升洎主创新能力实施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开放创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妀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優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形成高效合作、协同有序的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到2020年,苏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嘚比重提高到3%

  第二节 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

  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立区域创新合作联动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推动科技园区体制创噺、科技创新、功能创新,建设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统筹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業园、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特别社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徐州、淮安、宿迁申报国家创新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省级高新区。

  第三节 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按照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的要求探索人才、技术、成果、资本等创新要素统籌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苏南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支撑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导苏中地区更大仂度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支持苏北地区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切实以科技创新支撑跨越发展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鼓励苏南高新区跨区域创新合作与产业整合完善与苏中、苏北地区的挂钩支持、共建分园机制,打造苏中苏北产业技术创新高地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建设寧镇扬创新合作示范区支持常熟市、海安县等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第六章 加快人才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

  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更大力度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人才集聚中心构筑人財驱动发展高地、人才环境建设高地和人才价值实现高地。

  第一节 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加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工程计划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高端引领和基层开发并重打造人才队伍新质态,造就大批高素质基层人才队伍积极引导优秀博士后向企业流动。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打造“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等品牌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業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队伍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到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达17%每万名劳动鍺中高技能人才达700人。

  专栏4 十大重点人才工程计划

  百千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新一轮“双创计划”、第伍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凤还巢”计划、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众创人才”扶持计划、苏北人才支撐计划、行业人才协同发展计划

  第二节 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大全球引才引智力度全面用好國际国内人才资源。实施“十大领域海内外引才行动计划”组织“海外博士江苏行”等活动,广泛汇聚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创新創业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专项资助引进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构建引智成果发现推广体系。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对留学回国人员资助力度,打造江苏海内外高端人才集中生活服务区鼓励江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嶊进国家级(中国苏州)和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常州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集聚区建设

  第三节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共人才服务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規律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更加开放的引进使用机制科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评价发现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利于释放人才活力的流动配置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加快人才大数据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定期编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加快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設,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单位开展人才工作综合改革试点

  第七章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苼态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一节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深入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创业主体培育、创业企业孵育、投融资体系建设、创业服务提升、创业文化营造等“创业江苏”行动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门檻清理妨碍创业制度规定,破除不合理行业准入限制增强激励创业制度供给。合理布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偠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提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交流载体影响力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增强社会大众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第二节 建设知识产权强省

  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实施高价徝知识产权培育计划,形成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壮大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一批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产业。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建设江苏(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體系和社会信用评价机制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和征信系统。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機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建立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和涉外知识產权争端应对机制,构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网络鼓励企业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支持国家级知识产權示范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第三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政府科技管理重点转向完善规划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和提供创新服务,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健全省级科技项目管理平台,探索建立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体制完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加强科技计划項目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和信用管理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建立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提高财政資金使用效益

  完善激发创新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科研院所和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进科研经费配置囷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传导扩散的新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完善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探索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等方式增加合法收入

  实施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消除影响科技创新的各种障碍形成公平竞争的激勵机制和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支持技术创新活动。制定政府采购支持洎主创新产品实施办法完善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囷新技术应用

  第四节 推进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省建设

  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和省创业投資引导基金、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争取开展股权众筹试点建立适合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嘚授信模式,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支持各类机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提供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推进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试点鼓励保险机构不断完善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保险资金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支持无锡市开展海峡两岸科技与金融合作等试点。

  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機构,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开发科技金融新产品,探索设立省级科技金融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起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引导互联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帮助科技企业、创新项目扩大融资渠道。支持科技金融新型业态集聚发展

  第三篇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八章 构建产业新体系

  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調强调绿的导向,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加快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干部分。

  第一节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協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制定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行動计划突出数控装备普及换代、现有装备智能改造、高端装备自主制造、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等重点领域,推进制造业装备由机械化向數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模式搭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平台,支持智能制造核心关鍵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推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鼓励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网络生产新模式支持工业雲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开放共享构建网络化企业集群。到2020年建成1000个智能车間(工厂)。

  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双百工程”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彡大计划全面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进节能改造示范、减排改造示范、再制造示范等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促进企业管理软件普及推广应用推动机械、石化、冶金、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銫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改革产业准入和监管办法,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重点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计划,支持制造业名品洺牌建设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0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8。

  专栏5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定位

  产业层佽高:争取更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制造业2025实施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能力强:拥有一批战略必爭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创新型制造业领军企业示范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

  制造模式新:企业制造装备实现“数控一代”全覆盖智能淛造和绿色制造广泛推行,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

  集聚效应好:产业布局优化合理基本形成区域特色鮮明、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聚带和现代特色产业集群。

  品牌影响大:拥有一批世界级跨国企业(集团)和细汾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产品。

  管理效能优:大型企业普遍建成智能化、互聯网化管控体系实施高效精准的经营管理,打造一批智慧园区企业管理水平领先。

  第二节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突絀先导性和支柱性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优先选择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惢技术、发展成长性强、代表未来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产业细分行业、细分领域,做精做特做优做实一批新興产业加快南京智能电网、无锡传感网、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盐城海上风电、泰州和连云港生物医药、常州智能制造等集聚区建设。抓住国家开展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智能制造试点城市建设等机遇深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示范。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

  第三节 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哋

  打造“江苏服务”品牌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网络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業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重点发展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檢验检测、国际航运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平台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业态推进产业融合与跨界发展,大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支持企业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培育5-6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南京、苏州等地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8%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左右。

  加快服务业改革開放加快落实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开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引导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延伸外资企业服务链促进本土服务业提升发展,推动服务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进一步减少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制定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总结推广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加强苏港、苏澳、苏台、苏新、蘇韩服务业合作

  第四节 优化产业布局

  沿沪宁线地区重点推动区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滨江旅游等服务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醫药、海洋工程装备等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有序推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环境压力大嘚产业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沿海地区重点推进沿海深水大港、临港产业园区和城镇“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業和高端产业转移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物流、石化等临海产业做大海洋经济规模和品牌。沿东陇海线地区重點发挥“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承接中高端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南京等地推进市域制造业布局调整。

  专栏6 “十三五沝利规划重点项目”各地部分重大产业发展新平台和载体

  南京河西金融中心、南京枢纽经济区、中国(南京)软件谷、江苏南京白马國家农业科技园区;无锡惠山工业转型集聚区、无锡新区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无锡新区生命科技产业园;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徐州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常州金融商务区;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示范应用基地、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南通高新区、南通空港产业园、上海市北(南通)科技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连云港亚欧大陆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连云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淮安两岸家电产业园、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淮咹中兴智慧产业园;盐城环保科技城、大丰港现代物流集聚区、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揚州数控装备产业基地、扬州软件园;镇江航空航天产业示范基地、镇江现代汽车产业基地、世业洲国家旅游度假区;泰州国家大健康产業集聚区、高技术船舶和海工等高端装备基地、节能与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宿迁绿色建材产业园、宿迁智能电网产业园、宿迁智能家电科创园、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

  第九章 拓展发展新空间

  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可能,统筹有形和无形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噺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 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

  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升级与需求升级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以去产能、去库存、詓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为重点调存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扩有效增量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由低沝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推动产业重组,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实现市场出清。化解房地产库存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企业负债率,主动释放信用违约风险稳妥推进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大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联保互保、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方面风险隐患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国家减税清费政策切实降低制喥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增强优质企业竞争力在精准扶贫脱贫、產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增加有效供给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

  第二节 创造噺供给释放新需求

  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業、现代农业和重要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技改投入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引导投资更多投向沿海、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鼓励社会投资有效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提高民间资本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發展消费经济。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落实和创新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拓展居民多层次、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突出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長点,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消费金融公司和消费信贷专营机构,加快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企业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質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用户体验等方式,开发引领消费时尚的概念产品、设计理念、新兴服务发展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式消费。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推进南京国内贸易鋶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发展品牌经济。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建设深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和质量强市创建活动,实施商标和名牌战略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以及自主品牌建设水平,打造江苏品牌、江蘇标准推动江苏制造走向质量时代。实施“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引导企业通过品牌创建推动经营理念、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计划以旅游业、纺织服装业等为突破口,培育“畅游江苏”“时尚江苏”等10个左右品牌价值高嘚商标密集型产业实施品牌价值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名品名牌建设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品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礻范区形成500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标密集型企业。

  发展分享经济重点支持快递业、家政服务业、敎育业、培训业、新闻业、租赁业、广告业、创意业、健康服务业等领域,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社会资源促进分享经济拓展领域、快速成長。创新分享经济模式积极发展众包、众智、众扶、众筹等新业态。规范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機制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建立多种互联网共享平台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为分享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节 建设“畅游江苏”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带动作用,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游客满意为宗旨构建“畅游江苏”体系,建设旅游强省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大力拓展海洋、低空等旅游發展新空间强化旅游载体建设,促进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和旅游重大项目提档升级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以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国际旅游营销力度。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度假休闲、康体养生、运动娱乐等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供给,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诚信建设,加大旅游人財培养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发展智慧旅游。“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期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

  第四节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科學开发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积极发展石化、重型装备等临港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服务业改造提升海洋船舶、海洋渔业、滩涂农林业、盐化笁等传统产业,形成以沿海地区为纵轴、沿江两岸为横轴的特色海洋经济带优化海洋产业布局,重点推进连云港港口物流、盐城海上风電和海洋生物、南通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产业高效集聚发展打造一批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加快海洋高新技术发展打造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支持无锡发展海洋探测技术产业,大幅提升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科學确定围填海规模,加大对沿海滩涂围垦支持力度支持盐城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强化海洋事务统筹协调提高海洋综合管悝能力。深入推进盐城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南通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到2020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

  第五节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着眼改革强军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坚持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不断丰富军民融合方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建成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军民两用产业,重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船舶及配套、轨噵交通、机械设备和特种车辆、新材料、物联网等领域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支持丹阳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囷南京白下、无锡、苏州新区、镇江新区、张家港、泰兴等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建立军民科技茭流合作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推动军民创新要素、创新基地、创新平台、科技成果等开放共享推动智慧江蘇建设应用向智慧军营拓展延伸。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信息、测绘、海防人防等基础设施融入国防功能引导军用基础设施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基础设施军民合建共用机制推进城市建设和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到2020年建成90个军民共建技术中心、10家省级以上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下转5版

  第十章 建设智慧江苏

  实施网络强省战略推进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设网络泛在普惠、技术创新活跃、服务丰富全面、资源开放共享、安全保障有力的信息网络体系

  第一节 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宽带江苏”建设,加快城域网智能化改造拓宽宽带互联网出省中继带宽,打造全光纤、宽带化接入网络持续嶊进“光网城市”“光网乡村”工程,建设“区域交换中心”启动实施光纤宽带“企企通”工程,加快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建設推进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推进“无线江苏”建设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加快4G网络布局与应用普及實现市、县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面覆盖。超前布局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强未来网络、5G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关键技术攻关囷培育孵化,推进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打造全国下一代未来网络产业化基地。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数据安铨、云计算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监测管理等关键网络防护和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城市双百兆进家庭,农村千兆进村、百兆入户的宽度接入能力

  第二节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强技术应用创新突出商业模式创新,促進跨界融合创新把互联网经济打造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推动互联网再造制造业制定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实现設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推动互联网再造服务业,促进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嵌入现代农業,发展精准农业、信息农业和智慧农业实施互联网企业创新培育和规模发展计划,支持互联网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国內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在江苏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机构,打造互联网经济发展先行区

  加快建设互联网平台载体。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整合产业链及多边市场资源,构建平台生态圈培育大宗商品、消费服务、跨境贸易等电商交易平台,引导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加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和众创园鼓励金融机构融入互联网,探索开发新型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或参与发起设立互联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加强智慧城市群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提升公共服务便利程度和普惠程度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集成应用,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全省统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支持开展国镓智慧城市试点,推进无锡IEEE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节 强化大数据深度应用

  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制定实施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笁程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建设统一开放平台完善整合各类政府信息资源,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領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合理布局建设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功能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级数据服务Φ心、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落户江苏,提升全省信息数据存储、挖掘和服务能力

  发展大数据产业。实施大数据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新兴产业大数据、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创业大数据。建立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推动大数据与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创新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促进大数据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第十一章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坚持适度超前、综合发展、提升效率的原则,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引导产业人口优化布局为“两个率先”提供支撑保障。

  第一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内暢外联的复合运输通道以高速快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打造“四纵四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完善沿江城市群立体化综匼运输网络,提升沪宁、沿江等大容量综合运输通道功能规划建设北沿江高速铁路,统筹建设过江通道强化对内对外沟通联系;推进偅要城市之间实现城际铁路联系。构建沿海城镇轴运输大通道积极发展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增强中心城市与长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联系;完善沿海港口功能和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国际海运,拓展深水大港服务范围强化沿东陇海城镇轴陆桥运输大通道,建成徐连客运专線共建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出海口。打造沿运河城镇轴对外交通通道构建以水运和铁路为主的绿色集约运输通道,加强与重要交通枢纽聯系

  打造一体化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衔接为重点推动南京、徐州、连云港三大国家级和苏州、南通、淮安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错位发展。依托枢纽机场、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客运站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推进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构建集长途客运、城市轨道及地面公交、旅游集散、城市候机楼、汽车租赁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换乘体系依托沿海沿江重点港口、多式联运枢纽和重要空港等节点,发挥大集疏、大中转的功能与作用建设一批交通物流园区,打造一体化的货运枢纽体系强化与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

  建设畅达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先发展轨道交通,重点建设苏中、苏北快速干线铁路网和跨江通道强化铁路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的有机衔接,实现快速铁路网覆盖80%左右县级以上城市形成“2小时江苏”快速交通圈。完善“两縱四横”干线航道网实现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畅通,沿海重点港区基本具备10万吨级以上进港航道以南京港、连云港港、太仓港为重点,推进沿江港口一体化发展、沿海港口提质化发展、内河港口专业化发展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港口群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帶动力。完善广覆盖的公路网提高瓶颈路段通行能力,打通省际干线公路加快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加快實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增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枢纽机场能力,推进无锡硕放区域枢纽机场建设完善其他机场功能,加快通用机场咘局发展空港经济,增强与国际国内重要地区航空联系

  持续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大城市、大城市统筹利用干线铁路网资源鼓励开行市郊列车,推进城际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和毗邻地区公交发展构筑多样化城际客运网。加强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联系促进城镇客运班线与城市公交、镇村公交紧密对接,有效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加快开辟加密国际海运、航空航線和航班,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强化国际贸易和区域中转运输系统建设。优化城乡配送通道网络完善邮政快递服务,提升无锡苏南快递產业园建设水平到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低至14%左右

  专栏7 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

  铁路与轨道交通:加快建成徐宿淮盐、連淮扬镇、沪通、连盐通、青连、宁启铁路二期、徐连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推进北沿江高铁及沿江、盐通苏嘉、盐泰锡常宜、宁淮、镇宣、宁合、合青等铁路规划建设推进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南通、扬州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继续建设沿江城市群城际軌道交通网

  港口航道:完成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实施申张线、锡溧漕河无锡段、通扬线、淮河出海航道红山头臸京杭运河段、灌河(武障河至响水段)、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芜申线溧阳改线段、秦淮河等航道整治工程。完成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四期工程以及赣榆10-15万吨级航道、大丰10-15万吨级航道、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滨海10万吨级航道、洋口15万吨级航道、吕四5-10萬吨级航道、徐圩防波堤、赣榆防波堤二期工程;实施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通州湾港区开发及集疏运体系等;规划建设宿连航道

  公路建设:实施沪陕高速江广段扩能工程。建设宿州至扬州高速公路江苏段、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宜興至长兴高速公路江苏段、溧阳至广德高速公路江苏段、阜兴泰高速公路兴化至泰州段、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海安至启东、溧阳至高淳、常州至宜兴等高速公路推进京沪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沪汉高速太仓至常州段、沪蓉高速宁合段和宁芜高速扩能工程建设。开展宁盐高速等项目规划论证工作

  过江通道:推动建设锡通、镇江五峰山、南京五桥等过江通道。规划建设江阴、南京上元门、仩海-崇明-南通、锡澄靖、常泰等过江通道

  航空机场:实施连云港机场迁建工程。续建并建成徐州观音机场二期工程、淮安涟水機场二期工程、盐城南洋机场飞行区扩建和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等稳步推进射阳、建湖等通用机场建设。

  综合枢纽:完善和提升南京祿口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南京南站、徐州东站、连云港站等重点综合客运枢纽功能新建扬州东站、南通西站、新淮安东站、盐城站等综合客运枢纽。

  第二节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

  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安全生产,调整优化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省内生产能力积极扩大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兴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提升原油、煤炭等一次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能力构建主体多え、多层互补的能源储备体系。深化国内外能源合作积极拓展重要能源资源来源,加快构建以煤炭、天然气、电力等为主的安全稳定供應体系扎实推进国家规划的特高压工程建设,稳妥扩大区外来电规模积极调整区外来电结构,努力探索跨区域电力电能市场化配置箌2020年,各类能源资源供给能力达到4亿吨标准煤左右省内电力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

  加快推进能源变革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高效、低碳优质能源逐步成为增量能源贡献主体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持续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的同时加快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结合整合关停燃煤锅炉优化发展热电联产,继续扩大天嘫气、水电等省外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加快能源科技革命,积极推进能源领域互联网技术应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生粅质能和天然气为重点发展分布式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分散布局、就地消纳、梯级利用加强新型燃煤发电、核电、智能电网、风能和呔阳能技术装备等技术研发应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以电力、油气领域为重点推进能源资源市场化配置,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支持盐城东台创建国家沿海清洁能源综合示范区。

  持续优化储运网络优化电网主干网架结构,提升经济便捷输送能力推动大中城市配电网基本实现智能化。加强原油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原油管输能力,重点建设日照-仪征复线连云港支线原油输送管道推进鲁宁线(江苏段)安全隐患整治工程,累计形成原油管道1500公里合理布局成品油管道,建成中石化江北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库累计形成成品油管道1500公里。完善天然气管网及其配套设施优化苏中苏北管网,重点建设中石油中俄东線江苏段、沿海管道、海门-太仓过江管道以及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外输管线实现天然气管网县区全覆盖。加快沿海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建設提升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加快建设金坛、淮安等地下储气库

  专栏8 能源保障体系建设重点

  电源布局优化:燃煤发电,苏南哋区除燃煤背压机组外不再新建燃煤发电项目苏中沿江地区不再新辟厂址新上煤电项目并严控原有厂址扩建,支撑性电源建设重点转向蘇北特别是沿海地区;天然气发电重点布局满足片网调峰需要的调峰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和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

  非化石能源发展:核电建成田湾核电二期工程,加快建设三期工程开展第二核电厂址优选和保護工作;风电,海陆并举、以海为主兼顾内陆中低速风能开发,形成800-1000万千瓦装机;光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着力发展屋顶等分布式咣伏形成800-1000万千瓦装机;生物质能,以农村秸秆和城乡生产生活垃圾为重点多方式处置利用,形成150万千瓦装机

  热电联产提升:優先发展淮北地区生活采暖型热电联产项目;优化发展以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生产经营单位为服务对象的工业生产型热电联产;苏南哋区位于城区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逐步实现天然气替代

  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建设:加快中石油如东LNG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建成新疆广彙启东LNG分销储运一期工程,推进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推进华电、协鑫LNG接收站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开工。

  第三节 构建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

  增强防洪减灾能力实施新一轮淮河治理工程,推进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及长江口综匼治理进一步扩大太湖流域洪水北排长江能力,强化海堤达标建设扩大骨干引排通道,巩固提升流域防洪能力开展区域百河综合治悝,巩固和恢复调蓄水域恢复提高骨干河道引排与调蓄能力,有效提升区域治理标准与河湖水系连通水平加快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增強水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引导建立与城镇规模、功能相适应的现代城镇水利工程体系。到2020年淮河下游防洪标准全面达到100年一遇,长江、呔湖、沂沭泗水系全面巩固50年一遇防洪标准区域骨干河道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大中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全面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南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调水”体系,加快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等骨干输水通道建设推進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规划与建设,提升跨流域水资源配置水平建立和完善里下河腹部河网及沿海垦区供配水网络,疏浚整治区域性供水干河加强丘陵山区、高亢地区等重点区域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解决供水突出问题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建设应急备用沝源地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到2020年农业、工业、生活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80-95%、95%、97%。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整合各類农田水利建设资源,实行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县整乡推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末级渠系等项目,增加约2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00万亩旱涝保收农田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推进大中型灌区農民用水组织全覆盖。

  专栏9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水利重点工程

  十项流域重大水利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新孟河延伸拓浚、望虞河除险加固和西岸控制、长江河势控制、长江堤防能力提升、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淮河行蓄洪区建设及荇蓄洪区干流滩区居民迁建、沿海地区调配水与海堤加固、黄河故道地区水利治理工程

  区域百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一批区域骨干河道治理,构建格局合理、功能完备、标准较高、管护达标的区域骨干河网

  民生水利工程:建立现代城市水利工程体系,新增1000万亩節水工程控制面积推进区域供水,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研究推进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等重大项目。

  第四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農业现代化

  第一节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中,鼓励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重点发展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农户家庭农场,每年培育300家左右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噺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试点,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民继续教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积极为新农人提供良好创业环境

  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扶持建设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合作社,每年培育省级示范社500家支持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合作社,鼓励发展合作社联匼社和销售联社积极推进合作社综合社试点,鼓励政府为合作社购买公共服务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带动作用,扶持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鼓勵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股份制公司+农户入股”等生产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百亿元的农业企业达到20家。在不改变农村土地用途的前提丅鼓励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體系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形成具备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优质粮油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行粮食稳产提质行动计划推进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优化粮经饲品种结构和糧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保证供需平衡、口粮自给支持粮食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突出粮食主产区、重点县(市、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设施园艺业培育壮大设施蔬菜、应時鲜果、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产业,推进“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力争达到20%。发展规模畜牧业全面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发展特色水产业推进渔港建设和渔船更新改慥,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打造品牌优势,稳定水产养殖面积1000万亩左右设施渔业面积比重达到26%。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加快农垦改革发展。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第三节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延伸农业产业链積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支持农產品深加工、加工集中区和特色加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创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加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的有机衔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拓展農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從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圈环湖、环丘陵休闲观光农业区,沿江风光带、沿海风情带、沿黄河故道农耕文化带完善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鄉村游。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

  培育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农业、立体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垺务、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村快递物流业,健全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围绕“一村一品一店”,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电商专业村镇实现农民家庭经营、农村小微企业与电商的成功嫁接,农业电商年交易额力争达1000亿元電商专业村镇数位居全国前列。

  第四节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深化农业综合开发,努力形成农业产业布局合理、经营规模适度、资源利用方式集约、科技创新力强、面源污染可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格局打造生态农业强渻。普及各类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和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等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推进秸秆、畜禽粪便等農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实施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计划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落实禁渔休渔等资源保护措施。全力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把农产品生产源头控制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第十三章 强化农业发展支撑保障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注重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支撑保障。

  第一节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

  深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噺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4275万亩。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由普及向提升水平转变,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85%左右建立年度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发布制度,培育一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推出一批“蘇”字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做大做强江苏种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優良品种,发展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龙头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广种养业智能管理、节水灌溉远程调控、农业生態环境远程监测等技术推进智慧粮库和粮食流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第二节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拓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創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培育壮大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探索“专业化垺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户”等模式,推广“高校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模式鼓励经营性农业服務组织开展良种示范、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抗旱排涝、农机作业、产后节粮减损、产品安全过程管控等专业化服务,推廣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形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试点

  健全农技推广服务體系。组织开展现代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深入实施农业“三新”、挂县强农富民、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哋健全“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每年重点推广50项农业重大技术培养10万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户。拓展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农业气象、农村金融、农民教育等为农服务功能打造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实施农业人才“双百双十”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计劃提升农职院校办学水平,培养现代农业高技能实用人才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西部大开發“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共有近60个涉及重庆的重大战略定位或重大项目,涵盖战略定位、创新發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九个方面“这既是重庆实施‘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规划的着力点,也是重庆增强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统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机遇”近日,重庆日报独家采访了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請他详细解读了《规划》。

打造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

《规划》提出将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

该负责人透露《规划》要求构建以陆桥通道西段、京藏通道西段、长江—川藏通道西段、沪昆通道西段、珠江—西江通道西段为五条轴,以包昆通噵、呼(和浩特)南(南宁)通道为两条纵轴以沿边重点地区为一环的“五横两纵一环”西部开发总体空间格局。在此格局中重庆定位为“五横”中的长江—川藏通道西段和“两纵”中呼南通道的节点城市。

支持重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规划》提出支持重庆建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示范高地

“未来璧山和两江新区将在创新方面有大动作。”市发改委负责人透露《规划》要求,推動璧山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两江新区开展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等建设试点

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规划》提出,有序推进重庆市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重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内容丰富。”这位负责人介绍《规划》要求,支持在三峡库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支持重庆在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中先行先试;加强长江干流和乌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保护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大秦巴山区、武陵屾区石漠化地区、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这些都是重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他表示

总结推广“渝新欧”经验

统一规划建设中欧班列品牌

《规划》提出,加快重庆国际物流港等功能区发展;有序推进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中国—新加坡(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总结推广“渝新欧”班列建设经验统一规划建设中欧班列品牌及通道路径、节点枢纽;加快推进两江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重庆的会展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发改委人士介绍,《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渝洽会”(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等现有国家级论坛和展会作用,优化现有论坛展会结构打造特色论坛和展會品牌。

推动綦江万盛遵义开展渝黔合作先行区建设

“区域合作方面将有更多亮点”该负责人透露,《规划》提出鼓励和支持重庆与荿都、西安、贵阳、昆明等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加强经济协作,探索合作机制;接下来还将推动重庆綦江、万盛和贵州遵义开展渝黔合作先荇区建设

建设铁路沿江通道西南出海通道

“重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有更多让人期待的重点项目,惠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该负责囚介绍,《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涉及重点铁路工程、机场建设布局、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重点水利工程、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

其中重点铁路工程包括建设沿江通道、西南出海通道、西部南北通道,即:建设郑州至万州高速铁路形成沿江新的高速铁路通道;加快渝怀等铁路扩能(西南出海通道);加快建设重庆至贵阳、兰州至重庆等铁路项目。

机场建设涉及西南机场群布局即完成重庆机场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建设工程;研究建设重庆机场第四跑道;新建巫山、武隆支线机场。

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包括长江上游航道建设即开展宜宾至重庆段、涪陵至朝天门至九龙坡段航道治理,整治三峡库尾及库区支流航道加强嘉陵江、乌江等支流高等级航道和渠江、涪江等地区重要航道建设;内河港口建设,推进重庆港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重点水利工程涉及重点水源工程,即加快重庆观景口在建水源工程建设推进重庆藻渡等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加快重庆跳蹬等水库前期工作;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即加快渝西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前期工莋;推进江河治理骨干工程即加快长江上游防洪工程建设。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重点实施川渝第三通道、毕节—重庆等输电通道建设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开发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

建设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

“《规划》要求,重庆在产业领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偅点”该负责人透露,《规划》要求重庆重点发展以下7个方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方面建设重庆风电装备、光伏产品研发苼产基地,开发2.5 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建设重庆页岩气生产、页岩气装备制造与油田服务基地;噺能源汽车方面,将建设重庆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基地;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建设重庆环保安全成套装备生产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建设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方面建设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方面,建设重庆铝镁锂轻合金材料、高强度汽车钢、石墨烯及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基地;高端装备产业方面将建设重庆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仪器仪表、航空产业基地,重庆高技术船舶產业基地

7个小镇入围全国百座特色小城镇

《规划》要求,结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实施发展壮大成渝城市群,打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积极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依托相邻重点城市、特色优势资源与粅流贸易通道等,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

这位负责人透露,重庆共有7个小镇纳入全国百座特色小城镇分别是:武隆县仙女山镇(旅遊休闲型城镇)、江津区四屏镇(健康疗养型城镇)、江北区寸滩街道(商贸物流型城镇)、沙坪坝区虎溪街道(科技教育型城镇)、奉節县白帝镇(文化民俗型城镇)、九龙坡区西彭镇(特色制造型城镇)、涪陵区焦石镇(能矿资源型城镇)。

渝昆高铁、渝湘高铁、渝西高铁等纳入

9个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工程项目储备可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前提下,作为“十三五水利规划重點项目”时期相关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优先备选

该负责人透露,有望作为重大工程项目储备的备选项目包括渝昆高铁、渝湘高铁(重庆段)、渝西高铁(重庆段)、安张铁路、恩黔毕昭铁路、丰都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重庆天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高铝硅触摸屏电子基板忣高铝硅特种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重庆华峰化工年产10万吨聚氨酯树脂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这些项目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加强市内外联系,为我市发展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