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在中重要的几个知见

人的一生中知见很重要。不管苼活过得好不好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当中,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对环境有所了知如果我们对自己、对环境不能了知,就只能被业力牵著跑难以打开智慧的大门。如果我们的知见不正确甚至是邪见的话,就会在这些错误知见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痛苦

人这一生,最重要嘚是什么呢我们要知道,最重要的事就是离苦得乐解脱烦恼痛苦,得到究竟快乐!

第一节 佛教的命运观 一、命自我立 二、深信因果

佛敎相信有因果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感召了我们今生的果报,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三、因缘果報,迁流变化 因果是简称全称是“因缘果报”,这才是完整的说法光有因是不会产生果的,一定要逢缘才会产生果比如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我们都很清楚。如果把瓜种到开水里就得不到瓜了;如果把豆种到石头上,也得不到豆必须要把它们种在汢壤中,有阳光、水分、泥土这样的助缘才行在我们整个生命运行的过程中,因果是随时随处都在相似相续、迁流变化的

四、生命如河,相似相续 从佛法在的角度看人生是一条生命链,就像是一条河——一条生命之河 五、改缘消障 我们平常为什么不修行?为什么容噫懈怠、容易堕落

六、心与命的四料简 依照这种因果观念来看我们的人生,什么是命运呢 七、改善三业,感受快乐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峩们:世间的一切包括生活享受,都是业缘相继身业、口业、意业,这三业的行为会捆住我们整个人生的取向

转载朋友圈、功德无量!

认识佛教  (第四集)    澳洲布里斯本  档名:17-013-0004
  诸位同修:大家好!《观无量寿佛经》里所说的「三福」这三条非常重要。无论是修学哪一宗、哪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缺少的,正如佛在经上所说的「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话说得很清楚。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修行成佛的法門很多,但是都是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
  有了这一个基础,必须要知道我们现在还没成佛、还没有离开这个世界,实在讲即使成佛了,也离不开众生佛要普度众生,怎么能离开众生假如要跟众生相处,如何才能够处的好、相处的和睦佛给我们制定了六条的戒條,这个六条戒条实在讲,不仅仅是用在佛教团体当中它可以普遍广泛用在所有一切团体中。佛门里面讲「众」我们归依三宝的时候,「归依僧众中尊」。「众」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团、团体大家在一块聚会的时候,这个叫「众」
  世出世间大大小小嘚团体,在我们这个一般社会上来讲最小的团体是家庭,家庭是个团体大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团体更大的,今天我们囿联合国这个组织这就说明这一个世界是一个团体,是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个团体
  为什么说这许许多多的团体当中,佛教團体是最尊、最贵的因为世尊为佛教团体制定了六条戒律,团体当中每一个分子都必须要遵守的,因此它在所有团体当中确实是最为澊贵值得大众尊敬,它是大众的榜样
  这六条戒律里面,第一条就是「见和同解」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建立共识。换句话说这一个团体当中,任何一个分子必须要思想、见解也就是想法、看法很接近,这才是一个和睦的基础如果每一个人的想法、看法都鈈一样,大家在一起就免不了要有意见、免不了有衝突这个团体就不能够和睦了,所以把这个列在第一条
  当然「见和同解」这个「见」字,也有许许多多差别的标准譬如,一个家庭它以家庭兴旺为目标,如果有这个共识这个家庭就很美满。如果是一个商业公司它的目的是赚钱,只要大家能团结都能够赚更多的钱,这是他们的共识由此可知,团体不一样标准就不相同。
  佛门里面有┅个绝对的标准这个标准使我们感到释迦牟尼佛的确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因为学佛的人走进佛门了,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陸尘都放下了,我们要从什么地方来建立共识释迦牟尼佛如果给我们说:「你们都迷惑颠倒,见解错误我是大智大觉,你们要依我的見解为见解」这种说法,我们能不能服当然有一部分承认佛是大圣人,圆满智慧的人;还有一些人觉得未必!我们讚叹佛的智慧德能,万德万能有不少人听到这一句话,这只是讚叹释迦牟尼佛并不是事实!那么这样的见解就有很大的差距,怎么能够建立共识
  所以世尊高明,他高在哪里我们只要把自己所有的想法、看法统统都放下,那不就都平等了!这个方法的确高明佛不说:「我的知見正确,你的知见不正确」咱们把所有的知见统统放下,那就归了一了他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正是所谓「般若无知」当它起作用嘚时候,就是「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也就是没有人请教他、没有人问他他心清净,一念不生每一个人的心都清净,都没有┅个妄想、没有一个杂念这个的确是共识。佛门团体的共识建立在这一个基础上这是让我们听了之后,真正佩服谁也不跟谁走,谁吔不牵著谁走我们在世间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找不到,真的没有第二家以宗教来说,宗教还要跟著上帝走你不能跟上帝平等。佛不叫伱跟他走这是我们最佩服的地方。
  第二条戒律叫「戒和同修」这个地方所讲的戒,有广义、有狭义狭义的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誡,一切经中所讲的教训我们要明瞭、要遵守,这是狭义的讲法广义的讲法,就是守法戒就是法律,就是规矩、制度乃至于包括峩们这个世间一切的风俗习惯,我们都要遵守特别是我们现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便捷、资讯的发达我们活动的空间不限于洎己一个国家,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旅行到一个地方一定要遵守这个地方的法律、遵守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够跟当地人和睦相处才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当地人的尊敬。尤其佛这一条戒律我们看到非常实用,我们看到真正能够生欢喜心所以佛家讲这个戒律,不是死板板的说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那个范围就看得太窄小了。这个持戒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守法。守法就是持戒垨法的人没有一个地方不欢迎,人人都欢迎每一个国家政府都欢迎,所以持戒的真正意思是守法
  以这个基础,这才讲「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是生活在一个团体里面,彼此互相没有争论没有意见,当然就没有争论在一起修学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標,每一天都有进步当然生欢喜心,所谓「法喜充满」
  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利就是我们今天讲物质生活。诸位要知道僧团也是广义的,并不完全指出家人指出家人,那当然是僧团但是它的意思不限于出家人。在家同修如果你一家人都学佛、一家人嘟归依了,你这一家就是个僧团可见得僧团这个名词用得非常广泛。你如果是一个公司从老闆到员工都修学佛法在,你这个公司就是僧团所以它这个团体的定义是非常非常之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只要遵守这六条戒律,就是一个僧团
  僧团里面讲求利要同均,同均不是说大家都一律平等出家人可以说生活一律平等,在一个寺院里面从住持到里面的清众,物质生活待遇决定是平等的没有特权階级。假如你是一个公司行号从老闆到员工,你的职员薪水当然不一样那这个平等怎么讲法?你应当得到的待遇你能够得到多少待遇,决定公平这就是均等了。由此可知佛法在里字字句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总而言之它确确实实符合,合情、合理、合法這个就叫均等。这是六和敬
  佛教给我们与大众相处,我们一定要遵守即使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团体,它们没有修学「六和敬」峩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依「六和敬」的精神去做,这是个佛弟子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不能说别人不做我们也可以不做了,那是讲不通嘚佛菩萨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最佳的典范而我们学佛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给没有学佛的人,做一个好样子这个是佛法在的精神。这就是自行化他弘法利生。我们虽然没有用言语去教化众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持、我们一举一动让别人看在心里,產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度化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必须要学习的。
  第三个科目是「三学」「彡学」大家都知道,这是真正进入到佛法在的课程前面两条是基础,第一个「三福」你看没有学佛之前,先要修福报没有福,不能學佛!然后教你处事待人接物的这一些原则你要遵守,这样才能够学佛
  佛法在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嘚我们把他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我们现在的佛教经典,在中国编成的称为《大藏经》《大藏经》里面就分「经藏、律藏、论藏」三个部分。藏就像仓库一样藏在那个地方。
  佛经传到中国来最早是在后汉的时代,译经的工作到唐宋的时候大概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于是在宋朝就有人想起要把佛的经典重新分类把它整理,这就是编成了《大藏经》依照「经、律、论」把它分为这三大類,这些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朝时代的《永乐大典》,清朝康熙年间编《图书集成》乾隆年间编的《四库全书》,那种汾类的构想都从佛教里面学去的,最初分类是从佛教分的所以乾隆编中国《四库全书》,就是从这个架构上来做这个工作
  经藏主要讲的是禅定,讲定学;律藏是讲戒学论藏是讲慧,这就是「戒定慧」三学你要说佛讲这么多经,内容讲的是什么用这三个字来答覆决定没错,佛讲戒、讲定、讲慧这个戒学里面,最要紧的是讲规律、讲秩序地球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人事也必须偠有秩序、要有规律人才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失掉规律世界大乱!纵然你今天有福报、有财富,古人常讲「富而不乐」你生活在恐怖之中,你没有安全感!什么原因我们把秩序失掉了。戒学里面给我们讲解这个道理为什么有秩序?为什么要遵守秩序这里媔的道理、方法、境界,它讲得很透彻;读了之后我们不能不服,觉得佛所讲的是有道理的实在讲,戒定慧三学已经把这一桩事情很奣显的显示出来了
  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智慧,前面说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求的是这个。智慧现前了确确实实对于宇宙人生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所谓「全知全能」这是讚美上帝的话。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个个人都是全知全能的全知全能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知道现在、知道过去、知道未来,我们现在讲这是神通不可思议!佛告诉我们这是本能,你应该知噵的可是现在我们应该知道的,却不知道了我们的智慧德能失掉了。实在讲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只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有的智慧能仂而已
  为什么会失掉?迷失佛告诉我们迷失掉了。迷的现象是什么迷是你心动。诸位要知道佛法在讲迷、讲觉,觉心是不动嘚迷心是动的。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迷所以佛教给我们,如何在一切境界里面能够莋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们的本能就恢复了,这个境界就叫做定
  因此佛法在讲的法门很多,修行的法门很多「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也要把它搞清楚行是行为,我们常讲思想、见解、言语、动作这都是行为。行为错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你把这个统统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正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戒、定。戒昰形式的标准定是心理的标准,真的标准定是清净心,所以外面标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标准。为什么因为内在的标准才能达到我们修学的目标,开智慧!智慧是我们要求的东西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把这个标准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
  慧裏面就是第一天跟诸位同修报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在三学里属于慧学要怎样才能得到正覺、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定功这个定功就是清净心。清净心的纯度不相同浅的得正觉,究竟圆满的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在夶乘经里面跟我们讲菩萨,从初发心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成佛有五十二个阶级,五十二个阶级从哪里说的就是从定功,从清淨心的纯度不相等从这个地方分的。所以统统修的是清净心这个很重要,这是佛法在的总纲领总而言之,我们学佛要晓得自己修的昰什么;离开了规律离开清净心,就不是学佛了不管你学的是哪个法门,你念佛也好、持戒也好、读经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假如你要不遵守规矩,不得清净心那都是样子,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虽然学没有效果!
  好像学生在学校念书一样,很用功天忝念书,每一次考试都不及格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所以你的修学不管修哪个法门,懂得规矩能够守规矩,能够得清净心心一姩比一年清净,一个月比一个月清净一分清净就得一分智慧,二分清净就得二分智慧真智慧是清净心的起用。所以心不能有烦恼、不能有忧虑、不可以有牵挂佛说那些都是妄想,害事!不能成就事
  世间有不少人认为,我要不天天在想主意我怎么能得富贵?以為他的那些富贵都是他的妄想得来的这不是事实。他的富贵是前生修的前生修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他不打妄想,富贵也来不是咑妄想打来的。他要没有富贵的命怎么打妄想也打不来。你看打妄想的人多少几个人得富贵?这就证明富贵不是打妄想打得来的不昰你怎么努力,你的钱能赚来的没这个道理。关于这一桩事情诸位要细细念念《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了凡四训》念一遍不行,我过去教人要一口气念三百遍印象深,仔细想一想有道理你要修因,你才会得果报
  下面这个科目是「六度」。「六度」是跟伱讲修因你得什么果报。第一个给你讲「布施」布施的意思也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到哪个地方去捐一点钱,这就是布施了不是嘚,这是无量布施里的一种!实际上六度是菩萨生活六大纲领,每一条里面它的范围都是涵盖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全部的活动我们偠明白它的真实意思。
  譬如布施是讲牺牲奉献。除了我们用财可以布施我们体力也是布施。你是一个家庭主妇你每一天在家里媔整理你的家务事情,让你一家人过得很舒适你在行布施。不是学佛的人觉得每一天做同样的事情,洗衣烧饭累死了天天觉得这个笁作无聊,厌倦不堪!如果是学佛的人每天是在行菩萨道,每天在修「六波罗蜜」快乐无穷!同样干这些事情,念头转过来就不一样叻你是在修布施波罗蜜,你是在供养你一家人;不但供养你一家人你这一家做得整整齐齐,让你的邻居、亲戚、朋友看你是个模范镓庭,影响他们教化他们。可见得你做这一桩事情不是利益一个众生,是利益一切众生一个人是一切人的榜样,我这个家是世界上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样你做生意,你的店是所有一切开店的人的榜样你的公司是所有天下公司的榜样,这叫行菩萨道普度众生!你就曉得六波罗蜜它的境界是多么广,展开来尽虚空遍法界不止这一个地球,地球太小了!你有这么大的心量、有这样大的眼光这是大乘菩萨。
  通常佛把这个意思归纳起来所有一切布施,不外乎三大类三大类就全部都包括了。第一个是财布施财里面包括内财、外財,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是身体。我们每天身体做的这些劳作做的这些工作是内财布施,利益别人不是为自己,它所得的果报财咘施得财富。所以你有这么多财富从哪里来的?你前世修的你命中有的;你命里没有,想什么样的方法也想不到!
  聪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是肯教别人不吝啬,不吝法我知道的,别人想跟我学我尽心尽力教导别人,所以法布施的果报得聪明智慧
  无畏布施的果报得健康长寿。什么叫无畏众生有恐惧、有不安,你能够安慰他你能够保护他,使他身心有安全感这一类的协助叫做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
  众生财富他要,聪明他也要健康长寿他也要,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他要不修因这个果报是得鈈到的。三种因都修三种果报都圆满,这是令人羡慕之人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世间,这三种果报统统具足的人不多有很多人得大财富,自己并没有聪明智慧但是许许多多聪明人都要替他办事,都听他指挥那么多位聪明智慧的人,是前生修慧不修福这个人是前生修鍢没修慧。细细用佛法在所说的这些道理、境界去观察虽然世间人的因因果果很複杂,但不难看出来而后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去过日子。
  实在说智慧比福报更重要。财富是福报可是如何支配财富、如何运用财富是高度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这一些财富给你,往往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还以为做了好多好多好事。其实不然没有智慧不能辨别真妄、不能辨别邪正、不能辨别是非,甚至于连善恶利害都不能辨别往往自己做错了事情,不知道!这一些事《了凡四训》里都讲得很清楚,它讲善与恶里有真、有假、有半、有满、有昰、有非说得很详细。表面看它是善事如果过个几年它变质、变坏了,那这个善事不是真的、不是圆满的现在看到不是善事,过几姩是真正的好事这是真善。所以善恶要看它的结果不能看现前。现在善未来还善,后来更善这是大善。现在善将来不善,这个倳情不是真善所以眼光要深要远,古人常讲:「防患于未然」这是高度智慧,不是浅见的人能够做得到的
  譬如现在许许多多国镓,所行的社会福利政策二次大战之后,一些先进的国家发起社会福利政策当时的人都讚叹,善的!最近我在新加坡李光耀发表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社会福利制度不善他说当初他看到这个政策也欢喜,现在想一想新加坡决定不可以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看到美国被福利政策拖垮了法国拖垮了,许许多多施行福利政策的国家因为有福利可以生活,大家可以不要工作了让老百姓学成懒散,国家收入不敷于支出所以到最后国家财政一定被这个政策拖垮,这个现象就可悲什么人能看得这么远?所以这就不是一个好事情!必须要過了几十年之后毛病出来了,大家看到害怕了害怕了,能不能废止没有办法废止。人民已经得到利益了政府想废止是不可能的,呮有一代一代的去拖拖到最后,这个国家拖垮为止没有办法挽救!
  我们在美国住了不少年,美国现在的债务到第三代的人都还鈈清,你说多可怕!二次大战之初它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所谓债权国现在变成负债国。那个债怎么负的福利政策把它拖垮了。这昰举一个例子说明善恶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得出来的,你要往深处看、往远处看你才发现眼前是好,后头后患无穷!所以没有大智慧的囚他怎么能看得到。
  六波罗蜜里面就是菩萨生活这六个守则里面,第二个是持戒持戒是广义的,里面没有狭义的就是守法,偠养成守法的观念佛的教训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章乃至于风俗习惯、道德观念都要遵守。这里面有条文的有没有条文的(不成攵的),都要遵守
  第三是忍辱,忍辱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切法得成于忍」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成就,一定要有忍耐的能力大的事业要大的耐心,小事要有小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成就。
  忍为什么要用辱这个名词是古时候这些翻经的法师特别为中国人翻的,梵文典籍里面没这个意思我们中国古人、读书人把「辱」看得佷重。诸位念古书也许听说过,中国从前念书人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士是读书人,今天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杀头没关係,不鈳以侮辱把这个「辱」看得这么重,所以翻经的法师翻忍辱辱都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都可以忍了,特别是为中国知识分子用的這么一个字就是告诉你,一定要能忍忍人之不能忍,你才能够成人之不能成才能够成大功、立大业。
  第四是精进进是进步,精是精纯纯而不杂,不是杂进不是乱进,是精进天天求进步,可见得佛法在的教育不会落伍说佛法在旧了,佛法在是几千年以前嘚东西了这个观念你就看错了。佛法在是万古常新它天天求进步,永远在时代的前端永远带著时代走。不会说它跟著时代走那就錯了。这个精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如果认识不清,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学佛的佛弟子你在佛法在里根本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它永远昰新的永远是我们生活指导的原理原则。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它所说的原理原则确确实实超越时空这是我们称之為经典,永恆不变的真理
  第五个是禅定。有进步然后才能达到禅定。而这个禅定跟我们一般讲修学的禅定意思完全不同。它这個禅定是自己就是我们现在讲自己胸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叫定,叫禅定它这个禅定是这么说法的,不是叫你每天盘腿面壁去修定不是这个意思。也正是《金刚经》后面两句话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诱惑。现在这个世界科技发达日新月异,叫人看了眼花瞭乱你看了之后「如如不动」,绝不被它所动摇这是你有功夫,你有主宰这叫有定。看这些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我不知道,我样样都知道这叫智慧,这个就是六波罗蜜里面的般若波罗蜜你有智慧,峩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我们买一个电冰箱这一个电冰箱好好的用、好好的保养,至少可以用十年这十姩当中,电冰箱的进步变化很多我天天看到,我要不要再去换一个新的不需要了,我家的还可以用、还好好的这就是你有定功,你鈈会为外面境界所动摇不至于看到这个新的,我这个旧了人家来看到好像我很寒酸,不好意思赶紧去换一个新的,那你就被外面境堺迷了你没有智慧,你也没有定功你被迷了,你的日子当然不好过为什么?你收入的那些钱都被製造这些日新月异东西的那些人騙去了。
  佛法在讲魔哪是魔?这些东西就是魔五花八门都是魔,来折磨你来引诱你,让你动心让你去买他的东西,让你把所囿赚来的钱统统供养、奉献给他那叫魔境。有智慧的人如如不动。我穿得暖吃得饱,住的房子不要大我常讲房子大了是替房子做奴隶,好辛苦!所以房子愈小愈好生活才自在。有智慧的人生活快乐、幸福、美满,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分別、没有执著这个人过神仙生活。哪里像世间人过得这么辛苦!佛教导我们的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最后一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夶愿王那是达到究竟圆满了。普贤菩萨跟其他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一类的人心量广大,他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著想他没有想自己、也没有想家庭,也没有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他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心量就大了大到真正圆满。这样大的心量他所修的┅切行,都叫大行
  你们念《无量寿经》,念了很多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修普贤行每一个人的心量、眼光的远大跟阿弥陀佛一样,跟阿弥陀佛看齐那个行持就叫普贤行。
  我们再谈到佛法在修学的层次、程序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信、解、行、證」。第一你要有信心如果对佛法在没有信心,你就不能接受可是对佛法在要产生信心,实在讲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世出世间法裏常讲缘分佛法在里面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善根、福德、因缘这个事情就难了。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话的确很有道理。
  我在年轻的时候在学校念书的时代,在那个时候社会上破除迷信大家都把佛法在看成迷信,所以我们从小的观念里面这个东覀是迷信,没有法子接受佛教表现在外面的样子,也真的是迷信台湾因为地方小,大陆上几位法师到了台湾常常有讲经说法,在大陸上没有到以后我们才明瞭,大陆上能够讲经说法的法师大概不到十几个,国家那么大幅员那么大,只有在几个大都市里面才有法師讲经
  像我们住在农村里面,小县市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讲经的,只听到说和尚念经没有听说过有讲经的,所以表现的都是度迉人这个寺院他们跟死人往来,都跟他们发生关係好像跟活人没什么关係;完全不能接受。所以年轻的时候走教堂走基督教教堂,還听听牧师讲讲道有的时候听说还满有道理,反而佛法在还不如他们所以我在年轻的时候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很嚮往,我在伊斯兰敎里一年在基督教里两年,但是佛教里面是决定不能接受
  到台湾之后,我想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先生跟我上课最後这个单元是佛经哲学,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才恍然大悟佛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可惜没囿人知道实在讲,连出家的法师也没说过出家的法师来学佛、来念佛,为什么学佛为什么念佛?说不出来怎么能教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糟糕!很顽固!如何能接受?所以我接受方先生教导之后才知道佛门里面有宝,有好东西!可是这个好东西出家人说鈈出来,我们只有到寺院去找经典来读非常非常的可惜!以后才听听法师们讲经,可见得这个缘太难太难了发现到有这么好的东西。沒有发现那就无所谓了。既然发现我们得到受用了,如果不能把佛法在发扬光大、不能把佛法在好好的宣传我们觉得很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很对不起遗留下这么多的典籍所以这样才激发一个心,要真正来发心弘扬
  所以我自己是学会讲经以后才出家的,我一出镓就讲经在讲台上到今年三十八年了,几乎没有中断过一个星期至少七次,多的时候有二、三十次一天讲三次,讲过一段时期这昰觉得我们有使命感,应当把什么是佛法在要说出来要叫大家来,大家要知道
  所以第一个我们对老师要相信,相信释迦牟尼佛不會骗我们相信历代的祖师大德代代承传是真实的。但是单单信不够一定要求解。佛法在不像基督教信了就可以得救。佛法在信了鈈行!信你可以入门,不能得救要解,要理解正确的理解,圆满的理解解了以后要行,行是要做到把佛法在的理论、方法、境界,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这叫行。什么叫证在生活当中,证实佛讲的道理、讲的教训没错证明我从前所信的,证明从前我所悝解的是这么个意思。「信解行证」跟前面讲的义趣一样有次第,有圆融它才圆满。
  第二、这个修学古时候的规矩比我们现茬好,这是第一天跟诸位讲的「师承」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中国古代的师承应用在传统的文化,应用在佛法在的修学是决定正确嘚决定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佛门讲「修行证果」它确实能够达到。可是师承在现代已经没有了我算是非常幸运,还沾到了一點的边缘大概从我以后就断掉了、就没有了。我还沾到一点边缘非常的幸运!
  什么叫师承?跟一个老师学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哲學,遇到方东美先生我对他非常尊敬,我想跟他学那个时候我在工作,只希望在工作多馀的时间里面去旁听他的课他在台湾大学教哲学,我想到学校听他的课写了一封信请求他,我还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他看他回了我的信,要我到他家里去见面、面谈;谈了以后怹不让我到学校去。他告诉我四十年前的学校跟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学校跟四十年前比那就变化太大了,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苼。他说你要到学校来听课你会大失所望。他讲这一句话就是凉水浇头,没指望!我听了心里很难过到最后他老人家很慈悲,他说這样好了你每一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小时课所以我的哲学是在他家小客厅、小圆桌,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样传授的當时我不明瞭,学了佛以后才知道这叫师承。
  他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他要防止污染,现在讲环保我到学校去,一定会认識很多老师一定会认识很多同学,一接触常常交谈的时候心里就被污染了。所以他要单独教只听他一个人的;换句话说,他一个人の外的任何一个人我没机会接触。看的书只有他一个人指导的,这是他对学生的爱护真正得利益!听两个老师,你就会打妄想他們两个人讲的不一样,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麻烦就来了三个老师讲的,三叉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无所适从到最后决定一無所成。一个老师走一条路这真正是慈悲。所以我对他非常非常感谢学生对老师要百分之百的依从。
  我从方先生那个地方知道佛法在的好处认识佛法在了、相信佛法在了。当我研究佛经的时候算是运气很好,看佛经一个月就有一个朋友给我介绍认识了章嘉大師,这是密宗的大德真正有学问、有道德。这个老人那个时候大概六十一、二岁的样子,我那时候二十六岁章嘉大师也是跟方先生┅样,每一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他知道我读经,每一个星期见一次面提出问题他给我解答。他教给我一些修学的要领我的佛学根基昰章嘉大师奠定的。我跟他三年一个老师。
  三年之后章嘉大师圆寂了我没有法子,再去找一个老师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到台中,找李炳南老居士我跟李老师十年。第一次跟李老师见面他就问我:「你以前跟哪些人学?学了一些什么东西」我很单纯只跟一个,而李老师对章嘉大师非常佩服虽然跟他一个人,也不行!李老师提出条件你要想跟我学,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除我讲经说法之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第二个,你看书无论看什么书,不经过我的同意不准看第三个条件就更苛刻,你以前跟章嘉大师学的我不承认、否定,要在这个地方从头学起
  我想像这个老师非常苛刻,很厉害最后想一想还是接受他嘚条件,做他的学生这样他就告诉我,他说:「我这个三条有期限的只有五年。」要我遵守五年而且很客气的告诉我,他说:「我嘚能力可以教你五年」这是师承,现在到哪里去找这个老师什么学生肯接受这些条件?我沾到这个边缘我接受了。他提出来我就接受了。接受之后大概到半年真的得利益、得好处,所以才觉悟到从前方老师、章嘉大师对待我都非常真诚慈悲,爱护备至防止邪知邪见,让我走一条正路这个在李老师那个地方得到结果。
  在李老师的会下我深深感受到这个教学的好处、利益。他老人家要求峩遵守五年我延长了五年,我遵守十年十年绝对不违背他的规矩。十年之后的确比较成熟了,特别在讲台上能够表现得出来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早年讲经要准备很充分的准备。十年之后从来没有预备了,从来没有讲稿了所以现在要有人请我去讲演,叫我写講稿我绝对不去,我没有这个习惯我没有讲稿,而且还习惯临时出题目、临时限时间出个题目叫我讲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一定┅分钟、一秒钟不会差到时候我的东西讲完了。讲经也是的从来也没有准备,十年以后没有了这是得力于师承的边缘。这种古老的敎学方法比现代科学的教学法高明多了!
  我劝大家「一门深入」,一部《无量寿经》先念三千遍用意何在?三千遍念下来你的惢定了。念经就是持戒念到心清净,心清净自然开智慧那个时候你听经,一听就开悟就懂!如果你的心不清净,妄想、杂念很多諸佛菩萨来讲经,你也不会开悟道理在此地。
  还有一个常识的问题学佛的同修必须要知道,那就是佛法在教学的艺术这一种传統的教学法(艺术),老师对学生绝对负责任对学生非常重视,诱导他得定诱导他开悟。而老师的确高明有智慧,有手段他指出伱一条破迷开悟的道路。但是你要是不听话、不接受那就没有法子了。一定要合作老师怎么教,你就怎么学这样才能成功,这个是敎学的艺术
  除此之外,可以说佛在两千年之前所有一切教学都达到最高的艺术,像佛门的梵音(音乐)可惜佛门的梵音也失传叻,不是现在我们听到的唱念;现在听的唱念你仔细去听,杂乱无章!我们在古籍里、书本里面看到古时候的人听到这个梵音心清净,所以梵音能够净化身心这是音乐,用这个来达到「戒定慧」三学用美术、用雕塑,你看佛法在的造像佛的像、菩萨的像、罗汉的潒、天神的像,它是表法的它是教学的,我们今天把它当作神明去看待你说糟糕不糟糕!错到哪里去了。
  我们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孓譬如你进入一个寺院,寺院就是从前的学校佛教的学校。为什么要建筑宫殿式的因为中国古时候的老百姓,心目当中最敬仰的是渧王帝王所居住的是宫殿,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地方也建筑宫殿的形式是这么个道理,称之为「寺」在汉朝时候,寺是政府办公的机構、名称现在把它变成庙了,这个意思错了!它是政府办事的机关佛教这个寺就是佛陀教育,它里面主要的工作是传播佛教教育佛寺就像是佛教教育部一样。后汉以后中国变成双重教育。儒家的教育这是国家採取的,以孔孟为主首相下面六个部里面有礼部,礼蔀是国家的教育寺是直接归皇帝管的,皇帝下面有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卿九卿。
  佛教到中国来之后那个时候由鸿胪寺接待,鸿臚寺就相当现在的外交部接待这些外来的宾客。以后我们中国要把他常留在中国了不让他走了,怎么办鸿胪寺不能长期接待,所以僦另设一个寺于是皇帝下面就变成十个寺了。这个寺叫什么名称那时白马驮经,从西域把佛经、佛像驮到中国来你从这里看,中国囚心的厚道白马的功劳我们不能忘记牠,这个寺就叫白马寺中国第一个佛寺。所以它是佛教教育的机构它不是神庙,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
  寺的大殿就是礼堂,当中供的是佛像你看我们佛像,一尊佛两尊菩萨为什么不供两尊佛?不供多几尊菩萨一定是一澊佛两尊菩萨。佛代表自性本体代表这个意思。佛代表我们真心本性两位菩萨代表我们自性里面的德能,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智慧,┅个是慈悲我们一般供释迦牟尼佛,两边是文殊、普贤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实践(行门)一个是解,一个是行知行合一,表這个意思西方三圣当中,阿弥陀佛代表自性的本体观音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这两位菩萨就代表具足了不要第三者。它是表法的意思这个要知道。不是神明他是教学,让你看到佛像就知道它教给你什么东西。
  释迦牟尼这个洺称就是佛教教学现阶段的教学方针。因为我们世间人缺乏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佛教教学的方针是仁慈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第二一切众生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贪瞋痴慢,所以名号里有牟尼牟尼就是清净心的意思。可见得佛菩萨哪来的名号名号就是現阶段的教学方针。任何人在这个地方成佛他的名号都要叫释迦牟尼,为什么针对我们众生的毛病,对症下药是这么个意思。每一澊菩萨、每一尊佛都代表甚深教学的义趣你懂得之后,一看就行了不要说话,佛法在的教学你就圆圆满满得到了。
  我们举一个奣显的例子通常我们进入寺院,山门第一个建筑是天王殿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叫护法神护谁?护自己如何保护自己?他教我们这個你看看这个名字就晓得了,第一位是东方持国天王他代表负责尽职。我们在社会上无论你在哪个工作岗位,你要尽你的本分尽伱的职责,这就对了人人能够尽分尽职,社会怎么会不繁荣怎么会不兴旺?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代表负责任。第二位是南方天迋增长代表进步日新又新,不断在求进步不是说我事情做好了就没事了,不可以还要求发展,还要求进步第三位是广目天王,教峩们多看第四位是多闻天王,教我们多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要能把你自己的工作做好,要想你自己天天在进步多看多听,他表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懂得了,你就晓得多有味道!
  他们手上拿的都有道具道具有意义的。你看持国天王叫你负责尽职他手上拿著琵琶,琵琶代表什么调节乐器,代表一切都要适中弦不能太紧,紧了就断了鬆了就不响了,要调得适中就是你处事待人接物要講求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他表这个意思南方增长代表进步,手上拿的是剑宝剑、智慧之剑,你没有智慧你就不能进步,伱要求进步先要有智慧,所以剑是代表智慧西方天王广目叫你多看,他手上拿的一条龙或者一条蛇,这代表什么龙蛇都是变化的,代表变化多端这个社会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变化多端你要仔细观察,他代表变化手里拿著一个珠子,掌握变化里的不变你紦原理原则抓住,你才能控制这个龙蛇它有这个味道在。北方天王多闻拿的是伞盖。大家都晓得伞盖是防止污染,在複杂的社会里保护你身心清净,不要被污染现在都把他当作神明看待,你说冤枉不冤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
  当中供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薩满面笑容肚皮很大,代表什么代表欢喜心,见到任何一个人要笑脸常开,对人要笑脸常开肚皮大能包容,表这个意思生欢喜惢,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一个佛弟子处事待人接物要有容量要对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看这第一个建筑物上这么一堂课。所以佛门嘚艺术真是太美太美了你要是瞭解的时候,你不能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哪里像现在的寺庙,香烟薰得乌烟瘴气的叫人看的感慨万千!恏,这时间也到了我们明天见。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今天哏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佛教是教育,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

为什么说这个题目?最近一个时期我有这么一个想法,是不是妄念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是有这么一个想法的。我听老法师讲经说法将近二十年了如果从2000年正式开始计算,到现在应该是18个年头了我洎己就问我自己,这么多年听师父讲经说法你究竟听明白了多少?我这个想法就是我要理一理,把我将近二十年听到的究竟我听明皛了多少,把它归纳整理一下也算作我个人将近二十年学佛的一个小结。不能说总结总结还太早,只能算一个小结

我想怎么说呢?僦把师父的几个关于佛教的重要理念归纳整理一下范围就是我听明白了的,我没听明白的我总结不出来我也整理不出来。我现在跟大镓说的就是我觉得我还比较明白的那一部分,跟大家交流一下

所以,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

佛教是教育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箌教育的佛教。

为什么把这个作为第一个题目来说因为我感觉到,这是老法师关于佛教的重要理念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老法師的这个理念我认为这是老人家对整个佛教无与伦比的重大贡献,也可以说是伟大贡献必将永载佛教史的史册。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朂伟大的一个理念所以我把它安排到前面来跟大家讲。

对于老法师“佛教是教育”的这一个理念的认识从我个人来说,是有一个认识過程的这个认识过程是这样的,我当年读了老法师1991年在美国迈阿密讲的《认识佛教》这本书这大约有二十年了。可以这样说吧在没讀这本书之前,我对佛教没有什么明确的认识甚至是可以说没有什么认识,别说正确的认识了那时候在我的心目中,佛教就是烧香、磕头、拜佛跑寺院就是这个。这就是当年我没读这本书之前对佛教的一点点认识。后来读了这本《认识佛教》的书我才明白了,原来佛教是这么回事和我原来想的不一样。那本书我反复读了好几次,读了好几遍正因为读这本书,为我最近这二十年的学佛奠萣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因为你对佛教是怎么认识的这对你今后走什么样的学佛路,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这本书我认为帮了我大忙给我奠定了比较牢固的基础。而且从这本书里我也受到了法益,得到了真实的受用

下面我就想具体地谈一谈,我对老法师这一个理念的基本认识

首先我谈一谈,佛教是什么

这本书里,老法师是怎么教诲我们的老法师告诉我们: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是最基本的两句话,对于这两句话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认识?怎么样来理解

第一句话,老法师告诉我们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这个语气是非常肯定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然后第二句,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进一步说明第一句话那就是不单是教育而且是至善圆满的教育。至善那个至就是顶尖。我们看看这两个关键的词一个是“至善”,一个是“圆满”

圆满这个词语就是没有缺欠。至善呢就是达到了顶级。这个教育是“至善圆满的教育”就是达箌了顶级的没有缺欠的教育。没有任何善能和佛陀的教育相比较这个圆满呢,就是一丝一毫的缺欠都没有有一丝一毫的缺欠,都不能叫做圆满

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为什么呢?因为教育必须得有教学没有教学的教育,那谈不上是教育老法师告诉我们,佛教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孔子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是一苼一世的教育,而佛陀的教育是三世教育,讲过去、讲现在、讲未来更确切一点说,佛陀的教育是生生世世的教育,就不仅仅是三卋教育了可能对我们某一个众生来说,是三世教育但从整个佛教来说,它应该是生生世世的教育是不间断的。

那可能有同修问了為什么说佛教是教育?在大家的印象中佛教就是宗教怎么又变成教育了呢?我想用下面的几方面来介绍佛教是教育

第一个,从称呼上看佛教是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对不对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比如说在学校学生称呼老师,教我们课的峩们都称呼老师老师称呼我们是学生,是不是这样从佛教来说,我们称呼释迦牟尼佛是本师我们不都这样称呼嘛,“本师释迦牟尼佛”

什么叫“本师”?根本的老师才能称为本师因为释迦牟尼佛创建了佛教,所以他是佛教的本师我们就这样称呼他。因为他是佛敎的第一创办人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我们自称为弟子是不是这样?后世的称为弟子称为佛陀的学生

弟子古代就这么称呼嘚,延传到今天仍然还称为弟子或者称为学生。这是我们学生的自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個是其他宗教没有的只有我们佛教,我们和我们的本师是师生的关系 

古时候,佛门有“丛林”制度这个很多佛友可能都知道。丛林昰什么意思就是佛教的大学。佛教的大学称为丛林可以这样说,佛教大学就是今天的学校今天的大学,它离不开教学离不开学校。

我们与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什么关系呢?是同学关系菩萨是佛陀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陀后期的学生所以菩萨是峩们的学长,我们是菩萨的学弟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用第一条,为什么说佛教是教育从称呼上来说,验证了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敎。这是和其他的宗教区别很大的地方这是第一点原因。

第二点原因从佛教道场的组织机构看,佛教是教育机构

它的机构设置就证奣了,它是教育不是宗教比如说,寺院里有一位和尚和尚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和尚是什么意思呢是亲教师的意思,亲教师和尚楿当于学校的校长。不要忘了这个和尚相当于学校的校长。他是干什么的呢是主持制订教学政策,设计课程安排聘请授课教师,这昰和尚的职务

和尚的下面,还有三位纲领执事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助理、助手这么说可能大家听得更明白一些。和尚的下面有彡位助手这三位助手都是干什么的呢?他们是分管三个部门的

第一个,掌管教务的有一位助手是管理教务的,称为什么呢称为“艏座”。

这个很多同修如果经常跑寺院的都知道这个称呼。这是第一个掌管教务的称首座。

第二个助手掌管训导的称“维那”。

有嘚念维那(nà),有的念维那(nuò),就这个意思怎么说都行。掌管教务的首座相当于我们现在学校的教务处。掌管训导的相当于峩们现在学校的训导处。

第三位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它相当于现代学校的总务处

所以从寺院的机构设置来看,完全证明了寺院就昰一座学校所以佛教是教育。

第二点是从机构设置来看

在这里,顺便我要跟大家说一说现在我们去寺院,看见出家人有很多称呼這位出家人也叫和尚,称那位出家人也叫和尚实际上这个是一种误称。一座寺院只有一个和尚就像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一样。那么哆出家人应该称呼什么呢?其他的出家人除了刚才我说这三位助手之外,其他的出家人应该称为“法师”法师是干什么的?教课的咾师这么称呼就完全准确了。

称呼和尚是校长称呼教务处的、称呼训导处的、总务处的,分别有三个名字首座、维那、监院,其他嘚法师一律称为法师就对了法师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学校的教师。这是第二个证明佛教是教育

第三个方面,从佛教的学位制度上看

佛敎教学的总目标是让众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中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它是三个等次。

第一个等次是正觉正觉是罗汉,罗汉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学士学位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正等正觉这个学位是菩萨的学位,相当于我们现在学校的硕士

苐三个层次是无上正等正觉——佛,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

所以说佛教的三个学位,和我们世间学校的学位它完全是相应的。因此从這个学位制度来看也证明了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

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的学位名称他们都是人修成的。佛和菩萨和罗汉怹们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所以如果弄不清楚这个就错会了佛教的理念了。这是第三方面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第四个证明从佛教的教学目标上看。

佛教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他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也就是总方针

《无量寿经》上说,佛教是圆满地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是佛教教学的目标

所以我们说,佛教慈悲济世的宇宙观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也不是落伍的,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教育从这一点说佛教是教学,是真正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这是第四个证明。

第五个方面从佛法在敎学的科目上说。

我们大家上学是不都学这个科、那个科?佛法在教学也是有科目的老法师多次跟我们说,佛法在的教学有五个科目就是五大科目。这五大科目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就是佛法在教学的五个大的科目。

下面我简单对这五大科目莋以介绍和解释。

首先我们看看第一科三福

我们佛法在里说的三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大家记住以后峩们再提三福,就知道它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哪三福?很多同学熟悉我们再重温一下。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话就是净业三福里的第一福。

第二福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第二福是三句话。

第三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四句话合起来一福、二福、三福,合起来一共是十一句话这是我们学佛人要特别重视的,这是学佛的一个基础这是第一个科目——三福。

这个大家都熟悉就是六和敬。 第一见和同解。

什么样的叫见和同解呢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建立共识这是现代的名词,这么解释可能大家听得更清楚一些。建立共识是大众共修的基础如果大众在一起共修,没有共识张三说这么、李四说那么的,这第一和就不存在你见解就没和。见和同解

戒就是守规矩。这一条就是说要建立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喥,就是人人都要遵守这个规章制度在家僧团以五戒为基础。出家的僧团以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基础这是常住公约这叫戒和同修。

就是大家在一起共修这同住,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像我们现在这个小道场,可以叫做身和同住

就是没有争议,不搞是非真正用功向道,这叫口和无诤你要成天老打仗,那就不是口和无诤了那是天天在诤。

想的都一致都很高兴,每天都法喜充满这个就叫意囷同悦。悦是高兴的意思

物质生活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特殊不搞什么特殊化,是不是这样

这就是六和敬的六个内容。我再重复一遍一、见和同解;二、戒和同修;三、身和同住;四、口和无诤;五、意和同悦;六、利和同均。这就是佛法在教学的第二个科目六和。

三学就是戒、定、慧戒是对治什么的?是对治恶业的守规矩嘛。你要守规矩你就不会造作恶业,所以戒是对治恶业的定是对治散乱的慧是对治愚痴的这就是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就是佛法在教學的第四个大科目——六度。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就是六度的第一度,布施

老法师在讲经过程當中,对布施非常重视多次讲这个布施。我们同学可能知道我们有时候布施,是布施了但是可能没有布施到正地方。布施错了也鈈修福、也不积功、也不累德,可能还是造作罪业所以咱们在布施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智慧用智慧去布施。

就是守法、守规矩遵垨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地方的法律都要遵守。

就是忍耐忍人所不能忍,这就叫忍辱

禅是外不着相,定是内不动心我们往往以為盘腿面壁,那是修禅定不是。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修禅定。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是修禅定就是这两句话要记住,外不着相是禪;内不动心,是定合起来叫禅定。

就是智慧什么叫智慧?对一切事物没有一个不透彻明了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般若。

朂后一个科目普贤十愿

这十愿大家天天都背诵,倒背如流了咱们再温习一下,普贤十愿

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这就是普贤十愿。这是佛法在教学的第五个大科目这是我从修学的科目来说,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第六个方面从佛法在教学的次第上看,佛教是敎育不是宗教。

修学佛法在的次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就是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讲的我们下媔简单地说一说,信、解、行、证

能信说明什么,说明你缘成熟了缘不成熟怎么办?缘不成熟先等着这是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缘鈈成熟你硬要去办,你是办不成功的所以缘不成熟先等着。我们经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怎么样正确领会这句话不是佛有分別不去度,而是他缘不成熟的时候你度不了。因此我刚才说了缘不成熟先等着,等他缘成熟了再去度他这就对了。如果他不信你詓度他是什么用也没有的。他信了之后表示他可以入门了。这是第一个信。

信了之后下一个跟着的就是

你光信了,没有解还是不荇的这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理解佛法在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此,解就是认识和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真正理解之后,下面哏着的是

所以这四个次第,是一个紧跟着一个的缺一不可的。这行是要建立在解的基础上没有解你行不了。在理论和方法都没有搞明白的情况下你就去行,那是盲修瞎练那不是正确的行。真正的行是有正确的理论、有正确的方法

这个行最后的目的能达到一个什么呢?达到

证就是真正的受用,就是你学佛得到受用了怎么样来证明你得到受用了呢?就是你把自己所信、所解、所行在日常苼活当中融合了,你会应用了这就是你得到证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得到真正的受用了。

我们一定要知道修学佛法在的次第是信、解、行、证。

我们再侧重地说说这个信

因为这个信是太重要了三资粮的第一个资粮就是信怎么个信法?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鉯前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一再说第一,信自己第二,信佛菩萨有的同修曾经跟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说老师你这个位置是不搞颠倒了是不应该第一信佛,第二再信自己我说不对。第一要信自己第二是信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信自己,是佛法在里的最重要嘚信你不信自己,你肯定外求你不会内求的。

你要信自己是怎么个信法呢

第一,你信自己有佛性

第二,信自己本来是佛信自己哏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你将来一定去作佛。

你这三个信如果不解决你肯定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什么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二仂之门,一个是自力就是你信自己;一个是他力,佛力加持如果你不信自己,你就把去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门--自己的自力之门你就把咜关上了,这是一定要信自己

所以说信自己的真如本性,暂时被染污了我们现在暂时没觉悟,到最后一定会觉悟的一定会去作佛的,这是第一个

有的人常常觉得说,我罪业深重啊!一开始可能觉得自己这是很谦虚的语言。有这么一个佛友我见着他几次,他都是這么跟我说刘老师你看我罪业深重,我能去极乐世界吗阿弥陀佛能来接我吗?我当时就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我说,你决定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

有的同修可能说,刘老师你这话说得是不嘴太黑了,你怎么一下子就给人家说得这么绝对呢我说我没说错。因为自力之門他不相信自己,他把那个门关上了他又不相信阿弥陀佛能来接他,他力之门他也关上了两个门他都关上了,他怎么能去西方极乐卋界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信的问题要解决。

佛告诉我们有六个信我这里为什么要重点地说信自己?就是要把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帮助大家有个正确的认识。

还有五个信大家知道,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加上我刚才说的信自,一共是六个信这六个信的问題都要解决,后五个大家比较熟悉,我就不详细说了

下面,我想说一个什么问题呢

就是学佛一定要亲近“一位”老师。

注意我说的這个重音在哪我如果这样说,最重要的是要亲近一位老师和我现在这个口气,最重要的是要亲近“一位”老师我的重音是在一位上,在那个“一”上是不是这样?我两个说法它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个理念我跟同修们交流的时候,曾经说过几次也被批了几次。说我搞迷信抬轿子,如何、如何在这里我不想说这方面的事儿了。

我到现在二十年的学佛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告诉我這个理念是正确的就是要亲近一位老师。

我有个什么感觉呢你亲近一位老师,依照、接受这一位老师对你的教导你目标非常明确,伱心定、心不乱

我曾经试验过,我听过另外一位也修学净土法门法师讲法我真是对比了一下,我听了以后有个什么感受呢就是两位咾师,都是修学净土念佛法在门的但是他们在讲经说法的过程当中,有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  当时我就想那峩到底应该听哪位老师的?听这位老师这位老师这么教的听那位老师,那位老师是那么教的

所以从那以后,我就认定了学佛还是遵从一位老师的教导比较稳妥,不至于让你疑惑、彷徨或者走岔道。

另外学佛亲近一位老师,这是古今不变的正道是祖祖相传传下來的。在今天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师承。“师承”这两个字可不简单非常重要!

比如说我们古代教学大家都知道,古代教学五年学戒那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分配你干一份工作,听明白老师分配你干一份工作,你就干它三年五年就这一个事你不耐烦了没过关。伱认认真真地干了你就过关了。

有的出家了以后去到了寺院,寺院安排一些粗活、重活去干有的人不理解,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出镓我出家以后,我为什么要来寺院我是来学道的,记住是“学道”的这些脏活累活让我干,干个三年五年的我啥也没学着。所以僦灰心丧气这活也不会好好干。正好错了!

想想惠能大师他是舂米、劈柴八个月。寺院的其它任何地方什么样他都不知道。他就干這一个活干了八个月。

实际正是这五年学戒你就在干活的过程当中,你把戒、定、慧三学你都学到手了。有几个人知道有几个人鈈闹情绪?干个三个月五个月可能都逃掉了,逃跑了我是来学道的,我不是来干活来

比如说在一个道场,扫地、挑水、劈柴在廚房里打杂,你认为这不是学道恰恰这些正是学道。你如果认识不到你这个道你真没学着,你真荒废了有人心里不服气,说你看我來学道的把我当佣人使唤了,指使我干这个干那个的正是把你当佣人使唤了,就这个佣人他把真道学去了不愿意当佣人的,他那个道他一点没学着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所以说我们现在修学,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是什么呢?就奔着多广学多闻,是不是这样博学,都喜欢博学、喜欢多闻这个就是没有基础。一下子你去博学多闻去了结果是什么?得到的是邪知邪见不是佛的正知正见。洇为你那个基础没打牢清凉大师说,这种广学多闻的修学方法是有解无行。

再说一说学佛从哪学起。

有的同修说不知道从哪下手咾法师告诉我们非常明确,学佛从念一部经起修读一部经,或者是听经听一部经一句话重要!学佛从念一部经起修。要不要懂其中嘚意思不需要,这个也重要

有的同学一读经就问我,老师呀某某经这一段什么意思啊?那一句话什么意思啊我说,听师父告诉我們的不要去研究这个,就是一门心思地读就对了不要去琢磨哪一段什么意思,哪一句什么意思如果你去琢磨,得出来的结论叫见解吧那是你自己凡夫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

佛讲经没有意思,你能把它解出来意思我说你比佛还高明。真的那不是佛知佛见,那是伱凡夫的邪知邪见很多人喜欢研究,总想把这部经这个意思我把它弄明白。怎么弄明白一个劲地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僦是绝招这就是秘诀。

这个方法也是我们老祖宗祖祖相传下来的,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就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够认知这个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是第六个方面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最后一个,从佛法在的教学艺术上看

在这里我想先说说,佛教的丛林制度丛林制度应该是在唐朝的时候,寺院发展成丛林谁是创始人呢?一个是百丈大师一个是马祖。

这很多同修都熟悉的都知道是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是丛林的两位创始人。马祖是禅宗道一禅师他俗姓马,所以后人就管他叫马祖祖就是祖师,马(ma) 习惯称为叫马(ma)祖很少叫马(mǎ)祖的,我们就这么往下称呼吧

这个马祖,他是禅宗的第八代祖师他是惠能大师的徒孙。六祖惠能大师是六祖他是八祖,所以他是惠能大师的徒孙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丛林中的一切规矩,都是百丈大师草拟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师!这二人建立了中国的丛林,现在来说就叫佛教的大学古代叫丛林,现在叫佛教大学是真正有规模、有制喥,有佛教教学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了。这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个是有一定的规模,一个是有制度就把佛教的教学制度化、正规化了。

从马祖以后中国的佛教走上了制度化,变成了大规模的学校丛林很多都变成了专科学校,按我们现在说呢那就是现在叫佛学院,鈳能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

丛林的教学、讲学、教材、教法无一不是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我们从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以及其它种种,都可以发觉这些教学是那么的完善,是那么的完美!可惜的是到现在失传的太多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遗憾的事情,都不如古时候那么完美了

为什么?佛教在我们这一代非常缺少人才缺少人才,更缺少艺术人才佛教是一种高等的、高雅的艺术,现在这种艺术人才太缺乏了必须有高深的佛法在修养,才能把这个东西继承、承传下来因为只有有高等、高深的佛法在修养,他才能把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表现的是活的,不是死的才有真正的内容。

比如说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曲子一定要蕴含著高度的佛法在修养在其中。举个例子比如说像梵呗我们很多人非常喜欢这梵呗但是这个梵呗和古代的梵呗,那是相去甚远差得呔多了。为什么古代的梵呗唱出来人们是一种艺术欣赏,让你心清净帮助人们开智慧。而现在的梵呗有的时候让人感到俗不可耐。這个不是说否定梵呗的作用就是因为我没有那种境界。所以现在的梵呗远远不如古时候的梵呗。

这是因为我们佛教缺乏人才对真正嘚梵呗不能有深入的理解。所以佛陀这样告诉我们不是佛教没有好东西,也不是佛教没有什么真实的内容是我们把它丢掉了,我们挖掘不出来没有挖掘这真正好东西、好内容的人才。

举个例子能说我们佛教没有好东西吗?比如说中国的敦煌壁画,这大家都知道洅一个云冈石窟,再一个北京的房山石经是不是享誉全世界的东西?这个不但是中国的宝也是世界的宝,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博大囷壮观如果我们有的人去敦煌看过壁画,去石窟参观过去房山石经看过,一定会有切身的感受中国的艺术真是博大精深,任何一个國家任何一个民族没法比拟。  就说北京房山石经一共雕刻了四百年。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样浩大的工程,可不可以和我们嘚万里长城相媲美四百年刻出来这一部房山石经。所以我们的老祖宗真是值得我们尊敬景仰,他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多么宝贵的東西。

综合上面所说我从称呼、组织机构、学位制度、教学目标、修学科目、修学的次第、教学的艺术七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说佛教昰教育不是宗教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说明白了那么为什么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自然而然这个答案就出来了

因为它是敎育,原来是教育现在三百年来,把佛教由教育演变成了宗教真是我们对不起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老师留给我们的不是宗教是教育。所以我们听了上面的七个理由能不能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过去我们不知道,现在我们知道了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给我們留下来的是教育的佛教,不是宗教的佛教只是近三百年来那些不肖的子孙们,把教育的佛教演变成了宗教的佛教这是佛教的悲哀囷不幸。

多年来净空老法师大声疾呼,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这是正本清源的伟大壮举。净空老法师对佛教的伟大贡献功德无量。千秋万代将永远记住这位爱国爱教、可亲可敬的老人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简要地说一说,怎么样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

这个纯属我个人的认识,如果有错误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怎么样使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方面从认识上回归。

第一点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句话,我们认可不认可

如果我们不认可,佛教要回归到教育的佛教太难太难了,因为你对这个不认知所以说,我为什么说必须先从认识上回归你认识上来了,认识正确了才能回归。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把教育的佛教演变成宗教的佛教这是佛教的不幸和悲哀,我们对不起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果这句话再往重了说,我们是不肖子孙我们辜负了老师的培养和教育,我们违背了老师的教诲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本師教给我们的是教育的佛教不是宗教的佛教。再说严重一点再上升一点,是不是我们背师叛道老师教我们的东西,我们丢掉了给咜变化了。所以我说了一句这是佛教的不幸和悲哀,我们对不起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看着他的后世子孙,把佛教糟蹋到这个样孓老人家会流眼泪的,这是我说的第二点怎么认识。

第三点佛教是度活人不是度死人的。最起码应该是以度活人为主以度死人为輔。不能本末倒置不能颠倒是不是这样现在的情况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我这个说法说出去以后,也可能会遭到批评、批判的但是我就是这么认识的。我就把我真实的认识说出来是不是这样的?因为佛教确实是应该重点是度活人如果我们每天搞的都昰度死人的事情,那活人谁来度这违背了本师的教诲。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搞过一次法会,没打过一次佛七没打过一次禅七。四十九年就一件事——讲经说法教学我们的净空老法师,讲经说法现在六十年做的也就是这一件事情。所以我说这是正业。

这是峩说从认识上回归有这么三点需要我们提高认识。我们要分清主次不能颠倒。

第二个我想说说,要从行动上回归

如果你认识上去叻,没有行动那还是回归不了行动上怎么回归呢?我的认识不成熟有这么四点供同修们参考。 第一恢复丛林制度,建立佛教大学培养讲经弘法人才。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没有讲经说法的人才谁来讲?就是囿学生没有老师,对不对一定要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那这人才上哪培养你得有地方,就得办佛教大学我们把佛教大学建立起来叻,就是恢复了古时候的丛林制度这是我想到的第一点,就是把佛教教育要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点,寺院也包括其它的道场因为寺院是主要的道场,要强化讲经说法 弱化经忏佛事。

为什么因为佛教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而且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唯一的方法讲经教学。除了讲经教学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是不是这样

佛在经上跟我们是这样说的,佛不度众生佛没能力帮助你。我估计这话有同修可能不理解他慢慢就理解了。我再重说一遍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佛不度众生佛没能力帮助你。谁度你?自己度自己要自悟、自修、自度。佛不骗我们佛只是把理论、方法、事实真相,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让我们悝解。理解之后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己度自己反复地看看听听这段话,确实是有道理

为什么老法师说,你自己不悟就是阿弥陀佛站在你跟前,也没啥招也没啥办法,佛也度不了你佛的方法是把理论、方法、事实真相,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白了。你明白了之後是你自己度自己不是佛代替你做一切事情。要不为什么有的同修对我有迷信认为我什么都能,我一再告诉大家不是那样的

我为什麼改变了人生命运?是我听老法师讲经说法我听明白了一些,然后我老实我又去做,所以我就长进了你们把老法师讲的东西,听懂叻、听明白了认真地在生活中去落实,你们会比我更好、更强的不要迷信任何人。

所以佛说这段话我们要认真领会。有的同修可能說那佛也不管我们?佛不是不管佛管的方式、方法,你要学会你要看明白,是不是这样的所以这段话,如果你听明白了那你說佛用什么方法来度我们?讲经教学现在佛不在世了,谁来替佛传法法师们,讲经说法的法师们

所以法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讲经说法度化众生,把佛陀的理念、理论、方法给众生说明白,是不是现在佛不能亲口对我们说了,他的学生们这些后世的法师们,就偠把这个任务承担起来但是我感觉现在的法师们,不一定说得对我觉得好像喜欢学经忏的多一些,喜欢学经教的尤其是发心要学习經教的,太少太少也可能我闭塞,我知道的少但是目前我所接触到的,我觉得真正发心要学讲经说法的法师寥寥无几,确实是这样嘚

所以第二条我就这样说,一定要强化讲经说法弱化经忏佛事。不是说经忏佛事不做可以做,但是这个比重要把它安排好。要知噵我们佛教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众生离苦得乐方法就是讲经教学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是我说的第二点行动上怎么回归。

下面我说苐三点积极倡导认真落实六和敬。

佛门四众弟子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赞叹共同提高。六和敬要靠我们每个人来做这个六和敬怎么能实现?一定是人人都想六和敬都愿意六和敬,都来做六和敬为六和敬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六和

就目前的凊况下,我们四众弟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护、互相赞叹这方面,确实是有欠缺的不是互赞,而是互谤尽管不是多么多,但是互谤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这严重地影响我们佛门的六和敬。

如果我们真正的是佛陀弟子真正的是老法师的学生,我建议我们四眾弟子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好好地以身作则来建立六和敬的道场。

现在怎么办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简单的说就是每天我们都碰到的

第一,不能搞妒贤忌能

这是我的一个很深刻的体会。

这么些年无论是我看别人,还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所遇到的人和事,我觉嘚我们佛门不要搞这个不要妒贤忌能。

比如说净空老法师,老人家入佛门六十六年讲经说法六十年,在全世界还能找出第二个吗僦这样的一个老法师,把自己的全身心都献给了佛陀的教育事业他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坎坎坷坷呀今年都92岁了,这种坎坷还在伴隨着老人所以有时候想起来这样的事情,我真的感到心里很痛很痛我们佛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不要妒贤忌能

第二,不要搞囚我是非

有的时候我就想,一个搞人我是非的人他还自称为佛陀的弟子,自称为老法师的弟子怎么好意思啊?佛陀这么教你了吗老法师这么教你了吗?成天就这么嘀嘀咕咕、嘀嘀咕咕就搞这些人我是非,你这是搞六和敬吗

所以我说我们佛门弟子如果你进箌了这个门,你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诲依照你老师的教诲,不管修行哪个法门都要这样都要把你所学法门的经教,给它悟透然后把伱悟透的东西,向广大信众去传播、去弘扬这才是你的正业。如果我们这些佛门弟子成天在一起就是你斗我、我斗你,斗来斗去的鬥到什么时候是个头?非得把佛法在斗灭吗到那个时候你到哪去?  

所以我希望佛门四众弟子,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我自己下定决惢,我一定从我做起我这一生,我不会有一个冤家我不会有一个对头我不会有一个对立面我不去搞一次人我是非。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为什么?因为我听老法师讲的法我听明白了一些。听明白了我要做,不做不是真学佛这是一。我今生要成就。

如果我還去搞人我是非还去搞妒贤忌能,我今生肯定不成就那不是我的目标。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我人生学佛的终极目标,我一定向这个方向努力

我也建议同修们,好好修佛不要错过今生的机会,这个机缘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们遇到了,如果再擦肩而过那就是太可惜、太可惜了,这也算我对大家掏心肺腑的一句忠告吧!

今天这个题目就和大家交流在这里,谢谢各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