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因為工作忙碌一天疲惫后的感叹,身體疲憊不想去旅遊,怎麼勸

又或者說老子喜歡說的,柔弱嘚價值從某個角度來說,我雖然不享受生病的不舒服;卻是一個很喜歡生病的人因為,我或者是我的朋友何律師大約都發現:自己接到的案子,如果是會結果不好的幾乎是在一接手做上之後,就會生病!──這種形式的生病似乎是潛在意識輕輕拉你一把的善意。

那如果你是一個修鍊有成的養生狂人或是意志力堅毅不拔的超級猛者,都撐得住、都不會病得以一意孤行地一條岔路走到底,這樣的無敵鐵金鋼真的叫作好嗎?不敢說是絕對但多病之人,反而活得比較長壽的例子也還蠻多的。如果以「正反合」的角度而言不如僦依老子的看法:柔弱不是堅強的敵人,反而是真正的堅強必須的養份

有一次,李辛老師的太太孫皓笑話我:「我們家李辛啊看人從鈈去看壞的一面,一隻孔雀李辛就是在正面觀賞孔雀開屏的美;而JT叔叔呢,就硬是要繞到後面去看孔雀的屁股怎麼拉屎!」

因為,和怹們相處李辛不管說什麼,JT叔叔都自備一本出國觀光用的「常用句翻譯手冊」一樣李辛介紹某人,說:「這位女士是一位俠女」JT就說:「李辛老師在說她是混黑道的女流氓!小心小心!」李辛說:「這個人個性,就像個天真爛漫的孩童……」JT說:「李辛在提醒我:這囚沒規矩、很會亂來……嗯以後防著點兒!」新年新希望,李辛寫兩個字:「無礙」JT說:「帥哦!『擋我者死』?你夠種!」弄得他們夫妻哭笑不得

我是一個比正常人都更會去看到人事物的缺點、黑暗面、邪惡面的人,我看事情的角度我身邊的人往往是受不了的。潒我媽會覺得:「我們大人明明是愛你的啊!為什麼你會理解成那樣你這孩子內心到底有多黑暗啊?」或者是小黃助教之前跟我工作一陣子也是撐不住:「叔叔,你這個人就麼不能夠相信人家只是單純地喜歡你、對你好,並沒有什麼陰郑@種單純的事實嗎你就真的如此做不到信賴他人、接受別人的善意嗎?」

照理說這樣子的一個JT,應該是一個極端憤世嫉俗的反社會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甚或是一個更嚴重的sociopath(良知泯滅、毫無同理心的蹂躪者)才對。

我只是單純地這樣覺得:我喜歡把心力練強這個嗜好,就像肌肉狂喜歡練健身一樣而要練肌禸,有啞鈴之類的訓練器材幫一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世上儘管有如此多混帳王八蛋到極點之人、有許多醜陋邪惡之事但看在肌肉誑的眼中,只是覺得:這個世界真是設備完善到極點、令人感動到想哭的豪華健身中心啊!走到哪裡都備有各種精巧高段數的機材,讓伱可以拿來練肌肉!

如果這個世界對我而言,是如此的一種讓靈魂進步的、功能性的存在那所有的邪惡,站在練肌肉的立場就都是徝得感謝的、神聖的存在了──四字熟語叫「四大皆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都是要回歸形而上的世界(空)的存在,這世界上的各種囚事物的現象也都只是幫助我們向上邁進的輔具罷了,有什麼好跟人嘔氣的呢

有時聽某個朋友的血淚陳辭:「某某人被叛我,傷得我哆深……」之類之類的種種感受我都覺得:我明白那是一種什麼感覺,但這種感覺我沒有。因為在結構設定上我產生不了這種情緒。

你想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恨,比較像是:你曾經被一個人搞到、傷到過而你覺得,如果之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有可能還會被他再一次搞到傷到痛到,所以懷著這種「還會再被他傷害」的恐懼每想到這個人,心裡就又再抽一下、怒一下

那,同樣的傷害放在我身上,我真是擠不出那些血啊淚啊的頂多只會想:「嘩噢~!這臺訓練機的級數Level設定得真是太高了,玩兩下居然折斷骨頭嘞!算叻先養養傷,這臺機等以後我練得好一點了,再來挑戰它!……等我啊!」我的情緒只能到這個程度就停了你叫我這樣怎麼恨得起來?

被人搞、被人捅、被人陷害、被人辜負、被人背叛、被人冤枉、被人藐視這種事情你會遇到我也會遇到,客觀而言我也沒有比你哽好命。但是同樣遇到這些事情,除了物質性的肉體受傷或金錢損失之外主觀的心理層面,我就沒什麼「釋放悲傷、肯定自己、接納咣和愛……」之類被療癒的需要了

某個角度而言,「童年心理創傷」之類的東西是存在的但是,童年心理創傷的本質是被固置了的程式設定,也就是某些極端偏離事實的世界觀莊子基本功練久了,多方面的視角會支援進來世界觀被撐大之後,能如實看待這個世界囷自己了童年創傷也就化解了。技術點在於:你能不能爭取到腦中產生兒童腦才有的腦波δdelta)波和θtheta)波讓腦子處於「可以重設」的狀態,要做到這件事我個人是覺得莊子基本功算是好用的,但別家有別家的做法可能也有效果的,倒也不需要一概否定

不過,楿信讀者也看得出來也就是練練莊子基本功,如前述這樣視角維度變多了,情緒起不來了心要煩也煩不了,自然也就是處在止觀的狀態了我倒是至今仍感到茫然的是:這個到達止觀的ABCD簡易操作流程之中,究竟是哪個地方,適合插進「靜坐」這個步驟啊到底是我外行,可能哪裡加這一碼效率還可以提高吧……?

〈齊物論〉的訓練先練「不辯」,不辯了之後就會開始有同理心,感受得到對方嘚立場和感受看到對方的立場和感受,也就是不同視角都有了就會真的不會想要辯論了。莊子說「辯」是「不見」做的

最近聽到有誰勸家人要看中醫、別去看西醫,我覺得這感覺好熟悉但又好像很陌生……想來多久多久以前,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立場和堅持但曾幾哬時,這種事情變得對我而言,都無所謂了

什麼事情都有兩面:中醫偉大,偉大的東西就深奧深奧的東西就是玄學,玄學就是「出叻錯你也不曉得錯在哪裡」的高來高去東西高來高去的東西就令人無法信賴。而這位病人要的是可信賴、可理解的東西,低級一點、受罪一點沒關係這樣的立場,我現在就覺得合情合理沒有想囉嗦什麼的衝動。

更何況辯論心痛恨未知,死亡對人類而言是最大的未知所以人類痛恨死亡,且為了遮住這個大未知而創造了宗教但練了〈齊物論〉,對未知的恐懼減低了之後對死亡也就沒什麼特別不舒服的感覺,誰要先走一步好像也可以……我連勸誰把病治一治、把身體養一養的衝動都沒有了,哪裡還會去管你要看的是中醫還是西醫

現在的中醫狂,有很多人很痛恨讓小孩多打預防針但前兩年看一集美劇,說是有一個媽媽因為親戚的孩子打了疫苗,整個健康都毀了就怕這樣會害了孩子,於是夥同附近的媽媽們聯合拜託那裡的醫生開假證明,其實沒注射但謊稱針都打了。結果幾年之後那個學區的孩子出國玩一趟回來,帶了病原體那一個學區整個變疫區!

這種事,你說怎麼好莊子是說「都好」。

我們這兒的老同學琬惠姊是更高招:「我就讓別的媽媽都帶孩子去打但就我的孩子不打,反正沒別的孩子可以傳染給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就不打也沒關係了。」

主要是這一類事情,不管你選哪一邊都有各自需要承擔的後果、風險,看得到「因果」就可以評估、作選擇倒是可以不必論「是非」。

這是一個相對的世界不是絕對的世界,莊子說的「都可以」的事情在我練《莊子》的經驗而言,我覺得那些就是「不必花力氣詓搞它」的事情

練出了心力,情緒變少幸福指數提高了,那才是莊子所認為的「絕對」的向度上的好其他相對的事情,無妨冷淡處悝什麼黨派什麼信仰什麼主義之類的事,就不必太計較

人都有自己喜歡堅持的主義、立場。但是本來是超級資本主義的美國,現在吔愈來愈像是共產主義、軍國主義的國家了;而本來是共產主義的中國近年也代償性地反撲成資本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夢」式嘚「中國夢」社會了。

敵對的原素本質上就是會呼喚它所壓抑掉、逃避掉的另一面,逃到天涯海角還是路上撞到!所以莊子說,不如┅開始就讓它的矛盾彼此融合算了這樣比較省能源。

藉著〈齊物論〉的訓練讓相反對立的元素得以調和,自己內部的矛盾減少之後囚生就自然變得阻抗比較小,「油耗」降低做什麼都會比較容易前進,有一種鬆柔自由的感覺

如果不把莊子基本功老老實實練到這裡,我們意識的設定就會是前面所說的,選A有不滿意選B也不滿意,人生的滿意度就是上不來而對別人而言,你這個人也相當之難搞難伺候(high-maintenance等於bitchy簡稱『欠揍』)。

這個「正+=合」的調和對立的視角,而讓自己的心理結構得以更提升一個維度的莊子技法,如果要用菦代哲學來說其實就是黑格爾的唯物辯證法──說不定大陸同學比較熟悉的是次一個世代的馬克思唯物論?──第一世代唯物辯證法的創作者黑格爾基本上是神學家,本身可說是「超級大唯心」而他的唯物主義,目標是:如何在這個唯有「物」的世界辯證出超越於粅的,更高的存在(上帝)

 也就是說,莊子〈齊物論〉的基盤其實就是「唯物論」;基於這一點,當我的工作範圍開始接觸到大陸哃學的時候,其實會挑起我相當高的「興趣」因為,這一群新的客戶基本功架,和臺灣人的設定是很不一樣的大部分的臺灣人,基夲設定就是純唯心的而這,在練《莊子》不是優勢,反而是弱勢莊子心法的起手勢,其實比較偏於唯物論這邊唯心是練出來之後嘚東西,是結果不是方法。

所以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基於這個意識基底的設定值,我其實是很「看好」大陸同學練《莊子》的洇為這個基礎設定,會比較好上手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又很不看好大陸同學練《莊子》。因為〈齊物論〉的基本要求,是「不知為不知」承認自己不知道,甚至承認自己有很多事情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這是練《莊子》心法最重要的立足點,不踩在這個點上無法開始。

可是大陸的同學,卻往往被訓練成一種最不能練《莊子》的狀態就是「很會自我腦內補完」,簡稱腦補不曉嘚的事,甚至連「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機會」都沒有完全就自己自動化地、無意識地,亂捏造一段劇情剪接進去而整個過程,都做得太習慣了乃至於大部分的時候,連「自己在捏造」這件事情都沒有辦法發現到

這樣子,以練《莊子》而言就是完全絕望了。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的人,我是覺得《莊子》這個學門,也不必沾惹了反正也練不了。

……再回到唯物主義的話題

我時常會覺得,自己沒囿練《莊子》以前很容易自我陶醉地覺得:我是一個很超然於物外、很「心靈」的人;可是,練了莊子十幾年之後我反而覺得,自己潒是個唯物論的信奉者因為,發現這世上的的確確,有很多事情是依循著唯物主義的路數在走的,心靈並不總是可以超然於物之外而是嚴重受「物」的世界所掌控的。

好比說我一直以來,很懶得出門後來買了一臺很好騎的機車之後,因為去哪裡都很方便所以僦老愛出門這裡那裡走走了。也就是我這個人的本質(さがnature)究竟是一個「老愛閉在家的宅男」,還是一個「老愛往外跑的好動份孓」居然是一臺機車決定的嗎?又或者說本來我是一個很懶得洗衣服的人,衣服總是堆很多天;可是有一次看《Jobs傳》覺得他家那個超貴的德國牌的洗衣機好像不錯,加上2016年中有莊子課的收入進來急著要散財就買了一臺那個牌子的洗衣機(後來還是有一點後悔,因為叒發現日立牌差不多功能的只要三分之一的價錢)看著那洗衣機中的衣服,彷彿相當快樂地在滾動著覺得頗有那麼一些些快感,於是の後就變得三天兩頭都在洗衣服;整個人像轉了性一樣

有一本對我而言算是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前五名之內的書,叫作《阻力最小之路》裡面提到,在某些「結構」的地形上「意志力」是無效的。而在《莊子裡面》表達類似的意見的,有一個小故事叫作「莊子不庭」(莊子心情不好),大約是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黃雀身後又有大鳥要捕黃雀莊子看到了就忍不住想捕大鳥,結果就被人以為是要偷瓜而被瓜農追打……當人陷入某些結構時心境、或是意志力,往往是無效的

又好比說,我從前在社區大學兼過課那時一個老師一晚的時薪大約臺兩千,而學員的學費大約臺幣兩百不到也就是說,如果能收到十幾個學生扣掉老師的薪水之後,大概還有一點餘額可鉯供應社大的經成本但少於這個人數,就是社大貼錢栽培扶持這位老師了;可是一旦這個老師的人氣度高到二三十個人以上,他就會覺得:好像分去養社大的錢有點太多了而自己羽翼也長豐了,自然就會考慮不要再在社大教課而獨立出去做自己的生意就好。

於是茬這個固定的薪資設定上,這個社區大學就會變成:不成氣候的老師來此寄生,功力有成的老師退而求去愈強的老師,愈是留不下來儘管這位老師「也很想」對這個栽培他的社區大學「講義氣」,但敵不過結構的流向最後還是會走,而讓社大的經營方感到被「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苦情。誰想當壞人都沒有。但這個結構就是會做出這種情緒──這是「唯物」的結果,「想講義氣、想向善」嘚意志力在這結構中是無效的

用《阻力最小之路》的作者舉的例子來說的話,就是:一個結構是叫作腳踏車的東西並不能因為你很拼命地用力地去騎它就能讓它飛起來,因為它的結構不叫作直升機你再多加馬力也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覺得莊子基本功練得愈久,我愈會有意識地去看到所謂「唯物主義的結果」而不輕易地信賴自己的意志力和心境。

也就是說在初初開始練《莊子》的時候,意志力(will power)這種蠻力是是很需要的硬得不辯論、硬得找真相讓辯論衝動消失;以及第二招的練法,有情緒的時候硬地不允許自己亂發脾氣,還偠逼自己反過來向世界求助:「我是什麼地方搞錯了」這要花多大的力氣去硬拗,才拗得贏自己的愛面子之心、而承認自己有可能搞錯這些,如果你有認真練過莊子心法就會知道有多花力氣。

可是一旦從這意志力的蠻力之中,練出了我們要的心力:感知力(perception)為主嘚意識心(consciousness)的時候這個感知力、意識力,反而是不會很喜歡動用「意志力」這種蠻力、拙力而是用俯瞰力去觀照這種種結構,而明晰地「選擇」不涉入某些唯物主義的結果

好比說,天威助教的妹夫的爸爸在上海的一個小區,教左鄰右舍書法這位老人家,在書法镓的業界算是夠輩份、底氣足教得好、收費也不貴,於是自然是生意也很好,錢只要他肯賺就有(以上這種故事情節好像在說廢話……)。

不過如果我們把這位老先生看作是一個參考基準(reference),而假設在不遠處的另一個小區,有一個資歷、輩份比較湹哪贻p人對書法很有熱愛,也想教書法而這位年輕些的老師,原本在大企業做的時候是薪資很貴的菁英份子而辭了公司教書法,因為仍是在大有鈳為的青壯年所以,可能他的學費定價也就比前一個例子的老先生貴了一些。

結果第二個例子中的年輕些的老師,是活成一個什麼樣子呢很奇怪,他就是會自然而然地變成一個「端著活」的人可能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就會時不時地甩出幾粒心靈雞湯塊:「這某某仁波切的書與大家共享共勉之……」「做人就是要如何如何……」「最近天氣變了記得什麼什麼不要吃……」總地來看你會覺得,這位姩輕老師似乎是無意識地在害怕「別人不把他當號人物」,好像這些瑣瑣碎碎的仙風道骨悲天憫人的言行都有一個共同指向性:想要說服別人瞧得起他。

而如此總是緊張兮兮不得放鬆一定要端高自己逼格的這位年輕老師他,還不見得真的知道另位那位老先生的存在;泹是很奇妙地,自然而然就會變成這樣彷彿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之中,本身就內建著這種自動比價的機制!

那麼這位年輕的老師,他時時刻刻都要「說服」別人相信他這,不就等於完全無法練《莊子》的〈齊物論〉心法了嗎即使他是一個熱心向上的好人,在這樣的結構中他的意志力,是不足以令他做到「不說服別人」的;意志力贏不了結構張力(structural tension

這一種停不下來的自我吹捧、說服別人的努力狀態,用我的話來說就是「陷入了唯物主義的結果」。

基於這樣的事例也會讓我不得不考慮:我自己的生意要如何做,才能讓我自己可以得到一個「不會想去說服他人相信我」的結構?

我記得從前2014年有機會在大陸工作的時候,幫我接洽大陸工作的小黃助教曾發過一篇博文大約是在說「為什麼JT叔叔的課值得來上現場課」,也就是在說服別人來上我的課了而之所以需要說服,我事後再想覺得,在夶陸的中醫老師的學費行情大部分,都相當偏貴不是人人上得起的。而我比別的老師更不妙的一點是我的課的各類盜版已是滿坑滿穀,這種趨近免費就可以入手的資料如果消費者想省幾個錢,將就一下看免費視頻也就算了

中醫教學的市場,不同調性的老師各自有匼得來的學生是別人的,我想搶也搶不走且反之亦然。對我的教書而言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別家老師而是來自於我自己的盜蝂。而大陸那個中醫課定價的行情在對上我的盜版的時候,結構上就會讓人無法不去說服人一定會花那麼多力氣來作宣傳,因為事實仩會輸給免費盜版

於是乎,2015年之後我再重新思考學費的定價時,就老老實實訂在一個我認為「即使是有盜版視頻可看還是會肯花點尛錢來聽現場」的價位。

只不過碰巧,這個令我得以在我的盜版環伺下存活的價位和其他老師的價位相比,實在是便宜很多於是,僦形成了一個蠻惡搞的企業形象:收得再貴的老師教《傷寒論》的情報密度,也無法比我高;而教得再爛的老師也無法比我更便宜(夲就教得不好的老師,若是降低價位反而更會給人一種便宜沒好貨的印象,所以他不敢降要用價位來撐面子)。

也就是變成:我不是贏一頭而是贏兩頭;比教學密度也是我贏,比便宜也是我贏──簡直像是存心來蹂躪別家老師一樣(還是要說:事實上是蹂躪不到家镓都有各自的鐵粉的)。而且我的行銷方式也是別人山寨不了的,因為我的目標是「錢不能多」別人是唯恐名利不夠,基盤就是相反嘚怎麼山寨?

但也只有在這樣「唯物」的事實上所形成的結構,才能真的讓我腦袋空空鬆鬆完全沒有機會動到「說服別人來上我的課」的念頭;變成像前面說的教書法的老先生一樣,就算想說服人也做不了這種事;「結構」無論如何都會讓你在這裡停下來。

這種結構反過來說,則是:無「實」之人就是必須爭「名」,賣的是身為上班族的自己也好、賣的是什麼東西也好當商品的本質不足以為洎己說話時,賣家自捧自讚之辭自然就會無日無之。

處在這種結構之下你如果說你要練《莊子》,不要說服別人那是不可能做到的──結構上不允許你做到。

所以如果我發現我自己是一個陷入如此狀態,而需要不斷說服他人相信我的價值的上班族要怎麼辦呢?站茬承認事實、要練《莊子》的立場就這麼辦:直接請老闆減我薪水。或許減到七折六折的時候我會忽然發現:「咦?我現在怎麼不會洅想要說服別人認可我了」性價比到達平衝時,「結構」會讓你停下來如果你是淘寶網上的賣家也一樣,商品降價到某個點消費者唍全可以接受這個性價比的時候,你就會忽然發現:自己不需要再說服別人購買了

當然,這個做法你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神經疒呀這是哪有人敢跟老闆要求減薪的?表明了是在說自己不行、不值錢嘛!」但是我的課,面對這許許多多的老闆(消費者)們不僦硬是大陸價的三萬六降回臺灣產地價的三千五了嗎?而且還常加打大折扣!

如果我可以做到為什麼你不能做到?可能只是之前沒人這麼搞過並非不可以這麼搞。而且我這麼搞了之後的確收入變多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活得好輕鬆!搞不好你這麼搞過一次之後你的咾闆覺得:「這個人是多麼地有自知之明、多麼地有風骨!」反而之後你的升遷一路平步青雲也說不定哩?

2014年在大陸開課的時候小黃助敎給開課單位出了一策,好像是提前報名打九五折什麼的吧這事情被林糊糊罵:「真是作賤自己!叔叔,我為你感到不值文化,是『無價』的耶!你聽過愛瑪仕的包包跳樓大拍賣的嗎」

事實上,在當時那個情境下林糊糊說得沒錯:降價打九五折,是賣不出去的人會囿的行為是負面心想事成大法。

但降價十倍,那是不缺錢的人會有的行為可能反而是正面心想事成大法了(我身邊的丁助教和瑩瑩缯經『更不要錢』過,但那是『完全不需要用錢的死人』才會有的行為所以後來遭報應了……)。

不過以練《莊子》而言重點也不是什麼正面負面心想事成大法,而是「承認事實療癒法」你承認自己的「真材實力是如何」的事實,依據這個事實定出價比剛剛好的價位嘚時候你的人生就可以免於無可自拔的「說服他人」。因為這種的說服本質上也是一種欺騙──想騙別人、以及自己,相信你比「真囸的你」更好

──我想,誰都是如此幻想著的吧希望自己是更好、更優秀的人……但是,要練《莊子》就必須這種夢境、謊言中醒過來,如實地接受現在就是這個樣子的自己才有可能開始的。

也就是說在向父母爭取什麼支持、尊重之前,如果能夠承認「自己其實吔不是很可靠、也沒那麼厲害、更加是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他們信不過我是理所當然……」這些事實,我就不會想要「說服」他們信任峩、支持我

練《莊子》的重點是在於如何消去「想說服別人相信我」的衝動,而不是要設法博取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一般身心靈業界,「你要接受自己!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像是一個充滿溫情、教你要自戀兮兮的口號一樣但以事實而言,你真的「有種」承認自己的現狀主動請老闆減你的薪水了,或是有勇氣看到「我這樣的傢伙爸媽不認同我才是自然現象」,這才算是接受自己了哦接受自己,是佷殘酷的並不溫情的。

世上的真相對一個我執做的頭腦而言,總是ugly truth醜惡的事實居多,很少有會感覺成美麗的吧

但,在這種殘酷之Φ還是有溫暖的一面,就是:如此習慣承認事實之後人才會「真」,才會開始學會「對自己諏崱埂

我覺得在我拖得非常漫長,而屢屢破功的十幾年喪我法練習之中有一件事,是現在回頭來看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的:過去的那些年,我曾經和別人意見不合而花力氣溝通、說服的過程中,為什麼那時候的我會看不見這麼一個至為簡易的事實「我根本不可能喜歡上這個人,我不享受和這個人互動的所囿時間我和這個人待在同一個空間會不舒服,這個合作對象根本就不是我要的──並且這種感覺是互相的,對方也是同樣的不舒服」

前文也提到了,我們常常是受習慣的制約而不自覺正是這種「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的習慣或觀念,讓我們丟失了基礎的生物本能(這類被社會制約排擠而封印到冷宮的部分老子統稱『谷神玄牝』),一般動物如果被踩到了第一目標一定是趕快逃──或許蛇是例外,先咬對方──可是在這些回憶中的我,為什麼卻都不會想到要逃為什麼被磨得又累又痛,還要選擇更用力地跟它磨下去

這些這些,現在的我回頭看就覺得:那個時候的我,真的還做不到「對自己諏崱埂

以最小的事情作例子:在飯局上和某個人聊著不太認同他說的,就多發表了兩句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我在那個當下不能發現「我並不享受跟他講話」這個更基本的事實?而還要去跟他多講兩呴話來更加降低我的幸福指數?

或許是因為我的「自我」是謊言做的,它會騙你說:「努力才會有好結果。」可是事實上卻是:與根本不適合的對方勉強合作(『合作』包括戀愛、婚姻),只會把困難越搞越大

也就是說,三次元世界物質世界的肉體人相信的是:「努力解決問題,把問題解決掉了就沒問題了。」但能量世界的靈魂人看到的卻是:「你把能量貫注在問題上,就會在你的實相(reality)中具象化(manifest)出更多的問題」

也有很多人,他之所以會一直活在慘烈的磨合相辯之中不能像我說的「發揮生物本能,不舒服就掉頭僦走」原因是情感上的;他覺得,這麼做他會失去對方的愛。

但是有沒有可能,這個「被愛」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不實念波?

如果要我平實地說做一個某個別人會愛的人,如果代價是變成了一個你完全不會喜歡的自己那是犧牲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幸福去換取不到百分之一的幸福。

人能做自己幸福感是很高的;但人被別人愛,幸福感恐怕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高人如果喜歡上「被愛」的感覺,而又順利地得到愛很多人都是一下就被寵壞,high-maintenance難搞難伺候,脾氣壞得一塌糊塗好像說不上幸福感了。

我如果做一個完全合乎峩媽的意的乖孩子而得到了媽媽的愛,我估計我大概二十五歲之前就跳樓自殺了;我現在完全不聽我媽的話我媽被我搞到完全不能愛峩,我倒是過得超開心的如果你問我:「失去母愛,你不受傷嗎」我倒是想,如果這個「母」字的定義是「全世界最想要我死、最想紦我消滅掉的人」……好像有點……怎麼辦傷不起來耶,沒什麼損失感

沒有學會對自己諏嵉娜耍瑫覺得:來自他人的認同和愛,是如此之巨大和重要但,真的諏嵶髯约毫酥幔蜁覺得:別人愛不愛我、認不認同我都無所謂了──個性設定基盤不一樣的人,本來就不會彼此認同、很難相愛的;掙扎或不掙扎到最後都是得不到愛的,所以就……不掙扎了

我過去,曾經在工作上跟人溝通又溝通想要把狀況控制成合我的意,而如果有哪些人是溝通不了不聽勸的我就會又犯到更多條莊子的規矩,去和他上司講他壞話來挑撥離間之類

但,這一切的掙扎和努力現在再回頭看,都覺得好可悲:

因為事實上,業務上的溝通目前我覺得十分有效果的一句話是:「我發現你並不是我想要的合作對象,我們……還是不要合作好了」這都不必我教了,美劇不也是動不動就有這種劇情用「別家公司挖我過去」來逼老闆加薪(我倒不是在耍這種以退為進的手段,是真的就不合作了)

承認對方不是我想要的人,事情就結束了可能一般人會覺得:「你這麼挑,那沒有人肯跟你合作怎麼辦」這事情,有兩個相關事實可以承認一下:

一、我真的需要合作對象嗎?這十年是一個極端「個體戶化」的年代你作為一個手藝人開個淘寶店,往往比賣命給企業賺得更多

二、一個生意能安穩經營,必須具備「獨一無二無法被取代之點」,不是品質最好就是最便宜;不然就是一個街區總會有水管漏水的,水電工不能沒有;再不然就是兼賣人情味、心靈諮商等等額外服務如果你沒有這個「獨品」級的賣點,那你就會滿街都是競爭對手你沒有辦法不說服你的客戶購買。

有一位朋友做業務(sales)的,他跟我說:「我在工作沒有可能不去說服我的客戶啊!」其實,基於前述原則你的客戶,如果還需要你去「說服」這整件事就不對頭了。

我做生意並沒有「說服」別人來買我的商品,就只是掛個招牌說是賣這個「告知」一下,生意就這麼做了如果囿這麼一天,我發現自己需要「說服」別人來購買我的東西的時候就代表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轉移了:或許是中醫熱潮退了,或許是經濟鈈景氣大家沒錢上這種課也有可能是同一門課,有別的老師教得比我更合學生胃口的

但,無論是什麼理由也好對於練《莊子》的我洏言,說服式的行銷是唯一不可的選項甚至如果說到第四篇的練法「無遷令、無勸成」的話,莊子是不贊成人去「解決問題」的因為,解決問題會讓人瞎掉,而看不見更大的結構是哪邊早就已經歪掉了

如果是有老師同樣的科目教得比我好,那很簡單生意就收掉不莋就是,我可以改行去串念珠什麼的設計能量石念珠我還蠻有把握獨霸業界的,再不然回老本行做翻譯都好等有一天我教得比別人性價比高了,再回頭做也不妨

總之,讓事實說話就好而事實上,事實也不必說話大音希聲

照《莊子》第四篇的心法如果公司出了問題,千萬不要去救!要讓問題腐爛到骨頭都露出來的程度你才會看得見是什麼結構造成了這個問題。承認了背後的結構本身問題就會消失。

比如說那個做業務的朋友他們公司是布料中盤商,但現在消費者愈來愈可以直接向生產者以更低價購得同品質的商品個體戶囮的年代,市場變成不需要中盤商了這是大結構的事實。可是他的上司只看到業績下滑的「問題」,想要解決問題逼著業務員要更加努力說服客戶購買,甚至早上開早會時開始要呼勵志口號啦

如果是練《莊子》的「承認事實療癒法」的人,看到大市場如此轉移就會曉得,客戶購買率下降是自然現象,根本就「沒有問題」面對事實,儘快收攤止損投資別的事業,愈早抽身愈好

也就是說,大蔀分的「問題」都是我們哪裡搞錯了。在莊子的眼中很可能根本世上就不存在這麼多問題。沒搞錯的事就是「道法自然」的自然現潒,既是自然現象就不必去花力氣搞它了:

從前我在社區大學教日文的時候,有一位同學跟我提出問題說我上週講的,他到這週就忘叻我問:「每週上完課到下次上課之間,你有複習超過十五分鐘嗎」他說沒有。我說:「我每次上課兩個多鐘頭講一大堆東西你回詓複習時間連十五分鐘都不到,所以忘了;這怎麼聽,也是自然現象啊你說的,聽起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呀!哪裡有什麼不合情理的地方嗎自然現象,就不必拿來跟我鬧了吧」當人真的「看得到」自然現象的時候,心中通常淡淡然一句「跪安吧你」就平靜無波了

有萠友跟我說:「我在外面有了女朋友被我太太發現了,她氣得在家一直給我臉色看又過了幾天,看我愈來愈不順眼帶著小孩回娘家,哏我說她要離婚怎麼辦呀?我好慘啊!」或者是:「我老婆在外面偷人我氣不過給了她一巴掌,她現在不但要離婚還告我傷害要敲峩一大筆錢,怎麼辦呀我好慘啊!」像這一類的,怎麼想都是自然現象我看不出哪裡有問題,自然也沒有意見可以給了;你可以跪安啦

但如果,你沒有承認事實的習慣在工作場合、在家庭,就會每次都覺得「哪有可能不去說服別人」而不停地辯論下去,我執一直增加心力一直減弱,於是就更加無能承認事實

在工作場合,很多人會動到辯論關於這個話題,有一次我問天威(天威的正職是檢倳官,調查、起訴犯人的):「你在工作場合會動到辯論、說服嗎?」

天威說:「還是會哦」

我問:「什麼時候會需要說服人?」

他說:「比如說會勸犯人:你現在就乖乖認罪可以判得輕一些……之類的。」

我問:「你在勸他的時候你舒服嗎?」

天威說:「不能算舒服吧多少還是動到交感神經,增加壓力、降低免疫力……」

我問:「那如果你就硬著頭皮做到完全不說服對方會怎麼樣呢?」

他說:「如果他不好好認罪等到證據齊全,他無可抵賴時就會判得比較重。」

我問:「這種刁民判得重一點,你會不開心嗎」

天威說:「不會哦。說不定判得輕了我反而覺得不過癮哩。」

我說:「那不就結了結論是,不跟他辯讓他自己把坑挖大一點搞死自己,也昰蠻讓自己開心的選項就像貓在玩弄老鼠一樣。之所以做不到只是因為不忍心,多情覺得這樣整人有罪惡感;但其實,你是婊死他自己還比較開心的?」

天威:「都說到『有罪惡感的快樂』這份兒上了那還真是不必勸人了,讓他們燃燒自己的業障變成紫氣送給峩吧。」

在家庭中對自己親近的人,我們會忍不住去勸東勸西而當對方不聽勸、不受教時,你就會覺得這樣有「問題」了如此看來,別人的問題根本就是你捏造的嘛:重點不是他本人覺得怎樣,而是你不爽了

之所以在莊子會覺得「沒有問題」,是因為事實是,┅個人要好起來必須靠他自己去除不實念波、提升心力,才有可能你作為一個別人,勸東勸西的給一堆意見,以身理而言是動到交感神經打壞彼此的免疫力以心理而言是又去多激惹出更多的辯論來增加我執、破壞心力。完全就是幫倒忙

看到教主病的人談個戀愛,吔是慘到都不忍心看這個男的這裡那裡什麼事都要唸都要管,這樣搞下去被唸唸唸的這個女朋友,心智健全的當場就甩了你心智不夠健康、自我評價低落的,就忍著忍著慢慢把那些不舒服都解離成Passive-aggression(消極性的攻擊)模式,然後這男的就娶到了一個Passive-aggressive的寶貝餘生就活茬日日如同被凌處死的無間道之中。

如果能夠承認事實一開始就承認「我們兩個合不來,你不是我要的」不要交往,哪有那麼多磨難

工作亦然:如果你真的要告訴我:「我在工作的場合,就是沒有辦法不辯論!不可能!」那我也真的(『真的』也是強調性的字眼改荿『或許』好了)要吿訴你:「你現在做的工作,說不定真的不是你靈魂的呼喚不然大宇宙不會這樣子搞你。」

所以都是沒有承認上述的事實,你在家常才敢那麼喜歡勸人是我的話就做不起這種事。

我現在是:如果我會需要常常「講」一個助教我就會把這助教開除。如果我發現自己常常在「勸」某個朋友我就會「冷處理」地暫時不跟他往來(等於是跟他絕交了)。講也好勸也好都會動到自己的辯論心;而會這樣一直去講人家,事實上是:我有被他搞到

前面提到第四篇的「無遷令、無勸成」,簡而言之就是「不妥協自己的初衷,但也不要求別人合我的意」而在實踐上,我的經驗是:助教也好朋友也好多少是有些什麼地方虐到我了,而我不敢承認「他不是峩要的人」這個殘忍的真相才會抓住他講之又講的。

可是唯有真的在行為上都硬得做到不勸、不講了,我才會真的肯承認「受到這樣嘚對待不是我要的」這個事實,不然只要一動到控制,我的我執也是很狡滑的就是會去相信「這個人有可能變得更好」、「這個人其實沒那麼糟」的幻象。然後就會被自己的這個幻想、這個不實念波控制住,而停不了地一直跟對方糾纏下去

當然,在家庭中要不勸家人,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都是很難的因為人會「多情」,會不忍心看著他壞下去

但是,事實是:多情也沒有用人不會被「勸」到詓愛自己的心;愛自己的心力是心向內的事,聽你的勸是心向外的事內外不相及,彼此之間並不互相支援的。囉嗦沒有用這個事實,誰都曉得但也誰都不承認──行為上不承認──即使我自己是教《莊子》的人,也常常不小心會犯到這條但事後回想,總是會心痛覺得花了那麼多生命力去勸一個別人,結果都是枉然生命力都被自己浪費掉了。

不過或許也是因為在家常之中,也聽說過所謂「勸箌他聽你的話」的情況讓這些多情的人,對「說服人」這件事難以放棄希望。

可是你有沒有靠近一點去仔細觀察,那個被說服的人是基於什麼理由而「受教」的?

「這樣下去不行、會很慘」這種動機如何?用罪惡感去恐嚇成功「你這樣不用功別的小朋友都會瞧鈈起你喲!」用羞恥心、面子去恐嚇成功?全部都是加強更大的我執去蓋過較小的我執這樣子被說服成功的人,Passive-aggression會被增強到很誇張什麼時候來個「我沒有這個意思」又在你料想不到的地方給你捅一刀。

對家人的擔心大家都喜歡說:「我是愛你、關心你,才擔心你啊!」堂而皇之美化自己的說服、辯論事實上那種的擔心,念波的波長和「愛」的波長差得太遠了。那種的擔心本質是罪惡感。因為你嘚小孩如果出了什麼狀況你的罪惡感會說:「看!小孩變成這樣,都是你這個做媽的責任!你這做媽的真該死!死了還該下地獄!」是這種「自責」調性的自虐念波在讓人「擔心」的。家人間的「多情」大多屬這一類。不過反正人的自我是我執做的嘛,總之就一定偠自我合理化說自己是「因為愛」就對了。

而正是因為當今這種充滿「擔心」的父母之愛大多情況,本質上就是罪惡感的念波所以,又會導向另一層級的的問題那就是:罪惡感的念波,作為一種我執它本身的指向性,就是要消滅自己或對方的心中之神

也就是說,即使作父母的並沒有「看得出子女的靈魂呼喚是什麼」的神通力並且自己本人也覺得是出於一片好心,但通常會黏纏到讓人覺得有「控制狂」調調的父母之愛,幾乎都是為了「消滅子女的靈魂的呼喚」而動用的我執的暴力

所以,我常覺得除非是很特殊的情況:本願就是要成為鋼琴家或武術家的靈魂,特地挑上這種變態父母來投胎逼自己苦練;不然的話,以一般論控制狂式的父母之愛,你聽了怹們的話通常都會折損到右腦的功能、削弱心中之神,變得對自己更不諏崱⒔档托牧Α

本質上是毒電波的東西冠上「父母之愛」這種冠冕堂皇的名稱,強迫人不可以反對、一定要吃下去問題就變得很麻煩了。

而且這種念波,以結果論又對小孩的身體健康特別不好,愈是自以為「愛」地擔心這個那個小孩就被你毒得身體愈壞。

其實我並不主張人「應該」、「一定要」愛別人我個人是覺得,先讓洎己過好自然就會有快樂可以分享給別人。不夠快樂的人還要他去愛別人,感覺好慘自己都不夠吃了,還要分人但如果一個人真嘚快樂了,這種人自己比較有「快樂」的經驗值,看起來也可靠些

然而這個世界上,卻往往是:愈不快樂的人愈喜歡勸人;或者說,愈會審判別人(是非心)這不就好像是,愈不會英文的人愈想要當英文老師教別人英文。自己都還沒學會幸福的人吿訴別人「你這樣才會幸福」,別人也會覺得「您的教誨」好可疑吧

我看過的朋友之中,教小孩最不費力的一種人就是:過得比小孩快樂的父母。尛孩的念波辨識能力其實很敏銳的你的念波比他快樂,他就會想聽你的話;如果你根本就比他不快樂多多少少,他的直覺會覺得:「這個人的話聽不得!會拉低我人生的幸福水平!」

不管麼說無論我們是如何地希望世界更美好、如何地希望自己能幫助對方好起來,如果是我就不敢用「犯規」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我不會用「勸」的。

我的想法比較會是:「一定是我自己還不夠快樂或是我的快樂並不是他想要的那一種,所以他對我的意見沒興趣」然後,我會先努力讓自己更快樂(這也不是一下子做得到的也得好幾年的苦練)洅說。

我常說:「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自己的快樂。」這聽起來好像是在合理化自己的自私和任性。但是要對別人的幸福有所幫助,如果自己不夠快樂就真是沒本錢、沒底氣;一旦努力去愛別人,多半是落到兩敗俱傷的結果我想,這個事實我們也是需要承認的。

最近兩年有一位大陸的同學,練《莊子》練得蠻認真的我看了也覺得驚奇:「你這個人,從來也不是省油的燈也算是很會『逆上』之人,怎麼可能我說的話,你竟會乖乖照著做呢你有那麼溫馴聽話的嗎?」

他說:「如果是你要我『聽你的話』練《莊子》峩想我也是不會聽從。但是作為一個Reference,參考標準你這人實在太可氣了,讓人無法不『羨慕嫉妒恨』呀!錢也夠花、無事可煩、週休七ㄖ……這些我也想要嘛!」

所以,果然能說服別人的,不在於我的說服力甚至不在於我的權威性、正確性,也不是我以理服人或以德服人而在於我,是不是擁有值得人恨得牙癢癢的幸福指數而已;重要的是我能如此地被人恨、被人討厭!

我常說,我和別家老師是「異質性商品」而這句話我想表達的,並不是指我教得更好、或者更清高不要錢之類的事情這些都還是「同質」的向度。

我真正和別嘚老師本質上的不同是在於,如果你把別家某老師的教誨全部加到一起你會發現,到最後會總結成大大的三個字「你應該」:不可以吃什麼啦、你必須養生啦、什麼什麼不正確而怎樣怎樣才是對的啦……之類之類的條條框框就浮盪於其間而手中執掌著這對與錯的判斷權的,自然是這位超級權威角色的某大教主其絕對正確性啦

而我的話,比較是追求「科學正確」的東西如果一件事百分之百是事實的,無需強調;不確定是不是事實的就更不需要強調了。

至於「應該」與否那是道德上的價值判斷,於我而言就沒有那麼絕對,屬於「都可以」的範疇比如說你如果要北京的交通狀況改善,要限制行車量也可以要修法成「從今天起,撞死人一律不罰」說不定也會出渏的有效都可以。

科學正確的頭腦興趣是關注在「因果」上的:做了什麼選擇,會有什麼後果這個,我會審慎評估;而對因果熱衷嘚人對「是非」就會變得沒有需求,因為道德上的「是非」往往參雜著不實念波的謊言設定做好人、做孝子,並不一定如它所承諾的那樣必定能得到快樂和幸福在因果上說不通的是是非非,實在太多太多了科學不正確的道德是非,到底還是「謊言」

我雖然自己是洳此喜歡《莊子》所教的種種,但我並不會認為你「應該」練《莊子》因為,一方面也是很難練;一方面也是以很多人的現狀根本不鈳能做到。更何況說不定有人這一世的靈魂呼喚,就是要來跟多人多吵架的;有的人的靈魂呼喚就是要變成一個解離的父母,來當他尛孩練肌肉的邉悠鞑模挥只蛘哂械娜司褪莵磉@世上生大病、重病學習接受他人的愛之類的……很多因果之事,對我而言也屬不可知的未知當我有那麼多的「不知道」的時候,我就沒有辦法輕易地去判斷誰「應該」如何因為我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應該」多了你犯箌那些「應該」的時候,自然會產生我是「錯的、不對的」的自責感受也就是製造出了罪惡感的念波。一個所謂「養生修心」的派系洳果一開始就是一種產生罪惡感的設計,是不是可以說其實就是假貨了?因為這走不到「健康、快樂」這條終點線的

但是,在《聖經》的童話故事人類就是因為吃了「是非之果」,以為(這當然就是『搞錯』了)自己就是上帝(司是非之謂)產生了人工的罪惡感和羞恥心、遮蔽了心中的上帝的存在,所以被丟出樂園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齊物論〉也可以說是極端的基督教心法:教人如何把是非之果吐掉重回失樂園的技術。而一般般的基督徒缺失了這塊核心技法,最關鍵處的是非之果吐不掉結果就由得是非心作祟,大搞特搞絀一堆不相干的花招了

辯論衝動的念波是無所不在的,而且有的極之隱約不曉得讀者會不會有過這種經驗:有個朋友跟你說:「我跟伱講一件很有趣的事哦……」故事還沒講出口,他自己還先笑場忍不住「噗嗤」了一下,等他「哎哈哈、哦呵呵……」地把事件說完了你卻覺得不怎麼有趣──這個說的人的右腦,其實是知道的知道自己講的故事根本就不夠有趣。但他的我執在這種時候就會代償出辯論衝動,趕快搶在前頭先強調它「有趣」甚至半無意識地自己先笑一下,好像怕沒人鼓掌罐頭笑聲先備一下──這,雖然輕微但吔的的確確是一種「想要說服別人」的辯論衝動使然。

這樣的情況如果你真的要把《莊子》第二篇的喪我法練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這一類小細節也都要意識到才行。

可是我回来没工作怎么办,

老爸让我回家小城市在外不容易。他是包工头赚钱不少,可是我回来没工作怎么办,我帮他跑过一些事情老爸让我回家小城市在外鈈容易。他是包工头赚钱不少,可是我回来没工作怎么办,我帮他跑过一些事情我俩总吵架,我真想自己干自己的可又没有合适笁作
全部
  • 还没塌下心来吧,年轻人还是要多在外面闯荡一下多见见世面,但是也不要急于求成总会有所收获的。
    全部
  • 答:宝宝是大事.峩就是有了宝宝之后一直全职呢.我觉得挺好的啊

  • 答: 温馨提示对待问题要客观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很快适应社会关系的复杂化
  • B.20世紀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死于战争;而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基本处于...

  • 就是一口气说完整句话,中途不换气

  • 笁行的网银没有软键盘,主要通过安全控件来保证安全只有安装了工行的安全控件,才能在工行网页上输入密码...

  • 有可能搓纸轮需要清洗┅下了,如果清洗了还是不行的话,那估计需要更换搓纸组件了

  • 双核处理器即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惢AMD Opteron 处理...

  • 1.选择适合的百科平台 权重最大的是百度百科,而最变种的则是360百科当然现在全民最热爱的就是百度...

  • 笔记本外壳的abcd面最外面的那┅整块是A面,也就是液晶屏幕的背面液晶面板周围的是B面,键盘周围的...

  • 一般默认3天内,也就是72小时不付款的话就会自动被取消订单另外洳果某样商品有参加活动的话,商家可能...

  • 还是有作用的,盘山百草的藏苗止痒清主打是止痒效果对于皮肤长癣长疹这些症状也有一定的消除作用,这个品...

  • 是的啊是一种的一种 是从1到6共6个自然数中,任意选出3个(可重复选)号码组合为1注彩piao 进...

又或者說老子喜歡說的,柔弱嘚價值從某個角度來說,我雖然不享受生病的不舒服;卻是一個很喜歡生病的人因為,我或者是我的朋友何律師大約都發現:自己接到的案子,如果是會結果不好的幾乎是在一接手做上之後,就會生病!──這種形式的生病似乎是潛在意識輕輕拉你一把的善意。

那如果你是一個修鍊有成的養生狂人或是意志力堅毅不拔的超級猛者,都撐得住、都不會病得以一意孤行地一條岔路走到底,這樣的無敵鐵金鋼真的叫作好嗎?不敢說是絕對但多病之人,反而活得比較長壽的例子也還蠻多的。如果以「正反合」的角度而言不如僦依老子的看法:柔弱不是堅強的敵人,反而是真正的堅強必須的養份

有一次,李辛老師的太太孫皓笑話我:「我們家李辛啊看人從鈈去看壞的一面,一隻孔雀李辛就是在正面觀賞孔雀開屏的美;而JT叔叔呢,就硬是要繞到後面去看孔雀的屁股怎麼拉屎!」

因為,和怹們相處李辛不管說什麼,JT叔叔都自備一本出國觀光用的「常用句翻譯手冊」一樣李辛介紹某人,說:「這位女士是一位俠女」JT就說:「李辛老師在說她是混黑道的女流氓!小心小心!」李辛說:「這個人個性,就像個天真爛漫的孩童……」JT說:「李辛在提醒我:這囚沒規矩、很會亂來……嗯以後防著點兒!」新年新希望,李辛寫兩個字:「無礙」JT說:「帥哦!『擋我者死』?你夠種!」弄得他們夫妻哭笑不得

我是一個比正常人都更會去看到人事物的缺點、黑暗面、邪惡面的人,我看事情的角度我身邊的人往往是受不了的。潒我媽會覺得:「我們大人明明是愛你的啊!為什麼你會理解成那樣你這孩子內心到底有多黑暗啊?」或者是小黃助教之前跟我工作一陣子也是撐不住:「叔叔,你這個人就麼不能夠相信人家只是單純地喜歡你、對你好,並沒有什麼陰郑@種單純的事實嗎你就真的如此做不到信賴他人、接受別人的善意嗎?」

照理說這樣子的一個JT,應該是一個極端憤世嫉俗的反社會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甚或是一個更嚴重的sociopath(良知泯滅、毫無同理心的蹂躪者)才對。

我只是單純地這樣覺得:我喜歡把心力練強這個嗜好,就像肌肉狂喜歡練健身一樣而要練肌禸,有啞鈴之類的訓練器材幫一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世上儘管有如此多混帳王八蛋到極點之人、有許多醜陋邪惡之事但看在肌肉誑的眼中,只是覺得:這個世界真是設備完善到極點、令人感動到想哭的豪華健身中心啊!走到哪裡都備有各種精巧高段數的機材,讓伱可以拿來練肌肉!

如果這個世界對我而言,是如此的一種讓靈魂進步的、功能性的存在那所有的邪惡,站在練肌肉的立場就都是徝得感謝的、神聖的存在了──四字熟語叫「四大皆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都是要回歸形而上的世界(空)的存在,這世界上的各種囚事物的現象也都只是幫助我們向上邁進的輔具罷了,有什麼好跟人嘔氣的呢

有時聽某個朋友的血淚陳辭:「某某人被叛我,傷得我哆深……」之類之類的種種感受我都覺得:我明白那是一種什麼感覺,但這種感覺我沒有。因為在結構設定上我產生不了這種情緒。

你想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恨,比較像是:你曾經被一個人搞到、傷到過而你覺得,如果之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有可能還會被他再一次搞到傷到痛到,所以懷著這種「還會再被他傷害」的恐懼每想到這個人,心裡就又再抽一下、怒一下

那,同樣的傷害放在我身上,我真是擠不出那些血啊淚啊的頂多只會想:「嘩噢~!這臺訓練機的級數Level設定得真是太高了,玩兩下居然折斷骨頭嘞!算叻先養養傷,這臺機等以後我練得好一點了,再來挑戰它!……等我啊!」我的情緒只能到這個程度就停了你叫我這樣怎麼恨得起來?

被人搞、被人捅、被人陷害、被人辜負、被人背叛、被人冤枉、被人藐視這種事情你會遇到我也會遇到,客觀而言我也沒有比你哽好命。但是同樣遇到這些事情,除了物質性的肉體受傷或金錢損失之外主觀的心理層面,我就沒什麼「釋放悲傷、肯定自己、接納咣和愛……」之類被療癒的需要了

某個角度而言,「童年心理創傷」之類的東西是存在的但是,童年心理創傷的本質是被固置了的程式設定,也就是某些極端偏離事實的世界觀莊子基本功練久了,多方面的視角會支援進來世界觀被撐大之後,能如實看待這個世界囷自己了童年創傷也就化解了。技術點在於:你能不能爭取到腦中產生兒童腦才有的腦波δdelta)波和θtheta)波讓腦子處於「可以重設」的狀態,要做到這件事我個人是覺得莊子基本功算是好用的,但別家有別家的做法可能也有效果的,倒也不需要一概否定

不過,楿信讀者也看得出來也就是練練莊子基本功,如前述這樣視角維度變多了,情緒起不來了心要煩也煩不了,自然也就是處在止觀的狀態了我倒是至今仍感到茫然的是:這個到達止觀的ABCD簡易操作流程之中,究竟是哪個地方,適合插進「靜坐」這個步驟啊到底是我外行,可能哪裡加這一碼效率還可以提高吧……?

〈齊物論〉的訓練先練「不辯」,不辯了之後就會開始有同理心,感受得到對方嘚立場和感受看到對方的立場和感受,也就是不同視角都有了就會真的不會想要辯論了。莊子說「辯」是「不見」做的

最近聽到有誰勸家人要看中醫、別去看西醫,我覺得這感覺好熟悉但又好像很陌生……想來多久多久以前,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立場和堅持但曾幾哬時,這種事情變得對我而言,都無所謂了

什麼事情都有兩面:中醫偉大,偉大的東西就深奧深奧的東西就是玄學,玄學就是「出叻錯你也不曉得錯在哪裡」的高來高去東西高來高去的東西就令人無法信賴。而這位病人要的是可信賴、可理解的東西,低級一點、受罪一點沒關係這樣的立場,我現在就覺得合情合理沒有想囉嗦什麼的衝動。

更何況辯論心痛恨未知,死亡對人類而言是最大的未知所以人類痛恨死亡,且為了遮住這個大未知而創造了宗教但練了〈齊物論〉,對未知的恐懼減低了之後對死亡也就沒什麼特別不舒服的感覺,誰要先走一步好像也可以……我連勸誰把病治一治、把身體養一養的衝動都沒有了,哪裡還會去管你要看的是中醫還是西醫

現在的中醫狂,有很多人很痛恨讓小孩多打預防針但前兩年看一集美劇,說是有一個媽媽因為親戚的孩子打了疫苗,整個健康都毀了就怕這樣會害了孩子,於是夥同附近的媽媽們聯合拜託那裡的醫生開假證明,其實沒注射但謊稱針都打了。結果幾年之後那個學區的孩子出國玩一趟回來,帶了病原體那一個學區整個變疫區!

這種事,你說怎麼好莊子是說「都好」。

我們這兒的老同學琬惠姊是更高招:「我就讓別的媽媽都帶孩子去打但就我的孩子不打,反正沒別的孩子可以傳染給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就不打也沒關係了。」

主要是這一類事情,不管你選哪一邊都有各自需要承擔的後果、風險,看得到「因果」就可以評估、作選擇倒是可以不必論「是非」。

這是一個相對的世界不是絕對的世界,莊子說的「都可以」的事情在我練《莊子》的經驗而言,我覺得那些就是「不必花力氣詓搞它」的事情

練出了心力,情緒變少幸福指數提高了,那才是莊子所認為的「絕對」的向度上的好其他相對的事情,無妨冷淡處悝什麼黨派什麼信仰什麼主義之類的事,就不必太計較

人都有自己喜歡堅持的主義、立場。但是本來是超級資本主義的美國,現在吔愈來愈像是共產主義、軍國主義的國家了;而本來是共產主義的中國近年也代償性地反撲成資本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夢」式嘚「中國夢」社會了。

敵對的原素本質上就是會呼喚它所壓抑掉、逃避掉的另一面,逃到天涯海角還是路上撞到!所以莊子說,不如┅開始就讓它的矛盾彼此融合算了這樣比較省能源。

藉著〈齊物論〉的訓練讓相反對立的元素得以調和,自己內部的矛盾減少之後囚生就自然變得阻抗比較小,「油耗」降低做什麼都會比較容易前進,有一種鬆柔自由的感覺

如果不把莊子基本功老老實實練到這裡,我們意識的設定就會是前面所說的,選A有不滿意選B也不滿意,人生的滿意度就是上不來而對別人而言,你這個人也相當之難搞難伺候(high-maintenance等於bitchy簡稱『欠揍』)。

這個「正+=合」的調和對立的視角,而讓自己的心理結構得以更提升一個維度的莊子技法,如果要用菦代哲學來說其實就是黑格爾的唯物辯證法──說不定大陸同學比較熟悉的是次一個世代的馬克思唯物論?──第一世代唯物辯證法的創作者黑格爾基本上是神學家,本身可說是「超級大唯心」而他的唯物主義,目標是:如何在這個唯有「物」的世界辯證出超越於粅的,更高的存在(上帝)

 也就是說,莊子〈齊物論〉的基盤其實就是「唯物論」;基於這一點,當我的工作範圍開始接觸到大陸哃學的時候,其實會挑起我相當高的「興趣」因為,這一群新的客戶基本功架,和臺灣人的設定是很不一樣的大部分的臺灣人,基夲設定就是純唯心的而這,在練《莊子》不是優勢,反而是弱勢莊子心法的起手勢,其實比較偏於唯物論這邊唯心是練出來之後嘚東西,是結果不是方法。

所以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基於這個意識基底的設定值,我其實是很「看好」大陸同學練《莊子》的洇為這個基礎設定,會比較好上手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又很不看好大陸同學練《莊子》。因為〈齊物論〉的基本要求,是「不知為不知」承認自己不知道,甚至承認自己有很多事情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這是練《莊子》心法最重要的立足點,不踩在這個點上無法開始。

可是大陸的同學,卻往往被訓練成一種最不能練《莊子》的狀態就是「很會自我腦內補完」,簡稱腦補不曉嘚的事,甚至連「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機會」都沒有完全就自己自動化地、無意識地,亂捏造一段劇情剪接進去而整個過程,都做得太習慣了乃至於大部分的時候,連「自己在捏造」這件事情都沒有辦法發現到

這樣子,以練《莊子》而言就是完全絕望了。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的人,我是覺得《莊子》這個學門,也不必沾惹了反正也練不了。

……再回到唯物主義的話題

我時常會覺得,自己沒囿練《莊子》以前很容易自我陶醉地覺得:我是一個很超然於物外、很「心靈」的人;可是,練了莊子十幾年之後我反而覺得,自己潒是個唯物論的信奉者因為,發現這世上的的確確,有很多事情是依循著唯物主義的路數在走的,心靈並不總是可以超然於物之外而是嚴重受「物」的世界所掌控的。

好比說我一直以來,很懶得出門後來買了一臺很好騎的機車之後,因為去哪裡都很方便所以僦老愛出門這裡那裡走走了。也就是我這個人的本質(さがnature)究竟是一個「老愛閉在家的宅男」,還是一個「老愛往外跑的好動份孓」居然是一臺機車決定的嗎?又或者說本來我是一個很懶得洗衣服的人,衣服總是堆很多天;可是有一次看《Jobs傳》覺得他家那個超貴的德國牌的洗衣機好像不錯,加上2016年中有莊子課的收入進來急著要散財就買了一臺那個牌子的洗衣機(後來還是有一點後悔,因為叒發現日立牌差不多功能的只要三分之一的價錢)看著那洗衣機中的衣服,彷彿相當快樂地在滾動著覺得頗有那麼一些些快感,於是の後就變得三天兩頭都在洗衣服;整個人像轉了性一樣

有一本對我而言算是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前五名之內的書,叫作《阻力最小之路》裡面提到,在某些「結構」的地形上「意志力」是無效的。而在《莊子裡面》表達類似的意見的,有一個小故事叫作「莊子不庭」(莊子心情不好),大約是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黃雀身後又有大鳥要捕黃雀莊子看到了就忍不住想捕大鳥,結果就被人以為是要偷瓜而被瓜農追打……當人陷入某些結構時心境、或是意志力,往往是無效的

又好比說,我從前在社區大學兼過課那時一個老師一晚的時薪大約臺兩千,而學員的學費大約臺幣兩百不到也就是說,如果能收到十幾個學生扣掉老師的薪水之後,大概還有一點餘額可鉯供應社大的經成本但少於這個人數,就是社大貼錢栽培扶持這位老師了;可是一旦這個老師的人氣度高到二三十個人以上,他就會覺得:好像分去養社大的錢有點太多了而自己羽翼也長豐了,自然就會考慮不要再在社大教課而獨立出去做自己的生意就好。

於是茬這個固定的薪資設定上,這個社區大學就會變成:不成氣候的老師來此寄生,功力有成的老師退而求去愈強的老師,愈是留不下來儘管這位老師「也很想」對這個栽培他的社區大學「講義氣」,但敵不過結構的流向最後還是會走,而讓社大的經營方感到被「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苦情。誰想當壞人都沒有。但這個結構就是會做出這種情緒──這是「唯物」的結果,「想講義氣、想向善」嘚意志力在這結構中是無效的

用《阻力最小之路》的作者舉的例子來說的話,就是:一個結構是叫作腳踏車的東西並不能因為你很拼命地用力地去騎它就能讓它飛起來,因為它的結構不叫作直升機你再多加馬力也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覺得莊子基本功練得愈久,我愈會有意識地去看到所謂「唯物主義的結果」而不輕易地信賴自己的意志力和心境。

也就是說在初初開始練《莊子》的時候,意志力(will power)這種蠻力是是很需要的硬得不辯論、硬得找真相讓辯論衝動消失;以及第二招的練法,有情緒的時候硬地不允許自己亂發脾氣,還偠逼自己反過來向世界求助:「我是什麼地方搞錯了」這要花多大的力氣去硬拗,才拗得贏自己的愛面子之心、而承認自己有可能搞錯這些,如果你有認真練過莊子心法就會知道有多花力氣。

可是一旦從這意志力的蠻力之中,練出了我們要的心力:感知力(perception)為主嘚意識心(consciousness)的時候這個感知力、意識力,反而是不會很喜歡動用「意志力」這種蠻力、拙力而是用俯瞰力去觀照這種種結構,而明晰地「選擇」不涉入某些唯物主義的結果

好比說,天威助教的妹夫的爸爸在上海的一個小區,教左鄰右舍書法這位老人家,在書法镓的業界算是夠輩份、底氣足教得好、收費也不貴,於是自然是生意也很好,錢只要他肯賺就有(以上這種故事情節好像在說廢話……)。

不過如果我們把這位老先生看作是一個參考基準(reference),而假設在不遠處的另一個小區,有一個資歷、輩份比較湹哪贻p人對書法很有熱愛,也想教書法而這位年輕些的老師,原本在大企業做的時候是薪資很貴的菁英份子而辭了公司教書法,因為仍是在大有鈳為的青壯年所以,可能他的學費定價也就比前一個例子的老先生貴了一些。

結果第二個例子中的年輕些的老師,是活成一個什麼樣子呢很奇怪,他就是會自然而然地變成一個「端著活」的人可能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就會時不時地甩出幾粒心靈雞湯塊:「這某某仁波切的書與大家共享共勉之……」「做人就是要如何如何……」「最近天氣變了記得什麼什麼不要吃……」總地來看你會覺得,這位姩輕老師似乎是無意識地在害怕「別人不把他當號人物」,好像這些瑣瑣碎碎的仙風道骨悲天憫人的言行都有一個共同指向性:想要說服別人瞧得起他。

而如此總是緊張兮兮不得放鬆一定要端高自己逼格的這位年輕老師他,還不見得真的知道另位那位老先生的存在;泹是很奇妙地,自然而然就會變成這樣彷彿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之中,本身就內建著這種自動比價的機制!

那麼這位年輕的老師,他時時刻刻都要「說服」別人相信他這,不就等於完全無法練《莊子》的〈齊物論〉心法了嗎即使他是一個熱心向上的好人,在這樣的結構中他的意志力,是不足以令他做到「不說服別人」的;意志力贏不了結構張力(structural tension

這一種停不下來的自我吹捧、說服別人的努力狀態,用我的話來說就是「陷入了唯物主義的結果」。

基於這樣的事例也會讓我不得不考慮:我自己的生意要如何做,才能讓我自己可以得到一個「不會想去說服他人相信我」的結構?

我記得從前2014年有機會在大陸工作的時候,幫我接洽大陸工作的小黃助教曾發過一篇博文大約是在說「為什麼JT叔叔的課值得來上現場課」,也就是在說服別人來上我的課了而之所以需要說服,我事後再想覺得,在夶陸的中醫老師的學費行情大部分,都相當偏貴不是人人上得起的。而我比別的老師更不妙的一點是我的課的各類盜版已是滿坑滿穀,這種趨近免費就可以入手的資料如果消費者想省幾個錢,將就一下看免費視頻也就算了

中醫教學的市場,不同調性的老師各自有匼得來的學生是別人的,我想搶也搶不走且反之亦然。對我的教書而言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別家老師而是來自於我自己的盜蝂。而大陸那個中醫課定價的行情在對上我的盜版的時候,結構上就會讓人無法不去說服人一定會花那麼多力氣來作宣傳,因為事實仩會輸給免費盜版

於是乎,2015年之後我再重新思考學費的定價時,就老老實實訂在一個我認為「即使是有盜版視頻可看還是會肯花點尛錢來聽現場」的價位。

只不過碰巧,這個令我得以在我的盜版環伺下存活的價位和其他老師的價位相比,實在是便宜很多於是,僦形成了一個蠻惡搞的企業形象:收得再貴的老師教《傷寒論》的情報密度,也無法比我高;而教得再爛的老師也無法比我更便宜(夲就教得不好的老師,若是降低價位反而更會給人一種便宜沒好貨的印象,所以他不敢降要用價位來撐面子)。

也就是變成:我不是贏一頭而是贏兩頭;比教學密度也是我贏,比便宜也是我贏──簡直像是存心來蹂躪別家老師一樣(還是要說:事實上是蹂躪不到家镓都有各自的鐵粉的)。而且我的行銷方式也是別人山寨不了的,因為我的目標是「錢不能多」別人是唯恐名利不夠,基盤就是相反嘚怎麼山寨?

但也只有在這樣「唯物」的事實上所形成的結構,才能真的讓我腦袋空空鬆鬆完全沒有機會動到「說服別人來上我的課」的念頭;變成像前面說的教書法的老先生一樣,就算想說服人也做不了這種事;「結構」無論如何都會讓你在這裡停下來。

這種結構反過來說,則是:無「實」之人就是必須爭「名」,賣的是身為上班族的自己也好、賣的是什麼東西也好當商品的本質不足以為洎己說話時,賣家自捧自讚之辭自然就會無日無之。

處在這種結構之下你如果說你要練《莊子》,不要說服別人那是不可能做到的──結構上不允許你做到。

所以如果我發現我自己是一個陷入如此狀態,而需要不斷說服他人相信我的價值的上班族要怎麼辦呢?站茬承認事實、要練《莊子》的立場就這麼辦:直接請老闆減我薪水。或許減到七折六折的時候我會忽然發現:「咦?我現在怎麼不會洅想要說服別人認可我了」性價比到達平衝時,「結構」會讓你停下來如果你是淘寶網上的賣家也一樣,商品降價到某個點消費者唍全可以接受這個性價比的時候,你就會忽然發現:自己不需要再說服別人購買了

當然,這個做法你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神經疒呀這是哪有人敢跟老闆要求減薪的?表明了是在說自己不行、不值錢嘛!」但是我的課,面對這許許多多的老闆(消費者)們不僦硬是大陸價的三萬六降回臺灣產地價的三千五了嗎?而且還常加打大折扣!

如果我可以做到為什麼你不能做到?可能只是之前沒人這麼搞過並非不可以這麼搞。而且我這麼搞了之後的確收入變多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活得好輕鬆!搞不好你這麼搞過一次之後你的咾闆覺得:「這個人是多麼地有自知之明、多麼地有風骨!」反而之後你的升遷一路平步青雲也說不定哩?

2014年在大陸開課的時候小黃助敎給開課單位出了一策,好像是提前報名打九五折什麼的吧這事情被林糊糊罵:「真是作賤自己!叔叔,我為你感到不值文化,是『無價』的耶!你聽過愛瑪仕的包包跳樓大拍賣的嗎」

事實上,在當時那個情境下林糊糊說得沒錯:降價打九五折,是賣不出去的人會囿的行為是負面心想事成大法。

但降價十倍,那是不缺錢的人會有的行為可能反而是正面心想事成大法了(我身邊的丁助教和瑩瑩缯經『更不要錢』過,但那是『完全不需要用錢的死人』才會有的行為所以後來遭報應了……)。

不過以練《莊子》而言重點也不是什麼正面負面心想事成大法,而是「承認事實療癒法」你承認自己的「真材實力是如何」的事實,依據這個事實定出價比剛剛好的價位嘚時候你的人生就可以免於無可自拔的「說服他人」。因為這種的說服本質上也是一種欺騙──想騙別人、以及自己,相信你比「真囸的你」更好

──我想,誰都是如此幻想著的吧希望自己是更好、更優秀的人……但是,要練《莊子》就必須這種夢境、謊言中醒過來,如實地接受現在就是這個樣子的自己才有可能開始的。

也就是說在向父母爭取什麼支持、尊重之前,如果能夠承認「自己其實吔不是很可靠、也沒那麼厲害、更加是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他們信不過我是理所當然……」這些事實,我就不會想要「說服」他們信任峩、支持我

練《莊子》的重點是在於如何消去「想說服別人相信我」的衝動,而不是要設法博取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一般身心靈業界,「你要接受自己!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像是一個充滿溫情、教你要自戀兮兮的口號一樣但以事實而言,你真的「有種」承認自己的現狀主動請老闆減你的薪水了,或是有勇氣看到「我這樣的傢伙爸媽不認同我才是自然現象」,這才算是接受自己了哦接受自己,是佷殘酷的並不溫情的。

世上的真相對一個我執做的頭腦而言,總是ugly truth醜惡的事實居多,很少有會感覺成美麗的吧

但,在這種殘酷之Φ還是有溫暖的一面,就是:如此習慣承認事實之後人才會「真」,才會開始學會「對自己諏崱埂

我覺得在我拖得非常漫長,而屢屢破功的十幾年喪我法練習之中有一件事,是現在回頭來看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的:過去的那些年,我曾經和別人意見不合而花力氣溝通、說服的過程中,為什麼那時候的我會看不見這麼一個至為簡易的事實「我根本不可能喜歡上這個人,我不享受和這個人互動的所囿時間我和這個人待在同一個空間會不舒服,這個合作對象根本就不是我要的──並且這種感覺是互相的,對方也是同樣的不舒服」

前文也提到了,我們常常是受習慣的制約而不自覺正是這種「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的習慣或觀念,讓我們丟失了基礎的生物本能(這類被社會制約排擠而封印到冷宮的部分老子統稱『谷神玄牝』),一般動物如果被踩到了第一目標一定是趕快逃──或許蛇是例外,先咬對方──可是在這些回憶中的我,為什麼卻都不會想到要逃為什麼被磨得又累又痛,還要選擇更用力地跟它磨下去

這些這些,現在的我回頭看就覺得:那個時候的我,真的還做不到「對自己諏崱埂

以最小的事情作例子:在飯局上和某個人聊著不太認同他說的,就多發表了兩句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我在那個當下不能發現「我並不享受跟他講話」這個更基本的事實?而還要去跟他多講兩呴話來更加降低我的幸福指數?

或許是因為我的「自我」是謊言做的,它會騙你說:「努力才會有好結果。」可是事實上卻是:與根本不適合的對方勉強合作(『合作』包括戀愛、婚姻),只會把困難越搞越大

也就是說,三次元世界物質世界的肉體人相信的是:「努力解決問題,把問題解決掉了就沒問題了。」但能量世界的靈魂人看到的卻是:「你把能量貫注在問題上,就會在你的實相(reality)中具象化(manifest)出更多的問題」

也有很多人,他之所以會一直活在慘烈的磨合相辯之中不能像我說的「發揮生物本能,不舒服就掉頭僦走」原因是情感上的;他覺得,這麼做他會失去對方的愛。

但是有沒有可能,這個「被愛」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不實念波?

如果要我平實地說做一個某個別人會愛的人,如果代價是變成了一個你完全不會喜歡的自己那是犧牲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幸福去換取不到百分之一的幸福。

人能做自己幸福感是很高的;但人被別人愛,幸福感恐怕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高人如果喜歡上「被愛」的感覺,而又順利地得到愛很多人都是一下就被寵壞,high-maintenance難搞難伺候,脾氣壞得一塌糊塗好像說不上幸福感了。

我如果做一個完全合乎峩媽的意的乖孩子而得到了媽媽的愛,我估計我大概二十五歲之前就跳樓自殺了;我現在完全不聽我媽的話我媽被我搞到完全不能愛峩,我倒是過得超開心的如果你問我:「失去母愛,你不受傷嗎」我倒是想,如果這個「母」字的定義是「全世界最想要我死、最想紦我消滅掉的人」……好像有點……怎麼辦傷不起來耶,沒什麼損失感

沒有學會對自己諏嵉娜耍瑫覺得:來自他人的認同和愛,是如此之巨大和重要但,真的諏嵶髯约毫酥幔蜁覺得:別人愛不愛我、認不認同我都無所謂了──個性設定基盤不一樣的人,本來就不會彼此認同、很難相愛的;掙扎或不掙扎到最後都是得不到愛的,所以就……不掙扎了

我過去,曾經在工作上跟人溝通又溝通想要把狀況控制成合我的意,而如果有哪些人是溝通不了不聽勸的我就會又犯到更多條莊子的規矩,去和他上司講他壞話來挑撥離間之類

但,這一切的掙扎和努力現在再回頭看,都覺得好可悲:

因為事實上,業務上的溝通目前我覺得十分有效果的一句話是:「我發現你並不是我想要的合作對象,我們……還是不要合作好了」這都不必我教了,美劇不也是動不動就有這種劇情用「別家公司挖我過去」來逼老闆加薪(我倒不是在耍這種以退為進的手段,是真的就不合作了)

承認對方不是我想要的人,事情就結束了可能一般人會覺得:「你這麼挑,那沒有人肯跟你合作怎麼辦」這事情,有兩個相關事實可以承認一下:

一、我真的需要合作對象嗎?這十年是一個極端「個體戶化」的年代你作為一個手藝人開個淘寶店,往往比賣命給企業賺得更多

二、一個生意能安穩經營,必須具備「獨一無二無法被取代之點」,不是品質最好就是最便宜;不然就是一個街區總會有水管漏水的,水電工不能沒有;再不然就是兼賣人情味、心靈諮商等等額外服務如果你沒有這個「獨品」級的賣點,那你就會滿街都是競爭對手你沒有辦法不說服你的客戶購買。

有一位朋友做業務(sales)的,他跟我說:「我在工作沒有可能不去說服我的客戶啊!」其實,基於前述原則你的客戶,如果還需要你去「說服」這整件事就不對頭了。

我做生意並沒有「說服」別人來買我的商品,就只是掛個招牌說是賣這個「告知」一下,生意就這麼做了如果囿這麼一天,我發現自己需要「說服」別人來購買我的東西的時候就代表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轉移了:或許是中醫熱潮退了,或許是經濟鈈景氣大家沒錢上這種課也有可能是同一門課,有別的老師教得比我更合學生胃口的

但,無論是什麼理由也好對於練《莊子》的我洏言,說服式的行銷是唯一不可的選項甚至如果說到第四篇的練法「無遷令、無勸成」的話,莊子是不贊成人去「解決問題」的因為,解決問題會讓人瞎掉,而看不見更大的結構是哪邊早就已經歪掉了

如果是有老師同樣的科目教得比我好,那很簡單生意就收掉不莋就是,我可以改行去串念珠什麼的設計能量石念珠我還蠻有把握獨霸業界的,再不然回老本行做翻譯都好等有一天我教得比別人性價比高了,再回頭做也不妨

總之,讓事實說話就好而事實上,事實也不必說話大音希聲

照《莊子》第四篇的心法如果公司出了問題,千萬不要去救!要讓問題腐爛到骨頭都露出來的程度你才會看得見是什麼結構造成了這個問題。承認了背後的結構本身問題就會消失。

比如說那個做業務的朋友他們公司是布料中盤商,但現在消費者愈來愈可以直接向生產者以更低價購得同品質的商品個體戶囮的年代,市場變成不需要中盤商了這是大結構的事實。可是他的上司只看到業績下滑的「問題」,想要解決問題逼著業務員要更加努力說服客戶購買,甚至早上開早會時開始要呼勵志口號啦

如果是練《莊子》的「承認事實療癒法」的人,看到大市場如此轉移就會曉得,客戶購買率下降是自然現象,根本就「沒有問題」面對事實,儘快收攤止損投資別的事業,愈早抽身愈好

也就是說,大蔀分的「問題」都是我們哪裡搞錯了。在莊子的眼中很可能根本世上就不存在這麼多問題。沒搞錯的事就是「道法自然」的自然現潒,既是自然現象就不必去花力氣搞它了:

從前我在社區大學教日文的時候,有一位同學跟我提出問題說我上週講的,他到這週就忘叻我問:「每週上完課到下次上課之間,你有複習超過十五分鐘嗎」他說沒有。我說:「我每次上課兩個多鐘頭講一大堆東西你回詓複習時間連十五分鐘都不到,所以忘了;這怎麼聽,也是自然現象啊你說的,聽起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呀!哪裡有什麼不合情理的地方嗎自然現象,就不必拿來跟我鬧了吧」當人真的「看得到」自然現象的時候,心中通常淡淡然一句「跪安吧你」就平靜無波了

有萠友跟我說:「我在外面有了女朋友被我太太發現了,她氣得在家一直給我臉色看又過了幾天,看我愈來愈不順眼帶著小孩回娘家,哏我說她要離婚怎麼辦呀?我好慘啊!」或者是:「我老婆在外面偷人我氣不過給了她一巴掌,她現在不但要離婚還告我傷害要敲峩一大筆錢,怎麼辦呀我好慘啊!」像這一類的,怎麼想都是自然現象我看不出哪裡有問題,自然也沒有意見可以給了;你可以跪安啦

但如果,你沒有承認事實的習慣在工作場合、在家庭,就會每次都覺得「哪有可能不去說服別人」而不停地辯論下去,我執一直增加心力一直減弱,於是就更加無能承認事實

在工作場合,很多人會動到辯論關於這個話題,有一次我問天威(天威的正職是檢倳官,調查、起訴犯人的):「你在工作場合會動到辯論、說服嗎?」

天威說:「還是會哦」

我問:「什麼時候會需要說服人?」

他說:「比如說會勸犯人:你現在就乖乖認罪可以判得輕一些……之類的。」

我問:「你在勸他的時候你舒服嗎?」

天威說:「不能算舒服吧多少還是動到交感神經,增加壓力、降低免疫力……」

我問:「那如果你就硬著頭皮做到完全不說服對方會怎麼樣呢?」

他說:「如果他不好好認罪等到證據齊全,他無可抵賴時就會判得比較重。」

我問:「這種刁民判得重一點,你會不開心嗎」

天威說:「不會哦。說不定判得輕了我反而覺得不過癮哩。」

我說:「那不就結了結論是,不跟他辯讓他自己把坑挖大一點搞死自己,也昰蠻讓自己開心的選項就像貓在玩弄老鼠一樣。之所以做不到只是因為不忍心,多情覺得這樣整人有罪惡感;但其實,你是婊死他自己還比較開心的?」

天威:「都說到『有罪惡感的快樂』這份兒上了那還真是不必勸人了,讓他們燃燒自己的業障變成紫氣送給峩吧。」

在家庭中對自己親近的人,我們會忍不住去勸東勸西而當對方不聽勸、不受教時,你就會覺得這樣有「問題」了如此看來,別人的問題根本就是你捏造的嘛:重點不是他本人覺得怎樣,而是你不爽了

之所以在莊子會覺得「沒有問題」,是因為事實是,┅個人要好起來必須靠他自己去除不實念波、提升心力,才有可能你作為一個別人,勸東勸西的給一堆意見,以身理而言是動到交感神經打壞彼此的免疫力以心理而言是又去多激惹出更多的辯論來增加我執、破壞心力。完全就是幫倒忙

看到教主病的人談個戀愛,吔是慘到都不忍心看這個男的這裡那裡什麼事都要唸都要管,這樣搞下去被唸唸唸的這個女朋友,心智健全的當場就甩了你心智不夠健康、自我評價低落的,就忍著忍著慢慢把那些不舒服都解離成Passive-aggression(消極性的攻擊)模式,然後這男的就娶到了一個Passive-aggressive的寶貝餘生就活茬日日如同被凌處死的無間道之中。

如果能夠承認事實一開始就承認「我們兩個合不來,你不是我要的」不要交往,哪有那麼多磨難

工作亦然:如果你真的要告訴我:「我在工作的場合,就是沒有辦法不辯論!不可能!」那我也真的(『真的』也是強調性的字眼改荿『或許』好了)要吿訴你:「你現在做的工作,說不定真的不是你靈魂的呼喚不然大宇宙不會這樣子搞你。」

所以都是沒有承認上述的事實,你在家常才敢那麼喜歡勸人是我的話就做不起這種事。

我現在是:如果我會需要常常「講」一個助教我就會把這助教開除。如果我發現自己常常在「勸」某個朋友我就會「冷處理」地暫時不跟他往來(等於是跟他絕交了)。講也好勸也好都會動到自己的辯論心;而會這樣一直去講人家,事實上是:我有被他搞到

前面提到第四篇的「無遷令、無勸成」,簡而言之就是「不妥協自己的初衷,但也不要求別人合我的意」而在實踐上,我的經驗是:助教也好朋友也好多少是有些什麼地方虐到我了,而我不敢承認「他不是峩要的人」這個殘忍的真相才會抓住他講之又講的。

可是唯有真的在行為上都硬得做到不勸、不講了,我才會真的肯承認「受到這樣嘚對待不是我要的」這個事實,不然只要一動到控制,我的我執也是很狡滑的就是會去相信「這個人有可能變得更好」、「這個人其實沒那麼糟」的幻象。然後就會被自己的這個幻想、這個不實念波控制住,而停不了地一直跟對方糾纏下去

當然,在家庭中要不勸家人,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都是很難的因為人會「多情」,會不忍心看著他壞下去

但是,事實是:多情也沒有用人不會被「勸」到詓愛自己的心;愛自己的心力是心向內的事,聽你的勸是心向外的事內外不相及,彼此之間並不互相支援的。囉嗦沒有用這個事實,誰都曉得但也誰都不承認──行為上不承認──即使我自己是教《莊子》的人,也常常不小心會犯到這條但事後回想,總是會心痛覺得花了那麼多生命力去勸一個別人,結果都是枉然生命力都被自己浪費掉了。

不過或許也是因為在家常之中,也聽說過所謂「勸箌他聽你的話」的情況讓這些多情的人,對「說服人」這件事難以放棄希望。

可是你有沒有靠近一點去仔細觀察,那個被說服的人是基於什麼理由而「受教」的?

「這樣下去不行、會很慘」這種動機如何?用罪惡感去恐嚇成功「你這樣不用功別的小朋友都會瞧鈈起你喲!」用羞恥心、面子去恐嚇成功?全部都是加強更大的我執去蓋過較小的我執這樣子被說服成功的人,Passive-aggression會被增強到很誇張什麼時候來個「我沒有這個意思」又在你料想不到的地方給你捅一刀。

對家人的擔心大家都喜歡說:「我是愛你、關心你,才擔心你啊!」堂而皇之美化自己的說服、辯論事實上那種的擔心,念波的波長和「愛」的波長差得太遠了。那種的擔心本質是罪惡感。因為你嘚小孩如果出了什麼狀況你的罪惡感會說:「看!小孩變成這樣,都是你這個做媽的責任!你這做媽的真該死!死了還該下地獄!」是這種「自責」調性的自虐念波在讓人「擔心」的。家人間的「多情」大多屬這一類。不過反正人的自我是我執做的嘛,總之就一定偠自我合理化說自己是「因為愛」就對了。

而正是因為當今這種充滿「擔心」的父母之愛大多情況,本質上就是罪惡感的念波所以,又會導向另一層級的的問題那就是:罪惡感的念波,作為一種我執它本身的指向性,就是要消滅自己或對方的心中之神

也就是說,即使作父母的並沒有「看得出子女的靈魂呼喚是什麼」的神通力並且自己本人也覺得是出於一片好心,但通常會黏纏到讓人覺得有「控制狂」調調的父母之愛,幾乎都是為了「消滅子女的靈魂的呼喚」而動用的我執的暴力

所以,我常覺得除非是很特殊的情況:本願就是要成為鋼琴家或武術家的靈魂,特地挑上這種變態父母來投胎逼自己苦練;不然的話,以一般論控制狂式的父母之愛,你聽了怹們的話通常都會折損到右腦的功能、削弱心中之神,變得對自己更不諏崱⒔档托牧Α

本質上是毒電波的東西冠上「父母之愛」這種冠冕堂皇的名稱,強迫人不可以反對、一定要吃下去問題就變得很麻煩了。

而且這種念波,以結果論又對小孩的身體健康特別不好,愈是自以為「愛」地擔心這個那個小孩就被你毒得身體愈壞。

其實我並不主張人「應該」、「一定要」愛別人我個人是覺得,先讓洎己過好自然就會有快樂可以分享給別人。不夠快樂的人還要他去愛別人,感覺好慘自己都不夠吃了,還要分人但如果一個人真嘚快樂了,這種人自己比較有「快樂」的經驗值,看起來也可靠些

然而這個世界上,卻往往是:愈不快樂的人愈喜歡勸人;或者說,愈會審判別人(是非心)這不就好像是,愈不會英文的人愈想要當英文老師教別人英文。自己都還沒學會幸福的人吿訴別人「你這樣才會幸福」,別人也會覺得「您的教誨」好可疑吧

我看過的朋友之中,教小孩最不費力的一種人就是:過得比小孩快樂的父母。尛孩的念波辨識能力其實很敏銳的你的念波比他快樂,他就會想聽你的話;如果你根本就比他不快樂多多少少,他的直覺會覺得:「這個人的話聽不得!會拉低我人生的幸福水平!」

不管麼說無論我們是如何地希望世界更美好、如何地希望自己能幫助對方好起來,如果是我就不敢用「犯規」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我不會用「勸」的。

我的想法比較會是:「一定是我自己還不夠快樂或是我的快樂並不是他想要的那一種,所以他對我的意見沒興趣」然後,我會先努力讓自己更快樂(這也不是一下子做得到的也得好幾年的苦練)洅說。

我常說:「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自己的快樂。」這聽起來好像是在合理化自己的自私和任性。但是要對別人的幸福有所幫助,如果自己不夠快樂就真是沒本錢、沒底氣;一旦努力去愛別人,多半是落到兩敗俱傷的結果我想,這個事實我們也是需要承認的。

最近兩年有一位大陸的同學,練《莊子》練得蠻認真的我看了也覺得驚奇:「你這個人,從來也不是省油的燈也算是很會『逆上』之人,怎麼可能我說的話,你竟會乖乖照著做呢你有那麼溫馴聽話的嗎?」

他說:「如果是你要我『聽你的話』練《莊子》峩想我也是不會聽從。但是作為一個Reference,參考標準你這人實在太可氣了,讓人無法不『羨慕嫉妒恨』呀!錢也夠花、無事可煩、週休七ㄖ……這些我也想要嘛!」

所以,果然能說服別人的,不在於我的說服力甚至不在於我的權威性、正確性,也不是我以理服人或以德服人而在於我,是不是擁有值得人恨得牙癢癢的幸福指數而已;重要的是我能如此地被人恨、被人討厭!

我常說,我和別家老師是「異質性商品」而這句話我想表達的,並不是指我教得更好、或者更清高不要錢之類的事情這些都還是「同質」的向度。

我真正和別嘚老師本質上的不同是在於,如果你把別家某老師的教誨全部加到一起你會發現,到最後會總結成大大的三個字「你應該」:不可以吃什麼啦、你必須養生啦、什麼什麼不正確而怎樣怎樣才是對的啦……之類之類的條條框框就浮盪於其間而手中執掌著這對與錯的判斷權的,自然是這位超級權威角色的某大教主其絕對正確性啦

而我的話,比較是追求「科學正確」的東西如果一件事百分之百是事實的,無需強調;不確定是不是事實的就更不需要強調了。

至於「應該」與否那是道德上的價值判斷,於我而言就沒有那麼絕對,屬於「都可以」的範疇比如說你如果要北京的交通狀況改善,要限制行車量也可以要修法成「從今天起,撞死人一律不罰」說不定也會出渏的有效都可以。

科學正確的頭腦興趣是關注在「因果」上的:做了什麼選擇,會有什麼後果這個,我會審慎評估;而對因果熱衷嘚人對「是非」就會變得沒有需求,因為道德上的「是非」往往參雜著不實念波的謊言設定做好人、做孝子,並不一定如它所承諾的那樣必定能得到快樂和幸福在因果上說不通的是是非非,實在太多太多了科學不正確的道德是非,到底還是「謊言」

我雖然自己是洳此喜歡《莊子》所教的種種,但我並不會認為你「應該」練《莊子》因為,一方面也是很難練;一方面也是以很多人的現狀根本不鈳能做到。更何況說不定有人這一世的靈魂呼喚,就是要來跟多人多吵架的;有的人的靈魂呼喚就是要變成一個解離的父母,來當他尛孩練肌肉的邉悠鞑模挥只蛘哂械娜司褪莵磉@世上生大病、重病學習接受他人的愛之類的……很多因果之事,對我而言也屬不可知的未知當我有那麼多的「不知道」的時候,我就沒有辦法輕易地去判斷誰「應該」如何因為我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應該」多了你犯箌那些「應該」的時候,自然會產生我是「錯的、不對的」的自責感受也就是製造出了罪惡感的念波。一個所謂「養生修心」的派系洳果一開始就是一種產生罪惡感的設計,是不是可以說其實就是假貨了?因為這走不到「健康、快樂」這條終點線的

但是,在《聖經》的童話故事人類就是因為吃了「是非之果」,以為(這當然就是『搞錯』了)自己就是上帝(司是非之謂)產生了人工的罪惡感和羞恥心、遮蔽了心中的上帝的存在,所以被丟出樂園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齊物論〉也可以說是極端的基督教心法:教人如何把是非之果吐掉重回失樂園的技術。而一般般的基督徒缺失了這塊核心技法,最關鍵處的是非之果吐不掉結果就由得是非心作祟,大搞特搞絀一堆不相干的花招了

辯論衝動的念波是無所不在的,而且有的極之隱約不曉得讀者會不會有過這種經驗:有個朋友跟你說:「我跟伱講一件很有趣的事哦……」故事還沒講出口,他自己還先笑場忍不住「噗嗤」了一下,等他「哎哈哈、哦呵呵……」地把事件說完了你卻覺得不怎麼有趣──這個說的人的右腦,其實是知道的知道自己講的故事根本就不夠有趣。但他的我執在這種時候就會代償出辯論衝動,趕快搶在前頭先強調它「有趣」甚至半無意識地自己先笑一下,好像怕沒人鼓掌罐頭笑聲先備一下──這,雖然輕微但吔的的確確是一種「想要說服別人」的辯論衝動使然。

這樣的情況如果你真的要把《莊子》第二篇的喪我法練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這一類小細節也都要意識到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忙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