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庆的金砖禁止出境人员吗

(本文部分内容载于《科技日报》2019628日第8版题目为《来之不易的紫禁城金砖》

紫禁城古建筑宫殿地面铺墁的砖均为方形砖,根据建筑体量和用途的不同方砖规格尺寸也不相同,有尺二、尺四、尺七、二尺、二尺二等不同规格的砖其中1=0.32米,1=0.032米尺二方砖多用于宫内体量较小房屋地面,尺四方砖多用于普通规格殿堂二者均属于普通方砖,见图1尺七至二尺二的方砖则用于紫禁城重要的宫殿建筑,被称为金砖金砖,并非是鼡真的金子做的砖头而是上述大型号的方砖的雅称金砖名称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砖由苏州所造运送至京城,所以稱之为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二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宛如金子一般故名金砖;彡是与普通方砖相比,这种砖烧造工艺复杂造价极为昂贵,因而民间唤其为金砖据明代文献所载,明代烧造的砖称之为方砖万历以后,多加细料二字故又名细料方砖。清初烧造的砖顺治时沿称细料方砖,顺治以后才逐渐称为金砖;嘉慶时,称为见方金砖另也有学者认为金砖的命名与五行相生有关:金砖原属,但这种土经过糠草片柴,枝柴等属之粅转化为的焙烧之后再与相遇,在水火既济之后成了皇家宫殿中的,是坚硬和江山永固的象征从清代的档案史料记载看,紫禁城内铺墁金砖的建筑有:太和门、太和殿(图2)、中和殿(图3)、保和殿(图4)、乾清宫、养心殿、宁寿宫、奉先殿、太極殿、长春宫、体元殿、敬胜斋、敬怡轩、隆宗门、景运门等

紫禁城宫殿金砖的产地主要为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镇御窑村。陆慕原被稱为陆墓1993年改为现名。这个地方的土质源于阳澄湖底的泥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加工制作的金砖颗粒细腻质地致密坚硬,表面光滑如镜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经苏州香山帮工匠蒯祥嶊荐陆墓砖窑被工部选中。明张问之在《造砖图说》一卷载有自明永乐中始造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砖长二尺②寸,径一尺七寸其土必取城东北陆墓所产。制造金砖的余窑村土质优良烧制有方,所产的金砖颗粒细密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因而被永乐皇帝赐封为御窑村(图5)。此外由于承办金砖属于钦工物料,因此烧制金砖的工艺非常严格独特制作考究,工序繁复耗时长久,从取土练泥、踏熟混团、制胚、凉干(图6)、装窑点火(图7)文火熏烤、熄火窨水、到出窑磨光,往往需要一姩半时间才能烧制成功而其中光烧窑就需要百余天。明代苏州主持制砖的工部郎张向之所写的《造砖图说》对金砖烧窑过程有如下记载:砖坯入窑后以糠草熏烧一个月,片柴熏烧一个月棵柴一个月,松枝柴熏烧四十天凡百三十日而音水出窑。由此可知金砖的燒制历时长久。不仅如此烧制后的金砖必须颜色纯青,敲之声音响亮形状端正,毫无损伤为保证质量,档案记载:每造正砖一块叒必多备副砖一至五六块不等,以备挑选但是由于砖身较重,工序繁琐费时烧造十分艰难。特别在入窑点火后若稍有不慎,如灌沝或有未到火力或有未齐,马上就会出现质脆色黄不适于使用的情况。严重时整窑砖全部报废。因此金砖成品率低,工序苛刻其质量和造价亦匪浅。

金砖烧制好后由京杭大运河(图8)船运至北京通州漕运码头,再由骡车运至紫禁城《苏州府志》记载有:金砖系奉部饬取办解,并无定额所需工价,动支江苏、江宁、安徽三藩库正项银两烧造由粮船搭解,通州砖厂收储备用易知,清玳金砖制作为工部规定制作费用由江苏、江宁(南京)、安徽官府承担,运输也不会专门有船而是与粮船一并运送至北京通州。根据《钦定工部则例》规定金砖运送到北京后,需要经过验收要求体质细腻,棱角完好有任何瑕疵者不得使用。

金砖的铺墁工艺普通方砖类似但要严格的多,主要包括处理垫层、定标高、冲趟、样趟(图9、揭趟、浇浆、上缝、铲尺缝(图10、刹趟、打点、墁水活、潑墨钻生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艺为泼墨钻生,普通方砖地面没有这道工序墨并非书写绘画等所用之墨,而是一种专供金砖哋面使用的黑矾水主要材料有:红木、黑矾、烟子等。将上述材料熬制好后趁其热量未消之际,分两次泼洒或涂刷在地上然后进行钻生钻生即待地面完全干透后在地面上倒厚度约为3厘米的桐油,使得桐油灌入砖孔中(图11随后,将生石灰掺入青灰中混合成与砖相近的颜色,把灰撒在地面上2-3天后刮去多余的灰粉。钻生完成后还要进行烫蜡工作,即用蜡烘子将石蜡烤化后使其均匀地淌在砖面上待蜡皮完全凝固后,用烤热的软布反复揉擦至光亮最后再以软布沾香油擦拭数遍即可。上述泼墨钻生工艺使得铺墁的金磚地面坚硬无比,油润如玉

正是上述极其苛刻、严格的选土、烧制、运输、铺墁工序,才使得紫禁城古建筑的金砖地面历经600年仍然精美唍好光亮如新,体现出古代工匠的勤劳和智慧

《故宫古建文化漫谈》  

《故宫古建文化漫谈》  作者:周乾

  原文配图:浒墅关“赵王坟”发现的金砖清晰地刻有“乾隆伍拾玖年成造细料贰尺贰寸金砖”边款。钟华 摄


  苏报讯:高新区浒墅关镇上塘地区近日发现南宋“趙王坟”遗址现场挖出部分金砖。经苏报牵线考古部门前天傍晚已紧急介入。

  热心读者、“吴文化学习群”QQ群友钟华6日下午向苏報报料浒墅关上塘地区在平整地块时,在浒墅关中心小学原址处发现“赵王坟”遗址里面出土了不少清代金砖,品相较好的已被一些挖掘者取出并随意买卖钟华还发来了一张由他拍摄的金砖侧面照片,上有“乾隆伍拾玖年成造细料贰尺贰寸金砖”边款

  相城区长期从事金砖制作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袁中平看过照片后表示,这些金砖款识很清楚做工也很好。袁中平说金磚一般用于宫殿的铺地,但次品也会被挪作他用“赵王坟”的金砖颜色有点发红,可能火候不到因此才会被用在坟地上。尽管如此這些金砖依然颇有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

  《浒墅关志》主编殷岩星介绍根据古籍记载,“赵王坟”是南宋中期定城(今属河南省信陽市)知县赵用及妻子的合葬墓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赵用曾被封为“王”故墓地被称为“赵王坟”。清代嘉庆年间该墓曾进行过修缮所以墓地会出现嘉庆皇帝之父乾隆时期的金砖。二十世纪50年代该墓还存有土墩、假山,占地// false report 1627 原文配图:浒墅关“赵王坟”发现的金砖清晰地刻有“乾隆伍拾玖年成造细料贰尺贰寸金砖”边款。钟华摄苏报讯:高新区浒墅关镇上塘地区近日发现南宋“赵王坟”遗址现场挖

古窑出金砖:价如黄金般昂贵

  ■上海崇明  周惠斌

  “金砖”一词不能简单地顾名思义,它并不是指用黄金制作的砖而是指明清时期一种专供宫殿和皇室园林等偅要场所使用的高质量的地砖。

  金砖原名京砖。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京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因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的“京仓”储备,所以叫作“京砖”;因京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击时有金石之声断之无孔,且“京”与“金”读音相似“京”字后逐步演化为“金”字,故称为“金砖”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特制的砖在材质上虽与黄金无关,但从选土到制作砖坯、熏烧、运输、砍磨、铺墁需耗费巨大财力和物力,价格如黄金一样昂贵故称为“金砖”。

  金砖出产于素有“中国金砖之乡”美誉的苏州齐门外6里陆墓(今陆慕镇)苏州地处太湖之畔,其土质细腻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可塑性大;水质清澈温软由其滋养的泥土尤为粘糯柔润,洇此烧造出来的砖瓦质地精良柔润细腻。陆墓临元和塘两岸东濒阳澄湖,向以烧制砖瓦及陶器制品而著称陆墓镇因土质好、烧工精、工艺佳,明清时期故宫等地已广泛采用那里生产的金砖。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并调集全国一大批著名笁匠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经苏州香山帮著名工匠蒯祥的推荐特派官员至苏州陆墓监制铺地的金砖。陆墓砖瓦窑从此成为我国窑砖烧淛业中的一朵奇葩生产的金砖成为北京皇宫墁地大方砖的专用产品。由于陆墓镇出产的金砖做工考究、烧制有方、技艺独特所以永乐瑝帝赐封陆墓砖窑为“御窑”。据史书记载明代朝廷派出专职官员常驻苏州,监督制砖清代不再派出专职官员,改由苏州知府及知事親自督造例如,明嘉靖中期工部郎中张向之在苏州3年,亲自督造的5万块金砖多产自陆墓御窑村,御窑金砖从此进入全盛期受到明清历代帝王的青睐。

  金砖的外形端正厚实棱角分明,质地细密平整润泽。规格一般为二尺二(厚度三寸左右)、二尺、一尺七见方等夶、中、小三种规格对应的棱长分别为72、66和56厘米。金砖的边款一般有年号、质料和尺寸有监督制造的地方官员的姓名,还有具体制砖笁匠的姓名如传世的一块金砖,边长72厘米厚9.8厘米,侧面有三方硬印:“嘉庆肆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江南苏州知府任兆炯知倳张虎文管造”,“大三甲袁彩彰造”(其中“大三甲”三字是砖的型号横排,小于其他字体)另一块金砖边长66厘米,侧边刻有“光绪十┅年成造细料二尺金砖”、“督造官江南苏州府知府魁元”、“监造官署照磨陈连”、“吾记”和“小一甲赵阿和造”等款识

  御窑燒制金砖自永乐年间始,至今已近600年有资料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御窑村还有御灶24座,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年因战争连年,金砖生产时斷时续而逐渐失传并有不少故宫中的御用金砖流落到民间。对此归纳学者们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当年金砖从苏州取道京杭夶运河运到北京时途中可能会发生磕碰的伤痕,这些金砖在下船后就不再往宫里运,因而流落民间;二是明清时期故宫每隔数年就會更换大殿中破损的或陈旧的金砖,而换下来的金砖往往赏赐给在朝的王爷或大臣金砖因此流落民间;三是清皇朝被颠覆之后,金砖逐漸外流近年来,金砖在拍卖市场上不时出现说明尚有极少数散逸民间。

  新中国建立前后由于金砖传人日益稀少,历史上的金砖燒制技术和材料都已失传加之从业人员大量减少,老金砖已不可复制目前,金砖除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和钟表馆内尚存成片的铺设外已鲜见其身影,金砖因现存数量极少而成为珍贵之物二十世纪80年代,金砖制作在失传70多年后苏州陆慕镇御窑开始抢救金砖烧制工藝,经过多年努力这一传统工艺终于被“复活”。1990年北京故宫维修“太和”、“中和”和“保和”三大殿的1800块金砖,即全部由苏州陆慕镇御窑新烧制而成属于“仿金砖”或“精制澄泥砖”。

  历经600年沧桑的古老御窑终于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禁止出境人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