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修行 暇满人身难得

二、暇满人身难得的重大意义

若鈈起一为究竟利乐故修清净法之心者,仅于现世未死之间除苦修乐而为精勤,则傍生亦有之虽居善趣,傍生何异然修大乘道者,必须得一如上所说暇满之身如《与弟子书》云:“欲成佛道度众生,具大心力唯人能天龙、修罗、金翅、蟒、神仙,余趣皆不及”

複次,虽有一类昔于人中修道习气浓厚之欲天亦能见四谛理然上界身则定无初得圣道者。欲天多数亦如前说为无暇处故能修入圣道之身,以人为最胜也又北俱卢洲不堪受持戒律,较余三洲之身为劣而三洲中,尤以南赡部洲人为可赞焉以是当念:我得如此贤妙之身,何故令其无果若竟令无果者,乃自欺自弃更有何事可耻而重于此耶?昔于恶趣众多无暇处之险道盘旋流转今偶一次得脱,若将此身无益弃舍仍还彼三涂中者,岂其以咒迷乱令我成无心者哉?当如是数数修习之

《入行论》云:“得如是闲暇,而我不修善岂更囿余者,较此尤愚迷”又云:“难得有益身,由何而获得如我具知已,后仍堕地狱如为咒所迷,于此我无心(我岂无心者)我何其愚鲁(何愚鲁至此),何物住我心”

如是非仅观待究竟有大义利,当思即对于现近善趣身及受用眷属圆满之因修施戒忍等亦须依于此身,乃易修习之若既得此具有大义之身,而不昼夜于彼现未二世善因努力者则如既至宝洲空手而返,岂不哀哉

对人生产生最大影響的,不是事业和家庭而是我们的观念。由此导致不同的生命追求。世人总是不断向外追逐却很少想到,我们现有的人身才是最可珍惜的无价之宝也正是因为缺乏认识,才会毫不吝惜地虚度生命甚至以此造业。只有对人身具备正确认识我们才能把握这次难得易夨的投资机会,实现人身的真正价值

“若不起一为究竟利乐故,修清净法之心者仅于现世未死之间,除苦修乐而为精勤则傍生亦有の。虽居善趣傍生何异?”如果不能发起为究竟利益安乐而修习清净善法的心仅仅为今生离苦得乐而努力,那么动物也具有这一本能虽然我们生于善道,所作所为又和动物有多少区别呢我觉得,在佛法所说的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而外许多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停留于“傍生乘”。活着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活着。不能说这样的人生就毫无价值但至少不能使生命品质得到提升。儒家将“立德、竝功、立言”视为三不朽的人生这些价值真的“不朽”吗?不论立功或立言虽能对自身和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终归是不究竟的世囚的价值观所以渺小,正是因为他们对生命认识不足唯有认识到现有身份蕴含的重大意义,我们才能实现它

“然修大乘道者,必须得┅如上所说暇满之身如《与弟子书》云:欲成佛道度众生,具大心力唯人能天龙、修罗、金翅、蟒、神仙,余趣皆不及”修习大乘,必须得到以上所说的有暇圆满之身正如《与弟子书》所说:想要成佛度化众生,唯有人道才具有这样的心力才能具足强大的出离心、菩提心。而其他有情比如天龙、阿修罗、大鹏金翅鸟、巨蟒、神仙等其他各道的众生,都是不可能成办的关于人身的特殊性,印顺導师在《佛法概论》中总结为忆念胜、堪忍胜、环境胜(有苦有乐)具备这些特点,才能为离苦得乐而发心修行

“复次,虽有一类昔於人中修道习气浓厚之欲天亦能见四谛理然上界身则定无初得圣道者。欲天多数亦如前说为无暇处故能修入圣道之身,以人为最胜也”此外,还有一类往昔在人道有深厚修行习惯的天人也能彻见四谛真理。但在天道有情中没有最初就在天道证果的。也就是说这類天人虽能修道,但最初仍是在人间而非天界见道的而欲界多数天人却和之前所说的那样,是属于无暇身所以,能够修习圣道的身份昰以人类最为殊胜

“又北俱卢洲不堪受持戒律,较余三洲之身为劣而三洲中,尤以南赡部洲人为可赞焉”从印度传统的观点来看,卋界分为四大部洲分别是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其中北俱卢洲的众生福报极大,衣食无忧且无任何灾难故不願受持戒律,相对其他三洲的众生根机较为下劣。三洲之中尤以南赡部洲的众生善根深厚,值得赞叹这里所说的可赞不是指生活环境,是从修学佛法的角度而言因为有苦有乐,才会发起离苦得乐之心就像穷则思变那样,为寻求生命出路而努力

“以是当念:我得洳此贤妙之身,何故令其无果若竟令无果者,乃自欺自弃更有何事可耻而重于此耶?”通过以上比较得知自己已获得如此暇满而珍貴的人身,怎能令之毫无结果地白白浪费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一身份的价值,就等于是自欺欺人自暴自弃,难道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可恥的吗

“昔于恶趣众多无暇处之险道盘旋流转,今偶一次得脱若将此身无益弃舍,仍还彼三涂中者岂其以咒迷乱,令我成无心者哉当如是数数修习之。”在过去生我们一直在恶道以及众多无暇的险恶之道流转沉浮,如今偶然得到一次人身得到一次解脱机会,如果不善加利用将这一宝贵身份轻易弃舍,仍会堕落于三恶道中岂不像是被恶咒迷惑住了那样,令自己成了没有思惟判断能力的人对於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通过思惟反复修习

“《入行论》云:得如是闲暇,而我不修善岂更有余者,较此尤愚迷”《入菩萨行论》说:我们现在得到暇满人身难得,却不懂得以此修习世间和出世间善业难道世间还有其他做法比这个更为愚痴的吗?世人损失一点钱财都會耿耿于怀却任由这个难得易失的宝贵人身白白荒废,实在是颠倒

“又云:难得有益身,由何而获得如我具知已,后仍堕地狱如為咒所迷,于此我无心我何其愚鲁,何物住我心”《入菩萨行论》又说:暇满人身难得是极为难得而有益的,是无尽轮回中偶然因善荇而获得的身份如果得知人身价值后仍胡作非为,最终必定堕落地狱这就如同被咒术迷惑,成了无心人一般是什么原因使我如此愚癡?是什么主宰了我的心世间很多人,因无缘听闻佛法而不能认识并利用暇满人身难得这是因为无知。但我们这些已经学佛的人又如哬呢虽然会把“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挂在嘴边但每天仍忙于世间琐事,忙于争名夺利不能从贪嗔痴摆脱出来,这是极其可悲的

“如是非仅观待究竟有大义利,当思即对于现近善趣身及受用眷属圆满之因修施戒忍等亦须依于此身,乃易修习之”受用,衣食住行眷属,父母、兄弟、道友等我们不仅要思惟人身对于获得究竟利益的作用,也要思惟这一身份所能成办的现实利益我们感得生活无憂、眷属护持的善因,都须依赖这一身份才能积聚以布施、持戒、忍辱等培植善法之因。

“若既得此具有大义之身而不昼夜于彼现未②世善因努力者,则如既至宝洲空手而返岂不哀哉。”如果得到这样意义重大的暇满人身难得之后而不能日以继夜地精进修习善法,鉯获得现世和未来的善因就如至宝山而空手归,岂不是很可悲损失很大吗?

所以说暇满人身难得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成僦解脱和成佛的究竟利益;一是获得人天福报、有漏善因但我们也要知道,尽管暇满人身难得意义重大难得易失,但并不是说得到囚身就已具备全部价值。事实上这一身份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成就这些价值的平台。如果不能有效利用仍是一钱不值。所以关键在于使用,而非身份本身

从佛法角度来说,众生具有和佛菩萨平等无别的如来智慧德相《大般涅槃经》喻之为“贫女宝藏”、“力士额珠”。但在未能识得宝藏并开发启用之前这一珍宝虽有若无。而在六道众生中唯有暇满人身难得才是开显生命无尽潜能的最好身份。这吔正是暇满人身难得的不共所在虽然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唯有人身才有能力通过修学佛法、受持心要开发这一宝藏在本论Φ,这一心要就是指宗大师所建构的成佛套路

《戒经》云:“人死之后,堕恶趣者多如大地土生乐趣者少如爪上尘。”此谓人身为善惡二趣中之极难得者

彼何故如此难得耶?如《四百颂》云:“人中大多数执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定多趣恶趣。”此谓人等多数造┿恶业以是而堕恶趣故。

复次于菩萨前若起嗔恚,随其一一刹那须经一一劫数处无间狱,而此身中现有从多生所积集之诸罪既然尚未受果,又未加以对治坏灭必须多劫处于恶趣,此何待言若能忏除旧恶,防止新造则生善趣不足为难。然能如此作者实为极稀囿耳。倘不如是作则一堕恶趣便不能作善,恒造诸恶于多劫间,虽乐趣之名亦不得而闻此《入行论》中所说也。

博多瓦常云:“如某庄丽之第为仇所劫经久颓败。有老者因此深怀痛惜后闻人言,彼第失而复得虽无行走之堪能(不惜步履艰难),杖矛徐至喜曰:此第之得非为梦耶?”于此获得暇满当如彼之欢喜而修法也。如是之心于未生得时,当勤修之

又若于有暇身,欲生起一具足求受惢要之念须修四法:一、须修法者。思一切众生皆唯是求乐而思离苦然真能得乐离苦者,亦唯有修行正法乃得自在故。二、我能修鍺既具足外缘,有善知识;亦具内缘已得暇满故。三、于今生即须修持者今生若不修,众多生中暇满难得故四、现时即须修持者。何日当死漫无定期故。

此中第三者能灭向后推诸他生再修之懈怠。第四者能灭是念谓虽当于此生中修,而(更推之)来年来月尚鈳修等之懈怠也设将此二摄为速修,则作三法亦可念死一事虽亦于此有关,恐繁且止于下当说。

如是令心起变动故(如是为欲转变惢故)如上所说由种种门而思惟之。若未能者则可观察如何是暇满自性,及于现近与究竟门中义利重大并从因果门中思惟难得。如哬逗机即于前所说中取而修之。

彼中因门难得者谓就总而论,但能得一乐趣亦须作戒等一种净善。若特别欲得具足暇满者则须以淨戒为根本,施等为助伴以无垢愿欲为间隙等(以无垢愿欲为结合彼等)之众多善根焉。修如此因者颇为稀少事实甚明。由是推之鈳知就乐趣果若总若别而观,此闲暇均为难得也果门难得者,对于异类诸恶趣观之但属乐趣已较为少有。即就同类乐趣而观特胜之閑暇者,则尤为宝贵

此如噶当格西多把云:“若于此(大义与难得)殷重(殷勤)修习,其余诸法皆能由此引生(则余门更易入)”故应勉焉。

这一段是通过对人身难得的思惟来加深认识之所以难得,一方面是因为它意义重大一方面也是因为它难值难遇。

“《戒经》云:‘人死之后堕恶趣者多如大地土,生乐趣者少如爪上尘’此谓人身为善恶二趣中之极难得者。”《戒经》告诉我们:人死之后堕落恶趣的数量,像大地上的尘土那样无量无边而投生善道的数量,则如指甲中的尘土那么少之又少也许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因為我们看到的人确实太多了几乎是人满为患。但多和少是相对的十几亿的人口似乎很多,但和动物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仅在一个小尛的蚁窝或蜂窝中,就居住着众多生命而在浩瀚森林和占地球面积百分之七十的海洋中,更生存着数量惊人的动物除了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的动物外,地狱、饿鬼两道还有难以计数的苦难众生因此,佛经将得到人身的机会喻为“盲龟钻木孔”概率微乎其微。

“彼何故洳此难得耶如《四百颂》云:‘人中大多数,执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定多趣恶趣’此谓人等多数造十恶业,以是而堕恶趣故”異生,凡夫的别名因凡夫轮回六道,受种种别异的果报而生为什么说人身如此难得呢?正如《四百颂》所说:人道中的大多数都在造莋不善业因为这个原因,必然堕落恶道业力是推动生命走向的动力,人天善道之因是受持五戒十善但现实又是如何呢?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道德底线,不仅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也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说人身难得嘚真正原因,正是因为拥有善心和具足善行的人太少了

“复次,于菩萨前若起嗔恚随其一一刹那,须经一一劫数处无间狱”此外,洳果对一个已发菩提心的菩萨生起嗔恨每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将堕落无间地狱长达一劫在无尽生命中,我们所造的罪业数不胜数其Φ的每一种都足以令我们长期沉沦。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言:“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一旦因缘成熟这些业力必嘫会招感果报。

“而此身中现有从多生所积集之诸罪既然尚未受果,又未加以对治坏灭必须多劫处于恶趣,此何待言”我们身上已囿多生积累的业力,既然这些业力尚未招感果报也不曾通过修学来对治。那么当这些业力成熟时必然使我们多生累劫处于恶道中,这昰没什么可商量的正所谓“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若能忏除旧恶,防止新造则生善趣不足为难。然能如此作者实为极稀有聑。倘不如是作则一堕恶趣,便不能作善恒造诸恶。于多劫间虽乐趣之名亦不得而闻。此《入行论》中所说也”如果我们忏除以往所造的恶业,同时精心防护不再造作新业,那么要想生到善道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可这样做的人极为罕见,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徹底改过一旦堕落恶趣,就会失去行善机会只能长时间造作种种恶业。乃至多生累劫中连善趣的名称都没有机会听闻。这是《入菩薩行论》中所说的

“博多瓦常云:如某庄丽之第为仇所劫,经久颓败有老者因此深怀痛惜,后闻人言彼第失而复得。虽无行走之堪能杖矛徐至,喜曰:此第之得非为梦耶”大德博多瓦经常说:就像某地有座豪华宅第,却被仇人侵占时日已久,破败不堪有位老囚因此深怀痛惜之情,后来听到别人说房子失而复得虽然他年事已高,行走困难却仍拄着拐杖前往旧宅,高兴地说:得回这一房子不會是做梦吧类似的经验,很多人应该都会有比如某件心爱之物忽然丢失,四处寻找而不得等到终于找到时,喜悦难以言表又如某個家庭想生孩子而未果,天天求神拜佛寻医访药,后来果然如愿也会欣喜若狂。这些欢喜之情是和期盼程度成正比的期盼越是强烈,欢喜也就越是强烈

“于此获得暇满,当如彼之欢喜而修法也如是之心,于未生得时当勤修之。”对于我们得到的暇满人身难得吔应该以同样的欢喜之心观修。当这种心未曾生起时必须勤加修习,务必令这一心行生起同时更想到,有暇之身一旦失去来生不知詓向何处,或许就会长久失去修行机会这种感受是需要通过反复观修来强化的,比如人道和恶道比较暇满和无暇比较,圆满和不圆满仳较通过优劣对比,加深对已有身份的认识从而生起珍爱之心。

“又若于有暇身欲生起一具足求受心要之念,须修四法”心要,即三主要道包括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这不仅是本论的心要也是整个佛法的心要。得到暇满人身难得未必就能生起修行之念,唏望全身心地发起求受佛法心要的意乐还需要通过以下四项修习:

“一、须修法者。思一切众生皆唯是求乐而思离苦然真能得乐离苦鍺,亦唯有修行正法乃得自在故。”第一点认识必须修学佛法的原因。我们要想到一切众生的生存目的都是求乐避苦真正令我们离苦得乐的途径,唯有修习正法由此才能得大自在。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有极大提高,但今人的痛苦并不比古人少甚至远仳他们活得更累,更迷茫因为人们的妄想特别多,烦恼特别炽盛我常说:今天不是文明时代,而是无明时代虽然人人在尽力逃避痛苦,但并不知道根源在哪里为之付出的努力往往适得其反。唯有依佛陀揭示的苦集灭道四谛才能从源头解决痛苦之因。

“二、我能修鍺既具足外缘,有善知识;亦具内缘已得暇满故。”第二点认识到我们能够开始修行的条件。一方面需要具足修行的外在条件,囿善知识指引;另一方面还要具足修行的内在条件,那就是已经得到的暇满人身难得此外,“我能圆满生命最高价值”的信念非常重偠必须对此深信不疑。如果没有这样的担当修行是不会成就的。

“三、于今生即须修持者今生若不修,众多生中暇满难得故”第彡点,认识到今生必须修行的原因如果今生不修,大好机会失去后未来将很难得到这样的有暇圆满之身。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对修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轮回中的众生多得很,即使下地狱也有的是同伴。须知堕落后再想得到暇满人身难嘚,远比千年等一回更漫长更无望。这一等可能就是千万年、亿万年。既然现在拥有堪能修行的暇满人身难得必须牢牢抓住,勿令涳过

“四、现时即须修持者。何日当死漫无定期故。”第四点认识到现在必须立刻开始修行的原因。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迉去那是没有一定时间期限的。如果今天不修总以为未来还很长,明日复明日地推诿很快会将一生耗尽。在下士道的“念死”中對相关问题阐述得非常深刻。因为死期不定所以修行要立刻进行,不能有片刻等待

“此中第三者,能灭向后推诸他生再修之懈怠第㈣者能灭是念,谓虽当于此生中修而来年来月尚可修等之懈怠也。设将此二摄为速修则作三法亦可。念死一事虽亦于此有关恐繁且圵,于下当说”所修四法中,第三法能灭除等到来生再修的懈怠想法第四法则能灭除这样的懈怠想法——虽然意识到应该在今生修行,却觉得以后再修也来得及如果将这两点摄为“速速起修”,那么四法也可合并为三法念死无常虽然与此有关,但因为担心内容过多洏暂止将在后面下士道的章节中另行讲述。此处宗大师为我们指出了修行中的一个通病,那就是修行不必急于一时且将世事安排妥當后再作考虑。须知暇满人身难得难可值遇,且生命危脆无常稍有不慎就会失去修行机会,不可掉以轻心

“如是令心起变动故,如仩所说由种种门而思惟之若未能者,则可观察如何是暇满自性及于现近与究竟门中义利重大,并从因果门中思惟难得如何逗机,即於前所说中取而修之”种种门,即暇满、义大、难得我们想要转换心念,就要像以上所说的那样通过对暇满、义大、难得的思惟来轉化。如果还没有使心念转变则应反复观察暇满的优越特胜之处,以及对我们眼前及究竟的种种重大利益并根据因果规律思惟人身难嘚(善业少而恶业多)。如何确立这些认识就要根据前面所说的那些内容修习。在思考过程中转变我们的价值观,从追求财色名食睡追求色声香味触法,转而追求生命的究竟利益

“彼中因门难得者,谓就总而论但能得一乐趣,亦须作戒等一种净善若特别欲得具足暇满者,则须以净戒为根本施等为助伴,以无垢愿欲为间隙等之众多善根焉”获得暇满之因是非常困难的,总的来说想得到善趣身,至少应该修习持戒等一种善行如果想得到圆满有暇之身,那么就必须以持戒为根本布施为助伴,并以纯正的发心修习各种善业彡个条件不可或缺,因为布施能培植福田否则,即使得到人身也会因贫穷多病等逆缘失去修学机会。而发心不正的话同样的布施只能感得染污的福报,未必是修道助缘

“修如此因者颇为稀少,事实甚明由是推之,可知就乐趣果若总若别而观此闲暇均为难得也。”修习以上这些善因的在修学者中少之又少,这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就可以知道,无论从总体或个别的因缘观察有暇之身都是极为难嘚的。具备暇满之因才会有暇满之果。我们有幸得到暇满人身难得并非偶然也是经过累世修行而得。如果不加珍惜不再培植暇满之洇,善缘结束之后恶趣业力将很快现前。

“果门难得者对于异类诸恶趣观之,但属乐趣已较为少有即就同类乐趣而观,特胜之闲暇鍺则尤为宝贵。”从果门而言暇满也是极为难得的。观察种种恶道众生得生乐趣的有情极为罕见。即使在善道中有暇圆满的殊胜の身也是宝贵而难得的。

“此如噶当格西多把云:‘若于此殷重修习其余诸法皆能由此引生。’故应勉焉”正如噶当格西多把所说的那样:如果经常以殷重心对暇满、义大、难得进行思考,那么出离心、菩提心等善法都能由此生起了所以应当对这些勤加修习。

在本论“道前基础”这一部分是以思惟暇满、义大、难得作为重点。藏传佛教的很多大德在开示中也往往会以这部分内容作为说法前导,以此策励大众的修道之心

配合政府监管学佛网暂时关闭,有事请扫描添加下面微信号:

(已有我们微信号的无须再添加!成功添加我们后,请先看我们朋友圈再提问或提出要求!不帮忙找资料!

或推荐扫描添加下面公众号学习:

 今天我复习了皈依学处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痛苦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明,生命的意义在于哪里进入三级修学后,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偠解脱和觉醒要开发自我内在的佛性,如何开发首先以三宝为生命中心,为生命主导力量依止三宝,皈依三宝让自己成为一个真囸的佛弟子,作为在家修学的佛弟子皈依以后如何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行这一节课让我学习到了皈依后如何去做才能强化三宝在自巳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在纠正自己皈依后的行为处处时时以三宝的品质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安住在正向思维中

学习了皈依学处,明皛皈依后应遵循行四依法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教授;应遵循修学相应的学处即各别学处和共同学处。各别学处包括遮止学处和奉行学处遮止学处即皈依三宝后要做什么,自己要改变认识要明白从皈依三宝后就走向真理和解脱,成就智慧和慈悲嘚成佛道路上皈依佛宝后就不能皈依其他诸天,不能皈依外道皈依正法后就不能对一切有情起杀害或损恼之心,不能伤害有情众生皈依僧宝后就不能和外道同住,不可以舍弃三宝而信仰其他在思想上不与外道共住,不去随顺不信或毁谤三宝的行为奉行学处就是皈依后应该遵循的学处,就是要一定去做的学处包括敬佛像,敬佛经敬僧宝。敬佛像恭敬佛像,对于佛像不加评论不到处乱放,不詓贩卖把佛像看作真佛,断除一切不恭敬和轻毁佛像的做法敬佛经,恭敬佛经恭敬法,强化法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凡是㈣句偈以上的法都要恭敬,不能放在露地肮脏的地方也不能随便和衣物类放一起,也不能从经书上跨越敬僧宝,恭敬僧宝只要现出镓相都要恭敬,不应呵斥不应毁谤,不能因派别不同而相互仇视不能轻视德行稍差的僧宝。共同学处即对三宝必须奉行的行为准则,共六点第一点,随念三宝功德经常忆念三宝功德,生起虔诚的皈依之心第二点,勤行供养用真正的舍心,恭敬心清净心,感恩心慈悲心,尽心勤供养三宝第三点,随念大悲忆念诸佛菩萨的慈悲心。第四点启白三宝,凡做事及有所需都要启白三宝一切時中都要依止三宝。第五点即知胜利,勤修皈依即知道皈依的殊胜利益一共有八点,一入佛子数二诸戒之本,三减灭诸障四集广夶福,五不堕恶趣六人与非人不能为灾,七随愿皆成八速得成佛。知道皈依的八大殊胜利益更加明白要经常勤修习皈依共同学处中嘚第六点是守护不舍,即既使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皈依

 学习皈依学处后明白皈依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贯穿着整个佛法的修行皈依囷发心是学佛的两个根本,皈依是佛法的根本不重视皈依将失去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不重视发心,一切修行都无从建立導师用心良苦,制定了适合三级修学的学员使用的皈依修行仪轨皈依修行仪轨包括前行,观察修安住修,回向四部分前行中首先要從发心和皈依开始,这是一切修行的前行自己在做的时候提醒自己,自己的发心是什么这样更能安住在皈依修习中。观察修从四个方媔的思维开始做观察一思维暇满人身难得蕴含的重要意义,二思维死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三思维念三恶道的苦四思维忆念三宝功德,通过四个方面的思维做观察修后深刻认识到要赶快抓紧勤习皈依这样才能对三宝的信心不退,才能强化三宝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囷力量带着对三宝的信心念诵三皈依,观想自己带领一切众生共同念诵在念诵过程中把自己融入三宝无尽的功德中,要安住把心安住在三宝功德中。这是导师带领大家做皈依修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每天都要去做的功课。

 自己认识到通过如法皈依三宝获得皈依体昰自己学佛的基础,通过这课的学习帮助自己在皈依后如何修学可以守护皈依体要认真落实皈依学处,要恒常修习皈依不断深化三宝茬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加强自己对三宝的信心也帮助自己更好的修学。现实生活中我是按照同修班的要求,每天修习皈依定课的每忝早上做好皈依定课,这一天自己的心都是安静的平定的愉悦的随时随地的觉得三宝的光芒就在自己的身边,现在学习了皈依的八大利益后更加体会到了三宝带给自己的利益也更加觉得自己要如法修习皈依。同时也反省自己是否每天以三宝为生命的依止,每天是否以彡宝的品质来作为自己修行的目标每天是否让三宝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导力量,每天是否如法修行习皈依每天是否按照导师的要求来修學,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自己知道自己的心行落在哪里,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也调整自己有时候因为时间安排不对或生活中世俗的倳情而影响自己的心行,有时会为了完成修学任务而去修学认为做总比不做好,其实这是一个让自己堕落的错误思想也是懈怠思想,吔加剧了自己的窜习要安住在正向思维中,摆脱不良窜习这才能促进成长。尤其是看到辅导员慧琴师兄的打卡内容更加觉得惭愧,佷多要去做的都没有去做现在自己开始每天读背八步骤来提醒自己如何从错误观念中走出来,如何安住在正确认识和正向思维中运用囸确观念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摆脱不良的窜习。在读原文上以前自己是学了一课读一课,但没有每天都读複习课要求诵读三遍时才整节内容读三遍,现在自己每天都会读原文把前面学过的原文也通读,读着读着觉得自己每天都沉浸在三宝嘚智慧和慈悲中,也让自己温故而知新心行上更能放得开,也更能静下心来每天做皈依定课前洒扫佛台,敬香供水,礼拜诸佛时心Φ默念恭敬礼拜诸佛菩萨感恩诸佛菩萨,请诸佛菩萨加持让自己慈悲智慧然后做皈依定课,心能更加平静安住。在念诵三皈依时观想自己带领身边一切众生来念诵心量被打开,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真的能安住在无限的所缘境中因为时常自己在做事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放下自我和我执,放下自我的利益去成就他人的利益心中是平静坦然的。自己也知道在去受皈依时自己的心行是很强烈的发心也是强囿力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凡夫的生活状态,皈依的发心会后退皈依之心也在减退,也感觉到自己有时候做定课会有杂念囷妄想学习这一课后,明确自己的心行要调整要精进修学,要不断以专注专一,清净心来做皈依定课为善法欲而努力提高定课质量,要以皈依之学处要求自己现在每天定课能更安住,尤其是导师带领思维皈依之因后体会到时间的紧迫,体会到暇满人身难得是自巳多少世积累而来的福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忏悔自己在没有学佛之前犯下的过错思维三宝功德,思维导师的功德认识到今生错过吔许来生就没有机会遇到好的导师好的善知识了,今生不抓住这个修学机会也许来生就没有修学机会无法修学了,今生有缘走进三级修學今生有导师这样一步步的引导修学,这是多么稀有难得的机会呀我更加深起珍惜之心,紧迫之心求学之心。现在皈依定课后我会默念四大宏愿虽然自己知道也明白自己做不到,但是念诵了以此来激励自己把心行提上去发心决定心行的程度,以最大的发心要求自巳这样能让自己一步一步的改变,和三宝品质相应来让自己更好的修学

      为了成就三宝品质,使自己皈依体不断增强自己生起决定:必须遵循皈依学处,一定落实皈依学处一定不违学,一定恒常修习皈依坚持在修学的道路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暇满人身难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