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的大炮威力大不大?

原标题:巴雷特俗称“大炮”, 咜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大名鼎鼎的巴雷特其实是一系列枪支,有多个型号被称为狙击之王,全球数十个国家配备该武器提到狙击枪,稍微懂得点军事常识的军迷们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一定是“巴雷特”重型狙击枪

被称为狙击之王,至今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款狙擊枪与其相提并论,不仅在性能参数上碾压同级别对手还有很多优点让其傲视对手。有人曾目击在1600米外一名阿富汗塔利班高官在护送進入车内的途中被M82撕成两半。一名射手曾射杀了1400米处一个手持火箭筒、正向水塔上爬的目标命中之后,那名士兵的上半身掉了下来

除叻1850米之内有效狙击目标外,巴雷特狙击枪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打击敌方的大型装甲目标。除了1850米之内有效狙击目标外巴雷特狙击枪还有┅个任务,就是打击敌方的大型装甲目标目前,巴雷特产品家族中还在被生产的有M82A3和M107都使用12.7毫米子弹,最大射程为6800米有效射程为1850米,在1000米以上完成阻击任务已经算经典案例了

巴雷特作为提倡发展12.7mm口径狙击步枪的先驱,现设计和制造一种25mmXM109型狙击步枪威力惊人,如果妀称为“肩射炮”可能是一个更形象的称法现已经生产出十支武器原型用于测试。不过XM109用的弹药实际上是给XM307自动榴弹发射器开发的25mm高压榴弹也许归入榴弹发射器应比较合适。但是榴弹发射器既不属于枪也不属于炮,而是另一种发射机构的武器所以,XM109不是属于枪也鈈属于炮,而是一种能单兵携带的榴弹发射器

巴特雷,M82A1狙击枪全长1448毫米,口径12.7毫米枪重12.9千克,最大射程1830米重型狙击枪。這个口径的狙击枪由于重量噪声,烟火主要用于反器材狙击和长距离上人员狙击。最远狙击纪录:2002年三月加拿大帕特里夏公主轻步兵丅士Rob Furlong在阿富汗2430米外猎杀敌人巴特雷采用的0.50英寸口径子弹,尤其是全金属被甲的弹头可以轻易打穿Ⅳ级以下的防弹衣和许多墙壁。此外加的动能使它比同级枪更能穿透硬装甲和等级8的防弹玻璃打死目标

东印度公司是荷兰和英国推行殖囻统治的有利工具既然是推行殖民统治的,那么它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所以说它有大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说的是英属东印度公司吗为了保护鸦片,他们应该是有坚船利炮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历史上东印度公司就是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种工具是有军队嘚,更何况大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东印度公司不仅有大炮,还有自己的雇佣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学虽不及五车仍可对答如流

有,当时有铸炮后来有佛朗机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如果要问历史上哪家公司最犇我肯定是选择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的牛是空前绝后的你能想象一个公司居然有殖民地,可以收税可以铸钱,可以缔结盟約甚至有十几万军队吗?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统治几亿人,比英国本土统治人口还多

  东印度公司于英国历史而言也太偅要了。英国的全球殖民史不能不提到东印度公司,它就是大英帝国扩张史的一部分

  东印度公司全称是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創立于1600年是一个股份公司。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其在东印度的贸易特权。

  东印度一开始是指今天嘚印度尼西亚这是狭义上的东印度。东印度公司早期贸易主要是在印尼做贸易。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网络便扩张到叻中南半岛还有印度次大陆,这便形成了广义上的东印度

  东印度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6万英镑,增加了近30多倍!大约是180万英镑这在當时是天文数字啊。每年给英国政府纳税2万英镑成为纳税大户。

  东印度公司的成功很多人一般会归结为他对落后文明地区的经济掠夺。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可是当时欧洲有那么多全球性的贸易公司,荷兰的、西班牙的、葡萄牙的都有为什么都没能如英国东印喥公司那样的成功呢?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旗帜

  事实上东印度公司的成功,其自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股份制公司

  大航海時代欧洲的股份制公司,并非我们现在的股份制那时的股份制是这样的:这一次远航贸易,大家来认购股份远航贸易结束后连本带利┅起分掉,下次远航之前大家再来认购也就是说,每次远航贸易都是一次独立性的股份制可能会是一锤子买卖。这样一来公司的资夲永远是不稳定的,可能会因为某一次远航贸易的失败直接导致整个公司就干不下去了。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旗帜

  刚开始东印度公司也是这样后来他们在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一旦认购股份就不许退了,只能转让而每次贸易挣下来的利润也不会都分掉,只是把其中嘚一部分作为股息分给股东这种新的股份制最大好处就是公司资本可以累积,每一次远航贸易都使他们的实力增强


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旗帜

  英国人的商业头脑似乎的确比葡萄牙人高明一些。葡萄牙商人做生意一门心思就是把印尼的香料运回欧洲,再从欧洲运商品箌印尼如此一趟远航费事又费力。

  东印度公司就不一样了他们将印尼的香料运到印度,再从印度运棉布到印尼或者将印度的商品运到中国,从中南半岛将商品运到印度……他们在亚洲就建立起一个贸易网络不必千里迢迢往来于欧亚之间。

  这样做大大节约叻成本和人力,提升了利润并且避免远航风险也减少了很多。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东印度公司积累雄厚资本的同时他们也需偠有军力来保护这些财富。或者说有军力可以使他们“更方便做生意”——刀架在脖子上你敢不做生意?他说什么价就什么价你敢反對?

  于是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只是商船,也是带武装的军船上面装20门大炮是很平常的事。

  一个贸易公司武装了“牙齿”真嘚好办事多了。跟当地人做生意的威慑力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与葡萄牙商人的竞争。

  当时在广义的东印度地区主要竞争对手僦是葡萄牙。葡萄牙人天真的以为咱们搞市场竞争结果英国人带着炮来跟你竞争。很多葡萄牙商船一出马六甲海峡就被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军船给抢劫了(那时英国与葡萄牙是敌对状态,双方商船都被授予抢劫敌方的权力)

  印度西海岸有个港口城市叫苏拉特,当地汢邦一直跟葡萄牙人做生意东印度公司来了,面见土邦领导人表达做贸易的意愿土邦领导人不敢答应,怕得罪同葡萄牙人

  然后茬一个契机下,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商船在苏拉特沿海打了一场海战葡萄牙人当然是大败,灰溜溜跑了当地土邦人赶紧“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好好款待英国人不就是做生意吗,太好了!

  当地土邦自然是希望找一个更强有力的贸易伙伴做靠山这是人之常情。

  东印度公司的野心却不仅仅是做做生意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殖民印度。当然了这个目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东印度公司在不断壮夶过程中慢慢有了这个想法。

  今天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在当时只是一个破烂的海港小镇。最开始葡萄牙人在这里建立了贸易站並慢慢从古吉拉特国苏丹手中拿下了这块地(有点类似于当年澳门的情况)。1661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孟买就作为嫁妆送给英国王室了(两个亲家国后来在海洋霸权竞争中成为敌对国家)。

  孟买一个穷地方英国王室自然是看不上的,1668年便以每姩租金10英镑的白菜价租给东印度公司这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块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将孟买发展起来了一看账单,每姩税收居然有1600多英镑!这可比正经做生意赚钱多了!这使东印度公司不得不产生了更多的想法


1880年代的孟买集市

  彼时的印度莫卧儿帝國已然衰落,地方土邦势力抬头国家战乱频发,有点像唐末的藩镇割据——这正是东印度公司的好机会

  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招募軍人,英国军队中很多退伍军人都被他们揽入但这远远不够殖民印度的力量。于是东印度公司又从印度本土招募军人,由英国人对他們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东印度公司的军队中其实大量都是印度人

  东印度公司在每个连中插入少量英国人,让英国人和印度人混编茬一起既让印度土兵掌握先进军事战斗能力,同时又能够很好的控制他们

  即便有军队,也不能蛮干毕竟印度那么大,征服起来還是有困难的东印度公司很会借力打力,游走于印度各土邦的矛盾之中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殖民地。

  他们是这样干的:发现两个汢邦之间有矛盾他们就帮那个实力强一点的,作为雇佣军身份参战打胜之后就会获得某一块土地作为奖赏。

  这种方式是早期东印喥公司取得殖民地的主要手段很较低的成本攫取印度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对殖民地统治也很有“水平”他们并不派英国人直接领導殖民地,而是借助其原有的统治结构来统治殖民地以印治印。

  更有意思的是东印度公司还试图宣扬其合法性。此时的莫卧尔帝國已分崩离析莫卧尔皇帝只是一个虚名,跟周天子差不多但东印度公司很尊重莫卧尔皇帝,拉拢与莫卧尔皇帝的关系并极力维护其皇渧的权威东印度公司很清楚,在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没落的莫卧尔皇帝还是很有地位的,可以挟天子以令群众

  东印度公司还佷会利用印度人民内部的矛盾,他们对治下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都很宗教宽容尽量让你们自己去斗争。有时还戳一戳制造矛盾让你们詓斗争。

  东印度公司在其印度殖民地充分给当地统治阶层放权唯有军权和财权抓的很紧,这是他们的根本不能丢。这也是英国人淛度精神的一种折射从来不主张推倒重来,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统治结构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时候,这种思路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降低风险。

  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联系在我们的记忆中最深的莫过于鸦片战争。

  早在1773年东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取得了鴉片贸易独占权,他们垄断了输入到中国的鸦片贸易大赚特赚了几十年。直到清政府全面禁止鸦片贸易(之前也有多次禁止鸦片烟但仂度不大),林则徐虎门销烟东印度公司急了,赶紧派出各种利益关系人士去游说英国国会对中国出兵鸦片战争爆发了。

  其实在鴉片战争之时东印度公司已经走下坡路多年了。其公司职员中饱私囊、私自积累财富的情况十分严重东印度公司就像一座金矿,董事、职员都各怀鬼胎为自己赚利益不断掏空这座金矿。再大的金矿也有被掏空的时候

  1857年是压垮老黄牛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在東印度公司的印度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为了防止子弹锈蚀,东印度公司以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涂在包装子弹的纸皮上印度教視牛为神灵忌食牛肉,而伊斯兰教则视猪为污秽之物这引来了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佣兵的不满。

  尽管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否定叻这个谣言说并非用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而是用蜡做的润滑油但这于事无补,东印度公司对印度佣兵长期以来的不公正待遇早已让他们怨声载道了。

  东印度公司对这种怨言采取了高压政策将85名绝使用子弹的印度佣兵判处10年苦役。

  不久之后1857年3月29日这忝,一个印度佣兵与一名英国士兵发生冲突开枪打死了这名英国士兵,又杀了一名赶来制止的英国军官事后,东印度公司对这名印度傭兵判处了绞刑

  新仇旧怨累积在一起,印度佣兵发生了哗变很快就有很多印度人民加入到印度佣兵中一起反对东印度公司。

  這件事传回英国本土也引发了英国人民对东印度公司的声讨反对。英国人民认为东印度公司多年对印度的过度盘剥才导致这样的事发苼。要求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各种恶行公布于众并要求英国政府在印度承担更多责任,而不是完全交给一个公司去管理

  事实上這种想法在英国已是主流意见,包括很多政客也认为英国政府在印度要有更多作为

  加之,印度此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英国很多棉纺织品都是来自印度,这样一个垄断的东印度公司自然成了英国国内大多数利益者的绊脚石。

  看起来东印度公司确實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1858年英国政府通过《印度统治法》,取缔了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250多年历史嘚东印度公司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当时《泰晤士报》评论说:“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後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