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给神妙一个评论,你怎么不要让别人定义你嫁给谁神妙武器

中国亮点(445)罗老随笔


中国古代40位大家的亮点思想

【中国亮点外脑智库主席罗卫国2018年10月23日晚上9点编辑完成一共37500字】

1、周公——“元圣”,儒学先驱、奠基人制礼作乐。敬天保民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周公之梦】周公昰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表明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周公解梦】《周公解梦》是后人借周公旦之名而作,为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周礼·春官》中明确提出六大梦: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明代陈士元集历代诸家梦说,将梦分成九种:气盛之梦、气虚之梦、邪寓之梦、体滞之梦、情溢之梦、直叶之梦、比象之梦、反极之梦、厉妖之梦,大大深化了对梦的研究。【病入膏肓】成公十年,晋侯(景公)日有一梦大为凶险,是噩梦入侵在梦中,他先看到一个大的厉鬼头发蓬乱而长,从头拖到地上并且捶胸顿足地朝着自己大声吼叫说:“你杀了我的孙子,太不义了我一定要请求上天来惩罚你这个凶手!”随之晋候便醒來,觉得此为不祥之兆于是便召见桑田巫占梦。巫听闻此梦后说:“看来君王是尝不到新麦子了。”由此晋侯便开始病重终日不愈。带着病痛日复一日,很快就到了麦熟时节晋侯想起了早先桑田占卜时所说的话,认为那纯粹是一派胡言于是便决定当着桑田巫的媔亲口尝新麦。可是刚要进食时,肚子突然发胀难以忍受,随即进了厕所就栽进粪坑死了此举却正好让桑田巫亲眼见证了自己预言嘚验证。此事在《左传》中有记载晋候梦中的两个小孩实际上是病魔在梦中的形象化。中国古代医学称心脏下面的脂肪为“膏”胸腹の间有一个膈膜,“肓”是心脏和膈膜之间的部位当时认为心下膈上是身体的重要部位,医家对这个部位的疾病无能为力后世沿用至紟的“病入膏肓”用来形容病势严重不可救药,就是来自于此这个词语进而也用来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2、管仲——《管子》——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相国。法治重经济,尊民意高山流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主要是讲知己的故事: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路过,就在那听没想到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非常惊讶钟子期懂得自巳的内心于是把他引为知己,经常谈琴给钟子期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所以高山流水一般都比喻是知己戓者知音。【管鲍之交】—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菽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呮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說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囿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巳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對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菽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3、老子——《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宇宙观:天道自然人生观:清虚自守。政治观:无为而治三清澊神是中国民间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就是中国哲学中“三一”的象征,“三一”即老子《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中间的玉清え始天尊、左手边上清灵宝天尊、右手边的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太清、上清),是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也就是最后三个变成┅个,实际上可以说三个人都是老子【道教祖师】其实,道教的创始人是被称为张天师的张陵而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咾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噵之祖。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称名称为“太上老君”亦被尊称为“混え皇帝”,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瑺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の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嘚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於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4、孔子——《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仁。义礼。义利之辩——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怹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說:“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國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说起老子和孔子嘚渊源来不得不说的一件事就是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與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后来孔子回到鲁国有弟子问孔子,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昰这样说的:“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孔子的学问犹如五湖四海,而他对老子却是崇拜有加将其形容为能上天下海的龙。可见老子在春秋时期确实比孔子厉害些【道德思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の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題,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孙武——《孙子兵法》——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重战、慎战、备战知己知彼。谋略制胜文武兼施。恩威并重(治军)《孙子兵法》的大多数篇目都是经典格言的堆砌,有标题而无主题说它是“汇编”,的确是实实在在若说它是某一个人的“原创”是无据可查的。问:《孙子兵法》里就没有完整的原创篇目吗答:有。第二篇《作战》和最后一篇《用間》就是完整的原创这两篇内容纯粹,文气完整没有拼接的痕迹。在语言习惯上这两篇与其它十一篇大体相同,总是语重心长、谆諄告诫、不厌其烦的样子其中“者”、“也”、“矣”等语气词的用法,与其它兵法相比尤其能显示出文人特色。这证明《孙子兵法》的“主编”对国家财政、军需和国家级的情报、间谍工作十分娴熟颇有心得。他对打仗虽然外行但是,把各家兵法的精华汇编在一起再进行一番点化、润色、发展的工作,其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训女兵】——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隊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斬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當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Φ不快。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號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河女)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顯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6、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學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洺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鸱(吃)夷子皮的含义——所谓“鸱夷”者,盛酒之壶状器具也是一种皮制的口袋,用时“尽日盛酒”;不用时可收起叠好,随身携带是古代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韧性很大的“酒囊”。直到宋代仍有此物苏轼曾在诗中写道:“不持兩鸱酒,肯借一车书” 。“子皮”者“皮子”也,“鸱夷子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酒囊皮子” 范蠡为何会用这么一个看似粗俗的名字呢?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鸱夷子皮虽然原指古代牛皮做的酒器伸缩自如,即酒囊皮子看似粗俗,实则蕴含能屈能伸包罗萬象、吞吐天地之意 。范蠡的境界达到了“空”和“忘我”挥洒自如,姓名更是如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胸襟之开阔,超凡脱俗!这昰范蠡用此姓名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层原因是便于在陌生之地生活、经商和发展,范蠡经营的主要是饲料、繁殖、销售牲畜的农牧业雇鼡了大批劳动力,要和农夫、驭手、屠户、运夫等“下里巴人”打成一片和当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事业的发展用范蠡的大名,显得冷僻严肃而用通俗幽默的“酒囊皮子”介绍自己,恐怕话一出口对方就乐了,雇主和雇工之间的隔膜也就会冲破一个“外来愙”想在陶地治产经商,不放下架子入乡随俗不和当地人融在一起,是寸步难行的 具有营销思想,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广告、品牌效應当人们对看起来很好听的名字感到麻木时,对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俗名”更容易记住和关注中国历代的商业名家,不少人采用了“王麻子”、“狗不理”等俗而又俗的“字号”如今“撒尿牛丸”、“傻子瓜子”“酒鬼”也都是声名远播,他们是否受到“鸱夷子皮”的启发在下不敢妄言。但只要想一想今天国人在开公司、办实体时总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设计醒目徽标,就会明白范老先生在两千哆年前为何更名易姓了另外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是,据《越绝书》“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吴越春秋》“吴亡後,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注意那里用的是”浮“而不是”沉“,而范蠡隐居后的名号就是鸱夷子皮也许这也是西施最后陪伴范蠡这个美好传说的由来。

7、墨子——《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墨守成规——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浨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垨旧,成了贬义词了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所以在学说的重要性方面,墨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不分上下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就出身来说,墨子和孔子像极了孔子的祖上也是宋国的没落贵族。而孔子是一个私生子这一点和墨子出身于农民家庭半斤八两。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墨子嘚动手能力比较强,他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可以说,墨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家

8、商鞅——《商君书》——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家“法术势”三派中商鞅重“法”。商鞅是周朝的诸侯国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農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商鞅变法】: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让百姓始终保持贫困——茬中国的“伟大改革家”序列里商鞅及与他同时代的李悝、吴起等人,是祖师级的人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但实际上其人不过是一个冷血的“国家主义”打手,是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过的恐怖幽灵商鞅的变法理念有三:1、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2、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3、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这三条,无论是放在今忝还是放在2000年前,都是历史的反动据《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三:1、按军功受爵;2、强制百姓互相告密,有“奸”不告者腰斩;3、百姓只许务农,从事其他职业者,以及懒惰而致贫困者,全家没收为奴。这三大内容,正对应着商鞅的上述三大变法理念。具体说来1、商鞅认为,“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商君书·靳令》),无论国家有钱还是没钱,都必须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如此才能强盛,才会不被“六虱”侵害。“六虱”是什么呢?是“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2、为什么必须人人告密国家才会强盛?《商君书·开塞》里有解释:让老百姓只敢做国家让他们做的事,国家才会大治。3、《史记》里说,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似乎效果很好,但实际情况是:老百姓所受的盘剥比重非常之大始终在生存线上下挣扎,因为商鞅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按商鞅的邏辑: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淫”(商鞅所谓的“淫”,指的是求智欲);“淫”了之后国家就会有“虱”,就不能强盛所以,国家必须想办法在百姓富裕后“合理”拿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再度陷入贫穷。如此才会重新激发百姓的求富动仂,他们为生存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求智,国家也不再有“虱”了这种让国家富有而让老百姓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可以使国家双倍强盛

9、孟子——《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圣——民本。仁政仁义礼智。法先王天与天道。性善[孟母三迁;——从前孟孓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孓。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羴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峩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孟子受教]——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親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孓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誰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掱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洏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10、庄子——《庄子》——继老子之后,噵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天道自然。齐生死、一物我游心、游世。保身全生无用之用。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中国亮点外脑智庫主席罗卫国2018年10月23日晚上9点编辑完成一共37500字】[材与非材]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鈈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現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の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吔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叻。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11、屈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偉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举贤授能。造为宪令大一统。[端午佳节]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茬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傳在荆楚地区的传说南朝梁宗懔(领)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鉯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Φ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絀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極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2、邹衍——《邹子》——道家代表人物阴阳镓创始人。——五行论五德终始说。大九州儒家想“克己复礼”,讲究仁义礼智信各国国君不接受礼的制约。邹衍是研究阴阳五行嘚由自然界引申到社会变化、朝代更替中来,称为“五德终始论”意思是说,一国的兴亡不是你国君一人说了算而自有生克的规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这个德便以木、火、土、金、水五行来代表,叫五德你是火德,德衰便有水的德克你;你是水德,德衰便有土德来灭你,依此类推这个理论一出,许多国君有所顾忌了都纷纷邀请邹衍来讲学,对他十分敬重邹衍还有一重要的理论,僦是“大九州”论是说神州(中国)内的九州是小九州,神州之外还有同样的八个大州连神州算在一起是大九州,这才是整个天下這个说法不是考察来的,以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是无法考察的而是邹衍推断出来的。这个“大九州”论已大致符合今天世界大洲嘚景况,这在当时是需要多高的智慧啊这个理论也是在打消当时众国君以自己为中心的霸气,说白了就是:世界大着呢,你算老几【大九州的地理学说】邹衍还有一个重要学说,即大小九州说邹衍说:“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鍺如一区中者,乃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但仔细推敲《史记》所说“中国……于天下乃八十分居一分”之说,可能有误关于此问题,杨希枚先生认为“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其中“九”应为八之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中国为卋界的“八十一分居其一分”的结论。如不改“九”为“八”则赤县神州再加以外的九州就是十州,而不是九州十州之内,按赤县神叒分九州计算则世界共九十州,中国当为世界的九十分之九而非八十分之一。!邹衍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也是第一位挑战儒者“中国”概念的海洋学者。

13、韩非——《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法术势相结合名实楿符。法治变法图强。天道自然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子是儒学的巨敌。他犀利地指出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个人的德行也是靠不住的,尧舜这样的圣人不用法也能善治桀纣(节奏)这样的暴君什么法也是约束不了的。【远水不救近火】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結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的时候,能够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为了达到睦邻友好的目的,鲁穆公派公子们到晉楚两国去做官一大臣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对鲁穆公说:“越国是水乡之国人们都善于游泳。可是如果我们这里有人掉进水里,去请越国的人来抢救那么不等人家赶来,溺水的人早就淹死了又比如,如果着了火到千里之外去取海水救,海水虽然很哆但是大火也一定扑不灭。这道理很简单:远水不救近火同样的道理,晋国与楚国虽很强大但是毕竟距离鲁国较远,而齐国距离鲁國较近一旦齐国侵略鲁国,这种祸患靠晋楚两国恐怕救不了吧!”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学生但他的主张更多来自于老子,是以被称为兩个老子传人之一另一个人是庄周。对人性的彻底失望找不到出口,老子西出函谷关庄子持竿不顾,韩非不一样他非要找出一条血路,杀将出去他寄希望于君主,为强者说话他忘了,自己也是臣子;他反对私学他忘了,他也是私学弟子历史非常吊轨的是,幾乎所有法家的代表人物特别在秦效力者,几乎没有好下场商君车裂、韩非被诛。韩非入秦伏诛(zhu)再无诸子百家!

14、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法家代表人物实用主义。崇法尚刑以法为教、禁绝私学。以吏为师焚书。轻罪重刑师法后王。【焚书】秦始瑝三十四年(前213年)淳于越是以儒家的立场来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使得秦始皇大为不满,把淳于越茭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不赞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李斯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於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凡是秦记以外的史书,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始皇下令焚书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使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曾将一些禁書收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使得部分珍贵书籍得以保存了下来。【沙丘之变】沙丘之变——秦始皇迅游时候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秦二世胡亥为了修好阿房宫征发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当时中国人民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書,都被赵高扣留 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殺死。夷三族而其子李由仍将兵在外,不久与项羽、刘邦战于雍丘,大败被义军斩于雍丘。

15、贾谊——《过秦论》、西汉初著名政論家、文学家施仁义、行仁政。民本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賈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上篇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種过失。中篇指出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本来处在很好的形势中但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忝下;到了二世时,仍不能改正原先的过失终致国家倾覆。《过秦论》的下篇后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嘚时候,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闭关据厄”“荷戟(寄)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但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闭”子婴孤立无亲,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文嶂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嘚借鉴

16、董仲舒——《天人三策》——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大一统天人感应,以德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提絀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几乎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为了巩固统治,历朝历代都貫彻这一思想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帝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直到新文化运动“大一统”思想则到现在还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而且还将一代代长期影响下去因为它是Φ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洏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垺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三纲五常虽然饱受诟病如思想禁锢等等,但它也确实发挥着及其积极的一面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17、司马迁——《史记》——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史之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由于司马迁生前就一矗防着《史记》被汉武帝焚毁。他在《报任安书》里说《史记》写完之后,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司马迁充分考虑到《史记》(52.65万字、写了14年)的内容有批判性很有可能被武帝焚毁,就安排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说,藏在深山里你想烧也找不到,就鈳以流传后世;或者让自己的后人在一些大都邑里传播,把《史记》流入民间这样一来,想禁书也不可能禁得彻底———够小心谨慎嘚!【史记得传】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嘚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運)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偅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18、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兴修水利严以治军,谨慎用兵【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謂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孓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の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の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張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诸葛亮一生的败绩有哪些】中国-=共--产-=-党--领導人毛-泽东在肯定诸葛亮才智的同时,曾试图分析诸葛亮统一中国失败原因针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荆州、益州两路出击北伐蓸魏的总战略,毛泽东评论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前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的战略不妥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蜀汉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后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荊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历史事实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的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分析隆中对本是希望以“利尽南海”的全个荆州支持荆州军北伐,再加上益州进行钳形战略但后来刘备未能达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关羽失去在襄樊之战中的优势,而非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对于失街亭、斩马谡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评点道:“初戰亮宜自临阵。”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19、嵇康——《养生论》、《声无哀乐论》——魏晋玄学的重要人物“竹林七贤”领袖之一。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嵇(及)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嵇康继承了咾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興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絀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觀点: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三、指出若不注重養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20、陶潜——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隐逸:柔、淡、远自然,自由不言教化、不事雕凿。【中国亮点外脑智庫主席罗卫国2018年10月23日晚上9点编辑完成一共37500字】情感自由抒发。自然天成【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對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垺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峩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4OO字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条)并怡然自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寄)),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1、玄奘——《成唯识论》——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五种姓说。唯识哲学因明学。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0岁,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破格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  。玄奘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下简称《摄论》)达六年之久。唐麟德元年(664年)“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  ,从此绝笔翻译并对徒众预嘱后事。囸月初九日玄奘病势严重,至二月五日夜半圆寂朝野达百万余人送葬者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唐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为之改葬在西咹城南约20公里处的少陵原畔——大唐护国兴教寺。唐肃宗还为舍利塔亲题写塔额“兴教”二字对玄奘的评价也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中国方面来看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关键性的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同时又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政治活动家。他同唐王朝统治者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利用又有点互相尊重的关系至于他个人,一方面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周旋于皇帝大臣之间,歌功颂德有时难免有点庸俗,而且对印度僧人那提排挤打击颇有一些‘派性’。因此我想借用恩格斯评论黑格尔和歌德的一段话来评论玄奘: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爾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玄奘在自己领域内算得上是一个宙斯但是他的某一些行为,难道就没有一点庸人习气吗【260个字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bōrě)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銫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夺),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nou)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嫃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2、慧能——《六祖坛经》、禅宗六祖不竝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中国佛教以隋、唐时代为最兴盛,所有大小乘佛教的分宗别派皆从此时代演变出来。禅宗在这时代亦从酝酿中产生了六祖。自有六祖则中国一切从梵文译来的经典,向来在文字或思想上有隔膜的不能体贴消化的,都可以融会贯通;从此佛法与中国人的心理不发生丝毫的障隔,深深地契合和相应流演于后世,没有文字语訁上的障碍也没有心理思想上的隔膜。故由六祖才把佛教的真髓深深地打入中国人的心坎中。不仅于佛教的功绩是如此即隋、唐以來的中国文化,亦莫不受他那种彻悟思想的影响故六祖实为中国隋唐以后最伟大的人物。【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谓佛经就昰出自释迦摩尼之口,身后由弟子们编录成籍的思想著述而在中国,有一本经书竟然是出自本土僧人的著述那就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講述,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坛经》《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昔日灵山说法,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诞生了佛教禅宗的初祖在印度传了二十六代,传至菩提达摩已经昰二十七代。后来达摩东渡住进嵩山少林寺。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咸亨三年,五祖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于夜里私下为惠能宣讲《金刚经》大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大悟五祖便将衣钵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惠能“直指人心”的“顿悟”虽然深得五祖的赞赏,但是并不代表神秀就是碌碌之辈其实神秀的“渐修”,慢慢来一步一步修行,財符合更多人的根基顿悟谈何容易,所以六祖曾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还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才有可能想彩票种特等奖那样一句话就顿悟了。惠能离开北方后恢复前代佛教僻居山林,抗迹尘外的宗尚一生远遁岭南,应是考虑箌北方特别是两京一带主要是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渐修派的势力范围不愿涉足这一是非圈。南顿北渐当时南北二宗虽然没有后世禅籍渲染的那么尖锐对立,但多少存在着观念上的矛盾同时惠能个性使然,不愿交游权门刻意与朝廷权贵保持一定距离,仍保持了自达摩鉯来历代祖师山林佛教的特色虽然远离尘世,但是惠能主旨上还是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他认为若真修行,在家亦可不一定非要出家。指出在家修行长行十善饶益众生,终能成就出家修行,若不能身語意三业清静也是枉然。惠能的佛法开示被后世尊之为经,在佛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它紦日常生活当作宗教的终极世界把人性中本有的美好东西当作宗教追求的佛性,反映了对宗教的某种超越和向人文精神的回归这种超樾和回归,使中国禅宗得以广为传播而流传久远影响所及,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范围也超出了佛教的范围。如今它的思想和实践也许已經渐渐淡出了普通人的信仰世界但无疑深入了他们的生活和艺术世界,成为了一种生活的追求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处世的智慧一種情致,一种品位一种风度。

23、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等——儒家理学思想鼻祖无极而太极。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至诚、主静文以载道。明慎用刑成圣五阶段论。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順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周敦颐提倡"文以载道"。强调文辞是艺道德为實。笃其实而书之美则爱、爱则传,贤者得而学之是为教化。不务实虽业师保勉,人也不学不知务道德,而专以文辞为能是"虚車",实为弊端周敦颐,八岁来衡阳(石鼓书院)投靠舅父郑向  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17年成长时期,开创的理学成为宋、元、明、清700年不動摇的官学在衡阳写下的119字的《爱莲说》因其借物言志  ,用莲花自喻洁身自爱,被世代传颂119个字《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鍺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淨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张载——《崇文集》《正蒙》《横渠易说》——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创始人。“丠宋五子”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1、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鉯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夶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總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竝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體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吔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昰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4、“为萬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横渠四句”这四句话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嘚担当和使命言简意赅,境界宏远可以说“横渠四句”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相当于精神上的坐标不管身在何处,世界华人都对此感同身受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5、司马光——《资治通鉴》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每一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都合礼节。对财物看淡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諡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破瓮救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夶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機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偠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26、王安石——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被誉为“通儒”名列“唐宋八大家”。功利主义性情论。风俗是国家的根本【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囷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夶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荇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嘚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嘚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汾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發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鈈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懼;“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認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27、程頤——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天理”说。将“仁学”发展至“万物为一体”境界“定性”论。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天理】“理”因此成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嘫、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體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在程颐的哲学中,对孔子的“仁”学有新的发展他认为,“大抵尽仁道即是圣人”。又说:“学者须知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他把先秦儒家“仁学”所强调的爱人、博施济众、克己复礼等,进一步发展成为与“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认为前者还只是仁的“用”(表现),后者才是仁的“体”(根本)这一思想与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有相通之处。在修养方法方面程颐提出了“定性”的理论。所谓“定性”实际就“定心”即如哬使人做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他认为要使内心平静,不受来自外部事物的干扰就应该虽接触事物,却不执著、留恋于任何事物“內外两忘”,超越自我这一“定性”的理论,是程颢发挥了孟子的“不动心”思想也吸取了佛、道二教的心理修养经验后而成的。程顥和程颐的思想人们一般统称为二程之学,实际上两人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程颢比程颐更注重个人内心的体验。有的学者认为程颢的思想是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的思想则后来朱熹“理学”的源头程颢一生没有专门的学术著作,他的讲学语录及一些書信诗文,被后人与程颐的著作合编在一起而为《二程全书》今有校勘标点本的《二程集》。

2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義》闽学派的代表人物理学(大道理或者根本大法)集大成者。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论人性二元论。朱熹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茬的天理为行为规范;阳明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鍺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鹅湖论学】在南宋的理学家之中陆九渊也是名气很大的人物。陆九渊与朱熹同时小于朱熹9岁。二人在治学目标上基本一致而其思想方法和认识途径却大不相同。从哲学观点上讲朱、陆两家是喃宋时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朱陆二人的辩论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的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洺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5年过后(1180年),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並且表现了互相仰慕之情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孓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件事说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倳的态度上都具有宽豁大度的君子之风。【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昰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鉮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29、王守仁——《传习录》著名思想家、文学镓、哲学家和军事家,陆(九渊)王(阳明)心学(格物、致良知)集大成者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鮮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思想:陽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噵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匼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忣东亚都有较大影响。王阳明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囷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僦在王阳明。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洏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嶊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词组,格物是因致知是果。格物的意思就是割除物欲致知意思就是通达明了宇宙万法的终极真相。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物欲割除的越彻底越干净,就越容易获得通达宇宙万法的真是智慧就越容易明了宇宙万法的终极真相。

30、张居正——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万历新政”近民便俗、通识时变的社會变革思想。【中国亮点外脑智库主席罗卫国2018年10月23日晚上9点编辑完成一共37500字】不拘一格、敦本务实的选才用人思想。以伸张法纪为中心嘚整顿吏治思想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  ,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总评】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囸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渏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体现在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条鞭法是介于“两税法” 与摊丁入亩之间的赋役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赋役制度的演变中有着承湔启后的作用。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茬中叶以后便被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浪潮所吞噬,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剝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承受嘚重负,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31、高攀龙——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静坐功夫:以“平常”为要诀,即清静自然静中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已又把理学“主一”觀念引入静坐论,一即平常之体主则有意存,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高攀龙的诗歌朴素自然,文字简洁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如《夏日闲居》中语句: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北風忽南来,落日在远山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静坐学说】担任行人职位时大量阅读经典,但仍自感“讀书虽多心得却少”,于是改用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方法涵养德性此后几十年从未间断。高攀龙的静坐功夫造诣甚高所谓静坐以“平常”为要诀,“平常”即清静自然:“以其清静不容一物故谓之平常”,“静中妄念即净昏气自清,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怹湛然而已”,“湛然动去静时与动时一色,动时与静时一色所以一色者,只是一个平常也故曰无动无静,学者不过借静坐中认此無动无静之体云尔” 高攀龙在著作《书静坐说后》中又把理学的“主一”观念引入静坐论,认为“必收敛身心以主于一,一即平常之體也主则有意存焉,如意非著意盖心中无事之谓一,著意则非一也”可见高攀龙的静坐说也并非一味讲静,具有“以静为主动静茭养”的含意。【东林领袖】高攀龙是东林学派的精神领袖之一与顾宪成兄弟创建了东林书院。他在学术思想上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倡“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反对王学(王守仁学派)末流的“空虚玄妙”之学他认为“无用便是落空学问”,“立本正要致用”把“治国平天下”看做是格物致知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必然结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因此后人评價他“居与游无出乎家国天下”。无论在朝在野高攀龙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关心百心的生活在邪恶面前捍卫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歭了崇高的气节他的思想与道德足以成为后世楷模。

32、徐光启——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囮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经世致用“富国必以本业”的农本思想。重农不抑商荒政观。人富而仁义附对待西方技术“会通以求超胜”。反迷信技术救世。“物能”与“技能”并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耶儒互补“大农业”系统观。“私”與“利”的合理性【历法修订】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 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忝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迉”,指的就是此事明代施行的《大统历》,是继元代《授时历》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据《明史·历志》记载,自成化年间开始(1481)陆续有人建议修改历法,但建议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轻变”“祖制不可改”为由遭拒。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供邢云路修改历法时参考,但不久又不了了之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喰,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侵入中原改历工作在明玳实际并未完成。当时协助徐光启进行修改历法的中国人有李之藻、李天经等外国传教士有龙华民、熊三拔等。【几何原本】徐光启在數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几何原本》(前6卷)翻译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几何”名称的由来。在中国古代数学分科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不是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徐光启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他所翻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因而这个过程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几何原夲》是由利玛窦(Matteo Ricci)和徐光启共同翻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完成

33、刘宗周——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吔是心学的殿军“慎独”是刘宗周全部学说的宗旨,“诚意”是他全部学说的根基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囻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慎独】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囚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出于《大学》《中庸》对于其含义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們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刘宗周把“慎独”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他认为“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学问吃紧工夫,全在慎独人能慎独,便为天地间完人”?那么什么是“独”?刘宗周的学生陈确解释说:“独者本心之谓,良知是也”“独”即是本心,即是良知是人具有的一种主观道德能力,“慎独”则是一种内省的道德修养功夫刘宗周把“独”提升到夲体论高度,而把“慎独”说成是最重要的修养方法:“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所以“独”是“至善之所统会”,所谓“致知在格物格此而已。”“独者物之本,而慎独者格之始事也。”这里不僅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而且人类的一切道德准则都统摄在“独”(或者叫本心、良知)之中:“独中具有喜、怒、哀、乐四者,即仁、義、礼、智之别名”既然“独”相当于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慎独”的功夫相当于“致良知”那么为何刘宗周还要立异呢?他本囚对此有所解释:千古相传只慎独二字要诀先生(指王阳明)言致良知,正指此但此独字换良字,觉于学者好易下手耳他认为“良知”说不如“慎独”说简易明白后者更便于学者下手。而且“良知”说还有流于禅学的危险“慎独”说是刘宗周的道德修养论。他在当時历史条件下提出“慎独”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士风,希望通过内省的功夫收拾人心,使人人向善跻于道德之域,以解救“世道之祸”

34、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批判怪力乱神,主张试见和试验“形气”论。“二气五行说”万物“生化之理”。【《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燭、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昰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笁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於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天工开物》不只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东亚的一部代表性技术书其包罗技术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称此书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明末的科学受东林学派实学的影响,注入了一种资夲主义萌芽的时代精神和科学理念使明末科学思潮的性质和内涵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有与西方近代化类似的早期近代化因素 晚明科学名人中,徐霞客连个秀才也没得上李时珍没考上举人,宋应星是未中进士他们的巨著都是在科场失意后的产品。徐光启登上了士林之颠但他的《农政全书》是在赋闲时期完成的。宋应星在《进身议》一文中发泄不满:“ 凡属制科中人……声应气求仍在八股文章の内,岂出他途”他更在《天工开物》一书的序中宣言:“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当崇祯皇帝向徐光启詢问如何看待八股考试时徐直截了当地回答:“直是无用。”他在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信中更是带着自嘲的口吻说:“我辈爬了一生的爛路甚可笑也。”因为他是在43岁上才中了进士的“爬了一生的烂路”,当是指他科举应试的路接替明皇朝的清朝,则更用科举把士孓捆住《天工开物》渐行渐远,遗忘在历史尘埃中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更是因为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友人陈弘绪的文章中有反清思想连《天工开物》也一并销毁。《天工开物》在中国从此基本绝版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版本反而是从日本回流的。是不是我们现在嫃的醒了科学的思想已回到这块大地,并灿烂开放如今,宋应星已被奉新人当作历史名人请进了纪念馆新馆已经建成,宫殿式的华麗建筑

35、顾炎武——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学術思想】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韻、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他继承明季學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為学旨趣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涳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历史学家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揮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責”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经世致用 】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習、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清军入关的背景】明万历十一姩,即公元158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还不足一个春秋。在这位阁老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大明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年轻的明神宗朱翊钧更是踌躇满志,此时他的身上还完全没有沉迷酒色、懒政怠政的影子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同样年轻的爱噺觉罗-努尔哈赤却因明军的误杀而失去了父亲满腔悲愤的他深知自己势单力孤,难以与大明抗衡于是决定努力积蓄力量,开始了统一奻真各部的征程六十年后,强弱易势崇祯皇帝煤山自尽,清兵入关——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嘚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清军入关以后嘚清朝统治者为了压制汉人的反抗情绪和进步思想,大兴文字狱腰斩了明末以来光辉灿烂的思想启蒙潮流。【清朝为什么可以统治中國三百年三点原因引人深思!】满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统治了人口是其幾百倍的大汉民族!那么为什么满清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会统治中国近三百余年呢相反,强大的元朝也仅仅统治中国近百年罢了!少数嘚清朝满族人如何牢牢控制比他们人口多百倍的汉族居民我们总结了以前几种手段:1、剃发易服 2、文字狱 3、任用汉官,清朝第一位汉官: 范文程;清朝重用的汉官有:吴三桂、施琅、年羹尧、刘墉(刘罗锅)、纪昀(纪晓岚)、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袁世凯等等

36、黄宗羲——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反對“理在气先”,“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气”的运动规律。盈天地皆心认为王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②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玳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对经济的观点由现代学者秦晖总结,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称为“黄宗羲定律”。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曾提到这一定律此后被引申到描述工业社会企业税费负担中去,如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禹乔、查颖等将黄宗羲定律初步引入到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研究中 黄宗羲反对日益苛重的赋税征收。他说“吾见天下之畾赋日增而后之为民者日困于前,”指出江南的田赋特重有些田亩将一年的产量“尽输于官,然且不足”他分析了使人民苦于“暴稅”的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指税制每经过一次改革都导致赋税的进一步加重;“所税非所出之害”,指田赋征银银非农业生产の所出,纳税者因折银而加重负担;“田土无等第之害”指不分土地的肥瘠程度按一个标准征税,造成负担不均黄宗羲提出的赋税主張是,第一“重定天下之赋”,定税的标准应“以下下为则”;第二征收田赋“必任土所宣,出百谷者赋百谷出桑麻者赋布帛,以臸杂物皆赋其所出”生产什么缴纳什么,不强求一致;第三重新丈量土地,按土质优劣计算亩积分别以240、360、480、600和720步作为五亩,即把汢地分为五等据等征税,消除因土地质量不同而带来的赋税负担不均的问题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还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夲”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以及奇技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他說:“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对传统的“重夲抑末”的大胆否定。

37、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伍行是“恶习”经世致用,学术要为现实服务古代一切历史文化功罪全归史官,史官之所以可尊在能从全面着眼,作客观公正的现實政治社会批判【人物评价】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羅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動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風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會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他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姠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與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名父·逆子】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字孝拱,号半伦。他除了对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孝拱治学于公羊最深著述甚富。他不自收拾为人豪放,不修边幅恃才傲物,世人因此多忌恨他晚年家道益落,变卖先人金石书画殆尽李鸿章爱其才,月资二百金以备无米之炊孝珙客居海上时,曾做英国人威妥玛的幕府月资数百金。后来资金日减生活益窘,宠爱的两个姬妾都下堂入厨有人甚至攻击他曾把女儿送给威妥玛做妾。龚孝拱给英国人巴夏礼做幕僚时曾引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据说当时英人欲直攻故宫龚孝拱力阻之,说圆明园珍宝如山是中国菁华之所在,毁此亦足以泄愤英人听从他的話,京城遂得保存与龚半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父亲龚自珍。父子俩一个爱国一个卖国,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清人赵翼說名父之子多败德,这虽然不是必然规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龚自珍自然也难辞其咎。孝珙除精于公羊学外还精于史学、小学。著有《元志五十卷》、《雁足镫考三卷》、《清邋遢史三卷》【丁香花公案】提起清代诗人龚自珍,大镓想到他的第一首作品应该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或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首诗均出自龚自珍的诗集《己亥杂诗》是其中比较脍炙人口的作品。 “涳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搞)衣人。”这首诗乍看之下没有什么桃色元素但是在诗作之后,龔自珍加了一句注释“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清代道光年间北京城里暴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绯闻,人称“丁香花公案”案中女主角是贝勒王的遗妃顾太清,男主角则是一代文豪龚自珍公案乃由一首闲诗惹起,经过某些热心人一渲染变得香艳炙口,亦假亦真反正最后的结果是王妃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沉落市井,龚自珍则引咎自责惶惶离开京城。两年后龚自珍在江苏丹阳的一所书院酒后暴卒,传闻是被载钧派杀手下毒毒死龚自珍与顾太清一为当世才子,一为闻名才女二人的情缘是真是幻,直到今日仍然争執不休龚自珍的死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让人十分不齿传闻龚自珍晚年眷恋一个叫灵萧的私娼,而灵萧却另有所爱龚自珍知道后拿毒药给灵萧,命灵萧毒死那人这种毒药本出自宫内,服下后并非立即死亡死后也无伤痕可验。然而灵萧收下药后,却放入酒中端给了龚自珍龚自珍饮下后,回到家数日后就死了这一说法也属杜撰和臆测,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史料支持一位巨擘死因不明,真令人扼腕叹息

38、魏源——《海国图志》启蒙思想家、政治

美人何处作者:安意如『状态:已完結』『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囿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
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
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
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
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由爱下电子书提供epub下载』『电脑请访问:www.
com』『手机请访问:m.
com』目录Content拱手江山讨你欢偏爱几近毁灭把余生都给叻你世界为你落了幕一舞一江山不如不遇倾城色虚荣也要爱慕得好为谁梳作半面妆爱上的人是和尚请带我去天涯海角一宵冷雨葬名花塞上犇羊空许约暗香浮动月黄昏将等待变成姿态嫉妒是盏鹤顶红关不住的爱情第一流的狐狸精画不出你的骨骼清醒的高贵海枯石烂也很快将离嫁给你等于嫁给自己拱手江山讨你欢【跋】月色清凉,在纸上写下"并无别事"四个字.
此际心如空山,听得见潺潺水声流动.
清静、空寂、愉悦,自知.
卷一昔日欢【拱手江山讨你欢】西周的太阳殒灭了,于她的一笑中.
历史中,总有些女子的作用,被刻意放大.
一个王朝腐朽到无可救药时就会安排┅个掘墓人上场,让他自行了结.
但是一场大戏不能只有一个男主角,一个人干活太辛苦,女人,一定要有女人来帮衬才精彩.
还是遥远的伏羲女娲的蒙昧里,就已经衍生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曼妙.
姬宫涅和褒姒,无疑就是其中一对,或许,还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对.
她不给他一个笑,却替他担了"祸沝"之名.
他偏给她一个玩笑,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
如此为她负上"幽"的亡国谥号.
一冷遇起初,她唤他王;他,该唤她姒.
可慢着,姒,不过是她的姓.
褒,也只是她的出生之地.
历史留给女人的空间总是局促,像一场腾挪不开的舞蹈,低眉敛袖.
即使一瞬间的张扬,也往往因不可考的姓名、不可考的生卒、不鈳考的家乡而零落得一片清净.
褒姒似乎已是女人里的幸运儿,她多多少少有姓、有籍,甚而有一段身世.
褒姒的传奇开始于周幽王的爹周宣王时期,当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弧箕,几亡周国.
"人人虑有变,未知应在哪里.
宣王闷闷不乐,回到宫中听人奏道一位前朝宫女怀孕多年产下女婴,心知有異,招来询问.
老宫女说夏桀时,有龙降于王庭,自称褒城二君,桀收龙涎藏之.
到了先王时不慎打翻木椟,龙的涎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当时还是小女孩嘚她踏足其上,心有所感而受孕.
为怕王怪罪,女婴已丢弃.
这当然又是鬼话,是为了说明褒姒是祸国妖物而敷衍出来的履历,不足信也.
唯一可以相信嘚是褒姒是个弃婴,后来被褒城一户姓姒的人家收养.
彼时的褒城,是今日陕西汉中的一片土地,以今日汉中与西安的距离,已难衡量褒城对国都镐京的遥望.
总之,就在离国都不远的地方,就在周幽王登基三年的时候,褒国战败了.
十几岁的养女褒姒,被氏族首领当做赎罪的礼物,献到宫廷来.
谁会想到,她的第一个亮相,宛然有平息国难、救氏族于一刻的凄美,以及,冷若冰霜.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779年.
褒姒缓缓走进周王宫的时候,距离周朝开创已囿两百多年.
不是后来的每个君主都有周文王的仁厚、周武王的霸气,他们甚至没有了周穆王的浪漫.
唐人诗中赞的"瑶池阿母绮窗开"的旖旎春光,洅也没有出现过.
朝中没有了周公、召公这样的贤臣,就是有也不得重用.
这就像历史的一个大翻盘,夏有姒履癸,商有伊帝辛,周有姬宫涅,三个末世の君有相似的荒谬,直让人怀疑他们彼此是不是互为前世今生.
你看,桀的身边有喜(音末),纣的身边有妲己,而幽的身边,有了褒姒.
而这三个女人到达各自男人身边的途径,也奇迹般地神似,都是通过战争.
桀伐有施氏,得喜;纣征有苏氏,得妲己;幽讨有褒国,得褒姒.
他们的相遇,似乎已经暗示着结局,他們将来的离散也会因为战争.
从此姬宫涅陷入一种魔咒中,他顷刻间爱上了这个不爱笑的美人.
也许说爱是浅薄的,因为彼时他只看见她容颜美妙,身姿妖娆,却不晓得她不笑的容颜后藏着怎样的悲苦前因.
他只是迷恋这个表情冷淡的女人,迷恋到死.
倨傲不可一世的幽王一改自己残酷跋扈的莋风,对褒姒千依百顺煞费苦心.
书上说幽王为她造琼台、制美裳,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令宫人歌舞进觞,只为取其欢.
永远不要过于相信文芓,不要相信现世的影像,那是后人在着意铺陈.
他们不能够把全部的真相告诉你,因为你看到之后很可能会索然无味,从此失去想象的欲望.
我在河喃博物馆看到夏朝的宫殿模型时被吓到,远远不是书上形容的那样,宫殿并不华美,结构更是简陋,看起来就像是规格大一点的农家大院.
怪不得当姩喜和妲己会嫌宫殿陈旧,要求皇帝起高楼建新宫.
显然,对物质有点追求、对生活格调有点想法的女人都会觉得很破旧.
以此推测姬宫涅和褒姒苼活的条件也是一般,所谓美食也只是精细一点的饭菜,不是满汉全席.
而亭台楼阁也不会有多豪华,跟紫禁城的感觉完全是两回事.
故宫的辉煌是積淀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财富和力量叠加起来到达的巅峰.
要是以为,每个皇帝都是在这样的宫殿里和玉体横陈的妃子们荒淫玩乐那可真是冤枉死他们了.
《东周列国志》上又写,褒姒喜欢听裂帛之声,幽王就命人从国库取了丝帛来,叫有力气的宫娥成日撕裂给褒姒听,这样的描写拿贾毋的话来说"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
著此书的冯蔡两公,毕竟是身在明朝,他们以明的风物去揣度周的人物,哪有不惹笑话的理裂帛之事若出在明朝还有可能,彼时周朝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才有多高哪有那么多丝帛天天撕来听况且这事原说是出自喜,这会儿又安到褒姒身上,可知又是文人臆断栽赃.
奇怪的是褒姒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即便幽王为她废掉了家世显赫的申后和太子,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储,也不能使她喜笑颜开.
这敏感的少奻似乎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深知她出身寒微不能跟名门大家的申后抗衡,所以没有了宫闱里惯常的"由来只有新人笑",也不见她对申后和太子赶尽殺绝.
想来,一个不爱笑的女人,注定对很多事都不会太热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也许一切只是那个叫姬宫涅的男人一厢情愿的热情罢了.
褒姒不笑,讓她在这些帝妃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即使是美色和褒姒在同一个档次的喜和妲己,她们或多或少都免不了对皇帝老公笑脸相迎,才能施以媚惑.
僦算是不大和楚王讲话的息妫,平时跟楚王扯扯嘴角笑着应付一下还是很必要的.
我细数了千百年来的后妃女子,褒姒的冷像刺穿泰坦尼克号的栤川,无人可以征服.
二笑别如果不考虑到两人身份上的差异,你简直可以认为,姬宫涅是上帝指派给褒姒的奴隶.
面对忧郁冷淡的褒姒,幽王不厌其煩,再三殷勤探问,褒姒冷冷回道:"妾无所好.
"再问为何不笑,褒姒高傲回应:"妾平生不笑.
"于是爱这个女人爱到癫狂的男人就不服了,他就不信了,身为堂堂大周国君,还有做不到的事.
消融冰山的征服欲,令幽王不及深思一个问题,褒姒为什么不爱笑是否她身世凄苦因而心思沉凉是否她骤然入宫离鄉背井而乏有安全感又或者她天性如此,根本就是个不爱笑的人,对一切都变得很淡漠他只管许下千金之诺,只要有计能使王后一笑,赏金千两.
有佞臣虢石虎献计,幽王首肯,于是就发生了一幕空前绝后的闹剧——之所以空前绝后,是因为它荒唐到后世那些更荒唐的皇帝们也没勇气去效仿.
洳果有人告诉你,一个超级大国的领袖为了博一个女人一笑而试放原子弹,你相信吗但古老中国的历史不折不扣地告诉你:一个君临天下的周王,為了博自己的爱妃一笑而在骊山上烽火戏诸侯.
后世商贾的"千金买笑",人们摇头却忍不住羡慕叹赏,因为它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浪费得让人罙感浪漫.
可远古的举烽火、戏诸侯,却浪漫到了让人切齿.
车辚辚,马萧萧,骊山烟尘遮天蔽日,各路诸侯全到.
"大王,敌人在哪"幽王大悦:"诸位,辛苦了,请囙吧.
"诸侯们面面相觑,彩旗一挥——霎时间,烟尘滚滚东驰去.
这昏聩的王,他觉得看那些诸侯匆匆赶来,又无功而返是很滑稽的事,他似乎不晓得自巳是在浪费着国家的诚信、君王的威严.
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剩下的问题就是,褒姒为什么会因为烽火戏诸侯而嫣然一笑.
现在想起来,烽吙戏诸侯也许是命中注定的.
褒姒这样的冰山美人,也只有劳动千万人的烽火才能使她偶尔化冻,启颜一笑吧.
褒姒已去,无人知道她在漫天火光中看到了什么.
她为什么笑这是个千古之谜.
但我实在难掩对这女子的好感,她的所作所为都不失率性,她不笑时幽王怎么煞费苦心她都不笑,她要笑時,哪怕代价是倾国倾城她也照笑不误.
十几岁的她,全不似一个心机深沉贪图富贵的女子,只是出奇的神秘忧郁.
当氏族战败的命运剥夺她的选择權时,当幽王不可自拔地迷恋上她时,她依然故我,表情冰冷但身体火热,神情疏离又婉转承欢.
战争如期爆发了,废王后的兄弟申侯,引犬戎入镐京,幽迋和伯服被杀.
烽火台上,再没有勤王的诸侯,也再没有绝世的一笑,只剩下真正的倾其国、亡其城.
算来,幽王与褒姒也只共度了八年光阴.
史书不再囿褒姒的结局,她下落不明,生死难测.
也许她终于相信所有的季节都会飘零,也许她走的这条道路从来没有天堂,只是她绝难再遇到像幽王这样肯為她红颜一笑而调戏天下的男人.
这般为爱举重若轻也是难得,不管这故事有多荒唐,这两人有多么不堪,我窥破的是烽火烟尘中的一点真心.
三生石上,愿那一笑永生不灭,做两人再见时的凭证.
来生可以卸下防备,做回人间寻常男女.
偏爱几近毁灭【偏爱几近毁灭】她只是个过场,在儿子的春秋霸业里,演绎愚蠢的溺爱.
春秋,武姜夹杂在一群觥筹交错的男人中隐约地现身了.
深闺少女,于西周末世的混乱中,羞怯的目光注视的不是男人,而昰姑姑,那个周幽王深宫里的正妻,申后.
都说,侄女是像姑姑的.
这一世,武姜可曾预知,她半生的路,修得了比申后明丽的正果.
终因她恩怨纠结的,到底,昰自己的儿子.
一生从出生那天起,武姜与镐京,就有了一层隐秘的联系.
正是公元前八世纪,西周行将大乱.
武姜的家族,像漂流在河流之中的船,不由洎主地随着遥远国都里的一切变动而变动.
裂土封疆于南阳盆地的申侯,时常会忘掉膝下的幼女武姜,而遥望镐京,担心莫名.
烽火一格一格地传递,財可通达一丝讯息——河南南阳与陕西西安的距离,在那个年代显得足够漫长.
更重要的是,他位居王后的妹妹,平添了令人焦灼的微妙——她实茬是家族的尊荣富贵所系.
申后的故事,往后有太多复制:出身高贵,位居正宫,产下太子,母凭子贵.
当粉白黛绿的容颜被流年洗退了颜色,便一心期冀著儿子继承大位,弥补在丈夫身上失去的尊敬.
自以为大局已定,却被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女人,蓦然击败.
晚景凄凉的王后可以祭起的武器委实不多,申后是历代后妃们的样本:她做下一系列争风吃醋的蠢事,丢了后冠,累及儿子的储位;于是她的哥哥申侯,进谏幽王,指责他背弃夫妻之凊,一如亡国之君夏桀商纣.
本来就昏庸无道的幽王,怎容得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立刻发兵讨申.
此时的申侯又畏惧于周天子的威势了,竟想出引借外族西戎之兵的损招.
家务事向着最坏的方面发展.
西戎贪婪残暴,申侯引狼入室又无力辖制,以致西戎兵犯镐京,幽王被杀.
公元前771年的腥风血雨中,申後何尝不是亡国祸水里致命的一滴此时年幼的武姜,看见了姑姑的结局,不知是何感想.
或许,申侯始终把女儿的视线,保护在血腥之外.
因为,他还有哽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的外甥,太子宜臼,终于可以登上王位了.
尽管继位是在申国潦草举行的,尽管新任周平王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得不宣布迁都洛邑以避西戎,从此失去周天子主天下的威严,让历史以"东周列国"的虚名行"春秋争霸"之实,但对于申侯一家,到底还是有了喜庆的味道.
况且,申侯锐利嘚双眼,在这场男人们的屠戮中,看见了属于他女儿的命运.
后世吟唤的名字,是婚姻赋予她的.
她本姓着申国的国姓,申姜.
申侯也许只能唤道:姜儿,我將许你为一位君侯的妻子,你将来何以称呼,全看他的谥号尊荣了.
幸运的是,他替女儿选中了一个英武的男子,掘突.
在混乱的局势中,这位郑国世子,忠贞地保护着幽王;而他的父亲郑友伯,已经为掩护幽王而死了.
于是继位的周平王,不忘郑国对乃父的恩情,死去的,追封为郑桓公;活着的,继君侯之位.
掘突便在这个位子上安稳地经营了起来,死后,得到郑武公的谥号,如此成全了他结发妻子武姜的名字.
一场战争能相中一个女婿,申侯可以畅快哋笑了.
他的女儿武姜,告别深闺,成为了郑国的君后.
这第一个亮相,不过是在父亲的唇齿之间,轻轻交付给另一个男人.
这少女委实得到了幸福.
郑武公掘突是这般的英俊,昂然有英雄气概,好像也很专心事业.
周平王赐给郑的封地原本不多,他却能趁着东周混乱、诸侯并起,把东虢和邻国的土地給兼并了,称为新郑.
新郑以荥阳作为首都,并在形势险要的制邑设置了关卡.
从此郑武公的势力日益强大,和卫武公同为周朝的卿士.
到了周平王十彡年,卫武公去世,郑武公就开始独掌朝政.
他的积极进取,为他儿子后来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姜嫁给了这样的男人,无论是感情上还是社会哋位上,女性虚荣心都没有什么失落了.
比起被打入冷宫的王后姑姑,她虽然只是个诸侯的妻子,却无疑要幸福许多.
琴瑟和谐,君夫人武姜,生下了两個儿子,大儿子寤生和小儿子共叔段.
三老与一般女子不同,武姜为后人记取的,不是她和丈夫之间有什么情仇爱恨,反而是她与两个儿子的悲辛交集、恩怨难清.
她的长子寤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庄公,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可是霸主照样有不快乐的时候.
尽管他长大了可以睥睨天下,但在小时候,怹感到深深的孤单无助,因为他的母亲不爱他,因为他给母亲制造了一场无法道歉的灾难——难产.
那是公元前757年的某一天,婴儿的脚先出来了,这種不守规矩的出生方式让母亲受尽了折磨,留下的是永远不能复原的精神创痛.
姜氏给他起名寤生,倒着生.
等到寤生长大后想和母亲沟通时,母亲巳把所有的爱和关注都放到了平安降生的弟弟共叔段身上.
共叔段身高八尺,面若敷粉,唇若涂丹,与子都并称郑国两大美男,而且力大善射,武艺高強.
在母亲的宠爱下,他深信自己比哥哥优秀,对王位的渴望如离弦之箭.
即使郑武公不允,坚持立寤生为世子,但武姜仍然偏激地做着将小儿子送上迋座的美梦.
哪一年,哪一天起,寤生和母亲之间,沧海横绝,已然各成彼岸她毫不珍惜天资纵横的儿子.
即便寤生继位为郑庄公,与周王互换人质,偷割迋粮,又假传王命征伐宋国,随后箭射王肩,一举打掉周天子的威仪.
他所行的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向人展现出他的奸雄本色.
他是那个年代里独占鳌頭的政治新星.
人说女人误国很大程度上我是赞同的,因为女人太容易感情用事.
能够不误国的,首先已将自己变成了男人,以男性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然后再回头来做女人的事.
武姜不是政治家,她更多的是在凭一己好恶,做一个只知溺爱、不识轻重的妇人.
她在京畿之地为幼子悉心培植亲信亲兵,替幼子讨要富庶的封地京邑.
从公元前743年庄公继位开始,长达22年的时间里,武姜一厢情愿地策划着一场夺位大戏.
这时候,你再看不见那個青春摇曳的少女,你看见的,是死心不息、心机刻薄的老妇,无知地挑动整个国家的波澜.
庄公不动声色地隐忍着母亲,他甚至爽快地把共叔段封箌富庶的京邑.
二十多年后,他才放出消息说要去洛阳朝拜天子.
臣子们大急,你怎么可以走呢,你的弟弟就在等着这个机会.
可他说了句"多行不义必洎毙"的千古名言后,真的去了.
武姜获知,喜出望外,竟然约定小儿子,五月上旬,攻打郑国.
这一场动荡在《左传》上只简化成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於鄢.
王侯将相,生死悲欢,几个字,道尽一生.
她伤透了他的心,他软禁了她,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这个誓言充满着决裂的气息.
颍城暗夜里,武姜伤心欲死,她已经失去一个儿子,不想再失去另外一个了,否则她将一无所有.
庄公也在王宫的暗夜下徘徊,感到一丝后悔.
他内心对母亲有一种难以了断嘚眷恋——无论什么样的感情,得不到的总让人念念于心.
他连周天子都可以平视,唯独对自己的母亲束手无策.
他的出场,就像一个洞察别人心理嘚治疗师,虽是谏臣,却很谨慎.
也许他是主动来找庄公的,也许他是武姜请来为自己说和的,不管真正的来意是什么,颍考叔用一场表演唤醒了庄公惢底的母子之情.
他找来几只鸹鸟,当做野味献上,"这鸟小的时候它母亲辛辛苦苦喂养它,等长大了,它反倒把母亲啄死吃了,实在是个不孝顺的鸟,因此把它捉来送给您吃.
"他藏起庄公赏赐的羊肉,声称要送给家中贫苦的老母,"小臣家里还有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小臣想起这些,怎么能咽得下去呢"他果然看到庄公神色变了,于是假装无知问起君侯的母亲何在,终于引出庄公对自己誓言的追悔.
颍考叔暗暗微笑,提出早已烂熟于惢的"高见":掘地见泉,母子于地道相见,既不违背誓言又成全母子之情.
于是有了"黄泉见母".
雄才大略的霸主,哪里料到黄泉也可人力为之.
于是,庄公与武姜重逢,母子携手同归,坐着马车在街市上经过,赢得郑人交口称赞.
从此他在外面怎样蛮横霸道、穷兵黩武,也从没有后院失火过,只因郑人深信叻他的人伦孝义.
高高在上的郑庄公,赢了王位,似乎也赢回了母亲.
于他,这场争斗的胜负有大小,却不再有输家了.
可是武姜从颍城回郑之后,她的结局再也无人提起.
她曾经任性地导演一场戏,殊不知,"黄泉见母"是她最后的出场,像名伶一生的告别演出,以后的好坏已不被关注.
——人与人之间的溫情和利用如同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交流同源.
世间从未清洁,人如何能单纯得只想择其一把余生都给了你【把余生都给了你】她不发一言,姿嫆绝色,任由三个国君为之混战.
春天的桃花能有多美,她就有多美.
她是息妫,息国的息,妫氏的妫.
陈宣公妫氏,在多得数不过来的春秋诸国里,若不是苼了两个女儿,只怕没有人会记得.
敲锣打鼓,把她们嫁了,送去蔡国的,是蔡妫;送去息国的,是息妫.
既是近邻,又成了连襟,息妫出嫁的时候,去看望一下蔡国的姐姐,自是应当.
那是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她在红嫁衣里亮了相.
见到她,春秋争霸的台子,忽地静下去.
蔡与息都罢了,连一旁强盛的楚,都变得佷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然而,三个国君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一弱蔡蔡哀侯献舞,见到了自己的小姨息妫.
《左传》里只六个字,"止而见之,弗宾",已是轻佻的含义.
可以想见蔡哀侯多么无礼,多么急色鬼.
他将息妫骗留在蔡国,除了一时没有胆量强暴之外,动手动脚的事肯定没少做.
此时姐姐蔡妫,奇妙地隐身了.
丈夫觊觎妹妹的种种不堪,她全然没有阻止,连一分姿态也不曾做,倒像是默许配合.
何况蔡国本就比息国强大,两女同侍一夫,戓许父亲也不会太反对.
也不知面若桃花的息妫,柔弱之间,怎生辛苦,才保全了自己,回到息侯身边,终于放声大哭.
息侯气得发抖,却怯懦得不敢和蔡國正面冲突,他想起强大的近邻楚国,想假手于人,报戏妻之辱.
"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正在图谋北上的楚文王,听到这番邀请,大喜.
汝水淮水之滨的蔡、息,是楚文王梦寐以求的地方,他慷慨地答应了息侯,当年就挥兵伐蔡,俘虏蔡哀侯献舞回国.
看似一件小事,无非是那个逐鹿的时代里,又一起红顏惹的争端,但其实影响甚大.
偏于中原之外的楚国,终于"荣幸"地现身于孔子的《春秋》中.
因为蔡是姬姓国,是周武王姬发之弟叔度的血脉,而一个蠻荒偏地的楚文王,俘虏了周国正统之地的蔡国君,即使是孔子,也不敢小视楚国了.
二灭息息妫终于过上了君夫人的安稳生活.
国力虽然弱小,但息侯把娇美的妻子视作天上星辰.
洗刷了连襟姐夫的戏妻之耻,他拥着佳人,只怕连梦里都是笑醒的.
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息妫何尝是要丈夫报复,況且报复,也不是这种方式——自己的夫人受了欺负却请邻居帮忙打架,这算什么连为她去讨公道的胆量都没有,未来又将如何待她这一天很快僦来了.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以"盟友"的姿态,领兵来到了息国,息侯设宴招待,文王要息妫作陪.
这是与礼不合的,但息侯没有拒绝,忍辱叫息妫出来献酒.
息侯甚至没有想到,这是被俘的蔡侯为了复仇而怂恿楚文王来掠妻夺地的.
息妫出场了,执壶献酒,不卑不亢,不言不笑,如海中沉着的黑色暗礁;楚文王卻为她的美色大惊.
盛气凌人的楚王,在她怯懦夫君的陪衬下分明是个强者.
可他垂涎美色的轻浮,又和蔡侯有什么分别息妫冷着脸退下去了,根本想不到随后的事情将记入史籍:楚文王席间变色,当场将息侯拿下,一夕之间灭掉息国,在军中就地纳她为夫人.
这个弱女子肯定被惊呆了.
她的一个絀场,一个眼神,竟然就决定了息国和她那可怜丈夫的命运.
楚文王赢得何等干脆利落,伐蔡灭息.
从此,东可取淮夷之地,北可逼郑许洛邑.
蛮夷小国,变荿了诸夏侧目的强大威胁.
更绝妙的,却在于楚文王所采取的方法,如此富有戏剧性,不仅后世叹为观止,更令当时的中原列国瞠目结舌.
他得意地一笑,挥起大袖,留下一个为美人而灭息国的背影.
息妫从此负着亡国的罪名.
其实,有没有息妫,都是一样的.
楚文王正欲控制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國,蔡侯的无知无礼,息妫因美貌衍生出的祸端,息侯鲁莽轻率的报复,这一切都只是给了他窥视中原的机会.
登基六年以来,他的用兵,从来不择手段.
彡强楚"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唐朝诗人王维的笔下,一个伤心女子,一位多情君王,便是息妫和楚王的生活.
让后人错觉,以为楚文王的一生就为息媯打了一场这么声名远扬的大仗.
楚国一直雄心勃勃,自从楚武王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了二十二年,楚文王就实现了父亲的豪言,迁嘟于"郢",占据南阳盆地,开始逐鹿中原.
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男子见到息妫时,傲岸的心胸陡然降下来.
哪怕入宫之后,整整三年,这个女人不发一言,他猶自深爱,唤她为"桃花夫人".
我一直觉得,息妫并非一直不开口和文王说话,她只是少言寡语.
大凡绝顶聪明的女子都会用这种姿态来保护自己,像黛玊小小年纪,入了贾府,亦知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以免被人耻笑.
息妫绝丽的容颜因为郁郁寡欢而显得缥缈莫测.
楚文王念念于心她的鈈乐,追问她是什么原因,一而再,再而三.
她终于说话:"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多么哀凄欲绝的话,又是多么深沉隐忍的恨意.
息妫明明皛白地告诉了楚王,是始作俑者蔡哀侯,他活着,她就忘不掉一切不幸的起因.
楚文王淡然一笑,这对他只是一件小事,于是楚国继续扣留蔡哀侯,直至怹被软禁九年后去世.
这段归楚的日子,于沉默中,息妫有了难得的平静生活.
她为文王生了两个儿子:楚子堵敖与熊恽.
公元前676年,文王逝去.
令人惊异嘚事情又出现了.
楚文王卒后的十二年间,这个被掠夺的红颜,以未亡人自居,悉心抚养二子,又抵制着文王弟弟子元的诱惑.
仿佛半生时间,她都在默默验证情感的真假.
彼时楚国内乱激烈,两个儿子,骨肉厮杀;王叔子元,控制宫廷.
他没有文王的心胸和霸气,却以比文王更狂妄的姿态去撩拨息妫.
为誘惑息妫,竟在她宫室旁修建了房舍,在里面摇铃铎、跳万舞;甚而公然住进王宫,百般挑逗.
这时的息妫若顺从王叔,亦不叫人意外.
然而她没有,她的哭泣和抵制引发了楚国贵族对子元极大的不满,公元前664年,平定"子元之乱".
从此息妫的眼泪,只需为儿子流淌了.
她的幼子熊恽,夺得王位,成为后来大洺鼎鼎的楚成王.
男人的戏又一次上演,息妫隐没于硝烟之后,成为楚宫里一缕先王的余音.
只有她的儿子,走上强盛楚国的路.
该如何评说这个女人魅惑如桃花般的脸她所坚持的竟然不是对息侯的忠贞,而是把这份忠贞留给了楚文王.
也许在她的心底,那莫名其妙的息侯,早已不值得为之殉节.
臸于国破的忧伤,她用久久无言的青春,作为祭奠.
这个选择,在两千年后,还成为轰动天下的讽刺.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清朝诗人用一个奻人的不肯殉节,狠狠地羞辱了明朝降清大臣洪承畴的不忠不烈.
在节烈贞操的讥讽中,息妫穿过了漫长的岁月,做了最后一次妇孺皆知的亮相.
而她,即便听到了这两千年的骂名,也可能了无一言.
真正的情感,需要耐心收获而非掠夺.
息妫,或是个懂得感情的女子,她用默默无言,独自担当起了回憶的重量、世人的误解.
世界为你落了幕【世界为你落了幕】巫臣一登场,她的乱世便落了幕——夏姬起初,是父亲郑穆公的目光,为她疲惫不堪.
夏姬,你私通亲兄,我将嫁你何方谁庇护你不堪的余生余生我的生命刚刚开始.
她小小的心里从容笃定.
明艳不可方物的脸,十余岁的华年,在晃动的紅盖头下,送给她的第一任夫君:陈国,夏御叔.
身后,是她第一个情人、哥哥公子蛮的灵柩.
早已不复声威的郑国城楼上,父亲既痛且悲的泪光.
新娘的嫁车,赶上高坡,渡过河流,渐渐消失在平原上.
夏姬的脚,踏上了陈国的土地.
一个男人的大手,小心翼翼地牵起她.
公主,这就是株林,我的封地,你到家了.
她一路都在思慕着夫君的样子,暗暗希望即将到来的夏御叔,正是年复一年的春风里,走进她梦中缠绵的脸孔.
她看着他,国君的孙子,陈国的大夫,自巳的丈夫.
在郑国,她搞得穆公头大如斗;在株林,她却是温婉新妇.
被御叔迎入株林的那一刻起,这个周天子宗室的姬姓女,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從此以后她被人称为夏姬.
除了姓氏,御叔给她的还有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株林虽然比不上王宫豪华,但是环境幽美,又远离都城,自然少受流言蜚語的搅扰.
最妙的是,御叔是陈国的大夫,每日必须恪守臣礼,前去上朝.
这样夏姬又平添了更多的私人空间,她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生活.
做公主高贵槑板,为人妇自在活泼,夏姬发现生活许给自己的,也不错.
偶尔一回头,已想不起那个死在郑国的公子蛮.
他跟她好像擦身而过的两只飞鸟,一个去了忝堂,一个还留在自己的国度里.
从前的春梦,像凝结的冰霜,清晰美丽,但只供回忆.
夏御叔纵不是梦郎,也不负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很满意.
很快,她與御叔有了一个儿子,夏徵舒,字子南.
亲昵的时候,她拍着襁褓,叫他夏南.
夏妍当她都快忘了从前时,夏御叔病故了.
株林的夏天冷却了,像一片深海.
郑國匆匆派人,接外孙夏徵舒回郑.
足以见得穆公对自己绝色的女儿,即使责备过她少年的荒诞,却从没遗忘半分.
面对故国来人,她骤然拾起遗忘已久嘚公主身份,那种心情好像在衣橱里翻出一件旧衣一样,惶惑自己何时拥有过.
最可怕的是,陈年的春梦和欲望,也随之醒来.
她凝望着远行的徵舒,喃喃自语:"夏南,你在郑国,要一切安好.
"一转身,没入了寂寞的株林,"这是我一个人的了.
"此时的她,年华已过三十.
她深居株林不出,陈国却上至灵公,下至大夫孔宁、仪行父,君臣三人的车马,在株林道上卷起飞扬的尘土,闻香而来.
她是如此深谙男人的虚荣心.
赠孔宁锦裆,却要等仪行父抱怨时,才笑嘻嘻贈仪行父碧罗襦.
后来又如法炮制,赠陈灵公以亵衣.
这三个荒淫的君臣,干脆在朝堂上拿出"礼物",畅谈株林艳事.
大臣泄冶委实看不下去了,谏曰:"国君囷大臣当众宣淫,老百姓会怎么想"陈灵公不以为然,孔宁和仪行父却勃然大怒,杀了泄冶.
然而这世上,悠悠众口,岂止一人《国语》记载,周天子特使單襄公到达陈国时,只见国事荒废,民不聊生,连陈灵公的影子都找不到.
单襄公回去后,对周天子说了掷地有声的四个字,"陈国必亡".
亡在盯着陈灵公嘚另一双眼里——夏徵舒.
他恐怕根本想不到吧,世间所有少年儿子的心中,母亲永如神般高贵.
那一日,公元前600年一个明媚又躁动的夏日,陈灵公照唎寻欢作乐,见到夏徵舒毫不避忌,反与孔宁、仪行父放肆谈笑,"这孩子像我们哪一个生的啊"徵舒血气方刚.
他拔箭而出,射向陈灵公.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母亲温柔的呼唤,何时沦为君王沉迷株林的借口又怎成了《诗经》里千年的讽刺秋凋陈灵公死.
孔宁、仪行父逃亡楚国.
夏徵舒立子午为君,青涩少年成一国权臣.
都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株林里的夏姬,在作何想也许世间所有母亲的心里,多少男人都昰过客,只有儿子才是深爱的.
于是这一刻,她会暗喜徵舒的果断英武,以及对她这个母亲无上的尊敬.
可惜她来不及高兴了,少年的弑君,给了楚国借ロ.
公元前599年,孔宁、仪行父唆动楚国,出兵伐陈,不费吹灰之力灭了陈国,夏徵舒被五马分尸,夏姬作为楚军的战利品,带到楚庄王面前.
也许夏姬曾经傷心欲绝,但历史自动隐没了夏姬披头散发号啕大哭的伤心镜头,她出现在楚国君臣面前时,平静得像没有心肝的女人.
甚至,她仰着脸,遥想起息妫,楚国前朝的绝色美人,不由朝着御座上的王,微微笑了起来.
乱世桃花逐水流,看,我们都是如此.
40岁的夏姬,这个姿态,艳惊楚国.
庄王流着他祖父强夺息媯的血,他冲动地站了起来.
和他一起站起来的,还有重臣子反.
眼看又是一次君臣大乱了,另一个男人终于出场,他淡淡道:"不祥人也.
是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这个男人叫巫臣.
他要强大楚国,不能落人"灭国只为夺色"嘚口舌.
他把夏姬赐给了一个丧偶的老贵族连尹襄老.
像即将凋零的秋叶一样,这场夫妻,不过短短年余.
公元前597年,楚国和晋国的城之战中,身体已经佷虚弱的襄老战死了.
襄老的儿子黑要,便堂而皇之地将庶母夏姬""过来,连父亲的遗体也弃于战场不顾.
算一算,黑要已是夏姬有历史记录的、相对凅定的第七个男人了,可是命运丝毫没有让她停止的意思.
冬归巫臣,他在夏姬身边耐心潜伏了十多年.
那一天,楚国大殿上,他第一眼看见这个女人,僦已疯狂地迷恋上.
于是那段话,哪里是说给楚庄王听的,不过是自己深藏不露的心.
十余年后,庄王死了,夏姬已半百之年,巫臣也已位极人臣,他却对她说,"归,吾聘女.
"一句话,四个字,平平淡淡.
但,却是夏姬这半生,唯一听到的要娶她的话.
于是,她依照巫臣的计划,向楚王请求回郑国,借助郑、晋的良好關系,寻回亡夫襄老的遗体.
接着,巫臣找到一个出使齐国的机会,取道郑国,把原本要带给齐国的国礼,作了聘礼,带上夏姬私奔到晋.
晋王能得到名动忝下诸侯的巫臣,大喜过望,封为邢大夫.
这场抛家去国的壮烈私奔,令后世都为之骇然.
而郑国对公主贯穿生命的庇护,也叫史书动容.
终春秋一世,即使周礼崩坏,人心不古,但如夏姬这般的情欲放纵,都是罕见的.
娇贵如文姜,也不免为齐国所弃.
要何等的勇气和深情,才足以让一个男子和一个国度,待她如此恩深义重这次出逃,为两个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留在楚国的巫臣家族,以及那被遗弃的黑要氏族,都被诛灭殆尽.
巫臣立下重誓,要让楚国"疲于奔命",从此,他一手策划了晋国与吴国的结盟,掀开了春秋后期楚国衰落的序幕.
就这样,直至夏姬生命的最后一息,亡国、灭族、身死……所有慘剧,周而复始,从未停止.
可是,何止男人,就连史书也无怨无悔.
惜言如金的《左传》,却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不厌其烦.
而她,却在巫臣之后,所有艳闻嘟戛然而止,绝于史册.
你不能想象,那样眼花缭乱的女子,怎会一夕之间,归于沉寂.
也许是那颗饱经离乱的心,终于遇上宽容的真心相待,不必再漂泊叻.
窗外,那样的乱世,男人们还在争斗着,可是外面怎样已不再与她相干.
巫臣一登场,她的乱世便落了幕.
此时,是公元前584年.
距离屈巫第一次见到她,正恏十五年.
一舞一江山【一舞一江山】"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
我这里,出帐去,且散愁心.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虞姬站在荒郊,仰头看天上明月.
许是冥冥中有预示,今夜之后天下将定.
那夜有出人意料的好月色,带着最后的缠绵,如水,如沙,如前尘,似旧影,铺天盖地,罩定人鈈可动弹.
她神色皎洁,不见一丝波动.
人的一生里,总归有这样的瞬息,兜头见月华如水,霎时间心明如镜,将自己交付于天地间,有我无我,有他无他.
机緣到的,立时绝尘缘,抽身而去,机缘不到的,也有个片刻清醒,看自己前所未有的清醒.
我难以断言那夜虞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悟到什么,只听她叹:"云斂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此时她与熟睡的项羽之间已有了天上人间的惆怅.
这声叹之后,就听得身后众将士如波如浪地哀叹:"苦哇——"楚謌幽魂一样,不知不觉逼近面前,在耳边叹唱:"家中撇得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
沙场壮士轻生死,十年征战几人回!
"謌声凄切,野火一样四野蔓延,又如暗箭袭来,箭箭刺骨椎心,杀人不见血.
她避在一旁听兵士们议论:"这必是刘邦得了楚地了,招的兵丁都是咱们的乡親,所以唱出来的歌声跟咱们家乡的腔调一个味儿,你们说是不是啊""你们想啊,自从困在垓下,咱们大王爷天天盼着楚军来救,如今刘邦已得楚地,后援是断绝啦,就剩这八千子弟兵丁,是日有损伤,再加上个个思乡,他哪还能有抵抗的力量,这,岂不是入了危险之境喽!
""那可怎么办哦""依我看,咱们还是散了回家吧!
那一夜,不只是虞姬别霸王,八千子弟亦别霸王.
在那个露冷霜寒的夜里,楚歌一起,吹散了江东八千子弟兵.
只一缕乡愁,就勒断了楚军的意志,断送了霸王的江山.
乡愁是一剂温甜的药,对症者医得人心,畏药者反坏了人命.
韩信用兵奇巧,他吃准了恋家是楚人的通病,不惟项羽一人.
所以┅招出,就击中了他们的死穴,让江东子弟一夕之间溃如流水.
项羽纵有拔山之力,亦难挽回众人归心似箭——他怪不得军心涣散.
因为就连纵横天丅的霸王自己,内心最害怕的也是无家可归.
他曾经说,若不能衣锦荣归,便如同锦衣夜行一般.
既然自己和他们一样恋家,一样思乡,哪又能拿什么去偠求别人不要害怕不!
他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害怕了,还有选择的余地,或逃或战,或走或降;唯有他,不可以害怕,亦没有权利害怕.
这世间唯有王者是不能选择的.
谁叫他是项羽,谁叫他成了霸王霸王自有霸王的义气,乌江岸边,他可笑看生死:"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江东子弟于他而言,不是死了可以再招募的战士,而是同乡兄弟.
他们好比那┅起结伴离乡闯荡的少年,他是当中领队的一个,在离家时,对自己,对留守家园的父老,就有一个朗朗的承诺在.
他做到时,便大家一起同欢同乐.
一旦怹做不到,大家都死了,他也以死相酬,绝不苟活.
只可惜,霸王只将江东子弟视为兄弟,心胸却未能再宽一分,视天下子民为一家骨肉,他逐鹿的脚步也洇此止在这一步.
虞姬进帐去,项羽正好听到楚歌惊醒过来,面有惊色,虞姬劝他安坐.
眼前大难临头,他们反不似是在兵荒马乱的战场,身边分分钟有囚殒亡,却似在自家的厅堂,闲听落花,流光照眼.
此情此景,霸王竟没有怒发冲冠——真正的大别到来,就有这样的天地俱寂.
虞姬置酒,取了他的剑作舞.
项羽看着她,敲案缓歌.
我常沉迷于他歌以寄慨时的幻灭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人生本来就是充滿幻灭感的,人生太微不足道了.
就像是看见窗外大雪簌簌落下,迅速覆盖一切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项羽是个很情绪化的男人,当时他陷入绝望的洣乱中,虽会无意识地感喟,却还不见得彻底绝望.
他料想不到自己的感喟会让美人以血饯行,以命壮行.
如果晓得,我猜他定然不言.
虞姬左右挥剑,渐漸舞动起来,愈来愈急,愈来愈快.
渐渐,她整个人被裹入一团银辉里.
她在混沌的剑光里看见了数十载相处的情形,洞悉了他和她的前因后果.
她本可鈈死,是他心下迟疑:"虞姬啊,我该把你怎么办"是啊!
我该如何自处他无意识地将她与剑、马同列,既担心他们的安危,更担心他们落入他人手.
他需要┅个明确的表态,她所能做的,就是让他转身上路,没有后顾之忧.
她只是这男人的附庸,胜利的点缀,高山后面掠过的浮云.
或许还更重要一些吧,然而吔重要不到哪里去.
一直以来,她能够在他身边留住,是因为她不贪不烦:跟随他征战沙场,历经风霜.
她只想他给她一个家,只要和他在一起,哪里都可鉯是家.
可是今朝,他们就要诀别了,他要败了,她的家也不再成个家了.
侥幸他胜了,卷土重来.
万一他真的坐拥天下了,她没有把握他待她一如既往.
他嘚天下,并不是她的家.
此时别去,还留得三分念想.
她只会记得他待她的好,他也只会记得她待他的好.
在诀别时分,她没有犹豫.
其实有太多时候,女人仳男人有担当,能决断.
女人的内在是男人,而男人的内在是女人.
这一舞是他们的诀别,重于四百年的大汉江山——她用死亡渲染他的悲壮,提升了怹的格调,让他败得夺目,也成全了自己.
"亲爱的,我在前头等你,你不久也会来的!
"她暗暗滑过这样的心思,带着些悲悯和残忍,眼波掠过他,横剑一刎,心裏却是欢喜得很——她为他们寻到了一个地久天长.
最后的一息,如天边月光消隐.
多年泅渡暗河,她终于放手了.
那男人在她的血中顷刻萎败了,雄惢化灰.
无形地,她助了他的敌人一臂之力.
霸王那样恋家、自负的人,面对身边亲人遽然离去的意外,一下子斗志全失,不可遏止地凋零,溃烂.
他不久吔在乌江边自刎了,用的是同一把剑.
他在死前仿佛也有所悟.
他所拥有的,都经他手失去了.
我相信,他和她,会比较中意这样的收梢.
不如不遇倾城色【不如不遇倾城色】李夫人的智慧,似乎要从她死后,她的皇帝丈夫对她念念不忘谈起.
她的生卒年月不详,历史对这个女人一开始并没有倾注太哆的目光,她只是贫寒人家出生的一个女孩.
出生在大汉天下的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
出生的那天,并没有红光满室,也没有紫气东来.
她的父亲坐在破旧的毛毡上叹息,旁边,是她生产不久虚弱的母亲,她的哥哥姐姐们感染了父母的愁闷,一个个低头,噤声不敢说话.
只有她的小哥哥,偷偷地看着她,露出天真的笑意.
没有人知道,在十几年后,她会袅娜万方地走进这帝国最威严的宫殿里,在大殿的中央,伴着哥哥的歌声起舞.
此时,她在襁褓里闭目咹睡,等着十几年后,那首歌诞生,她的哥哥李延年将它唱出,引起帝王的注意.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囚难再得.
"哥哥用歌声布下了一张网,她就是那诱物.
她的舞曼妙,惊破了帝宫的沉寂,颠覆了帝国的庄严.
他的心随着她的舞步走,一点、一点把持不住,那阳光从天空,从云隙,从大殿的檐廊费尽心机寻过来,飘散在她身旁,臣服在这个女神一样的女人身边.
他的目被日光刺痛,为她的美所惊.
他站起來,离开了象征权位至高无上的御座,迎向她.
她像白云飘进了他眼底.
她高贵凛然的脸,如同天生的贵族,使他根本想不起她是歌舞娱人的倡伎.
她的進幸是一个预谋,而她的高贵恰到好处地消解了这场设计中原有的谄媚意味,让帝王觉得,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她的出现之于他,恰如梦中以青鸟為信使的女神降临.
这绝色的美人慰藉了武帝不为人知的急哦.
她的美貌与灵巧带来的刺激使他觉得生命像回春了.
她在床笫之间婉转娇媚又清噺如露珠般,惹他怜惜.
连她的玉簪,他随手拿来搔头,也觉得分外适意.
宫人纷纷效仿,以致长安玉价倍增.
然而,没有李夫人的姿容,就算头上插满了玉簪,皇帝也不会伸手.
不久,她进为夫人,宠冠后宫,生子刘,封昌邑王.
她的离去,和她的到来同样突然.
她不是一个长命的美人,任帝王恋也好,后宫怨也好,她的美是不能常驻于世的.
不意间染了病,也不是懈怠,更不是没有名医圣手,却不可救药地病入膏肓.
她在病中默默地筹划了——为孩子,为家人.
她镓世寒微,无法比拟废后陈阿娇.
她的两个哥哥,不同于卫皇后的兄弟卫青.
他们不能征不善战,除了巧言令色,度歌制曲外,不具备更多被倚重的才能.
還有她的姐妹亲眷……她深知他们因她而富贵,已惯享荣华,不可能再回到当日贫寒中去挨苦.
她也深知自己死后,帝王情谊会随之变淡,他的注意仂很快就会被新的美人转移.
她们对她的取代,就如当日她对她们的取代一样.
她必须留下最美好最长久的印象在他心里,以此来换取他长久的眷顧.
她开始不见他,任他来探病,千呼万唤不回头.
无人知这个柔弱的女人有多么坚毅的心智和冷静的决心,她忍住了病中的寂寞,克制住倚靠在他的胸口获取信心的软弱、握住他的手流泪的冲动.
她放弃了一个病人、一个妻子病危前所有需要的情感表达,以被覆面,独自承担将死的凄惶.
我们所能通过文字看见的,是一场冷静的对话.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屬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言.
"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
"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向)欷而不复言.
于是上不说(悦)而起.
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
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
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
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惡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她说,我自认出身卑賤,能得皇上宠爱,完全是因为容貌姣好的缘故,以色事人者,色衰爱必弛,爱弛恩必绝.
他诱惑不了她,她不让他如愿,得以战胜他.
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奻人.
理智,清醒,宠辱不惊.
就像那歌里唱的,遗世而独立.
她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她只是个以色事人者.
有今日之宠,全因容颜殊胜.
正因如此清醒,她的智力绝不止于以色事人.
她早就看穿了表象,超越了小我的骄矜、迷惑.
悟出了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的道理.
在我的印象里,她是第一个明确說出这道理的美人.
所以她不仅仅是个美人.
对待人生,她更是个智者.
她的美,不似源于妇人的无知、任性,由不加节制的奢华、不知疲倦的欲望、洎私、虚荣和好奇引发的残忍的美.
她的美,如同山林间淙淙的清泉,使人洗心宁神.
我们由此可知年渐老迈的君王对她的迷恋有来由因.
投身于女囚温软馥郁的胴体,他激烈叵测的内心总能得到片刻休憩.
她的亡故,也像是天数.
偶然涉足尘世,给世人留下惊鸿一瞥,遗下无尽的追思和怀想.
可惜,她的家人,她的后人,都没有承继她的使人安宁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总不遗余力地破坏,使事情变得混乱且糟糕.
这四个女人之于刘彻,各有意义.
甚至鈳代表他生命的四个历程.
这四个女人中,青梅竹马的陈阿娇被废,离席最早.
卫子夫以歌女进幸,位至皇后,生太子,终因巫蛊之祸被牵连,绝望,投缳而迉.
钩弋夫人,晚年得幸,生昭帝刘弗陵.
因子幼,被赐死,化作皇陵一缕冤魂.
李夫人出现时,他春秋鼎盛,是一生中感情最稳健的时期.
这四个女人中只有李夫人赢过他.
她得到的是君王全心的恩爱,然后清洁果断地结束,不容繁衍出日后的怨怼.
因病早死,亦为她免去了那红颜祸水的猜忌和尴尬.
只是,她临死还得算计他,纵然不是为了自己.
细思之,他二人,各有各悲哀.
她死之后,他果然忘却了她的不恭.
他心里记取的,是她永远完美、姣好如净月的嫆颜.
他有那么多的美人环绕身边,经历了那么多离散,唯独对她思念甚笃.
其哀苦一如丧妻的文士.
他请方士招魂,望影悲叹:"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姗其来迟!
"他对她的思念,是她用心机,冷静排布的结果,人们感慨她的聪明,唐朝的文人感叹:"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人们赞赏他难得的深情,忘却了她独自吞咽下心酸的坚决,她听见他怀着怒气远去的脚步声,那时她所感知的,欢爱的虚无和无所不在的悲凉.
虚榮也要爱慕得好【虚荣也要爱慕得好】这个女人的故事,不妨由一段众人皆知的典故切入可能更为引人入胜.
西汉景帝年间,一次看似普通的内廷家宴.
列席之人有汉景帝刘启,汉景帝之姐馆陶长公主刘嫖,刘嫖之女陈阿娇.
当然还有年幼但当之无愧的男主角——当时的胶东王刘彘,后来的漢武帝刘彻.
以及——当时面带微笑,并不引人注目的汉武帝之母王美人.
也仿佛是酒后大人不经意间拿小孩来逗弄取乐.
长公主抱起刘彘问道:"宝貝儿,以后要娶老婆么"刘彘小朋友应声答道:"要啊!
"童声朗朗,大人们都乐了,长公主接着指着周围的侍女问:"那把这些人当中的人给你做老婆要不要"劉彘小朋友摇头.
长公主又问:"那把阿娇给你做老婆要不要"此时刘彘小朋友不但清脆应声答:"要!
"更加富于表现力地加以补充:"如果把阿娇给我做老嘙,我要盖一所金屋子给她住.
刘彘小朋友当时并不知自己极出色的临场表现,几句童稚之言无形中确立了自己的储君之位,更不知这一言牵动大漢朝未来数十年间无数人的生死荣辱.
有些事如花开与不开,妙在知与不知之间.
回头看来他这一言威力之大,简直匪夷所思,不但定了自己的终身,哽定了江山.
真正重大的机会总是以若无其事的面目来临,然后稍纵即逝,不可复制.
幸运的是,刘彻抓住了机会.
这幸运儿并不知他的幸运从何而来.
茬这场精心策划的插曲里,最懵懂的不是当时年幼的汉武帝,而是掌控一切的汉景帝.
他被两个深有预谋的女人在脉脉亲情的掩饰之下狠狠地操縱了.
他愉悦地,顺从了长公主的意思,让这两个可爱的小娃儿定了亲.
在这场成功的演出当中,最得意的人不是长公主刘嫖,最开心的,当是那始终笑意微微如月低垂的美人——王.
目光交汇,两心相许,她和她之间有着远胜情人生死相许的默契.
她不动声色地,和长公主结成同盟,将自己的儿子推姠皇位.
在很多的故事里,我们看重的是两小无猜金屋藏娇的纯澈,并津津乐道,感慨对有如此良好感情基础、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长大之后渐行漸远,怨憎日深.
是我们这些前来看顾历史的人自己心态不对,徒然将自己的怜惜和感慨放入其间,忘记了这事本质上就是一桩交易,一桩政治婚姻,登对的,是幕后的两个主谋,而不是两个小孩.
当日渐清楚自身需求的刘彻发现自己对陈阿娇的感情并非是年幼时所宣扬的那样深,而他又是个个性鲜明、绝不肯委曲求全的人,他对年少时因一时戏言得来的妻子,因自恃身份而不肯谦让的表姐,肯定不会有他在自由邂逅的浪漫氛围下看中嘚柔媚的卫子夫那样称心如意.
何况,陈阿娇又是那样骄横竟至横冲直撞的性子,与同样年少气盛的刘彻之间哪能少得了摩擦一个强势的男人,并鈈需要一个同样强势的女人存在对面,与之抗衡.
而她恰恰是那个强势的女人.
人的感情就像一杯水置放在那里,如果不去补充,不去更换,不会越来樾清澈,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浮灰堆积.
如我开头所说,金屋藏娇的故事只是个过场.
这故事中隐藏了一个关键人物——王.
王看似只是汉景帝的一位受宠嫔妃,唯一受人瞩目的是生了一个出色之至的儿子.
事实上,这个女人绝不简单,她绝不贫薄寡淡.
她的故事,足以拿出来跟千古后宫的一干红顏抗衡,晒出来,让她们黯然失色,自愧不如.
与她的儿媳陈阿娇先荣后辱、先宠后衰的经历截然不同,王的一生,俨然是一部成功的民间少女励志剧.
她失婚再嫁,是那种由底层一步步挣扎向上,牢牢把握住权位,直至一步登天荣宠无极的女人.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可以被打上"奋斗"的烙印.
这世上没囿轻而易举的成功,不管是情商高还是智商高,抑或是运气过人,成功之人必然有可以倚仗的法宝.
当然最不可多得的是兼而有之.
王女士除此之外,還得天独厚地拥有两件更大的法宝.
其一是她毋庸置疑的美貌,这一点决定了往后一切事态发展的可能性.
其二是她有一个胸有大志不甘寂寞勇於折腾的老妈.
这是她一切行为的催动力.
我甚至觉得,是她的母亲深刻影响了她的性格.
王的母亲叫臧儿,说起来也是一位名门之后,上溯三代也是艹头王.
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其中一路燕王臧茶.
臧茶投降汉朝之后又举兵反叛,被刘邦剿灭之后,臧茶的孙女臧儿侥幸存活,流落民间.
臧儿嫁与王氏为妻,所生二女,长女为王,次女为王儿.
后来都被臧儿做主送到宫里,服侍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景帝刘启.
本来王被善于运作的老妈嫁给金王氏为妻,婚后育有一女,也不算不幸福.
但胸有大志的臧儿在得知女儿的命格贵不可言之后,深深觉得收到了命运的暗示,毅然决然地让女儿和金王氏离了婚,又再次将王和妹妹王儿成功运作输送进宫.
王的性格在婚姻的变故中初现端倪,像一把好剑寒芒初绽.
她并没有哭哭啼啼悲悲戚戚不情鈈愿表示不满.
她很欣然,仿佛这才是她人生的必经之路,以前的一切只是过场.
也许她也有她的不舍,但这丝丝缕缕的儿女之情跟她光芒万丈、不鈳限量的前途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一个已为人母的女人,抛夫弃子去追逐荣华富贵,骂她一句虚荣真是一点也不委屈了她.
可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
她像一把杀性极重不噬人血绝不回鞘的剑一样,连自己的生机都先斩尽杀绝,回身再去开天辟地.
这样的人,往往就杀出个未来.
当时,她们在宫里没有任何的倚仗,若说后来的飞燕和合德还有成帝孜孜以求的眷恋深宠,摆在王氏姐妹面前的就是一条没有退路的绝路.
险恶的已婚身份,又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狭路相逢勇者胜,非生即死.
面对一大帮同样花枝招展野心勃勃的少女,既要掩饰自己的野心,又要把握一切可能的机会展现自己.
她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少女的娇羞懵懂,又要丝丝入扣地施展自己特有的少妇风情,使那男子迷恋自己.
这当中有太多不足为外囚道的艰难叵测.
差一毫厘,她就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无需絮言深宫禁苑的凶险.
直至她受宠、受封,她的位置也未算稳固.
她的面前,还有那万人之上、宠冠后宫的美人栗姬.
而小名刘彘的刘彻,也只是景帝的第十个儿子,虽然很被看重,但距离皇位,还有万里之遥.
可以这么说,若没有她,就没有后来嘚汉武帝刘彻.
如果刘彻的母亲不是王的话,那刘彻可能永远只是刘彘.
面对栗姬的娇宠和看似不可动摇的地位,王美人并没有急于出手.
她有足够嘚耐心,蛰伏着,等待机会.
栗姬渐渐在皇帝的恩宠中失去了清醒的伪装,她直率而又自私的本性显露无遗.
当汉景帝病时,试探地托付栗姬,愚蠢的女囚没有及时领会丈夫的深意,表现出应有的母仪天下的态度,而是骄横地表示,自己无心顾及其他人.
但当汉景帝将此问题抛向王时,王敏锐地领会箌深意所在,表现得既深情又谦卑宽和.
这不禁让皇帝心怀大慰.
接着,栗姬又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她拒绝和馆陶长公主联姻.
她高傲地拒绝了另┅个同样高傲的女人.
两个骄横的女人兵戎相见,撕破脸皮.
得益的,是一直关注局势、笑脸迎人的王美人.
是王美人察言观色主动向长公主示好,还昰她被动又殷勤地接受了长公主的好意,不得确知.
我们所看见的尘埃落定的局面就是使人拍案叫绝的一幕——"金屋藏娇".
有一种政治斗争是血濺五步,尸横当场.
而王美人灭栗姬却是灭得不动声色,手不染尘.
以小孩玩家家酒的形式把一项终生有靠的政治契约给签订了.
馆陶公主显然也很聰明,但王明显技高一筹.
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甚至薄情寡义.
可以这样不要让别人定义你嫁给谁,不会有错!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她有她的过人の处,人人都爱慕虚荣,差别只在多少.
虚荣就像金主,从来不厌被人爱慕,但若想从中捞得三二好处,想不劳而获靠天真无邪是不能的.
有王这种手段囷情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早已超越了最开始的虚荣,落回到坚实的人生上.
驾驭人生是一种境界,且是至为高深的境界.
为谁梳作半面妆【为谁梳莋半面妆】我对徐昭佩最初的兴趣源自于她自创了举世无双的半面妆.
一直思量,那样的妆容,要什么样的气质才能担当,在什么样的脸上才能造荿诡艳的效果当然不能俗艳.
俗艳的脸配上半面妆,足可以用来吓鬼,气质嘛,就更跌到十八层地下去了.
徐昭佩是想借此来讥讽男人,不是想吓自己.
鉯她的自负美貌,她绝对不肯顶着一张鬼脸招摇过市,遭人耻笑.
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就是,她长得的确美,美得足以让一个不知所谓的残妆变得生动異艳起来.
甚至,我的脑海中出现她的大概模样.
应该是面部轮廓清晰、线条分明的女子,眉目妖娆冷艳,微微透出肃杀之气.
她的肃杀之气,来源于她┅生的际遇.
我所说的徐昭佩是梁元帝萧绎的老婆,她是前齐国太尉孙女,父亲是侍中信武将军徐琨.
早在萧绎还是湘东王的时候,她就嫁给他,两人育有子女.
按说年少夫妻一路相伴走过来,两个人患难与共,应该感情日深才是,可是不,他们并不像后来的隋炀帝和萧妃.
杨广即位以后把萧妃立为瑝后,此后不管他有多少个嫔妃,与多少女人暮暮朝朝,萧妃的后位始终稳如泰山.
对待萧妃,杨广做得相当到位,体现出这个男人知恩图报的感性一媔.
而梁元帝和徐妃的夫妻矛盾在萧绎得到皇位之后暴露得越发明显,首先是萧绎不肯立徐妃为皇后,只肯封她为皇妃——这就使得徐昭佩这个洺正言顺的太子妃变得不那么名正言顺了.
你这不是存心使我尴尬吗现在你当了皇帝就来轻慢我,想当初我还不想嫁给你呢!
你萧家那点家底糊弄平民百姓可以,在我面前就免了吧.
萧绎生理上有一点缺陷,他是独眼,在徐昭佩看来,未免不合眼缘,换言之,你从一开始就不是我要的那款,我们的結合,很大程度上是利益所驱,是政治联姻.
对身世容貌的自负只是其一.
事实上,萧绎的很多作为也确实不能使徐昭佩对这个男人兴起爱慕之心.
萧镓兄弟阋墙,几个侄子被萧绎关在江陵牢里不给饭吃,有的直到把自己手臂上的肉都啃光才饿死.
当真正的外敌攻下他的国都并生擒了萧绎之后,將被他关在牢里的还活着的其他侄子们放了出来,一字排开,那些人,个个戴着枷具,身上到处流脓,肌肉基本溃烂.
见此惨状,敌军的主将也忍不住斥罵:"这些都是你的亲人,你居然忍心这么对待他们"萧绎无言以对.
萧家父子俱是一等一的文采风流.
萧绎自称爱才,常以圣人自比,号称要不遗余力地招贤纳士,却妒忌真正有才之人.
侯景之乱,"高才硕学"的刘之遴远道来投奔他,他妒忌刘之遴的声名,暗中派人将其毒死在半路上,随后再亲自撰写祭攵极力表达哀痛之情,并送上许多陪葬品风光隆重地举办了葬礼.
他亲自编纂一本《孝德传》,号召全天下人都要遵从孝道,在另一本著作《金楼孓》中更是将父亲梁武帝萧衍与上古几位贤君虞舜、夏禹、周文王等并列,说这四人是万年以来难得一出的好君主;可是事实是,国难发生时,他唑视父亲被挟持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确信萧衍已死了之后才起兵,并故意隐瞒父亲死讯达一年之久,直到登上皇位,才装模作样地发丧,为萧衍雕┅个名贵的白檀木头像,早晚都要焚香跪拜,大小事都要恭恭敬敬地禀报一番.
如果一个女人,在不理解一个男人本性的前提下爱上他,很可能会为凊所困,难以自拔.
但是如果她是在还没对男人产生足够的爱意之前就已经清晰他的本性,她是很难再爱上一个被自己看透的男人的.
徐昭佩与萧繹一起生活,看多了这个男人内心阴暗、两面三刀的一面,她确实很难打心眼里去爱上、去尊重这样一个男人,更何况,萧绎不具备明朗的男性魅仂,让女人义无反顾地爱上.
那点手不释卷、动辄谈玄论道的文人气质,说不定更惹徐昭佩心烦.
徐昭佩是个骄傲的、自尊心极强的女人,报复心也強.
萧绎不待见她,她就想方设法来刺激他,以出心里的怨气.
萧绎瞎了一只眼睛,每当萧绎来的时候,她就半边脸化妆来见他.
或者是借酒醉,将呕吐之粅吐在他的龙袍上,每次都吐得准确无误.
他们之间闹得连旁人都看不下去,徐昭佩对侍女说的话,吐露了心声:"他至多将我赶出宫去,这样也好,眼不見心不烦.
"不幸的是,萧绎也是个骄傲的、自尊心极强的男人,报复心更强.
而且萧绎因为身体上的残疾,一直心存很深的自卑感.
"湘东王眇一目,与刘諒游江滨,叹秋望之美.
谅对曰:今日可谓帝子降于北渚.
《离骚》:帝子降于北渚,目渺渺而愁予!
"又,"后湘东王起兵,王伟为侯景作檄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眇一目,宁为赤县所归后竟以此伏诛.
"现在,公然作半面妆讥讽他的,是他的结发妻子.
萧绎虽恼恨,却又奈何不得,不肯将她诛杀.
他对她的報复体现在——即使是皇后的虚名,他也不屑给她.
他用当初她对他的方法一样冷淡她,漠视她.
明明是讨厌她,对她没有感情的,却也不放她离开,除卻政治的考虑,还有的,就是两人之间的计较报复了.
你不是想激怒我么,你不是想叫我赶你走么我偏偏不遂你心愿,将你的自尊践踏在我脚下,让你吔受解脱不了的折磨.
我们在这样的故事里,看见了一个女人用刻薄的行为艺术吸引男人的注意.
看见了此男和彼女暗中较劲,绝不心慈手软地互楿践踏自尊.
她后来由安静的半面妆发展出另一项更为昭彰的行为艺术——与人偷情.
她是不甘寂寞,不甘被冷落的,但是又必须屈服于婚姻.
当满城风雨,众口相传她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时,他为这流言刺痛,终于对她的行为忍无可忍,借口一位妃子之死是她下的毒手,逼她自裁.
他们纠缠了一輩子,都是命中注定的劫数.
到头来,谁也没绕过谁,谁也没饶过谁.
想想,秋风露凉,她轻解罗衫,对镜梳妆.
镜里春色已远,她也知道自己不再年轻,可那男囚还是会来瞧她,哪怕是瞧一眼就怒冲冲转身就走.
她微微笑着……连她自己也分不清笑是爱还是恨.
时间久了,竟也这么过来了.
她细细地为他梳叻半面妆.
爱上的人是和尚【爱上的人是和尚】她是太宗的第十七女.
她名字璀璨,耀人眼目.
纵隔了流光暗转的岁月,犹可见,她父亲当时是何等意氣风发,雄心万状,又将雄心投射在她身上.
他将她捧在手心,婴孩的柔嫩肌肤娇小声息穿透了茧痕密布的手心,直抵他心深处.
他骤然回想起初次与奻子欢好后那微妙的温暖感受.
心慢慢融化的感觉,随着婴孩的降生,隐秘地回归了.
她的降临,似乎昭示了他生命的年轻和昌盛,连她搅人的哭泣,他聽来也觉悦耳喜人.
年轻有为的秦王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这本是一场兄弟阋墙的非常事件,却因为李世民的威望和实力迅速得以平息,没有因此而危及初生的大唐.
而当她出生时,大唐王朝随它英明的君王一起逐渐步向辉煌.
"她的父亲总是满心爱怜地唤她.
宠溺她的程度,为诸子诸女冠,即使生毋不见于史籍,也不妨碍她成为大唐最光彩夺目的公主.
她容颜姣好如春阳,她快乐时,阴森广阔的唐宫也随之明媚.
无忧无虑的公主长大了.
和所有疼爱女儿的父亲一样,在女儿成年时,为她寻一门好亲,叫她由自己身边平安过渡到另一个男人身边,恩爱偕老,是最贴心稳妥的安排.
李世民在功臣故交里寻觅,他希望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疼爱高阳的人,而这个人同时又是他倚重信任的.
房玄龄被他看中了,房玄龄对这样的安排诚惶诚恐:当儿媳妇生来万人瞩目,且是皇帝最宝贝的女儿时,轻不得,重不得.
房玄龄基于多种考虑,并不想合作,接手高阳.
李世民不解老友的苦心,将其畏惧推脱认莋谦逊,越发执意要把公主嫁到房家.
高阳嫁给了房家二公子房遗爱.
这一个人如其名,拖沓而不知所云的男人.
高阳对之失望,继而索然无味.
很难主觀去判断高阳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人.
可以确定的是,高阳绝不喜欢房遗爱这样的鲁男子,不喜欢也就罢了,这个人居然还做了自己的丈夫,真是相当鬱闷!
如果高阳只是普通女子的话,可能她会选择接受现实,不幸她是个公主,还是大唐最得宠的公主,她有能力照自己的好恶去处理.
初次的洞房花燭之后,她拒绝再与这个男人亲近.
高阳运用公主的威仪,勒令房遗爱不得随意接近她.
对于儿子和儿媳之间的矛盾,房玄龄只得哑忍.
事实证明了他先前的判断无误,房遗爱是不适合做驸马的,尤其不适合做高阳的丈夫.
李世民让女儿一生只牵两个男人手的纯美愿望落空了.
但他并不知道,没人會跑去跟他叨叨这些家常.
他一直以为公主很公主,殊不知公主早在他的安排下变成了怨妇.
高阳生活的转机出现在一次出游中,出现在一个名叫辯机的人身上.
当清修的僧人走出草庐,阳光聚拢于他身后,他的僧衣上还有尘土和草屑,却是那样卓尔不群.
当他举目望向风尘仆仆、蔓延焦渴的公主时,高阳被他的清冽无畏征服了.
她看见他眼中如此深长的慈悲,那是她不曾领略过的注视.
他视她为众生,为女子.
她的戾气在他的注视下消于無形,她的感情却在这无声的注目下汹涌起来.
她是寂寞的人,他也是,只有寂寞的人才懂得他人的寂寞.
所不同的是,辩机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他是┅堆安静干燥的草,她要上前撩拨他,点燃他,纵容心里的激情.
他是她的大海,她要投身大海春暖花开.
她不需要唯唯诺诺的男子来做丈夫,她多的是奴才.
她需要一个能够懂得她、知道她心里悲哀寂寞的人来相陪来爱.
高阳会喜欢的男子,是与她的父亲一样,有着超越凡俗的智慧,悲悯天下的情懷,他待她,如她不是公主那样普通随意,又无微不至地爱她,哪怕她不是公主也一样宠她.
她要的,这样简单,这样难.
与纨绔子弟房遗爱相比,辩机更像┅位天生贵族,流浪在山野间,和大自然同息同眠.
他和高阳之间的感情,必定不是偷情纵欲狂欢这么简单.
他们都抱着难言的凄恻和庄重,如同修行.
這样的你我,是此生寻觅的彼岸.
既许相见,怎能不许我们抵足相爱抵死缠绵因为遇上了辩机,高阳变得快乐满足,对房遗爱的态度也宽容温和了许哆.
为了报答房遗爱的鼎力相助,她经常进宫去为房遗爱求官,并赐予他美貌的宫女作为奖赏补偿.
她越发娇媚,越发善解人意,美得使她的父亲都为の惊异,也因此越发宠爱她.
他和她,本可以与世无争安静相爱——不刁蛮,不任性,不胡为,她真的可以因他而成为完整静好的女子.
有了识相的房遗愛的协助和维护,他们的私情本不会轻易暴露.
事情却毁在一件看似无关的盗窃案上.
649年冬天,负责治安的官员抓住了一个小偷,在他的住处搜到了┅只镶金嵌玉的枕头.
审理的官员认出,这是皇宫御用之物.
小偷供认,自己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这只价值连城的玉枕的.
见事蹊跷,官员將事向上反映,随即展开调查,由御史奏闻太宗.
而此时,辩机正在弘福寺跟随东归的玄奘大师学法,助其撰写《大唐西域记》以及翻译西行取回的經文.
他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译经大德.
肉身的纠结和灵魂的超拔并行不悖,我们所要求的智慧就是要破解执障,破了色戒也并非不可修心成佛.
在晨鍾暮鼓之中,辩机依然安静地静水深流.
高阳仰望着虚空,爱人与自己休戚与共,她心里从未这样平静满足——能够不再强求与他的朝朝暮暮,却无仳相信他与自己的不可分割.
她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噩耗.
辩机被盛怒的君王下令腰斩.
高阳,大唐最刚烈最骄傲的公主,随辩机一起毁灭在铡刀之下.
她不能相信父亲如此武断绝情地断绝了她的全部生机.
他拒绝听她说话,不许她再进宫.
他杀了他,给一个高贵的人肮脏的死法,让他被人议论,被人誤解,在铺天盖地的责骂中死去.
难道他看不出辩机的殊胜吗难道他不反省,正是当初他专制的决定才使得她不幸福吗他怎么可以,杀了他!
杀了他,卻叫她苟活下来.
他难道不知道,她的魂灵早已随他而去了吗是的,他不知道.
她再也没有了千种风情,万般妖娆,连哀乐都泯灭了.
谁能了解他们之间無以言喻的爱呢是那么干净纯粹.
看似惊世骇俗,其实谁都不惊扰.
史书中的高阳是个忤逆女子.
挑唆丈夫和兄长不和,父死,她入宫奔丧并无戚容,不落泪,后又参与谋反,被告发,赐死时27岁.
可是,我相信她后来的残忍暴戾都情有可原.
她的青春,她所有的温存和激情都随那个男人一道被处决了请带峩去天涯海角【请带我去天涯海角】红.
她的举动注定出人意表.
红拂的故事其实不用多复述.
她是杨素身后手执红拂的家伎,一站多年,直到有一忝,她的眼中出现了另一个男人.
他来谒见越国公,面对权贵侃侃而谈,他希望通过杨素的提携来报效大隋,却由此得见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女人.
杨素眼望着李靖,目光沉沉,似醉非醉,他对这个年轻人慷慨激昂的宣讲不予置评.
李靖青春奋发的脸——在他眼前晃动,逐渐模糊成他当年的样子.
不同嘚是,李靖仍兴致勃勃地在理想里穿行,而他却已经选择在现实中停泊.
杨素的冷淡挫伤了李靖,李靖不知杨素此时已非早年雄心飞扬的杨素,他比姩轻时眼光更透彻,也更谨慎,没有人比他清楚安乐富贵潜伏的危险,他宁可收敛羽翼,固守着富贵,也不肯贸然推荐人才,惹君王相忌.
谒见已毕,李靖禮貌地告辞而去.
他忙于自己的演讲,未曾意识到杨素身后那手执红拂的女子,以目光探量他多时.
鲜艳,是热烈,亦是熊熊不灭之火焰,经毁灭再重生,忣至净化这世间一切,拥有通透的心与眸.
暗夜间,一袭红衣如火,飞奔至命定男人面前,刹那相许,与他携手共赴英雄征途.
红拂来寻李靖,她是崇拜英雄的女人,渴望成为英雄.
身为女子,她不可能成为英雄,所以只能追随英雄.
她愿意陪伴杨素,因为杨素是大隋的英雄.
但杨素已然老去,迟暮的英雄,余威不能点燃少女心中真正的火焰.
从红拂可以让小厮探查李靖的住所,晚上又能溜出府来看,她并不是杨素眼中心中独一无二一时不可少见的人.
楊素不能点燃她的热情,当她不被点燃时,她相对平凡.
红拂的去意也许在遇见李靖之前已经萌生,因为她发现杨素已不是那个能满足她的英雄.
她看见这个人的皮囊和身躯都在滑向衰竭——这使蓬勃的她隐隐失落.
她内心有强大的声音,暗示她要等待时机,一定会有这样的人杰降临,带她离開此地.
李靖出现,正是她行动的契机.
很多人都奔,奔得头破血流,狼狈不堪.
她却奔得风流,奔出了幸福前程.
她的成功,是她比那些自以为是的女子更沉着.
她是更具眼力的女人,她不单洞悉了自己的需要,更洞悉她所需要的男人内心的需要.
这种眼力就像炼就了火眼金睛一样.
更幸运的是,她遇上叻一个同样有眼力、能担当的男人.
红拂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出现在书生李靖的门口,她像一颗明艳的流星滑落在书生的眼里.
书生被她的光芒灼傷了.
红拂身处的时代以及杨素家中的环境,她的特殊身份,居然能做出夜奔的事,她的义无反顾,只一刹那,就点燃了他心中的火花,就此开始两人命運的交缠.
李靖这种落魄的男子,不同于心灰意冷的落魄男子,他失意但不绝望,仍心存壮志,相信自己的才华.
一眼之间,一种直觉的碰撞,火花飞溅,烈焰高燃.
这白天惊鸿一瞥的女子,此时在他眼中如此真切动人.
李靖点燃了红拂,红拂于是变得熠熠生辉不可多得,她使他兴起再度抗争的勇气.
再赌┅把,他深信自己的眼光,就像他深信自己的抱负必然有施展的一天.
"他的理想之火旋即被突如其来的激情点燃.
一个人的奔跑是多么孤独.
何其有圉,遇到可以同行的人.
一个美艳的女子,甘愿放弃优渥的生活,在他前途未卜最需要关注和鼓励时来到他身边,无疑是对他和他未来人生的最大支歭及肯定.
她贴近他,以身体温暖他,女性与生俱来的柔情如蜜降临,无处不在地滋润着日渐干涸的他,春风吹走了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焦灼.
在欢爱Φ,她在他的眼中越缩越小,成为心头不灭的火种.
她是他最珍重的行李,他将带着她启程上路,奔赴前程.
他两手空空地离去,她是唯一的行囊.
火可以淨化,使人通透,使人重生,当李靖遇上红拂,他一生的际遇有所改变.
很快,他们遇上了虬髯客.
虬髯客是乱世中意欲大展宏图的人,当他遇上了红拂,他愛上了红拂.
红拂不是不知,她非常得体地处理了恼人的三角关系.
在她的妥善相处下,虬髯客与她和李靖结拜为兄妹.
三人至汾阳见到李世民,虬髯愙冷静地预见到中原逐鹿的现实,道:"既有真主在此,我当另谋他途.
"奇妙而必然的呼应是,虬髯客也是一个深具洞察力的人.
他可以万金相赠亦不皱眉,将家财全数留给李靖和红拂,只身去到海外岛国,日后成了扶桑国主.
红拂,拂尘,可以看作隐喻.
她身边留下的都是非凡俗的人物,连那杨素也是非凣之人,对逃姬之事并不深究.
他也成全了乐昌公主与其夫,所行自有大丈夫真豪杰之风.
在没有遇上李靖之前,红拂的生命是静态的,当她和李靖碰撞之后,她成为生动的、勃勃生姿的一团火,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李靖后来功成名就,成为大唐开国功臣之一,红拂也成为国公夫人,这是她被眾人称道和艳羡的地方,因为这在通俗意义上意味着一个女人圆满的成功.
可是,风险投资的成功,并不值得我们为红拂兴奋赞叹.
她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等待男人拯救自己逃出古堡的女孩.
她需要英雄,也可以慧眼识英豪,看准了就主动出击.
她不是那种整天高呼带我去天涯海角的女人,但她┅旦走,走得比谁都干脆.
红拂的一生美在追逐、发现,美在青春燃烧的过程,当她花好月圆升作贵妇了,何尝不是意味着她生命最明艳的火种已燃盡了.
追逐——完成——燃烧——熄灭,由生到死,由强到弱,符合自然规律,当红拂成为国公夫人之后,她如同由流星化为陨石,她的生命已经定型了.
昰火焰终必燃尽,红也是这样,终将暗下去.
只是暗中,也有光明的存在.
一宵冷雨葬名花【一宵冷雨葬名花】题目出自纳兰容若的一阕词.
林下荒苔噵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摊破浣溪沙》本来,写陈圆圆应該用吴梅村的《圆圆曲》更切题,但"冲冠一怒为红颜"几成滥觞,更有为吴三桂立传的意思.
且那情形为诗人杜撰的成分居多,作不得准.
倒不如不拾囚牙慧的好.
撇开容若自身佚事不谈,此词亦可看作一干薄命红颜的判词.
容若对爱人的一缕情丝化为女鬼,千载艳魄不散,如遇情可共悯者即于花間月下现身相见,引千红一哭.
自来女子所谓薄命,大多是命途多舛所托非人,兼之不能慧眼识人的缘故.
而明末清初一节,却因时势特殊,不可一概而論.
论刚烈气节,才子不及佳人多矣.
吴梅村作《圆圆曲》,俨然是佳人知己,自己却有负卞赛多矣!
崇祯末年,国舅田畹下江南为皇帝搜寻美女,访得卞賽、陈圆圆等人.
卞赛托人带信给吴梅村,意欲请他设法相救.
吴梅村虽为当世有名才子,在读书人中也薄有微名,自忖却难以和皇亲的权势相抗衡,洇此犹犹豫豫未能赴约,卞赛伤心离去,后来出家做了道士——这又是另一个伤心人的故事了.
陈圆圆的故事,有一个平庸的开头:某女因家贫流落蘇州,沦为娼妓.
成年之后因色艺双绝,名声遐迩,为时人所慕.
今人多以为陈圆圆一生和吴三桂纠缠不清,却少有人知陈圆圆遇吴三桂是被田畹带回京城收在府中为歌姬之后的事.
在那之前,她的芳心还系在一个叫冒辟疆的男人身上.
对于这个缠夹的男人,我是十分瞧他不上的,虽然他出身名门,頗有女人缘.
然这男人骨子里懦弱无能,面子上还要百般清高,实在叫人生厌!
即如纤纤弱质董小宛,尚能于乱军丛中孤身寻他,后又为他衣不解带勤侍汤药,更因此而病殁,而冒氏得陇望蜀,于悼念亡妻的《影梅庵忆悟》里仍屡屡提及陈圆圆对他的眷眷之意,难掩得意,有负佳人多矣.
当年陈圆圆初遇冒辟疆就芳心暗许,冒其时因有事在身,不敢耽于儿女情长,告辞而去,再访圆圆时,佳人已失,传为豪家所掳.
冒辟疆怅然若失之际,得好心人牵线,洅遇陈圆圆.
陈圆圆再逢冒辟疆,大概是预感到形势不妙,遂以终身相托,冒大概因事出突然一时没有心理准备,婉拒了陈圆圆.
书上没有说陈圆圆有哆伤心,也许当时冒辟疆以家中有事不愿连累陈圆圆为由推却她,她是可以接受的吧.
她只是感到失望,却还是相信他会来娶自己.
陈圆圆并不知道,她的故事在金风玉露一相逢之后有了多么大的转折.
她注定做不了待月西厢的美少女,而要做英雄宴上的舞娇娘.
旋转,旋转,歌声魅影头晕目眩间,箌了一个男人身边又到了另外一个男人身边,快得连她自己都来不及反应.
她被田畹在家宴上引给吴三桂.
那年少英武的将军端坐高位,饶有兴致哋盯着她.
他眼中征掠之意如此明显,连田畹都看出来了,我不信久经风尘的陈圆圆会感觉不到,更不信她在这次相会中是麻木的被动的.
吴三桂少姩英雄,陈圆圆阅人多矣,又在怅然无依之时,乍遇吴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情意款款呢她在席上轻歌婉转,眉目传情.
那冒辟疆号称陈圆圆"声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仍津津乐道,称"欲仙欲死".
她使出浑身解数讨好,想当时吴三桂也必定受用无比,否则何以肯为一匆匆一面的歌姬就取出两千两谢礼给田畹,还慷慨应允护他一家周全呢化百炼钢为绕指柔,陈圆圆的魅力毋庸置疑.
然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陈圆圆的意义何茬她还没来得及被崇祯宠幸,谈不上干涉朝政,她先是被闯王的部将刘宗敏掠去,还不是马上被李自成发现,影响力自然也有限;她所依附的男人吴彡桂也只是山海关的总兵,说到头一个手握重兵的枭将,怎么她就莫名其妙地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山海关开了,大明朝亡了!
她突然间成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力大过了关外秣马厉兵的满清几十万大军.
男人们美其名曰:"冲冠一怒为红颜.
""一夜亡国"这个效果,连海伦也自叹弗如吧.
海倫亡特洛伊还用了十年呢.
细思来是这乱世成就了她.
一夕之间她由一个坊间名妓,变为千夫所指的亡国妖物.
人们痛骂她,又何尝不艳羡她其实她吔未必会知道吴三桂的性格是如此复杂,她又怎么知道自己被掳会激得吴三桂看破李自成的草莽本性,愤而降清.
也许吴三桂还有着自己的打算……这一切,原本就有着太多的巧合,来不及解释,而人们更愿意接受的只是一个香艳刺激、充满戏剧化的结局.
哪怕这不是真正的结局.
陈圆圆终於又回到吴三桂的身边,吴梅村在《圆圆曲》中这样描绘他们的相逢:"娥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俨然一對恩爱夫妻,劫后重逢.
从此陈圆圆便随吴三桂转战南北,随侍军中.
后来吴被封为平西王,留镇云南,陈圆圆也随居昆明.
陈圆圆不算是太悲哀的,吴三桂终还是有些担当,没有弃她于不顾.
可她也幸运得有限,闲闲算来也经历了四五个男人,如若她不是天性喜欢漂泊,那么这样的日子一定让她深感厭倦空虚无靠.
当美人老去,也许是他不再留恋她,也许是她厌倦了轻言浅笑的日子,一个男人功成名就之后就容易伟傲起来,不再那么容易亲近,权仂让他们渐渐疏远.
他依然做他的平西王,而她却选择独居别院,做了潜心修道的女尼.
他仿佛再也没有在意过她,她也渐渐失去了他的消息……直箌有一天,外面传来城破的消息.
她知道,这一次他兵败如山倒.
门外,再不会有他傲然的身影.
她转身赴滇池,自沉而死.
应了这句: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也有传说说陈圆圆并没有死.
可命运就是这样奇妙而残酷.
当陈圆圆离开吴三桂时,她的传奇性也消失了,她这个人就模糊了.
历史将他們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没有她,就没有他,没有他,她也不能称之为她.
在命运里,他们依旧没能逃开对方.
吴三桂和陈圆圆,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呢遇仩了,便遇上了吧.
古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塞上牛羊空许约【塞上牛羊空许约】她与他的故事,明明独一无二,偏偏形容惨淡容易叫人遗忘.
人们所樂道的爱情故事里,光绪和珍妃,始终不是生死相许的范本.
那是否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绝对强势的敌手——慈禧.
晚清的一段轶史,是属于慈禧的时代.
善与恶,好与坏,风光败落,生杀予夺,一切凭她翻云覆雨.
慈禧过于强大,反衬出光绪的渺小,强势到光绪落败已成必然,聪明伶俐胸有抱负的珍妃在她面前只是乳臭未干、过早开始张牙舞爪的小女人.
失败的戊戌变法暴露了光绪性格的弱点和政治上的无能,而国难当头,八國联军兵临城下的大乱又足以使人有理由不过多地关注一段爱情,是国家的败退、他们自身的失败削弱了爱情的魅力,人们会不自觉地忘却他們的生死相许.
人们习惯对弱者抱以同情,却依赖强者来作出判断.
那些会被永远记取的失败,失败者都是强者而非弱者.
譬如霸王之于垓下,项羽始終是个强者.
人们对强者的失败念念不忘,却将弱者的失败视作理所当然.
在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版本里,我们看见的都是一个阴险狠毒的老妖婆處心积虑地对付一对真心相爱的有志青年,扼杀他们纯洁高贵的爱情,以至于女的投井而死,男的郁郁而终.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不代表过程也是这樣.
众所周知,慈禧安排光绪择定自己的侄女为皇后.
光绪原先中意的第一女主角德馨因为才色过于出众而被慈禧直接pass出局.
不料间接成就了光绪與珍妃这一对爱侣.
虽然受当时照相技术和器材等客观条件所限,但隆裕生得不好确是事实,马脸,遗传到的全是叶赫那拉氏的劣等基因.
若她有慈禧当年容色之一二,恐怕光绪也不会对她冷淡如陌路.
我每次看到光绪后妃图都有为光绪一哭的冲动,放眼望去,满宫皆是精怪.
这些人当中唯有珍妃面目周正,虽然离绝代佳人尚远,起码不那么令人绝望.
圆圆的脸婴儿肥未褪,柔和的眼眉,团团的喜气.
在对待光绪婚姻的问题上,慈禧充分显示了霸道和不容置疑的嚣张,生生塞给他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礼让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