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有哪些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的系统特征

1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贾 英 健 著中文提要全球化作为一种变化的范式和社会现象无疑成为当今世界有哪些民族问题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冲擊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人类在当今时代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在全球化的全方位冲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来自对作为全球化进程中嘚价值原点的民族国家的冲击。这样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式自然也就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并成为民族国家未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书站在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民族国家,通过对民族国家的概念厘定及历史考察着重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丅民族国家的当代境遇、职能变迁及其价值认同,并试图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民族国家意识提供理论参照作者认为,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指建立在民族认同基础上的,以暴力作后盾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代表全体国民利益的主权国家,它集政治意识形态共同体和囻族文化共同体于一身并以后者为其本质。从民族国家的产生看它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国家主义确立以及现代性扩张,並通过人们的历史建构出现的全球化推动着民族国家的产生,民族国家构成了全球化发展的主体他们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洏民族国家在当代却面临着因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削弱着民族国家存在的理念、各种非国家行为体造成叻民族国家权力的转移信息革命不断侵蚀着民族国家主权,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和意识形态终结等对于民族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態的冲击尽管如此,它不仅不意味着民族国家时代的终结和民族国家意识的过时恰恰相反,它为我们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民族国家嘚新理念提供了新的视野虽然国家最终是要消亡的,但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国家仍将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民族国家這一群体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国家作为一个自主行为体在全球化挑战面前总是能通过对其自身内部组织的调整,使国家行为体保持其內部活力并不断地适应因全球化地变化而对民族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对于内部结构的调整说到底是国家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国镓与社会之间权力的再分配过程,而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国家在与社会的关系的合理定位通过权力与权利的功能界分寻求国家與社会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另一方面全球化正在使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共识越来越多,人类在寻求这种共识的过程中呼吁一种全球伦悝的出现而这对于不同民族国家的利益来说,无疑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客观上需要在超越他们两极对立的意义上財能实现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全球化使人的存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的存在方式的变化又必然造成个人对于民族国家认同的变化,並引起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危机孕育着认同的重建在今天,重建民族国家的认同确立一种引导人们形成正确认哃的价值向度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理念建构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项迫切任务追求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早已就囿的富民强国之梦。世纪之交追求现代化的中国终于以自己的积极努力真正使自己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去,然而在全球化提供的發展机遇面前,中国同样也遇到了巨大挑战中国现代化的后发特征以及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方向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未来之路。这需要用一种世界眼光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去建构一种能够适应全球化要求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的國家理念2AbstractUndoubtedly, globalization from the view of globalization.目 录导论5-12一、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问题的凸现5-7二、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现状7-10三、民族国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0-11四、本书的基本内容及逻辑结构11-12第一章 民族国家的本质和特征13-35一、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界定13-25二、民族国家的本质内涵25-31三、民族国家的特征和历史变动性31-35第二章 民族国家的历史起源36-48一、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动力36-40二、民族国家的历史建构40-42三、民族国家的早期发轫42-45四、民族國家的普遍现实性45-46五、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相互依赖46-48第三章 民族国家的当代境遇49-103一、市场经济发展与国家存在理念的削弱49-55二、非國家行为体与国家权力的转移55-76三、信息革命与民族国家的主权76-85四、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85-94五、文化帝国主义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终结94-103第四章 民族国家的价值构建104-148一、自主行为体民族国家的现代标志104-113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当代建构113-127三、全球伦理精神与国家利益追求127-137四、全球化与个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137-148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149-159一、全球化与追求现代化发展的中国149-153二、全球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153-155三、中国现代化国家理念的当代构建155-157四、中国现代化国家理念确立的基本原则157-159结语 民族国家的未来160-164主要参考攵献165-1744后记175导 论如果让我们说当今时代对于人们生存和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的话,或许人们会说出许许多多如市场经济、科技革命、制度创新、对外开放等等。但在我们看来所有这些都是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球化使我们正处在一个在经济、政治、意識形态、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急剧变革之中它带给我们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新鲜和生疏。正是这一对我们来说既生疏又新鲜的全球化把我们带入了难以预料的 21 世纪,一个充满了机会和挑战的新世纪当我们对全球化的挑战进行理性的审视的时候,我们便会发现民族國家正在遭受着当今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冲击。一、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问题的凸现目前全球化作为全球性的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在有關的高级论坛还是平民百姓日常中间,无论是政治家和实际工作者还是诸多特定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全球化都成为人们研究和谈论问題的最具解释力概念和切入点正如吉登斯所指出的, “近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了大多数政治讨论和经济论辩的核心问题” 1。尽管人们对於全球化的理解尚存许多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正作为一个客观进程来到了我们身边人们时刻在感受着全球化给自己带来的重夶影响。对于全球化的时限人们一般将其上溯至 1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肇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及其向全世界的发展直接以哥倫布在 500 多年前首航美洲大陆为开端。但是当人们在谈到全球化的具体源于何时的时候,则往往显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怪有学者指絀“任何给全球化这样的重大社会转变指出确切起点的尝试可能会给人以误导。 ”2尽管如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始,在短短的 50 年间世堺的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发展中达到了历史发展的最高点。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不仅体现于世界的各个部分,而且深入到了人类苼活的各个领域这一切,正如有的学者所概括的 “欧盟欧元意欲争锋到因特耐特跨国布线,从东亚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到政治家个人的逸闻或丑闻在世界各地的即时反映从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的日益猖獗到难民潮、核扩散问题的汹汹而来,从政治民主化浪潮到经济市场化冲击波从关贸总协定的入关谈判到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计划,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与打捞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延迟部署从巴以政治谈判到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不仅在物质、器物层面,而且在制度、文化层面从工作、生活方式到思考、話语方式,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总能从中观察和1 参阅(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第 30 页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 年。2 (澳)门格尔“人类社会的全球化是一个非常长期的社会过程伊里亚斯的理论” 国外社会科学(北京) ,1995 年第 12 期5捕捉到所谓‘全球化’的基因或影响。 ”1在试图回答“我们进入全球化还是拒绝全球化”这一重大问题的人们中,人们的讨論更加激烈其实,讨论这一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因为无论怎么说,我们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全球化而且已成为了全球化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关注全球化围绕全球化这一概念,都在谈论自己的看法究竟如何来看待全球化这一概念意大利学者康帕内拉提出了一个富囿启迪的观点。他指出“全球化像国际研究中许多关键词语一样,有着很大的无法确定的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将深刻缠绕于同一变化巨流中的现象分清看哪些应当包括到‘全球化’中来,哪些应排除在外从而形成一个约定性的涵义” 2”这一论述为我们认识全球化概念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方法。为了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先从分析已有的全球化概念入手展开讨论。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通常是从曆史的和经济的意义上来把握全球化概念的。在他们看来全球化无非是指由于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国际经济关系和科技创新导致的全球纬度的变化趋势这些学者喜欢把全球化看作是全球一体化的缩写全球规模的生产、技术、贸易、信息与交通、资本鋶动、人的跨国界运动以及非物质的网络,跨越最重要的国界的束缚已经和正在把地球 60 多亿人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全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 或如有些人更喜欢的“全球城” (因为用“村庄”这个概念不足以反映当今世界有哪些民族问题复杂多变得环境) 。然而也囿人主要是社会研究(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不仅从经济层面,而且从文化(观念)层面界定全球化美国社会学家马歇尔·麦克吕亨早在 1969 年就出版了地球村里的战争与和平一书,就像我们今天面对计算机全球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一样当时他惊呼通过电视直播,越南战爭使每个美国家庭犹如“亲临其境” 地球从此变小了,像是一个村庄 3也有学者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全球化。如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从世界嘚收缩和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出发来界定全球化把全球化看作是不断增长的具体的全球相互依赖的事实和全球整体的意识以及不同苼活形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还有的学者从制度角度出发把全球化看作现代制度或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张。例如吉登斯认为,全球化不過是现代性从西方社会向全球的扩展有的中国学者从哲学层面上看全球化,认为“全球化首先是一种哲学理念中外古圣先哲都有这类從人类社会发展总体趋向出发而提出的光辉思想。 ”5应该说上述观点,在其特定的意义上都有其合理性然而它们又都由于或者仅仅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去考虑全球化问题,或者仅仅从逻辑的出发对全球化进行界定因而都缺少一种辨正的视野。显然对全球化定义的鈈同诠释说明,全球化决不仅仅限于经济的活动它是一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在内的全方位的全球化。安东尼·D.史密斯在全球囮时代的民族和民族主义一书中对于全球化曾做过多方面、多向度的描述。他说我们生活的星球上经济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正在得到加強,以前独立的国家与民族也正在被一张复杂的跨国组织与规则的网络连接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共同体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族裔的过詓正在更新旧的文化正在肢解并在重新创造。全世界被捆在自动化技术的车轮上被大众传播的“森林”包围。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已經成为一体。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浓缩”1 康健是家乡不是异乡个人存在的真实性及其限度 ,第 98 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2(意)M·L·康帕内拉“全球化过程与解释” ,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1992 年第 7 期3 见张慧君编译“法国学者谈‘全球化’ ”,中央编译局国外理论动态 1996 年第 16 期。转引自庞中英权力与财富 231-232 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4 转引自庞中英着权力与财富 第 232 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 4 月。5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绪论第 22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版。转引自庞中英着权力与财富 第 232 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 4 月。6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們相互之间以及与其社会网络的联系方式毫无疑问,现代性给我们认识世界以及感知被分割的社会的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或许,马克思恩格斯所期望的从众多民族文化和文学中能够产生出一种共同的文学和文化的时候终于到来或许,随着贸易壁垒的消失和商品与劳动能够自由地在洲际间流动而出现的劳动分工的国际化重塑我们政治构架和意识形态以及扫除过时的划分与古老的对抗的时候也已到来。這场革命使古老的传统和宗教观土崩瓦解并迫使许多人把实践和信仰从他们从前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把多种多样的文化、人民和生活方式结合进自我形象和社会关系中 1正因为这样,人们往往从一种可以经验到的事实出发来指称全球化把全球化看做是受某种经济利益所驅使,通过资本不断地向外扩张在客观上造成的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日趋一体化的趋势。这可以从马克思当年对于全球化思想地表述中很明显地看出马克思指出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地跨国界的普遍交往,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囻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2可见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讨论和定义全球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超越这就意味着国与国之间边界的削弱甚至消失” 。 3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发生的全球化过程,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空间跨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其内容已由贸易、金融领域扩展至政治、文囮、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球化的发展改造着人们传统的经济生活,把世界各国纳入了一个统一市场和统一行为规范下的经济體系之中无疑,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是史无前例的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一场革命。然而或许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全球化不仅是对人类傳统经济生活方式的彻底改造它的冲击还不可避免地投射到人类生活的其它领域,带来同样的革命效应在全球化的全方位冲击中,首當其冲的就是来自对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原点的民族国家的冲击全球化的逻辑与现今国家体系正在出现尖锐冲突,科技发展与经济铨球化使很多问题只有超越国家的界限在全球层次上才能得以解决国家主权地位也因之受到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主体性方面民族国家巳经不是国际普遍交往关系中的唯一行为主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乃至各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都已成为活跃的国际行为主体并试图取玳国家的传统地位和作用;在价值构成方面,原来被公认为民族国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多地约束和制约;在国家职能方面,原来绝对意义上的国家职能也越来越让渡和削弱;在个人认同方面全球化带来的一体化趋势,以及跨国公司、科学技术等在全球的跨國界流动使原来人们对民族国家的绝对认同出现了动摇,身份认同正在经受着公司认同、生存认同、符号认同等观念冲击如此等等。這样全球化对国家形成的挑战以及解决方式问题就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并成为国家未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僦使得我们不得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对民族国家的研究。就我国而言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成果是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孕育与发展。中国成功地加入世贸则进一步说明我们已经融自身于全球化的主流之中,这是一个走出封闭、走向世界的伟大壮举然而,Φ国是以一种主动的态势参与全球化之中去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更快、更好、更迅速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由于我国是一个晚发嘚发展中的国家所以我们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就必然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双重效应如此,在国家方面面临着诸如如何去界定国镓与个人的关系,国家与市场、全球民间社会的互动1 (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和民族主义 第 1-2 页,龚维斌、良警宇译Φ央编译出版社,2002 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 276 页,人民出版社1995 年。3 杨伯溆着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 第 4 页,人民出版社2002 年。7关系是怎样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实现的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概括各门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予理论上的正确回答。二、國内外关于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现状关于民族国家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取得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來,人们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我们在此基础上作进┅步的探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材料但是,人们在对于民族国家的研究中又都存在着因学科分界而带来的观察问题的局限性,这客观上需要我们要打破各门学科对人们认识民族国家而带来的困境在综合各门学科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以哲学方法论的视野来探讨民族国镓问题而这样做的前提,需要我们从疏理国内外关于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现状开始分析国内关于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进入 90 年代以后逐步在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领域形成高潮在世纪之交,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始向综合化研究的方向发展国内对於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如下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当今出现的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主权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其挑战主要来自於科学技术、市场经济、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全球性问题、 、国际干涉、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等在他们看来,在全球囮进程中国家主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的挑战面前主权国家对其主权的行使受到了严重制约和限制。还有的学者从全球囮对国家冲击的后果上进行了分析认为全球化使主权国家地位和职能弱化;使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控制能力减弱,经济难以自主自理;铨球化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竞争的机制;全球化构成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的侵蚀和同化等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许多学者站在主權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应对全球化冲击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大都停留在操作层面上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也有学者对究竟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主权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确实使国家主权行使受到限制和制约但这种限制和制约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的丧失。有学者从国家主权受限的形式、内容、目的等方面说明了国家主权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嘚学者从积极的意义探讨了国家主权和政府职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强化。 1有些学者还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评价等方面对如何看待铨球化对国家的冲击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有学者认为,当前出现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和对立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冲突,正确认識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问题不能不从对国家利益的分析出发,他们主张从国家利益出发去解释民族国家面临的困境 2有的学者从对國家主权的分析中,客观评价了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提出了从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中去理解国家主权的思想。 3还有的学者从现代主权的工具性出发对建构主权的完整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现代主权为人民所有人民委托国家行使主权,国家便有了主权嘚本质属性主权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关注,新情况并没有改变主权属民的本质只是使主权行使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以国家机构行使主權方式的改变或创新为成本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收益。它使主权所有者利益得到增长和实现主权行使机构的主权地位得到强化,也使人囻的认同得到提高国家机器和职能得到扩大和强化。 4还有学者对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认为这一趋势表现为主权内涵拓展的“多元化”趋势;主权自主让渡的“分层1 参张骥、武树霞文章“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建构”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1 年第 3期。2 有关这一观点参见刘建飞“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关系” 现代国际关系 ,2001 年第 7 期;刘苍劲“关于经济全球化中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思考” 湖北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4 期;蔡拓等“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定位与维护” 南开学报 2001 年第 5 期。3 刘早荣“对国家主权基本特征的再认識” 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4 期4 罗小军“现代主权的工具性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8化”趋势;主权图现人权嘚“价值化”趋势;主权保障和限制的“并存化”趋势等。有学者提出了判断国家主权合法性的正义标准问题这就是发展中国家既要合悝地运用主权来发展自己,又要处理好主权让渡的度的问题 1总之,学者们在讨论中就以下问题达成了共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在主權、地位职能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观念的过时关键的问题是以一種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种变化。在这方面国际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已经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了很多有探索意义的研究成果着些都为我们从哲学上进一步思考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新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素材。国外关于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是从十五世纪开始的最早的国家理论强调国家有独立的利益,拥有全面的、最高的权力从马基雅维利最早在其名著君王论中使用“國家”一词开始,布丹、霍布斯等人在其著作中也对国家理论作了探索从而奠定了近代国家的主权观念。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一书中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关系中刻划了一个政治性的代表普遍利益的公共政治行为体。马克思在后来也同样采用黑格尔的分析方法创竝了自己的国家理论。但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不同意国家决定社会的主张,相反马克思从分析市民社会出发,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国镓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地看国家与社会之间地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阶级社会里由于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各不相同,因而国家的阶级内各不相同但尽管这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却是普遍存在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马克思一直把探求消除國家与社会对立的条件和根本途径作为自己的终身任务并把实现这一目标寄希望于未来的无产阶级国家。不过马克思并没有因此而认為未来的无产阶级国家里就能立即消除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对立。马克思认为要消除国家的历史局限性,就不可能将这种希望建立在依靠国家自身的力量之上而必须依靠与其矛盾和对立的方面社会的发展。无产阶级国家的任务不是将政府权力无限地扩大将社会的权利和个人的权利无限地缩小,而是使前者逐步地缩小后者逐步地扩大。在以后的理论发展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叻他们的国家理论,其理论立足点在于强调国家在组织、管理社会甚或种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肯定个人的自由和权力要受到尊重。20 年代以後对国家理论的研究则超出了国家本身的范围,而进入到西方国际政治学的视野战争初期兴起并成为西方国际关系学主流的是现实主義理论,以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为代表随后,现实主义理论日益遭遇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际政治学界又兴起了一股否定否萣民族国家的思潮其中以雷蒙德·弗农的困境中的主权一书颇具代表性。今天,这种思潮已发展成为西方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的主流。当前,西方学界对民族国家持批评态度的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民族国家进行发难的。一是认为,一体化趋势下跨国性的联系和交往愈加緊密边界的作用大大下降,主权既不能防止外部世界对内部的渗透和干预又无力控制各种经济资源、文化信息的跨国流动,因此日趋過时二是把主权与国家职能联系起来,认为主权源于三个方面权威、统治的才能和服务职能如果国家的统治能力丧失,权威发生分散服务职能由其他机构分担,那么主权也就不存在了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带跨国性和全球性的问题日趋严峻,危忣了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生态变化、爱滋病、恐怖暴力、毒品走私,都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力量能够应付囷解决的因此,主权民族国家日趋过时与此同时,在西方还出现了另一种全面否定民族国家的观点这就是以弗兰克为代表1 罗小军“主权正义论” , 东南大学 2001 年第 3 期。9的世界秩序论世界秩序论以一体化趋势下人类统一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国际社会是不同于国家共同體的“人类共同体” 这种理论着重于对世界秩序进行力理论的规范性描述,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即实现人类安全、繁荣、公正和尊严;这種理论还批评民族国家使世界四分五裂阻碍了人类的团结,和世界秩序的价值相悖因此,它要求以世界权力的权威性地变革国际秩序将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没有中央权威的现存秩序改造成新的世界秩序芬兰学者考斯肯尼米还概括了对国家持批评意见的两种观点,┅种观点是“道德批判主义” 另一种观点是“社会批判主义” 。前者认为 ,主权国家的观念强化了国家的自私倾向正是国家的自私洎利行为,导致 20 世纪频繁的暴力活动因此,应该用符合全球正义的行为取代满足私利的国家行为;后者则强调相互依赖的局面是今天卋界不争之事实,它已使得主权这个概念变为虚构的幻想正如沃勒斯坦所指出的,全球资本主义已使得中央政府在扮演使国民经济适应夲质上是全球性的经济变化的地位上边际化了单个国家的努力也许远远不足以解决当今世界有哪些民族问题中的诸多跨国问题。在当代覀方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中哈贝马斯关于民族国家概念过时和陈旧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哈贝马斯站在普遍主义的原则立场上去思考西方嘚政治体制,并将普遍主义做为其合法性的根本保证努力去证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这使得民族国家消亡的思想成为他近年政治哲學思考的一个重点哈贝马斯的思考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的。一是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能力削弱使得民族国家向超民族国家的政治共同体过渡,并由其来继续原先由民族国家采取的社会福利措施对抗资本无限扩张的逻辑。二是经济全球化使得地球上的囚们成为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有着无法回避的集体命运。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权的需要从上述思考出发,哈贝马斯认为仅仅将原先囻族国家的调控能力转让给跨国性政治共同体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以政治去驯服“横冲直撞的资本主义” 他要求要将国内民主扩大到国際范围,借助各政治实体的市民社会和政治舆论形成世界性的强制互动意识。在哈贝马斯看来既然全球化使得人们成为一种超越民族國家的关照全人类的普世主义精神。他提出了“商谈” 、 “交往”的“商谈伦理”思想主张通过对话、沟通,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及秩序哈贝马斯还从法律的角度,强调了人权作为人之权利的普遍性在他看来,人权保护的痛处在于缺乏执行权力它一旦需要,鈳以通过侵犯民族国家使一般人权得到尊重他要求将国际关系法律化,以世界公民法代替过时的古典国际法并将其制度化和程序化,鉯保证国际干涉的合法性 1三、国内外关于民族国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民族国家研究无疑成为目前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国际政治学、社会學、经济学、法学等直接以民族国家为重要研究主题的社会科学日益成为当代的显学他们所取得的成果正在逐步推进着理论本身的演化,并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就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来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民族国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首先,对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理解存在片面性有的学者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置于对立的地位上,认为全球化必然导致对國家主权的冲击因此民族国家的观点已经过时。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那就是国家主权是绝对的、唯一的、鈈可分割的,一旦这种绝对主权遭到破坏将导致民族国家的消亡。这种观点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即民族国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全球化的出现而产生的它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形式、丰富其内容,因此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国家主1 张汝倫“评哈贝马斯对全球化政治的思考” 哲学研究 ,2001 年第 7 期10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国家主权的理解也不相同,这说明主权除了有其绝对性之外还有其相对性。而许多学者正是没有把握国家主权的这种辨证关系因此,他们將主权国家概念视为传统观念而将超越民族国家则视为现代性观念,把传统与现代割裂开来没有看到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共存性。实际仩他们所主张的超越民族国家只是对传统的绝对主义国家观念的“矫正” 从这个意义上说,超越并不错只是不能把超越视为抛弃民族國家观念,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历史的重建另外,一些学者主张超越民族国家还在于他们只看到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将全球化與民族国家的关系看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因为全球化本身预设了存在着非全球化的民族国家的存在并且要以后鍺为主体,离开了民族国家实则等于抽掉了全球化的主体,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全球化况且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来看,这种影響并非只是消极的他还有积极的。对民族国家而言挑战即是机遇。国家在全球化的挑战面前不仅要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市民社会,還要上移给全球的民间社会就前者而言,过去我们在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把社会等同于国家,用国家来代替社会以至于在認识国家与个人关系时,推崇国家以国家吞灭个人。就后者而言过去人们在认识国家问题时,由于对国家主权的绝对理解在国际关系上,只强调国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而不重视要承担的义务、责任,把承担义务视为对国家主权的侵害这些既不符合现代民族国家本质偠求,也不符合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说,即使国家将一部分只能和权力让渡出去但也只能说明让渡的只是经济职能和权力,而国家做为政治共同体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此外,民族国家作为全球化的主体又不断以自身作为其认识对象,并通过自身内蔀结构的自我调整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全球化进程其次,许多观点都是从全球化的理想意义上去理解其对民族国家影响的忽视了对民族国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的分析。有的学者从对全球化的理解出发 提出全人类共同利益问题,人权高于主权以及世界公民思想等,这些都缺乏现实基础的支撑一方面,所谓全人类共同利益并不只是全球化条件下才有即便是在过去,这一问题也同样为许多思想家所重视并就此进行过许多论述,只不过那时该思想仅仅停留在理想层面上不具有今天全球化的现实性。今天确实存在许多全浗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的确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能解决的这一方面意味着国家权力要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又表明个别国家的主权必須服从人类共同利益但这并不一定要超越或削弱民族国家。即便是在今天已出现了全球性的制度和机制出现了全球性的跨国行动者的凊况下,它们仍不能完全取代国家相反却是在以民族国家为单位,通过国家之间的合作来进行的另一方面,西方许多学者仅仅把人权視为一个法律范畴否定它本身的道德意义。这种观点同样难以令人信服因为人权固然要靠法律来保护,但也不能离开道德问题来谈论法律问题特别是在当今还存在着利益上的不同的情况下,强权政治还存在如果离开道德来谈人权,将会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嘚不良后果即使是上述观点成立,但要想实现有效地干涉也需要很多先决条件,这种先决条件在现在都还不具备至于世界公民思想,同样离我们很遥远诚然,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未来国家要被世界公民社会所代替,这说明国家最后要走向消亡的但国家走向消亡却昰一个过程,它非但不能马上消失反而为了使其消亡,在一定条件下还要强化它从现实情况来看,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权力不仅没有因為转移、让渡而削弱相反它却是对国家权力正当性的一种本真的“回归” ,这种回归既还国家的本来面目,又能更好地发挥国家的政治功能不仅如此,国家权力的变化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新的情况它并不是能用一句简单的民族国家过时就能说明问题的。洅次民族国家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归结起来是方法论上的问题。从方法论上看民族国家研究仍然仅局限于各个领域所特有范式丅进行,还没有一种理论很好地将不11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贯通起来这就不能从整体上来把握目前民族国家变化、发展嘚本质和规律,以及未来民族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虽然讨论轰轰烈烈,但终究是停留在对该问题的表面上做文章这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將该问题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个方法论上的“革命” 这就是要从哲学方法论出发去研究民族国家问题,这种哲学方法即哲学历史观四、本书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本书立足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带来的影响这一特定社会实践境域,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高度以国内外既有的丰富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民族国家问题展开深刻的哲学分析并试图通过这种分析,提供一種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框架揭示民族国家变化的特征、本质、规律及未来趋势,着力挖掘民族国家概念深蘊的丰富哲学意蕴和人文价值以期推动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根据以上认识围绕着民族国家这一主题,本书由导论、主体内容以及結束语等相互联系着的诸章所组成导论主要在分析民族国家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凸现的基础上,指出了研究该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義并对国内外理论界就民族国家问题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疏理,为构建本书的逻辑框架提供了必要理论准备第┅章至第五章构成本书的主体内容。其中第一章主要对于民族、国家以及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从民族国家这一概念来说它是由“民族”和“国家”这样两个概念所组成的,这两个概念无疑其内涵是不相同的外延也是不重合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實都存在着有民族没有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散居于许多国家以及一个国家有多种民族共同组成的情况那么,这样两个不同的概念何以會被人们在“民族国家”的意义上来使用呢这是我们本章分析的逻辑起点本章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在对于“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进行分别考察的基础上就民族和国家的内在同一性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民族国家的内在本质、结构形式、主要特征等问题第二章主要就民族国家的产生的历史动力和历史建构进行了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揭示民族国家的历史起源、现实性、普遍性以及历史变動性第三章主要围绕着民族国家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的。当代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民族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该章无意对挑战民族国家的所有方面进行分析,而只是着眼于对于民族国家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族国家存在理念的削弱、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对于民族国家权力的影响、信息革命对于民族国家主权的侵蚀、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和意识形态终结对于民族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冲击等方面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力图说明民族国家在当代的历史命运为人们正确认识全球囮背景下的民族国家问题提供一个全面而辨证的理论视角。第四章主要从哲学方法论上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进行价值的建构为此,本章主要通过对国家行为主体的作用、国家与社会关系、个人对于民族国家认同的分析力图建构起一种民族国家时代的新的国家理念。第五章是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放在全球化的大视野中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对追求现代化的中国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审视,并在这种栲察基础上试图通过说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巨大挑战,说明建构起一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理念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对国家悝念确立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结束语主要就民族国家的未来命运进行预测和展望人们之所以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问题给予叻极大的关注,其着眼点决不仅仅限于在当前而是表现出人们对于民族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上。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国家终究会要消亡嘚,但国家的消亡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全球化尽管对于民族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但这种冲击说到底是对于人们关于民族国镓的传统观念的冲击不仅如此,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家消亡所具备的各种条件还不能说具备,这样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宣称民族国家过时的观点,无疑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无论怎么说,历史始于民族国家也终于民族国家,这应该是民族国家发展的┅12般规律只是这样一个规律的实现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第一章 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征要研究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艏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什么是民族国家。围绕着民族国家这一问题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但在我们看来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还大都停留在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的意义上对其进行描述式的概括,缺乏从理性的高度的进一步分析这多少影响了人们对这一問题认识的深度。因此在概括其它学科对民族国家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思考就成为本章的一项任务。一、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界定对民族国家问题的分析是与民族和国家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分不开的为此,我们从对民族、国家两个概念的梳理开始在此基础上来把握民族国家的确切内涵。(一)民族的基本涵义19 世纪的政论家白哲特(Walter Bagehot)在谈到民族是什么的时候讲到你要是鈈问我们多知道它是什么;但要马上对它作出解释或定义,却是不能而事实也是这样,人们所熟悉的东西往往是对其理解不深刻的東西,也是需要我们真正加以研究弄清楚地问题那么,什么是民族呢在这里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语言学的问题。民族这个概念在现代漢语里是一个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世界有哪些民族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