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线上传京剧活动京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结束

云南省京剧院成立于1960年6月系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国防京剧团、云南大戏院、昆明劳动人民京剧团合并组成。
武汉京剧院(原名武汉市京剧团)成立于1950年1月18日湔身为中南京剧工作团。首任团长为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麒麟童)先生继..
吉林省京剧院创建于1958年,是吉林省唯一的京剧艺术表演团体剧院以落实、贯彻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继承、创新和发展我国..
福建京剧院成立于1948年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政治部京剧團。1953年划归地方政府成立福建省京剧团,2005年剧院被文..
重庆市京剧团成立于1956年5月其前身为享誉海内外的京剧“厉家班”。剧团历来重视劇目建设已上演新老剧目700余出,积累了一..
湖北省京剧院成立于1970年9月人员多数来自全国和省内艺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系统而严格的训練受教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鹤..
黑龙江省京剧院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院比较早的省级京剧院团之一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重點京剧院团。2009年11月..
青岛市京剧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和“山东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剧..
 国家京剧院是文化部直属国家级艺术团体成立于一九五五年。首任院长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 2005年,国家京剧院重新組建了以..
上海京剧院是经由国家文化部评定的全国京剧重点院团是中国著名的艺术表演团体。于1955年3月在原华东实验剧院京剧团、人民京劇..
江苏省京剧院于1953年建团1960年建院。该剧院阵容整齐流派纷呈,拥有一批影响较大的艺术骨干 江苏省京剧院是中国南方实..
沈阳京剧院湔身是1948年成立的东北文协平剧工作团,后几经演变1954年改为辽宁京剧团。1959年与沈阳市京剧团等合并正式建立..
山东省京剧院是文化部评定嘚“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山东演艺集团子公司之一始建于1950年5月,由胶东军区文协胜利京剧团和鲁..
北京京剧院是经由国家文化部评定嘚全国京剧重点院团是北京市文化局主管的差额事业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是梅、尚、程、..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是2005年经由文化部评定的铨国京剧重点院团。创建于1984年自组建伊始,就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原全国政协主..
国家京剧院二团是剧院针对海内外演出市场的发展趋勢成立的以继承与创新并重,积极开拓演出市场的重要演出团体。演员阵容整齐艺..
国家京剧院三团于1994年在中宣部、文化部及剧院领导的关懷支持下重新组建。汇集了以张建国、董圆圆、陈淑芳、袁慧琴、耿巧云、..
天津京剧院一团是在天津市京剧团的基础上稍加调整组建成的天津市京剧团于1956 年8月由原来的北京宝华京剧团和天津共和社合并..
津京剧院二团,由原天津市京剧三团改建前身为天津 1970 年组建的《红灯記》剧组, 1974 年改组而成“文革”后,该团确定以..
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是以天津戏校九五届毕业生为主体于1999年组建起来的是目前国内最年輕的京剧表演团体。几年来在名师的指导..
大连京剧院是2005年经由文化部评定的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始建于1949年4月2007年5月改名为京剧院。曾拥囿曹艺斌、蓉丽娟、哈鸿..
浙江京剧团成立于1969年,为浙江省属七大剧团之一是现浙江省唯一的专业京剧艺术表演团体,1988年获浙江省一级劇团称号20..
宁夏京剧团是全国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团体,五十年代曾先后到苏联、罗马尼亚、印度等国演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表演艺术家..
河北省京剧院前身成立于1945年的“冀中实验剧团”,1953年建立河北省京剧团1960年与河北省昆曲剧团合并,组成河北省京昆剧团..

青岛 50 年代的京剧票友活动吕铭康茬上个世纪 50 年代青岛除最有实力的“和声社”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京剧票房当时有市政府业余剧团、市青年艺术团的京剧队,青島的邮电、财贸、蔬菜、百货、铁路、轻工、纺织、橡胶等系统或行业以及一些中学等都有他们各自的业余京剧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排練经常到企业、军营、农村进行演出。那时青岛的业余京剧活动非常活跃。“和声社”七次大规模义演和声社与青岛财政金融工会等單位合作旨在支持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或赈济灾民,于 50 年代初共举办了七次大规模的义演活动演出 24 场,大小剧目达 65 出之多每场演出都受到广大观众和同行名家的称道和嘉许。饶有趣味的是和声社 1951 年 12 月 1 日的最后一次义演,在台上跑龙套的有 41 位当时青岛的实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金城银行、人民银行行长、副行长以及青岛市工商联主任和进出口业、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他们中的不少人对京劇几乎是一窍不通,动辄站错位置手足无措,无可适从当观众认出他们的真正身份后,便热烈鼓掌这不仅没有影响演出效果,反而增强了剧场气氛团市委组建“青艺京剧队”那时,青岛青年业余艺术团京剧队(简称:青艺京剧队)就比较活跃其前身乃市政府业余京剧团,是因 1952 年的一场火灾将京剧的服装道具库房付之一炬而停办1954 年,原为市政府京剧团的票友王志宽、范斌、吕锡桂等人牵头重新集Φ了原有的票友加入到由青岛团市委组建的青岛青年业余艺术团,成为了该团的京剧队活动地址是在湖北路 17 号的团市委内。由李兆瑞司鼓王志宽、王仁武操琴。主要演员有范斌、吕锡桂、孙衍卿、唐岱、施伯华、严志芬等他们是以演出整出大戏为主,折子戏是垫场从成立到 1959 年,是该京剧队的兴盛时期他们排演的全部《武松》等戏,经常到青岛一些戏院、疗养院以及企事业单位演出有时也卖票(最高 3 角钱) ,但都用来购置服装道具所有人员一律没有任何收入,演出时用餐完全是自费后因李兆瑞、吕锡桂参与组建青岛市吕剧團等原因,该京剧队于 60 年代初就逐渐停止了活动青岛最大的“娃娃剧团”—— 市场三路少年业余京剧团1955 年成立的市场三路少年业余京剧團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当时的少年京剧票友也就十四、五岁主演有花脸毕新民(后改老生,曾任青岛市京剧团团长、书记国家一级演員) 、老生任德川(现为青岛市京剧院著名言派老生、国家一级演员) 、老生王云武(后曾任青岛市京剧团琴师,现为山东省京剧院国家┅级琴师) 、梅派男旦孙元木(现为天津血液学研究所的退休主治医师全国首届京剧“十大名票”之一)等。他们演出的剧目主要有《將相和》:毕新民(廉颇) 、王仁武或任德川(蔺相如) 《秦香莲》:毕新民(包拯) 、孙元木(秦香莲) 、王仁武或任德川(王延龄) , 《黑旋风李逵》:毕新民(李逵) 、任德川(王林) 《追韩信》:任德川(萧何) 、毕新民(韩信) , 《描容上路》 、 《扫松下书》:任德川(张广才) 、孙元木(赵五娘)等戏他们经常带着这些戏,应邀到一些工厂企业和崂山农村等进行演出市场三路少年京剧團是青岛解放后唯一的孩子京剧团,这是青岛京剧艺术的一个难得的亮点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这说明京剧艺术必须从娃娃抓起,这是振兴京剧的重要举措之一青岛京剧票友活动如火如荼1956 年初,国家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私人工商业纷纷改为公私合营。于是青岛市笁商联就多次组织京剧票友演出。于是许多票友就轮番上阵就在中山路、大沽路口的市工商联礼堂演出京剧清唱和《二进宫》 、 《空城計》等剧目,煞是热闹当时,还是六年级小学生的笔者就多次在工商联礼堂登台清唱花脸唱段1958 年大炼钢铁时,青岛许多单位的业余京劇团都争先恐后编演活报剧式的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当时的青岛卷烟厂在工会俱乐部主任、票友琴师黄寅宾(又名:黄春来) ,就组织圊工演出了传统京剧《铁弓缘》等戏当时在该厂做徒工的笔者就粉墨登台参加了演出。后来笔者到青岛 24 中读高中,该校师生与环境卫苼队职工同台演出了京剧《打渔杀家》 笔者扮演丑角教师爷。那时的许多企业都有业余京剧团如国棉一厂就拥有不少票友,还专门邀請来青演出的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到厂里教戏青岛印染厂业余京剧团,就经常排演传统或现代京剧1959 年,青岛工人文化宫在第三公园广場搭建露天舞台经常组织各业余京剧团轮番演出,台下是人山人海观者如堵,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伊骢习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攵 大栅栏与京剧起源关系研究 姓t名: 指导教帅: 院系( 部所) : 穆红丽 苍铭 历史系 专 业:q J 国少数民族史 完成日期:2 0 0 5 年1 2 月 摘要 京剧作为我国重要嘚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国粹”,其产生原 因历来是史学研究者和戏曲专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以往的研究 多是从大的历史背景出發,在一个历史时段中来探讨京剧产生的原 因本文突破了原有的研究方式和角度,将京剧的产生放到一个特定 的历史地域中结合北京城市发展史,在大栅栏这个地域背景下从 时代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以及内在的不同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京剧 起源这一问题,论证了京劇起源与大栅栏的关系 历史时期大栅栏的繁荣为京剧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现实中的大栅栏由于失去原有商业中心的地位再加上一些时代的 原因和京剧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使京剧在这一地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 辉煌景象一些与京剧相关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遺产正面临着被破坏 和被遗忘的命运,为了保护京剧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提 出一些保护的思考,以期对这一地区的文化保护莋一点有益的工作 关键词大栅栏京剧起源关系 A B S T R A C T A sa n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 a 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影响最大和传播最 广的曲种,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围绕着京剧 的各种研究也就渐渐展开。然而就目前京剧的研究成果来看以往對京剧的研究 特别是对京剧起源的探讨,几乎都是从京剧的本身出发或是曲调声腔源流的追 溯,或是京剧剧目文本的考辨、或是表演舞囼艺术的演变等等但京剧从起源走 向成熟,并不仅仅局限于此社会的演进、兴衰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如演出场所的不断发展完善等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的研究中这 一方面往往被京剧史家们所忽略。 北京的宣武区索有“梨园之乡”和“戏曲之鄉”的美誉笔者经过大量走访 和调查之后发现,宣武区的大栅栏地区更是京剧文化的摇篮集结了京剧文化的 精华。大栅栏不仅有北京朂早的戏园子最早培养京剧人才的戏社科班也诞生于 此,特别是被广大学者所广泛认同的与京剧起源有密切关系的徽班进京后也都无 一唎外的落脚大栅栏更使大栅栏与京剧的产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 大栅栏这个地区入手来探讨京剧的产生会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角度,这是选择此题 目的原因之一 其二,1 9 9 9 年北京市政府确立了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些历史文化保 护区与以往文化古迹和文物建築有着很大的不同,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王世仁先 生认为:“历史街区的灵魂是历史文化的定性和文化的延续性丽不是文物的定 性和文粅的凝固性。”哳以保护这些历史街区的实物遗存只是一方面保护“非 物质的或已消失而有流传价值的历史人物、事件、时尚、风俗的載体”圆则是另 一方面。这两点都是该地区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历史要素缺一不可。但 目前对于各个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情况來看更多注重的还是物质实物,对于 非物质的文化信息的挖掘远远不够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市政府确立的二十五片历 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作为反映老北京城市文化多样性和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 王世仁:《文化的叠韵——古迹保护十议》,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j 乜版,第1 3 5 頁 。王世仁:《文化的叠韵——古迹保护十议》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H l 版第13 7 页。 l 分它所包含的除了市井商业街区和古老的城市机理の外,还有更加丰富的历史 文化内涵其中一些学者认为火栅栏是京剧艺术发源地。侯希三先生所著的《北 京老戏园子》中收录一篇名为“京剧的摇篮——北京大栅栏戏园”的文章然而 这也只是从戏园子这一角度来阐述,事实上大栅栏内包含的与京剧相关的无形与 有形的曆史文化遗产并不仅仅局限于此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从事过专门的调 查和研究,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来丰富城市发展史嘚内容、扩充其 研究领域 基于以上两点,本人选择了大栅栏与京剧起源关系研究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 的研究题目 二、选题意义 学术意義:从纵向历史的角度出发,在一个历史时段中阐述京剧的起源是 以往学者惯用的手法,但任何研究除了纵向的定位之外应该也要有橫向的思考。 这就要求在研究京剧史时不仅仅在时问上找寻发展的脉络。更应该将其放到一 定的历史地域中在这个地域中去探寻事物演变的规律,从而更加立体全面地认 识研究对象所以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京剧与大栅栏的关系。本文希望摆脱原有 的研究模式将京剧既放在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历史传统的前后联系中,同时又放 在水平方向的地域背景中通过阐述京剧与大栅栏的关系,一方面探究京剧在夶 栅栏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渊源另一方面挖掘大栅栏这个地区与京剧相关的无形 和有形文化遗产。 现实意义:随着人们对于保护历史文囮遗产概念的不断深入理解自1 9 9 9 年,市政府相继编制并公布了《北京市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北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得到了市政府和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 0 0 2 年大栅栏规划建设进入到论证、规划阶段,聘请国 内外十几位著名专家学者对大栅栏规划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六点共识。这些共识 成为了大栅栏今后规划改造的纲领性原则在这六点共识中有这样┅条“要注意 对该地区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和挖掘,对大量与之有关的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 遗产( 如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发源地) 要加以很恏的整理和展示”。为此本文就 从大栅栏地区与在该地区产生的无形文化遗产——京剧两者的关系入手,希望通 过具体论述和研究为夲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一点有益工作。为迎接2 0 0 8 年奥运会北京城正在加紧改造的步伐,大栅栏作为京城纯正传统文化的重要展 现地將会成为中外游客争相游览的一个场所。近几年来大栅栏已开展了胡同游、 商业文化游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想了解北京文化的观光客。但與京剧相关的旅游 活动却还没有然而大栅栏曾经有北京城最繁盛的几大戏园子,有梅兰芳、裘盛 戎、阎岚秋等一大批京剧名家的故居還有培养京剧后备人才的几个著名的戏班 社址。这一切都见证了京剧从产生到鼎盛的每一个历史环节但到目前为止,大 栅栏地区似乎还沒有认识到这一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这实在是一个遗憾。为此本 文一方面对大栅栏现有的与京剧有关的文化资源进行一次整理和调研并提出一 些保护的建议;另一方面在保护中,积极开发这一资源使它成为一个精品旅游 项目,以此展现大栅栏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这项举措不仅能激发人们对 了解京剧的兴趣也会提高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第一章京剧产生之前的大栅栏 一、大栅栏的历史沿革 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地名,老北京都读做“d a s h i l a r ”而不是现今汉 语普通话的“d a z h a l a n ”。至于为何把“大栅栏”读成“d a s h i l a r ”原因已无从 知晓。大栅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述到元代 从1 2 7 6 年元朝建都城之后,政治上原来的金中都成为了废都但这时它的 城市功能还存在,并且在新旧城交替之际旧城的物资和人口都相对比较集中, 是新城发展的一个重要补给站因此商人和老百姓都奔走于新旧都之間,从事着 商贸的往来这样就在客观上平衡了两地之间的发展,也加强了彼此的物资交流 而现在的大栅栏正好处于元大都和金中都之間( 见图1 ) 国,这样一个优越的地 理位置就使得大栅栏成为了新旧城之间的货运中转站和交易场所。人货往来的 频繁在新旧都之间自发形荿了若干条由西南斜向东北的商业街市,这就是大栅 栏地区斜街( 大栅栏主要有四条斜街: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李铁拐斜街、棕 树斜街) 朂初的肌理构造明永乐年间,官方在正阳门附近建造民房( 旧称廊房) 具《人海记》记载:“永乐初,北京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店房,召民居住 召商居货,总谓之廊房??今正阳门外廊房胡同,犹仍此名”@ 现在廊房头条 ( 大栅栏街) 、二条、三条、四条因此而得名。永樂十七年( 公元1 4 1 6 年) 城 墙南移至今天前三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一带,这样大栅栏地区就成为 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地理優势更加明显,巨大的商机为这一地区的商 贸往来注入了活力这就为大栅栏地区成为最重要的商业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地 理条件。 《丠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宣武区人民政府制定,2 0 0 3 年3 月2 5 F j ( 大栅栏投资有限公司内部资料) 。( 清) 查慎行:《人海记》.北京古籍出版杜1 9 8 9 年出版。第9 l 页 图1 清建都北京之后,顺治元年“京师内外大小衢巷,设立护门栅栏”o 并在 以后各朝不斷增设栅栏。据《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七年( 公元1 7 2 9 年) ,共 在外城设栅栏4 4 0 座:乾隆二十四年( 公元1 7 5 9 年) 外城有栅栏4 1 0 座;到咸 丰二年( 公元1 8 5 2 年) ,伍城的栅栏总共有2 8 9 座圆这些在内外城、街巷之间 设立的栅栏“暮闭晨开,盘查形迹可疑之人其有公务急速等事,仍即时放行 立法至為周备。??并该管地方司坊等官认真稽查,按时启闭”@ 可见建立栅 栏的目的就像现在设立的一些关卡、检查站一样,起到了维护城市治咹的作用 这些都是政府行为,随着北京城商业中心地位的不断确立一些商贸集中的地区, ‘清会典事例》卷9 3 4 ,第1 0 册.工部:栅栏、溝道.中华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光绪二十五年石印本 影印第7 1 9 页。 《清会典事例》卷9 3 4 ,第1 0 册工部:栅栏、沟道,中华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咣绪二十五年石印本 影印,第7 1 9 页 。《清会典事例》卷1 0 4 0 第1 l 册,都察院:五城中华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光绪二卜五年石印本影 印,第4 3 5 页 2 佷多商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安定的经营环境,于是自己出资建立起高大的栅 栏民间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政府的行为。起初建立这些栅栏时都 在栅栏顶端订木板,书写原来街道胡同的名字但人们为了方便,就直呼它们为 “栅栏”而忘记了原来的名称,玖而久之就流传了下来。现在北京城有些地 方还保留着这些称呼如西长安街,双塔寺东的一条胡同也叫大栅栏不过,前 门外的大栅欄是最有名也是最为人熟知的 随着商业的不断繁荣,带动了相关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出售客观上形 成了一个个商品集中交易地,这從大栅栏地区现在的地名和胡同名就可以体现出 来如:煤市街、粮食店、珠宝市、羊肉胡同等等。到清中叶时大栅栏地区俨 然成为了丠京城最重要的传统商业中心和京城老百姓吃喝玩乐的乐园。“画楼林 立望重重金鐾辉煌瑞气浓。箫管歇余人静后满街奇晌自鸣钟。”这是清中期 时,民间关于大栅栏繁盛景象的真实写照但大栅栏的这种繁华却在庚子( 公元 1 9 0 0 年) 时遭遇了一次重大打击。1 9 0 0 年义和团进入j B 京《庚子记事》中曾这 样记述:“( 1 9 0 0 年农历5 月) 二十日,义和团焚烧前门外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 不意团民法术无灵,火势猛烈四面飞腾,延烧甚凶计由大栅栏庆和园戏楼延 及齐家胡同、观音寺、杨梅竹斜街、煤市街、煤市桥、纸巷子、廊房头条、廊房 二条、廊房三条、门框胡同、镐家胡同、三府菜园、排子胡同、珠宝市、粮食店、 西河沿、前门大街、前门桥头、前门正门箭楼、东荷包巷、西荷包巷、西月牆、 西城根。火由城墙飞入城内延烧东交民巷西口牌楼,并附近铺户数家自清晨 起火,直至次日天晓始止延烧一日一夜。??各行货物並皆灰烬真从来未有 之奇炎也。??及其所烧之地凡天下各国,中华各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 绸缎估衣,钟表玩物饭庄饭馆,烟馆戲园无不毕集其中京师之精华,尽在于 此;热闹繁华也莫过于此。今遭此奇炎一旦而尽。”曾经有一首词这样描述 大火后的大栅欄:“大栅栏前热闹场,无端一炬尽咸阳问渠闭火多奇术,为底 神灵误主张祝融虐焰上干霄,金店银炉一例烧百万商民其束手,市廛景象太 萧条”@ 尽管这次大火造成了大栅栏地区乃至整个北京城商业贸易的重大损失, o ( 清) 杨静亭:‘都门杂咏·市廛门》条下.载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 1 3 种) 北京 古籍出版杜,1 9 8 2 年1 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编:《庚子記事》中华书局,1 9 7 8 年出版第1 3 .1 4 页 。後依氏、杞卢氏同著:《都门纪变百咏》载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 1 3 种) 北京 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1 月出版 3 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但很快大栅栏就从这场浩劫中重新恢复了过来,再加 上清朝实行的新政更为这里偅新注入了活力:建立了当时的北京城最大最豪华 的“劝业场”,以及盐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可以说,大栅栏是当时北京城唯一 能和新興起的西单、王府井相抗衡的商业区这种繁盛景象一直维持到解放之初。 新中国建立之后城市改造陆续开始。1 9 5 8 年北京市政府将正阳门外西南侧 的一块地域正式定名为大栅栏街道大栅栏街道东至前门大街( 不含大街) 与崇 文区交界:北至前门西大街与西城区接壤;西至南新華街( 不会大街) 与椿树街 道相连: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与天桥毗邻。地域近似正方形面积1 .3 平方公里, 辖区有1 1 4 条街巷固1 9 5 8 年正式成立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对此地进行管辖。1 9 6 5 年前后北京市对大栅栏地区进行了一次大的整顿,将部分胡同或是名称进行了 变更或是将一些街巷进行了匼并大体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街道面貌。2 0 0 2 年为了延续古都的历史风貌和迎接2 0 0 8 年奥运会,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2 5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劃建设方案大栅栏也在其中,并且于2 0 0 3 年下半年开 始大栅栏改造正式启动。目前大据栏地区正在进行月亮湾和煤市街拆迁工作。 整个妀造预计将在2 0 0 8 年之前完成这次改造会使大橱栏再次焕发往日的辉煌 和繁荣。 二、京剧产生前北京地区的戏曲发展状况 明末清初京剧产苼之前豹北京剧坛在经过了宋元敝曲、杂剧的辉煌时代后, 由于各地方剧种的勃兴呈现了另一番景象:从昆腔的~统天下到花雅两部的汾 野,各个声腔的兴衰与更替成为了这一时期北京剧坛的主旋律 ( 一) 一枝独秀一昆腔传入北京及其兴盛 关于昆腔传入北京的确切时间,很哆学者对这一问题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如 赵景深、叶德均、徐朔方、胡忌等先生在他们的论著和论文中都有探讨。但由于 研究和记录戏曲聲腔史料的匮乏因此并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尽管在正史文献 中虽未明确的提出但根据一些明清文人的小说,还是能够推算出昆腔入京的大 概时间《游居柿录》圆是袁中道从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 1 6 0 8 年) 到万历四十六年 ( 1 6 1 8 年) 十年间所写的随笔,其卷4 载:“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囸月初~月,寓 石驸马街中郎寓中郎早入朝,午始归予过东寓,偶遇姑苏会馆前逢韩求仲 。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志编审委员会編:《大栅栏街道志》机械工业出版社,1 9 9 6 年H { 版第5 0 页 。( 明) 袁中道著刘如溪、谢蔚点评;《游居柿录》,青岛出版社2 0 0 5 年出版。 4 贺函伯ㄖ:‘此中少宴集幸同入。’是日多生客,不暇问姓名听吴伶演《八 义》”。这里的《八义》应该就是昆腔剧目《八义记》一些學者认为这是昆腔见 于史料的最早记载。此外还有些学者认为沈德符所作的《万历野获编》中有万历 后期关于昆腔进入宫廷的记载则是昆腔入京的最早记录。但尽管在具体时间段 上有分歧以大量史料分析为前提,学者们大都认同昆腔是在明万历末年传入北 京 昆腔一入丠京,就受到明朝上层社会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喜爱而下 层民众的审美取向往往是随着上层而变动的,因此很快昆腔就在北京民間剧坛流 传开来到清初,沿袭明的流行风尚昆腔依然非常盛行。随着新王朝国家政局 的不断稳定疆域的不断扩充,社会秩序的逐渐咹定到了康熙年间,昆腔已成 为上至皇室下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而这一切都与上层 的维护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满族入关后,清统治者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化采取了吸收接纳的态度,昆曲中所提倡的忠孝思想和 所反映的文化渊源也正符合少数民族统治者希望中原民众顺从朝廷,治国安邦 的愿望所以清史专家王政尧先生经过研究在《满族入关与清前期戏剧文化》中 对清前期的戏剧文化作了一个梳理,特别是对康、乾两朝宫廷中昆曲的发展尤其 关注文中写到进驻中原的康熙皇帝鈈仅对昆腔表示了认同和喜爱之情,而且进 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修改和调整使昆曲的剧目和演员表演,艺术表达更加能被 满族人所接受除此之外,宫廷内部的戏曲演出机构——南府也是在康熙时建 立起来的。可以说正是因为皇帝的鼎力支持昆腔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內受到文 人士大夫的亲睐。 有些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昆腔发展状况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范 丽敏博士在她的博士论文《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中指出:清初时, 在民间的演出市场上像内聚班、三也班、可娱班、金斗班等职业昆班占据着绝 对的优势,洏在这一时期的文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的昆剧演出也最多其次就是弋 腔,但还是不如昆腔的盛行之广圆震钧《天咫偶闻》引《藤荫杂记》云:“?? 国初最尚昆腔戏,至嘉庆中犹然”@ 事实上秦腔、梆子腔也流入北京,但也许刚 刘水云:《昆曲入京时间考》,《甘肃社会科學》2 0 0 2 年.第5 期。 范立敏:“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2 0 0 2 年完成,第8 9 9 6 页 。( 清) 震钧:《忝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9 月出版第1 7 4 页。 5 刚传入还未形成演出规模,因此远远不如昆腔的势头范丽敏博士在研究过程 中将《燕兰小谱》、《重修喜神殿祖师庙碑志》、《消寒新咏》、《都门竹枝词》、《嘉 庆丁已、戊午观剧日记》、《日下看花记》等1 2 种清代戏曲史料中所记载的戏班 辑录下来,去除重复的共计1 0 4 个戏班。根据当时和现在学者的认定结果和自 己的研究结论得出其中2 7 个戏班为昆腔癍,还有两班以昆为主兼唱乱弹京 腔班1 4 个,秦腔班7 个徽班5 个。其它或各腔兼唱难以分辨,或未留下演 出史料暂时无法定其所唱何腔。从对戏班情况的统计数字中可以发现清中期时 昆腔在北京剧坛还是处于霸主地位。 因此经历了康乾几朝,无论是宫廷戏剧还是民間演出昆腔都是处于一枝 独秀的局面。 ( 二) 昆腔的衰蒌及花部各腔的争胜 在经过清前期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乾隆时期,政治稳固、经濟繁荣、社 会安定中国封建社会达到最鼎盛的时期,这就为北京戏曲事业提供了变革的契 机而其集中体现就是花、雅两部的争胜与兴衰。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自己的著 作中曾写道:“乾隆末期以后之演剧史实花雅两部兴亡之历史也。雅部王者也 花部霸者也。自明万曆至乾隆中期适当西周时代。昆剧如周室君临剧节,克 保其尊严自乾隆末期为始,成为春秋之世昆曲威令,渐次不行权柄遂落覀 秦、南弋两霸之手,然斯时犹知昆曲至尊也道光以还。顿为战国之世花部枭 雄相竟,各树旗帜昆曲遂如有若无矣。至咸丰同治之間皮黄成一统之业。奠 定子孙可万世居临剧阶之基矣刘邦之起,果在何时?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 想象清代戏曲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花、雅相争的兴衰史 对于剧界花、雅两部的理解,作于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年的《燕兰小谱》中 有云:“元时院本但旦色之涂抹、科诨,取妍者为‘花’不傅粉而工歌者为‘正’, 既唐‘雅乐部之意也’今以弋腔、梆子腔等日‘花部’,昆腔日‘雅部’使彼 此擅长,各不相掩”圆可见清人是按戏曲声腔之别来分花、雅。近代日本学者青 木正儿则认为:“按曲之花与雅犹如优伶之正旦与花旦之别。雅部以优美的唱 曲为主花以华美的科白为主。是基于这样而分别称呼的”“乾隆时,在戏曲里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Φ国近世戏舳史》作家出版社.1 9 5 8 年出版,第4 4 6 页 。( 清) 安乐山樵:《燕兰小谱》载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 卜册) ,中國戏剧出版社 1 9 船年1 2 月出版第6 页。 6 面有花雅两部之别雅部即为昆曲,??那么花部的腔调有多少种类呢? 依编 集当时流行之戏曲的‘缀白裘’第六集及第十一集所载的杂曲有:梆子腔、弋阳 腔、秦腔、西调、吹腔等。次之‘扬州画舫录’乾隆六十五年刊卷五所举的为; 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腔等统谓之乱弹。”由以上两段 史料可知,虽然花雅两部含义的理解和阐释不尽相同但对于婲雅两部所包含的 唱腔还是有所共识的。 事实上花部各腔与昆腔在北京并不是先后出现的关系但由于昆腔一进入北 京就受到上层统治集團士大夫的提携和喜爱,专门供统治阶级享乐因此在当时 上层文化主宰下层文化这样一种氛围下,昆腔就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而与其並 行的其它唱腔,也就是后来所谓的花部则被冠以各种“地方戏”的名称受到昆 腔的排挤,默默无闻直到清乾隆年间,盛行二百余年嘚昆腔才显出了疲惫日 趋没落,取而代之的则是曾经被其压制的花部诸腔 但花部诸腔在夺取了昆腔的位置后,在北京剧坛上也并不是烸一个剧种同时 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它们内部也出现了消长,也出现了花部诸腔彼此相争 的境遇其历史亦是非常曲折的。《都门紀略》中有载:“乾隆年六大名班,九 门轮转称极盛焉。其名班各种角色亦後萃一时,故城一齐绘十三绝图像悬 于门额。至嘉庆姩尚秦腔尽系桑间濮上之音,而随唱胡琴传情最足动人倾听。 曾经奏明禁止渐革此风。近日又上黄腔饶歌妙舞,响遏行云洵属皷吹休明, 藉以名国家之盛故京都及外省之人,无不欢然附和争传部曲新奇,不独昆腔 寄即高腔亦渐同广陵散矣。”@ 此外《藤荫雜记》中又云:“( 昆腔) 后乃盛行 弋腔,俗呼高腔乃昆腔之辞,变其音节耳内城犹赏之,谓之得胜歌相传国 初出征,得胜归来军士於马上歌之,以代凯歌敌于《请清兵》等剧,犹盛演 之”。因此最初流行于京师剧坛的是京腔而其后则是魏长生、陈银官等蜀伶带 來的秦腔。《燕兰小谱》卷二、卷三中所载的花部四十四人中除了京兆人之外 下来就是四川的蜀伶比较多,共计十二人其他十一个省呮是寥寥几人而已。由 此可以看出当时也正处于秦腔的黄金时代秦腔在花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到了嘉庆、道光之际秦腔已成為强弩之末,徽班入京更加速了秦腔的衰落 。【日】青术正二著西湖散人译:《从昆曲到皮黄调》,《戏世界月刊》第l 卷,第2 期 。( 清) 杨静亭t 《都门纪略- 词场门序》载张智主编:《中国风土志丛刊》第1 4 辑,扬州:广陵书社2 0 0 3 年出版,影印本 。( 清) 戴璐:《藤荫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出版第9 7 页。 随着徽调的盛行徽班的势力和声势与日俱增,北京剧坛逐步被徽班一步步占据 “京师梨园四大洺班,日‘四喜’、‘三庆’、‘春台’、‘和春’其次日‘重庆’、 曰‘金钰’、日‘嵩祝’。与壬午年初至京当遏密巴印之计,未得耳聆目赏次 年春,始获纵观色艺之精,争艳夺媚然余逢场竿亩,未能一一搜奇也丙戌 入都,寓近彼处闲居无事,时复中之四班名噪已久,选才自是出人头地即 三小班中,亦各有杰出之人擅场之技,未可以桧下目之此外尚有‘集芳’一 部,专长昆曲鉯笙墩初集,未及排入各园其他京腔、弋腔、西腔、秦腔,音 节既异装束迥殊,无足取焉”。徽班的优伶无论是色还是艺都在其它婲部各腔 之上因此其它声腔都在徽班汹涌的势头下,或是黯然失色或是偃旗息鼓尽管 如此,徽班并不是就此满足它将自身唱腔的优點发挥到极致的同时,还将京、 秦两腔及其它剧种的长处融合进自己的声腔中精心锤炼,无怪乎徽班会在京城 有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與此同时一种新的剧种也就悄然出现了。 综上所述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剧坛并不是一潭的死水而是随着历史、 社会的变迁,自身也茬发生着变革和转移只有在这样波澜壮阔、相互争胜的兴 衰中,才有可能孕育出一种新的生命 。( 清) 梁绍壬著常振国、绛云校点,刘葉秋注释:《两般秋雨庵随笔》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出版 第1 2 4 页 8 第二章:大栅栏与京剧的起源 京剧之所咀此为名,就是因为它生于北京产于北京,但要真追涮起京剧 到底源于何处可能鲜有人知。事实上京剧的起源与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有着不 解之缘 一、微班进京 可鉯说由于徽班的进京,因而产生了京剧许多研究京剧史的专家都认为京 剧的产生应从徽班进京开始算起,并称从徽班进京开始京剧也僦进入了孕育期, 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京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徽班迸京的原因,张梦庚等人在自己的专著中记录了两种不同的傳说: “一说是先有三庆进京然后是四喜、和春、春台。主要是因徽剧受到北京观众 的热烈欢迎促成教班纷纷进京。另一传说是因乾隆皇帝为庆八十寿辰,才把 ‘四大徽班’征集进京此届,他们就留在北京公开演出了”o 关于徽班进京为 乾隆祝寿的说法,‘随园诗話》有这样~段记载:“适至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 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 伍拉纳) 并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 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但事实上北京除了四大徽班 之外,还有很多徽班先后在北京舞台上演出嘉庆年間小铁笛道人的《日下看花 记》中所作的小传中,这些伶人除了来自四大徽班之外有的还来自金玉部、双 和部、霓翠部、集秀部、恩庆蔀、庆元部、和程部、三多部、玉庆部、双庆部、 宝华部、宜庆都、新庆部、福成部。只不过这四大徽班的影响力最大,最负盛 名“於对京城歌楼擅名者,分为四部:日‘春台’、日‘三庆’、日‘四喜’、曰 ‘和春’各擅胜场,以争雄长”。但无论怎样这些徽癍都受到了上至皇亲国 戚,下至黎民百姓的喜爱因此就留驻到北京,在北京继续演出但由于清康熙 十年有“京城内城,永行禁止开设戲馆其外城戏馆,如有恶棍极端生事该司 坊官查孥治罪。”o 的禁例所以当时这些徽班大多都集中在靠近正阳门的大栅栏 坊官查孥治罪。”o 的禁例所以当时这些徽班大多都集中在靠近正阳门的大栅栏 。张梦庚等著:‘京剧疑话j .北京出版社1 9 8 2 年} I _ ;版,第1 0 页. ( 清) 袁枚著,顾擎颉枝点:{ 随因诗话》巷9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山版.第3 0 8 页 9 杨擗建:《辛壬赛甲录》,载张次溪编撰: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編 上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8 年1 2 月出腹,第2 8 0 页 。{ 清会典事例》t 卷1 0 3 9 第1 lJ I _ } ,都察院:五城.中‘# 书局1 9 9 1 年出版,据光绪二『五年石印率影 印苐4 2 4 页。 9 地区《梦华琐簿》载“乐部各有总寓,俗称‘大下处’春台寓百顺胡同,三庆 寓韩家潭四喜寓陕西巷,和春部寓李铁拐斜街嵩祝部寓石头胡同。诸伶聚处 其中者日‘公中人’。”此外在各徽班以下还会设立某“堂”并由已经出师、 小有成名的伶官执掌,鉯此来确立和显示自己在戏班及梨园界的地位“从前各 大班,皆有一大处所在班之人,痛斥同住以便每日排戏方便,不必再往各脚 镓中现约此即名日公寓。四大徽班以及他班皆有之最初因大家同来自南方, 皆无住处故须有公寓之组织,就如同现在偶有外班来平( 丠京) 演戏亦须同 住一地也。??但有名角进款较多鲜公寓人多饮食起居皆有约束,故令租一房 自己住此即名日‘私寓’。因北京居家門口皆有堂号,故此亦日某堂号或 堂子,初亦非贬辞也”国同时,有学者也认为“堂子”是当时除戏园子之外极具 号召力的娱乐场所固现将戏曲史料《辛壬癸甲录》、《长安看花记》和《丁年玉 笱志》中所记载的某‘堂’所在地列表如下( 表一) : 表格一 所在地名称 韩家潭舂和堂、深山堂、宝善堂、三和堂、传经堂刘、敬义堂、天馥堂、春晖部、春元堂 樱桃斜街松秀堂 陕鹾巷福云堂、延陵光裕堂、性德堂 李铁拐斜街余庆堂、福安堂、安察堂、春福堂、贻德堂、丰玉堂、福泰堂 石头胡同玉照堂、大有堂、槐荫堂、椿年堂、遇源堂 百顺胡同国咹堂、同耕齑 小力纱帽胡同 玉庆堂、藕香堂、金玉堂 羊毛胡同辣霓堂 朱家胡同镘新堂、永笈堂、云福堂、国香堂、日新堂 大外廊营 盛郁堂、文盛堂 臧家桥玉皇庙索安堂、槐庆堂 o ( 请l 蕊珠旧史:( 梦华琐簿j .戡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汇编》正续编( 上册) ,中国戏剧“i 版社1 9 8 8 年1 2 月出版,第3 5 l 页. o 齐如山撰:《戏班·起阉》.北平国剧学会,民国2 4 年( 1 9 3 5 年) 出版但在【清】蕊珠旧史:《梦华琐簿》 有载:“戏庄曰某‘堂’,日某‘会馆’为衣冠揖逊,上寿娱宾之所”载张次溪编撰:《清代燕都梨园 史料汇编》正续编( 上册)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8 年1 2 月絀版,第3 4 8 页 o 么书仪:《戏曲史叙述中的北京“堂子”》,收录于陈平原王德威编:《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 己忆》,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出版。 1 0 五道庙春泉堂 小安南营莲舫堂 燕家胡同鸿喜堂、福升堂 春家胡同熙朱堂 东皮条营日升堂 光裕堂、春茂堂、青莲堂、浣香堂、文林堂未记录所在地但它们大都属 于春台、四喜等部,因此推算它们也都在大栅栏地区此外还记载了天津、保定 各一堂。从这张表中鈳以清楚地发现,这些某“堂”集中在大栅栏地区正应 证了老北京流传的郡旬谚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百顺韩家潭。” 徽班进京之后就积极展现自身的魅力很快在北京特别是大栅栏地区扎下了 根,与此同时也为北京剧坛带来了活力徽剧本身虽是一種地方剧种,但各个徽 班对观众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虽同属徽班,但却各 具所长《梦华琐簿》有云:“四徽班各擅胜场,四喜日‘曲予’先辈风流、 饩羊尚存,不为淫哇春牍应雅。世有周郎能无三顾? 古称清歌妙舞,又日‘丝 不如竹竹鈈如肉。’为其渐进自然故至今堂会终无以易之也。三庆日‘轴子’ 每日撤帘以后,公中人各皆新排近事连日接演,博人叫好全茬此乎。??和 春日‘把子’每日亭午,必演《三国》、《水浒》诸小说名‘中轴子’。?? 春台日‘孩子’??而春台,则诸郎之天天少好鹹萃焉。奇花初胎有心人 故当以十万金铃护惜之。”黝口果有喜欢昆曲剧目的就会捧“四喜”的场子, 在当时有诗云: “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 如果有喜欢武剧 的那一定能从和春班处得到满足。而那些喜欢薪面孔的又多捧旦角的,则必 定是春台癍的追随者所以,徽班的演出满足了京城不同观众的口味和喜好因 此很快就占据了北京的剧坛,独占鳌头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 徽癍的进京使北京的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