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图表示老河兵求二石兽并沉焉的焉的方法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1】 C(2分)
【小题2】阅:经过,过了。(1分)颠:通“癫”,疯狂。(1分)
【小题3】(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2分)(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2分)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可直接判断,可用反选排除法。C项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阅”是古今异义字中,“颠”通假字,要注意辨析。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如“物理”古今异义,要有古义解释,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句子,理解后据此选择答案。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A.寺僧凭借经验,忽而在原地打捞,忽而去下游寻找,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f% Y3 \3 g$ ?
B.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 P! Q: ]8 a1 K- e
C.老河兵却从石性、沙性和水流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判断应该到上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O$ U5 j( F/ M. i6 i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h# i1 ^& I0 `. I" W2 N# N6 D
【小题4】《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吸取了先秦散文的优点,晚年所写的一部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的志怪小说。其中《河中石兽》正体现出了纪氏语言平易简淡,内容波澜起伏,立意高远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二个特点加以分析。(2分)

答案【小题1】(4分)(1)经过,过了(2)颠通“癫”,疯狂(3)事物的道理、规律(4)侵蚀、冲刷(每字翻译1分)
【小题2】(4分)(1)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每句2分,每个翻译点0.5分,扣完为止)
【小题4】(2分)参考示例:(1)如文章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三个动词简述寻找经过,然后以“无迹”交代了结果。可谓言简意赅。(2)作者先写寺僧打捞无果,再写讲学家的一通理论让众人信服后却笔锋一转引出老河兵的反驳,最终解开谜底。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这篇文章不在故事是否真实,也不过分渲染故事的神奇色彩,旨在通过故事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实践出真知。”(三选二,每点1分,只要能扣住特点合理分析即可)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颠为通假字,通“癫”,疯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服”“臆断”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B中应是“因为讲学家判断石兽埋在了沙里”。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试题分析: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列举实例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