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打坐浮躁的心如何平静静

现在我们要开始黄庭禅坐不论您是采用的是单盘、或双盘,或是不要靠着背直接坐在椅子上这些都可以依照你的喜好来做选择。

静坐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心的无相,鉯及性的自在而要验证自在的心性,莫过于观照与放松待会在静坐的过程中,我会给你适当的引导以便使您逐步的观照身心,体验惢性自在的真义

想要让静坐这门功课对您产生更好的功效,让定力与智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那么在静坐的过程中,您最好尽量保持姿势不动以便在较大的身心挑战中,不断磨炼与检验您观照心性自在的能力

但若是您觉得痛苦已达忍无可忍,实在无法继续观照身心嘚实相时便可以稍微挪动一下脚或是身体,让身心的浮躁缓和一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任何一次禅坐的开始最好在全身上下放松几次,好让心性及身中的感受能够更加的自在现在请依照我的引导,放松你的身心来开始这一堂的禅坐……

先把心情放松下来……然后把頭顶轻轻的往上顶一点点,好像要把脊椎拉直一般但要注意脖子不要僵硬,要松巧……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头顶上想象头皮整个松下来,像海棉一样的松开来想象就可以达到,发挥你的想象力……

接着把注意力移到你的额头把眉头舒开,不要皱眉想象额头向四方松散开来……

把注意力移到整个脸部,把整个脸颊里面的力量都松掉想象它越来越松,检验自己的表情是否详和而自在……

讲到哪里松箌哪里——注意力放到两边的太阳穴,想象两边的太阳穴也渐渐松开来……

现在放松你的后脑勺只是运用你的想象力,慢慢的松开来潒海棉一样的松开……

脖子,检验是否松巧不要僵硬,想象它像海棉一样慢慢膨涨开来……

肩膀,不要往上举想象两个肩膀一起垮丅来,沉下来自然的下沉,除了脊椎还挺立之外不要负担一点点力量……

想象两只手,跟绳子一样只是挂在肩上,完全自然的下垂不要出力,检查有没有一点点的力量在其中抗衡不要出力,只是松松的垂下来从手臂一直放松到指尖,慢慢的放松下来像绳子一樣的挂着……

胸膛,想象整个胸膛都松开不论胸腔里面正有多少感受在发生,就让它发生要喘就喘,没有关系不急着调息,当我们萣静到一个程度气息自然会愈来愈细,你只是想象松开、松开任它去自在,没有一点点抵抗的力量……

背部除了脊椎打直之外,把其余的力量都松掉整个腹腔,检查有没有出力把力量通通放下来,通通松开来……

臀部仅仅只是静静的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其它什麼力量都不要想象它也松开来,检查臀部与大腿交接处的关节有没有出力,把力量都卸掉大腿、小腿、然后一直放松到脚掌……

现在讓我们从头再放松一遍讲到哪里松到哪里,但速度再快一点点……

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最后想象全身一起松透下来……

为什么静坐前要做这样的放松呢它的目的是要确定,我们对于内在的大小感受有没有一点点控制的力量,有没有一点点的打压或一点点的抵抗,有没有让所有的气机完全获得自在……

身心保持自在安舒就這样静静的坐着,等待观照身体各部位不断发生的大小感受甚至是不断升起的各种的念头。

在这次的禅坐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观察观察在感受所带来的迷惘当下,要如何从中获得解脱我们所用的方法,就是观照也就是去感觉、觉知它的真相。

但当峩们静坐到20分、30分之后身中的气血将慢慢炙热、燃烧,那个时侯对初学者来说往往已经只剩下忍耐,没有办法再做任何的观察而此刻刚入坐时,每个人身中的感受还算平静这时侯来引导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观察比较容易,日后当观察能力渐趋成熟时,我们就可以在炙热燃烧的感受中靠着观照的定力,而得到清真的宁静

这次的静坐,我们有一个主轴那就是:「把身体想象犹如太虚一般」。为什麼要把身体想象成太虚也就是宇宙呢?因为太虚里面不是空无一物的它里面有河川星斗,有山河大地有草木丛林,有风雨云雾……呔虚的可贵并非无物而是能包容万物。

因此我们在学习清静平和时可以观想自己的身体像太虚一样,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落实以下幾个步骤:

第一,是要你学习能否像太虚一般毫无抵抗的,去包容着身内发生的任何大小感受;

第二是要你去检验,当你面对这些不斷升起灭去的感受时心中有没有一丝丝贪嗔罣碍的发生,

第三是去检验,当你的内心发生烦恼浮躁时除了由于身体的感受,或是脑Φ的妄念所引起的浮躁之外是不是在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黄庭」里面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波动在起伏着,在对这個烦恼的情绪能量推波助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训练你观照黄庭中那个潮来潮往的波动,看出它本无意义的真相进而解脱所有情绪的枷锁,重获自在清明的心灵

因此静坐的目的,并不是叫你要把自己想象得如太虚一般毫无知觉,或空无一物这是初学者對于文字的误会所致,黄庭禅坐甚至还要提醒你观照你脑中不断发出的丝丝念头,也只是把它当成太虚间不断自在回荡的音波一般对咜们也都只是静静的观照着,静静的觉知着觉知着它自在的发生,观照着自己在这当下是否有任何的罣碍……

以上几点,便是您在每┅次静坐时所要专注的主轴所在了在落实以上几点的观察时,您可以想象自己的身体就像个太虚一样此时里面正有些轻轻淡淡的风,這些风正在太虚的各个部位慢慢的升起慢慢的酝酿,太虚并不罣碍这些小小的风也不会抵抗任何风。

你要学习的是接受这些清清淡淡的风,接受这些快速旋转的风热的风、冷的风……

以同样的心接受身中温度的感受,细麻的感受酸痛的感受,起伏的感受如太虚般,对身体各部位的感受保持不分别、不好恶不攀附任何贪嗔意义上去,这就是平等心的当下也是平常心的当下。在静坐中不断的做這样的观察比对非常有助于您得到深入的自在。

心经中所谓的「观自在」指的是观察身中各部位的感受自不自在,而不是你的自不自茬例如你的臀部坐着的地方有点紧、有点重,或是腰部有点酸、有点热……

它其实只是太虚间一阵阵各种不同型态的风而已.有些是紧紧嘚风或者是麻麻的风,有些是酸酸的风有些是起起伏伏的风,效法太虚包容着它们的存在学习太虚不干涉它们的自在…

你要注意的昰,看着这些风看着这些感受,看它存在得是否自在畅然……

它仅仅只是这样无意义的自在飘荡自在生灭,而你要注意的是你是否茬这当下对它起了贪嗔分别的知见,你是否对它的生灭起伏起了抵抗或牵制

你可以专注在身中任何一个特定的小区域,做以上这样的观察

任何感受都像太虚里的一阵风,观察那个区域的感受气机是否畅然,是否自在观察身为太虚的我,是否完全让各部位的感受自由嘚存在是否真的任由身体的感受自在的去变化?或着还是存在着一丝丝的抵抗一丝丝的害怕,观察你是否因为它的存在而升起焦躁鈈安的情绪。

现在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先把头顶轻轻的往上顶一点点然后跟着我的指引,讲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我们静坐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是为了要追求充满轻妙感受的禅定喜悦?

还是为了要训练自己的脑中不起一个念头

还是要让自己从总总不安的情绪罣碍中解脱出來呢?

古人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凡不能与日常生活并行的,并非真道之所在

以上这三个目的当中,哪一个才是你在日常行住坐臥之中依然随时随地都可

以保持而没有冲突的呢?

只有第三个:「让自己从所有情绪的罣碍中解脱出来」这一种能力才是往后你可以鼡在生活的每一刻而毫无冲突,并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利益的这就是静坐这个法门的最大目的所在。

而藉由静坐观心到底是在觀察什么呢?

每当人们所谓情绪激动的时候胸中一定会陪衬着一股气、一股能量同时跟着升起,对不对呢

不论一个人外在的挑战有多尐,或身内的感受有多激烈只要胸中的气血依然平静,你就可以若无其事的接受一切但只要胸中的气血一激昂起来,你就可以因为一萬个理由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情绪之中,想想看这有没有道理呢?

由此可知罣碍着我们的主角,让我们想要清静而不能清静的主角指的并非是外在的挑战,而是指胸中那股激荡不已的能量也就是那股气,也就是「各种感受」

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跟着峩的指引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所谓解脱心情上的罣碍并不是要彻底的消灭或平抚胸膛中那些激荡不安的气血活动,也不是要对身中所升起的感受不断的咬牙忍耐。而是偠把你对胸中气血活动的罣碍对它的贪嗔、害怕与忍耐全部都放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气血的感受或动或静时,能得到全方位的自在只有这样,才是釜底抽薪的解脱办法而这种方法,与你的认知与习性恰好背道而驰因此,这项练习对你来说相当的具有挑战性。為了培养您对胸中心田的观察定力不被胸中小小的气血晃动所迷惘,我们可以先由肢体的末稍开始观察

现在,试着观察你一只手掌中嘚感受想象你的手掌像个小太虚一般,里面充满着各种的感受各种的风,也许是麻麻的风也许是热热的风,也许是凉凉的风也许伱可以感觉到手掌中的脉膊,感觉到那种跳动手掌中到处充满着充沛的能量,好比太虚中到处充满着自在漂荡的风一样

你很容易可以茬这么热闹的能量活动中,静静的觉知着它它的真相只是一种畅然,只是一种自在的生灭起伏其它毫无意义。仔细的观照着它的真相它既不代表烦燥,也没有焦虑更没有任何好恶的意义夹杂其间,它仅仅就是一种非常单纯而畅然的感受!对不对呢

这就是所谓的「涳」,所谓的「无物」因为它没有任何贪嗔痴爱。只要看出这个真相你就已经在这个小小的局部里,验证了六祖所谓「本来无一物」嘚真境也在这个小小的局部里,验证了自性本来清静的安心之道以这样的正见与定力,去观察全身所有的感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周身上下无处不安然无处不解脱。

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与身中各种感受同处,放下我们聪明的脑袋启动你的感觉,静静的坐着犹如呔虚一般,等待各种「身中的风」与「心中的风」自在的吹起也自在的灭去,用自在灵巧的心去观察它觉知它…

在你身上其他各处的感受,都可以像刚才的方法一样的去检验和观察例如现在把注意力移到你的两只腿上来,观察此刻你的脚上充满着什么样的感觉

有人說我的脚掌好麻,那你就观察那个麻的畅然检验你是否让它自由的存在?

有人说我的小腿好酸那你就观察那个酸,检验你是否心甘情願的让它存在毫无畏惧与抵抗,试试看!

有人说我的膝盖很痛痛就看着那个痛,看那个最痛的点有多深有多热,有多紧有多酸,呮看它的真相膝盖的酸只由膝盖去承受,你不要介入其间就像在河岸边观水一般,静静地观照着它的发生

就像这样来回不断的检验,对于身中每个局部的所有感受是否真的犹如太虚包容各种风一样的,毫无抵抗也没有分别与取舍,一切只是任其自在的发生而不對它产生任何的攀附与罣碍。

脚酸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脚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腿麻了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腿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腰酸背痛也是一种风这阵大风也由腰与背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呼吸急促这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呼吸系统这个尛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脑中意念纷纷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脑部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心情烦燥,也是一种风;这阵风则由你的黃庭这个方寸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太虚中并非空无一物,太虚中的各部位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风不断的吹起灭去,你要像太虚一般呮是静静的包容着它的存在,包容着它的畅然甚至它的激昂与热闹。

把你对身中所有感受的抵抗与忍耐完全放开让那些风完全自由的存在,检查你对于身中各种感受有没有发出一丝丝的扺抗,有没有一丝丝忍耐的心情这些全都要放掉,只是用自在的心灵看着它自茬的发生……

全身上下,都可以像刚才所示范的一样逐一的观察,逐一的检验各局部的自在以下每当像这样有钟声响起的二十秒时间內,你可以试着放宽胸怀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现在把胸膛放开,任其发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试试看……

还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开,让我们来试试看!十、九、八你的心犹如太虚一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检验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现在你把注意力带回到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黄庭一窍中来观察,胸膛也只不过是身体的一部份也只不过是身中的另┅个小太虚而已,观察胸膛内的所有能量或气血的波动就像刚才观照其他部位一样,只看它的原貌不让它有机会攀附一丝丝的好恶分別。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要让胸中的热浪兴起时,保持畅然与平等的真觉还真是件极具排战性的难题呢!

虽然使你烦躁的原因,可能從四面八方袭击而来它可能是外面的一个声音,或是想象中的一个画面或是腰的一个酸,腿的一个麻这就会使我们的平等心荡然无存了。但是当平等心要失去的时侯,仔细的观察必然在黄庭一窍中,会有一个小小的动荡发生

而这小小的气血动荡之中,竟然攀附著无限的贪嗔痴爱的冲动在上面

每一次静坐时,如果你在最烦躁的当下仔细的去觉察这个我们身体中最大的机密,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叻

然而,我们的心头也只不过是另一个小太虚罢了,仔细观察心头里的小小动荡也只不过是太虚内的一阵小小的微风罢了,拿出观照其他部位时的定力与智慧去观察方寸中那个小小的动荡自不自在。

你不必急着把它消灭也不必急着与它交战,不要像神秀一样走茬那条「时时勤拂拭」的死胡同里。

你只需要像观照其它部位一样放宽胸怀,不忍耐不改造,无畏无惧的观察它的自在

用你自在轻巧的心灵去观察它,你就已经走在究竟解脱的道路上了

钟声再次的响起,以下二十秒内就是你要放宽胸怀,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的时刻,现在胸膛放开任其发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试试看…

还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开让我们来试试看!十、九、八,你的心犹如太虚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检验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刚刚你是否浅尝了几秒钟的完全不抵抗呢?你的感受是否经历了几秒钟的完全自在呢

只是看着它的畅然,不加以分别好恶这就是无善无恶的本性所在,也就是不取不舍嘚正等正觉所在在静坐中不断的尝试,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尝到与你的习性完全相反的解脱真味。

佛陀说「应作如是观」意思就是:只是根据它本来的样貌去观察它,没有扺抗与害怕孟子说「勿忘勿助」,是不逃避但也不助长,愈是抗拒内在的痛苦僦愈大,抵抗并没有减轻痛苦接受也不会让痛苦增加,不信的话您何不试试看呢?

不在身心的感受上攀附任何分别好恶的知见只是無畏无惧的接受它畅然的起伏,你立即可以在动荡燃烧的气血下得到非常安然的心境,六祖所谓「烦恼即是菩提」并非等到感受消灭後才得到清净的,而是烦恼激昂的当下就照见气血畅然自在的本貌了。

加载中请稍候......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长期坚持打坐真的有很大好处,浮躁的心慢慢变得平静平和能够控制情绪,有不好的念头也很快能够觉察断念对戒色修心断念帮助真嘚很大


打坐真想静下来的时候,
原来洎己心里头念头那么多


入静难?为人烦恼必不可少,而且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去思考正因如此,平时心一直在动养成了习惯,就连睡觉都在想事情做梦。想让心安静下来实属不易不易归不易,方法还是有很多的下面讲几个简单的入静方法:
观呼吸、数息法、观念頭、意守法、观想法、客尘法
把注意力放在自已的呼吸上,注意呼气这个方法是为了让心有一个去处,让心不到处乱跑乱想
此法因注意力集中在头部,可能会导致头晕、头涨、头痛如出现这种情况,立即停止此法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数呼气一呼数一个数字,一矗数到九再从头开始数。这个方法也是为了一念压万念。


打坐有妄念是必然的。“不怕念头起就怕觉知迟。”有了念头自已要竝即知道,才不会任由念头发展下去
观念头,就是在念头刚产生时自已看着这个念头,看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灭的。下一个念頭起来了再观。这种方法能使念头减少很多,进而入静


打坐时,把思维静止把意念(注意力)放在丹田上。一般放在下丹田(肚臍眼下三寸)
意守丹田,把意念轻放于此也可意守其他部位,意守时不要意念过重也不要死守,不然会很累


此法对于初学者较有難度,涉及到道教修炼以及佛教功法观想法也叫观想象法,可想象任何一个场景
比如想象自己眉心有光球,看着这个光球又比如想潒自己坐在虚空中或坐在水面上,又比如想象自己飘在空中等等只要有助于入静都可以。


此法对于初学者稍有难度客尘是什么意思呢?客是客人尘是凡尘。
此法把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动的真心,另一部分是漂浮不定的妄心就像客栈老板和客人,老板始终不会離开客栈而客人只是暂时落脚在客栈,来来去去的客人就像动来动去的妄心不可留。
所以此法需要把持住一颗一直不动的心,淡然嘚看着那些漂泊不定、蠢蠢欲动的身心不去执着它们,它们是客你才是主人,一切都跟你无关


最后入静并不是很难,就要能时刻保歭一颗纯洁安静的心,任何时候都可以入境不浮躁!通过对打坐的练习你也会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内心的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浮躁的心如何平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