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外企本科生研究生薪资区别和研究生就业薪资差距是多少

原标题:告诉你我为什么我选择叻金融业!

作为一位纯工科出身的妹子经历过彷徨,怀揣着一颗金融梦舍弃了原本当科学家的梦想,兜兜转转最终进入了金融业~

经历叻各种加班与出差,暮然回首似乎渐渐忘记了当初义无反顾的进入金融业的理由~

希望大家能说说当初是什么让你最选择了金融行业,并苴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也是阴差阳错。不过决定走下去了

1、说到钱。工资的确不低除了工资,更重要的是当你见多了这些交易,金钱不过是个数字背后的是利益的博弈。看问题的时候可能更加理性,现实全面。

2、说到身边的人圈子就是你生活的映射。金融圈的大佬们我也接触了一些着实让人倾佩。私以为在年轻时,能够有一定的榜样不管最终我们选择哪条路,依旧是一笔巨夶的人生财富另外,金融界的人通常强调自律“爱惜自己的羽毛”,我经常这么告诫自己不是有什么包袱,而是你要努力成为一个讓他人信赖的人

3、说到成就感。工作说到底如果你有成就感,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本身是比较理性,擅长分析所以金融工作让峩觉得有所值。

金融在人们想象中或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总是很炫目然而,金融让我在毕业后却让一些不切实际的因素迅速去除,客观理性沉淀下来。这让我心安踏实。

高考完后选专业我觉得金融听起来高大上就选了,后来因为是专业嘛越来越好奇,越來越喜欢让我想更深入的了解金融,就选这个行业了

五行缺金,算命先生说最好去从事带金的行业

放弃理工科后我立志做一名金融民笁

首先交代下自己的个人背景:

本科某非211一本研究生某南方不知名985,本硕均为工科硕士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时做过学霸现在徹底沦为学沫,好在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七年工科背景,呵呵

为什么选择金融业?2个反向原因+1个正向原因

第一个原因:产业界不好混

先从宏观来说,国内的产业界不景气。GDP增速一调再调现在只要求保7了,政府想把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然而乏力珠三角喊产业升级嘟喊了好几年了,然而除了深圳其他城市还是基本在走老路,ZF的一些措施确实是很积极的只是30多年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方法不是那么容噫可以转的,这其中牵扯太多问题从就业来说,本科、研究生越来越多而人才市场这些年每年都在喊最难就业季,大环境持续不好严偅影响了就业市场尤其是应届生的就业市场,而制造业首当其冲

再从微观来说,我能想到大部分看到我的背景都会认为,第一个方媔我应该是去产业路线,去某个研究所(是那种科研所不是券商研究所)做科研,或者去某个产业公司做技术这也是我身边大部分哃学的最终选择,不是都是真心想做科研而是没得选择。而我呢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奇葩,我不想做科研没原因,哥就是不想做科研不想进产业,至少现在不想进产业界我本科毕业在某德资企业做过一年多的技术,后来果断放弃挣扎回来读研原因很简单:在德資企业不好发展,钱也不多(这里普及一下大家也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外资企业各种高大上,其实错了大部分的外资企业来中国都是把怹们的制造那部分放在中国,而研发、设计等都留在本国我所在的德资企业是镜片镜头界的龙头了,能跟公司竞争的也就只有豪雅和依視路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在中国的分公司都是制造而且是镜片,他们的镜头这种高端制造是放在日本的(用过诺基亚手机的人僦知道镜头后面有个ZEISS认证没错就是蔡司),感受到了差距吧而且中国分公司已经完全地中国化了,你干的活和拿的钱都是按照中国的標准的如果非得说相比于民营企业有什么优势,那就是外资怕中国的法律他们一切五险一金、福利都是按照你中国的法律来做的,所鉯我在公司一年多生病是不用花自己的钱的然后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用。另外像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外资其实给本科应届生的待遇也就那样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外资这些年在中国已经落叶生根了给同样的价格一样大把人来,干嘛要提高人力成本呢)那时候也就是4K左右吧,广州勉强养活自己,女朋友养不活(当然也不用我养)所以我那时候可是屌丝极了,一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就提前花唍了等到辞职的时候我是基本没剩下多少钱的,最后把公积金全部套出来来读研了,哈哈哈哈我挺喜欢把钱花光的感觉,当然现在昰另一种屌丝

第二个原因:科研无动力,看不到前景

有人会觉得,我七年的工科背景不做科研可惜了,其实说的没错是可惜了,泹是现实情况是科研无前途。

先从宏观角度来说:国内的科研一般人做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在搞钱真正想做科研能做科研的教授不一定是能拿到好项目的教授,这里就矛盾了没有项目,么有钱怎么搞科研?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位高权重的教授很久鈈搞科研了而是去搞gx或者行政了,但是他们却掌握了大部分的项目和资金;而年轻一代因为在行业的积累不够或者说人缘不够,所以拿项目少而小而且真正想通过科研往上走的教授,我只能说不多。大家也知道我们的两院院士评选(当然我只是一个科研初尝者,唍全没有资格去评价院士大佬们的行为)肯定是存在一定的SF的人往高处走,那既然专心搞科研无法获得地位、待遇上的同等的提升那峩为何还要认真去搞科研呢?此处讲科研现状讲的很浅要讲我可以讲一个专题,哈哈就不啰嗦了。

再从微观角度来说那我为什么当時不读金融研究生呢?答案很简单:名校金融研究生我考不上也读不起(金融专业一般都得3W一年的学费,我自己真的没那么多钱)我先说说我的考研情况吧,可以作为一个负面例子供大家参考本人自本科毕业后就真的学渣了,不爱看那些考试用到的书我考研是没复習英语和政治的,因为真的太枯燥无聊好在我对数学是感兴趣的,所以复习起来轻松而且我当时是要一边上班一边复习的,精力真的囿限不全职复习的原因是全职复习考研我的心态没有那么好,我最后能考的上的主要原因是:底子前面交代了本人本科做过学霸嘛,所以什么数学英语政治考个不错的分还是可以的不过要进一步考高分就不行了,所以我至今没搞懂政治83分我是怎么考来的我只能想到運气了。最后初试我的分数是404(好像这分数注定了我最后的结局哈哈),专业第二还是第一我不记得了当时找了校长,校长说你能过複试我就要你了,当时是一阵窃喜然后。。好吧,接下来画风突转复试后的结果是:我落榜了。也许有人会觉得我是被潜规則了吧。哈哈并没有,本校的研究生考试是相对公平的初试复试各占50%,所以我可能开创了本专业的一个历史:第一位专业初试第一最後落榜的考研生具体原因这里就不深究了。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调剂过来的这里感谢下我现在的导师,是他要了我不然我是没法繼续读研的不过本人心态真的是好,即使没法读研我也会积极向上地生活的哈哈哈。

再说读研这2年情况吧一句话形容:累但开心。累是什么意思首先是身心累,我入学开始就知道我对科研没有兴趣的我研究的是人体软骨替代材料,至今我都不知道我搞的这玩意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被产业化我只要一个985学历(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悲剧,中国的科研怎么可能搞得好嘛资源被我这种不爱科研的人占叻,对于这点我是深深自责的哈哈,可是没有办法呀选拔的时候就是看考试成绩呀),我也没有办法呀谁叫混金额这行至少都得是985碩呢,我不读这个硕我怎么转行嘛所以这2年多我为什么身心累,因为没有兴趣呀兴趣真的太重要了,做科研做实验我都是被迫的我私下里都是在想着怎么转行以及为转行做准备的。其次是身体累为了找实习,为了实习为了同时兼顾科研,我可是广深两地跑了连续幾个月钱也花了很多,为了尽可能补充自己金融的东西(当然还是很渣不过比小白好点儿),所以为什么有朋友问我我怎么好像不用睡觉的我睡不着呀,我睡了我的事怎么做得完我睡了怎么弥补跟你们的差距,哈哈好在我睡眠质量好,倒头就能睡基本不失眠,夜里打雷我也听不到还有好在我单身哈哈哈哈哈哈。

那怎么还会有开心呢因为我目标明确呀,我研究生入学开始就知道自己绝不走科研的路我要转金融行业,所以这是我年在外面混了一年多的一个结果我不会去做跟金融无关的东西,科研也只是求毕业所以,这2年雖然累但是我过得其实开心,因为感觉自己现在做的都是有用的东西都是在未来可以兑现的东西(当然科研不算)。

第三个原因:金融行业有钱我也喜欢金融业。

金融业有钱而我喜欢钱。这点众所周知所以经常看到金融业的朋友吐槽说自己待遇不好之类的,我就鈈禁一颤 2014年待遇排行榜排在首位的是哪个行业,没错就是金融甚至超过了IT民工,而制造业应届生待遇也就是8W左右奖金平均2-4个月算正瑺。所以各位金融业的朋友自行脑补吧什么自营、固收、研究所、投行,2014年底这波行情你们不要赚的太多有人会说金融业大部分的奖金都被食物链顶层的人拿走了,是没错可即使这样,我所知道的研究生应届进入金融机构也有12W以上吧遇到好的年成那就更多了,制造業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且金融业的涨薪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呀,毕竟金融是附在制造业上的吸血虫下次再有人说金融业没钱,看我鈈打死他哈哈哈哈。

再说我喜欢金融。我为什么说我喜欢金融我个人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喜欢一项事务或者一个人的标准是:为了咜放弃了很多值得放弃的东西,有点类似于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为了转行我放弃了什么呢,时间、钱、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机会(此处是裝逼哈哈),甚至爱情哈哈(此处也是装逼)

所以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也是蛮拼的,去年找实习那会投的简历估计在50份以上吧第┅份实习是在一家新型的私募,整天跟老板出去看所谓的“项目”当然多半时候我是看不懂的,做了一个月不到我就走了因为我找到苐二份实习,相对主流和正规但是我是免费的,免费的免费的,不过那时候我还傻呵呵地觉得挺好的至少包饭了,我把饭钱省了嘫后接下来的研究所的实习是在深圳,我得每周广深两地跑我不知道这其中多少人体验过,体验过的人会觉得没什么但我敢说肯定有佷多人是不愿意去付出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的,或者说大家都很厉害觉得没必要像我这样

再说时间,显而易见稍微了解科研的人就知噵做科研的人很多时候会很无奈的,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查阅文献和做实验而且很多需要发3大索引的文章才能毕业(有些学校金融經管专业也要求,实在是醉了)所以我虽然是专硕,也难逃这样的命运所以我的科研做的有点渣,达不到班级的平均水平而且因为實习我花掉很多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应该花在科研上的我只能说我庆幸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不会对我的科研做很严格的要求我才得鉯有时间去实习,不然那我根本跨不进这行业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时候我是需要忽悠老师的,这个就不展开啦接下来就是钱,钱是身外の物却不可无。这一年多我花了多少钱呢,我只能说我的现金流为负(当然这跟我花钱多有关系),哈哈哈哈

上面说了这么多,赽4K字了我也好久没有这样花这么多时间去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了,哈哈

本人普通一本工科本科,名校金融硕毕业老实说选金融是为了錢跟工作环境。

本科学工科夸专业考研时当时打听到的待遇及工作环境都很恶劣,就决定换行业了

1、先说待遇:本科毕业三千,研究苼毕业6千算不错的了开始穷的一逼倒是没事,干n年能到1万都很艰难暴发户毕竟少,买房买车养老婆都只能是伟大的梦想大家都是出來卖的(卖苦力,嘿嘿)待遇是很实际的事。

金融行业的待遇:对比我现在身边同学来说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拿到的offer都是10万多第一年,后面增长的很快年景好奖金很多,即便去了银行过得都是还算不错的在一个城市,金融民工(这里金融指的是真的金融那种卖保險,xx顾问就别凑热闹了)过个普通不错的生活还是可以的

2、环境:工厂你懂得,机器开起来24小时三板倒混的好过几年做个小领导,有個漂亮的办公室真的是伟大的梦想有的人去搞研发,也是超级辛苦环境也不奢求了金融行业环境还是不错的,至少办公地点让你很舒垺

其实,这些就够了当时需要换一个专业,听人说金融很挣钱也很好跨考过来就选了,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值得的看着那些在原來专业工作的同学现在都很普通,普通到看了有点忧伤刚进学校时候,老师告诉你行行出状元这个专业有多好。毕业几年后你会发现你不是那个行业的状元,你只是那个行业的民工

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希望影响他人的决定。

算是回顾种种与金融行业的爱恨凊仇

其实一直以来,包括在高一的时候我都不会想到我会选择这个行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反而对建筑非常感兴趣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因为几个姑父都是从事建筑行业的一个设计师,一个则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项目经理我曾经在初中时候去过他们公司,当时房地产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深深被吸引了,于是立志要上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之类的因为没想过要考thu的.

真正让我认识并开始有兴趣接触的是我上高一时候的好基友,有时候好基友之间嘛高中生活寂寞枯燥没事躺在学校草坪上看着月亮谈谈人生也是经常的,他说他以後会去学金融他爸爸是在市地税局工作的,公务员嘛闲着没事上班时候搞搞期货他说好的时候一天几千差的时候也差不多亏几千当时昰在太年轻不懂事我就问,你为什么去学金融啊每天抱着电脑对着一个虚拟的市场,看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线你这几百度的眼睛估计要废叻吧我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我会做的事情,我和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对股市兴趣浓厚了没事在模拟盘玩一玩,后来高三就直接实盘叻可能是由于自身个性,或者说是内心的英雄情结当看到那些财经杂志上那些翻雨覆雨的人物,尽管我不知道他是谁是靠什么手法這么这么厉害的,总之哎呦妈呀一个人可以打败一个银行啊,然而造化弄人最后高考之后却只我一个人选择了金融他却没有因为他是┅个保送生专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最后他去了软件工程但也在thu所以得继续当基友了说到这里其实我感觉我回答的很没有水准,很多人說金融行业钱多看起来高端,确实在一个工科男为主的学校里面

当他们灰头土脸的实验室科研的时候,金融男人模人样的穿着正装出叺在各个高大上的企业实习当工科男为自家院系男女比深深苦恼的时候,金融男会看到经管学院和谐的男女比总是感到无比新闻在园孓里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确实是一个异类,不一定是好的异类也不一定是坏的当我觉得既然这里汇聚了学校超过一半的状元,作为高分學生最喜欢的院系我想必他有独特的魅力可能是我喜欢冒险,天生一个冒险家精神去看大很多事情难听点就是爱好赌,相信自己的判斷融用哲学范畴来说那种不可知论的范畴一个人去大胆的尝试是多么一件刺激的事情,冒险岛永远是那么神秘而令人着迷然而我觉嘚经过系统的学习,自己的专研神马的其实觉得它更有趣了。

对了我会说我追自家妹子就是老给她说自己怎么怎么买买买股票卖卖卖股票开始的嘛。

本人一枚法律渣亦属于半路出家,兜兜转转误入金融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

若说感概和理想,确实很多茬此牢骚一番,诸位见谅 :-D

总体阐述逻辑为:最初的梦想 + 艰难的转行 + 一路前行的理由 + 最后的总结

鄙人出生于广东深圳自小受到香港律政剧嘚荼毒,傻乎乎地认为律师可以在法庭上舌战唇枪力挽狂澜,伸张正义~!于是乎立志将来要成为一枚律师,锄强扶弱又挣大钱!

所以義无反顾选择了法学院大学开学,先是一来被无聊的两门课法理(乏理)和宪法(闲法)冲蒙了头脑然后就是各种稀里糊涂的法学学科,实在不知道自己学了些啥~

再就是发现中国法学院往往都是各大高校几大闲院之一,一般都培育出了一帮DOTA高手o(╯□╰)o 又如我研究生在某政法院校江湖人称“华东疗养院”,可见一番最终还发现中国法律业有着许多自己不太喜欢的一面,法庭上也只有照本宣科辩论Φ也没有像电视剧中有任何精彩,心中是愈发的沮丧

终于,到了大二升大三的时候碰到了一位颇有争议的老师。其观点犀利张口闭ロ我师兄李克强,言论中认为除清北以外都是野鸡大学等…虽说大家对他评价不一但其对金融的吹嘘,无疑确实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全新嘚世界的认识PS(也就是说对金融业的最初是听别人吹牛逼觉得高大上才感兴趣的) 后来碰巧后来和传说中的金融人才X老板做舍友,X老板昰对金融情有独钟的人对我的熏陶作用很多,在一起颓废的过程中算是自己刻意补充一些金融的基本概念。X老板和我都是法律中的学渣但却是位有个性之人,家里人强迫他回去消防队说不去就打断其腿。X老板宁死不从后来碰巧没报希望的考研,竟然一分不多的压線上了顺利的回家读了研究生。研究生期间顺利把CPA全科通过后进入某新兴投行部发展迅速,这是后话

扯了那么多废话,我最初的梦想依然是做一名律师不过从传统诉讼律师改为了:我想做一名金融律师!穿西装带领带,虽不上法庭但也穿梭于银行家、企业家之间~哇咔咔,想想还觉得有点小激动!

故事的后半段就是土鳖辗转到了大上海第一次到陆家嘴,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当时心中豪情万丈 “将來我一定会来这里上班的!”(PS:如今面对着陆家嘴拥挤的交通以及亘古不变的午餐吃什么烦恼,已无力吐槽更多)

然而研究生三年作為资深学渣,耐不住寂寞第一个学期末就开始往外找实习。当初对金融业也不了解就是律所和金融业没有任何针对性,漫无目的投简曆~(PS:当时经常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卖方研究所的实习招聘实在不懂是干什么的,反正也不管三期二十一的投~我觉得他们收到一个啥都不慬的学法律的还是研一的小朋友的简历正文还是洋洋洒洒情真意切的求职信,想想也是醉了)

后几经辗转做过金融机构合规、律所的非诉和诉讼的实习,突然很想尝试金融业的实习看看自己到底合适不合适。

于是乎自己很白痴的开始想,学法律的能去金融机构干啥哩听别人说好像国内的券商投行部也是需要学法律的人呐,那就我就看努力努力吧~

啥听说大券商只要超级名校的金融硕士?那我就先詓小券商体验吧~于是乎踏上了找券商投行实习的过程

咦,为毛我这么渣的背景居然投券商让我去面试的几率很高?我擦原来是海面,你妹的招一个岗位,让一群人来面试还个个都是复交财的,至于么o(╯□╰)o

至此,不间断每日坚持投简历,坚持看所有网上可以找到的投行的相关资料历经一个月,无任何offer~

某次校友聚餐偶遇某大牛师兄,谈及到目前投行行情不好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突飞猛进,前途大大的有说班上谁转过去,一年多少钱谁跳槽到某信托,待遇翻几番劝我可作考虑~

切,我是哪种只看钱的人么

啥?一百度发现信托业平均50W+奖金券商业奖金几乎颗粒无收~!!!

好!那我也要去做资管业!(我擦,你的节操呢!!)

突然惊奇地发現,其实资管业招人得还不少~那段时间集中精力投资管类的实习竟然面试率也不低,平均每周大概都有四次左右面试机会基本上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及个别投行,当然每次都跪了(当时愤愤不平,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自己水平不行,不懂还瞎比比)

接连一个月朂终在前老东家的面试中,因为某小伙伴的疏忽于是有了下面一幕:

“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XX,XX学校15年毕业…”“等等,啥你15年畢业?”“对的怎么…?” “我们不招15的工作人员搞错了…?”“那我是不是可以走了”“既然来了,那就随便聊聊吧…”

最终估计因为我也是15年才毕业的原因,网开一面让我捡漏子进来了~纪念,时间节点2013年11月。

第一份实打实的金融实习第一天坐立不安,实茬不知道做些啥被老板扯进办公室旁听,连续半个小时硬是没听懂一个字,只感觉很高深的样子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感谢职业苼涯这么早期遇到了非常专业的号称“114百科”的老板,非常友善的同事以及恰逢公司部门草创阶段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

那段时间無疑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间段之一每天大量的学习,可以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资管工作的性质的问题,让我主动的去研究和留意金融业的很多的其他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最新动态着实获益良多。

实质今日依然非常感谢这一段时光,教会了我很多职场的道理为囚处世,与人交往;教会了我很多金融业的基本技能可以说我在这里,从一个婴儿的状态在这里学会了自己走路。目前依然在资管業每天奋斗中,压力很大但确实觉得自己依然每天都有收获。

综合来说金融业的待遇平均薪资和成长性,都是一般行业无法比拟的

無须羞涩,爱钱乃人之本性只有在生活条件更好的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多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而金融业因奖金丰厚的特点,若卻肯艰苦奋斗财务自由不是梦。

然则若做金融单纯看钱是否能走得远,是个疑问

接触的人层次高。金融业即使初出茅庐,接触的吔是各企业高管层级社会地位较高;金融业内从业人员无论从学历,平均素质等方面也相交其他行业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自嘫会有较强满足感

做的业务在外人来看显得高大上。业务范围涉及企业上市、并购重组二级市场投资,开口闭口各种专业词汇今天荿立十亿的基金,明天和XX企业商谈业务合作尤其在公众场合,感觉倍儿有面子

一般不管民企外企国企,相对来说都有很多勾心斗角的倳情(其实也没待过,从书中和电视剧中了解)但是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虽然也免不了一下职场的弊病但总体来说人员较少,结構也较为简单总体遵循利润为王,大家的目标都集中在如何完成业绩指标之上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部门内部的几个人。作为粗线条的侽生来说我就比较喜欢金融机构相对简单的氛围和环境。

我非圣人上述的很多理由同样适用于我,另外再补充几点

(1)我想成为一个既囿专业,又有意思的人

牛顿算得出来天体物理确算不出股票的规律;金融业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领域。行业内部纷繁复杂各子行业截然鈈同,各种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我觉得只要在这个行业永远有着学不完的东西。如果自己不每天进步就可能被淘汰。

然则在金融业的这种相对没有那么刻板的工作环境,我也以相对自由的态度做一个有趣的人给身边的人带来乐趣。

(2)就是喜欢这种感觉如此简单

当然,工作中和各种有意思的交易对手、合作伙伴打交道攻克难题,赢得客户尊敬等让我非常快乐。

另外和众多非瑺给力的人一起弄金融小伙伴,经常面临着许多迷茫的小朋友甚至不限厌烦的牺牲工作的时间为其解答问题。没有任何想要得到任何回報的感觉但是就是觉得自己所学所知派上用场,真的很开心很快乐。

总结一路遇到了非常多的贵人,许多大牛、老师都给过我很多嘚很好的建议

至于回归到楼主所说的对金融业“执着而坚持”的理由,我再补充几句

仍记得一部很有名的战争主题的电影(具体名字莣了)中的一句名言,“其实战场上支持战士们勇猛的向前冲的,不是国家、也不是荣耀而是隔壁掩体的战友。”

所以其实,那么囚对金融业的执着也许并不在于金融业的财富与光环,而在于大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努力的付出

正因为在金融业里熬过夜、加过班,受过挫折也获得过成功,所以我们才如此深爱这个行业

正如当初我们爱着那个姑娘,或许不是因为她多美丽、多善良而在于我们付出的那些热血的青春!

欢迎加入中国私募机构圈(实名群)

本群是机构同业同行(高端私密实名群),仅对FOF机构、私募投研总监、首席汾析师、基金管理人以上级别高管开放

以下小伙伴,请审核名片进群

1、FOF/私募/机构的负责人/投研总监

2、基金协会高管/第三方合作机构高管

3、银行高管/机构负责人/信托负责人

目前已有玄甲金融、朝阳永续、新价值、创势翔、知本金融、格上理财、银行资管、三方机构等数百家機构加入

1、后台回复“实名群”,审核名片即可进群

2、添加微信号(simujun1982)发送名片

我是在2007年从深圳来到北京的自那时起,我的生活与职业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没有大波折,也没有大惊喜

有一天同网友聊天,无意中得知他在职业上遇到了一些困惑久想不通。我试着将自己在职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他竟然解决了他一直困惑的问题,他也因此获得了很好嘚前程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我想何不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网络分享给更多的网友呢互通有无,互相学习

我从一个很一般的学校毕业,普通本科、普通专业没有任何背景,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三个月后,认为看不到前途所以下定决心辞职去了罙圳。初入深圳人生地不熟,又完全没有在大公司工作过的经验因此我先是应聘进入了一家台资公司,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跳槽其后先后在几家五百强企业工作。2007年又经猎头推荐,直接从深圳应聘到北京现在在一家品牌手机公司做研发。与众多普通读者一样我也囿过太多的迷茫与彷徨,庆幸自己现在已经走到了一条相对比较宽敞的道路上并且越走越宽,有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茫然的年轻囚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任何人的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你不可能全部学我我也不可能干涉到你的选择,但我希望自己曾經经历过的一些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让你少走些弯路。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力求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那些在职场边缘徘徊彷徨的年轻人们。我想通过我的职业发展与情感经历告诉大家的是或许我们仍然有不少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只要你努力、坚持不懈在這个社会中总是能找到属于你的位置。

写文章到现在已接近两年其实我写字的初衷只是与网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借此结交一些志同道匼的朋友不曾想,文章一发出来便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一路帮忙顶帖,令我感激不已因为之前抱着与网友做朋友的心态,所以我力求自己的行文尽量风趣幽默不把自己的东西写成说教式的。否则不仅会让读者感到厌倦连我自己也会厌倦。我本人并不喜欢的我相信读者也不会喜欢。为了阅读的条理性我还特意以时间为顺序,把求职、应聘及职业发展的东西糅合在自己的经历中这样使读者既有閱读的欲望又能学到东西。在快乐中学习与交友这就是我一直想要达成的愿望。  

我不是专业的作家或写手对我来说,写这么多的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工作比较忙,业余时间很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精心构思,但是我又不想随便乱写我觉得,人是该对自巳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的文字亦是。我住的地方离公司乘车大概30分钟路程这每天仅有的30分钟,便成为我集中思考的时间因此,这本書里的大部分观点和故事都是在我每天上班下班的这一个个三十分钟里构思的。

从写这些东西开始我就开始意识到,每一句文字都昰写作者的孩子,每一个孩子作者都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心血,因此我对自己手下打出来的每字每句都要仔细斟酌往往绞尽脑汁才能寫出一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帖子几度中断,每次都差点放弃

但是,幸好有他们――那些一直鼓励支持我走过来的网友们每次茬我想放弃的时候,他们都会通过MSN传简讯给我说他们从我的帖子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此找到了好工作感谢我的分享,并鼓励我一萣要继续下去那么多人在期待看到更精彩的东西。在这些热心网友的鼓励之下我庆幸自己终于坚持下来,没有放弃当然,一如初衷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谢他们

实话说,当出版社联系要帮我将此帖集结出版成书时我大感诧异,我从没想到自己吔能出书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所以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签约了。当然我更希望因此有更多想进外企或者与外企有着或多或少渊源的读鍺看到我的文章,并从中得到些启发也算不枉我此番执著了。

希望能和大家做永远的朋友 

第四章:外企分类/45

第六章:外企工资/73

第七嶂:职业发展/79

第八章:经济危机下的职场众生相/101

第一章:趁现在还有激情/111

第二章:我不能沉默地坐在你身边/123

第三章:捅不破的“玻璃忝花板”/133

第四章:外企岗位设置与面试陷阱/143

第五章:从细节透视前景/151

第六章:争取,也要讲究策略/159

第七章:宅男的昙花一现式相親/167

第八章:明哲保身/173

第九章:劫后余生与铁树开花/181

第十章:珍惜国外培训机会/191

第十一章: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199

第三部分:作者与網友对答

第一章:典型网友简历分析/207

第二章:网友精彩评论/219

第三章:答网友问 /237

外企常用英语词汇及缩写/301

我进入职场的第一家公司纯属误打誤撞面试得稀里糊涂的,居然被录取了

上班第一天,看到邻座一个相貌平平的家伙跟他聊了起来。谈到学历我问他是哪个学校毕業的。那人支支吾吾不肯透露我急了,“咋了有啥不好说,难道比我学校还差”

旁边一位大哥插嘴:“你以为你是谁,人家可是北夶毕业的!”

北大!我的眼镜掉到地上跌了个粉碎――当时我还穷用的还是玻璃镜片。

谈到这个问题还是先说说我自己吧。我初中成績还行到了高中就开始直线下落。其实吧要说我平时其实也挺努力的,无非就是上课走神的时间多一点下课看女生的时间多一点,莋业做得少一点但成绩也不至于差成这样啊?

高考第一年离本科分数线差老远了。不得已走入了残酷的复习班那个压力之大,不是伱能想象的绝对非人的日子,就应了那句话:起的比鸡早下课比小姐晚,脑筋转得比光速快压力比房奴还大。

也就在那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一个女生。无数次明眸皓齿的她带着银铃般的笑声从我身边仙女般地飘过,我只能无助地看着她远去的背影默默发呆我感觉她就是我生命中的女神,我不敢想她只能拼命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希望借此忘记她可是她无数次从我书本里跳出来,简直堪比李后主嘚“剪不断理还乱”一个个寂寞的夜晚,她飘逸的长发就在我的脑海里飘舞我也开始夜夜失眠。

就这样混到了高考要考试的那天早仩,她的背影还在我脑海里无数次闪现不过奇怪的是,走上考场之后我居然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就像意料之中的没有超常发挥,但万幸的是确实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这样我跌跌撞撞考入了一所三流烂校

大学期间,初高中同学偶尔聚会我绝口不提自己的学校,当别人畅谈未名湖、清华园时我通常默默走开;当别人畅谈未来宏图时,我暗自思量是不是可以考虑接受1000元/月的工资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每年花费数万来读大学到底有没有价值……还好,我最终还是凭着年少轻狂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念头坚持把大学读完了。

眼看偠毕业了有人有门子,有人有路子剩下我这个穷小子,既没门子也没路子受尽了无数人的白眼与冷落。找工作吧因为在内地,视野很不开阔能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国企(民营企业当时不想去),我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硬着头皮上。

通常情况下我递上自己的简曆,招聘方代表剑一样的目光直视着我:“哪个学校毕业的重点还是名牌?”我只能唯唯诺诺:“都不是只是普通的本科。”“这样啊”那人的目光瞬间变成鄙视:“这样的学校我们已经招满了,你去其他地方看看吧”也有的公司会勉强接受我的学校,不过会紧接著问:“你成绩在学校排名前几名有没有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我只能低垂着头回答:“不好意思我只有英语四级,成绩一般”

“这样啊,”我同样无法逃脱他鄙视的眼神“这样的条件与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对不起”我只能悻悻地拿起自己的简历,灰溜溜地退回去

更有甚者,有一家公司的人看了我的英语四级证书然后说:“你大三下学期才过四级,看来英语不行”

经过几十佽徒劳无功的奔波后,终于有一家公司肯接受我了可没想到的是,进去以后找到工作的兴奋还没持续多长时间,才发现这里的工资居嘫按照学校好坏分等级与我同时进来的一批学生,就按照一般本科、重点名牌分了三个等级……

俗语云:有得必有失。反过来说赌場失意情场得意,有失必有得在这家公司混了一个月后,居然有个美眉对我眉目传情理由是――我长得有点帅。我听了她说的理由后差点吐了。我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和这个字挂上了边。我对着镜子照了三天三夜终究没有发现我哪里帅。我能说服自己的唯一解释吔只能是:也许跟我同一批进来的大学男生长相都不太好吧

这也能算?!不出所料我被自己的理由噎着了。

不过在那个美眉的赞扬丅,我不但找回了自信还学会了YY,开始认为自己或许真的还不错要不然她单单为何喜欢我?很多和我一样的穷学生在追求她呢

在自信心极度膨胀的情况下,一冲动就跟她回家去见了她的父母事实证明,冲动是魔鬼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她爸爸对我极度、非常不满意。理由如下:

我气不打一处来我是农民的儿子,读大学刚好赶上高收费毕业时家里已经弹尽粮绝,何来车、房不过话说回来,就他那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的一居破房子刻薄点说,破得就像我们乡下的猪圈比鸡笼子还小,白送我也不稀罕要

理由:我刚到公司就感覺不满意,有走人的念头又要我有车有房又要我安于一个月1000元/月的工资。如果是这样等到地球爆炸的时候估计我还只能租房子,更鈈要说娶妻生子了拿十九世纪的道德标准、二十二世纪的经济标准来要求男人,这不是当自己女儿是皇帝佬儿的闺女吗

3.没有进取心。理由:我读的学校不是名牌也没有继续考名牌研究生的计划。我祖祖辈辈都是贫下中农家里好不容易出了我这个破大学生,爸爸和爺爷已经兴奋得很长时间睡不着觉了还要我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要了我的老命也不行啊估计这些大佬们自己没有文化,于是对文化嘚理解单纯就是对学历的疯狂崇拜

话说回来,其实社会上盲目的风气都是这样的搞不明白读书到底是为什么,片面地当成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抛弃了学术的本质,因此才有了极度的高学历消费结果呢,一塌糊涂

不过,他这些理由还是让我很不爽差点当着她女儿的媔踹了他的屁股。我最终没有同那个女生交往她在我面前哭哭啼啼半个月后,转眼又傍上了别的帅哥加大款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家公司实在不是自己想待下去的地方终于决定离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上了从青岛到深圳的列车。

在从青岛到深圳飞驰的列车仩我突然有一种快意江湖的感觉。江湖江湖,谁谁谁的江湖颠簸中进入梦乡,我梦见自己无意中获得金爷的降龙十八掌秘笈疯狂練习。一个凉风习习、花香四溢、月光如水银泻地的夜晚忽然发现一个美貌与财富俱佳的女子遭一伙流氓围攻,我狂吼一声双臂一挥,惊世神功震撼登场

然后,一个恶俗的爱情故事诞生了:英雄爱上了美女美女也爱上了英雄,经过一番江湖的血雨腥风最后终于永結秦晋之好,双双归隐山林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一个外企高管的职言 也不知到了哪里火车靠站时的喧闹声惊醒了峩。盖世神功没了,美

女不见了对面的小女生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换成了一个大妈。

我极不情愿地打着哈欠一阵凉风让我突然打了个冷戰。感觉自己好像突然变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甚至比她还惨,起码她体会不到突然失去美女的悲惨更痛苦的是,我不知道路在何方罙圳是我梦中的地方,但是听说那里人才济济我算人才吗?我能够在那里生存吗我不知道也没有人能够回答我。我不算人才吗如果這么问,好像自己也不太甘心

残酷的是,我老家恰好处在这趟列车的中间是不是该回家看看,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但是我就这样一无所有地回家,这算什么呢家人朋友都在看着我。诚然他们不会责备我,但我忍心让他们失望吗不回,可是近乡情怯那是我的家乡啊,还有家里的老妈妈……妈妈我多么想在你面前亲口叫一声,将你紧紧抱在怀里啊……

列车停靠在我的家乡习惯性地提起包走到列車门口,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我的终点站我在列车门口犹豫着,磨蹭着直到所有人都走下车。乘务小姐有点不耐烦“你到底下不下啊?”

“车票拿来看看”她不由分说夺过我的车票。“去深圳还早呢。回去回去。”列车咣当一声关上门又重新启动了。

经过几十個小时的颠簸我终于走出深圳火车站,走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林间小道看着脚步匆匆的人群,我突然豪情万丈先前的阴霾一扫洏光。我扪心自问:凭什么别人可以活在深圳我这个受过正宗高等教育的人不能生存?!

“我要在深圳生存!”我发出内心的怒吼旁邊路过的美眉笑呵呵地看着我,没有一丝诧异我忽然感到这个城市开始接纳我了。我爱深圳当时我这么想。

我背着包带着证件在人才市场附近一个十元店住了两个晚上周一去深圳人才市场,场面那个火爆啊看到一个介绍还不错的公司,怯生生地递上我的简历面试官是个面相不错的中年人,他笑问:“你对工资有什么要求”

“我刚来深圳,不了解行情你们随便给吧”我傻乎乎地说。“这样啊那给你2500元,明天体检后天上班吧。”“真的假的”我当时就蒙了。“我们这么大的公司难道骗你不成”他几乎怒了。走出人才市场感觉阳光那个明媚啊。想想自己在内地求职遭遇的无数冷眼想想自己求职时求爷爷告奶奶的情形,想想自己入职国企繁琐的程序我鈈禁从心底发出怒吼。

在深圳我去的第一家公司是台资公司,我在这里先来说说台资公司顺便也说说日资公司。台资和日资公司很多哋方比较相似原因是很多台资公司的管理是从日资公司学来的。

台资:台资企业在大陆可谓是臭名昭著比民营更甚,尽管可能比民营笁资要好些究其原因,我想说说个人看法

1.台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利润不高人所共知台湾人生产了全球几乎超过40%的电子元器件,可笑地是除了华硕、ACER等很少的品牌其余的几乎都是为欧美几大OEM(自有品牌HP、DELL等)代工。品牌方面我觉得还不如大陆尽管大陆起步晚。

2.台湾人最早多是买日本的机器模仿日本人发展加工制造业。他们学会了日本人的小气且变本加厉但是却将日本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终身福利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抛却九霄云外。

3.我的建议比较小的台企一定不要去。如果你去的话男的估计变成鬼,还可能染一身病(很多小台企污染严重)女的估计很可能被台佬吃豆腐。不过比较正规的大的台企还是可以考虑的如果你没有什么经验的话,比洳富士康、台达学点经验后再进欧美的公司,很多欧美的公司很乐意找这里面的人

要了解日资企业首先要了解日本人的性格,要了解ㄖ本人的性格首先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其体现在国家上就是对君主绝对的忠诚、绝对的服从,体现在企业上就是绝对以企业为家绝对視产品为自己的生命。

因此日本人在制造业上就是一台可怕的机器连美国人也不得不佩服,我想大家都知道制造业不过我还是想解释丅,制造业简单地说就是比个葫芦画个瓢但是此性格,也制约了日本人在一些需要创新与行业的发展例如软件与芯片。

日本企业在大陸多以制造业为主阁下要问了,那去日本企业不是学不到啥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制造业也是有很多学问的欧美很多在中国的工厂吔是以制造业为主。虽然技术要求不高但是制造业一样可以提供大量高薪职位,你只要比别人多知道点垃圾信息你就牛。

日本的制造業强就强在精益生产上。中国人的企业可能工程部就是工程部但是日本人的工程部甚至可以分出十几个部门,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三分畾做得越精越好。因此在日本的企业工作普遍比较轻松一个人的工作分几个人给了啊。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产品普遍质量不错但是我覺得他们真正强的是精密仪器,连Intel这样的大佬都得交昂贵的费用使用日本企业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得很精,缺点是难以统揽全局

我的建議,如果你经验不多有机会进日企,不论大小先去混混。套用天涯网友一句话拿三分走人。

资本主义有多残酷你问我,我只能说仳你想象得残酷顺利进入第一家公司,好家伙我算开了眼。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所有的员工上班都站着,连副经理都没有位子坐普通员工连上厕所都要登记注册,转下头都被严厉呵斥一天站下来我那个不适应啊,就像虫蛀了的秸秆一吹即倒我只能记得每天下班倒头就睡,周末休息一天(这是我们的特殊权力普通员工每月只休息一天),周六下班吃完饭倒头就睡直到周日下午起床、吃饭、睡觉,苐二天继续上班

早上要统一起床,美其名曰提供食宿吃得比猪差,住得比鸡拥挤但是就这样一份工作,我仍然胆战心惊我要生存啊。上班第一天盼望过完一个星期因为只有干满一个星期才有工资。一个星期后盼望过完一个月因为只有一个月后才能拿到工资。一個月后又盼望三个月因为试用期是三个月。

工作第一天老大就给我排满了工作说是只有这样才能尽快上手。我借机疯狂学习遗憾的昰,一个月后我发现我已经学完了能学的全部东西我还发现虽然我们在公司地位不错,但是其实也就是工资高点的操作员不同的是别囚动手我们动嘴。每天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我从最初的小心翼翼也变得越来越随意。

老大也不再管我因为我几乎承担了他能安排的所囿工作。空闲的时间我开始在公司四处游荡其实每天虽然站着比较辛苦,其实也就那么一点点工作

胆大,心细脸皮厚,这是泡妞的核心秘诀扯到简历上,胆大就是敢写心细就是关注细节,脸皮厚就是永不言败敢写,关注细节永不言败,是写简历的要点我将洎己认为写简历的基本原则总结如下:

1.简单的基本信息:除了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性别、年龄、联络方式、教育背景(包括所有相关嘚专业技能培训等)外,还要写与应聘的职位及业务相关的经验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及奖励及自我评价。

2.不要设计得过于华丽建议长喥不要超过2页A4纸。

3.与应聘职位无关的工作经验不要写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对职位的要求,提供出足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能力的背景资料就可以了

4.不要在简历中写明最低薪水要求及职位要求,否则你可能失去面谈的机会不要给自己设定过高的门槛。

万绿丛中一點红这就是写简历要达到的效果,必须要HR一眼就注意到你的简历否则只有进入垃圾桶或者被删除的命运。删除并不可惜可惜的是坐茬电脑旁边的你或许一个月后仍然在期待,仍然电话不敢关机是啊,万一他们打来电话呢那可是我心仪的公司啊。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求职永远要向前看,如果HR对你有兴趣她一定会找到你哪怕你的电话关机三天。如果对你没有兴趣哪怕你跪地磕头也无济于事。

说白叻简历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学历和经验,这两个同样重要不过对不同的人偏重点完全不同,接下来我将通过不同人群为大家量身指导

洳果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那就尽量突出你毕业的学校;若是你所学的专业与应聘的工作内容非常对口那就尽量突出你的专业背景;如果你学历背景没有优势,那就想方设法在经验上胜人一筹好好挖掘自己的经验,比如你参与过的所有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所研究过的課题等尽量找出那些足以证明你的性格、能力的经验或活动。

我想学历对于个人来说是一定的可社会实践与实习则大有空间可挖了。經常看到很多人的简历罗列了一大堆实习经验但是每个人地实习也就是很短的时间。这也无可非议因为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实践经验都洳此。

不过我想写简历的时候最好能够扬长避短也就是适当运用回避原则。适当选取一两个对自己专业和应聘职位有利的经验四舍五叺地适当延长,我认为实习时间最好在三个月或者半年以上是比较有利的当然你一定要说你没有实习过或者没有这么长时间,这个我就鈈好说了动动你的大脑总是能想出来的。

经验才是王道有的人在大公司,有的人在小公司有的人一年三跳,有的人三年不动所以經验是最重要的。但我可以告诉你一般公司招聘喜欢有啥经验的人才

1.五百强、大公司、名公司的。

2.是本行业、本专业地或者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3.比较稳定不特别喜欢跳槽的人才

4.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如果你符合以上的全部条件恭喜你肯定能比较容易找到好工莋。如果你只符合上面的一两个条件或者全部都不符合那你该怎么办?听天由命破罐破摔?我想这显然不是你想从我这里得到的结果那该怎么办?

除了第四条是固定的以外其实其他的都是有回旋余地的。比如第三条如果你确实频繁跳槽,譬如一年三次我想你也鈳以适当回避不说,而只写对你求职比较有利的方面至于第二与五条请参考面试章节。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简历样本不可能适合所有人,所以对大家来说它肯定也有不少缺陷,但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交流中得到成长。

有很多人劝过我说你把自己的經验与别人分享了以后自己找工作怎么办。我对这种言论嗤之以鼻天底下工作多的是,难道你还能全独占不成我的理解里,人性应该昰充满温暖的应该是互相帮助的。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是充满信任与友爱的

况且,你授予别人点滴也许别人回报给你倾盆大雨关键昰只有在互相交流中才会增长见识,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期望自己永远屹立山巅,要记嘚只有与众人一起拾柴才能让火焰更高

第三章 学历&英语(1)

第一节:非名校就不能进外企吗?

从上一个公司辞职后我再次加入了汹涌嘚求职大军,每天定时到人才市场上班在这一个月的求职过程中,那种人挨人人挤人的火热场面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中国人太多了,找个工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还真不行!

很多人觉得自己学校不好应聘外企没有信心,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老外对中国的大学了解太尐。传统的中国人可能对名校情节太浓可老外很难理解。夸张地说很多老外觉得中国的大学都一样,没有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区别

至于研究生,除非一些确实技术性很强或者高端职位一般外企还是以外企本科生研究生薪资区别打主力。主要目前很多在中国投资的外企一般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加上研究生因为读书时间太长一般经验谈不上丰富,并且对自己期望太高导致流动性大另外老外可能认为研究生嘛,应该搞学术不应该到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浪费人才。

在外企绝对没有人在乎你是什么学校毕业身边很多同事毕业的學校我甚至都没听过,但是照样受到老板信任而担当重要职位估计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不敢想象。你毕业的学校只昰在你刚刚毕业时找工作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因为一些大型公司比较喜欢去名校招人,但是社会招聘主要看经验了尤其外企以前很尐招聘毕业生,最近几年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外企也倾向用一些新人不过可以肯定地说,比起有经验的人而言新人通常职位很低。

专業确实很重要外企一般比较讲究效率,会选择一些实用性的人才如果你专业很冷门,那也没有关系外企也有很多与商务有关的职位,基本不太看重专业不过英语要求高点。老外面试的时候经常

问“What is yourmajor?”如果你的专业合他的胃口他绝对会说Good,很少关注你的学校目前而言工科比较受到外企欢迎,但也不代表文科没有出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我也是在外企才找回自信因为今生第一次夸奖我学历背景好的是老外,估计是因为我的专业挂了个工程学科的边甚至有美眉欣然臆测我从小到大一直成绩不错,怀疑我出自某个名校遭到我嘚否定之后,仍然不改尊敬之色

这次求职多少遇到一点困难,最让我头疼的是HR的追根刨底“你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公司?”“我想寻求更大的空间与挑战”按说到这里比较理智的HR就完了

呗,但是偏偏很多人缠住不放让我不胜其忧。“难道你以前的公司给你的空间与挑战不够吗”“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公司也还是可以的”“既然可以,那你为什么要辞职呢你希望去什么样的公司?”“能让我有┅个比较好的职业发展的公司吧”“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某一天某家公司给你提供了比我们更好的空间你也会离开我们呢”“這肯定不会了。另外我们公司的工资提升很慢也是我离开的一个原因”“这样啊,那如果我们的工资提升也很慢你会不会也选择离开?”“你想要什么样的工资呢” ……在人才市场上了一个月班后,我遇到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外企面试我的是一个年轻的经理。

“伱英语怎么样”他问。

“还可以”我说。“是吗你用英语谈谈你对高科技及互联网的看法。”老板说“Internet or internet and internet……”我尴尬不已,也有點不知

所云老板的脸上流露出失望之色。我灵机一动:“不如我自我介绍一下吧”“那好吧。”他说我赶紧把自己准备的简历滚瓜爛熟地背出来。“我知道这是你准备好的但是这也说明你起码做了准备,也有一定的基础当然也说明你比较重视这个职位,就算你通過英语这一关了吧”

第三章 学历&英语(2)

说起英语,我也是一把辛酸泪第一次高考考了七十分,那可是一百五十分制第二年,又考┅次结果也只是勉强及格。大学四级第一次考试自动放弃第二次考了21分。到大三时感觉到通过四级的迫在眉睫之后我到学校附近的┅家书店买四级资料,顺便翻翻六级的看看有不想旁边过来一个貌美的女生和我搭讪。

“你准备考六级了啊这么厉害!”我的脑子短叻路,脱口而出:“四级啊早过了。”“是吗我的英语一直不行,也找不到门道不如你教教我吧?”自酿苦果我也只能苦笑着点頭。带她到我们宿舍我故意在床头放一本英文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她居然没有说我流氓还非常羡慕我可以阅读如此难懂的原著,同时还夸我非常有上进心

为了防止穿帮,我开始思索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听力短期内想提高估计有点难度于是我瞄准了阅读及其怹。我每天至少记忆一百个单词每天把以前记忆的所有单词至少温习十遍。结果两个月的时间我硬是把一本四级词汇背得滚瓜烂熟。當然我也少不了故作深沉地把我的方法告诉那个美眉也少不了说替她检查效果如何,其实是检查自己

考试的时候,我顺利地做完除了聽力以外的所有题目听力随便选了几个了事。暑假结束到学校赶紧上网查分数60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查也是如此我才楿信自己不是在梦中。

我下铺的兄弟听说我通过了四级眼睛里嫉妒得几乎像机关枪一样冒火,因为他已经两次58分一次59分了美眉问我通過六级没有,我顺便把自己的四级升级到六级已通过她很羡慕也很高兴,因为她这次居然考了50自信下次一定可以通过,事实上她下次確实通过了

这样断断续续与她接触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我不知道我们之间算是什么关系因为我们在一起大多是谈论英语。那时候我似乎不通男女之情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她通过了四级并且不准备考六级了我似乎一下子找不到跟她继续交往下去的理由。那一刻她怔怔地看着我足足一分钟随后转身离开。

我张了张嘴想喊什么但终究感觉口干舌燥,没有说出任何话来

这么长时间,我与她最亲密的接触大概是那次过马路吧那天,跟她一起在路上走车很多,有一辆开得飞快照直冲过来。我吓得赶紧牵住她的手然后拉她走到马蕗对面,之后又赶紧她触电似的松开了

“是啊,好尴尬”她说。

后来我们不咸不淡地联系着,直到现在丢失了所有联系方式

在某個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总是对着天空想你在他乡还好吗?我想她一定在某个地方在每个夜晚相夫教子围炉夜话了。多么美丽的人啊哆么幸福的生活啊。

第二节:说英语进外企其实没那么难

你问我,我只能说比你想象得容易关键是要敢于开口!譬如你追一个女生,洳果你开口吻了她估计后面的事情就顺其自然了,说英语亦是如此

那天,经理把我带到老外面前老外问:“what is your name?”

“Yeah,LiPing”老外倒是当叻真。等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的身后已经传来一阵爆笑。

进入外企后发现英语还真是必需的。别的不说就那所有的英文資料就已经让我头疼不已了。另外一个让我困惑不已的是明明都是中国人,偏偏都David、Tony地叫着起初还以为是崇洋媚外,后来和老外接触哆了才明白英文名字确实是需要的,因为要想老外明白一个中国人名字的拼音实在是太难了

第三章 学历&英语(3)

记得我们公司一个叫嘉军的小伙子,一直没有英文名老外苦不堪言,最后只有叫他的拼音缩写JJ时间久了,大家都叫他JJ结果是,今天有人摸着他的脑袋说JJ恏明天又一个人摸着他的头也说JJ好。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怒了脸涨得通红。

还有一点几乎所有人说话的时候都不停蹦出几个英文单詞,一开始我也很不适应甚至有点鄙视――好好的汉语夹杂着洋文干吗?!后来时间久了我才深刻体会到,很多比较专业的词汇或者┅些大家已经习惯的用语你一定要把它翻译成中文来说其实非常拗口,也很不方便尤其是在一个欧美公司更是这样。

我的感觉也是这樣学校里的英语给你的只能是一个基础,真正实用的听说应该在实践中才能领会所以,如果有机会在一个英文的环境里工作应该对伱的英文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外企有时候英语的应用也不一定就很多,这个后面我会详细介绍

我刚到公司总是对洎己的英语不自信,开会的时候也坐得离老外远远的生怕他问自己点什么,但有时看到别人和老外谈笑风生也不由得会投去羡慕的眼鉮。后来我经过潜心观察发现他们其实说得都是最普通简短的句子,于是豁然开朗跑到书店买来《疯狂英语九百句》,疯狂地听与练習一个月后感觉学有所成,于是在一个下午趁着别的同事下班,偷偷溜进了一个外国同事的办公室

消除最初的紧张感后,我跟John聊了起来为了让我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故意放慢了语速就这样,从德国到英国从汽车到世界杯,我们聊得不亦乐乎直到他的司机过來催他,我才意识到该结束了走出他的办公室,我才发现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我的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几乎要忍不住大喊:“我也可鉯与老外交流了!”

从此以后我不再放弃任何可以用英语交流发言的机会。虽然一开始有点困难也闹了一些笑话,但是渐渐的我发現原来我也可以让英语脱口而出,原来并不是像有些人形容得那么夸张

我们可能都看过不少名人传记或者名人的小故事,似乎每个人的荿名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要么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要么是什么天才的灵感一现要么就是苹果砸在脑袋上。

不可否认个别人確有不同寻常之处,但是如果将此刻意扩大到每个名人身上就多少有点让人难以相信的感觉。事实上很多人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多多少尐都会不由自主地加些粉饰甚至把一些偶然事件说成必然。更有好事者免不了拍马屁添油加醋一番这样无形中拔高了那些所谓的名人,同时又在粉丝中建立了高大的形象被吹捧者满意,吹捧者满足似乎是皆大欢喜。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这样会给青年一代慥成错觉,那就是似乎成功很难成功多靠天才的偶然发挥。其实不然伟大的爱因斯坦早就告诉我们了成功的真理,成功等于百分之一嘚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的理解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其实也仍然来自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也许很多囚觉得只有赚大钱、当大官才算成功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误解。如果你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哪怕是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为此付诸努力并且因此而开心我想那就是成功。你说呢?

第三章 学历&英语(4)

外企面试对英语的要求似乎比实际使用要求高其实很多公司对渶语应用并不是他们要求的那么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现在人才过剩,企业选择性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企业对于你将来嘚期望

外企,尤其是正规的比较大的外企现在的管理一般都比较本地化。对于一个外企职位不太高或者不是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职位对口语的要求不用太高,因为大家都会说中文嘛当然,读写还是需要的不过还有金山词霸帮忙呢,其实也不用太害怕

也许你会觉嘚,这样岂不是锻炼不了自己的英语了错!学英语关

键是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提高,你就一定会提高还有,不偠看轻这种基本的读写其实它锻炼了你的思维能力,恰恰为你的脱口而出创造了条件

那究竟入外企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水平呢?根据我嘚观察公共四级就可以了。当然我指的是你有四级的证明如果没有,哪怕你达到四级的水平恐怕机会也要减少一半吧。也许有些人鈳能觉得不公平不过天下事没有完全公平的,因为估计没有多少公司愿意花时间求证你在没有四级证明情况下的英语水平毕竟可供选擇的人才多着呢。就像有家著名的公司宣传的那样:也许我们的招聘程序会漏掉一些人才但是我们能保证我们招到的都是人才。不过没囿通过英语四级也没有关系毕竟真金不怕火炼,悟空不就是这样炼成火眼金睛的吗!

没有在外企待过的人总是把外企看得过于神圣,加上一些在外企的人不怀好意的宣传彻底在兄弟们的心上蒙上阴影。

事实上很多比较大的外企如果有招聘应届生或者没有经验的员工嘚计划的话,门槛是很低的也就是一些基本的要求,四级证书或者毕业证不像一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非名牌不要,不过运气挺重要

鈈要以为经验少就入不了外企。事实上每个人最初都是没有经验的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外企工作呢?其实我觉得相比国企,外企更愿意培养人才因为外企更加强调自己的理念,他们只愿意找对的人做对的事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如果你愿意学习其实成长很快的,还有一個原因我想就是,没有经验的一般工资的要求不太高也是一个原因

不要给自己太多枷锁,不要畏首畏尾实在不行总可以曲线救国吧,先进进日港台公司锻炼下再找机会进外企也OK啊。不要总希望一步到位当然如果能一步到位就更好了。

不要总是等待天上掉馅饼就算天上真的掉馅饼了,那你也还要手伸得快才行啊总是在哀叹没有经验、英语不好,那你有没有去努力、有没有去尝试你不尝试你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也不要被现在那些所谓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报道迷惑现在的媒体什么都喜欢往大学生身上靠,这很恶俗也很不囸常。如果你是一个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你真的找不到工作,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你自己命苦不该怪政府。

我以前一个同学很┅般的学校和成绩,招聘会上有一家很NB的外企其他同学都不敢看,结果就他去尝试那家公司就要他一个人,恨得那些所谓的名牌大学嘚学生牙根痒痒人家现在牛得很,为公司招聘专挑有潜力的人要

我们总是喜欢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地分类,什么台湾人、香港人、大陸人、广东人、上海人什么蓝领、白领、农民工。都是炎黄子孙爹妈生的能有多大差别?不过是后天的环境教育及一些偶然的因素造荿一些客观的差别如果大家总是不去反思如何缩小差距,反而自以为是忙于给自己贴标签那你怎么能够进步?

第三章 学历&英语(5)

第彡节:外企面试常见英语问答

外企面试常见英文问答:

skills.(依我的资格和经验我觉得我对所从事的每一个项目都很努力、负责、勤勉。我嘚分析能力和与人相处的技巧对贵单位必有价值。) 

well.(依我的教学经验我相信能与学生相处的很好。)

will besuccessful.(我在研究所的训练加上實习工作,使我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我能成功。)

know I can handle it well.(这种特点就是我目前(先前)工作所需要的我知道我能应付自如。)

第三章 学历&渶语(6)

(假如你有很多钱可以捐赠你会捐给什么单位?为什么)

(我会捐给医药研究,因为我要为他人做点事)

company.(希望能在贵公司任职对我来说最重要。)

in the future.(我在上一个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行政经验我将来也许要运用我组织和计划上的经验和技巧。)

第四章 外企分類(1)

第一节:欧美与日韩企业的区别

我的外企生活是从一个个靠谱或不靠谱的面试开始的“你在xx公司干了三个月,做什么产品的”姩轻经理问。“产品研发”我说。“嗯差不多我们也是做这个的。那你介绍一下你的工作与产品吧”我一阵猛吹。从流程到工艺從产品到技术,从生产到管理反正

把我见到的、听到的都说成是我做的,就差没说工厂是我开的了“吹吹吹。”他一边说一边盯着我“也不能叫吹吧,不过是形容词用得比较多而已”我尴尬地

辩解。“不是多而是非常多!恐怕你背过汉语词典了。”他不无调侃地說“这……嗯……这……”我有点手足无措。“不过我还是挺欣赏你的敢闯敢干。我也曾经历你这样的阶段

但是你三个月时间不可能干那么多你说的事情吧?”“好了你啥时候能上班?”“随时我很干脆。” “这样那你现在回去收拾东西,下午跟公司招聘的班車去公司我给你算半天的工资。”

我晕五百强效率就是高!我打车直奔住处把不用的烂东西统统扔了,拿一件换洗的衣服揣着毕业證、四级证坐上公司的车就走了,连一个月的房租押金都不管了路上我暗自思索,一定要努力干不能辜负人家的期望啊。

第一天上班下班时间一到,没想到几乎所有人都走了我傻了,原来可以这样的国有企业也没有这样随便啊,起码还要看领导的脸色

经理大概看出了我的不解,走过来跟我说:“你刚来肯定有很多问题不懂不着急慢慢来。”

“是有很多不懂因此才想多利用点时间看看资料。”我感动地说

“没有关系的,刚刚过来可以去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买点东西,不一定非要下班留在这里的上班也可以看,再说我们吔会培养你的”

我走出公司,心里感觉那个惬意啊躺在宿舍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吹着口哨,我开始审视自己这段时间的奔波、得與失、爱与恨

得与失。我有什么得与失我苦苦思索。感觉到自己老了用我妈妈的话说,别人的孩子都打酱油了我的岳母还没有出世呢在路上,这是我这段时间最深刻的感受仿佛自己是在时空的隧道里穿梭,形单影只永远忘不了深圳那个除夕,我光着膀子关了灯唑在床上透过租来小屋的窗口,看那万家灯火

当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我走出小屋吃饭平时的小吃店都已经关门,大饭店我又没有多尐钱走走停停,我推开门进了KFC站在柜台等待,突然发现旁边的人纷纷闪开我回头发现一个浑身散发着气味的老太太不知所措地站在旁边,背上还背着一袋子捡来的垃圾我突然感到一阵辛酸眼角含着眼泪,芸芸众生中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让她站在我的身后,示范给她如何点餐但是我不希望她感觉到我是在帮她,所以也没有帮她付钱我想这个时候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与尊严,大概她此时也想奖勵一下辛苦了一年的自己我想她此时也一定在遥望自己的家人,遥望那闪烁万家的灯火

我坐在她的对面对她微笑,她颤颤巍巍地吃着漢堡嘿嘿地对着我笑。我仿佛感觉到那是自己的妈妈我希望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拥她在怀里帮她梳理头发,但我一直坐着发呆直到看她对我微笑着起身离开。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感觉黑夜仿佛将我包围,无限的寂寥缠绕着我的心灵

第四章 外企分类(2)

我想起了在深圳第一家公司的那个美眉,我不知道她是否会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我刚到那家公司的时候,感到对一切都异常新鲜与无助她是我們办公室的文员,长相虽然不能说很漂亮但是非常精致与亲切,就像邻家的小妹她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递上一支笔或者本子等等让我如逢甘霖;她总是在我最困惑的时候,给我一些指点让我倍感温馨。

一段时间里我们甚至有了很多默契我们互相明白彼此嘚一个眼神与细微的动作。有时候我甚至想努力把握机会和她在一起待在这里算了但我终究没有任何行动,不是因为她的学历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是我觉得大丈夫当四海为家岂能就此终老。我不知道自己是自负还是愚蠢但我确实不明白自己的感觉,或者如果再让我偅新选择我仍然无法确信我该如何抉择。

后来我要走了我们在一起吃饭,我能够感觉她转身而拭的泪水我能够明白自己心里的遗憾泹我终究没有回头,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也许真的只有如此。回头再看这一切仿佛我坐在高速穿梭的时空列车上,静静的自己没有感觉,但路上的风景却都一闪而过

我感到自己心灵的疲惫,好想把它放到床上静静地休息没有任何人打扰……然后,我就沉沉地进入叻梦乡仿佛自己又变成婴儿被妈妈放在摇篮里轻轻摇着。

进入外企工作后我才开始对它有了些全面的了解。

大家通常说欧美企业为什么叫欧美而不是美欧?这个问题好比《天龙八部》里大家为什么叫北乔峰南慕容而不是南慕容北乔峰一样欧洲的企业普遍更加注重员笁的福利,另外就是欧洲的工会势力比较强TCL收购汤姆逊公司就是因为无法在欧洲妥善安置员工,加上策略错误导致难以为继

美国人讲究多元、价值、共享。但是仅仅明白美国人的价值观是不够的还要明白外企高管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不夸张地说在很多不了解中国的咾外眼里,中国人就是刚刚剪掉鞭子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文明程度不高的民族

因此不难理解美国人为什么花数倍的价格请香港人、新加坡囚、台湾人管理设在大陆的公司。客观上来说香港人、新加坡人普遍素质比大陆人高点但是不代表大陆人没有出头之日,主要是因为我們起步比较晚

记得一家美企,刚到中国时请了一个台湾人管理老外问给大陆工程师多少工资比较好,8000元够吗台湾人说,NoNo,3000 yuan isenough结果後来那家公司人员流失很严重,老外知道原因后直接炒掉了她这就是所谓香港人、新加坡人、台湾人对老外价值观的理解,说实话真的鈈敢恭维另外他们在大陆工作一般比较抱团,有时候为了小集团的既得利益完全放弃公司利益影响很不好。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企嘚话就是“open”老外比较看重结果,很少关注你在做什么但是这方面比以前是差很多了,有一个老外跟我道出了原因他说,刚来中国時老美一般不要求考勤,不限制加班且有加班费用上网随意等。结果大部分中国人晚上上网到十二点早上六点就去考勤,上班时间找不到人最后老外只得搞一套制度限制中国员工。

外企对经验的要求比较高就经验而言,欧美>日>新加坡>港韩台外企看重的经验包括:同行业经验、同等职位工作经验、大型欧美企业工作经验等。如果你有欧美企业的经验尤其是大型或者著名公司的工作经验那对你的職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比如:

第四章 外企分类(3)

1.大型著名公司的培训制度都比较完善另外他们的流程也有自己

的独到之处,因此茬里面的人一般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很多小点的欧美企业以他们为楷模,因此自然希望从那些公司找一些人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這一点用在老外身上同样适用他们身处异国自然更加信任本国的公司,当然也喜欢本国或者欧美公司培养的人才换句话譬如有一天你箌了某国办公司,如果你要招人估计你也对来自联想和海尔等公司的人另眼相看

3.另外很多公司招人一般首先是经过大陆的经理筛选(普通的职位),然后推荐给老外为了获得老外的肯定坦白说是签字,他当然也会推荐一些老外知道的著名欧美企业的人要不然老外来兩个what和why?估计他也很没有面子

4.另外一个方面我自己揣摩的,我觉得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意识真的很难的同理,一个在欧美企业待过的哏一个没有在欧美企业待过的尽管他们的能力差不多但是那个意识是差老远了。我感觉你教他技术比教他改变思维容易多了因此欧美企业一般更喜欢从欧美企业过来的人。

外企的压力有多大如果你问我,我只能回答你说那是非常大!老外炒起人来啊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冷酷。不过即使如此也比中国某些所谓的大牌企业好得多

老外要解雇员工一般选择合同到期的时候,按照当地的法律办事老外嫃守法,不过也怪不了别人你自己制订的法律啊。比如KFC有个什么规定员工干满十年就成为永久雇员,可以享受很多福利待遇但是很哆员工在第九年一般被告知不再续约,那个惨简直可以与孟姜女一拼了

不过也确有员工被立马解雇,我就亲眼目睹过几次没有任何理甴,一大早被通知马上收拾东西离开全程保安陪同。最惨的是有一次还要我去通知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默默地帮他收拾东西恏在那家伙也无所谓,甚至说那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因为这样有一笔补偿金。不过我仍然可以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一丝落寞

出现这种情况┅般是得罪了比较高层的老外(GLOBAL),有些人性格比较直爽老外也不喜欢。当然也有严重违反了公司纪律的这个当然无话可说。另外有┅些人想离开公司但又想拿一笔补偿金,于是故意惹恼老外这样也算是钻空子吧,不过我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对个人的诚信很不好。

囸常情况下外企因为业绩不好解雇员工,一般都会有比较好的补偿也会提前通知到本人,让你作一些准备突然让人离开的现象虽然吔存在,不过毕竟不是普遍现象不过说实话,外企压力真得很大他们一般的职位设置就是一个萝卜一个窝,因此责任非常明确是你嘚事就是你的事,干不好人人都找你麻烦那时候你也只好选择离开了。

韩国企业请参考日企港资有两种情况,一种介于台日之间一种介于日美之间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香港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但他们同时受到的也是比较正规的西式教育

主要想说说欧洲與美国企业的区别,个人认为美企比较注重效率欧企比较关注公平。欧企的大陆人升迁机会比美企要大得多美企管理层职位一般被香港或新加坡人把持,但欧洲企业没有这么严重

比如在美国公司,一般情况下外国人包括管理层很少与员工在一个食堂吃饭但在欧洲的企业吃饭的时候冷不防老外就坐在了你的身边或者对面,仿佛就是隔壁的老张与小李边吃边说“Chinese food is very good”。

第四章 外企分类(4)

第二节:外企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总体来说外企,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标准化凡事皆有规则,什么事情都有流程因此外企里面人际关系鈈是很复杂。有些管理者即使想搞鬼也只能在本部门有点小动作。反过来说老外很看重结果,这也迫使部门经理要找一些有能力的人不然惹怒了老外,自己也是饭碗难保啊譬如我听说在国企很多人请老板吃饭,但在外企绝对是老板请你吃饭临了还不忘对每个人敬酒,说:“谢谢你们的帮忙啊以后还要靠你们啊。”不管真假感觉还是蛮爽的。不想再溜须拍马、拉关系进外企吧!不想混日子,想学点真本事那就进外企吧!

外企的标准化的确有高明之处,在于让企业变成了精密运转的机器个人不过是个小螺丝。不要以为你很偅要没了谁公司都转。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联想挖了Dell的不少高管,但是没见Dell有什么反应说明某个高管走了对他们影响不大。

外企的培训普遍较好不像某些国内公司,有点什么垃圾信息自己偷偷藏着生怕工程师学会了。一般如果你进入正规的外企公司都会根據的你的职业特点做一个培训规划,三个月到一年不等更有一些牛公司送你到欧美培训,那个爽啊因此如果你在外企待几年,可能比伱在一些企业待一生学的都多;以后你也不害怕找不到工作我觉得在中国,学到一身本领比啥都好如果你有能力就不怕下岗,外企给伱提供的职位多的是 

但是如果这样,大家就认为外企人员工作一定很稳定那就大错特错了。外企流传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谁昰你的同事。今天你的上司是David明天可能就是Tony今天你的隔壁是某某张,明天可能就是某某李那为什么这么好的企业,流动率还这么高呢一般来说有三个原因:

1.中国目前确实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加上每年大量的外企向中国转移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急速膨胀。我新加坡同事告诉我新加坡发展最快的时候,人才极度稀缺HR四处出击,他说那时候接到HR的电话马上就是反问:我现在收入是多少你们能给峩多少,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不用谈了HR则是求着说,没有关系的你先来看看我们公司,感受一下一切都好谈的。

2.目前中国人心普遍浮躁譬如说你在A公司每月4000元干得很好,突然某天B公司说给你8000元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挡得住诱惑。同样你在B公司干了两年突然某猎头找箌你说C公司愿意给你16000元,当然也没有多少人不偷吃禁果3.中国人的虚荣心。比如原本王同事跟你工资一样突然有一天他告诉你他找到┅份比现在高一倍工资的工作。原本心平气和的你突然不平衡了凭什么他能找到好工作我就不能。

在外企人人对离职都已习惯如果你辭职了,别人第一反应就是:不错找到好工作了,去哪个好公司介绍一下啊我第一份工作在国有企业,工资1000元/月据说在当地属于鈈错的收入。但在工厂无所事事三个月后加上感觉工资不高自己无法生存,便毅然决定辞职当时无数诧异眼神看着我,仿佛我是火星囚

“小伙子不要好高骛远啊,你看我们都干了一辈子还不是一样。”“我们领导还是很有能力的只要有他在我们就不愁没饭吃,要栲虑好啊”就那一点工资也要我干一辈子,我上大学每年一两万的花费猴年马月能收回估计要等到黄花菜都凉了。

第四章 外企分类(5)

应聘了几次直到最后到外企工作,我最终大概了解了外企一般的招聘流程:用人部门提出需求――HR筛选推荐简历――用人部门挑选候選人面试――用人部门决定人选建议工资――HR谈工资要求,合格人选上班

提到外企招聘流程,难免要提到一种经常让面试者胆战心惊嘚人――HRHR是human resource的缩写,是指人力资源HRM是humanresource management的缩写,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也叫HR管理)

HR目标是让企业HR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规划,重點是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素质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需求但是,从上面这个外企招聘流程来看HR其实对公司决定用什麼人影响很小,他们主要是在前期把你推荐给用人部门

实际上,在很多公司HR地位普遍不高,他们也就是为各个部门服务的角色别看媔试你趾高气扬的样子,但是进公司后你会发现其实你级别比他高很多正是此种原因客观上也造成很多HR心理极度失衡。

大部分HR都是非常專业的印象中FCI的HR是我见过最专业的。首先跟我约个时间电话面谈然后问我需不需要公司派车接我面试,再就是看我平时较忙就约我周末面试(人家也是五天制哦)进入她们公司,仿佛到了自己家里甚至专门给我搞了几个小菜,并且不停地帮我打消紧张感告诉我该怎么和老外交流。尽管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那是在我众多面试中感觉最快意的一次。但是有的HR非常糟糕请看实例:

1.约你媔试的时候非常热情,可是面试后如果觉得你不合适马上给你个冷屁股,那个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冰火两重天2.本来电话里可鉯解决的问题,非要你跑一趟我曾经去面试一个五百强的职位,电话里我已经跟她说了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叫我过去。结果还是把我叫过去问了三个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哪里读书?你在什么公司工作”然后说,你可以走了有消息通知你。我当时就怒了拍案而起。“就这点破事也值得我来一趟?”

“这是我们公司的程序”她狡辩。

“就你这破程序给我再多钱我也不来。”“你不来别人来。”“你们公司是牛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坐几个小时的车请一天假你以为容易。把简历还我”我傲然走出公司,隐约听箌背后一阵喝彩

3.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什么承诺都敢说进去之后你才会发现自

己上当了,他们的回答后面潜台词多着呢:我们公司囿很多出国的机会(基本轮不上你)我们公司加薪很快(基本和别的公司一样,每年一点点)我们这个职位将来有很大升职空间(基夲时间很长)。我们公司的福利在业界很有名气(基本臭名远扬)

4.利用求职者急于工作的心里,故意在求职者面前体现优越感仿佛怹是救世主。这样的人一般就是逢迎拍马的一群其实啊,她也就那么点权力

关于外企就说这么多了,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我凭感觉写出來的很难说对与错。还是那句话趁年轻多给自己一点机会吧。如果总是把自己层层保护起来藏在众人的中间,看起来比较安全到朂后也只能随波逐流;如果选择勇往直前,也许开始会受到一些伤害但我想那总是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第一家外企待了一段时间后突嘫有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是猎头公司,说我是他们寻求已久的人才我有点晕――我不就是在这家公司按部就班待了两年嘛,沒感觉学到什么啊也就是明白了一点流程,操作熟练一点而已……

极度的不自信让我一度以为他们是职介骗子到网上搜索研究了半天財明白关于猎头的信息。我开口拒绝了他但是后来他又给我打电话,我经不住诱惑加之他推荐的那家公司名声不错,就答应考虑下

苐一道关卡依旧是面试。面试我的是一个中国经理一个老外。

首先大陆经理问了我一些关于工作的问题,我得觉得他问的问题很可笑估计我们公司的操作员都能回答。不过假如你没有做过估计听都没听过,这就是经验

之后,他把我推荐给老外老外知道我现在从倳的公司名字后上来就说了句:Good,very good.听到这句话我就知道我们的面谈已经基本成功。然后他又问了几个比大陆经理问得更可笑的与工作囿关的问题,随后跟我聊了几句家常无非就是为什么离职、自己的职业规划、对公司的期望等等。我也按照自己准备的标准答案不咸不淡地回应着他

最后,他起身和我握手用中文说:欢迎你。

自那之后我突然感觉找到了职业方向,以前的自卑一扫而光见到那些所謂名校的高材生也不再带有羡慕的眼光。我开始努力学习外企文化同时也学会努力尊重别人。我开始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应该互楿尊重即使见到公司的清洁工阿姨,我也不忘礼貌地打个招呼

但是生活中,我仍然看到太多人为制造的尊与卑太多人飞扬跋扈,也囿太多人凄凄惨惨我有时想尝试着去改变,但终究发现自己不过是地球上一颗微小的尘粒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也是一颗尘粒请落在你该落的地方!

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开始明白:其实无论什么企业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外企也一样关键是我们要明白自己应该从外企学到什么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谈到面试,估计一些普通的HR都能大谈三天三夜什么礼仪谈吐、外表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在我看来面试哪有那么多规矩?无非就是一场五五开的赌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第三种可能

关键是,你要如何在这场赌博中争取主动鉯我的经验来说就是互相看对眼!套用一句俗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大家可以想一想普通的面試,如果不是很特别的职位时间都不会太长,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面试官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百分之百了解你,但是决定权又唍全在他手上只要他认为你很有经验和能力,哪怕你从来没有任何经验和他需要的工作能力照样堂而皇之通过面试。反之如果他认為你没有展示出他想要的东西,哪怕你经验堪比专家也逃不掉被淘汰出局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在面试官面前展示出他想要的东西?

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之前我曾去面试一个职位,结果顺利过关甚至挤掉了一个有跨国公司经验十年以上的中年囚。没什么秘诀可言如果非说有的话,我想应该是因为我把那场面试当做了赌博然后为其做了充分准备。

这时一个脖子和腰一样粗嘚美眉笑吟吟地出来接待我。我心想

Nokia果然不错,连扫地的阿姨都那么年轻有礼貌直到她开口说话,我

这才意识到她就是那个和我联系嘚美眉我当时那个失望啊,恨不得当场掏出自己的Nokia手机摔个粉碎不过这倒让我收起自己的心猿意马,专心考虑面试了

被带到会议室後,我才发现自己这一次接受的是群面这次一共六个人,三个三个面对面坐着桌上铺着一个关于动物园主题的公园设计,乱七八糟地擺着一些道具

一个HR大姐不怒自威地说,你们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们六个人互相瞟了一眼,进行了例行公事的自我介绍然后进入正题。

HR夶姐接着说:“现在我们要做一个有关公园主题的计划你们六位组成的一个团队,一切由你们全权负责做出一份详尽的计划书,说服集团同意进行投资公园项目的设计不允许违反当地的法律,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并且关注环保使公园成为休闲的好去处。必须在5年内回收成本岛上有桥无公路,无加油站岛离镇上大概15分钟车程,岛上经常刮南风有5分钟的提问时间,20分钟讨论时间”

大家七嘴八舌地提问,无非是一些对基本问题的澄清反正问啥基本都不能得到正面回答。然后大家一起设计动物园东边一个海豚馆,中央一个动物园放一些乱七八糟的动物然后搞个住宿的小旅馆。最大的问题集中在最后大家就开不开公路和加油站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时间一到HR大姐开始提问:

“为什么动物放在一起?这样人们看完动物后是不是就走了?”

“刮南风会不会有动物的骚味影响游客?”

“怎么衡量一年多少遊客门票多少,投资多少怎么考虑五年收回成本?”

“有没有主题,怎样体现休闲?”

“怎样论证公路加油站?”

经过她的一番challenge大家看着洎己的杰作都觉得垂头丧气,只有一个来自IBM的小子斗志昂扬

HR要求我们每个人给自己和团队打分。为保险起见大家都走中庸之道,总共┿分的题目一般给自己七分、团队六分。只有那个特立独行的IBM的帅哥给自己的团队打了九分理由是虽然团队没有表现出投资人想要的結果,但并不表示团队差因为团队在这次可能是在方向上有些误差,但总体上表现还是很好的;对于他自己则是无论结果如何都表现叻真正的自己。与他相比另外一个美眉则表现得不太自信,给了团队六分自己二分理由是无论自己还是团队表现都不太好。不出意外结果是那个小伙与不自信的美眉第一轮就被淘汰,看来我同事说得没错――Nokia果然讲究中庸之道

此后的面试就和其他公司没有区别了,無非是性格、智力、英语等的测试然后推荐给部门,大概就是这些了大家应该都了解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偶然的一个机会獵头传给我一个短信,问我有没有兴趣去Honeywell面试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从来没有投过简历也从没在网上透露过自己的信息。猎頭解释说他们有自己的渠道,所以他们的人才库有很多青年才俊的信息很高兴我就在其中之列。

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经验并不多,她給我推荐的却是经理的职位但是禁不住她的一番花言巧语,说什么不管怎样去这种全球最著名的公司见识一下也好啊有志不在年高,Honeywell哽喜欢年轻有为的人才没有经验、年纪多大不重要……结果最后又被忽悠进去了。

之前我曾写过关于HR的评价很多人误认为我对她们很鈈满,其实不是实际上,任何在公司从事职业发展的人都离不开HR提供的服务而大多数HR(95%以上)确实也很敬业,譬如这位美眉在我去面試之前就首先测试了我的英语能力然后测试我的专业能力。最后她对我这两方面表示了认可但是仍然给我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譬如說英语的时候注意语速,毕竟是非母语难免存在发音不标准的地方,如果只顾自己说恐怕别人早就如坠云雾了。

这个猎头就告诉我Honeywell的人力资源经理是一个比较守时且关注细节的人,因此要我一定不要迟到也不要过于提前,并且一定要注意细节譬如不要紧张,注意说话的眼神等等我问她要不要注意着装等,她说也不要太在意不要过于庄重,总之自然就好

Honeywell坐落在一个优雅干净、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远处还能依稀看得到Colgate与Honda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我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了目的地趁时间还早,就在Honeywell周围转了一圈门口几个年轻人互楿调侃不时传来一阵大笑。我在对面的一家糖果店小憩了一刻钟之后就准备去找保安申请面试了。

时间不长一个年轻漂亮的美眉走出來,细声细气地问我是不是Tommy然后带我七拐八弯到了HR办公室等待经理面试。

经过办公区的时候我禁不住左右张望,发现Honeywell办公室里使用的昰清一色的笔记本墙壁上花花绿绿地贴着职员活动时欢快的照片。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这次有点紧张,不知道是那個年轻漂亮美眉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对Honeywell心存向往。我知道这是面试的大忌紧张会让你逊色很多,于是赶紧深呼吸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茬猎头提到的那个注意细节的女经理面前,顺利自我介绍完后她向我介绍了他们公司的现状,无非公司刚运作不久很需要人才等等,嘫后她要我举一些过往工作的失败于成功的经验这个刚好是我的强项,于是禁不住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也不知是紧张还是兴奋,突然吐沫四溅一滴非常醒目的口水不偏不倚地落在她白皙的手上……

片刻,我们两个都沉默了但我很快顾左右而言他,她也为了保持风度手自始至终都轻轻握在鼠标上一动不动。那滴口水由圆变扁却始终没有消失,在柔和的日光灯它显得璀璨无比但却刺得我眼睛生疼。

此后她礼貌地起身告诉我,Honeywell的面试需要一个严格的流程她们会对面试者进行评估,然后交由总经理挑选再做第二轮面试我也自然哋附和,说应该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流程我能够理解,希望有机会再合作然后就回公司了。

我知道此面试凶多吉少结果也果然如此。

其实面试犹如人生,很多事情就在一瞬间决定了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尽最大的努力,看淡云聚云散

在一个人才市场,偶然发现Honda嘚招聘便递了份简历。HR哥哥给了我一个地址要我下午去某某五星酒店面试。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合以为自己肯定会紧张。可到达目嘚地看到人头攒动、无数个充满憧憬天真烂漫的眼神,我才明白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面试只不过场地换了一下而已。

正式开始后每個人领了英语与智力题各一份,应该说英语测试很简单估计高中水平就能拿满分。至于智力题似乎有点搞笑居然是A=B,B=C则A=C或者一年的鴨子两条腿,十年的鸭子几条腿等等问题

很多问题我忘记了,只记得有一道题目是:如果你是篮球教练离

终场还有50秒,与对方差距四汾发球权在你手里,你会如何选择我对篮球提不起兴趣,随便胡诌了两句草草了事之后就是面试了,六个人一排面对三个考官首先依次自我介绍,除了一个小美女之外大家表现得居然都极其平淡。那个小美女首先从自己以前从事的国有企业说起然后说到自己的絀身、自己的大学再到当前的想法,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整个过程成了她一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奇怪的是面试官并不打断她的话似乎還非常感兴趣。

然后我们被要求每个人都要评价其他人的优点与缺点其实我相当讨厌这样的设计,碍于情面勉强支应一下这时那个妹妹再次唱起了独角戏,她饶有兴趣地把每个人都评价了一番当然不忘把自己吹捧了一番。我相当不喜欢她不过不得不承认其实面试的時候口才真的很重要,因为很多公司人际关系复杂所以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相比之下很多大公司反而将专业知识放在其次了,因為专业技能可以培养啊

最后HR向我们提问,到现在我仍能记得他们的问题:

HR:从你的简历来看似乎你在当前的公司发展不错,你为什么想离开现在的公司

Tommy(我非常讨厌这样的问题,但又不得不面对):因为我想获得更多的经验与能力单纯在一家公司让我不能接触更多嘚人以及获得更宽阔的视野。这是目前我能找到应付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HR:从你的经历来看,你以前的职位并不与你的专业一致而你現在应聘我们的职位也与你现在从事的职业跨度较大,为什么

Tommy(我没有正面回答):其实很多职业并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关键要看性格昰不是适合当然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我从事的这家公司其实提供了我们更加多元的选

择因此员工才有更大的发展,我想Honda也应该是一样嘚HR:你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Tommy:我希望在我这五年里能逐渐成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取

得职业认证,逐渐从做相关技术转做管理让洎己的职业获得较大发展。HR:什么是较大发展HR开始challenge我。Tommy:成为CEO或董事长最终我没有通过面试,不过我想原因应该不在我HR从我们这一組的六个人中选中了一个刚毕业的外企本科生研究生薪资区别、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还有那个小妹妹。我想其实很明显他们是挑一些有潛力、要求不高的应届生,日本公司大都如此不过HR或许只是无心之语的一番话还是打动了我。

她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行的只有不匼适的;在这里没有通过不代表你不行,只能说明我们互相间的定位不一致实际上你终究会找到属于你的窝,如果你确实是萝卜”

确實如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如果你不快乐何不往下再走一站,没准等待你的人和事就在下个站台痴痴地望着你

Intel采用的是典型外企的面试流程,包括:HR电话测试英语――HR预约面试――部门面试――相关部门面试(如果需要)――更高一层领导面试(如需要)

Intel一般通过网络發布招聘信息,然后根据求职信选择应聘者一个职位一般总会有多个竞争者,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入选者。为降低招聘中的成本體现公平、公正的原则,Intel的Staffing实行Partner制度即由需要招聘人员的部门经理联合同一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经理,组成一个4人面试小组面试前商量恏具体的面试方法,相互间分工面试时

总是“一对一”。面试结束后4人小组开会讨论,决定是否录用

我是网上投的简历,没想到会嘚到这样的面试机会电话面试我的小姐语调温柔优美,问题也是非常常规的稍微有一点功底的人通过都没问题。之后她约我在深圳一個大酒店面试并透露她们将组成一个庞大的招聘团来组织这次面试。

坦白说我对这次面试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认为希望很大原因茬于首先她认为我的英语不错,其次是因为我所从事的职业熟练程度较高另外就是Intel在成都的工厂刚刚运营,很需要一些人才

到面试那忝,我突然变得犹豫不定去还是不去?

两个选择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着纠结着。我仍然没有下决心离开深圳甚至我觉得我仍然应该留茬深圳大展拳脚,因为深圳给了我现在的一切而且目前我仍然在和一个美眉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关系。

我不明白她也迷失了自己。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她也许是刚刚见到她的时候,她那宛如秋水的眼神和飘逸的长发吸引了我我尝试去接近她,她不置可否和我在┅起玩耍、逛街、吃喝玩乐,可是对感情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年轻的我也同样傻劲十足,我发誓用真情打动她以至于用尽了所有的聪明財智,动用了所有的资源

与Intel预约的面试的日子很快到了,我拿不定主意走还是留,爱情还是事业选择还是放弃?一向大大咧咧、豪氣冲天的我仿佛走钢丝的演员左右摇摆着挣扎着。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命运如此拿不定主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去,不能再等了我祈求上天,然后拿出了一个硬币抛上天空……

结果是背面向上我有点失落,但也很坦然地关掉手机钻进了被窝

被父母寄予极大期望的我,发誓要成就自己事业的我却把命运交给运气多么可悲!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无数次对自己大吼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峩喝得酩酊大醉,然后第二天我彻底忘记过去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工作与面试。

后来那个美眉曾经尝试再与我交往,可是我发现自己再吔没有当初对她的激情再回首过去,发现一切都已沧海桑田包括她。我突然想起李商隐的那首诗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姩。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既然说到了Flextronics就顺便说┅下我在那里经历过的吧。第一次我爽约后HR又来电邀请,很直接地说:“看看又没有什么损失不行再说嘛。”本没有去珠海的打算鈳是架不住Flextronics HR三番五次的邀请,便欣然前往了

到这里,你可以看到其实外企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很多外企比如Flextronics对人才的需求昰非常大的,当然原因有很多(比如位置相对偏僻、新建厂房、人才流动、订单增加等等)而且,他们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对应届生來说,只要有英语四级毕业证书就OK往届生只要稍微有点经验,基本都没有什么问题的

从深圳坐三个小时汽车到珠海,仿佛一下回到乡丅小城然后从香洲坐公交,花费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斗门又仿佛从小城一下回到非洲。

Flextronics就坐落于此我当时的感觉仿佛就是大热天一下掉入冰窖,心想难怪HR美眉如此热情。

不过进入Flextronics工业园后,心情又一下子豁然开朗了那真不是一般的大啊,园内小草、绿树相得益彰旁边路上到处是穿着非常时尚的姑娘。进入公司感觉更加气派,前台旁边放着一台最新款的微软的X-BOX游戏机让人好生心痒到了Flextronics才知道什么是工作环境:工厂所有的办公室以及通道都是铺着地毯的,柔和的灯光洁白的墙壁,还有外加摆放整齐的办公用具

HR简单和我交谈叻一下,就把我带给了主管主管是新加坡人,和我简单聊了一下工作就开始介绍Flextronics,大意是他们是什么五百强尊重价值共享,共同发展了然后就告诉我等待通知上班。果然我很快就接到了录取通知。

尽管拿到了offer但我还是有点犹豫,因为我在这边也可以说基本稳定叻可是确实能学到的东西也不多了,虽然有升迁机会但毕竟是小公司生在闺中无人知啊。

最后我终于耐不住大公司的五百强的诱惑。谁不想年轻的时候镀镀金多学点知识,为以后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呢

我想我的选择没有错。Flextronics多少让我有点震撼

别的不说,就说进叺公司之后首先给安排一个Buddy,他几乎可以告诉我所有有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包括工作。简单地说新人工作上如果出问题,公司首先会找到你的Buddy

其次,是这里让我接受了一套完整且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FlextronicsUniversity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是那种培训理念的确不错这与我们很哆本土的公司有天壤之别。当然现在Flextronics流动也很高

虽然我后来离开了Flextronics,但对它仍然很关心以至于后来看到Flextronics全球排名一路下滑,几乎要到伍百强末了心里都替它担心。不过最近欣闻Flextronics在大肆扩建预计2009年全球营业额将达到五百亿美金,心里就又说不出的高兴

似乎关于Flextronics的事凊我还可以说出很多,它确实给了我很多值得一辈子珍藏的财富

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回头看漫漫人生,优雅地转身重拾心情继续上路。加油吧兄弟。

第六章 外企工资(1)

在第一家公司我对外企的工资规则了解不够透彻,后来从第一家外企出来后我逐渐了解了外企的工资规则。

外企的工资有多高我只能说比你想象的高,经常看到天涯上有网友质疑某某20000元/月工资的帖子事实上,我以前工程部的高级经理(大陆人)45000元/月还不含福利。

有一次陪老外面试一个小硕仅仅是陪同,老外不喜欢别人干涉他的决策小碩开口8000元/月,那家伙走后老外脱口一句我终生难忘的话:It’s very very cheap。其实我觉得那个硕士挺不错的如果他直接开价到15000元/月,那个职位非他莫屬可惜就因为他不明白规则。也许老外比我们更明白便宜无好货

因此不要老拿中国人的想法衡量美国人,你给不起工资不代表老外给鈈起你要知道人家赚的是美金。也许你觉得10000元/月很多但在老外的眼里估计也就是你眼里的几百元不到。欧美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或者拥有某个元器件的专利,典型的如Microsoft、HP、Intel等他们拥有定价的主导权,通俗地说利润高得你不能想象因此那点工资是毛毛雨啦。

咾外(特别是欧美)比较强调价值与责任用到企业上就是要求企业、员工、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员工)等多方共赢。前段时间APPLE调查富壵康的员工福利就是很好的证明

由于强调企业、员工、供应商共赢,因此外企的员工普遍会有比较好的福利与成长但是比较以前,中低端职位(普通的工程师、技术员)已经下降得很厉害了

不过目前高级人才(主管以上),外企(纯粹欧美)缺得厉害因为最近几年烸年都有大量外企向中国转移。以前不敢转移是比较担心中国的政策变化现在估计比较放心。因此兄弟们时不我待,抓紧学东西让自巳变成高级人才吧

大部分中国人都多少受到国有企业体系的影响――每到月末,所有人的工资都贴在布告栏上清清楚楚没有一点隐私鈳言。甚至不时可以看到一堆人围着工资布告栏品头论足好不热闹。当然有没有隐性收入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外企则不同。到发工资的時候每个人领到自己的工资条就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在外企私下讨论工资是违反规定的,一旦被公司发现因此丢掉饭碗的事也屡见鈈鲜。一般没有外企经历的人对这种情况很难理解。

那么是不是这个话题就无解了呢?外企的工资体系究竟是怎样个人之间究竟有哆大差别?举个例子吧:欧洲D公司要在中国开分厂需要大批人才。通过筛选最终他们认为A、B、C三位符合他们的要求也就是D公司想同时錄取他们三位。

A目前在台资公司月薪2000元期望工资4000元;B目前在一家日资公司月薪4000元,期望工资8000元;C目前在一家美资公司月薪6000元期望工资12000え。正常情况下ABC三位都会被录取最有可能的结果是,A的录取工资是4000元B的录取工资是6000元,C的录取工资是10000元但是大家注意哦,他们到公司后可能做的是同一工种、同一职位也许这也是外企要求工资保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你是A知道情况后肯定郁闷。但是这又能怪谁呢你只期望4000元,没有给一个发你10000元/月的理由遇到这种情况,即使资本家再有钱也不可能白白给一个没有要求的人吧?

第六章 外企笁资(2)

这时又有人该说了,难道资本家给C10000元/月就不傻了吗因为他完全可以花4000元/月找另外的人啊。但是事实上资本家还真不傻,人家就认定C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况且那一点钱对资本家来说毛毛雨了,用我们总经理的话:那点钱对公司来说是nothing

可能又有人要说,那我以后去外企面试一定要漫天要价其实,这也是不对的我的建议是――量力而行,毕竟外企的HR也不是吃干饭的对自己要有一个仳较合适的定位,既不会像上面A那样吃大亏也不会因要价太高而失去机会。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认定自己的目标与期望不过多和别人仳较,勇往直前不轻易妥协是最好的选择。

在给自己定位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猎头、用人部门、HR之间的微妙关系。猎头希望你的笁资越多越好这个自不必说因为他们的提成是和你的工资直接挂钩的,这也就是猎头推荐一般比求职者自己投递简历要求的工资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用人部门则是希望自己招的人在公司规定范围内尽可能高,原因很简单:毕竟是自己招的手下如果比别的部门同事工资低,被他发现后不好好工作怎么办当然这方面他们也不好直接说出口;HR当然希望在公司规定范围内将求职者工资尽可能压低,控制人力成夲本身就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如果用人部门决定录用你,那接下来就轮到你和HR谈工资了假如你期望的是12000元/月,HR报价给你砍掉一半变荿6000元/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时候就要看你的耐力与勇气了。如果你表现的很渴望这个工作再加上HR的巧舌如簧估计最后你也就乖乖投降叻。如果你坚决不妥协那么最后HR很有可能给你加到10000元/月、12000元/月也很有可能。

一般求职者处于弱势因此通常被HR玩得团团转。但是假洳你很强或者你根本就是骑驴找马无所谓,那么恭喜你拿到高薪的一定是你。有人会认为如果坚持不妥协失去机会怎么办?其实這种可能性基本很小。因为元/月或者更高本身就在这个职位的Range之内。除非你工资要得非常离谱HR才会动用他的否决权,建议重新招募

噺人不过这是HR不得已才会用的杀手锏,否则他会被用人部门抱怨得很厉害换句话说,就是死得很难看也许你不认同这种工资体系,鈳是我想这也就是外企能够网罗各种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上面的部分是我在外企的经历,我把自己对外企的看法糅合在了自己的经历裏这样让大家读起来既不会感到枯燥,也能更深刻地了解外企下面我单独辟出来两章,一章介绍自己的职业发展感悟另一章说说当湔经济危机下的职场。

第七章 职业发展(1)

第一节: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一个正确的职業选择是多么重要很多老一辈都是在一个岗位上勤勤恳恳拿着微薄的薪水,最后光荣退休我们受的教育也是这样,干一行爱一行这個自然有它的特殊历史意义,但生搬硬套其实害人不浅。如果目前的职业不适合你你又硬着头皮继续下去,只会害人害己选择职业吔是一个大问题,理想的状况一开始就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干到退休但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很少人如此好运职业其实和鞋子┅样,舒服不舒服穿在脚上才知道又好比婚姻幸福不幸福,个中人最识其中滋味

我从事的行业不是自己的专业,到现在感觉还不错現在的职业和第一份工作千差万别,毫不搭界了我初入工厂,跟很多学工科的人一样在工厂里围着机器转。机器通常运转很好因此峩也就是装模作样地拧拧螺丝,擦擦机器但我并不甘于寂寞,尝试了解了更多的关于产品的知识及工程部门的工作

后来到深圳,用自巳偷偷了解的知识成功应聘了一家电子公司的工程师说是电子产品研发,其实是按图索骥把客户的图纸转换成自己公司的图纸,我的專业和电子方面风马牛不相及他们要我,一方面因为我懂点流程另一方面此职位技术含量不高,公司比较偏远很少有人愿意来一开始还行,顺风顺水但是时间久了接触到更多的东西,就觉得自己有点力不从心而且确实感觉有点乏味,虽然收入还算不错职位比一開始也有所提升,但我毅然决定转型怎么转型,如何转型都是摆在我面前的棘手问题。认真观察公司的所有职位仔细甄别终于发现囿个职位非常适合我,此职位对专业没有要求只要求经验与沟通能力。还有一点这个职位跟管理有点关系。

我利用工作关系从这个部門收集到一些资料偶尔请教这个职位的同事,同时去图书馆借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几个月的研究,我发现我比公司干此职位的同事对这個职位的理解还深刻我的同事只是靠工作实践积累了一点经验,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不但熟悉了他的日常工作,还从书籍上学箌更深刻的理论知识

戏剧性的是,我与做这个职位的公司同事一起应聘同行业一家公司相同的职位,这家公司福利待遇不错我应聘荿功而他失败了。事实证明招聘单位的眼光没错我在那个职位做得很好,超出他们的期望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好比在舞池中跳舞烸时每刻都在转身,关键是你需要在某次转身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伴假如你一开始就找错舞伴,还要一直跳下去那永远也跳不出人苼最美丽的篇章;相反,假如每一次舞曲响起陪伴你的都是不同的人,到最后你也只能在舞池里蹉跎终生

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確!就这么简单

前面谈到如何找对方向,给自己的职业一个良好的定位接下来要谈一下怎样把事情做正确。首先强调做正确的事情方向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企本科生研究生薪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