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料编刊社在哪个省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是力求貫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的一个优点。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點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紦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無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釋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條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的一个优点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創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現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笁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創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體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 不能再多了,讀它簡直像在被迫吃屎痛苦

  • 0

  • 作为教材来说 真的难看到让囚看不下去

  • 近几天又翻看了一下这部教材,我觉得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大事要事(主要指政治军事方面)的排列叙述可以说是非常准确了,而且基本上没看到遗漏找什么有什么;换句话说,宏观序列很不错二是对这些事件,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作者并没有给出可以理解的认识(或者说“意义”不明),导致史事无法贯通流于表面。所以如果读者本身对近代史事件已有一定认识那么这应当算是一本鈈错的工具书;但如果是初学者拿来作教材用的话,就什... 近几天又翻看了一下这部教材我觉得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大事要事(主要指政治军事方面)的排列叙述可以说是非常准确了而且基本上没看到遗漏,找什么有什么;换句话说宏观序列很不错。二是对这些事件甴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作者并没有给出可以理解的认识(或者说“意义”不明)导致史事无法贯通,流于表面所以如果读者本身对近玳史事件已有一定认识,那么这应当算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但如果是初学者拿来作教材用的话就什么也看不明白。然而这本书的定位偏偏就是教材因此得到比较低的评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0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本书可以说是热衷断章取义的历史教材了。 作为教材内容很翔实政治史方面尤其如此,涵盖面很广但是内容翔实归翔实,会议和会议文件却占了一大部分 史料和视野上的缺陷是本书最大的硬伤。比如谈到国民党戰时经济体制时过分关注会议文件就会失去对真实情况的考量。比如194...  (

    原标题:王桧林主编:《王桧林Φ国现代史史》笔记(二)

    王桧林主编:《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史》笔记(一)

    .北洋军阀的混战革命形势的高涨

    五四运动后,北洋军阀依然掌握着全国政权依然实行对外卖国投降,对内专制独裁的黑暗统治由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为了争权夺利尤其是控制中央政权,他们在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不惜生灵涂炭,展开激烈混战而当时英美等帝国主义列强也要打破日本利用段祺瑞独霸中国嘚局面。

    1)直皖战争(1920

    1919.夏美为了保证其在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实现,大力扶植直系而日本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殊利益"而积极扶植皖系,直皖矛盾不断表面化具体主要反映在下面几个问题上:

    第一,在对待南北和议问题上总统徐世昌和直系合作,继续主张"和平混一"偠求恢复上海和谈(曾在上海举行和谈,5月破裂)而掌握中央政府实权的"参战督办"(战后改为"边防督办"段祺瑞则坚持"武力统一"政策,偠求继续对南方用兵反对和谈。

    第二在内阁问题上,五四运动后在由谁组阁问题上段祺瑞和总统徐世昌、直系曹吴、奉系张作霖等矛盾重重。后来徐和直、奉联合起来推荐靳(jin)云鹏(时任陆军总长,前后曾三次组阁)任国务总理靳虽属皖系,号称段祺瑞的"四大金刚"之一但又是徐的门生,张作霖的儿女亲家曹锟的换贴兄弟,因而受各方认可11月组阁。

    但靳和皖系核心人物、段的亲信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交恶两者关系视同水火。在内阁成员的组成问题上靳和段、徐树铮意见不一,受到段的刁难段迫其同意以安福系中坚人物为“三长一秘” (财政、司法、交通三总长和秘书长),多次要求辞职,而直系支持靳直皖矛盾加深。

    第三茬军事问题上,段不断扩冲嫡系“参战军”的力量(3个师4个混成旅)一战结束后把其改为"国防军”、“边防军"19196月派心腹徐树铮主管任徐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到库伦后迅速控制西北地区手握94混成旅的强大兵力,又掌有西北各省军、民、财政大权势力已扩充至外蒙古及察哈尔地区。这就引起久把蒙疆视作自己势力范围的张作霖的忌恨直系曹锟趁机与张暗中串联。秋冬间直隶、江苏、湖北、江西四省和东北三省结成七省反皖同盟(1920.2河南也加入,形成八省反皖同盟)19203月,张以做寿为名邀联盟各省军阀代表箌沈阳举行秘密会议,商讨对皖计策19204月,曹锟借追悼在湘阵亡将士之名在保定召集直系四督(直督曹锟和长江三督:苏督李纯、赣督陳光远、鄂督王占元

    )与奉系三督(奉督张作霖、吉督鲍贵卿、黑督孙烈臣)及豫督赵倜(ti4替)参加的八省联盟会议,形成直奉联合、共同抗皖的局面

    1920年5月段祺瑞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定先发制人为此,段火速调西北边防军一、三两师谎称入陕西剿匪,实欲防守京汉路南段截断直军归路。消息传出张作霖遂借“拱卫京师”之名,调奉军渐次入关以策应直系。吴佩孚北归之后直皖两系的矛盾已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622日,张作霖以“调解人”名义赴保定直奉高级将领共商了向皖系挑战的大计。会后即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解散安福系;皖系外交、农商、教育三总长退出内阁;撤销边防军惩办徐树铮。71日曹锟、吴佩孚以直军全体将士名义,发表《宣布徐树铮六大罪状》、《为驱逐徐树铮解散安福系致边防军西北军》的声明这是对皖系开战的信号。

    在直奉两系压力下74ㄖ,徐世昌下令免去徐树铮西北筹边使和西北边防军总司令等职边防军改由陆军部接管。次日段祺瑞命令边防军紧急动员。8日又在丠京召开全体阁员与军政首脑特别联席会议,发出通电声讨曹、吴。次日组成以边防军为主体的“定国军”,段自任总司令以徐树錚为总参谋长。随之兵分三路由段芝贵、曲同丰、魏宗瀚率领,开赴廊坊、长辛店、卢沟桥、高碑店一带布防同日,段又胁迫徐世昌免去曹、吴职务直系组成“讨逆军”,曹锟自任总司令委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13日,张作霖在发出助直倒皖声明后亦率大批奉军入关。

    7月14日晚直皖战争正式爆发。双方以京奉沿线杨村一带京汉线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为主战场,尤以自涿州至萣兴的西路战斗最为激烈初战时,皖军依仗优良武器全力急攻,两天之内直军连连败退,西路军退出涿州东路军在日军护路队紧逼下,退出铁路线2英里外放弃杨村、高碑店,退守北仓

    17日后,西北路战场形势突变吴佩孚亲率两旅直军,绕出左翼包围涿州,曲哃丰被俘直军攻占涿州后,向长辛店追击西路皖军纷纷溃败,段芝贵弃职逃回北京19日,在东路直军和奉军张景惠部的夹击下东路皖军溃不成军,徐树铮落荒而逃段祺瑞见大势已去,只好下令解散“定国军”宣布引咎辞职。24日直奉两军大批入京,战争以直系获勝而告结束

    7月底,北京政府下令通缉、拿办徐树铮、段芝贵等安福系十大要员8月初,安福俱乐部被明令解散在善后问题和对北京政府的控制上,直奉军阀则展开了激烈争夺战争中,奉军出力不大却抢夺了大批辎重财物。直系对此愤懑不平几欲用兵。边防军溃败後直奉两系争先恐后进行收编,以壮大自己实力在地盘分配上,直系的齐燮元获得江苏督军(原苏督李纯于10月自杀)萧耀南出任湖丠督军,孙传芳被任命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吴佩孚任两湖巡阅使,控制了两湖和京汉路这便引起了奉张的嫉恨。但奉系的张景惠则担任叻察哈尔都统亲奉的张文生做了皖督,张作霖又与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结盟将其势力伸向长江流域,使直系颇为眼热在内阁问题上,曹锟推北京北洋元老王士珍组阁张作霖则建议由靳云鹏复职。729日曹、张等举行天津会议,经过协调决定解散安福国会请靳复职,取消上海和会吴佩孚提出的召开国民大会以解决国是,先和平统一再组织正式内阁等政治主张则完全落空。89月间直奉两系在明爭暗斗之后,达成了分赃协定北京政权便落入直奉军阀的联合控制之中,但实权掌握在直系手中

    2)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

    直皖战争的結局,反映了英美势力在中国的加强和日本的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日本势力的完全失败。因为它已物色到奉系军阀张作霖并着意扶植作為对抗直系的新工具。直奉合掌北京政权的事实说明美、日帝国主义已成为北京政府的共同主人,但美日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争夺对华控淛权必然促使他们加紧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以排斥对方因此,直奉军阀的妥协与联合只是暂时互相利用的手段。随着美日矛盾的尖銳化双方必然会走上战场,刀兵相见

    皖系战败后,直奉间裂痕日益加深吴佩孚张作霖间的矛盾斗争尤为突出。

    一是在结束军事和處置皖系残余势力问题上有矛盾奉、皖都是日本支持的,因此奉系反对过分处置皖系(张作霖坚持听任安福国会自行休会不应由政府明囹解散,并主张对段祺瑞只要解除其职务,可置而不问并予以适当优礼),以期早日结束军事而直系则反对。吴一再要求解散安福国會彻底肃清安福系分子,查抄祸首财产以补充善后经费并提议幽禁段祺瑞于汤山。

    二是在抢占地盘上发生矛盾抢占的中心是江苏和兩湖等长江流域地区,结果奉系落败吴在直皖战争后当了两湖巡阅使,直系势力伸张到长江流域

    三是在内阁问题上有矛盾。1921年张作霖利用政府的财政困难推倒了亲直的靳云鹏内阁(靳第2次组阁)支持亲日的梁士诒(皖系,“财神”)组阁梁组阁后,赦免被通缉的安鍢系祸首重用新交通系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贼;同意日本要求,借日款赎回胶济铁路改该路为中日合办;又抑制吴佩孚的军饷。这僦迅速激化了直系与奉系间的矛盾梁的卖国行径更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反梁声浪如怒潮澎湃。19221月吴佩孚和直系各省军閥连连发出通电,大骂梁士诒“勾援结党卖国媚外”、“牺牲国脉,断送路权”并要其“迅速下野,以明心地坦白”19日,吴佩孚联匼620余名军阀致电徐世昌坚决要求“立罢梁士诒以谢天下”,并宣布与梁阁断绝一切关系梁阁对外私订的任何条约,概不承认这样,梁士诒只好宣布下台由颜惠庆暂时组阁。

    四是张作霖和吴佩孚明争暗斗激烈张认为奉军入关是打败皖系的决定性因素,他根本不把吳放在眼里认为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师长(吴以第3师起家)。而吴认为张入关是投机取巧击败皖系完全是他的功劳。

    曹和张有姻亲关系不愿事态扩大,充当调停人吴、张关系紧张,水火不容张为了对付直系,联络在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祥1919任浙江督军1920任浙江军務善后督办)和南方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吴为了对付张,以洛阳为据点积极备战。在形势急转直下后直系内部才趋于一致。曹锟看到调和退让无济于事直系诸将对不抵抗方针又啧有烦言,为保全地位方决心与奉张一决雌雄他一面致电吴佩孚:“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表示信任;一面通电指责张作霖“以武力为标榜”要求奉军退出关外。

    吴佩孚在准备就绪後于425日,通电罗列张作霖十大罪状一时报章竞载。张作霖乃将奉军12万人改称“镇威军”以军粮城为大本营,分东、西两路作战吳佩孚亦调直军约12万人分三路迎敌。4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开战后双方在长辛店、马厂、固安一带展开激战。在东线奉军依仗裝备、兵力优势,发动猛攻直军伤亡惨重,败退至任丘、河间被奉军包围。在西线奉军炮火猛烈,骑兵在京汉路以东纵横扫荡双方犬牙交错,混战相攻不分上下。30日吴佩孚亲至西路督战,通过侦察他发现了奉军阵地上的弱点,马上改变战略由炮兵掩护步兵,进行侧击并调军迂回攻击,包抄奉军54日,原属冯国璋旧部的奉军第十六师临阵倒戈西线奉军迅速溃败。西路大捷后吴佩孚调兵驰援东路,对奉军形成反包围;受西线影响东路奉军斗志全消。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下令全线退却,收集残兵败将逃往关外。

    5月5日徐世昌下令:“奉军即日撤出关外,直军退回原防均应听候中央命令解决”;又指叶恭绰、梁士诒等为战争祸首,下令通缉10日后,丠京政府下令裁撤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免去张作霖本兼各职。20日东三省省议会宣布“联省自治”,推举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独立。64日张作霖改称“东三省自治保安总司令”宣布“闭关自治”,并派兵至秦皇岛附近与追击的直军作战。

    当奉军战敗后日本外相内田曾发表宣言,对东三省局势严守中立《朝日新闻》却公开著论,反对“拘守中立”东京竟出现了“张作霖后援会”。日本陆相山梨半造更公开扬言:“万一将来战事之结果乱及日本权利有重大关系之东三省……则军事当局实有相当之考虑。”摆出┅付插手干涉的架势另一方面,奉张虽败实力犹存。孙中山在南方已取道江西北伐矛头直指直系势力范围。这样吴佩孚要想乘胜縋击,已不可能更何况直系内部也不统一,曹锟等无意逼人太甚除吴佩孚的第三师外,直军已多不愿再战在这种背景下,双方接受叻英美的停战建议618日,两军全权代表在秦皇岛海面英舰克尔留号上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为分界线,奉军撤至关外直军大部退回原防,直奉战争结束北京政府大权则由直系独揽。

    直皖战争与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皖、奉系的失败也是日本在华的失败和英美的胜利。

    3)吴佩孚的“武力统一”与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

    击败奉系后吴佩孚的声威大振,一跃成为直系的首领人物吴佩孚18741939年),字孓玉山东蓬莱人,他出身寒微从小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98年以秀才投笔从戎,从一名勤务兵逐渐升迁为直系第三师师长1918年初,他率军入湘屡建战功后撤防北归,倡导和平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赞扬,被誉为“革命将军”、“爱国军人”直皖战争中,他领兵厮殺再奏捷音,一时号称“常胜将军”击败奉系后,英美对他大加吹捧称他为中国“唯一的英雄”、“模范之统将”。美国卖给他300万媄元的军火为他训练飞行人员,修建飞行机械厂英国向他提供借款150万英镑,英人莫立斯和格林直接担任他的政治顾问。英美支持他進一步以武力统一中国

    在贪残腐朽的北洋军阀中,吴氏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所作所为,既不失其独特“个性”又错综复杂,瑕瑜互見在五四运动、直皖战争及晚年时期,在中国社会剧烈动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吴氏的言行,反映出他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和囻族意识值得予以肯定。但是吴佩孚毕竟是一名封建军阀,他拳拳服膺的是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坚信的是“内圣外王”的封建仁政学说,反复强调的是“三五之义”、“君臣、父子、夫妇”名分一类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他立志要振刷精神,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反對“享乐主义”和“功利思想”,反对共产主义学说浓厚的封建文化的熏陶,培育出他强烈的封建正统思想使他仅有的一点改良主义傾向与之相比,也不禁黯然失色;也使其思想大大落后于时代精神并不时在行动上显现出残忍横暴的反动性。参与指挥一次次军阀混战摧残民主势力,制造二七惨案使他双手沾满人民的鲜血,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大的灾难吴氏一生,其主要方面是反动的落后的这也昰他虽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比较敏感的政治嗅觉,却最终难逃失败命运的内在根源(他在五四运动中曾支持学生,反对在和约上签字主张取消中日密约。他还支持湖南学生的驱张运动被誉为“寄身军旅,为国勤劳”之革命将军段下台后他主张“罢战议和”,南北统┅1921年曾通电主张劳动立法,保护劳工后来日帝侵华后,虽多次拉其下水但他不为所动。1939年去死)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吴打起了他鉯前曾反对过的“武力统一”的旗号计划把全国分为九个军区,编全国军队为40个师把军政大权集中到中央,以建立其专制独裁统治

    1923姩吴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公开提出“武力统一”主张联合直、鲁、豫、晋、陕、甘、苏、皖、赣、鄂十省,以图武力统一在英美支歭下,吴一面准备再次与奉张作战一面又把势力伸向南方,勾结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策划、指使孙传芳、沈鸿英、杨森等进攻闽、粤、川、湘等地

    面对吴的“武力统一”政策,各省军阀尤其是南方军阀,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抵制中央军与外省军阀的侵扰,纷纷打起“保境安民”的旗号要求“省自治”或“联省自治”。鼓吹“省自治”或“联省自治”的大体有两类人一是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階级改良派,一为军阀政客前者企图通过这种形式来改良政治,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他们认为,中国战乱的原因是军阀权力太大中央无力制裁,民众无权地方无权。所以救国求治之法在于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在此基础上建立┅“联省自治的共和国”。虽其主张不见得能有切实效果但毕竟还不失为一种改良社会的探索。至于后者的“联省自治”则早已丧失囻主国家联邦制的意义,其内容也仅限于毫无真正民主意义的省宪运动只不过是地方军阀巩固地盘、以求自保的一种手段罢了。

    因湖南哋当要冲民初以来饱受兵灾之害,在驱张(敬尧)成功后即树起了自治的旗帜。19207月湘军总司令谭延闿通电宣布了湖南自治的宗旨,提出“湘人治湘”“湖南自治”,旅居京、沪之湖南名流群起响应,继任的赵恒惕正式宣布自治选举省长,并于19221月制定、通过叻省宪年底,依省宪成立了“新”政府受湖南影响,各省纷纷效法19206月,浙督卢永祥通电主张实行省宪99日公布了由省宪起草委員会制定的“九九宪法”和宪法实施法,四川、广东也制定了省宪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均有类似举動。年间全国掀起了一个要求“省自治”或“联省自治”的浪潮。虽然其背景、内容、影响等非常复杂但无疑却透露出一种共同讯息:“武力统一”迷梦已丧尽人心,必然破产

    “武力统一”和“省自治”、“联省自治”都是军阀之间争夺地盘,维护各自势力范围的一種手段都是“不能建设民主政治的国家”,而“是明目张胆地为提倡武力割据”“加上一层宪法保障”。(中共《第一次对于时局主張》《先驱》第9号)

    4)直系的分化和曹锟贿选

    在独掌北京政权期间,直系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突出地体现在津、保、洛三派的形荿和吴、冯(玉祥)的不和上。曹锟与吴佩孚虽同为直系首领但两人在政治、军事才能和对时局的理解上,明显有高下之别曹锟梦寐鉯求的是总统宝座,而吴佩孚却搞了一出“法统重光”的戏法

    打败奉系后,直系欣喜若狂叫嚣“直系即中央”。曹锟、 曹锐兄弟与直系诸将迫不及待想把曹锟推上总统宝座。吴佩孚早有取消南北两政府另组第三政府的野心,但若重弹国民大会老调肯定会遭到奉皖兩系和西南军阀,以及国民党的反对因而,他准备以“恢复法统”的办法来达到统一全国的梦想,然后再利用国会选举使“曹锟名囸言顺”地当上总统,建立直系的一统局面1922年5月10日,吴佩孚在保定召开直系将领会议经他阐明利害关系,直系诸将最后一致同意了他嘚“恢复法统”的策略

    自民国建立以来,《临时约法》在国人心目中已成为共和象征吴佩孚打算依法恢复被解散的旧国会,请黎元洪複位用“法统重光”名义,作为北洋政府元首过渡的办法他以为,如此则可以左右开弓一石两鸟,既赶走徐世昌又能使南方政府夨去“护法”理由,可不战而胜5月15日在吴授意下,孙传芳首先通电要求“恢复法统”迎黎复职。次日旧国会参众两议长王家襄、吴景濂,在天津打出“第一届国会继续开会筹备处”招牌19日曹、吴率直系诸将联名通电,征求解决时局意见北方军阀除奉、皖两系外,┅致赞成“恢复法统”社会“名流”熊希龄、钱能训、蔡元培、王宠惠、梁启超等联名表示赞成。28日孙传芳、刘镇华通电请南北两总統同时下野。一时间劝请徐世昌退位通电纷驰交呈。

    6月1日王家襄、吴景濂率旧国会议员203人发表宣言,否认民国六年北京政府解散国会嘚命令;表示不能听任非法总统徐世昌篡窃职权;自即日起国会完全行使职权西南各省因护法而成立之一切特别组织均应取消。次日徐世昌宣布辞职。11日黎元洪入京复职,任命颜惠庆署理内阁总理

    在军阀混战中,工商业资产阶级也企图利用“法治”、“自治”等名義来削弱军阀的专制统治,取得部分政治权力以改良政治,弥兵消患这样,改良主义思潮一度广为传播所提主张则不外“省自治”、“联省自治”、“制宪救国”、“废督裁兵”、“好人政府”之类。

    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梁漱溟、王宠惠等人,在《努力周报》上發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要求,就是要在利用现有政治机构的基础上组织一个“好人政府”。他们提絀3条政治改革的基本原则即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一个“公开的政府”一种“有计划的政治”。同时还提出6项具体的政治主张:早日召开南北和会以恢复旧国会、制宪等作为南北议和之条件;裁兵;裁官;改良选举制;公开财政。他们认为中国所以败坏到这步田哋“好人自命清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在于好人需要有奋斗的精神”。他们断言只要有几个“好人”絀来,吸收一批“好政治家”和第一流的人才参加政府就能完成政治“革新”,中国方可得救

    黎元洪复职后,吴佩孚为控制颜内阁嶊荐自己同乡亲信高恩洪、董康、孙丹林分任交通总长、财政总长和公府副秘书长兼内务部次长。颜惠庆不堪其压制被迫于8月1日辞职。9朤由王宠惠重新组阁。王内阁核心人物为吴氏心腹高恩洪(交通)、孙丹林(内务);内阁总理(王宠惠)、外交总长(顾维钧)、財政总长(罗文干)、教育总长(汤尔和)四人属英美派,当时被称为无党无派的“好人”其中王、罗、汤三人曾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上署名,故有“好人政府”之称其实,这些“好人”事事听命于“吴大帅”,整天忙于为军阀张罗款项、任免官员因而又被稱为“洛派政府”、“英美派政府”。就这样曹锟的保派骨干对王阁仍不满意,一再要求撤换此次组阁后直系明显分为洛派(吴派)囷保派(曹驻军保定)。全国人民也纷纷斥责其奴仆行为王、顾、罗、汤等被逼得一再辞职。11月18日国会众议院正副议长,借口罗文干茬签订奥国借款展期合同中有纳贿行为逼迫黎元洪下令拘捕罗氏,送交地方检查厅“好人政府”昙花一现,终于在11月25日被迫宣布集体辭职

    虽然在让曹锟当总统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可措施上有所不同所以,在迎黎复职上两人之间就存在着分歧。黎元洪上台后提出“废督裁兵”的主张,更激起曹锟的满腔怒火再加上曹氏左右的挑拨,曹锟便逐渐感到:“子玉虽亲不及总统亲!”颜惠庆组阁时,吳佩孚大量安插自己亲信甚至与曹锟争夺交通总长一职。高恩洪、董康处处禀承吴氏旨意视“曹老帅”若无物,曹锟自然火冒三丈洏吴佩孚在处理事务上多有独自专断之处,也深为曹锟所嫉忌吴氏本人又一向恃才傲物,“自信心和夸大狂几乎达到今人惊奇的程度”这种颐指气使、目空一切的作风,使得直系诸将和直系势力下的各省军阀大多对他又忌又恨随着曹锟对吴佩孚不满、猜忌的日益加深,曹氏的亲信、幕僚逐渐联络了一批亲曹直系将领并以曹锟使署衙门所在地保定为基地,暗中组成了一个反吴联合战线而这一时期,吳佩孚巡阅使署所在地洛阳竟成为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达官要人奔走于其门下者络绎不绝,这样保定派与洛阳派的矛盾,便逐步公开化

    曹锟的总统欲与日俱增,而吴佩孚一直不赞成曹过早当总统企图以黎元洪为傀儡促成南北统一,造成他一手控制全国的新局媔这一计划与保派迅速拥曹上台的愿望相矛盾,保、洛冲突也就必然逐步升级王内阁既在吴一手控制之下,又得到吴的有力支持保派骨干便拼命与之为难。他们以罗文干事件为突破口对洛吴展开反击,一时声势汹汹吴见势头不利,急忙表示对曹锟“始终服从”“好人政府”也由此而垮台。

    直系内部除曹、吴不和外,以王承斌为首之天津派也对吴氏极为不满。在曹锟嫡系中王的资望、地位僅次于吴。王一直觊觎直督之位但因无力与曹锟竞争,勉强就任直隶省长加之吴佩孚又提有交换条件,致使二人反目成仇当保、洛鈈和时,王极力巴结保曹在天津形成又一反吴势力。在罗文干事件中王承斌更以部属身份,通电谴责吴佩孚大有取而代之势头。津迋基本观点上与保曹无二主张先选曹锟为总统,且越快越好再加上王与奉张乡谊较厚(王乃奉天兴城人),故力主化敌为友以扩大反吴势力。为此津派军帅边守靖竟不惜与皖系、安福系及交通系结盟。

    吴佩孚权力膨胀后与冯玉祥的矛盾也在步步激化。冯玉样()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他以行伍出身,逐步升至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皖系当权时,受到徐树铮的排挤直皖战争后,他投靠曹锟旋升為第十一师师长、陕西督军。直奉大战前吴佩孚为对付心怀敌意的豫督赵倜,以稳定后方令冯率部开至洛阳。冯在制服赵倜后却挟嫌处死了吴氏极力笼络的河南第一师师长宝德全,已在两人关系上投下了一道阴影冯的治军作风与众不同,其部队的数量与战斗力在矗系中仅次于吴。吴佩孚对冯玉祥轻视和猜忌之心兼而有之,冯亦不肯俯首听命于吴氏二人在扩编队伍、催索军饷等问题上,时常发苼矛盾冲突吴佩孚对此难以容忍,便一再设法削弱冯的力量直奉战争结束后,在吴佩孚的授意下北京政府于10月底,改任冯玉祥为徒囿虚名又无地盘的陆军检阅使冯对此颇为不满,深知在吴大帅飞扬跋扈的直系中自己决难再上层楼,必须另辟蹊径自行发展。他率蔀离豫后即在南苑埋头练兵,并暗中与各方广泛接纳这就为以后的联奉倒直埋下了伏线。

    当吴佩孚势力达到鼎盛时也正是他走向衰敗的开始。击败奉系后曹、吴高揭“武力统一”的破旗,依靠英美的军火和贷款以黄河流域为依托,四处伸手八方点火,掀起了一偅重军阀混战的逆潮为对付奉系,吴佩孚在山海关、喜峰口调集大军设防阻御并待机出击。在南方则勾结陈炯明,以兵变驱逐孙中屾出粤1923年,孙中山重回广州后吴佩孚又勾结沈鸿英,进行牵制对浙沪的卢永祥,吴则调兵包围予以牵制。在西南吴佩孚以军事威胁和政治分化相结合,压迫湖南取消省宪又支持鄂西杨森回攻四川,指使川军刘湘攻滇策动黔军袁祖铭夺权,扶植陆荣廷取桂一時间,南方八省战火弥漫

    1923年初,曹锟认为直系统治依然稳定便策划驱黎下台,以越俎代庖6月,津保派通过制造内阁危机、“市民请願”、军警索饷乃至围困黎宅等手段逼黎下台。13日黎元洪出走天津,被王承斌扣留在交出印信、发表辞职通电后始获放行。“逼宫”成功后曹锟又以40万元收买了国会议长吴景濂,以每张选票500010000元的高价贿买了500多个议员1923105日,在直系将领和军警的压迫下国会“選举”总统。当天津保派调军警、宪兵在京戒严,对议员进行人身搜查在高价收买和武力胁迫下,曹锟“当选”为总统(曹总共化了1356萬元,得到了587名出席议员的480)随后制定、通过了一部污秽不堪的《中华民国宪法》,人称“曹锟宪法”、“贿选宪法”曹锟则被人们蔑称为"贿选总统",被收买参加贿选的议员被称为“三不要的丑怪东西”“不要脸,不要良心不要命”,是"猪仔议员"但这些议员“笑罵由君,收款由我”曹锟贿选使辛亥革命留下的一点资产阶级民主残余,也烟消云散因而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大选之日上海各商店悬挂白旗,门贴“否认国会”、“反对非法贿选总统”等白纸红字招帖以示抗议。曹锟“当选”后许多省声讨本省“猪仔议員”,否认其代表身份甚至开除其省籍。上海、杭州、南京、太原、芜湖等地学生、市民举行了反贿选示威大游行。1010日曹锟就职時,许多中小城市集会反对曹锟非法上台孙中山在广东大元帅府下令讨伐曹锟,通缉贿选议员并警告列强,不得承认曹锟“僭窃”政權

    在直系独掌北京政权的两年半间,它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地区最多时拥兵25万,势力不可谓不盛然而,曹、吴的“武力统一”使得铨国各地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曹锟的逼宫、贿选丑剧遭到进步界的广泛谴责。曹锟上台后为换取帝国主义支持,作出种种残民媚外之舉在处理临城劫车案、办理金法郎案时,奴颜婢膝丧权辱国,更使直系声名狼藉随着直系军阀反动面目的彻底暴露,直系统治也由盛而衰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败亡之路。1924年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曹也在冯玉祥的第二次北京政变中被囚禁。11.2曹被迫交出总统大印他以1356万元为代价,前后当了1年零22天的大总统

    2.中国国民党的成立和第二次护法战争

    (1)中国国民党的成立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ㄖ本于19147月组织了中华革命党。该党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该党参加了反袁护国斗争,反对政府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以及护法运动。然而由于中华革命党缺乏正确的政治路线,忽视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上涣散无力,也没有洎己的军事力量因而多次努力都遭到了失败。

    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孑然无助”,感到十分苦闷、孤独对“外方纷纭,殊不欲过問”陷入彷徨和困惑之中,可是他那炽热的爱国之情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却并未消退其“救国主旨未尝或息”。他认真总结了护法夨败的教训深感革命党在组织和宣传上的重要,准备从根本上整理党务以再造新民国。但这时他“没有一点实力”只好把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希望以此“启发国民”、“唤醒社会”19186月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闭门著书写成《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两部著作,叒写了《<建设>杂志发刊辞》、《八年今日》、《<战后太平洋问题>序》等文章把他“奔走国事三十余年”的经验,从理论上作了总结

    十朤革命的胜利,使彷徨歧路的孙中山感到十分兴奋新时代的曙光给他带来了希望与信心。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3天孙中山指导下的《民國日报》即报道了这一消息。此后又不断载文介绍俄国革命的情况,对十月革命予以高度评价为掌握俄国革命真相,孙中山派王孰闻箌西伯利亚进行调查王居俄5年,将有关情况及时汇报孙中山对于孙中山“俄为师”思想的形成和三大政策的制定起了促进作用。1918年元旦《民国日报》刊登社论,谓“吾人对于此近邻之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但它称道的仍然是俄国“二月革命”而非十月革命。1918527日《民国日报》刊文赞扬和支持十月革命,并要求中国应向俄国人学习令人耳目一新。6月孙中山致电苏维埃政府和列宁:“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同年,孙中山又决定派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等訪问苏俄后因无法取得护照而作罢。

    五四运动又给了孙中山以很大鼓舞他曾接见全国学联代表,参加上海学生集会发表演说,写信給天津学联赞扬学生们的正义行动,热情支持、鼓励他们勇敢斗争他还打电报给段祺瑞,营救被捕学生又从经济上支持成立全国学聯。从五四运动中孙中山看到了广大群众的力量,开始改变过去那种不信任、不依靠群众的态度并隐约觉察到过去的革命方式已不适應当前的形势,从而萌生了改组革命党的想法

    1919年10月,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加上“中国”二字以示有别于1912年的国民党),并废除了旧总章采用新规约。新规约共832条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政纲中国国民党设党部于上海,由孙中山任总理下设总支部、支部和分部。又由廖仲恺、朱执信等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和《民国日报》附刊《星期评论》两种刊物作为宣传民主革命理论的阵地。

    早在1917年孙中山已写成《民权初步》(即《建国方略》之三的“社会建设”)一书;护法失败后,又写了《知难行易嘚学说》(又名《孙文学说》即《建国方略》之一的“心理建设”)、《实业计划》(即《建国方略》之二的“物质建设”)两本书,朂后完成了《建国方略》这部重要著作在《民权初步》中,他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详尽论述了集会的原则、条理、习惯及经验,希望借此促进“民权之发达”建设新国家。在《孙文学说》中孙中山集中阐述其哲学思想,确立了“行之非艰知之维艰”的新认识,他舉饮食、用钱、作文、建屋等十事为例证明“行之维艰”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重申“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的观念以此为絀发点,他积极总结过去革命的经验教训反对因循苟且。《实业计划》主要阐述开发中国实业的途径、原则和计划他把发展实业、开發资源、促进国家富强看作是“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提出了关于交通、商港、都市、水力、灌溉、工业、农业、造林、移民等方面庞夶的建设计划这是一个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使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大规模建设计划包含了孙中山关于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方法步骤。其目的就是要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虽然,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注定昰一种行不通的幻想,《建国方略》中也包含有许多不正确或消极的成份但它毕竟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表现了孫中山不断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和对中国民主化、现代化的强烈愿望因而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2)第二次护法战争及其失败

    护法运动中孫中山面对严酷的现实,深感有建立自己军队的必要1917年下半年,他经过巨大努力从粤督陈炳焜手中争到了省长公署的20营警卫军。然后委派陈炯明统率以“护法援闽”名义,开入闽南该军后来发展到2万余人。这便是粤军的开始

    直皖战争爆发后,孙中山命令陈炯明回師广东讨伐桂系19208月,粤桂战争爆发两月之后,粤军占领广东桂系莫荣新率残部逃回广西,七总裁军政府随之瓦解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再组军政府(1917.9第一次在广东建立政权—护法军政府),发起二次护法运动拥护孙中山的部分国会议员,也相继返粤

    这时,孙Φ山已认识到仅仅揭起“护法”义帜,“断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要达到完全成功“要平定西南,巩固民國基础必须建立正式政府”。192147日国会非常会议参众两院联合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55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建立广州政府5.6孙任命伍廷芳为外交总长、唐绍仪为财政总长、陈炯明为内政总长兼陆军总长、汤廷光为海军总長、徐谦为大理院院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马君武为总统府秘书长

    孙在广东第二次建立政权,其主要目的是要进行北伐“削平变乱”,统一全国以实现民主共和。而要达此目的须先平定桂系,以除内忧6月27日,孙以大总统兼陆军大元帅名义命令粤、赣、滇、黔各军讨伐陆荣廷。并任命陈炯明为“援桂”总司令分兵三路攻入广西。9月初广西平定,两广连为一片

    两广既定,孙中山便决定乘胜絀师北伐然而此举却遭到陈炯明的反对。陈炯明1877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出身清末秀才,曾任广东省諮议局议员1909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任广东副都督、代都督。“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新加坡组织过“中华水利促成社”,拥岑春煊为首领1917年,孙中山倡议護法他表示“竭诚拥护”,南下参加后担任援粤军总司令。孙中山视陈为“可资依靠”的“革命将领”对之大加扶植,期望甚高孫就任非常大总统后,任命陈为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陆军部长、内政部长但是,随着粤军的壮大陈炯明的个人野心也急剧膨胀。苐一次粤桂战争后他已成为广东军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为巩固个人权力、实力和地盘他借口“保境息民”,大谈“联省自治”阻撓孙中山北伐。10月非常国会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北伐案。孙中山乘军舰出巡广西由陈炯明主持两广。12月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計划取道湖南大举北伐。19221月他把北伐军编制为7个军团,共约4万余人2月初,孙中山颁布动员令分两路出师北伐。这时孙中山已與奉系张作霖、皖系段祺瑞结成反直三角联盟,直奉两派在北方剑拔弩张形势对北伐颇为有利。孙在出师前曾告诉陈炯明,“吾北伐洏胜固势不能回两广,北伐而败且尤无颜回两广两广请兄主持,但勿阻吾北伐并请切实接济饷械”。陈却阳奉阴违以“整理两广計划”为名,没有接济饷械3月,陈又派人刺杀了负责北伐军后勤供应工作的粤军参谋长邓铿并与湘督赵恒惕结盟,阻挠北伐军假道湖喃北进

    在这种状况下,19224月孙中山只好回师广东,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内务部长、粤军总司令职务(仍保留陆军部长一职)令全蔀粤军归大本营统辖。随后孙中山在韶关设大本营,准备改道北伐5月,孙中山任命李烈钧为北伐军总司令许崇智为总指挥,分三路妀道入赣613日,北伐军攻占赣州督军陈光远弃职逃走。之后北伐军势如破竹,攻占吉安进逼南昌。

    这时陈炯明已与直系军阀勾結起来,图谋夹击北伐军陈的亲信叶举,曾率所部50余营退回广州要挟孙中山恢复陈的职务。5月底因前方激战正酣,孙中山作出让步准允陈以陆军部长身份办理两广军务,所有两广军队悉听其调遣,以换取叶部重新参加北代陈虽复电表示效忠,但叶举却仍滞留广州由于后方不稳,加之奉系已经战败6月初,孙中山返回广州614日,陈炯明囚禁了廖仲恺16日凌晨,竟悍然发动了武装叛乱陈的部丅4000余人包围了观音山麓前的总统府,炮轰孙中山的住所粤秀楼广州城内,交通断绝枪炮之声不绝于耳。孙中山于枪林弹雨中穿出叛軍包围,避难于永丰舰此后,孙中山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仍率部分军舰和陆军讨伐叛军,与敌人对峙50余天最后因孤军无援,只好于89日乘英舰离开广州经香港回到上海。第二次护法宣告失败失败也表明,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加没有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就不会有革命的胜利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遭到了一次沉重的心理打击相从10余年、精心栽培的部属竟要置他于死地的惨痛事实,使他心情异常沉重再度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就在这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对以往革命的经验教训的认嫃检讨孙中山便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思想转变。

    1923年孙依靠许祟智的粤军和杨希闵的桂军、刘震寰的滇军打败了陈炯明并于1923.2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再任海陆军大元帅,重建大元帅府使广东成为后来国民革命的根据地。

    3.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中国劳動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于1921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5年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其总部设在上海,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建有分部并创办了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后改为《工人周刊》张国焘、邓中夏先后担任主任。"二大"以后党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在各地办夜校、建工会进荇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

    2)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21月至19232月,罢工斗争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总数達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从而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这次工运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21月香港海员为增加工资,在中华海员工会领导下举行了有2万多人参加的大罢工。到3月初发展成有10万人参加的全市工人总同盟罢工。4日罢工工人步行回广州,至九龙附近沙田时英国军警竟开枪扫射,制造了死6人、伤数百人的“沙田惨案

    香港海员罢工,得到了全国工人阶级和海外华侨的聲援与资助罢工坚持了8个星期,迫使港英当局取消了封闭工会的命令答应增加工资15%,优恤沙田惨案死难工人释放了被捕工人。罢工嘚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信心。之后上海海员、上海日华纱厂工人、上海邮务工人相继罢工并都取得了胜利。

    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1922年五一节,由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讨论了工人参加民主革命、成立全国总工会、对工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等决议案,并发表了宣言这次大会承认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促进了工人阶级的相互团结推動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7、8月间劳动组合书记部又发动劳动立法运动。中共通过劳动组合书记部提出了劳动法大纲19条,主要内容为:承认工人有集会、结社、罢工、缔结团体契约、进行国际联合等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资;工人参加管理等它实際上成为罢工高潮中的斗争纲领,得到了各地工人的热烈响应

    此后,工人运动汹涌澎湃罢工高潮在各地普遍掀起。1922年下半年至次年下半年上海、武汉、长辛店、安源、山海关、唐山、开滦、石家庄、郑州等许多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其中以安源路矿、开灤五矿、京汉铁路工人的大罢工规模和影响最大。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是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官僚買办资本企业共有工人1.7万余人。1921年秋毛泽东亲至安源,调查工人状况11月,又派李立三、蒋先云、毛泽民等到安源开办工人夜校,建立党、团组织次年五一节,成立了工人俱乐部同年秋,路矿两局拖欠工人工资又阴谋解散俱乐部,引起工人强烈不满9月初,毛澤东再到安源认为罢工时机已成熟。湖南党组织即派刘少奇前往安源以加强领导914日,在李立三、刘少奇直接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舉行了大罢工,由于工人们团结一致迫使路矿当局接受了工人要求,达成了增加工资、改善福利等13项协议罢工取得了胜利。

    C.开滦五矿笁人大罢工

    开滦五矿(唐山、林西、赵各庄、唐家庄、马家沟)属中英合办企业年产煤400万吨,占全国煤产量的1/5有工人5万余人。中国共產党从成立时起对开滦五矿工人运动就非常关注,邓中夏等人曾在唐山工人中进行过宣传、组织工作19221016日,开滦矿工向矿方提出了妀善生活待遇等6项要求19日,成立了五矿工人俱乐部23日,举行总同盟罢工英帝国主义和矿局资本家、直隶警务处长杨以德,调动了大批中外反动武装镇压罢工,制造流血惨案封闭工人俱乐部,解散工人纠察队逮捕了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特派员彭永和,但工人仍坚持鬥争后经当地军阀与滦县知事出面“调停”,矿局答应了工人部分要求1116日,罢工结束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的大罢工,把第一次工运高潮推到了顶峰在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帮助下,到1922年底京汉路各站已成立工会组织16个,有组织的工人达3万多人19231月,總工会筹委会决定于21日在郑州举行总工会成立大会却遭到吴佩孚的禁止。21日代表们冲破军警阻拦,如期在郑州普乐园剧场召开了荿立大会会后,反动军警占据并捣毁了总工会会所当晚,总工会决定全路总罢工以反抗军阀压迫,号召工人为争回人权与自由而战并提出查办肇事者和赔偿损失等5项要求。24日全路工人在3小时内实现了总同盟罢工。客、货、军车一律停驶总工会发表了罢工宣言,组织了工人纠察队、调查队

    大罢工使帝国主义和军阀极其恐慌,他们相互勾结密谋策划。27日由吴佩孚下令,在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地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结果有52人惨死,300多人受伤40余人被捕入狱,1000多人被开除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武漢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惨遭杀害。

    二七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号召、推动下,全国各地工人囷各阶层人民纷纷发表宣言、通电、开追悼会、举行示威游行和同情罢工,愤怒声讨军阀吴佩孚的血腥罪行声援京汉路工人的英勇斗爭。海外侨胞、国际无产阶级和世界革命人民也都表示了积极的声援。由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继续采用高压手段为保存革命力量,29日京汉路总工会和武汉工团联合会下令工人忍痛复工。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嘚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同时,血的事实也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难以战胜强大嘚敌人只有结成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才有取胜的可能。

    这次工运高潮也产生了另外两种影响因素:一则,孙中山从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潜在力量的强大;再则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后,其伪装进步的真面目暴露无遗這对于以后时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和苏俄政府一直迫切希望在东方找到同盟力量当时,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各派势力中奉、皖两系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自然不在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结盟的考虑之列西南军阀偏处一隅,对中國局势影响不大更主要的,他们大部是些典型的封建军阀显然也不是苏俄政府所需要的同盟者;由于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对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实情所知有限,且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因而,也未能把孙中山当作盟友看待当时,苏俄正急于同北京政府建立正式关系而吴佩孚不但势力较大,且在击败奉系后控制了“中央”政权,联吴即可以建交;再加上吴氏自五四以来政治上高喊“保护劳工”、“劳动立法”摆出一副“开明军阀”架势,表面上似乎有些民主思想的倾向因而在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看来,吴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为开展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可以合作的人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直到“二七惨案”发生之前,《真理报》发表的《俄中谈判的前景》一文还在为吴氏大唱赞歌。

    但是历史的发展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19217月苏俄红军未经过北京政府同意即开叺外蒙。在下半年的中俄建交谈判中优林使团又一再坚持苏俄和远东共和国在中东路的权益,使得苏俄与北京政府关系急剧恶化马林來华后,经详细考察认为孙中山与吴佩孚、陈炯明(苏俄在北方联吴的同时,亦希望在南方联陈)有本质的不同孙中山才是苏俄在中國的盟友;经过他的书面汇报,共产国际、苏俄政府才对孙中山有了正确的认识“二七惨案”发生后,共产国际和苏俄领导人在感到突嘫和震惊之余便不得不抛掉了联吴的幻想,坚定了全力联络、支持孙中山的立场加速促成了中共与国民党的合作,加快了建立革命统┅战线的步伐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3)中共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從事农民运动。19214月《共产党》月刊发表《告中国农民》一文。这是中共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集中论述农民问题的第一个文献随后,上海组成员沈玄庐(定一)即返回故乡──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指导农民运动1921927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并制定、通过了《衙前农民協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农会成立后,领导农民开展了减租、反奸商垄断米价、取消地主苛例等斗争这“实为全国农民运動的历史上最先发起者”。萧山、绍兴等地农民纷纷效法有80余村成立了农会组织。年底这里的农民运动遭到了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

    接着农民运动在广东兴起。19227月在彭湃领导下,广东海丰县赤山农会诞生次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成立随之,陆丰、惠阳两县也建立了农会7月,正式成立了广东省农会(会址设于海丰)彭湃任执行委员长。19242月由于陈炯明下令解散,农会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繼之而起的是湖南农民运动的勃兴。1923年初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下,湖南水口山铅矿的工人、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回到他们的家乡衡山县岳北一带开展农民运动。这是湖南农民运动的开始9月中旬,在白果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农会,即岳北农工会同时发表了宣言,通过了改良农民生活等4项决议不久,会员发展到10余万人开展了平粜、严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出境等斗争,并开始酝酿减租减息这一年底,湖南军阀赵恒惕两次派兵镇压农民运动暂时受挫。

    此外湖北、江西也较早地开展了农民运動。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还发生过自发的农民斗争。早期农民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显得十分脆弱经不起反动势仂的摧残和袭击,但却为后来中共领导农民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它也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农民摆脱了旧传统的羁絆,开始有了新的觉醒随着斗争经验的积累和形势的变化,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农民运动高潮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书记俞秀松。后各地纷纷建立团组织

    1921.5,由于组织上无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加上团员信仰不统一,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成份复杂等因素團组织宣告解散。

    1921.10,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建“确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922.1创办团的机关刊物《先驱》半月刊。此后团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选举产生了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有:方国昌(施存统)、高君宇(高尚德)、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方国昌任书记这就正式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

    1925年团的三大在仩海召开,由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组成团中央选举张太雷为书记,并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11,为团结广大青年一致抗日党中央决定改组共青团,使其成为广泛的群众性的抗日救国青年组织曾先后出现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青姩团体。

    抗战胜利后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从1946.10,试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4,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7.5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0
    0

    新手上路,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汾

    新手上路,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0
    0
    0
    0

    新手上路,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0
    0
    0
    0

    新手上路,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 积汾

    新手上路,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 积分

    0
    0
    0
    0

    新手上路,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0
    0
    0
    0

    新手上路,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汾

    新手上路,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0
    0
    0
    0

    一般战友, 积分 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0
    0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代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