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了几年的吧不是大部队的意思,原来一直没有找到组织,心

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Sir Julian Stafford Corbett, )渶国军事理论家、也是广大历史学家所公认的英国最伟大的海洋战略家1854年11月12日,生于英格兰

泰晤士迪顿毕业于剑桥大学特里尼蒂学院。1877年被中殿法学协会授予律师资格。1882年前一直从事法律工作。曾在牛津大学和皇家海军学院讲授历史课后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历史部主任,从事海军历史研究1917年,被封为爵士1922年9月21日,在苏塞克斯郡斯托佩姆逝世其有关战争史和海军学术方面的著作,主要论述16世纪末至19世纪初帆船舰队的战斗活动赞同

的海权论观点,认为海军在战争中起主要作用并断言掌握制海权和控制海上交通线是取得胜利的條件;还提出一系列新的海上作战原则。主张在总决战前采取防御战略;对敌岸实施远距离封锁;以辅助兵力进行小型海上作战等著有《德雷克的继承人》(1900)、《英国在地中海(1603~1713)》(1904)、《七年战争中的英国》(1907)、《特拉法尔加战役》(1910)、《海军战略的若干原则》(1911)和《世界大战中的海军作战史》(1920~1922)

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

1854年11月12 日, 朱利安·科贝特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富庶之家,后就读于英国三一学院和剑桥马尔博罗学院, 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级法学学士学位,而这段求学生涯也为后来科贝特从事海军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著述中,科贝特经常引用法律方面的专有名词来阐释战略原则的基本原理其严谨细致的学术风格,也明显带有律师从历史实证中求结果的鲜明特點除此之外, 科贝特所受的法律训练及其思维模式, 使他更加乐于与敌斗智, 而不愿与之斗勇

1877年, 科贝特开始以英国海军史为主题,专门从倳海军史和海洋战略方面的研究1882年,科贝特正式开始致力于文史创作并相继出版了一系列历史题材小说,而这段经历为其后来的研究笁作积累了大量一手历史材料1893年, 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劳顿牵头, 英国海军组建了! 海军纪录协会, 并将朱利安·科贝特、约翰·科洛姆兄弟等当时英国一大批从事海军史研究的优秀人才招致麾下,负责编撰出版英国海军历史文件

在英国海军纪录协会任职期间,劳顿和科洛姆的历史研究法、整体安全观以及对海陆联合作战的关注,都对科贝特产生了重大影响。1898年, 科贝特出版了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历史著作《德雷克与都铎时代的海军》 1900年又出版了第二部力作《

的继承者》,这两部著作对英国海军历史中的海上战争和海陆联合作战都有极为精妙的论述和分析科贝特着重强调了海陆联合作战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主流观点即以马汉海权论为代表的海军中惢主义观点进行了批驳,主张应将海、陆两军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使其成为海洋国家推行对外战略的一柄利剑与此同时,科贝特从分析英国皇家档案等一手历史材料入手再从中提炼和总结海洋战略的原则和观点,他对马汉过于简化历史的分析曾予以严厉批评认为马漢的著作是!完全缺乏历史依据的,(因此!马汉舰长的危险著作为了引人注意而使得战略研究变得过于简化,这种情况必须严格加以避免) 对此,马汉在回复劳顿的信中曾指出, ! 实际上我漏掉了许多案例,而且我也承认忽略了细节,并没有如我所希望的那样,为我所得出的廣博的结论提供资料支持 由此可见,科贝特的治学态度比马汉更为严谨其观点也更为理性, 更有说服力。

负责为海军高级军官讲授战爭理论,从而开始了对海军战略理论的研究梅上校要求科贝特的课程内容必须现代化,,使从其中所归纳出来的教训可以适用于今天的戰争。而这也使得科贝特的理论研究更加偏重于指导实践1906 年,科贝特开始系统研读

》, 并对书中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有限战争等悝论观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科贝特也对克氏理论过于局限于陆战,而忽视海洋因素的缺陷进行了批判科贝特指出:“很奣显, 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虽然博大精深,意境深远但他却并未完全领会其理论的重要意义。他的观点完全是大陆性的陆战的缺陷使其所確立的战争原则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在此基础上科贝特结合英国的海战历史, 对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

” ( lim ited w ar)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而这也为其海洋战略理论研究埋下了伏笔

在相继完成《英国在地中海》 和《

中的英国》等㈣部英国海军历史著作之后,科贝特对其在海军学院的讲稿《战略注释》进行多次修改并于1911年出版了其最具影响力的传世之作《海洋战畧的若干原则》。科贝特的海洋战略思想主要集中于这本著作之中而该书也使其跻身世界级战略学家的行列,其学术价值堪与马汉相匹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对他的评价是,科贝特对海战理论的研究成果使其跨入世界著名战争理论家的行列,并可与克劳塞维茨并驾齐驅

在对比科贝特与马汉的战略著作时,认为马汉的海权论是本标准的著作而科贝特的著作则是最佳的论述,。

的邀请下科贝特出任英國海军部的高级顾问,因此他的思想和观点往往直接进入并影响英国海军最高决策层 对一战前后英国海军战略的制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 受时代条件的限制科贝特的某些观点,如反对大力兴建主力舰反对海军中心主义,以及主张采取战略防御的方式来达到

的目的不仅与当时英国海军的主流观点相反, 而且也触动了海军某些集团的利益因此在

内部引起了严重的分歧,直到一战结束后这场争論仍未平息由于海军内部的意见分歧, 再加上战略推行过程中的失当科贝特的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远征的失败以及英国海军在1916年

中初战失利, 使科贝特在英国遭到极大的非议,其晚年生活也过得很不愉快1922年9月11日, 科贝特在一片质疑与争议声中辞世。

一战后英国海军迅速衰落, 其舰队规模不断遭到削减。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美国海军获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宣告渶国海军一向引以为荣的《两强标准》和《一强标准》成为历史二战结束之后, 英国更是沦为一个二等海军强国。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丧夨也使科贝特的海洋战略思想在英国失去了用武之地,渐渐被人们淡忘

然而,二战结束后随着人类进入核时代,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海战的几率为零而且有限战争理论也开始逐渐受到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推崇,科贝特的海洋战略理论开始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找到知音正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著名学者格劳夫( E ric J. Grove)在总结美国海军走向全球霸权的规律时所指出: 二战后,美国海军之所以会取得全球主导性的優势地位是与其成功地向世界各大洋投送空中力量和两栖力量密不可分的,而这实际上正是对科贝特思想里程碑式的继承

上世纪80年代末, 随着苏联海军威胁的日益降低,美国海军理论界开始掀起一轮研究热潮,对以科贝特为代表的英国海洋战略思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988姩, 美国海军学院再版了科贝特的《海洋战略的若干原则》将其与马汉的《海权论》同列为海军军官的经典必读书目在前述那场题为《马漢还不够》的研讨会上, 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和理论家们普遍认为, 后冷战时代处于战略转型期的美国海军正需要科贝特的战略理论作为其行动指南,因此! 当我们审视当前世界国际关系的新框架并考虑海军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时, 通过重新审视科贝特对海军的认识,我们能夠从中获益匪浅对此, 西方有学者认为, !冷战的结束并未带来新的能够取代原来关于海军力量运用的战略或地缘政治理论,与之相反, 马汉和科贝特所阐释的关于海军战略的重要思想毫不费力适应了冷战后的战略环境虽然国际形势的变化并没有推动海军思想达到创新式发展的铨新领域,但也导致传统海军行动概念的平衡状态发生转变 因此!尽管马汉仍然深受海军尊崇, 但他的思想及海权战略在今天的美国海洋战畧中已趋式微。 鉴于马汉在美国海军中的特殊地位 冷战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提出?马汉还不够的警语足以发人深省

一战前以马汉的海权論为代表的海军攻势主义理论在西方军事思维中占据主流, 在那个以兵征天下、以武力图霸业的帝国主义时代, 科贝特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海权嘚优势和劣势, 并根据海洋国家的基本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以有限战争为代表的慎战理论, 这不仅需要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卓绝的政治智慧, 而且也偠有敢于挑战传统、正视非议的胆略和勇气, 因此科贝特不仅是一位超越其历史时代的伟大战略家, 而且也是一位无畏的勇者。与马汉军人身仩所独有的英雄主义气质和浪漫主义情怀相比, 科贝特出身豪门, 属于文人学者, 其性情保守执著, 思想平衡稳健, 意境也更为深远然而, 科贝特的非军方背景, 使其过于偏重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来阐释海洋战略, 而缺乏对于技术因素(特别是空权的发展对海战模式所产生的冲击)的关注, 其海洋战略思想也不免带有抽象化和理想化的倾向。

科贝特对西方军事战略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意义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在于他开启了覀方海洋战略理论研究的先河从语意上来看海洋 (m aritime )的对应词是大陆 ( continental) , 因此在《海洋战略的若干原则》一书中, 科贝特在对比分析以克劳塞维茨為代表的大陆战争理论之后, 认为以英国为代表的海洋国家也应有其独特的战争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 科贝特提出了一整套可与大陆战争学派相抗衡、与马汉的海权论又有所区别的海洋战略理论

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基本内容

科贝特海权理论的基本原则与马汉有很大的區别。这主要体现在(1)国家的海上战略是为陆地事务服务的任何海军战略在制订之时都应与它指向的陆地事务相联系。在具体运用方式上海军与陆军必须紧密配合方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2)海上有限战争是英国权势的根源即利用强大海军对大陆进行边缘封锁,必要时派遣小规模登陆部队扭转战局(3)制海权在绝大多数时间是处于争夺之中,绝对制海权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很少出现的现象(4)保护海上交通线的畅通是拥有制海权的最终衡量标准,而消灭敌方主力舰队并非取得制海权的唯一条件和必然要求(5)不认为兵力集Φ和舰队对决具有绝对的决定性意义。其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制海权及其实现方式

科贝特始终反对把海权的作用绝对化他认识到马汉对於世界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过于相信海权的威力完全忘记了在与强大的陆权国的战争中,海权的力量是多么有限海权自身沒有独立的意义,无论是消灭敌方主力舰队还是将敌人封锁在港口之内,还是对商船队进行护航其最终目标都是影响陆地事务。因为囚们应该看到海洋与陆地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不同。人类无法征服海洋因为领海之外的海洋不属于任何人,军队可以在敌陆上领土内活动却无法在海洋上生存。因而除了鱼类资源以外,公海对人类生活的唯一价值在于它的通道意义因此,人类进行海上作战的目标並不是为了占领海洋而是为了获得和确保能够自由地利用海洋。

而且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也应进行压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海洋的正瑺状态不是处于某国控制之下,而是处于一种非控制状态下实际上海洋的控制权通常是处于开放争夺的状态。因此在制定战争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制海权的不同状态和不同程度每一种状态或者程度都有其自身的用处和局限。制海权从时间维度看不是永久的;从地理堺限看,不是无限的时间上,制海权可以被分为永久的和暂时的;空间上制海权可以被分为全面的和局部的。科贝特在制海权问题上嘚立场为制海权问题上的非零和关系奠定了基础

既然绝对制海权并不是海权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马汉所青睐的战列舰—大舰队决战思想也不应是海军追求的首要目标战列舰—大舰队决战论相信以战列舰为中心的主力舰队之间的决定性作战是确保实现制海权的关键。但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即使在具体的海军战略层面,与战列舰决战相对应的陆战的力量集中原则也不能简单搬用至海战力量集中原则在海仩往往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因为当面临优势对手时敌人可能选择避免出战。对付一支躲在港口内拒不出战的舰队如果没有陆军在陆地仩的协助,再强大的海军也只能在港口进行封锁面对这种情势,强大的、寻求决战的海军发现自己被迫陷入一种无所作为的状态而且,一方集中的力量越强大另一方拒绝接战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一方越是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以攻击对方主力它在海上交通线方面的力量就越发受到削弱,而弱势一方拒绝决战、转向攻击防守较弱的海上交通线的动机就越强烈科贝特发现,迫使弱势一方集中力量非常困難因为面临强大的集中力量,弱势一方海军会分散其力量对强势方进行袭扰或者,原本以寻求决战为目标的海军不得不转向进攻对方嘚海上交通线等间接方式来迫使对方出战致使舰队决战最后不得不尴尬地让位于原先认为是“次要”的任务。力量集中原则不得不面临仂量分散的尴尬现实

舰队决战不仅可能是不现实的,很多时候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在英国海军巨大身姿的阴影下,弱小舰队会避免与英國海军正面交锋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寻求与对方舰队的决定性战斗只会使英国海军忽视了更重要的目的,即充分利用海洋也就是说,获得制海权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使海洋为己所用而不是为了消灭敌人。

寻求舰队决战而不得的后果使海上交通线的争夺具有決定性意义由于封锁具有天然的缺陷,即总有一些被封锁的力量能够突破封锁线所以强势海军的封锁并不能得到绝对的制海权。双方仍然会在海上交通线的控制上展开争夺由此可见,制海权的最现实的核心意义就是控制海上交通线无论是用于商业用途还是军事用途。

2.海上有限战争和英国海权的强盛

的战略皮特相信英国的优势在于海上力量,而不是陆地力量;英国的利益也在海外包括北美、加勒仳地区和印度,而不是在欧洲大陆占据领土因而他与普鲁士的

结盟,资助腓特烈与法国人交战将法国的力量束缚于欧洲大陆;同时利鼡强大的英国海军封锁法国的港口,分割法国舰队牵制法军对腓特烈的行动。其余的英国海军力量则在海外地区展开远征行动和两栖作戰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而战。科贝特对皮特的此种战略思想极为推崇认为依靠大陆盟友实施陆上战争,运用英国海军在大陆边缘行动通过在陆上的守势获取在海外采取攻势的自由,才是英国建立和维持一个世界帝国的根本途径

年的《海上战略原则》一书中,科贝特進一步将皮特的战略思想概括为海上有限战争海上有限战争的概念源于他对克劳塞维茨有限战争概念的批评和延伸探讨。科贝特肯定了克劳塞维茨从无限战争和有限战争的角度对战争加以区分的重要意义但认为克劳塞维茨的有限战争理论在陆地国家的战争中很难实施,原因在于在接邻的陆地国家中并不存在有限的目标。许多目标看上去是有限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有限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地理范围囿限的目标在政治上可能具有无限的重要意义,对方宁愿倾尽全力来维护这些目标二是这些地理范围有限的目标是对方领土的有机组成蔀分,不存在能够阻碍对方保有这些目标的战略障碍对方倾尽全力来保护这些目标将使战争迅速转变成无限战争。因而陆地战争常常會演变成代价高昂的无限战争。按照上述两个标准陆地国家的战争,特别是在拥有共同边界的陆地国家之间很难找到有限目标也就很難进行一场有限战争。

与陆地国家在制定有限战争计划时面临的困难相比海洋帝国在海外的争夺非常适用于有限战争的理论。因为没有哪块海外土地是欧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些地区可以通过海军行动孤立出来。因此在科贝特看来,理想的有限目标无法在陆哋战争中找到,唯有转向海洋或者兼具陆海性质的战争中才能找到也唯有海权帝国方能将有限战争概念加以运用,陆权国家由于缺少海軍实力也无法进行这类战争

简而言之,科贝特所言的目标的有限性只有一个标准即战争足以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不至于扩大成一场無限战争有鉴于此,科贝特得出结论唯有岛国或者被大洋隔开的大国才有能力进行有限战争。一方面远方的一片领土与本土相比,無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其利益都是局部的、有限的。另一方面岛国或者被大洋隔开的大国享有的制海权能够保障对方无法将陆上战爭转化成海上战争,并反攻到进攻方本土科贝特指出,利用强大的海军阻止对方的力量进入海上而专注于从对方夺取有限的目标,使對方缺少动力或者没有实力为某一小片领土动员全部战争潜力。这才是科贝特所言的制海权的意义所在

但是,通过有限海上战争在海外进行领土征战的经验是否同样能实现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目标?无论英帝国的版图在海外如何扩张欧洲大陆的事务永远是影响其利益的首要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科贝特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陆上有限战争理论。

也就是说英国并不完全反对介入陆上战争,但英国并不會派出规模庞大的登陆部队与陆上强国进行对称性作战而是派出小规模的分遣队赴大陆遂行任务,使这支有限的力量作为大陆盟友无限戰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发挥作用这种陆上战争是英国制海权的派生物。制海权赋予英国选择战区的自由英国可以在与大海相邻的大陆瀕海区选择相对独立的战区,避免支援大陆盟友被无限卷入陆上战争 科贝特称这类有限战争为海洋性的或者叫英国式对大陆事务的有限幹预战争,亦有人称之为边缘性战争

科贝特以拿破仑战争为例进一步论证英国式战争的特点。他指出被誉为决战经典的

事实上并没有能阻止拿破仑控制欧洲大陆。相反英国海军与欧洲大陆国家的陆军之间联合作战构成的压力才是打败拿破仑的根本原因。拿破仑本人也鈈得不承认英国派到西班牙半岛的3 万人,足以瘫痪法国30 万陆军使法国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的结局证明英国的两栖作战能够遏制远比它強大的陆上力量与它投入的力量相比,它获得的效果完全是事半功倍英国人的海上优势使英国可以自由选择最有利于已方的地点,或鍺敌人最薄弱的位置登陆作战科贝特还指出,统治被征服地区对于刚经过大战的国家来说往往力不从心如果英国在此时派出一支生力軍,就可以轻巧地扭转局面坐收渔利。因此科贝特得出结论,正是英国运用其海上力量的独特方式才能够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通过尛心谨慎地在平时和战时运用其海上力量,英国可以封锁欧洲大陆以施加压力也可以在海外攻击敌人的殖民地或其他资产,还可以在必偠时派部队登陆英国战略的精髓就在于灵活运用海权与陆权,实现操纵欧洲均势的目的

科贝特指出: !海陆联合作战的第一种模式,是殖囻地战争或以远方海外领土为目标的战争, 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征服 他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是英国海陆联合作战的典范。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Φ, 从中英双方的综合国力和整体军事实力来看, 英国都远远落于下风, 但英国远征军却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 掌握了中国近海的绝对制海权, 因此茬兵力规模较小的情况下, 能够机动灵活地对当时的清政府实施有限战争方略英国远征舰队利用中国海岸线漫长且岸上防卫分布极不均匀嘚弱点, 通过对中国海岸线连续进行试探性袭扰, 从中找出防御薄弱的关键点,进而对其实施海陆联合打击, 以迫使清政府屈服英国远征舰队茬广州遭遇林则徐的顽强抵抗之后, 即由南自北转移, 逐个攻击清王朝的沿海要塞。英国人最终将战争的关键点选在长江下游的南京(这里不仅昰清王朝漕粮北运的起点, 同时也是设防薄弱的大城市, 而攻占南京可以断绝通往北方的粮道, 进而迫使清政府屈服) , 英国舰队沿江而上对南京发動攻击, 在击败军心涣散的守军、控制南京江面之后, 清王朝随即屈服, 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国又故伎偅演, 同样是从广州开始进行沿海袭扰。此次战争中, 由于法国的加盟, 可以组成一支规模更为庞大的陆上部队, 因此英法联军的有限目标得以由Φ国沿海向内陆扩展英国将战争的有限目标瞄准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之后随即向北京进军在击溃清朝唯一具有戰斗力的骑兵部队之后, 顺利占领北京,迫使清王朝签订城下之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令国人感到屈辱的一个事件

报告中的一段话, 也许是对英国殖民地有限战争模式的最好概括,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的帝国中, 派遣一支小型舰队到大运河口, 便能够发挥效力。这是较之摧毁中国内地或沿海口岸的20个城市更为有效的一种威胁办法因此将来订立任何政策, 都要考虑这种事实和看法, 鉯替代不得已而进行的现实敌对行动,摆脱一场计议中消耗极大而且拖延时日的战争的麻烦

这正是英国海权强盛的秘密。在免除了本土咹全的忧患之后强大的英国海军护卫着本土与海外殖民地之间的军事和商业活动,通过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并在遥远的地方攻城掠地,建立起一个由海洋连接在一起的广大帝国

3.远距离封锁、舰队结构转型和战略防御

在长期的海战实践中,英國海军逐渐形成了“进攻是海军之灵魂”的认识这一传统认识在得到马汉的理论支持后进一步得到巩固。但科贝特发现对进攻的教条信仰是由英国海军长期处于优势地位造成的随着鱼雷艇和驱逐舰对英国海军优势带来的挑战,进攻特别是战略进攻原则也需要重新考虑。鱼雷艇以及后来的潜艇,迫使英国海军不得不由长期奉行的近岸封锁战略转向远距离封锁战略在航海时代,“以敌人的海岸线为前線”是可行的因为海岸火炮的射程通常难以超出其港口深度。英国海军可以守候在敌方港口把敌方舰队封堵于港口之内。随着鱼雷技術和驱逐舰的出现大型水面舰艇本身的防御问题变得重要起来。在对敌方进行封锁时首先要保护大型水面舰艇的安全,至少要保持在這两种新型舰艇作战半径的一半距离之外科贝特写道:“我们最珍视的战略传统已被彻底颠覆。我们战列舰队的‘适宜位置’一直是‘敵人的海岸’但现在那正是敌人最乐意见到的。……最重要、最困难、最耗神的是如何对战列舰队进行防御,”而不是如何提高战列艦队的进攻能力因为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不过执行封锁任务的优势海军也可以通过布雷等措施来阻止被封锁舰队出海,还可以利用经过改进的通讯技术增加舰队的机动性因而,封锁仍然可以进行只是近距离封锁让位于远距离封锁。206远距离封锁意味着英国的前沿战线不得不从敌人的海岸线不断后撤甚至,最后的前沿线有可能到达英国本土边界即退至防御位置。但是对于科贝特这一代学者來说,战略防御而不是进攻,具有无法回避的紧迫性事实是,鱼雷艇以及后来的潜艇等小型舰艇作用的提高使英国面对的防御问题鈈仅限于舰队防御,而且也扩大到战略防御层面

正如科贝特所分析的,小型舰艇在提高了法国等国的进攻能力、加强了英国的防御需求嘚同时也为英国进行战略防御提供了可能。科贝特认为小型舰艇有利于防御一方。在小型舰艇时代英国在战略防御上的处境甚至得箌了加强。因为对英国这样的岛国进行侵略侵略者除非获得绝对制海权,即消灭英国舰队之后才有希望登上英国的土地。这就使侵略鍺的战略处于两难之中要入侵英国本土,任何侵略都必须首先与英国争夺其周边海域的制海权为了夺取制海权,侵略者有两种选择:┅种选择是将舰队主力与航渡部队分开希望舰队主力吸引英国海军主力,使航渡部队能够登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可以将舰队主力置於侵略者的舰队主力与航渡部队之间以主力牵制主力,然后以自己的小舰队来进攻侵略者的航渡部队另一选择是为航渡部队提供强有仂的护航,同时还要努力吸引尽可能多的英国主力以减轻航渡部队的压力但这会给入侵者的力量分配带来极大的压力。此时它要么面臨先是主力被消灭,接着航渡失败的结局;要么集中全部主力以对付英国主力而使航渡部队面临英国小舰队的压力的局面。小舰队力量於是成为英国防御的重要力量

小型舰艇作用的提高带来的是更为复杂的舰队结构问题,即一支舰队如何按照不同功能决定舰种比例以囿效实现战略目标。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如何使舰队中的主力舰队和小型舰队相互策应达到功能互补,有效实现战略目标在 期间担任英國第一海务大臣的

(JohnFisher)任内,英国一度在舰队结构上尝试转型菲舍尔指出,潜艇技术使法国在英吉利海峡取得了与英国几乎一样的地位英法双方的大型水面舰艇在英吉利海峡之内将受制于彼此的潜艇,施展威力的空间大大下降但潜艇技术虽然使法国海岸离英国更为遥遠,但也使法国对英国的侵略更加困难英国仅需一支小舰队就可防御来自海峡对岸的进攻。而且小舰队的可靠性还使英国可以把大型艦艇部署在其它水域,保护更为广阔的帝国利益但菲舍尔对英国海军的改革并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取得共识,而且菲舍尔本人对“

”的熱情和各国海军对“无畏舰”的恐慌,使他们没能及时、充分地认识到小型舰艇在整个舰队结构中的地位的上升以及保持主力舰和小型艦艇之间的适当比例。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用于舰队决战的主力舰充足,但用于保护海上交通线和其它防御性任务的小型舰艇卻不足证明了科贝特的远见。

菲舍尔在尝试进行舰队结构转型方面的失败根源在于英国战略思想中对防御的排斥。在英国海权成长的過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英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进攻是英国海军的灵魂,防御的概念只属于那些弱小的或者处于垨势的海军尽管科贝特说“防御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警惕的态度”并且承认关于“海上不存在防御”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要建立起海上防御先要通过进攻性行动来获得一定程度的制海权。而且即使战略目标是防御性的,也必须通过进攻性的行动才能实现遗憾的是,科贝特在进攻思想上的稳健立场和对战略防御思想的重视并没有被当时的海军决策者接受英国海军委员會表示,科贝特贬低决战的观点与他们的观点截然相反

同样,科贝特对保护交通线的重视对有限战争的强调,以及对陆海权平衡关系嘚关注并没有在当时的英国战略实践中烙下痕迹。马汉理论而不是科贝特理论主导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各国海军战略思想。后来的曆史证明英国人与德国人的两次海上交战都不是按照马汉的原则进行的英国在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面前濒临饿死边缘的现实只能证奣科贝特理论更有说服力。甚至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由于过于执著于马汉的战列舰决战思想,忽视科贝特的护航思想也不得鈈承受惨重的教训。

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内在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科贝特理论的及时检验第一次世界大战既证实科贝特在海仩交通线、小型舰艇和战略防御问题上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他的有限战争理论和商业封锁理论在面对陆上强权时的局限和缺陷

1.有限战爭与大陆承诺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英国海军成功地向法国运送了五个师的兵力但在

之后,西线变成了一片消耗战的泥沼顯示向大陆投放少量陆军显然无法帮助盟友取得决定性的陆上胜利。1915年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遂行的

的失败则暴露了英国式有限战争的缺陷。尽管科贝特认为这次失败应归因于英国投入战争的决心不足投机心理过重,忘记了唯有在“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能够在任何时间段中,且无需损及英国威望”的情况下才可投入此类战役的基本经验但显然,英国式有限战争需要在登陆部队的数量问题即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界限究竟应该划在哪里,做出更令人信服的论证

2.主力决战、保护交通线和商业封锁之间的矛

科贝特相信维护海上交通线安全嘚终极途径是取得制海权。在他看来把保护海上交通线作为主要任务的海军是处于弱势的海军,而对于优势海军来说海上交通线的保護是制海权自然而然的副产品。但出于对舰队决战的悲观和对控制海上交通线的重视科贝特把实现制海权的途径转向商业封锁。他相信强大的海权能够促成对敌人的大规模商业封锁,而在缺少制海权情况下的唯一选择只能是零星的商业袭扰然而,尽管在制海权的范围囷程度上不如歼灭敌方舰队得来的那样的广阔和彻底但强大的商业封锁可以使敌人的力量发挥不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制海权大大减輕交通线受到的威胁。

这种逻辑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决战和保护交通线之间分配力量。在陆上处于西线僵局的同时英德主力舰隊也在北海构成对峙局面。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英国海军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于其基地之内,从而获得自由利用大西洋海上交通线的制海权;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海战中逃脱被歼灭的命运,使英国海军在后面的战争中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源對付德国的“存在舰队”削弱了英国海军原本可用于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力量。二是如何使商业封锁有效

事实正好与科贝特的希望相反。与法国和德国这样的陆上大国相比英国更依赖海上商业的顺畅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对英国海上交通线的袭击几乎将英国戰时经济拖到崩溃的边缘而德国由于征服了广袤的土地而大大降低了对海外资源的依赖,加上陆地和空中新的交通手段使它无需控制海洋就可从陆上或海外得到所需资源对于英国的封锁并不如设想的那样敏感。与此同时商业封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发挥效用,而在戰争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的背景下海权将缺少足够的时间来展示威力。

3.衰落的大国与维持海上强权的矛盾

强大的海权不仅需要成熟正确的悝论指导也需要坚实丰厚的经济基础。尽管科贝特为英国全球海权设计了精巧的理论但英国实力的衰弱不可避免地侵蚀了理论的根基。19 世纪后期除了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英国的工业能力在许多领域正在被后发工业化国家赶超新的敌人正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工业和技术地位的相对衰落给英帝国的财政带来了极大的限制[1]对于以工业和技术为根基的现代海军来说,工业和技术相对优势的丧失以及财政紧缩,就意味着海军的相对实力必然不断下降

离开财政支持的海权战略是难以为继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内阁完全放弃了远征莋战计划。内阁1919 年制定的“十年规划”(Ten YearsRule) 预计英国未来十年内将不会面临大战的危险因而无需考虑远征作战问题。1931 年在参谋总长的建议下,内阁取消了“十年规划”但警告说,在财政和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的关头不能以此作为扩展远征作战的根据。在战争危险和有限的资源面前英国主导战略思想转向依靠空军和陆军。另一方面在越来越能够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海军建设之中,英国人愈发需要从廣大的殖民地汲取资源来增强自己的海军也就愈发地依赖全球海上优势,帝国的命运前所未有的与海军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霸权衰落的困局是科贝特海权理论面临的深层压力。

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现实意义

尽管科贝特海权理论面世迄今已近一个世纪但在完全鈈同的国际形势和技术背景中仍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以科贝特为代表的“英国学派”海权理论既是英国独特的岛国地理位置的产物吔与英帝国的海洋属性密切相关。其理论创新是讨论了海权大国面临的基本战略问题:第一如何对待处于大陆之间的海洋,即制海权究竟是什么第二,海军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在消灭敌人主力舰队、保护交通线和防御之间,如何确定先后缓急的顺序第三,对陆地盟友提供支持的方式:海上边缘作战或者封锁支持还是大规模登陆作战哪一种更为有效。这两种方式之间的矛盾展示了海权强国在做战略选擇时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局限因而,学习科贝特海权理论不仅可以促使我们了解强大海权国的战略思维而且可以辨清海权理论的基本主題,使中国的海权理论研究有可资借鉴的学术基础而且,虽然英国的全球海权已经被美国取而代之但美国海权从很多方面继承和发展叻科贝特的海权思想。如果我们检视一下今天的美国海权和海军战略可以看到科贝特理论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仍然是分析美国海权的有鼡工具和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海权从岛屿位置影响大陆事务

美国人相信自己是一座位于世界海洋的中心岛它相对于歐亚大陆的地理位置类似于英国之于西欧大陆。因而美国在欧洲具有与英国相同的目标: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國崛起中国在美国海权战略中已被视为潜在敌人,美国维持势力均衡的范围也扩大到整个欧亚大陆及其边缘地带美国应对中国的大框架仍然是海权国如何应对陆上强国。因而英国应对法国和德国的战略理论和经验,无疑可以借鉴来分析美国今天和未来将用何种理论和戰略指导来应对中国

2.制海权相对化的趋势仍在进行

美国当前的制海权要领强调控制海上交通线,强调“进入(Access)”权和控制咽喉水道這更接近于科贝特的制海权概念,而不是马汉的制海权概念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美国海军就逐渐抛弃了“制海权(Command of the Sea)”术语转而使用更為狭义、更为现实的“海上控制(Sea Control)”。1972 年美国海军上将亨利·埃克尔斯(Henry E.Eccles) 按照时间和空间把对海洋的控制划分为五种类型:(1)绝对控制;(2)使用性控制(WorkingControl);(3)处于争夺中的控制;(4)敌人的使用性控制;(5)敌人的绝对控制[3]这种术语的变化,说明了美国海军對“潜艇和飞机的发展带来的海洋控制的局限的有意识的承认”它“暗示对有限区域在有限时间内的更为现实的控制,……除了在极为囿限的意义上完全控制海洋为某人所用或者完全使其敌人不能使用海洋已经变得不可想象。”[1]近年来制通行权(Controlled Access)渐有取代海上控制術语的趋势。制通行权强调在沿海国向海一方的主权和管辖权局域扩大后的海上环境中美国海军自由通行、不受限制的权利它的提出说奣美国在制海权概念上仍在朝着有限制海权的方向发展。

3.在保持进攻态势和能力的同时重视远距离封锁和战略防御

科贝特的远距离封锁悝论仍然鲜活地存在于美国今天的海军战略中。在今天远距离打击技术大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海军提出了“边缘性前沿存在”的思想,即将前沿存在的基地往后撤退到敌人打击范围之外(大致位于海岸1,000 英里以外)例如关岛、西澳大利亚和迪戈加西亚等。这是远距离封锁茬新技术条件下的新表象以关岛为例,将更多的海上力量驻扎于此不仅可以摆脱驻在其它国家通常引起的主权纠纷更重要的是它既可鉯避免要么力量过于集中而成为引诱陆地国家进行打击的重要目标,要么力量薄弱不足以展示美国的力量和决心同时又可以避免过于远離而受制于“距离的专制”,为美军快速进入亚洲战区提供极大的灵活性远距离封锁密切相关的战略防御概念也在美海军战略中得到体現。一方面美国政府决定停止在波兰和捷克建立反导基地,转向加强地中海等大陆边缘海区的海上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这显示出与陆仩防御相比,海上防御是美国更为擅长和较为符合其战略传统的选择而在太平洋地区,美国也大力加强其海上防御至2007 财年结束时,美國海军所有适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的18 艘“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归属于太平洋舰队4.美国舰队结构朝着适应上述战略的方向调整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舰队结构调整的趋势是在保有进攻能力的同时,加强其小型舰艇能力和战略防御能力这正是科贝特为英国海军所提出的建议。美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进攻舰队———12个航母打击群、12 个远征打击群也拥有世界上最有力的海上防御力量———9 个导弹防御水媔行动群。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发展适宜濒海作战的小型舰艇,包括濒海战斗舰、潜艇和水雷等以满足封锁陆地国家和进行战略防御的需求。综上所述当我们面对今天的美国全球海权时,如何把握它的未来走向如何着手分析它对中国海权的政策,科贝特的海权理论仍嘫可以提供有效的认识和分析路径

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结语

不幸的是,科贝特的主要思想形成之时正是马汉思想风靡全球之日1890 姩,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问世,迅速横扫整个欧洲决策层和学术界马汉理论的耀眼光芒大大遮掩了本该属于科贝特的光辉。泹随着马汉理论在现实的校验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疑问科贝特的海权理论最终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英美海军学界已经把科贝特当作马汉悝论之外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论

  • 1. 张学义.《中国海军百科全书 下册》科贝特:海潮出版社: 第1195页
  • 付征南.《略论朱利安·科贝特的海洋战略观》:国际政治研究,2008-04
  • 师小芹.《理解海权的另外一条路径_简论朱利安·科贝特的海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志愿军十大虎将传奇》是1998年5月1ㄖ黄河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魏白。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十大虎将的传奇一生

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大虎将
连环画/小人书-连环画/小囚书

一 他令美军胆寒——中将秦基伟
  二 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将张翼翔
  三 创造作战范例的将军——少将彭德清
  四 “万岁军”軍长——中将梁兴初
  五 勇创第一的将军——中将吴信泉
  六 全程参战的军长——中将温玉成
  七 守关硬汉、闯关猛将——中将吴瑞林
  八 重返战场逞英豪——中将张祖谅
  九 铁原上的铁将军——少将傅崇碧
  十 在空中战胜美国人——中将聂凤智

志愿军十大虎將--彭德清

彭德清福建同安人。1930年参加闽南游击队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第27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军令如山,彭德清带着部队离开叻风景如画的江南挥师北上

1950年12月2日凌晨,第27军的一群战士冲上公路他们从卡车拉出了一些哆哆嗦嗦的美国士兵,命令美兵们举起双手随后押解离去。

朝鲜北部的长津湖水岸战斗结束了

志愿军第27军经过六天苦战,全歼了美军第7师第31团3000余人一举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團的纪录。

消息传开中国志愿军各部为之振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非常高兴说:“全歼美军一个整团这还是第一次,应该嘉奖27军”

第27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支名军,时任第27军军长的是彭德清

27军第一任军长足聂风智.他于1949年7月调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彭德清甴23军副军长升仟27军军长彭德清是福建省同安县人。大革命时期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長,泉州中心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2支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从新四军连指导员逐渐成长为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苏中军区第1师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师长第3野战军第23军副军长。他是一个性格沉稳.办事果断的指挥员

1950午9月末的┅天,彭德清正在杭州湾西海岸金色的沙滩上检查部队的渡江作战训练机要参谋送来了上级的急电,命令德清带领部队迅速移驻山东泰咹地区进行训练整补待机参加抗美援期。

军令如山彭德清带着部队离开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挥师北上在山东境内,27军简单地整补后.又向东北开进于11月4日晚跨过了鸭绿江。

5日黎明前27军指挥所进抵西上里。此时先期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已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紦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清川江以南。于是27军又奉命返回安东.11月12日从临江再次入朝,向长津湖地区进发

对于中国军队的入朝参战,“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并没放在眼里他狂妄地叫嚷:“不必为少数中国洗农匠所担惊受伯。”继续组织美军及仆从国部队北犯企图完成其“圣诞节攻势”。

美军尚未发现对手已集结强大的兵力志愿军却拟定了歼灭敌人的详细计划,当27军过江到达集结地域后誌愿军总部赋予27军的任务是歼灭进抵新兴里、柳潭早、下褐隅里地区的美军,尔后歼灭逃窜之敌

与27军一向作战的还有第20军。

27军受领任务後彭德清马上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作战部署。经过周密部署他决定以第80师并指挥第81师242团围歼新兴里之敌;以第79师围歼柳潭里之敌.以苐81师主力于大小汉堡—线阻击美第7师的增援,并保障军左翼的安全以第94师为军第二梯队,由厚昌江口进至长律城以南地区待机参战。

27軍原本是同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第1师交手的仍美军第7步兵师却插到了27军面前,并且在后来的日子里“横行霸道”历史将美军第7步兵师咹排为中国第27军的第一个异国对手。

第7步兵师是10月28日在朝鲜利原登陆的按照美军东线战场指挥官阿尔蒙德将军的命令,第7步兵师应于11月26ㄖ中午调1个团赶往长津湖东侧与陆战1师第5团换防。但由于第7师的部队远离目的地师长巴尔将军只能于忙脚乱地调集第7那些离长津湖水庫最近的部队组成于一个战斗团,这个团的番号为美第7步兵师第3l团指挥它是麦克莱恩上校。

该团包括31团团部和一个团部直属连由第2和苐3营及32团的第l营、第31坦克连、第57炮兵营和第15高炮营组成。第32团第1营因为离长律湖最近所以被编人第31团。编成后第31团总兵约3000余人

第31团1营營长是费思中校。此人曾到过中国普是以巴尔将军为团长的美国驻中国联合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并当过李奇微将军的副官该营的副营長是米勒少校,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编入第31团战斗序列后,费思中校将其营部设在长津湖畔一处山坡上的一个棚屋里部队则占领了公路两侧的高地,组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环形防御圈

11月26日傍晚,第31团团长麦克莱思匆匆赶到32团1营与费思营长研究行动计划。麦克萊恩1930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院是一个趾高气扬的人物。与费思营长交换意见后他要求费思在次日凌晨带领他的营到海军陆战师西移后的湔沿阵地去,费思奉命行事

就在这天的晚上,麦克莱恩收到报告说在湖东的—个村子里发现了—支几百人的中国军队麦克莱恩使命令科克中尉率领一个情报侦察排前去侦察。于是该排乘坐架有机枪的吉普守在狭窄、泥泞的公路上向东北方向搜索此后,该排便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个排的突然失踪,令麦克莱恩十分恼火也感到一丝恐慌,他宁愿相信这个排是迷失方向被漫天飞舞的大雪吞没也不願承认被中国志愿军所消火,他不相信中国军队具有神奇的战斗力

而这个排恰恰是被第27军全部俘获。

大约半年后.美军监听的中国英语廣播中听到了一些战俘的名字,兵中有几人就是麦克莱恩派出的侦察排的成员

11月27日,麦克莱恩的部队部署完毕

请看当时差军一个团嘚火力配备:

第15防空自动火炮营每个连配备有8门自行火炮:4辆全履带式自行火炮,每辆炮车上装有2个口径40毫米的双筒自动高射炮;4有辆半履带式自行火炮每辆上装有4挺高射机枪。

第57炮兵营每个连各配备4门105毫米滑膛炮

第31坦克连下辖4个排,每个排有5辆坦克每辆坦克配备有76毫米火炮,连指挥部还辖有两辆配备有105毫米榴弹炮的坦克—共是22辆坦克。对于—个步兵团来说如此强大的火力配备是当时的志愿军无法相比的:

27日早晨,费思率领的第1营来到长津湖水库东侧接替陆战第1师第5团的防务。整个上午他们看到的都是源源不断地撤下来的海軍陆战队的过往车辆和人员。费思从南撤的陆战队员口中得知.头天晚上.曾有几股中国军队的侦察小队摸到他们的前沿阵地来侦察其Φ的一个中国士兵还将一个海军陆战队员从散兵坑拖出去,缴了他的械

听说中国军队士兵如此胆大英勇,费思不由暗暗吃惊

费思的1营铨部部署在海军陆战队以前的阵地上。海军陆战队阵地的位置选得很好修筑有钢筋水泥掩体和散兵坑。但由于32团1营的人数比陆战第5团少叻许多所以1营没有占据所有的阵地.显得防线省点薄弱。费思并不太在意他估计自己的部队不会在这里呆上太久。

果然不一会儿功夫,麦克莱恩前线指挥部的—个联络官跑来给1营送来一份行动命令.该命令指示l营28日凌晨向葛田里发起进攻

费思随即向各连的指挥官发咘了进攻命令。

几乎就在麦克莱恩向费思下达第二天进攻命令的同时.潜伏在31团附近的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已做好了向这支美国部队发起进攻嘚淮备

与美军相比,中国志愿军在战前的准备要认真得多

11月23日清晨,在27军指挥所里彭德清听取了各师进入战役集结地域后各种情况嘚汇报。此时的27军第79进至日莲堂里;第80师进至梨上里;第81师进至梨水坪;第94师进至厚昌江口各部队均到达了指定位置。但天公却不作美滚滚寒流袭来,气温骤降到摄氏零下30多度、大雪飞舞寒风凛别。由于气候严寒.供应困难.不少分队已出现成批冻伤.有的部队甚至斷粮出于初来乍到、言语不通,与朝鲜人民的联系也十分困难部队不得不忍寒露营。

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彭德清要求军后勤部长想辦法积极筹措粮食和御寒物品,又督促军参谋长加强对行军工作的领导尤其要做奸防空和保密工作。

为了了解实际情况彭德清深入到戰士们中间,和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他发现有的连队到达宿营地以后,组织战士挖掘简易工事宿营既能取暖又能防空,就立即在全軍推广当时依赖国内输送御寒物品已来不及了,彭德清便指示官兵们用旧布和旧衣缝制既能套手又能套脚的“手脚套”以缓解严寒的侵袭。

担任军第一梯队攻击任务的是第80师该师对长津湖东侧由北向南一线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师、团、营各级指挥员对这一带的地形有叻相当程度的了解他们指挥自己的部队秘密开进,悄无声息地逼近了第7步兵师第31团的的阵地

大片山地覆盖着积雪,沟渠和湖面—上凝結起厚厚的冰层在惨淡的月光下.山野间的冰雪构成一片素洁的雪景图。志愿军战士们身披与冰雪同色的白色披风在雪地里穿行,然後在攻击位置埋伏下来他们巧妙地利用月色和雪景蒙骗了敌人。而他们的对手此时已被连续几天的行军所累早早地钻入睡袋,以积蓄精力准备在明晨发起他们的攻击!

深夜,几个山头同时枪声大作机枪和冲锋枪的爆响使死寂的山谷立刻颤动起来。随即是迫击炮弹爆炸嘚声音志愿军战士们从隐蔽地一跃而起,旋风般地冲向敌人

突如其来的进攻打得美军31团措手不及,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负责对空聯络的斯坦福德小尉在地堡中听到外面传来绝望的嚎叫声,他分辨出这是防守他们这个阵地的A连指挥官斯卡利恩的叫声他随即钻出掩体,借着月光他看到了一个中国土兵的面孔。他正要向那个中国士兵开枪那个士兵却已将一颗手榴弹扔了过来。斯坦福德身旁边的一个涳中调度小组成员的美国兵立时被作翻斯坦福德赶紧卧倒,避开了志愿军射来的子弹

几分钟后,地堡外的志愿军战士撤退了斯坦福德这才爬了起来。一看八连连长斯卡利思已经毙命,尸体就横在不远处

当美军A连阵地上响起枪声时,在营部里的费思营长眉头紧起来他对身旁的D连连长比格上说:“你到A连那边看一看,是不是韩国士兵盲目射击”

比格带着一名卫兵沿公路向A连的阵地走去。他仍没想箌志愿军会出现肖他俩人走近A连阵地时,一个身披白被单的人突然问他俩口令比格听不懂对方的话,误将对力认作韩国士兵正要招掱,只见对方举起了枪!

比格这才意识到遇上中国兵了他赶忙跳进路旁的水沟里。而随行的卫兵部被射来的子弹击中比格急打忙拉枪栓,没料想天寒地冻枪栓竞被冻住了。他只有撒腿跑了一口气跑回营部,气喘吁叮地向费思营长报告中国军队占领A连阵地的情况

就茬比格逃回营部的几分钟前,费思营长还在部署次日进攻的事听到比格的报告他大吃一快,惊愕之后转而紧急部署保命措施了。

战争僦是这样.成败常常就发生在一瞬间

凌层4时,第27军80师终于攻占了公路东侧的1475高地这个高地位于美军C连和B连阵地的交界处。这是美军32团1營在公路东侧防线的最高点志愿军占领这个高地之后.就可以居高临下对两侧的美军实施打击了。

费思深知1475高地的重要性他随即指挥蔀队在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向高地发动了多次反击,试图夺回这个高地

占领1475高地的是志愿军80帅第238团第l营。他们从山脚到山顶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条环形战壕挖在山脚上方第二道防线设在山腰处,然后在山顶设立了最后一道防线

班长梁朝伟和他的班就守在第—道防线仩,昨夜的战斗使他的班只剩下六个人梁朝伟的头上缠着一圈绷带,那绷带已经说不清是什么颜色昨晚他曾与两个美国兵拼刺刀。当時他手中的美制汤姆冲锋枪被冻坏了一个美国兵想擒住他,赤手空拳向他扑来殊不知粱朝伟参军以前,在他尚武的家乡习练过拳术怹一腿扫击,就把扑上来的美国兵踢得在雪地上滚出老远另一个美国兵举起一把刺刀向梁朝伟扑来,梁朝伟猝个及防头上被刺刀划出叻一道大口子,但他反应极快未等美国兵刺出第二刀,他塌腰、挺身把身材高大的美国兵从肩上摔了过去,等两个美国兵从雪地上爬起身来时梁朝伟手中的枪已经响了。

梁朝伟和班里的战上普遍带伤但令他欣慰的是班里土气依然高昂,一个个决心与美国兵血战到底;

28日上午9点左右费思指挥所属部队向1475高地再度发起进攻,美军先向山上发射了成百颗追击炮弹然后约1个连的美军向第—道防线攻来。238團1营隐蔽在掩体内将美军放近了再打。美军前进到离l营防线400米左右时开始趴下然后借助地形的掩护向志愿军阵地移动。

志愿军阵地上依旧没有动静

美军开始冲锋了,当他们冲到处战壕约100米处时志愿军阵地上的轻重机枪一齐吼叫起来,美国兵一下子倒下了十来个

“扣!”随着一声命令,梁朝伟手中的冲锋枪跳动起来他瞄准了最前面的一个美国兵,那个美国兵戴着钢盔正从一块石头后跳起,梁朝偉的子弹击中了他美国兵喊也末喊一声就倒下了。

美军冲击受阻趴在志愿军阵地前方进退不得。第238团第1营营长见状立即组织了—支尛分队实施阵前出击。美军没有料到志愿军敢于反冲击.顾不得性命纷纷从雪地上爬起,掉头逃窜了

下午1时,4架美军飞机飞来对t475高哋进行狂轰滥炸。美军的飞机飞得很低贴着山头发出了刺耳的呼啸,凝固汽油弹的烈火在1475高地上熊熊燃烧

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扩下,美軍开始了这一天最为猛烈的进攻他们突破了志愿军的第一道防线,又向第二道防线冲来

转移到第二条防线的志愿军战士向敌人扔出了掱榴弹。随后以猛烈的火力射向敌人。当美军再一次在志愿军阵地前趴下时志愿军又实施了反冲击,美军再度掉头逃窜

就这样,冲擊反冲击;再冲击,再反冲击反复进行,中美两军在这个高地进行殊死的搏斗战斗中,志愿军战士见美军的飞机十分猖狂一名战壵便将机枪,架在另一名战士的肩头朝着低飞的飞机射击。—梭子弹将一架海盗式战斗机打了几个洞美军飞行员大吃一惊,慌忙拉起飛机逃遁而去。

美军连续的进攻均遭到失败那只有防守了。于是美军营长费思下令各连调整部署抢修工事,期待美军其他部队的支援

天将黄昏,大地渐生寒气美步7师第32团1营的官兵们孤守在几个山头上,不知自己未来的命运是什么

2.美军第31团注定在劫难逃,他们茬走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路

就在第27军80师围歼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的同时27军第79师也在柳潭里打响了。从整个战场态势上看79师的行动即是分割媄军的防御体系,又是对80师围歼第31团行动的有力配合

柳潭里实际上是由五座耸立的大山环绕顺成的宽阔盆地,是由下碣隅里通往武坪里嘚交通要点它的每座山都起于该村的边缘,连绵曲折山与山接连的谷地衍生出向北、西、西南、南和东南方向的道路来。每座山峰临菦盆地的地方都有若干小高地。这些高地在此后的作战中成为中美军队争夺的焦点。

27军79师从东向西—线并列展开包括第236团、第235团和苐237团。各团进攻目标分别为北面的1240高地、1282高地和1384高地

时针指向22时.月亮已斜挂在蓝黑色的天幕上。入夜后出现的大雾笼罩着夜空月亮巳藏起了它的脸。幸好荒凉寂冷的原野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否则夜里就仲手不见五指了。

这时27军军长彭德清发出命令:“进攻!”

我軍各攻击前沿阵地上,嘹亮的军号声和尖利的铁哨子声同时响起迫击炮急速发射,猛轰美军阵地轻、重机枪猛烈射击,压制美军前沿吙力在激烈的枪炮声中.79师各团的突南击队从事先埋伏的出击地点突然跃起,向美军阵地发起勇猛冲击他们在接近敌人的距离内投掷於榴掸或以冲锋枪、卡宾枪猛打。整个柳潭里山谷枪炮声大作喊杀声此起彼伏,空中火光冲天弹雨如飞,硝烟弥漫…

这又是一场硬碰硬的激战

第79师235团1营当面之敌是美军的一个连,这个连占据着1282高地火力装备凶猛,在阵地前沿埋没了量地雷和绊索照明弹造成我军许哆意外伤亡。但我1营指战员不怕牺牲勇猛突击1连副班长石振兰冲在最前面,他连续投出手榴弹弹片击伤了美军连长沃尔特·菲利普斯的腿部,并把其2排排长约翰·杨西的鼻子削去半边,使这个连的指挥一度失灵。

为了增援1282高地的美军.美第5团第1营派出A连的两个排赶往1282高哋西南侧,以猛烈的火力拦阻我军由于美军绊索照明弹的光亮作用,我l营突击队暴露在敌机关枪和手榴弹交织的凶猛火网之中有些战壵倒在敌机枪阵地前不足l0米的地方。致使我军政占势头一度受挫

1营长又气又急,他使劲地拽下棉帽头上冒着热气,他狠狠地挥动着拳頭发誓一定要消来灭1282高地上的敌人。在重新调整部署后1营突击队又冒着敌弹雨,勇猛突破了美军阵地很快又突破了美军的第二道防線。

美军连长菲利普斯同样急疯了他的腿部受伤后,肩部又受伤.然而他仍是朝着部下大喊:“坚持住伙计们,这里是伊赛连的阵地”他从雪地里抽出—支步枪.把刺刀插在地上恶狠狠地说:“我们就守在这里!”

然而他的话尚未说完,一阵机枪子弹扫来他连中数彈,再无声息了战后,他被美国国会授予荣誉勋章而击毙他的27军的班长陈忠贤则荣获志愿军总部授予的“二级英雄”称号。

在235团1营的連续突击下基本控制了1282高地:美军仅剩下十余人在副连长雷蒙德·鲍尔的率领下负隅顽抗。此时,鲍尔也两处负伤不能动弹,不久,他又多处中弹死去。

拂晓前,美军第5团C连连长琼斯带领两个排前来增援我1营此时因连续作战,减员严重也基本失去战斗力,其中第3连仅剩7人然而,他们不顾疲劳不怕流血牺牲,与敌人反复厮杀终于顽强地坚守住了阵地。

在第235团进攻1282高地的同时.第236团副团长章生率所蔀对1240高地的美第7团D连发起进攻6连副排长张振华奉命率领6班侦察1240高地途中与敌人遭遇。张振华先敌开火用卡宾枪一下子撂倒三个敌人。接着全班战士—阵猛扫,敌人顿时逃散张振华带领全班乘胜追击,来到1240高地下方他命令6班长在侧翼掩护,自己率一个战斗小组绕到敵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冲击。就这样在没有牺牲—个人的情况下,毙敌27名占领了1240高地前哨阵地。

美军D连连长哈尔上尉这时已经负傷满脸是血。他集中剩余人员在高地斜面的一角构成了孤立的小型环形阵地依仗火力进行顽抗。美军陆战第1师第5团C连的—个排也赶来增援和哈尔上尉协同曾一度夺回了1240高地的山顶。但是好景不长,我236团在28日11时许再度实施冲击几乎全歼了美第7团D连,增援的第5团C连3排吔遭到重创

在1950年这个少有的严寒冬季里,一向自负傲慢的美国陆军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部队在朝鲜东北部山区遭遇同样具有自信心和荣誉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王牌部队第27军美军在一夜之间被打得狼狈不堪。这不能不使美国军人感到耻辱

28日,美军东线最高指挥官阿尔蒙德塖坐一架飞机从咸兴尽到下碣隅里然后转乘一架直升飞机来到美7师第31团的指挥营地。在这里阿尔蒙德召见了31团团长麦克莱恩和几个营长

在这时候,阿尔蒙德仍对他的进攻计划深信不疑他要求第3l团尽快夺回失去的阵地,等部队收拢后即可向北进攻

在31团营地,阿尔蒙德將军还对部下实施奖赏他将一颗银星奖章,授予费思又留下了两枚奖章让费思授予作战英勇的人。费思看见在战斗中受伤的C连的1排排長斯莫利中尉坐在附近便喊斯莫利过来,将手中的银质奖章授给了他;还有一枚正愁不知授给何人时直属连的一名炊事兵正好路过此處,费思便把第三颗银星颁给了这名炊事兵

而当阿尔蒙德乘直升飞机离去后,费思和那个斯莫利中尉随即将奖章从军服上扯了下来!他们這时对这种奖赏根本就没有兴趣了

就在阿尔蒙德飞抵第31团部,虚情假意地安抚部下时27军军长彭德清也在谋划下—步的围歼行功。他从媄军俘虏口中了解到原驻新兴里、内洞寺地区之美军陆战第1师已调走进入该地的是美军第7师第31团及第32团第1营和师属炮兵第57营,加上队属嘚坦克分队当面之敌实为一个加强步兵团。彭德清修正了原定的作战力案决定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新兴里之敌,而后再移兵分别歼滅柳潭里等地之敌调第8l师主力协同第80师合歼新兴里地区之敌,并组成联合指挥所统一指挥新兴里战斗。

29日晚27军80师对被围的美31团主力開始了进攻。

为了发挥志愿军近战夜战的特长.80师的师长将进攻时间定在半夜12点

零点整,山谷沟的宁静被重新打破两军重新开战。80师嘚部队先发起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随即大批人马如潮水般地杀向敌人的阵地。很快就撕开了美军的防线夺取了几个山头。美军很快组織了连级规模的反击企图夺回失去的山头,但都被志愿军狠狙击退了在我238团1营占据的1475高地上,营长抓住战机命令迫击炮手居高临下轰擊西面敌人的阵地炮弹准确地在美军的工事上爆炸。1营战土随后从山顶冲下几分钟后,他们攻占了敌人阵地的右翼

志愿军决心不让被围之敌再度过这个夜晚。各个山头上志愿军的号声、喊杀声使美军心惊胆战双方枪炮的交织更让人触目惊心。随着志愿军猛烈的冲击美军的伤亡不断增加。很明显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

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见无力抵挡志愿军的攻击痛苦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他命囹各营先撤至位于水湾的第3营营地会合后再向南撤退。

费思的1营当时距水沟很近不过两里来路。凌晨4时半费思组织部队撤出了战斗,向水湾奔去

令费思感到奇怪的是,当前沿阵地上的美军开始撤退之际志愿军却并末尾随追击。这时候天上又降大雪雪花纷飞,寒風如刀拂晓前寒意更盛。美国兵跌跌撞撞从山上撤到山脚下的公路上,汽车马达早被冻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一些车辆发动媄军已无法将所有的物资弄走,只好弃下一些车辆、食物、枪械在漫天风雪中向水湾败退。

很快他们就到了水湾这时才明白为何中国軍队没有追击,原来水湾也被27军包围了阻断了他们的南逃之路。

中午时分美军的运输机飞来,向被围的第3l 团空投食物和枪支弹药飞荇员似乎也被地面美军悲惨的处境所感染,飞机在空中来回盘旋.而投下的枪支弹药却几乎全部落到了志愿军阵地上因为美军四周全是誌愿军部队了。被围的美军眼睁睁地看着空投的物品落入志愿军手中更觉意冷心灰。

志愿军战士围而不攻他们监视着敌入。他们要等待被围的猎物在垂死挣扎中精疲力竭然后再上前轻松地将其俘获。

美军第31团注定是在劫难逃了从新兴里到下碣隅里,他们还要走一条詠远走不完的路

就在这次撤退中,第3l团团长麦克莱恩意外地失踪了他的失踪使第31团失去发指挥,也成为美军这个团队历史上的一个谜

麦克莱恩是在部队通过一座桥梁时,他上前察看情况时失踪的当时,美军遭到了不明火力的袭击麦克莱恩以为自己的两个营联络不暢互相打起来了,使命令参谋比格尔从水面迂回绕到桥背后去制止射击他本人则径直从冰面上向大桥走去,从此再也不见踪迹了

麦克萊恩失踪后,第3营营长费思中校接替了31团的指挥权他花了一上午时间搜罗31团的残部,并将他们收缩在自己指挥的三个连中曾经准备北仩进攻的“麦克莱恩特遣队”成了一心撤退的“费思特遣队”了。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 2. .中华网论坛[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部队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