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职场失信严重违法失信企业?

新闻中心 >
“闪辞”族注意:个人职场失信行为可查询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现在辞职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万州市民崔文在一家化工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已有四年,说起90后“闪辞”现象,她虽习以为常,但忍不住吐槽:“不到三个月就辞职,最短的刚来一天就走了。‘闪辞’浪费了公司很多人工成本。”
近日,一家专门针对职场个人诚信行为的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毕业于哪所学校?在哪儿上过班?表现如何?通过该平台全都能查到,个人失信行为也将记录在案。“闪辞”族,要注意了!
为啥建立该平台?
希望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
“近年来,‘闪辞’、违约、恶意跳槽等职场失信行为屡见不鲜。”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平台负责人李海彬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些年轻人稍不如意就跳槽,造成了企业和个人双方损失。他称,个人失信行为使得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年轻新员工失去信任,不愿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培养新人,宁愿高薪“挖角”,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员工不满,对薪酬要求更高。另外,刚出校园的年轻人也就少了更多工作机会。
“建设这个平台,把个人的职场诚信表现从线下搬到线上,让人不愿失信,不想失信,不敢失信。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戒’的效果。”李海彬说,未来他们希望能实现个人职场诚信约束和激励体系的“全覆盖”,使企业也愿意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养新员工,达到双赢的目的。
平台咋运作?
查询信用信息需求职者同意
该平台究竟如何工作?昨日,李海彬告诉记者,用人单位和个人均可在网站上注册,用人单位注册经过审核后即可获得自己单位的云空间,即为自己的员工建立电子网络档案,记录其真实表现、奖惩记录等。
“这些信息是完全保密的,外单位无权查询。直到某员工离职后,单位点击‘离职’按钮,该信息将汇总到大平台中。”李海彬说,如果一名员工建立了个人档案,当他再次求职时,用人单位就可以在平台上查到其基本信息,包括籍贯、电话、学历、毕业学校、工作经历等。不过要想获知在前单位详细的工作表现,则需获得本人的认可并输入其个人密码才行。
李海彬透露,平台建成后,目前已经有八十多万家企业注册,重庆有3万多家。
企业:便于员工管理
“我觉得这个平台很好,能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员工,约束其行为。”注册该平台的一家重庆公司负责人廖女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她的公司规模不大,有二三十名员工,早前曾发生过员工跳槽,带走客户资源的情况。“所以建立这样的员工职场诚信系统很有必要。现在公司离职的情况好多了。”廖女士说,此外,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也能马上查询应聘者的既往史,对他们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
在崔文的工作经历中,她遇见过很多“闪辞”情况。据介绍,公司曾参加一些高校的双选会,现场招聘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但这些90后学子来公司后,不少人干了没多久就离职了。
“短的只做了一两个月,还有的正式毕业后就没来了。”崔文说,“闪辞”给公司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工成本。“新员工入职后,公司要投入时间、精力、财力去培养员工,还要为他们置装。但人一走,这些付出就打水漂了。这个系统或许能对‘闪辞’的员工有所约束。”
个人:优秀者容易“上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大学生求职者也注册了该平台,“或许这会帮助我们找工作。”正在重庆一所高校念大四的王婷告诉记者,这个第三方平台对很多优秀毕业生找工作或许有帮助。“很多学生在大学里表现出众,但是再亮眼的简历,都不如学校或者实习单位的一句评价,这个平台正好给了优秀者一个机会。”她说。
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
“我的信息如果可以被注册用户随便查询,那隐私如何保证?”曹萧今年23岁,目前在渝中区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担心自己太多隐私会公布在平台上。事实上,这也是很多求职者的困惑,在采访中,很多优秀求职者也表达了相同的顾虑。
重庆精韬律师事务所张剑波律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求职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这部分内容属于隐私,个人职场的诚信信息这部分则不属于个人隐私。张剑波强调,只要用人单位不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用于不法途径,也不算泄露隐私。
企业评价如何保证客观?
家住渝北区翠湖路的任小姐今年31岁,因为多次跳槽,目前正在找工作,“如果之前的单位对自己的评价不客观,或者信息不真实,不是影响我现在找工作吗?”
个人诚信档案查询平台负责人李海彬表示,平台对企业也有一套管理体系,要打分、评级。企业通常只能客观记录员工动态,不能发表评价。譬如,有员工“闪辞”,那么只能记录“签了多久的劳动合同后,干完几个月,该员工离职”。如果要记录员工的差错和不良行为,那么企业需要上传证据,做到有凭有据。另外,个人也可以登录平台,查看自己的档案记录,如发现有不符之处,可立即与企业联系,或向平台反映。“我们会要求企业出示证据,如果无法提供,我们会扣企业的分。这将降低企业的可信度。”
第三方进行监督
“建立职场人士的诚信系统是很有必要地。”昨日,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力资源专家李志表示,诚信是当下职场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如果这个系统能良好地运作下去,那肯定是好事一桩。”
不过对于这个平台,李志也有一些担忧。“污点记录时,单凭企业上传相关证据或由个人进行举证,还是很难保证档案的公开公正。另外,平台在使用初期,企业可以激励员工好好工作,但后期员工出现失信行为时,企业又能否真实地记录下来呢?”因此,李志建议,平台还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就企业、高校的评价、记录等进行监督。
此外,李志还表示,随着时代变迁,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也不再是单一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个性等都会有所要求。“这也要求企业、高校给予个人更加公正全面的客观评价。”
商报记者 谈书 饶方婧 实习生 沙银
责任编辑:翟琦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联合国内权威人力资源机构考拉征信发布职场诚信报告
14:23:27视角财经
调查数据中,受访者诚信意识和行动之间落差较大,93.8%的职场人士认为诚信很重要,但最终坚守者不足三成。可以看出,当前职场诚信体系不健全的大环境下,仅靠大家自律、道德约束,效果非常有限。失信成本太低、个人和企业利益驱使在调查中被推选为职场失信的最重要原因。对此,HR专家指出,尽快完善职场诚信管理机制,建立个人职业诚信档案,以制约职场失信的频发。同时,公众也期待积极建设“主动干预”措施,加强企业职业诚信管理,共建公开可查询的职业诚信信息平台。然而,调查中近半企业没有职场诚信管理,有也大多在招聘阶段介入采用,且调查方式缺乏专业、先进的技术支持。HR专家指出,当前企业的诚信管理机制建设与优化亟待完善,但职场诚信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各种问题统筹和协调。如果引用第三方权威机构提供职场信用监督、管理及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可以快速搭建完善的人才信用体系,让失信者无处遁形。“大数据征信技术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效率提供客观真实的个人和企业的诚信情况,发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作用。作为国内首家设立职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考拉征信一直致力于就职业场景下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大数据征信技术,为企业提供人才优选征信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控服务,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们职业征信业务的核心目标。”考拉征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业内人士分析,职场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个人征信市场的放开,个人信用领域正在向更细分、更纵深的领域扩张。大数据征信技术可以消除职场信息不透明、打破信息孤岛,预防职场失信、欺诈风险。以考拉征信为代表的大数据职业征信平台有望成为打破职场诚信痛点的突破口。
实时热点09-2109-2109-2109-21
手机凤凰网i.ifeng.com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办公室,几多诚信危机?
  期望修炼成拥有九条尾巴级别的职场女人,遇到什么风浪都很淡定,不过这种好心态并不能消灭办公室内善意和非善意的谎言,也未必能保全自己不受到伤害。你遇到过什么样的诚信危机?又有哪些谎言是大家最深恶痛绝的呢? 中国论文网 /6/view-2445350.htm     28?4%的职场女性曾被上司在薪酬方面的承诺“忽悠”过,24.5%则对合作伙伴或者客户“无法兑现的承诺”印象深刻。她们最受不了的“失信”就是“职场上那些不能兑现的承诺”(51%),然而关于“家庭、私人生活状况”的隐瞒,无人表示介意。      40%太常见了 尽管每人敏感度并不相同,但是绝大多数职场人都关注诚信度问题,仅有1%人认为自己和“职场诚信问题”绝缘。至于“周围处处陷阱”这样负面的情况,在职场女性心目中尚不存在。   有40.3%职场女性将职场隐瞒、失信的原因归结于“人言可畏,背后说坏话”,29.4%认为“目前日益增大的职场压力”造成了职场无诚信的状况。76.15%的职场女性表示会将“同事之间以牺牲别人的利益往上爬”视为欺诈。   50.9%的职场女性表示,她们遇到的“失信”情况,多发生于同事之间,33.7%则与上司发生过这样的不愉快,8.6%则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同行之间偶有隐瞒。      43.8% 的职场女性同上司或客户发生诚信矛盾之后,认为“只能不了了之”。31.5%选择“找对方摊开来谈”的方式解决,24.8%表现出感性的一面,会“对亲朋好友倾诉发泄”。此外,尽管blog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没有人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大家公认这种方式“只能使问题恶化”。46.6%的职场女性表示,上司曾对“加薪、奖金承诺”失信,而30.1%的人则没能获得上司承诺的“休假、培训福利”。相比之下,关于“提升职位”较少出现隐瞒和失信,仅有10.9%。看来,不少公司存在薪酬福利规定不明确或者执行力不强,关于升职则相对规范。      58.6%的女性表示,如果自己在职场上被隐瞒或欺骗,“能够理解对方,但视情节轻重决定以后的交往”。39.4%的女性会因此在以后经常怀疑对方。2%的女性表现得较为“恩怨分明”,“以后绝不信任”对方。无人会心无芥蒂接受职场中损害诚信的人,足见职场人对诚信还是相当看重的。      其实办公室里本没有“鬼”,上班的人多了,便有了“鬼”。(网友,Alicia001)   我说实话,同事挺不能信任的,比上司、老板还不可信。上司、老板位高权重,自然注意言行:同事难免有防你、害你之心,而且更不怕撕破脸。(上海读者。小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职场失信 风险远大于机遇_网易新闻
职场失信 风险远大于机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年3·15,人们对于打假维权的新闻都格外关注,殊不知如今在职场中同样也需要“打假”。对于职场人来说,失信的风险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很多人多年从事一个行业,有固定的圈子,一旦失信,那么在行业中很难再树立威信,很难赢得同行的信任。职场中人想要有机遇,首先请讲诚信。
“造假”是最不能触碰的底线
产品造假、商品造假,这些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假”都让人深恶痛绝。而在职场中,很多人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伪造身份信息,甚至隐瞒犯罪记录,这些的造假行为也是职场中人的硬伤,是不能触碰的底线。
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门槛比较高,尤其是一些高收入职位,对学历和工作履历要求都比较严格。有一些人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不惜伪造学历和工作履历。其实,这样的风险会更高。东窗事发之后,用人单位会立即终止劳动合同。而且这样造假的事情一旦被发现,对其今后的职场发展来说也是抹不去的污点。“造假”绝对是职场中的高压线,千万不能触碰。
学历低或者是工作起点低,这些并不是致命伤,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一旦“造假”,污点则不会轻易洗掉。
塑造个人“诚信”品牌
中国传统文化奉行言必信,行必果。其实,在职场中,个人诚信则更加重要。如今的很多工作性质,都需要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无论是商业合作伙伴,还是同事和领导之间,都需要讲诚信。
比如说,领导交代的工作按时完成,同事之间合作认真负责,合作伙伴之间不虚报信息等等。一个人的职场生涯很长,而且大部分人的工作领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一旦在“圈子”里给了大家诚信的印象,首先会赢得同事和合作伙伴的尊重,进而是愿意一起合作,再进一步就有可能逐渐被委以重任。 记者 何伟
本文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大家都在看
职场失信造成劳动争议案件攀升。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重违法失信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