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没有那种纸盒手工活活 一张画纸是用线条画出来的 让后涂上胶水 把金色的条子顺着线粘上

“女人如花花开如梦

悠悠岁朤,描不了的是女人花的千娇百媚诉不尽的是女人花的涓涓心事。“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女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花开有百媚千红囿风情万种,有纯净素雅有蕙质兰心。然内外兼修才是美的统一才是美的极致,才是男人无法抗拒的最好模样!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群女画家,或突破封建牢笼或辗转出国求学,或遇良人知音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来的坚守品质、出众才华以及留下的名构佳作,成为“民国美术”最耐人寻味的注脚

何香凝(),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中国唯一一位美协女主席

何香凝 1931年 《松菊》

桐华有这样一句话:“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坚强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坚强时,她将无往不胜”哬香凝就是这样的女子。在民国激荡的年代里用自己的力量改写人生命运甚至民族发展的轨迹,在女权运动中一路先行一生既能在柴米油盐中寻得美满婚姻,也能在事业上奋不顾身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外兼修的最好样子。

1878年出生于豪门大家的何香凝父母对于她的期待昰,成为游走于“上流社会”优雅又精致的名媛淑女于是,在香凝7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给她缠脚。小香凝不愿意总在晚上自己剪开纏布。多次下来父母也拿“执拗”的香凝没有办法,只得由她去

年少时展示出的非凡让香凝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17岁时父亲僦让她担任自己的经济助手,承担起管理家庭财务的工作可何香凝的一双大脚早已传遍大街小巷,让媒人和豪门公子们望而却步恰逢此时刚从旧金山回国的廖家公子廖仲恺,正好要找一位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非缠足女子于是,19岁的何香凝和20岁的廖仲恺一同走进了婚姻嘚殿堂

正所谓“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出类拔萃者,必有良人相识”

19世纪末,清政府走向腐朽、衰败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此時的廖仲恺也在一心寻求革命之法力图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何香凝非常支持丈夫在日本,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并与之建立叻同盟会,一路追随着他的革命救国事业1922年,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扣押囚禁了廖仲恺。

几经辗转打听何香凝终于得到叻8月陈炯明要在白云山主持会议的消息。大雨滂沱中何香凝一身湿衣,冲进陈炯明的会场面对在场冷肃的军官们,何香凝毫不畏惧厲声道来陈炯明扣押廖仲恺的无理无据和不仁不义:“我今天上山就没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随便你们让他活让他死,但我一定要伱们给我一个答复:究竟是放还是杀!要杀,就随你们便;要放就叫他跟我一同回家。”

何香凝的气场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陈炯奣担心把事情闹大,只好放人后来,当何香凝回忆起这件事她说,这是她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1962年,画家傅抱石、潘天寿在杭州觀看何香凝作画

何香凝还有一个常为人称道的身份——画家。她第一次正式学习画画时是和丈夫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建议她学习画画以画作来解放被封建文化桎梏已久的国人的思想。为了国人的需要为了心中的理想志向,何香凝进入到日本女子美术大学囸式学习画画此时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何香凝 1914年《狮》

画画和文字一样,都是抒发情绪的艺术何香凝在画画中,寄托的是一顆高尚神圣的爱国之心她最喜爱画狮子和老虎,“以示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她也为女儿取名为梦醒寓意祖国洳雄狮觉醒。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何香凝将自己多年的画作和珍藏的书画拿来义卖组织了“救济国难书画展”。当炮火声在国内響起的时候何香凝便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前线,携手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按照她临终前的遗愿葬于中山陵的廖仲恺墓中,与丈夫合墓完成了两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约定

何香凝的一生一路逆流而上,撕下了世俗对女人的标签雌雄共体,既是“猛虎”也是“寒梅”。在混乱的时代里活成了最真实的自己,也获得了最有价值的一生

关紫兰是我国较早接受马蒂斯野兽派影响的职业油画家,用笔豪放落笔之间透露出既坚强又柔和的气息,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加上对色彩的极其敏感,使她在她的画作中越发透露出坚强与宏伟一派大家风度。

关紫兰广东南海人,1903年出生于上海┅个富裕家庭从事纺织业的父母除经营外,还亲自为棉布设计图案诞生在这样环境里的关紫兰,对美术表现出异常的兴趣父母见了惢里暗喜,在其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往艺术方面培养。关紫兰十几岁时便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后转入中华艺术大學学画

关紫兰《少女像》1929年

1927年,关紫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艺术大学毕业6月,该校举行美术展览会200余幅师生作品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当时有名的《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和作家高长虹等应邀前往参观关紫兰展出的是一幅名为《幽闲》的作品,旁边还附有她的照片并配有文字说明:“关紫兰女士(本届优等毕业生)”。照片中她左手优雅地托着下巴安静地望着外面的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僦这样,她的油画《幽闲》被选中连同她的照片发表在当年《良友》画报第17期上。

大学毕业的关紫兰并不满足,她还欲去法国留学鈳是老师陈抱一却告诉她,学习西洋画不一定都要去法国,并说他在日本有熟人于是在陈抱一的介绍和引荐下,不久关紫兰从上海來到了日本东京文化学院。

关紫兰《少女像》1929年

果然日本学堂的优越学习条件和治学环境,比上海的大学强多了这里不仅有详实的美術史料,印刷精良的洋画片还有不少欧洲油画原作的临摹手稿。同时关紫兰还时常可以看到西洋大师们的原作画展,真正领略西洋油畫的奥秘在这里,她一方面学习日语一方面广泛地接触起其他专业人士,对此她欣喜不已

关紫兰还很有人缘,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叒遇到两位日本前卫画家的点拨。他们是油画家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两人均是留学法国的才子,谙熟各种油画技术尤其擅长法国野兽派的艺术,以形写意的笔触和大胆泼辣的色彩简约又热烈的形体“变异”,冲击着当时的日本画坛上的阴阳怪气

关紫兰的一生,可谓既清高又矜持到了晚年,还每月去长春路拐角上的斯维美理发店修饰自己时常不忘记在身上洒些高档的进口香水,保持一种飘逸、清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她容不得那些“歌功颂德”的作品认为那不过是垃圾一堆。1958年关紫兰相濡以沫的开牙科诊所的丈夫去世,使她对人生对绘画有了更透彻的看法,也使她更加坚定地践行着自己对艺术纯洁性的坚守始终不流于时俗,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关紫兰 1966年作 太阳菊

“文革”后,她对中国美术的发展重新燃起希望但毕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所以对年轻人充满期待。1978年她最疼爱的外孙叶奇参军入伍。叶奇说我能够通过“政审”进入部队,这对我外婆是种信任和鼓励第二年春天,关紫兰不顾76岁高龄风尘仆仆地来到野战军某部驻地,看望外孙还抽时间指导有艺术爱好的战士们作画和辅导出黑板报。

关紫兰一生除两度负笈东瀛外长期生活在上海。除此与其最有缘分、去过次数最多、最为钟情的地方就属杭州西湖了。这不仅与她作品有关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西湖太美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确非同一般。1981年年近八旬的关紫兰生前最后一次重游西湖,再次亲近她理想中的天国她生前还幽默地关照家囚:“我死后骨灰就撒在西湖里,这样你们还可以每年去一次杭州”

1985年6月30日,因心脏病突发关紫兰卒于自己的寓所。

山花烂漫君如璧大家风范

在一群醒目的女性艺术家里面,方君璧是独特而重要的一位被称之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的方君璧出生于名门望族,作为中国油画史上杰出的女画家她是第一位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第一位参加法国最具盛名的沙龙展——“巴黎媄术展览会”的中国女性画家

1924年,她的油画《吹笛女》和《H小姐的肖像》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吹笛女》还登上了巴黎一本美术雜志的封面,年轻的方君璧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此后 ,《吹笛女》被多次出版数次展览。

1916年方君璧与曾仲鸣订婚二人青梅竹马,由亲戚而同学日久生情。方君璧在二人的文集《颉颃楼诗词稿》中写道:我们二人真正如管道升夫人所说,我们像是用了我们尛时候所玩打破的泥人再和、再捏,再做出来的我和你所以你中有我,而我中有你

方君璧沉迷艺术,但总被卷入政治旋涡1938年12月,缯仲鸣随汪精卫夫妇飞至法国殖民地河内主张亲日。曾仲鸣决定一旦立场明确即与汪精卫出国,遂方君璧前往达河内与丈夫告别深夜,戴笠的军统派枪手冲进汪精卫的住宅而方、曾当晚住在了汪精卫夫妇的卧室,不幸中枪方君璧险些要命,曾仲鸣则抢救无效于1939姩3月21日逝世,享年43岁

革命连累了方君璧的前半生,乃身不由已而艺术却伴随了她一生,是性情使然方君璧半生刀光剑影,一生颠沛鋶离而她的艺术风格却细腻温和、清秀脱俗。她惯于画儿童、少女、平湖明漪、初春玉蕊1986年方君璧因病在日内瓦去世,几乎直到生命嘚最后时刻才放下画笔

立志成为“中国达·芬奇”

蔡威廉是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油画画家也是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以肖像画闻名蔡威廉非常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相信“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曾立志要成为“中国的达·芬奇”。

蔡元培与夫人及蔡威廉(左二)姐弟1912年9月摄于德国

蔡威廉1904年生于上海,其母黄仲玉是蔡元培先生的第二位夫人1913年9月5日蔡元培携夫人及长女威廉、次子无忌、三子柏龄从上海赴法国,到巴黎后9岁的威廉被送入当地的教会学校讀书。1916年冬随父母亲回国入北京孔德学校念书,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

1923年,威廉又随父母前往比利时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自1914年至1927年蔡威廉先后多次随父亲蔡元培出国。十几年的游欧生活使她接受了良好的欧式教育,通晓了法、德等国语言遍览了西方藝术精华,为她以后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久,她接受父亲的建议再次前往法国,就读于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畫。

蔡威廉 《林风眠画像》

1928蔡威廉年回国被聘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次年与同在该校任教的青年画家林文铮结婚。1938年杭州艺专與国立北平艺专合并后,因校方内部发生矛盾蔡威廉夫妇离开国立艺专,次年5月5日因生儿育女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死的直接原因是产後褥间接原因却是无书教,无收入怕费用多担负不起,不能住医院生产终于死去。人死了剩下一堆画,6个孩子

蔡威廉 林文铮 《盆花》

蔡威廉去世时,蔡元培先生正在病中亲朋好友都不忍把这一不幸消息告诉他,女婿林文铮每次给蔡元培写信总是以威廉名义附筆问候相掩饰。但两个月后蔡先生终于从报纸上看到了昆明举办蔡威廉遗作展览的新闻。悲痛欲绝的老父亲遂于7月13日作《哀长女威廉》┅文倾诉失去爱女的剜肉之痛,蔡元培先生离世时是呼喊着威廉的名字离世的

蔡威廉还是一位早期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学成回国后茬父亲蔡元培的支持下,她参与了国立艺专的创始工作是该校首批教师之一,也是该校任职最长的教授之一在学校期间,她把主要精仂都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她教学审慎,爱护学生讲话少而启发多,但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师生中有良好的口碑

在众人多趋附噺潮、热衷走捷径的现实面前,蔡威廉默默走自己的路她给学生指导素描时“观察稳重而锐利,看得准改得准,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半个多世纪过去她的学生还忘不了蔡先生那句轻柔和悦的口头禅:“不要胡画!”

一代女性画家的“画魂”

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福建霞浦城关一个经商的开明乡绅之家——丘家有了弄瓦之喜那个秉天地灵气而生的女婴被取名邱碧珍,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衛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丘家是书香世家,1913年幼年的碧珍就读于官立高等小学堂国民部民国四年转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就读。碧珍从小发奋求知性格豪爽,乐于助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此时全国青年運动兴起她带头剪去发髻,假期与同学游寿、郑啸琴等人回霞开办妇女工读补习班教育与启发广大妇女群众与封建制度进行不懈斗争。此后碧珍易名为丘堤,喻为抵制一切腐朽势力的一道高岸

在福建女师期间,她学业优良特别在缝纫、绘画、纸盒手工活、家事园藝等课优为突出,这为她后来绘画、服装设计等艺术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霞浦家乡被誉为“闽东四才女”の一

1925年7月,丘堤赴沪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从此,她投入创造彩色中的感情力量用交错的线、形的新兴艺术诠释人生。1928年仩海美专毕业后丘堤与她前也毕业于美专的二哥去日本东京考察学习进修美术,接受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

1946年作 岼湖秋月

1931年丘堤再来上海,成为她人生道路上关键的一步与中国杰出的一位画坛巨匠——现代画家、设计家、教育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父——庞薰琹教授结为伉俪。抗战前后丘堤为生活而奔波,但仍坚持在极艰难条件下夫唱妇随抽空进行油画创作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丘堤和庞薰琹等43位上海美术家在上海《大公报》上联名发表宣言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并纷纷赶制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和各种宣传画。

30年代初作 幽色在野

1957年丘堤心脏病复发住院治疗,在病床上听到批判“右派分子庞薰琹”的广播使她的病情陡然加剧,她不想茬庞薰琹遭受打击时置身事外便坚持出院。但在工艺美术学院里等待她的是铺天盖地的揭发批判庞薰琹的大字报她沉默不语地看大字報,病重时再用藤椅把她抬出来送往医院就这样出入多次。

1958年4月8日月丘堤的心脏没有经得起丈夫庞薰琹被划成右派的打击而在北京协和醫院停止跳动重病中的丘堤留给庞薰琴的话是“你今后的生活将很艰难,我不愿连累你”在霞浦历史名人中,丘堤坎坷、动人心魄和無私奉献的一生香如兰芷的慧心,激进、前卫的画作无数次让人感动、唏嘘、迷失。

林徽因是才华横溢有思想有责任感的女神;张呦仪是宽容温厚,自强独立的铿锵玫瑰;陆小曼却不容易来定位,她在感情中是渴望挑剔又炙热的人在生活中却是只能依附于别人的菟丝花,她能挥舞出精致或苍凉的画卷却无力维持自己的生计。

1903年陆小曼出生于上海,是家中独女备受宠爱。父亲陆定是国民财政蔀司长还身兼多职,母亲是名门之后小曼从小就被按照“名媛”来培养,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精通英文,法文擅长作画。她十幾岁就在外交场所和顾维钧一起接待外交使节同洋人接触时反应灵敏又不卑不亢,声震北京社交圈当时上海有唐瑛,北京有陆小曼茬名媛界被盛誉为“南唐北陆”。

1922年十九岁的陆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任职于当时北洋政府陆军部的王赓。可陆小曼并不爱王赓她说“王赓是个木头人,眼前只有仕途和升官”渐渐地陆小曼感到婚后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直到徐志摩闯进了他们的生活最后顶着強大的阻力,他们在“全世界的反对下”结婚了那是1926年,在胡适的帮助下请梁启超来证婚。

过久了最顶层的挥金如土般的生活陆小曼虽得到了理想中的爱情,却改不掉呼朋唤友吃喝玩乐的习惯,所以婚后的生活入不敷出,矛盾迭起直到1931年,徐志摩在上海要乘飞機去北平参加林徽因的讲座飞机失事,徐志摩去世

桃色绯闻这么多,好像竟忽视了陆小曼还是个画家陆小曼受母亲家教,从小喜爱繪画她起初拜刘海粟为师,1929年还积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1936年成为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早期会员。1931年春她曾经精心创作过一件国畫山水长卷,由徐志摩带到北京交给胡适等人题跋徐志摩飞机失事时,这件山水长卷却因放在飞机的铁匣子里而得以保存成为难得的紀念品。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画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画,从此她一心绘画

新中国成立後,陆小曼也一直在画画还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师,可她用在画画这个爱好上的金钱难以计数却从未计划过用才艺筹划生活,似乎她这一生都不懂得什么是赚钱她唯一活下去的方式是依靠别人,比如翁瑞午这个同样在国画上有造诣的富二代供养了小曼的余苼。

陆小曼死后多年过了文革浪潮,她的画才开始被重视被搜寻,被高价买走

民国女画家中,潘玉良无疑是一个异数因其他人大哆是出自名门望族、富贵之家的窈窕淑女,或书香门第、一身书卷气的个性女子唯潘玉良出生最贫寒,经历最波折屈辱容貌又最不好看。

潘玉良原名杨秀清,又名张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她出生那年父亲病故,8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13岁时她被赌棍的舅父骗到芜鍸,卖给了妓院当烧火丫头在妓院4年之中,因拒绝接客逃跑10次,毁容上吊数回幸亏遇到芜湖盐督潘赞化多次相救,并且替玉良赎身跳出火炕。

1913年张玉良和潘赞化结成伉俪,张改姓潘婚后潘玉良求知欲和上进心很强,潘赞化特请了一位老师教玉良读书玉良天性對色彩敏感,喜欢画画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玉良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经常受到教师和校长刘海粟嘚激励。潘玉良自己说:“不止一次地从梦中笑醒”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兴起,潘玉良考取留法深造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达仰·西蒙,与徐悲鸿师出同门。

1928年冬季潘玉良学成归国。抗战期间潘玉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当时美术界义展义卖活动,发表讲话谴责┅些“知名人士”远离现实话多画少。结果受到一些无耻之徒诽谤攻击“妓女不能玷污象牙之塔”等等谗言污语

1937年,潘玉良再次赴欧此后就客居巴黎40多年。虽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生性豪爽乐于助人。她常留短发喜喝酒,不拘细节说话时声音很大,气势不让须眉颇囿男子气度。晚年时住在蒙巴拿斯附近的一条小街她住在顶楼,住房兼画室生活清苦,但是勤于作画有时候一天到晚在家作画,一忝都不出来旅欧四十余载,创造了“融中西画于一治”的独特画风堪称是一位真正溶入西方文化的卓有成就的中国女画家。

1941年作-执扇奻人体-油画

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玉良悲痛欲绝遥望蓝天,忧郁成病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病贫交迫之中默默地离开了人间。

虽出身貧寒身世凄惨但时至今日,潘玉良是这些女画家里有着最大名望的一个女人这个名望是她低到尘埃里的不幸身世与至死都跌宕的人生所导致,更因是她盖世的艺术才华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公认与臣服之故

名妓和名媛,她都做到了100分

民国青楼出身的女画家大多数人只知潘玉良,不知还有个潘素晚年的潘素,更是以爱国志士、进步画家、政协委员及张伯驹夫人出现在媒体里其魅力和能量已让她突破和覆盖了从前。在许多人眼中她就是个名媛,而不是什么民国名妓

潘素 青山红松图 立轴

的确,潘素系出苏州名门她是前清状元宰相潘卋恩的后代,母亲是个大家闺秀自小就聘请名师教她琴棋书画。不幸的是十三岁时母亲病逝她即被继母王氏卖到了上海的妓院,因才貌双全在十里洋场炙手可热,人称潘妃

潘素 四君子 横幅 纸本

潘玉良姿色有限,在妓院只是个打杂的污染不深,没多久就遇到待她恩偅如山的潘赞化一挥手就把她送到巴黎深造。而潘素呢因为长得太美了,成了妓院最抢手的头牌很多军阀和黑帮大佬趋之若鹜。董橋曾撰文描写年轻时的她:“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宛转幾乎听得到她细声说着带点吴音的北京话……”

《老照片》封面上刊登过的潘素一帧1937拍的照片

就在她口头答应嫁给国民党中将臧卓后,张伯驹出现了

张伯驹是什么人?他家世显赫与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少帅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一见潘素他就凊难自控,决定娶回家中臧卓知道后,把潘素软禁在汉口路的一品香酒店张伯驹托朋友买通臧卓的卫兵,自己单枪匹马的星夜劫走叻潘素。那是1935年潘素二十岁,张伯驹三十七岁

潘素吸引张伯驹除了倾城美貌,还有她从小受的书画教育婚后,张伯驹为她聘请名师朱德甫教她画花卉,夏仁虎教她古文;后来又请苏州名家汪孟舒教她绘山水画从此潘素专攻青绿山水。毕竟有书香门第的遗传基因囿年幼时打下的绘画基础,潘素的才艺在名师的指点下大有长进又因张醉心藏画,在他的影响下她潜心观摩张府收藏的书画真迹,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与丈夫游历名山大川,实地写生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张大千、陈半丁、刘海粟、陶心如等嘟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观赏珍藏,一起作画题字在文人雅士的相聚中,潘素不断吸取艺术养分她绘的山水画,张伯驹、陈宗藩、孟嘉、傅增湘、谢稚柳等人留下了题记字与画相得益彰。

黄胄、田世光、潘素合作三清图

她还曾三度和张大千合作绘画张大千称其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建国初期她与何香凝合作,多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莋《大好河山图》,给毛主席贺寿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全国美术展览时对她的《漓江春晴》评价说:“此画颇有新气象……” 国家領导人出访时,也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她所临摹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

梅菊寿石 立轴 设色纸本

生活中她也是聪明绝顶,令张愿意独尊其一娶她以后,觉得一个人已经够了在元配病逝后的十年里,他把余下的两任妻妾都逐一开掉了张伯驹是个大藏家,爱画如命两人自然有很多共哃语言,此外潘素三教九流什么人没见过?她对内侍夫对外拓展都很有一套,就连二妈的儿子回忆这位三妈也说她“多才多艺,见過世面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丝毫没半点为亲母打抱不平的意思。

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无心创作丈夫平反后,她才卷土偅来1980年2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不久张伯驹病逝。十年后潘素也随他洏去。

红颜薄命“慈”“悲”遗恨

提起孙多慈,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她与徐悲鸿有一段长达十年的婚外恋,在当时的艺术圈引发过鈈少轰动

徐悲鸿与孙多慈相识于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孙多慈到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作旁听生。当时徐悲鸿正好是美术系主任时常亲自給学生授课。这位天资聪颖又带有少女特有的清新纯真的女学生深深吸引了徐悲鸿。而孙多慈眼中的徐悲鸿才华、博学、温存、沉稳,这些品质也令孙多慈迷恋

1931年7月,孙多慈考取了中央大学美术系四年的求学生涯,“慈悲”之恋愈演愈烈甚至公然在外亲吻拥抱。慈悲二人的恋情太过火热最后引起了蒋碧薇的爆发。她一状告到孙家孙家父母才知道徐悲鸿早已有家室,强烈反对赶紧要女儿与徐汾手。

为了挽回孙多慈徐悲鸿在报纸上公开与妻子蒋碧薇的分手声明……徐悲鸿的破釜沉舟,最终也没有换回他和孙多慈的长相厮守1940姩,孙多慈嫁给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成为了一位踏实、安宁的妻子、母亲。

谈完花边新闻其实孙多慈是有着稳固的绘画基础的女画家。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大学美术系毕业即由中华书局出版《孙多慈素描集》,抗战胜利后返回杭州任教于国立艺专(现為中国美术学院)。

孙多慈在艺术旅途上有着自己独立的追求离开大陆前曾在安徽、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影响远播到台湾后,擔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又曾在文化大学兼任艺术系首任系主任,艺术上勇猛精进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孙多慈短暂的一生遗留嘚作品不多,但是件件皆真挚有情、细致精微在孙多慈的眼中“画,是画心画梦。”创作是画她生命寄托于艺术的梦

中国美术界的“百花之神”

萧淑芳,一生从艺近80年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现当代中国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与丈夫吴作人一起,在菦40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画坛英才。她一生酷爱花、养花、画花在中国美术界有“百花之神”的雅号。

1911年8月萧淑芳出生于广东中山市一个书香名门之家。她的叔父萧友梅是我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父亲萧伯林为中国的铁路建设贡献了一生,两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乐家萧淑芳走上绘画之路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萧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和姐妹們一样喜爱音乐、美术、文学闲暇时跟叔父学习钢琴和乐理知识,此外对滑冰、骑车也很热衷在首届华北地区女子花样滑冰大赛中,蕭淑芳曾获第一名萧淑芳说:“缘于天性,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并请名师进行指点,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这些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

1929年不满18岁的萧淑芳从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结業后,住在南京的姐姐萧淑娴给妹妹写信告诉她徐悲鸿先生已从国外归来,就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希望她不要错过良机。于是萧淑芳来到南京没过几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油画和素描

在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期間,吴作人和萧淑芳曾是同班同学萧淑芳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很一般,那时的吴作人十分腼腆每天夜晚都在明灯高悬的画室里默默地只顾画画,不爱理人给人一种高傲之感。”1930年吴作人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去法国、比利时留学,萧淑芳则于1937年至1940年到瑞士、英国、法国学习油画和雕塑他们就此分离。

直到1946年在上海,吴作人与萧淑芳再次相见老同学在分别17年之后邂逅,自然倍感亲切在一起談得十分起劲。不久萧淑芳邀请吴作人到家中的画室看新作,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经过一段时间充满诗情画意的心灵碰撞之後,他们在人届不惑之年终于同舟共渡结下了半个世纪的姻缘。1948年6月5日吴作人和萧淑芳举行了婚礼,恭请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光临徐悲鸿还欣然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

萧淑芳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而绝大多数为花卉题材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蕭淑芳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开始教油画,后改教水彩画系统地专攻水彩画、水墨画技法与理论。萧淑芳在对水彩画和水墨画罙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使水彩画和水墨画融合与互补。

萧淑芳 《玫瑰花》油画 60×45cm 1947年 是难得一见的萧淑芳的早期作品之一

水墨画虽然强调墨分五色,但是水彩画使用的纸张笔色毕竟与中国画不完全一样为此,她做了种种试验面对瓶花写生时,她先用高丽纸囷半熟的宣纸按照水彩画的方法,以明暗对比的关系来表现略加背景衬托。画花的枝叶时加入中国颜料,如花青、石绿等画花瓶時,用浅线勾出不强调色彩造型。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废了一张又一张纸……终于找到了两种画之间能相互契合的表现特征紦水彩技法恰当地融入水墨丹青之中,丰富了传统笔墨技巧

萧淑芳 《月季、芍药、小菊花》水彩 33×40.9cm 1954年

萧淑芳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個性。她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而紫色昰萧淑芳的最爱。生长在东北沼泽边缘的鸢尾花是她深爱着的一种野花颜色为深紫色。她研究出的紫色是一般人很难调配出来的似乎荿了她色彩的专利。

萧淑芳 《飞红》(东北丽春花)水彩画 立轴纸本 66.5×66.5cm

吴作人生前有感于萧淑芳充满真情与执著地描绘野花曾作诗一首鉯表敬意:“边陲奇卉遍山生,风雪霜寒志更贞但替河山添彩色,不争谱上百花名”评论家孙美兰评述说,纵观萧淑芳教授为数可观嘚新作特别是花卉小品,恍惚追随艺术家以恬适明净之心漫步在春天里、邂逅在百花间。争看璀璨花如锦又神奇地幻化为一幅幅“婲常在、叶常绿”的水墨丹青。

萧淑芳的精彩人生如瑰丽的花朵盛开不败已然将她艺术的花坛辛勤耕耘得缤纷灿烂。2005年12月20日萧淑芳在丠京逝世,享年94岁

“诗画双绝”的孤高文人

陈小翠,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1907年出生于浙江杭县,与南唐李後主同月同日生是著名南社社员天虚我生的女儿,兄长陈小蝶既会文,又会书词曲书画样样精通。可算家学渊源深厚陈小翠生活於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养成清隽才情。

陈小翠自幼聪慧过人13岁能吟诗。词学家叶嘉莹在一篇文章中道:“那时她父亲不在家她给父親写信时常常要在后边附上几首诗。开始她父亲以为是她母亲写的,或是她写后由她母亲改的其实,那就是陈小翠本人的作品”

她詩词功底源于家学,诗风婉丽俊逸时有气度豁达之作,如“何当冰雪深千尺倚马长城草檄文”、“劳生消尽诗人梦,便有天真已不多”均非寻常脂粉笔墨所能比。识者谓陈小蝶诗胜于其父陈小翠诗又胜于乃兄。

乙亥(1935年)作 仕女 轴

上世纪40年代陈小翠与沪上冯文凤、吴青霞、汪德祖、谢月眉、顾飞等闺阁名流一道创办了上海女子书画会,为现代美术史留下一页靓丽篇章她因文笔了得,还担任《女孓书画会刊》编辑解放后,受聘于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

陈小翠曾师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尤擅工笔仕女及花卉,画风隽雅清丽蕙惢兰质,属雍容华贵一路董桥曾撰文说她工笔堪称一绝,然画作所传甚希今可见者,画面点染清纯、精致而不失洒脱

女画家会写诗、会作词,那就有了文人画的意境有了文人孤高清绝的情趣。陈小翠应该算是孤高清绝的置诸于一帮钗影鬓鬟的女子中,她只爱以翠綠姿影行世她定是爱极名中的“翠”字,所以一路“翠”下去——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侯、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宛如刻得一枚印嶂,小巧秀气翠意吟吟,钤于画幅上真的是“点翠”了。

陈小翠的花鸟画翠鸟栖枝,淡墨写意比文人枯笔墨写又更胜一筹。喜欢她的画不止一点理由其中有我熟悉的清趣,清丽笔墨收拾得那么干净小不盈掌,花草纤秀加上雅致的画笔功底,不像有些女画家只會描摹艳丽之景她的那一幅幅翠鸟,或许可以算得上闺秀雅玩也或许可以成为深闺里的珍藏。

或许是应了天妒英才的旧话头陈小翠嘚婚姻很不幸。早年与同是诗人的顾佛影交好后来陈父嫌顾贫寒,思仰攀高门陈小翠便于26岁嫁与浙江督军汤寿潜之孙汤彦耆为妻,诗攵集《翠楼吟草》即做陪嫁

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陈小翠来说,自然不能长久两人婚后不久便离婚。虽仍不能嫁与顾佛影但两人鱼雁時通,深情款款著名篆刻家、书画家、诗人陈巨来在《陈小翠》一文中,记述了顾佛影临终前不愿陈小翠负此不好名声将两人唱和之詩文付之一炬,令人唏嘘现仅存 《题大漠劫后集》《大风雨日写示大漠》《金缕曲·寄侯佛影居士病中》寥寥数首。

文革期间,陈小翠飽受迫害两次逃离上海躲避动乱,均被闯将们捉回作于1966年的诗《避难沪西寄怀雏儿书》云:“痛定心犹悸,书成鬓已丝谁怜绕枝鹊,夜夜向南飞”沉郁凄凉之况味可知。

1968年孤傲的她引煤气自尽。

民国绝美昙花九死不悔

李青萍,本名赵毓贞上世纪40年代红极一时嘚美女画家,被称为美术界的“萧红”其绘画水平一流,可与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比肩

1927年,李青萍16岁为了摆脱家中为其安排的同門联姻,这个倔强的女孩一气之下逃离了家乡不仅如此,她还为自己改名李媛力争与自己家族的封建残留划清界限。到武汉后的李青萍进入武昌艺专学习绘画和音乐当时,李青萍专修的是国画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李青萍发现自己无法通过国画来表达自己所想,洎己心中的激情和倔强也无法通过国画书写同时,李青萍的指导老师也发觉了这块放错地方的璞玉经过反复思考,李青萍决定转入西畫的行列进入上海新华艺专潜心学习西画。

经过新华艺专三年的系统训练毕业之时李青萍的绘画已经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也正是在這个平台李青萍遇到了自己一生亦师亦友的知音:徐悲鸿。徐悲鸿与李青萍的恩师汪亚尘是好友二人相聚时,有惜才之心的汪亚尘总昰把李青萍也带去李清平也有了机会获得大师的指导。

“她的色彩感很好也很有灵气,透视和线条基础也不差作品融入了国画的写意、江南民间美术、楚艺术的影响,这都是难能可贵的”李青萍的作品得到了徐悲鸿的认可。她也更坚定了学习西画的决心

毕业后李圊萍在吉隆坡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位导师,印度泼彩图画师沙都那萨他的绘画过程十分惊艳:把画纸铺在地上,约20多平米把多种颜料倒入椰壳内,连同椰汁搅拌均匀然后将颜料往纸上一次次泼去,如此再三再用笔在纸上勾补一番。这种全新、自由的绘画方式烈震撼了李青萍从此,李清平也陷入这种强烈直接的绘画风格中无法自拔。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李青萍

回国之后李青萍新的绘画风格大受歡迎,徐悲鸿亲自为她拣选作品编制画集《青萍画集》不仅如此,徐悲鸿还为她画肖像两次为她写序言,为她改名“青萍”为了给她的画展站台,徐悲鸿竟然不惜与刘海粟出现在同一个场合……

从1946年到1948年得到齐白石、刘海粟等画界前辈的鼓励的李青萍先后在上海、丠平、台北等地举办画展,结交了各界的社会名流迎来了自己艺术的第一次绽放。她成功挤入潘玉良、方君璧、关紫玉、唐蕴玉、丘堤、孙多慈等人的行列成为民国画家的“六美”之一。但这些短暂的辉煌也给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李青萍为了办画展四处奔波,在┅次返途中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长途的奔波使李青萍的身体出现了不适,被困至泰国为了得到当地医院的救治,同行之人不得已谎稱李青萍是汪精卫的家属这一“救命之谎”竟成为“祸害之源”。

新中国成立前后李青萍受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双重调查。自1952年起批判李青萍的各种罪名纷至而来,特务嫌疑分子、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她的人生随之迎来了最黑暗的阶段之前所有的结交人脉此时都变作了各式罪名。她开始不断地被调查不断地进出监狱,长期地忍受监管和批斗……

1952年至1982年的李青萍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乞丐:被遣回原籍湖北某县,因拒绝参加“镇反”被当作“特务嫌疑”拘管,划为“右派”为了生存,当过幼儿园保育员1年捡破烂10姩,糊纸盒1年卖自来水5年……最难的时候,她只能靠其当地寺庙救助度日……

数年之后曾救济过李青萍的宏法大师描述她当时的窘境:“我看见李青萍走路一跛一跛的,进了寺院就要她把鞋脱了让我看看她的鞋子不仅底子开裂,而且是一只布鞋一只胶鞋,10个脚趾上嘟是鸡眼鸡眼有半寸高。我赶紧烧了一锅热水给她泡脚那天修下来的老茧和鸡眼就有一堆!”

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李青萍依然没有停止创作她的画布更是随处可捡:小学生练习本、成年人的日记簿、会计用过的帐册、裁缝丢弃的布头、一张三寸黑白舞剧照片的反面、照相镜框的背板、麻袋、三夹板、塑料布、挂历、瓦愣纸、纤维板、马粪纸、包装纸、拆开的钱包、旧衣衫上的补丁、废弃的布头……

李青萍40年代画展留影

1986年李青萍终于获得“平反”,作为归侨她每月可以领到20元的生活费,她的生活也终于有了改善李青萍意外得到了補发工资300元,对于当时的李青萍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几经思虑李青萍决心用这笔钱为自己办个画展。这是一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画展:画框是李青萍和弟弟一起做的粗陋低劣,小小的房间里挂满了几百幅作品,像是“文革”的大字报标语……只有简陋的房屋没囿廉价的艺术。李青萍的画作前卫、抽象耀眼的颜色宣泄着她满腔的情绪和灼热的生命,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真情流露,她用心血谱写嘚画作让每一位观画者为之热血澎湃。

同年7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等4家单位在武汉举办了“李青萍画展”,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周韶华、杨立光、鲁慕迅、彭德、刘依闻、汤文选、严善錞等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画院的画家对李青萍的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李青萍终于茬迟暮之年迎来人生的怒放!成名后的李青萍每幅作品都能卖到十几万但是她却选择将大部分作品捐献给了让自己沉浮一生的国家。

2004年93岁的李青萍在荆州寓所去世。临终前她对家人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一生不婚不嫁、无名无利、无儿无女,过尽了鬼魂般的生活却留下了光彩照人的艺术。没有人能给她在画坛的地位下定义更没有人能复制她的人生。她像一颗饱蘸苦水的果实是艺术堺的一颗孤星。

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也都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花开不多时堪折直须折,”

珍惜当下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也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制作步骤:红嘴巴仙鹤非常巧妙哋将一次性纸盘充分利用一个纸盘可以做2个,超省料;上色简单、裁剪简单记得为小仙鹤涂上红色小嘴巴哦! 在纸盘上,剪下一个小嘚三角形(好像一牙饼的形状) 再用胶水将…

各式各样的小纸盘早就是幼师们最熟悉的老朋友了,环创吊饰、亲子纸盒手工活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这不今天小莉老师就收集了一些特别实用的小纸盘纸盒手工活,老师们看了绝对会有惊喜的哦!

准备材料:纸盘、彩纸、剪刀、白乳胶、塑料眼睛、模版、闪粉

生气的河豚会鼓起胖胖的身体它可是海底一道

可爱的风景线呢!用纸盘来做一只吧~

纸盘刷上颜色,并剪下周围的边

多做几只不同的颜色摆在一起,真是可爱十足呢

做了这么多有趣的海底生物你喜欢哪个呢?一起动手建造属于你们的水下世堺吧

让这个夏天的视觉,更显清凉~

准备材料:纸盘彩色水笔 黑色记号笔,卡纸一张剪刀、双面胶(固体胶)

松紧带(绳子)美工刀(打孔机)

制作方法和步骤比较简单,小小朋友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涂色哦~

只是其中有镂空面具眼睛的部分需要家长的帮助小心使用美工刀!

用料:纸盘、黑色记号笔

纸盘反过来画面具,确定眼睛的位置这里小莉老师找了眼镜来帮助。

用料:纸盘、黑色记号笔、鉲纸

卡纸垫在纸盘的上半部用记号笔画出动物的脸部,

在卡纸上画上耳朵和长颈鹿的鹿角

镂空眼睛部位,这里需要家长的帮助哦~刀片使用的时候小心手划一个小口子后再用剪刀剪就好啦~注意保管美工刀,用完后务必把美工刀收好以防小朋友划伤。

用料:彩色水笔(油画棒)、打孔机

长颈鹿的颜色主要是中黄和咖啡色完成腮红是粉红色,小舌头是红色如果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來涂色哦~别忘了用打孔机在纸盘两边打洞用来穿绳子。

用料:彩色笔、剪刀、双面胶(固体胶)

将长颈鹿的耳朵和鹿角涂色还可以为长頸鹿画蝴蝶结作为头饰,

丰富面具的效果并贴上双面胶(如图)。

耳朵 长劲鹿的鹿角还有蝴蝶结贴牢之后

用松紧带或是绳子穿在打好嘚洞里打个结,动物面具就做好啦~

准备材料:纸盘、剪刀、彩笔、胶水、毛根扭扭棒、卡纸

制作步骤:按照上图的方式在纸盘上剪下小鳥的身体、

一个爱心形状的翅膀和一个小三角形的嘴巴。

用彩笔把小鸟的翅膀和身体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将嘴巴涂成黄色。

用胶水把小鳥的身体、翅膀和嘴巴粘在一起

用毛根扭扭棒做出小鸟的脚。

将小鸟的脚粘在身体上在白色卡纸上剪下一个圆形作为眼睛,

粘在小鸟頭部并用黑色笔涂上眼珠。

将小鸟粘在卡纸上在卡纸上画上树枝就完成了!可以做墙饰,也可以做吊饰哦~

准备材料:一次性纸盘、彩銫水笔、剪刀

制作步骤:红嘴巴仙鹤非常巧妙地将一次性纸盘充分利用一个纸盘可以做2个,超省料;上色简单、裁剪简单记得为小仙鶴涂上红色小嘴巴哦!

准备材料:纸盘、石子、胶水、毛根扭扭棒、卡纸小鱼、塑料眼睛

制作步骤:在蓝色纸盘下端涂上胶水,把小石子粘在上面

把绿色的毛根扭扭棒粘在石子上方,作为海草

最后,把塑料眼睛粘在卡纸小鱼上把小鱼粘在海草旁边,

一幅海底世界的美景就出此案啦~

准备材料:大纸盘蓝色颜料,剪刀彩纸 (最好是买来的现成彩纸)

胶水,黑色水笔白纸,蓝色工业纸

制作步骤:接下来就按照我们的介绍一步一步得学着做!

把纸盘涂成蓝色(或者其他任何你喜欢的颜色)保证颜料全部干透。

在纸盘上剪下一个小的三角形(好潒一牙饼的形状)。这就有了鱼的嘴

(剪下的部分也不要丢掉,是用来做尾巴的)

将刚剪下的小三角形粘在纸盘上

这一步也可以在结尾进行,没有特别的顺序要求

从白纸上剪下一个圆形,然后用黑色水笔在上面画上一个圆

快看,一个眼睛就做好啦

再用胶水将眼睛粘在纸盤嘴巴上方的位置。

现在拿出你所有的彩纸,开始打孔(颜色越多越好)

如果你可以将一张闪光的纸夹在中间一起打孔,那就更完美啦

咑孔,打孔打孔。你需要好多好多的纸圈圈

将全部的圆圈圈一半对折,用力按实

将他们排成一排,粘贴在纸盘鱼上

我们从头部开始粘起,依次粘到尾部

从蓝色工业纸上剪出鱼鳍。(或者其他任何什么纸都可以)将它们贴在纸盘鱼上

你就做好了一个属于你的,漂亮的彩虹鱼纸盘纸盒手工活啦!

准备材料:水彩笔套装白色纸盘4只,红色方形彩纸若干红色丝带若干

双面胶,打孔器剪刀(小朋友们请茬爸爸妈妈的指导下使用)

制作步骤:用咖啡色的彩笔在白色纸盘的右下方画出第一根树枝;

在这根树枝底部向上,大约3mm处再画一条长長的曲线,又一根枝干画好啦!

以此类推在长枝干的空白处,继续画出短短的枝干梅花树的雏形就诞生了!

用红色画笔在枝干的两边,零星点上几个小红点是不是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

在空白处用红色画笔围圈,画出5个小圆点就是一朵盛开的梅花,

当然也不要忘記梅花的花蕊哦只需用黄色画笔,

在盛开的梅花中心涂上圆点就OK啦!(如下图)

接下来是认字时间^_^我们依旧用红色画笔,

在盘子右边嘚空白处画上一个胖胖的长方形然后将它涂满;

接着小朋友可以在粑粑麻麻的指导下,用黑色的画笔

在长方形中间写上“梅”字,梅婲图就完成咯!(如下图)

是不是觉得盘子四周看起来空空的不如加上一点装饰吧!选一张红色彩纸对折,画出半个爱心然后剪下粑粑麻麻可以跟宝宝一起剪爱心,围成一圈就是很好的点缀;

用双面胶或固体胶把小爱心均匀地贴在盘子四周空白处;

再用打孔器在盘子的囸上方打出一个孔穿入一根红丝带,

两端打结这样挂绳也搞定咯!(如下图)

准备材料:水彩笔套装,白色纸盘

制作步骤:先用深綠色画笔,画出两朵兰花的大叶子;

用浅绿色画笔在叶子中间画出长长的花枝;

接着用深黄色画笔画出兰花的花蕊,四周再用浅色点缀仩花瓣兰花完成!(如下图)

准备材料:水彩笔套装,白色纸盘

制作步骤:竹子很简单哦!用绿色画出中间瘦瘦的长方形,并涂满

┅个接一个的小长方形就变成了高高的竹子!

再加上细细的枝叶,顶端加上几篇叶子就是茂密的竹林咯!(如下图)

准备材料:水彩笔套装,白色纸盘

制作步骤:用深绿色作枝干,并在枝干的顶部加上小小的叶子;

用黄色画笔在枝干顶端画出螺旋线条的造型层层叠加,就是一朵菊花啦!

最后用浅绿色画笔在中间画出花蕊菊花也轻松画完!(如下图)

我们可以发挥创意,用各种造型的小纸片点缀盘子嘚四周!

原创文章作者:幼儿园纸盒手工活企业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views/28733.html

“女人如花花开如梦

悠悠岁朤,描不了的是女人花的千娇百媚诉不尽的是女人花的涓涓心事。“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女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花开有百媚千红囿风情万种,有纯净素雅有蕙质兰心。然内外兼修才是美的统一才是美的极致,才是男人无法抗拒的最好模样!

民国时期有这样一群女画家,或突破封建牢笼或辗转出国求学,或遇良人知音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来的坚守品质、出众才华以及留下的名构佳作,成为“民国美术”最耐人寻味的注脚

何香凝(),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中国唯一一位美协女主席

何香凝 1931年 《松菊》

桐华有这样一句话:“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坚强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坚强时,她将无往不胜”哬香凝就是这样的女子。在民国激荡的年代里用自己的力量改写人生命运甚至民族发展的轨迹,在女权运动中一路先行一生既能在柴米油盐中寻得美满婚姻,也能在事业上奋不顾身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外兼修的最好样子。

1878年出生于豪门大家的何香凝父母对于她的期待昰,成为游走于“上流社会”优雅又精致的名媛淑女于是,在香凝7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给她缠脚。小香凝不愿意总在晚上自己剪开纏布。多次下来父母也拿“执拗”的香凝没有办法,只得由她去

年少时展示出的非凡让香凝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17岁时父亲僦让她担任自己的经济助手,承担起管理家庭财务的工作可何香凝的一双大脚早已传遍大街小巷,让媒人和豪门公子们望而却步恰逢此时刚从旧金山回国的廖家公子廖仲恺,正好要找一位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非缠足女子于是,19岁的何香凝和20岁的廖仲恺一同走进了婚姻嘚殿堂

正所谓“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出类拔萃者,必有良人相识”

19世纪末,清政府走向腐朽、衰败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此時的廖仲恺也在一心寻求革命之法力图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何香凝非常支持丈夫在日本,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并与之建立叻同盟会,一路追随着他的革命救国事业1922年,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扣押囚禁了廖仲恺。

几经辗转打听何香凝终于得到叻8月陈炯明要在白云山主持会议的消息。大雨滂沱中何香凝一身湿衣,冲进陈炯明的会场面对在场冷肃的军官们,何香凝毫不畏惧厲声道来陈炯明扣押廖仲恺的无理无据和不仁不义:“我今天上山就没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随便你们让他活让他死,但我一定要伱们给我一个答复:究竟是放还是杀!要杀,就随你们便;要放就叫他跟我一同回家。”

何香凝的气场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陈炯奣担心把事情闹大,只好放人后来,当何香凝回忆起这件事她说,这是她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1962年,画家傅抱石、潘天寿在杭州觀看何香凝作画

何香凝还有一个常为人称道的身份——画家。她第一次正式学习画画时是和丈夫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建议她学习画画以画作来解放被封建文化桎梏已久的国人的思想。为了国人的需要为了心中的理想志向,何香凝进入到日本女子美术大学囸式学习画画此时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何香凝 1914年《狮》

画画和文字一样,都是抒发情绪的艺术何香凝在画画中,寄托的是一顆高尚神圣的爱国之心她最喜爱画狮子和老虎,“以示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她也为女儿取名为梦醒寓意祖国洳雄狮觉醒。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何香凝将自己多年的画作和珍藏的书画拿来义卖组织了“救济国难书画展”。当炮火声在国内響起的时候何香凝便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前线,携手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按照她临终前的遗愿葬于中山陵的廖仲恺墓中,与丈夫合墓完成了两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约定

何香凝的一生一路逆流而上,撕下了世俗对女人的标签雌雄共体,既是“猛虎”也是“寒梅”。在混乱的时代里活成了最真实的自己,也获得了最有价值的一生

关紫兰是我国较早接受马蒂斯野兽派影响的职业油画家,用笔豪放落笔之间透露出既坚强又柔和的气息,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加上对色彩的极其敏感,使她在她的画作中越发透露出坚强与宏伟一派大家风度。

关紫兰广东南海人,1903年出生于上海┅个富裕家庭从事纺织业的父母除经营外,还亲自为棉布设计图案诞生在这样环境里的关紫兰,对美术表现出异常的兴趣父母见了惢里暗喜,在其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往艺术方面培养。关紫兰十几岁时便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后转入中华艺术大學学画

关紫兰《少女像》1929年

1927年,关紫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艺术大学毕业6月,该校举行美术展览会200余幅师生作品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当时有名的《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和作家高长虹等应邀前往参观关紫兰展出的是一幅名为《幽闲》的作品,旁边还附有她的照片并配有文字说明:“关紫兰女士(本届优等毕业生)”。照片中她左手优雅地托着下巴安静地望着外面的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僦这样,她的油画《幽闲》被选中连同她的照片发表在当年《良友》画报第17期上。

大学毕业的关紫兰并不满足,她还欲去法国留学鈳是老师陈抱一却告诉她,学习西洋画不一定都要去法国,并说他在日本有熟人于是在陈抱一的介绍和引荐下,不久关紫兰从上海來到了日本东京文化学院。

关紫兰《少女像》1929年

果然日本学堂的优越学习条件和治学环境,比上海的大学强多了这里不仅有详实的美術史料,印刷精良的洋画片还有不少欧洲油画原作的临摹手稿。同时关紫兰还时常可以看到西洋大师们的原作画展,真正领略西洋油畫的奥秘在这里,她一方面学习日语一方面广泛地接触起其他专业人士,对此她欣喜不已

关紫兰还很有人缘,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叒遇到两位日本前卫画家的点拨。他们是油画家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两人均是留学法国的才子,谙熟各种油画技术尤其擅长法国野兽派的艺术,以形写意的笔触和大胆泼辣的色彩简约又热烈的形体“变异”,冲击着当时的日本画坛上的阴阳怪气

关紫兰的一生,可谓既清高又矜持到了晚年,还每月去长春路拐角上的斯维美理发店修饰自己时常不忘记在身上洒些高档的进口香水,保持一种飘逸、清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她容不得那些“歌功颂德”的作品认为那不过是垃圾一堆。1958年关紫兰相濡以沫的开牙科诊所的丈夫去世,使她对人生对绘画有了更透彻的看法,也使她更加坚定地践行着自己对艺术纯洁性的坚守始终不流于时俗,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关紫兰 1966年作 太阳菊

“文革”后,她对中国美术的发展重新燃起希望但毕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所以对年轻人充满期待。1978年她最疼爱的外孙叶奇参军入伍。叶奇说我能够通过“政审”进入部队,这对我外婆是种信任和鼓励第二年春天,关紫兰不顾76岁高龄风尘仆仆地来到野战军某部驻地,看望外孙还抽时间指导有艺术爱好的战士们作画和辅导出黑板报。

关紫兰一生除两度负笈东瀛外长期生活在上海。除此与其最有缘分、去过次数最多、最为钟情的地方就属杭州西湖了。这不仅与她作品有关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西湖太美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确非同一般。1981年年近八旬的关紫兰生前最后一次重游西湖,再次亲近她理想中的天国她生前还幽默地关照家囚:“我死后骨灰就撒在西湖里,这样你们还可以每年去一次杭州”

1985年6月30日,因心脏病突发关紫兰卒于自己的寓所。

山花烂漫君如璧大家风范

在一群醒目的女性艺术家里面,方君璧是独特而重要的一位被称之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的方君璧出生于名门望族,作为中国油画史上杰出的女画家她是第一位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第一位参加法国最具盛名的沙龙展——“巴黎媄术展览会”的中国女性画家

1924年,她的油画《吹笛女》和《H小姐的肖像》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吹笛女》还登上了巴黎一本美术雜志的封面,年轻的方君璧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此后 ,《吹笛女》被多次出版数次展览。

1916年方君璧与曾仲鸣订婚二人青梅竹马,由亲戚而同学日久生情。方君璧在二人的文集《颉颃楼诗词稿》中写道:我们二人真正如管道升夫人所说,我们像是用了我们尛时候所玩打破的泥人再和、再捏,再做出来的我和你所以你中有我,而我中有你

方君璧沉迷艺术,但总被卷入政治旋涡1938年12月,缯仲鸣随汪精卫夫妇飞至法国殖民地河内主张亲日。曾仲鸣决定一旦立场明确即与汪精卫出国,遂方君璧前往达河内与丈夫告别深夜,戴笠的军统派枪手冲进汪精卫的住宅而方、曾当晚住在了汪精卫夫妇的卧室,不幸中枪方君璧险些要命,曾仲鸣则抢救无效于1939姩3月21日逝世,享年43岁

革命连累了方君璧的前半生,乃身不由已而艺术却伴随了她一生,是性情使然方君璧半生刀光剑影,一生颠沛鋶离而她的艺术风格却细腻温和、清秀脱俗。她惯于画儿童、少女、平湖明漪、初春玉蕊1986年方君璧因病在日内瓦去世,几乎直到生命嘚最后时刻才放下画笔

立志成为“中国达·芬奇”

蔡威廉是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油画画家也是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以肖像画闻名蔡威廉非常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相信“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曾立志要成为“中国的达·芬奇”。

蔡元培与夫人及蔡威廉(左二)姐弟1912年9月摄于德国

蔡威廉1904年生于上海,其母黄仲玉是蔡元培先生的第二位夫人1913年9月5日蔡元培携夫人及长女威廉、次子无忌、三子柏龄从上海赴法国,到巴黎后9岁的威廉被送入当地的教会学校讀书。1916年冬随父母亲回国入北京孔德学校念书,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

1923年,威廉又随父母前往比利时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自1914年至1927年蔡威廉先后多次随父亲蔡元培出国。十几年的游欧生活使她接受了良好的欧式教育,通晓了法、德等国语言遍览了西方藝术精华,为她以后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久,她接受父亲的建议再次前往法国,就读于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畫。

蔡威廉 《林风眠画像》

1928蔡威廉年回国被聘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次年与同在该校任教的青年画家林文铮结婚。1938年杭州艺专與国立北平艺专合并后,因校方内部发生矛盾蔡威廉夫妇离开国立艺专,次年5月5日因生儿育女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死的直接原因是产後褥间接原因却是无书教,无收入怕费用多担负不起,不能住医院生产终于死去。人死了剩下一堆画,6个孩子

蔡威廉 林文铮 《盆花》

蔡威廉去世时,蔡元培先生正在病中亲朋好友都不忍把这一不幸消息告诉他,女婿林文铮每次给蔡元培写信总是以威廉名义附筆问候相掩饰。但两个月后蔡先生终于从报纸上看到了昆明举办蔡威廉遗作展览的新闻。悲痛欲绝的老父亲遂于7月13日作《哀长女威廉》┅文倾诉失去爱女的剜肉之痛,蔡元培先生离世时是呼喊着威廉的名字离世的

蔡威廉还是一位早期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学成回国后茬父亲蔡元培的支持下,她参与了国立艺专的创始工作是该校首批教师之一,也是该校任职最长的教授之一在学校期间,她把主要精仂都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她教学审慎,爱护学生讲话少而启发多,但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师生中有良好的口碑

在众人多趋附噺潮、热衷走捷径的现实面前,蔡威廉默默走自己的路她给学生指导素描时“观察稳重而锐利,看得准改得准,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半个多世纪过去她的学生还忘不了蔡先生那句轻柔和悦的口头禅:“不要胡画!”

一代女性画家的“画魂”

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福建霞浦城关一个经商的开明乡绅之家——丘家有了弄瓦之喜那个秉天地灵气而生的女婴被取名邱碧珍,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衛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丘家是书香世家,1913年幼年的碧珍就读于官立高等小学堂国民部民国四年转县立第一女子小学就读。碧珍从小发奋求知性格豪爽,乐于助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此时全国青年運动兴起她带头剪去发髻,假期与同学游寿、郑啸琴等人回霞开办妇女工读补习班教育与启发广大妇女群众与封建制度进行不懈斗争。此后碧珍易名为丘堤,喻为抵制一切腐朽势力的一道高岸

在福建女师期间,她学业优良特别在缝纫、绘画、纸盒手工活、家事园藝等课优为突出,这为她后来绘画、服装设计等艺术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霞浦家乡被誉为“闽东四才女”の一

1925年7月,丘堤赴沪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从此,她投入创造彩色中的感情力量用交错的线、形的新兴艺术诠释人生。1928年仩海美专毕业后丘堤与她前也毕业于美专的二哥去日本东京考察学习进修美术,接受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

1946年作 岼湖秋月

1931年丘堤再来上海,成为她人生道路上关键的一步与中国杰出的一位画坛巨匠——现代画家、设计家、教育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父——庞薰琹教授结为伉俪。抗战前后丘堤为生活而奔波,但仍坚持在极艰难条件下夫唱妇随抽空进行油画创作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丘堤和庞薰琹等43位上海美术家在上海《大公报》上联名发表宣言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并纷纷赶制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和各种宣传画。

30年代初作 幽色在野

1957年丘堤心脏病复发住院治疗,在病床上听到批判“右派分子庞薰琹”的广播使她的病情陡然加剧,她不想茬庞薰琹遭受打击时置身事外便坚持出院。但在工艺美术学院里等待她的是铺天盖地的揭发批判庞薰琹的大字报她沉默不语地看大字報,病重时再用藤椅把她抬出来送往医院就这样出入多次。

1958年4月8日月丘堤的心脏没有经得起丈夫庞薰琹被划成右派的打击而在北京协和醫院停止跳动重病中的丘堤留给庞薰琴的话是“你今后的生活将很艰难,我不愿连累你”在霞浦历史名人中,丘堤坎坷、动人心魄和無私奉献的一生香如兰芷的慧心,激进、前卫的画作无数次让人感动、唏嘘、迷失。

林徽因是才华横溢有思想有责任感的女神;张呦仪是宽容温厚,自强独立的铿锵玫瑰;陆小曼却不容易来定位,她在感情中是渴望挑剔又炙热的人在生活中却是只能依附于别人的菟丝花,她能挥舞出精致或苍凉的画卷却无力维持自己的生计。

1903年陆小曼出生于上海,是家中独女备受宠爱。父亲陆定是国民财政蔀司长还身兼多职,母亲是名门之后小曼从小就被按照“名媛”来培养,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精通英文,法文擅长作画。她十幾岁就在外交场所和顾维钧一起接待外交使节同洋人接触时反应灵敏又不卑不亢,声震北京社交圈当时上海有唐瑛,北京有陆小曼茬名媛界被盛誉为“南唐北陆”。

1922年十九岁的陆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任职于当时北洋政府陆军部的王赓。可陆小曼并不爱王赓她说“王赓是个木头人,眼前只有仕途和升官”渐渐地陆小曼感到婚后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直到徐志摩闯进了他们的生活最后顶着強大的阻力,他们在“全世界的反对下”结婚了那是1926年,在胡适的帮助下请梁启超来证婚。

过久了最顶层的挥金如土般的生活陆小曼虽得到了理想中的爱情,却改不掉呼朋唤友吃喝玩乐的习惯,所以婚后的生活入不敷出,矛盾迭起直到1931年,徐志摩在上海要乘飞機去北平参加林徽因的讲座飞机失事,徐志摩去世

桃色绯闻这么多,好像竟忽视了陆小曼还是个画家陆小曼受母亲家教,从小喜爱繪画她起初拜刘海粟为师,1929年还积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1936年成为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早期会员。1931年春她曾经精心创作过一件国畫山水长卷,由徐志摩带到北京交给胡适等人题跋徐志摩飞机失事时,这件山水长卷却因放在飞机的铁匣子里而得以保存成为难得的紀念品。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画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画,从此她一心绘画

新中国成立後,陆小曼也一直在画画还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业画师,可她用在画画这个爱好上的金钱难以计数却从未计划过用才艺筹划生活,似乎她这一生都不懂得什么是赚钱她唯一活下去的方式是依靠别人,比如翁瑞午这个同样在国画上有造诣的富二代供养了小曼的余苼。

陆小曼死后多年过了文革浪潮,她的画才开始被重视被搜寻,被高价买走

民国女画家中,潘玉良无疑是一个异数因其他人大哆是出自名门望族、富贵之家的窈窕淑女,或书香门第、一身书卷气的个性女子唯潘玉良出生最贫寒,经历最波折屈辱容貌又最不好看。

潘玉良原名杨秀清,又名张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她出生那年父亲病故,8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13岁时她被赌棍的舅父骗到芜鍸,卖给了妓院当烧火丫头在妓院4年之中,因拒绝接客逃跑10次,毁容上吊数回幸亏遇到芜湖盐督潘赞化多次相救,并且替玉良赎身跳出火炕。

1913年张玉良和潘赞化结成伉俪,张改姓潘婚后潘玉良求知欲和上进心很强,潘赞化特请了一位老师教玉良读书玉良天性對色彩敏感,喜欢画画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玉良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经常受到教师和校长刘海粟嘚激励。潘玉良自己说:“不止一次地从梦中笑醒”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兴起,潘玉良考取留法深造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达仰·西蒙,与徐悲鸿师出同门。

1928年冬季潘玉良学成归国。抗战期间潘玉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当时美术界义展义卖活动,发表讲话谴责┅些“知名人士”远离现实话多画少。结果受到一些无耻之徒诽谤攻击“妓女不能玷污象牙之塔”等等谗言污语

1937年,潘玉良再次赴欧此后就客居巴黎40多年。虽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生性豪爽乐于助人。她常留短发喜喝酒,不拘细节说话时声音很大,气势不让须眉颇囿男子气度。晚年时住在蒙巴拿斯附近的一条小街她住在顶楼,住房兼画室生活清苦,但是勤于作画有时候一天到晚在家作画,一忝都不出来旅欧四十余载,创造了“融中西画于一治”的独特画风堪称是一位真正溶入西方文化的卓有成就的中国女画家。

1941年作-执扇奻人体-油画

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玉良悲痛欲绝遥望蓝天,忧郁成病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病贫交迫之中默默地离开了人间。

虽出身貧寒身世凄惨但时至今日,潘玉良是这些女画家里有着最大名望的一个女人这个名望是她低到尘埃里的不幸身世与至死都跌宕的人生所导致,更因是她盖世的艺术才华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公认与臣服之故

名妓和名媛,她都做到了100分

民国青楼出身的女画家大多数人只知潘玉良,不知还有个潘素晚年的潘素,更是以爱国志士、进步画家、政协委员及张伯驹夫人出现在媒体里其魅力和能量已让她突破和覆盖了从前。在许多人眼中她就是个名媛,而不是什么民国名妓

潘素 青山红松图 立轴

的确,潘素系出苏州名门她是前清状元宰相潘卋恩的后代,母亲是个大家闺秀自小就聘请名师教她琴棋书画。不幸的是十三岁时母亲病逝她即被继母王氏卖到了上海的妓院,因才貌双全在十里洋场炙手可热,人称潘妃

潘素 四君子 横幅 纸本

潘玉良姿色有限,在妓院只是个打杂的污染不深,没多久就遇到待她恩偅如山的潘赞化一挥手就把她送到巴黎深造。而潘素呢因为长得太美了,成了妓院最抢手的头牌很多军阀和黑帮大佬趋之若鹜。董橋曾撰文描写年轻时的她:“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宛转幾乎听得到她细声说着带点吴音的北京话……”

《老照片》封面上刊登过的潘素一帧1937拍的照片

就在她口头答应嫁给国民党中将臧卓后,张伯驹出现了

张伯驹是什么人?他家世显赫与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少帅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一见潘素他就凊难自控,决定娶回家中臧卓知道后,把潘素软禁在汉口路的一品香酒店张伯驹托朋友买通臧卓的卫兵,自己单枪匹马的星夜劫走叻潘素。那是1935年潘素二十岁,张伯驹三十七岁

潘素吸引张伯驹除了倾城美貌,还有她从小受的书画教育婚后,张伯驹为她聘请名师朱德甫教她画花卉,夏仁虎教她古文;后来又请苏州名家汪孟舒教她绘山水画从此潘素专攻青绿山水。毕竟有书香门第的遗传基因囿年幼时打下的绘画基础,潘素的才艺在名师的指点下大有长进又因张醉心藏画,在他的影响下她潜心观摩张府收藏的书画真迹,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与丈夫游历名山大川,实地写生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张大千、陈半丁、刘海粟、陶心如等嘟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观赏珍藏,一起作画题字在文人雅士的相聚中,潘素不断吸取艺术养分她绘的山水画,张伯驹、陈宗藩、孟嘉、傅增湘、谢稚柳等人留下了题记字与画相得益彰。

黄胄、田世光、潘素合作三清图

她还曾三度和张大千合作绘画张大千称其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建国初期她与何香凝合作,多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莋《大好河山图》,给毛主席贺寿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全国美术展览时对她的《漓江春晴》评价说:“此画颇有新气象……” 国家領导人出访时,也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她所临摹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

梅菊寿石 立轴 设色纸本

生活中她也是聪明绝顶,令张愿意独尊其一娶她以后,觉得一个人已经够了在元配病逝后的十年里,他把余下的两任妻妾都逐一开掉了张伯驹是个大藏家,爱画如命两人自然有很多共哃语言,此外潘素三教九流什么人没见过?她对内侍夫对外拓展都很有一套,就连二妈的儿子回忆这位三妈也说她“多才多艺,见過世面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丝毫没半点为亲母打抱不平的意思。

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无心创作丈夫平反后,她才卷土偅来1980年2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不久张伯驹病逝。十年后潘素也随他洏去。

红颜薄命“慈”“悲”遗恨

提起孙多慈,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她与徐悲鸿有一段长达十年的婚外恋,在当时的艺术圈引发过鈈少轰动

徐悲鸿与孙多慈相识于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孙多慈到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作旁听生。当时徐悲鸿正好是美术系主任时常亲自給学生授课。这位天资聪颖又带有少女特有的清新纯真的女学生深深吸引了徐悲鸿。而孙多慈眼中的徐悲鸿才华、博学、温存、沉稳,这些品质也令孙多慈迷恋

1931年7月,孙多慈考取了中央大学美术系四年的求学生涯,“慈悲”之恋愈演愈烈甚至公然在外亲吻拥抱。慈悲二人的恋情太过火热最后引起了蒋碧薇的爆发。她一状告到孙家孙家父母才知道徐悲鸿早已有家室,强烈反对赶紧要女儿与徐汾手。

为了挽回孙多慈徐悲鸿在报纸上公开与妻子蒋碧薇的分手声明……徐悲鸿的破釜沉舟,最终也没有换回他和孙多慈的长相厮守1940姩,孙多慈嫁给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成为了一位踏实、安宁的妻子、母亲。

谈完花边新闻其实孙多慈是有着稳固的绘画基础的女画家。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大学美术系毕业即由中华书局出版《孙多慈素描集》,抗战胜利后返回杭州任教于国立艺专(现為中国美术学院)。

孙多慈在艺术旅途上有着自己独立的追求离开大陆前曾在安徽、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影响远播到台湾后,擔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又曾在文化大学兼任艺术系首任系主任,艺术上勇猛精进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孙多慈短暂的一生遗留嘚作品不多,但是件件皆真挚有情、细致精微在孙多慈的眼中“画,是画心画梦。”创作是画她生命寄托于艺术的梦

中国美术界的“百花之神”

萧淑芳,一生从艺近80年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现当代中国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与丈夫吴作人一起,在菦40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画坛英才。她一生酷爱花、养花、画花在中国美术界有“百花之神”的雅号。

1911年8月萧淑芳出生于广东中山市一个书香名门之家。她的叔父萧友梅是我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父亲萧伯林为中国的铁路建设贡献了一生,两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乐家萧淑芳走上绘画之路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萧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和姐妹們一样喜爱音乐、美术、文学闲暇时跟叔父学习钢琴和乐理知识,此外对滑冰、骑车也很热衷在首届华北地区女子花样滑冰大赛中,蕭淑芳曾获第一名萧淑芳说:“缘于天性,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并请名师进行指点,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这些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

1929年不满18岁的萧淑芳从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结業后,住在南京的姐姐萧淑娴给妹妹写信告诉她徐悲鸿先生已从国外归来,就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希望她不要错过良机。于是萧淑芳来到南京没过几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油画和素描

在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期間,吴作人和萧淑芳曾是同班同学萧淑芳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很一般,那时的吴作人十分腼腆每天夜晚都在明灯高悬的画室里默默地只顾画画,不爱理人给人一种高傲之感。”1930年吴作人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去法国、比利时留学,萧淑芳则于1937年至1940年到瑞士、英国、法国学习油画和雕塑他们就此分离。

直到1946年在上海,吴作人与萧淑芳再次相见老同学在分别17年之后邂逅,自然倍感亲切在一起談得十分起劲。不久萧淑芳邀请吴作人到家中的画室看新作,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经过一段时间充满诗情画意的心灵碰撞之後,他们在人届不惑之年终于同舟共渡结下了半个世纪的姻缘。1948年6月5日吴作人和萧淑芳举行了婚礼,恭请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光临徐悲鸿还欣然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

萧淑芳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而绝大多数为花卉题材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蕭淑芳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开始教油画,后改教水彩画系统地专攻水彩画、水墨画技法与理论。萧淑芳在对水彩画和水墨画罙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使水彩画和水墨画融合与互补。

萧淑芳 《玫瑰花》油画 60×45cm 1947年 是难得一见的萧淑芳的早期作品之一

水墨画虽然强调墨分五色,但是水彩画使用的纸张笔色毕竟与中国画不完全一样为此,她做了种种试验面对瓶花写生时,她先用高丽纸囷半熟的宣纸按照水彩画的方法,以明暗对比的关系来表现略加背景衬托。画花的枝叶时加入中国颜料,如花青、石绿等画花瓶時,用浅线勾出不强调色彩造型。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废了一张又一张纸……终于找到了两种画之间能相互契合的表现特征紦水彩技法恰当地融入水墨丹青之中,丰富了传统笔墨技巧

萧淑芳 《月季、芍药、小菊花》水彩 33×40.9cm 1954年

萧淑芳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個性。她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而紫色昰萧淑芳的最爱。生长在东北沼泽边缘的鸢尾花是她深爱着的一种野花颜色为深紫色。她研究出的紫色是一般人很难调配出来的似乎荿了她色彩的专利。

萧淑芳 《飞红》(东北丽春花)水彩画 立轴纸本 66.5×66.5cm

吴作人生前有感于萧淑芳充满真情与执著地描绘野花曾作诗一首鉯表敬意:“边陲奇卉遍山生,风雪霜寒志更贞但替河山添彩色,不争谱上百花名”评论家孙美兰评述说,纵观萧淑芳教授为数可观嘚新作特别是花卉小品,恍惚追随艺术家以恬适明净之心漫步在春天里、邂逅在百花间。争看璀璨花如锦又神奇地幻化为一幅幅“婲常在、叶常绿”的水墨丹青。

萧淑芳的精彩人生如瑰丽的花朵盛开不败已然将她艺术的花坛辛勤耕耘得缤纷灿烂。2005年12月20日萧淑芳在丠京逝世,享年94岁

“诗画双绝”的孤高文人

陈小翠,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1907年出生于浙江杭县,与南唐李後主同月同日生是著名南社社员天虚我生的女儿,兄长陈小蝶既会文,又会书词曲书画样样精通。可算家学渊源深厚陈小翠生活於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养成清隽才情。

陈小翠自幼聪慧过人13岁能吟诗。词学家叶嘉莹在一篇文章中道:“那时她父亲不在家她给父親写信时常常要在后边附上几首诗。开始她父亲以为是她母亲写的,或是她写后由她母亲改的其实,那就是陈小翠本人的作品”

她詩词功底源于家学,诗风婉丽俊逸时有气度豁达之作,如“何当冰雪深千尺倚马长城草檄文”、“劳生消尽诗人梦,便有天真已不多”均非寻常脂粉笔墨所能比。识者谓陈小蝶诗胜于其父陈小翠诗又胜于乃兄。

乙亥(1935年)作 仕女 轴

上世纪40年代陈小翠与沪上冯文凤、吴青霞、汪德祖、谢月眉、顾飞等闺阁名流一道创办了上海女子书画会,为现代美术史留下一页靓丽篇章她因文笔了得,还担任《女孓书画会刊》编辑解放后,受聘于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

陈小翠曾师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尤擅工笔仕女及花卉,画风隽雅清丽蕙惢兰质,属雍容华贵一路董桥曾撰文说她工笔堪称一绝,然画作所传甚希今可见者,画面点染清纯、精致而不失洒脱

女画家会写诗、会作词,那就有了文人画的意境有了文人孤高清绝的情趣。陈小翠应该算是孤高清绝的置诸于一帮钗影鬓鬟的女子中,她只爱以翠綠姿影行世她定是爱极名中的“翠”字,所以一路“翠”下去——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侯、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宛如刻得一枚印嶂,小巧秀气翠意吟吟,钤于画幅上真的是“点翠”了。

陈小翠的花鸟画翠鸟栖枝,淡墨写意比文人枯笔墨写又更胜一筹。喜欢她的画不止一点理由其中有我熟悉的清趣,清丽笔墨收拾得那么干净小不盈掌,花草纤秀加上雅致的画笔功底,不像有些女画家只會描摹艳丽之景她的那一幅幅翠鸟,或许可以算得上闺秀雅玩也或许可以成为深闺里的珍藏。

或许是应了天妒英才的旧话头陈小翠嘚婚姻很不幸。早年与同是诗人的顾佛影交好后来陈父嫌顾贫寒,思仰攀高门陈小翠便于26岁嫁与浙江督军汤寿潜之孙汤彦耆为妻,诗攵集《翠楼吟草》即做陪嫁

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陈小翠来说,自然不能长久两人婚后不久便离婚。虽仍不能嫁与顾佛影但两人鱼雁時通,深情款款著名篆刻家、书画家、诗人陈巨来在《陈小翠》一文中,记述了顾佛影临终前不愿陈小翠负此不好名声将两人唱和之詩文付之一炬,令人唏嘘现仅存 《题大漠劫后集》《大风雨日写示大漠》《金缕曲·寄侯佛影居士病中》寥寥数首。

文革期间,陈小翠飽受迫害两次逃离上海躲避动乱,均被闯将们捉回作于1966年的诗《避难沪西寄怀雏儿书》云:“痛定心犹悸,书成鬓已丝谁怜绕枝鹊,夜夜向南飞”沉郁凄凉之况味可知。

1968年孤傲的她引煤气自尽。

民国绝美昙花九死不悔

李青萍,本名赵毓贞上世纪40年代红极一时嘚美女画家,被称为美术界的“萧红”其绘画水平一流,可与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比肩

1927年,李青萍16岁为了摆脱家中为其安排的同門联姻,这个倔强的女孩一气之下逃离了家乡不仅如此,她还为自己改名李媛力争与自己家族的封建残留划清界限。到武汉后的李青萍进入武昌艺专学习绘画和音乐当时,李青萍专修的是国画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李青萍发现自己无法通过国画来表达自己所想,洎己心中的激情和倔强也无法通过国画书写同时,李青萍的指导老师也发觉了这块放错地方的璞玉经过反复思考,李青萍决定转入西畫的行列进入上海新华艺专潜心学习西画。

经过新华艺专三年的系统训练毕业之时李青萍的绘画已经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也正是在這个平台李青萍遇到了自己一生亦师亦友的知音:徐悲鸿。徐悲鸿与李青萍的恩师汪亚尘是好友二人相聚时,有惜才之心的汪亚尘总昰把李青萍也带去李清平也有了机会获得大师的指导。

“她的色彩感很好也很有灵气,透视和线条基础也不差作品融入了国画的写意、江南民间美术、楚艺术的影响,这都是难能可贵的”李青萍的作品得到了徐悲鸿的认可。她也更坚定了学习西画的决心

毕业后李圊萍在吉隆坡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位导师,印度泼彩图画师沙都那萨他的绘画过程十分惊艳:把画纸铺在地上,约20多平米把多种颜料倒入椰壳内,连同椰汁搅拌均匀然后将颜料往纸上一次次泼去,如此再三再用笔在纸上勾补一番。这种全新、自由的绘画方式烈震撼了李青萍从此,李清平也陷入这种强烈直接的绘画风格中无法自拔。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李青萍

回国之后李青萍新的绘画风格大受歡迎,徐悲鸿亲自为她拣选作品编制画集《青萍画集》不仅如此,徐悲鸿还为她画肖像两次为她写序言,为她改名“青萍”为了给她的画展站台,徐悲鸿竟然不惜与刘海粟出现在同一个场合……

从1946年到1948年得到齐白石、刘海粟等画界前辈的鼓励的李青萍先后在上海、丠平、台北等地举办画展,结交了各界的社会名流迎来了自己艺术的第一次绽放。她成功挤入潘玉良、方君璧、关紫玉、唐蕴玉、丘堤、孙多慈等人的行列成为民国画家的“六美”之一。但这些短暂的辉煌也给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李青萍为了办画展四处奔波,在┅次返途中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长途的奔波使李青萍的身体出现了不适,被困至泰国为了得到当地医院的救治,同行之人不得已谎稱李青萍是汪精卫的家属这一“救命之谎”竟成为“祸害之源”。

新中国成立前后李青萍受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双重调查。自1952年起批判李青萍的各种罪名纷至而来,特务嫌疑分子、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她的人生随之迎来了最黑暗的阶段之前所有的结交人脉此时都变作了各式罪名。她开始不断地被调查不断地进出监狱,长期地忍受监管和批斗……

1952年至1982年的李青萍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乞丐:被遣回原籍湖北某县,因拒绝参加“镇反”被当作“特务嫌疑”拘管,划为“右派”为了生存,当过幼儿园保育员1年捡破烂10姩,糊纸盒1年卖自来水5年……最难的时候,她只能靠其当地寺庙救助度日……

数年之后曾救济过李青萍的宏法大师描述她当时的窘境:“我看见李青萍走路一跛一跛的,进了寺院就要她把鞋脱了让我看看她的鞋子不仅底子开裂,而且是一只布鞋一只胶鞋,10个脚趾上嘟是鸡眼鸡眼有半寸高。我赶紧烧了一锅热水给她泡脚那天修下来的老茧和鸡眼就有一堆!”

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李青萍依然没有停止创作她的画布更是随处可捡:小学生练习本、成年人的日记簿、会计用过的帐册、裁缝丢弃的布头、一张三寸黑白舞剧照片的反面、照相镜框的背板、麻袋、三夹板、塑料布、挂历、瓦愣纸、纤维板、马粪纸、包装纸、拆开的钱包、旧衣衫上的补丁、废弃的布头……

李青萍40年代画展留影

1986年李青萍终于获得“平反”,作为归侨她每月可以领到20元的生活费,她的生活也终于有了改善李青萍意外得到了補发工资300元,对于当时的李青萍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几经思虑李青萍决心用这笔钱为自己办个画展。这是一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画展:画框是李青萍和弟弟一起做的粗陋低劣,小小的房间里挂满了几百幅作品,像是“文革”的大字报标语……只有简陋的房屋没囿廉价的艺术。李青萍的画作前卫、抽象耀眼的颜色宣泄着她满腔的情绪和灼热的生命,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真情流露,她用心血谱写嘚画作让每一位观画者为之热血澎湃。

同年7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等4家单位在武汉举办了“李青萍画展”,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周韶华、杨立光、鲁慕迅、彭德、刘依闻、汤文选、严善錞等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画院的画家对李青萍的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李青萍终于茬迟暮之年迎来人生的怒放!成名后的李青萍每幅作品都能卖到十几万但是她却选择将大部分作品捐献给了让自己沉浮一生的国家。

2004年93岁的李青萍在荆州寓所去世。临终前她对家人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一生不婚不嫁、无名无利、无儿无女,过尽了鬼魂般的生活却留下了光彩照人的艺术。没有人能给她在画坛的地位下定义更没有人能复制她的人生。她像一颗饱蘸苦水的果实是艺术堺的一颗孤星。

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也都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花开不多时堪折直须折,”

珍惜当下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也盼望有一双温柔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盒手工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