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

给个读这本书的理由,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土地公问答
给个读这本书的理由,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给个读这本书的理由,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是一个真实的问答社区,在这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 使用手机或邮箱注册 · 使用QQ 登录使用微信登录 使用微博登录 ...
我在我的「我帮你读」专栏上有一篇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文章,包括重点、感想、笔记和摘录,可以去看看。我帮你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 我帮你读 - 专栏 内容摘录如下。如果想看排版好的版本,读起来舒服些,还请点开我的专栏去读。 序(本文为笔…
忍不住想回答这个问题! 我所读过的书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我所读过的书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我所读过的书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是不是也太childlish呢?) 也许,但是,这本书,完全不…
给读书习惯很差或读书难抓住要领的人提示了理性阅读、增加读懂能力的一套方法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我帮你读:「厚黑学」
我的图书馆
我帮你读:「厚黑学」
(本文为我在简书平台原创,转载请在最显眼处署名作者并给出链接)本篇文章是继系列开篇&&和&之后的第三篇。如果是第一次来读「我帮你读」系列文章,那么可以去看看。预告:在本系列的下一篇中,我将带领大家走过法国伟大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对于社会不平等原因的求索道路,如感兴趣,请关注即将到来的下一篇:我帮你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序让我们来头脑风暴一下吧,看到「厚黑学」三个字,你的脑袋里都会浮现出些什么词汇来?阴狠、狡诈、谋臣、可怕、敬而远之、人面兽心、狼心狗肺、臭不要脸、抛离感情、背叛、仇恨、禽兽、高智商犯罪,噢,可能还有劈腿、第三者、臭流氓、下三滥……尽管一个一个数过去,就算你从未听说过「厚黑学」这么一个玩意,也可以保证脑袋里不会出现一个绝对正面的词汇。这本书我在三、四年前就已经拜读过,但是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只要有朋友看到我手里捧着这本书,他们的语气强调都会变得异常诡异,男生见到一般的反应都感觉像是一起逛窑子时候的心照不宣嘿嘿诡笑,女孩子大都一边呵呵傻笑一边指着我说“你要变得厚黑噢“……这些从未了解过任何本书内容的人,都敢指着我鼻子给我下标签,人言之随性可恶可见一斑,本书的口碑可见一斑,当初本书的作者李宗吾会经历多少非议指责也可见一斑。李宗吾在最后谈到,他因为发表「厚黑学」,“处处遭人猜忌,以致沦落不偶,一事无成”。这一篇文字本来是他玩笑所作,目的有二:第一,聚千古大奸大诈于一堂,而一一谳定其罪;第二,用厚黑以为善(厚黑救国),结果因为用词和他的书写方式,被后人不加深究地肆意发挥,随便篡改重点。李宗吾要是能够见到这一幕,估计棺材里都要传出轰轰响声,不要紧张,他可能正拿自己大脑门子直磕棺材板子呢 。呜呼!窦娥之冤,若比米粒风华,那宗吾之冤,当如皓月凌空!现在流行的「厚黑学」书籍有很多不同版本,我几年前读的和现在手中的长相就很不同,不过大体内容都完全一致,都是李宗吾所有相关文集的集合,包括:「厚黑学」、「我对于圣人之怀疑」、「厚黑丛话」、「厚黑原理」、「社会问题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以及「李宗吾自述」这七部。我们通常在诟病的,误以为是李宗吾所持核心思想的部分,只有第一部分:「厚黑学」、这一部分使用了非常讽刺幽默的手法讥嘲揭露丑恶时事,读起来颇有些王婆卖瓜越卖越自high的感觉,也只有这一部分和「厚黑丛话」的一小部分,直面说出了「厚黑」这一理念的来源。所有主要在讲厚黑的篇幅加在一起,应该不过整本书的十分之一。那么这本书里面更多的笔墨又在做些什么呢?我在下面的章节会举出书中最重要的几个话题来和大家说说。我对「厚黑」二字颇有意见。本来李宗吾的著作和思想有非常多可称道之处,却全全因为这「厚黑」二字给人了先入之见,让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人们大多看到序言中「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一句,便对本书有了偏见,不知道那句话本也也算作是宗吾调侃自嘲之语。我们来看看原书中对「厚黑」二字的其他几处直接解释: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p6)忍于己谓之厚。忍于人谓之黑。(p96)厚黑二字,确是成功秘诀,而为办事上之必要技术。用此种技术,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我们名之曰厚,曰黑,用此种技术,以图谋众人之公利,则厚字即成为”忍辱负重“,黑字则成为”刚毅果断“。(p227)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所谓厚者,不过是忍的同义词,所谓黑者,不过是果敢的同义词。不动如山,侵略如火,即是厚黑之本意。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宗吾提出的这个观点本身,无非是老生常谈,所创意之处,在于把「成功」二字和这个理论对应联系起来,像是一门正经宗教或者学派一样拉开门面,并且起了个愤世嫉俗的名字:「厚黑」。宗吾一世为此恶名所累,因此,从现在往下,我们不妨在心里将「厚黑学」替代为「捭阖论」三个字,厚对阖,黑对捭,互为收张,同意不同字,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的名字会不会给我们的印象和思维方式带来一些变化。我在夜间读「厚黑学」一书的时候,我的室友时常要敲门警告,原因无他,仅是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开怀大笑之声而已。书中对于现实现象的讽刺,对丑恶的形象比喻,都实在是生动至极,我在做笔记的时候,不知道在多少妙语下面花了横线标注,却没有在旁边留下什么文字,只有「哈哈」二字就足够表达了。阅读的时候,不知有多少次,我都想,若是这位前辈还存活于世,就算是要徒步走上两千公里,我也要带上两瓶好酒去拜访一次。不过,本书是李宗吾所有相关文字的集合,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时间间隔有近三十年。书也并不是作者本身修订编排而来,这也就必然会导致非常大量的内容重复。在读新内容之时,心中会为老前辈的奇思妙语惊叹,而读到旧有内容之时,也难免进入比较枯燥的阶段。更为郁闷的是,作者对一些他并不很了解的学科知识也敢不经过探究而随意评论,那些文字让我们这些拥有现代知识的人读起来,实在是枯燥乏味、不知所云,读了也几乎没有丝毫进益。而且,有用无用的言论并非界限分明,经常有一些连珠妙语藏在最隐晦昏暗的地方。我作为本系列的作者,必须要字字去读,以免落下哪个重点,让本文读者错过了某个契机。本文是从李宗吾布下的层层迷障之中提炼而来,通过本文,读者们应该可以对李宗吾和「黑厚学」的观点有一个基础但是全面的了解。我会尽量假装我是第一次来读这本书,也假装本书对我的深远影响从未存在过,我想这样才能在本文中记录总结出读者们想要看到的信息。看到这里,读者也应该可以看出来李宗吾的本意并非在于提倡人人互相算计口是心非之类。李宗吾本人的眼光非常高远,断不可能去钻营鸡鸣狗盗之学。如果你对这「厚黑学」有所好奇,想要知道这位被称为「厚黑教主」「蜀中奇人」究竟有何高见,速去端杯茶水与我润喉,听我一一道来。如果本文有帮助到你,请尽情分享,如果可以的话,也请打赏支持!本书重点本书中的精彩点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却又纷纷然散落于全局。像我刚才所说,这是一部可以说几乎毫无整体结构的文集,特别是前半部分,文风笔意如同跑马飞星,肆意妄为,想到哪说到哪,想骂谁就骂谁,层层叠叠反反复复。我从中按照逻辑性和重要性,提取出下面几个话题,融合进自己的推论看法,以代表全书主旨。厚黑史观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是何故?冥顽多长命,灵秀易早夭。这又是何道理?当然是因为寿数长短,日子过得好坏,全不在于是否「灵秀」、是否是个好人。不要被儒学道学佛学所蒙蔽了,日日行善不见得就可得好的业果,如果果真如此,有个如此明确的标准,那早就人人都去当大善人,世界也早不会是现在这般模样。李宗吾于书中总结:「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一部二十四史,可以一以贯之:“厚黑而已。”」。刘玄德七姓家奴是为厚,韩信受胯下之辱是为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为厚;曹操宁我夫人毋人负我是为黑,唐太宗杀兄弟逼父上是为黑,赵匡胤黄袍加身是为黑。厚的反义是「匹夫之勇」,黑的反义是「妇人之仁」。韩信只厚不黑,长乐钟室终究身首异处,范增只黑不厚,中离间之计而客死异乡,项羽「匹夫」、「妇人」二者皆全,烂泥难扶,江山只得乖乖拱手让人。书中厚与黑二字并不只是指代狭义的贬义,而是把人深沉果敢(即不要脸和毫无顾忌)的特性用这二字来形容总结罢了。面厚心黑,或者说果敢能忍,是关于做一件事情的准则,而心善心恶,和做决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并没有直接关系。厚黑者为求一事而不择手段,不拘自己荣辱之节,厚为忍为屈,黑为狠为张,能屈敢张,能做到这两点,自然所向披靡。抛开所有的善恶学论,把古人的成就与「厚黑」二字相连,读史书之时必然能够理解地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为啥这位狠毒歪瓜做了皇上,那位善人正人却沦落为匹夫等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种历史观念,作者称为「厚黑史观」。厚黑哲理(这一段之中夹杂了大量根据原书原理推演扩散出来的私货,对我影响非常深远,请大家尽请指正。需要指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本章节因为涉及到非常根本的理论,所以应该会对一些人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这里提到的理论,只带有参考意义,不保证正确错误,也不保证有没有例外存在。)善恶书中对于人性善恶的探讨,是全书中最为让人惊讶赞叹的部分,我们所有人都肯定在某个时间思考过这个问题,不过大多都因为时间而磨灭了兴致。孟子说性本善,需要发扬;荀子言性本恶,需要节制,双方各持论点说得都是头头是道,无法压过对方。长久冲突乃是融合之预兆,这本就说明这两者所说的都是对的,不过是看的角度不同,理论条件不同罢了。李宗吾在书中以一套大一统的理论,完美地包容了这两种看起来完全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厚黑」无疑,但是「厚黑」本身是中性的。人一落地就知道哭喊以求得关注和照看,所有的动物出生下来,也都知道要去寻求母亲找奶吃。生长过程中,如果兄弟姐妹买到了新玩具,我们必定哭闹不休,定要抢过他的来玩,如果有一份好吃的无法均分,也定然是去别人盘子里去抢,断然没有舍弃自己那份的道理。再长大一些以后,我们渐渐了解了社会的制度和规则,也明白了礼让、谦逊和友善,这时候,我们的行动不再是出自于本性,会被称为「懂事」。从字面意义上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懂事」必然不是人天性本来之物,而是后天学习「懂得事情」而来。人本身天性之「厚黑」会渐渐被一层层的白绫束缚包裹住,只有一点一点剥皮去丝,才能还人心本来之厚黑中性面目。相对于性善性恶之说,李宗吾更加笃信的是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告子是个神秘人,仅仅在「孟子」中有过几句与孟子的辩论被记载下来。他认为,人性当如水,引之向东即会向东,引之向西即会向西。一块木材,做成碗的形状就可以给吃货盛好吃的,做成木殳的形状就可以用来揍人杀人。人本性之厚黑,如果发扬光大以一推十,用来谋图众人之利,那自然成为隐忍果敢,为众人所欣赏夸赞;若是用来图谋一己之私利而侵犯众人之利,那自当万夫所指,无疾而终。大家可以想想,能否找出一个反例来,来推翻这个说法。李宗吾观察人心变化,总结出一条规律: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这条规律在书中解释的时候,有非常多的地方过于牵强,不过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我们来看下图:人性图(改)(噢这个图贴出来好巨大。。)第一眼看到这个图像,我们可能会想到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想到电子层次的跃迁,这也应该是李宗吾将其牵扯到力学上的原因,因为这个图像多少反映出了万有引力和斥力定律。这幅图由不可计数个同心圆组成,以自己为中心,以距离中心远近来代表亲疏关系。我们来设想一下,我们凭借直觉来判断,如果面前放着一块你和你的哥哥都最喜欢吃的食物,但是却只能让一个人来吃,这个时候,你最根本的想法,没有经过逻辑的「裸」想法,是不是要自己去吃掉?如果你说你想让你哥哥吃掉,那说明你还没有追求到最直觉的根本上面。我们不妨再来想一想,如果现在你头顶上的房子立刻就塌了,你的第一反应是立刻跑离,还是拉着家人一起跑?我们看到电影里面,一般的情况都是男主角先跑一半出去,然后这才想起了女主角,回头去看去救不必多说,这足够说明问题。那么我们小小地总结一下,在图上从「家人」圈到「我」圈画一个箭头,表示倾向。我们继续来设想,你走过自己的家所在的街巷,发现自己的母亲和你认识的隔壁大妈吵了起来,这个时候,你是去帮助自己的母亲,还是隔壁大妈?嗯?你说你要持心公正,互相劝架?那好,我们再来假设,这两位女士手里都有一柄沙漠之鹰手枪,二人又都是练家子,稍有不慎就会死一个,你拦在中间你就死,这种情况下,扪心自问,你会帮谁?好,我们再画出一个箭头,从朋友指向家人。战争时期,若非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双方的较量不过是为了争夺一些权益。敢问双方的将士,又为何抛头颅洒热血,与同国之人执子之手,杀灭别国之人?这种事情对士兵来说,明明没有任何的好处?原因无他,因为本国人相比外国人更接近于自己,我们再划出一个箭头,从外国人指向本国人。为何我们会对猪狗胜出恻隐之心,而对茵茵绿草,乃至脚下青砖都毫无感觉?原因无他,因为我们是人类,猪狗和植物非生物相比,会更接近于中心的「人」而已。这又是一个箭头,从植物、非生物指向动物……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不过这个趋势我们应该可以看得出来了。在正常情况下,遇到任何一个事件的时候,整个人性图会向内进行坍缩。这整个体现出来的,就是一切存在,包括人类,的「私」的特性。如果我们没有自身先感受到目标的感情,没有怵惕之心,是绝对不可能能够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也就没有恻隐之心。一切的本位,皆在于自己。性善论的角度,是看到了人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自然就可以以己推人,一直爱出去。性恶论的角度,是人看到花草就忘了石头,看到猫狗就忘了花草,看到美女就忘了猫狗,层层叠进,最后变成个只顾自己的恶人。这两方的角度都提出了层层叠进的观念,只不过性善是把当前的一圈与外圈相比,性恶是把当前的一圈与内圈相比,如同两仪之互相对立,却都源自于太极。李宗吾的大一统理论,认为性善性恶都是态势,而非定势,无论如何变化,从任何角度去看,这一圈一圈的总会是没有变化的,仍旧依据力学原理排列。就好像水流之于河床的关系,水流向东向西,随它如何流动,河床都是不变的。这就是李宗吾对于人性的解释:无善无恶,但可以表现出善恶。易我有一些要对这个理论补充的内容。首先,请不要把上图中所指示的圆圈,当做是实心圆圈,应该看作是虚线圆圈。(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画出虚线来)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所谓一定的界限划分,界限应该是根据每个不同的情况每次都有所不同的。就像是马路上的白色车线一样,仅仅是指示作用,是帮助人们开车的工具而已,究竟每个滚过的车轮子究竟压出了如何的直线弧线,那是每次都根据情况而不同的。那么,当一件事情发生了的时候,这条线应该划在何处呢?我总结出一条规律,供大家参考:人性图中的界限根据外侧对于内侧稳定性的威胁大小而定,如果威胁性大于稳定性的,那么中间就会有一条线,反之则没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事件发生之前(我们不妨理解为在人性图坍缩之前),这整个图应该是渐变式的,模模糊糊的,大家不妨想一想可见光光谱,就知道我的意思。光谱之上,随便指出一个界限周围的颜色,我们实在无法分辨究竟哪个颜色是属于前一种确切的颜色还是后一种确切的颜色。这和薛定谔半死不活的猫不一样,并非是完全混沌一片,而是仍然有着大概的层次,大多数的朋友都在家人外,大多数的动物都在植物内,只不过没有确切的界限而已。而当某一带有些冲突性质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大概是从最内圈一点一点向外掠过,一个一个确定这个事件对于当前略过的圆圈的威胁有没有超过其的稳定性,如果超过,那么就可以尘埃落定。这样一来,我们做出的最本能的判断,永远是最有利于最倾向于自己的。我们还是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假如你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呼叫声,你探头出窗外去看,发现是一个孩子正在被一只小京巴追打撕咬,也不知道这孩子是偷了人家的狗内裤还是怎么的,总之是死追不放。我们心里的变化应该是先想到自己,发现没有什么能直接威胁到自己,然后一圈一圈向外,想到孩子,然后再向外想到恶狗,发现自己的恻隐之心到达孩子的那一级,没有继续向外扩散,孩子与你同属人类,而狗属于异类,一条清晰的圆圈在这时会出现在孩子和恶狗之间。于是你当振臂一呼,前去揍狗打豆豆。那么我们还是就同一个例子,稍微变一下条件:你探头一看,发现追打着孩子的不是一条小恶犬,而是一公一母一家子藏獒,那群藏獒止下步子,红着眼睛滋着牙,呼吸之间牙上垂落的粘稠唾液横飞,后腿还对着地面一刨一刨的,像是公牛要立刻冲过来一般。这个时候,你的心里最里面的那一圈受到了来自强敌的最直接的严重生命威胁,如果那孩子非亲非故也不是啥小美女小帅哥,那你必然是拔腿就跑,哪还管得了那许多。如果好巧不巧路径窄小,仅容一人通过,而且那孩子又在你前面慢吞吞地跌跌跑跑,耳闻狮虎咆哮之声越来越近,那孩子就对你自身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本来不应该出现圆圈的地方也就划清了界限,怕是把孩子拎起朝后丢去喂食也是可能的。这两个相似的例子中结果为何不同,原因在于此。为什么战争时期会发生我们完全难以想象理解的道德沦丧,原因在于此;为什么踩踏事件会发生,原因也还是在于此。我们也不应该指责于这些人作出的判断,因为他们所作所为,实在再正常不过了,若是出现了一个人宁可举着孩子跑,冒着一起喂藏獒的风险,这才叫做不正常,不过这种不正常,是令人敬佩的。极限接下来,让我们来根据书中的这些人性的理论,把部分变因推向极限,想象一下这个人性图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所有情况下,都能达到以一换一的境界,我的优势可以平等地换取家人的优势,可以平等换取朋友的、陌生人、动物、植物的优势,那么我的圈就扩大为家人的圈子,然后扩大为朋友的圈子,一直扩大下去,不断兼并外圈的圆,整幅图片最终就变成了一个圈,圈上标有从内到外所有圆圈代表的标签,圈的大小为无限。这说明如果愿意一物换一物,整个世界就变成了我自己的大小,但我也能够包容世间万物。即墨子的「兼爱」观点。此为临界点。如果能达到不到一去换一,割肉喂鹰的境界,并走向极端的话,那么整个图片就会翻个身子,外面是自己,里面是他物,理论上自己离中心越来越远,他物离中心越来越近,直到绝对无限。不过事实上,这个结构因为反常逻辑,别人在自己里,自己却在外,结构不可能稳定,只有自毁一途。往相反方向来推,如果在所有情况下,都能达到不拿自己换任何东西的绝对利己主义境界,那么除了我自己的这个本圆不变之外,所有的其他圆都为无穷大,离中心无穷远,整个图片就变成了只有我一个圆。这就说明,在把人的「私」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世界的层次和内容全部消失,就只剩下了自己。有些类似于杨朱的纵欲利己观点。这幅图确实有许多种妙用,除了上面所说的清晰的人性结构之外,如果我们再把「我」这一个核心向内划分,比如说,把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放进来,将「我」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也必定会有所契合。如果说目前的讨论还是在宏观的角度来看,那么另外有一本同样很有名的书:「自私的基因」,里面以微观的基因为单位来衡量解释人类社会的一切亲缘关系。里面对于利己利他行为提出的理论,也有不少能与本书中这幅图画契合。比如说,该书中提出:利他行为者所承担的风险必须小于受益者得到的净收益和亲缘关系指数的乘积。如果你不知道「亲缘关系」和「净收益」该如何计算,没关系,我会在以后写一篇同系列的我帮你读:「自私的基因」,现在你只需要知道这这个理论之间有不小的关联,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不过自可打成一片就够了。以上的篇幅,我们讨论了厚黑学的基本理论中最为突出和有借鉴性的一些观点及其拓展。厚黑哲学,在原书中被总结为: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而行。作者在全书中,总共所提到过的,也不过是引力和斥力,电磁力,向心力和离心力这几种概念,若真是要按照力学公例去套心理变化,那还应该把各种力学的公式方程全部都套用进去才对,四大基本力也应该意义找到对应的心理学概念。这实在太过牵强,书中作者也是以偏概全,有过基本初高中物理学基础的人去看,全然不成逻辑。所以我们这里只是提出来,而不去详细考虑。如果你感觉这一篇幅很长的对于人性的探讨和厚黑学没啥关系,那么你的感觉是正确的,因为我也正头疼这部分到底和厚黑学有什么联系……他的好友张默生给他来信说,「怵惕恻隐一释,为千古发明」,也是称赞我们刚刚讨论的话题,没有提到这部分被作者归于厚黑原理,但是我翻来翻去也没有找到这部分还有厚黑原理中的其他部分和厚黑学之间的联系,没有联系又怎么能成为其原理?我想来想去,只能勉强这样说:这部分解释了人的「厚黑」本性(即中性),为发扬厚黑之道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理论支持吧。厚黑应用和我们刚才讲述的原理一样,虽然这部分被作者称为「厚黑应用」,不过和厚黑也确实实在没有什么大关系。我们这里还是提取出作者叙述中的关键点及逻辑,忽略「厚黑」的那一部分。作者写书中大半部分内容的时候,正好是中国开始被日本侵略的战争时期,李宗吾打出「厚黑救国」的口号,提倡全国人民「快快厚黑起来!」。根据文中转达出来的情形,当时的文化环境,正是天下大乱,青蛇去头,锦鳞没尾的时候,李宗吾原本思想就极为跳脱,在「我对于圣人之怀疑」一文中,他很简短地批判了「圣人」的出现及其神化,提倡将圣人的位置拉到和所有人平齐,理性地平等地来互相讨论学说的优劣。以次为基础,在之后的篇章中,他提出了他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思想独立」。「思想独立」意味着不再信封某一家一言为信条,「子曰」或者「达尔文说」或者「我妈说」这一类的前缀,与「我说」的地位等同,探讨的将不再是如何去完好地将别人的说法完全加之于自身,而是真理。真理面前,众说平等,大家有啥卖啥,无高无低,不争不抢。我们每天接触的人事物,真理自在其中,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恪守一家之言,而应该自己去研究,去继续别人家的知识,去反驳任何不正确不完整的学说。就算在今天,这种说法也有些打擦边球的感觉,我们可以想象,这等观点,在当时社会会有怎样的回响。对于思想独立之后该如何,他提出「力线」这一概念,其含义很好理解,就是在自己和想要做的事情之间划条矢量线,就是所谓力线了。如果一个共有焦点在国内的话,那么无论这个焦点在哪里,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力线和其他一部分冲突,争端自然四起。所以,李宗吾提倡,将所有人的理想聚焦在帝国列强的身上,以厚黑为思想武器,和四万万人的力线合并为一,向其统一进攻,自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管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苏秦挂六国相印,逼迫强秦十五年龟缩关内,蜀吴两家携手抗魏,都是弱国去抵抗强国的例子,所用的方法也尽皆为纵横之术。书中有言道,如果弱小国家想要抵抗强国的侵略,就必须去联合其他弱小的国家,组成一个紧密的组织,才能与强敌抗衡。这种组织中,必然要有一个较为强大的先驱带领,才能够避免四分五裂的状态。李宗吾认为,其时强国肆意欺凌世界弱小国家,而中国作为其长者,应该领头振臂一呼,以人人平等为口号,成立「弱小民族联盟」,以全球民族动乱来恐吓威慑强国,使其彻底承认并履行平等的准则为止。也就是说,对于日本,应该取攻势,不该取守势,对于列强,取威胁式,不取乞怜式。世界纷纷扰扰的本质原因之一,不过是不同的学说信仰之间争论不休。对于任何事理,如果我们摸寻除了本院所在,那么所有相对应的学说,都应该可以调和唯一。大体上,任何事情的进化轨迹都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为极端单纯地偏向一边,二为极端单纯地偏向另一边,三为前两者的自由融合。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呈螺旋线的态势,不断地一圈一圈轮回,却一圈比一圈更大更有意义。经过长时间的互相对立磨合,就好像春秋战国之后必然出现秦汉一样,中西思想必将结合,世界思想必然会统一。届时以此为根基,党派和国家的界限才可以模糊,以图世界大同之期。书中对很多其他方面也有涉猎,比如相当的篇幅花在了作者规划出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改革上面,有指正达尔文、克鲁泡特金、尼采等人的思想的部分,有李宗吾的自传和一些闲散文字,还有很多与或与主线无关或反复重叠的话语。其中有不少言论缺乏证据,有的失之偏颇,甚至还有一小部分自相矛盾。虽然读起来有的部分感觉让人哭笑不得,不过我们也不应该苛求李宗吾对样样他所提到内容都能有同样的深究。我们去其糟粕,而取到本书中的最精华之处就足矣。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因为篇幅太长,如果贴下这里会非常影响阅读舒适度,所以我单开了一篇文章。笔记的顺序大体上是和书中一致的。这份笔记可以用作是本书的总结,可以给已经读过书的人以纲要,也可以让感兴趣的人去查看相对应的原文。句段摘录(我想我需要再次再次再次强调与句段摘录的重要性,很多我无法转达的书的信息和内涵,都可以通过读一读我挑选出来的语句来获得。其中都是些我认为任何人阅读都能有收获的句段,请大家去看看。)结语李宗吾是个奇人妙人,他自己承认自己读书从来不拘一格,跑马观花,拿来一本书可能翻翻前两页,然后就是通篇翻来翻去,想看哪就看哪,没有什么必要的规律,其本人的文字亦是如此,几乎毫无规矩可言,完全直抒胸意,潇洒自由。通篇的半白话文读下来,古文本来带有的刻板严肃和李宗吾本身文字的诙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时而开怀时而深思。这本书,因为其文集的性质,对大多数人并不值得字句斟酌,不过其值得留意的部分确实璀璨精彩无比,其对于人性的观点更是对我影响非常深远。切不要被「厚黑学」这三个字所唬住,然后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到这本奇书。篇幅限制,我无法在这里撸袖子抡胳膊把所有内容都写上,感兴趣的人,可以买一本来翻看感兴趣的部分,不论是用作消遣还是学术,想来都不会有错。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