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作力,决定了你教育知识与能力目录高低

为什么写作力,决定了你能力高低?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写作力,决定了你能力高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he Rain 久石譲 - 「菊次郎の夏」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The Rain 久石譲 - 「菊次郎の夏」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QQ音乐
为什么写作力如此重要?
①写作是总根基
韩寒,这个80后新生代作家,自1999年至今,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到以博客为阵地,就热点事件发表个性看法,再到创办电子杂志“一个”,最后到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出书、还是拍电影,他的初衷就是表达。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
“写作是我所做其他事情的一个总根基。我在小说里表达的东西,其实也是我在别的媒介中表达的一切。”
对于韩寒的所有成就来说,写作是其基础和出发点。有了写作力,就有了思考力、表达力,不管做什么,也就有了基础。
②提升阅读品质
周国平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见解的人;
另一种是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这两种人为何会这样?都是因为对于听来的观点,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的,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这样,你的阅读品质自然就提高了。
③找到倾诉出口
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
就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把日记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借由日记吐露自己不幸的生活,并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
在失去倾诉对象的黑暗生活中,日记成了安妮最好的朋友,写作便成了她最好的表达和发泄方式。
④学习,通过写作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因为在写作中必须接触深广的知识领域,关注其他学科,这就迫使我们有目的、卓有成效地去读书、去思考。于是写作过程就变成了学习的过程、研究思考的过程。
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研究后认为:
通过写作进行学习,是21世纪治学、研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为什么写作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原因在于,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
你有多久没有动笔写点东西了?
精读曾经针对写作的情况,做过一个相关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常写作的人仅占14%,写作能力决定人能力的高低,而这14%的人,有可能正是最优秀的前20%人。
此外,有高达41%的人不经常写作,认为自己没天赋。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只要提起笔写,不需要方法,从几百个字开始写,都是好的开始,也会越写越好。
当然,写作有其规律和路径,今天介绍的就是6大步骤写作法。
【步骤一】
不论写作什么样的文章,确定读者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是宝马汽车展销厅的一名销售,你非常喜欢一款乌亮的Z4双门汽车。虽然它可能的确是展厅中最好的车,但是如果你一门心思只想推销这一款的话,你很快就会失业。因为顾客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作为销售人员,你应该根据情况调整你的策略。
同样,这也适用于写作:你一定要针对读者的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文字,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优秀的作品。
另外,在写文章时,也需要考虑到专业术语的使用。如果使用专业术语并且不向读者解释,读者就会不明白我们所指的内容,逻辑上会出现不连贯。
对了解经济的人说:“在经济紧缩的时候借钱是不划算的”,“保留现金很重要”,他们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是不懂经济学的人就会问“为什么”这种问题。
如果留有“为什么”这样的疑问,就是未考虑到读者的一方。如果读者阅读时总发出“为什么”的疑问,就会阻碍其思考。因为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增加了反复阅读的时间,这样就会造成思维一直停留在原地不能前进。
所以,在写文章时,要想着“读者是谁”,明确目标读者。
【步骤二】
也许你听说过这个说法: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严肃的作家花在标题上的时间和写文章的时间一样长。确实如此,因为选好标题不仅是选择文章切入角度的第一步,也是让我们能够牢牢抓住文章主题而不至偏题的护身符。
比如,对于“问题”这个大主题。你可以谈论沟通层面的问问题技巧,也可以谈论问题的价值性,而这又是问题的另外一个层面。如果你通通杂糅在一起写,恐怕花一天的时间都写不完。这时候你就要找准切入点,定下标题,才能稳稳地随着标题的引导顺利展开论述。
你要清楚,在任何一次沟通过程中,大多数的人都只对某一条信息感兴趣,因此一定要保证你提供给读者的信息只有这些能引起兴趣的事情。
【步骤三】
大纲也就是你的思维框架,把写文章的思路先记录下来,不仅能让你了解文章结构并做适当调整,还能防止写文章的过程中因思路中断而产生遗漏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文章大纲都可以按照下面这个步骤来拟定:
引出问题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解决之道
还是以“问题”主题为例:
如果你确定了“沟通层面的问问题技巧”这个切入点,你就可以先引入因为不会问问题而导致沟通质量下降的现象。
比如,提问的人可能会让解答者反感或不愿意回答。接着再通过几个案例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最后再给出破解这种现象的方案。这就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大纲。
对于第一个步骤“引出问题的现象”,也是文章的开篇。要能引人眼球,开篇便是一个需要精雕细琢的部分。通常我们可以在开篇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引入名人名言、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切入,增加文章吸引力。
【步骤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在寻求更多信息的同时,速度也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繁华的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想尽快挺多结论。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简而言之是什么”“到底想说明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重要的是要明确结论,整理出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然后再考虑书写方法。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措辞”上的话,就不能说整理好了想要书写的内容。
金字塔原则是麦肯锡公司的Barbara Minto所提出的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写作及沟通技术。说得通俗一点,金字塔原则就是结论先行的原则。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先把整篇文章要表达的结论亮出来,再围绕这个结论层层展开论述,而不是长篇大论之后再给出结论。比如,对于下面这个例子,多数人的写法是属于左边框框的结构,而使用金字塔原理后,就变成了右边框框中的结构。
结构调整之后你会发现,整篇文章的逻辑一下子清晰起来,内容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运用了金字塔原理,你的文章就能达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
【步骤五】
①逐条书写
如果一篇文中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堆的信息,就会是语言复杂,主题不清。
作家西村克己指出:
其中的诀窍是,有意识地将“一句话限定在40字以内”。用电脑写文章时,也将每行文字限制在40字以内。使用这种方法,就能用一个句子来明确“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使信息简洁地传达给对方。
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左边的书写方式更加通俗易懂,能让我们更快把握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这样逐条书写的好处是,即使不把意识集中在“措辞”上,也能使文章通俗易懂,修改起来也比较容易。
②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
如果论据出现跳跃,对方就无法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建议,如果写作不是面向专家的话,尽量不要使用专业用语。在使用专业用语的情况下,应当加上括号,或者用“所谓……是指……”等来解释。
③尽量不要使用代名词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主语谓语都很重要。主语不明确,就会妨碍读者的理解,有时还会招致误会。想要写出容易被读懂的文章,就要稍微下点功夫,尽量不使用代名词。
【步骤六】
作家古典指出,文章完成后,要进行一个“三遍修改”的过程。
第一遍是针对语言的修改。如果出现随处可见的语法毛病,再好的文章主题,也难引发读者共鸣。因此,字句的加工修改必不可少。
第二遍是快速浏览。因为人的瞬时记忆一般只有15秒,读者阅读的速度很快,按照他们读文章的节奏,你就能发现问题。比如,在快读的梳理中,你可能会发现文字啰嗦或读来费力,让读的人如鲠在喉,此时你就要进行适当的删减。这都是只有在快读阅读的时候才能感到的语感。
第三遍是将文章闲置一段时间。因为当你沉溺在写作的过程中时,对自己的作品太过熟悉,想要修改就很难。就像画家在完成画作后,如果始终从一个角度看他的作品,就很难发现可改之处。但如果把画作放到别处或从远处观察,甚至隔几天再来欣赏,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写作也一样,开始可能你觉得自己的大作简直妙手天成,无可挑剔。但隔了一段时间,等你脱离了原来的潜意识环境,可能就觉得这篇文章很稀松平常,或者不知所云。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修改完善了。
作者:精读 [Jingdu999]
阅读精读微信更多微课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什么写作力,决定了你能力高低?
为什么写作力如此重要?
①写作是总根基
韩寒,这个80后新生代作家,自1999年至今,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到以博客为阵地,就热点事件发表个性看法,再到创办电子杂志“一个”,最后到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出书、还是拍电影,他的初衷就是表达。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
“写作是我所做其他事情的一个总根基。我在小说里表达的东西,其实也是我在别的媒介中表达的一切。”
对于韩寒的所有成就来说,写作是其基础和出发点。有了写作力,就有了思考力、表达力,不管做什么,也就有了基础。
②提升阅读品质
周国平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见解的人;
另一种是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这两种人为何会这样?都是因为对于听来的观点,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的,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这样,你的阅读品质自然就提高了。
③找到倾诉出口
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
就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把日记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借由日记吐露自己不幸的生活,并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
在失去倾诉对象的黑暗生活中,日记成了安妮最好的朋友,写作便成了她最好的表达和发泄方式。
④学习,通过写作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因为在写作中必须接触深广的知识领域,关注其他学科,这就迫使我们有目的、卓有成效地去读书、去思考。于是写作过程就变成了学习的过程、研究思考的过程。
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研究后认为:
通过写作进行学习,是21世纪治学、研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为什么写作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原因在于,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
你有多久没有动笔写点东西了?
精读曾经针对写作的情况,做过一个相关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常写作的人仅占14%,写作能力决定人能力的高低,而这14%的人,有可能正是最优秀的前20%人。
此外,有高达41%的人不经常写作,认为自己没天赋。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只要提起笔写,不需要方法,从几百个字开始写,都是好的开始,也会越写越好。
当然,写作有其规律和路径,今天介绍的就是6大步骤写作法。
【步骤一】
不论写作什么样的文章,确定读者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是宝马汽车展销厅的一名销售,你非常喜欢一款乌亮的Z4双门汽车。虽然它可能的确是展厅中最好的车,但是如果你一门心思只想推销这一款的话,你很快就会失业。因为顾客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作为销售人员,你应该根据情况调整你的策略。
同样,这也适用于写作:你一定要针对读者的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文字,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优秀的作品。
另外,在写文章时,也需要考虑到专业术语的使用。如果使用专业术语并且不向读者解释,读者就会不明白我们所指的内容,逻辑上会出现不连贯。
对了解经济的人说:“在经济紧缩的时候借钱是不划算的”,“保留现金很重要”,他们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是不懂经济学的人就会问“为什么”这种问题。
如果留有“为什么”这样的疑问,就是未考虑到读者的一方。如果读者阅读时总发出“为什么”的疑问,就会阻碍其思考。因为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增加了反复阅读的时间,这样就会造成思维一直停留在原地不能前进。
所以,在写文章时,要想着“读者是谁”,明确目标读者。
【步骤二】
也许你听说过这个说法: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严肃的作家花在标题上的时间和写文章的时间一样长。确实如此,因为选好标题不仅是选择文章切入角度的第一步,也是让我们能够牢牢抓住文章主题而不至偏题的护身符。
比如,对于“问题”这个大主题。你可以谈论沟通层面的问问题技巧,也可以谈论问题的价值性,而这又是问题的另外一个层面。如果你通通杂糅在一起写,恐怕花一天的时间都写不完。这时候你就要找准切入点,定下标题,才能稳稳地随着标题的引导顺利展开论述。
你要清楚,在任何一次沟通过程中,大多数的人都只对某一条信息感兴趣,因此一定要保证你提供给读者的信息只有这些能引起兴趣的事情。
【步骤三】
大纲也就是你的思维框架,把写文章的思路先记录下来,不仅能让你了解文章结构并做适当调整,还能防止写文章的过程中因思路中断而产生遗漏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文章大纲都可以按照下面这个步骤来拟定:
引出问题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解决之道
还是以“问题”主题为例:
如果你确定了“沟通层面的问问题技巧”这个切入点,你就可以先引入因为不会问问题而导致沟通质量下降的现象。
比如,提问的人可能会让解答者反感或不愿意回答。接着再通过几个案例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最后再给出破解这种现象的方案。这就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大纲。
对于第一个步骤“引出问题的现象”,也是文章的开篇。要能引人眼球,开篇便是一个需要精雕细琢的部分。通常我们可以在开篇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引入名人名言、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切入,增加文章吸引力。
【步骤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在寻求更多信息的同时,速度也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繁华的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想尽快挺多结论。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简而言之是什么”“到底想说明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重要的是要明确结论,整理出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然后再考虑书写方法。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措辞”上的话,就不能说整理好了想要书写的内容。
金字塔原则是麦肯锡公司的Barbara Minto所提出的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写作及沟通技术。说得通俗一点,金字塔原则就是结论先行的原则。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先把整篇文章要表达的结论亮出来,再围绕这个结论层层展开论述,而不是长篇大论之后再给出结论。比如,对于下面这个例子,多数人的写法是属于左边框框的结构,而使用金字塔原理后,就变成了右边框框中的结构。
结构调整之后你会发现,整篇文章的逻辑一下子清晰起来,内容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运用了金字塔原理,你的文章就能达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
【步骤五】
①逐条书写
如果一篇文中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堆的信息,就会是语言复杂,主题不清。
作家西村克己指出:
其中的诀窍是,有意识地将“一句话限定在40字以内”。用电脑写文章时,也将每行文字限制在40字以内。使用这种方法,就能用一个句子来明确“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使信息简洁地传达给对方。
先看下面一个例子:
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左边的书写方式更加通俗易懂,能让我们更快把握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这样逐条书写的好处是,即使不把意识集中在“措辞”上,也能使文章通俗易懂,修改起来也比较容易。
②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
如果论据出现跳跃,对方就无法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建议,如果写作不是面向专家的话,尽量不要使用专业用语。在使用专业用语的情况下,应当加上括号,或者用“所谓……是指……”等来解释。
③尽量不要使用代名词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主语谓语都很重要。主语不明确,就会妨碍读者的理解,有时还会招致误会。想要写出容易被读懂的文章,就要稍微下点功夫,尽量不使用代名词。
【步骤六】
作家古典指出,文章完成后,要进行一个“三遍修改”的过程。
第一遍是针对语言的修改。如果出现随处可见的语法毛病,再好的文章主题,也难引发读者共鸣。因此,字句的加工修改必不可少。
第二遍是快速浏览。因为人的瞬时记忆一般只有15秒,读者阅读的速度很快,按照他们读文章的节奏,你就能发现问题。比如,在快读的梳理中,你可能会发现文字啰嗦或读来费力,让读的人如鲠在喉,此时你就要进行适当的删减。这都是只有在快读阅读的时候才能感到的语感。
第三遍是将文章闲置一段时间。因为当你沉溺在写作的过程中时,对自己的作品太过熟悉,想要修改就很难。就像画家在完成画作后,如果始终从一个角度看他的作品,就很难发现可改之处。但如果把画作放到别处或从远处观察,甚至隔几天再来欣赏,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写作也一样,开始可能你觉得自己的大作简直妙手天成,无可挑剔。但隔了一段时间,等你脱离了原来的潜意识环境,可能就觉得这篇文章很稀松平常,或者不知所云。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修改完善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每天一个书单,一篇速读,一篇微课,精读微信公号。
精读读友会,共读好书,阅读打卡,增强自律,收获习惯。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写作力,决定了你能力高低?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写作力,决定了你能力高低?
&&&&&&&&&&&&&&&&&&&&&&&&&&&&&&&&&&&&&&&&&&&&&&&&&&&&&&&&&&& 【一】为什么写作力如此重要?①写作是总根基韩寒,这个80后新生代作家,自1999年至今,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到以博客为阵地,就热点事件发表个性看法,再到创办电子杂志“一个”,最后到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出书、还是拍电影,他的初衷就是表达。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写作是我所做其他事情的一个总根基。我在小说里表达的东西,其实也是我在别的媒介中表达的一切。”对于韩寒的所有成就来说,写作是其基础和出发点。有了写作力,就有了思考力、表达力,不管做什么,也就有了基础。②提升阅读品质周国平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见解的人;另一种是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这两种人为何会这样?都是因为对于听来的观点,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的,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这样,你的阅读品质自然就提高了。③找到倾诉出口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就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把日记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借由日记吐露自己不幸的生活,并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在失去倾诉对象的黑暗生活中,日记成了安妮最好的朋友,写作便成了她最好的表达和发泄方式。④学习,通过写作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因为在写作中必须接触深广的知识领域,关注其他学科,这就迫使我们有目的、卓有成效地去读书、去思考。于是写作过程就变成了学习的过程、研究思考的过程。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研究后认为:通过写作进行学习,是21世纪治学、研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为什么写作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原因在于,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二】你有多久没有动笔写点东西了?精读曾经针对写作的情况,做过一个相关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经常写作的人仅占14%,写作能力决定人能力的高低,而这14%的人,有可能正是最优秀的前20%人。此外,有高达41%的人不经常写作,认为自己没天赋。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只要提起笔写,不需要方法,从几百个字开始写,都是好的开始,也会越写越好。当然,写作有其规律和路径,今天介绍的就是6大步骤写作法。【步骤一】明确读者不论写作什么样的文章,确定读者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宝马汽车展销厅的一名销售,你非常喜欢一款乌亮的Z4双门汽车。虽然它可能的确是展厅中最好的车,但是如果你一门心思只想推销这一款的话,你很快就会失业。因为顾客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作为销售人员,你应该根据情况调整你的策略。同样,这也适用于写作:你一定要针对读者的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文字,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优秀的作品。另外,在写文章时,也需要考虑到专业术语的使用。如果使用专业术语并且不向读者解释,读者就会不明白我们所指的内容,逻辑上会出现不连贯。比如:对了解经济的人说:“在经济紧缩的时候借钱是不划算的”,“保留现金很重要”,他们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是不懂经济学的人就会问“为什么”这种问题。如果留有“为什么”这样的疑问,就是未考虑到读者的一方。如果读者阅读时总发出“为什么”的疑问,就会阻碍其思考。因为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增加了反复阅读的时间,这样就会造成思维一直停留在原地不能前进。所以,在写文章时,要想着“读者是谁”,明确目标读者。【步骤二】取好标题也许你听说过这个说法: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严肃的作家花在标题上的时间和写文章的时间一样长。确实如此,因为选好标题不仅是选择文章切入角度的第一步,也是让我们能够牢牢抓住文章主题而不至偏题的护身符。比如,对于“问题”这个大主题。你可以谈论沟通层面的问问题技巧,也可以谈论问题的价值性,而这又是问题的另外一个层面。如果你通通杂糅在一起写,恐怕花一天的时间都写不完。这时候你就要找准切入点,定下标题,才能稳稳地随着标题的引导顺利展开论述。你要清楚,在任何一次沟通过程中,大多数的人都只对某一条信息感兴趣,因此一定要保证你提供给读者的信息只有这些能引起兴趣的事情。【步骤三】拟定大纲大纲也就是你的思维框架,把写文章的思路先记录下来,不仅能让你了解文章结构并做适当调整,还能防止写文章的过程中因思路中断而产生遗漏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文章大纲都可以按照下面这个步骤来拟定:引出问题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解决之道还是以“问题”主题为例:如果你确定了“沟通层面的问问题技巧”这个切入点,你就可以先引入因为不会问问题而导致沟通质量下降的现象。比如,提问的人可能会让解答者反感或不愿意回答。接着再通过几个案例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再给出破解这种现象的方案。这就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大纲。对于第一个步骤“引出问题的现象”,也是文章的开篇。要能引人眼球,开篇便是一个需要精雕细琢的部分。通常我们可以在开篇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引入名人名言、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切入,增加文章吸引力。【步骤四】结论先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在寻求更多信息的同时,速度也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繁华的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想尽快挺多结论。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简而言之是什么”“到底想说明什么”。因此,我们在写作时,重要的是要明确结论,整理出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然后再考虑书写方法。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措辞”上的话,就不能说整理好了想要书写的内容。金字塔原则是麦肯锡公司的Barbara Minto所提出的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写作及沟通技术。说得通俗一点,金字塔原则就是结论先行的原则。如下图所示。也就是说,先把整篇文章要表达的结论亮出来,再围绕这个结论层层展开论述,而不是长篇大论之后再给出结论。比如,对于下面这个例子,多数人的写法是属于左边框框的结构,而使用金字塔原理后,就变成了右边框框中的结构。结构调整之后你会发现,整篇文章的逻辑一下子清晰起来,内容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金字塔原理,你的文章就能达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步骤五】修饰文字①逐条书写如果一篇文中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堆的信息,就会是语言复杂,主题不清。作家西村克己指出:其中的诀窍是,有意识地将“一句话限定在40字以内”。用电脑写文章时,也将每行文字限制在40字以内。使用这种方法,就能用一个句子来明确“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使信息简洁地传达给对方。先看下面一个例子: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左边的书写方式更加通俗易懂,能让我们更快把握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这样逐条书写的好处是,即使不把意识集中在“措辞”上,也能使文章通俗易懂,修改起来也比较容易。②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如果论据出现跳跃,对方就无法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建议,如果写作不是面向专家的话,尽量不要使用专业用语。在使用专业用语的情况下,应当加上括号,或者用“所谓……是指……”等来解释。③尽量不要使用代名词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主语谓语都很重要。主语不明确,就会妨碍读者的理解,有时还会招致误会。想要写出容易被读懂的文章,就要稍微下点功夫,尽量不使用代名词。【步骤六】修改定稿作家古典指出,文章完成后,要进行一个“三遍修改”的过程。第一遍是针对语言的修改。如果出现随处可见的语法毛病,再好的文章主题,也难引发读者共鸣。因此,字句的加工修改必不可少。第二遍是快速浏览。因为人的瞬时记忆一般只有15秒,读者阅读的速度很快,按照他们读文章的节奏,你就能发现问题。比如,在快读的梳理中,你可能会发现文字啰嗦或读来费力,让读的人如鲠在喉,此时你就要进行适当的删减。这都是只有在快读阅读的时候才能感到的语感。第三遍是将文章闲置一段时间。因为当你沉溺在写作的过程中时,对自己的作品太过熟悉,想要修改就很难。就像画家在完成画作后,如果始终从一个角度看他的作品,就很难发现可改之处。但如果把画作放到别处或从远处观察,甚至隔几天再来欣赏,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写作也一样,开始可能你觉得自己的大作简直妙手天成,无可挑剔。但隔了一段时间,等你脱离了原来的潜意识环境,可能就觉得这篇文章很稀松平常,或者不知所云。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修改完善了。作者:精读 [Jingdu999]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