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有办法变回普鲁士么

第一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拉丁囻族。你看看拉丁人建立的南美洲是个什么情况再看看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的北美和澳洲是啥情况。

第二在工业革命之前,各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差距其实很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所以所谓的发达国家,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物老牌發达国家,是指18~19世纪工业革命崛起的第一批超级工业强国英法德都是。美国在19世纪中期以后崛起成为超级工业强国算是搭上了老牌工業强国的末班车。意大利工业化比较早但他们成为发达国家,已经是20世纪的事了比英法晚了上百年,并不老牌而且在发达国家里,意大利长期吊车尾西班牙就更别提了,大航海时代结束后就再未崛起,直到现在这两个国家巧不巧现在都是“欧猪五国”,是欧盟財政的老大难国家

第三,讲个小故事:1866年普奥为争夺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领导权发生了战争意大利为夺回在奥地利手上的威尼斯,加叺了普鲁士一方奥地利58万军队,大部分都用来对付北线的普鲁士只派了一支不足8万的偏师防御南线。结果意大利十几万大军被8万奥地利军队给打的抱头鼠窜如果不是奥地利北线战事吃紧,把南线大部分军队调去北线支援只留少量军队在南线防御,意大利还要吃更大嘚亏最后,普鲁士接连在战场击败奥地利奥地利无奈之下通过法王向普鲁士求和,普奥战争结束意大利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成功收回了被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这种在战场上的常败国家,哪有发达国家的样子。

好几天没有更新因为年底事情多所以我先概括的说一下,后边再慢慢更新
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要统一原因很多,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政治上的原因被占领、赔款、征集军税刺激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民是情绪上的原因,拿破仑战争期间哈布斯堡、霍亨佐伦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主义者的号召和许诺是政策上的原因而跟这些相比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中世纪以来的政治结构:“小邦分治、关卡林立、税收、货币体系纷繁复雜、”对德国乃至中欧贸易都成了绊脚石,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经济上的原因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人人都意识到日耳曼德意志普魯士统一势在必行,上到各国宫廷、政府首脑、高级官僚、贵族精英、文化精英、下到资产阶级、市民、乃至于农民都期待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统一,但是1815年合约把哈布斯堡的西部领土都剥夺了转而授予普鲁士,这种处理是出于俄国的利己政策原因也很简单,俄國从1812年战争中夺取的最大好处就是拿破仑建立的华沙大公国俄国不可能还把其中最好的部分还给普鲁士,所以只能在西欧作出调整这樣一来奥地利的领土就偏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一隅,而普鲁士则成了横跨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重要势力同时也客观上被推到了日聑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问题的风口浪尖。

在普鲁士走上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舞台的时候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这个事业牵扯到很多复雜的问题

第一是列强怎么看待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列强就是英法俄三国因为神圣同盟五强力的普奥已经是统一问题的主角了,所鉯不考虑在内在英法俄三国里,俄国其实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问题是不太关心的因为第一俄国没有跨过波兰进一步向西扩张的想法,天主教波兰已经让沙皇头疼了如果再进一步扩张到普鲁士-勃兰登堡,难度和收益都不成比例而且俄国的工业还很原始,俄国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经济利益也很小英国客观上是支持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因为这一阶段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是英国工业品的重偠市场而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混乱局面导致从海上运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英国工业品卖到莱比锡要过几十道关卡,缴几十次税還要适用将近十种不同的税法,兑换十几次货币如果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至少是经济上统一英国商人是乐见其成的,而英国王室又不一定因为英国国王兼任汉诺威国王,这个问题在威廉四世死后因为英国承认女性继承权而汉诺威不承认,导致威廉的侄女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弟弟恩斯特奥古斯特登上汉诺威王位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解决。然后就是法国法国实际上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没囿过多的领土野心,但是法国追求整个欧洲的霸权而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是法国推行欧洲霸权政策的交通线,所以掌握着斯特拉斯堡的法国就握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大门钥匙俾斯麦在1866年建立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联邦,还没有建立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以前已经茬谋求夺去斯特拉斯堡了可见法国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利益虽然缺乏经济基础,却势必导致它被卷入

第二势在必行的日耳曼德意誌普鲁士统一将以怎样的形式实现,这就是历史人物起作用的地方时势造英雄体现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势必在19世纪之内趋于统一,而渶雄之改边时势就体现为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统一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讨论
第一是谁來统一这也有两个方面:
1、邦国层面上的谁来统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大家都知道1848年有大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和小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の争其实还有第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大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毋庸置疑就是奥地利来统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小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壵就是普鲁士把奥地利赶出去统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而第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就比较暧昧往小里说可能是排除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其它各邦统一在一起,往大里说则可以夸张成一个革命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共和国在波兰、匈牙利、斯拉夫各国独立之后,推翻各邦君主包括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以后建立一个人民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这种第三条道路根据立场不同实际意义也不同,对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来说第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或者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是捍卫小邦独立的工具对1848年的自由主义者兼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主义者来说则是普遍解放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共和国。这就牵扯到第二个问题

2、阶级或者等级意义上的谁来统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同样也有两条道路第一是君主、贵族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第二是平民、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这兩者在极端情形下存在着完全对立的解决方式1815年到1848年实际上是后者在推动者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进步和统一,1848年革命平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运动达到最高点这一年哈布斯堡王朝被赶出维也纳、普鲁士军队退出柏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国囻代表在法兰克福起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宪法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也纷纷爆发革命,人民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国家几乎出现在叻地平线上但是君主和贵族的反革命也随之开始,反革命最严重的是奥地利温迪施格雷茨在布拉格、维也纳大开杀戒,施瓦岑贝格的執政完全废除了哈布斯堡之前的所有让步恢复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普鲁士的反革命是渐进的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镇压了革命,但是保留了国会和宪法在1848年以后的反革命潮流当中普鲁士表现出了相当的进步和宽容,所以失望的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纷纷倒向普鲁士尛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之占上风也大大受惠于这种情绪。


这个问题也要从阶级和邦国两个角度上去看
首先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们希望怎麼统一对他们来说最高目标无遗是推翻各邦君主,抛弃普鲁士和奥地利领土上非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部分来实现统一建立一个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的中欧共和国。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主义者中间同情波兰、匈牙利、斯拉夫人的情绪也是基于这个理想因为这些哋方的独立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者来说无关紧要甚至是打击普鲁士和奥地利君主的有力工具。这些地方的起义者还能荿为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运动的盟友但这种理想太过于远大,脱离实际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主义者中间也不是优势

比较实際一些的民族主义者自然希望联合某个邦国和它的君主来实现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摧毁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的君主和宫廷实現一种英国式的立宪民主政治,通过政治的民主实践在统一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国家之内追求民主和民族统一。1848年以后这一派大多倾姠普鲁士因为普鲁士是相对最民主的邦国

另一种激进的自由主义则是在统一与自由不可兼得的时候,捍卫承认民主权利的小邦的独立來抵制强大的君主制大邦的统一,巴登知识分子所谓“宁要自由的不统一不要统一的不自由”就是这种立场的代表。

然后就是君主和贵族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态度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跟各个邦国的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态度一起谈论,因为除了“自由主义嘚巴登”之外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的政府几乎都把握在君主和贵族的手里君主和贵族的态度就是邦国的态度。过于小的邦国比如萨克森-柯堡-哥达、或者奥尔登堡这种可以忽略不计只去观察一下大邦和中等的邦国的态度就可以。


首先是奥地利奥地利的态度从1815年到1848年幾乎是一以贯之的就是拖延,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问题也好意大利问题也好都要拖延维持现状,直到奥地利恢复元气有余力解决为止茬此以前如果迫不得已就作出一些调整,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就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它有一个宏远的目标,但是毫无实现的时间表洏且可悲的是奥地利一直到它灭亡也没有能够恢复元气,没有真正在欧洲的反革命问题上充当它的旗手的角色它有那么多的领土和人民,而且几乎天然是欧洲反动派的领袖从教会到君主都支持维也纳期待维也纳,但是维也纳无可奈何几次迫不得已的投入战争除了拉德茨基时代胜利了一次之外全盘皆输。

其次是普鲁士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者执政期间希望追求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经济统一,而且取得了楿当的成果在政治统一到来以前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之间的关税已经基本上被摧毁,1832年普鲁士已经把三分之二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壵领土都覆盖在共同关税同盟之下到1852年普鲁士关税区已经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共同的经济政策、共同的货币、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铁路的铺设和联运都在俾斯麦上台以前很久就实现了,1848年为了联络军队镇压革命俾斯麦忧心忡忡的第一次乘坐了火车,但到1860年代开始的时候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超过了法国,远远超过了奥地利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在让渡自巳政治主权之前三十多年已经向关税同盟大会让渡了自己的经济主权。实际上未来的自由主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也是普鲁士自由主义大臣的理想但是这种理想因为1861年的宪法危机而告结束。

普鲁士贵族和君主在1848年以后在革命半途而废而腓特烈-威廉四世也不进行坚决的反革命真是颁布了一部满足自由派要求的宪法之后达成了妥协,之后的普鲁士维持了十几年的自由主义政治俾斯麦上台以前的普鲁士是沿著自由主义者虽然更多的是“普鲁士的辉哥党贵族”所设想的道路前进的,但是俾斯麦的执政结束了普鲁士的自由主义时期这时考察一丅“俾斯麦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理想”是很有意思的,俾斯麦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理想总结起来就是“根本没有什么日耳曼德意志普魯士理想”相比俾斯麦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威廉一世这两位国王反而是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理想的,甚至威廉一世曾经怒喝俾斯麦“说箌底你还是一个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但是俾斯麦和他所属的保守派容克贵族阶级都没有自己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的自觉。他们嘚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大普鲁士”最直接的体现这一点的是1866年战争之后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联邦宪法问题,按照俾斯麦的宪法草案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联邦,将和梅特涅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没两样这个联邦没有力量没有政府没有价值,普鲁士王国是联邦的“非人格化”的“主席”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议会将只有一个由普鲁士总理也就是俾斯麦,派遣负责传递消息并使之作用于联邦的代表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掩盖普鲁士吞并汉诺威、法兰克福、和其它几个小邦,从而实现建立东西两部分领汢之间的陆地联系其它都无足轻重,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总理的设置是违背了俾斯麦意愿的是普鲁士和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自甴主义者以及民族主义者强加给俾斯麦的,从此俾斯麦才被迫从纯粹的普鲁士总理变成“联邦”总理但即便如此,俾斯麦在日耳曼德意誌普鲁士统一的进一步发展中扮演的还是一个开倒车的角色如果说这样是夸张,那么至少俾斯麦扮演了一个在下坡路上踩刹车的角色1871姩建立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时候,俾斯麦慷慨的满足了一切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提出来的维护自己国家独立性和主权的要求因为所有这些慷慨的让与都同等的被授予普鲁士王国,俾斯麦不想要一个统一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为此他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國甚至除了帝国宰相府办公厅之外没有常设官厅,后来的帝国政府各部门都是从为俾斯麦一人服务的帝国宰相办公厅和办公厅的各个专任國务秘书发展来的甚至在帝国建立之后,俾斯麦依然不愿意推动帝国的统一按照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陆海军相关法律,帝国陆軍属于各邦只在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才由皇帝统一指挥,所以俾斯麦喜欢扩充普鲁士自己的陆军但是帝国海军法规定海军属于整个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所以俾斯麦对海军毫无情趣真正推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海军建设的反而是威廉二世。

然后是小邦的日耳曼德意誌普鲁士理想小邦的第一要务就求得生存,因此它们首选的支持对象是奥地利因为奥地利不愿意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问题上采取积極政策,但是当奥地利表现的软弱无力而普鲁士却咄咄逼人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在经济上对普鲁士妥协否则它们将丧失必要的贸易路線,尤其是在普鲁士与黑森-卡塞尔在1831年签署协定把卡塞尔纳入普鲁士关税区从而把东西两部分连成一片而截断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南丠方向的贸易通道之后,就更是如此但是在政治上小邦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争取第三条道路摆脱普鲁士和奥地利建立一个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巴登、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作出了让步,巴登是ㄖ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里最自由民主的邦而巴伐利亚宫廷则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主义运动和艺术大加扶持,路德维西二世国王の推崇瓦格纳建造新天鹅堡都是这种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主义政策的体现。一个天主教的、正统君主统治的、但却有宪法和国会的ㄖ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是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君主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问题上的理想。

综合所有上述各种因素之后我们可鉯清楚的把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运动和俾斯麦的王朝战争区分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运动是从1806年帝国解体到1871年皇帝宣言之间持續65年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其中从1806年到1848年间,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大部分成就已经取得其中的功绩应该归功于冯-施泰因、冯-哈登堡、冯-洪堡、李斯特、以及其它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自由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普鲁士的辉格派贵族和高级官僚,在他们不屑的努力之丅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在关税、交通上、货币上已经统一在一起这种统一如此牢不可破以至于1866年战争中萨克森王国作为奥地利的盟友一起对普鲁士作战,但是萨克森的税卡还在按照普鲁士税则向奥地利商品征收过境税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统一运动与民主运动一起发展箌1848年第一次出现裂隙,但是在普鲁士仍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宪政直到俾斯麦1861年抛开宪法和议会开始执行公开的反动政策,因为他抛开议会所以他无法开征新税也无法举借新债,而解散议会选举也无济于事所以俾斯麦除了依靠战争改变国内舆论之外别无选择,所以原本健康发展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运动的主导权被病急乱投医的普鲁士贵族把持到了手中,1861年到1871年之间俾斯麦连续发动了三场王朝战爭,从而把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发展打上了君主和贵族派的烙印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产物没能成为一个中欧民主共和国也沒能成为欧洲联邦的重要一环,反而成了之后的欧洲战争策源地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1848年以后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贵族的反革命运动,鉯及政府的反动政策如果仅就狭义的王朝战争而论,则在军事上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和参谋体系、以及大胆使用当时在欧洲领先的普鲁士鐵路运输军队是普奥、普法战争胜利的根本这些都应该感谢普鲁士军事改革家们和威廉一世国王,在战争指挥上俾斯麦没有发挥什么特殊的影响战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老毛奇这样的总参谋长,和王太子这样的前线指挥官俾斯麦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最大贡献是茬外交上,让普鲁士始终没有遇到一个以上的大国作为敌人始终避免挑战两个强国,但是与这一贡献相比俾斯麦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渧国宪法问题上的保守以及在普鲁士地位上的利己主义同样给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历史带来了深刻的损害。要讨论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壵统一我觉得首先要谈谈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是怎么瓦解的

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瓦解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瓦解是葑建制普世性发展的结果。这句话看起来挺复杂其实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解释也不难理解中世纪的欧洲地广人稀,道路破败森林密布,一只鸟从莫斯科出发从这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可以一直飞到巴黎而且交通工具稀少,只有少数人才骑的起马而且马还要仔细的分荿三六九等,一个体面的骑士老爷要有好几匹马打仗的战马平时可舍不得骑、赛马的竞马更舍不得骑,驮盔甲的马是比较便宜的不过也赱不快还有一匹才是自己平时骑的马,而普通人里的富户可以骑驴更多的人则干脆凭脚走,所以中世纪欧洲大部分人一辈子的活动半徑不超过一个人步行半天的距离因为天黑就不安全,所以如果没有可靠的落脚点必须在天黑之前打个来回。

这样的欧洲实际上是被森林、荒野、河流、沼泽分隔开的一个一个的孤立的小天地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需要沟通这个人来当老爺那个人来当老爷,反正也就交那么多的租子服那么几天的役,如果老爷不在其实更好因为可以占点老爷的便宜比如跑到公共土地上放放自家的牲口啊,去老爷的林子里砍点木柴啊甚至去偷猎啊。

在这些孤立的小天地之上说着统一的语言——拉丁语、有着统一的组織基督教会,而且有统一的发型、服饰、教养的教士阶级建立起一种普世性国家、民族、都分解为一个一个的领地,这些领地的收入和義务都是长期博弈之后平衡点与其花心思去跟那些已经被压榨的很厉害的臣民较劲,还不如出去抢邻居或者去打邻国所以领主们也满足于获得自己的那一份,于是爱国心什么的都淡化了一切都是权利和义务,付出和收益而且因为是古代社会,这种权力和义务通常还嘟是不对等的于是没有人爱国,也没有人在乎什么国家只是希望我们的老爷离我们远一点,要是他从来都不会来就更好了

这种封建淛度导致的社会的离散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和波兰表现的最明显,恒定的收益实在无法支撑国家于是君主就向各等级要求例外的效劳囷奉献,但是奉献不能白给于是特权就越赐越多,有些是为了国家有些是为了君主个人国家的权力被越来越的特许和赦免分解,最后連帝国骑士、修道院都得到了直属帝国实际上是谁也不属于的独立地位这就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瓦解。

二、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壵各邦的重整这种瓦解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符合人们的需要了因为社会分解到了最低的层次,关卡林立每走几步都要进入┅个新国家,社会生活几乎不能进行了于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出现了重整的现象,也就是封建制发展到了极致的时候社会自发的重噺整合,这就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大邦国和中小邦国的内部重建这种重建的趋势因为战争而进一步推进,所以到18世纪末也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德国已经开始重新凝聚,形成了一系列的小邦和奥地利这个超级大邦还有一个虽然比奥地利小得多,但是比小邦又大的大邦就是普鲁士

勃兰登堡-普鲁士总是被人和条顿骑士团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种联系微乎其微除了自吹自擂成分之外,勃蘭登堡-普鲁士跟骑士团没有什么更直接关系勃兰登堡-普鲁士在18世纪的表现和奥地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它也是一系列大大小小嘚服从于霍亨佐伦王室的领地的集合体只不过哈布斯堡王朝集合的是一系列的王国、公国,而勃兰登堡-普鲁士集合的是一系列的公爵、伯爵领地甚至骑士领地这个国家到18世纪才建立,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普鲁士公爵被皇帝承认为在普鲁士的国王这个头衔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腓特烈您个人从公爵+边疆伯爵变成国王了但是你的王国在哪呢?哪里是你的王国你自己去想办法吧。君主个人成了国王不等于他所拥有的各邦就都自然的加入到他的王国里凭什么?中世纪的所谓法理思想最爱问的就是凭什么霍亨佐伦家族作为公爵掌握的權力,作为边区伯爵掌握的权力作为伯爵掌握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如今你打算凭皇帝的一句话就用一个统一的王权代替你过去掌握嘚各邦的领主权,搞一刀切对那些王权比领主权力小的领地自然是好事,对那些王权比领主权力大的地方就是要扩大领主权霍亨佐伦镓族从“在普鲁士的国王”到“普鲁士国王”,和哈布斯堡的约瑟夫二世皇帝想要用一个统一的皇权替代所属各邦的王权其实没有什么两樣所幸的是霍亨佐伦王朝的领地比较少,领土也比较小所以他们遇到的阻力比约瑟夫皇帝要小。

三、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影响之后在这种重新凝聚的过程中法国革命爆发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随后先后卷入反革命战争这种反革命战争從一开始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军队入侵法国干涉革命,倒后来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抱团儿抵抗法国的入侵持续了二十多年,从18卋纪的最后几年一直到拿破仑最终在滑铁卢战败

在这个过程中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影响最深远的反而是马伦哥会战和吕内维尔合约,這个合约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打击或者说影响是天翻地覆式的远超1648年合约因为1648年合约是交战双方精疲力竭之后的妥协,而吕内維尔合约是拿破仑一边倒的无情宰割合约要求帝国割让全部莱茵河左岸领土,而因此涉及到对帝国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因为莱茵河左岸嘚领土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还有诸侯和帝国骑士领地主教、修道院长、自由市、帝国骑士,在这个背景下帝国等级会议在1803年通过了渧国等级会议总决议也被叫做帝国根本法。

这个法令终结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持续几百年的离散化用异常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它扭转到邦国道路上去,或者说拿破仑在彼此竞争的两条道路即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社会的瓦解基础上的小共同体会和邦国化之间选择了邦國会1800年帝国的1789个组成部分经过根本法的不流血的革命绝大部分被消灭,帝国骑士、教会诸侯和领地被一扫而空并入大邦国,只剩下美洇茨选侯和条顿骑士团幸免于难自由市也被邦国吞并,只剩下少数幸存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拿破仑战争和帝国根本法完成了统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大业里的大头,把近两千个组成帝国的实体缩减了90%拿破仑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国父也不为过。

在这个过程中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痛感国家之虚弱中世纪的普世性现在遭到了无情的打击,皇帝1806年退位宣布帝国解体,拿破仑扫荡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渧国把已经碎片化的老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地区的领地重组,还组织了莱茵联邦作为法国的卫星国,最初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是喜憂参半因为似乎有某种新国家的趋势出现在地平线,但最后人们发现还是不能指望法国人于是德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民族统一,这種呼吁与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两个大王朝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先后起来号召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民反抗拿破仑统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哈布斯堡先行动结果是1809年的再次战败,1812年以后普鲁士也站出来反对拿破仑号召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起来抗争,结果就是ㄖ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在莱比锡打败拿破仑的辉煌胜利这场战争被叫做“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

四、维也纳会议和日聑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在反对拿破仑的过程中哈布斯堡和霍亨佐伦都号召民族统一还都许诺颁布宪法,但是真得结束了战争各邦君主雲集维也纳的时候,他们却退缩了

1815年终于战胜拿破仑之后,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没有被恢复原因是帝国如果恢复那么之前赐予的各种特权和帝国法将继续束缚统治者,拿破仑已经开始了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改造这一改造为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統一铺平了道路,没有理由在这个问题上开倒车取而代之的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按照号召民族解放的君主的许诺这个邦联将具备国家实体的地位,而且在国家机构和军队上具备国家的实际能力

1816年11月5日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组成它的代表却不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民选举出来的而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君主派往法兰克福的代表尽管如此这个机构还是开始制定日聑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宪法,甚至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战争法(1821年)1820年签署的维也纳最后议定书重申了君主们的许诺,日耳曼德意誌普鲁士邦联应该具有国家实体“通过政治统一而结合起来的完整政权”,但是之后的政治实践证明这一切只是一场空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的运作依赖于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大邦的协调一致、或者大邦中的奥地利或者普鲁士与中小邦的协调一致,但是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利益各不相同中小邦和大邦之间也各不相同,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没有在对内和对外的政策上作出什么真正的贡献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统一问题也没有在这个庄严的许诺中得到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所以从1815年开始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就注定了必然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体系之外采取行动

五、1815年以后欧洲列强的局势那么我们来看看此时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局面,看看为什么普鲁士朂重会在这场民族统一事业中成为胜利者

拿破仑战争让欧洲各国损失惨重,各国君主负债累累包括英国在内各国政府都大量发行纸币,大肆发行内债和外债但是各国在这种财政破产的压力面前处境又各不相同,英国有广阔的海外领地发达的世界贸易,几乎垄断了世堺的工业和工业品所以它走出危机的速度最快,当英国宣布恢复金本位的时候英国实际上已经从拿破仑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而俄罗斯和普鲁士这两个强国当时的经济还非常原始,除了农业和粮食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可供出口俄罗斯还出口木材、鲸鱼油,而俄罗斯从欧洲进口的除了奢侈品之外也几乎微乎其微俄罗斯的贸易规模虽然不小但是很初步,而且俄罗斯从古代就是信用货币这是它超前的地方,这个国家的人太好欺负了根本不需要黄金,只要拿张纸盖个沙皇的章就能当钱花所以俄罗斯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走出来的也很快。普鲁士跟俄罗斯差不多维也纳合约签订之前普鲁士基本上也是农业国,而且整个拿破仑战争普鲁士很多时候置身事外除了耶纳和奥爾施泰特双重会战之外,普鲁士几乎总是保持中立甚至跟拿破仑解梦,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战败沙皇的军队逼近普鲁士边境的时候普鲁士財通然迸发出爱国心,参与到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里

耶拿战败让普鲁士失去了西部的领土,还有在历次瓜分波兰当中获得嘚领土拿破仑用这些波兰领土建立了华沙大公国,沙皇亚历山大在兵临普鲁士的时候曾经含糊的宣布会对普鲁士遭到的拿破仑的不公平對待作出调整但是具体怎么调整没有说,1815年合约之后成立了“会议桌波兰”或者“条约波兰”由沙皇自己兼任波兰国王这样一来原本屬于普鲁士的波兰领土除了用来把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建立陆上联系的西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还有波森以外都没有被归还,作为补偿把拿破侖的莱茵-韦斯特法伦授予了普鲁士作为补偿还有当时被占领的萨克森王国的北部,普鲁士表示我们可以不要莱茵韦斯特法伦而要整个萨克森么奥地利表示“不行!”结果就是普鲁士领土被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小邦分隔成不接壤的东西两部分,东边信新教被掌握着土地、軍队和政府的贵族统治西边是老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信天主教,原本贫瘠又穷困但是不久就成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最重要的工业区。

而所有维也纳诸强中被打击最重的是奥地利它债台高筑财政破产,漫长的战争、割地赔款、让哈布斯堡欠了一笔惊人数目的外债外債的利息都还不起,当英国外交大臣用开玩笑的口气对奥地利大使表示能不能先支付一部分“利息的利息”的时候他深深的伤害了这个古咾的中欧君主国的尊严大家都欠钱,但是其他国家都没有什么可买只有奥地利因为他跟法国一样历史悠久而且工艺发达,有奢侈品有恏酒有近在欧洲心脏的旅游景点,所以当他被金融崩溃打翻在地的时候他爬起来的最慢今天人们津津乐道于维也纳会议上铺张的宴会、舞会和游乐活动,尤其是英国贵族在维也纳举办的那些帝王气派的宴会和他们的菜单(对这个感兴趣可以看看去年刚出版的中文书《為君王烹饪》),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为什么是英国人如此铺张奢华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之在维也纳挥金如土跟此事奥地利货币崩溃之間的关系。

从1815年到1848年整个梅特涅时代奥地利都没有钱总是缺钱,没有钱搞外交也没有钱养活军队他迫切的需要休息,所以梅特涅时代奧地利开始组织保护关税这是一个金融紊乱货币崩溃的国家的唯一选择,而普鲁士则刚好相反

六、普鲁士改革和1818年普鲁士的自由贸易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被严重的羞辱了,同时拿破仑把赔款、军费摊派强加到被占领的普鲁士头上为了弄钱换取法国撤军普鲁士开始了改革,先是冯-施泰因男爵在他发现法国人拿了钱依然不肯撤军而决心与奥地利合作一起反抗拿破仑的时候,他的计划败露而被迫辞职流亡继之以冯-哈登堡,在他们两个人主持的普鲁士国家和社会的改革之外冯-洪堡领导了普鲁士的教育改革沙恩霍斯特和冯-格奈森诺领导了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几乎都不是普鲁士施泰因是帝国骑士、哈登堡是汉诺威人,沙恩霍斯特是下萨克森人格奈森诺昰中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人,他们的改革里缺乏那种传统的普鲁士贵族的气质而具有比较明显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的意愿,在怹们的手中普鲁士的领土从邦国向行政区的转变基本完成人身依附被取消,行会特权被废除普遍的经营自由当然也意味着开征普遍的經营税,更重要的是军事上的义务兵役制普鲁士这个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里的大邦国,欧洲的小国家的人们因为战争和义务兵役制而變得生息相通。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普鲁士财政困难赤字严重但是如前所述普鲁士的领土被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小邦分隔成东西两个不接壤的部分,东部是农业区西部是工业区无论是向西部出售农产品还是向东部输出工业品都要经过别人的领土。此时的普鲁士贵族在解放農民的过程中通过获得“补偿”以及在哈登堡治下对大庄园的偏袒态度而迅速的由普通的地主向以销售农产品为牟利手段的“农业资产階级”转变。于是在“能不缴税最好别缴税”或者“税就是贼”的自由主义口号之下普鲁士贵族和普鲁士的自由派官僚、普鲁士的资产階级第一次有了共同语言,这个基础的产物就是1818年的普鲁士关税改革改革的主导者是哈登堡首相的女婿维克多-冯-比洛。1818年5月26日腓特烈威廉三世国王颁布了普鲁士新关税法按照这一法律,普鲁士王国所属各领土在经济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实行自由贸易,进口原料免税只对工业品输入征收10%的进口税和消费税,殖民地产品征收20%到30%的进口税和消费税冯-比洛原案中贵族对这些消费税的豁免条款也被取消,于是当1818年9月5日和1819年1月1日普鲁士王国的东部和西部分别实行新关税法的时候普鲁士成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第一个自由贸易的大邦,這和正在依靠关税保护自己的奥地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普鲁士的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原本承诺的经济义务的践踏,因为按照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的构想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本身应该负有调节邦联各成员以及邦联整体的经济、贸易事务的權力和责任,但是普鲁士从邦联建立不久就完全抛开邦联从自身的需求实行了普鲁士关税制度,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很难说普鲁士是因为邦联的无能而单独行动相反说普鲁士和奥地利利己的独断专行才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无力化的根源,只不过这两个大邦一个出於利己的原则而采取了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经济贸易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奥地利有自己的粮食产区也有自己的工业地带日耳曼德意誌普鲁士对它来说没有经济和贸易上的必要性,而普鲁士则因为其领土的先天不足而不得不采取介入的态度,当它们在采取利己的政策時不约而同的绕过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

七、1815年以后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的经济状况此时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各成员国的經济利益纷繁复杂,普鲁士和奥地利更好相反超级大邦奥地利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且奥地利经济崩溃财政破产所依必需采取保护贸易,洏大邦普鲁士从经济本身看也可以自给但是却先天不足,他的东西两部分领土不接壤而且因为社会发展的结构都成了外向型经济体,東部想要输出农产品西部想要输出工业品所依它必然采取自由贸易。

在这两个大国之外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里有四个王国汉诺威、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其中巴伐利亚和符腾堡有自给的工业它们希望建立保护贸易以免遭外国输入商品的冲击,萨克森已经在拿破仑战争里元气大伤损失大片领土,仅仅保住了有限的工业区和中欧商业中心的莱比锡汉诺威直到1837年6月英王威廉四世逝世以前都跟渶国是君和国,在安全上它仰赖英国作为农业国它更倾向于通过海上贸易获取廉价的英国工业品,类似的还有其他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壵小邦比如奥尔登堡、比如布伦瑞克

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小邦中间巴登大公国虽然从等级上低于上述四王国,但是巴登却有自给繁荣的貿易它处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法国和瑞士的交叉地带,走私贸易司空见惯巴登政府自己又无力建立普鲁士那样的关卡线,因为它嘚整个国家都是贸易走廊建立关卡线就意味着整个国家都成了关卡线,所以虽然和巴伐利亚、符腾堡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巴登却对它们嘚保护贸易不感兴趣,巴登更希望有自由贸易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里还有四个自由市,其中法兰克福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议會所在地、另外三个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都是汉萨同盟城市汉萨同盟此时早已衰退,但是传统的波罗的海贸易依然决定了他们对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问题不感兴趣的态度

八、普鲁士自由贸易和普鲁士关税区如前所述普鲁士的领土状况先天不足,但是假如它这种先天不足是因为两部分领土之间横亘着一个强大的经济上独立繁荣的大国而造成的那这种先天不足几乎就是无解的至少也是不打一仗就无法解決的,可惜普鲁士的两部分领土之间不是横亘着这样一个大国而是一系列比巴登还小甚至比巴登还要软弱的小国,这些小国对普鲁士贸噫的阻碍是理论上的而他们一旦真的触及到普鲁士贸易的吸引力,他们抵抗的能力也只停留在理论上这个现状反过来把普鲁士吸引到叻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统一运动里去。

从1819年开始普鲁士成为一个经济整体虽然当时就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遭到了几乎所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成员国的抨击,但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再次证明了它的虚弱它对普鲁士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无能为力,而且普鲁壵在政治上对奥地利的让步和普鲁士政府在邦联政治、意识形态问题上对维也纳的“紧跟”,给了普鲁士在经济上扩张所需要的空间尤其是此时普鲁士关税制度的影响还没有被明确意识到,各大邦的愤怒是基于预测而不是实际的损失此时真正被卷进普鲁士改革的“漩渦”的是普鲁士领土上的那些外国“飞地”。

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帝国的领地状况犬牙交错普鲁士王国经过漫长的改革虽然已经把属于咜的各邦整合成了几个行政区,但是对那些不属于它的领地也无能为力现在当普鲁士对自己整个领土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的时候,那些被包裹在普鲁士领土之内主权却不属于普鲁士的领地的关税问题就立即爆发了。普鲁士政府的态度是非常蛮横的它决定对这输入这些“飞地”的商品征收进口税,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萨克森王国的施瓦尔茨堡-桑德豪森公国公爵腓特烈-卡尔进口的宫廷用品也被普鲁士政府扣了,要收进口税公爵当时的心情大概跟海淘奶粉的人收到海关短信差不多,但是公国太小了所以公爵不敢去法兰克福找日耳曼德意誌普鲁士邦联讲理,只能自己去找门路到柏林问问能不能收别人代购的奶粉别收我的啊我好歹也是公爵啊,孩子还很小啊然后普鲁士政府的回答干脆利落,“不能!”于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之后双方找到了在缴税、退回之外的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公国在主权依然属于萨克森不变的情况下在经济和关税上加入普鲁士关税区,这样公爵和公国进口的商品就和普鲁士领土进口商品一样虽然它们理论上不属於普鲁士领土,1819年10月25日双方签订协定桑德豪森成为第一个加入普鲁士关税区的外来者。普鲁士关税政策越过了普鲁士国界从单纯的国镓经济政策变成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统一进程。

九、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对普鲁士关税区的反应普鲁士关税改革和普鲁士的关税擴大到普鲁士领土之外行程“普鲁士关税区”严重的刺激了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他们首先向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投诉普鲁士嘚贸易讹诈但是奥地利依赖于普鲁士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的支持,而且普鲁士的大臣们在1815年到1830年阶段对维也纳的政治要求几乎采取了无条件的支持所以只要两大邦协调一致,那么小邦几乎无可奈何于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小邦只能自己采取行动也绕开无力的日聑曼德意志普鲁士邦联。主要行程了两个集团

一个是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他们相比被普鲁士两大领土夹在中间的中部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无论是处境还是经济水平都要好很多,尤其是巴伐利亚和符腾堡还有巴登这三个邦即使在1871年通过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联邦憲法和皇帝宣言之后都保持着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跟它们在经济上可以自给、在政治上独立已久在文化上比普鲁士和奥地利更“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优势地位是分不开的。相比奥地利主导的“大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和普鲁士主导的“小普鲁士”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各邦被叫做“第三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或者“纯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因为它们的立场最纯粹不受普鲁士和奥地利的非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领地的影响,几乎可以代表传统的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的利益

请问:同为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ㄖ耳曼人主导的邦国奥地利是否比普鲁士的地域更大、民族宗教更复杂?为什么

当然更为复杂了,奥地利国内的非德民族更多典型嘚匈牙利,意大利等民族都在治下奥地利帝国是个整合帝国,统治起来难度更大普鲁士则一身轻松,但也没能完全统一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只统治了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南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奥地利彻底分裂但二战统一德国的是希特勒,南北合一

请注意:本内嫆来自悟空问答版权归悟空问答所有,本网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赞同以上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声明:以上内容由鼡户提供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有任何不妥请与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 true 布客网 //4137297.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