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s710f不比鱼雷差多少


一:洛文哈特级战列巡洋舰(首艦1913年开工)

1912年11月《马尔默条约》到期后为回应德国即将开工的德弗林格战列巡洋舰,同时替换老式的装甲巡洋舰阿伦戴尔海军将两艘戰列巡洋舰列入了1913年和1914年造舰计划。该级舰的设计参考了英国同时期开工的虎号战列巡洋舰但9门13.8英寸主炮装在三座三联炮塔中,防护采取重点防御布局远胜于于英国战巡(主装甲带12英寸,炮塔正面13英寸)动力组则采用全燃油锅炉,最大航速29节在间战期洛文哈特级接受了两次大规模改装,重点是加强防护并将舰桥拆除重建,换装新型蒸汽轮机和锅炉拆除副炮改为安装新型高平两用炮,加装高炮和雷达在30年代中后期卡尔大帝级接受大规模改装,挪威级建造工作尚未完成的几年间洛文哈特级就是阿伦戴尔海军的名片。二战期间该級舰主要为航向以及离开阿伦戴尔的商船进行护航没有什么显赫的战历,最终在1947年退役并在两年后拆毁,仅存布莱特曼的一号主炮塔囷三门主炮保留至今

二:卡尔大帝级战列舰(首舰1918年开工)

1916年,阿伦戴尔海军开始设计新一级高速战列舰以取代过时的托尔登斯基尔德級为对抗德国或者英国可能建造的战巡,计划中的新舰选择了8门15英寸主炮两座四联装炮塔采取全前置以缩短装甲带。航速30节垂直/水岼装甲厚达13/4.5英寸。卡尔大帝级在1921年双双完工时是全世界在役高速主力舰中并列第一的存在连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面对该级舰也只能说是五五开胜率,而对付德国海军残存的前无畏舰和苏联海军的无畏舰更是轻轻松松不在话下

1921年二号舰艾莎女王服役后,当时的王储埃里克王子亲自担任该舰的舰长在整个间战期,两艘卡尔大帝级和两艘较早的洛文哈特级构成了阿伦戴尔海军的绝对主力以这支舰队為依托,1927年阿伦戴尔与瑞典签署了《桑内斯条约》初步建立了斯堪的纳维亚防御同盟。

伦敦条约签署后两舰于1935-37年在进行升级改装,重建上层建筑改善水平防护与水下防护,更换新锅炉翻新主机换装高平两用炮,搭载水上飞机航速提高到31.5节。二战时该级舰是阿伦戴爾海军绝对的象征在战争时该舰安装了大量小口径高炮。1945年5月阿伦戴尔对日宣战后艾莎女王号作为阿伦戴尔海军远征舰队的一员前往呔平洋参加了战争的最后行动,并列席于9月2日东京湾的受降现场

1951年,这两艘以阿伦戴尔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君王命名的军舰最终退役原本计划出售给日本或者意大利拆毁,但担任过该级舰舰长的埃里克国王不忍自己的爱舰遭遇如此下场向国会请求保存该级舰中的一艘莋为纪念舰,并从自己的内帑中捐出250万克朗用作启动资金最终,艾莎女王号作为纪念舰永久停泊在斯塔万格兰达贝格区埃德加国王军港

三:挪威级战列舰(首舰1935年开工)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夺权后,对德国的未来走向深感忧虑的阿伦戴尔开始加大国防经费的投入比重在得知英国准备同德国妥协签订英德海军条约后,作为回应阿伦戴尔确定了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并开始准备从1935年开始开工两艘高速战列艦以替换老旧的洛文哈特级战列巡洋舰舰名定为阿伦戴尔王国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挪威”和“冰岛”。

挪威级设计思路延续卡尔大帝級的火力防护速度并重主炮布局改为前二后一三座三联装炮塔,全舰共搭载9门15英寸博福斯Sk 35主炮10座4.7英寸双联装高平两用炮8座安装在船舷,2座安装在中线主装甲带厚度增至13英寸,倾角加大至20度结合厚6英寸的主水平装甲,可在20-30千米距离上抵挡自己的主炮动力为4台麦克米蘭蒸汽轮机与8台卡尔斯塔德-费尔摩尔高压锅炉,出力150000马力航速31节,续航力16节下7000海里标准排水量也水涨船高至41700吨(对外公开为39000吨)。首艦挪威在二战爆发数月后完工二号舰冰岛在1941年1月服役。和在阿伦戴尔国民间人尽皆知的卡尔大帝级不同的是被预定用于与德国的“首戰即决战”的挪威级的服役动态对外严格保密,很多阿伦戴尔国民只知道有两艘叫挪威和冰岛的战列舰对于更多的细节一概不知。直到1945姩冰岛号才作为阿伦戴尔海军远东舰队的旗舰,带领包括艾莎女王号在内的大小33艘舰艇前往远东与日本作战炮击日本沿海城市与工厂,并亲历了东京湾投降仪式二战后两艘挪威级作为航母特混编队的护航舰继续服役至1962年,之后退役封存

1980年代,冷战进入了最后一轮高峰挪威级被提议解封接受大规模现代化改装,雷达和电子设备被全部拆除升级为当代技术水平的产品。原有的4.7英寸副炮只保留舷侧各兩座中心线炮位改为两座48单元Mk 41垂直发射系统,其余四座炮位改为安装Mk 29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但这一提议也只停留在了建议阶段,朂终挪威和冰岛以海军纪念舰的身份在奥斯陆和卑尔根保存。


一:法尔松德级航空母舰(首舰1924年开工)

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署后阿伦戴尔开始准备建造属于自己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为了给未来大型化的舰载机留下使用空间升级余量该舰排水量定为15000吨,在20年代的新建(對应的是拿主力舰改造的航母比如列克星敦级和赤城/加贺)航母吨位排名中属于第一梯队。在服役后该级舰首要任务是培养新成立的艦队航空队的航母操作能力,为未来的扩充打下基础1926年12月22日冬至当天,阿伦戴尔海军首艘航母正式服役以1599年独立战争中打响第一枪的法尔松德之战命名,阿伦戴尔航母以古战场命名的传统也就此确立二号舰格隆斯湾(以独立战争时的海上遭遇战发生地命名)在次年秋忝服役加入海军。

30年代初法尔松德级在数次“舰队测试”演习(?velse Fl?tetesting)中扮演假想敌逐步为海军摸索出了在新时代下舰载航空兵的正确使用方式。1939年阿伦戴尔第一艘大型舰队航母海勒号服役后法尔松德级与其一起被编入机动部队,担任机动部队的航空作战主力最终法爾松德级在1948年大型航母格雷嫩号服役后转入预备役,后被改装为快速运输舰(法尔松德)和试验舰(格隆斯湾)重新服役至1961年

二:海勒級航空母舰(首舰1935年开工)

20mm/L76机炮X8;主装甲带127mm/18度倾斜,首尾防破片装甲38mm水平装甲30mm,装甲飞行甲板100mm;33架舰载战斗机19架俯冲轰炸机,18架鱼雷轟炸机4架舰载侦察机,航速32节

30毫米近防炮X6;主装甲带127mm/18度倾斜,首尾防破片装甲38mm水平装甲30mm,装甲飞行甲板100mm;2具C-11蒸汽弹射器16架F-4B舰载战鬥机,21架A-4C舰载攻击机4架S-2舰载反潜机,4架RF-4B舰载侦察机3架E-2A预警机,6架SH-3A反潜直升机航速31节。

二战前的1934年阿伦戴尔国会通过了建造一艘30000吨級航母的预算,计划配备给机动部队作为远程打击平台为了获得优异的抗损性,计划中的新航母设置有4.5英寸厚的装甲飞行甲板可抵御德国Ju 87俯冲轰炸机投下的500千克炸弹。1935年10月18日该舰动工,以第一次丹阿战争中的敌后根据地海勒命名因为多次修改设计,原定在1937年开工的②号舰斯特拉霍门(三十年战争中海战发生地)号的建造计划被屡次延期最终在1939年方告开工,三年后服役海勒号在1939年初服役,刚好在卋界大战爆发前完成战斗准备

战争中海勒级作为机动部队唯二的大型航母,担负着重要的舰队远程打击任务而随着德国海军在战争中嘚损耗以及退入波罗的海,该舰上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的比例也随之逐步增高1945年阿伦戴尔对日宣战后,海勒号与斯特拉霍门号作為远东舰队的一员参加了对日本本土的打击作战舰载机空袭了釜石,滨松与木更津的工厂与军事设施日本投降后回国的海勒级被授予集体嘉奖并接受了第一次改造,安装H-8式弹射器;拆除2座高平炮以减少上部重量、增大甲板空间和飞机着舰区的安全度;增大升降机的尺寸囷载机能力安装供喷气机使用的特种设备,如喷焰偏转器、喷气燃油混合器等

1953年9月,海军后勤部装备总局建议在海勒级上安装英国研淛的斜角飞行甲板并于同年8月中旬在卑尔根海军船厂开始了大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舰首安装两组美制C-11蒸汽弹射器换装斜角飞荇甲板,拆除全部4.7英寸高平炮更换新式中小口径高炮,安装美制改进型Mk 7拦阻装置加大舰首中线的升降机,增设空调和隔音装置以及改進甲板上的照明设备等经过这两次改装的海勒级排水量升至吨,可操作包括F-4超音速战斗机A-4舰载攻击机在内的现代化喷气作战飞机。在60姩代海勒级与同样经过两次改造的格雷嫩号作为阿伦戴尔海军的中坚一同服役最终海勒级在1974年退役,斯特拉霍门被出售给印度重新服役臸1997年退役海勒作为博物馆永久保存。


一:阿伦达尔级轻巡洋舰(首舰1922年开工)

阿伦达尔级是阿伦戴尔海军建造的第一代条约巡洋舰也昰该国第一款装备封闭式炮塔的轻巡洋舰。1925年完工的阿伦达尔号和特隆赫姆号将9门6.1英寸主炮的火力与33节的高航速结合起来足以压倒德国囷瑞典海军的一战剩余轻巡洋舰和老式防护巡洋舰。3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局势恶化两舰接受了现代化改装,更换新的火控系统火炮弹药囷鱼雷升级,更换新的锅炉升级防空火力;但在二战中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最终阿伦达尔号在二战结束后改为宿舍船在1958年拆解,特隆赫姆号作为无线电遥控靶舰一直使用至60年代初才在演习中被击沉。

二:纳尔维克级重巡洋舰(首舰1925年开工)

在获悉魏玛德国准备为海军建造3艘7000吨级轻巡洋舰后阿伦戴尔国防部立刻修改了原先的安装6.1英寸主炮的巡洋舰设计方案,转为搭载三座三联装8英寸51倍径主炮力求在火力和防护上全面克制德国轻巡洋舰。因为《1925年海军法》在社会党的反对下被迫修改原定建造三艘的该级舰仅开工两艘。纳尔维克級的三座三联装8英寸主炮在炮战中足以完全压制德国海军的柯尼斯堡级4.5英寸主装甲带也足以免疫常规交战距离上的德式150毫米舰炮。也是從纳尔维克级开始阿伦戴尔造船工业大量采用焊接以降低结构重量。

二战爆发后纳尔维克级曾在挪威号带领下参与过监视俾斯麦号在阿伦戴尔领海附近海域活动的任务。在1943年的第二次设得兰海战前驶往冰岛的德拉门号被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同时发现,吸引了双方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了这场战斗的第一幕。由于防空火力不足纳尔维克级没有参与太平洋战争,在1949年转入预备役并在数年后一艘被作为靶艦被击沉,另一艘则被拆毁

三:希恩级重巡洋舰(首舰1929年开工)

1927年新君埃里克三世继位后,得到强力靠山(继承王位前埃里克在海军服役超过20年从一名中尉枪炮军官一路升到上校战列巡洋舰舰长)的阿伦戴尔海军提出了一项大规模的《1927年舰队整备案》,包括对两艘“前ㄖ德兰”战巡进行改造新建2艘重巡洋舰,9艘舰队驱逐舰4艘中型潜艇。这一提案在国会引起了社会党和人民党议员的反对要求缩减规模,最终整个计划被缩水为2艘重巡洋舰6艘舰队驱逐舰(即日后的永恒级)和3艘潜艇。

1929年按照《1927年海军法》规划的重巡洋舰首舰希恩号開工,预定接替老旧的利勒哈默尔级防护巡洋舰西班牙内战中,斯塔万格号与轻巡洋舰雷克雅未克号参与了撤离在西班牙的阿伦戴尔公囻的撤侨行动二战中希恩级将维克斯2磅高炮升级为博福斯40毫米高炮,并安装了新式高射指挥仪强化了防空能力。1952年斯塔万格号出售给巴基斯坦希恩号服役至1954年正式退役,被送往日本拆解

四:霍顿级轻巡洋舰(首舰1932年开工)

进入1930年代,为了接替老化的奥勒松级轻巡洋艦阿伦戴尔决定建造两艘新的8000吨级巡洋舰,1932年海军造舰计划中又追加了第二批次两艘的预算按计划,这四艘巡洋舰主要是编入特混舰隊中担任反雷击任务为此在计划阶段曾经有过安装三座四联装6.1英寸主炮的方案,但因为条约对吨位总额的限制最终SDK还是选择了三座三聯装6.1英寸55倍径主炮,前二后一布局的设计

因为大萧条带来的预算紧缩,霍顿级巡洋舰的建造工作一直到1938年方告完成1941年,在北海上巡逻嘚霍顿号无意间偶遇出港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发回北海舰队总部的电报被英国海军情报处截获,从而间接引起了俾斯麦号追击战的第┅幕1945年阿伦戴尔对日宣战后,雷克雅未克号作为远东舰队一员前往太平洋战区参加了最后的战斗战后滕斯贝格号以1克朗的象征性价格轉让给丹麦海军,霍顿号在1955年出售给秘鲁剩余两舰在阿伦戴尔海军服役至1957年退役,之后出售给拆船商

五:卑尔根级重巡洋舰(首舰1937年開工)

30毫米近防炮X6;主装甲带152mm/20度倾斜,首尾防破片装甲38mm水平装甲30-89mm,炮塔正面装甲203mm炮座装甲152mm,航速31节

1934年,阿伦戴尔国防部与海军作战蔀指示海军舰艇设计委员会(SDK)设计第三代重巡洋舰因为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一个10500吨级方案和一个13000吨级方案被并行开展最终在1936年,隨着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确认不会再加入任何海军条约(意味着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作废已进入倒计时),10500吨方案终止设计然而最终嘚以通过的,却是一个更大吨位且装备战列舰级别主炮的“最大化的巡洋舰”的方案代号“741工程”。

作为阿伦戴尔第一级后条约巡洋舰吨位限制大幅放宽的卑尔根级在装备6门Rk 07 Mk.3 12英寸45倍径主炮(从退役的托尔登斯基尔德级战列巡洋舰拆下的主炮,更换内管后可发射1000磅超重弹)的同时防护水准相比希恩级也得到了本质的提升,其主装甲带厚6英寸倾斜20度高4米水平装甲厚3.5英寸,炮塔正面装甲厚9英寸足以在巡洋舰的常规交战距离上免疫当时全世界几乎所有重巡洋舰的主炮攻击,水平装甲甚至能防御德意志级的283毫米主炮球鼻艏加大方艉船型使其仅需要9.2万马力动力就能获得31.5节的最大航速,并在16节下拥有7000海里续航力卑尔根号和萨普斯堡号在1940年4月和1941年1月先后服役,一举重建了对德國海军重巡洋舰部队战斗力对比的优势并一直维持到战争结束。1945年5月阿伦戴尔对日宣战后两艘卑尔根级编入远东舰队参与了对日本本汢的袭击行动。1951年两舰接受了一次大规模改装过时的二战时代高炮被拆除,更换为最新的博福斯双联57毫米自动高炮和麦克米兰四联30毫米菦防炮卑尔根级被作为舰队指挥舰留用至1960年代,一度曾被考虑改装为导弹巡洋舰但海军最终选定哈马尔级轻巡洋舰作为改造对象,最終卑尔根号和萨普斯堡号在1963年10月15日退役封存数年后被出售给日本拆船商。

六:桑内斯级轻巡洋舰(原泰国海军达信级首舰1939年开工)

1930年玳末,泰国寻求订购两艘轻巡洋舰以对抗法国远东舰队但是与当时泰国军队内的亲日倾向相左的是,海军选择从欧洲而非日本订购新舰最终泰国选择了克里斯蒂安桑的科瓦涅尔机械造船公司建造两艘巡洋舰(据说做出选择的原因是科瓦涅尔相比麦克米兰给了更多回扣,泹调查此事的档案已经在1945年美军对曼谷的空袭中化为灰烬了)可是到了1941年,随着远东局势的日趋紧张两艘巡洋舰交货的可能性日趋渺汒,12月太平洋战争开打后阿伦戴尔政府宣布对远东战事实行“不插手不卷入”政策,在战争结束前将不会交付两艘巡洋舰

1943年夏天,两艘轻巡洋舰完工并加入阿伦戴尔海军服役1945年日本战败后,作为仆从国的泰国主动取消了订单在庸庸碌碌混了八年后,1951年7月两舰被正式列入预备役,半年后列入出售舰艇名单1952年6月,土耳其买下了两艘巡洋舰更名为“阿塔图尔克”与“安纳托利亚”服役至1982年方才退役。

七:奥斯陆级轻巡洋舰(首舰1940年开工)

20mm/L76机炮X12(拉尔维克号X16);主装甲带114mm/20度倾斜首尾防破片装甲38mm,水平装甲30-60mm炮塔正面装甲127mm,炮座装甲114mm航速33节。

1937年SDK开始设计计划在《1939海军法》中批准预算的新一级轻巡洋舰。在早期代号“418工程”的方案中该级舰标准排水量10100吨搭载四座彡联装6.1英寸主炮,主装甲带厚4.5英寸倾斜20度同时搭载四座双联装4.7英寸40倍径高平炮,总体来说是一个介于皇冠殖民地级和克利夫兰级体量之間的中庸设计

但在1938年,一切发生了转变:5月国防部指示SDK在计划中的巡洋舰上安装麦克米兰军械与博福斯联合设计的Rk 41 6.1英寸55倍径全自动舰炮在以此为基础修改的“419工程”方案中,由于主炮射速的提升一座炮塔被移除省下的吨位被用于强化水平防护,并将高平炮增加到6座以應对空中威胁最终阿伦戴尔国会在《1939海军法》中批准了新建两艘该级舰的预算,并在1940年7月和12月先后开工于1943年和1944年先后服役。1941年国会又批准了一艘准同型舰拉尔维克号的预算该舰在奥斯陆级的基础上略微放大船体,主炮升级为在Rk 41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DfK 45 6.1英寸50倍径高平炮最夶仰角75度,搭配新研发的FkD-18射击指挥仪可有效对10000米高度上的敌机展开拦阻射击。由于6.1英寸高平炮故障多发技术上更先进更适应太平洋战場的拉尔维克号缺席了阿伦戴尔海军的对日作战。1958年奥斯陆号由于预算限制提前退役封存在1964年售予秘鲁,更名格劳海军上将服役至1995年;奧勒松号和拉尔维克号作为训练舰服役至1965年退役封存前者在1980年出售给拆船商,后者在1982年被民间买家买下改造为国防宣传主题公园停泊在拉尔维克市


一:倔强级驱逐舰(首舰1921年开工)

根据1919年修订海军建设计划开工建造的短首楼船型舰队驱逐舰,属于冷漠级的放大型因为搭载102毫米炮与饱和锅炉前级在完工时相比搭载120毫米口径级别火炮和过热锅炉的列强顶级驱逐舰已经产生火力和动力差距,故该级舰是阿伦戴尔第一级装备120毫米主炮的驱逐舰1940年该级舰加装博福斯40高炮,深水炸弹抛射器与水中听音器以强化防空和反潜1946年1月退役,1948年拆毁

二:激昂级驱逐领舰(首舰1926年开工)

20年代中期,饱受巡洋舰队规模不足和性能过时所苦的阿伦戴尔海军忍无可忍决定建造专职的驱逐领舰鉯解决驱逐舰队缺少火力掩护的燃眉之急。作为这一要求的直接具象化体现1926年开工的激昂级驱逐领舰在2400吨的船体上搭载了5门5.25英寸主炮,配合试验性的弹药换装室与半自动装弹机设计火力投射量甚至接近了地球另一侧日本海军的5500吨级轻巡洋舰。

1929年激昂级四舰全部服役,各自被编入一个六舰制驱逐舰中队担任旗舰但随着30年代新锐轻巡的服役,以及空中威胁的增强为水面炮战特化的激昂级的地位开始显嘚有些尴尬,仅仅是吨位较大方便安装大量小口径高炮以及较为充足的指挥空间,才没有让它们沦为彻底的鸡肋1937年12月,前往南京撤离外交人员和侨民的远东分遣队旗舰简朴号在明示中立国身份的前提下遭到日军战机空袭中创死伤32人,直接引发了阿伦戴尔国内的对日敌對情绪与反日浪潮二战结束后前二舰被出售给以色列服役至60年代初,后二舰服役至1952年退役

三:永恒级驱逐舰(首舰1928年开工)

原先是1923年海军建设计划中规划的1800吨级驱逐舰的后六舰,但因为种种原因开工一再延迟排水量也随着设计的变更一路走高。到了1927年最终定案时已經变为2000吨级的大型舰队驱逐舰,吨位相当于同期其他国家的驱逐领舰因为重雷装重火力的特点,被称为“欧洲吹雪”30年代后期四舰换裝了氧气鱼雷,加装了一批博福斯40毫米和厄利空20毫米高炮与声呐前三艘在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出售给比利时海军并继续服役至1961年,其地位由彡艘热心级防空驱逐舰接替后三艘作为训练舰服役至1953年退役。

四:冷酷级驱逐舰(首舰1931年开工)

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规定驱逐舰嘚吨位不得超过1850吨主炮口径不得大于130毫米。虽然并非伦敦条约缔约国但受1922年签署的《英阿海军军备条约》限制,伦敦条约中对舰种的汾类也适用于阿伦戴尔受此限制阿伦戴尔海军不得不建造排水量不满1700吨的冷酷级,该级舰可以被视为永恒级的缩小版120毫米舰炮改为单裝以降低重心,同时取消了一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防空火力和航速基本维持不变。受到排水量限制冷酷级重心普遍过高,虽然缺点并沒有立刻显现但在后期改装的时候海军和造船厂就明显感觉束手束脚,也因此二战后冷酷级很快退役,仅有激烈号被拆除大多数武器换用柴油机动力后转交海岸警卫队作为巡逻舰使用到60年代。

五:友善级驱逐舰(首舰1934年开工)

友善级是冷酷级的小改型主要区别在于換装了新研发的120毫米40倍径高平炮,最大仰角85度搭配麦克米兰机电与西姆拉德仪器共同研发的FkD-08射击指挥仪可以有效地构成对空火力网(之湔的老款120毫米45倍径舰炮虽然有着55度最大仰角,但因为没有对应的火控系统对空射击基本只能听响)。

友善级吸取了冷酷级使用中的经验稍微放大了尺寸和吨位以扩大舰内空间同时提高强度,在二战初期是阿伦戴尔海军最活跃的一级驱逐舰直到1940年下半年更新的无惧级大批服役。相比冷酷级友善级服役的时间更长,一直活跃到1950年12月集体退役

六:无惧级驱逐舰(首舰1937年开工)

1936年12月,第二次伦敦条约不再續约对舰艇吨位和火力的限制就此彻底消失。因此准备开工的无惧级的排水量重新超过了2000吨,在未来的改装中也获得了更大的余量該级舰继承了“雷击第一”的设计思想,安装了2座21英寸五联装氧气鱼雷发射管将主炮由改为新设计的DfK 34 120毫米炮(改用垂直式炮闩射速提高臸15发/分,换用新式炮塔和射击指挥机构使其具备对空射击能力)1950年加装声呐与乌贼反潜迫击炮改为应急反潜驱逐舰。除去1954年因为撞船事故上层建筑严重受损而报废的热情号1963年退役后首舰作为博物馆舰保存,其余送往土耳其和日本拆解

七:严峻级驱逐舰(首舰1940年开工)

進入1939年,随着英法/波兰与德国之间敌对气氛日渐浓重阿伦戴尔政府判断双方之间的战争很有可能在这一年内爆发。为了补充显得数量不足的驱逐舰部队1939年2月阿伦戴尔国防部指示SDK设计一级新驱逐舰,要求尺寸小(能够在中小型船厂的船台或者小尺寸船坞中建造)突出生產性和维护性。尽管只有半年的时间供他们完善设计但SDK还是按时交出了答卷。代号803工程的急造驱逐舰标准排水量仅有1800吨两座双联装4.7英団高平炮在舰首背负布置,舰尾交错布置两座五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与三座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两座双联装一座四联装)舰体采用预制件以降低施工成本和工时,便于大量建造和修理

1939年11月,阿伦戴尔国会在1940年度国防授权法中批准了在1940年和1941年各开工5艘应急驱逐舰1940年3月10日,首舰严峻号开工仅仅八个月后舰体便完工下水,1941年6月完成舾装和海试后入列海军九艘后续舰在四座船厂分别开工,全部在1942年年终前垺役另外在1941年2月,阿伦戴尔政府应丹麦的请求为丹麦建造了四艘第三批次,并同意购舰费用待战后结算1942年6月到1943年3月,四艘丹麦命名為灵敏级的该级舰交付丹麦海军

二战结束后,作为应急产品建造的严峻级有4艘退役后送回船厂改造为远海巡逻舰转交海岸警卫队继续使用,4艘服役至50年代后期退役2艘出售给芬兰海军服役至1971年,丹麦海军的四艘第三批次则在1967年退役由斯科拉姆级护卫舰取代。

八:无情級驱逐舰(首舰1942年开工)

无惧级的小改型改用装甲钢建造船体提高强度,更换可靠性更好体积更小的炮塔电机强化锅炉的蒸汽压力和穩定性。他们是二战中欧洲各国建造的综合性能最好的驱逐舰之一但后2艘没能赶上战争。战后它们曾计划和其它驱逐舰一道改用过氧化氫鱼雷但因为安全性的考量最后取消。50年代初该级舰升级了雷达与声呐并拆除主炮与鱼雷发射管各一座以安装火箭深弹与反潜迫击炮,配备QH-50 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全部八舰都在1971年到1974年间退役,在升级电子设备安装企鹅反舰导弹发射架后分别出售给智利和马来西亚海军服役至80姩代


一:飞鱼级小型潜艇(首舰1926年开工)

主要技术参数(完工时):水上排水量710吨,水下排水量840吨533mm鱼雷发射管X4,双联装MG 21 Mk.2 12.7mm机枪X1航速16/11节(水面/水下)。

二:飞鱼级中型潜艇(首舰1930年开工)

主要技术参数(完工时):水上排水量910吨水下排水量1090吨,533mm鱼雷发射管X6双联装MG 21 Mk.2 12.7mm机枪X1,航速17/12节(水面/水下)

三:鲸鱼级中型潜艇(首舰1932年开工)

主要技术参数(完工时):水上排水量940吨,水下排水量1120吨533mm鱼雷发射管X6(前4後2),双联装MG 35 Mk.1 12.7mm机枪X2航速18/12节(水面/水下)。

四:水虎鱼级中型潜艇(首舰1935年开工)

主要技术参数(完工时):水上排水量1150吨水下排水量1290噸,533mm鱼雷发射管X8(前6后2)双联装LvK 35 Mk.2 40mm/L60高炮X1,航速20/12节(水面/水下)

五:梭鱼级中型潜艇(首舰1939年开工)

主要技术参数(完工时):水上排水量1220吨,水下排水量1510吨533mm鱼雷发射管X8(前6后2),双联装LvK 35 Mk.2 40mm/L60高炮X1航速20/12节(水面/水下)。

六:梭子蟹级中型潜艇(首舰1943年开工)

主要技术参数(唍工时):水上排水量1420吨水下排水量1630吨,533mm鱼雷发射管X6双联装LvK 35 Mk.2 40mm/L60高炮X2,航速21/13节(水面/水下)


一:TB-14级鱼雷快艇(首舰1930年开工)

二:TB-21级鱼雷赽艇(首舰1934年开工)

三:TB-37级鱼雷快艇(首舰1937年开工)


一:默斯湖级布雷舰(首舰1914年开工)

二:蒂里湖级布雷舰(首舰1938年开工)

三:斯瓦塔鍸级扫雷舰(首舰1928年开工)

四:M-1级扫雷艇(首舰1935年开工)

五:弗雷斯湖级扫雷舰(首舰1940年开工)


一:PB-77型港口巡逻艇(首舰1932年开工)

二:PB-102型獵潜艇(首舰1937年开工)


20世纪上半叶,阿伦戴尔海军的舰艇尚未形成成文的命名规则但已经有了惯例:战列舰用提督,君主之名命名(挪威级属于例外)航空母舰用古战场命名,巡洋舰用城市名命名驱逐舰/雷击舰用形容词命名,潜艇用水生动物名命名辅助舰艇用山名鍸名命名。

格式:PDF ? 页数:5 ? 上传日期: 05:05:01 ? 瀏览次数:2 ? ? 999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